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机械化的趋势范文

农业机械化的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机械化的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机械化的趋势

第1篇:农业机械化的趋势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1 农业机械化现状

中国用占世界7 %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 %的人口,这是一很了不起的事,事实证明农业的机械化是农业平稳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中国农业机械化在不断向前发展,农业人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1我国机械化装备水平在不断提高,已取得显著的成效。1949 年,全国农业机械化装备总动力只有8101 万千瓦,农用拖拉机只有117 台,一些较为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棉花采摘机和农用挖掘机等许多机械基本上是空白。1959年11月,在亿万农民期盼的目光中,中国第一个拖拉机制造厂正式成功建成并投入生产。同年,同志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从这时起中国农机化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拖拉机工业也迅速的发展起来。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农业机械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数量增长了上千倍,拥有的品种增加到数万倍。预计在2012年全国农机总动力可以到10.2亿千瓦,同比增长了4.3%。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不断优化装备结构和布局。重点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大型化、复式化、配套化趋势明显,丘陵山区农机装备发展提速。

1.2机械化作业水平显著提高。2012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达到57%。其中水稻机械种植水平预计超过30%,玉米机收水平预计超过40%,规模以上农机工业总产值预计达3100亿元,连续6年保持20%左右的增速。

1.3农机服务种类显著增多。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由种植业向养植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1.4农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随着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对先进农业机械的需求不断增强,特别是优势农产品加工机械需求量急剧增长,栽插机械、收获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挖掘机、装载机和吊装设备等机械需求量成倍增长。保护性耕作支持政策使得保护性耕作机具得到快速发展,设施农业装备和节水设备在各地示范项目的带动下需求不断增长。

1.5与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不断融合。近年来,国际上许多大型农机企业与中国有关部门和企业合作,在中国开拓事业,换取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推动国产农业机械化产品的质量和技能的快速提高。我国采取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并加大国产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

2 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三个问题

2.1发展水平不均衡

由于我国地理条件与气候条件的不同,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体现出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发展特点。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步非常快,这是因为本地区有较高的农业生产水平和增长较快的农民收入,所以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购买数量较多。而在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就比较缓慢,这是因为农机拥有量少,农业生产水平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2.2存在结构不合理现象

一是存在老化严重的农业机械,没有能力进行更新换代。二是动力机械中分布不合理存在小型机械多,大中型机械少的现象。三是农机作业不能合理的进行配套,配套比率低。四是缺少适合本地区农业结构的机型。

2.3装备结构不合理

存在很多限制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如大中型机具较少,小型农机具较多,配套范围小,农机作业范围不广等等因素

3 农业机械化发展思路和重点

3.1发展思路

紧紧围绕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坚持提高效益与节约并重,以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建设现代农业为目标,以农业节本增效为中心,以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和企业改革为动力,以政策法制建设为保障,实施项目带动。通过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不断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和农机作业水平,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农业机械化对国民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3.2发展重点

“十二五”期间,农业机械化发展要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条主线,推进农业区域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和服务社会化,不断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点是主攻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保证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在粮食生产机械化上实现新的突破。

4 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4.1健全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体系。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加快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建设,健全支持和保护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

4.2加强农机监督管理体系建设

从政府改革入手,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使政府真正承担起经济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职能。加强农业机械化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厂农机试验鉴定体系建设、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建设、农机安全生产监理体系建设,保障农机使用安全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净化农机市场。

4..3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

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推广、使用、合作经营农业机械,提高农机利用率,促进农机服务社会化、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增强服务功能,打造农机社会化服务品牌,促进农民增收。

4.4加强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能力

围绕服务“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战略,加快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研究和开发,突出关键作物关键生产环节,着力解决农机科技创新滞后、技术供给不足问题。

5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5.1 建立技术开发和技术推广为主要内容的科技保障体系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和农业生产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代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建立行政驱动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的新型运行机制。农业机械本身是现代工程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同时又是其他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方面大面积应用的有效载体。

5.2 具体来说农机化将重点提升质量水平,集中力量提升农业机械设施产品质量;集中力量提升农业机械设施作业质量;集中力量提升农业机械设施维修质量;集中力量提升农业机械设施服务质量。现阶段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黄金时期,加快实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既是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业生产劳动率的重要措施,也是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的重要条件。对于巩固和发展我国农业基础地位,坚持和谐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前进具有重要意义。

