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积极心理学概述范文

积极心理学概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积极心理学概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积极心理学概述

第1篇:积极心理学概述范文

一、信息技术有利于中学数学新课改

1.信息技术能促进课堂教学的直观演示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过黑板、教具模型等媒体展示的各种信息,学生有时难以理解。而现在可以将这些信息用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等资料,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再将这些资料组合起来,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电影机连接起来,也可以在网络计算机教室中进行。这些方式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直观演示性,加深学生的理解。

2.信息技术能培养师生自主的探索式学习。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合作学习,以共同解决问题、培养能力为目的思想深入人心。问题是数学发展的动力,现代数学教育更是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研究应用能力。例如,利用几何画板讲椭圆的定义。打开几何画板,作一个圆心为A的圆,在圆内任取不同于A的点B,在圆上取一点C,连接线段AC、BC,作线段BC的中垂线交AC于点P,连接PB,引导学生发现|PA|+|PB|=|CA|,即圆的半径,且大于|AB|。然后让学生操作电脑拖动点C在圆上运动,得到P的轨迹——椭圆。启发学生得到椭圆的第一定义。再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当点B在圆上、圆外时,点P的轨迹是什么图形·这样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自己在动态变化中观察静态图形的变化规律,通过交流、讨论,最终得到问题的解答。甚至有时遇到一些问题,其有些解法是教师在备课当中也没有想到的,如果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手段,就会得到更多的启示,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大的帮助。

3.信息技术能有效地让学生进行复习和自我评价。

利用一些辅导软件让学生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比方说一些教学课件和试题库等。这样学生可以根据某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知识的再现,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再学习。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一些试题的练习,知道自己还有哪方面的知识掌握的不够好,从而进一步加深、巩固。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

随着网络的普遍使用,我们知道它是一个拥有信息最丰富、交流信息最为快捷的媒体。这样学校可以给学生提供上网的机会,让他们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比方说利用E-mail或BBS与更多的同学和教师进行讨论,这将更有利于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性学习。

二、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新课改中的应用有着深远的意义

1.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一个很有效的途径,就是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从而提高创新能力,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增强自信心,也有助于锻炼学生克服困难、探求知识的毅力。例如在讲解几何内容时就通过课件《奇妙的坐标系》向学生展示了坐标系的诞生、完善及应用历程,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了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

2.更有利于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激发兴趣。

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动脑动手的活动中,便于系统知识的吸收和消化。

例如,在教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时,开始以百万富翁与“指数爆炸”的故事引入。韦伯与百万富翁杰米订了一份合同,他将在一个月中每天给杰米10万元,而杰米第一天只需给他一分钱,第二天给他二分钱,以后每天给他的钱数是前一天的两倍。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得出了计算杰米所赚到钱的计算具体公式:1+2+22+…+2n,经过计算发现韦伯总共给杰米300万元,而杰米却要给韦伯约10737418.23元。同学们在惊奇和兴奋的同时,知道了在对待数学问题时,直觉是不可靠的,只有进行科学的计算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3.更有利于实现互感,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突破教学难点。

数学与其他科目相比较抽象,再加上有些内容的传统教学手段不得力,所以某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掌握,这就形成教学难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某些教学重点、难点的教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可处理其他教学方法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三、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新课程改中应注意的问题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在感慨现代教育技术给数学所带来的种种益处的同时,不能不注意它的负面影响。

1.影响师生情感交流。

“情感能左右注意力对智力活动的引导,能影响对输入信息的反应”。教学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而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由于教师要求操作各种机器设备,且教学内容大部分是由机器呈现,客观上减少了师生间的直接交流,再加上光线等原因,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就易被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因此,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更要注重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尽量创造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要设法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提高自学能力,树立信心。

2.警惕认知交流中的“多媒体霸权”。

由于缺少合适的网络课件和工具平台,缺乏专家和相关的理论指导,易导致教师的精神被多媒体所操纵,学生的思维被多媒体所束缚,师生共同成为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的人。因此教师必须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现代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探索,转变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要让媒体成为辅助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成为灌输的内容。

3.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第2篇:积极心理学概述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会计学;教学改革

