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范文

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1篇: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14.019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农业发展水平的主要衡量参数。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进行农业生产,从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并提高农业各方面效益。而农业机械自动化是指农业机械装备应用自动化技术或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农业机械装备的自动化操作。

农业机械自动化是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的产物,也是农业机械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对于实现精准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1 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控制装置是自动化的重要组成,并随着自动化技术的逐步完善而不断发展。当前,农业机械自动化主要是指农业机械部分自动化、农机装置的分自动化及农业机器人。这几类农机自动化发展方式各具特色,优点也不同,但也存在与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不相适应之处。

发展农业机械自动化,有利于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当前农村大量劳动力已经离开农业生产,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生产,加上大量年轻农村人口因升学、迁移、就业等原因进入城市,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越来越严重。发展农机自动化,有利于减轻农村人口的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减轻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压力。同时,农业机械自动化因其具备自动监控、自动报警及自动切断动力等优势,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安全性,降低农业生产事故的发生。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国农产品逐步深入到国际市场,面对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大。提高农业机械自动化程度,提高产品质量也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主要集中在自动控制方面。总的来说,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较为全面,也比较突出。精准农业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及生长环境的变化,通过自动化技术对农业资料投入及生产工艺进行调节,从而优化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在这个过程中,农机自动化技术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网络化管理系统、农业专家系统等方面,吉林省大力建设的农业生产物联网技术就是这一技术的突出表现。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远程实时察看作物长势、及时预警病虫害发生,并针对具体情况远程操作相关农业机械进行灌溉、喷药、施肥等作业。

而在农机产品自动化方面的应用,也已经在多方面取得突破。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在拖拉机的自动化方面,机械油压式三点联结控制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其利用微机操作控制阀,改善机械运行中的平衡状态,自动设置运转速度等。目前,电子油压式连接装置也正在开发。

在微灌系统方面,已经实现了自动控制的灌溉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水位传感器等自动化设施,监控土壤墒情和作物长势,自动开启或闭合微喷灌设备,使微灌系统能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灌溉。

谷物干燥机的自动化,可以通过对干燥过程中谷物干燥程度、热风湿度、机械运转情况等进行自动化监控,实行自动切断燃料或电力,从而避免故障及事故的发生。

在其他农机产品方面,自动化技术在施肥机、播种机、喷雾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均有一定程度的突破,并在不断地进行研究、开发和试验。

2 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受多种因素影响,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面临着科技含量低、区域发展水平差异大、关键技术发展水平低、农机自动化种类少等问题,亟待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农机推广部门和农机使用者通力合作,加以解决。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和研发力度。农机自动化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尤其是自动化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农机管理部门应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机械自动化研发及生产的支持,并建立财政资金、科研经费、社会投资有机结合的多元化投资模式,激发农业机械自动化研发领域的积极性,加快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步伐。

二是转变对农业机械自动化的认识。广泛引导社会各界对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的认识,把农机自动化发展作为现代农业发展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对待。同时,应把传统的产、学、研、用分离的研发模式向各方面相结合的模式转变,以提高农业机械自动化装备的适用性。

三是加快自动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应大力研究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在农业机械装备领域中的应用,抓住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的改进,拓展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空间。

四是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发展应立足当前,结合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各地农业生产实际条件,针对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自动化模式和农机产品研发,以便于阶段式推进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进程。

3 结语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则对农业机械化效用最大化具有特殊意义。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农机自动化技术,推动现代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新宇.浅谈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林科技,2013,(34).

[2]耿效华.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必要性及重要领域[J].中国农业化,2007,(09).

第2篇: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范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基层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也让我国的农业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依旧面临诸多不足,包括基层推广组织不完善、培训体系缺乏可持续性、推广方法单一、示范工程建设相对滞后等,大大制约了农业发展,如何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提高基层农业机械化水平是重要课题。

1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现状分析

1.1认识上存在局限

由于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上到负责人,下到各户农民均缺乏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重要性的认知,因而导致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仅是将农业机械化技术视为商品,所以展开的一系列推广工作也均是基于商品的形式来进行,这便使得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过程因过于形式化而忽略了该技术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此外,由于部分负责人未能准确区分商品推广与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之间的区别,导致其在推广过程中,忽略了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劳动效率以及零配件维修等各方面的重要作用,严重制约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工作的有序开展。

1.2缺乏相应的信息工具

当前,由于城镇化现象日益增多,在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其居民居住相对较为分散,甚至有部分地区至今仍存在信息闭塞严重的情况,使得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工作始终难以得到有效开展。此外,由于偏远山区农民,其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甚至有许多农民从未接受过正规的学习,因而无论是对现代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或是新型种植技术,其认知程度均普遍较低,这也进一步加大了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难度。

1.3推广人员专业能力和业务能力较弱

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另一重大因素在于推广人员的整体素质。就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人员的整体素质而言,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推广人员在素质方面的要求。此外,我国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与市场所需人才之间也存在着较大出入,这种人才严重匮乏的状态,将直接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与此同时,在人才引进方面,相关管理部门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人才供需之间的矛盾。

2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发展与改革途径

2.1加强基层推广组织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在基层建立社会化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组织,为有效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提供组织保障。一是建立起村级农机服务队。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关于农机的购买可由村集体出资,而后通过适当收纳农户资金,以成立农业机械化服务公司,并采用内部独立经营与盈亏自负的管理模式。与此同时,村集体还可采取双层经营的方式,为农户提供一条龙式的服务,最后统一进行收费;二是可成立相应的农机协会,将种粮大户、农机大户以及农机服务单位结合到一起,以解决当前农机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经营规模小、作业市场混乱等问题。较合作社而言,农机协会组织较松散,是一个农机行业的松散联合体,能在发展农业机械化、农机作业信息传递、新技术和新机具的推广、农村新机手培训、农机跨区作业组织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2.2建立可持续的培训体系,奠定人才基础