6 结束语

今后发展有特色的主要农产品生产机械化,因地制宜地向经济作物、设施农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发展,进—步拓展农业机械化的作业和服务领域,满足农业生产多样化需求是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方向。推广保护性耕作,以节水、节肥、节种、节药、节油和资源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为重点,从而加快节约型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步伐。坚持总体与区域发展协调、质量和效益并重的原则,“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机械要突出综合性、节约性、高效性、适用性和安全性,增强农业机械化对国民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支撑和保障能力,为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支持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陈金虎.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长江大学,2012.

[2] 冯启高,毛罕平.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机化研究,2010,(02).

[3] 鞠金艳.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03).

第2篇:农业机械化的趋势范文

关键词:高原山区;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

高原山区是我国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交通闭塞、山林起伏,难以发展农业机械化,即使勉强发展起来,也存在很多问题。

1.高原山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自然条件的发展限制

我国高原山区海拔高,地形起伏大,地貌复杂多样,地形崎岖,周边有明显的陡坡,加之四季温差小垂直变异大,导致了高原山区农业的发展的多样性,同时也限制了我国高原山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难以实行机械化的劳作,单单是依靠人力劳作农业是很难发展起来。例如黄土高原的地形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干旱严重、农业灾害频繁及水土流失问题险峻,多种问题的共同作用之下,植被难以存活,种植农作物更是难上加难,因而发现,自然条件的优劣程度对农业是否能实现机械化发展尤为重要。

1.2自身发展的基础薄弱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近年来工业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为我国的GDP总值提高带来了可观的效益,但并不代表我国已完全进入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农业的基础地位仍旧不可动摇。我国虽然地域辽阔,但真正可以用之发展农业的土地可谓十分稀少,人均耕地面积更加贫瘠,加之近年来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封山绿化等策略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对西部环境有所改善,间接地业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同时我国为了发展经济,不惜以环境作为代价,越来越多的耕地被工业城、商业城和住宅区所取代,许多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大家的生活条件虽然得到显著提高,但却丧失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耕地,并且现在的年轻人产业意识出现偏向,大都希望去大的城市锻炼自我,鲜少有留在农村发展农业的人,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农工业劳动力的稀缺,从而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1.3缺少科技的支持

由于高原地区地形复杂、交通闭塞、自然环境恶劣,而且生活水平普遍偏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之下致使农业的发展相对落后。而今国家对于农业发展多有扶持,资金帮助与政策帮扶并驾齐驱,力求改善高原山区的环境,同时也实行各种有效的策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到高原山区的建设,不仅在财力上帮助毕业大学生,在政策上也提供给他们一定的便利。例如在云贵高原,农业科技支持力度薄弱,整合能力差,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结合云贵高原的特色,大力开发新的产品,开发新的技术,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农业。

2.我国高原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实施策略

2.1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不同地区根据自己的现实自然条件,种植适合自己地区生长的农作物,而且根据一定的地形推广使用不同的农机具,为农业发展奠定好基础,除此之外,农业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农户所种植的作物品种,给予农民相应的补贴,调动他们劳作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农具的购买时也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这样做的话,愿意从事高原山区农作的人数便会攀升,农业的产量也会相对增多。对于丘陵、山地地区,应该适合发展林业,在平原高原地区发展畜牧业,于盆地地区发展种植业,因地制宜的选择种植作物品种,根据不同的地形推广不同的农业。

2.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高原地区属于我国比较偏远和贫困的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们劳作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因外出打工而荒废农业。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解决道路交通的问题,高原山区地形相对比较闭塞,人们出行大为不便,针对此问题,国家应该对高原山区修路给予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建设高原地区的交通路线,既稳定了高原地区的社会状况,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其次,高原地区水利基础设施落后,可以加强旱涝区治理,完善灌溉体系。最后,高原山区地形较为凶险,四处凹凸不平而且道路狭隘,两个人并肩走的话都难以通过,人民出行的安全也得不到保障,这样的状况更加阻碍了高原地区的发展,所以在修路的同时,还要竭力解决安全隐患,至保证人们的出行安全和人身安全,可以在道路比较危险的地方,建设栅栏或者修建围墙,从而达到防护的目的。

