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温室气体分析范文

温室气体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温室气体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温室气体分析

第1篇:温室气体分析范文

(一)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规制缺乏法律依据

在我国,如何对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进行法律规制,一直在理论上存在着广泛的争论。如常纪文认为‘匕旦二氧化碳在立法上被作为污染物质,西方发达国家就会要求我国的环境立法建立排放标准和超标排放处罚制度,这将不利于我国工业的发展。胡苑、郑少华也认为“在《大气污染防治法》中不宜将二氧化碳界定为污染物。”李艳芳主张“我国不宜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作为空气污染物由《大气污染防治法》加以规定,而应当选择制定专门的低碳发展促进法或者气候变化应对法”。与此相对的是,孟伟主张“将温室气体排放作为环境问题纳入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改内容,并设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专章。姚莹则认为“规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专门立法的缺失需要已有的单行法进行功能补位《大气污染防治法》是最优选择。

在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过程中,2014年6月提交国务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送审稿)》除了第2条关于协同控制、综合管理的规定之外,还专门辟出专章,在第六章对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进行规定。主要涉及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原则和规划、调整产业结构、管理能源效率、探索推广低碳技术、能效标识管理、增强碳汇功能以及国际合作等内容。然而在后来的修订草案和最终公布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案)》中,关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章节被全部删去了,与温室气体排放直接相关的内容仅剩下第2条关于协同控制的规定。

可以说,目前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在我国没有国内法律法规对其直接进行规制。《京都议定书》作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武器,在附件中明确列明了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六种温室气体,但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根据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在其中并没有直接的减排义务。虽然温室气体在此次修订中被首次引入《大气污染防治法》,但是协同控制的提法是将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并列,实际上承认了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在法律地位上的差异。我们可以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对大气污染物进行管控,但还不能依据该法对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管控。因此,对温室气体进行严格的排放数量控制,目前还没有直接的法律依据。

(二)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分别由不同机关管控

温室气体排放引发的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问题。虽然我国温室气体的排放缺乏法律规制,但是为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在2008年机构改革中设立了应对气候变化司,其主要职责包括了综合分析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组织拟订应对气候变化重大战略、规划重大政策和牵头协调、组织、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具体工作。发改委在“十二五”期间,积极采取强有力的政策行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发改委正在编制“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

在大气污染法律规制方面,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是《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主要手段,也曾经是目的。自从20世纪70年代我国设立环境保护部门以来,经历了环保小组、环保局、环保总局和环保部等组织形态,但负责大气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一直是其基本职能。总体而言,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在立法理念、实现目标、制度设计、法律责任等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将会成为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有力武器。除了要求加强对燃煤、工业、机动车船、扬尘、农业等领域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外,还明确了对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氨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根据新《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目前我国在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上实行的是分头管控的模式。这与协同控制的要求显然是存在较大差距的。

(三)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在治理目标上也有差别

第2篇:温室气体分析范文

关键词:油气储运;管理办法;火灾隐患

一、油气储运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

(一)火灾隐患

火灾隐患是油气储运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对于石油和天然气来说,最主要的成分就是烃类的碳氢化合物,具有易燃易爆等特征。在油气储运过程中一旦发生火灾,就会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二)大量的油气蒸发

在油气的生产销售环节中,会有油田、炼油厂、用户等复杂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的油气的损耗会带来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在石化石油企业中,炼油厂的储运系统,油库以及加油站中会存在频繁的装卸作业。一些轻质的油品易于挥发,油气中就有大量的有机组分会汽化。油品蒸发损耗的主要的是一种轻质的组分。所以说,油品的挥发不仅仅造成了油品的减少,也使得质量下降。也会空气中充满散发的油气,正因为油气的易燃易爆的特性,使得在达到一定浓度下就会发生爆炸的现象。

(三)管道的腐蚀

在一些湿硫化氢的环境中,输油的管道会受到严重的腐蚀。比如应力腐蚀开裂、氢致开裂、硫化物的应力腐蚀开裂等。一般状况下管道腐蚀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材质的因素。在氢致开裂中,材料中包括贝氏体对氢致开裂十分敏感。第二,埋地管道所处的环境。埋地管道的外在环境是造成腐蚀重要的外因。因素中主要是土壤的类型,电阻率,适度以及PH值等。同时也会受到微生物和植物根系的干扰。第三,应力的水平因素。经过实验的证明,材料在超过所能够承受的应力之后,会发生应力诱导的氢致开裂。

二、油气储运过程中的问题对策和管理办法

(一)对设备和机器做定期保养

在深入了解设备的特性之后,按照设备的保养规程进行维护。在工艺的操作之前应对危害进行综合分析,对操作的风险做好控制。做防火的设计。在设计阶段中常常会造成设备的泄漏。因此要做好防火的设计。在不同特征的工艺中,经常会采用耐高温耐腐蚀的材质,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安装。然后就是进行新建,改建以及扩建生产装置的布局,设计防火安全设施等作业。在进行防火审核的工作时要充分的考虑到防火的分隔,通风,消防设施等因素。

(二)油气储运过程中的挥发

首先,要对固定顶油罐进行改造。现在很多石油企业用固定顶的油罐对汽油和煤油进行储存。对这些汽油和煤油的储罐改为固定顶的储罐,将会进一步的防止油气的挥发以及油品在储运过程中的污染。对这种装置也应经常的进行检查,保证浮顶的密封以及附件的良好。其次,油气的回收装置。在治理油气的灌装的过程中会发生油气挥发的现象。治理的最根本的手段是将油气进行回收,这样烃类气体的排放,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三)管道的防腐措施

加强管道材料的要求。管道发生应力腐蚀开裂主要的原因就是由剥离或者阴极剥离造成的。很难对压力容器和管道中和氢相关的腐蚀开裂进行控制和预防工作。保障补口作业的质量。对于补口材料和管体的防腐的覆盖层之间有良好的相容性,补口的结合处也应严密的粘牢,有时应做好严密性的实验。

