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碳中和的解决方案范文

碳中和的解决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碳中和的解决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碳中和的解决方案

第1篇:碳中和的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 国际商务谈判 文化差异 影响 解决方案

国际商务谈判是一种需要跨文化的沟通来进行的商务活动,是双方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为了一个共同目的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商务活动。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随之而来产生的变化就是国家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和密切,不单单是表现在政治、经济、科技这几个方面,更表现在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随着全球各国之间各方面的交流变的越来越深入也就导致了世界各国之间因为文化产生的冲突越来越多,问题也就随之凸显,也就使得文化差异也就一跃成为了在国际商务活动过程双方都不能避免的主要问题的来源。同样的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已然成为世界各国争相选择投资的首选之地,并希望能成为中国的长期合作伙伴。在面对不同的国家、民族、文化背景的情况下,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去做好,做到应对文化差异即将和已经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国际商务谈判之前,我们需要通过全面的事前准备对对方的国家进行了解和学习,学会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然后从中有效的找到这些差异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的解决方案,实现多方共赢,一起争取做到利益最大化的最初目标。

本文一开始对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大背景进行了分析,和国际商务从事者在这一经济大背景下面对的选择和挑战进行了简单地分析,同样的也大致的指明了他们的机会所在。然后就开始全面解析了本文的重点之处,第一点我们先是从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进行了举例,然后客观的分析了文化差异所形成的原因。紧接着第三部分是通过结合几个案例简单分析了其中失败和成功的各自的缘由,然后等不同的时间观念,不同的思维模式等几个差异点分析了文化差异的存在对国际商务谈判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最后的第四部分就是通过对文化差异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后得出的建议谈判双方在谈判开始前应该做出的相应的准备和谈判过程中应该采用怎样的谈判策略进行分析。

研究意义与目的

随着中国改革号角的响起,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也日益加强加深,不仅是跨地域的合作,也出现越来越多的跨国界的合作。当然还有一方面就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越来越耀眼,也越来越耀眼,在国际贸易里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有非常多的国外客户,和投资者都希望能在中国进行投资发展,所以我们与国外接触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国际商务谈判的次数也会随着你业务的不断拓展而随之逐步的增多。

我们都知道机会的出现随之而来的就是问题的凸显,随着国家与国家之间交往机会的增多,我们就会发现跨文化交流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更确切的说它是一件很具有挑战性的事,特别是在国际商务谈判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因为文化差异而带的不利影响。它不仅影响着国际商务谈判的谈判进程、谈判组织、谈判风格等重要谈判因素,众所周知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国际商务谈判的最终的结果。

也并不是说文化差异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一点好处都没有,当然如果在谈判过程中你能充分利用好文化差异,会让你的对手对你进行加分,从而促使推进国际商务谈判的进程,也会让整场谈判的氛围特别的轻松愉悦,双方都能愉快的结束这场可能本该血腥且残酷的国际商务谈判。

所以说文化差异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扮演的角色就好比是你在做一道菜时,要要用到的盐一样,你不能可能因为你没有信心没有经验就不选择放盐,这样你的菜还没端上桌,不,是还没有开始炒就一定是一道失败品,但是如果你选择努力去尝试着加盐,可能不会一次就成功,但是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多一样,你的水平一定会有所提升,终有一天你会把那个度掌握的游刃有余,而你的做菜也会越来越好吃一样,你一个选择做外贸的因为害怕文化差异会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所带的不利影响就选择逃避,只做内销那么你的外贸事业注定是失败的,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只有多与国外合作才是现在经济市场的主流趋势,所以你想在经济大流中存活下来跨国合作是你的不选之选,所以面对文化差异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只能做好万全的准备,化不利为有利,变不动为为我所动,充分利用自身资源解决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所以通过上面简单的分析可见作为一名国际商务活动从事者而言了解国际商务的文化差异和具体分析解决方案的重要性。这也就是我们本次探究这个议题的意义与目的所在之处。

一、文化差异存在的原因

(一)不同的价值观

在这么多的文化差异中,价值观是以一个最抽象的表现形式存在着,但他确实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态度、需要,最重要的是它还从根本上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东西方的价值观也是有着很大的差异的,最显而易见的,也是最为人所知的表现就是人们都知道的,东方偏向于集体主义(collectivism),而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才是西方文化的支柱。

西方人具有爱冒险、爱探索新奇事物的特点。可是相对的中国古语中有这样一种说法: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与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相反的是中国传统中宣扬的的集体主义。在国内关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上, 中国强调的是集体的利益总是高于个人的利益。个人利益要基本融入到集体利益中去, 必须时牺牲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是必要的。从各个方面强调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个人的荣辱和成功都与集体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然,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认为个人应有自己的个性, 信念,追求, 但不能把其至于社会之上。个人价值与社会义务责任是统一的, 这也正是为什么中华民族具有这么强大的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从另一角度入手, 过分的强调“集体”确实容易导致自己忽视个人权利与自由,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会影响到个性的发展以及自主性、创造性很难得到全面的发挥, 与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几个不同方面的对比中便不难发现这一点。但是呢过于强调“个性”, 有时也容易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 亲情淡漠, 以至于导致以酗酒、吸毒等过激行为来发泄自己心灵的压抑和孤独寂寞。

(二)不同的思维方式

思维模式它和价值观一样,都是非常抽象的存在着,但是人们又不能否定它的存在,因为它实实在在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方法。因为所处地域不同人们产生了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文字,不同的语言,从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而且人与人之间还存在不同教育背景下,当然不同的人还拥有不同的性格,这都导致了最后思维模式的不同。对于国家来说,面积那么大,本来地域就大,人与人之间就存在着差异,跨越到东西方来说,我们东方人具有很强的综合思维,做事喜欢瞻前顾后,和具体的形象思维所以我们很少有抽象画家,而西方人则明显的表现为理性的分析思维和让人很那琢磨的抽象思维。

面对不同的问题,中西方就会因为不同的思维模式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就简单地做两个比较:

第一,就是对待“短”的态度不同。如果是中国人,他就会千方百计的掩盖自己的缺点,但是西方人不同的是他是不能容忍罪恶的。就好比如说,中国人的脸上如果长了一个疮,她九会千方百计地把这个疮掩盖起来,让别人以为她的脸上什么都没有,最终可能会导致这个疮越来越大以至于危及生命最终导致死亡;但是西方人不同的是,他们如果看到某个人的脸上长了疮,他会立马照镜子看看自己是不是也长疮了,如果有,他会及时治疗,以确保自己的健康。

第二,对待“长”的也是态度迥异。中国人善于歌功颂德,把一分成绩往往夸大成十分,久而久之会导致中国人产生自高自大的心理从而导致停止不前甚至倒退就好比是清朝末年一般;但是西方人对自己的长处十分谨慎,他们从来不夸大,就比如说美国即使是今天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但是美国人仍然认为他们是个正在发展着的国家,这种心态使美国成为一个永远不会满足、永远奋发进取的国家。

(三)不同的时间观念

时间观念也是因文化差异的一种具体表现。从古至今,人们对时间就存在着不同的定义。我们东方人认为时间都是连续不可分割的,而在西人眼中时间是可分割的,不同的时间段就应该完成不同的事情。另外一点特别大的不同就是我们认为时间是连续的,是永恒的是没有尽头的,时间的流逝只是社会发展的必要形式,所以人活在世,并不需要急于做某事。但是在西方人认为,时间是暂时的,不会可持续得,且对个人而言时间是有限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常说“时间就是货币”的原因吧。

二、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带来的影响

中西方处在地球的两边,也就不可避免的导致了,我们之间注定不同,注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异,下面我们就举例说明文化差异会对国际商务谈判带来哪些影响。

事例一:1925年美国总理福特到访日本,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受命向美国转播福特在日本的一切活动。在福特访问日本之前的两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就派谈判人员提前飞抵东京就租用器材、人员、保密系统及电传等问题与日方代表进行谈判。美方的代表是一位年轻人,雄心勃勃,提出了挺多的过高要求,并且特别直言不讳地表述了自己的意见,但是相反的是日方代表则特别的沉默寡言,在第一轮谈判结束时,双方未达成任何协议。在两天后,CBS又一位要员飞抵东京,他首先以个人名义就本公司年轻职员的冒犯行为向日方代表表示深切的歉意,紧接着就福特总理到访日本一事询问了日方能提供哪些帮助。日方也是一改之前沉默的态度并表示日方将会全力配合美方对转播进行支持,双方也就迅速达成了协议。

解析: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人坦率外露的思维方式和日本人内部紧密的思维方式相冲突。美国人他们行事反对过分拘泥于礼仪,他们要求办事干净利落,注重实效性,语言表达直率,而且经常表现为耐心不足;相对的日本人讨厌过分施加压力,他们比较注重资历、地位。就是因为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要员充分掌握了日本人的性格及谈判风格,所以才促成了谈判的成功。

事例二:我们都知道巴西是一个充满热情,和享受自由的国家,有一次,巴西的一家公司想要去美国谈一批设备购买的事务,在谈判开始前,巴西的谈判小组成员在纽约的街头一起购物,以至于忘记了时间,导致他们耽误了大量的时间在购物上。最后等他们到达谈判现场时,美国的谈判成员已经在谈判地点等了他们将近一个小时。这对将时间看待的十分珍贵的美方来说是不可忍受的,他们表现出了极其的不满,对巴西代表的行为进行了几位严肃的批评和指责。在谈判进行过程中,美方还是对此事耿耿于怀,因此巴西代表也感觉到了自己理亏,在谈判场上也就无心与美方代表讨价还价,所以面对美方的报价也没有静下心来认真的核算,就稀里糊涂的在抱歉中签订了合同,等巴西代表回过神来才反应过来自己吃了大亏,但已经为时已晚。

分析:

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就表现出不同的时间观念,对他们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所以时间很珍贵,他们认为这个人如果不遵守时间会受到惩罚,会被他们看成是不可靠或不负责的人;而对东方和南美一些国家来说时间观念并不没有那么强,从今年的巴西奥运会开幕式和一系列事件就可以看出,巴西是一个追求自由,不愿意被束缚的国家,所以迟到对他们来说是常有的事而且也并不是什么不可原谅的事情。从这个巴西的案例中就充分说明了在谈判开始前我们应该要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之间的差异。

文化的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是广泛而又深刻的。不同的文化使得人们相互疏远从而也就形成了在沟通过程中难以逾越的鸿沟。因此,谈判者双方要尊重、接纳对方的文化,更重要的是要透过文化的差异本质,去了解和揣摩对方行为的真正意图,并让自己能在谈判过程中被对方更为容易的接受。总体上来说,语言上的沟通技巧、肢体语言的使用、谈判风格等方面是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最主要表现。

三、对影响的解决方案

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的文化差异对我国企业进行国际经营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些差异不仅影响国际商务谈判,还影响着跨国经营管理,从全面分析它还影响我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的和谐关系,甚至导致产生市场机会的损失,交易成本的增加以及企业管理低下等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尽量消除或避免这些不利的影响。

面对文化差异,我们应该克服自己的不安和焦虑;消除误解,尽量保持客观宽容的态度;提高对其他文化的鉴赏能力;不采取防卫心态,多关注他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格习惯;探索有效的沟通技巧;在交往时,不卑不亢,以礼相待。

面对时间观念不同差异时,谈判人员应在谈判年开始前充分了解谈判对手对时间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做到理解对方,并按照对方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时间观念,避免发生和上面巴西谈判者相同的情况。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在不丢弃自身文化的条件下,尊重他人,尊重他们的文化,谢绝用异样的眼光去目视他人,更不应该蔑视别人。

总结:21世纪,在全球一体化这种大的经济环境下国际贸易以迅猛的姿态发展着,国际商务也就成为贸易中更加普遍的存在。如何面对和解决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是机会留给我们的作业,如何更好的把握住机会就在于,你怎么解决文化差异这个难题了。

【参考文献】

[1] 刘松.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1(06).