在农业的

2.3加大农业方面的补贴政策

农业发展的地位在我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算是我国的一项基础性产业,如果没有农业的话,中国也不会有如今繁荣的盛况,更何况探及其他,所以说农业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农民的地位也是十分崇高的,虽然他们穷苦,可是正是他们养活了我们中国十几亿的人口,让我们脱离贫困,走向小康。为了国家和人民的生存,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田间里劳作,因而给予他们相应的农业补贴和生活补贴都是他们该得的,也是我们应该做的。加大农业方面的补贴政策,可以调动农民劳作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国家的温暖与社会大众的崇敬,同在他们购买农机具的时候,根据购买数量加强补贴力度,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为农业的发展做好积淀。

2.4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在高原山区实现农业创新是一项艰难而伟大的任务,首先要结合当地的高原特色,开发新的技术和产品,最好带有当地的一些文化元素和文化气息,努力于时代相结合,促进新的产品不断提升;其次,加强团队建设,拥有一支超强的团队,大家一起努力,研究新的成果,共同分享研究成果,共同奋斗,这样才能够为我们高原山区的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为我们国家发展了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

3.总结

高原山区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很多,各个地方可以根据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适合本地的农业,同时,还要积极面对本地存在的不利条件,积极地进行改善,从而不断适应新的农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肖大伟.中国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10

[2]郭姝宇.中国农业机械化制度变迁及政策评价[D].吉林大学 2011

[3]白人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要求及新趋势[A].第七届中国农机论坛暨第五届亚洲农机峰会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四届五次理事会文集[C]. 2007

第3篇:农业机械化的趋势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 现代化农业 发展出路

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改革不断地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加快,要想提高农业收益,必须加快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步伐,解放农业生产力,这成为我国当今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就来寻求实现现代农业的发展的道路。

1、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义

1.1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最有效的途径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农业机械化迅速发展,实现生物科技化,劳动机械化,经营社会化,朝着国际发展的目标前进,实现机械化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农业机械化,提升农业生产质量,改变农业生产现状,增强农业科技化是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实现传统的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与发展,主要以来的就是科技的发展,经过实践证明,现代科学技术每向前发展一步,其在农业中的扩散与应用都带来了农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

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推广应用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技术都是实现农业增效的重要手段,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脱离机械化是无法实现的。农业机械化贯穿整个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不论哪一个环节都需要借助农业机械化才能实现。可以说,要想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注重现代农业的发展与进步,必须依赖科技的发展,必须用现代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1.2 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业增收的有效途径

我国是世界上有名的农业大国,以其作业的面积,作业的人员占据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实现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业收益提高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的收入息息相关,农民的收入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质变,是实现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关键。从世界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很多国家都非常注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益直接挂钩,国家经济发展也较为迅速。因此,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发挥农机增产、增效的关键;同时其也可以发挥替代作用,减少农村作业人员,使其转移到城市建设中;还有要发挥农机的吸纳功能,安置部分农民实现农民再就业。

1.3 是实现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社会文明的进步是以设备的技术含量为指标的,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实现农业机械化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实现文明生产,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其次是促进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的改善,提升其文化素质,造就新型农民;再次,农业机械化需要高素质人才才能进行操作与维修,这就对当代农民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来看,一般都是个体经营,农业现代化需要以农业机械化技术和农业生产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为基础,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业的文化素质,新时代的农业才能创造新时代的经济;同时,农业机械化也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为创建资源节约型的社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4 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农业机械化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从世界农业的发展史来看,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实现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是农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集约化水平。

2、新形势下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作用

首先,其可以实现农业优良耕作,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是必然的手段,改善农业机械的质量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其拥有传统农业作业所不具备的能力,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其与其他的先进技术共同作业,大大改善了劳动生产率,节约了劳动成本,大大增加了农业的生产效益;其次,降低由于灾害造成的损失;再次,推进现代农业化的进程;最后,推动农村的发展,为新农村的建立奠定基础。因此,不论是从农业发展的角度还是社会发展的角度,实现农业机械化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3、新形势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全球一体化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必须抓住这一机遇,加快战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作用,经过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的地位正在逐年的提升,随着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基础地位将更加稳固,为此要发展农业机械化就要转变增长方式不断优化农业机械化装备结构,在不断地加大农业机械数量的同时,更加要注重农业机械质量的提高,加强宣传,提高农民对机械化作业的认识,提升农业机械化的利用率,改善农业生产水平。

