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碳排放;LMDI;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11)05-0090-06
收稿日期:2011-06-28
作者简介:王宜虎(1973-),男,山东滕州人,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环境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
一、 引言
近200年来,随着人口持续增加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世界能源消费剧增,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特别是气候变暖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而温室气体排放则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元凶,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又是最主要的一种,因此实现二氧化碳的减排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虽然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在2012年之前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二氧化碳的指标,但是可以预料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面临的二氧化碳减排义务将是十分艰巨的。山东省作为我国的人口和经济大省,一直是我国的高碳排放区,中国能源报告(2008)的数据显示,2005年山东省二氧化碳排放量居全国第一位。近年来,山东的碳排放量仍在持续增长,持续稳居全国首位。因此如何控制和减少碳排放已成为一项日益紧迫的重大课题。
目前,国内外均有学者对二氧化碳排放进行研究。York利用STIRPAT模型研究了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人口之间的关系[1];Cole发现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人均收入之间符合库兹涅茨曲线[2],而Friedl与杜婷婷分别应用奥地利和中国的数据发现二者之间是“N”形曲线关系[3,4];徐国泉等采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定量分析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变化对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影响[5];张雷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对比研究发现,经济结构多元化导致了能源需求降低,从而降低了碳排放[6]。这些研究着重从碳排放与人口及经济发展的关系角度进行分析,探讨的是整个国家的碳排放问题。也有一些研究从区域角度探讨碳排放问题,邹秀萍、王伟林、李国志等分别对我国省级区域碳排放、江苏省的碳排放、我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等进行了研究[7-9]。本文根据山东省1995-2009年的产业发展和碳排放数据,分析山东省产业发展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碳减排措施。
二、 模型构建
(一) 数据来源与处理
经济数据来源于《山东统计年鉴》,为剔除经济发展中的价格变化因素,所有经济数据均已换算为1995年可比价格。按照山东统计年鉴对GDP的划分原则,将经济系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生活用能源排放除外)分解为:第一产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和其他第三产业。由于生活消费能源没有相对应的GDP值,为了更好地说明GDP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在本文的研究中不涉及生活消费能源,即总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包括生活消费能源排放,仅指生产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
能源数据采用1995-2009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上的数据,在计算碳排放量时,只计算能源的终端消费量,而不计算加工转换过程以及运输和分配、储存过程中的损失量,另外,电力和热力的碳排放按火力发电和供热投入的能源计算,也不再计算能源终端消费部门电力和热力的碳排放。
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使用各种能源的消费量乘以各自的碳排放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Cit=∑(Eijt×ηj)(1)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王宜虎:山东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实证分析其中,Cit为行业i第t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Eijt为行业i第t年第j种能源的消费量;ηj为第j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由于原始统计时各种能源的消费量均为实物统计量,测算时必须转换为标准统计量,具体的换算方法根据2009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提供的各种能源折合标准煤的参考系数计算(表1)。能源碳排放系数根据2006 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缺省值,并将能量单位由J转化为标准煤,具体转化系数为1×104t标准煤等于2.93×105GJ。各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见表2。
(二) 模型选择
对二氧化碳排放进行分解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在一定时期内不同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常用的方法有Laspeyres指数分解法、Paasche分解法以及Sun的完全结构分解法,这些方法的主要缺陷是不能同时对多个因素进行分解,或者分解后的残差比较大。由于迪氏对数指标分解法(LMDI)不仅可以对所有因素进行无残差分解,还可以运用到部分残缺数据集的分解上,因此,国际上许多学者广泛采用迪氏对数指标分解法(LMDI)对能源环境进行分解研究。本文也运用迪氏对数指标分解法(LMDI)研究山东省六大分类部门对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生产效应、结构效应以及规模效应,从总体上把握各部门对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强度。
根据LMDI,从0年到t年的总二氧化碳排放差值称为总效应ΔEtot。ΔEtot由三部分组成:由生产规模扩大或者缩小产生的生产效应(ΔEpdn),由经济结构调整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变化的结构效应(ΔEstr),由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改变而引起的强度效应(ΔEint)。因此:
ΔEtot=Et-E0=ΔEpdn+ΔEstr+ΔEint(2)
根据Ang提出的LMDI分解方法[10],(2)式右边的每一项可以表示为:
ΔEqdn=∑iEi,t-Ei,0ln(Ei,tEi,0)ln(-YtY0)(3)
ΔEstr=∑i=Ei,t-Ei,0ln(Ei,tEi,0)ln(Si,tSi,0)(4)
ΔEint=∑iEi,t-Ei,0ln(Ei,tEi,0)ln(Ii,tIi,0)(5)
式中,Y代表年度GDP值;Ei,t是第t年行业i的总二氧化碳排放;Si,t是第t年行业i的GDP占总GDP的份额(Yi,t/Yt);Ii,t是第t年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Ei,t/Yi,t)。
计算某一行业的三种效应按下列三式进行:
ΔEi,pdn=Ei,t-Ei,0ln(Ei,tEi,0)ln(YtY0)(6)
ΔEi,str=Ei,t-Ei,0ln(Ei,tEi,0)ln(Si,tSi,0)(7)
ΔEi,int=Ei,t-Ei,0ln(Ei,tEi,0)ln(Ii,tIi,0)(8)
三、研究结果分析
运用LMDI对山东省1995-2009年六类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和GDP数据进行分解,得到如下结果:
(一)总效应
山东省在1995-2009年间经济飞速发展,按可比价计算,GDP年均增长率高达12.37%。经济的强劲增长带来了能源消耗的快速上升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迅速增加,15年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了3.57倍,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净增长8425.75万吨。
图1是山东省总二氧化碳排放分解效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造成山东省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规模的扩大,2008-2009年为11960.45万吨,是1995-1996年的30.43倍;而GDP的结构调整对碳排放的增加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相较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其程度很小。所以从总体上看,山东省经济结构调整并没有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反而由于工业规模的迅速增加,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最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效应一直是负效应,对山东省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起到了较大的节制作用,并且这种节制作用不断增强,2008-2009年的强度效应为-3534.71万吨,是1995-1996年的6倍多。
(二)生产效应
图2是各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的生产效应图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业部门二氧化碳的生产效应最大,从1995-1996年的326.65万吨增加到2008-2009年的9796.51万吨,这主要是由山东省国民经济中工业所占的比重最大,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结果。在工业部门中高能耗的重化工工业所占比重较大,并且近几年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导致了山东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的迅速增加。
其他行业中,二氧化碳排放的生产效应较大的是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2008-2009年由其生产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值为950.49万吨。据统计,在很多国家中,交通运输的能源消耗量都约占全部终端能源消费的1/4到1/3,占全部石油制品消耗量的90%左右[11]。因此,交通运输业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须减排行业。而像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第一产业、其他第三产业,它们二氧化碳排放的生产效应相对而言较小。
图11996-2009年二氧化碳排放的总效应图21996-2009年各部门二氧化碳排放的生产效应图31996-2009年各部门二氧化碳排放的结构效应图41996-2009年各部门二氧化碳排放的强度效应注:图2-4中A-第一产业、B-工业、C-建筑业、D-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E-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F-其他第三产业。