结合农、科、教的农业机械化培训体系的建立,是持续而有效地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基础。国内农机化培训体系越来越完善,当下基本形成了农机化教育、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拖拉机安全驾驶培训、农机职业技能、农机安全监理、农机化科研等机构以及生产并销售农机的企业、农机服务组织等广泛参与的农业机械化培训格局,但有待进一步增加该培训体系的可持续性。一是将农机化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加工及示范推广、维护、经营管理等悉数涵盖到体系之中,培养既懂设计,又懂使用、维护的农机人才,同时培养农机经营管理与推广人才;二是要积极探索农民培训大协作运行机制,联合田间学校、三进村以及送教下乡等农民培训模式,继续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三是大力促进农、科、教的有机结合,打破部门、行业等界限,面向市场进行联合办学、协作办学,培养中高级产业技术人才,尽快将科技成果转化成农业生产力,推动农机化进程。

2.3丰富推广方法,全方位宣传机械化技术

面对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方法相对单一的问题,应积极采取宣传发动的方法。宣传须是全方位宣传,对象包括农民、社会大众,尤其要针对各级领导实施汇报宣传,形成政策驱动力量、行政推动力量,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基层更好更快地推广。一是资料宣传,即针对需要在基层推广的各种新机具、各项新技术,及时编印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资料进行宣传,将其散发给群众;二是报刊宣传,即在农机作业季到来之前,通过报纸、杂志等介绍农业机械化技术要点、典型效果,或组织宣传?0妫?从各个角度报道、宣传农业机械化技术;三是电视宣传,即在作业季之前播放农业机械化技术专题片或新闻宣传片,由农业专家或地方干部讲解其好处,技术骨干讲解应用要点、注意事项,宣传应用技术的典型经验。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宣传推广方法,在基层形成应用及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浓厚舆论氛围,提高推广水平。

第3篇: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状分析;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8.020

Abstract: By investigating the data related to agriculture mechanization in Tianjin,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existing situation and proposes the modern agriculture mechanization system in Tianjin. It required developing substantial agricultural industry to strengthen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cooperatives by intensifying development security and improving the qualification level of involved staff to promote the innovative system.

Key words:agriculture mechanization; situation analysis; suggestions

农业作为一个国家的重要产业,它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着国家其他产业链的发展,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是国民的根本。农业机械化则标志着农业现代化的到来,它集成了现代科学的先进成果,同时结合农作物的生长要求,成为农业增产、增收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农村经济快速提高的先决条件,是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天津市近年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机械化是天津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化、农业转型升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产业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区域布局、标准化和科技创新体系等方面仍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随着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和滨海新区的全面开发开放,如何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农业机械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将是未来天津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议题[1]。

1 天津农业机械化发展概况

1.1 农机购置补贴投入逐年递增,装备结构持续优化

农机购置补贴自2004年起成为国家和天津市强农惠农政策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补贴资金规模逐年大幅增加,受益农户不断扩大,中央和天津市级财政累计安排全市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4亿元,带动农民投资超过5.7亿元。农业机械总量继续保持较高水平,2010年全市农业机械原值达到34.18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30.2%;每公顷耕地拥有动力14.6 kW,位于全国前列。大中型拖拉机达到1.31万台,比“十五”期末增长27.18%;小型拖拉机拥有量3.18万台,比“十五”期末降低10%;大中型拖拉机占拖拉机总量的比重达到29.57%,比“十五”期末提高7个百分点;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达到1.84万部,比“十五”期末增长24.32%;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3.88万部,比“十五”期末减少2.1%;拖拉机配套机具与拖拉机比值达到1.32,比“十五”期末提高0.16个百分点,大中型拖拉机及其配套机具保有量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小型拖拉机及其配套机具,动力机械结构得到显著优化[2-12]。

1.2 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机械化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2010年天津市耕、播、收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76.05%,比“十五”末期提高20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8年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率先跨入农业机械化发展高级阶段。2010全市耕、播、收机械化作业水平分别达到94.67%,81.89%和45.03%,比“十五”末期分别提高18,24和19个百分点。其中,小麦实现了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玉米收获、水稻播种和水稻收获的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53%,42%和59%,分别比“十五”末期提高35,39和25个百分点[2-12]。

1.3 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经营效益稳定提高

2010年,天津市农机化作业组织已超过1.6万个,拥有农机原值2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近50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05个,服务范围遍及70个乡镇,服务能力超过13.3万hm2,乡村农机从业人员近11万人,农机作业服务专业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体,有力带动了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化发展,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2010年,全市农业机械经营总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达到19.73亿元和9.46亿元,比“十五”期末分别提高19.87%和65.96%。其中,每年夏季的小麦跨区机收可为天津市农机手创收约1 000万元。农机作业服务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突出亮点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2-12]。

1.4 农机化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

“十一五”期间,围绕农业生产机械化薄弱环节和农民需要,示范推广了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激光平地、深松整地、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现代物理农业和设施农业等一大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机械化技术,其中,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已累计达到7.3万hm2,超过可实施面积的50%。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在武清区和宝坻区建立,建成生产示范基地9个。具有原始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农机新产品的研发能力明显增强,成果不断涌现,研制开发出日光温室卷帘机、全幅玉米联合收获机、挤奶机等一批新产品,“十一五”期间获国家专利24项。制定天津市地方标准8项,农业部行业标准8项,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进一步丰富完善[2-12]。

