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双碳的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堂教学的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教学大纲范围内的课程理论体系,二是掌握与理论对应的实际操作技能。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案例式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案例式教学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教师通过案例,引领学生去思考、分析、判断,把分析、解决问题的空间留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克服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过分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不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弊端,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并为学生营造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第二,案例式教学是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有效手段。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实践型人才,学生通过讨论案例可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在不断发现新问题,解答新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是培养他们实际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第三,案例式教学可加强与其他各学科如:药物合成、药化、药理等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自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中药专业有机化学教学中案例列举
(1)用休克尔规则判断环丙烯、环丁二烯、苯、环辛四烯、轮烯、轮烯、轮烯哪些有芳香性?哪些没有?为什么?
(2)环上带有电荷而具有芳香性的物质很多,它们是一类重要的非苯芳烃。请同学们列举出带有电荷的芳环化合物,同时列举出一些已经合成出的非苯芳烃衍生物。
(3)内酯、内酰胺、环状酸酐、环醚为什么没有芳香性?吡啶、呋喃、噻吩等杂环化合物为什么有芳香性?问题提出后,把学生按每十人一组进行分组,要求他们以组为单位进行准备,统一时间集中讨论,老师最后把关。芳香性和休克尔规则是有机化学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也一直是化学工作者很感兴趣的一个问题。芳香性的定义虽然在国际化学会议上进行过热烈的讨论,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一个有机化学家们都同意的定义。因此休克尔规则也一直是有机化学教学中的难点,是历届学生感到难以理解与掌握的一节内容。学生们经过准备、课堂分析讨论,归纳如下:
(1)用休克尔规则判断:环丙烯没有芳香性,理由是环丙烯分子中有一个碳原子是SP3杂化,不是一个具有平面的离域共轭体系环;环丁二烯、环辛四烯体系中π电子数分别为4与8,不符合4n+2,没有芳香性;苯为单环共轭体系,且π电子数为6,符合休克尔规则,有芳香性。轮烯、轮烯、轮烯π电子数分别为10、14、18应该有芳香性,但在轮烯分子中,双键如果是全顺式,由此构成平面环内角为144°,显然角张力太大。要构成平面且符合120°,必需有两个双键为反式,这样在环内就有两个氢原子,他们由于空间位阻相互排斥而破坏环平面,因此虽然具有4n+2个π电子,但非平面结构,故是非芳香性的。轮烯也是非平面结构而没有芳香性。轮烯虽然环内有6个氢原子,但环较大,可以是平面环,因此有芳香性。
(2)同学们列举出带有电荷的芳环化合物有:环丙烯正离子、环丁二烯双正离子、环丁二烯双负离子、环戊二烯负离子、环庚三烯正离子及环辛四烯双负离子,这些带电的单环状共轭体系均符合休克尔规则,它们的π电子数分别为2、2、6、6、6、10;同时列举出的已经合成出的非苯芳烃衍生物有:二茂铁、环丙烯酮及杯烯等。
(3)内酯、内酰胺、环状酸酐、环醚不符合休克尔规则,因而没有芳香性;吡啶、呋喃、噻吩等杂环化合物符合休克尔规则,组成环的每一个碳原子、杂原子均为SP2杂化,是平面共轭体系,且π电子数为4n+2,因而有芳香性。通过用休克尔规则对化合物芳香性案例的判断、分析、讨论,使多数同学对共轭效应、立体效应以及杂原子孤对电子的作用、中性分子和离子等概念有了较深入的理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为满意。
案例二:烯烃分子中的碳碳双键容易发生加成反应,加成反应是通过共价键的异裂而发生的。烯烃的加成反应属于亲电加成,为了证明该反应为亲电加成,首先我们做如下实验:在干燥的无水四氯化碳溴水溶液中通入干燥的乙烯气体。
问题
(1)溴水会不会褪色?
(2)如果在该体系中加入一点水会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3)如果在这个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发现产物中有CH2ClCH2Br生成,又说明什么问题?会不会有CH2ClCH2Cl生成?(4)写出这个反应的反应机理。
经过同学们的准备、分析、讨论,教师最终总结归纳:
(1)在干燥的无水四氯化碳溴水溶液中通入干燥的乙烯气体,溴水不会褪色,因为烯烃碳碳双键的加成为离子型反应,是通过共价键的异裂进行的,而乙烯与溴均为非极性共价键化合物,发生异裂需要有外电场(极性溶剂)极化。
(2)如果在该体系中加入一点水溴水会褪色。说明该反应是离子型反应。因为加入少量水后,乙烯和溴分子会在水的作用下发生相互极化,反应的结果证明了该反应是离子型反应。
(3)如果在这个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发现产物中有CH2ClCH2Br生成,说明烯烃碳碳双键的加成为亲电加成反应,即试剂中正的部分首先加到电子云密度大的双键碳原子上,形成碳正离子中间体,然后反应体系中的带负电部分再加到碳正离子上,最终的生成物主要是CH2BrCH2Br,还有CH2ClCH2Br,但不会有CH2ClCH2Cl。(4)该反应生成的中间体是CH2BrCH2+,分两步完成,碳正离子的生成是关键步骤,一旦碳正离子生成,马上体系中的负离子部分就加了上去。
通过上面问题的提出与分析讨论,同学们的思维得到了提高,对离子型反应、亲电反应、马氏规则及后面要介绍的亲核反应都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与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就明白了什么是亲电试剂,什么是亲核是试剂。
3结束语
油田投产开发以后,在下套管井的地层中直接寻找油层、观察油层动态和确定储集层中的含油饱和度成为油田生产开发过程中重要环节[1-2]。RMT(ReservoirMonitoringTool,油藏监测仪)是哈里伯顿能源服务公司1998年推出的双源距脉冲中子测井仪,使用了新型的高密度、高探测效率BGO(锗酸铋)闪烁体、新的井下仪器结构和时序探测技术,具有较高的测速。胜利、新疆、大庆等油田相继使用了RMT,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3-5]。郭海敏等[6]针对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详细研究RMT测井资料解释方法。哈里伯顿公司的RMT测井解释软件是建立在其工作站资料处理平台DPP之上,给井场测井资料的实时直观处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资料处理过程复杂耗时。2005年,安小平等[7]在FOR-WARD平台下用Visual++6.0开发了RMT测井解释处理系统,给出了克拉玛依油田的应用情况。本文从RMT测井基本原理出发,研究了RMT测井仪器的仪器结构和测量原理,建立了RMT测井解释的数学模型。在测井解释平台Logik3.0下用VisualC++8.0开发了RMT测井解释软件,详细分析了应用效果。
1RMT测井原理、影响因素及校正
1.1RMT测井原理RMT测井仪器是一种以核物理理论为基础的脉冲中子测井装备。它由脉冲中子作发射源,使中子与介质作用后,经过非弹性散射和热中子俘获反应产生次生伽马射线。RMT测井有3种工作模式:非弹性散射模式、中子俘获截面模式以及氧活化模式。通过对不同到达时间、不同能量的伽马射线的计数进行处理,可提取出C、O、Ca和Si元素伽马射线产额,从俘获能谱中能得到H、Si、Ca、K、Cl、Fe、S、Ti和Mg等元素伽马射线产额,时间谱可用于计算井眼和地层俘获截面,本底能谱能指示氧活化和硅活化状况,从而求出介质内碳氧相对含量比等一系列比值,通过对元素及元素的比值分析解决地质问题。
1.2岩性校正及泥质含碳校正碳氧比测井对碳元素的响应很敏感,包括来自骨架中的碳。不同的岩性含碳量不同,实际解释过程中,必须将钙硅比作为岩性指示参数进行校正ΔC/O=C/O-0.15Ca/Si(1)对于含碳的泥岩地层,可按式(2)进行校正C/O′=[C/O-(C/Osh+Fco)×Vsh]/(1.0-dVsh)(2)式中,C/O′为校正后的碳氧比值;C/Osh为岩性校正系数(0~2,一般取0.02);Fco为碳氧比能谱漂移量(-9~9,一般取0.263);Vsh为泥质含量,小数;dVsh为泥质含量校正系数,当泥质含量Vsh≥0.9时,dVsh=0.9,当Vsh<0.9时,dVsh=Vsh。