(三)结构效应
图3是各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的结构效应图示。从图中可以看出,1995-2009年山东省工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并没有对工业节能减排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的结构效应仍然持续增加,仍在推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增加。其他行业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的结构效应也在持续增加,表明其结构调整对二氧化碳的减排也没有起到积极作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的结构效应也表现为持续小幅增加,但不很明显。第一产业的二氧化碳排放结构效应呈明显下降趋势,表明近年来对于结构调整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最显著的是第一产业,其次是其他第三产业和建筑业。
(四) 强度效应
图4是各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强度效应图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就整个国民经济而言,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效应下降的幅度最为明显,其次为其他第三产业,其他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效应变化不大,有的偶有反复,只有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的强度效应在2005年以后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正效应。由此可以推断,强度效应主要是由工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引起的,工业部门的强度效应很好地制约了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速度和总量增长。具体来看,从1995-2009年间,工业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整体上保持递减的态势,只在1998年、2003年、2005年有小幅反弹。到2009年,工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的强度效应达到-3419.43万吨,是1996年-397.68万吨的8.6倍。由此也可以看出,山东省工业部门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四、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以上对山东省产业碳排放总量进行指数分解的实证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山东省碳排放总量的上升主要是由于生产规模扩大造成的结果,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对碳排放总量的上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由于山东省碳排放强度的降低,碳排放的强度效应大大减小,有力地遏制了能源消费总量的上升。
(3)从生产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来分析,工业是碳排放的主体,不论是其生产规模的扩大还是其结构的变化都极大地导致了碳排放量的增加,虽然工业碳排放强度的不断减小也对碳排放量产生较大的遏制作用,但是仍不及生产效应和结构效应对碳排放量的促进作用。
(二)建议
实证分析显示,经济产出的持续增长是山东省碳排放增长的主导因素。然而经济产出的增长是满足人民生存与发展基本需求的必要条件,因此目前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不能寄希望于控制经济产出规模,而应着眼于优化结构与提高效率,具体建议如下:
(1)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山东省现阶段碳排放表现出正效应,这与以调整产业结构推动节能减排的初衷有较大差距。其原因与山东省一度强调重化工业的发展战略不无关系。山东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曾大力发展石化、钢铁、纺织等高能耗行业,消耗了大量能源,严重减缓了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因此,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减少对第二产业(工业)的过分依赖。一方面努力在重化工业领域进行资源整合,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步伐,适当发展低能耗产业,逐步减小高能耗行业产值占整个工业产出的比例;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尽快使山东经济完成从外延粗放型向内涵集约型的转变。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尽管山东省碳排放强度总体处于下降趋势,但是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企业生产应加大对先进节能技术的倾斜性投资,推动能源利用环节创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逐步淘汰高能耗的设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应尽快促成各行业制定《节能法》实施细则,加大《节能法》贯彻力度,从法律层面保障能源效率的持续提高。
(3)改善能源结构。考虑到山东以煤炭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的制约,要保持能源结构对碳排放的负效应并加以增强,主要出路应该在于发展非化石能源。应有计划地扶持核电、风电、水电、太阳能及生物质能项目,努力保持非化石能源比重的持续增长态势。在化石能源中,相对低碳的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长期呈现过低比例,应通过调整产业政策及国际贸易政策促进天然气产业的发展。
(4)推进碳减排政策创新。将碳排放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绩效的考核指标,提出单位GDP的碳减排比例,不断推进政府进行碳减排的政策创新,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实施碳减排补贴政策等,从而不断推进碳减排。
参考文献:
[1]YORK R, ROSA E A, DIETA T, STRPAT.IPAT and IMPACT: Analytic Tools for Unpacking the Driving Force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s[J].Ecological Economics, 2003(3): 351-365.
[2]COLE M A. Development, Trade and the Environment: How Robust is the Environmental Kunzets Cuvre[J].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3(8): 557-580.
[3]FRIEDL B, GETZNER M. Determinates of CO2 Emissions in A Small Open Economy[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3(1):133-148.
[4]杜婷婷,毛锋,罗锐.中国经济增长与CO2排放演化探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2):94-99.
[5]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6):158-161.
[6]张雷.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J].地理研究,2006,25(1):1-7.
[7]邹秀萍,陈劭锋,宁淼,刘扬.中国省级区域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生态经济,2009(3):34-37.
[8]王伟林,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生态经济,2008(12):32-35.
[9]李国志,李宗植.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5):22-27.
[10]ANG B W. Decomposition Analysis for Policy Making Inevergy: Which is the Preferred Method[J]. Energy Policy, 2004, 32 (9):1131-1139.
[11]齐玉春,董云社.中国能源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减排对策研究[J].地理科学,2004(5):528-534.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Factor Decomposition of Carbon Emiss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WANG Yihu
(School of Economy,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nan 250014, China)
关键词:林业;碳交换机制;温室效应
近年来由于温室效应的加剧,对于林业也需要有新的机制去管理。根据国家《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要求林业要有历史性的转变,转变的途径、内容、方式、目的等都要紧紧围绕排碳权进行。
一、降低温室效应是目前全球需要
地球上由于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空气升温不均衡,极地比赤道升温快,内陆高于沿海地区,北部大于南部,使得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出现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地球的升温导致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它们的融化还给处于下游的地区带来了常年的洪涝灾害,同时这些冰川对于太阳光照有折射作用,增加了地球对于太阳能的吸收,导致温度升高,而且这些冰川都是宝贵的淡水资源,不久的将来会产生旱灾。农作物的生长也需要相对于适宜的温度,地球上气温的上升将导致农作物的大量减产。地球变暖导致风暴的能量增加,许多地方出现了以往没有的大风暴,沙尘暴的出现也变得频繁,造成大量的损失。温度上升会导致物种的灭绝和转移,导致外来物种入侵,产生新的疾病,比如艾滋病、非典等。
二、林业在缓解气候变暖中的作用地位
林业想要真正服务于生态环境,要以缓解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主。森林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排放出氧气,由于森林和土壤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库,森林生产部门单位是最主要的碳汇单位,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转变为新的枝叶、根茎,可以用木材代替钢筋水泥等材料,降低使用这些材料所带来的高耗能、高二氧化碳排放等问题。同时由于木材对原材料的消耗最少,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碳汇量是目前解决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最有效的措施。
提高森林的覆盖率是最正确的选择,但是植物只有在新叶、根茎的生长中才能形成新的碳汇,假如只关注森林的总量,那么产生的效果是有限的。现有的森林生长缓慢,甚至不生长,对于碳的吸收很少,因此,就固碳制氧的作用上来说,增加森林的生长量的作用远大于增加森林的总蓄积量。目前我国林业只注重蓄积量而轻视生长量,这种观念下的经营理念、管理措施都是不科学的,要把森林的生长量放在第一位,才能增加森林的碳汇,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合理的采伐是必要的,不能一味的因为保护森林资源而不去采伐,这样影响了森林的再生,也极大的影响了碳循环。
