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碳中和理论范文

碳中和理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碳中和理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碳中和理论

第1篇:碳中和理论范文

【关键词】 考核 行政管理

引言:考核的根本在于凡是与被考核人有相互交流关系的人,均会对该职工的表现产生一定印象,针对这些来给予评估反馈,因此集中了多个角度的反馈信息。本文所研究的“考核”指的是广义的考核系统,从制定计划至实施最终应用结果的循环过程。

一、考核的产生

历史上,许多心理学家将个人业绩理解为单维度的概念,将个人业绩等同于工作成果,或将考核的焦点集中在整体业绩上。在定义考核时,一种认榭己耸强梢栽ぜ频模一种认为考核是工作付出与收获的效能价值。

将考核视为“结果”的典型是Bernarding对考核定义,他们认为,考核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点,由特定的工作或活动产生而得到的业绩在总体上等同于某一重点职能或者基本只能的业绩之和(或平均值)。职能与开展的工作有关,与实行者的职务无关。多数英国专家认为应以产出或者结果来定义个人业绩。

Gill和Long用调查证实了这一点。总之用业绩来指导考核常用“责任”、“指标”、“目标”、“关键绩效指标(KPI)”来表达。

实际上,用工作产生的结果判定个人考核的方法起源于泰勒时代,当时“工作定额思想”的含义是工作业绩就等同于所完成的工作任务,所以凭借工作中的产出来考核个人优秀与否是必然逻辑。随后,德鲁克(1954年)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思想,使由个人业绩来判定考核结果的方式从一线生产人员扩展到整个组织系统,从上至下逐层分解,给与每个人员应该承担的责任,这样确定考核的标准并依照执行。随后的以关键绩效指标(KPI)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成为管理学在个人考核设定领域的进一步深化。

二、关于考核的观点概述

2.1 基于能力的观点

对于个人能力的研究经常与胜任力结合在一起,以能力为基础的观点起源于泰勒对科学管理的研究。有研究者称其为管理胜任特征运动,根据泰勒的观念,对管理进行科学研究可采用物理学原理开展,可展现工作绩效,其进行的时间动作研究就是对职工能力特征的分析和探究。哈佛大学的McClelland在1973年进修时提出胜任力(能力)的概念,开发出JCAM工作才能评量方法,该方法着眼于从“高绩效工作者”身上找出导致卓越绩效的关键才能。在管理学领域该方法被逐渐普及之后,有关胜任力和能力的讨论便逐渐增多并被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加以应用。

然而,在能力和胜任力决定个人考核水平的讨论中,对能力和胜任力的确定有着许多不一样的理解。一种理解方式认为能力是潜在而持久的,是职工潜在能力的体现。大多数美国学者支持该观点。如Boyatzis定义胜任力为某人所拥有的基本特质,这就是导致和影响其工作表现更好更有效的基本关键。Ledford认为可将胜任力概括为知识、行为和行为。另外一种理解方式则认为胜任力是职工个体的相关行为,即作为行为的能力。大多数英国学者支持该观点。如Knowles认为胜任力是完成工作所拥有的个人知识、价值观、工作技能和态度。Mclagan认为胜任力是一种可以满足完成意向重要工作的连续的能力。目前影响力较大的是Spencer提出的冰山模型,依据弗洛伊德“冰山原理”构建。

2.2 基于行为的观点

在七十和八十年代,有专家学者研究出一套颇有影响力的测量方法,如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和行为观察量表法等。在基于行为的个人考核方面,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是美国部分学者提出的任务考核和关系考核概念。任务考核表示职工工作的熟练度,属于其本职工作的一部分,一般通过任职于某项重点工作的核心,考核自身并不属于直接的服务或生产活动,所以它并不属于技术核心,而是社会的组成,它可以提高任务完成的效率,从而提升整体有效性,如不仅完成本职工作,而且协助他人共同完成其他任务。后来针对任务考核和关系考核的因素又被进行了分类,假设能力对个人考核的影响能更好进行工作业绩预测,虽然个性对个人业绩会有影响,但个性却能更好的与之关系考核,基于行为的个人考核,尤其是关系的提出,使人们对考核的结构有了更明晰的认知,丰富了指标的含义并对个人考核产生重要影响。

三、研究内容

将结果或能力定义为个人考核的最终目标的观点较为片面。特别是将个人考核结果与工作业绩、目标完成率等同起来的理解更受到多方质疑,因为个人业绩经常受到非人为控制因素的制约,并非是职工本人行为导致。另外过分强调个人业绩虽然或许产出部分短期效益,但会使得管理者无法第一时间得到人员行为信息,导致无法对职工进行指导与帮助。所以,学者们开始重视职工行为与个人业绩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个人业绩的观点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与肯定通过结合国内外先进的考核理论基础,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研究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符合当前单位发展的个人考核方式。

四、考核的特征及应用

考核工作具有一定的客观存在性。考核结果的好坏并不是单独一两个因素可以决定的,它是综合于个人主观和客观多重因素而产生的,所以也牵制于各影响因素。考核的结果表现于多种维度上,所以考核具有多维性、动态性、实效性。没有实际工作效用的考核无法称之为考核,考核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

考核特征具体如下:

客观存在性:考核是针对职工个人行为的客观结果,来判断工作目标的实现度,并非传统意义上理解的、书本上简单概括的东西,考核是客观存在的。

多重因素性:考核的好坏并不是受唯一因素影响的,而是由个人主观和客观多重因素影响产生的,如:自主行为、完成程度等,不仅受职工个人工作水平、环境因素制约,也和单位本身运行机制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与此同时更受职工工作态度、动机和个人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

多维性:个人考核虽然是工作业绩的一个总成,但是它受多重因素制约,因而其结论也表现在多种维度上,所以个人考核须全面、多维度评估。例如一名工程管理者的个人考核不应只从其负责的工程建设上打分,还应考虑他的综合管理能力。不同时间点职工的工作侧重点和单位对其自身的工作要求也不同。

个人考核即采用统一的标准和规定的方式,运用特定指标以达到判断个人价值的认知方式,是一种全面判断的过程,它具有社会意识和行为目的性。特殊的是,由于不同的人视角不同,评价标准不同,方式不同所以得出的评价结果与客观存在有不同差异。认知能力是与个人的价值观和评价方式的科学性成正比,因此,提高认知能力、尊重客观的社会价值观、建立健全科学的个人考核准则以此采取科学的考核方法才能对职工进行正确的考核。[1]

个人考核是一个系统过程,多数学者认为它的构成部分为以下七种:确定考核项目、确定目标和期望值、选择考核指标、设定完成目标的标准、监督执行、成果报告和结论应用。对于上述流程,每步都具有相应的操作k法。制定考核计划应结合单位目标结合,和每位被考核者进行充分有效沟通,进而确定个人目标,建立程序;以工作分析为基础确立考核标准;广泛收集职工的考核意向、观点等,并对其进行双向反馈与指导等。最终形成一个循环严谨、科学性强的个人考核体系。[2]

