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食品包装设计方案范文

食品包装设计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食品包装设计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食品包装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包装材料人工智能专家系统

智能化包装是指在一个包装、一个产品或产品-包装组合中,有一个集成化元件或一项固有特性,通过此元件或特性把符合特定要求的智能成分赋予产品包装的功能中,或体现于产品本身的使用中。他具体为:利用新型的包装材料、结构与形式对商品的质量和流通安全性进行积极干预与保障;利用信息收集、管理、控制与处理技术完成对运输包装系统的优化管理等。具体到在包装行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智能化包装材料

智能化包装材料研发与应用是当今食品包装发展趋势,主要采用各种内部指示剂、活性包装材料等,根据被包装商品的不同将具有如下功能:

(1)能够直接提供关于产品的质量、充填气体、包装件储藏条件等信息;(2)能吸收包装食品释放的氧气,防止细菌增长,降低食品变质风险,延长货架寿命。(3)能通过外包装颜色的改变,让顾客知道食品新鲜程度,显示包装物是否败坏。(4)通过时间-温度指示剂记录食品在贮存和销售期间温度变化的连续过程,预示食品的质量变化情况。(TTI指示剂)(5)通过气调包装调节包装内气体的环境,以减缓氧化速度,延长货架寿命。(MAP包装)(6)通过包装物中微生物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新陈代谢产物与某种指示剂反映的情况来直接指示产品中的微生物质量。(新鲜度指示剂)(7)利用可以同加速水果、蔬菜衰老的乙烯发生反应的指示剂(澳大利亚的CSIRO),呈现出颜色变化来指示食品情况。(乙烯指示剂)

可以预见,未来食品用智能包装会含有更复杂的、远程可读的非视觉信息,油墨技术的进步也许能用上更精细的印刷线路。标签可能会向芯片一样,电子标签可以作为时间-温度、泄露和/或新鲜度指示剂,可能会随着电子学和生物科技的进步而具有更加智能的作用。

2.智能化包装技术

智能化包装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初期的智能化包装技术主要体现在产品造型加工工艺上。具体形式有显窃启包装(包括薄膜包装、泡罩与贴体包装、收缩包装、全封闭包装、防盗盖包装等)、儿童安全包装(包括压扭盖、掀开盖、泡罩、迷宫盖、拉拔盖等形式),特种工艺;特种包装结构(如:一次性包装)。

随着技术的发展,产品智能化有了进一步提高,从造型加工工艺发展到多种附加工艺,具有标志性进步的就是防伪包装的出现。目前防伪包装从技术上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防伪标识;特种材料工艺;印刷工艺。主要的技术手段有:激光全息图像;激光防伪包装材料;隐形标识系统;激光编码;凹版印刷防伪。第三个阶段的智能技术从采用各种工艺过渡到了采用计算机技术手段,使得包装不再是处于被动消极地位。如:微波炉自动加热包装;适应超市功能的带电子芯片销售包装;适应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可跟踪性包装。

3.人工智能包装

人工智能阶段的包装从采用一项或多项智能技术发展到全面提供包装方案的专家系统阶段。专家系统是指一个(或一组)能在某个特定领域内,以人类专家水平去解释该领域中困难问题的程序集合。它同自然语言理解、机器人学并列为现代人工智能的三大研究方向,这也是目前包装行业讨论和研究最为火热的课题,主要发展有以下两个方面:

(1)产品包装设计方案智能决策系统

系统总体结构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如图。人机接口负责设计、检索和评价的调度;智能包装设计方案模块由防护包装设计、单元包装数量确定、外包装容器设计、包装标志确定和包装件试验检验5个字模块组成,各模块各司其职并相互协同;典型包装设计方案智能检索与评价主要完成针对多个相似包装设计方案的优选和排序;产品数据管理系统负责包装设计的有关数据的管理。

(2)各个包装环节的专家系统

是指在包装从设计到生产过程中,针对某一环节的专家系统。比如,基于知识库的缓冲包装CAD系统就是针对流通环节的缓冲包装专家系统。每个环节的专家系统组合在一起,就构成整个包装工业的专家系统,这正是人工智能在包装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4.结束语

人工智能一直处于计算机技术的前沿,人工智能研究的理论和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今天,已经有人多人工智能研究的成果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包装伴随商品的问世一路走来,它所肩负的功能越来越多。高新技术的浪潮,将包装推向了更高的发展境界,人工智能与包装的结合是历史必然。将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教育带来更大的影响,新世纪的包装业人员应该以敏锐的洞察力抓住这种机遇。

参考文献:

[1]刘志鹏:产品包装设计方案智能决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包装工程,2001.02

[2]金国斌:智能化包装潜力无限.市场动态,2006.08

第2篇:食品包装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绿色设计 绿色包装 包装设计

一、绿色包装设计

在广大消费者积极欢迎环保商品感召下,包装设计师们的社会责任感也被激发起来。在消费者与生产厂家之间,设计师担任了协调合作的角色。他们倡导"绿色消费指南"、使社会各界了解与支持绿色设计;引导"绿色资本家"如何在保护环境的情况下获得利润。

