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能物流概述范文

智能物流概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能物流概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能物流概述

第1篇:智能物流概述范文

【关键词】烟草;现代物流;智能物流;RFID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是联系生产和消费、城市和农村的纽带。随着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日益普及,先进的现代物流业务已成为降低运营成本、改进客户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本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最及时的连接和最高效的运转,对整个行业产业链、供应链进行梳理、整合和提升,是增强我国烟草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1、智能物流概述

智能物流(Intelligent Logistics,IL)是基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采集、处理、流通和管理技术,完成包括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等多项基本活动的整体智能社会物流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本人认为,单纯的自动化不是智能,自动化仅仅是让机器模拟人的行动,而智能化是让机器学会人的思考,与简单的机械化模拟相比,有学习、有分析、有区别、有应对才是智能的特点。

2、智能化与物联网

物联网是将其用户端扩展到任何物品之间进行信息通信的一种网络。狭义的物联网可以按字面理解为把物联成网,即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标准协议把物品与互联网联接起来,以实现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动态跟踪,精确定位,随时监控和有效管理。

对于现代烟草物联网的智能化,一方面通过横向整合,实现同类资源集约化,可以从烟叶生产到最终消费者购买卷烟,对物联网追踪的各个散点进行整合分析、实现信息共享,各点有机联动;另一方面通过纵向整合,按专业化类别对流程各个时期进行信息归类,深加工后使各个环节更加优质、高效。

3、智能化与供应链协同

供应链协同体系的智能化应用,是为优化供应链决策,每个供应链成员不仅对自身局部优化,还考虑供应链系统的整体影响,与其他成员协同运作,达到智能配货、补货、协调的目标。在交互过程中学习,并且根据学到的经验改变自身结构和行为方式。其供应链协同复合智能体系架构图如图1所示:

4、智能化与仓储分拣

物流智能作业系统采用基于声、光、无线电、移动计算等各项先进技术,实现物流仓储与分拣的实时监测、智能控制、自动化操作。在仓储管理中与射频识别技术相结合,比如可不开箱检查,提高出入库效率;能缩减盘点周期,实现对库存物品的可视化管理;能够精确掌握物资情况,优化合理库存。

5、智能化与园区管理

烟草物流中心园区内的管理大致分为人员、车辆、用能管理三个方面。对于工作人员园区整体管理平台对其除了实现一卡通后勤管理功能外,进行智能化管理,比如智能会议签到,系统根据会议类型通知参会人员、授予权限,动态显示出席人员数,生成到会名单等;对于来宾,餐厅自动识别,并产生联动服务,如LED显示屏欢迎、语音报名,自动门禁、呼梯等控制功能;而对于非法人员,报警追踪人数、体貌、路线等记录在数据库。车辆管理细分为送货车智能调度、供货车智能引导、公务车智能派遣、汽车智能防盗等四种情况;对于用能管理分为水、电、油等主要能耗的监测管理,系统根据不同的场合、时间、不同的气候环境提供舒适、适用的光照。

6、结论与展望

智能物流作为一种充满潜力的信息化技术,将各类管理平台集成整合、深入挖掘分析,实现物流信息的智能控制,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社会物流资源,有效提升物流过程的整体运作水平。然而,新技术有其先进性,也必然有其局限性,最突出的表现为新技术的成本较高,如何把握好新技术的投入与产出是智能物流信息化未来广泛应用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 程国全 张庆华等.物流信息系统规划[M].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4.6.

[2] 朱昊.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和趋势浅析[J].现代物流, 2002 (2):23.

第2篇:智能物流概述范文

关键词:云物流;快递业;星晨急便

二十一世纪,我国快递业发展飞速。2015年,我国快递年处理量超过200亿件,是2005年处理量的100倍,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0%。但我国快递企业发展仍面临很多问题。云物流的提出,让快递企业发现节省成本的途径。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可以为云物流平台在快递业中的应用尽一点微薄之力。

一、云物流及快递业概述

云物流是基于云计算环境下提出的新名词,它在普通物流的基础上衍生出不同特点。

(一)云物流概述

云物流是一种面向服务、高效智能和集成的现代物流运作模式,以客户的一体化物流需求为基点,融合了供应链管理、物流专业化分工、资源整合、服务外包、虚拟经营等管理技术以及云计算、物联网、语义Web、高性能计算等信息技术,通过各类物流资源虚拟化和物流能力服务化,以物流服务链进行智能化管理和运营,实现智能化、高效的信息共享与过程协同,为物流过程提供按需获取和安全可靠以及质量保证的服务。[1]正如陈平在提出云物流时比喻,物流业像个庞大的自来水系统,包括大型水池,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道及分布各地的水龙头。供水系统中,水池相当于云物流中第四方,供水管道相当于铁路、公路、管道运输公司等,水龙头相当于各配送公司。云物流将各地货单汇聚大水池(即云物流平台),通过“大水池”将货单分类,利用特定公司分配到快递公司,再送到顾客手中。