1.5 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农机化发展基础更加夯实

“十一五”期间,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监管、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信息宣传、安全监理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完成了16个农业机械企业8个类型的156种农机产品的新产品鉴定和推广鉴定,核发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109个。组织了补贴农机产品质量跟踪调查,开展农业机械打假宣传和质量咨询服务活动,检查农业机械维修点和农业机械经营点3 023个。乡村农机化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累计81 783人次,比“十五”期间增加12 929人次,增长18.77%。2010年天津农机化信息网改版,年点击率超过74万次。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区)2个、平安农机示范县(区)10个、平安农机示范乡42个、平安农机示范村357个、平安农机示范户3 625个。新增移动安全检测线5条,配备安全监理车辆12台。农机购置补贴、农机安全监理行政审批的信息网络平台建成投入使用[2-12]。

1.6 农业机械化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农业机械化作业提高了耕作质量和耕作速度,确保适时有效播种、收获,保障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促进了农产品的增产,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农业机械化生产把大量农村劳动力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为农民增收致富拓宽了门路。农业机械化生产有效地发挥了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吸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使他们通过从事农机服务增加了收入,依靠农机作业服务致富。农机化推动了农业科技实力的提升,农业机械化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显著[13-14]。

2 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2.1 现状分析

近年来,天津市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机械发展平稳,其中,机播面积2011年达到41.78万hm2,比2001年增加1.73倍;大中型拖拉机2011年全市拥有量达到14 300台,比2001年增加1.49倍,具体见表1、表2[2-12]。

2.2 存在问题

2.2.1 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不能完全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需要 大型农业机械与小型农业机械比例不均,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比例不均,种植业机械与其他各业机械比例不均。

2.2.2 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不平衡 除小麦生产已全面实现机械化外,玉米机收、水稻机械化育秧与插秧发展还比较滞后,果蔬及养殖业领域机械明显不足,满足不了新形势的需要,已成为制约天津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2.2.3 农业机械科研能力不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科技创新能力薄弱导致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不能配套发展。新型农业机械的研制、开发、引进滞后,满足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2.2.4 各级农业机械管理和技术服务部门的经费不足,装备简陋,服务手段落后,难以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许多农机部门只能保障基本工资,缺少开展服务工作的专项经费,不能满足高新农业机械发展和指导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机械化技术需要。

2.2.5 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同天津市整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的形势不相适应 资金投入的缺乏,成为制约天津农业机械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一些国家支持的项目由于缺少地方配套资金或配套资金难以及时到位而难以开展;农业机械科研创新长期缺乏资金投入,技术引进和创新能力薄弱;重大农业机械化项目及技术推广投入不足,一些农业生产迫切需要的农业机械难以迅速推广,影响和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15]。

3 加快天津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农机化发展的政策保障

一是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机业的组织和领导,成立具体负责农机业的相关机构;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完善的财政资金补贴机制,建立以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发展农机业的认识,调动农机服务组织及广大农民群众投资农机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农业机械化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政策环境;四是加大人员培训,努力打造一支操作娴熟的高素质农机操作人员队伍,打造一支综合素质全面的农机管理人员队伍,来适应农机业发展的需要;五是加强基层农机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提升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安全监理等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16]。

3.2 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

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机专业组织,经过近年发展,已遍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为天津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还存在着规模较小、资金短缺、区县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这些问题必须予以解决和完善,使之发展动力强劲。目前,天津市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着不规范、无序竞争等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要选取一批实力较强,经营较规范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重点扶持,并大力推广其好的经验和做法。农机化工作的重点在于服务对象,有了明确的服务对象,农机作业就有了稳定支撑,也便于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这个平台还便于对农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同时也为农机的日常维护提供了保障。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也大大有利于日常生产中,提高农机的使用效率,减少闲置,同时使农机资源得到合理化配置和利用,稳定了农机作业市场,调动多方面投资农机业的积极性[17]。

3.3 创新农机化科技推广体制

首先,农机推广人员要深入农村一线,详细了解农村一线农机的实际利用情况,调查农业生产中对农机的实际需求,根据需求,有针对性地向农民提供新型农机具及使用技术,真正做到为农民的实际生产提供优质服务。其次,各级政府还要优化农机资源和农机从业人员的合理配置。当前,农机推广人员严重不足,各级政府要积极与农机合作社、农机科研院所等部门合作,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辐射带动功能,合力推进农机推广工作,为农业生产提供高能、低耗、耐用的农机产品。第三,还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力度,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观念较陈旧,这就要求农机推广部门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使其逐步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切实达到推广的效果[8-21]。

3.4 大力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农机化的技术水平关键在于提高农机化从业人员的素质,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首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换代的周期也不断缩短,这就要求农机化技术人员自身的知识水平必须跟上时展的要求,要不断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得到更新,满足技术推广工作的发展要求。可以通过农机业相关科研院校定期组织对农机推广人员的培训,使其理论水平得到不断更新。其次,定期组织农机推广人员深入到农村进行实践,这样可以深入了解农民的新需求,保证农机技术推广的可操作性。同时,还要定期组织农机推广人员赴农机化发达省份交流、学习来开拓眼界。

3.5 农机化发展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发展农机业要以“低碳环保”为发展方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结合当前新技术,发展低排放环保型农业装备,达到高效低排标准。发展低碳节能型农机,加大技术投入,开发新型高效农机,将是农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当前,市场对农机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农机必须达到国家相关环保排放标准要求;二是农机必须高效低耗。这些将是我国未来农机业发展的主导方向。目前,我国一些农机企业正加大节能型农机的市场投放力度,同时广大农户也十分看重农机的高能低耗。所以,今后我国农机企业应重点发展高效节能的农机产品,真正做到符合国家目前环保的相关政策[22]。

参考文献:

[1] 宋宜清.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与技术,2007(2):25-28.