1.绿色包装设计将致力于环境保护策略的实施,建立新的方法和工具来规范包装产品在其循环周期内每一个阶段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2.研制开发对人的健康、环境保护有益的包装材料和生产工艺。包装材料是设计的物流媒体,尤其是生活用品包装诸如食品、服装领域内使用的包装材料,同人接触的部分及使用方式中的粉尘,附着物残留的化学物以及气体的弥散对人的健康影响很难测定并作危情防范,但设计师的环保意识促使其在设计阶段选择的材料要具有无毒性、无污染、可回收利用、可降解。

3.绿色包装设计要从包装产品循环周期的各个阶段确定目标。绿色包装设计不仅仅是一门艺术学科,更主要的是一门工程学科,因此要强化包装工程思想,从系统循环周期整体角度立意设计,一旦包装产品的设计方案论证确定,整个产品的有机周期对环境的影响已成定势。

二、绿色包装设计的现状

我国包装工业十多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包装技术和包装设备应用程度和包装设计模式及观念方面等。目前对环保包装问题,世界各国包装组织都在积极的向国际环保组织要求的方向努力,如新的环保包装ISO14000等标准和法规的出台。相比之下,我国环保包装又滞后了一步,环保包装材料国产化生产能力还很低,我国研究环保包装的工作应着重于环保包装的实际应用。

自八十年代以来,“绿色食品”、“绿色服饰”、“绿色冰箱”、“绿色汽车”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绿色浪潮。国外年人均包装材料的消耗量在100kg以上,美国为50kg,日本为200kg,德国为90kg,独联体为80kg,我国为30kg,相比之下我国的年人均包装材料消耗量较低,但我国人口有13亿之多,所以年包装材料的消耗数量却是相当大的。我国铝罐加工中二片、三片罐回收再利用的问题还相当突出,我国在绿色包装设计方面还做的不够,绿色包装设计在中国还需有更大的发展。

三、对绿色包装设计的思考

绿色包装设计一般遵循的原则是所谓的3R原则,即Reduce(减少包装)、Reuse(重复再利用包装)、Recycle(回收包装及掩埋和处理)。笔者以为,国内包装企业及相关机构应从几个方面拓展绿色包装设计的应用:

1.对于食品包装来说,可采用可食性包装

这是解决食品包装废弃物与环保之间矛盾的好办法。在进行部分食品包装的设计中,可制成一种不影响被装食品原味的可食性包装膜。目前,世界各国现在已开发出很多种。

2.减少包装材料的种类和数量

产品包装的种类应尽可能少。一般包装设计师为了产品的外观需要,为可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提高产品的档次,尽可能使用不同种类的材料,有些包装的零部件就有很多。

3.使用可降解、可再生的包装材料

至在很长的时间里仍无法降解,如聚乙烯薄膜塑料。尽管现在市场上的塑料包装有所减少,但是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时可考虑采用可降解材料。可降解材料是在光合作用下或土壤和水中的微生物作用下能在自然环境中逐渐分解和还原,最终以无毒形式重新进入生态环境中回归大自然。

4.避免使用木制包装

大力发展再生材料的纸等包装是环保包装的趋势。大地和森林是人类生态平衡的基础,木材的肆意砍伐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是不可估量的。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可以考虑采用可重复再用和再生的包装材料,如啤酒等采用的玻璃瓶包装可以重复使用,聚酯瓶在回收之后可以用一些方法再生。由于纸原料主要是天然植物纤维在自然界中会很快腐烂,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也可回收重新造纸,因此现在许多国际大公司使用可回收纸用于年报、宣传品制作,用回收纸制成信笺、信纸以体现其关注环境的绿色宗旨,同时又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5.使用无害包装

《欧洲包装与包装废弃物指令》规定了重金属含量水平(铅、汞和铝等)、铅含量应少于100PPM。我国也应以立法的形式规定禁止使用或减少使用某些含有铅、汞或铝等有害成分的包装材料,并规定重金属含量,市面上非常流行的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也不仅不可以回收利用,而且埋在地下长期不易腐烂,对它进行焚烧又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必须禁止使用。

6.通过包装设计图案及色彩等以唤起消费者的环保意识

产品包装的图案和色彩听起来似乎和环境保护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它却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视觉感受,如果包装上刻意的附上一些环保标志和环保图片,就会刺激消费者的大脑,提醒消费者不要乱丢弃包装废弃物。有些包装上的图片往往采用美丽的山水风景画面,不仅可以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可以借以增强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张永年,浅谈包装固体废物与绿色设计 湖南包装,2001.

