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震勘探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三维;地震;勘察;现状;展望
1前言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就是一种采用一定的规律将地震测网布置成环状的地震勘探方法。利用该种技术可以使勘察得到的目标图形更加清晰,勘察方位更加准确。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勘探区块越来越偏远,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常规的二维地震勘探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勘探任务了,在此基础上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成功研发出来并成为目前我国甚至全球石油、天然气以及矿产生产施工前最主要的勘探方式之一。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因其获得的信息量大对于炮点和检波点之间连成的共深度点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处理地震资料时应该将地震道集中在一起。目前,该技术作为寻找油气资源的方法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技术也越来越成熟,该技术不仅能够对勘查区块进行详细的信息描述,还能够高效的指导油气的开发生产。三维地震勘查技术主要从三个环节来实施:采集资料、处理资料以及解释资料。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应该重视每一个环节的处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效高质量的勘探工作。接着笔者将对这三个环节分别的进行详细的介绍。
2三维勘探技术应用环节
2.1采集资料
在勘查区块进行野外施工前应该对该区块的地形地貌、地质参数等有很清楚的认识,比如地质构造、勘查最大深度、地层倾角、岩体波速及反射波的动力学特征等,除此之外,还应该对垂直分辨率以及水平分辨率有清晰的认识。垂直分辨率对于地震数据中应保留的最高频率成份或最短信号波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水平分辨率又称作菲涅尔带半径E,该参数与垂直双程旅行时间和反射波主频等有一定的关系;频率成分越高,菲涅尔带半径越小,采取到的分辨率越高。所以要想提高勘察的水平分辨率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提高反射波的频率。
2.2三维地震资料处理
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主要分为几个步骤:预先处理、常规处理、地质解释以及显示成果四部分。其中,预处理是最基础所占比例最大的工作,这对于最终的勘查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三维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工作主要有三维偏移及三维水平叠加。三维偏移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的将地下倾斜界面对反射波的影响消除掉,将所得到的图像真实的回归到反射界面上,这样能够将地下构造和岩性变化情况正确的反映出来。三维水平叠加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二维速度分析、三维速度分析、三维剩余静校正、三维动校正、三维最终叠加及叠加成果显示等项工作。
2.3地震资料的解释
地震资料的解释工作主要是将勘探得到的地震信息处理成地质成果反映出来,主要应用的是一些地质知识以及波动理论,分析出勘探区块的地质钻井测井的资料,并对该区块做出合适的构造解释,最终绘制出相关的成果图,这对于工作区块的油气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三维勘探技术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三维勘探技术成果应用于商业开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随着勘探难度的逐渐增大,目前的三维勘探技术肯定不能满足未来的勘探要求。为此,需要各位研究者的进一步的努力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大研究完善三维勘探技术:
3.1加大万道地震采集技术研发力度
万道地震采集技术是采用万道地震仪及数字检波器进行各项采集工作包括单点激发与接收、大动态范围、多记录道数、小面元网格、全方位信息、多分量地震等。
3.2进一步的完善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技术
数据海量处理技术的完善是提高勘察精度的必要措施,在此基础上需要同步发展相关的静校正处理、组合处理、叠前时间偏移、叠前深度偏移、全三维各向异性等处理技术,全方面的来提高地下成像精度、油气分析精度以及对储层的描述精度。数据的海量存储必须进一步加大大容量的磁盘以及自动带库的研究,达到存储大量数据的要求。
3.3加大高精度精细地震解释研究工作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解释技术越来越完善,成本也越来越低,地震勘查解释技术也不断与计算机接轨,即可以用计算机进行地震勘察后的解释工作,这大大节约了技术人员的时间及精力,大大降低了勘察成本。
3.4属性解释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
三维地震勘探信息丰富,得到的资料中包含振幅、相位、频率等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可提取地下岩层的厚度、岩性、结构等信息,可帮助地质人员准确的认识地下地层,提高矿体的描述精度及含油气分析精度。
4结语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成功应用需要三个环节的统一协调操作,每个环节都需要勘查单位进行详细的设计施工以及处理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勘探结果的准确高效。目前,我国目前虽然已经成功将三维勘探技术应用到商业开发中,但是由于我国对于该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三维勘探技术方面的发展必将重上一个台阶。笔者通过调研阐述了我国三维技术的原理流程及发展的前景,对于我国勘探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罗春树.不断发展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N].科学时报,2007.
[2]刘丽萍.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概述[J].测绘与勘探,2008(11).
[3]李金柱.石油勘探新技术应用与展望[J].石油工程,2009(04).
[4]吴晓军.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J].石油工业技术,2009(09).
