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重点范文

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重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重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重点

第1篇: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思考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二级学科和主干课程,是预防医学专业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主要研究饮食与健康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作用机制以及据此提出预防疾病、保护和促进健康的措施、政策和法规等[1]。因此,本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在增进我国人民体质、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性、高素质的应用型优秀人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探索改革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方法。

一、《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及科技的不断发展,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面临着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新挑战。首先,来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一些与营养相关的疾病如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发病率快速上升,对人民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国民合理营养的健康教育问题日益显现,医务工作者所担负的合理营养的健康教育任务日益加重。再者,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食品加工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及应用,食品污染物检测的复杂化使得食品卫生突发事件以及食品安全新问题频频发生。其次, 我国原有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体系已经明显滞后于我国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发展的现实状况,新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断涌现, 如何科学地选择适应本学科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改革的对策

(一)合理选择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柱和基础[2]。根据我校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社会需要以及自身实际情况,我们选择孙长颢主编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6版教材。这本教材知识全面,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当今生命科学的新进展。如植物化学物是21世纪全球营养学界的研究热点,第六版用一章的篇幅对植物化学物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针对我校实际教学情况,我们编写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指导》,选择的实验内容即满足专业培养要求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调整教学内容,突出重点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学生对知识是否感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第6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包含十四章内容,知识点多,内容繁杂。如何在有限的授课学时内让学生切实学到知识且不感乏味,关键在与教学内容的有效组织。

根据教学计划及大纲的精神, 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合理取舍, 总的原则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学习到基本理论和方法, 还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实用技能, 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较为熟练地应用有关的知识。营养学部分,重点讲解营养学基础、各类食品营养价值、特殊人群营养、社区营养及营养与疾病;食品卫生学部分,讲授重点在食品污染以及预防、各类食品卫生及其管理、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以及食品安全评价体系和卫生监督管理。通过上述知识的讲授使学生能够较全面、系统的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教材上的其他内容,采用专题讲座、实践学习等方式介绍。我们利用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了植物化学物的知识。目前有关植物化学物的研究较多,新的研究结果不断涌现。我们把最新的研究结果介绍给学生,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热情。

(三)改革并完善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灵魂,教学方法选择是否适宜,对教学效果能产生较大的影响[3]。传统的课堂教学, 往往采用 “灌输式”教学,老师滔滔不绝讲授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及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减退, 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抑制。因此,为避免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弊端,我们尝试教授与引导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方式。避免事无巨细的讲解教材内容,而是在阐述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讲授不同人群营养时,由于学生已经具备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我们让学生根据各类人群的生理特点结合营养学基础知识对不同人群的营养需要及膳食特点进行分析和归纳,教师在教授时对同学出现错误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解释。这样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讲授食物中毒的内容时,我们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案例,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自学、查找文献、分组讨论等方式对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原则及调查处理方法。通过对一个案例的完整分析,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教师在设计案例及组织教学过程中,也提高了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

2.实验教学 实验是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是现代医学的基石。实验教学是医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实验教学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医学生的素质。传统的实验课由实验技术人员准备实验器材、配置试剂,由教师讲解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学生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完成操作,撰写实验报告。另外,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是为理论课服务, 多以验证性、演示性的实验内容为主,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所占比例很小。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实践机会,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加上一些学生对实验课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因此上实验课时缺乏积极主动性,不愿动手, 敷衍了事,导致实验教学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针对实验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①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指导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预习,对疑点、难点进行记录。②教师讲解:实验课上教师对实验内容进行细致讲解,对学生在预习时遇到疑点、难点进行分析讲解,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思考、分析和判断。在书写实验报告时,不仅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结果,还要求把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记录、分析。③鼓励学生自己准备实验、完成实验操作。在实验教学中,选择2~3个实验内容让学生们独立完成整个实验,包括实验器材的准备、试剂的配置、实验条件及实验步骤的确定和完善、实验结果的分析等。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的严谨性、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④适当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内容。如鲜奶卫生学评价综合性实验设计,通过感官指标、理化指标以及相应的卫生检验指标综合判定鲜奶的卫生状况。

(四)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我们采用多媒体形式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并利用网络进行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通过演示课件,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了教师授课时的板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大量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的使用,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变得形象、直观,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巩固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寓学于乐。此外,我们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进行了网络课程建设,教学大纲、教案、实验指导、参考资料、练习题等上网对学生免费开放,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起到了互补的作用。

(五)改革课程考试方法

“一考定乾坤”的终结性考核评价制度在中国的本科教学中可谓根深蒂固。过分注重终结性考核的结果,造成有的学生平时不认真读书,而热衷于在期末考试时猜题、押题、作弊投机,其结果是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不仅没有构建起来,能力培养更是无从谈起。我们对课程考核方法进行改革,从传统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向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转变,引进较为科学的形成性考核评价方式。主要通过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形成性考核,包括:上课考勤情况、课堂回答问题、平时作业、课程小论文、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实验创新、社会实践等。在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学习动力。

三、结束语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是学科发展、社会进步的要求。我们需要不断全面、系统进行教学改革,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优秀人才,为改善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服务。

参考文献:

[1]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6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第2篇: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预防医学;教学改革

《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对营养与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对新时期高素质创新性实用型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重要的主干课程,主要研究饮食与健康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作用机制以及据此提出预防疾病、保护和促进健康的措施、政策和法规等[1]。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学科间知识点相互交叉多,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着重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今后从事食品卫生安全监测等相关工作奠定基础[2]。我们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精炼教学内容和转变教学模式,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基础上,采用基于问题的PBL教学法、基于案例的CBL教学法、基于团队的TBL教学法和基于自主研究的RBL教学法混合授课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LBL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建立系统而完整的基础知识

讲授式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材的知识系统化、专业化,在课堂上以教师讲解为主线。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包括营养学基础、食物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公共营养、食品污染及其预防和食品添加剂及其管理基础知识[3]。