1.3井眼环境校正及井筒含油校正碳氧比测井主要用于套管井(条件好的裸眼井也可应用),套管井的井眼条件如井径、井内流体、套管尺寸、水泥环厚度及侵入带对碳氧比测量都有较明显的影响。在RMT测井中一般要求井筒中流体为清水,因此在测井前要利用清水进行洗井,以减少井筒中油对RMT测量地层非弹性和俘获背景值及远、近探测器碳氧比计数率和地层谱漂移的影响。这样每次测井前进行洗井不仅增加了测量工序和测量时间,而且也增加了测量成本。因此,可以建立不同井眼尺寸和不同井眼流体的RMT测井所测量的远、近探测器计数率值的刻度图版。在不洗井的条件下直接进行测量,根据刻度图版对碳氧比进行校正,求取地层含油饱和度。可在生产井RMT测井时挂接其他测井仪器。首先测得上部全油段和底部全水段的碳氧比值,然后根据不同的井筒持率对远、近碳氧比进行重新刻度,求得井筒流体对碳氧比值的影响值Fhole。当井筒中有油存在时,Fhole为负值,再利用经刻度以后的碳氧比值(RC/O=RC/O+Fhole)计算地层含油饱和度。]
1.4测速碳氧比测井的测井速度对仪器测量稳定性、测量精度以及测井纵向分辨率有很大的影响。RMT测井采样间隔为0.1m,保证了RMT测井具有很好的纵向分辨率。同时RMT测井具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曲线STUNSTUN=1.2COIRSD1C+1槡(O)(3)式中,COIR为RMT测量的碳氧比;S为测速,ft*/s;D为有效深度区域;C、O分别为C和O能窗内的计数率,cps。RMT测井要求测量统计不确定性质量控制曲线STUN之值小于10%,在2~5ft/min的非弹性测量模式测速和常见地层条件下,现场STUN控制在1.5%~1.8%之间。
2RMT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
2.1泥质含量计算模型自然伽马相对值IGR、泥质含量Vsh为IGR=GR-GRminGRmax-GRmin(4)Vsh=2CIGR-12C-1(5)式中,GR为解释层的自然伽马测井值;GRmin为纯地层的自然伽马测井值;GRmax为泥岩的自然伽马测井值;IGR为自然伽马相对值;C为希尔奇(Hilch-ie)指数,第三系地层取C=3.7,老地层取C=2。2.2孔隙度计算模型对于缺少裸眼井孔隙度测井曲线的井,可以用RMT测井曲线计算地层孔隙度,RMT测量曲线中RCAP和IRIN是2条孔隙度指示曲线。储层孔隙度与RCAP、IRIN的关系为2.3饱和度计算模型
2.3.1非弹性散射测量模式含油饱和度计算模型根据实验室测量数据及数学方法可得到如图所示与岩性无关的ΔC/O与孔隙度的关系曲线。结合RMT仪器本身的仪器常数,如果用C/OW表示地层100%含水时的碳氧比曲线,则从碳氧比水线到测井所得地层碳氧比值曲线的变化可用ΔC/O表示为式中,Σma为岩石骨架的宏观热中子俘获截面;Σw为地层水的宏观热中子俘获截面;Σh为烃的宏观热中子俘获截面;Σsh为泥质的宏观热中子俘获截面;Vsh为泥质体积含量;为孔隙度;Sw为含水饱和度。
3RMT解释软件开发3.1软件设计在Windows环境中利用VisualC++8.0并基于Logik测井解释平台底层WellBase开发了RMT测井资料解释软件。软件能在Windows98、Windows2000、WindowsXP、Vista系统上运行,具有操作简单、用户界面友好的特点。软件运行流程见图2。
3.2软件主要功能该软件基于Logik底层开发并挂接在Logik平台下运行,具有测井数据输入(原始测井数据解编及数据加载、曲线校深、编辑、其他测井系列资料、地质资料导入)、资料预处理(多次测量数据合并预处理、影响因素校正),资料处理解释(泥质含量、孔隙度计算、非弹模式、俘获模式饱和度计算)、成果图输出等功能。
3.3软件主要特点该软件主要特点为测井解释可视化、交互绘图、参数可视化编辑。哈里伯顿公司的RMT测井仪记录的测量数据格式为NTI和CLS格式,在该软件中首先对NTI和CLS格式进行了解编,可以直接读取原始的NTI和CLS格式数据,可将CLS数据格式转化为用户SLF、716、DLIS等数据格式;可进行井眼以及地层环境等影响因素的校正;可将套管井测井资料、裸眼井测井资料和地质参数结合,形成一套动静态测井资料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
4应用效果
4.1处理结果对比为了评价RMT测井软件解释效果,对L3×、L3××和B3×等3口井进行了RMT测井和常规裸眼测井。用该软件和DPP处理软件分别处理,泥质含量、有效孔隙度、含油饱和度计算结果与哈里伯顿DPP软件处理一致;RMT测井和常规裸眼测井资料评价结果对比两者有效孔隙度平均误差<3%、泥质含量平均误差<2.5%、含油饱和度平均误差<4%。L3×井解释成果见图3。图3L3×井RMT处理结果对比图4.2实测资料处理解释RMT测井处理解释软件国产化后,在河南油田投入到实际生产中,在老井挖潜、新井勘探、大斜度井测井解释中得到广泛应用,共处理解释57口井,其中非弹性散射模式41口,中子俘获截面模式6口。解释符合率84.7%。
4.2.1实例1:老井复查增效挖潜,水淹层细分解释,寻找潜力层S4-××井1979年3月完井,因含水100%而暂时关井。2010年8月测量RMT寻找剩余油,发现21号小层上部含油饱和度为80%,解释为油层(见图4),底部含油饱和度0%,已强水淹,对1736~1739m井段投产,日产21.3t,水0.2m3。
4.2.2实例2:确定油水界面图5为l36井RMT测井解释成果图,从邻井资料对比来看,7号小层处于油区,但从RMT碳氧比图4S4-××井RMT测井解释成果图曲线看,该层已到油水界面,解释为油水同层,射孔深度194.5~197m,日产油1.2t,水21.3m3,投产结果为油水同层。图5l36井RMT测井解释成果图
4.2.3实例3:大斜度井、低电阻率油层识别白秋地区地层电阻率较低,该区探井以大斜度井为主(井斜一般达60°以上),测井资料受井斜影响,油水层响应特征差别不明显。Nc104井35号小层(2014.7~2016.5m)常规测井资料解释为干层。RMT测井特征:碳氧比0.48、钙硅比低值1.15、曲线重叠面积饱满,RTM饱和度39.92%,RMT解释为油层。36号小层(2018.3~2022.6m),孔隙度20.25、泥质含量2.16,常规测井资料解释为水层。RMT测井特征:碳氧比0.48、钙硅比中等值1.18、曲线重叠面积小,RTM饱和度15.96%,有一定的含油响应特征,RMT解释为油水同层(见图6)。试油结果:日产油12.08t,水12.57m3,为油水同层。RMT测井在低电阻率油层识别中有一定优势。图6Nc104井RMT测井解释成果图
4.2.4实例4:套管钻井或因井况原因无法进行裸眼井测量等非常规井的应用L351等井采用套管钻井技术,以套管代替钻杆,完钻后直接固井,没有进行裸眼测井。利用套管井测井资料解释(见图7),投产27、28、29、30号小层,日产油21.5t,水2.1m3,RMT测井解释结果可靠。图7L351井RMT测井解释成果图
4.2.5实例5:确定堵水层位S4-××井中12、13号层为RMT找窜前的生产层段,由于含水上升过快,生产情况与地质分析不符。2009年采用RMT测-注-测方式测井查找原因,通过解释处理发现12号层含水饱和度上升到67%,注硼后所测俘获截面曲线明显升高(见图8),说明造成产水量增大的原因是层内高含水。下封隔器封堵12号层,单采13号层后,产量由原来的日产油0.5t、水12.2m3变为日产油5t、水5.5m3,取
5结论
时尚一族的低碳恋爱
小媛,28岁,私企白领
低碳这个词儿听上去很学究气,其实它也是一种时尚,一种有责任感的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能骑车就不坐公交车,能爬楼梯就不坐电梯……这些是我的低碳生活原则!午休时关掉电脑,下班时切断电源;用过的面膜拿来擦首饰、擦家具还有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清香……这些都是我的低碳小点子。我的收入不算低,但买新衣服时还会考虑到底需要不需要。旧衣服换个搭配方式,或者加条围巾、配个小饰物,同样能穿出新意,让人眼前一亮。
我和男友都是“低碳族”,最让我们自豪的是我俩的低碳恋爱。我反对、他也不会买一大堆昂贵却没用的东西以显示慷慨大方。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感情,不是物质。999朵玫瑰固然浪漫,可没几天就只剩下一地凋零。我每次过生日,他送的礼物都不太贵,可都花了很多的心思。今年我生日,他特地到我单位接我,还带去一盆绿萝,上面挂着一张漂亮的小贺卡,是他亲手做的。现在,这盆花还放在我的办公桌上,油绿油绿的,给办公室添了活力,又净化了空气。那天晚上,我们一起下厨,饭菜很简单,但两个人做得欢天喜地,吃饭时,点对小红蜡烛,那份温馨绝对不逊于大酒店订的情人晚宴。
贫嘴张大军的幸福生活
张大军,35岁,工人
首先声明,我不是张大民的兄弟,爹妈给我起这个名字的时候,演张大民那人可能还在上中学呢。
不过我自己只读完中学。我没多少文化,说不清楚低碳到底是什么东西,但我知道,现代人生活得太浪费、太依赖、太不自然了。有个笑话说农村人不理解城里人,为什么要先打车、再坐电梯上楼,然后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我也不理解!我们完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锻炼身体。我坚持步行上下楼,不仅健身还省电,省电就是减少碳排放啊!小区里的公用健身器材也不比专业健身房的差多少。周末有空,带上老婆孩子,骑着自行车,背着面包、火腿、茶水,去爬山、去野餐,比大款去海滩度假还滋润、还惬意。
我们家的房子住了十几年,前段时间要装修一下。我和老婆意见一致:尽可能简单,装修用的材料少,污染自然少,花那么多钱就为了把自己的家弄成毒气室,这样的傻事咱可不干!而且,清清爽爽本来就是一种美嘛。有几个同事买了烘干机,我坚决不买。衣服在太阳底下晒干多好啊,省电又杀菌,穿着也舒服。
我家的阳台和客厅都摆了很多花草,净化空气又能降温,夏天最热时开电扇也能过去;冬天我也很少开空调,晚上冷时垫床电热毯,一样暖和。
跨国公司里的“减排专家”
老翁,46岁,跨国公司高管
朋友们叫我老翁,只是因为我姓翁,不是因为我年老。多年前我就买了车,可只要没急事,没赶上坏天气,我肯定骑车上下班。骑车单程就要一个多钟头,我还骑得精神抖擞,年轻人也比不上!