[2] 刘俊.国际商务谈判文献综述与评析[J]. 中外企业家. 2010(04).

第2篇:碳中和的解决方案范文

在全球将近一亿人观注的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上,来自全球240个国家和组织及多个国际企业展示了各自在未来城市节能、减排、绿化等方面的做法与措施。作为国际快递巨头之一的DHL,也在上海世博会上展示其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解决方案领域的创新。DHL已经成为城市地球馆的合作伙伴,在这一核心的中国主题馆诠释本届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作为世界最大的物流供应商,我们肩负着特殊责任,要利用核心能力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回馈社会。为此,我们一直致力于持续投资绿色环保技术,而且希望在本届世博会上展示我们眼中的创新和可持续物流。” 德国邮政敦豪首席执行官安澎表示。据了解,DHL的母公司德国邮政敦豪在物流业内率先承诺了明确的气候保护目标――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比2007年提高30%。在德国邮政敦豪,DHL解决方案与创新业务单元和公司GO GREEN项目专注于开发未来物流以及将环境置于公司业务核心的解决方案。

DHL在城市地球馆中展示了德国邮政敦豪的气候保护项目以及DHL的GO Green产品、环保交通运输技术和实现高效城市物流的新概念,并在“解决之道”展区展示了10个有关实践碳中和以及提高碳能效理念、产品和服务的案例。另一个“更加清洁”的城市物流的案例是Bring Buddy项目。根据不用车辆在城市运送包裹的概念,DHL与多所大学合作开发了很多种回避城市内交通的替代方案。例如,通过在城市中穿梭的普通人群传递包裹。使用手机作为信息和文档工具,让社会网络成为真正的运输网络。第三个案例是环保型建筑,这是朝节约资源、减少碳排放迈进的重要一步。

“解决之道”展区关注可再生能源和降低碳排放的措施、智能回收原材料以及整合城市自然环境。展示10个有关实践碳中和以及提高碳能效的理念、产品和服务。

Go Green提高碳能效。通过实施 Go Green气候保护项目,这一全球物流行业首个同类项目,DHL设定了清晰的目标:到2020年将DHL及其供应商的碳能效提高30%;到2012年DHL自身运营实现碳能效提高10%的中期目标。

集运中心改善城市交通。DHL集运中心证明了高效的城市物流可以大幅降低市中心的交通拥堵:所有发往市内的货物先运送到市外的集运中心进行分拣。随后由一家物流公司以最高效的方式递送这些货物,避免了交通拥堵和碳排放。

绿色工作卡工作也要减排。DHL鼓励员工在差旅、上下班途中及工作中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智能技术提供了帮助。例如,通过“绿色工作卡”的软件,计算每个员工的碳足迹,以设定每个人的减排目标,达到该目标者则予以奖励。

智能卡车推广智能技术。作为首个同类产品,DHL智能卡车能计算出最有效的派送路线。巧妙地处理交通拥堵、修路或是临时的接货任务等问题,减缓城市交通拥堵并降低碳排放。该系统还能通知收件人货物的抵达时间。

运输模式转变整合运输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航空货运所产生的碳排放是海运的20倍。DHL为客户开发了最佳的运输网络和解决方案,整合成碳排放最小化的运输模式:使用船舶、火车和可替代动力汽车等。

一切为了环保的空气动力学。为促进气候保护,一切事物均需被测试和改善。以卡车为例:外形的改变将它所受到的空气动力阻力降到最低,从而降低油耗。DHL研制的空气动力学卡车与传统卡车相比能节油10%。首批卡车样车已经上路使用。

Bring Buddy未来的城市生活需要梦想。可以不使用汽车在城市间运输包裹吗?通过与大学合作,DHL提出了避免城市内车流的其它理念。例如通过在城市中穿梭的普通人群传递包裹,使用手机作为信息和文档工具。

碳补偿购买绿色物品、倡导可持续发展。DHL通过对气候保护项目的投资,让包裹递送更环保。碳排放得以中和,我们的GO Green包裹也变成碳中和产品。以中国福建省的六鳌风力发电场为例,通过支持发电场的建设和运营,DHL仅在2008年就抵消了7557吨二氧化碳排放。

自动取包裹机大大简化运送过程。DHL的“自动取包裹机”缩短了递送路线、减缓了城市交通拥堵并减少了碳排放。该设备堪称7×24小时制的邮政网点。收件人无需等候派送员,也不必在邮政局排队等候――他们可以随时从该包裹设备中派发或领取他们的包裹。

尖端设施建造更环保的建筑。建造生态友好型建筑是节约资源、降低排放的重要措施。DHL在建造新的设施时遵循最新的标准。例如,我们使用太阳能电池板或雨水处理器。所有的这些举措有助于保护气候并最大程度降低我们的运营成本。

联邦快递在上海世博会倡导绿色环保生活

联邦快递携手Greennovate环境咨询公司,在世博会美国国家馆举办“绿色生活快递”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倡导绿色环保生活,利用互动游戏的形式,引导公众通过个人行为使居住的地球变得更加清洁,从而实现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绿色生活快递”活动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五行”概念中获取灵感,设定出更加适合我们现代社会和环保挑战的新“五行”――即水、能源、塑料、食物和森林。联邦快递邀请现场参与者逐一通过五个元素站点,参与每个站点上的游戏互动环节,学习环保知识。在联邦快递和Greennovate的策划下,各种环保案例在游戏中生动呈现,使所有参与者都能更深刻地认识到个人的“环保足迹”并学习如何减少这种影响。

TNT中国开展二氧化碳减排行动

2007年8月,TNT 集团全球CEO彼得・巴克(Peter Bakker)在英国伦敦自然博物馆向全球隆重推出了“心系我星”二氧化碳减排战略。目前,TNT中国的二氧化碳减排行动也有序推进。TNT北亚区董事总经理迈克・德瑞克(Michael Drake)最近表示:“在中国,我们会在运营层面逐步推进和实行二氧化碳减排措施。同时,与TNT全球一样,我们也号召TNT中国的所有员工将这一举措延展到到他们的个人生活中。”

二氧化碳排放计量。自2007年起,TNT在中国已经开始着手二氧化碳排放的计量工作。TNT中国测算每家分公司的月度碳排放量,并向员工公开,让员工及时了解公司的碳排放现状。

节油大赛。2008年4月,TNT中国把上海分公司作为试点,开展了节油大赛,截止2009年12月底,国际快递业务部共节省了汽油140千升以上,折合二氧化碳减排量335吨。所有运营车辆的百公里耗油量汽油耗油量下降8%,柴油耗油量下降18%。

可降解环保包装袋。TNT中国于2009年1月起在中国大陆地区的34家国际快递分公司陆续启用可降解快递包装袋,以全面替代可回收塑料袋。这种添加了生物可降解酶的包装袋在6个月后可自行降解为能被土壤吸收的灰色小颗粒,彻底杜绝了塑料袋的“降解难”问题。

最新型照明节能系统。2009年,TNT中国在其华东区规模最大的最大口岸浦东口岸全面启用最新型的照明节能系统。该口岸预计将每年减少50%的二氧化碳排放。

日常减排行动。TNT中国也积极倡导将减排措施融入各部门与各分公司的日常工作中。例如,电子化培训将成为人力资源的下一个重要培训方式;通过“心系我星”电子季刊,与公司所有同事们分享全球员工减排举措。广州分公司引进电子传真,允许公司员工以电子邮件取代传真机来接收和发送所有单据,节省了打印资料用纸,间接地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成都,苏州分公司开展无车日活动,在无车日当天,所有员工搭乘公共交通上下班,以减少私家车的尾气排放。

第3篇:碳中和的解决方案范文

“物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将促成产业变革,其中既涉及商业模式的转变,也包括物流服务公司在先进解决方案和技术领域内的不断推陈出新。”这一结论源自德国邮政敦豪(DHL)最近的《递送未来:实现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该报告重点聚焦绿色物流、产业走向等问题,并剖析了未来几年内的行业发展关键。

据了解,该报告建立在对全球3600名客户和消费者深入调查的基础之上,由麻省理工学院、波茨坦气候冲击研究所、新加坡国立大学、柏林工业大学等机构的诸多权威专家联合德国邮政敦豪的众多专业人士共同编撰完成,富士通、汉高、惠普、联合利华、沃尔玛等也对该报告做出了贡献。

德国邮政敦豪(DHL)首席执行官安澎先生表示:“我们希望在降低碳排放上取得更显著的进步,尽己所能帮助实现低碳经济,而这份报告就非常有针对性地提供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洞察和建议。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德国邮政敦豪日常商业运作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我们企业战略的关键要素。世界各地消费者对绿色物流的需求正不断增加,这也恰好说明了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德国邮政敦豪曾在行业内率先提出明确的应对全球变暖、提高碳能效的节能减排目标,即到2020年达到碳排放比2007年降低30%。

本次的研究报告称,物流业的特性及其在供应链中的定位决定了该产业对实现多数领域的全面减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3%的商业客户认为,物流将成为减少碳排放的战略手段之一。此外,物流在推动整个经济产业的碳减排上也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对物流服务公司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环保、社会以及管理方面优秀的公司,其股价表现要比在可持续发展上做得较差的公司好8%。此外,物流将不再被等同于价廉制胜的商品。未来,行业领先的物流公司将是那些擅长于提供可持续服务的公司。报告还指出,即使在没有重大技术突破的情况下,物流业仍有空间实现显著的碳减排。

“通过优化分发网、采用合理的运输模式以及更有效地规划承载能力与线路等手段,物流业也能在减少碳排放上取得显著成就。”安澎先生表示,“我们此项研究旨在激发业界更热烈的讨论,而这份报告则展现了商业创新和环保需求将如何引领我们逐步提高能效,实现低碳经济。”