[2]李军,石孝洪,叶宏.实施绿色包装减少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第3篇:食品包装设计方案范文

绿色环保已成为当前全球包装设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以杜邦包装奖获奖作品为案例,从生态文明视阈探究绿色包装设计教学,提出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少即多”的绿色包装设计教学理念,并在具体的包装设计教学中加以实践,为推进绿色包装设计教学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生态、绿色、少即多、包装、教学

“少即多”概念最早由德国包豪斯校长密斯•凡•德•罗提出,在设计时追求“极简主义”风格。崇尚“少即多”的绿色包装设计哲学,不仅可以设计出出色的外观和性能,而且可以凭借显著的成本效应赢得市场青睐。它既可以为企业增加商业价值,也可以为社会带来正面的生态文明价值。近几年杜邦创新包装获奖作品的创新研究表明,包装设计形态和成型工艺崇尚“少即多”是未来绿色包装设计的必然趋向。

一、“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教学研究背景

包装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课题,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紧密联系。纵观包装的发展历程,常常有这样一种感受:一方面,从古至今,包装伴随着人类进步而不断地发展。从盛装物品的包装、促销商品的包装到环境友好的绿色包装,无不彰显包装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包装为人类减少浪费、保护商品品质、提高生活质量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包装废弃物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伤害。在大量生产和使用包装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生物圈是我们财富的来源,我们维持我们的生活的资本来源,只要我们用毒素和废物污染或破坏这个系统,就是在破坏我们的天然资本,降低文明延续下去的能力”。[1]绿色包装已是生态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产业。当前,有效控制和减少包装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要从绿色包装产业最前端做起——提倡绿色包装消费和重视“少即多”的绿色包装设计及其教学,从源头上减少包装性垃圾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广绿色包装的生态文明意识。

二、“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教学实践安排

根据“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的理念和特点,笔者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案例选择三方面阐述该课程的教学实践安排。

1.教学目标设定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通过具体“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案例的赏析融入包装设计教学中,使未来的包装设计师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设计理念,并借助包装媒介性进行广泛的宣传践行,引导消费大众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一是帮助学生掌握何谓“少即多”的绿色包装设计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了解当今“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理论的各种观点学说,尽可能拓宽视野,在比较分析中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绿色包装生态文明观,为培养具有生态文明视野的未来包装设计师奠定理论基础。二是努力引导学生从生态文明角度理解“少即多”绿色包装及其设计,建立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理念,通过对“少即多”绿色包装生态价值的理解和思考,进而认识包装与人和自然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生态人文关怀。三是通过教学引导与设计实践,帮助学生培养和提升“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理论思辨能力。通过恰当的“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实践教学,有效地实现生态文明视野下“少即多”绿色包装创新设计。

2.教学内容的安排(1)理论研习(12课时):基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背景对绿色包装在国内外发展的背景、特征和趋势进行系统性的梳理。了解“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其生命周期,具体包括基本要素与特点、基本样式和策略、材料与工艺、结构与形态、市场属性、循环利用、创新设计系统等。全面掌握“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发展现状。(2)案例分析(12课时):以近几年的杜邦包装奖获奖作品为主要教学案例,结合当前市面上的包装设计实例分析,比较其中的生态环境友好性。从案例中寻找到“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成败之处,积累感性的“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经验。(3)田野调研(24课时):田野调研作为本课程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也是本课程区别于一般包装设计教学的特色。除了常规的包装设计市场调查,特别强调包装与生态环境友好性问题的全方位田野调研。具体包括包装原材料、结构工艺、流通消费和废弃回收与周边环境的影响,找到“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解决的突破口。(4)方案设计(24课时):主要侧重于纸材料的绿色包装设计教学。通过典型产品的“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模型制作或相关主题性课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设计实践的能力,使之具备创造性、科学性地进行“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创意、设计分析、设计深化等方面的设计实践能力,并对相关的绿色包装设计法规有较好认知。(5)驻厂试样(24课时):带着设计方案进驻包装生产厂进行“少即多”绿色包装的量产材料与工艺、量产品质要求的设定和试样,体验“少即多”绿色包装从方案到量产的具体设计要求和实施环节。

3.教学案例的选择教学案例选择是本课程教学实践能否取得预期目标的关键。教学案例是学生理解“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理论的感性认知,也是学生创设“少即多”的绿色包装需要超越的标杆。因此,选择的教学案例应是真实而又典型。本课程则以杜邦创新包装获奖作品为案例,主要有以下两大类:一是在包装材料结构上体现“少即多”的绿色理念。设计者用尽可能少的材料和工艺,以最恰当的结构和形态达到产品所需要的包装要求。如美国和加拿大THECUBE包装系统(图1),通过零售和工业包装的整合设计,使商品从制造商生产线直达零售商销售现场,达到减少包装周转环节和包装材料的使用,节省包装成本的同时又提高商品的附加值。美国卡夫食品包装是一种新型的1加仑装酱料软包装。(图2)创造性地设计出带有精准导出口和便携式的双层提手的结构,产出效率高达99%。与普通刚性1加仑瓶子相比,卡夫1加仑装酱料软包装的生产可节省50%能耗、减少60%塑料使用和减少70%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这两款包装都从包装的材料结构上追求“少即多”的绿色包装设计理念,为“少即多”的绿色包装设计创建了蓝本。二是在包装的印制上体现“少即多”的绿色理念。通过尽可能少地印刷表现包装物产品与品牌不可或缺的传播信息,减少包装印刷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德国和美国宝洁的AllDaysPads包装(图3)即是以减量化的“少即多”理念,整体设计了产品包装的托盘和纸箱罩,在增加产品视觉吸引力的同时,减少了包装材料、印刷耗材和包装储运人力成本。减少印制材料与工艺意味着降低破坏生态环境的风险。

