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区块链技术的弊端范文

区块链技术的弊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区块链技术的弊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区块链技术的弊端

第1篇:区块链技术的弊端范文

1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人事档案管理是很复杂的一项工作。首先,人事档案管理需要各部门的配合才能完成,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一定的专业能力[9]。其次,人事档案的文件量很大,涉及每个被记录者。就当今的现状观察下,绝大部分的企业都在使用纸质人事档案管理方式,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没有得到适当的削减,工作量巨大,在统计人事档案的时候也很不方便[10]。按照对人事档案管理方式的研究和分析,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存在很多问题,企业对于档案的管理意识很薄弱,对于档案的统计也在工作前后难以匹配,各个企业部门之间的管理不够专业,这些都是目前可以观察到的不足之处;在管理人事档案时,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档案的完整性,不可收录被破坏和攻击过的档案。档案在共享时出现了技术上的困难和瓶颈,这些问题不但会降低人事档案的作用,也会限制人事档案的公开性。现今,管理人事档案的工作人员水平有限,对专业能力的掌控高低不一;除此之外,绝大部分的企业在管理人事档案时,所聘用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没有专业的技能和培训,对档案管理的知识知之甚少,管理经验也不够充足。有些企业会对管理档案的人员进行较为短暂的统一锻炼培训,通过之后就可以成为档案管理专员;其次,很多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不仅只有这一个工作要做,还有其他的职位和工作需要完成,没有办法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管理档案的工作中去。以上的种种问题导致了人事档案的不完整,所记录下来的信息出现丢失,存放数据材料不合理,导致记录出现遗漏和缺失,使得人事档案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大打折扣。一般来说,人事档案属于企业资产,由企业自己保管和维护,不向公众开放,仅在企业需要时提供一定的信息参考。这主要是考虑到人事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档案的发挥。目前,还缺乏一种合适的技术手段来解决人事档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随着电子档案信息和电子数据的增多,对人事档案数据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现如今的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人事信息的档案储存还有很多弊端,一方面是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意识;另一方面在于网络中的攻击手段层出不穷,其破译能力飞速进步,使得人事档案信息更轻易就会被网络外界因素所攻击破译,档案被篡改或直接丢失不见,再加上没有其余的节点对档案信息做出备份存储,所以在数据被篡改或丢失之后很难恢复,人们对人事档案数据的管理可信度直接降低。

2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必要性

在档案管理中,人事档案的管理就是对于管理技术的一种应用和突破。一方面,大数据时代推动的档案载体正在从传统的纸质向各种非结构化的电子存储转变;另一方面,管理模式的转变,人事档案管理在储存收集,以及其使用的过程中,使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在绝大程度上提升工作的有效性,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因素。档案管理收集信息的方式与纸质档案有所不同,基于区块链的人事档案管理生命周期包含了档案形成和管理的过程。如若档案管理的部门只收集记录人事本身的信息数据,这样就会有很多的背景信息没有被录入,这些丢失的信息被称为信息的元数据。档案的全部管理流程,以及档案的内容架构和背景都是人事档案元数据中的一部分,这些数据存在的意义在于验证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可以将这些记录作为证明所提供出来。元数据采集在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其类型较为复杂,数据的格式也比较繁琐,管理程度和管理方式也较为分散。在存储方面,国内一般都会采用较为常见的“双套制”,这项制度是指人事档案的信息一般由纸质版和电子版同时保存。人事档案在使用中具有便于运输、便于查找的优点,因为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的用户可控不仅包括传统档案的用户,也包括不可控的专业用户和受益于各行各业、用途复杂的对象,而使用环境给人事档案的安全带来了挑战。