我给公司员工做过碳足迹测算,一般员工平均年排放量也就3吨左右。可我因为工作需要,要经常乘飞机(飞机可是最大的碳排放来源),有时也得打车,一年下来,碳排放竟然达到20多吨!这着实把我吓了一跳。但飞机还得坐,那么远,骑车肯定会误事,于是我就找各种方法进行补偿。除多骑车少开车之外,我把家里的灯全换成节能的,买电器尽可能选节能型的,就连水龙头下面都又加安了一个节水喷头。
但对我这样的排放大户来说,这些还远远不够。所以,得知北京八达岭有个碳汇林后,我马上参与购买。我没时间种那么多树抵消自己的碳排量,那就掏钱请别人种吧。
我很高兴,我现在已经是“减排专家”了,还带动邻居和同事们也开始注意起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节能。我希望政府能更有力地支持环保,比如每月的电费账单后面,可以对应写出这个家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这样就能提醒人们注意能耗对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让老百姓都能参与到节能减排的事业中。
数字化的低碳高手
杨阿姨,60岁,退休会计
少用一吨水能减少0.194千克的碳排放量,少用10双一次性筷子减排0.2千克,步行上下一层楼梯减排0.218千克,用手洗代替洗衣机洗衣一次减排0.3千克,少开空调一小时减排0.621千克,少买一件衣服减排6.4千克,少开一天车减排8.17千克……
别笑我,我年轻时过过紧日子,见不得糟蹋东西。现在知道,节约不仅省自己的钱,还能保护大家的环境,劲头就更足了。加上做过多年的会计,遇事一定要弄得清清楚楚,办得漂漂亮亮。这不,一不留神,就成了低碳高手。
关键词:矿石;矿石样品;矿粉;180目筛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碳硫分析仪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广泛,碳硫分析仪的性能也到了巨大的提高,但在实际的操作中,还是会存在个别的测量误差的现象。这也是很多企业和员工都困惑的地方,毕竟测量结果对于产品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避免碳硫分析仪的测量误差?怎样才能保证碳硫分析仪的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呢?
1 矿石加工过程分析
矿石样品的准确性,按规程取样或缩分后,粉磨是矿石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按要求,1000g-500g矿石经粉磨机粉磨后,要全部通过180目的筛网,然后按缩分网络法取每份不少100g的样品多份,送化验室分析和备用。但由于现有设备装备技术水平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厂矿是用人工拖锤研磨来完成。磨完一个样需要25分钟左右,而且磨样过程要分小量,经几次磨筛才能完成,同时工作过程产生的粉尘较多,如抽尘风机配备不当和操作人员不按规程操作,就会造成样品偏高影响产品质量的准确度。
2 矿粉全部通过180目筛的原因
在矿石粉磨加工过程中,游离态的赤铁矿、磁铁矿及双透石先易破碎而通过180目筛网,而被石英、石榴子石等有害物质包围着的赤铁矿、磁铁矿就较难磨,其因杂质含量多而铁品位逐渐降低,并要经多次粉磨后才能通过180目的筛网。另外,这两种有害物质是不能被盐酸直接分解的,检验分析全样时必须加入NaF,因为NaF在盐酸环境中先发生下列反应:产生的氢氟酸(HF)把分解,分离出铁离子,这样分析全铁才是比较可靠的。把低品位的矿粉抛弃后,会使整个样品铁品位偏高。所以,粉磨后要求全部矿粉要通过180目筛网,混匀后送化验室分析才能保证样品的准确性。
3 采掘(剥)工程质量控制及测量验收标准设计
3.1 矿山一切工程和生产的成品、半成品,均须通过测量人员进行验收。
3.2 未经验收的作业量,不得作为统计数据上报。
3.3 测量人员对验收的结果负全责,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3.4 验收结果以书面报表、报告为准,并经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字、盖章后,方为有效。
3.5 采准平巷验收
3.5.1 先检查平巷导线点及中线、腰线是否完好,坑道中心偏差以测设中心为准,向左右偏差超过允许限度(±0.2m),连续达3m以上,即为不合格。
3.5.2 坑道坡度偏差用腰线来控制,采准巷道、切割巷道为±0.3m。连续达5m以上,即为不合格。
3.5.3 检查断面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宽、高均为±0.2m。
3.5.4 坑道进度数字以米为单位,取至厘米。
3.6 硐室验收
3.6.1 小井允许偏差±0.3m,平硐允许偏差±0.2m。超过允许偏差的,限期整改。
3.6.2 药室必须按设计施工,不允许小于设计,药室超设计部分在+0.2m以内,按实测报量。只要一个药室不合格,整个硐室不报量,按测量通知单整改合格后方可报量。
3.6.3 未掘完的硐室当月不报量。
3.6.4 因矿体破碎不能继续掘凿且已掘部分不能使用的硐室,必须经生产指挥中心安全办、生产计划部门现场确认后,按实测报量。
3.7 深孔验收
3.7.1 设计排面位置与实际排面位置,不得超过±0.2m,超出允许误差,则为不合格孔。
3.7.2 设计角度与孔实际角度允许偏差≤3°,角度偏差在3°-4°按50%报量。4°以上则视为废品。
3.7.3 单孔深度允许误差±0.5m,超出允许误差,则为不合格孔。超出设计的孔,按设计孔深报量。小于设计的透孔按实测报量。超出设计的透孔,则视为废孔。
合格率
中深孔合格率:深度≥95%、角度≥90%、排间距≥95%。
采准巷道合格率≥95%(中心、巷道规格、底板)。
硐室、天溜井、设备井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4 解决策略
4.1 加强质量基本知识和质量责任心教育,进一步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准确掌握和理解相关质量管理制度,做到质量管理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切实落实“截止品位和出矿总量控制”相结合的出矿管理制度,确保质量指标的均衡稳定和回采率稳中有升。
4.2 强化采场质量监督管理,现场管理以穿与穿之间的配矿为重点,对沿脉、穿口收尾、岩石夹层及切割等重点部位实施重点跟踪监控,力保采区溜井的质量稳定。
4.3 认真落实周配矿计划。进一步强化中段运输配矿管理工作,运输作业班组要随时掌握各溜井的矿石质量状况,克服一味地追求产量而不重视质量的思想,保证运输矿石质量的均衡、稳定。
4.4 强化采掘工程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使采准工程质量、深孔工程质量、开拓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加强测量管理,做到工程质量检查、服务指导及时到位,杜绝采准超计划带岩现象的发生。
4.5 做好预选工艺技术管理工作和预选抛出废石的控制检查工作,确保抛出废石品位控制在14%以内,充分发挥预选工艺效能。
4.6 做好保温矿仓自动布料系统维护、运行、检查工作,使其充分发挥均匀布料,均衡稳定输出矿质量的作用。
4.7 黑沟矿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地质质量工作,作好钻孔取样化验、数据统计分析、矿体圈定、矿量计算、回采率统计计算等工作,进一步加强相关质量信息的及时反馈。
4.8 协助相关单位开展桦树沟和黑沟矿的生产地质勘探工作。
5 结束语
实际的测量中,还要注意矿石元素分析仪的日常维护和保养,避免碳硫分析仪零部件的腐蚀和氧化。不要乱动碳硫分析仪的零部件,不要因为人为的原因使得碳硫分析仪的测量数据出现误差。一旦发现碳硫分析仪出现故障,一定要第一时间联系厂家或者相关专业人士,碳硫分析仪进行诊断,跟厂家售后服务部联系分析出原因来让他们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不要认为小毛病而不管不问,仪器的各个程序都是有一个连贯性的,一个环节接不上就会导致仪器的不正常,测量结果不准确,所以我们的化验员不能麻痹大意。
参考文献
[1]梁振武.矿石化验质量的偏差原因与对策[J].海南矿冶,1999(02).