三、油气储运过程中的环保管理办法

(一)油气储运工程中废气的排放管理

油气储运建设中会产生一些废气,做好这些废气处理对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温室效应已经成为引起全人类共同关注的世界性课题,油气储运设施在运行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为二氧化碳和甲烷也就是产生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

(二)油气储运工程中污水的排放管理

对于油气储运工程中污水的排放,因为总量较少,二级污水处理装置往往是一体化,不能形成有效的污泥循环因而不可能稳定运行。所以,站场生活污水可以只设化粪池进行储存和初级处理,处理后出水可根据周边环境条件进行外运后深度处理或回用于站内绿化等。

第3篇:温室气体分析范文

一、失业人员的特征

(一)人数众多,规模庞大。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万人)1992年363.9万,1995年519.6万,1999年575万,2000年595万,2003年800万,2004年827万,在不到十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失业人数翻了一番。城镇登记失业率也从1992年的2.3%上升到2004年的4.2%。

(二)分布集中。从地域上看,失业人员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从行业上看,多集中分布在不景气行业,如纺织、机械等。据2004年对全国城市的失业群体调查显示,工业制造和纺织行业的失业人员最多占45.8%。

(三)贫困程度深。大多数失业人员经济状况不佳,基本生活难以维持。据2003年浙江省的有关调查表明,虽然有67.6%的失业人员能从不同渠道领到生活费,但仍有32.4%的失业者没有生活来源;其中,国有、集体企业的仅有71%和69%能领到生活费。在领取下岗生活费的人中,最高领取生活费标准为670元,最低的为80元,月人均领取额为276.57元;按2003年浙江人均消费支出7020元计算,下岗生活仅为全省人均消费支出的47.3%。如仅靠下岗生活费,难以满足失业、下岗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四)从年龄、性别和文化层次上看。他们大都是40岁上下的中年人;失业人员以女性居多,其下岗待业人员的比例一般在60%左右;学历低、文化素质差,再就业难度大。

(五)相对剥夺感较强。一项以国企职工为研究对象的调查表明,强烈的不平衡感和失落感是国企职工的普遍心态。他们对自己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自我评价很高,但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却评价很低。国企职工的相对剥夺感实质上反映出他们对社会现实情况的不满情绪,这种情绪一旦转化为行为,就会产生极强的破坏力,从而给社会发展与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二、失业人员成因分析

(一)失业是经济体制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从1978年开始,我国进入了转型期。具体说来,也就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时期。从深层意义上来讲,这是一个社会变迁中的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行的是“低工资、高就业”的充分就业体制,只要是适龄劳动者,都由国家统一分配。再加上当时我国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政策上注重分配结果的社会公平,“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使得那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弱势群体,更别说失业人员了。然而,这样的就业体制却造成了大量剩余劳动力以隐性失业的形式沉淀在各企业单位中,特别是国有企业。进入转型期后,由于受到市场经济优胜劣汰机制的影响及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导致大批人员失业;另一方面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渐深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结构调整是就业破坏与就业创造并存的过程,甚至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在这一过程中,大量工人沦为失业人群在所难免。同时,由于产业技术进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些经济效益不高、科技含量低、管理不善的行业和企业日益衰落,也造成了大批人员失业。

(二)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的保证,也是劳动力得以自由流动的重要条件。然而,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与其他领域改革相比,社会保障制度却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首先,社会保障制度的统筹程度低,覆盖面狭窄。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仅限于各公有制经济单位,广大非公有制经济单位职工尚未参加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单位的迅速发展,传统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不广的缺陷日益显现;其次,公有制经济单位的社会保障职能多由企事业单位承担,社会化程度不高。这不仅造成了广大职工对所属单位的严重依赖感,使他们不愿走向市场,同时也给企事业单位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使之无法与非公有制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虽然随后国家出台相应政策即“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来解决这些问题,然而出于各方面的原因它们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三)失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大部分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文化素质过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导致他们沦为城市弱势群体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目前下岗职工初中以下程度的占61.4%,30~40岁的占46.5%,41~50岁的占16.3%,这两个年龄段合计为62.8%。这与目前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有很大差距。尽管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观念有些积极变化,多数失业人员的竞争意识有所增强并开始将目光转向第三产业领域,但他们在择业时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挑剔心理,相当数量的失业人员仍偏爱国有、集体企业,近一半的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观念比较薄弱,这都无形中为他们的再次就业设下了严重障碍。

三、解决失业问题路径选择

(一)大力发展经济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措施。首先,要保持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不降低。从全局来看,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这为解决失业问题迎来了契机。按照“十一五”规划,加快转变产业结构,充分发展第三产业,鼓励社区就业是扩大就业的出路之一。据《2005中国统计年鉴》统计,2004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已达23011万人,比2000年净增3188万人。2004年在社区完成再就业的失业人员占再就业人员总数的43%。目前,第三产业、社区服务业的就业潜力很大,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可增加就业岗位85万个。其次,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也是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截至2004年底,我国共有中小型工业企业27.33万家,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217409家,全部中小工业企业的资产合计达135823.5亿元。2004年中小工业企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达132192亿元,工业增加值为36853.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7685.7亿元,利润64265亿元,上缴利税11784.7亿元,解决了5232万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第4篇:温室气体分析范文