三、“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教学指导

在设计中,最大最难的绿色包装问题,只要细分开来思考,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具体、实际的“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问题分析入手,通过“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理论学习和设计调研,启发学生研究、思考,形成对“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教学的实施大致可以从以下四个步骤展开:一是从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包装设计关系中找出学生感兴趣的“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热点问题,并对其进行初步分析。二是从国内外的“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理论、法规和案例中寻找已有的解决方法,并进行优缺点分析,拟出具有原创性、更优化的生态文明价值传播观点和方法。三是将上述观点和方法通过具体“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方案加以表现,形成设计提案参加课堂讨论。四是综合反馈意见,对“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方案进行深化和优化,制作出最终的设计样品。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因材施教。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课题加以个别指导,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通过减量化“少即多”的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生态化包装设计的深入思考与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包装生态问题能力,增强对“少即多”绿色包装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解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实际经验。

四、“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教学成果展示

“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教学自始至终强调用最少的材料、工艺和体量实现符合产品属性的最佳包装方案。减少作品功能结构的繁复性和外观设计的装饰性,回归包装的本质达到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整个教学实践收获了以下两方面的成果:

1.优秀作品的创设作品一,盆栽包装(图4,张兴强设计)是“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教学课程作品,该作品已获得德国2015红点奖。设计者在充分调研了包装与环境、包装与产品、包装与使用的相互关系后,用较少的环保材料、少量的印制工艺,通过本身的纸板材料的折叠形成带有固定支撑结构的可提携盆栽包装。包装直接选用可回收再利用的瓦楞纸板,并以折叠结构成型,可以有效减少包装的储运能耗和回收利用成本。同时,包装省去了大面积的外观图形印刷,减少了包装印制的材料与工艺,降低了包装回收处理过程中污染环境的风险。包装少了些奢华,多了些朴实,增加了包装与环境的友好。作品二,肖邦夜曲CD包装(图5,王晓雪设计)是另一款具有文化产品属性的“少即多”的绿色包装设计教学课程作品。设计者将“少即多”的绿色包装设计理念和产品所反映的文化意境进行巧妙的创意设计,直接选用回收再生的黑卡作为包装的基材,通过精心的结构设计和极简的图文表现营造肖邦夜曲的文化意境。包装整体简约而富有意味。

2.生态文明修养的提升“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既要强调包装原有的保护性和促销性,更要凸显包装具有显著的环境友好性。其教学实践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绿色生态设计的热情,增强了具有生态伦理观念的设计创新能力,唤醒了未来设计师对自然的热爱,引起未来设计师对自己设计创新行为的反思,让当代设计教育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

五、结语

第4篇:食品包装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产品包装 绿色效能 包装设计 绿色包装

据中国绿色包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近日的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商品过度包装现象愈演愈烈,包装层次过多、材料过当、体积过大,包装成本过高等,不少包装已经背离了其应有的功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包装废弃物约1600万吨,北京市每年产生包装废弃物83万吨,全国每年的城市固体废物中,包装物的比例超过30%。针对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产品设计师们有责任和义务在设计包装上面应用绿色设计思想,设计出实用、简约、环保的包装。

1、绿色包装设计

绿色包装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易降解、可再生和重复利用的一种环保型包装。包装产品要从原料的选择到回收、废弃的整个过程中要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并能在自然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要选用不会造成污染的绿色环保材料,节省资源和能源,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包装废弃物易于回收利用和再循环等。

绿色包装的基本准则可以概括为4R1D原则:

在绿色包装成全球化趋势之际,有关专业人士给绿色包装设计提出了6个方面的要求:

(1)包装设计人员应尽量采用绿色包装材料并设计长寿命的包装材料,这样能极大地减少包装物废弃后对环境的污染。

(2)包装减量化。在一些发达国家,不少超市鼓励消费者使用能多次使用的尼龙购物袋,而少用―次性塑料袋,在包装设计中使用的材料尽量减少,尽可能消除不必要的包装,提倡简朴包装,以节省资源。