我们通过对本学科的理论内容进行系统性梳理,制定预防医学专业教学大纲,采用LBL讲授法使学生形成一个大体的思维框架。对各章节的基础知识做全面、系统的分析讲解,既能保证传授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又能准确、快速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有利于节约教学资源。

2CBL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

案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是以问题为基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具体案例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先用LBL法系统讲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基础知识,再采用CBL法对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我们在营养缺乏性疾病、食物中毒以及食品安全等章节严格筛选典型案例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如在讲解“食品添加剂”时基本步骤如下:(1)布置案例:课前一周给学生布置相关任务,先给出影响广泛的苏丹红、塑化剂、三聚氰胺等滥用食品添加剂案例,学生在课下分组了解相关内容,做好准备。(2)讨论案例:课堂上各组学生汇报各自了解到有关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使用要求、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卫生管理方法,小组间围绕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3)点评案例:教师对案例相关知识、发生机制、食品添加剂带入原则等进行深层次阐述并进行总结。(4)案例报告:课后要求每组交一份总结报告。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围绕特定的教学内容,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学生围绕案例思考、查找资料、寻找答案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我创新能力[4]。

3PBL教学模式从细节到整体帮助学生建立自主思维

问题驱动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也称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病例为先导、教师为向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5]。通过CBL和LBL授课方法可以让学生牢靠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基础知识,PBL教学则可以对特定问题进行学习。在“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单元中采用PBL教学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地设置课堂提问,以“营养与糖尿病”为例,教学目标是掌握糖尿病的膳食营养防治原则,通过引入糖尿病病例,设置以下问题:按照糖尿病的病因诊断标准,该患者属于何型糖尿病,是哪种危险因素引发的?引导他们在饮食方面开展比较深入的阐述。该病人属于哪种类型的肥胖?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三多一少”,在生活方式和饮食上如何进行控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遇到问题并重点讲解,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

4TBL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协作意识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Team-BasedLearning,TBL),教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学生通过相互协作的团队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形成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TBL是在PBL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不自主思考、习惯于依赖教师和教材问题[6]。在食物中毒、食谱编制案例分析等教学中,通过TBL教学,极大地增加了学员的参与度,激发了学员学习兴趣,使其运用知识的能力显著提高。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典型案例使用TBL教学法:(1)课前准备:教师的提前1周指导学生预习亚硝酸盐中毒、砷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等相关内容,告知教学目标和学习要点。6~8人为一组,围绕引起中毒的原因、流行病学特点及中毒症状自行分配资料查阅、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等任务,小组成员讨论得出认可的答案,充分发挥了学习的自主性。(2)课堂讨论:每组推选1人汇报小组学习讨论的结果,再进行组间讨论,通过团队协作达到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急救与治疗、预防措施等最佳的讨论结果。(3)总结引导:教师对各组发言进行点评,围绕本章节的重点和疑难进行进行启发和引导,提出改进要求并做最后总结。

5RBL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和创新性学习

研究型教学模式(Research-BasedLearning,RBL),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科学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引导学生利用和整合大数据环境下各种不同教学资源,主动发现、分析直至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包括提出问题—搜索资源—解决问题—交流总结4个步骤[7]。提出食品新技术中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学生通过翻阅图书、查阅文献、收集网络资源等方法,选取支持自己观点的材料,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及统计学分析等进行可行性论证,最后进行整理归纳并完成研究报告。教师对研究报告分析点评,提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建议,指导学生有效利用资源进行研究并解决问题,减少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8]。

第3篇: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教学问题;教学质量;探讨

中图分类号:R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1026302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普遍提高,人们对如何吃得营养、吃得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尤其在酒店等公共餐饮场所就餐时,人们不仅注重食物的味道,而且更加关心饮食对健康的影响,这对酒店从业人员提出了的更高的要求。食品营养与卫生学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之一,是提高本专业学生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基础知识、树立科学健康饮食观念[1]、提供更好的营养用餐服务的实用性课程。但是该课程的理论性、专业性较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缺乏相关的知识背景,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不高。因此,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酒店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酒店行业人才,探讨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的教学方法,对提高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的教学质量十分必要。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材不多,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目前市面上的教材基本是针对食品专业或医学专业教学编辑的,针对高校酒店管理本科专业设置的教材较少,而且教材基本阐述的是食品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涉及酒店菜单设计及宴会配餐等方面的内容较少[2],相关的案例分析较少,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差,使得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较难理解掌握。

2.2 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缺陷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本课程的授课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3],虽然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但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课堂参与互动性较低。同时教学内容侧重基础理论,比较枯燥。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讲台下玩手机、睡觉等现象普遍存在。

2.3 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这门课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目前基本都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较少[4]。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些理论知识,但是不能较好地将这些理论知识与所学专业联系起来应用于实际生活。这易使学生产生学习这门课程无用的意识,大大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考核评价体系单一

目前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以笔试为主,比较直接、单一,而且考试内容侧重于基础理论知识[5]。这使得大部分学生都抱有侥幸心理,不注重平时知识的理解和积累,只要考前死记硬背,临时抱佛脚,也能通过考试。

3 提高教学质量的探讨

3.1 选择更符合酒店管理专业设置的教材,有针对

性地更新调整教学内容

要选用最新的、最适合的倾向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教材,并结合其他专业的课程,加强该门课程与本专业的紧密型 、关联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推荐学生经常浏览中国营养学会网站、天天营养网等,加强该课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是一门涉及医学、营养学、食品卫生学等的系统学科,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及时调整、补充、优化教学内容,归纳总结同类问题和相关内容,精讲重点、难点,以“少而精、宽而广”的教学原则为主[6],以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与专业关联性较高的内容为主要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2 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