在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会计这一在企业管理与经济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技术也日益受到我国社会各行各业的重视,信息技术与会计的较好结合就是这一重视的具体表现。但据笔者调查得知,在我国当下的会计学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具体的会计教学却并没有实现较好的结合,这就在客观上影响了相关会计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最大限度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就技术与教学生态系统深入融合展开研究的目的所在。

一、传统教学生态系统的构成

生态系统原意指的是一定空间内各类生物及其相关环境因子的集合,是生物群落与非生物因子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生态集合体,而将这一概念应用到教学中,我们就能分析信息技术对会计学课程教学带来的影响。具体来说,在生态系统理念下的会计学课程教学中,教学环境、教师群体、学生群体、教学内容等共同构成了传统会计教学的教学生态系统,这其中的教师群体与教学环境、学生群体与教学环境存在着互相影响的联系,所以笔者将教学生态系统定义为教学环境中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围绕着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的生态集合体。

对于传统会计教学生态系统来说,教师与学生在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等多种领域存在着不平衡,教学目标与学生认知能力之间存在的不平衡也常有出现,这自然就使得传统会计教学生态系统中,具体的会计学课程教学往往不能够取得较为优异的教学成果。在传统会计教学生态系统中,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解决学生疑惑、指导学生主动学习会计相关知识是这一生态系统中教学的主要流程,这种传统的教学流程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发挥了较为优异的效果,但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其本身已经不能较好满足会计信息化所提出的需求。

二、信息技术助力教学生态系统的演化

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便不断提升,而到了今天,计算机与智能手机早已成为现代人的标配,这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自然对教育事业带来了较大影响,传统的教学生态系统也因信息技术的融入发生了一定演变,信息化教学生态系统就此诞生。

1.信息技术特征

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我们能够清楚发现教育云、可穿戴设备、移动互联网、3D打印技术等都属于信息技术范畴,而结合这一认知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本身具备着多媒体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等四个方面的特征。在多媒体化的特征中,会计相关教学内容可通过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形式进行展现就是这一特征的具体体现;在网络化特征中,智能手机与电脑在我国的普及是这一特征出现的主要原因,而网络会计教学、微课等教学方式的实现,就是这一特征的具体表现;在虚拟化特征中,云计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都属于这一特征的代表,而这些都很有可能成为我国教育业的发展方向;在智能化特征中,语音识别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都属于这一特征的具体展现,而这些都能够为我国会计教学的更好展开带来有力的支持。

2.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生态系统的表现

结合上文笔者论述的信息技术特征,我们就能够更为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生态系统中融合的表现,笔者将这一表现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融合、知识的多媒体化表现、知识组织方式的非线性化、知识获取途径的多元化、交互与网络交互并存。

具体来说,在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融合表现中,通过网络进行的网络教学实现就是这一表现的主要内容,教学活动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得以在不同时间与不同空间展开,教学时刻在这种状态下得以扩展,会计教学自然能够实现更好的展开;而在知识的多媒体化表现中,信息技术使得会计知识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字、表格与图片中,视频、音频、数字动画等都能够较好地作为会计知识的载体;而在知识的多媒体化表现中,电子教材、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等属于这一表现的具体内容,而这些对会计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实践能力等会有较好的支持;而在知识获取途径的多元化表现中,学生能够结合信息技术在网络中很轻松地获取大量会计相关教学资源,而凭借这些资源,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完成会计知识的学习,这对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知识有积极的影响;而在交互与网络交互并存的教学表现中,W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等群体,都能够应用信息技术实现较好的沟通与交流,这同样会给教学的开展带来更为积极的影响。

三、信息技术助力会计学课程改革的策略

结合上文内容,我们对传统教学生态系统的构成、信息技术助力教学生态系统的演化产生了较为直观的认知,而在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对信息技术助力会计学课程改革的策略进行详细论述,希望这一论述内容能够为我国会计教学的更好开展带来一定帮助。

1.教学理念

信息技术与教学生态系统的进一步实施开展,必须保障现代教育课程的教学理念得到进一步转换,结合新课标教学理念,坚持课堂的教学内容设计具有三维教育理念的相关性目标,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新理念。