[2]王磊,潘永信,李金华,秦华峰.黄铁矿热转化矿物相变过程的岩石磁学研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8(09).
[3]王贵成,曹平,张钦礼,陈金法.河南省铁山庙式铁矿床的形成过程与“二铁”矿床氧化作用特征[J].矿物学报,2006(04).
【关键词】糖类 生物免疫 食品成分
1 糖生物学的产生
糖类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糖在生命过程中除了充当细胞的能量来源和细胞的骨架等作用外, 还可作为细胞识别的主要标记物、细胞信息传递物质和细胞的“ 天线” 。它不仅以游离寡糖或多糖的形式直接参与生命过程, 而且还可以作为糖缀合物( 如糖蛋白、蛋白多糖及糖脂等) 参与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糖蛋白、蛋白多糖和糖脂都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中的糖链作为生命活动过程中主要的生物信息携带者和传递者调节着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和代谢。近年来研究还表明无论是在基本的生命过程中如受精、受精卵细胞的分裂增殖、发生、发育和分化, 还是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都有糖链的参与, 糖链在生命和疾病过程中起特异性的识别和调控的作用并且糖类药物对预防、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都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有人说上世纪70 年代兴起基因工程, 80 年代兴起蛋白质工程, 而90 年代兴起了糖工程。
糖类化合物在结构上的复杂性决定其功能多样性糖链是生命的第3 条链, 糖链中糖昔键的连接方式比核酸中的磷酸脂键及蛋白质中肤键要复杂很多。4种单核昔酸组成不同的寡聚核苷酸四聚体为24种; 而4种氨基酸组成的不同四聚寡肽也只有24种;但是4种单糖可以形成四聚寡糖35560种由此可以看出糖链中所含的信息量远远超过核酸和蛋白质。同时糖链结构的测定和化学合成远比核酸和蛋白质要困难 因为糖链的合成不是依据膜板的复制过程, 而是包含了糖基的供体、糖基的受体、糖基转移酶及糖昔酶等因素在内的复杂过程, 除受酶基因表达的调控外, 还受酶活性的影响所以各国科学家都在致力于糖链结构分析和合成方法学上的突破为糖链的功能分析提供技术支持。继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后,糖组学正在成为全面揭示生命本质所不可缺少的内容。
2 糖的分类及结构
所有分子式可写成Cm(H2O)n的化学物质皆被称为“碳水化合物”,根据这个定义,有些科学家认为甲醛 ( CH2O)为最简单的糖类,但是也有其他人认为是乙醇醛(C2H4O2)。但是除了碳数不为一和二的糖类皆被生物化学理解。
2.1 单糖
单糖可由三种不同的特征片段来分类:羰基的位置;分子内的碳原子数以及其手性构型。如果羰基在碳链末端分子属醛类,则单糖称:醛糖;若羰基在碳链中间分子属酮类,则单糖称为:酮糖。含有三个碳原子的单糖称为:丙糖;四个碳原子的称为丁糖;五个称为戊糖;六个称为己糖,以此类推。
2.2 二糖
由两个连接成一起的单糖组成的糖类,称为:二糖。它们是最简单的多糖,如:蔗糖和乳糖。双糖是由两个单糖单元通过脱水反应,形成一种称为糖苷键的共价键连接而成。在脱水过程中,一分子单糖脱除H,而另一分子单糖脱除-OH。未经修饰的双糖化学式可表达为:C12H22O11。虽然双糖种类繁多,但大多数并不常见。蔗糖是存量最为丰富的双糖,它们是植物体内存在最主要的糖类。红糖,白糖,冰糖等都是由蔗糖加工制成的。
2.3 多糖
淀粉、纤维素、糖原和木糖他们化学式是(C6H10O5)n其中多糖又可分为:
(1)复合糖;糖类的还原端和蛋白质或脂质结合的产物。在生物中分布广泛,有多种重要功能,细胞的识别、定性以及免疫等无不与之有关。糖类和蛋白质结合有以蛋白质为主的称糖蛋白,如血液中的大部分蛋白质;也有以糖为主的,如蛋白聚糖是动物结缔组织的重要成分。和脂质结合的,如脂多糖存在于细菌的外膜,成分以多糖为主;另外有称为糖脂的,组成以脂质为主,大多和细胞的膜连系在一起。糖脂可由鞘氨醇,也可由甘油等衍生,但在自然界分布最广,迄今研究得最多的是鞘糖脂(见鞘脂)。复合糖具有不对称性,糖脂和糖蛋白只分布于细胞的外表面。
(2)低聚糖和多糖;低聚糖和多糖都是由单糖单元通过糖苷键组成的长链分子。两者的区别在于单糖单元在链上的数量:低聚糖通常含有3-10个单糖单元,而多糖则超过10个单糖单元。实际应用中,糖的分类更倾向于个人的判断,如通常上述的双糖可以算为低聚糖,也包括了:三糖-棉籽糖和四糖-水苏糖。
3 糖类的食品学功用
甜味剂及其受体作为甜味剂的“糖”只是一类产生味觉的分子,与糖科学分别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只是葡萄糖等糖类有甜味,使得不少人产生了概念上的混淆。因此,这一系列讲座虽然并不对作为甜味剂的“糖”作深入的探讨,但是在这一讲的后半部分,仍对甜味剂作一些简单的介绍。甜味剂 目前公认的味觉至少有五种:甜、苦、酸、咸和鲜。甜味是其中的一种,普遍认为是一种给人以愉悦感受的物质。甜味剂中某些部位的空间排列而形成一个特定的区域,被称为甜效团。和受体结合时,起主要作用的是甜效团,分子的其他部分,通常并不重要。对甜效团曾有几种不同的假设。一般认为其有A-H 和B 两部分组成,A-H 和B 分别是路易斯酸和路易斯碱,彼此相距约3nm;另一种假设认为,除了A-H和B外,尚有第三个疏水性质的位点X;还有一种多点附着理论。它们的共同点是具有甜味团,能和甜味受体特异结合。基于这样的考虑,甜味分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也就很容易理解和认可的了。因此,甜味最能体现分子的多样性的一种属性。
4 糖类的代谢作用
糖对蛋白质的保护作用大小有时依赖于其浓度,通常在某个浓度范围内,保护效果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以乳糖为例,实验证明:0.5mol/L 乳糖对SOD 的保护效果整体优于0.1mol/L 乳糖。当某些糖达到某一浓度,作用一定时间后,保护作用达到最大值,而此后再增加浓度和保存时间,保护效果不再增加,有时反而降低。以纤维糊精为例,其来自不溶的纤维素的不完全水解产物,可以作为某些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碳源。POKUSAEVAK等研究证实,短双歧杆菌(B. breve)UCC2003的cldEFGC基因簇用于这些糖类的代谢。此外,cld基因簇的转录被一个由cldR编码的LacI-型操纵子控制,后者紧紧位于cldE的上游。cldEFGC启动子倾向于被CldRHis负调控,后者结合于两个反向重复。短双歧杆菌UCC2003能够利用纤维二糖、纤维三糖、纤维四糖和纤维戊糖,而纤维三糖是明显的偏爱的底物。
5 糖类的分解与代谢
以双歧杆菌为例:双歧杆菌对营养要求较为苛刻,在大多数基质中生长缓慢。它以有机碳源作为碳源和能源。通常双歧杆菌不能利用大分子的糖类,可利用的糖类主要是葡萄糖等单糖和一些低聚糖。双歧杆菌通过分泌到细胞外的各种酶来分解利用不同的糖类,促进其生长繁殖。已经证实的双歧杆菌糖苷酶有α-D-半乳糖苷酶、β-D-半乳糖苷酶、β-呋喃果糖苷酶、D-木糖苷酶等。
6 结语
糖类的生产,分离与鉴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糖工程”这一概念以来,糖类的利用,鉴定,分离在食品鉴定,药物分析,化工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其与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研究的交叉渗透,已广泛被世界各国所重视。
参考文献:
[1]傅雷.糖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J].生物学通报,2006(12):27-28.