灵活运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以概括性的少量文字信息与大量的图片结合的方式,提高理论知识的直观性、形象性,提高授课的趣味性。同时要插入内容相关的声频、视频等影像资料,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问题导入、故事分享等方式充分加强课堂的互动性,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自主地吸收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学由“单向传输”向“双向互动”的转变[7];探索使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法、专题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模拟教师授课法等。将近期的食品热点话题、国内外发生的食品营养与卫生案例、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案例等融入课堂教学,在分析案例发生的原因、原理、结果时穿插课程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发生的食品营养与卫生事件,提高该课程的应用性。根据课程需要提前布置专题讨论主题,并将专题讨论纳入学生日常考核的一部分,要求学生查阅、收集、分析整理资料,并在课堂上以分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享资料,既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表达,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授课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相关的课程内容。模拟教师授课法即由学生来教授课程中简单的章节内容,再由任课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这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以同理心理解平时教师授课的不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3.3 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课程认同感

结合自身的情况,如实记录自已一周的食谱[8],并结合所学知识完善自己的膳食计划;结合酒店就餐人群,为特殊群体如孕妇、老人等制定营养、健康的三餐参考;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围绕学校、社区等开展膳食调查,做好《膳食营养调查表》的整理,调查表内容有被调查人的年龄、身高、体重、年龄、一日三餐的比例、膳食饮食中肉、蛋、奶、蔬菜、水果、盐、水等的摄入量或次数,并分析调查结果提出科学合理的指导建议[9]。使学生亲身体验“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认同感。

3.4 完善考核制度,综合评价教学质量

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质量的重要反馈,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考核不应单纯以笔试为主,应积极探索课堂考勤、课堂发言、讨论成绩、实践成绩与期末笔试成绩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并加大日常考核成绩的比重。每种评价方式的比例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以设定学生的课堂表现及考勤占总成绩的10% ;学生的上课发言、分组讨论占总成绩的20%,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课后作业及实践占20%,包括对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开展实践活动,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期末考试占50%,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应用[10]。这样的综合评价考核制度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高。

4 结语

在注重食品营养、关注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的当今社会,提高食品与营养卫生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既使学生越来越喜欢这门课程,又促进了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钟 茜.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6):67.

[2]胡 雪.旅游管理专业《食品营养与卫生安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教育管理,2015:232.

[3] 甄少波.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3):85.

[4] 姜忠丽,代岚,王俊伟.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11):87.

[5]李星科.《食品营养与卫生》教学改革探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2):182.

[6]张晓娜.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教学改革初探[J].高校讲坛,2010(19):557.

[7]于 辉,郝征红,姜桂传,等.高职高专《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W院学报,2011(28):186.

[8]孙丰梅,石光雨,王 健,等.大学开设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农业与科技,2011,31(4):121-122.

第4篇: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重点范文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从预防医学角度研究营养和食物(饮食)与人类健康关系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提高该学科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我们认真研究、积极探索。现在就几年来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报道如下。

1 改革教学内容

教材的出版常常需要一定的周期,这与学科的飞速发展产生矛盾。因此,为了适应学科发展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或者将通过参加全国和(或)国际学术交流会获得的前言知识等及时补充到教学中,对教材中的内容加以适当的修改、补充,选择那些学生看得到、摸得着、感兴趣、能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另外,《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和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坚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运用能力。例如,在讲授肉类食品的营养价值时,穿插讲授如何在市场上辨别肉类质量,并联系当前禽流感在国内时有发生,讲述一些禽流感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在讲授营养与疾病时,根据治疗原则列出具体的食谱,让学生明白怎样吃才健康;讲授保健食品章节时,结合当今社会上流行的营养误区以及一些广告对保健食品的错误报道等,引导学生对一些不科学的养生保健方法、不良的饮食习惯等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评价,这样不仅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营养学知识并建立正确的营养观念。通过上述改革,明显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教学水平。

2 改进教学方法

2.1 创建宽松与和谐的教学环境:传统的课堂教学,基本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默地听,老师总是居高临下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有些老师甚至错误的认为,老师越严厉,课堂纪录才会好,才能完成教案中的教学任务。这样严肃紧张的师生关系,往往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影响他们健全人格和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在课堂上必须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创造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课堂上老师平等地对待学生,多鼓励,少批评,以丰富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授课做到声情并茂,通俗易懂,详略得当。对于学生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切忌训斥、讽刺、挖苦,引起学生的不满和厌学心理。总之,在安排课堂教学活动中,遵循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由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者(有些是灌输者)转变为知识门径的指路人、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我们与学生一起观摩、一起实践、一起讨论,打成一片,这样逐渐消除了学生的胆怯和依赖心理,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逐步形成了一种以创新精神来看待问题、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性格特征,使学生在愉快、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各门知识。

2.2 教学方法多元化,培养学习兴趣:在我国,老师是绝对的权威,老师讲的学生必须无条件接受,这种观念使学生养成了对老师的依赖性,不敢也不想向老师、书本和权威理论提出质疑,导致老师和学生间成为传授与接受的教学关系。同时,由于课时少,老师在教学中为赶进度往往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生硬灌输知识,这种方法总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发展的多样性以及智能的培养,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减退,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压制。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方式时紧紧围绕“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这个中心,最终促使学生将被动学习行为转变为自觉学习行为。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逐渐放弃教学的主角位置,避免满堂灌和过分细致详尽地讲解教科书中的内容,而在有限的时间内精讲重点、难点,不仅重点突出,而且还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并以点代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样既避免了老师讲述多而杂、乱,又可防止学生学得多懂得少的不良后果。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少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法,而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剖析营养学的误区与个案举例相结合,将营养学知识贯穿于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中,例如按照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设计出代表性的问题,课前进行匿名式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在讲授相关内容时对回答有误或者不实的问题加以分析、解答,同时每次下课前给学生提出一些思考题,并给他们推荐一些相关参考书,鼓励学生通过相关的专业网站浏览最新的营养学动态和研究进展,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手段。重视课件的制作,充分利用Microsoft Powerpoint 、Flash 和Authorware 等软件,精心制作出有个人特色的多媒体课件,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调动同学兴趣和主动性,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营养缺乏病章节时,收集相关图片,不仅可加深学生对缺乏症状的印象,同时也使学生更深刻地意识到营养不平衡的严重性,自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媒体教学中,应对重点内容加以适当的板书,板书的内容力求简单,少而精,条理清楚,给学生以“画龙点睛”的启示。