此外,本次研究还显示碳定价机制将推动市场促成更多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一旦碳排放真正引入价格标签,环境因素的考量将成为投资决策中的重要一环。报告指出亚洲客户尤为甘心为环保买单。例如,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84%的受访消费者愿意购买价格略高的绿色环保产品,而在西方国家该比例仅为50%。在亚洲(中国、印度)等国家,人们对气候变化最为关注,70%的受访消费者视其为目前全球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过去几年内,德国邮政敦豪明显感觉到以上两个因素对其业务的影响。2008至2009年间,集团旗下的Go Green碳中和运输业务量呈五倍增长――由1.45亿激增至7.04亿。

链接

有关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数据

在环保、社会以及管理方面优秀的公司,其股价表现要比在可持续发展上做得较差的公司好8%。

63%的客户相信物流将成为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手段之一。

2008年到2009年间,我们的GO GREEN碳中和运输业务量从1.45亿激增至7.04亿,几乎是原来的五倍。

消费品行业每年所使用的包装材料达2.53亿吨――纸张、塑料各占一半。生产这些纸张需要砍伐700万颗树。

仓库80%的能源消耗来自于照明。

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地区内,84%的消费者表示他们愿意接受价格更高的绿色环保产品,而西方国家这一比例仅为50%。

2012年1月,航空业将成为第一个进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运输行业。此外,欧洲航空一体化II系列措施预计最多可以使碳排放量减少12%。

在欧洲地区,卡车的碳排放量为16.2亿吨,其中约有四分之一是由空载卡车造成的(通常与法律规定有关)。

虽然卡车在德国邮政敦豪车队中仅占20%的量,但其碳排放却占集团道路排放总量的80%。

重型卡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空气阻力所造成的燃油消耗是总消耗量的40%。

38%的风险经理认为,燃油的供应情况以及供应价格是公司未来所面临的几大风险之一。

瞬息万变,携手共建未来

9月20日,联邦快递在上海世博会美国馆主办了一场名为“瞬息万变,携手共建未来”的论坛,关注货物和信息的连通性如何改变我们生活的世界。联邦快递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黄赓博士和博斯公司全球高级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分别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入手,剖析了全球经济当前正经历的变化,以及中国对商业世界所带来的影响。

黄赓博士认为,新兴市场的强势增长与出口导向型经济正在为当前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亚太地区经济发展迅猛且影响力日益增强,其总量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

中国在亚太地区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这种领导作用不仅体现在全球贸易中,在国内增长方面也有所反映。黄赓博士表示:“中国在经济危机中的坚挺表现为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复苏提供了支持。中国不断发展的消费市场在稳定全球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政策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

第4篇:碳中和的解决方案范文

在本次展会上,海德堡再次充分展示了对包装印刷的重视。以强大的阵容、接近一半的展览面积和众多的包装印刷设备向全世界强势推出了一体化包装解决方案,吸引了无数参观者的目光。它们代表着行业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速霸CX 102、XL 106、XL 162……无疑是整个会场最亮眼的明星。

“我们在这次展会上收到的订单数量是上一年印刷机组生产总量的一半左右。”海德堡高层透露的这个信息不仅说明了包装印刷企业对海德堡的信心,更表明整个行业对于投资设备、谋求发展的信心。

引领潮流

海德堡中国单张纸胶印产品经理孔新峰介绍,在这次德鲁巴展会上,海德堡的众多设备配置了很多自动化、智能化的创新技术,例如印通质量监测系统、自动纸堆物流系统,以及联线喷墨系统等等,“这不但提升了设备的整体性能,还拓展了它们的应用范围”。

孔新峰解释说,印刷机在未来应该朝着自动化、智能化、联线化和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海德堡一直在这些方面不遗余力地进行推广。针对中国的包装市场,海德堡很早就开始向包装印刷企业宣传这一理念,引领着市场潮流。

现在的包装印刷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员的合理化配置—以最少的人,创造最大价值。具体来看,就是要在同样的人员配置情况下,提升效率,增加产出。“印刷的生产过程一般至少包含了装纸、上墨、换版、卸纸、调色、套准、质检等多个环节,过去我们基本都依靠人力来完成这些操作,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让这些环节实现自动化,从而节约人力成本,降低劳动强度和复杂性,减少生产环节的人工差错,提高正品率。”

自动化之后,海德堡还努力推动印刷生产的智能化。“海德堡印刷机的控制中心可以自动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然后给印刷机各个执行单元发出合理的指令来调整印刷机的设定和状态,从而达到智能化控制印刷生产全过程的目的。举个例子,在安装了印通在机控制系统的海德堡印刷机上,控制中心可以实时获取印刷品的色彩变化情况和套印精度的变化。如果印控中心判定色彩或套准发生了偏差,墨路单元和套准电机都会接到控制中心的指令行动起来。这个过程是无需操作人员去观察或判断的,一切交给印刷机自己完成。”

同时,包装印刷的生产工艺非常多,而且复杂,除了正常的油墨印刷,我们还需要上光、干燥、模切、烫金、压痕等诸多环节。海德堡还在帮助客户减少生产环节,“能在一台设备上一次完成的活件,绝不分成两步来做。这一方面是出于成本考虑,另一方面也是交货期越来越短带来的必然结果。这就导致了很多印刷厂现在都在考虑购买一些功能更强大、配置更复杂的机器,而且我们估计这种设备会越来越普遍。”

当然,提高生产效率是一个方面,提升产品的价值对某些企业显得更为重要。“我们一直都在跟客户商讨如何加强印刷企业的特色服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从而通过差异化实现竞争优势,这样才能切切实实让包装印刷企业获得可观的利润。”同时,孔新峰也坦陈,“再好的设备都只是一种工具,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根本上还是要加强企业管理、技术攻关,工艺要创新,服务要有特色。在此基础上,海德堡公司所提供的一体化包装解决方案一定可以助力包装企业获得成功。”

凸显优势

谈及包装印刷企业因何选择海德堡设备的问题时,孔新峰并没有罗列海德堡设备的优秀性能,而是站在客户选型的角度指出,“海德堡拥有非常全面的产品系列,这些不同的产品可以满足市场上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客户的需求。”

如果印刷企业刚刚进入包装领域,正处于拓展市场的阶段,对开幅面的速霸CD 102无疑是非常合适的机型;而对于那些已经在包装市场耕耘多年、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企业而言,继续扩大产能和提高生产效率是他们更为关注的,因此速霸CX 102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而那些处于行业顶端的龙头印企,对印刷设备的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速霸XL 106正好实现他们对高效率和高灵活性的要求。

在为客户提供个性化设备方面,海德堡有着丰富的经验。孔新峰特别介绍了两家细分行业中处于领先的印刷企业。一家是江苏扬州京都印务有限公司。这家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包装产品是牙刷包装,产品虽小,量却很大,而且印刷买家对材料、色彩、套准、文字、印刷品质以及服务等都有着极高的要求。海德堡与客户进行了多次深入交流,在充分了解其产品特点和生产状况后,最终确定了最新型的速霸XL 106-9-P+L胶印机。“作为细分行业的龙头,客户对这台设备的要求非常高,既要在技术性能各方面都是行业领先的,又要能充分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要。为保险起见,客户还亲自到德国工厂考察同类型的设备后才最终确定订购这台九色带联线上光XL 106的翻转机。”

这台设备是九个印刷单元带翻转、带上光的机型,可以正面印两个颜色,反面印七个颜色,最后再完成一次上光。这种双色加七色加上光的印刷工艺,过去是需要分两到三次工序完成的。海德堡设备极大地满足了客户对自动化生产、优质印刷和大批量印刷的需求,再加上其配置的印通色标控制系统,帮助客户实现快速色彩检测和校正,更使企业对印刷品质的严格控制落到了实处。

另一家企业是苏州凹凸彩印厂。他们于2010年引进了海德堡速霸CD 102六色加上光UV印刷机,生产高档礼盒和礼品袋。随着竞争的加剧,凹凸彩印希望可以推出更精美、更具独特性的产品,“包装就是产品的外衣。好的产品更要有与之匹配的包装才能体现其价值和品位”,针对客户的需求,海德堡建议客户在原有设备基础上加装冷箔转印之星。

令人惊喜的是,苏州凹凸彩印不仅用这台设备满足了现有客户的需求,而且还提升了企业的设计研发能力,开发出一系列带有冷烫特色的产品,令客户大为惊叹。

“看着一个个客户成功,我们感觉很欣慰,因为海德堡包装解决方案就是要帮助客户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在竞争中觅得长足发展。”

致力服务

在海德堡看来,客户购买其设备,只是一个开端,接下来,海德堡要为客户做的事情是方方面面的。

无论是对于那些一直从事包装印刷,还是从商务、出版印刷向包装印刷转型的企业,海德堡都着力为其提供完善的服务。“我们拥有强大的技术队伍,24小时帮客户解决问题。而在印企操作人员的技能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培训来加强。”海德堡深圳印刷媒体技术中心(PMA)定期开设一些课程,企业可以送员工去培训,同时,深圳PMA还提供上门服务,帮助印刷企业开展技师资格认证。“我们相信,在双向交流的基础上,开展系统而深入的培训,能够帮助客户企业更具竞争力。”

另外,作为一家有着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海德堡非常注重低碳环保。“德鲁巴展会上,我们的每台设备上都有一个碳中和的标记,这就是说,海德堡设备从开始生产到装配、物流,都分析过碳排放,然后通过环保组织的界定,对生产中的碳排放量进行了补偿。”

不仅如此,海德堡在生产环节也主张无酒精印刷,采用植物性的清洗剂,减少VOC排放,以及降低能源消耗等。

海德堡以身作则,在行业中引领包装潮流,带动环保风潮,始终为推动行业发展而坚持不懈地努力着。孔新峰表示,首先,海德堡还要持续推动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不断丰富产品系列,把印前、印刷、印后环节的不同设备,整合成一个个完美的包装流程,从而帮助客户真正提高整体效率。

其次,海德堡也要带领更多客户走出国门,去了解国外的同行是怎么做的。今天,中国印刷人面临的产业环境跟国外企业十几年前的境况非常的相似,通过一些细致的考察和交流,国内的包装企业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从而加强自身的实力,更好地应对当前的市场竞争。

第三,海德堡要更多走进包装印刷企业,与印刷企业做更多交流。除了通过销售人员、服务人员与包装企业保持常规的接触之外,海德堡的管理层始终要与各大包装印刷企业的高层保持互动和交流,海德堡的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了解印刷厂的实际需求,海德堡的培训人员还经常驻扎到印刷工厂帮助提升印刷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加深他们对海德堡设备的了解。