五、结束语

个人考核的过程是一个科学、长期、可循环的过程。涉及到职工个人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个人品质等多方面,考核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对职工个人检查和控制的过程,同时考核的职工间的适当差距也可达到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激励职工的目的,可促进职工个人能力的提升。弥补自身不足,提高工作效率,激发职工潜能,从而提升单位行政管理质量与效率,所以个人考核也成为单位控制机制和激励手段的重要部分。

参 考 文 献

第2篇:碳中和理论范文

图式理论听力教学中师院校一、引言

听力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听力理解能力是人的一种言语能力,是发展其他语言技能的基础,是提高交际能力的中心环节。听力作为一种基本的语言技能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中师学生常为听力水平低下而烦恼。主要原因在于:很多学生把听力片面地看做一个被动的、简单的信息解码过程,而未能主动地对所听的材料进行分析、推断、联想和预测,习惯性地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语言形式上而不是说话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上。因此,运用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提高听力教学的效果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有利于提高听力水平,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

二、图式理论简介

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语言学家们用以解释理解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1932年英国心理学家Bartlett.F.C.在其著作《记忆》(Remembering)里明确提出图式理论。所谓“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是被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及怎样把这些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人们头脑中存储着各种各样的图式,如商场购物的图式、在航班上的图式、打电话的图式、餐馆点餐的图式等。

三、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1.听前热身阶段

开始听力教学活动之前可以讨论一下可能出现的主题以及学生对主题的了解。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温习语言知识或者给学生提供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运用语言知识对所听材料进行单个句子的理解分析属于“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方式,运用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激活学习者头脑中相关的图式,对所听材料进行篇章的理解则是“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方式。要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必须把这两种方法很好的结合起来。另外,教师在放音前可以对背景知识加以提示,对重要的人名、地点、专业名词、重大事件等加以解释。教师还可在放音前让学生讨论一些与篇章背景知识相关的话题,或是让学生根据标题预想一下篇章情节,这样可让学生在听音前在头脑中建立一些与所听内容相关的图式。比如我们在听一段关于Celine Dion的介绍时,教师可先做一些背景知识的介绍,再增加一些与之相关的词汇或词组,如“composer”“record”“theme”“perform”,使学生对所听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脑子里就会出现电影《Titanic》中的主题曲,以及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她唱的会歌《the Power of Love》。通过激活这些图式,学生初听时虽然有一些语言上的困难,还是能理解文章的大意,以达到预期效果。

2.听力理解阶段

听力理解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激活的各种图式,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来对输入信息进行解码。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一方面利用激活的图式采用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方式对文章进行预测,从大体上把握文章大意,使听者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理解,另一方面要让学生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听辨出关键词、句,以便检验、证实或修正预测。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高层次的图式,通过文章的题目、问题中的选择项、文章的词汇或图片激活种种图式,进行“自上而下”的预测。接着教师可运用“自下而上”的策略,让学生对所听材料进行精听,掌握识别重要的细节信息。在做一些关于细节信息的题时,教师可在一些重要细节的地方进行停顿,让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并按照听写的方式较容易地完成练习。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两种方式进行理解,以便检验、证实先前的预测。同时还要要求学生仔细听辨关键词、关键句子,以达到整体理解。

3.听后巩固阶段

经过教师总体上的解释、回顾、总结,学生对信息的进一步理解得到加深,同时他们能够把刚获得的有关背景知识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充实、丰富头脑中的图式,为进一步的听力理解作准备。因此,教师应注重听后阶段进行巩固这一环节。在做完听音练习后,教师可重放听音材料以巩固学生头脑中已存的图式。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去注意一些之前练习中未涉及未注意到的细节,丰富他们头脑中的图式内容。教师还可让学生对所听内容采用复述、讨论、表演对话等的方式巩固学生头脑中的图式内容,锻炼他们的记忆能力。在课后,教师还应让学生多听多看材料,多积累背景知识,比如通过看英文电影或电视节目等真实的语言材料,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学生接触到更真实、更贴近生活的语境,不断积累和扩大他们的语言和背景知识以提高其听力理解能力。这样,一方面学生主动利用两种信息处理方式进行听力理解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对听力课的兴趣也得到了增强,而且还将听力教学从以往的以“词、句”为中心转变到以“语篇”为中心上来。

第3篇:碳中和理论范文

关键词:经济;钻探;防治;措施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和科技发展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时代,全国各地的城市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矿产资源消耗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很多建筑项目、矿井、铁矿、油田等工程在改建扩建的同时,就可能要面临更为复杂的地质条件,比如产状较陡、软硬不均的岩石地层、断层破碎带、岩溶地区、海洋湖泊等,很容易在钻进过程中出现卡钻、掉钻、埋钻以及钻孔弯曲等现象,导致钻孔报废,严重者可能会出现重大的安全事故,因此复杂地层中的钻探施工难度更大,这时就必须加强复杂地层中的钻探技术研究,提出更为合理有效的钻探措施,提高钻探工作的效率,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1复杂地层的性质分析

在钻探过程中,遇到的复杂地层通常可分为两类:一是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形成的复杂破碎地层,即由地质构造运动所产生的挤压、张拉、剪切等作用,使岩层产生节理、裂隙、裂缝、断层和片理,其中坚硬的脆性岩石受构造力的剧烈作用最容易形成复杂破碎地层。二是由外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复杂破碎地层,即风化层、河流冲积层、洪积层,风积层。岩层经风化作用变为岩性较松散、胶结不良的风化层,而冲积、洪积、风积作用形成的各种沉积层一般含有粘土、流砂、卵石、砾石、漂石成为复杂的地层。由于在破碎地层中,碎块状岩石的大小不均、胶结性差、结构松散、换层频繁、软硬悬殊、颗粒级配悬殊等特点,所以在钻进过程中碎块不能稳定受力,容易发生滚动,产生多个切削面,使得破岩效率降低,岩心采取率低,容易出现垮孔、掉块和卡钻等事故;再者因为破碎地层渗透性强,容易造成冲洗液漏失,或者出现涌水等事故。钻探实践表明,在复杂破碎地层钻进施工,技术上主要存在“三难”――钻进难、护壁难、取芯难。

2预防措施

2.1采用大于常规口径一级的口径开孔

采用大于要求口径一级的钻孔口径开孔,目的是应对上部复杂地层。由于采用的口径级别大两级,当钻遇复杂地层时,即使下人套管,换用小一级口径钻头继续钻进时,仍能保证采取岩心的直径符合要求。