市场营销调查和预测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营销调查和预测在企业生产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需要借此去认识市场、了解市场、分析市场并采用恰当的营销战略与策略去适应市场或引导市场需求。因此,企业要配备一定的高素质人员专门从事市场营销调查和预测工作。通过这些人员的调查研究和分析预测,开发适销对路产品,从而保证所开发的产品对于市场的适应性,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同时及时反馈市场信息、营销状况及对策等情况,以便制定新的、针对性强、效果好的营销方案,为市场、为社会提供满意的产品。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制定好企业的市场发展战略。要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制约和影响企业营销活动和企业利润的各种因素,明确企业的市场发展方式。因此,企业需要在一定时期对企业的全部市场营销业务进行总的效果评价。在这方面,重要的控制工具是市场营销审计。通常效果评价涉及以下六个主要方面,即企业市场营销目标、策略、组织、方法、程序和人员。因此,审计评价的范围包括全部活动,而不是某些问题。在此基础上,要根据市场营销理论,首先考虑发挥企业现有产品或现有市场潜力的密集型增长战略,然后再考虑以现有产品或业务为中心的一体化增长战略,最后如果仍然不能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应考虑实施多元化业务增长战略。

二、建立科学、实战的营销组织框架

要通过完善营销组织框架,使企业所有部门和员工紧密地协作,共同实现理想的经营业绩。现代营销强调的整体攻防能力,当前许多企业的业务人员没有真正地组织起来,从而难以有效地进行市场开发和管理。因此,企业应当根据市场开发需要,建立销售组织体系、市场信息管理体系、目标和计划管理体系,通过完善的销售管理体系明确销售管理层次及其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将目标市场和市场目标、销售管理人员和业务员、经销商、市场信息以最佳方式组织起来,充分发挥企业的整体攻防能力,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实现最佳的营销目标。在此基础上,要加强新时期市场营销人员队伍建设。新时期,信息化的发展对企业营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现代营销人才具备现代化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较高的语言交流能力、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并掌握新的人际关系技能。因此,要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吸引人才,鼓励与支持企业市场营销人员勇于创新,提高营销水平。同时,企业要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和不间断的知识创新和技能培训,以增进员工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应现代网络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营销管理人才的需求。

三、建立企业的信息优势,加快构筑企业网络营销平台

新时期,信息优势是企业在网络经济时代市场竞争中生存和立足之本。加强信息化建设我国企业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建立企业的网络站点和网页;建立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对企业内部产、供、销以及生产、经营、管理等主要环节实施全面的计算机管理;建立企业的内联网和外联网,内联网是连通企业内部各组织、各成员之间联系的计算机网络,外联网是企业对外设立的一个营销运作的虚拟平台,企业可据此进行宣传品牌、企业形象、服务内容,沟通与外界的商贸联系,开展电子商务等活动;建立合理的企业信息管理模式,提高企业对有关基础数据的管理水平及对信息的管理和应用水平。

四、完善营销管理预警指标体系

营销管理预警,是指企业营销管理系统防止、纠正或回避营销失误与营销波动方面所具有的一种功能,它是保证企业营销管理系统功能与秩序处于可靠、可控状态的“安全”能力,为制止营销逆境提供一种营销管理模式和行动方式。企业营销组织管理预警指标体系,就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能敏感地反映营销状态及存在问题的指标有机构成的整体,由于营销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因此我们从影响营销的环境因素入手,来设计营销管理预警指标体系,同时可根据环境因素的内容及表现,按照影响因素的特点及分类来构造预警指标。我们在设置风险预警管理指标体系时,应尽可能考虑指标的覆盖面,并有重点地选择,同时兼顾定性指标的量化分析,以便能够更好地对风险进行预警。完成营销风险的指标体系建立后,就要利用风险指标体系对风险进行预测,进而为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降低风险。

五、加大文化营销的力度

文化营销是指企业在营销过程中注入知识含量与文化因素,帮助广大消费者增加商品知识和提高消费素质,从而达到销售商品、开拓市场的目的。当前,有形产品看起来是市场中的主旋律,但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文化作为一种特殊产品已经开始逐渐被国外许多企业家或营销专家所看好,文化营销的方式也将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企业的市场营销。但消费者的知识增长速度,尤其是对有一定高科技含量的产品的认识水平,相对于技术的发展速度而言,常常存在着“迟滞”现象,这成了企业市场营销中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企业要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关键是让顾客了解产品,喜欢产品,将产品本身与一定的文化背景联系在一起,同时,为了适应这种新的营销方式,企业应该树立与时俱进的营销观念,提高企业营销人员的素质,使营销队伍更适合产品高技术含量、智能化的要求,并选择适当的文化营销方法,积极开展产品创新活动。

六、加强企业市场营销的成本控制

第5篇:温室气体分析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问题;

安全管理的重点关注内容为安全生产,这也是当前煤矿企业发展探究的热门、重点话题。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安全生产不仅关系着企业的正常运行,还关系着群众的生命,关系着煤矿工人家属一家团圆的期待。由此可见,做好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能够让企业沿着良性模式发展,并实现科学化、标准化管理,最终来达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方面的弊端

(一)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在新时期,随着煤矿企业的发展,煤矿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与收入状况,

却忽视了发展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在安全生产上面的宣传和重视力度不足,未正确认识到经济收入与安全生产、企业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当安全与生产二者处于矛盾对立状态时,企业内通常是将生产放在首位,他们认为只有多出煤才能提升企业的经济收入,才能推动企业发展,员工才能有钱可赚,而安全管理意识却较淡薄。

(二)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欠完善

部分煤矿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还未完善,在履行安全管理上面的条款落实度不够,

可操作性差,可考核性不高。部门与部门之间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协调性不足,缺乏交流、沟通,煤矿企业在生产时,由于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以及先进的管理手段企业安全管理则存在弊端。

(三)煤矿企业技术人员不足

新时期,煤矿企业之间的竞争力相当大,企业之间的管理人员、技术性人才的流动性很严重,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根本不愿到一线地区实践、工作,不了解这个煤矿开采的程序,无法委以重任,企业内高技术、高能力人才不足。就一线煤矿工人而言,绝大部分为农民,人员之间存在着较严重的流动性、松散型,他们的文化知识较低,安全知识认识掌握不足,致使煤矿企业的安全工作很难落实到位[1]。