只有这样,海德堡才能及时把握行业的动态,才能给他们提供更加精细化的解决方案。

第5篇:碳中和的解决方案范文

闵毅达,Amit Midha,戴尔公司大中华区及南亚区总裁、戴尔亚太区中小企业事业部总裁、戴尔公司副总裁,他在戴尔公司拥有超过12年的资深工作经历,并于2004年10月加盟戴尔中国,从此居住于中国,用“中国通”来形容他可谓再恰当不过的。正当我们还为第一次见面如何跟他打开话匣子还发愁时,这个充满智慧却又亲切异常的印度人却先开始兴致勃勃地向我们解释自己中文名的来历,“我的英文名发音是‘明达’,所以从字音上听起来就很像,也有‘从南方来的自豪的儿子’这个意思”,未了还不忘诙谐的问一句,“你觉得我这个中文名字如何?”初次见面的紧张被一扫而光,而我们的专访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平板电脑Streak,你们很快会看到

采访之前,闵毅达先生手中一直不停的把玩着戴尔公司前不久刚在美国本土上市的一款平板电脑――DELL Mini5,也称Streakt。这款采用5英寸显示屏,使用谷歌Andoroid操作系统的产品是戴尔公司进军平板电脑市场的先行军,相比之下,其价格更有优势,据悉,在国外两年签约价为299.99美元。当问及这款产品是否即将在国内上市时,闵毅达先生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并表示这款产品将和国内的运营商进行捆绑定制销售。而且,跟之前苹果公司的iPad有所不同,全新的streak除了可以用作平板电脑之外,甚至还可以用打电话,实用性有进一步的扩展。于是,我们的问题就从戴尔公司旗下的产品开始。

EF:戴尔旗下林林总总的产品,如果要您用一个词来形容,您会首先想到哪个?

闵毅达:Fantastic!这是用来形容我们产品的词,我不想用“VERY COOL”又或是“THE BEST”,因为很多时候,你标榜自己的产品是最好。但是事实可能顾客并不买账。所以我希望我们的客户会认为戴尔的产品是“Fantastic”!

EF:之前您提到了全新的平板电脑Streak,它甚至可以拨打电脑,您对它的定义究竟是笔记本电脑还是智能手机呢?

闵毅达:两者应该都不是,它跟传统的笔记本电脑有所差别,虽然它的性能一样非常棒;它的性能又超出了我们一般对手机的感觉,你知道,应该没有人会拿着那么大尺寸的产品打电话(笑),电话功能只是它众多功能中的其中之一,我更乐意把它定位为一台多媒体性能的扩展设备,是普通电脑的补充和便携产品,它可以让我们随身携带并跟大型电脑进行联网和数据同步,同时又兼备娱乐性,你看我把我和妻子和孩子的全家福照片放在里面,它又变成了一个电子相册(笑)。

EF:今年平板电脑似乎一下子开始风靡起来,包括苹果的iPad和东芝的Libretto W100,那么戴尔的这款Streak不是也走这个路线呢?

闵毅达:不错,其实我刚刚给你看到的这款产品也可以称为一款高端的平板电脑,而且我们会根据市场需要,在消费领域推出其他尺寸的产品,包括7寸和10寸的,戴尔公司从来不缺乏技术革新,我们关注的则是市场的需求。

EF:自从去年戴尔高调地推出子品牌Alienware之后,就一直以Alienware作为顶级的、高性能电脑的代表,这是否会与戴尔以前的高性能的XPS系列有所冲突,戴尔是协调两者间的关系的?

闵毅达:我更乐意把它们之前看成是一种融合,Alienware我们的定位主要还是专攻游戏方面,而XPS是归属在Inspiron和Studio品牌下,依然以高端产品定位,我们作出的品牌重新定位是打造“不同戴尔”战略的一部分,大家会在未来看到我们的更多举动。

EF:在一体式电脑市场上,戴尔的产品给人的印象是重质不重量,即每一款产品均是精品,但频率并不高,戴尔是怎样看待这个市场的?

闵毅达:这个市场对戴尔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市场,就目前来看,或许它现在市场份额并不大,但我们相信,这将会是一个成长的趋势,这一体式电脑市场,我们今年下半年也会推出一些更好且兼顾时尚型的产品。

EF:近年来,不少的企业出现7产品的质量问题,表面上看是因为快速扩张导致质量管控降低,那么戴尔已经在中国市场占据了第二的位置,但是近年来,我们却很少听到对于戴尔笔记本的质量投诉,在产品质量控制上戴尔有什么先进的经验要和我们分享。

闵毅达:在戴尔公司,我们有非常高的质量文化,而且我们在质量控制方面也做得非常成功,在每个业务部门都会多方监测我们的质量问题,所以我们非常自信戴尔能够为全球用户提供世界级的高质量产品。越来越便利的互联网,使得很多客户都能通过电子邮件,微博和博客直接和我进行沟通,我能够知道客户的一些直接的需求。但是在我们的竞争对手的话,他们可能不会倾听客户的需求,所以他们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我们不仅有高质量的产品,而且我们也聆听客户的声音,这两方面部是非常重要的。

EF:随着渠道的不断深入,戴尔的产品越来越多的进入中国二三四线城市,这些城市的消费者是否也可以享受到和大城市的消费者一样迅速快捷的售后服务,这一方面戴尔是如何去做的?

闵毅达:客户体验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们每卖出一款产品的时候,都要确保每个消费者获得一样高质量的服务。二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可以享受同样高质量的客户服务,因为我们希望能带给客户更好的客户体验,目前250多个中国城市能够享受到我们的服务。像数据中心,服务存储器等产品方面我们已经有在750多个城市提供4小时内响应的服务。所以我们的产品质量在全世界部是一样的。你可以看到我们在中国还有美国的产品质量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

通过提供技术解决方案让各地的人们能够成长和成功

2009年,戴尔进行了全球架构调整,将业务单元划分为大型企业、公共事业部、中小企业、消费业务四类。对此,闵毅达先生的则表示说“重组让戴尔跟客户联系得更为紧密”,而目前来看,戴尔也有很多独特的解决方案能够立刻提供给自己的客户,比如“在公共事业部的话我们有互联课堂这个解决方案,在健康领域我们跟很多医院有很多解决方案……”。架构调整对戴尔公司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虽然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各大巨头公司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通过重组使得戴尔公司在今年一开头便表现出了强劲的势头。

EF:在2010年,戴尔中国区有什么样的销售指标,能否跟我们提前分享一下戴尔中国区目前的一经营数据。

闵毅达:2010年我们的销售指标是50亿美金。虽然指标看上去非常高,但是我们现在的成长速度非常迅猛,我们在做各种投资,开辟了许多新领域,有了很多新的合作伙伴,这些都给予我们很大的自信心,我们非常有信心完成这个指标。如果市场是以百分之十五的速度增长,我们希望能够超过这个速度。

EF:IT行业是一个竞争非常残酷而激烈的领域,有的厂商以打败戴尔为目标,有的厂商希望规模做到市场第一,那么戴尔的目标是什么,企业使命是什么。为了完成这样的企业使命,需要如何去做。

闵毅达:一个企业的战略远景首先是要完成目标,想必进来的时候你也注意到我们墙上写的“Delivering technologysolutions that enable people everywhere to grow andthrive”,通过提供技术解决方案让各地的人们能够成长和成功,这是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其实成为市场第一对于DELL来说并不是最重要,为什么?因为首先是你的这个技术解决方案要让你的客户非常满意,第二你需要通过这些战略的调整来取得一个强劲的增长,如果你强劲的增长没有客户的满意话,你的这个强劲增长也不可能持续下去,所以我们也不是非要成为市场第一,但是我们需要让客户满意。另外我们觉得首先还应该关注你的员工。让你的员工成为你成功的一部份,这样的话我们能把员工的能力开发出来,给他们一些能力,我觉得这也是一个企业成功的所在。

EF:戴尔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程度如何,跟其他跨国公司相比,戴尔的本土化你个人觉得有哪些是做得比较好的?

闵毅达:在我来中国之前我们的管理层基本部是国外的,我来之后现在大部分基本上都是中国的,而我是唯一的外国人。而且我们在多元化上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在我们的女性员工比例上面,在我来之前是小于40%,现在是50%。而在女性高管的比例上我们现在比原来的过去五年已经翻了三倍。所以,在本土化上,包括培养本土的人才、多元化和高层管理本土化方面,我们已经非常成功。

EF:我们杂志社总部在重庆,重庆也是中国lT媒体的一个重要中心,现在重庆吸引了惠普、富士康等IT巨头到重庆建立笔记本生产线,而英特尔也把他的封装厂设在了成都。戴尔对于IT企业的这种西进运动是如何看待的?戴尔是否也会把工厂或者某些部门迁移到中国西部。

闵毅达:首先我们是支持这个政策的,因为中央政府也是在鼓励西部的开发,所以我们也会去探索这个未来的可能性,也会支持。(编者按:在我们刊发此文之前,接到一则消息,2010年9月16日,戴尔正式宣布,将在成都高新区建立戴尔(成都)旗舰基地,集生产、销售和客服于一体,以支持中国西部地区业务的快速增长,2011年投入运营后,规模将达到3000人。这是其在中国继厦门后开设的第二个主要运营中心。)

EF:对于戴尔来说,中国不仅是市场,也是工厂我们看到新闻稿说戴尔会加大在华的采购,也会资助教育这些方面。能不能介绍―下这些方面的动作?