以大华钨矿孔410为例。其终孔口径要求不小于φ75 mm,取心的钻具选用S75的绳索取心钻具或φ76 mm普通单动双管钻具,开孔口径便选取了φ111mm,钻头入岩时便下入φ108mm的孔口套管。 φ108 mm的孔口套管下过后,换S95绳索取心钻进100~300 m(现在有深孔复杂地层系列绳索取心钻具S95一SF),此时便遇到钻井液漏失严重等复杂状况,钻至此段钻孔时,使用堵漏泥浆快速穿过,然后下人φ89 mm套管,隔离上部复杂地层。这时,再换φ75 mm(钻头φ76.5~77.5 mm)绳索取心钻进。注意不可看到岩心稍完整便下入孔口套管,应该选择没有复杂情况的岩层时下入,如蚀化层与破碎地层等就不适宜下人孔口套管。

2.3钻井液选配

一般的钻探工作中,尤其在水资源丰富地区,均采用清水加剂钻探。清水加剂钻探经济易得,而且减少钻进阻力,提高机械钻速。但是,当遇到复杂地层时,清水加剂就显得力不从心,往往会与选用清水加剂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在钻进工作前,首先应查看此地以前的钻孔资料,如果原有的资料记录了地层复杂情况,为了全局的经济性,应该选用低固相泥浆。

1、水敏性地层,易吸水膨胀、缩径的地层: (1)一般水敏性地层:SH和ST-1按基本无固相配方制浆后加入0.2%以上(按浆液重量)的Na-CMC(钠羧甲基纤维素),降低失水量; (2)较强水敏性地层:SH或ST-1按低固相泥浆配方制浆后加入0.2%-0.3%(按泥浆重量)Na-CMC,可进一步降低失水量,抑制地层水化膨胀。 2、基岩挤压破碎带,护壁比较困难,易坍塌掉块地层;可在SH或ST-1无固相或低固相泥浆中加入:KHm(腐植酸钾)1-1.5%Na-CMC0.2%以上

3治理措施

在某些地区,即使事先采取预防措施,孔下的复杂情况仍然难以对付。通过上面复杂地层性质分析可以知道,常见的地层复杂情况包括力学不稳定地层和漏通地层。这两种复杂情况成因不同,应该分而治之。

3.1力学不稳定地层

力学不稳定地层也即指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地层,由于受地质成因或受构造运动产生多向挤压作用,地层内部受力不均匀,一旦被钻穿后,就破坏了原始的平衡状态,加之受重力作用使孔壁产生不稳定的坍塌、掉块现象。

此种复杂地层分布不均,一般占钻孔进尺的几十至几百米。针对这种地层不稳定的性质,其应对方法一般为采用“三高”钻井液,并应用高速钻进配合。可总结为以下施工顺序:高性能泥浆护壁先止涌后堵漏快速穿过惰性材料高分子交联冻胶泥浆封堵建立水泥孔壁套管隔离延伸钻进。

参考文献

[1]赵国隆,刘广志,李常茂.勘探工程技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

[2]李世忠,等.钻探工艺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22

第4篇:碳中和理论范文

[关键词] 整合营销理论 旅行社 运用 银发旅游市场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和全国老龄委提供的调查资料表明,我国截止到2001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32亿,占总人口的10.35%。而且在今后的40年里,老年人口数字将以每年3.2%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1世纪中期我国60岁以上的人数将会超过4亿。与此同时,老龄人口的消费也不容忽视,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城市老人中有42.8%的人拥有存款,另外仅退休金一项到2010年就增加到8383亿元,2020年为28145亿元,这将使老年市场成为具有较大影响的消费市场之一。但是,由于我国的老龄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的认识不足,与巨大的市场潜力相比,老年产业的服务、开发及研究远远滞后于市场需求。以银发旅游市场为例,专门从事老年旅游的旅行社仅在上海有6家,专设 “老年部”的旅行社在全国也不到30家。据此,旅行社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市场份额,抢占银发旅游市场先机,就必须对银发旅游市场展开先进的营销方式――整合营销。

一、银发旅游市场营销现状的原因探讨

中国老龄人口数量众多,年消费需求大约在4000亿左右,面对这样庞大的老年消费市场;可大多数旅行社目标市场的定位却仍然以中青年客户为主、中小学生客户为辅、适量兼顾老年客户的方式来营销和策划旅游产品,大多数旅行社对银发旅游市场的开发基本是处于被动状态,而且营销形式较为单一,基本是结合旅行社固有的观光旅游线路、没有充分的市场定位,利用类似像黄金周那样的促销手段来进行对银发旅游市场营销。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对整个银发旅游市场片面认识的共性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心理特征来看,老年人长期养成消费理性、节约的习惯,强调以经济实惠为主。但是旅游作为一项奢侈性消费品,况且在我国旅游市场运作中,国家尚未出台对老年人出游的交通、住宿等的优惠措施。其次是老年人出游对住宿、餐饮、舒适度等有特殊的要求,考虑到成本和操作难度等因素,由于旅行社的利润空间较小,因此大多数旅行社对老年目标客户市场基本处于由内到外的被动营销状态。

2.从生理特征来看,老年人的健康、生理结构不同于中青年人,因此老年人通常只参加一些舒缓的游乐性、观赏性的活动,而我国对老年人出游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保障方面措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设施也不尽完善,为老年人组团旅游,旅行社在组团中必须配备专门的医务人员,还需要事先对游客进行体检。目前能够达到这一高要求的旅行社极少,由于旅行社承担的风险较大,使得一些旅行社对老年旅游市场未作重点来抓。

3.从时间特征来看,老年人的时间松散、宽裕,仅仅被部分旅行社作为淡季组团的理由,用来平衡季度旅游收入。而现在银发旅游市场的雏形就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开展“夕阳红”观光特色游、近郊休闲游,甚至还有一些旅行社与轮船公司联袂合作,每年组团游览长江,航行中还为老人们安排书法、绘画、棋艺、摄影、交谊舞、医疗保健等服务。当然这也是当前旅行社对银发旅游市场仅止以此的一点探索。

二、银发旅游市场整合营销策略内涵的构建

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构建和谐社会,实惠广大民众成为大会的主要议题,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丰富精神生活的构建提上各地政府的议题。旅行社应紧紧抓住此契机,展开对银发旅游市场的营销和策划,运用美国劳特朋教授提出的整合营销策略,从老年人心理需求出发,兼顾生理特征,以业务流程为中心,在满足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目标的双赢营销。根据整合营销理论核心――4C理论来构建银发旅游市场可操作性营销策略。

1.4C理论的第一个C就是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Consumer wants and needs)。因此研究老年人的需求和欲望成为构建银发旅游市场整合营销策略的首要目标。旅行社是否能提供适宜老年人的旅游产品,就在于对老年人内心世界的调查是否深入,尤其是其个性偏好、认知的价格、能承受的时间和距离的调查。采用问卷、访谈及对话等方式来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可初步确定银发旅游市场的线路设计的情感取向(如:怀旧、休闲、和健康等),市场定位及主打产品的距离和价格确定。总之,旅行社为银发旅游市场设计产品的基础就必须坚持以老年人需求为中心的理念。