(四)安全培训工作不到位

大部分煤矿企业内都未对内部煤矿工人定期开展安全生产的安全知识宣传与培训工作,使得一线开采工人安全意识淡薄,不懂得如何来保护自己,让自己远离危险,即便是安全培训,更多的也只是口头传授,教育与培训形式单调,培训的内容未付诸实践,实践性不强,很多企业就是为培训而培训,应付工作,走过场。

(五)缺乏一整套完善的有效的奖惩制度

很多煤矿企业内在安全管理方面缺乏一整套完善的有效的奖惩制度。因为奖惩工作做的不到位,或是奖惩制度不平衡,从企业的奖惩制度来看,在奖励方面的条款较少,惩罚方面的则较多,对于管理者来讲,惩罚制度的制定与落实是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种方法,但是对于部分人群来讲,则会激起他们与企业管理人的叛逆、对抗心理。与此同时,部分企业内在奖惩上面时效性不强,奖惩不及时也就降低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性。

二、新时期应如何做好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一)提升煤矿企业管理各部门的安全管理意识

安全管理理念属于煤矿企业展开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提升也经济效益的关键点。在实践过程中提升企业内各部门之间之间的沟通,联系,让企业各部门工作人员都具备较强的安全生产意识,不断完善企业内的安全质量量化目标体系[2]。与此同时,企业内还可实行安全监督体系,在岗的所有人员可自行监督或相互监督,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企业内已有的安全管理法,还需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使其更加满足新时期提出的新条件、新要求。

(二)组建科学的安全管理系统

煤矿企业必须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组建科学的安全管理系统,并与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将现代化的计算机主动技术与网络技术均应用到安全管理系统中,创建一整套科学、安全、可行的动态信息监测系统,来对煤矿一线工作人员进行监测和管理,能够详细的、全面的了解工作人员的情况,并分析事故致因,消除和预防各类安全事故。

(三)定期组织和开展安全培训工作

煤矿企业在安全培训上面应始终坚持“投资少、收获多、回报高”的原则,对企业内所有员工定期组织和开展安全培训工作,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进一步强化企业内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培训之后还需将培训内容付诸实践,工作人员应根据培训中要求的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做到遵章守纪、不违规,确保企业正常运营。

(四)健全、完善煤矿企业的安全检查制

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发展的核心。所以,煤矿企业需制定出更加符合自己企业发展需要的安全管理措施,地方煤矿局负责人与地方政府需强化对煤矿的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在企业内部实行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人头,并成立相应的安全监管小组,定期对小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价,推动煤矿企业的全面发展。

(五)健全、完善煤矿企业的奖惩制度

煤矿企业内还需不断完善内部奖惩制度,确保奖惩制度的平衡性,并提升奖惩制度的时效性,对于应该奖励的行为还应及时给予奖励,但是对于一些违规违纪事件,就应及时作出批评和惩罚,确保煤矿企业奖惩工作落实到位。

(六)加大安全管理资金投入,在煤矿企业内营造良好安全文化氛围

企业还应加大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并合理运用所投入资金来进行系统安全建设、设备维修工作,定期组织人员检查煤矿企业内所有生产设备,看其设备零件有无松动、脱落现象,有无设备老化现象,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维修,对于部分老化设备应及时更换,确保工作人员能安全生产,减少因设备问题而带来严重安全事故,在煤矿企业内营造良好安全文化氛围[3]。

总之,近年来,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率不断提升,各大煤矿企业都应在安全生产上面引起高度重视,总结各起煤矿安全事故发生原因,不断完善企业内的煤矿安全管理相关制度体系,全面做好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促进煤矿企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庞柒,阮平南.基于可拓学理论的煤矿企业安全风险预控评价体系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4(2):99-101.

第6篇:温室气体分析范文

【关键词】SAP 企业 问题分析SAP作为先进的企业资源计划管理软件,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解决信息化中的“信息孤岛”问题,用新的集成方法作为技术基础,以克服传统信息系统集成的缺点,有效链接资金流、物流、信息流。财务的集中管理可以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理顺本部、分公司、控股公司及其所属分子公司的业务流程及信息数据流程。通过实现会计集中核算、资金的集中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和集中财务分析,从而加强了财务会计监控和资金管理,规避和防范了财务风险,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企业经营状况信息。但是,企业在实施SAP后,特别是上线初期,在实际应用这套软件帮助实现企业管理上尚存很多问题,需要梳理和解决。

一、思想观念守旧

已经推出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系统,已经基本搭建了框架性的内容,信息化手段提高了,信息化管理的理念也在灌输。但财务管理贯彻到基层时,部分领导层面对财务管理的理念还没有及时转变,还是基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有的业务流程的设计也还是基于信息化之前的管理模式。这使得很多基层员工感觉到,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水平已经很高,已经到达集约化管理的时代,但工作效率没有提高,重复性工作多。如传统的签名盖章等控制手段,实施SAP系统之后,可以将这部分体现在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执行上,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和配套措施,保证业务发生及信息记录流程和处理指令的正确、合法和完整。即使没有签名盖章,同样有效地保证了职责的监督和牵制。因此,要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不仅仅是企业管理核算工具的提升,更应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并将其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方面。

二、部门间配合衔接不够融洽

SAP系统是一个模块高度集中的信息系统,对财务数据资料的录入已经不仅仅是财务一个部门的业务,SAP的实施有效整合了企业的资金流、物质流、信息流,实现了“产品统一销售、物资统一采购、资金统一管理”的三统一,使得原有会计工作打破了部门的界限,会计工作出现了位移。一方面,其中系统业务动态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由财会部门和涉及价值活动的业务部门共同完成,如采购业务流程不仅会涉及到供应商、仓管等多个部门数据的录入,物资部门在系统中询比价的业务处理,同时也会涉及到系统对费用预算的检查,以及入库会计凭证的生成。另一方面,与传统的企业信息化管理观念侧重事中和事后控制不同,SAP系统可以实现事前的系统管理。但这必须解决内、外部各组织、资源的协调问题。这种协调既包括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市场要求和市场状况的协调,也包括企业内部各种资源之间的相互协调。相对于传统的做法有更高要求,需要要求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需要融洽的衔接,及时沟通与配合,以达到从全局出发,实现整体目标最优的系统性管理。