试论中国石油地质勘探理论的进一步创新——理论创新的概念、模式与思考
准噶尔盆地乌尔禾油田百口泉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济阳坳陷正反转构造发育特征与油气成藏
随机地震反演在苏里格气田苏x井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叠前反演技术在锦州31-6地区浊积扇砂体含油气性预测中的应用
相分析技术在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D16井区为例
低孔低渗裂缝性储层建模及预测研究——以新疆百31断块二叠系佳木河组为例
准噶尔盆地西缘胜利探区岩性油藏勘探技术
大港探区千米桥奥陶系潜山裂缝分布预测
大民屯凹陷西斜坡砂砾岩体储层预测技术
滨里海盆地东南部盐上层系油气运聚规律与成藏
冀中坳陷地热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
重油研究现状及展望
全球LNG资源分布特征及供应预测
《中国石油勘探》投稿须知
吉林探区勘探走向
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富集条件的特殊性探讨
吉林盆地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松辽盆地南部扶新隆起老油区勘探实践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二氧化碳成藏期次
松辽盆地南部套保地区稠油成因
松辽盆地南部低阻油气层成因机理及控制因素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深层碎屑岩天然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松辽盆地南部西部斜坡区坳陷期湖盆底形演化特征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火山岩气藏储量评价与计算
最大熵频谱属性分析技术在层序地层学中的应用——以伊通盆地鹿乡断陷南部万昌组为例
适用地震技术优化组合在伊通盆地的实践与认识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火山岩识别描述方法研究及应用
深井水平井欠平衡钻井液技术研究
新型羧甲基胍胶超高温压裂液在松辽盆地南部深层火山岩气井的应用
松原城区三维地震技术研究与应用
吉林油田勘探工程技术监督管理发展方向
热烈庆祝吉林油田发现50周年
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
煤层气资源储量评估基础参数研究
生烃潜力法研究烃源岩排烃特征的原理及应用
川西坳陷邛西构造古构造应力研究
东营凹陷乐安油田不整合结构与油气聚集
向斜轴部中和面以下层段油气勘探
世界海洋油气资源现状和勘探特点及方法
精细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在辽河油田的应用
松辽盆地汪家屯地区营城组含气火成岩的地球物理响应
南方某碳酸盐岩地区重磁电三维采集技术
非洲加蓬海岸盆地北加蓬次盆G4-188区块油气成藏分析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演化特征及动力学背景
我国陆上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地质条件探讨
中油油气勘探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准噶尔盆地天然气勘探潜力与勘探领域
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成因类型及控制因素——以南堡凹陷为例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芦草沟组储层特征及裂缝分布规律
珠一坳陷惠州西凹混源油研究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与南部边缘典型盆地CO_2研究现状及进展
惠州26-2油田油藏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综述和展望
碳酸盐岩发育区地震成像技术研究及应用效果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泥灰岩储层测井解释实践与认识
对油藏评价管理工作的认识和探讨
[关键词]中国;页岩气;市场规模;物探技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41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7-0305-01
随着全球对油气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非常规资源的页岩气藏的开采成为研究热点,中国具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2005年中国开展页岩气勘探开发以来,页岩气物探市场正处于新一轮快速增长期。
1 页岩气物探市场新动向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在复杂地区石油天然气勘探领域有接近三千人,近几十家公司和物探研究院以及国家级重点研究室。经过多年的努力,在页岩气物探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一些物探技术方向,在页岩气物探市场取得了一定成果。
1.1 页岩气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物探服务需求旺盛
近六年以来,由于页岩气市场需求旺盛,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开发出来,页岩气的物探市场也繁荣起来,并不断扩大。2010年至今,页岩气物探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全球物探交易额增长到35亿美元[1],年均增长率为27%。
1.2 国际化大公司主导页岩气物探领域
国际化大公司由于其高精尖的物探设备,熟练的页岩气物探工艺和技术,在国际服务市场上处于领先和主导地位。其服务市场从北美的美国墨西哥湾,到欧洲的北海,从加拿大的北冰洋到澳大利亚的大西洋沿岸逐步向全球化发展[2]。预计2020年,全球页岩气的产量的50%以上将来自北美洲地区;页岩气产量的80%以上将来自北美美国和亚太中国地区。
1.3 页岩气物探成本不断上升
与以往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不同,中国页岩气勘探是以南方古生界寒武系―志留系、四川盆地三叠系―侏罗系、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为主。地上山高路险,地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加上地表山体是观测系统难于布置,地层反射回的地震波耗散乐兀接收困难。这使得地震资料不达标,关于页岩气的勘探开发理论还没有形成一套体系。
1.4 页岩气物探设备创新要求高
中国页岩气勘探领域面临勘探环境复杂,低渗透页岩等储层地震资料少,页岩气勘探设备制造,计算机和地震解释软件及关键设备部件的自主创新能力低。结合中国页岩气各探区的勘探现状,中国页岩气的勘探领域需要认真研究物探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2 中国页岩气物探发展趋势