3 改革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由于实验课学时有限,内容多、时间紧,能否顺利完成本次实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课前预习非常重要。每次实验课前,我们要求学生结合本次实验的内容复习相关理论知识,思考实验成功的关键点,并完成预习报告。为督促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通常情况下,采用课堂提问方式,让学生阐述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并预测实验可能的结果及评估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实验成功的关键。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对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点拨、启发、归纳和概括,然后,大胆放手,让学生以实验指导为准则自己动手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让他们依靠自己的思维和能力解决实验中的困难。老师则在实验室内来回巡视,认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纠正,必要时和学生共同探讨解决某些困难的方法。实验操作结束后,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这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把握重点和关键,谨慎操作,准确而熟练的完成实验,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5篇: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 食品营养学 考试 改革

考试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环节,也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一种主要手段,同时也是检查人才培养效果的有效途径。食品营养学是辽宁医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考试课。食品营养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边缘科学,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课程介绍重点介绍食品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及相关的实用知识,营养学基础知识、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不同人群食品的营养要求,提高人提高人民营养水平的途径、食品贮藏加工和新型食品开发中的营养问题等。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达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此,我们对《食品营养学》考试模式进行改革。

一、传统考试模式及存在的问题课程考试应当是从记忆、理解和创新三个层面丰富考试内容,既要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又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传统模式《食品营养学》考核由期末卷面考核、实验考核、考勤组成。其中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就是课程总成绩占100%;实验考核不及格不允许参加期末考试,但实验成绩不占总成绩比例;考勤也不占总成绩比例之中,只是对课堂出勤人数的考核。这种考核模式,考勤不占考试成绩比例,部分学生经常出现旷课、请假现象;实验考核也不占考试成绩比例,学生在实验课上动手能力差,不善于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出勤率低;期末成绩决定课程成绩,学生形成了只要卷面及格就可以的观念,上课出勤率低,课堂学习气氛差,玩手机、看杂志等不良现象,平时没有学习氛围,只有在考试前突击复习时,才会看书、笔记,这很大程度上考核了学生的短时期记忆力并非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出现了“考后全忘记”的学习方法。

二、改革后的考试模式改革考试模式、优化考试结构,从一次终结考试向全程考核转变,从记忆模仿能力向全面考核转变,变单一闭卷考核向开放型多样化模式转变。为了提高学生对《食品营养学》学习兴趣,加大学生学习投入力度,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减少期末考试压力,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们对考试模式采取全程评价,课堂出勤占考核成绩的5%、阶段性学习测验占考核成绩的20%、实验教学占考核成绩的10%、其他形式(PBL教学中表现)占总成绩5%、终结性考核占考核成绩的60%。1.期末考试比例下调改革后,将期末考试比例由100%降为60%,改变一卷决定一课程考核方式,题型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主观题型占70%:简答、论述题,主观题型则重点考查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总体认知和应用,课本中则无现成答案可寻,需临场总结、归纳。客观题占30%:选择题、名词解释。在整个考试过程中,允许考生携带相关书籍和纸质资料,但不得使用电子设备、不得与其他同学协商。2.增加了阶段性学习测验打破了传统的期末考试成绩决定最终成绩的习惯,增加了阶段性学习测验,加大平时考核的力度,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管理,考核学生对阶段所学内容中应知应会的食品营养学基础知识,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掌握情况。题型只设客观题型:不定项选择题、填空、名词解释等。3.实验教学考核细化实验课成绩由原来的实验考勤和实验报告成绩,改为实验考勤、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增加了实验操作考核,按照制定考核标准对学生考核、提高学生亲自动手机会,故在成绩评定上更应体现实验的过程而不是结果。4.其他形式考核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本课程其他形式考核是采用PBL教学法,将同学分成小组,每组推举1名组长,负责协调组内分工。课前做好宣传和动员,让同学们了解PBL的概念和实施过程,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结合教学大纲设计问题,提前1周分配到各个小组。由组长分工,课下通过教材、文献和互联网等媒介分头查找资料,获取相关知识,然后相互交流。讨论如何运用所获知识回答问题,促使问题得到解决,对于在讨论中的错误和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指导教师负责纠正或答疑。最后并将研究成果制作成课件,撰写成讲稿。将制作的课件和讲稿在课前2天提交给教师批阅,根据学生表现给予成绩。此环节一方面考核学生查阅文献、论文写作及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三、考试改革效果1.学生课堂情况好转通过考试的改革,学生到课率有明显提高,请假、旷课现象几乎没有;课堂上表现明显改善,看杂志、玩手机、趴着睡觉等不良现象减少;学生回答问题、询问问题更加积极主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程度得到加强。2.学习习惯的改变课程考试改革前学生92%以上对课本外的知识获取非常少,到期末为了考试能通过,才拿起教材、笔记开始看看书。课程考试改革后增加了PBL教学、阶段性考试后,68.7%的学时开始对课本外的知识感兴趣,主要途径是从网络、图书馆获得。21.5%学生认为这样考核方式占用太多的个人业余时间,认为传统考核方式较好。3.学生对考试改革的态度认可通过对80名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有30.4%的学生认为新的考试方式有助于对课程内容、知识点的掌握。有15.4%的学生认可从多方面评价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有36.1%的学生认为新的考试方式灵活,认为此种方式需要看书、复习的占27.6%,学生对考试改革的态度持赞同的占到94.1%。通过对《食品营养学》考试改革后,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运用知识的灵活性以及创新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们并没有感到学习负担的明显增加,而是感到学习更加有乐趣,学生成绩有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晓波,梁小红,刘冬英.《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考试改革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4):734-736.