[2] 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2002天津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3] 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2003天津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4] 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2004天津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5] 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2005天津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6] 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2006天津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7] 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2007天津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82] 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2008天津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9] 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2009天津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10] 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2010天津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11] 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2011天津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12] 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2012天津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13] 孙芳君,张波.如何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建议[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9(4):10.

[14] 张福俊,虎治礼.加强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5):16-17.

[15] 张宗毅.2013年我国农机化发展形势分析[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3(1):7-11.

[16] 刘晓娟.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8(8):116-118.

[17] 王金武,李智.农业机械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贡献[J].农机化研究,2007(1):9-11.

[18] 周志艳,李庆,臧英.农业机械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农机化研究,2007(3):5-7.

[19] 旋海锋,李卫.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前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6): 18-21.

[20] 王勇,蔡秀侠,蔡建峰.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4):231.

第4篇: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农机化;农业生产;服务体系;问题;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对农业现代化生产也非常重视,而农机化发展正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促进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但是受经济、技术、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如今我国的农业农机化发展还较为缓慢,农机生产并没有得到全面的推广和普及,部分农村依然使用传统人工劳动力作为主要生产力,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低下,农机化水平较低。那么是哪些原因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与推广呢?我们又应当如何解决这些制约发展的问题呢?以下本文就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论述,分析农机化发展缓慢的成因,探讨其相应的解决对策。

1、当前制约农机化发展的主要问题因素

1.1农民的农机化意识不强

在我国很多地区的农民千百年来都是采用传统的耕种方式,其思想观念很难得到转变,对于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因而很难接受这种农机化的生产方式。另外,农机化的生产中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生产作业成本相对较高,这也是影响农民对农机化产生热情的主要因素。各地政府的资金投资较少,对农机化的发展也不够重视,相关宣传力度较弱,更是使得农机化在农村难以推广。

1.2农机设备结构不合理,相关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现如今在农村生产中已经开始普遍使用的农机具大都以小型农机为主,而大中型的农机则相对应用较少,农机设备结构不够合理,配套率也相对较低,这些都限制了农机化的发展和使用范围,使得农机化生产的优势难以体现出来。另外,农机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使得农机具在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得到售后维修,这也极大的影响了农民使用农机具的热情,不利于农机化的发展。

1.3农机化信息网络建设水平较低

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农村分布在国家的各个地区和角落,部分地区的农村由于交通、通信等发展水平较低,还出于一定的封闭状态,农业生产方式较为传统落后,农机化发展停滞不前。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机化信息网络建设水平较低,很多新技术没有得到有效的宣传和推广,农机具的性能和优越性没有被农民意识到,自然很难实现农机化的快速发展。

1.4农机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专业人才极度匮乏

现如今农机化发展还没有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高度重视,因而在管理制度建设上还存在很大缺失。很多农村的农机市场并未走入正规的发展轨道,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谋取利润,不惜向农村地区销售质量不合格的农机产品,且没有相应的售后保障服务。从而使得农民在使用这些劣质农机具时出现各种事故,打击了农民购买农机具的热情,为农机化的推广造成很大阻碍。另外,很多农机专业人才都不愿意回到农村工作,使得农村地区的农机专业人才极度缺乏,相关知识不能得到推广和宣传,农机维修技术较为落后,这些也都极大的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

2、提高农机化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2.1加大农机化的投入,健全相关配套措施,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来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带动社会多方投资农机化,建立农机投入的长效机制。一是认真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科学有效利用好农机补贴资金。二是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制定农机化资金投入政策,按照中央精神实行地方农机购置补贴同时,对农机作业及农机燃油,农机创新示范,新技术推广,农机化示范区标准化、规范化的农机合作组织,农机机耕道路、库房建设给予资金扶持或补贴。三是要抓住机遇,多渠道争取资金,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继续实施财政资金为向导, 积极引导农民和农村集投资,鼓励全社会投资农业, 发展效益农业。

2.2努力提高农机化现代管理服务水平

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积极开展农机市场打假整治、整顿和规范农机供应和维修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农机优质服务活动,农机部门要精心组织,科学调度机具,努力满足农户用机需求,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加快收种进度,组织技术人员为机手提供咨询、培训、维修、信息等服务;积极探索和扶持发展农机协会,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服务公司等各类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推进农机标准化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

2.3调整结构,重点扶持

对种植面积大,既适合机械作业,又有一定市场需求,能提高农机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利于农民增收经济作物的农机配套项目,要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重点扶持,推进农业机械化由产中环节向产前、产后延伸,并同时由原来主要以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拓展,由种植业向林副畜禽渔业发展。

2.4优化农机化信息网络

农业机械化是一个系统工程,系统的正常运转有赖于系统之间信息渠道的畅通,特别是随着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深入,对农机化的需求层现全方位的特点,信息工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要建立起与省级连接的市、县、区、乡农机化信息网络,搞好信息的采集、工作,满足市场需求。

2.5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推进示范基地建设

应充分抓住农机技术人才优势这一机遇,通过专业培训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避免农机从业人员出现专业知识不足,技术单一不全面,跟不上当代农机发展趋势的现象,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建立农机具的销售及后期的培训、维修等服务完善的农机服务体系,从而更好的促进农机化的科研成果在实际中的运用,增强其对农业发展前进的贡献。同时应加强建设示范基地,树立好农机化发展的标杆形象,通过示范基地辐射引导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农机化水平的发展与推广。

3、结语

总之,农机化是未来农业生产方式的必然发展趋势,是现代化农业建设的基本要求。面对当前我国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各种制约因素与问题,我们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来应对这些问题,将农机化发展作为农业生产的重点工作来做,加大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投入,促进农村农机化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覃录胜. 实现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的探讨[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2.(4):127-128.