[关键词]矿石 化验 偏差 验收 采样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391-1
1矿石加工过程分析
矿石样品的准确性,按规程取样或缩分后,粉磨是矿石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按要求,1000g-500g 矿石经粉磨机粉磨后,要全部通过 180 目的筛网,然后按缩分网络法取每份不少 100g 的样品多份,送化验室分析和备用。但由于现有设备装备技术水平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厂矿是用人工拖锤研磨来完成。磨完一个样需要 25 分钟左右,而且磨样过程要分小量,经几次磨筛才能完成,同时工作过程产生的粉尘较多,如抽尘风机配备不当和操作人员不按规程操作,就会造成样品偏高影响产品质量的准确度。
2矿粉全部通过 180目筛的原因
各类公司生产的铁矿石主要为赤铁矿和磁铁矿,摩氏硬度均为5.5-6,与脉石矿物双透石的摩氏硬度相同。而与赤铁矿、磁铁矿和双透石共生的石英和石榴子石摩氏硬度均为7,比赤铁矿、磁铁矿及双透石大,相对较难磨。可见,在矿石粉磨加工过程中,游离态的赤铁矿、磁铁矿及双透石先易破碎而通过180目筛网,而被石英、石榴子石等有害物质包围着的赤铁矿、磁铁矿就较难磨,其因杂质含量多而铁品位逐渐降低,并要经多次粉磨后才能通过180目的筛网。另外,这两种有害物质是不能被盐酸直接分解的,检验分析全样时必须加入NaF,因为NaF在盐酸环境中先发生下列反应:产生的氢氟酸(HF)把分解,分离出铁离子,这样分析全铁才是比较可靠的。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只以第1、第2 段粉磨后的质量就代表全样的含铁品位是不可靠的,因为把低品位的矿粉抛弃后,会使整个样品铁品位偏高。所以,粉磨后要求全部矿粉要通过 180 目筛网,混匀后送化验室分析才能保证样品地准确性。
3采掘(剥)工程质量控制及测量验收标准设计
(1)矿山一切工程和生产的成品、半成品,均须通过测量人员进行验收。
(2)未经验收的作业量,不得作为统计数据上报。
(3)测量人员对验收的结果负全责,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4)验收结果以书面报表、报告为准,并经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字、盖章后,方为有效。
(5)采准平巷验收
①先检查平巷导线点及中线、腰线是否完好,坑道中心偏差以测设中心为准,向左右偏差超过允许限度(±0.2m),连续达 3m 以上,即为不合格。
②坑道坡度偏差用腰线来控制,采准巷道、切割巷道为±0.3m。连续达 5m 以上,即为不合格。
③检查断面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宽、高均为±0.2m。
④坑道进度数字以米为单位,取至厘米。
(6)硐室验收
①小井允许偏差±0.3m,平硐允许偏差±0.2m。超过允许偏差的,限期整改。
②药室必须按设计施工,不允许小于设计,药室超设计部分在+0.2m 以内,按实测报量。只要一个药室不合格,整个硐室不报量,按测量通知单整改合格后方可报量。
③未掘完的硐室当月不报量。
④因矿体破碎不能继续掘凿且已掘部分不能使用的硐室,必须经生产指挥中心安全办、生产计划部门现场确认后,按实测报量。
(7)深孔验收
①设计排面位置与实际排面位置,不得超过±0.2m,超出允许误差,则为不合格孔。
②设计角度与孔实际角度允许偏差≤3°,角度偏差在 3°-4°按 50%报量。4°以上则视为废品。
③单孔深度允许误差±0.5m,超出允许误差,则为不合格孔。超出设计的孔,按设计孔深报量。小于设计的透孔按实测报量。超出设计的透孔,则视为废孔。
4严格掌握矿石的分析化验方法
铁矿石中各种成分的分析化验有多种方法,目前用的最多,最为简单的是光度分析法。这种方法是采用化学试剂将铁矿石样品溶解,应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测量其吸光度,经过数据转换后直接输出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具有快速、准确,可靠的优点。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4.1母液的制取
称试样100mg于150ml的锥型瓶中,加入20ml盐酸(HCL),1g氟化铵(NH4F)低温加热溶解,稍等,再加入1g氟化铵继续加热溶解完毕,加水稀至100ml,此为母液。
4.2分析步骤
分取10~20ml母液于50ml量瓶中,加入5ml抗坏血酸(Ti0.1时,分取20ml母液,加10ml抗坏血酸)摇匀,或加草酸(量同抗坏血酸)。加入6.0ml变色酸(参比中不加),用水定容。于530nm(510nm)处,1~2cm比色杯,所制参比作参比,测其含量。
5解决策略
(1)加强质量基本知识和质量责任心教育,进一步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准确掌握和理解相关质量管理制度,做到质量管理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切实落实“截止品位和出矿总量控制”相结合的出矿管理制度,确保质量指标的均衡稳定和回采率稳中有升。
(2)强化采场质量监督管理,现场管理以穿与穿之间的配矿为重点,对沿脉、穿口收尾、岩石夹层及切割等重点部位实施重点跟踪监控,力保采区溜井的质量稳定。
(3)认真落实周配矿计划。进一步强化中段运输配矿管理工作,运输作业班组要随时掌握各溜井的矿石质量状况,克服一味地追求产量而不重视质量的思想,保证运输矿石质量的均衡、稳定。
(4)强化采掘工程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使采准工程质量、深孔工程质量、开拓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加强测量管理,做到工程质量检查、服务指导及时到位,杜绝采准超计划带岩现象的发生。
(5)做好保温矿仓自动布料系统维护、运行、检查工作,使其充分发挥均匀布料,均衡稳定输出矿质量的作用。改进加工技术及设备。例如把粉磨机改为多段粉磨或缩分,加快粉磨速度,缩短粉磨时间。最好是购置 1 台功率大、密封式的粉磨机,自动磨粉和过筛,这样既可减少粉尘污染,又能减少劳动强度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又能提高工作效率,使样品真正具有代表性,来保证化验地准确性。
参考文献
考点一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复习策略:有机化学的选择题主要考查常见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及相互转化关系等知识,此类题知识点覆盖面广、但难度不大。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有:甲烷、乙烯、乙炔、苯及其同系物、氯乙烷、乙醇、乙醛、乙酸、乙酸乙酯的结构特点、主要性质和用途,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主要性质和用途,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问题。在复习中要注意理解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善于运用归纳和对比的方法记忆知识,防止知识存在漏洞而失分。
重点知识与注意问题:
①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蔗糖、乙醇不是电解质,葡萄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②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气化、液化、石油的裂解、裂化均是化学变化。
③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是盐析(物理变化),加入硫酸铜等重金属盐是变性(化学变化)。
④石油及分馏产品、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即烃),糖类、油脂的主要成分是碳、氢、氧元素,蛋白质中除碳、氢、氧元素外,还含有氮、硫等元素。
⑤有机物一般都能发生取代反应;只有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苯环、醛基(羰基)结构的物质才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含有邻碳氢的卤代烃、醇才能发生消去反应,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是氢氧化钠的醇溶液,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是浓硫酸。
⑥能使溴水发生化学反应褪色的物质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与溴水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是酚类。
⑦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苯的同系物、醇(―CH2OH)、醛基、酚类。
⑧多糖和双糖水解成单糖(一般水解生成葡萄糖、但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油脂水解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甘油),碱性条件下水解产物是高级酯肪酸盐和丙三醇;蛋白质最终水解产物是氨基酸。
【典例1】(2013年广东理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糖类化合物都具有相同的官能团
B. 酯类物质是形成水果香味的主要成分
C. 油脂的皂化反应生成脂肪酸和丙醇
D. 蛋白质的水解产物都含有羧基和羟基
解析:葡萄糖等还原性的糖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蔗糖、淀粉等非还原性的糖不含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A选项错误。油脂的皂化反应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脂肪酸的盐和丙三醇,C选项错误。蛋白质的水解产物都含有羧基和氨基,不一定含羟基,D选项错误。
答案:B
考点二 离子共存问题
复习策略:离子共存试题主要考查对离子反应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和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等知识,在溶液中各种离子能否大量共存取决于离子之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在复习中,要熟记常见的难溶物质(氯化银、硫酸钡、碳酸盐除钾、钠、铵盐均难溶等)、难电离物质(弱酸和弱碱)、常见氧化性与还原性物质,并注意试题中的各种限制条件(溶液的酸碱性、是否有颜色等)对离子共存问题的影响。
重点知识与注意问题
①无色溶液中不含有色离子,透明溶液中可能含有色离子。常见的有色离子有:MnO-4(紫色)、Fe3+(黄色)、Cu2+(蓝色)、Fe2+(浅绿色)
②Fe3+和SCN-形成红色络合物不能共存,但没有沉淀生成。
③)酸性溶液(含大量H+)中,不能存在弱酸根离子(如CO23-、SO23-、ClO- 、AlO2+);碱性溶液(含大量OH-)中,不能存在弱碱的阳离子(如NH4+、Al3+);HCO-3在酸性和强碱性中均不能存在。
④水解显酸性的阳离子(Al3+、Fe3+)与水解显碱性的阴离子(CO23-、AlO2-)不能共存。但NH4+与HCO-3在水溶液中可以共存。
⑤特别要注意氧化还原的问题,如:当有H+大量存在时,NO3-、MnO4-、Cr2O72-不能与Fe2+、I-、S2-、Br-等大量共存,Fe3+与I-不能共存,ClO-在碱性条件下也有强氧化性。
⑥水电离的c(H+)或c(OH-)为1×10-12 mol・L-1时,溶液可能为酸性也可能为碱性,一定不存在HCO-3。
【典例2】(2013年广东理综)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Na+、Al3+、Cl-、CO32-
B. H+、Na+、Fe2+、MnO4-
C. K+、Ca2+、Cl-、NO3-
D. K+、NH4+、OH-、SO42-
解析:A选项中Al3+与CO32-能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共存;B选项中的Fe2+与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D选项中的NH4+与OH-能反应生成氨水不能共存。