3区块链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难点

在档案管理领域中,区块链技术也算是小有成果,可该项技术并未在实践中得以多次尝试,缺乏一定的稳定性,还需要更深一步地研究和探索。一般情况下,导致档案丢失的原因在于区块链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集成。现有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影响了档案管理,降低了其管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除此之外,在档案管理的实践应用中,区块链技术并不能解决数字档案的应用问题。各种各样的信息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得到处理,支持现代技术的可以更好地实现共享信息资源,可是由于缺少较为全面的数据,区块链技术的实际阅读环境等多种因素都成为了诱因,这就造成了人事文档不可读的问题,降低了人事档案中的信息,使得文件丧失实用性。所以需要整理和合并分散的技术,对区块链技术做出合理的整合也是关键考虑的问题之一。在人事档案信息管理中,应用区块链技术必须要确保基础设施的配备完整,以及管理信息的专业能力,如果缺失这些东西,将耗费很多的资源。但是,制约区块链技术全面推广的问题有很多,在发展过程中,若是相关档案部门的资源受到一定限制,将不利于区块链技术的进步,阻碍其推广应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档案管理在研究探讨的过程中还存在些许的风险,这种档案开发和管理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工作过程中受到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许多单位目前还在人事档案信息建设的第一个阶段,还不具备基于区块链技术对档案进行管理的专业强度。区块链技术本身主要靠数字逻辑的采集,以及网络中存在的逻辑来管理各类档案信息,这就给档案带来了风险,因为网络黑客可以按照逆向计算的方法入侵档案信息库,这就使得该技术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要确保网络环境的严格要求,对硬件和软件这类基础设施更需要重点观察。可是目前的网络环境稳定性一般,软硬件设施相对滞后,导致了区块链技术被应用的不合理,假使私密钥匙意外丢失,归档的人事数据也会随之不见,由此,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4区块链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针对以上分析的人事档案管理现状与问题,结合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难点,提出了区块链技术在文件档案管理中应用的改善方法,具体如下所述。

4.1按照不同区块链中数字对象划分人事档案类型

区块链技术在一般情况下会按照不同区块链中的数据对象来划分,在管理中可分为镜像类型、数字文件类型和资产证书类型三种。首先,区块链中不存在的电子文件一般都被散列地存储在各个角落,而这些文件就属于镜像区块链,镜像模块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护人事文档不受侵害。然而,区块链技术的访问大多数只存储文件哈希值,不储存文件会对效率等因素造成影响。数字文件可以在智能合约中进行区块链储存,该类型不仅具有数字文件哈希值一种表现形式。在最后一种资产凭据类型中,编码是录入文件的资产重要内容,属于文件的凭据,其余的文件内容数据和哈希值存储在区块链上。人事档案管理的复杂程度和组织性都是由档案的凭证价值决定的,为保证高安全性的档案存储,使区块链技术得到更高的稳定性,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可以实现准确且高效的管理。在档案管理和服务中有效地融入区块链技术,使两项融合越来越稳定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和意义所在。

4.2基于区块链的人事档案管理分层

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做出区块链技术的需求分析,按照技术基本设施要求提出基于区块链的分层人事档案管理构架层次,其中数据层包括了模块数据和其余的相关数据网络,网络层包括P2P网络,数据安全验证包括人事档案管理各个节点的共识机制;激励层包括档案管理与区块链运行维护过程的机制,逻辑和算法代码支持人事文件管理的自动执行过程,契约封装各种可编程代码业务,应用层主要是对人事档案的应用场景进行管理。依照在实际工作中人事档案管理的应用需求,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人事档案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1)确定人员链的成员,包括人事档案、档案部门、企业机构、政府部门是关键问题之一;(2)确定访问链数据,包括人员简历、业绩表、学历信息、学历证书、党员或党员信息等,根据信息内容设定范围期限,当主体查看信息时可获得访问的权限范围;(3)人事档案部门根据员工的日常表现实时上传至区块链,节点一致后将信息记录并共同维护,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溯性;(4)提供档案信息自动解密时间、自动审核文件访问、自动认证文件等内容,合同签订时自动执行获得权限,可随时查看调用链上信息。

5结论

第2篇:区块链技术的弊端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中小企业融资生态;大数据;区块链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一、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中小企业因规模小、经营不稳定、资信等级低、抗风险能力弱等天然缺陷使其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充足的融资资金[1]。另中小企业相较大企业资产少,担保、抵押难,传统金融机构由于信息不对称,会将未来风险以高融资成本形式体现,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

中小企业在发展阶段资金需求较大,大多依靠自身资金积累或民间高利借贷,融资成本高且融资渠道窄,资金来源灵活性差,财务风险容易增加。

二、现存互联网金融弊端

过去一两年,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良莠不齐,广大投资者蒙受损失。大部分P2P网贷只是传统金融互联网化,并无大数据搜集和专业投资分析能力。对中小企业融资,仍提供抵押担保,融资成本并未降低。不少平台变相非法集资,利用已有资金池开展信贷和理财业务,造成风险积聚,导致资金链断裂。这些对投资者的欺骗致使部分失去信任,进一步恶化中小企业融资。可以看出,这些现存互联网金融并未改变信息不对称现状,因而需要探索适宜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模式。