三、生态危机导致碳交换机制的建立
温室效应的持续增高,使得地球上二氧化碳的排放空间越来越少,因此需要对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进行分配。但是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导致有的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权过多、有的国家过少,对于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就无法避免,碳交Q机制的建立使得碳汇市场化、产权化。一个国家林业量势必会影响到该国家的发展空间,林业的地位越来越高。林业只依靠政府的补贴时代已经结束,现在已经开启了市场交换的新模式。国家《森林法》的相关规定,以及国家对林业的投入,森林状况已经日益好转。利用市场化的道路,让一些二氧化碳排放量多的企业,比如交通、电力、煤炭等通过购买二氧化碳排放权,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这也是时展的必然需求。
四、碳交换机制的建议对林业产生的影响
森林的生态价值远大于其经济价值,而生态价值中,森林的制氧、固碳功能占主要地位,一个国家森林新增碳汇量的多少是决定该国家生存、发展空间的重要因素。碳交换机制的建立,使得碳汇产权化,生态服务也不再仅仅是公益项目,林业部门真正在市场经济上取得发展,不再像以往仅靠木材的收入、以及国家的补贴去发展。
五、保证碳交换机制建议所做的措施
为了尽快实现碳交易,不仅要做好宣传工作,还要在理论上进行分析,为宣传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首先,要对于森林碳汇量有一个相应的测定方法,对于碳汇总量有合理的预算,为我国争取到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权。其次,通过对碳源进行研究,核实碳源单位及其排放量。经过分析,工业部门占排放比例的30%,商业民用占排放量的40%,交通部门占20%,农业部门占10%。同时优化交易方式,比如收取二氧化碳排放税,对相应碳汇单位进行补贴,或者为碳源、碳汇单位搭起直接、合法交易的平台。
结束语
解决温室效应引发的一系列生态问题,必须对二氧化碳的排放权进行分配,建立碳交换机制,林业部门也要在这个时期进行相应政策的调整,保证自身的健康、快速发展,为地球的生态平衡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齐闯. 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机制综合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
关键词: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碳排放、VAR模型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贸易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为应对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低碳排放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和讨论的焦点问题。传统的文献从环境库兹涅佐曲线的角度论证了收入变化与环境污染的倒U型曲线关系,而贸易作为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碳排放作为环境污染的重要表现形式,两者的关系研究对于库兹涅佐曲线和积极减排作用的认识显得至关重要。以湖北省为例,探索湖北省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作用,是以一个新的视角来考虑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湖北省位居中部,但伴随着中部崛起战略,以及湖北高新电子产业的兴起,贸易日益在经济发展起到日益关键的作用。而同时湖北省为节能减排做出巨大的努力,实施一系列的相关经济政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武汉两型城市圈的不断推进与建立以及一些生态项目的实施等等。我国以1983年开始改革开放和对我贸易,湖北省作为中部大省,1990年开始对外贸易有了显著的规模,所以本文采取截取1990-2013年的较新的湖北省对外贸易相关数据,运用VAR模型具体分解分析对外贸易开放对于湖北省碳排放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实现全省有效控制碳排放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文献综述
关于环境库兹涅兹曲线,有很多研究者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至少表明环境质量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从环境库兹涅佐曲线角度研究贸易与二氧化碳之间的具体联系,具有大量学者研究的文献基础。李秀香和张停(2004)以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例分析了出口贸易增长对我国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出口贸易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李小平和卢现祥(2010)运用部分发达国家和中国各工业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贸易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国际贸易能够减少工业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单位产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所以中国并没有因为对外贸易而成为发达国家的"污染天堂"。这些大量的文献论证了贸易与碳排放之间的实证联系。而对于这种关系研究的计量方法也有很多,王源(2011)运用LMDI因素分解法研究中国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的问题,庞军基于MARIO模型研究中欧贸易隐含的碳排放问题。大多数的文献主要集中于研究国家贸易出口却很少有将视角集中于省份的贸易对于碳排放的影响中。事实上贸易的政策倾向对于省市的经济发展以及节能减排的实施都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以湖北省为例,通过VAR模型,研究贸易开放程度对于碳排放的影响,以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三、VAR 模型及变量选择
(一)变量选择
本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湖北省统计年鉴》中1990-2013年的较新的统计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以往研究贸易开放与二氧化碳排放关系的国内外文献中,多数是采用对贸易依存度指标来反映贸易开放程度,而忽视了对其他贸易开放度指标的考察。仅仅考察对外贸易依存度是不够的,其只能反映进出口规模的变化情况,考虑到研究期内多数年份外资企业的进出口在湖北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因此本文将贸易开放程度表示为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两部分。外贸依存度即进出口贸易总额与湖北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记为TR。外资依存度,是用当年外商直接投资与湖北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来表示的,记为FD。
由于化石等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所以在计算时主要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种碳排放量大的能源为基础对碳排放总量进行测算;依据IPCC 提供的测算方法,碳排放量= Σ 能源i 的消费量× 能源 i 的碳排放系数(i 为能源种类),能源消费量必须换算成统一热量单位的标准煤。另外,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的研究结果,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碳排放系数分别为0.7476吨碳/吨标准煤、0.5825 吨碳/吨标准煤、0.4435 吨碳/吨标准煤。碳排放量记为C。为了避免在计量研究中出现异方差现象,以上序列均采取对数化处理,以ln(C)、ln(TR)、ln(FD) 作为研究序列。
(二)变量ADF检验结果
为了防止虚假回归,在建立VAR 模型之前,必须进行单位根检验,以检验该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并确定单整阶数。本文采用ADF 单位根检验方法。首先,使用Eviews 对序列进行显著性检验,其检验形式应设为既不含截距项也无时间趋势,并采用SC 信息准则自动设定最优滞后阶数。最终,得出检验结果如表一 所示,变量ln(C)、ln(TR的ADF 统计量均大于其临界值,是不平稳的。当一阶差分后,所有序列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平稳性检验。当二阶差分后,所有序列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上均通过平稳性检验。而ln(FD)经检验直接平稳, 所以ln(C)、ln(TR)、ln(FD) 均为平稳序列。
(三)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约翰森(Johansen)在1988年及在1990年与杰森留斯(Juselius)一起提出的一种以VAR模型为基础的检验回归系数的方法,是一种进行多变量协整检验的较好方法。假设模型中无常数项和时间趋势项情况下,对ln(C)、ln(TR)、ln(FD)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迹统计量和λ-max统计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拒绝R=0、R≤1的原假设,接受R≤2的原假设,说明ln C、ln TR、ln FD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湖北省的碳排放与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
(四)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上文的协整检验证实了这三个变量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但具体方向的因果关系仍然不能确定。为了研究LnTC、LnTR、这三个变量之间具体的因果关系,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他们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外贸依存度与二氧化碳排放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湖北省对外贸易的增长是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Granger原因,而二氧化碳排放不是对外贸易增加的Granger原因。
外资依存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即外资依存度是导致湖北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的Granger原因,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化却是外资依存度的Granger原因。
(五)脉冲相应函数
脉冲响应函数刻画了内生变量对误差变化大小的反应,它是测量其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内生变量当前值和未来取值带来的变化,它不仅能全面映射变量间的动态关系还可以量化各变量间扰动影响的数量关系。故运用Eviews7.0 软件对构建的VAR 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在此主要分析ln(C)、ln(TR)、ln(FD)间动态关系的路径变化,本文设定滞后阶数为10 期,脉冲响应结果表明:碳排放对对外贸依存度的脉冲响应曲线接近于倒U型曲线,外贸依存度对碳排放的的冲击为长期的正效应随着滞后期的推进,而后冲击力度小幅减缓并趋稳水平,说明外贸依存度对碳排放的冲击为持久效应,即湖北省对外贸易水平的高低会对碳排放的变动产生持续影响,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会导致碳排放水平的稳步增加。而外资依存度对碳排放的冲击为长期的负效应,除去在第三期的小幅度增加外,其负效应持续推进,到第10期达到最低水平-0.004682,就滞后十期结果来看,其对于碳排放的负效应较小。所以由此得到的是对外贸易依存度对碳排放的冲击作用较大,而外资依存度对碳排放的冲击作用较小。