第5篇: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范文

    化装置和正在研制的装置。

    1)拖拉机。在农业领域中拖拉机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接卸装置,现已广泛装置了机械油压式三点连接控制系统。目前又开发出了性能更为优越更完善的电子油压式三点连接控制系统。新的系统主要是改善机械油压式三点连接装置,才用了微机或电磁操作控制阀和心阀来提高位调节和力调节的控制水平。水平控制系统可以减去拖拉机在不平衡路面上引起的左右轮胎不平的影响,使旋耕机保持水平等。新型的拖拉机速度控制系统可以自动的设置机器的运转速度,可以有效的调节机器的速度以适应不同的作业环境,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施肥播种机。根据机器行使的速度来检测撒播的种子或者给料来确定播种量是否符合播种要求的装置。

    3)移栽机。大蒜移栽机的运用,棉花移栽机目前也在新疆大规模的推广使用,辣椒移栽机等装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插秧机。插秧机在转弯时自动减速和机体的水平控制装置等着。

    5)喷雾机。自动根据农作物的高度控制喷洒物的高度装置,根据喷洒对象的大小自动调节喷雾量的装置等。

    6)联合收割机。自动控制割茬高度的装置,自动控制脱粒机的喂入量装置,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自动调节行进速度装置等。

    2微灌自动控制技术。

    在农业灌溉技术方面,我国研制和改进了微喷灌设备,微灌带,和旋转式微喷头等设备,并根据我国的国情总结出了一套微灌溉设计参数和计算方法。在国内建立了一批试验田。在一些地区完全实现了自动化的灌溉系统,可以长时间地自动启闭水泵和自动按一定的轮灌顺序进行灌溉。这种灌溉系统中应用了灌水器、土壤水分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水位传感器和雨量传感器等。

    3自动控制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

    现在农业正在向着精准农业发展,精准农业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根据空间变异,利用GPS定位,按时按量的实行农业操作和管理。精准农业主要是根据农作物的生存土壤状况,调节对农作物的投入,他一方面需要查清田地内的土壤性状和生产力空间的变异,一方面确定农作物的生产目标,进行定位的科学管理,最优化的方案调动土壤生产能力,用最少的的投入达到最大的收益化,而且还可以改善环境,高效地利用各类农业资源,这样可以取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重收入。

    精准农业是有十多个复杂的系统组成的,即网络化管理系统,农业专家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等组成,其核心是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说是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精准农业强调的是农业收获效益,而不是过分强调的高产。精准农业将农业带入了信息化和数字时代,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传统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物遗传育种技术,以及化肥、农药、矿物能源、机械动力等投入的大量增加而实现。由于化学物质的过量投入引起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下降,高能耗的管理方式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低下,资源日显短缺,在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这种管理模式显然不能适应农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4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必要性

    4.1 解决农村劳力不足问题

    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信息透明化,社会变的越来越精彩,对人们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令无数的农村的青壮年向往,造成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离开农业生产。农村有知识有文化的大学生由于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被城市生活吸引也偏爱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的机关或企业。很少有人回到农村和偏僻的山村。这就造成了我国基层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和农业人才的流失。此外,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严重,一些地区相继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些问题导致了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农村剩余大量的老弱病残等人,上述这些问题导致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从而将在更大程度上产生对农业机械自动化的需求,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是必然的。

    4.2 社会进步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观念正逐渐发生着变化,现在人们已不再满足于温饱问题,而是对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着更营养,高品质的农业产品。从事农业的劳动者也对劳动生产率和和劳动的舒适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伴随着全球一体化,中国加入WTO,农产品也面临着开放进口和全球的市场竞争压力双重压力,在农业生产中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这些新的需求看农业生产必向着高效,高精度的机械自动化发展。

    5  结 论

    农业机械化不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农业中都但当着主角,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不满足以前的农业机械看,对农业机械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实现农业机械的自动化。农业机械自动化不仅能提高农业作业的效率,节约能源,降低在农业中的投资,还能提高产品的品质,增加农业产品的竞争力。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实施必将是未来农业生产系统中的核心作用。但是,推动和实现农业的机械自动化是机械自动化技术工作者面临的课题和挑战。随着现在科技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中的机械部分自动化转向无人操作的自动化。

    参考文献:

    [1] 赵百通. 精密播种机自动补偿式监控系统的研制[D]山东农业大学, 2004

    [2] 王光辉. 我国牧草生产机械化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5

第6篇: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范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机械制造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机械设计制造的自动化是一门近年发展起来的学科,采用该种技术后可增强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实现机械设备的智能化和人性化。因此机械设计制造的自动化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就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发展方向,以此为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发展方向

0.引言

所谓的械设计制造的自动化就是结合了多种技术的新兴学科,它能使机械的自动化特征更为明显,对于工业生产来说是一次技术性的革命。它采用多种技术对机械设备进行控制,不仅可以提高机械设备的质量,使其功能更加完善和强大,还可以提高机械设备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促进机械人性化和智能化。这些都是传统的机械无法拥有的,所以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具有巨大的研发意义。

1.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的设计原则

1.1.满足机械功能需求

满足企业生产需要是机械自动化设计的前提。机械自动化系统应该具备一个以上核心功能。能够将信息和能量进行转换之后为人们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能量。要想形成完整的机械自动化系统就必须将产品和技术结合在一起,在设计和制造以及功能方面完善机械自动化设计[1]。

1.2.借助先进技术进行设计

机械自动化的设计要以先进技术为基础,自动化产品、系统和功能都必须以高新技术为基础,如此研发出来的系统才能帮助机械设备展现先进的智能化和人性化[2]。借助先进技术进行自动化设计的机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加工设备,如机床或者加工机械。(二)进行能量转换的机械,如电动机和内燃机等。(三)信息处理机械,如计算机等。(四)具有其他功能的机械。