[2]王金兰,傅国华.高校课程考试制度改革初探[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1):112-114.

第6篇: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教学方法;食品营养;生活实践;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普遍得到了改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人民文化知识水平及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在21世纪饮食方面其热门话题就是营养与健康,大家对食品的营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已经逐渐由原来的“多吃点”向“吃好点”转变,在如何吃得营养如何吃的健康方面也更加重视。此外由于在食品生产中不断出现三鹿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苏丹红事件、瘦肉精事件、皮革奶等食品安全问题,所以如何能将食品做到又营养有健康,如何将食品营养与卫生理论进行知识普及就值得我们思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研究食品营养学教学方法的原因,即一是如何将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二是如何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正确梳理食品、营养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三是如何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用有所得,更好的服务社会;四是如何普及食物、营养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这一理念,提高大家的认识从而达到改善人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进而达到推动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目的。这些问题都急需我们在食品营养学的教学过程中解决。

食品营养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目前,高职高专食品营养学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师本身在教学中缺乏企业实作经验,理论联系实际少;二是照本宣科,对教学内容缺乏创新和拓展;三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听的多理解思考的少,缺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能力培养,就业的选择,以及食品营养学学科的发展,这就使得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将就以上问题从三个方面阐述。

一、调整课程开设时间,优化学科知识体系,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随着当前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普高学校的迅速扩招,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质量日益低下,结合这种现状,我们高职高专院校应当及时结合实际,灵活变通,对相应的教学制度做一定的调整,譬如针对食品营养学的学科特点,由于其涉及到人体的能量需要、人体的代谢,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相关的生物、理化知识,应当将这门课程的开设时间适当延后,等学生的整体知识构架达到相应程度以后再开设这门课程,以免揠苗助长。

此外,随着食品营养学科进一步的研究深入,一方面知识更新很快,多数高职高专院校使用的食品营养教材内容滞后,严重影响知识的运用性;另一方面教材中的知识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课改要求,在教学理念上不能符合当前的教育形势。这些存在的问题都极大地影响着老师与学生教学的兴趣与激情。所以我们要着力解决食品营养学科的教材编著问题,组建一个专业团队,对最新的营养学学科理论及时进行补充,编写高质量的教材。

二、让食品营养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及时整合,开发运用相应相关软件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相应知识已经深入影响到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与工作中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教育部门,更是给它带来了变革性的冲击,就连基础教育都发生着“多媒体课件”教学革命,那么高职高专的食品营养学科的教育教学也应当顺应时代形势,积极接受吻合时代节奏的科技产物,使其促进自身的教学水平,提升我们的课堂质量。

自从在食品营养学教学课堂上引入多媒体课件以来,教学效果有着明显地提升,首先由于其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特点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加大了课堂容量,加快了授课节奏,给传统的死气沉沉的教学课堂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譬如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将人们缺乏某种营养素的典型症状在课堂上得以真实再现,使学生面对如此真实的场景产生强烈地震撼,加大学生学习相关学科知识,改善人类生存现状的不竭动力,提升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上所提到的多媒体课件仅仅是将信息技术引入食品营养学课堂的冰山一角,此外,我们还可以把我们的教学课堂置于一定的网络环境之下,让学生在网络中了解最新的食品营养学在国际上的最新进展与研究突破,让学生在网络上制作软件,网上答疑,网上提交作业,视频点播,进入论坛讨论,等等。

三、拓展食品营养学科领域,与中医学有机结合,多渠道地设计教学课堂内容及形式

顾名思义,食品营养学的教学内容当然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中的“食”这个环节息息相关,它的实践性、应用性较强,需要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创设与生活细节严密衔接的课堂情境,一方面利用生活中的具体实践知识来帮助我们教师课堂上的理论讲述,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利用书本中的相关知识知道我们的具体生活,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同荣共辱。

譬如,在讲授到相关的蛋白质的功效的时候,就可以在课堂上广泛联系三鹿奶粉造成大头婴儿的相关事件进行形象说明,并及时在课堂上穿插了事件的最新进展与相关报道,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案例教学法的引入有效地夯实了课堂重点知识,突破了课堂教学难点,同时还净化与提升了学生的人文情怀与品质素养。此外,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可以动员学生把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积极延伸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以自身的学识影响家人与邻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并组织学生在相应的敬老院、社区、餐馆等地方开展食品营养相关调查,给人们灌输科学有效的食品营养知识,同时也给学生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平台,还可给他们今后的就业方向提供一定的指引。

此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可以与食品营养相关的边缘学科建立一定的人脉关系与教学网络,例如让食品营养学与中医学相关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的中医著作,如《本草纲目》、《黄帝内经》、《饮膳正要》等,并与中医专业的学生定期座谈进行深入交流,同时开辟网上通道加强两个学科的交融整合等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有效地丰富学生的学识涵养,不仅从宏观上让学生对食品营养学科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而且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食品营养学课堂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人类生活方式的日益变革,食品营养学的不断深入研究,高职高专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和食品营养知识的传播载体,在普及食品营养知识、创新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发展思路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必须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探索,持之以恒地加强教师队伍能力的培养,加强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为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才能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办出特色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6月

2.夏明 《教育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6年73期

3.马勇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食品工程2009年第4期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5.王树庭.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及发展对策[J].池州师专学报,2005,2.

6.马树超,范唯.以专业改革与建设践行高职教育科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9,(8).