2010年以来,页岩气勘探越来越受各个国家的重视,页岩气的发现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已经对全球的油气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美国发现的页岩气是全球数量的一般以上。未来,页岩气勘探将是国家化大公司的重点攻关区域。
2.1 高精度的地震采集处理技术
我国腹心地带的四川盆地位于亚洲大陆中南部,地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地表散射地震波,造成噪声非常多,干扰大,想要形成高精度的地质成像非常困难。针对海相沉积的页岩气地震资料波形差,有效信息低的特点,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杜金虎等人通过深井激发,利用10万道以上的陆地装备,采用大宽位和各向异性地震解释软件结合,形成四维地震成像的高精度地震收集技术。
2.2 自主研发和创新的页岩气物探技术
在页岩气物探领域这一新技术领域,中国页岩气的技术水平已经可以和国际级大公司一较高下,尤其是在地震勘探技术创新领域。页岩气物探领域的关键技术领域地震处理解释方面,在处理复杂山地环境,多断层发育地质条件下,噪声比较高的数据处理领域,中国勘探开发公司和高校联合自主研发和创新了大量的地震解释软件。通过这些自主研发的软件对地震数据的处理可以清晰的展现地下发育的断层和页岩气储集层的特征。
2.3 低渗透地震页岩气勘探技术
在我国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气储集层的渗透率非常低;有效储层单层厚度较薄,导致地震波的分辨率准确度较低。针对页岩气低渗透勘探面临的问题,延安大学在开放式实验室基础上进行了部分研究工作。在处理地震数据时,利用滤波函数过滤掉大量的噪声数据,同时使用函数保存了有效数据的振幅,提高了地震数据的有效分辨率,从而发展了页岩气储集层有效识别技术;在解释数据时,研发了考虑低渗透储集层低孔隙度、高含水饱和度的储层识别软件,极大的提高了有效识别页岩气储集层的准确度。同时针对页岩气储集层的致密特性,开展了四维地震勘探,找到了大片的高品质页岩气储集区,为以后开展低渗透页岩气物探综合研究提供数据参考和指明页岩气物探在低渗透区域的发展方向。
2.4 加强国际间交流和合作
加强与国际化大公司的合作,不仅可以相互提高技术工艺水平,还能达到物探创新设备的出口创汇,物探工作流程的标准化。随着国际间合作的加深,国际物探技术中的宽方位、高密度的数据采集技术,多波形地震数据解释技术和四维地震等新技术很快就会在国内铺展开来,为了跟踪国际前沿技术,应积极参加SEG,AAPG等国际会议[3-4],加大对外交流和合作的力度,尤其是开展与国际化大公司的广泛合作。
3 结束语
随着页岩气市场的发展,各个国家加大对页岩气的勘探与研发;北美是页岩气的主产区,占全球页岩气产量的50%以上,亚太和北美的页岩气的产量占全球的80%以上,所以在北美和亚太是页岩气物探领域设备研发和服务的主要竞争场所。
近年来,随着页岩气产量的增加,特别是中国页岩气产量的增加,在四川海相沉积区域和鄂尔多斯低渗透河湖相沉积区域页岩气物探服务更是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适用于页岩气勘探开发的设备和地震数据记录设备以及解释软件还有待研发,需要加大与国家化大公司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页岩气; 地震勘探; 构造; 储层标定; 敏感属性; 甜点
一 序言
页岩气是指以吸附、游离或溶解状态赋存于泥页岩中的天然气,其特点是页岩既是源岩,又是储层和封盖层。在埋藏温度升高或有细菌侵入时,泥页岩中的有机质,甚至包括已生成的液态烃,就裂解或降解成气态烃,游离于基质孔隙和裂缝中,或吸附于有机质和黏土矿物表面,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就近聚集,形成页岩气藏[1],页岩气藏的形成是天然气在烃源岩中大规模滞留的结果,是“自生自储”式气藏,运移距离极短,现今保存状态基本上可以反映烃类运移时的状态[2]。页岩气作为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具有资源量大、含气面积广泛、生产寿命长、产量稳定等特点,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国内外对页岩气的研究力度也日趋加强[3]。
二 国内外页岩气发展现状
如图1,从世界范围看,全球页岩气资源量为456.24×1012m3,主要分布在北美、中亚、中国、拉美、中东、北非和前苏联[2]。2011年4月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了“世界页岩气资源初步评价报告”,根据Advanced Resources国际有限公司负责完成的美国以外32个国家的页岩气资源评价以及美国页岩气资源评价结果,全球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总量为187.6×1012m3。这次评价没有包括俄罗斯、中亚、中东、东南亚和中非等地区,因为这些地区或有非常丰富的常规资源,或缺乏基础的评价资料[4]。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生产页岩气的国家,1821 年在美国Chautauqua 县钻探的第一口天然气生产井就是页岩气井(在井深21 m 处, 从8 m厚的页岩裂缝中产出天然气)。1998 年美国的页岩气当年采气量超过了100 亿m3,其发现储量占美国天然气探明储量的2.3%[5]。2005年页岩气产量达到198×108m3,成为重要的天然气资源之一。
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存量决定了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6]。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到了69%,是世界煤炭消费量的50%,比美国高出47%、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约40%;而天然气仅占5%(为世界天然气消费量的4%),远低于美国的28%及24%的世界平均水平。为保障中国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中国的能源结构亟待调整,需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发展低碳经济。未来10年,中国政府希望在能源结构上发生重大改变,减少对煤炭和石油的依赖,尤其是对煤炭的需求量将从69%降低到60%。
目前在中国陆上已发现从前寒武纪到新生代均有丰富的富有机质页岩发育,初步预测中国具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量(见图2)。美国学者(Rogner,1997)、美国能源信息署(EIA,2011)所预测的中国页岩气资源量为100×1012~144.4×1012m3,占世界页岩气总资源量的20%左右。2005年以来,中国机构或学者借鉴北美成功经验,加快页岩气地质认识,强化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攻关,通过广泛开展中国页岩气地质评价与典型区块的勘探开发先导试验,在四川、鄂尔多斯等盆地和重庆黔江、湖南涟源等地区的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相继取得突破,证实了中国页岩气(资源)的广泛存在,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利用露头地质调查、探井及实验测试等取得的实际数据,预测中国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为57×1012~224×1012 m3,技术可采资源量为10.3×1012~47×1012 m3[7]。2012年中国政府已依据中国丰富的页岩气资源量、勘探开发先导试验的可喜成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中国页岩气“十二五”发展规划》:2015年中国页岩气产量达到65×108 m3,2020年力争实现页岩气产量600×108~800×108 m3[8],目前国家能源局针对页岩气已成立了中美页岩气联合工作组, 2010年,在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廊坊分院成立了中国首个专门从事页岩气开发的科研机构-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实验)中心。国内众多石油公司以及国土资源部相关科研机构积极开展页岩气选区评价工作,优选出了一批有利区块,并部署勘探工作。壳牌、康菲、BP和挪威国家石油等国外石油公司也积极参与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