这就要求在今后的农业发展过程中,除了传统提高农业的措施,还必须注重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水平,推广农业新技术,进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实力,因此,提高农业机械化的生产水平是重要的途径,首先,要以农业机械为载体,其次是加大大型农业机械开发的规模,最后是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优越性。

随着生产水平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机械设备的依赖程度正在逐年上升,农业机械的性价比也在逐年提升,相信今后其必将迅速发展,实现大型机械的发展,实现农业高科技作业,实现经济的腾飞。

4、结语

农业的发展是我国历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加大新农村的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农业发展的必然出路。

参考文献

第4篇:农业机械化的趋势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探究

1强化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必要性

1.1满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在如今的社会中,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及满足我国农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大势所趋。根据对当前农业发展的分析,以往靠价格和质量取胜的时代最终会逐渐演化为以技术取胜,我们要加大农业机械化建设的力度,引导农业完成现代化改造。

1.2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在农业逐渐现代化的今天,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必须要重视机械技术以及机械技术带来的推动力。因此,我国农业若想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转型,注重农业科技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在未来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我国一定要注重农业机械化创新,加强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成就农业现代化之路,走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2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

2.1缺乏专业人才

毫无疑问,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我们必须有足够多的专业人才来促进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我国农业的发展仍然遭受着专业人才的制约,各个环节的专业人才非常匮乏。同时,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发展缺乏有吸引力的奖励机制,导致农业专业人员流动更加频繁,造成农业发展滞后。

2.2农业机械化机构经费分配不合理

目前,在农业内部机构存在经费分配不合理的现象,这严重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在农业机械化技术建设方面的确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与其他领域相比,投资比例仍然很小,在很大程度上落后于其他的主要农业国家。同时,各农业机构的投资比例不平衡,例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基础研究进展缓慢,机械化水平难以得到提高。

2.3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

我国农业经营模式仍采用传统模式。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农业机械化管理不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规律,影响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再加上农业推广部门与科研队伍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合作体系。因此即便农业科研已经完成了技术创新,得不到推广部门的传播,也很难在我国农业中将创新的科学技术普及,这就造成了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难以提高以及农业科技的创新受阻。

3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方案

对于我国当前农业机械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符合农业发展方向上提出了以下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农业机械化建设提供帮助。

3.1规划目标以及建设重点

若要有效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就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以及建设的重点。这个目标就是完成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建设,不断的创新农业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使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得到极大的提升,使农业生产的质量与效率获得极大的提高。所以,在建设阶段,要着眼于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确定最终目标,明确建设的关键内容,用好最先进的技术,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改革,给农民带来更多的利益,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实现我国农业高效、安全、优质的生产目标。

3.2加强专业人才培训

专业的人才才是科技持续创新的关键,因此为了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要必须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培训,并加大培训力度,给农民提供更全面的技术支持以及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形成具备专业能力的创新队伍,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5篇:农业机械化的趋势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业经济;发展;作用

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逐渐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促使传统纯手工操作转向机械化操作。大量农业机械化的投入给农业生产注入了新活力,且引起了农业领域的巨大变革。对此研究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能够帮助农民更为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农业机械化,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

1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的作用

1.1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增加农民收益

农业生产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翻土耕地、种植作物等多个环节,而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农业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够完成种植任务,不仅工作繁重,且生产效率不尽人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然而采取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后,工作效率有了显著提升,原本一年一收生产模式转变为一年两收、甚至三收,不仅能够提高农地利用率,且能够增加农作物产量。同时相比较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而言,利用机械化设备进行农业生产,能够解放更多人力,降低工作量,实现农业生产科学、合理目标。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更多农作物,有利于增加农业收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从而带动整个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1.2实现规模生产,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农业机械化生产建立在科学技术基础之上,与农业生产特点相契合,且机械设备具有多样性,能够满足不同农业生产需求,有效提高农业单位生产活动机械作业量,将机械与传统农业生产有机整合。在农业机械化的带动下,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农民数量日渐减少,设备数量逐渐增多,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传统生产经营规模,促使其逐渐朝着大规模方向发展,降低农业规模生产成本。农业机械化必须实现规模化生产,才能够真正发挥自身积极作用,如实现对生产各要素的优化配置,通过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获取更大生产收益,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1.3解放农村劳动力,有利于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结构