三、企业岗位设置和职责分工欠明晰

SAP系统环境下的会计工作同样需要岗位设置和职责分工。以财务岗位为例,根据现行的96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明确会计岗位的设置,多数是根据业务核算内容来分工的,而在SAP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环境下的工作思路是业务流程固化后的完整执行。为了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可信及安全,应允企业根据会计部门的管理需要增设其他岗位和职责。SAP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核算的企业按照会计信息资源管理的流程设置岗位和职责,包括会计部门负责人、系统管理员岗(负责分配财务人员对应的SAP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的权限)、应用系统管理员岗(负责财务核算系统中增加科目及对应规则等财务核算基础信息的设置)、数据输入岗、数据输出岗、总账报表分析岗、系统内部审核岗等,每一岗位根据权责分离和内部控制原则设置相应人员和权限,使得系统模块与岗位职责完整一致。

四、对管理层、策划层、作业层的培训力度不够

SAP系统对员工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使用SAP系统在很大程度的改变员工现有的操作方式和流程,如果在系统投入前不对用户进行充分地培训,将直接导致大量数据错误或操作错误,造成系统混乱,影响系统如实的对实际业务的数据记载。培训工作需要包括基础知识和上岗培训,特别是上岗培训要加大力度,系统上线前,对相关岗位人员(运行工程师、运行班长、设备工程师、点检员及公司各部门业务关键用户)进行2期上岗培训。系统投用后,根据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专题培训,如SAP信息系统应用,规范化操作培训等。加强企业各岗位对系统和工作的认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兆林.利用SAP系统控制企业经营风险[J].石油库与

加油站,2010,(12).

[2]王学余,汪前进.利用SAP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简析[J].财

会通讯,2004,(7).

[3]施倩.SAP应用对传统财务的影响[J].金山油化纤,2005,

(24).

[4]杨辉.发电企业管理如何有效应用ERP[J].广西电业,

2007,(4).

第7篇:温室气体分析范文

关键词 城市燃气;管道设计;技术施工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8-0016-02

随着科技的进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燃气管道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设施之一,它对提高生活水平及改善空气质量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有着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那就是使用不合理就会发生爆炸的恶性事故,这就需要燃气管道再设计之初及施工过程中应该根据所在城市综合考虑,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1 埋地燃气管道安装自身特点

1.1 工程受气候条件影响大

燃气管道安装不同于其他设备的安装,燃气管道通常在野外进行安装,在野外安装就会受到气候的影响,再出现雨雪、雷电等恶劣天气的时候,燃气管道的焊接质量就会无法保障,同时在工程上也有严格规定,不允许管沟带着水填埋,特别是在南方的梅雨季节,阴雨连绵市场比较长,会严重影响着燃气管道的施工。

1.2 工程受工期紧张影响大

燃气管道设计到百姓的日常工作,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实现承诺,很多时候并没有过多考虑到管道施工工期,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为道路尽快覆土,特别是交通要道,否则就会影响交通安全,这就会给燃气管道的安装带来工期紧张的影响。

1.3 工程受施工复杂影响大

对于城区的施工,由于受到城区管网复杂的影响,很多管道设置并不能按照原计划进行铺设,特别是一些未经统一规划的地下管网,出现污水管道破裂,渗漏比较严重,严重影响着管线的施工。

2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

燃气管道的施工项目相对于其他工程施工规模偏小、要求配合施工进度比较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燃气管道的易燃易爆等特点,同时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管理的缺失,让燃气管道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通过科学的分析及施工才能够保障燃气管道施工的安全。

2.1 工程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一些燃气管道安装公司在招标的时候所承诺的人员编制及工程师数量与实际有着很大的差距,这就为施工的安全埋下隐患;

2)燃气管道的施工很多情况会给市政的施工及道路的施工,甚至小区的建设让路,这就给燃气管道施工的工期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2.2 监理单位存在的问题

燃气管道的施工需要监管单位,但是其作用在庞杂的燃气施工项目管理中表现的并不明显,监理的作用并没有预期的明显,很多监管部门的监管都是表面文章,因此很多施工单位会忽视监管单位,一些监管单位的积极性并不高,不能很好地提供服务,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没有进行制止或者纠正。同时监管单位人员基本素质不高,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大部分监管人员不能履行自己的职责。

3 城市燃气管道工程项目存在的问题

3.1 燃气管道工程项目因其自身的特点存在以下问题

1)燃气管道施工的点比较多,施工比较分散,工作效率不高;

2)燃气管道的施工设计的面比较广,这就会加大施工的协调难度,不仅仅需要和政府协商,还会和小区的用户进行协商,这就增大了协调难度;

3)由于燃气管道施工的特性,导致燃气管道施工的不确定性非常多,进度管理的可控性比较差;

4)隐蔽工序较多,燃气管道的主要工序如管道焊接、管沟回填、室内管道暗埋等均属于隐蔽工序,需要配套的监控人员及时检查确认,工程质量难以控制。

3.2 项目管理的应对策略

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施工方可以采取以下管理来更好地保障燃气管道的施工顺利进行。

对施工单位的管理:

对施工单位出现的问题,要通过一些规章制度及提高标准来进行约束。具体如下:

1)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全方位的核查,严格要求其人员配备比例,通过合同来进行约束,如出现变更,会受到严重的惩罚。以确保技术及管理更好地服务于燃气管道施工;