三、降低信息不对称的互联网金融新模式

网贷平台在无专业机构支持,无大数据分析,无新技术引导下,只是将单个公司或金融环节互联网化,无法利用整体优势改变信息不对称,而使投融资信息透明,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为此,笔者认为,未来可通过三种改进后的互联网金融新模式来改善信息不对称问题。

1.互联网金融生态

构建以传统金融机构为主的多机构协同参与的互联网金融生态。传统金融机构在风险控制、金融产品设计、资产管理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及专业优势。同时传统金融机构成立中小银行,结合线下团队广泛实证调研,探查走访,利用专业优势识别特定风险。多机构包括互联网理财、第三方征信平台,电子银行、移动支付体系,会计师事务所等,其掌握的信息深入居民生活及企业生产各方面。在此基础上,将金融机构现有内部流程和生态结合专业优势,进行分工并整合外部资源形成新的互联网金融生态,这种生态的构建使互联网金融具有市场自律自治功能。

建立该生态是将传统金融机构、外部专业机构与互联网技术融合,而专业化和精细化分工使各主体能专注于专业领域,整合资源和数据,完善针对中小企业的征信体系。从而企业具体经济活动的信息和数据都能如实采集和反映,更好为金融机构设定融资额度,降低信息不对称。

该生态并非是垄断或静止的,其包含各专业机构间竞争。利用竞争使各机构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从而更好地整合资源,形成策略性趋势互动及合作,最终转化成外部高质量金融服务,满足中小企业需求。

2.基于大数据下的电商金融

电商金融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对平台内中小企业通过对其上下游交易、运营、销售、财务、客户、物流、企业信用监测等数据指标的挖掘,分析中小企业运营、财务、创新力等行为,挖掘出有价值和潜力的中小企业[2]。利用大数据,设计和制定运算模型,结合企业需求制定合理融资范围,提供全面金融服务。

大数据分析是建立在企业历史数据基础上来预测其未来的,企业良性发展也是建立在对历史交易的有效保证上。因此企业包括交易记录在内的历史数据客观反映其真实能力,为投资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电商金融在近两年发展迅速,自2014年10月正式成立以来,蚂蚁金服借助阿里巴巴、淘宝等平台,利用风控模型,分析各商户近6个月交易数据,并以月为单位动态调整商户贷款额度,对平台内包括淘宝、天猫网商等近6000万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

3.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作为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方向,目前得到世界几大银行和多国政府关注。其根据共识算法,利用全网记账将每段时间内通过该技术实现的各项交易记录下来,要求每一个节点都记账并核对,盖上时间戳。在交易流程中,以加密方式进行点对点交易,实现去中心化,在节省交易中介成本的同时,形成公开账本。由于在每笔交易中需要网内所有节点共识认证,因此利用区块中的全网记账,可有效识别未来所有企业交易信息,构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信用体系,并利用体系中某一单个企业的信用情况为其融资,从而有效避免投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情况。

四、正视互联网金融新模式与中小企业融资关系

互联网金融存在局限性,即使是新模式本身。局限性不仅来自科技和监管,更多是个体趋利性,个体利用科技和监管漏洞通过隐瞒或欺骗来制造信息不对称而获得更大利益。因此需要正视互联网金融新模式与中小企业融资关系,其不能彻底消除局限性,但可通过不断探索与完善科技和监管来减少这种局限性,就如互联网金融新模式一样。

1.互联网金融局限性

就目前的科技水平,互联网金融始终存在信息不对称。电商金融大数据并未包含商家的社交数据,而其对信用评级也至关重要。很多中小企业融资后资金去向无法利用大数据进行确认。因此仍然可能利用虚假交易和证据隐瞒误导信用平台甚至欺骗投资者,就如电商金融中刷单和虚假交易的存在。

2.坚持探索完善新模式

互联网金融为投资方实现多类型资金配置,为融资方提供多渠道融资便利。信息不对称在目前确实无法彻底解决,只有利用现有大数据技术和相关从业人员专业性,尽可能降低融资难度。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成立将从行业行政监管和市场自律两方面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整治和完善。在未来,仍将坚持探索和完善互联网金融新模式,不断试错总结经验,对不宜推广的模式采取小额试点,逐步完善;对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尊重发展,合理监管。