2.机械设计制造实现自动化的意义

2.1.提高机械工作效率

机械实现自动化之后,可以保证机械按照操作要求按部就班进行操作,从而节省了人工,提高了工作效率。按照产品生产要求生产产品,提高产品直来那个。从而促进企业生产力的提高,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2.2.加大了机械操作的可靠系数

机械自动化产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一旦遇到为或者古战,可以自动采取措施解决,从而提高机械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3]。

2.3.机械自动化操作简捷

自动化产品具有强大的功能,当企业要改变工作方式时,只需要输入新的控制程序即可,无需更换设备。利用产品的程序控制产品的生产,可以减少生产环节和操作流程,从而简化操作,优化操作方式。

3.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3.1.数字化的趋势

数字化是先进制造技术未来发展的核心。数字化的制造是各种技术的融合,主要包括制造、计算机、网络和管理学。在制造企业中,信息是以数字的形式呈现的,通过企业内部的网络进行流通的。借助数字化技术具有目的性的快速收集资料和信息,以虚拟现实、多媒体和数据库等技术为支撑,并对企业产品信息进行认真分析、重新规划和组合,从而实现产品的设计和功能的仿真以及产品生产过程和组织的仿真,达到企业生产过程重组速度的提升并对市场快速反应的目的,实现客户的要求。这也是全球制造业发展的趋势,用户借助互联网信息,企业则借助电子商务,实现沟通,形成一种动态的联盟,设计出相应的产品。

3.2.虚拟化的趋势

传统的机械制造业主要是利用图纸进行产品设计,并依据图纸进行成品实验,只有当实验成果之后,才能确定产品的设计。这种做法浪费了时间,提高了企业成本。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技术与网路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4]。人们可以借助先进的电子计算仪器,利用网络,模拟大量工作的操作,从而实现数据的第一时间传递,让处于不同地方的对象之间实现交流和合作。所以虚拟化发展趋势是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3.3.绿色化的趋势

绿色化的趋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人类社会最终的发展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人事自然界中的一部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无法脱离自然界的。所以社会的发展必须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机械制造的自动化设计也不能例外。所以企业在机械产品的构思、设计、制造、销售、使用各个阶段都应该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突出产品的绿色特点,满足客户的工作、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并给人充实的精神享受。产品应该突出物质、精神和环境三种文明的高度融合。在研发新技术时,做到辩证的看待,充分考虑经济利益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机械制造自动化走一条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4.智能化的趋势

智能化是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目的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要想实现智能化就必须实现智能机器与人类专家之间的结合,研发出人机一体的智能系统,从而实现机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比如机械可以模仿人类进行分析、推理、甚至判断的思维活动。实现智能制造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与智能机械的合作,不断的延伸人类专家在机械制造过程中脑力活动,从而优化机械制造过程[5]。

3.5.机电一体化和微机型的趋势

现代机械设备的发展离不开机电一体化的技术。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延伸,该种技术要求有效的结合机械、电子、电工技术。机械自动化的产品在市场上表现为体积小、操作灵活的产品更受欢迎。微电子机械借助微电子技术发展越来越完善,并有向微米、纳米发展的趋势。

4.结语

现代机械的设计与制造的自动化具有多功能、高可靠性和低能耗的特点。所以设计人员应该掌握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数字化、虚拟化、绿色化、智能化、机电一体化和微型化等趋势,研发出符合时展方向的自动化产品。从而帮助机械制造业实现快速稳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伟玲.现代机械自动化制造技术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1(26).

[2]周立强.浅谈我国机械自动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代企业教育,2011(22).

[3]张建民,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3):45.

第7篇: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范文

(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

[摘 要] 文章以新疆农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发展战略,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农业信息化的影响。最后,提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如何推进新疆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具体建议。以期通过农业信息化多方的共建共享,从而推动新疆现代农业向着更高水平发展,惠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内各族民众。

关键词 ] 丝绸之路经济带;农业信息化;共建共享;新疆

[作者简介]张磊磊(1991-),男,河南平舆人,新疆农业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发展与规划管理;王华丽(1972-),女,河南沈丘人,博士,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信息管理。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农业信息和计算机网络已经广泛的运用于农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在农业中的作用和地位日趋重要。如何广泛应用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的重要突破口。“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新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疆应抓住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西部最前沿的优势区位,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机遇,秉承“丝绸之路”的开放、融合、互联互通的理念,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于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新疆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在农业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新疆出台一系列农业信息化政策和建设一系列信息化工程。新疆已初步构建了以自治区农业厅为中心,连接14个地(市、州)、县农业局及涉农部门网站的农业网站集群,为各级农业部门重要信息、宣传重大措施、指导工作、交流经验提供了平台,同时也为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政策、查询信息、反映问题、建言献策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信息通道。

(一)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随着全区农业信息化的逐步发展,近年来新疆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明显得到改善,全区所有行政村“村村通电话”、“广播电视村村通”的目标完全实现。截至2013年底,全区各类涉农网站总数超过100家,其中农业部门网站10余家,农业信息化发展较快的部分县市的农业局甚至已经建立了体系完备的农业门户网站,如:伊宁市、吉木萨尔县等。随着金农工程的开展实施,农业信息采集数据库和粮食生产数据库已初步搭建,这将会有效地整合新疆现有的各类涉农信息资源,有效地服务农业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农民以后将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络浏览自己所需的农业生产资讯、政策动态、农产品价格行情、农业知识科技普及、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动物防疫等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发展农业信息化提供了坚实的内在条件。