2.4C理论的第二个C就是考虑对顾客的成本(Cost )。因为顾客的成本不仅仅是产品的价格,还包括其他,尤其是产品认同的价值。所以旅行社为老年人提供旅游产品的价格就必须要将认知价值理论贯穿始终,认知价值理论实质就是一分钱一分货,让老年游客明明白白的消费;从而形成对出游线路价值的认同。另外,针对老年人勤俭、节约的习惯,普遍对价格极为敏感的事实,旅行社必须根据经济实力来对银发旅游市场进行细分,根据细分的高、中、低端银发旅游市场的消费成本及消费价值取向,来确定产品的市场距离和具体价格。

3.4C理论的第三个C就是考虑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产品的便利(Convenience)。银发旅游市场的便利策略实际就是营销模式由外而内决定的,根据老年人了解、购买、使用旅游产品的便利,旅行社自始至终都为老年人的方便而服务。在营销其设计的旅游产品时,可根据老年人的生活基本以社区为主,到各社区进行宣传及定点服务,甚至包括老年人学习、娱乐的场所;并给予承诺,利用细节化管理服务到家,如:上门签订合同、办理手续;接送及全程的出游情况中的证件统一管理;陪同人员简介及陪团医生的资质等服务,真正让老年人了解方便、购买无忧和出游无忧。

4.4C理论的第四个C就是沟通(communication),沟通代替促销,主要是因为媒体传播形式和消费者接受信息的多元化,对于老年人来说,主要信息接受渠道是电视、报纸和口碑宣传,但众多的广告载体使得老年人对广告的内涵仅只是停留在表象上,为了让老年人对旅行社营销的旅游产品真正了解,就必须要营造“对话”沟通的营销环境,可进入社区和老年活动中心举办旅游健康知识讲座、新产品促销活动,甚至对老年人进行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来获取信息,因为只有旅行社与银发消费者建立双向沟通,才能与银发消费者形成长久的忠实客户关系。整合营销的核心就在于双向沟通,对旅行社来说,沟通的最终目的就是设计出适合老年人、受老年人青睐的旅游产品。

三、整合营销理论在银发旅游市场中的具体应用

由于整合营销的核心在于双向沟通,形成一对一的关系营销;而双向沟通的基本方法就是:建立客户数据库管理系统。在旅行社中以银发旅游市场消费者为基础的整合营销战略模式以客户分类的数据库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经过市场细分,结合营销目标,通过多种途径的传播形式,进行接触管理和沟通,最终达到营销结果的实现。整合营销理论在银发旅游市场中的具体应用的措施如下:

1.构建营销银发消费者的数据库是旅行社实施整合营销策略的出发点。整合营销理论强调一切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其落脚点在于怎样获得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因此,旅行社采用整合营销策略来营销银发旅游市场,就必须借用多渠道、多途径的方式来获取银发客户的消费资料,通过建立数据库,并对客户的情况进行分类管理,一是对曾出游过的银发客户管理,并根据出游人数总量、心理偏好、消费习惯及产品及服务需求进行客户群数据库建立,整理出客户的消费行为模式。二而是对尚未出游过的银发客户管理,旅行社可采用传统的市场调查、或是直接到超市、电信等消费场所获取银发客户的消费行为资讯,旅行社可采用不同的传播渠道将有关资讯传达给消费者,积极寻求消费者回应,如:免费服务电话、新产品的试体验活动、促销折扣等,并将收集和回应的资料进行客户群数据库管理,这样就能及时地了解银发客户的偏好和需求变化。在这两种类型数据库建立的基础上,进而指导旅行社下一步的营销行为、旅游产品设计和服务意识。

2.加强银发消费者的管理,并根据数据库系统进行客户细分。旅行社应根据老年不同客户群的特征要求进行细分,并进行针对性的营销。与传统的营销不同的是,整合营销模式是建立在数据库营销的基础上,因而其市场细分更具科学性和现实性,根据旅行社营销目标可将老年客户分为忠诚的消费者、竞争的消费者、游离的消费者;并且老年客户是一个忠诚度极高的客户群体,做好客户的管理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对老年客户的管理,一是老年的态度管理,能及时将客户的书面或口头投诉和建议进行记录、整理,并定期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客户态度的变化取向,为旅行社能尽早采取行动消除客户不满。二是老年客户关系管理,就是旅行社要设立专门的客户经理,能与老年客户之间的对口服务,彼此沟通,及时反馈信息,通过提升服务价值最终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3.结合差异型营销目标,整合营销传播方式。结合老年客户细分结果为忠诚的消费者、竞争的消费者、游离的消费者,旅行社采用不同的营销目标,并进行差异性组合营销传播方式。例如:忠诚的消费者作为旅行社的基本客户,营销目标就是维持使用习惯、增加使用次数,达到巩固客户的忠诚度;针对竞争的消费者,营销目标是诱导其试用旅行社推出的旅游产品,进而促使其转换使用习惯,逐步建立起新的使用习惯;针对游离的消费者,营销目标是激发其对该旅行社推出产品的兴趣,进一步扩大其使用的范围。营销目标确定后,旅行社可根据构建的银发旅游市场整合营销策略的内涵来确定产品类型、风格、价位及服务便利,采用差异型组合营销传播方式来进行整合营销。旅行社的营销决策者必须利用各种消费者偏好的接触方式,整合各种营销传播要素,使它们协同发挥作用,最终达到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目的。

4.旅行社整合营销策略除了建立银发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外,其中最为核心的一环就是接触管理和沟通。接触管理中的“接触”是指任何将与旅行社品牌、产品或服务相关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的过程,接触管理与沟通是指在旅行社内部充分协调的基础上,确定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与客户进行接触,从而使得这种接触达到最佳效果,并且通过与客户的沟通为客户提供最为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对于旅行社来说一是要求实行整合营销的旅行社在内部各部门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协调一致,传递统一的企业形象,加强客户印象,从而保持整合营销的持续性和统一性效果;二是要求旅行社在数据库营销和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及时提供富有多变性和多样性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使客户达到最大满意程度。

我国的旅行社长期以来处于“小、散、弱、差”的状态,大多数旅行社仍处于模仿和低价格的同业竞争态势,随着旅游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瞄准银发市场,增加新的客户群体,引入先进的现代整合营销理论,既有助于旅行社获取新的市场份额,增加利润空间,也有助于我国老年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zhll.省略/viewnews.jsp?newsid=6435,关注老年人的生活.专家有话要说,2007.7