五、结论

中小企业融资难在于投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近两年互联网金融发展并未有效降低该不对称。基于专业化的互联网金融生态体系和大数据下的电商金融及区块链等新模式在未来或许是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未来将依赖科技进步及完善监管来弱化个体趋利性影响,真正降低信息不对称,服务中小企业。

参考文献:

第3篇:区块链技术的弊端范文

[关键词]烟叶种植保险;遥感技术;新模式;指数化标准

我国农业保险具有高成本性,较之其他险种的经营技术赔付率也更高,云南烟叶是全国烟叶发展的“领头羊”,全省烟叶年产量超过90万吨。在国家和当地政府支持以及烟草公司对烟叶种植保险的补助下,烟叶种植保险的迅速发展为烟农提供了利益保障。由于云南省烟叶种植区域地形限制,烟叶种植分散,自然灾害频发,投保时难以一一确定烟田,理赔时难以处处查勘灾情,所以保险公司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成本在承保和查勘环节。

1云南烟叶种植保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承保理赔程序复杂。索赔流程包括报案、查勘定损、确定损失赔付金额、张榜公布、发放赔款等。农户与保险公司对责任范围和损失程度上意见不一,难确定赔付金额,索赔流程复杂繁琐,导致农户产生抵触情绪。(2)人力物力耗资较大。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大都设置在县级及以上的城市,一旦发生保险事故,往往是在县级的区域范围,县级保险公司人力有限,在灾害多发的季节往往会聘请临时员工,人工成本很高而查勘人员素质不高,加上交通不便,也导致了查勘定损失去了时效性。(3)道德风险严重。投保了烟草种植保险的农户,虽然知道保险可以在灾害发生时进行经济补偿,但是大多数农民分不清烟叶种植保险的保险责任,连带作物索赔、连带受灾索赔和夸大受灾面积的情况经常发生,严重影响了保险公司的经营工作。(4)损失计算标准不一。县级保险公司人数有限,无力一一查勘灾情判定损失情况,以云南省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烟草种植保险条款为例,其赔款计算公式为:赔款=每亩保险金额×损失面积×损失程度。其中损失面积以及损失程度都存在不确定性,在处理损失面积上,烟农实际投保面积小于实际烟草种植面积,无论哪部分受灾时,也总会算到投保区域上。再者,在损失程度的计算上,一般是选取样方,抽样调查,从而确定样方周围烟草的损失程度,在损失程度的确定上也多是模糊处理。

2烟叶种植保险现存经营模式

烟叶种植保险的核保核赔流程主要包括:(1)调查与承保。主要是烟草种植区域是否符合当地普遍采用的种植规范,其次是投保种植面积的统计及其田主信息。普遍都是人工调查的方式,保险员在村级领导干部登记统计田地信息,按户统计投保人基本信息。农户缴纳保费后,保险公司出具保险单。(2)报案与受理。指发生保险事故后,烟农第一时间以电话的方式向村镇保险技术员报案,再由保险技术员向上级财险公司报案,各保险公司按照受损程度和范围适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3)现场查勘。在保险事故发生后,根据损失原始记录和损失清单,适时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确定受损面积。根据保险烟田灾害情况、受损面积大小,随机选择若干个抽样点,按实际抽样点受损烟株有效全损叶片总数与保险单约定的单株有效叶片基数和抽样点烟草总株数之积的比例计算确定。(4)确定赔款金额。保险公司查勘人员与烟农协商理赔金额。确定赔偿金额是根据保险标的损失程度,发生部分损失时,保险人根据损失面积和损失程度,在保单和批单规定的保险烟草有效保险金额标准以内计算赔偿金额。(5)理赔公示。保险公司将查勘定损结果在农业生产经营公共区域进行公示。