答案:C
考点三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
复习策略: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问题,实质上是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种物理量之间的换算问题。在复习时一定要弄清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关系网络,利用n=m/M、n=V/Vm、 n =c・V等关系,依次将题目中已知的质量、气体体积、溶液浓度等向物质的量转化,再利用N=n・NA的关系转化为粒子的个数,从而逐一判断选项的正确与错误。另外,要熟悉一些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强、弱电解质的知识,学会利用相关概念去分析问题。
重点知识与注意问题
①对于涉及气体体积的选项,一定要注意是否是标准状态、物质是否是气体。
②对于溶液中离子个数的问题,一要注意看是否有体积,物质的量必须通过浓度与体积之积才能求出;二要注意物质或离子是否电离或水解,如弱酸部分电离,弱酸根离子、弱碱的阳离子均能水解,离子的浓度会发生一些变化。
③常见物质的结构:过氧化钠中存在过氧根离子(既阴、阳离子之比为1∶2),氯化钠等离子化合物中不存在分子等。
④混合物(O2和O3、NO2和N2O4、C2H4和C3H6)的质量问题:可利用相同的最简式进行计算,如46g NO2和N2O4混合气体的最简式为NO2,最简式的相对质量为46,N原子的物质的量等于1mol,O原子的物质的量等于2mol,46g 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N原子数量为NA,含O原子数量为2NA。
⑤要注意常见反应的电子转移问题,例如:过氧化钠与水、CO2的反应(1mol过氧化钠参与反应转移1mol电子);二氧化氮与水(3molNO2参与反应转移2mol电子),铁与氯气反应(1mol铁与足量氯气反应转移3mol电子、1mol氯气与足量铁反应转移2mol电子)。
⑥注意粒子个数可以是分子数,也可以是原子数、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如H2O中含分子数为NA、氢原子数为2NA、原子总数为3NA,电子数和质子数均为10 NA。常见分子中均含10个电子的物质还有HF、NH3、CH4。
【典例3】(2013年广东理综)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8gO2含有4nA个电子
B. 1L0.1 mol・L-1的氨水中有nA个NH4+
C. 标准状况下,22.4L盐酸含有nA个HCl分子
D. 1mol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2nA个电子
解析:8gO2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 1个O2中含有16 个电子,0.25 molO2含电子个数应为4nA个,A选项正确。由于氨水是弱碱只能电离出部分一小部分NH4+,0.1 mol NH3・H2O电离出的NH4+一定小于0.1nA个,B选项错误。盐酸是强酸完全电离,不存在HCl分子,C选项错误。1mol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只失去nA个电子,D选项错误。
答案:A
考点四 电化学知识和应用
复习策略:有关电化学的试题主要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电镀、金属腐蚀及防护等)的知识。在复习中要注意理解原电池或电解池工作原理,准确判断电极的类型及其电极反应式(电源的负极失电子、正极得电子,电解池的阳极失电子、阴极得电子)。在分析这类问题时,要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实验现象、电极性质、电源正负极等),准确判断两极得失电子情况,不要被题目的新颖性所干扰。
重点知识与注意问题
①分析反应装置时,首先看题给装置中有无电源,没有电源的是原电池,有电源的是电解池。
②如果是原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石墨)作正极。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阳离子放电顺序为:Ag+>Fe3+>Cu2+>H+>Pb2+>Sn2+>Fe2+>Zn2+。
③燃料电池中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如甲烷、甲醇等)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氧化性气体(O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④如果是电解池,阴极电极反应式按阴极上阳离子放电顺序书写,阴极上阳离子放电顺序为Ag+>Fe3+>Cu2+>H+>Pb2+>Sn2+>Fe2+>Zn2+。而阳极电极反应还要看阳极的电极材料是惰性电极(Pt、Au、石墨)还是活性电极(活泼性在Ag之前的金属)。若是惰性电极,则溶液中的阴离子在阳极放电,阴离子放电顺序为S2->I->Br->Cl->OH->含氧酸根;若是活性电极,则阳极金属本身失电子(注意铁做阳极时只失去电子生成Fe2+)。
⑤判断电极反应是否正确:一看得失电子有没有弄错,二看反应条件是酸性还是碱性,酸性时不能出现氢氧根离子,碱性时不能出现氢离子,也不能生成二氧化碳而是生成碳酸根。
⑥电镀时镀件作阴极,镀层金属做阳极,电镀液含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精炼铜时精铜作阴极,粗铜做阳极,比铜金属性活泼强的杂质失去电子进入溶液中,比铜金属性活泼性弱的杂质在阳极附近形成阳极泥。
⑦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的移动方向与外电路的电流方向相同,即向正极(阴极)移动;阴离子的移动方向与外电路的电子移动方向相同,即向负极(阳极)移动。
⑧金属腐蚀分化学腐蚀(直接反应化学反应、没有形成原电池)和电化学腐蚀(形成原电池),钢铁腐蚀是电化学腐蚀,负极失去电子形成二价铁离子,碱性条件氧气得电子(吸氧腐蚀),酸性条件氢离子得电子(析氢腐蚀)
【典例4】(2011年广东理综)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
B. 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
C. 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D. 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向铜电极移动
解析:a和b不连接时没有构成原电池,铁片直接与Cu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铜附着在铁片上,A选项正确。a和b连接时构成原电池,铁片做负极失去电子,铜片做正极,溶液中铜离子在铜片上得到电子析出单质铜,B选项正确。无论a和b是否连接,总反应都是铁置换出Cu2+,C选项正确。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时,铜为阳极,铁为阴极,Cu2+应向阴极方向移动。
答案:D
考点五 无机物的性质与用途
复习策略:无机物性质与用途的试题涉及知识面较广,容易出现由于知识存在漏洞而失分的问题。复习中,一要注意从氢化物、单质、氧化物、对应的酸、盐的关系归纳硅、氯、硫、氮等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从单质、氧化物、对应的碱、盐的关系归纳钠、铝、铁、铜等金属元素的性质。二要注意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三要注意物质的一些特殊性质,以及有关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重点知识与注意问题
①Na2O2可作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的供氧剂;NaHCO3、Al(OH)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NaHCO3用于制造发酵粉;Na2CO3用于制玻璃、造纸和食用碱。
②铝热剂(铝与金属的氧化物的混合物)可用于焊接钢轨、冶炼难熔金属,FeCl3溶液可与单质铜反应,用作腐蚀印刷电路板。
③Cl2、HClO、Na2O2、H2O2由于强氧化性使有色物质(品红、石蕊)褪色;SO2使品红褪色但不能使石蕊褪色,SO2可用于工艺品的漂白,但不能用于食品漂白;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物理变化),也能使有色物质褪色。
④晶体硅可用作半导体材料、太阳能电池和硅合金。SiO2用作制造光导纤维、光学仪器,石英还可用于制玻璃。玻璃、水泥、陶瓷都是含硅酸盐的混合物。
⑤Cl2、ClO2、NaClO、漂白粉和高铁酸钾等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杀菌,明矾(硫酸铝钾)可用作净水剂。
⑥酸雨是由于空气中含硫、氮的氧化物形成的,碳的氧化物不会形成酸雨,CO2只是形成温室效应。
⑦钠和氧气的反应产物与反应条件有关(金属钠在常温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Na2O,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Na2O2);铜和硝酸反应产物与硝酸的浓度有关(浓硝酸生成NO2,稀硝酸生成NO);铝盐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物与氢氧化钠的量有关(氢氧化钠不足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钠过量生成偏铝酸钠)。
⑧钝化是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铝、铁等金属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而阻止了反应,但不是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⑨过氧化钠为淡黄色,氧化铁为红色,四氧化三铁为黑色,氢氧化亚铁为白色,氢氧化铁为红褐色;氢氧化铜和五水硫酸铜均为蓝色、无水硫酸铜为白色,氧化亚铜为红色。单质硫为淡黄色,氯气为黄绿色。
【典例5】(2013年广东理综)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解析:加热法除去NaCl中的NH4Cl,是利用NH4Cl受热易分解的性质,与强酸弱碱盐没有关系,A选项不符合题意。用KSCN溶液可以鉴别Fe3+,是利用Fe3+与SCN-生成配合物呈红色,与Fe3+的氧化性无关,B选项不符合题意。相同温度下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C选项错误。氢氟酸不能保存在玻璃瓶中,是由于HF能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
答案:D
考点六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复习策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试题,主要考查对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律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复习中,要注意掌握好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熟记前3周期的元素)、同主族、同周期性质变化规律、以及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知识,并努力提高运用图、表中的信息进行推理的能力。
重点知识与注意问题