闵毅达:我们在中国的采购额其实已经达到了250亿美元,随着戴尔的增长,这个数字亦会提升。同时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增长,能够为整个中国社会和经济做出贡献,关于教育方面我们也有很多独特的解决方案,我们的互联课堂的解决方案,主要惠及民工子弟学校,它能够给师生带来很先进的技术,我们现在已经有50个互联课堂教室了。

EF:戴尔也是世博会美国馆的计算机赞助商,本次世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过去的几十年,IT技术让我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但是也产生了电子垃圾、信息污染、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戴尔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

闵毅达:作为消费者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政府和消费者都应该采取行动解决这些问题。作为DELL在全球有一个免费回收电子垃圾的计划,我们会从消费者的家里面免费回收电子垃圾,我们也希望这样的举动能够为环境环保作出一些贡献;其次是电能的消费问题,不止是电子垃圾了,因为你越是使用的时候越耗电,耗电自然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在中国很多城区使用煤,这也会对环境造成很多污染。所以DELL就提出了很多节能产品,我们最新的一代的产品可以比原来减少80%的能源,我们有很多产品部通过了Energy Star5标准的能源认证;最后则是我们怎么样去运营我们的企业,在美国和欧洲我们都使用可再生和可替代的一些能源来进行运营,保证我们在这些地区的碳排放为零,2009年我们取得了碳中和的目标。

关注员工,迎接新一轮挑战

在戴尔公司,闵毅达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大佬”;在IT业界,他可算是风云人物;但是在家中,他则是丈夫和父亲,因为平时工作的繁忙,他跟家人一起聚会的时间并不多,但妻子和女儿却对他毫无怨言,都非常支持他在中国的事业。来中国不过六个年头,但他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个地方。提到家庭,他一脸自豪的表示“我的女儿今年六岁,她一直住在中国,会说中文、英文、印度话,甚至还会上海话”,办公室前摆放的是家人的照片,电脑的桌面也是“全家福”,最后的采访他更深情流露。

EF:您是否了解中国的消费者群体,您认为中国的消费者和十年前相比有什么变化没有。

闵毅达:我眼中的中国的消费者是非常聪明的,而且他们的要求非常高,他们希望购买的产品是高质量的,而且在价格上也是有一些需求,“物美价廉”,同时也需要有完善的售后服务,所以在中国市场上一直需要面临着挑战。

EF:在您执掌戴尔中国的这段时间里,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闵毅达:对我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在我执掌戴尔中国的时候通过学习知道怎么运作企业和实施一些政策。因为这些政策会带给某些人和利益群体一些负面的影响。那么两年过后这个政策实施得非常成功,我们也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成绩,在业务上也有很多的进展。如何把战略进行实施,让员工能够信服,同时实施这些战略,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也是非常有收获的、

第6篇:碳中和的解决方案范文

内容摘要:低碳经济需要物流作支撑,但如何在物流业发展中满足低碳经济要求还有待研究。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物流与低碳经济的紧密联系,然后分析了低碳经济趋势下我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物流 低碳经济 对策

物流与低碳经济的关系

物流在低碳经济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一方面是由于物流本身是能源消耗的大户, 也是碳排放的大户。另一方面是因为发展物流又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措施,先进的物流方式可以支持低碳经济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低碳经济需要现代物流业的支撑。

而现代物流业如何体现低碳经济的要求,目前也缺乏基础、系统的研究。关于我国物流领域的碳排放情况,目前还缺乏基础的统计数据,只能从能耗的数据来比较。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推算,我国交通、仓储、邮政的能源消耗约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0%, 并且近年来的能耗增长速度要快于全国平均速度。

此外,从国际发展规律来看,物流规模的发展与能耗的增加并不总是呈正比关系, 到一定时期以后能耗的增长会必然快于物流规模的增长。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 因此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低碳经济可以说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趋势下我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运输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运输环节是物流的主要环节,运输的发展不仅占用土地、能源和资金,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例如,交通工具本身会产生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和水质污染;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会对区域的水土、植被、动物生存环境及人们的居住、生活环境与人文景观带来影响;交通运输车辆的增加造成交通拥挤,从而使车辆运行效率低下,加重了环境污染;不合理的运输网点及配送中心布局,导致货物迂回运输,增加了车辆燃油消耗等。

(二)其他物流环节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流通加工环节,由消费者分散进行的流通加工,资源利用率低下;分散流通加工产生的边角废料,难以集中和有效再利用,造成废弃物污染;加工活动产生的三废都对环境和人体构成危害;流通加工中心的不当选址,也会因增加了运输量而产生新的污染。在搬运装卸环节,由于疏忽和动作不当,会造成品体的损坏;废旧物质和城市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会对环境造成全方位的污染。

(三)技术障碍

我国现有的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还相对落后,且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不同物流部门之间还存在技术、设备、信息标准的不统一,使得物流运作中的服务不够规范,大大增加了运行成本和交易成本;智能运输系统(ITS)是目前国外解决城市以及高速公路交通阻塞、提高行车安全和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但在我国还处在发展初期。

(四)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

在现代国际贸易中,西方发达国家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为名,通过颁布和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苛刻的环保技术标准,以限制国外产品的进口,同时却又尽可能地将其国内能耗大、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上述做法无疑使我国处于不利地位,污染严重的制造业造就 “世界工厂”名声的同时也带来了“碳排放第一”,绿色贸易壁垒又使产品出口困难重重。

低碳经济趋势下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政策方面

由于企业的效益与社会的效益经常并不一致,因此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国家在制度建设方面的新措施,如通过环境立法、排污收费制度、许可证制度和建立绿色物流标准约束和干预物流活动的外部不经济性;通过制定节能减排补贴政策、税收扶持政策、贷款优惠政策激励和引导企业的物流行为。

例如,由于码头作业的条件限制,致使大量到港船只不能及时进行货物装卸,有时在港口外要等待数天甚至数周。即使从码头自身的绩效来看是高水平的,但是等候的船只所白白消耗的能源却没有被核算进来。这种现象并非是港口独有,在物流领域可以说很普遍。其实,此类大系统的整体优化在技术方法上并不是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数学规划或排队论等技术加以解决,问题出在制度上。如果在制度设计上把等候船只的能耗与效益也纳入对码头的考核,此类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因此,政策方面主要是研究解决那些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不一致的问题,通过法律、政策等,促使企业的经营目标符合科学发展观,从而与社会公众的利益保持一致。

(二)规划方面

规划方面包括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主要是指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需要做好以下几点:重视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和改造;加强新建物流基础设施的宏观协调和功能整合;加强物流节点、物流网络的建设;有效促进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和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大力发展综合交通体系和多式联运。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加快运输、仓储、物资、商贸和货代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用信息化以及先进管理技术改造传统物流体系,转变增长方式实现集约发展;大力发展逆向物流、绿色物流、循环物流、第三方物流、冷链物流等,高度重视物流安全。

微观层面主要是针对企业的具体物流解决方案。在物流解决方案中, 企业通常是可以把降低物流成本的经济效益与节能减排的社会效益一致起来的。因为能源的价格在不断上升, 污染排放的标准和成本也在上升, 因此在这样的价格制度下有利于企业在追逐利润的同时也能够节能减排。具体而言,企业应在物流的各个环节降低环境的承载压力:运输方面可以合理布局和规划货运网点和配送中心,合理选择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包装方面可以使用环保材料,建立包装回收制度;流通加工方面可以实行规模作业形式,集中处理废料;仓储方面妥善保管高危物品,合理布局仓库资源;回收处理方面需要加强供应链合作,建立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系统。

(三)技术方面

技术方面主要是鼓励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例如提高各种类型交通运输工具的能源效率和控制排放技术。技术层面最具有国际可比性,根据交通运输部网站数据,当前我国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利用效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明显偏低,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比美国高10%,货车百吨公里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一倍以上。目前,国家正在陆续出台有关政策鼓励创新、鼓励推广, 同时也在投入资金进行关键技术的研发。交通运输部确定的节能减排主要指标为:与2005年相比,到2010年和2020年,营运货车单位运输量能耗分别下降5%和16%,营运船舶单位运输量能耗分别下降10%和20%,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分别下降5%和10%。物流是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的主要领域, 应给予积极的关注和支持。

在低碳经济趋势下如何发展现代物流业还需要一些基础研究,特别是基础数据信息体系的建设很迫切。由于基础数据的缺失,虽然国际上已经有比较先进的碳排放统计和测算方法可以借鉴,但是我国目前还是只能用节能减排的概念来代替低碳经济。只有加强基于数量化的研究,才能切实有效地把研究成果推向应用。

参考文献:

1.余霞.交通运输发展与环境保护探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9(32)

2.王静,王华.促进物流业节能减排措施的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8(12)

3.荆林波,王雪峰.关于我国物流业节能减排问题的探讨[J].商业时代,2009(27)

第7篇:碳中和的解决方案范文

对于低碳经济,高盛集团董事总经理特雷西・沃斯腾克罗夫特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低碳经济是一张三条腿的板凳,其培育和发展离不开政策、技术和资本三位一体的支撑框架。如果缺少任何一条腿,都将导致板凳的不稳。在这三个因素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金融。

全球碳市场在饱受争议中发展迅速,交易模式、制度、产品等基本元素业已成熟。碳市场的参与者也从初期的政府赞助机构、想培养市场的环境顾问、建立策略部门的大公司以及尝试及早取得商业优势的创新企业转变为金融机构、基金、交易所、大型温室气体排放企业、专业的中间商、服务商等。而中国碳金融也在哥本哈根会议前后迅速成长,截至2010年5月12日,国家发改委批准的CDM项目已达2537个。从这个数字来看,碳金融的浪潮已经来临,各个环节的市场主体将如何把握这一历史性的机遇呢?

为此,《首席财务官》杂志特别专访了国内外多家碳金融参与主体的代表: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副总裁黄杰夫、浦发银行投行部总经理助理贾红睿、英国气候资本(以下简称“CCC”)总裁路跃兵、中瑞碳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中瑞碳”)董事陈海鸥以及碳金融领域专家徐东胜、人民大学财金学院教授涂永红等。在低碳经济动地而来的当下,力图为广大CFO勾勒出一个碳金融的全景图谱。

银行:一站式金融支持

如今,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已经很少有银行会否认他们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中扮演关键角色,越来越多的银行参与到碳披露计划、赤道原则、碳项目的投融资或产品开发活动中。

2004年,汇丰银行做出成立碳管理工作队的承诺,成为世界上首家实现“碳中和”的国际性银行。事实上,除了少数早期的先驱,国际商业银行参与碳市场相对较晚,比利时富通银行是早期的参与者之一,为客户提供交易、交易对手服务、结算和碳金融类的融资。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商业银行开始参与碳减排的投融资,尤其以在欧洲有运营基础的银行活跃,如巴克莱银行、拉博银行、汇丰银行和荷兰银行等。

由于国际银行一般采用混业经营,所以其参与碳金融市场的活动并非局限于信贷一个方面,更多的是金融衍生品,如基金、债券、期货的开发与交易,以及对碳减排项目的直接开发投资。这是与我国商业银行在碳金融业务上的最大不同。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京都议定书》提出的三种减排机制中所能参与的只有CDM一个。目前商业银行业不能投资。另外,由于实行分业经营,商业银行绝对不能进行股权投资。因此国内银行参与CDM更多的是指信贷支持。通常在碳金融领域,国内银行扮演的角色是:对上游需要技术改造升级的企业和拥有技术的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对后者融资相对来说风险要大一些,这就需要银行一要有社会责任感,二要看懂他们。比如,浦发银行为国内首个海上风电项目牵头融资,成功实施银团融资和CDM应收账款质押相结合的创新融资方式,对碳金融进行有益尝试。

目前国内几乎每家商业银行都可以提供绿色信贷服务。浦发银行是国内最早试水碳金融领域的银行之一。从2005年浦发银行就开始探索这一领域,2008年就 《绿色金融服务方案》。最近三年,浦发银行发放绿色贷款达1000亿元,涉及可再生能源、工业和建筑领域提高能效和污水处理等其他环保项目。2009年,浦发作为惟一金融界发起人加入中国第一个自愿减排联合组织――天津生态城绿色产业协会,旨在通过推广低碳金融解决方案。进入2010年,更是正式把打造“低碳银行”纳入发展规划。