(3)包装材料单一化。采用的材料尽量单纯,不要混入异种材料,以便于回收利用。

(4)包装设计可拆卸化。需要复合材料结构形式的包装应设计成可拆卸式结构,有利于拆卸后回收利用。

(5)重视包装材料的再利用。采用可回收复用和再循环使用的包装,提高包装物的生命周期,从而减少包装废弃物。

(6)包装材料的无害化。《欧洲包装与包装废物指令》规定了重金属含量水平(铅、汞和铬等),例如铅的含量少于100PPM。我国也应以立法的形式规定禁止使用或减少使用某些含有铅、汞、锡等有害成分的包装材料,并规定重金属允许含量。

2、绿色设计在产品包装中应用

将绿色设计理念引申到包装设计中,就构成了包装设计中的绿色设计理念,即绿色包装设计理念。

2.1 包装材料的应用

(1)选用重复再用和再生的包装材料。大地和森林是人类生态平衡的基础,木材的肆意砍伐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是不可预计的。人们可以考虑采用可重复再用和再生的包装材料,如啤酒、饮料、酱油、醋等包装采用玻璃瓶反复使用或再生利用。再生利用包装,可用两种方法再生,物理方法是指直接彻底净化粉碎,无任何污染物残留,经处理后的塑料再直接用于再生包装容器。包装材料的重复利用和再生,仅仅延长了塑料等高分子材料作为包装材料的使用寿命,当达到其使用寿命后,仍要面临对废弃物的处理和环境污染问题。

(2)选用可食性包装材料。人们熟悉的糖果包装上使用的糯米纸及包装冰激淋用的玉米烘烤包装杯都是典型的可食性包装。人工合成可食性包装膜中的比较成熟的是透明、无色、无嗅、无毒、具有韧性、高抗油性薄膜,能食用,可做食品包装。其光泽、强度、耐折性能都比较好。

这是解决食品包装废弃物与环保之间矛盾的好办法。可降解材料,是指在特定时间内造成性能损失的特定环境下,其化学结构发生变化的一种塑料。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既具有传统塑料的功能和特性,又可以在完成使用寿命之后,通过阳光中紫外光的作用或土壤和水中的微生物作用,在自然环境中分裂降解和还原,最终以无毒形式重新进入生态环境中,回归大自然。如法国一家奶制品公司从甜菜中提取的物质与矿物质进行混合从而制造成一种生态包装盒。

(3)选用纸材料。主要是天然植物纤维,在自然界会很快腐烂,不会造成污染环境,也可回收重新造纸。因此许多国际大公司使用可回收纸用于年报、宣传品制作,用回收纸制成信笺、信纸以体现其关注环境的绿色宗旨,同时又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2.2 产品包装造型结构的应用

绿色包装设计要考虑商品的结构设计,它要求包装在满足功能性需求的前提下,尽量使包装结构简单化,并且对包装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绿色包装的造型可随着设计方案的改变而变化,例如金属罐作为包装容器时,绿色包装的造型也就随之而确定。因此绿色包装的造型设计取决于包装的定位、产品运输方式和材料选择等因素,包装的造型与结构是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而不同的包装造型对应的材料利用率也是不同的,得体的包装造型可有效减少材料的使用。在确定造型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包装结构设计。避免不合理的结构对产品产生不利影响,且保证包装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外包装的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物流的各个环节对绿色包装的要求,并且考虑到包装废弃后的回收和再循环利用。

3、绿色设计理念在包装设计中的渗透

包装装潢设计是根据商品特征及消费习惯、要求,运用美学艺术对包装进行外观、平面美化,包括图形、色彩、文字等,使包装显得更加美观、更具有促销功能。一件商品的包装装潢设计的好坏,不仅反映了该产品的品质,并且会影响到消费者对厂家商家的信赖程度,甚至对一个产品、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1 绿色设计理念在包装设计中图形设计的渗透

包装图形设计表达了包装设计年代人们的审美要求、情趣,还反映了这一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精神面貌。包装的图形设计分两种,一种是图案设计,一种是标志设计。就包装而言,不是为了图形而设计图形,勾画一些漂亮的画面,却与产品毫无关系,喧宾夺主是包装设计的一大忌。现代图形设计注重视觉与心理的相互作用关系,注重消费者对图形的注意和兴趣度,注重强化视觉张力和心理张力的表现力度。

3.2 绿色设计理念在包装设计中色彩设计的渗透

设计是一个与人的需求紧密相连的学科。绿色设计理念要求包装色彩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一方面,包装色彩设计应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审美需求,使消费者产生轻松、愉悦、舒适之感。一些为寻求强烈视觉效果,吸引消费者目光而进行的色彩设计,容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因此,不为绿色设计理念所用。另一方面,包装色彩设计要标新立异、大胆创新,从多种途径提炼更多的色彩,发掘更多的色彩表现方式,体现绿色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性。