无可否认,人工农业无法企及农业机械化,机械化农业生产能够将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中出来,减小农民对土地的过度依赖,促使农村劳动力获得更多从事其他行业的机会,并在此过程中发挥自身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等优势,获取更多经济收入。此外,脱离土地的劳动力朝着具有较高附加值的非农活动、养殖业等方面发展,能够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使产业结构朝着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在城镇化进程大力推进下,实施农业机械化,促使大量农民逐渐走向城镇,还能够接触更为先进的技术与知识,帮助农民转变传统观念,为推进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注入新鲜元素,最终提升我国农业综合竞争力。

1.4实现集约化生产,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农业机械化直接效益体现在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它在具体应用中,还具备间接经济效益。由于农机产业是农业与工业之间的桥梁,发展农业机械化,能够扩大农机需求,将农机产业发展成为农村新型经济增长点。特别是农用机器、电力设备等方面的生产,能够极大地刺激本地经济发展。同时农业机械化还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给予支持,推动建筑、交通等部门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更为优质的公共服务。发展农业机械化,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三农”问题,让农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减少社会矛盾,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保驾护航。可见,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十分必要。

2加大农业机械化推广力度的措施

第一,积极创新机械技术。政府作为农业发展的主导者,要明确农业机械化推广的积极意义,并采取政策手段,引导农业机械与先进技术有机整合,促使技术创新理念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成果的转化。同时鼓励相关人员落实好技术创新发展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应积极与大学、科研机构等方面合作,切实结合我国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及特点开发专业、针对机械设备,从根本上实现设备与技术的转型与升级,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和帮助。第二,适当增加资金投入。推广机械化难度较大,但是其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而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普及率并不高,特别是偏远山区,受到交通、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仍然延续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与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相悖。要想真正突破重重阻碍,资金的支持十分重要。因此各基层政府应适当增加资金支持,采取政策扶植方式,给予农业机械化农民一定补贴,提供可行性较强的资金支持。也需要从我国农业发展区域特点出发,针对不同格局、生产特色给予定向支持,提升我国农村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从而保障全国各地农村经济协调、平衡发展。第三,增强机械化社会化程度。农业机械化的大力推广,将会对农村社会技术水平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基于此,我们应积极提高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社会化程度,增加机械在农业生产活动占比,以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同时还应综合考虑机械化趋势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因素,构建较为完善的劳动力输出机制,避免农业机械化引发的劳动力过剩情况。除此之外,地方政府还应加强对农业机械化推广过程的管理,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突破现阶段农业机械化管理混乱问题,进一步强化农民对于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操作能力。相关部门要定期深入到农民中,了解其在机械操作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采取培训、讲座等多样化形式,提高农民的认知水平。根据上文所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率、解放农民劳动力,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因此,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和组织作用,让农民群众能够从内心接受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并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不断提高扩发机械化范围,且促进我国农业健康发展。

作者:李百清 单位:老莱农副业基地

参考文献:

[1]崔晓晨,李宪义,王德成,等.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作用程度的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0(10).

[2]朱俊华.试论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科技风,2015(01).

[3]孙维华.试论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和推动作用[J].中国农业信息,2015(03).

第6篇:农业机械化的趋势范文

关键词:浅析 农业机械 全面发展

农业机械化顾名思义,就是农业生产由传统的人力、畜力过渡到由农业机械进行耕种借以达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单位作业成本。农业机械现代化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化为强大支柱,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手段改造农业,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生产率。建立高效、优质、低耗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为社会提供丰富农产品,使广大农民生活普遍达到富裕,物质和精神高度文明。现代化农业包括农业科技化、农业生产现代化,而农业机械化则是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现代化的主要特点是: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产专业化、产品商品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是第一性,实行劳动技术集约化生产,最大限度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达到单位面积产值高、质量优、成本低的目的。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措施。从目前农业发展趋势来看,资源浪费,耕地减少,地力下降,生态失调,环境污染,成本高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农业现代化水平至关重要。