在众多商业银行中,浦发银行在碳金融方面显得颇具特色。贾红睿对此颇为自豪,“在浦发,客户可以享受到真正的一站式服务。”

2008年,浦发银行在全国商业银行中率先推出首个针对低碳经济的创新型服务方案――《绿色信贷综合服务方案》,具体包括国际金融公司(IFC)能效融资方案、法国开发署(AFD)能效融资方案、清洁发展机制(CDM)财务顾问方案、绿色股权融资方案和专业支持方案,形成业内最全的覆盖低碳经济产业链上下游的碳金融产品体系。

2009年7月,浦发银行成功为陕西某水电项目提供CDM财务顾问,并最终签署《减排量购买协议》(ERPA)。该项目是国内银行界CDM财务顾问创新成功第一单。预计该项目售碳收入占年经营收入的1/4。

在财务顾问方面,PE投资是其关注的另一方面。作为浦发碳金融体系的一部分,这一子方案通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方式,可以增加企业资本金和抗风险能力,再融资时就可以获得更大的授信额度。

曾有多年碳金融研究的人民大学教授涂永红指出,由于我国金融体系和国外的不同,国内银行占有市场85%以上的金融资源,这就决定了其在中国碳金融的发展中需要承担远比发达国家银行更多的责任。

资本:蓄势出击

在国际碳金融市场中,资本是最活跃的参与主体,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资本主要是指机构投资者和风险投资者,包括投资公司、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共同基金、基金会、捐赠基金、专业碳基金和对冲基金等。

机构投资者认为,许多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如环境成本和风险披露、碳税、减排目标、交易都会对他们的利益产生影响。因此机构投资者采取多种措施来制度化气候变化问题。如成立的气候变化机构投资者团体、碳披露计划、赤道原则、气候风险投资者网络等。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的国际投资银行也在不断变更应对气候变化的计划,如高盛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了股票估值模型。

达信总裁韦朴认为,作为大的机构投资者,保险公司在管理投资组合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可以反映他们亲身经历的风险,例如保险公司面对理赔时,这有助于他们开发和管理碳金融市场。一些保险业者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发现损失记录恶化,随着气候变化更加明显,保险公司不得不重新评估整个行业,并要求对他们的客户风险管理采用更高的标准,开发诸如碳交易的交易对手风险这类的新产品。达信作为全球风险管理专家,制定了一套环境风险管理方案瑞士再保险公司则进一步明确了碳管理的责任范围,如果公司董事或高管没有做出努力减少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他将可能被免去这些责任赔偿保险。

2005年,专业碳基金的崛起备受瞩目,目前国际上购买核证减排量(CERs)的碳基金和采购机构约有50家,是全q球市场减排权证和减排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一般分为政府基金和私募基金,政府基金一般都是由政府参与设立或全部由政府设立,无论运营方式有什么不同,目标都是希望通过CDM项目购买的方式,使国内碳减排量达到《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标准。这类基金源自世界银行的原型碳基金(PCF),不可避免带有世界银行政策的烙印,除了完成本国目标以外,还被要求高质量的减排和降低减排成本。与此不同,私募基金更注重的是减排的目标下利益。

随着碳市场的发展,一些欧洲和美国的对冲基金和私募投资公司早已开始部署资金,部分以持有碳公司股份的形式,部分则以购买并交易碳信用的形式。国际上比较知名的有RNK资本公司、Citadel投资集团、MissionPoint资本伙伴公司、Dexion资本公司等。另外,对未来碳市场的良好预期也促使新基金纷纷成立。

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吸引了各路资本蜂拥而至。其中摩根士丹利、高盛、加拿大纳德资产管理公司、瑞典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英国气候变化资本等国际金融机构、投资公司和基金早已对中国的“碳金融”市场表现出了巨大的兴趣。

路跃兵介绍,CCC是其中最大的一只私募基金,掌管着8.5亿欧元资产,并将一半以上的资金放在中国。目前已经在中国投资50个项目,规模达60多亿元人民币,已支付20多亿元,其余将在未来几年持续投入。而在中国碳交易市场目前总的投资规模中,CCC的投资份额占了10%以上。该基金在中国的大部分投资是在CDM领域,且绝大多数项目为大型国企,分布在电力、煤炭、钢铁、水泥、水电、风电、生物质能、煤层气、垃圾填埋等众多领域。“很多环保、节能减排的项目投资回收期很长甚至不赚钱,而我们的金融手段可以让风电、垃圾填埋这样的项目提高内部投资回报率2%~40%,或者投资回报期缩短至少两年。”不过,由于2012年后政策不明朗,路跃兵表示,CCC相关投资也会进行适当调整。

CCC可以提供三种融资方式,这与国内基金有很大不同。路跃兵介绍,第一种方式即直接买入企业的减排量,采取货到付款的方式;第二种是在企业产生减排量之前提供资金或设备让企业能进行项目建设,减排量产生后再买入,第一期的CERs交易扣除前期提供的资金;第三种融资方式则结合了股权融资和前两种融资方式,除了买入减排量以外,也投入股本金,成为股东。在入股的情况下,卖方得到更大的实惠,而CCC承担更多的资本。“目前CCC资金中的20%可以用于股权融资。CCC在国际上有不少股权投资经验,但是由于目前在中国受到最低碳价格的影响,此项投资还未能充分展开。”

陈海鸥表示,对2012年后的预期,现在国内市场的态度是:国际资本悲观,国内资本乐观。随着国内碳金融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目前已有很多PE基金乃至产业基金都在关注这一领域,浙江诺海低碳投资基金、黄河三角洲高青黑牛低碳生态产业投资基金、南昌开元城市发展基金、光大江阴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华澳资本低碳投资基金等相继成立,这些均为专注于低碳环保领域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而在二级市场,同样出现了首只低碳经济概念的股票型主题基金――汇丰晋信低碳先锋基金。国际金融公司(IFC)也在募集一个“IFC后2012碳基金”,以购买2013年之后交付的碳减排额。

交易所:就差价格信号

由于中国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小,大量国际资本流入,而国内GDP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也保持了9%的增长,中国不差钱。另外随着国际间技术交流的频繁以及中国自身在风能、水电等领域就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因此中国实际上也不差技术。黄杰夫认为,中国最差的是价格信号。

“碳是一种资产,将其价格信号通过金融市场的交易产生出来的话,对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调整会有很大帮助。”电力企业是配额的最主要需求者之一,使用煤的成本和使用天然气的成本是影响其选择的重要因素,许多分析师认为,对二氧化碳进行定价将促使企业选择更清洁的天然气,并且预计当配额单位价格(每吨二氧化碳价格)在25欧元时足以鼓励排放者更换燃料。

至于如何给碳定价,黄杰夫认为,碳价格像所有商品一样,是由市场根据供需形成的。路跃兵对此观点表示认同,虽然发改委有碳单位价格最低8元的规定,但每个项目的价格由双方谈判决定,决定因素则是市场的供求,每年气候不同、欧洲市场的配额紧缺等因素都会导致价格的下跌和上涨。此外,交易中谁承担风险、申报费用等都会影响到每一吨二氧化碳的价格。

理论上,碳价格与碳减排的边际减排成本密切相关,但在实践中,价格更动态。黄杰夫认为,这种敏感的价格信号是决策的最可靠依据。

市场上首次出现碳价格是在2003年9月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每吨约在1.5美元~2.5美元之间。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是自愿减排市场,涂孙红认为,其市场价格会低于强制减排市场。欧洲排放权交易计划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罚款价格是40欧元和100欧元,这象征了市场上的最高交易价格,CDM第一个减排权证价格约5欧元~7欧元。

目前世界上已建立了多个碳市场,欧盟排放体系是其中最大的跨国、跨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市场,涵盖了25个国家和1.1万多项设施。这一体系非常活跃,参与交易者包括银行、碳密集型行业公司、碳基金等。2008年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价格已经达到了919.1亿美元。

与欧盟碳市场的热闹情况不同,欧洲以外同样受8%上限管制的国家却行动迟缓,日本、加拿大和新西兰虽然都已承诺会遵守,但深度和广度远不及欧盟,而美国和澳大利亚则拒绝加入《京都议定书》。当然官方的态度并未影响他们自愿减排市场的发展,民间的热情与政府的冷淡形成鲜明对比。美国大多数州现在都有温室气体减排计划,通常还配合完成辅助的目标。美国国会也制定了数项规范市场的法案。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澳大利亚,各省省长已完成数十个原则的设计协议,以加强国家排放交易计划。另外,美国和澳大利亚已经与印度、中国、日本和韩国建立了亚太清洁发展与气候伙伴合作计划。几天前,新西兰开始了全国碳交易体系,催生出新西兰的国家碳市场。

然而无论是欧盟排放交易体系还是美国交易体系,基础都是总量控制和交易机制,在一个确定的总量下,碳就成为了稀缺资源,就可以形成价格。黄杰夫认为,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45%的碳强度指标,这在客观上产生了二氧化碳排放的稀缺性;按简单的经济学原理,有了稀缺性,就可以定价。中国的金融和环境专家,应该从实际的角度,积极探索如何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建立中国的碳价格信号体系,这才是低碳经济的实质所在。

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碳市场,CDM项目所产生的CERs只能由国外买家到国际市场进行交易。虽然国内早在2008年就相继成立了上海环境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但是由于刚起步,发挥的作用还太小。黄杰夫认为,这与中国起步晚不无关系。但他相信,中国有可能在碳交易市场,用金融给碳资产定价方面超过美国。中国依赖政策,美国依赖市场,这是造成当前中美在碳金融方面存在差距的重要原因,“现在是时候该给市场一个机会了,碳金融各参与主体要联合起来,做出碳价格信号。”

黄杰夫还强调,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价格信号不要忘了农民。在美国,对一个户收入5万美金的农民家庭来说,在好的年景,其近1/5的收入可以来自于碳市场。从碳交易现有规模看,碳金融前景可观:今年五月,欧洲气候交易所(ECX)创造了日交易量记录,当日共成交二氧化碳指标5300万吨,日交易金额达10亿美元。

企业:将改变资产负债表

碳市场已从一项协商的政策工具转变为具有经济机能的市场,将使碳资产加速变成真正的资产类别。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08年,全球碳交易额高达1260亿美元,专家预计到2012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1500亿美元。当碳交易有可能成为超过石油的商品时,作为市场参与主体的企业,尤其是关联企业就不能不重新审视碳――这一新型资产的价值以及对财务状况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成本增加和碳资产价值被忽视。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Alan Willis指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有必要在其战略规划和风险管理中考虑气候变化问题。机构投资者也逐渐意识到,在投资分析和决策中考虑气候变化对财务的影响很重要。因此气候变化的影响正出现在财务报告的各个组成部分。