3.3 绿色设计理念在包装设计中文字设计的渗透

随着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包装字体设计的理论不断完善。市场上很多包装的字体设计造型优美、富于现代感,但也有一些包装过分追求个性突出,文字看上去虽然醒目,但缺乏整体的协调统一,给人视觉上的不适应感。再有的一些字体设计,不易被人识别,消费者甚至对包装内产品的类别百思不得其解。绿色设计理念的引入,启发我们对文字设计更多的思考,从而必将使文字设计理论更加完善。尤其是非物质化绿色设计理念的指导意义,定能对包装文字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从人_消费者的角度考虑,包装文字设计的美感固然重要,但不是最先的。绿色设计理念要求文字设计体现识别性的特点,即让消费者易于了解内装物商品,文字简洁易读至关重要。另一方面,绿色包装设计要求文字设计与整体包装设计和谐统一,给人视觉上的舒适感,体现宜人性需求。

第5篇:食品包装设计方案范文

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公司杜邦公司的营销人员经过周密的市场调查,发明了著名的杜邦定律:63%的消费者是根据商品的包装和装潢进行购买决策的;到超级市场购物的家庭主妇,被精美的包装吸引,所购物品通常超过她们预期购买数量的45%。可以看出,包装是商品的脸面和衣着,它作为商品的视觉形象进入消费者的视线,强烈地刺激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作为新时代的包装设计师,要赋予包装新的设计理念,要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了解商品、了解消费者,作出准确的设计定位。发达国家提出五“W”设计思想定位,很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即:什么东西(What)?指设计首先得告诉消费者,这是什么商品;为谁设计的(Who)?指这种商品的销售对象是谁;什么时间(When)?什么地点(Where)?指的是设计师不要忘记商品的时空定位;为什么(Why)?指的是设计师为什么用这样的视觉形象作设计。

作为现代包装设计教育,学生很大程度上就是缺乏五“W”的定位思想,或者说定位不够准确,我们的学生在作包装设计时,对What,Who,When,Where都很清晰,唯独对Why的理解不够深入,这也恰恰是作为设计师所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在课堂中,常常发现学生经常是采用“拿来主义”,完全不清楚自己是为什么企业产品服务,不了解商品所面对的消费群体,直接采用网上的某些图形资料来进行拼贴,应付了事,然后根据设计稿想当然的给它个设计理念,这都完全违背设计规律,不经过大脑思考的设计是永远不适合市场的需要;学生这种先动手后动脑的做法,我想是因为学生对设计定位的不准。作为学生,在接到设计稿时,应该迅速地了解What,Who,When,Where,之后就展开Why的构思;从初稿到定位稿整个思维过程都离不开具体的形象。如何在整理各种要素的基础上选准重点,突出主题,这是设计构思的重要原则。

二、以项目导入课程的创新

装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能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在商业环境下工作体验的机会,学生通过实际课题的培训学习,既掌握了设计系统中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又表现了他们各自的能力,正所谓,“实践出真知”。我们现在的设计教学中,学生所面对的一般都以虚拟的题目为主,和社会结合不够,同学们的思维一般都比较单纯,概念化和程式化,主要以考虑美观为主,而少有考虑它的实用性和经济性,从而出现了“中看不中用”的主观设计。

在品牌包装设计课程中,直接以项目导入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创新最突出的闪光点。项目导入课程即以社会上某些企业单位正要为其新产品设计一个品牌包装形象来推出市场,让大众了解该产品的特性和功能,以此项目来带进课程,让学生模拟市场,把自己代入设计师的身份,根据设计公司的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设计方案的策划、草图以及最后成品的诞生,对整个设计流程有一定的了解。有了这些实际设计项目的导入,学生对课程首先改变了观念,都希望以此次课程为自己不久的将来所从事的设计事业进行预演,能以更积极的、充分准备的心态来面对市场的竞争和强大的压力。有了思维上的放宽,有了形式上的约束,这种张弛结合的教学方式更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

比如,有来自梅州的学生就直接联系了自己家乡特产企业——青梅酒厂,为其设计了青梅酒的一系列包装,从酒瓶的瓶身设计到外包装都进行了革新,由于是自己家乡特产,因此她非常熟悉产品的特性和面对的消费群体,从而获得了企业的青睐,准备采用她所设计的包装。

还有位来自潮州的同学,对茶文化特别有兴趣,加上喝茶是潮汕人必不可少的风俗习惯,因此他为自己家乡的茶厂设计了一系列的茶包装。他采用了以水墨的形式画出的图形来作为贯穿整套包装的设计元素,体现了茶类包装的悠久文化传统,以现代的设计元素阐释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品牌包装设计的创新是以教学方法上的创新

1.借助系统论的研究方法

王受之教授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一辆火车出了轨,你要做的事是先要用吊车把它吊回轨道上,再研究它为什么会出轨,找出防止再出轨的措施来,而不是站在旁边指手画脚地从学术角度讨论这车的设计如何,出轨时的冲击感多么巨大和壮观。”这段话让我感触颇深,特别适合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教学方法。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都有一股依赖的习惯,希望老师能帮他们解决所有问题甚至依赖老师替他们完成最后成品,到头来最大的“受害者”还是学生。