三 地震勘探技术初探
目前,国内已陆续开展了部分地区的页岩气地震勘探试验,获得了一些原始地震数据,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结论。整体而言,由于页岩层段通常表现为较为均一的泥岩、炭质页岩,内部缺乏较为明显的波阻抗反射界面,因此,通常情况下,其地震反射波特征均表现为弱反射,为解决好页岩气地震勘探,笔者粗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寻找页岩区构造情况
对于页岩,其本身即是生气场所也是重要的盖层,在构造转折带、地应力相对集中带以及褶皱-断裂发育带,通常是页岩气富集的重要场所。在这些地区,裂缝发育程度较高,能够为页岩气提供大量的储集空间。成藏之后发生的构造运动也能诱发页岩裂缝的发育,也有利于页岩气的富集,但这可能会破坏页岩本身作为盖层的部分[3],若是通过运移机制进入页岩外部的储集层,则外部储集层构造特征的研究也十分重要。地震勘探技术以物性差异(波阻抗差异)为基础,是一种探测构造最有效、经济的地球物理方法。因此,通过地震勘探技术探明勘探区内的构造情况,再根据页岩气的沉积储层预测,可有效获得区内页岩气有利区。
(二) 页岩气储层标定
前已叙述,由于页岩层段通常为较为均一的泥岩、炭质页岩,因此在地震剖面上常表现为弱反射特征,通过钻孔合成地震记录对储层上、下的围岩及主要地质层位进行标定,对于确定储层的厚度、埋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 预测页岩的厚度
预测页岩尤其是优质页岩的厚度,对页岩气勘探孔位选定及页岩气储量的预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优质页岩与普通泥页岩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自然伽马曲线上,虽然优质页岩速度并不一定比普通页岩层低,但是它的自然伽马数值要比普通泥页岩高,利用此特征,通过拟声波曲线重构,重构的曲线具有低频声波及高频自然伽马信息,它能够对优质页岩层进行很好的预测[9]。
(四) 确定页岩的埋深情况
根据合成记录结果确定的目标层位,对地震数据进行连续追踪,获得页岩气储层的全区时间场,利用钻孔反算的速度及叠加速度值,可获得区内近似的平均速度场,通过网格化数据,利用时深转换公式:储层埋深=时深转换深度-(基准面-地震测量高程),可获得区内储层埋深等值线。
(五) 开展地震多属性提取技术研究
地震数据体中含有大量的地震属性信息,如何成功的提取并优选与地质特性有关的地震属性是多信息综合预测的关键,尤其是对页岩气敏感的相关属性的提取。自20世纪70年代,人们对“亮点”技术进行研究,并在墨西哥湾等地方广泛应用,得到较好的结果。从此,人们开始重视地震反射波的振幅和极性等在油气藏识别中的应用。经过30多年的不断研究和深化,地震属性研究已由振幅、频率、相位、能量、波形和比率等点面信息扩展到速度、波阻抗、AVO、相干性等三维信息,从分类、提取到优化发展为一项系统的应用技术,它对于地震构造解释、地层分析、岩性特征描述、储层预侧以及油藏监测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地震属性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深层勘探尤其是石油储层预测技术的发展,近10年来国内储层预测方法研究空前活跃,有关函数逼近、神经网络、统计模式识别、模糊模式识别和地质统计学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不同组合产生的综合方法等。
例如,地震属性的相干性在德克萨市州的沃斯堡盆地有很突出的表现。更突出的标志,速度各向异性能给一个直接关于干酪根和裂缝影响的度量。相干性特征可用在方位体地震数据的裂缝描述,通过方位体数据提取各个方位的断层裂缝信息产生方位裂缝玫瑰图,可检测裂缝发育程度及方向[10-11]。
(六) “甜点”预测
页岩气地震勘探的主要目的就是寻找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域-“甜点”,为井位部署和开发方案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区域内构造的分布情况、页岩气储层的厚度及埋深、多属性优选、分析和提取技术,按照埋深介于1000~3000m范围、构造相对简单、优质页岩厚度大于30m的原则,可预测“甜点”的分布规律,从而有效实现对目标区块井位的部署以及开展其它相关工作[9]。
四 结论
页岩气作为一种非常规能源,是一种离源最近的致密型油气藏,是一种典型的“自生自储自盖型”油气藏,其成气、运移和储集过程较为复杂,除通过沉积构造环境认识其形成机制外,还应重视油气富集和保存油气方面的研究[4]。
页岩气是一种新型环保型能源,具有重要的商
业价值,在中国及世界范围均有巨大的储量,目前北美的加拿大、欧洲以及中国也在紧随美国之后积极地开展页岩气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勘探开发工作。
地震勘探手段因其高效、经济,在石油、煤炭以及各种工程勘探领域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也必将成为页岩气勘探非常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
利用地震勘探技术,对页岩区域内构造的分布情况、页岩气储层的厚度及埋深、地震多属性优选、分析和提取技术,可圈定出最佳有利含气区,为页岩气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郭思刚,梁国伟.大方地区页岩气采集参数试验分析[J]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1,1(5):71-75.
[2] 江怀友,宋新民,安晓璇,等.世界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与展望[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27(6):10-14.
[3] 邢恩袁,庞雄奇,欧阳学成,等.浅析页岩气成藏模式[A].第五届油气成藏机理与油气资源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914-919.
[4] 姜福杰,庞雄奇,欧阳学成,等.世界页岩气研究概况及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分析[J] .地学前缘,2012,19(2):198-211.
[5] 张金川,薛 会,张德明,等.页岩气及其成藏机理[J] .现代地质,2003年,466.