(二)农业信息传递方式快速转变

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第八次党代会上 指出,要把加快数据中心基地建设,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加快国际通信建设,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努力构筑向西开放的国际通信和信息传输大通道。为了实现与中亚方向接壤国家的大容量信息互联建设,进一步加强新疆与中亚等国家的国际通讯、信息的交流合作。2012年5月21日,乌鲁木齐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挂牌成立。这将有力带动新疆软件与信息产业、云计算和物联网产业等服务的发展,加速新疆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它的成立标志着农业信息的传递方式将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将积极利用和整合现有的农业信息化平台,从而加快新疆与中亚方向接壤国家之间的农业信息双向流动和信息共享的实现,做好面向中亚地区的信息桥头堡,将有利于新疆农牧业的发展。

(三)农业信息服务方式趋于多元化

近年来,新疆各地由单一农业信息服务方式转变为依靠计算机网络、电话语音、手机短彩信、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类媒体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广大农牧民提供技术、价格、政策、气象、预警预报等各类信息服务的方式。农业信息化在新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领域已开始示范应用,如农田信息管理系统、病虫害监测、电子商务的发展等。为农民群众提供了便捷、快速和高效的农业信息服务。农业信息化对促进新疆现代农业发展作用已经日渐显现,农牧民已自主产生获取农业信息的意愿,信息意识普遍增强,其及时掌握农业情况,学习农业生产、经营能力显著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方式的拓展为提高全疆各族人民的农业信息获取意识和自觉利用农业信息的积极性,培养新时期下的既懂农业知识又懂农业技术的新型农民具有重要作用。

二、新疆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信息化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新疆各级单位广泛存在着一种认识,认为办公实现了网络化即实现了信息化。造成目前农业信息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固定、信息报送数量质量不高、信息服务不对称、服务手段单一等一系列情况的发生。同时,政府部门缺乏对于农业信息化的重视,统一规划的“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仍尚未建立,个别地级和部分县级农业部门甚至没有专门的农业信息机构,只有321个乡镇建立了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站,仅占新疆乡镇总数的37%,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疆农业信息化进程。

(二)农业信息化队伍整体素质较低

截止2013年底,全区组建的区、地、县三级农业信息化专家队伍仅有220余人,区、地、县、乡四级农业信息员队伍4000余人,这与国外农业信息化队伍建设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当前,农业推广人员仍作为农业信息化的主力军,多数推广人员不懂管理运作,大部分并不是来自信息或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尚不具备推广农业信息技术的能力,造成农业信息化队伍整体素质水平较低,因此,很难有效地将信息技术进行广泛推广与普及。

(三)农业信息网络传输断层

目前,新疆信息载体仍然以传统纸质媒介为主,信息传输渠道较窄、信息容量不足,严重的制约了新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而作为使用频率较高的电子政务内网也仅限用于各部门党政机关之间的公文交换。新疆尚有40%的县(市)、80%的乡镇没有建立网络平台,县、乡、村级网络延伸工作进展缓慢,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达不到推广、普及应用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业信息网络传输出现较大的断层现象,使得农业资讯、新技术推广等农业信息资源无法在第一时间及时、准确地传递到最终用户手中。

(四)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接受能力差

新疆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占很大的比重,然而现今对其推广的农业信息化书刊、讲座等宣传材料很少采用当地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造成接受情况较差。同时,作为农业信息接收者的广大农民由于受限于收入水平低以及利用农业信息的高成本约束,加上其自身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农民对农业信息的作用和功能缺乏正确的理解和科学的认识,这极大地限制了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新品种以及新技术的能力,最终造成农业信息传递效率和效果不高。

(五)农业信息化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自治区还没有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而各级政府的经费又捉襟见肘,造成农业信息化建设经费不能及时、足额的拨付。最终由于维持运作的经费得不到保障,造成很多农业信息化建设出现达不到既定目标的情况,无法实现为农业生产和科研活动服务,使得农业信息推广工作的开展面临着较大困难,从而影响了农业信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数据调查质量。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加快发展新疆农业信息化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一)可能性

1. 自汉朝始,汉武帝便派遣张骞两度出使西域各国,之后西域各族政权也相继派人随汉使到汉朝答谢。至此,汉朝同西域往来贸易频繁,形成了连接中国与亚欧各国的古代“丝绸之路”。它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西域地区的葡萄、苜蓿、核桃、胡萝卜、石榴等作物,良马、骆驼等珍禽异兽也陆续进入中国。至此,通过“丝绸之路”的农业交流就没有中断过,“丝绸之路”的往来为中国古代农牧业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 2013年9月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这是我国向这一区域实现全面合作迈进的重要性一步。但是它只给出了合作的大致范围(关于“五通”的描述),却没有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对于我们理解这一战略造成了困难,却也在理论和实践上留下了创造的空间 [1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区域内国家实现交通、信息、能源、农业等领域的互联互通的一种独特的地缘经济合作方式 [2 ]。而农业信息化正是以信息技术革新、信息平台建设和信息资源共享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来促进农业发展,从而造福社会的历史过程。这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开放、融合、互联互通的理念达到了惊人一致,这将为新疆在这区域内发展农业信息化合作带来较大的可能性。

3. 从区域范围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辐射下的中国和中亚国家开展区域性合作,发展农业信息化共建共享,新疆将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自1992年起中国与中亚五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双方往来不断,为农业的交流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地缘政治基础。其次,中亚国家已经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正式成员,合作往来密切。而新疆又作为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为新疆和中亚国家经济交往提供了便捷的合作平台,在这一区域内发展农业信息化,区位优势明显。最后,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重要聚居区,这些民族与中亚国家有着相近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这些为新疆与中亚国家开展农业信息化合作奠定了基础。