例如,某高校实施信息技术与教学生态系统的教育系统设计,在会计学课程学习中,善于把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变成一种填字游戏,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善于把学生熟悉的知识游戏中的部分内容作为主要的切入点,从而践行会计学知识学习中的综合性教学新理念;另外,现代教育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生态系统的融合,教师要突破传统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分布结构,从而进一步优化现代计算机技术在知识教学中发挥主动性和灵活性的教育理念,从而逐步实现现代教育新理念在会计学教学改革中的综合应用,促进我国高校教育结构逐步实现教育理念的进一步转型发展,适应现代新教育思维的教学指导思想。

2.教材内容调整

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生态系统中能够实现会计教学的更好展开,但想要真正运用信息技术助力会计学课程改革,相关院校首先就需要调整自身的会计学课程教材内容。据笔者调查得知,我国当下市面上93%的会计学教材都是在手工会计的前提下编写的,而4%左右的会计学教材增加了会计信息系统相关的内容介绍,但这一内容往往不与教材的其他内容相结合,仅有3%的教材较好实现了信息技术与会计教学的结合,由此可见我国当下会计学教材的落后程度,为此笔者建议相关院校对会计学教材的绪论、账户内容、复式记账内容、会计凭证内容、会计账簿内容、财务会计报告及分析内容、主要经济业务核算内容进行调整,这一调整需要结合我国当下会计信息化的现状与趋势,这样才能较好保证学生所学习的会计知识能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例如,在会计凭证内容的调整中,相关院校就需要补充介绍电子结算与支付中电子凭证的概念与应用、增加让学生理解在财务软件中如何规范填写凭证等内容,这样就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提供更好的支持。

3.个性化教学方式

为了更好实现信息技术助力会计学课程改革,相关教师还应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开展具体教学,电子教材、教学录音、视频公开课、ERP沙盘模拟体验等教学方式都能够推动这一教学的更好展开。例如,在ERP沙盘模拟体验这一教学方式中,学生凭借这一教学方式提供的直观、可触、可感的立体化学习环境,就能够较好地激发自身对会计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兴趣,这自然就能够更好地推动会计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4.教W延伸

信息技术与教学生态系统的融合,在现代会计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体现在教学资源的课堂与课后的综合性延伸中,善于结合现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发挥信息技术与教学生态系统的融合适当的作用,教师在进行新型教育开展中,应对教学知识的相关理论进行综合讲解,达到启发学生学习知识的作用;教师可将教学课堂交还给学生,从而实现自身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学启发和诱导的作用。例如,某高校教师在进行会计学教学时,应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教学知识课件的设计,并对财务报表中基本包含的内容进行基础知识讲解,同时善于结合计算机系统计算程序,为学生的财务报表的计算进行演练,同时在课堂中善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实现现代教学知识结构的逐步完善,教学课堂合理开展,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同时也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启发性作用;另外,教师实施信息技术与教学生态系统在会计学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也可以充分借助现代计算机系统形成的教学视频,为学生后期的自主学习提供有效的知识学习指导,从而进一步拓展了会计学课程开展的实际意义。例如,某高校学生在会计学课程中实施信息技术与教学生态系统,教师要善于应用计算机软件,将课堂教学视频上传到学生交流群中,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课后延伸学习空间。

四、结语

信息技术与教学生态系统的融合确实能够推动会计教学更好展开,但想要真正实现信息技术助力会计学课程改革,相关院校与教师还必须使用较为有效的策略。

参考文献:

[1]王风华,桂良军.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0):124-126.

[2]邬展霞,赵世君.会计专业人才需求与信息化的实验教学体系构建[J].新会计,2010(10):2-6.

[3]胡星辉.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和方法研究[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69-71.