(六)方差分解分析
方差分解是通过将每一个内生变量分解为结构冲击各期方差的线性组合,计算结构冲击在不同期限内方差总和占各内生变量总方差的比例来度量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的影响,可以更具体的表示内生变量相互影响的重要程度。它能够提炼对内生变量产生影响的每个随机扰动的相对重要性信息,能够量化每一个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度,这里主要分析ln(C)、ln(TR)、ln(FD)所受冲击对碳排放的贡献率,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对外贸易依存度对碳排放变动的贡献率最大,但第1期开始贡献率达到85%逐渐下降,说明外贸依存度对碳排放不仅会产生即时效应还会在长期产生较强的影响,但这种影响逐步减弱,直至第10期的22.64%。外资依存度对碳排放的贡献率在在滞后第5期达到最大值7.06%后,小幅度逐步下降直至4.19%。说明外资依存度对碳排放的贡献具有短期时滞性和长期显赫的影响。而外资依存度的平均贡献度则只有2.08%。这个结果与上面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所得的结论是一致的,即外商接投资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比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要小。
四、结论与建议
第一,协整分析。单位根检验发现二氧化碳排放量、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三个变量均属于I(1)序列。Johansen协整检验发现发现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外贸依存度之间存在正的协整关系,而与外资依存度之间存在负的协整关系。因此,从实证角度来看,湖北省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负的环境效应而外商直接投资产生了正的的环境效应。第二,Granger因果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显示了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对于碳排放的影响关系。说明了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是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影响原因。第三,脉冲响应。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的模拟结果表明,外贸依存度冲击响应累计值为正值,外资依存度位负值,两者都有一定的滞后效应。二氧化碳排放对外贸依存度的冲击响应曲线大致呈现出倒U型的轨迹的趋势,整条冲击响应曲线位于水平线的上方,长期来看外贸依存度对二氧化碳排放产生了正面影响。即外贸规模的扩大会促使湖北省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上升。二氧化碳排放对外资依存度的冲击响应曲线大致呈现持续负下降的轨迹的趋势,长期来看外资依存度对二氧化碳排放产生了负面影响。由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的冲击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在全部响应期内的峰值(分别为0.22176和0.04682)来看,外贸依存度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力度很大,外资依存度的影响力度则较小。这一结果显示由于进出口规模的扩大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相当严重。这从侧面反映当前湖北省政府所制定的各种贸易政策对优化进出口结构的作用仍有限或其效应仍未显现出来,如何促使对外贸易结构尽早向可持续性、环保的方向改进仍然是政府在制定和执行贸易政策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第四,方差分解基于VAR模型的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预测期内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对二氧化碳排放方差分解的贡献度分别为46.84%和4.463%,虽然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方差分解贡献度差别较大,但都呈下降趋势。这又说明了湖北省当前的贸易产业政策向低碳化转型的趋势。
针对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这两个衡量区域贸易开放程度对于湖北的碳排放具有长期持续的影响效应。如果将我国的贸易区域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作为我国主要的对外贸易基地的现状短时间不会改变,中部地区对外贸易开放程度并不高。但是不高并不代表没有,湖北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省份,湖北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中上游水平,尽管贸易的比重并不算高,但是逐年增长也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水平。更重要的是,近年来,湖北大力的建设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光钎等高新电子行业企图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这都进一步说明湖北省企图扩大贸易程度的倾向。鉴于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对于碳排放的长期作用相反,盲目的扩大贸易规模可能会增加碳排放的产生,而由于外资依存度对于碳排放的负效应作用,湖北省可以依据自身状况,积极引进外资,扩大外资规模。外资依存度在湖北省对于碳排放的负效应的重要原因可能在于湖北的外资引进主要集中于高新或金融产业,引进先进的技术取代落后的技术是有利于减排的,引进资金投资在新兴产业也有利于减排。所在外资依存度的扩大会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当前国际贸易体系要求中国工业从粗放型向技术集约型转变,这种转型对于湖北省要求也是一样的。这要求湖北省需要建立稳定、安全、经济的清洁能源产业体系,通过能源结构的转型实现能源强度的降低和能源消费总量的下降。通过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积极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生产业融合,加快市场主体培育,坚持集约、集聚、集群发展,努力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断提升工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为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首要支撑。
参考文献:
[1]兰天.贸易与跨国界环境污染.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J],2004.
[2]刘强,庄幸,姜克隽,韩文科.中闻出口贸易中的载能量及碳排放量分析.中国工业经济[J],2008,(8):46-55.
[3]何洁.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中国各省的二氧化硫(S02)工业排放.经济学(季刊)[J],2010,(1):415- 443.
[4]李秀香,张婷.出口增长对我国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一以C02排放量为例.国际贸易问题[J],2004,(7):9-12.
[5]李小平,卢现祥.国际贸易、污染产业转移和中国工业C02排放.经济研究[J],2010.(1):16-23.
[6]李锴,齐绍洲.贸易开放、经济增长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经济研究[J],2011.(11):60-69.
[7]卢授永.国际贸易中的绿色瓶颈制约及其对策.国际贸易问题[J],2003,(1):42-45
[8]彭水军,包群.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一基于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5):15-23.
[关键词]KAYA模型;碳排放;驱动因素;青岛市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3)03-0084-04
一、引言
与同类城市相比,青岛的农村大、城市小,农民多、市民少,县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0%,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60%。2011年青岛市的万元GDP能耗0.71吨标准煤,已居全国前列;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为4.6:47.6:47.8,能耗较高的工业比重依然大于当年的全国平均水平46.8%。因此,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考量青岛市二氧化碳排放状况,分析驱动碳排放量增长的因素,及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
目前我国对二氧化碳排放及其驱动因素的研究成果,大部分集中于某个区域或省份二氧化碳及驱动因素。李卫兵、陈思(2011)对中国中、东、西部三个经济带的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区域对比研究发现,中部地区与东、西部在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上有很大的不同[1]。叶晓佳、孙敬水、董立峰(2011)测算了浙江省1996—2008年碳排放及各驱动因素对碳排量的贡献[2]。张超、任建兰(2012)利用1990—2009年的数据对山东省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及驱动因素分析[3]。王兆君、李婷婷(2012)利用KAYA模型,分析了2001—2010年黑龙江国有林区碳排放量与人口数量、经济发展、单位能耗碳排放、单位GDP能源强度的关系,提出了减少林区碳排放的建议[4]。本文利用KAYA模型对青岛市二氧化碳排放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为青岛市低碳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二、碳排放模型的构建及指标解释
(一)模型构建
KAYA模型是由日本学者Kaya Yoichi(1990)提出的,专门用于研究二氧化碳排放及其驱动因素,揭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推动力[5]。他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碳排放量受到人口数量、人均GDP、单位GDP能源强度以及单位能耗碳排放量四个因素的影响,反映的是碳排放与人口数量、经济发展和能源利用的关系。利用KAYA模型,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碳排放量驱动因素分析,以找出降低碳排放的有效措施。模型的具体形式如下:
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口数量×人均GDP×单位GDP能源强度×单位能耗碳排放量 (1)
在KAYA模型原始表达式(1)的基础上,构建青岛市二氧化碳排放及驱动因素分析的模型:
其中,CO2为青岛市二氧化碳排放量,P为青岛市人口数量,GDP为青岛市生产总值,E为青岛市单位GDP能源强度,K为青岛市单位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