因此提倡在教学方法上以引导学生为主,给学生确定一个大方向,让学生围绕这方向来进行构思设计。

如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我归纳了以下几种在包装设计中常运用的形象表达的方式:

(1)以品牌、商标或企业标志为主体形象。这类往往是原有品牌、商标或标志在市场上已经有较大的知名度,只要进一步强化就很容易受到消费者的接受。(2)以强调商品自身的特点、用途作为主体形象。如牛奶可强调它的纯白和新鲜。(3)以文字的特殊效果为主体形象。文字是传达信息最直接的方式,也符合不同层次的受众群体。(4)以特有的底纹肌理或纹样为主体形象。这类包装设计要根据产品本身的性质而进行,如中国传统的一些食品包装就可以运用中国传统的一些纹样,这种设计更具民族特色。(5)以产品特有的色彩为主体形象。如茶叶的绿色,巧克力的棕色等。

在进入个性设计时启发学生充分运用设计元素,从构成原理、色调规律、对比调和规律等进行分解和整合。

2.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启动潜能

高校学生不仅存在专业基础参差不齐的差距,并且在文化修养、生活积累、性格爱好等存在很大的差异。如何启发学生的潜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因势利导进行设计教学,将是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在教学实践中深有体会。

3.提高审美水平是设计教育的核心

设计基础知识、基础技能、设计创意是包装设计教育的重要基础,而提高审美水平鉴赏能力则是设计教育的核心。如果缺乏高品位的鉴别能力和追求目标,有再丰富的设计经验也难以提升设计水平。所以在设计教育中,应利用现代多媒体设备对大量的高水准的设计作品的鉴赏分析中感悟设计的精髓,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吸收借鉴国内外包装设计的新成果、新潮流。

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商品包装设计人才的要求更高,作为培养设计人才的高职高专设计教育,更应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实操技能为宗旨,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高技能型人才。

第6篇:食品包装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价值共创;服务逻辑;互动;服务流程设计;模块化生产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52-0024-03

1价值共创型企业的提出

著名学者Ramaswamy和Gouillart指出,价值共创型企业是指企业充分协调和加强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将供应商、分销商、员工、顾客以及非政府组织和监管机构共同纳入产品和服务设计中,并让他们参与公司的业务设计与战略制定。价值共创型企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互动、共同设计、共同生产等。对企业而言,共创价值的过程能充分发掘商品的使用价值,能产生新的商机,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并有效提高市场份额,为企业带来新的收入来源;对利益相关者而言,通过加深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体验,一方面提高他们的经济价值,如分享知识和技能,通过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提高收益,获得新的市场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能收获精神价值,如提升顾客满意度、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等。

2价值共创的理论基础

2.1服务逻辑的观点

服务逻辑的主要观点是企业不仅为顾客提供纯产品,同时还应提供相关的支持服务,如产品使用技能和培训,产品升级服务等,使顾客能够运用自备的知识和技能,扩展顾客对服务的消费,创造更多的使用价值。如顾客购买汽车不仅是代步,同时汽车的品牌也是一种“身份象征”;购买艺术作品不仅是收藏,同时也可以与志趣相投的朋友欣赏作品、抒感。再比如,制造型企业已逐步改变纯产品销售的模式向服务化的趋势转变,不仅提供基本产品,同时,还为顾客提供相应的服务,如合作研发服务、客户支持服务等。

2.2互动对价值创造的推动

Grnroos认为:“交换不再是营销的基础,服务逻辑的核心概念——互动则是更好的选择,互动是使用价值的发生器”。当前,由于技术不断进步,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顾客对产品的需求逐步细化,随之要求企业不断提升产品的服务质量。因此,企业需要与顾客互动,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使企业必须深入了解顾客信息及顾客偏好;企业通过与顾客互动,能够不断吸收新鲜的研发启示,获取开发新产品的思路;同时互动还能提高顾客对企业及其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感,以及提升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总而言之,互动可以使顾客与企业共同创造价值,同步提升企业价值和顾客价值。

3企业与顾客的服务流程匹配分析

3.1企业对顾客需求的响应行为匹配

Grnroos和Helle(2010)分析了B2B环境中顾客流程与供应商流程的互动过程,如下图所示。他们指出企业应调查与顾客相关的全部活动,如订购和购买产品,以及产品的配送、安装、付款、使用、维修、升级服务等,分析顾客在各环节的详细需求,从而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和支持服务。

3.2资源集成是实现价值共创的核心

需求响应式服务要求企业能够改进传统的生产和服务流程,采用模块化的生产方式,集成顾客、供应商、研发中心、外协单位等多方资源,实施灵活的设计、生产、服务流程,以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