第3篇:积极心理学概述范文

在21世纪,计算机必须在数学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地发挥计算机优势,已成为数学教育现代化和数学教改的现实课题了。本文将根据计算机的优势及它与数学教育现代化的关系谈谈笔者对在数学教学中使用计算机的几点看法。

一、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应用计算机

1.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例如,对于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教学,传统教学因较难展现其发现过程,从而造成学生对其不好理解。利用计算机,可以在屏幕上画出斜三角形ABC及其角A的平分线、BC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利用软件功能,此时三角形ABC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三线重合。计算机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2.利用计算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几何画板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让学生积极地探索问题的“做数学”的环境,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它来做数学实验,这样就能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使得学生获得真正的数学经验,而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数学结论。教师通过计算机创设环境,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刺激学生解答问题,并为学生提供他们需要使用的工具与资源,以便学生能够建构知识。教师不可能也不应该期望完全掌握与某个主题有关的内容,他们需要知道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如何问学生一些试探性的问题,如何使学生与有关的资源联系起来,如何提供给他们存储、操纵与分析信息的工具。

3.利用计算机复习、作业。学数学离不开做题目,利用计算机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可以做成一些智能题库,学生可以用它做题、复习知识。这里所说的题库的智能化,是指系统能根据测试者的应答,测试答题者对于某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智能地调节题型、题量,并能在线调出相关知识点的理论讲解、复习教学内容。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充分自主地选择教学内容进行练习,并能及时得到指导,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智能题库随意生成程度不同、内容不同的电子试卷,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考察。另外,教师还可以记录学生一个时期(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测试情况,列出统计图,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二、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

第4篇:积极心理学概述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数学教学转变;以人为本

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人到信息时代后,原高中数学某些教学内容的“繁、难、偏、旧”,过分注重“双基”,以及对数学作为工具课所应起的作用的忽视……,都制约了数学课在培养现代公民数学素养中的功能的发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仅在理论上更加与国际中学数学教育接轨,而且教学理念更先进、课程设计更科学、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大面积推进,更符合我国的国情。下面,我将多次赴济南、青岛、武汉等地参加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后的收获结合我的教学经验总结为五个转变,与同行们谈一谈,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不同的教育观念产生不同的教育。传统的数学教学的特点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单向平面地讲授教科书的活动。“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是这种传授活动的金科玉律。在这种理念下,教师祟尚钻研教材,视处理好教材、教好教材为教学艺术,这种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往往超越教学过程本身,脱离学生的现实。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教学目标的预设性与学生主体发展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高中数学应为优秀人才的培养提供发展空间。高中数学课程是以提高公民数学素养为基础的数学课程。什么是数学素养?数学素养是指必要的数学知识、数学的思维方式、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科学的认知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间题的意识和能力。叹新的高中数学课程定位于面向大众的基础课程,让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功能转变。这样的定位适合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可以满足不同层次高中学生发展对数学的需求,更好地发挥高中数学知识对所有高中学生的作用。所以,作为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对不同的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实施差异教学。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背景),合理创建问题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形成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数学教学因为过分预设和封闭,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成了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课堂上倦怠应付,与创造的喜悦无缘,师生都无法在课堂上焕发生命的活力。

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这与我们的新课改理念是一致的。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应该重视学生,诱导学生内在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表现自己的独立性,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应注重用一连串问题来组织教学;利用问题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以及与师生的交流来获取知识,在一次次的思维碰撞过程中不断地否定自己又完善自己,逐步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师生间相互交流思想、相互探究学习的双向活动,我们应积极转变观念,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本着与学生合作的态度,与他们建立平等的关系,形成师生互动、民主融拾的良好氛围,成为他们的朋友。课堂教学中,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倾听学生的心声,可以发现学生思维的“火花”,照顾差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教师要以亲切的言谈、优雅的举止、甚至每一次和学生目光的对视来实现交流,正所谓“亲其师才信其道”。

三、“用活”教材内容的转变

现行的课程方案包括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两部分,教学大纲是对各学科教学进行规范的纲领性文件,其主要任务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教学大纲不仅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出清晰明确的规定,而且还规定了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及深度、难度指标。还规定了详细的教学顺序,以及各部分内容分别占几课时等。但由于规定的过于具体细致,缺乏弹性,不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少。