本文基于上述模型,测定青岛市2001—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变动趋势,分析各个驱动因素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数据主要来源于2001—2011年《青岛市统计年鉴》、《山东省统计年鉴》。这10年正值国家“十五”计划(2001—2005)和“十一五”规划(2006—2010)的重要时期,也是青岛市经济快速发展时期。
(二)指标解释
1.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是影响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般来讲人口数量增长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量就越大,碳排放量会增加。
2.人均GDP(GDP/P)
人均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核算期内(通常为一年)实现的生产总值与所属范围内的常住人口的比值,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一般来讲,在高碳经济模式下,人均GDP越大,碳排放量越多;而在低碳经济模式下,人均GDP的增长可能不会带来碳排量的增加,低碳或无碳能源和低碳产业是推动经济的主要力量。
3.单位GDP能源强度(E)
单位GDP能源强度是指每单位GDP消耗能源的数量。单位GDP能耗越大,说明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越强,它是衡量能源经济效率的重要指标。
4.单位能耗碳排放量(K)
单位能耗碳排放量是指每消耗一单位的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是衡量碳能源结构的一项重要指标。由于热值和燃烧效率有所差异,不同的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很大的不同。单位能耗碳排放量的计算模型如下:
其中,Ui表示第i种能源消耗量,i表示第i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n表示能源的种类。参照2001—2010年的山东省能源消费结构,根据《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不同能源二氧化碳排放系数,计算得到各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及单位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
三、青岛市碳排放计算结果及分析
(一)模型计算结果
为了保证数据的前后可比性,本文以2000年为基期,用GDP平减指数对GDP数据进行处理。在完成模型构建和原始数据收集汇总工作以后,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和分析。
根据模型(2)得到青岛市2001—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增长速度(见表1)。可见,青岛市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速度总体上呈降低趋势,10年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7.16%,排放总量缓慢增加。
(二)结果分析
1.二氧化碳排放规模与速度分析
由表1可知,青岛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期间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16%。从发展轨迹上来看,青岛市二氧化碳排放大致经历了三轮的螺旋式攀升阶段:2001—2004年环比增长速度较高,2005—2006年增长速度有所减缓,2007—2010年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2001—2004年正处在国家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发展时期,经济发展进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这一时期青岛市GDP(可比价)平均增长速度维持在14%左右的高水平上,能耗水平较高的工业比重在47%~51%之间,工业经济的增长速度在17%~24%之间,此阶段人们对高碳排放的认识不足,单位GDP碳排放水平较高,这种高能耗的产业结构和落后的耗能设备技术,是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2005—2006年,工业经济比重依旧在51%~52.4%的高水平上,但增长的速度明显放慢,增速在20%左右。2007—2010年青岛市的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能耗高的工业比重由2006年的52%,降低到2010年的48.7%,工业的增长速度进一步放慢,在15%上下波动。“十一五”规划中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强,青岛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使碳排放增长速度趋于平缓。
2.碳生产力分析
碳生产力是衡量碳排放效率的重要指标,指一段时期内每单位二氧化碳排放创造了多少GDP,反映了单位碳排放所产生的经济效率,因为涵盖了“低碳”和“经济发展”两大目标,所以它成为衡量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指标。碳生产力的提高意味着单位物质能源消耗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碳生产力的增长率也常被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取得的成效。根据原始数据,计算2001—2010年青岛市、山东省碳生产力及增长情况(见表2,图1)。
由表2、图1可见,2001—2010年青岛市碳生产力在循环波动中不断提高,2001—2010年碳生产力增加总量1.28万元/吨,年均增长速度约为7.57%,其中,2004年、2007年、2010年的增长速度最快。碳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2003年),青岛市碳生产力缓慢提高,增速在2.2%~3.5%,即每吨碳排放产生的经济效益增加额为246.66万元;第二阶段(2004—2010年),青岛市碳生产力增速不断提高,增速最低的2009年也达到4.18%。从总体趋势来看,10年间青岛市碳生产力不断提高,意味着碳排放效率不断增强。
与山东省总体水平比较,不管是碳生产力还是其增长速度,青岛市的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是因为青岛市的产业结构优于全省的产业结构。2010年山东省工业比重为48.2%,其中重工业比重高达67.61%,青岛市工业比重为48.7%,其中重工业比重为61%。同时,青岛市在节能减排、生态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成绩比较突出。
3.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
根据因素分析法计算可得,人口数量、人均GDP、单位GDP能源强度以及单位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对青岛市二氧化碳排量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见表3,图2)。
由表3、图2数据,可以对人口数量、人均GDP、单位GDP能源强度以及单位能耗碳排放量四个因素做以下分析:
(1)人口效应。人口数量对青岛市碳排放量基本产生正向影响,影响程度总体来看相对较小,2003—2006年相对显著。从原始数据来看,主要是青岛市10年间人口总数波动不大,不会造成碳排放量的显著变化。
(2)经济发展效应。人均GDP的变化对碳排放量产生重要的正向影响,在四个影响因子中,人均GDP的影响程度最大。其历年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从比重上都是最大的,且每年影响程度除2003年、2004年为87.85%、97.77%外,多数年份的影响比重均在116%以上,2008年达到顶峰值246.31%。10年经济发展共产生了增量二氧化碳4508.16万吨,占10年二氧化碳增量总量的近146%,这主要是由青岛市目前发展的高碳产业结构导致的。据相关研究,第三产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远低于第二产业,而在第二产业中,先进制造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也远低于以电力、石油加工为代表的传统能源加工转换部门以及以钢铁、化工为代表的能源密集型工业部门。因此,青岛市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应通过不同层面的结构调整,进一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实现低碳发展。
(3)单位GDP能源强度效应。该指标对青岛市碳排放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单位GDP能源强度的降低对抑制碳排放量有着重要意义。从GDP结构上来看,2001—2010年第二产业在青岛市GDP中的比重大致在47%—52%之间波动,2004—2008年都在50%以上,高碳经济的特征明显。因此,青岛市如何优化经济结构,加快低碳和零碳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快高能耗设备的技术改造,直接影响到青岛市低碳城市和蓝色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4)单位能耗碳排放效应。该指标对青岛市碳排放有正向作用,但影响程度不大,只有少数年份出现负影响。这主要是受当年的能源结构变化的影响,从青岛市2001—2010年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来看,原煤和原油的消耗量占近99%以上,天然气比重不到1%。这种能源结构不仅会增加碳排放还会制约经济发展。因此,如何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和利用新能源成为青岛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KAYA模型,对青岛市碳排放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2001—2010年青岛市碳排放总量持续增加,碳生产力不断提高,以煤炭、石油为主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仍然没有根本改观。四个影响因素中,人口数量、经济发展、单位能耗碳排放三个因素对青岛市碳排放量基本为正向影响,即如果当前经济发展模式不变,人口增长、人均GDP增长、单位能耗碳排放增长都会导致青岛市碳排放量的增加。单位GDP能源强度则主要为负向影响,体现出青岛市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碳排放水平。从影响程度上看,经济发展和单位GDP能源强度是影响青岛市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而人口数量和单位能耗碳排放对碳排放影响较低。从最终结果来看,总的正向驱动效应大于总的负向驱动效应,从而使青岛市碳排放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青岛市的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是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未来青岛市低碳经济的发展应依据长期的碳强度控制目标,制定低碳发展战略。以调整经济结构为突破点,改变目前的高碳发展模式;提高低碳技术创新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通过机制创新和相关政策体系的完善,营造良好的低碳经济发展环境,并逐步建立起“低碳交易市场”,在政府、企业、市场“三位一体”监管机制的约束下,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卫兵,陈思.我国东中西部二氧化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1(3):111-116.
[2]叶晓佳,孙敬水,董立锋.低碳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驱动因素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4):13-23.
10月底,《世界空气最差20城中国“落榜”印度占一半》一文引起热议。因这与各位议民的感受似乎有点出入。那么,除了无休止的指责政府之外,作为消费者,还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改善雾霾天呢?