[2]吴子稳庄德林:浅谈整合营销传播在旅行社营销中的应用[J].农业于技术,2005(5):158-161

第5篇:碳中和理论范文

钢琴演奏是一门以大量音乐基础理论为支架支撑起来的音乐表演艺术,撇开音乐基础理论来谈钢琴演奏或教学都将寸步难行。由此作者认为,开展和声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可使学生在大量音响实践中更好地认识和声理论、巩固和声知识,又可提高学生分析和把握作品的能力以及提高其在演奏实践中把握、应用和声的能力。和声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主要涉及钢琴演奏中的和声分析及针对实用键盘技术的和声应用分析。

一、钢琴演奏中的和声分析

演奏者能否深入分析作品的和声,并准确把握其蕴藏的音乐意味,将直接关系到最后的演奏效果。以下我将从作品的风格、结构等两方面对和声分析在钢琴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加以探讨。

(一)和声与作品的风格

帮助学生把握作品风格是帮助他们理解钢琴音乐作品的重要举措。那么,和声作为体现作品音乐风格的重要因素,自然是钢琴教学中必须涉及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和声分析与把握作品的音乐风格挂钩,为学生准确地理解、再现作品做出铺垫。

(1)和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钢琴艺术发展经历了五个主要风格形态时期:巴洛克风格时期:维也纳古典风格时期:浪漫主义风格时期:印象主义风格及20世纪现代音乐风格时期。由于各个时期作曲家的美学观念、追求目标、作曲技法等有很大不同,故造成了各个流派在和声组织形式上的各具特色。

在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主要以复调音乐为主,即由几个并行的线条构成,一般不分主次,即使有所突出,也仍应保持几个声部的独立进行。到了古典主义时期,其音乐在和声上以严格的功能逻辑为组织手段,属以大小调自然音体系为主体,以严格、简单、质朴的功能逻辑为基础的主调音乐。然而到了浪漫主义时期,其和声已作为一种纯粹的表现因素而存在,半音化和声、远关系转调、各种变音及不协和和弦的使用渐渐频繁。此时,和声色彩极其丰富,和声织体的写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音乐发展到印象主义风格时期,十九世纪以来的音乐发展最终导致了调性体系的瓦解。此时,作曲家更愿意避免属到主的终止式,并且常常从整体上回避主要调中心的清晰度。

二十世纪足音乐发展史上变化最为急剧的世纪,和声经过十八、十九世纪的演变终于在二十世纪初完成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的过程,从而奠定了二十世纪和声思维与技法发展的基础。对此,巴托克向我们揭示了有关二十世纪和声基础的两个方面,即在水平(横向)关系上一摆脱了七个自然音级功能的十二个半音音级的解放,以及垂直(纵向)关系上一摆脱了传统协和与不协和观念的“不协和音的解放”。这两个“解放”使和声彻底摆脱了古典调性以协和三和弦为中心、五度关系为基础的具体结构规律的制约,亨德米特德的“半音调性关系”、斯克里亚宾的“晚期和声体系”、罗斯拉维茨的“音列技术”等纷呈异彩。

(2)和声与作品的结构

钢琴教学和钢琴演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项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许多理论值得探索。其中对作品结构的分析便是重要环节之一,是钢琴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途径。有了结构,音乐中的对立与统一、冲突与解决才有了存在的价值。

①关于调性布局

所谓调性布局,是指作者根据音乐发展的需要,在作品调性安排上所做出的理性设计。作曲家在创作音乐作品时,常通过和声因素来解释乐曲在调性布局上的变化一大量运用系列离调和弦,从而达到段落间调性变化的自然过渡(如肖邦“波罗列兹”,呈示部第二主题的写作上,作者便采用了类似的手法,从而达到音乐由第一主题段的降A大调向f小调的转移):用极洗练的手法,在同主音和弦上迅速构筑新的调性(如巴托克的最后一部作品《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主部在E大调上展开,第一副部的第一主题便建立在主部的同主音小调e小调上)等,诸如此类的手法在钢琴作品的创作中是较多见的。因此,在分析钢琴作品时,从关注其间和声应用上的特点人手来掌控作品调性布局的整体发展逻辑,切实可行。

②关于结构型式

人们通常将音乐作品结构型式称为曲式,这种结构型式(曲式)的构成离不开和声的因素,故作曲家在构思作品的结构时,往往须考虑和声的布局,这种考虑涉及作品结构型式的诸多方面,从段落结构到句子结构等。众所周知,在许多音乐作品里。作曲家皆需要依靠和声终止式来确定音乐的段落和句逗,正因为如此,和声终止式被喻为音乐的“标点符号”。再则,作曲家如想在音乐结构上标新立异亦须借助和声的手段来实现。譬如:仅用I、V两个和弦来支撑乐段。以求得音乐结构的洗练、清晰一贝多芬的《致爱丽丝》主部、肖邦的《摇篮曲》,有关和声与作品结构型式关系的例子不胜枚举。

二、针对实用键盘技术(即兴伴奏)的和声应用分析

即兴伴奏体现的是一种音乐实践能力,注重的是一种艺术实践的精神,即兴伴奏能力最终体现在实践中,亦须在实践中才能得以磨练、提高,因此。为他们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乃当务之急。在即兴伴奏中,首先必涉及和声应用的问题,而和声应用的问题无外乎和声的合理选择及和声织体的运用等两个方面。

(一)关于和声的合理性选择

要做到和声选择的合理性,必首先考虑作品的音乐风格一不同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风格等,之后,再依据对作品风格的判断,来做出和声选择上的相应处理。没有对作品风格的准确把握,后面的工作便成徒劳。

其次,和声选择的合理性亦涉及调性的确定。在面对一首歌曲时,首先必须确定其调性(是西洋大小调还是民族调式等)。调性不明确或者调性概念模糊都会导致和声的选择上的方向性错误。如:本来是一首大调色彩的作品,我们却用小调色彩的和弦进行编配:本来是一首民族调性的作品,却用西洋大小调的思维来处理和声等。这一现象在学生学习即兴伴奏的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为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把目光投向钢琴作品,在分析与演奏钢琴作品时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和声调性构架的原则及规律,如此,必能达到激活学生的理性思维,且拓宽其感性认识空间的目的。

(二)关于和声织体的运用

和声织体是指和声的结构形式与运动形态。在即兴伴奏中,它既可强化旋律的表现作用,又可补充旋律所无法充分表现的某些方面,使乐思内涵更深化,音乐形象更丰满。对即兴伴奏而言,和声织体运用的恰当与否举足轻重。而和声织体运用的恰当与否最终体现在对和声织体运用的多样性、整体性的、灵活性的把握上。我们将和声织体的问题放在钢琴教学中讨论,便是为了通过分析与演奏具体钢琴作品,让学生获得对和声织体运用的多样性、整体性、灵活性的理性思考与感性认识,为提高学生即兴伴奏水平做出铺垫。