3遥感技术与烟叶种植保险的联系

遥感技术的应用使农业不断向精准化、高效化以及多样化发展,其已经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通过卫星遥感及无人机航拍,将获取的影像数据导入电脑,利用航空影像拼接软件及地理信息处理软件对农作物面积、种类、长势情况进行分析,获得相关数据。从而进行灾害评估、受灾面积精确认定等工作,为农业保险的核保核赔提供基础。通过遥感技术,将损害程度指数化,建立遥感数据和损失程度一一对应的赔付标准,按图承保,按图索赔。由于烟叶本身的特殊性,其产量为烟叶重量而非类似于玉米、稻谷一类作物产量为其种子,种子或果实在遥感图像上与其植株本身具有差异性。烟叶整个植株作为其产量的计算,由此在遥感图像上具有一致性和统一性,可以通过烟叶植被指数等参数以及高光谱特征反映烟叶受损的特征,将理赔标准指数化,大大减少后期查勘理赔的人力物力和理赔纠纷。所以,烟叶种植保险和遥感技术的结合相得益彰。通过对云南省烟叶种植实地考察和烟叶种植保险的深入研究,找出遥感技术在烟叶种植保险中的优势应用,结合遥感技术在烟叶种植保险承保、核保及核赔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提高烤烟保险的核保核赔效率,节约人力物力资源,减少道德风险。形成天空地一体化评估模式,为烟叶种植保险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支撑以及技术指导。

4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依照烟叶生长时间为线索,在每年2月烟苗种植前,利用无人机遥感进行地块信息的确认,包括将投保烟农信息、投保面积、投保区域四至建立档案,由于烟农田地不一定全部集中,有必要以烟农个体为单位建立土地信息档案,此档案建立以后,来年统计投保信息时只需要稍作修改。到每年5月烟叶有明确的生长形态也是灾害多发时节的开始,利用遥感影像将作物生长情况录入系统,明确烟叶种植区域和面积,此后可能发生保险事故便会有对照的标准。当灾害发生时,直接利用烟叶在遥感图像上如植被指数等参数特征与5年同期植被指数的参数特征比较,将植被指数大小划分等级,并对应损失程度,分级定损。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5烟叶种植保险新模式

烟叶种植保险新模式图示如图2。调查与承保阶段,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将烟叶种植区域进行圈定,同时分析统计该区域历史极端气候状况和发生频率,不同种植区域发生各种灾害的可能性有差异,气候差异便决定了费率差异。通过无人机遥感影像,因其分辨率远大于卫星遥感影像,所以利用无人机遥感影响对种植区域的面积进行勾勒计算,将农户一一建立档案,匹配田地信息,逐步形成投保信息系统。报案与受理阶段与原模式的差异在于在灾害发生前,可利用遥感影像在气象台专业人员的解译下得到精确的气象服务,信息传递到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合理调配查勘人员,确保理赔时效性。现场查勘阶段新模式优点在于可快速大范围查勘损失情况。现场查勘人员抽样测定损失情况,操纵无人机技术人员结合烟叶种植前裸地的三维模型,迅速确定飞行路线,得到受灾区域分布情况,拍摄受灾区域,回室内解译图片并匹配前期录入的土地信息。既要有遥感卫星相关数据和气象数据的定量分析,也有基于田间事实描述的定性分析,田间抽样再结合室内数据对比验证。确定赔款金额是新模式发挥作用最大的模块,理赔金额得到被保险人的满意才是烟叶种植保险产生的初衷,都是为了保障和补偿烟农的利益而产生的,新模式特点在于将烟草的损失指数化。以遥感图像计算出表征烟叶损失程度的植被指数等参数,再结合查勘人员现场样方计算的损失程度确定出大区域范围内适中的损失程度。再由烟叶种植前期匹配精确的种植面积,相对准确计算出赔偿金额。有效避免在田间人工协商赔偿的弊端。理赔公示阶段就需要将受灾区域无人机遥感图像展示出来,将图像标出具体受灾范围,受灾范围土地户主的姓名和面积,对应土地受灾程度与理赔金额,实现每一步都公开透明。

6意义与建议

6.1意义

(1)引导农业保险商业模式的创新,引导保险公司引进其他先进技术运用到保险行业中。由传统人工协商的评估模式到“天空地”一体化评估模式的转变,对评估和核保形式的完善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2)为建立农业保险大数据平台添砖加瓦。整合标的的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推动保险承保由目录台账式管理到空间信息化管理,构建农业保险信息系统,建立基于遥感技术与快速理赔综合服务平台。(3)实现了灾情总体评估。从宏观上了解灾害的总体损失情况及空间分布,有效解决灾情认识不一的问题,有效地防范报损中存在的道德风险。(4)提供了保险赔付的固定证据。基于航拍影像的处理成果数据和图片,客观科学地向政府以及上级保险公司汇报灾害损失情况,说服力强且直观。(5)为人力难以到达或无法到达区域的调查提供支持。大大提高了承保和查勘的效率,减少了保险公司的人力和物力成本。

6.2建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