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的最高正价由+1递增到+7(O、F除外),而负价由-4递增到-1;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②)同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相同(O、F除外),元素的最低负价也相同。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原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③元素周期表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不一定位于同一个族,如He和Mg;同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相同,如He与Ne,但同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
④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ⅢB族(含镧系、锕系);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碳元素(有机物的种类繁多)。
⑤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或离子半径)都是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微粒半径越小;同周期元素形成的离子,阴离子半径一定大于阳离子半径。
⑥碱金属单质的熔点、沸点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降低,卤素单质的熔点、沸点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升高。
⑦共价化合物中只能含有共价键,而离子化合物中除一定有离子键外,还可能有共价键(如氢氧化钠含极性共价键,过氧化钠含非极性共价键)。
⑧不是任何物质中都含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如AlCl3;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也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如NH4Cl。
【典例6】(2013年广东理综)元素R、X、T、Z、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 其中R单质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非金属性:Z
B. R与Q的电子数相差26
C.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R
D.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T>Q
解析:根据R单质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的性质,可知R为氟元素,由此可知,X为硫元素、T为氯元素、Z为氩元素、Q为溴元素。X、T、Z为同一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稀有气体除外),故A选项错误。R为9号元素,Q为35号元素,两者的核外电子数相差26,B选项正确。R、T、Q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C选项错误。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D选项正确。|
答案:BD
考点七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复习策略:化学实验的选择题以化学实验操作和元素化合物性质知识为载体,考查分析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复习中,要注意对实验基本操作、物质制取方法、物质检验方法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掌握正确的化学实验方法及原理,关注化学实验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提高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能力。
重点知识与注意问题
①试管、坩埚和蒸发皿均可以直接加热,坩埚用于固体物质的灼烧,蒸发皿用于溶液的蒸发、浓缩和结晶。
②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用乙醇制乙烯时温度计插入反应液中。
③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方;酸式滴定管(具有玻璃活塞)可盛放酸液和强氧化性溶液,不能盛放碱液;碱式滴定管可盛放碱液,不能盛放酸液和强氧化性溶液。
④测定溶液pH的操作: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试纸不能用水湿润),再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检验气体时,酸性气体用蓝色的石蕊试纸,碱性气体用红色的石蕊试纸,氧化性的气体用淀粉碘化钾试纸,且试纸均要用蒸馏水湿润。
⑤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往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当溶液变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
⑥浓硫酸稀释操作: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缓注入水(或乙醇、硝酸、乙酸)中,并不断搅拌。
⑦焰色反应的操作:先将铂丝蘸盐酸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反复几次,直到与酒精灯火焰颜色接近为止,然后用铂丝蘸取少量待测液,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如为黄色,则说明溶液中含Na+;若透过蓝色钴玻璃呈浅紫色,则说明溶液中含K+。
⑧铵根离子的检验要加碱、加热后用石蕊试纸检验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碳酸氢钠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二氧化硫、氯化氢;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
⑨加入稀盐酸后产生的气体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溶液中不一定存在碳酸根离子(可能含碳酸氢根离子);加入氯化钡产生沉淀的溶液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可能含碳酸根离子或银离子)。
⑩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固液或液液加热型)选择气体的制取装置;根据气体的性质(密度大小,是否溶于水、在空气中是否稳定存在)选择气体的收集方式。
【典例7】(2013年广东理综)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解析: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时,固体变黑是由于硫酸的脱水性将蔗糖中的氢原子与氧原子按2:1脱去水分子生成碳单质,固体膨胀是由于碳单质被浓硫酸氧化生成CO2、SO2气体,A选项正确。常温下Al片放入浓硝酸中无明显变化,是由于铝遇到浓硝酸发生钝化,钝化过程有化学反应,B选项错误。无水乙醇能与钠反应置换出氢气,C选项正确。水蒸气与铁粉在加热时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不是红色的氧化铁,D选项错误。
答案:AC
考点八 电解质电离与盐的水解问题
复习策略:这类试题重点考查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的电离和盐的水解知识的综合运用,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复习中,一要注意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的本质,学会利用平衡移动的规律分析具体的问题,二要理解和掌握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的规律,学会运用这两个守恒灵活分析问题。
重点知识与注意问题
①要注意理解弱电解质电离、盐的水解的关系。如由于醋酸部分电离,盐酸完全电离,同浓度的醋酸和盐酸,盐酸的c(H+)较大,同c(H+)的醋酸和盐酸,醋酸的浓度较大,氯离子不水解,醋酸根离子水解等知识之间的联系。
②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加水稀释同样的倍数,盐酸的pH变化大(即稀释后盐酸的pH大于醋酸)。相同pH的氢氧化钠和氨水加水稀释同样的倍数,氢氧化钠溶液的pH变化大(即稀释后氢氧化钠溶液的pH小于氨水)。
③酸和碱都抑制水的电离,常温下酸和碱溶液中水电离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一定小于1×10-7mol・L-1。能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常温下能水解的盐碱溶液中水电离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一定大于1×10-7mol・L-1。例如:pH=3的醋酸和盐酸,水电离的c(H+)均为1×10-11 mol・L-1,pH=3氯化铵水电离的c(H+)为1×10-3mol・L-1。pH=11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水电离的c(H+)均为1×10-11 mol・L-1,pH=11醋酸钠水电离的c(H+)为1×10-3mol・L-1。
④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酸和一元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强酸与强碱呈中性(常温下pH=7),弱酸与强碱呈碱性(常温下pH>7),强酸与弱碱呈酸性(常温下pH
⑤常温下,pH=3的某一元酸溶液与pH=11的一元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强酸与强碱的混合液呈中性(pH=7),弱酸与强碱的混合液呈酸性(常温下pH7)。
⑥温度不变时,电离常数Ka、水的离子积KW均不改变,升温时可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的水解,弱酸的酸性会增强,碳酸钠的碱性会增强,溶液KW会增大。
⑦电荷守恒: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由于是同一溶液中,所以表现为浓度的相等关系。利用电荷守恒分析题目时常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一定浓度的Na2CO3溶液和NaHCO3中:c(Na+)+c(H+)=2c(CO23-)+c(OH-)+c(HCO-3);盐酸与氨水混合时,混合溶液中一定存在c(H+)+ c(NH4+)=c(Cl-)+c(OH-)。
⑧物料守恒:原子个数守恒或质量守恒。如,NaHCO3溶液中:c(Na+)=c(HCO-3)+c(CO23-)+c(H2CO3)。Na2CO3溶液中:c(Na+)=2[c(HCO-3)+c(CO23-)+c(H2CO3)]。
【典例8】(2013年广东理综)50℃时,下列各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pH=4的醋酸中:c(H+)=4.0molL-1
B. 饱和小苏打溶液中:c(Na+)= c(HCO3-)
C. 饱和食盐水中:c(Na+)+ c(H+)= c(Cl-)+ c(OH-)
D. pH=12的纯碱溶液中:c(OH-)=1.0×10-2molL-1
解析:pH=-lg c(H+),pH=4的醋酸中c(H+)一定等于1.0×10-4molL-1,A选项错误。碳酸氢钠中电离出的碳酸氢根离子由于即水解又电离,c(HCO3-)一定小于c(Na+),B选项错误。根据溶液阴离子带的负电荷一定等于阳离子带的正电荷规律,C选项正确。在50℃时水的离子积大于1.0×10-14,pH=12的纯碱溶液c(H+)= 1.0×10-12molL-1,c(OH-)大于1.0×10-2molL-1,D选项错误。