(1)和声织体运用的多样性是根据作品风格的多样性以及作品音乐情绪的多样性来考虑的。要做到在和声织体的运用上的多样性,必须考虑作品的基本情绪一是舒缓的、深情叙述性的还是情景性的、轻快活泼的:是激昂的、坚强有力的还是忧伤的、悲情倾诉的等等,这是我们选择和声织体的基本依据。当我们将视线投向钢琴作品时就会发现。在众多作品中,作者对于选用何种和声织体来表达何种音乐情绪皆有缤密安排。以肖邦的降D大调圆舞曲(作品64之3)为例。有一个故事是关于这首乐曲的,传说肖邦的情人乔治·桑喂养着一条小狗,这条小狗有追逐自己尾巴团团转的“兴趣”。肖邦依照乔治·桑的要求,把“小狗打转”的情景表现在音乐上,做成了该曲。

(2)关于和声织体运用的整体性。实际操作中,为了更完整地表达音乐,在和声织体的运用上,我们还需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依据音乐的结构逻辑以及情绪发展的不同层次做出和声织体安排上的相应变化,以达到对作品的完美诠释。

第6篇:碳中和理论范文

我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近年来中考语文的考试特点和我多年指导学生议论文综合探究针对性复习的实践,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这方面的实践、思考和体会。

一、根据选文材料,谈自己的看法、感受和启示

议论文中一种重要的综合探究题,是针对选文部分或整体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类题目比较多见。对这种题型,考生往往因茫然而无从下手作答,或是不管试题要求胡乱作答,甚至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都时有发生。其实,解答这类中考试题,考生需认真读懂阅读选文,掌握选文的真意,将试题和原文相关内容构成链结,确定好试题的信息源。然后抓住含金量高的句子、词语等,联系全文的主要内容和对关键内容的理解,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感悟,发表看法、感受和体会,这样答题难度就降低了。例如:2009年常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第11题:“你同意文中两个画线句的观点吗?请选择一处表明你的态度并结合自身体验加以简要阐述(4分)。”(文中划线的句子分别是这样两句:1.互联网对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有些信息是有用的,但对中学生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是碎片,没有任何用处。2.千万不要让别人推荐你看什么书,因为你不是他。)这类试题是开放性很强的题目,有很强的灵活性。考生可以赞成作者的观点,也可以持相反的看法,关键在于有理有据,自圆其说。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回答本题的:用简洁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需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以上两点各一分,组织有条理,有可信度和说服力,此要点2分。本题共计4分,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根据文章的内容作答。如果认同文章的观点,就要根据这一观点,用自己的话进一步论证。反之,就要明确指出不合理之处,并运用论据适当展开论证。基于上述要求,我做了答案,以引导学生作答。1.我同意第二个的观点。因为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人生经历、个性特点和生活阅历差异很大,喜欢什么书,读什么书,还是要自己思考,自己亲自选,自己阅读体会才好。2.我不同意第二个观点。别人的评价对我们的选择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别人好的评价,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快速了解非常想知道的内容,如有兴趣,就进一步研读与探究,如没有兴趣,就不要白白地浪费时间。因此,读读有信度的人推荐的书是中学生的选择之一。

二、掌握规律,分析所选议论文(段)的语言特点

议论文的语言很有特色,有的严肃,有的幽默,有的常用反语、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总的说来,议论文语言最根本的特点是严密性,这种严密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准确严密,二是逻辑性强,三是形象生动。命题人通常从语言角度出题考查,如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体会词语或句子的作用和准确性等。例如,2009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语文中考试题第12题:“依据文意,请指出‘这是一个十分振奋人心的消息’一句中‘振奋人心’的具体内涵。(3分)”从字面上理解,“振奋人心”就是使人精神振作奋发。结合文章的内容和“振奋人心”所在的语言环境,其内涵可以理解为:国家已高度重视文化发展和文化产业,规划已报国务院审批或正在积极制订中;中国的文化发展和产业振兴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让人看到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希望;有了强大文化的支撑,中华民族将更为坚定地长期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样,学生从词语的内涵着手,联系词语出现的语言环境,结合上下文和全文的内容,理解中考议论文定语境中词语的含义,掌握和分析议论文语言的特点就容易多了。

三、联系自身的生活,巧妙地进行综合探究

第7篇:碳中和理论范文

关键词:高中历史;合作探究教学;史料;实践

一、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特征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教师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或小组间开展研究性学习、合作探索、共同讨论、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

与传统教学接受模式相比,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1.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合作探究教学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学生在主体意识下,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在活动进程的各个环节中,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进行史料的研习、信息的搜集和处理,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和意义的建构者。

2.学生学习的合作性。合作探究教学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3.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在合作探究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载体是问题情境,教师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接受知识的方式,引领学生围绕问题情境,从不同角度思考、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

4.教学评价的过程性和小组整体性。以小组目标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是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又一重要特征。

5.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在合作探究教学中,教师指导和师生、生生合作学习,发挥了个体和集体的思维优势,可以使学生从中养成科学的创新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高中历史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总体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其基本框架如表一:

以“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课进行案例分析: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材料――苏联解体,设置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目标展示 理解交流】

教师:1.展示课程标准相关内容,引领学生再次明确学习目标,把握目标关键词。了解学生自主学习中的疑难点,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分析突破。

2.通过组织互查和提问的形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检查督促,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材料一:1991年美国总统布什在其《国情咨文》中说:“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

材料二:

【史料研习 合作探究】

教师:展示材料和问题,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探究,在小组内形成对问题的统一认识。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探究,并做好记录和展示交流的准备。

合作探究:

探究一: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展示交流 拓展提升】

教师:组织学习小组展示对问题的分析理解,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和完善,教师注意对小组及成员的及时评价,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归纳解题思路,进行学法指导。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答案,评价其他小组的发言。

教师:在学生展示交流后,展示相关内容,鼓励创新思维。

【自主建构 练习巩固】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小结,通过设问“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重要知识?请用结构提纲或思维图示或关键词语进行总结”,找学生归纳总结,教师可展示自己设计的知识结构图供学生参考。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引领学生合作探究,进行知识升华。

学生:回顾总结,发表见解。

教师:让学生做学案上的巩固练习,要求限时训练(3~5分钟),小组内批改。

学生:当堂练习,并对习题进行展示解析。

【课后拓展】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必做题和选做题。

【课下作业】

1.整理学案,记忆相关知识点。(必做题)

2.以史为鉴: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作为正日益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中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选做题)

以上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案例,充分体现了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体现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探究学习为手段和核心的模式操作流程。其实质是将史料研读引入课堂教学,主要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参与到探究历史问题的学习之中,通过史料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对信息进行研读、提取、加工,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最终完成问题的解决。

三、关于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1.关于小组的组建

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的基础,科学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效的组织保证和重要前提。因此,合理的分组、系统的培训、科学的评价应是小组组建的重点。

(1)分组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划分学习小组。所谓“组内异质”,就是把学习成绩、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性别、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学生分在一个学习小组。一般每组4~6人。组内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使每一个成员因承担不同职责都有事可做,有责任感,人人都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角。这种组内分工要经常轮流交换,促使小组成员间的角色互赖,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