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学生素质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对不同阶段目标的描述,以及对实施过程的建议,不是对教学过程进行规定或要求,因此,课程标准不直接对教学具体内容、教材编写体系、教学先后顺序等问题做出硬性的、统一的规定,只是对这些问题提供建议、指导和多种可供选择的设计模式。这样新课程标准就是一个“最低标准”,极富弹性,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较大的创造性,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新的高中数学课程形成了一个包括必修、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在内的,并以学科类课程为主、活动类课程为辅的课程结构体系。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明确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并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人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接近实际的材料进行深加工,向“以人为本”的方向努力,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人合作交流和创新等过程,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体验,让学生投人到现实的、充满探索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体会数学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和人类生活的联系,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给学生学习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一般的,明确知识(概念性知识)以接受式学习为主,默会知识(方法性知识)应以探究式学习为主。

四、评价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评价方式是把数学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数学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更多的倾向于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应试能力,却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训练和培养。

新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建立“以人为本”的课程评价体系,首先要给学生参与评价的权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自评、互评及对老师的评价,都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看到别人的长处,是培养学生虚心好学品德的绝好机会;再着教师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通过多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多方面观察和评价。从静态的、单一的、终结性的评价转为动态的、多维的、发展性的、激励性的评价;从注重智力的评价转为注重多元能力的评价,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探索、体验的过程。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原则,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最后教师还要善于利用评价所得到的大量信息,适时改善和调整教学环节和过程。

完善的评价方式的运用不仅能促进学生自觉开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还能使数学教育教学沿着素质教育的轨道健康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体现出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以上是我对新课改的一些肤浅认识,目的是领悟其实质,和同行们一起尽早适应新变化,以全新的姿态为新课改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第5篇:积极心理学概述范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柳飞(1978-),男,贵州贵阳人,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贵州?贵阳?550025)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6-0081-02

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恶化,处于制造行业利益链条末端的“中国制造”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亟待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优秀工程师的培养是其中的核心环节之一。“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教育部于2010年推出的重大教育改革计划,它属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1]其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二是指导学校制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其三是强调企业深度参与学校教育。

目前,我国的工科教育受到投入经费、传统观念和实践手段等多重约束,缺乏自主创新和个性化设计能力,教育模式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满足企业的多样化需求。高校扩招后,一方面巨大的师生比和实验环境的投入不足,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环境导致技术型、实用型和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机制发展滞后,另一方面,企业界参与培养的程度不够,也造成人才的输出不足。[2]企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工程师严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行业转换的主要原因。虽然我国在教育改革方面已经做出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在教育成果的衡量和转换方面仍然无法达到量化的程度,[3]相比国内,西方发达国家在课程讲授时始终坚持产学教育一体化,比如德国“卓越计划”和欧洲高等工程教育的H3E/E4/TREE计划中,对教学效果等方面制定了适合企业需要且满足教学要求的标准,为后期的量化提供参照。

一、课程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以下简称为“微机原理”)是贵州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和通信等工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在本科教学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大量新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微机原理”涵盖的知识不断扩大,成为众多技术学科的交叉点,是后续诸多课程不可横亘的关键。“微机原理”是学生接触和掌握后续微机控制类课程的基础,开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微机原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工程实践中的基本问题的能力。西方发达国家在相关课程的安排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我们可以从具体的教学内容中看出端倪。西方发达国家在讲授“微机原理”时通常没有固定的知识框架,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根据科技发展的方向随时更换教学内容,在8位单片机、32/64位通用PC、嵌入式ARM系统、信号处理DSP、可编程器件FPGA以及片上SOC系统等知识构成中灵活把握课程内容和形式,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和实践模式。与此相对,国内在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与实际应用脱节的现象,教材内容常围绕INTEL 8086/88 CPU,ISA/EISA/PCI总线,以及8251/8255接口芯片等已经淘汰或处于淘汰边缘的知识,无法满足行业领域的卓越工程师素质的培养,学生在努力学习课程后却发现自己处于无法设计、无法使用和无法扩展的尴尬境地。

“微机原理”主要面向低年级工科学生开设,由于学时数压缩、生源素质下降和前导知识的不完备等主客观原因,课程的教学任务面临诸多困难,而这也是国内相关课程教育的常态现象。当前,国内在“微机原理”的教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下述三个方面,教材内容陈旧,无法正确表达工程实际需要;不断减少的学时数与庞大的微机教学内容矛盾突出;学生对微机内部结构缺乏感性认识,从实践角度分析工程问题等专业素养较难提升。[4]上述三个问题集中表现为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一方面逐渐成为课程教学的瓶颈,另一方面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急需在坚持以生产实际为导向的前提下,对课程教学形式和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是每一位课程老师不断思考的新问题。