雾霾袭来
“从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北京连续3天以上能见度小于3千米的严重雾霾污染事件共出现了18次。”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这意味着,在过去的一年里,北京平均每20天就有一次雾霾迷城。
根据“全球碳计划”的数据显示,2013年碳排放排名前4的地区分别是中国28%,美国14%,欧盟10%和印度7%,而且排放量还在不断增加。此外,世界资源研究所的统计数据显示,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中国的煤炭燃烧量相当于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总和。
虽然中国政府已表示要向雾霾宣战,但是《低碳经济2014年报告》显示,基于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和科学水平,至少要20-30年时间才能完全消除雾霾,如果采取坚决的行动,也至少需要15-20年。过去,德国、英国、日本等地区也花了30-50年的时间才把空气污染治理好。
雾霾形成的内因在于污染物的排放。“我们工业、交通会排放出气体物质,这些气体物质与大气中的成分结合,通过复杂的过程转化成的固体物质叫二次颗粒物。造成重污染、重雾霾的污染颗粒物大部分不是直接排放出来的,而是二次颗粒物。” 丁仲礼解释。在北京,雾霾的最主要来源是燃煤和机动车排放。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每年240万的死亡案例与空气污染有直接联系,150万死亡案例与室内空气污染有关。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每年超过50万美国人因吸入细颗粒物而死于心肺疾病。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勤华认为,低碳发展是解决雾霾问题的根本出路。
低碳意识
随着世界各地人们对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低碳”成为不少国外消费者有意识的行为。2011年,英国碳基金会的数据显示,即便经济不景气,消费者对低碳商品和低碳服务的需求还是有所增加。同时,消费者也愿意为“低碳”商品支付更高的价格。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显示有45%的消费者表示,如果自己喜欢的品牌其实是高碳产品,他们将不再购买这些商品。这一比例较上一年的22%增加了一倍。而如果企业生产的过程以及产品都符合“低碳”要求,消费者的忠诚度会大大增加。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加入到改变和减少碳排放的过程中。
这种实践低碳消费的行为也有间接的数据体现。“全球碳计划”的数据显示,2013年只有欧盟的碳排放量较上一年降低了1.8%,其他国家地区均有增加。2011―2012年,中国、美国、欧盟和印度的CO2排放增长率分别为:5.9%、-3.7%、-1.3%和7.7%。
有研究发现,在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时,人们常常感到无能为力。在这个背景下,2007年,英国8家大公司联合启动了一项旨在帮助消费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绿色行动”。
活动启动仪式上,首相布莱尔说道:“有人认为,我们很难采取行动来控制气候,因为这会伤害经济,但我今天从这些公司听到的却是这是一个双赢的行动。”活动中,英国第一大零售商乐购Tesco就表示将半价出售节能灯泡。
在中国,情况有所不同。据《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统计,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行为中能量消耗最大的行为是居住,占到了总能源消费的45.10%,直接生活用能占26.43%,食品消费占11.6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占8.37%,以上四者共占91.56%。这些行为同时也是最大的碳排放行为,分别占城镇居民生活行为CO2排放的43.82%、24.47%、12.85%、9.74%,共占90.88%。
华中农业大学经管学院的余艳等人发表的《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消费者行为研究》中指出,中国居民消费结构不是合理的,应该减少生活行为浪费,以实现低碳消费。
“从消费者低碳消费行为动机来看,人们有足够的动力通过绿色健康消费来过上一种健康环保的生活,然而绿色健康的消费不一定就代表着低碳消费,任何过度的消费都不是低碳消费。”文中表示。
消费者可以做什么?
在英国,英国碳基金会的减碳标签已经在数百种商品上有标识,包括著名的乐购Tesco。该机构也是全世界最早推出“碳标签”的机构。消费者选购时可以参考经过他们认证的标注产品以及做出减排承诺的制造商。这些标签可以显示商品的“碳足迹”,督促消费者们“减碳”购物。零售研究中心预计这些商品的销售额在2015年将达到150亿英镑。
研究中,消费者显示出对低碳生活方式改变的意愿,并且需要公司和企业对环保作出贡献,在标示上帮助他们更好地“减碳”。在此前提下,越来越多企业也开始注重碳排放,以此吸引顾客,提高顾客忠诚度,而且最成功的企业常常也是最注重环保的。
目前,欧盟、美国、韩国等地已有类似的碳标示制度,虽然中国市场还没有实行“碳足迹”的标注,但已有不少专家建议推行。在中国,已有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在开发并运行中国污染地图数据库,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促进环境治理机制的完善。在他们官网上,消费者可以查阅到污染企业“黑名单”。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表示,在二氧化碳减排的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发表报告,对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提出了多项建议:
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这可以每天减少大约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用传统牙刷替代电子牙刷,可以减少48克二氧化碳排放量。
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附近公园慢跑,可以减少将近1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如果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火车比乘汽车可以减少1.7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其自然晾干,这可以减少2.3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午餐休息时间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可以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
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不仅可以节水,还可以把3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
此外,猪肉和鸡肉的含碳量比牛肉和羊肉要少;洗碗机比手洗碗筷要节能;环保型的洗衣液,低温洗衣这些都能节省碳排放,都是可行方法。
“零碳”排放一小时体验
2009年3月28日,家住北京通州区的刘先生用DVD看完了电影《机器人总动员》,正好是晚上八点。他拉掉了家中的总闸,与朋友一起在黑暗中度过。
这一刻的黑暗,让从农村出来的刘先生回忆起儿时家中经常停电的情景。然而,时过境迁,这一次的体验,是他身体力行参加了“地球一小时”减少“碳排放”的活动。用他的话说,是“为环保做了一次小贡献”。
根据现有的资料计算,刘先生所做的贡献有:少看电视一小时,减少排碳0.096公斤;少听音响一小时,减少排碳0.034公斤;少开节能灯一小时,减少排碳0.011公斤;少用笔记本电脑一小时,减少排碳0.013公斤;冰箱停用一小时,减少排碳至少0.65公斤。
仔细算下来,刘先生这一小时的贡献总计减少排碳0.804公斤;若刘先生在一年里坚持每天减少一小时用电,他减少的排碳量为293.46公斤;如果在接下来的40年内,刘先生每天都坚持如此,到他70岁的时候,他一生减少的排碳量为11738.4公斤。
在3月28日这一天,刘先生并不是孤独的。据统计,共有来自横跨各个时区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个城市超过10亿人参与了这项活动。这场全球上千个城市的“关灯接力”,从新西兰起,传递到悉尼、首尔、上海、北京、保定、香港、吉隆坡、马尼拉、新加坡、曼谷、雅加达、孟买和新德里。
在中国保定,这个城市在市长的带领下一起见证这个美丽的黑暗时刻。北京、上海的新世界商场、宜家、沃尔玛也关闭了景观照明灯,和它们的顾客一起,倡导绿色消费。大连、成都、武汉、深圳、佛山、顺德等地也纷纷掀起了关灯的热潮,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加入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列。
这里,我们屡次提及的一个名字“碳排放”。“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Carbon)一词作为代表。虽然并不准确,但作为让民众最快了解的方法就是简单地将“碳排放”理解为“二氧化碳排放”。
以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来看,多数科学家和政府承认温室气体已经并将继续为地球和人类带来灾难,碳排放量,已经成为本世纪初最重要的环保话题之一。
2007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北京的《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提出,目前,中国的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已经居全球第二位。到2015年,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将达到5.2吨。预计到2025年前后,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到全球第一位。
“如果发展中国家的每一个人都拥有像加拿大人或者美国人一样的碳排放量,我们需要九个地球来吸收这些污染。而现实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联合国驻华系统协调代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马和励说。
从报告里可以看到,到2020年,中国的平均气温将比1961年至1990年间高1.1到2摄氏度。如果目前的排放模式继续,中国三分之二的冰川,包括天山,将会在2060年前融化,而剩下的那三分之一也会在本世纪结束前消失。
据《关于我国碳排放问题的若干政策与建议》显示,1999-2002年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30%是由居民生活行为及满足这些行为的需求造成的。刘先生“零碳”排放一小时的体验,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但终究是一个开端。
“烧碳人”的忏悔
“烧碳人”这个称呼是他参加了社区“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后,自愿这么称呼的,现在回顾起来,有些惭愧。他直言自己以前是名副其实的破坏自然“败家子”。
这话还得从2005年家里拆迁入住通州后说起。自从入住通州以后,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原来乘坐公共汽车上班的他改自驾车前往国贸附近上班。从此,刘先生的生活再也离不开他的座驾。不光用水用电不节制,连去菜市场买菜都要开车。
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北京实行单双号限行,刘先生的“车奴”生活才开始有了改变。刘先生说,其实政府倡导单双号限行,一开始自己还有些抵触。但当刘先生在社区网站看到了“碳排放计算器”之后,让他深受震动。“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几年我每年的平均碳排放量达到7吨,竟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
一份报告的数据表明,截至2008年12月,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了1.68亿辆;汽车保有量达到了6289.3万辆。民盟中央副主席、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欧阳明预测,按目前的增长速度和油耗水平,我国汽车保有量到2020年将超过1.5亿辆,年耗油将突破2.5亿吨,如果不加以节制,碳排放量和空气污染将达到惊人的地步。
现在,刘先生每天能不开车的时候就不开车,“即使开车上下班,也会载上几个邻居,一路上有说有笑,聊得十分开心。”刘先生说,这么做其实还是受一个人的影响。刘先生介绍,他看到过一个报道,回龙观社区的王永已经坚持搭载邻居十年有余。粗略一算,十年的时间,如果按照每次搭3个人计算,王永已经搭载乘客近7000人。
“每次把邻居送回家,都会收到感谢的短信。其实环保没那么难,反而给我们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快乐,多载几个人,也能减少我的碳排放。”刘先生开起了玩笑。
努力做个“低碳人”
就在刘先生意识到践行“低碳”生活的前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08年6月了两份报告,为刘先生“消除碳依赖”提供了日常生活准则。报告指出,造成温室气体排放的一半是我们可以人为控制的,例如我们的驾车方式、航空旅行方式、房屋的能源以及取暖方式。只要采用气候友好的生活方式,这不会对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太大改变,更不用做出什么大的牺牲!