(2)培训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因缺乏合作方法、合作技能而影响合作的效果,需要教师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来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如,教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培养学生仔细听取别人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的良好习惯,教会学生按照“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交流―产生新的问题”的流程进行合作学习等。

2.关于史料的选取和运用

在历史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中,史料作为问题情境创设和学生合作探究的抓手,它的选取和运用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关于史料的选取,应注意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准确、典型、有针对性的材料,既能代表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形式多样,利于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又能关注到知识的重难点和学生思维的拓展点、创新点,为学生合作探究提供空间,从而拓展思维,提升能力。在史料的运用中,应遵循“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原则进行史料的研习,还要多关注对非文字史料的解读和

运用。

3.关于合作探究问题的设计

在合作探究教学中,探究问题引领着学生的思维、行动,问题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有效,关系着合作活动的成败。在设计探究问题时,要注意做到:

(1)目标明确,有针对性。教师要围绕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进行问题设计,在把握课标、了解学情、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善于从教材中挖掘问题,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挖掘问题、切入问题,使问题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2)难度适中,有梯度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方面要对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思维特点和心理状况有了解、有预设,设计的问题难度适中,让学生经过一番努力,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要了解和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的问题有层次、有梯度,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既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又能保证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和畅通性,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产生认知冲突,从解答问题中领悟到获取新知识的愉快体验,从而保持探究的热情。

(3)角度新颖,有启发性。新颖的、有启发性的问题会刺激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引发学生探究和创新的冲动,是保证合作探究教学有效和高效的基础。在合作探究教学中,要注意选取恰当的史料,为学生找到切入问题的准确角度,进行有启发性的引导,使学生产生思维的冲突和碰撞,从而进行有价值的思考和

认知。

总之,“教学中不存在一种适合于所有教学情境的万能模式或方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与特定的教学目标相联系,没有一种教学方法与对策能够同时达成所有的教学目标。”多样性的教学目标、丰富的教学资源、复杂的教学过程,决定了教育教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作为众多教学模式中的一种,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将会被继续完善和创新。让我们朝着理想的目标去探究理想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

参考文献:

第8篇:碳中和理论范文

关键词:新教改 中职德育课 理论联系实际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0-0118-02

中职德育课作为一门旨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常识教育以及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是学校教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主要渠道,所以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并发挥着特殊作用。德育课改革一直面对着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不仅教学过程中应当一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而且还肩负着学校管理中学生品德教育的重任。面对社会实际,一些政治理论和政治观点的确经不起实际的检验,这让教政治的老师和学政治的学生都显得很茫然和无奈。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也经常听到一些对思想政治课程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责难。而新一轮德育课程改革既大大拉近了思想政治理论与实际的距离,又对中职德育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一方面,教材编写最大限度的贯彻了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实际的“三贴近”原则,为落实“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课程理念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强调了教师关注学生和对知识目标的认知和要求、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管关注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着眼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主动探究,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德育课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实现思想性,生活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的有机统一极为重要。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笔者结合自己近年的教学实践略谈一些粗浅的个人看法,仅供大家商榷。

一、联系什么实际

《现代汉语小词典》上对理论联系实际中的“实际”解释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或情况”。而对于德育课来说,我们要联系的“实际”则表现为两层内涵:

1.德育课应该从实际出发,选择和生活实际相连的课程内容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每个人要学会生存,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德育课涉及的各门社会科学的知识对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意义毋庸置疑。所以,为了提高教学实效,充分发挥德育课满足学生提高适应社会能力的需要,教师就要大胆整合教学资源,注意给学生提供和生活实际相连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在生动的学习中理解知识,提高思想觉悟和能力。

2.德育课理论联系的实际应该是“管用”的实际

德育课要联系的“实际”主要是学生不同阶段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心理健康的实际以及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其他社会实际。特别要注重要那些在教材中提到的,但又和当时的社会实际并不吻合的“实际”。概括起来,德育课理论联系的实际主要是已经过去的历史实际;和时代同步的实际;理想而值得追求的未来实际;且学生能看的着、摸得着、想得到的“管用”的实际。

二、怎样联系实际

1.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政治课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革命战争年代政治教育开始到第一套全国统编教材的编写使用,德育课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和改革,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时代的脉搏,站在时代的前列,始终体现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的精神。

课程本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从2009年秋季开始实施的中职教育教学改革,德育课程无论是性质、理念、设计思路,还是教育目标,内容都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无论高教版的《哲学与人生》,还是北师大版的《经济政治与社会》无一不坚持了以实事求是为根基,以求真务实为核心,以生活逻辑为主线。教材的每个知识点后都有一个跟这个知识点有关的知识链接、互动空间、走进生活等栏目供学生参考,还有诸如想一想、连线职场等,并围绕这个知识点设计了恰当的活动与探究。

教学活动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转型、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学生身心的变化,赋予理论联系实际更多新内容、新方法。特别是德育课必须要打破狭窄单调的认知主义条框,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这样才能克服德育课的枯燥、乏味,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

2.讲究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立足教材,着眼德育。就文化课程而言,德育是一门学科,就培养学生而言;德育课肩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克服思想政治教学课程“学科化”、德育工作“课程化”的倾向,立足教材科学理论知识、着眼学生品德教育实际,并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贴近,反对灌输。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最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贴近学生实际、社会实际,既是给学生提供确定的结论和观点也要反对“填鸭式”、“注入式”的方法。要采取多种形式设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循序渐进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领会那些抽象的理论。

注重运用,反对死背。中职生已具有相当的认知能力,中职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均应向理性阶段过渡。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仍然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教材中的条框理论作为提高学生德育课考试分数的法宝。显然,这与当前“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是相违背的。

坚持开放,反对封闭。德育课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开放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课堂,而是要依据教育教学的目标,呈现、再现、还原教学的内容,创设各种开放性教学情境,设计探究性学习问题,让学生能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感悟、理解、探求知识。

3.创设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情境

语言描述情境。首先,是根据要讲授的新课的教育内容,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时事,在导入新课时,教师提出供学生思考的问题,然后让收集材料的学生做调查发言;其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描述具体的实事,引导学生通过对事实的分析归纳出知识点;第三,是通过师生对话回忆、再现史实、现实,讨论、辨析知识。

多媒体展示情境。在运用多媒体创设并展示情境时务必做到:一是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克服形式主义和随意性倾向;二是适当调整教材,既不要完全照搬教材内容,也不能一概否定,要符合教学实际,体现时代精神,优化教学内容,贯彻“实用为先,够用为本”的教学理念;三是把多媒体当做教的手段、学的工具,但不能冲淡主题、浪费时间;四是师生互动共同利用电子邮件、QQ聊天、网上在线交谈等方式设计与政治学习有关的情景。