2)随着市场化的不断发展,通过对施工单位工程量的增减来对其进行奖惩,这样能够更好地调动施工单位的积极性。同时业主还可以通过对施工的进度及质量进行评价后在给予其工程量的多少,通过工程量的增减能够更好地控制施工单位施工的质量。

4 燃气管道工程成本控制

4.1 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燃气管道的施工阶段对成本的控制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特定的时期可以作为建设单位的重点工作。燃气管道的施工是一个工期长、投入大的工程,成本控制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这就需要管理方有重点地进行控制,通过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等方面给予约束,主要表现在在组织结构上,明确施工分工,在技术上主要采用一些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对施工方的组织结构进行审核,在经济方面严格控制各项费用的支出。

4.2 施工设计阶段的控制

这种控制主要是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费用进行控制管理,对出现的各项以外情况给予一定的保障,同时通过工程造价审核组织机构,对工程的施工进行及时跟踪监控,保障资金效益最大化,在技术保障上,重视管道设计合理性,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的应用。对工程造价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是设计阶段,它占据整个投资的75%~90%,而在项目实施阶段影响投资的可能性只占10%~25%左右。

4.3 加强工程管理人员工作素质

对工程的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主要是管理人员不仅要懂技术还要懂造价知识,基本具备了技术和经济的结合,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让管理人员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对其成本进行控制,能够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进行造价的控制。在城市管道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掌握施工管道的基本情况,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结合合同条款等相关文件,对合同规定的各项规定进行及时准确的判定,并根据相关程序进行签证文件的签署,确保施工工程的顺利进行。

5 燃气管道工程安全管理

对燃气管道的施工管理更高一个层次那就是安全管理,针对当前我国各地出现的一些安全事故,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吸取教训,把安全意识放在首要位置,不断强化各部门。各生产部门及施工单位安全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杜绝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违规违章作业现象,消除安全隐患。例如:要求各施工单位在有较大(深)作业坑、沟槽处必须设置安全警示装置。相关管理部门也不时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若发现有安全隐患,立即责令施工单位停工整改,直至消除安全隐患。

城市燃气管道的施工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工作,燃气管道的设计及施工对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着直接作用,无论是在燃气管道的设计阶段还是在施工阶段都要做到合理、安全,让天然气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大众。

参考文献

[1]于洋.城市燃气管道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煤气与热力,2007(11).

[2]冯青岩,刘建民.施工旁站在燃气管道运行管理的应用[J].煤气与热力,2005(10).

第8篇:温室气体分析范文

指出实施此战略时应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培养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同时也需要政府为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使我国名牌能健康、稳定、长久的发展。

【关键词】 名牌战略 商标 品牌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加深,我国企业品牌管理意识日益提高,很多企业不惜花费重金,打造自己的名牌产品。但在现实中,并不是所有企业的名牌战略都如日中天,可以给企业带来较高的知名度和丰厚利润。这说明有些企业在实施名牌战略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为我国企业的名牌战略管理提供一些借鉴。

1. 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心要性

1.1是名牌商品消费市场也日益扩大的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多,人们的消费模式也随之改变从温饱型过渡到小康型,而人们的消费需要也不再只满足于数量,他们对质量的要求也不断上升,注重和追求名牌,这使得人们对使用名牌产品和非名牌产品的需求量差距增大。

1.2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武器。“品牌是企业塑造形象、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基石。品牌价值的相应提升,就是企业信誉和产品质量的见证。”[1]良好的企业形象、信得过的产品质量,是企业赢得消费者、战胜竞争对手、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根本利器。

1.3是国外名牌产品的进入对国内市场冲击的结果。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人们消费水平和质量需求的上升,使得越来越多的外国名牌进入中国市场,占据国内的大部分市场且影响日益增大。这对我国的企业形成了巨大的威胁。现今,越来越多的外国跨国公司和名牌企业大范围、高速度的侵吞中国市场。他们为了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采取多种方式打压、击垮我国名牌,如廉价收购,合资借牌,洋货倾销等等手段。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这个问题就显得日益严峻。所以我国国内企业要与之相抗衡必须尽快创立出一批名牌产品。

1.4避免中国商标被外商购买或抢注的手段。近些年来,中国的很多名牌都被外商收购,但外商收购后他们就不再生产中国的名牌改生产他们自己的产品,借中国的名牌商标宣传他们自己的产品。如曾经广州有名的“洁花”牌香皂被美国宝洁公司的 “海飞丝”“潘婷”等所取代;这使得外商的产品日益显赫、被众人所知,而我国的名牌商标却逐渐被人们淡忘。由于国内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商标注册的重要性和名牌的巨大价值,中国品牌在海外申请注册约15%的品牌会遇到被抢注的问题。由此丧失了大量的国外市场。因此,为了保护我国企业和我国的知识产权我们必须加强名牌战略和对商标的保护力度。

2. 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存在的问题

2.1企业缺乏名牌商标保护意识

在国际上,商标被公认为是企业最重要的标识和知识产权,名牌商标更是企业存在发展的重要基础。名牌产品和名牌商标是实施名牌战略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企业对名牌商标却不够重视,自我保护意识也比较薄弱。我们应向世界发达国家学习,他们就非常重视对名牌商标的管理和保护,创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律行政制度对其进行保护,同时这些国家的企业自身也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法制建设还不健全,没有有效的保护名牌产品的法律、法规,使得一些不法之徒钻了法律的空隙,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盗用我国名牌商标,损害我国名牌产品形象,给我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带来巨大损失。据资料显示,世界驰名商标“可口可乐”“奔驰”等均在150多个国家申请注册,并取得商标权。我国著名的家电生产厂商海信集团在德国开拓市场时发现自己的品牌早已被西门子在德国注册,最终海信为拿回自己的品牌花费了巨资。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知名品牌被印尼人抢注80个,被日本人抢注100 多个,被澳大利亚人抢注的有150多个。