《改变生活方式:气候中和联合国指南》提出,选择非电动牙刷将避免近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用烤面包机烤面包,而不是用15分钟的烤箱,这样可以少排放近170克的二氧化碳;将火车而不是汽车作为日常上下班的工具,仅仅8公里的路程,就可减少1.7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在午休和下班后关掉你的电脑和平板显示器,将使这些设备造成的排放减少1/3;购买使用节水型淋浴喷头,不但每分钟会节省10升的水,而且也将洗3分钟热水澡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削减到一半。
现在,刘先生正努力按照这个指南,就如同文章开头那一幕“零碳”排放一小时体验一样,做个“低碳人”。他的生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少开一天车:刘先生的家中已经没有待机状态的电器,吃午饭的时候自带筷子,电脑不用的时候总会随时关机。刘先生的“低碳”生活已经扩展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有时候还是经常忘记,但我努力让低碳成为我的一种习惯。”刘先生说。
“碳补偿”的尝试
在现实生活中,不光是人们开车排放了二氧化碳,其实每个人都会留下了自己的碳足迹,每项日常活动所消耗的能源、资源,都可以算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我们当然完全没必要“因噎废食”,回到原始社会。公众都能承担个人行动对气候影响的责任,自愿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有效的补偿,这就是“碳补偿”。“碳补偿”是伴随着“碳排放”而产生的一个概念。就是公众捐资给专门机构,以植树或其他减排项目,抵消自己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自愿行为。
根据专家测算,每亩人工林每年约吸收1.83吨二氧化碳。每1辆奥迪A4汽车1年排放20.2吨二氧化碳,约需11亩人工林来吸收,按照1亩人工林造林管护及监测成本250元,总成本为2750元。
2008年7月,在北京八达岭碳汇造林暨中国绿色碳基金北京专项启动仪式上,北京市民罗福来从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手中接过一个绿黄色相间图案的车贴和一个购买5.6吨二氧化碳的凭证。他因此成为第一个使用“碳补偿”标志车贴的普通北京市民。
看着路边公交车站上李冰冰代言的“地球一小时”公益广告,刘先生说,他要和几个朋友进行“碳补偿”:在4月22日地球日那天去郊区种树,“坐公交车去”。
让我们一起回顾文章开头刘先生观看的动画片《机器人总动员》。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2700年,由于人类无度地破坏环境,地球此时已经成为漂浮在太空中的一个大垃圾球,人类不得已移居到太空船上。但愿那一天,人类不用住在太空船上……
链接:
二氧化碳计算器
二氧化碳计算器根据你的住房结构、你的个人能源消耗量、你的环保习惯,以及你的个人交通习惯, 对于控制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提供简单易行的指导。 二氧化碳排放量(简称碳排量)是代表一年里,家庭能源消耗,交通和废物处置的过程中排放到空气里的二氧化碳。
这个版本的二氧化碳计算器是根据家庭能源消耗的研究数据而制定的。它会告诉你可以怎样改变你在家中使用能源的方式。 你交通的选择也可能影响二氧化碳排放量。由于计算器不要求你具体地提供你消耗燃料或用电量的数据,所以,虽然它易于使用,但只可以作为一个大概的指南。
要使用二氧化碳计算器,请回答各个部分的问题。你选择答案的时候,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会显示在上面。
“百度”一下“二氧化碳计算器”,就会出现不少网站,方便计算你的碳排放数量。
一个都市人的碳足迹:
少烫一次衣服0.02kg
少洗热水澡0.42kg
少搭电梯上下一层楼0.218kg
少开冷气机一个小时.0.621kg
少看电视一小时0.096kg
少听收音机一小时0.006kg
少听音响一小时0.034kg
少开节能灯一小时0.011kg
少开钨丝灯泡一小时0.041kg
少开电扇一小时0.045kg
少用笔记本电脑一小时0.013kg
少开车一公里0.22kg
少骑摩托车一公里0.055kg
少用一吨水0.194kg
少用一立方米天然气2.1kg
少搭高速列车一公里0.05kg
少搭公交车一公里0.08kg
少使用一公斤木炭3.7kg
少吃一个快餐0.48kg
冰箱门少开快关
冰箱有“电老虎”之称。其实,要想从它的用电量上“剥掉一层皮”,还是有一些简单办法的:使用冰箱时最好减少开门次数,开门动作要快。
如果每次开门1秒钟,将增加碳排放2.68克。每天开10次门,每次15秒,一天碳排放402克。每天少开5次冰箱门,一个家庭每天减排201克。有统计显示,仅在上海一地,只是随手将超市中的冰柜门关上这样的小动作,就可令一年减排4.5万吨二氧化碳。
洗澡水低一度
无论哪种热水器,洗澡水温每降低一度,每人每次淋浴可相应减排二氧化碳35克。按照每个人洗澡约20分钟算,可节水170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8.1千克。淋浴时最好用大喷头的花洒,或换一个可以调节水流大小及水柱形状的喷头,这样在洗澡时可以随时控制流量,达到节水目的。如果用浴缸洗澡,只需放1/3或1/4的水就足够了,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多粗粮,免加工
五谷为养,多吃粗粮。我国的传统膳食结构就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养生之道也要求人们“五谷为养,五菜为充”,要节制饮食,清淡为主。按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天进食250~400克谷类、薯类及杂豆,就是既安全又营养的选择。而这个建议也与低碳饮食不谋而合。一亩耕地用来种植大豆,可获得60千克蛋白质,可满足一个人85天的蛋白质需要;如果用来种粮食配成饲料养猪后再食用猪肉,仅能产蛋白质12千克,满足一个人17天的需要。因此,用全谷替代一部分精米白面,无疑会大大减少自然环境的负担。而且,粗粮未经精细加工,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是精米白面的3~5倍,对预防糖尿病、高血脂更有好处。
少精细,减能耗
多选完整食物,少选加工食物。完整食物,即少加工、少人工添加物、无化学肥料、无农药、天然形态的天然食物,例如吃一个苹果,而不是一杯苹果汁;吃一个马铃薯,而不是一包薯片。摄取完整无害的食物,可获取直接而大量的营养成分,又减少了加工、包装和储藏过程中的巨大能耗,不仅收获健康,还能低碳环保。精细加工、制作繁琐的高加工食物,给地球带来的污染,给环保造成的危害,更是不可计数。
精细加工意味着更多的食品添加剂,这些物质的碳排放量远远高于天然食物。少买瓶装水、袋泡茶、各式饮料。一瓶550毫升的瓶装水的产生伴随着44克二氧化碳的排放。生产相同质量的瓶装饮用水、桶装饮用水及普通白开水的能耗比为1500:500:1,也就是说生产瓶装水、桶装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普通白开水的1500倍和500倍。
旅行时床单别老换
选择目的地住宿时,多考虑小规模酒店或青年旅馆,虽然它们仅提供最基本的设施,但意味着能够消耗更少的能源。一次性洗浴用品、每天的床单换洗与房间的清洁都会造成污染,增加碳排放。因此最好不要使用一次性用品,如果连续住宿几天,可以要求不要更换床单被罩和毛巾。离开房间的时候手动关掉灯和空调等电器。
行李少带点
当年岳飞被害风波亭时,秦桧一干人等给岳飞编织的罪名是“莫须有”,后人将之理解为“说不定有”,但经过认真考证,参考宋人语言习惯,“莫须有”应该理解成“怎么没有?”,这是在韩世忠等人责问秦桧时,秦桧用这句话来显示自己对韩世忠的不屑一顾,岳飞背的罪名是不听号令,私自逗留等。
与岳飞的死相同,对于“二氧化碳”背负起导致“全球变暖”这个罪名而言,也不可能用“说不定有”这样的原因来打发“气候变暖”的善男信女。所以科学家必须为“全球变暖”找到足够的理论支撑,使它听起来像那么回事。