答案:C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涵义,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
通过练习、讨论,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一种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究及合作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来描述化学反应的式子。其含义有二,其一可以表明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其二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依据的原则:①客观性原则—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设想、随意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一定的顺序,才能保证正确。其顺序一般为:“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或”“配平”“=”。
2.配平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难点,配平是通过在化学式前加系数来使化学方程式等号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以确保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配平的方法有多种,如奇偶法、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
3.书写化学方程式
为了能顺利地写出反应物或生成物,应力求结合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化学反应现象来记忆。例如,镁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现象为,银白色的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粉末。白色粉末为氧化镁(MgO),反应条件为点燃。因此,此反应的反应式为
点燃
2Mg+O2==2mgo
有些化学方程式可以借助于反应规律来书写、记忆。例如,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因为有规律可循,所以根据反应规律书写比较容易。例如酸与碱发生复分解反应,两两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盐和水。以硫酸跟氢氧化钠反应为例。反应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教法建议
学生在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知道了一些化学反应和它们的文字表达式后,结合上一节学到的质量守恒定律,已经具备了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基础。
本节教学可结合实际对课本内容和顺序做一些调整和改进。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讨论去分析、解决问题,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宽松又紧张有序的学习气氛。
教学时要围绕重点,突破难点,突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双为主”作用。具体设计如下:
1、复习。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培养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的意识。其中质量守恒定律及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是最为重要的:化学方程式体现出质量守恒,而其微观解释又是配平的依据。
2、概念和涵义,以最简单的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为例,学生写:碳+氧气―二氧化碳,老师写出C+O2—CO2,引导学生通过与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比较而得出概念。为加深理解,又以S+O2—SO2的反应强化,引导学生从特殊一般,概括出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3、书写原则和配平(书写原则:1.依据客观事实;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学生常抛开原则写出错误的化学方程式,为强化二者关系,可采用练习、自学发现问题―探讨分析提出解决方法―上升到理论―实践练习的模式。
4、书写步骤。在学生探索、练习的基础上,以学生熟悉的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为练习,巩固配平方法,使学生体会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通过练习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并由学生总结步骤。教师板书时再次强化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
5、小结在学生思考后进行,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知识系统化。
6、检查学习效果,进行检测练习。由学生相互评判、分析,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布置作业后,教师再“画龙点睛”式的强调重点,并引出本课知识与下节课知识的关系,为学新知识做好铺垫,使学生再次体会新旧知识的密切联系,巩固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及写法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过程:
提问: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从微观角度解释守恒的原因
3.依据实验事实写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设问:这个文字表达式能表示物质的变化及变化的条件,能体现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吗?
导入:化学反应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应质量守恒这一特点呢?有,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另一种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
板书:
第二节化学方程式
讲述: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它有哪些涵义?怎样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本节课要认真探究的问题。
一、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提问:
碳+氧气—二氧化碳
C+O2—CO2
讨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此式能否体现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回答:(因上式左右两边各原子的种类没变,数目相等)用已有的知识认识新问题
引导:既然此式可体现质量守恒定律这一特点,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我们可以用“=”
C+O2===CO2
讲述:化学上就是用这样一种既可表示反应物,又可表示生成物还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式子来表示化学反应的,这样的式子,化学上称为——化学方程式
提问:这个式子与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有什么不同?
(1)化学式代替名称
(2)“”变为“=”
启发学生进行比较,进一步明确化学方程式与文字表达式的区别
根据学生回答给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并板书,重点词做标记
梅赛德斯-迈巴赫 S600
这块人类汽车制造业中的瑰宝在广州车展上重新焕发新生。斯图加特人将对汽车制造的全部理解融入到这款复活的超豪华轿车上。相比全新S级,迈巴赫 S600车身、轴距更长,且内饰装潢更加豪华。动力方面,梅赛德斯-迈巴赫 S600直接移植了奔驰S600L的6.0L双涡轮增压V12发动机,最大功率为395kW/(3500-4900)rpm,最大扭矩为830N・m/(1900-4000)rpm。
事实上,在经过以上一系列提升后,梅赛德斯-迈巴赫 S600将成为奔驰阵营中新一代燃油杀手。当然,当无以复加的舒适性和尊贵感融汇于这款座驾上,居高不下的燃油消耗或许也是理所应当了。
奥迪RS3
意图在高性能房车市场获取更多话语权的奥迪,受益于大众集团领先的研发能力,一刻不停的将战火延伸到更多细分市场。即将推出的奥迪RS3拥有一套更低的车身底盘,同时更多的轻量化配件的使用,使得车重进一步降低。此外,轻质碳纤维桶式座椅以及碳陶刹车等配置,都进一步烘托出RS3的战斗气氛。
对标奔驰CLA45的RS3搭载了一台2.5L 5缸涡轮增压发动机,高达465N・m的最大扭矩和270kW的最大功率的潜台词自然是相对高位的燃油消耗。不过新车所搭配的s tronic 7速双离合变速器工作起来孜孜不倦,或许可以稍稍缓和高性能车所带来的一系列后续问题。
全新 Mini John Cooper Works
Mini John Cooper Works在燃油经济性问题的处理上,从来都不像它的兄弟们那么友善。这款追求纯粹驾驶乐趣的小家伙将搭载了高功率版的2.0L双涡轮增压四缸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为170kW,最大扭矩为320N・m,最大功率比旧款的JCW车型提升10%,最大扭矩提升23%。
为了扮好“小恶魔”,全新JCW将使用更加夸张的空气动力学套件,包括挤占雾灯位置的大尺寸进气口、富有特色的侧梁、重新设计的后保险杠以及JCW后扰流板,带孔发动机舱盖、运动排气系统以及新款RebelGreen车身涂装。
全新 BMW X6M
运动王者BMW从来就不是委身于油耗数字的弱者,而阵营中带有M标记的选手,更是追求纯粹驾驶乐趣的“狠货”。全新X6M的造型将基于全新X6的设计,新车陪配备了LED头灯以及尾灯,全车均安装M专属的空气动力学套件,其中包括运动前保险杠、后扰流板、黑色双竖条双肾格栅等。此外,新车尾部排气运用了偏中置双出共四出布局,外后视镜造型也突显运动感,与M家族式车型相符合。
备受关注的动力方面,全新X6M搭载了4.4L双涡轮增压V8发动机,最大功率为423kW,峰值扭矩为750N・m传动系统方面,与发动机匹配的是8速M Steptronic变速器。
宾利慕尚Speed
把动力和速度元素,结合最精良的质量,见证在豪华座驾之上’,是宾利恪守了80多年的造车哲学。如今,宾利再次将这个理念发扬光大。眼前这款慕尚Speed就是宾利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将暴力与奢华演绎到极致。宾利官方用"重新定义全球最快超豪华座驾"这样的语句来形容这款车型的诞生。可以看出,“奢华”与“暴力”是这款车的两大关键词。
动力方面,熟悉的6.75L V8双涡轮增压发动机继续搭载于该车上,能产生395kW的最大功率,并能释放1100N・m的冲天扭矩。搭配被解除电子封印的ZF 8速变速器,这款超过2.5吨的大块头0-100km/h加速时间仅需4.9秒,极速更达到305km/h。
克尔维特C7 Z06
克尔维特Z06的性能表现足以和ZR1形成竞争关系。新车将会提供三种不同的内饰等级,不过均会搭载6.2L机械增压V8引擎,最大功率478kW,峰值扭矩881N・m,搭配7速手动或选装8速自动变速器。
如果客户对其配置和动力仍不够满意,那么还可以额外支付一定金额,选装碳纤维材料套件,包括带有功能性的碳纤维前部扰流片,碳纤维材料侧裙以及大尺寸的尾部扰流板。
新款福特探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