[6]马晓微.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演进特征[J].中国能源,2008,30(10),23-27.
[7] 邹才能,董大忠,杨桦,等.中国页岩气形成条件及勘探实践[J] .天然气工业.2011,31(12)21-39.
[8]张大伟.《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解读[J].天然气工业,2012,32(4):1-3.
[9] 李志荣,邓小江,杨晓,等.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地震勘探新进展[J].天然气工业,2011,31(4):40-43.
关键字:SRME多次波压制技术;海洋地震资料处理
地震资料处理作为石油地震勘探业务流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核心的研究内容就是在于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并解决成像问题,所以对于噪音的有效压制一直以来都是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重要研究课题。
据统计,海洋蕴藏了全球超过70%的油气资源,全球已经发现的油气储备中,就已有2/3来自深海。全球深水区最终潜在石油储量高达1000亿桶,深水是世界油气的重要接替区。随着陆地石油资源的枯竭,石油勘探的重点已经从陆地向海洋特别是深海区转移,这就需要更多的海洋地震资料处理技术与之配套。同时海洋石油勘探的研究对象也逐渐转向隐蔽油气藏,其地表(海底)、地质条件也更为复杂,对地震勘探基础理论的假设条件形成了挑战。
在面对的诸多问题当中,多次波问题一直是海洋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难中之难。海上多次波按照旅行路径通常可以分成两个大类,既全程多次波和层间多次波。其中全程多次波指的是海底或来自于某一个特定地层的多次波,而层间多次波相对来讲比较复杂,包括海上鸣震还有经过不同地层多次反射的地震波。
图1 全程多次波及层间多次波示意
由于多次波的成因不同,多次波的压制技术主要是根据多次波与一次反射波的速度、振幅以及旅行时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离。基于波动方程的多次波压制方法SRME是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多次波压制技术,应用也日趋广泛。该方法的特点是基于波动理论,利用地震数据本身来预测多次波,这种方法可以应对更为复杂的地质和地表条件。
1研究的理论依据
以波动理论和反馈模型为依据,正演出含有复杂海底表面的地震波波场,将其中的多次波部分展开为级数,再利用迭代算法压任意阶复杂表面的多次波。SRME本身就是一个迭代的过程。预测多次波的算子为原始的地震数据,无需任何的地下先验信息,因此是一种稳定的自适应的稳定算法。
下面我们看到的就是Verschuur(2009)年在Berkhout(1997)和Verschuur(1997)的基础上给出的海上多次波的预测公式:
这里 是频率域实际地震数据,其中 是经过n次迭代的有效波数据, 是自适应算子,第一次迭代中,实际数据作为有效波代入公式,实际地震数据和自身通过褶积运算就可以构成多次波,低阶多次波通过褶积运算就可以推导出高阶的多次波。
由此可以看出,SRME利用地震数据自身进行时空褶积来预测多次波。地震数据记录的多次波必定经过上行波场在自由表面出向下反射。在地下介质通过透射和反射,再以多次波的形式记录下来。每个多次波可以分解为多个初至反射波或子反射。因此,对于地震记录中的任何一个反射同相轴,可以看作为数据中自由表面多次波的某个子反射.通过将原始数据与自身进行时空褶积,所有的子反射就“被褶积”在一起,从而就可预测出所有的自由表面多次波.初至波通过时空域褶积就可以构成多次波;低级次的多次波通过时空域褶积可以构成高级次多次波.因此通过将子反射做褶积运算,就可以预测出自由表面处向下反射了一次或多次的所有与自由表面有关的多次波,而完全不考虑其在地下的传播路径。
2 SRME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最早的波动方程推演多次波的方法见于1965年Watson, R.J的Decomposition and suppression of multiple reflections。2005年荷兰Delft大学正式将该方法命名SRME(surface-related multiple elimination),提出利用能量最小准则来压制与地表相关的多次波,该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只依赖于地震数据本身,不需要借助任何地质信息。与其他的地震勘探方法一样,SRME的模型建立过程中也需要满足震源子波不变,界面的发射系数为一,层状介质等假设条件。
SRME的方法应用研究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在SU这样的非商业化开源软件当中也都有相应的应用模块。另外像CGGV,PGS以及WesternGeco等海洋勘探的国际化大公司中其自主研发的地震资料处理系统中都有着更为成熟的应用。2007年海洋地震勘探的巨头PGS在欧洲地球科学与工程学会上就公开了其近年在SRME应用上的进展和成果。
SRME在国内的应用是伴随着国内勘探重点从陆地到海洋的转移与最近几年开始展开的,在辽河,南海以及东海都有实际的应用案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整体上看这种方法的应用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这一定的差距,应用层次上还有待提高的空间。
如国外已经开展的SRM/IME迭代,优化自适应减去法等综合应用流程在国内还没有在生产应用中广泛开展。对于这方面的技术研讨、流程设计,参数应用,效果分析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1]郭磊;近海浅层高分辨率多道地震采集与处理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江汉盆地沔阳凹陷向斜油藏勘探潜力探讨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古岩溶油气储集层综合预测技术概述
平原海相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
总口向斜周缘储层预测启示
潜江凹陷新沟嘴组油藏滚动勘探开发技术研究
江汉盐湖盆地盐间泥质白云岩油藏开发探索与实践
中扬子地区中-古生界勘探选区评价研究
广华油田细分层系挖潜剩余油实践与认识
八面河地区固井综合技术应用分析
石柱复向斜及周缘裂缝型气藏实钻分类及勘探启示
LGC230连续油管作业机
建南气田裸眼水平井分段改造技术探讨
丢手封隔器保护油层工艺在挤堵中的应用和分析
潜东南新沟嘴组精细沉积微相目标优选
180t变轨距海洋轻型钻机的开发与应用
三塘湖火成岩地层牙轮钻头的开发
混砂装置双吸双排管汇的研制
江汉油区油井结蜡规律及防治措施研究
LD27-2-HXJ180DB海洋平台钻修井机的结构分析
江汉油田2009年油气勘探开发总体思路及重点工作
《江汉石油科技》2009年通讯员
鄂西渝东区石炭系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发育特征及勘探建议
周返地区储层预测方法研究
南方石灰岩露头区地震采集方法探讨
八面河油田南区沙四段储层测井评价标准
大斜度长稳斜井段钻井摩阻/扭矩分析、预测与控制
LWD技术在广64平4井的应用
岩屑录井水平井地质导向质量控制对策与措施
增加气油重力泄油的EOR方法
江汉油区测试技术现状及问题思考
压裂过程井下监测及评价技术研究
分层压裂工艺应用现状
偶合器、变矩器在石油钻机中的运用
雕塑齿与勺形齿切削效率及承载能力的有限元对比分析
减速器加载装置试验