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化农业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业效益,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第二、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第三、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因此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有效途径,农业现代化是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的方向。同时也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来新的机遇。所以,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化农业发展的转变,必将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手段,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必须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引导、高新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以及农业机械管理部门管理方式上的创新三个方面得以重视和强化,这三个方面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的引导是前提

为提升农业生产、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相关农业机械方面的法律法规,以法的形式明确了农机化的性质、特征及实施行政许可的机构,把农机化发展放在了法律的高度,目的都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鼓励农业向集约化生产发展。特别是《农机化促进法》更是一部适应我国国情、全面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法律,是继《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之后又一部保障和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法律。农业法律的实行,使我国农业机械化步伐跨入了真正的依法发展时期,这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里程碑。

二、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保障

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要实现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必不可少。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农机管理部门根据不同地区产业特色和经济发展水平,选择不同的农机化发展重点,解决好当地特色农产品的机械化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当前农业发展已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以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节本增效为核心,突出“兴机富民”,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优势农产品布局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采取有力措施,突出重点区域,抓住关键环节,实施农机化科技行动。配合产业结构,大力推广配套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充分发挥农机技术优势,改善基本粮田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发展农机化,还需注重科技创新,促进农机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不断满足农民对先进生产工具的需求。

三、农业机械管理部门管理方式的创新是农机化不断发展的基础

创新是农机管理工作提升的动力和灵魂,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的挑战,只有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才能创造性的开展农业机械化管理工作。首先,对管理对象的概念、范畴要有创造性的认识。随着农业机械应用的多样化和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要善于发掘农业机械监理的真空,整合农业机械安全监理三个职能部门(监理、鉴定、管理),组建新的监督机构,有效保障农机安全生产。其次,农机监理队伍建设要创新。整合各个部门人力资源,打造一支一人多专、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监理人才队伍。再次,农机安全监理的工作方法要创新。结合近年来农民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减少农民培训费用,不进行集中培训,采取农民自学方式,管理机构只进行考试和考核,农机驾驶员达到规定要求即可办理驾驶证。缩短办理证件时间,将办理农机驾驶证权力下放县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提高农机监理检测装备水平,减少人为因素对车辆检测效果的影响,保证车辆检测质量达标。最后,强化农机监理机构服务理念。切实认清农机监理人员履行的行政执法职责实际上是一种服务职能,通过这种服务,保护农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教育农民把法律法规的执行变成农民的自觉行为,保护相关农事活动在法定范围内正常运行,对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促进作用。牢固树立“科学监理,奉献三农”的服务理念,努力做好服务与执法的统一、执法与教育的统一、教育与处理的统一,使其能更好的服务于三农、服务于农业机械化。为农业机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农机化促进法》

[2]《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

第7篇:农业机械化的趋势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 农业经济增长 影响 分析

农业机械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工具,农业生产过程中有效的使用农业机械能够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的产出率,促进农业增产,增加农民收入,有效的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合理的转移农业劳动力。因此,农业机械化程度越高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也就越大。

一、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

实行农业机械化必须将市场作为导向,注重节约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一)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获取规模经济效益

实行农业生产机械化不仅可以有效地增加单位机械的作业量,减少单位作业量中的机械损耗,还可以通过农业机械化优化配置各生产要素,对机械进行合理的配置能够有效地避免机械地重复购置、机械技术状态不佳以及不合理的使用增加的成本。实行农业机械化可以突破农业家庭经营规模的界限,进行规模生产,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进行合理的交易,从而能够有效地扩大单位机械装备的生产规模,能够有效地提高规模经济效益。

(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力水平

实行农业机械化能够将农业生产的各要素进行合理的配置,实行规模生产,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从而能够为高效率和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生产奠定基础。实行农业机械化能够有效地改善相对恶劣的生产条件,有效地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使用效率,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以及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

(三)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实行农业机械化能够有效地节约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和劳动

生产率,从而获取较好的规模效益,增加农民土地收入。与此同时,实行农业机械化,减少依靠土地生存的农民的数量,增加了农民从事其他工作的机会,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方便。

二、加强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措施

由于实行农业机械化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因此,应该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加大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力度