2.2推出品牌之后缺乏后期的品牌管理

有些企业创出名牌之后,安于现状,不知与时俱进和改革创新,产品不更新换代,使其很难与市场上新兴的高科技产品相竞争,最终失去自己已有的市场。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2.1重包装,轻内涵的塑造。国内部分企业对品牌的理解比较片面,忽视塑造名牌的文化内涵,只追求品牌的外形包装,因而使品牌不能打动消费者、吸引消费者,被竞争对手所超越,丧失了名牌产品的市场地位。

2.2.2 重宣传,轻质量提高。广告宣传对人们认识和了解企业产品进而认可企业产品十分重要,但宣传不能替代商品的质量,不能用宣传创造名牌,质量才是品牌产品的灵魂。

2.2.3重产品牌子,轻企业形象。企业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知认可,是商品走向市场的首要条件,但也不能忽视了企业形象的塑造,好的企业形象不仅可以让消费者更快的认识产品,还可以带动产品的推广和销售。

2.3品牌的国际形象差

现今中国流行一种文化——山寨文化,就是通过仿造品牌产品生产出一些平民化的产品,通过很低的成本模仿品牌产品的外观,造型,设计并加以创新和改造,最终在价格、功能等方面全面超越这个产品,这使很多国际知名的产品在中国这个市场上都可以看到相类似的产品,也使中国的国际品牌形象下降,使之认为是模仿他国的产品。

2.4名牌发展中存在着单一化倾向

主要表现为两种现象:一种是贵族化,不注重产品升档和消费者消费水平的统一。消费水平决定消费能力,企业误解具有尖端科技、价格昂贵的高档产品就是名牌,只追求产品档次的开发,忽视消费者的消费水平,结果获利一时,丧失了大量的消费者,使得企业的经营出现困境;另一种是高档化,不注意提高产品的档次与实用性的统一。企业在实施名牌战略时,只注重产品档次的上升,而忽视了产品的实用性,使其实用性大为降低, 使销售受阻, 市场占有率下降。

3. 解决问题的对策

3.1加强企业对品牌的保护意识

名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能够为企业创造出巨大的物资财富和经济利益。企业自身是保护名牌的主体,但作为人民政府和国家执法部门也应担起维护名牌保护名牌的责任。企业和企业员工也需要树立名牌意识,及时申请名牌保护,运用法律保护名牌。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拥有属于自己的名牌。

3.2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创新能力和品牌质量。创新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有效手段,企业应不断提高创新能力。首先, 企业要在调整结构上创新。新产品要有新特色就必须调整产品的结构,还必须适应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开拓性的眼光集科研、设计、销售于一体, 并为销售服务。同时要对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使产品更新能跟上市场发展的速度,保持名牌的领先地位。其次, 企业要在质量上创新。“质量是我们维护顾客忠诚最好的保证,是我们对付外国竞争者最有力的武器,是我们保持增长和盈利的唯一途径。”[2]为此,要引进国际公认的产品标准和检测方法,强化质量监督, 确保产品质量, 并尽可能多创一些一流或超一流的高质量产品, 以优取胜。

3.3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加强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形成对企业的忠诚。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 也是企业竞争的基础。只有拥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企业才能够稳定发展,企业应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 启动激励机制, 奖励对企业有贡献的员工, 在企业内部创造一个有利于各类人才迅速成长并发挥作用的环境。

3.4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 加强名牌管理。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过程,我们要对其有高度的清醒的认识,同时重视名牌战略实施中的每一个环节。从产品开发前的市场调查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财务管理, 技术创新;从新产品市场定位、包装到产品营销; 从促销手段、营销渠道到广告决策; 还包括名牌商标使用的范围, 品牌延伸、品牌定位等等。实施名牌战略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上的管理失当,都会为名牌产品带来损失,所以我们要有充分的市场调查和统筹规划。因此, 企业应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的特点, 严格管理名牌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3.5国家、政府为其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我国各级政府十分关注品牌事业的发展,中央许多领导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质量兴国,创造知名品牌,以众多的中国知名品牌迅速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3]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创牌服务力度,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创牌条件。一是搞好名牌的发展规划,把发展名牌与国家的经济相结合促进名牌的发展。二是营造有利于名牌发展的外部环境。国家和政府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宣传和培育力度,坚决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给予创牌企业信贷和税收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提高名牌战略工作水平。政府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实施名牌战略,促进名牌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晓玲.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品牌战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2)第32页.

[2]菲利普·科特勒著.营销管理(新千年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7.第71页.

第9篇:温室气体分析范文

关键词:房屋建筑;室内电气;安装施工;质量问题;

在房屋建筑项目的电气施工中,室内线路、设备的设计与安装最为繁琐,其不仅具有工程量大、专业性强的特点,同时对于具体细节的要求也相对较多,而据有关调查统计表明,多数建筑室内的电气施工质量问题,一般集中于线管、电线、箱盒这三个方面,让若没能及时加以规范、处理,将直接影响到建筑产品的使用功能以及业主的人身安全。以下,本文分别针对室内线管、电线、箱盒安装施工中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房建室内线管施工质量问题

(一)线管内部出现渗漏:

长期以来,室内电气项目的施工,通常会在混凝土楼板的内部预先布置线管,倘若没能严格依据有关标准、规范进行施工,往往会造承插口长度不足、线管接口位置缺少套管、粘合剂的使用完全等质量缺陷,或是采用塑料带、黑胶布直接缠绕、捆束线管,而水泥砂浆的渗漏也将造成管内堵塞,进而影响到后续的穿线。对于这些质量问题,应组织操作人员深入熟悉、掌握相应的设计图纸,以了解具体安装时的标准与要求,并严格依据有关规范,通过实施监督、管控,保证施工行为的规范、专业。

(二)管口质量缺陷:

房屋建筑室内的管口质量缺陷,其主要体现在入盒、箱的管口长度存在出入;金属材质的管口存有毛刺等。其中,管口毛刺的存在,将影响到后续的穿线施工或直接破坏线缆外部的绝缘层,从而为电气线路的绝缘测试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线管入盒、箱的长度问题,主要是由于没有牢固管口,或是入盒、箱后的线管受力存在负值现象而引起的。此外,对于一些大模板现浇混凝土板墙的施工,在实际进行墙内配管时,在岗人员的操作不当,将造成箱、盒内部的管口脱落,以至于管口的处理需要剔凿混凝土墙才能进行。对此,在进行金属线管的加工、制作以及使用时,应根据线管的型号、规格,选择相应的光口工具进行管口处理、剔除毛刺;对于需要入盒、箱的线管,应事先进行仔细的核对、校验,并预留一定的标准长度。此外,对于一些经过接线盒的线管,倘若不允许将其截断,可在后续的修盒过程中再截断。

二、房建室内箱盒的安装质量问题

(一)开孔不整齐、箱盒变形:

线管进箱盒时,预留孔洞可能不适用,施工时就用电、气焊切割开孔,或者用钢锯锯成长方孔,甚至敲掉一块箱子板,致使箱盒变形,孔径不规矩。因此,要求首先尽量使用箱盒的预留孔洞;必须开孔时,要使用开孔转等专用工具,并做好新开孔的防腐处理,面漆要与原来颜色一致。

(二)箱盒的安装位置不同:

在具体实施室内箱盒的安装时,没有认真核对、控制其水平标高,或是在建筑项目的土建施工中,混凝土模板结构出现位移、变形,从而造成箱盒的布放位置出现偏差、倾斜或是凹进墙面,严重影响了室内装修、电气设施的美观性。对此,我国有关标准、规范中列有明确要求,针对单一室内空间的电气施工,应保证电视、电源等插座面板的标高处于统一水平线上,最大允许偏差在5mm以内,相应的室内照明开关,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标准,将其安置在相同标高上,最大允许偏差也在5mm以内,同时严禁配电箱、电表箱等设施发生倾斜、凹陷。在具体的安装施工中,对于箱盒标高的确定,可参照该项目土建装修中的水平线,取水平线下方0.5m为标准;对于一些预设、预埋箱盒,应与土建作业人员沟通、合作,以钢筋上的标高为参照点,利用经纬仪等测量工具来测定总体标高;对于现浇混凝土墙板内的盒、箱,在安装的过程中应在其背面增设6mm左右的钢筋套子,从而起到加固、稳定作用,避免箱盒出现位移。

三、电线、电缆施工质量问题

(一)导线接头不规范:

房建室内电气施工中的部分线路相对较长,而在具体的安装、敷设、施工操作中,也将会生成一定数量的接头,倘若没有依据有关规范及标准来进行导线接头的防潮、打线、绝缘处理,将直接造成各导线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甚至有可能会引发短路、短路等危险故障。对此,在具体的施工操作中,对于需要引入配管中的导线接头,应将其布置在接线盒的内部,以便后期出现故障、问题时,更为方便的采取处理;对于导线接头的搭接,应能保证具有一定的牢固性,同时做好相应的绝缘、防潮处理。此外,在进行各导线的连接时,其自缠圈数应能保证在五次以上,以此降低、减小接触电阻。

(二)零相线不合规范问题:

对于TN-S系统,相线和零线若使用同一颜色的导线不易区别,而且断线、留头时没有严格做出记号,以致相线和零线混淆不清,致使安全设备无法正常运行,易于发生触电事故,造成人员伤害。为了保证相钱、零线不混淆,必须采用不同颜色的塑料线。统一用浅蓝色及在放线车的线轴上做出记号,以保证做到相线和零线严格区分。对于安装电源插座,面向插座的左侧应接零线,右侧应接相线,中间上方应接保护地线。

(三)导线外部的绝缘层破损:

对于室内电气导线的布放,虽然我国有关标准、规范中列有明确要求,各导线之间、导线对地间的电阻值应设定、保证在0.5 MΩ以上,但在具体的铺设施工中,由于在岗施工人员缺少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巧,往往会直接向外抽拉整盘导线,从而造成导线的螺线形圈过于集中,而死扣、背扣的存在,更是直接损伤了导线外部的绝缘层。在进行馆内穿线时,并没有事先增设护口,从而在拉线操作中,绝缘层被线管口的毛刺刮伤、刺破。对于这种质量问题,除了加大监管力度、严格依据规范要求外,放线时必须配备专用的放线车,同时将全部导线放置在线盘上,通过在事先在线轴上标注记号以及轴转放线,从根本上避免螺圈的产生,而对于线管内的穿线,则需要事先装设护口,倘若线管口没有丝扣,可根据管口大小选用相应的塑料内护口,有效保证了导线绝缘层的质量安全。

(四)导线芯受损:

房屋建筑室内的电气导线、芯线倘若出现损坏,将大幅降低、减少流经导线的电流,而此时受损部位的温度将持续提升,进而引发火灾、触电等危险事故。此种质量缺陷的产生,通常集中于导线绝缘层的处理,在利用刀刃去除绝缘层的过程中切伤、割断芯线;在转移、搬运以及敷设的过程中,受到外部挤压、重物倾轧,导致芯线受损。对此,在实际的线路施工中,应采用型号、规格与导线相匹配的专用剥线钳,剥切绝缘层时应小心、谨慎,严禁过于追求效率而随意操作或以直角切割,倘若导线、芯线已出现损坏,应剪去损伤部位的一段,重新接头、削头,而在搬运、敷设时,应注意导线材料的保护,严禁一次性转移过多导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进行房建室内电气的安装施工时,必须严格依据我国有关标准及规范来执行具体操作,由于施工细节、步骤较多,从而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现场操作人员的监督、管控,事先组织开展技术交底,从而逐步提高施工水平、安装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