割缝筛管的结构设计与强度数值模拟分析
计算油藏平均地层压力新方法
活塞式压缩机进气阀卸荷器设计结构探讨
滚针和双向推力圆柱滚子组合轴承国产化
江汉油田2008年勘探开发重要工作
《江汉石油科技》2008年通讯员
高密度地震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在江陵凹陷的应用
二次三维勘探在拖谢地区的实践
ADVANCE-Ⅱ可控震源SEG极性规定探讨
LRU-B无线中继站原理分析及故障修复
建深1井志留系致密砂岩储层测井评价
二氧化氯除硫杀菌性能评价及应用
榆林子洲地区堵漏技术探讨
水平井技术在边底水油藏中的应用
地质导向技术综述
絮凝沉降技术在污水水质处理中的研究实践
冲砂洗井车的研制
大功率模块化海洋固井橇装泵的研制
KUBOTAKJ-180VX柴油发电机燃油供给系统的改造
抽油机减速器和系统渗漏原因及改进
柱塞泵运动副局部温度过高或烧死分析与验证
我国压裂设备现状及国产装备研发目标
【关键词】:隐伏矿床;地震波动力学信息;矿产勘探
在成层性较好、具有明显弹性差异的地质体中,运用地震勘探方法进行勘探能够取得明显的效果,这也就使得地震勘探方法引起了地球物理学者的高度重视,成为了其研究重点之一,特别是在煤田与油气的勘探中,地震勘探方法也成为了最重要的方法[1]。本文就是关于隐伏矿床的地震波动力学信息探测的研究。
一、地震波动力学信息的原理分析
在弹性波理论中,其认为当地震波在结构与岩性具有明显差异的地质体中传播的时候,不仅有其自身所具有的动力学信息,而且还会携带一些能够反映地质体特殊之处的动力学特征信息。在对地震资料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当传播介质性质之外的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被大部分或全部消除之后,便能够从地震资料中将地震波动力学信息提取出来,然后便可以对其差异与特征进行分析,最后也就能够对地下地质体的结构形态与岩性进行合理的预测。
金属矿的形成一般都与岩浆侵入沉积地层以及其所形成的接触带之间有关。火成岩侵入体、接触带与围岩的结构、形态多变复杂,物理性质各不相同,因此若使用地震波动力学信息很难使这种多变复杂的地质体形成有效成像。而利用对地震波的复数道分析,则能够提取出对接触带以及与其相邻岩体进行反映的动力学信息。如此一来,便可以通过这些动力学信息中的异常特征找到隐伏岩体,进而确定岩体、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在地下的埋深、位置以及形态等[2]。
二、地质实例分析
选择珠江中下游某地作为本次研究的地震勘探资料,使用的采集方法和常规地震勘探方法基本一致。三瞬信息的提取分析采取是一种由已知到未知的方法与思路,首先提取并分析有岩体露头、已知相关资料的某测线的地震波动力学信息,再与已知的地质资料之间进行解释与对比,从而得到具有规律性与科学性的理性认识,最后再提取分析其他未知区域中各测线的三瞬信息。
结合从工区众多测线中所提取到的地震波动力学信息剖面看来,在对岩体进行反映时,瞬时相位的效果没有瞬时频率与瞬时振幅明显,其中,对岩体成像效果最优的是瞬时频率。而瞬时相位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围岩与岩体相比是一种不连续的状态,而相位主要是对地震反射界面的横向连续性进行反映,因此,其瞬时相位必然无法取得好效果。瞬时振幅效果比不上瞬时频率的原因是因为地震波的振幅一般都是对波阻抗界面中的反射能量进行反映,地下岩体的形态又十分多变复杂,导致地震波出现散射,因此,其瞬时振幅通常都是弱能量[3]。同时,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及侵入体本身都是一种不平滑不规则的状态,与围岩对比来看,其瞬时频率通常都表现为杂乱无章的高频,借助瞬时频率,能够将岩体与接触带很轻易的识别出来,这也是瞬时频率的最大优势之一。因此,通过瞬时频率的这个优势,在对地震波动力学信息进行分析解释的时候,就可以将其作为主要依据,并同时对其他两种信息加以参考[4]。本文所用到的各地震波动力学信息剖面图中,全部都是瞬时频率剖面,如下图所示:
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从已知区到未知区中的探测结果能够证明,地震波动力学信息对地下岩体具有良好的成像效果以及较高的分辨率。通过地震波动力学信息,对地下隐伏火成岩侵入体进行探测,并在确定地质体在地下的规模、位置、埋深以及地质体与围岩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一个可行的隐伏矿藏探寻方法,为今后的隐伏矿床的探测提供一个可靠、有效、合理的手段,在今后的应用中可以加大对地震波动力学信息的运用。
作者简介: 姓名:杨乃源,性别:男,民族:汉,出生年月日:1992-10-24,籍贯:四川江油,学历:本科,职称:学生,研究方向:矿床的发现;
参考文献
[1] 袁桂琴,熊盛青,孟庆敏,周锡华,林品荣,王书民,高文利,徐明才,史大年,李秋生.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与应用研究[J]. 地质学报,2011,11:1744-1805.
[2] 刘振东,吕庆田,严加永,赵金花,吴明安. 庐枞盆地浅表地壳速度成像与隐伏矿靶区预测[J]. 地球物理学报,2012,12:3910-3922.
关键词:三分量 地震采集 发展
Abstract:The 3-component data acquisition technology is improving and getting into application as the seismic data acquisition technology is developing. This article is 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3-component data acquisition project and guessing . The purpose is promoting the 3-component seismic data acquisition technology with managers.
Key words:3-component seismic data acquisition development
近几年,针对川西成熟油田探区,特别是川西地区裂缝性油气探区,都在尝试和探索开展三分量地震勘探资料采集。作为近年来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发展的前沿技术,本人结合目前开展的三分量地震采集现状,从观测系统如何优化、饱和激发控制、低信噪比地区攻关尝试以及制约三分量采集技术推广的瓶颈等等多个方面,提出个人认识和广大三分量地震采集技术管理者探讨。
1、三分量地震采集技术简介
根据横波分裂理论,当横波通过方位各向异性介质时,会分裂成两个偏移方向正交的横波,一个与裂缝走向平行的快横波,另一个与裂缝方向垂直的慢横波。三分量地震勘探就是指利用地震激发来获取P波、PSV波、PSH转换横波共三个分量的勘探资料。结合目前横波激发震源的研制以及勘探效益而言,目前主要是利用纵波激发来进行三分量采集,不需要特殊的横波震源,就可以采集到S波的资料,施工成本低、工作效率高、操作方便。和常规三维勘探相比较而言,三分量勘探可获得三个分量含有纵、横波和转换波资料,而常规三维勘探只有垂直分量,在所有采集状态一致时三分量地震呢采集可多获得两倍的地下信息量,该技术在近年内成为多波地震勘探方法中的主流技术。
三分量地震勘探资料用于解决的问题已不再只限于裂隙检测、岩性预测以及变化、油气检测、还可以通过三分量地震勘探判别真假亮点,甚至确定地下流体的性质、含量、陡倾角界面成像等等。基于四川特殊的地震地质条件及裂缝性气藏的情况,三分量勘探有着更好应用性,S波对裂缝性储层更有着P波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此对三分量采集技术发展的提升显得极为重要!