国内一直以来都存在是否应该将碳资产计入资产负债表的争论,陈海鸥认为,碳资产在不久的将来将可能会以类似“碳资产与负债”的会计名目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中。这就需要对企业参与碳交易形成的经济利益或义务进行核算与计量,并表内化。虽然目前国内还没有能够对此进行准确核算的会计准则与方法,但与此相关的讨论已日趋频繁。在企业损益表中,可能需要在传统企业成本之外体现一项新内容,就是环境成本。日本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环境会计体系,其环境报告书中明确要求揭示企业环境成本的降低,其中重要一项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而企业环境业绩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单位产品、服务应负担的环境成本,如单位营业额应负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比同行业更有能力管理环境风险和机遇的公司,财务表现通常也比同行优秀。企业有可能借由减排而从能源节约中获利,加拿大铝业、美国铝业、杜邦、IBM、壳牌、丰田等都已证明了该结果。

许多跨国公司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采取一系列“碳管理”措施予以应对。对每个公司来说,都可以从价值链的三个层次了解碳排放的影响:公司自身运营产生的排放;来自公司供应链的间接排放;与使用公司产品和服务相关的排放。因此企业的碳管理是指,评估整个价值链的排放;了解与碳减排有关的风险和机会;率先采取相应行动;与包括所有投资者在内的股东对结果进行沟通。

在黄杰夫看来,中国企业正处在U型弯道上。中国目前不承诺强制减排目标,未来可能会在自愿减排的基础上建立碳交易体系。但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绕过这个弯道。举例来说,欧盟第二阶段减排范围将覆盖航空运输业,在欧盟起降的中国航空公司同样要面临碳减排的硬性规定,而出口欧洲的企业也可能面临因运输成本增加而带来的利润减少问题。在美国,公司被要求披露他们的实体环境风险,同时遵守证券管理委员会的S-K规定和10-K申报规范。这些要求迫使公司不得不披露环境成本、负债与未来风险等财务信息。英国贸易工业部在企业的运营和财务审查中引入了环境报告要求。这些对于那些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而言是个挑战。

减排政策会在不同的时期对不同产业产生不同影响,其中最敏感的是能源密集型产业,既包括能源生产行业,如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电力、水泥,也包括能源消费行业,如汽车、航空。其中电力被视为管理当局最主要的目标。欧盟碳排放配额的50%以上给了电力行业。

瑞银集团《碳定价机制如何影响亚洲公司的盈利》的投资报告显示,减排政策将使企业每股收益大幅下降,一旦中国引入旨在控制碳排放量的碳定价机制,预计中国企业将增加相当于目前GDP1.6%的成本。

中国企业今后都势必面临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排放要求已成事实,专家建议,企业尤其是能源型企业应当从目标使命、产品研发、渠道布置、投融资安排等各个环节发掘碳价值,整合自己企业的碳战略。预先引入企业碳资产管理的概念,进行企业碳资产审计,建立自己的碳资产负债表。正如青岛啤酒董事长金志国所说的,一家企业只要有碳排放,就会形成潜在的碳资产或者碳负债,管得好就是资产,管不好就是负债。

中间商:低碳综合服务

除了遵约交易市场和所谓的纯粹的经营碳的公司外,碳市场的发展还催生了一系列专业服务公司,涵盖了咨询服务商、证券研究、信用评级、保险等。作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的中国吸引了很多国际买家,咨询服务商应运而生。由于国内企业在碳交易市场只能参与CDM,所以咨询服务商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的咨询服务商在2004年就已经出现, 最早出现的是CDM中心,基本上每省都有一家,当然并不是所有公司都有所作为,目前这类专业公司北京最多。在哥本哈根会议前后,低碳在全社会受到极大关注,咨询服务商的业务领域也从单纯的CDM开发与交易向低碳服务领域延伸。据陈海鸥介绍,中国市场目前真正拥有低碳综合服务体系的公司非常少,大部分同行还正处在一个探索的过程中,中瑞碳则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中瑞碳率先在提出了国内市场的“碳资产管理”的概念,推出低碳综合服务。该服务体系来自于欧美这些具有成熟的碳排放管理模式的市场。陈海鸥认为,对国内而言,这是一个新的起步。这一服务体系包括:碳足迹盘查碳排放源审计碳足迹评价与碳风险评估建立碳排放战略管理目标建立企业内部碳排放管理体系实施碳减排策略选择碳抵消或碳交易以减少或抵消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碳排放,或实现碳中和。

通过碳足迹盘查摸清企业的碳排放家底是低碳综合管理的基础。陈海鸥介绍,碳足迹包括基于组织、项目层次的碳足迹和基于产品与服务层次的碳足迹。英美等国家在碳足迹披露方面的工作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在碳足迹计量标准方面,国际认可的标准有:一个是基于组织与项目层次的ISO14064系列和GHG-PROTOCOL,另一个是基于产品与服务层次的PAS-2050。而中国目前还没有碳足迹盘查的工作标准,中国正在加速进行国际标准的转换。陈海鸥相信,很快将出现的碳足迹盘查与披露方面的中国标准。在中国国内标准出来之前,行业内使用的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ISO14064、GHG PROTOCOL与PAS2050标准。

在中瑞碳,低碳综合服务和CDM是两个不同的部门,两者所依据的方法学与标准是不同的。CDM的方法学是由联合国的CDM执行委员会。CDM申报要向CDM执行委员会递交符合方法学要求的项目申报文件(PDD),并由指定经营机构DOE对项目进行审定,DOE出具审定报告后,才可向CDM执行委员会递交项目注册申请。经批准注册后,将由DOE对CDM项目的减排量进行核查,并向CDM执行委员会申请签发,签发后的经核证的减排量CERs,即是CDM开发的产成品,可以拿去市场进行现货交易。

陈海鸥强调,中瑞碳的定位是碳交易和低碳综合服务专家。“碳交易涵盖的内容很多,在现阶段,适合中国市场的范围包括CDM与自愿减排量(VER)的开发与交易。在碳资产的开发与交易方面,中瑞碳拥有非常丰富的经验。”陈海鸥举例说,针对钢铁、水泥等高能耗企业的客户,在低碳综合服务的过程中提交的碳减排方案将会包括资源综合与循环利用的机会。这些碳减排建议的实施过程将产生碳资产开发与交易的机会,中瑞碳又可以帮助客户们实现碳资产项目的开发与交易。“我们在给客户提供低碳综合服务的同时又可以给客户带来更多的碳资产机会,客户对这种综合服务模式非常欢迎。”

第8篇:碳中和的解决方案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工业企业也随之不断发展,它所产生的有害气体越来越多。在很多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势必会排放很多工业气体,而这些气体因为多含有的有害物质且不易在空气中消散,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所以,文章对于如何治理现今的工业技术污染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对工业污染问题的治理提供良好的借鉴意义。

 

1 工业废气污染的种类及成因

 

社会上的工业生产种类繁多,对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是石油及与之相似的工业品种,这些工业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排出大量的有害气体,这些气体的有害物质在空气中无法分解,对空气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而其中污染物主要包括两种:第一、固体颗粒污染物;第二、气体污染物。

 

1.1 固体颗粒粉尘污染物

 

固体污染物是空气污染物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除了被称为固体颗粒污染物外,它还有另外一种名称叫溶胶性污染物。顾名思义,颗粒污染物一般指的是大气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状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化工厂、水泥厂及锅炉厂等这些地方所产生的废气污染。大部分是因为在这些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都需要烧煤等矿物质来完成生产,而在燃烧过程中,在很多时候燃烧物燃烧的并不彻底,随后被排放到空气中,其中所存有的不溶于大气的颗粒物就对空气造成了非常大的污染。

 

1.2 气体污染物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工业企业的不断发展,在现今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所排出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污染物:

 

(1)含氮有机气体污染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和汽车相类似的一些机械产品燃料的燃烧也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好,汽车作为一种新型、便利的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但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现今,绝大多数的汽车仍需要燃料的燃烧,才能进行工作。但在汽车燃料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氮有机气体污染物,对这些气体在燃料燃烧过程中被排放进大气中,使得空气中的含氮有机污染物不断增多,不利于空气的循环,对空气的正常循环结构造成了严重破坏。

 

(2)含硫气体污染物。含硫污染物是大气污染物中并不经常见得一种。它主要是由工业企业冶炼金属所产生的,是由有金属气体在冶炼的高温环境下产生的。这种污染物还能与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发生反应后所产生的物质就是我们所说的酸雨。酸雨除了对物体具有腐蚀作用外,同时也对人的身体健康有所危害,使人在酸雨的环境下产生呼吸系统的疾病。

 

(3)碳氢有机气体污染物。碳氢化合物统称烃类,是指由碳和氢两种原子组成的各种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主要来自天然源。其中主要包括四种污染:烷烃、烯烃、芳香烃、含氧烃。日常生活中,虽然人们还没有感受到它对人们生活的不良影响,但是它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对人们造成了危害,这一气体的排放,对空气中的臭氧层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使太阳所发出的紫外线强度大大增加。不仅对社会环境造成了破坏,同时也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增加了皮肤癌的患病几率。之前有研究表明,氟物质的使用过量对环境造成了很多的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减少氟物质的使用量,对自己负责,对环境负责。

 

2 促进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的策略

 

2.1 突出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

 

应该加大对空气污染的治理问题,这要从空气污染的主要源头工业行业抓起。对于工业污染问题的治理,只靠个人是不够的,政府必须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管理力度,制定有效、合理的整治措施,对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非法型企业,政府应该予以取缔,空气污染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所以这就要求政府相关部门把治理好空气污染问题当成重中之重。对于空气污染治理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对于如何治理的策略性建议,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参与进来,出谋划策,为空气污染的有效治理出一份力,同时结合政府的有效政策,使人民对保护环境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层面。团结统一,使空气的治理问题能够高效完成。

 

2.2 不断革新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

 

对于工业废气的治理,为了减少排放气体的污染物质,相关部门已经推出了多种污染气体排放之前所能进行的有效处理方法,其中主要包括活性炭吸附法、催化燃烧法、催化氧化法、酸碱中和法、等离子法等多种处理方法。除以上方法之外,废气处理塔采用多重废气吸附过滤净化系统,工业废气处理设计周密、层层净化过滤废气,效果较好。但是相关的治理技术在在治理空气的过程中,还存在比较大的缺陷,这就要求我们在空气的治理的过新程中,不断实践、不断改良,不断推动着治理技术的革新,是全社会人民团结起来,钻研治理空气污染的新技术,从而使空气污染的治理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2.3 注重政策的引导和环保宣传力度

 