(二)必要性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代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当代经贸合作升级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3 ]。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大背景下的必然产物,是以区域经济、文化、贸易等合作促进各经济体共同发展为主要目标的,以不断增长的经济社会影响力为内在动力的国际区域合作新模式。在区域经济合作这个大舞台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内的中国与中亚各个经济体在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可能性较强,有利于区域内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建设农业信息化合作的条件已经具备,农业信息化必将成为发展的趋势。同时,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国家已设计了实施这一战略的方案,新疆应该抓住这一契机,制定符合新疆实际发展战略,加快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 [4 ]。因此,应加快新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利用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西部最前沿的独特地缘区位优势,进行区域性农业信息共建共享合作,建立区域合作的农业信息共享协同平台,构建出一条符合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信息丝绸之路”,这对于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实现农业的稳定、高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新疆农业信息化发展具有如下作用:

1. 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与其他产业相比,农业往往属于弱势产业。存在着农产品效益低、农民增收慢、农业资源过度损耗与破坏、农业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特征。新疆本身处于内陆干旱区,可供用于耕作的土地较少,主要以发展绿洲农业为主,以带状和点状的形式分布着,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还不高。

因此,新疆应立足当前农业发展的实际,积极向中亚地区开放,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以现有取得的农业科技成果为出发点,积极同中亚地区展开密切的农业科技合作,在荒漠治理、干旱区生态坏境、节水技术、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化、动植物保护、农林牧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将信息化发展带来的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阶段当中。同时,将农业的生产、市场、交易、农业技术、政策导向等在这一区域内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达到全面提高农业效益的目的,从而促进新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最终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的迫切愿望。

2. 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信息化,推进农业生产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新时期新阶段新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建设高效农业、精准农业的主要内容。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促使由过去以高耗、低效型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农业生产结构方式逐渐被以低耗、高效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方式所代替;由过去粗放式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逐渐转向高度集约式的现代生产经营模式,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新疆农业、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升级。

以信息化为背景和依托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变革的基本态势 [5 ]。电子、通信、计算机等一级信息技术,已经不同程度地渗透到了农业生产、经营、销售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的现代化生产、经营、销售水平。通过农业的3S技术、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精准农业技术、农业电子商务、物联网技术等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已使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新机遇,有效地利用农业信息技术和资源,大力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农业信息在区域内各个国家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共享,同时通过配以国家间共同建立、共同使用的数据专业处理平台及时对信息进行有方向的筛选,去粗取精,有步骤地、针对性地调整农业生产经营结构,极大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与产量,努力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实现新疆农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3. 有利于降低市场交易风险。农业市场交易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往往是由于农业信息的获取不充分、各经济体之间信息不共享而引起的生产与经营过程中衍生出的盲目性和滞后性而造成的。如果农民在生产与经营过程中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所需要的农业信息,并将其用于生产实践当中去,这将会帮助农民准确定位,为农业的投资与生产过程进行合理决策,极大降低了农业市场交易的风险。

从一个最普通的农民层面来说,最大的希望无非就是能够花费最低成本,便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一站式”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农业信息,最大限度地了解农业市场,从而制定自己的产、供、销计划,最终通过辛勤劳作获得属于自己最大的经济效益。首先,有效的农业信息能够给农民提供正确的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信息服务,帮助他们处理好农业生产与经营、分配与消费之间的动态关系,同时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农业、农民和农村的发展动态,为寻找农业供求平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其次,在农产品市场运行和农业生产安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提供更多国家的交易对象,使市场交易双方联系更加密切。同时,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流通环节,简化了交易程序,节约了交易成本。最后,农民一旦有了准确、及时的交易信息,便能够及时针对获得的交易信息应对市场的不断变化,这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盲目性与滞后性,降低了市场交易风险,提高了农业市场流通效率,保障了农民的权益。

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推进新疆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性协调机构

自治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提高对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视程度,加强对新疆农业信息化共享建设工作的领导,建立起协调“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内国家之间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协调和咨询机构。明确“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下农业信息化各部门的权责,统筹农业、科技、工信等涉农部门,形成层层负责、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和促进的良好工作格局。最终形成在农业信息共享的规划、布局、投入、建设、运行和监管等方面的领导和协调机制。

(二)加大农业信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业领域交流与合作

一个国家的农业科研能力将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下,新疆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院校应积极培养信息技术、信息管理和农业专业等方面人才,及时充实农业信息管理队伍,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使人才队伍建设得以强化。同时,成立由中国、中亚各国农业专家共同参与的农业专家资源库,合作开展广泛的研究,尤其是关于农业干旱区研究、中亚农业合作等方面研究,及时将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生活当中,使农民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最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业技术信息。

(三)建立区域性资源整合、共享平台

为使农业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地利用,使其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应该建立一个涵盖“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内、国家间的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平台,促进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应用。通过各个平台之间数据的整合,在满足不同用户需求与数据完整性的基础上对所获取的农业信息资源进行筛选与加工,使原先标准不统一,规范不一致的实验室数据、实地(野外)观测数据、社会调查数据、虚拟农业的建模或模拟数据、考察数据和相关的元数据等成为统一的、便于传播与共享的文本、数值与图像形式,从而满足农业各个阶段发展的需要。

(四)拓展中亚农产品市场,发展农产品移动电子商务

近年来,新疆面向中亚国家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呈现较快发展趋势,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往来不断。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有助于新疆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因此,新疆应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建立遍及中亚国家的市场营销网络,扩大新疆特色农产品信息传递范围,实现区域内农产品的标准化和产业化,不断提升新疆出口农产品在中亚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摆脱农产品区域性市场束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赵华胜.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注点及切入点[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35(3): 27-35.

[2]孙壮志. “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区域合作新模式[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3):36-41.

[3]胡鞍钢,马伟,鄢一龙.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2):1-11.

[4]黄一超.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加快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J]. 实事求是,2013,(6): 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