2、如何优化三分量地震采集观测系统
通过三分量三维地震勘探的实施,如何优化三分量地震采集观测系统也必须考虑如下因素:
①根据影响CCP迭次的有关参数,翔实收集勘探区内地震资料、实际钻井资料、VSP资料,特别是勘探主要目的层纵横波速度(图2-1)等构建地球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细的参数论证。
②接收线距越小,CCP覆盖次数的差异越小,分布更均匀。小滚动距离有利于CCP覆盖纵、横向分布的均匀性,并使炮检距分布得到改善。因此选择线距、束间滚动距离不能过大,避免影响CCP的覆盖次数分布的均匀性。
③结合勘探目的层,选择好炮检距的分布。为确保CCP叠加成像效果,选择合理的最大炮检距(纵波勘探炮检距的1.5-2倍)。根据转换波传播特点以及转换点的规律(图2-3、2-4),首选非正交观测系统,结合设备的局限性,为了尽可能确保有效的最深目的层的CCP迭次,炮点尽可能布设在在排列的四周。
④观测系统参数论证应以最深目的层为目标,以地质模型为基础,进行射线追踪或波场模拟来论证(图2-2)。
⑤各方位扇区内的炮检距分布平衡,避免导致不同方位角叠加成像效果差异大(图2-5),影响勘探精度。
⑥结合地质任务及施工条件,做好经济和技术的统一
对于三分量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的优化是需要从很多方面来综合考虑的。项目部署前须结合勘探地质目标需求以及勘探投资等实际情况来综合优化,做好了观测系统的优化,能够起到较好的勘探效益。
3、对“饱和激发”的理解
要想获取信噪比较高的转换波资料,通过针对性的试验来进行对比是必须的。因为纵波速度大于横波速度(与岩石物性参数有关),且纵波频率比横波频率高。即S波的吸收系数比P波大。根据这种认识我们就可以通过Z分量试验资料以及X分量资料来确定选取合理的激发药量,以便获取相对P波和S波均信噪比较高的地震资料。
以某地区三分量三维药量试验为例,采用16m的激发井深,分别进行了4kg、6kg、8kg、10kg、12kg、14kg、16kg、18kg、20kg的不同激发药量试验。
从Z分量原始单炮AGC显示看,16kg-20kg药量激发记录有效波连续性较好,同相轴清晰,有效反射信息较为丰富,10kg-14kg次之,4kg-8kg较差(图3-1)。
从Z分量原始单炮固定增益显示看,随着药量的增加,激发能量逐渐增大,12kg以上能量变化不是很大且趋于稳定(图3-2)。
通过Z分量试验记录以上定性对比可以看出12kg激发是饱和激发的界限。接下来主要是通过定量分析来对比分析饱和和过饱和激发对于P波勘探的影响。
从定量分析显示,随着药量的增加,记录能量具有逐渐增强的趋势,12kg之后变化趋于平缓,到16kg药量激发时,记录的能量和信噪比较高,主频和频宽也具有优势(图3-3、3-4)。从初至波能量分析看, 12kg之后变化趋于平缓(图3-5)。
从上述Z分量资料定性、定量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对于Z分量资料而言,12kg是P波勘探的饱和药量的界限。因此主要对比饱和激发和过饱和激发资料,也就是重点定量对比12kg―20kg激发转换波资料信噪比的变化来确定对转换波勘探有利的激发药量。
选择X分量原始单炮、分频扫描记录AGC显示看,4-12kg较差,信噪比相对较低;16-20kg药量激发记录的信噪比和有效反射连续性较好,能量较强,信噪比较高,针对X分量资料而言16kg激发已经达到饱和(图3-6至图3-7)。
从上述X分量资料定性、定量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对于X分量资料而言,16kg是饱和药量界限。想要获得信噪比较高的S波勘探资料,须采用16kg激发药量。
从以上药量试验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相对三分量地震采集而言,饱和激发也是一个相对概念。因此,要想确保转换波资料的信噪比,就需采取相对P波勘探而言适当的“过饱和激发”来选取针对转换波勘探而采用的“饱和药量”激发更为合理。
4、低信噪比地区能否开展三分量地震采集
针对P波勘探低信噪比地区能否通过开展三分量地震采集来获取一定信噪比的转换波资料呢?我个人认为在低信噪比地区还是可以通过取得的三分量地震采集技术认识来适当开展转换波勘探尝试的。
首先纵波速度大于横波速度(与岩石物性参数有关,如图4-1),且纵波频率比横波频率高,即S波的吸收系数比P波大。虽然S波勘探深度不如P波,但是针对适中的勘探深度而言转换波勘探对于构造刻划方面是否较纵波勘探更为精细呢?因此在理论上而言对于勘探深度适中的低信噪比地区开展横波勘探是可行的,也就是说尝试三分量地震采集从技术上是可以进行尝试的。
其次结合前面关于“饱和激发”的理解,针对低信噪比地区同样可以依据饱和激发理论来寻求合理的相对转换波勘探而言适中的激发药量来确保转换波资料的信噪比。根据S波在不同低信噪比构造响应以及成像精度略高于P波勘探的特点,结合国内外一些应用实例,特别是在纵波弱反射界面、高陡构造带等等证明转换波成像的效果对于P波勘探勘探相对而言是否更具有一定优势呢(图4-2至4-3)?
从上面的资料对比来看,纵波资料成像精度就明显较转换波资料,个人认为针对低信噪比、勘探深度适中的地区,可以尝试结合转换波资料来辅助解决低信噪比地区的勘探问题,因此在低信噪比地区还是可以做一些技术尝试的。
5、多波低测采集技术的瓶颈影响三分量地震采集技术的发展
多波低测调查能够为后续转换波资料处理能够提供准确的静校正量。众所周知,对于三分量地震采集而言ps波的静校正问题是石特别突出的。在前期川西浅丘地区实施的三分量地震采集项目开展的多波微测井采集技术攻关已经取得了一些认识和进展,比如使用较低频的井下井下检波器接收、不同方向的激发试验、横波初至的有效判别以及拾取技术等(图5-1),但是受川西卵石区成单深井难度极大且无法保井的现实条件限制,需要打破多波采集技术的瓶颈,开展如多波小折射采集技术攻关等。
对于多波小折射采集技术攻关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①继续改进和研制适宜的、较为稳定的多波小折射激发装置,利用多次叠加技术,进一步增加横波信号强度,争取获得容易识别的横波初至;②借鉴多波微测井技术的成功经验,如尝试低主频检波器接收来进行采集攻关等;③加强多波小折射资料处理技术研究工作,如更加有效的横波初至拾取技术等,获取多波小折射解释的可靠方法。
6、建议
通过对前期实施的三分量地震采集项目技术发展以及遇到的实际问题,个人小结了未来三分量地震采集技术发展的几点建议:
⑴三分量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的优化是很有必要的,是项目实施的技术依据和基础。
⑵三分量地震采集激发药量实施,对于纵波勘探而言属于略过饱和激发,但是对于转换波勘探而言是饱和激发,能够有利地确保转换波资料的信噪比。
⑶转换波资料本来就具有频带较窄,主频较低的特点,但是结合转换波的特点以及国外应用实例,个人认为针对勘探深度适中的低信噪比地区可以尝试开展三分量地震采集工作。
⑷多波低测采集技术制约着转换波资料的静校正处理,是制约三分量地震采集技术发展的瓶颈。因此针对川西平坝卵石区开展多波低测采集技术的攻关极为迫切。
以上是个人对于未来三分量地震采集技术发展的一些看法,谨代表个人观点,仅供与技术管理者进行交流和探讨。如有不妥之处,请指正!