二、教学研究的方向和改革重点

根据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和衡量标准,需要对“微机原理”课程进行改革,主要集中在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现手段等三个方面。

1.研究方法

课题采用参与人员从“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出发,通过头脑风暴得到基础思想,邀请教育专家和企业人士探讨并定下原型方案,最后通过引入不同层次的学生代表到课题中,得到满足要求的教改方案。具体解决下述三个方面的问题:细化行业需求,包括设计在不同专业、不同课时量前提下可配置知识的覆盖框架;设计课程交叉知识点在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效用矩阵,以及相应的权重值;设计智能化实验流程生成系统,用于产生基于行业目标的实验流程。

2.技术路线

参照“卓越工程师”的要求和标准,以行业实践要求和发展需要为导向,评估课程中各个知识点的权重值,制定相应的教学和实践教学脉络,形成多个子方向,量化子方向的目标后,建立相应的课题里程碑,以时间和目标的组合方式倒推出课题实施计划,同时,通过构建支撑网站的形式,将课题研究结果对外,包括课程核心知识点、关联知识、延伸内容和虚拟实验平台等,获取相应修改意见,逐步完善符合行业需求的“微机原理”课程教改方案。

第6篇:积极心理学概述范文

档案管理工作和档案材料都是以各种材质的纸张为主,并通过记录和书写的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保留和存储,但传统人工的方式进行档案管理存在很多不足:一是接触的人员较多,保密性较差。二是容易出差错,效率低。三是档案的查找、更新和维护困难。笔者认为,针对传统档案管理方式所存在的不足,学校应当建立起信息化学校档案管理体制――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档案管理能否成功地应用在学校档案管理中,关键在于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各部门主管的积极参与,尤其是领导思想认识的提高。要让学校领导充分认识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对学校各项事业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性,切实将档案信息化提高到学校发展与改革的高度来对待。将档案工作落实到实处,切实将档案工作纳入学校主要领导的议事日程,纳入部门的考核,纳入档案人员的职责范围,使档案管理有领导保证、人员保证、时间保证、经费保证。这是加快学校档案信息化的关键,也是学校档案事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保证。

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第一步。信息化档案管理要符合档案管理的各项标准,包括检索语言、目录著录、名词术语、信息代码、技术设备、档案载体、档案分类整理、档案统计等方面都要标准化和规范化。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步骤,从初步收集、整理到最后归档、存入计算机,都要做到条理清晰、目的明确,保证档案完整,避免漏失档案的记载内容,系统而正确无误地记录、存档。

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前提是实现档案系统的办公自动化,只有建立具有高效管理和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能力的档案网络管理系统,才能够实现档案信息从接受、整理、归档、著录、存储到开发利用的信息化管理。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信息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要实现档案信息化,必须从文件材料产生开始就运用统一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完成撰写、检索、借阅、编研等文件处理和档案管理的全过程,使文件材料的公文处理与档案管理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学校各部门就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对这些档案信息资料的共享。

档案信息化建设依靠的主要是高素质的档案工作者。从目前学校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档案工作人员都是一兼多职,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十分不利。要改变这种状况,最简捷的办法就是改变队伍素质结构,适应新的工作需要,要加大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领会现代化科学管理档案的内涵和特点,使档案工作人员具备以下五种能力,即档案信息真实性的维护能力、档案信息的获取能力、档案信息的鉴定和评估能力、档案信息的加工与提炼能力、档案信息的交流与传播能力,从而提高档案管理效能。

加快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就要舍得投入财力,配置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软硬件,实现档案网络化管理。要制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中期规划和短期目标,争取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支持。计算机的存储量丰富而广泛,由计算机编印出的文件分类、主题等目录,依托安全可靠的检索系统,无论是学校自身查找资料,还是其他查阅档案的人都会快捷而准确地实现查找。所以,学校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力争全用计算机管理工具联成一体,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