由于农业机械化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竞争力,必须受到重视,推进农村农业机械化进程。因此,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补贴资金,大力支持农机大户购置大型农业机械,加强对农户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并且,要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的具体实际情况,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农户的购买机械的积极性,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二)提高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

现代农业机械化具有效率高、效益高、消耗低、科学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应用科学技术含量高的农业机械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增加作业量。因此,为了提高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应该积极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合理改造传统农业机械,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对农业机械进行专业化配置,从而提高农业机械的科学技术含量,将农业机械改造成为节能型农业机械,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农业机械的损耗,而且还提高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增加农业机械的作业量,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三)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机械化

根据价值规律,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和不断增多会使劳动力价格下降,使用农业机械从事农业生产就会变得相对昂贵,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并且,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不仅会影响到农业机械化的实行,而且还会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地快速发展。因此,合理地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有效地利用劳动力资源,将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制造、服务等行业中,可以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所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合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成为人力资本资源,能够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财富,增加收益的同时,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的条件。

总结

本文通过对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深刻地认识到实行农业机械化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业生产的作业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并且,合理应用农业机械作业能够有效地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优化农作物品质,提高产量,节约劳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所以,实行农业机械化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白人朴.我国“十一五”期间农机化发展趋势及促进政策建议[J].中国农机化,2006.1

[2]代庆国.如何做好农机与农艺的结合[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4.4

第8篇:农业机械化的趋势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面临机遇;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师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它凝聚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成为发挥增产作用的基本手段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繁重体力劳动的必要条件的根本途径,从而带来生产力的质的飞跃。过去,我们讲农业机械化,仅局限于种植业中的耕、播、收、脱,这是小农机的观点。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机械化横跨工农业,涵盖大农业(大农业包括农业、畜牧业、林业、水产业),是为大农业服务的,农业的快速稳步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农机化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农机化发展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战略和农牧业发展目标,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宗旨,效益为目标,调整农机经营结构,找准结合点、切入点和需求点,充分发挥农牧业机械在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农牧业生产、农牧业科技进步中的作用,满足大农业发展的需求。

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机遇

一是中央政策扶持,中央把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实行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这为农机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加之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资金技术的引进开发,也为农牧业机械化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再有就是国家连续多年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大大激发了农民的购机热情,使全旗农机总动力保持较快速度增长,为全旗农业机械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二是现代农业驱动,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农机本身是先进科学技术的载体,是实施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承担着先进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重任,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农机是重要的物质基础。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的逐步发展壮大,这样就大大促进了农机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可以说,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农业机械化当前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农业机械化水平要求不断提高,需求范围不断扩大。我国农业机械目前的发展趋势为:

一、由传统种植业向机械化种植业拓展,当前,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推进种植业现代化进程,对于夯实现代农业根基、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发挥种植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正确引导种植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机械作业效率高、质量好,即省时又省力,还能节省成本,提高效益。 所以种植业的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种植形式,走机械化、自动化的管理之路。

二、由传统耕作机械化向保护性耕作机械化发展,传统的种植模式不仅增加生产成本,破坏土壤结构,增加水土流失,降低耕地生产能力,而且大量施用化肥,过度开采水资源和秸秆焚烧等,严重恶化了生态环境。保护性耕作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用联合收割机或秸秆还田机将作物秸秆粉碎均匀抛洒在地表,然后用免耕播种机直接进行免耕施肥播种,这样就能显著改善土壤结构、蓄水保墒、防止水土流失,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保护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改革传统的耕作方式,大力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走循环型、节约型和可持续发展型农业之路。

第9篇:农业机械化的趋势范文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现状;成效;福建顺昌;大干镇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215-01

农业机械化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解放农村劳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关键元素,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化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发展农业机械化,可以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提高农业生产劳动强度,降低成本,增加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全方位地促进农民增收。同时也要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发展农业机械化,再以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增收。

1 大干镇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大干镇地处顺昌县西北部,316国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距离县城21 km,属三县交界之地。全镇土地面积为29.42 km2,耕地面积1 200 hm2,人口约1.84万人。截至2012年度,全镇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2 652 kW,其中柴油发动机动力9 428 kW、汽油发动机动力1 438 kW、电动发动机动力1 786 kW。其中小型拖拉机356台、耕整机358台、旋耕机153台、变型拖拉机132台、农用运输车60台、联合收割机19台、水稻插秧机7台、植保机械560台。