参考文献:
⑴《石油物探工程监督》 沈 琛 著 2004年
⑵《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理论与实践》-赵邦六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年
⑶《多分量地震技术》-黄中玉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年2008年
⑷《多分量地震采集技术实践》-刘胜著,内部培训教材
⑸《合兴场―高庙子地区三分量三维地震勘探项目技术设计》 刘 胜等著 2008年
⑹目前多分量地震勘探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地球物理学报,2004年1月,第47卷第1期
[关键词]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P61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7-0022-01
从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来看,我国这方面的勘探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怎样才能够加快页岩气的产业发展步伐,是目前需要考虑的问题。经过不断努力及探索后,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因此,分析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现状具有时代意义。
一、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技术现状
我国复杂的地理情况给页岩气的勘查造成了许多的不便,使得页岩气的勘查过程比较困难。结合国内外多年的经验可以看出,页岩气的勘查这一项目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还需要高额的成本支出。这是一项高成本、长周期、高技术和高投入的项目工程。就我国目前的现状而言,页岩气的开发要想在我国矿产开发中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就需要深入了解我国页岩气开发的技术,认清当前我国的发展形势。但是从技术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的地理环境对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带来很多限制;和许多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地表环境对我国的页岩气的勘查开发影响较大。特别是在我国南方地区要进行页岩气的勘查开发,就会受到很多这方面的约束。在南方地区,页岩气的勘查区域一般位于山区,多为高中山地貌,地形切割剧烈,平坦地区一般为耕地或乡村,页岩气的勘查经常会受到场地面积、水源、交通等的限制。同时页岩气的勘查开发周期长,并且对周围的环境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必定会提高勘查开发的相关费,比如增加征地费用及地方关系协调费用等。在勘查开发过程中的环保及安全问题,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由此带来的制约因素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页岩气勘探开发。
其次,我国在页岩气勘探开发方面,核心技术不足也是我国需要面对的一大现实情况。由于我国在勘查开发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彻底掌握一些核心技术,不太了解页岩气的富集特点及成藏机理,对页岩气勘查开发中一些实验分析不太熟练,使得我国目前所掌握的技术无法满足页岩气勘查开发所需,这对勘查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很大影响。我国还不能充分应用一些关键技术,例如,对监测微地震技术体系以及水平井钻井技术体系等的掌握与应用。比如说,我国在监测微地震技术体系的应用上就存在着不足之处,在利用监测压力的施工技术、检测设备和评价方法等方面都处于空白状态。因此,限制我国页岩气勘查开发的主要问题即为缺乏核心技术。
最后,当前的页岩气勘查开发和天然气勘查开发技术标准存在许多不符之处。页岩气一般不含有硫化氢等有毒气体,通常只有在压裂的情况下才会大量产生气体。但是许多现行技术要求和标准,并不适合页岩气的勘查开发,这种现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页岩气勘查开发的正常进行。从现有天然气勘探开发的程序而言,需要编制开发方案,建产能,而且还要以储量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探明储量作为根据,但是不同的是,我国目前的页岩气勘查开发就不能按照常规的勘查方案和程序进行,因为我国还没有页岩气对储量计算进行规范,也没有自己的单井产量衰减曲线。
二、解决勘探开发技术问题的策略
上面谈到的当前页岩气勘查开发技术中存在三方面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结合页岩气勘查开发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首先,良好的空间环境对探开发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们需要为页岩气的勘探开发营造良好的环境,以此来保证页岩气勘察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而营造勘探开发环境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企业和政府之间应该增加交流沟通,利于推动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发展,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发展和管理创新降低生产成本,而政府可以通过制度扶持鼓励企业积极探究新技术及新领域,为企业不断发展提供基础。另外,要格外注重实际勘查开发过程与当地其他矿产开发的情况相结合,要经过深入的分析研究后,进一步优化开发方案,让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与开发区域环境相互适应协调。
其次,良好的技术水平推动页岩气勘查开发深入发展,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对技术要求比较高,所以在实际勘探过程中就需要以先进技术作为支持。因此,要加快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的研究,就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全力解决水平井组钻完井、资源评价方法等主要技术问题,完善我国已经掌握的关键技术,确保我国的页岩气勘探开技术处于先进水平。
再次,有针对性制定勘探开发标准,对勘探开发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勘探开发技术标准,可以更好指导勘探开发工作,给予科学性评价,并结合市场上实际发展状况,对制定的标准不断进行完善。新的标准中应该包含计算页岩气的储量方法,描述气藏的方法,评价储层方法以及评价资源方法等。此外,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的安全和环保标准也非常重要,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明。
最后,体制创新;通过体制创新就能够促进勘探开发工作者的积极性,是促进勘探开发工作的基础。要实现这个方面的要求,就应该多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参与到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中来,以此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有效推动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产业化进程。并且还要从外国适当引入一些比较先进的技术与人才,他们就能够将国际先进技术带入到勘探开发中,从而促进勘探开发的深入发展。体制方面的创新,从全球格局来看,有利于打破国外对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垄断。而从国内发展来看,这有利于推动我国石油公司的技术进步,进一步实现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I
[1] 刘军.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优化策略[J].中国化工贸易,2014年第17期.
[2] 王兰生,廖仕孟,陈更生等.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天然气工业,2011年第12期。
[3] 李建芳,刘云文.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