第7篇:积极心理学概述范文

    初中物理教学平台提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资源,动静结合的文本、图形、动画、视频资源为学生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信息情境。同时,平台还提供了虚拟的电学器件,学生根据电路的需要选择器件,调节器件属性,拖动虚拟导线,动手操作链接电路图。平台提供的三组学习任务,首先是基础训练,目的是完成基本的实验练习,紧接着是不同层次的实验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性实验,最后提供挑战性任务,扩展了课本的内容,实现了个性化学习的意义建构。

    二.新课教学第一部分:基础训练

    学生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如上页图2),利用实验器材验证自己的连接是否正确。根据要求设计电路图及教室电灯控制电路。设计意图:在刚刚学习了串、并联电路的基础上,如果直接让学生进行实际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学生会觉得无从入手。先从较为基础和典型的电路的连接和设计练习,并逐渐向实际电路过渡,为学生搭建一个台阶,使其能较为顺利地达成最终目标。同时,利用真实电学器材和电学平台,引导学生了解平台的模拟作用,为后续的平台使用进行渗透。信息技术整合点:物理电学平台提供的环境下,学生能够手脑并用,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认知活动,在连接电路的时候,学生可以选择利用虚拟器件在平台上直接连接,然后将完成电路图链接通过平台屏幕切换放映出来,让小组成员之间对比,观察自己链接的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误,也能及时有效的纠正。第二部分:分层次挑战任务第一层次任务:任务一:保险柜电路。机要室大门是由电动机控制,钥匙(电路开关)分别由两名工作人员保管,单把钥匙无法打开,设计电路图。任务二:卫生间电路。一般家庭的卫生间要安装照明灯和换气扇,使用时,有时需要各自独立工作,有时需要它们同时工作,设计电路。任务三:护士值班电路。如图3是医院病房与护士值班室的示意图,病人需要护理时,只要按床边的按钮开关就能及时通知护士:1号床的病人按下开关S1,护士值班室的灯L1亮;2号床的病人按下开关S2,护士值班室的灯L2亮。设计意图:并不是所有生活中的电路都是学生目前阶段能够解决的,让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电路的设计。学生在分析电路时,也许无法完全正确进行电路的设计,如果利用真实的电路器材,可能引起较多的元件的损坏,有所顾忌的学生会无法完全放开手脚进行尝试,利用电学平台能解决学生操作的任意性与教学条件的有效性之间存在的矛盾。信息技术整合点:物理电学平台提供不计其数的虚拟电学器件,学生需要任何器件,都可以拿来即用。

    当学生链接出现错误时,点击取消便可以重新开始,减免了真实实验中,拆换实验器材的环节,节约了宝贵的上课时间。另外,平台提供三个趣味性的任务,可供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性实验,既保证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又不会因单调乏味而失去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平台亲自动手链接,最后得出实验结论的同时又尝到了成功的甜头,为接下来第二层任务打下继续探究的基础。第二层次任务:任务四:电冰箱内有照明灯,控制它的开关在打开冰箱门时闭合,使灯发光;当冰箱门关闭时,此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灯不发光,我们把这种开关叫“门控开关”。电冰箱背面有一个电动压缩机,当冰箱内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便启动,而内部温度降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止工作,因而我们可认为压缩机是由一个温控开关自动控制的。观察电冰箱的照明灯和压缩机的工作情况,看看它们工作时是相互影响还是相互独立的?想一想它们是串联还是并联?任务五:仓库门卫值班电路。某仓库门卫安装一只电铃,要求在前门和后门各装一个开关,有一只灯泡,一只电铃,一组蓄电池,两个开关(各装在前门和后门)及导线若干,根据下列要求设计一个电路图:①前门有人来时,按下开关电铃响而电灯不亮;②后门有人来时,按下开关不仅灯亮而且电铃响。任务六:投影仪电路。教室里投影仪的光源是强光灯泡,发光时必须用风扇给予降温。为了保证灯泡不被烧坏,要求:带动风扇的电动机启动后,灯泡才能发光;风扇不转,灯泡不能发光。设计意图:略有难度的电路,会激起学生的征服欲望,也会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以动画的形式将电路的工作情况简捷直接地表现出来,帮助学生带着轻松的心情进行讨论和设计。第三层次任务:任务七:楼梯照明电路。如下页图4是一个老式的楼梯照明电路,最初,人们要节电就要这样去做,这里的两个开关是单刀双掷开关。那这个电路中的两个开关应该是怎样的连接关系呢?设计意图:利用动画展示学生所领任务的场景,学生就可以直接利用平台尝试设计电路图、再利用相应模拟器材进行电路的连接。在此过程中,不必担心实验器材的不足、损毁等问题。信息技术整合点:学生可以在物理教学平台环境下继续挑战第二层、第三层任务,不仅节约了课堂时间,而且还加大了练习容量。教学平台的快速反应力强的特点加强了练习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有助于学生对串、并联电路知识的进一步强化。