Mele和Spena(2010)剖析了一家意大利食品包装设计公司的例子,这家企业与顾客、原材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研发中心、技术顾问、物流提供商等利益相关者进行多对多的互动,成功研制了多个发明项目,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包装,实现了与顾客共同创造价值的过程,如表1和表2所示。

这个例子阐述了企业针对不同类型顾客的具体需求,以项目为中心,调集相关的功能模块,集合相关资源,实现多方互动的过程。可以看出,意大利Italpack食品包装设计公司是整个项目的主导者,它协调和组织相关的合作单位,理顺整个需求响应的组织流程。这种模式要求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生产流程同样具有模块化和柔性的特征,能够适时地选择调用如设计、采购、印刷、物流等功能模块,各模块既具有功能独立性,又能相互协调工作,共同完成项目的总体目标。B2B环境中供应商—顾客的互动行为匹配

4价值共创型企业的服务流程设计

4.1服务流程设计的总体思路

价值共创型企业的服务流程设计主要包括互动、模块分解、资源集成、服务完善四个方面,并且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也就是说互动是不断发生的,创意也会不断产生,因此会形成下一个服务流程的循环周期。

4.2服务流程设计的详细步骤

第一步:企业进行模块化服务流程匹配之初,首先必须通过与顾客互动,了解顾客的基本信息,获取顾客的需求数据,在流程的不同阶段分别采用灵活的互动方式。

在产品设计阶段,企业可采用产品虚拟设计和网络宣传的方式,向顾客征集新产品、新款式的反馈意见,实现企业与顾客共同设计的模式。如有些手机生产厂商在设计手机外形时,即让顾客与研发设计人员共同确定设计方案。在原材料采购阶段,首先,生产商与供应商共同提供几种备选采购方案,然后由顾客参与方案投票。在产品生产阶段,企业可以采用延迟制造的策略,提供半成品、设备、技能培训等,再与顾客共同完成产品的后续生产过程。在产品使用与改进阶段,获取反馈信息的渠道有网站论坛、自营店、4S店、竞争者、行业协会等。

第二步:通过模块分解设计和运行方案。根据顾客的需求信息进行任务分解,评估顾客需求的重要度,将企业可以提供的功能模块进行组合和匹配,提出设计方案,常用的方法是质量功能配置方法。然后根据企业的现有资源和关系网络,寻求合作,并在此过程中开展组织学习,分享创意和技术信息,安排组织流程,协调项目管理。

第三步:通过资源集成实现产品及服务。资源主要包括企业的资源、供应商的资源、顾客的资源,即他们各自拥有的知识、技能、设备、财力等。企业是整个服务流程的主导者,管理和协调利益相关者各方的价值冲突,寻求可行的综合解决方案,与利益相关者一起实现各自的目标。

第四步:通过顾客反馈信息完善产品及服务。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不可能一成不变,另外,从企业主观角度考虑的设计方案也未必适合用户的需求,往往会产生功能欠缺或者功能剩余的现象。因此,企业需要从顾客角度思考产品和服务的设计方案,更多地了解顾客的消费习惯、产品使用状态,进而完善产品及服务。

5管理启示和建议

为了有效地实现企业与顾客的价值共创过程,需要充分考虑三点:企业需要改进传统的互动模式;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支持;企业的服务流程对供应商、分销商和顾客等应该是透明的。有效的互动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支持。例如,互动的渠道日益多样化,顾客可以从手机、微博、SNS等全面体验产品和服务,通过论坛、QQ群等关系网络进行交流;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互联网、GPS、扫描仪、传感器、无线射频技术等平台和技术手段倾听顾客的呼声,帮助顾客实现更多的产品使用价值。

在某种程度上,适当地选择部分流程透明地呈现给利益相关者,是企业与顾客、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真诚合作的桥梁。传统企业与顾客的互动一般发生在整个产品服务流程的源端和终端,如产品需求调查、使用产品信息反馈,而企业的中间生产和加工过程一般呈封闭状态,企业的信息不完全透明,如果顾客对产品生产、配送等过程中的安全与环保问题、实时状态查询等细节存在质疑,也将影响顾客购买产品的热情,进而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市场份额。再者,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之间也需要真诚地合作,相互分享技术信息、库存信息、项目进度信息等,这样,各方才能在时间、质量和流程上保持协调一致,以尽可能地实现价值创造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美]普拉哈拉德,克里施南普拉哈拉德企业成功定律[M].林丹名,徐宗玲,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武文珍,陈启杰价值共创理论形成路径探析与未来研究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6):66-73

[3]陈汉林,熊静西方跨国公司跨文化服务营销的经验及其借鉴[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1)

[4]Venkat Ramaswamy,Francis GouillartBuilding the Co-Creative Enterprise[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10(10):100-109

[5]Christian Grnroos,Pekka HelleAdopting a service logic in manufacturing:Conceptual foundation and metrics for mutual value creation [J].Journal of service management,2010,21(5):564-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