第7篇: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临床营养学;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061-02

临床营养学是我校医学营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合理营养对临床疾病的转归有着积极的影响。临床营养学作为一门研究疾病与营养的学科,是医学营养专业学生从事临床必不可少的知识储备。临床营养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对促进我国人民体质、预防疾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提高该专业学员的综合医疗素质及临床营养工作质量,加强临床营养学课程改革已势在必行。

一、加强临床营养教学的必要性

营养治疗是各学科疾病的基础治疗。临床研究表明,几乎每一位住院病人都存在营养不良或代谢性问题。所以,根据病人的营养状况和疾病特点,迫切需要提供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促进机体尽快康复。因此营养治疗已成为临床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一领域又是医疗中较薄弱的环节。调查反映,临床医务人员对病人进行营养指导的正确性令人担忧,也表明应加强在校医学生临床营养知识及意识的学习与培养,这对其今后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是十分必要的[1]。

二、临床营养学教学现状

首先,目前不少医学院校未设置临床营养学课程,虽然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在预防医学的必修课中设置了营养学,但是其教学内容一般只包括营养学基础和食品卫生学,对临床营养学应掌握的更为具体而广泛的内容,几乎未涉及,如医院膳食种类、配膳原则等。这种临床营养教学的滞后状况显然与临床医疗的实际需要极不适应[2]。其次,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仅通过课堂授课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被动地位,缺乏学习积极性。实践教学极度缺乏,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低下。另外,师资力量缺乏或薄弱,高校教师缺少临床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较偏重于理论,缺乏对学生的实践指导。改变这种现状刻不容缓,所以急需加强临床营养教学和进行教学改革,这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医疗水平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临床营养学教学改革

1.课程内容改革。临床营养学是研究营养与各学科疾病的一门科学,需要内科、外科、妇科等各科参与。教学内容既要重点突出临床营养治疗的特色,又要充分反映临床营养学的新进展和新理念。根据教学实践,临床营养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是:(1)临床营养学概述(包括进展);(2)医院膳食种类、配餐原则及适用对象;(3)内外科常见疾病的营养治疗原则;(4)住院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与监测;(5)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6)肠内、肠外营养支持途径及常用营养制剂的合理选择和应用等[3]。

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信息资源,包括优质精品课程网页和医学视频资源库,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站浏览,学习或进一步提高课程水平。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临床实际,开设临床营养学相关的专题学术讲座,探讨临床营养学的进展与动态,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临床学习效果。

鉴于临床营养学的实践性很强,仅通过课堂讲授很难达到最佳效果,应增设临床营养实验课和临床见习。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验课内容应增加身体状况评估、膳食营养调查、膳食营养评价、膳食营养指导等内容。建立模拟实训的营养门诊,面向全校师生开放,由学生经营管理,教师提供扶持。学生不但掌握营养咨询的工作方法,还促进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升,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实现学校教育与工作实践的零距离对接。另外,应安排学生进入三甲医院进行临床营养见习,由学生学习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估,自己提出针对每个患者的个性化营养治疗方案。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养老院或广场,进行营养宣教和指导,强化临床营养知识。每年定期举办相关知识竞赛、技能比武,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注重专业素养的培养。

2.教学方法改革。为改善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满足专业课程的教学需要,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比如使用内容丰富、制作精良,能动态展示操作过程的电子课件、动画、图片集、视频等。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教学效果直观,直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病例教学法,该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不同的教学重点选择相应的具有代表性的病例,引导学生分析病例和提出问题,借助对病例的分析和讨论,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继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将病例教学法引入临床营养教学中,通过对实际病例的分析,结合营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方法[4]。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教师通过把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景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5]。比如:目前消化性溃疡饮食治疗在食物选择上所存在争议性意见,可组织学生根据所阅读的案例开展讨论,找到解决方案,并阐释该方案的理论依据;也可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辩驳,最终让学生在讨论中掌握各个知识点,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角色扮演法是设定某种情境与题材,让学生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而扮演一定角色,使其深刻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和行为模式,然后经过观察、体验、分析讨论,达到将知识灵活变通和学以致用的目的。如针对不同疾病人群的营养咨询,由学生扮演营养师、临床医师、病人、家属等,以自导、自演的方式进行。实施前教师讲解临床营养咨询的意义和注意事项及教学活动的安排。角色扮演法能在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知识面和培养实践技能,也锻炼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职营养专业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疑导学法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共同经历“设疑、质疑―释疑解惑―课后引疑”等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及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对知识点融会贯通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临床营养学教学中,教师适时巧设疑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助于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真正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逐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有助于提高临床营养教学质量,也是承担临床营养教学的重要条件。教师仅仅具有包括营养学基础在内的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临床营养学的理论知识还远远不够,还应具有丰富的临床营养实践经验。对此,聘请临床营养专家担任外聘兼职教师,承担专业相关专题讲座、校外实训等教学任务;安排专业骨干教师参加专业知识提升培训、增加一线实践锻炼,提高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教师团队整体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专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永红,谢友红,谢微波,等.健康教育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意义[J].医学教育探索,2007,6(4).

[2]姚雪婷,鲁力,郭松超.我国医学生《临床营养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

[3]李青,樊俊,吴晓敏.临床营养学教学改革尝试[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9).

[4]李青,樊俊,许会舒.病例教学法在临床营养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4).