第8篇:积极心理学概述范文

以下为求学网为您编辑的:“计算机理论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如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敬请关注!!

计算机理论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如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计算机理论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如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第9篇:积极心理学概述范文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教学改革;学习心理

目前,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验或实训为辅助的方式展开。电子技术课程划分为两个方向,即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技术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急需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

一、运用辩证法分析学生学习的心理

从新闻接受角度出发,阐述新闻受众心理的三个层次,即“消闲心理”“求知心理”和“研究心理”,可以发现新闻受众的不同心理的理性含量是不同的。采用自然辩证法类比的观点,现代高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过程与新闻受众对新闻接受的过程类似,同样存在上述的三个层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高校,三个心理层次学生的比例有所不同。

1.消闲心理是学习习惯欠佳的心理层次

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在上课时出现无精打采或者是注意力不集中现象。特别是随着近些年移动通信设备的普及,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这种现象变得更加严重。除此之外,也有来自家庭和学生本身的原因。这些外在或内生的因素,使得学生上课的过程变成了一个消闲的过程。

2.求知心理是学生基本心理层次

求知本来就应该是课堂上的主旋律,这也符合绝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需求。但是,目前高校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求知动力并不是对知识本身感兴趣,而是为了获取课程学分,最终顺利完成学业。这部分学生一般都能通过课程考试,但是很难对学到的知识做到广泛应用。

3.研究心理是学生学习心理的最高层次

研究心理的学习态度是被推崇的,尽管学生提出的某些问题也许会使教师面临尴尬境地。从教育角度说,教师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虽然这部分学生所占的比重较小,但能激发教师上课的积极性。

二、基于学生学习心理的教学安排

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出现了很多一体化教室、多功能实验室,能满足电子技术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的需求。除此之外,教学也应该从学生心理角度出发安排教学。虽然在同一个班级上课,但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采取不同教育方式,这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1.针对消闲心理

科学认识活动要求其过程和结果都具有实证性。有一部分学生对学校设置的培养方案认识模糊,对当前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对枯燥的课本知识容易失去兴趣。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可以在教学的内容中多穿插对学科体系的介绍和梳理,以便于调整和改良学生的培养方案。

2.针对求知心理

科学认识过程中要求其过程和结果具有深刻性。一味严格执行教学进度,往往造成学生的一知半解。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吝惜口头表扬,这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一些拓展性的知识链接,使学生手上移动终端能在课堂中扮演辅助学习的角色。引导性的课题留给有求知心理的学生,循序渐进的成就感能满足其需求。

3.针对研究心理

科学认识过程中要求其过程和结果具有创造性,在未知领域中的探索使其本性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课堂即将结束,把创造性、研究性的课题抛给具有研究心理的学生,使其能利用课下的时间自主探索研究。通常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很少涉及高频电子部分,对于那些低频电子学习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的提出一些高频电子电路的问题让他们探索。

学习的三个心理层次也是学习的三个阶段,从消闲心理到求知心理,再到研究心理,这是一个逐渐提升的过程,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在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中要遵循这个规律,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不例外。对于消闲心理的学习者,如果受到适当引导可以转化为求知心理,同样,求知心理也可以转化为研究心理。从教育角度而言,希望所有的学生都在学习中能有最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曾国屏,高亮华,刘立,等.当代自然辩证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