2 依靠农业机械化取得的成效

2.1 靠政策拉动,促进农民增收

自从2007年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高涨,随着补贴额度和补贴资金逐年增加,全镇农机数量逐渐增多,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农民增收。几年来,全镇总购机补贴221.3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194.76万元,省级财政补贴26.55万元。随着购机补贴力度的加大,农民拥用农业机械逐年增多,农机装备结构也进一步优化,基本上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相适应,农民的收入也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

2.2 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生产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中,大部分是依靠人工耕作,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生产效率低、成本高。据统计,主要农作物生产成本中,人工费占45%左右,而发达国家仅占15%左右。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新型农业机械代替人力、畜力,就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农民增收。如:用联合收割机收割稻谷与人工收割相比较,不但收割成本减少了约1 350元/hm2,而且稻谷的遗漏等损失也减少了,与手工收割相比可增收稻谷1.035 t元/hm2,且秸杆还田,肥效增强,也降低了化肥的成本支出。用水稻插秧机机械插秧比人工插秧成本节约1 200元元/hm2左右。推广各种类型的植保机械喷药也可节省35%农药。以上数据表明,农业机械化作业是有节本增效的作用,促进了农民增收。

2.3 提高农产品品质

农产品的质量好坏对农民增收起着关键性因素。如用柑橘鲜果机选果为例,该机可进行洗果、烘干、分级筛选,1 h可处理鲜果2.5 t,效率高,质量好。通过机械化的分级筛选再分级定价,提高了柑橘的收购价格。因此,采用农业机械化作业,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1-2]。

2.4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机械化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灌溉机械的应用,增强了抗御灾旱的能力;植保机械的应用增强了农作物抗御病虫害的能力;保护性耕作机械的应用,减少了水土流失;推土机、挖掘机等农业工程机械的应用,在改造中低产田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各种不同的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应用,使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增加了农业产出率,达到促进农业增效的目的,促进了农民增收。如联合收割机收割水稻比人工收割作业效率提高了80倍,且集机割、脱粒、清选、装袋为一体。每合收割机每年可创收达2.4万元左右。机械插秧的工效是人工插秧的16倍。且机械插秧比人工插秧增产约750 kg/hm2。机耕的工效是畜力耕作的12倍。因此,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前提。

2.5 加速农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功能就是替代农村劳动力,促使大

量劳动力解放出来,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增收,就要减少农民从事农田的劳力,将剩余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以创造更多的财富。近年来,由于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力水平,还促进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增加了农民在其他产业收入。以1合收割机为例,每年机割约200 hm2,可为第二、三产业输送劳动力达6 000人次。只有充分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的基础上,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农村劳动力才会从土地束缚中转移出来,去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和拓展增收渠道[3-6]。

2.6 开展优质服务

发展农业机械化,开展优质服务,增加农机专业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数量,组织农机跨区作业,充分发挥现有农机资源利用率,促进农民增收。农机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机械组织起来,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系列化服务,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农机服务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农机专业合作社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增收节支[7-9]。据统计,加入农机合作社成员与未入社的农机相比,年收入提高1倍左右。农机专业合作社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运行机制、有健全的财务制度、有较大的服务规模、有显著的综合效益的“五有”标准,实行订单作业,开展水稻“软盘育秧、机械插秧、田间管理、机械收获”一条龙服务,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劳动力转移,开辟致富新途径;组织农机跨区作业,组建“跨区作业服务队”,拓宽农民致富路;承包流转土地,实行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

3 参考文献

[1] 姜力群.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及其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用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

[2] 刘育杰.关于农机专业合作社功能的思考[J].吉林农业,2011(5):177.

[3] 徐柏春,吴仁水,李鉴方.加大农机化投入力度足进萧山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J].农业机械,2013(7):98-100.

[4] 王智才.建设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J].农业机械学报,2004, 35(3):154-158.

[5] 杨敏丽,白人朴,刘敏,等.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5,36(7):68-72.

[6] 高焕文,李问盈,李洪文.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跨世纪展望[J].农业工程学报,2000,16(2):9-12.

[7] 涂志强,杨敏丽.关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的思考[J].中国农机化,200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