第8篇: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产褥期;营养平衡;合理饮食;调理

【中图分类号】R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337-01

产褥期是指胎儿、胎盘娩出后的产妇身体、生殖器官和心理方面调适复原的一段时间,需6~8周,俗称“坐月子”。产褥期是妇女一生中非常特殊的阶段,合理的营养和膳食对产妇及婴儿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要补充分娩时的体力消耗,另一方面还要满足哺乳的需要。因此产褥期的营养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妇的身体康复及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必须特别给予关注。

1 产褥期营养和膳食的误区

一直以来,人们都比较重视孕产妇的饮食问题,但由于个体差异、文化程度、营养知识水平以及传统的观念和经验,在产褥期的营养和膳食上又出现了很多误区,有的是由于过去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不高的时代形成的传统的观念和经验,有的则是现代年轻妈妈结合各自美丽需求道听途说、东拼西凑而自己想象出来的。产褥期营养和膳食的误区主要集中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1 生完孩子身体虚弱,马上大补,唯恐奶水不充足。这在过去食品种类不丰富、缺油少粮的年代,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现在看来,大可不必。另外,在产褥期的不同阶段,护理的重点和目的是不同的,因此营养需求也是不一样的。

1.2 产妇不能吃盐。产妇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但产后出汗较多,乳腺分泌旺盛,产妇体内容易缺水和盐,因此应适量补充盐分。

1.3 一天吃十个鸡蛋。鸡蛋的营养丰富,也容易消化,适合产妇食用。但并不是吃得越多就越好,太多不仅吸收不了,还会影响对其他食物的摄取。

1.4 月子期少喝水,否则人要发胖水肿。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便秘,去水肿只要低盐就能达到目的。

1.5 过分忌口。有些地方产妇的三餐只让吃红糖、鸡蛋和小米粥,别的均是禁食的。其实产后需要充足的营养来促进乳汁分泌,为满足身体的需要,主副食都应多样化。

1.6 汤比肉有营养,拿汤当主食。肉比汤的营养远远丰富得多,坐月子拿汤当主食的做法很不科学。

1.7 关于水果食用的误区。传统认为水果属凉性,应禁食;而新一代的产妇为了恢复体形和美容,又拼命的吃水果。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是不对的,水果含有多种丰富的营养元素,可以食用,但过量食用又会造成恶露排出困难。

2 产褥期饮食的营养要求

产褥期营养主要是补偿妊娠和分娩时的消耗,促进母体组织修复和各器官尽快恢复到非妊娠状态,改善肌体营养状况,提高肌体抗病能力,预防产褥期各种并发症,提高乳汁分泌的营养素。

2.1 补充高热量饮食,孕妇在分娩过程中消耗大量热量,此外,产褥期妇女各组织器官的修复和退行性变化及乳汁分泌也需要热量,因而产妇比非妊娠妇女对热量的需求量高,这必须由产褥期的膳食予以补充和供给。

2.2 补充高蛋白饮食,蛋白质可促进妊娠和分娩过程身体疲劳的康复和创伤修复,同时,又可提高和增加乳汁分泌的质和量。一般认为,产妇饮食中的蛋白质应高于平常饮食的50%以上,而且应以动物性蛋白质为主,比如,多吃些牛肉,鸡肉,鱼,动物的肝、腰、血及鸡蛋等。

2.3 需要大量维生素和无机盐的补充,产褥期肌体代谢旺盛,需要大量维生素和无机盐。妊娠期许多孕妇患有贫血,同时加之分娩时失血,因而许多产妇有贫血的趋势,所以饮食中适量补充铁质是很有必要的。另外,虽然胎儿已娩出,但分泌的乳汁中含有大量钙.所以产妇也有缺钙的危险。因此,要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无机盐的食品。

3 月子里的饮食特点及注意事项

3.1 月子里膳食营养的特点:

(1)主食量要增加。

(2)多吃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还可以防止产妇便秘。

(3)多吃豆制品、多喝奶,以保证钙的摄入量。

(4)多喝汤,以保证泌乳,如猪蹄汤、鲫鱼汤、排骨汤、乌鸡汤。

3.2 月子里的饮食注意事项:

(1)由于产妇刚生完宝宝,胃肠功能减弱,蠕动减慢,少食多餐,每天餐次应在5-6次为宜。

(2)干稀搭配:食物中的汤汁既有营养,又可以增加食欲,而单纯饮水会冲淡胃液,降低食欲。除喝汤外还可以饮用果汁、牛奶等。因此一般来说,月子里要多喝营养丰富的下奶汤和其它营养饮料,每餐食物应做到干稀搭配。

(3)荤素搭配:不同的食物所含营养成分的种类和数量都是不同的,荤素搭配既能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取,又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4)咸淡适宜:产妇的月子餐应该咸淡适宜,可少加一些调味品及食盐,这样除了可以促进产妇的食欲,对产妇的身体恢复也是有益的。

4 产褥期药膳的辅助调理

妇女产后大多会因为失血过多而出现有气血不足现象,有些妇女产后乳汁分泌过迟或不足。此时应适当选用具有补气血、通血脉的食物和中药进行调理。

4.1 乳汁分泌不足的饮食调理:产后若乳汁分泌不足,可取猪蹄1-2个,通草3-5克,漏芦10-15克,粳米60克,葱白二茎。用时先把猪蹄洗净,切成小块煎取浓汤,再将通草、漏芦煎汁去渣,而后,把猪蹄和药汁同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放入葱白稍煮即可。

4.2 失血多,头晕产妇的饮食调理:产后失血较多,可取益母草汁10毫升,生地黄汁20毫升,藕汁40毫升,生姜汁2毫升,蜂蜜10毫升,粳米60克。煮米作粥,另把其他药汁入粥中,煎二三沸,每次服粥一碗,日服二次。能益阴养阴,解渴除烦。适用于产后虚劳、血气不调、腹肚绞痛、血晕昏愦、心热烦躁。

总之,妇女产后膳食营养注意科学搭配,合理营养,吃多种食品,膳食做到荤素搭配、干稀搭配、粗细粮搭配,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这对产妇的健康与小儿的生长发育都是十分有益的,最后祝妈妈和孩子们健康快乐!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毛丽梅,孙秀发,刘烈刚,等.妇女产褥期饮食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营养学报,2005