第9篇:碳中和理论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移民;安置;移民问题与措施

本水利工程是我国“八五”计划重点工程,移民涉及人数总数多,移民项目投资几十亿元人民币,施工区已经搬迁移民十几万人。搬迁后,在自然条件方面,安置区多数位于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交通干道和城市附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优越。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每个村都修建了公路,架设了输电线和通讯线,移民从原来的窑洞搬到了采光、通风、卫生条件较好的砖混结构的房屋中。

水工移民工作多年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维护移民的合法权益,是移民由非自愿搬迁到自愿搬迁,从而求得移民生产生活的稳定发展和安居乐业的关键。

一、搞好移民安置规划

移民项目设计是移民安置实施的蓝图,是恢复和发展移民生产、生活的重要保证措施。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就不可能妥善地安置移民,移民的权益就不可能得到保护。2006年7月7日,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其中明确,移民安置规划应与设计任务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同时报主管部门审批,没有移民安置规划的,不得审批工程设计文件、办理征地手续,不得施工。由此可见,我国对水利工程移民项目设计工作是非常重视的。要做好移民安置设计首先应有正确的符合实际的设计指导思想和遵循的原则,必须以人为本。

设计工作遵循以下原则:①淹没损失的调查要全面、客观、公正;②安置去向的选择要尊重移民的意愿;安置点的确定以环境容量分析结果为主要依据;③生活、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④移民项目的实施不能造成环境破坏;⑤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权利在安置后应得到保护。

——农村移民生产安置人口的确定:

生产安置人口是指由于水工淹没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而需要重新安排生产出路的农业人口,包括劳动力和抚养人口。在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一般以村为计算单元,初步设计阶段以村民小组为计算单元,按计算单元内的征用耕(园)地和总的耕(园)地比例确定生产安置人口的数量,通常的计算公式如下:

P’=A’/(A/P)

式中P’——生产安置人口;

A’——基本计算单元的征用耕(园)地面积;

A——基本计算单元总的耕(园)地面积;

P——基本计算单元总农业人口。

——农村移民搬迁人口的确定:

因水库淹没及淹没影响需要迁建房屋的人口称为搬迁人口。搬迁人口包括淹房搬迁人口、淹地不淹房需搬迁人口和水库浸没、滑坡等影响区居住人口中必须搬迁的人口。

规划搬迁人口:B=B1+B2+B3

式中 B——搬迁人口;

B1——淹房搬迁人口;

B2——淹地不淹房需搬迁人口;

B3——影响区必须搬迁的人口。

移民安置持续时间少则几年,多则十多年,考虑规划指标的增长因素,应将各规划指标推算到规划水平年。预测移民搬迁后是否达到或超过未建工程条件下的原规划发展水平,是否与安置区居民经济发展同步。

监测评估在我国尚属新鲜事物,其目的是监测落实该项目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移民政策情况,评估项目移民安置实施规划的执行情况,提出实施单位和项目业主工作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评估内容包括劳动就业、文化教育、公共卫生、经济收入、农业产量以及移民对组织机构、社会服务与社会发展的评价,从而在各方面维护移民的权益。

二、后期扶持工作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方式与规划的编制管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范围的确定是贯彻和落实后期扶持政策最基础的工作,后期扶持人口的准确核定关系着每一位移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后期扶持范围的界定是一项十分复杂、极为敏感的工作,为了顺利落实后期扶持政策,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障移民的切身利益。

移民自愿选择后期扶持方式,我国采取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方式基本都是项目扶持,虽然有一部分地方采用了困难户移民现金补助、贫困学生上学补助、银行贷款贴息等直接或间接的补助方式,但中央和地方原则上都没有明确扶持

资金可以直接发放到个人手中。

采取了自愿选择的方式,确定了 3 种扶持方式供移民选择:①现金直补方式,后期扶持资金能够发放到移民个人的应尽量发放移民个人手中,直接用于移民生产生活补助。这是一种新的移民后期扶持方式,其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移民群众直接受益;②项目扶持方式,以资源调整、基础设施、生产发展、科技培训等项目为载体,通过各种项目的组织实施,达到改善移民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移民文化素质、增加移民收入的目的;③采取以上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移民后期扶持方式的确定,涉及到移民与安置区原住居民的共同利益,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社会问题,因此在确定后期扶持方式的时候应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并广泛听取移民安置区原住居民的意见,因地制宜、充分合理地确定,严厉杜绝使用行政命令等方式进行决策。

三、引入社会监理监测机制人们的合法利益

社会监理及监测评估机制的引入,是我国水工移民走向正规化管理的最重要标志之一。在过去的50年中,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迅速,因水利工程建设造成的移民有上千万人,通过政府坚持不懈的扶持,目前,大部分已得到了妥善安置,但是,还有一部分移民生活水平仍然处在贫困线以下,存在许多遗留问题。分析其原因,除了政府在当时对水库移民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够、投资偏少外,管理体制不健全、不科学,缺乏有效而公正的监督机制,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3.1水工移民存在的问题

从政府层面来看,政策宣传落实不够,部分移民对者政策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抵触,政府行为与部分移民行为不高,对后扶政策的期盼等产生过高的心理预期;移民对政府存在着依赖心理,使移民处于消极、被动和等待的状态,增收致富的自觉性难以发挥出来;部分移民对政府存在着不信任心理,从而影响了移民搬迁安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了移民同政府的合作态度,进而阻碍着安稳致富的实现。

3.2解决措施

移民最终能否安居在当地,最根本的成功因素就是要符合人生存的基本条件。 移民大部分都是就地后靠,移民和当地居民在血缘、历史、文化等方面并没有大的差异。真正意义上的移民只有十几多万,因此移民不是强势移民,不要期望它会在移民史上发挥很大的作用。移民更多还是一种解决生存的移民,不会带来大量的资金、人才,作用是极其有限的。能否安置好,是否出现回流,才是移民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3.3移民政策的完善

完善土地合理流转制度,将移民的土地经营权相对集中,为移民就业和转业提供配套政策支持;调整补偿政策,出台城镇商贸流通企业迁建改制和关破的优惠政策,以促进商贸流通企业的搬迁,确保商贸流通企业的安置稳定;建立移民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对城镇居民移民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其参保费用由中央、市财政共同承担。

3.4政府工作的改善

移民是政府了解移民情况的主要方式,也是移民向政府反映社会问题的主要途径,可是实际情况表明,县政府在对待移民的问题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对一些难解决问题的推卸,对某些长期问题的拖沓,机构接待速度过慢等。移民向县政府反映问题,这是对政府工作的信任,提高工作的质量是及时解决移民问题的重要前提。

3.5提高移民各方面素质

提高移民的培训和教育质量,保证多元化,同时结合当地的情况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分配。最好的移民模式是有进有出,吸引外来高素质的移民的同时,也要鼓励本地居民走出去。能在外地能够找到更好的发展环境的,应该鼓励他们外迁。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也可以促进当地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