人类不断地制造着大量污染物,城市中成堆的生活垃圾,大气中废物、有害气体一直在增加,恶劣的天气,环境在不断地恶化,这是铁的事实,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变化。脆弱的生态,污染的环境,日益枯竭的资源,绝对不是杞人忧天,人类的生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冤有头,债有主,是什么构成对人类的致命威胁,二气氧化碳被揪了出来,而其他重要的温室气体,如水蒸气等就有意被忽视掉了。
为拯救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必须行动起来,扼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二氧化碳对人类的危害,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要使用清洁能源。
一切都顺理成章,再完美不过的推理过程,任何人都能理解。
首先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极端天气简单地进行并列,渲染各种灾难对人类的影响。我们总是听到如果世界上冰川融化了,海平面将要上升多少米,气候变化了,多少种物种绝迹,仿佛这些很快就会降临到我们头上,全球气候变暖支持者所需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然后将所有问题都归结到温室气体的排放,将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挂钩,简单认为人类的工业活动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而忽视了土壤及海洋两个巨大的碳库。
最后在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劣与二氧化碳之间画了一个等号,只要人类把二氧化碳固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于是,二氧化碳硬生生背上了一口大黑锅,成为人类的公敌。
很多人喜欢养宠物,狗、猫等宠物可以带给人类很多乐趣。但如果对宠物不严加管束,它在大街上随意排便,撕咬行人,这肯定对社会公共秩序造成很大的伤害。
既然给大家的生活造成这么多不便,为什么要养宠物呢?于是有人提议实施捕杀令,但全部捕杀显然有些不人道,商量的结果是限制宠物的数量,富人的意见就是宠物的总数不再增加,而在现在的基础上慢慢捕杀。
这是一个没有悬念的故事片,富人已经养了很多宠物,穷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一些,开始有闲心养宠物了。但按照富人的建议,最后的结果就是穷人失去养宠物的权力,而富人仍然过着逍遥的日子。
限制宠物是唯一的途径吗?显然不是。只要狗主人对狗严加看管,使狗有良好的习惯,给凶猛的狗拴上狗链,社会秩序肯定不会受到什么冲击,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享受生活。
同样,只要人类致力于清洁环保的技术,不断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重金属、工业废水、废渣,避免河流富营养化,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不进行大规模的破坏性开发,让大自然有自我修复、净化功能,人与自然怎么不可能保持和谐相处呢?
工业活动中必然有污染,我们的主要措施是进行严格的项目审查,不让重污染项目披着绿色的外衣对环境进行破坏,这样就足够了。打着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幌子控制碳排放,是发达国家编造的世纪谎言,已经成为21世纪最大的阴谋,减排二氧化碳是虚,限制发展中国家发展才是实。
我们需要正确地看待“碳”,还原它本来的面目,而不要把它丑化、妖魔化,要正确地利用碳来为人类谋福祉。
我们必须认清“碳阴谋”的实质,把环境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明确地区分开,为了环保而环保,不要忘记了环保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给人类更好的生存环境,使人类可以享受到更丰富的物质生活。
碳排放,“碳关税”,无疑是强盗逻辑,是发达国家套给发展中国家的紧箍咒,看你不顺眼时,就念一下,使你根本不能建设更多的工厂,维持贫困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或许是一件好事。
现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竞争会越来越白热化,碳是一个最重要的博弈手段,任何人都不可掉以轻心。
当然,在我们对“碳阴谋”有清醒的认识后,并不能马上轻松和懈怠下来。
1 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这可以每天减少大约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2 用传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可以减少48克二氧化碳排放量。
3 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以减少将近1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4 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其自然晾干,这可以减少2.3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5 在午餐休息时间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可以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
6 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不仅可以节水,还可以把3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
饮食起居――
1 多在家里进餐,少上馆子,可减少浪费及污染;
2 多自制饮料食品,有益健康又省钱,更保护环境;
3 食物添加剂往往对人及环境都有害,避之则吉;
4 多吃蔬果少吃肉,对个人健康有利,同时减少对地球的破坏;
5 过度加工的食品对人无益,更浪费资源造成污染;
6 即溶饮料及即食食品浪费资源,污染环境;
7 尽量用散装茶叶,少泡茶包,节省资源,减少污染;
8 尽可能买有机蔬果;
9 试试自己种植蔬果,既有益身心又有收获的喜悦;
10 多选购本地及邻近地区产品,减少运输能源及污染;
开车出行――根据路况节油法
上坡时应衡量一下车子的负重和路面的斜度,不要一下子用油过多。下坡时使用低档辅以制动,一方面避免转速提升过高,另一方面可以减低对制动的损耗。
交通堵塞时,停车即熄火
一般来说,超过5分钟的堵塞,或是前面被堵车辆不见头的情况下都应熄火等待。
避免低速档长时间行驶
发动机、加速踏板、档位三位一体配合默契方能输出最经济、最佳动力。“超前”或“滞后”的档位都将形成“拖档”,增加油耗。所以。行车要尽量避免低速档行驶,一旦条件允许,上路就要用上高速档位,并将时速保持在中速最省油。
不要超速行驶
对一般汽车而言,80公里的时速是最省油的速度,每增加1公里的时速,就使你的耗油量增加0.5%。
清理后备箱
后备箱杂物过多,会增加车辆重量,过重的车辆在行驶时会更费油,因此,要及时清理后备箱,减少携带不必要的物品。
调整轮胎气压
过高或者过低的胎压都会增加行驶油耗。
柔用油门
加油要“柔”。一辆车耗不耗油,很大程度在驾车者的加油方法。想节油,正确加油是关键。要轻踏轻放,切忌猛踩猛踏,使发动机在瞬间高速下工作。
高速行驶关闭车窗
高速行驶中的空气阻力不容忽视。如无必要,尽量不要打开车窗,减少风阻,可以省油。
选择匹配的燃油标号
车用汽油的标号是根据它们的辛烷值单位来规定的。但辛烷值不是车用汽油的唯一指标,还有蒸发性、抗爆性、安定性和腐蚀性等。这些指标在使用上都有其实际意义。使用匹配的燃油可节省燃料,延长发动机寿命。
加油适量
如果基本行驶于市区,且加油比较方便,则不必一次加满。载着满满一箱油会增加自重,徒增油耗,一般而言,可一次加上30升。特别是新车,更不要第一次就一下子加满,这有可能会使油浮及传感器失灵,导致油表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