对于空气的污染,很多都是传统的工业企业造成的,对于空气污染的治理,需要耗费大量的生产资金,有很多小企业因为资金不足,为了节约成本,对于空气造成污染的问题企业给予了置之不理得态度。在这问题上,政府应该加强对这一问题的宣传,使群众的环保意识得以有效提高,在今后环境的保护的实践中增加人民的自主意识。由于一些企业资金不足,无法完成本企业对所排放的污染气体的治理,这就要求政府对这样的企业给予一些资金上的支持,有了充足的资金,企业的污染治理才能有效进行。同时,政府还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运用法律的手段强制企业进行气体污染物的处理。对于对空气治理问题置之不理的企业,政府应该进行通报批评,且根据企业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治理方案,同时要求企业必须按照要求完成,否则就会得到更加严厉的惩处。

 

3 结束语

 

文章主要论述了工业废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并通过详细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建议,在文章的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空气污染的主要源头就是工业企业,所以工业企业在治理废气污染的问题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必须要履行对于保护环境应尽的义务。另外,个人在也要加强自己的环保意识,监督好自己的同时也能对别人实行监督,团结一致,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共同构建和谐、健康、美好的社会环境。

 

作者:杨伟鹏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年20期

第9篇:碳中和的解决方案范文

先让我们看看在"循环经济再造企业未来"这一论坛当中,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志国和青岛啤酒生产管理总部部长卢绪军在现场提供的一连串数字:

企业规模:

• 2010年产销量是638万升,在世界啤酒行业,青岛啤酒排在第六名;

• 2010年品牌价值达到了426.18亿,高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

• 在全国拥有57家啤酒厂,遍布19个省市自治区。

循环经济效益:

• 2010年工程废弃物回收率100%,回收价值达到1.58亿;

• 2010年回收的二氧化碳达到了8.7万吨,相当于种植了30年树龄的树78万棵。

节能减排效益:

• 近三年来,单位水耗下降了12.3%,单位电耗下降了8.6%,单位煤耗下降了19%,单位二氧化硫排放下降了31%;

• 2010年增产43万升啤酒,但是排污总量比2009年有所下降,COD下降了19吨,二氧化硫减排了337吨。

以上这一连串数字表明,作为在中国甚至全球都具有巨大品牌影响力的青岛啤酒,通过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到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方面,找到了企业核心能力发展的方向和品牌塑造的根基。但是其背后的"绿色商业模式"是什么?论坛嘉宾从三个方面阐释了循环经济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更大需求的满足、战略实施的策略和创造"绿金"的模式。

超越传统产品需求

人类需求是分层次的,当较低层次得到满足时,人们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在传统工业经济时代,人们的需求是建立在向他人、向环境、向未来子孙转移成本和借得利益基础上的。企业把自己的废弃物看成是与企业自身经济绩效不相关的、可以"外部化"的东西。殊不知,这些东西不仅企业不需要,他人和环境更不需要。企业实际上是在满足了人们一部分需求的同时,破坏着人们其他更大更深远的需求。

论坛上,同在食品饮料行业的蒙牛集团创始人、老牛基金会创始人牛根生指出:"把传统经济发展和现代的绿色发展区分开,应该从'五个需求'开始。第一,生命有保障,做绿色公司,做循环经济就是为了让生命能够生存下去;第二,身体能健康,现代生命的需求,不仅自己要活着,他人也得活着,而且让大家健康地活着;第三,生态能和谐,不仅人类要活着,生物要活着,花草树木也要活着;第四,生活要美好,生活美好要通过解决生态问题来保证,只有建立良性的生态圈才能够保持产品质量和生活质量;第五,生产要科学,企业是生产的主体,所有的垃圾、所有的污染都是工业文明带来的,所以生产科学不科学是现展的关键,传统发展和现展的区别,就是要区别是不是你生产出了对社会有害、不利于人类健康发展的东西。"

确实,在工业时代,人们只是简单地追求物质和品质,似乎淡忘了人类更大的需求,那就是健康的身体,优美的环境,生态的多样??这些需求本来是存在的,只是在利润至上的工业生产导向下,被忽视了。现在重新提出超越产品需求的"大需求"就是对生意底线的强调和对生意本质目标追求的回归。具体到青岛啤酒的案例来说,通过循环经济满足的不仅是人们喝啤酒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人类保护美好家园、节能降耗和健康发展的需求。

循环经济战略的实施

既然循环经济能够满足人类发展更高层次的需求,并且能够实现企业与社会和环境的共生、共赢,那么如何实施循环经济战略才能够使其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呢?

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裁申屠献忠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他的答案是:"首先从上到下,企业领导要站在战略层面去考虑。第一要有体系,有一个很好的架构去保证执行,包括企业的碳排查,包括产品生命周期的碳排查都是有相应指标的,只有企业领导推动才能实现标准的建立。第二,做到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要依赖员工,要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移植到企业文化当中去,其实员工都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在做可持续发展的好事情,会更加激励员工,使其对公司更加忠诚,跟公司一起做好,形成一个企业文化,根植到员工的'DNA理念'中去。"

青啤的确是这么做的。卢绪军介绍说,在金志国董事长理念的引导下,青岛啤酒在10年前就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和环境标准化研究所签订了温室气体排查协议,使青岛啤酒成为中国酿酒工业首家建立低碳体系的企业。

金志国也说:"循环经济的价值理念不是悬念,不是务虚的东西,而是在企业中用一个个案例和一个个创新做出来的。青啤生产厂长有两大责任,第一是质量保证中心,第二是成本控制中心。在工厂的任免上,这两条是'高压线'。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在成本上我要求大家能够通过环境保护,通过节能减排,通过资源投入的效率来降低成本,把垃圾换资源,把资源换财富。通过在内部不断地提高标准,不断地提高'碳管理'的能力,既能体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能保证社会效益。而且完成的过程中会给企业员工带来价值,带来快乐,带来财富。"

正如论坛主持人《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何振红指出的:"让绿色发展成为一种信仰。"这种信仰首先是企业核心领导的,其次是全体员工的,并最终推而广之成为消费者和整个社会的。只有这样,循环经济的战略才能够真正得到彻底贯彻。另外出席嘉宾也提到了一个推动战略实施的重要问题:创新。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新礼就提出,创造生态型的循环经济是大势所趋,但这方面需要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尤其是国家政策的创新。牛根生也回应说:"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国家政策的创新和支持,如何给可再生能源利用、废弃物处理行业以有市场竞争力的价格就是政策创新的一个方向。"

循环经济的"绿色"商业模式

开展循环经济需要大量的技术投入、设备投入和人员投入等,这些都是成本。因此,可能阻碍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一个障碍就是它能否形成良性的"商业模式"。论坛嘉宾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出席论坛的GE能源集团全球副总裁温跃忠介绍了通用电气的经验。从2005年开始,通用电气就提出了绿色创想战略,当时他们的总裁伊梅尔特就提出了"绿色就是美钞"的口号。5年过去了,通过绿色创想项目,通用电气2009年的营业收入达到了180亿美金,相当于一个比较靠前的世界500强企业的收入。而且2009年单位产值的能耗要比2004年下降34%,水耗降低30%。

除了在文章开头列举的循环经济效益外,金志国还介绍说,青啤将在啤酒发酵期间排放的二氧化碳采集起来,经过压缩净化之后在啤酒装瓶环节利用。这样,通过二氧化碳的循环利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另外青啤还通过酵母的资源化,减少了污水的处理成本,同时使每吨酵母粉产生了1000多元的经济价值。

申屠献忠总结说:"循环经济不光是一种投入,实际上产出是可以高过这个投入的。循环经济不光是一种成本,可能会对企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或者是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的环节,甚至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任何一种绿色模式的推广都与经济模式分不开,只有遵守商业规律才能做到真正的可持续。

【绿公司年会微博】

中国绿色公司年会:【开幕式精彩瞬间回顾】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长、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柳传志发言:李群书记问我为什么突然剃了个光头,我说这是对绿色公司表示尊重。联想能够存活发展了26年,跟我自己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有关系的,这个理念就叫"有理想而不理想化"。

4月22日 15:14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27) | 评论(9)

史玉柱:我好崇拜我,我刚刚成功忽悠没剃过光头的柳传志向我学习,剃个大光头!!!!!有木有!!!!有木有!!!

4月19日 20:15 来自iPhone客户端| 转发(2930) || 评论(2292)

曹国伟:在青岛参加中国 #绿色公司年会# 海尔张瑞敏在演讲,大谈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对企业战略和营销方式的影响,从制造时代到定制时代。张总非常与时俱进。

4月22日 10:53 来自S60客户端|举报 转发(186) | 评论(82)

中国海蒂:许小年可是敢说真话呢。在绿色公司年会经济论坛上,他说出"中国通胀的唯一根源就是货币超发"。不是所有的"家"们都敢这样说的。

4月28日 15:53 来自新浪微博转发 | 评论(1)

有杰Rene:刚得知的好消息:在2011中国绿色公司年会上,宝洁中国荣获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和道农研究院颁发的"2011中国绿色公司百强"称号,在上榜的百强榜单中,宝洁名列外资企业第四名,并成为上榜个人用品行业公司中排名第一的企业。这个荣誉对我们是很大的鼓励。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我们会继续努力下去。

4月28日 08:02 来自iPhone客户端 转发(21) | 评论(31)

董红红:是这么回事,大家都想扮演别人的角色。绿公司年会上,许小年说,市长像总经理,总经理像政治家,教授像艺人,每天忙着走穴,学生像党校培养出来的干部。

4月28日 14:24 来自新浪微博

夜行者的围脖_宋国强:中国绿色公司年会:【开幕式精彩瞬间回顾:张瑞敏】传统经济下营销的优势在哪儿呢?就是价格+广告。如果是广告的标王,有价格的优势,肯定在市场上有优势。但现在不行了,从以价格的优势卖产品必须改变到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卖服务上。

5月6日 16:59 来自新浪微博 原文转发(12)|原文评论(4)

美通社能源资讯:4月22日晚,在青岛举行的2011中国绿色公司年会上,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等5家机构核心发起的"善水行动"公益项目成功举行。该项目旨在科学分析水资源状况,以"水中和"概念为核心,积极向企业界及公众发起"节水、减污,善待水资源"倡议,传播"善水"的价值理念与解决方案。

5月6日 17:57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1) |评论(1)

商界杂志:【马云:卫哲离职是我给了兄弟一刀】阿里巴巴"欺诈门"事件后,昨日,马云与卫哲首次同台面对媒体,在青岛举行的"中国绿色公司年会"关于企业价值观的论坛似乎也变成了马云的新闻会。他表示,卫哲的离开就是自己承担的责任,也是自己在阿里巴巴11年来最大的痛,是自己给了兄弟一道伤疤。

4月25日 14:26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24) | 评论(13)

孔念:卫哲创建"嘉誉基金",引咎辞职的阿里巴巴原CEO卫哲今日在绿色公司年会上首度公开透露其最新动向,将创建"嘉誉基金",瞄准投资项目里的"二手楼"、"烂尾楼"。

5月20日 12:31 来自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