第9篇: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239-02

根据我系公共卫生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与我省实际,培养高质量的预防医学实用人才已提到议事日程,特别是随着“非典”、“禽流感”的流行,暴露出我国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为今后更好地培养适应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实用人才及为适应新形势对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需求,我系对公共卫生各专业课程体系,特别是各专业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加大了实验教学在课程设计中的比例,并将学科实验室进行了优化组合成立了中心实验室,使我系有限的教学资源发挥了最大的效益。近年来我系不断发展壮大,实验教学的种类和数量相应增多,购置了大量的实验教学仪器。作为教学工作者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我们对这些实验仪器设备加强了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就我系实验教学现况及中心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方面的内容介绍如下。

一、实验教学现况

我系实验教学中心现有四个实验室,即卫生综合实验一室、卫生综合实验二室、流行病与地方病学实验室、统计分析实验室。实验教学中心的四个实验室承担我系地方病防治学、预防医学、妇幼卫生、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四个专业近三十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还承担我院临床医学系、藏医系、中医系本科生的《卫生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其中,卫生综合实验一室主要承担《环境卫生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卫生化学》的实验教学工作;卫生综合实验二室主要承担《劳动卫生与职业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护理营养学》、《儿童少年卫生学》的实验教学工作;流行病与地方病学实验室主要承担《流行病学》、《地方病防治学》、《鼠疫防治学》、《卫生毒理学》的实验教学工作;统计分析实验室主要承担《卫生统计学》、《医学统计学》的实验教学工作。公共卫生实验教学中心为我院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实践机会和操作平台,为培养理论扎实、实践性强的大学生,发挥了必不可少的作用,但是,由于我系建系时间短,虽然学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投入,但受到青海经济条件的制约,导致长期投入不足,实验仪器设备相对落后。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和中央对西部教育的重视,我系也通过日元贷款、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等项目的实施,申请购置了一百五十余万元的实验设备,现正在采购中,即将到位投入使用,届时我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条件将大大改善,这将极大促进我系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政策调整后对公共卫生的重视和投入力度的增加,青海大学也通过多种渠道加大了对我系中心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使我系确立了新的公共卫生学实验教学体系,对各学科开设的实验课程重新整合,打破学科界限,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统筹安排实验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为重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实验性教学环节的整体水平。

二、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

实验室仪器设备属国有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学校颁发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依法办事。我系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条例,对仪器设备进行使用、维修及管理,以确保教学的正常使用和运行。

1.合理购置仪器设备。对仪器设备的管理,首先应建立合理的仪器、设备采购程序,使有限的实验室建设费用合理利用到实验室上来,因此,我们在订购实验设备时根据实验室现状,做好计划、论证工作,逐步对陈旧、落后的仪器设备进行淘汰;同时,通过建立、健全完整的售后服务措施,使仪器的使用和维修有了可靠的保障。

2.做好仪器设备的陈列摆放工作。仪器设备的陈列摆放是一项科学性与艺术性均备的工作,操作时一方面根据仪器的性能、设备自身的特点进行科学摆放,以利仪器保养和实验室安全,另一方面又要求种类繁多、形状各异的仪器摆放整齐美观。因此仪器设备陈列摆放的原则是:科学分类,整齐美观,陈列有序,取用方便。具体操作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存放仪器的橱柜要色调一致、摆放整齐;一般情况下仪器柜呈“一”字型排列,柜门与窗户垂直以利于通风;②仪器要分学科存放,仪器和药品分开存放,仪器存放要定室定橱,每件仪器在橱内有固定的位置,并随仪器的增减而作适当调整。③剧毒和危险药品要设专柜、专人保管。

3.注意仪器设备的保养工作。在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学仪器在存放过程中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会引起质的变化,性能变差,甚至报废,教学仪器的这种老化现象比较普遍,也容易被人忽视,作为教学工作者应引起足够重视,作好仪器设备的保养工作,使其经常处于良好可用状态,以延长使用寿命。仪器设备保养要做好以下几点:①做好清洁除尘工作,灰尘是由许多不同性质微粒组成的,附着在仪器表面,不但会影响整洁美观,而且会破坏仪器的使用性能,因此仪器设备要定期除尘保养;②适当调节仪器室内温、湿度,使其保持正常,超常的温度和湿度是导致仪器锈蚀、霉变、老化的主要原因;③做好定期保养和用后保养工作,根据仪器特点进行定期通电、驱潮、检查浸液、擦洗保养工作,而且每次上完课对仪器要进行检查和记录,并做好保养、清洁工作,然后放回原处。

4.大型仪器和设备管理。对大型仪器和设备,要逐台建立档案,实行专人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并作好使用、维修记录。我系对大型仪器管理具体要求如下。①大型仪器要专人负责管理,严格执行大型仪器使用登记和日常维护制度。所有大型仪器设备及其档案资料均采用专人负责制,负责人应熟悉该仪器的基本情况,掌握仪器正确操作方法和一般故障处理,并有责任指导和监督他人正确使用该仪器。②严格执行上机操作培训,本院师生必须先培训,基本掌握仪器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知识,经考核合格取得许可证,方可上机操作。对超大型仪器要求专人操作。③大型仪器设备使用人在使用前应先会同负责人检视仪器设备是否完好,并听取指导,至确认为熟悉了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后方可进行操作,使用后应填好记录并会同仪器负责人再次检视仪器是否完好,然后由负责人签字认可。

5.做好仪器设备的报废、报损工作。该工作统一由中心实验室向院教材设备科申请,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自行报废、处理固定资产。每年定期对仪器进行一次核查,做到帐、物、卡符合率为100%。对有物无卡而还能使用的仪器,由中心统一到学校管理部门补办设备卡;对有卡无物的仪器,要追究领用人的责任。

6.建立实验室仪器设备资料库并使其管理制度化。仪器设备中的有关文件、资料、信息等内容要收集起来,建立一个资料库,进行计算机管理,形成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化。

参考文献:

[1]罗艺志.浅谈药学类实验室的管理[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0):104-105.

[2]朱克刚,赵万红.机能实验改革现状与问题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2006,(10):92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