(二)快递业概述

从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我国快递业经20多年发展,得到很大进步。

1、我国快递业发展现状

据《中国统计年鉴》,从2007年到2014年快递年处理量增长近12倍。见表1

区域性发展明显。

目前,我国快递布局已形成以部分一二线城市为中心的区域性快递服务区,每一个快递服务区向四周辐射带动周边快递业发展。

2、我国快递业运行模式

空前发展和利润使得中国快递服务发展巨大。我国已形成国有、民营、外资三种类型竞争格局。据《2011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表明,2011年民营年快递处理量为24.8亿元、占市场总量的67.6%、快递业务收入为374.5亿元、占市场收入份额49.4%;国有年快递处理量为10.8亿元、占市场总量29.4%、快递业务收入为271.1亿元、占市场收入份额35.8%;外资快递年快递处理量为1.1亿件、占市场总量3.0%、快递业务收入为112.5亿元、占市场收入份额14.8%[2]。从上数据看出三种类型中,民营企业占绝大多数。

二、云物流模式对快递业的影响

云物流模式的建立,可为快递业带来便利有:一是利于统一物流资源:云物流模式提出,可解决快递业中“三大流”沟通不及时问题。顾客为终极买方,供应商为终极卖方,形成“卖方―云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买方”框架。二是利于促进快递业标准化形成:快递企业要想达到质的飞跃,就要满足快递业中信息传播、资金流通、货物运输的标准化运行。根据国家已颁布的《邮政业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国家邮政局将制定并尽快实施电子商务配送速递服务,收费和服务规范标准的增值服务等。[3]通过这些制定与实施对快递业标准化进一步提高,为快递业云物流信息平台的的建立构建基础。三是利于降低快递业成本:云物流信息平台从多方位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亦节省了配送商成本。

三、云物流模式对快递业的应用研究――以星晨急便为例

在快递业中,首先提出云物流概念的陈平先生,为了让自己的理论应用于实际,2009年创办星晨急便,投资五千万人民币。2011年3月阿里巴巴对其投资七千万人民币。同年10月,为发展快速,星晨急便并购鑫飞鸿快递,并更名“星晨急便鑫飞鸿”。至2012年,星晨急拥有网点3800多个,员工28100名,日平均处理快递量可达23万件[4]。然而从2012年3月,星晨因资金链方面出现问题等原因,导致公司倒闭。

(一)星晨急便发展云物流模式失败分析

依本人分析,星晨急便创立不久一直低迷的原因包括:1、扩张速度快、确定原则无法保证;2、资金链后期断裂,运行体系过于庞大;3、订单来源稀缺、分拨点过于细致

(二)云物流平台新模型

星晨急便发展云物流平台,试运行失败,无疑阻碍云物流平台在我国发展步伐,说明我国快递企业发展还不够成熟。文中将基于我国现行状况下,快递业收发货流程和云物流的概念重新设计信息平台,分析云物流信息平台运行过程。

据我国目前情况,综合云计算、SaaS(软件即服务)等相关理论和技术,设计云物流平台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由图1显示,云物流功能主要是处理大量发货单和订货单。客户选择相应板块,平台通过智能筛选选出符合模块,实现客户需要。如客户选择自定义板块进行多次服务,平台需要进行流程监控,在试运行后,把自定义板块调整到最优运行状况。云物流平台可分为三大板块进行设计,分别是:基础设施层、业务层和应用层。

云基础设施层是平台中基本层面,业务层和应用层运行,都要靠基础设施层支撑,基础设施层中,必须有保障的软件支持和硬件支持。

云业务层为云物流平台的中间层,主要功能是利用云计算提供满足电子商务企业、快递业、供应商提出的要求,包括云物流平台中云服务定位和云服务管理。其中,云服务定位即客户通过平台提出要求,自己或者委托平台相关人员选择适合自己企业提出要求板块的过程。云服务管理主要负责对定位过程中选好的软件板块组合、编排、试运行、调试、运行、监督的过程。

云应用层的功能是为客户尽可能提供有效、实用、创新功能。具备功能有:第一,用户在使用云服务时,只需要在相应端口注册账号,通过审核,就可按照实际在平台中使用量付费使用;第二,只要是可以和互联网连接,就能够不限制访问已付费板块;第三,具备非常好的整合能力,能够及时整合从各方面汇集来的信息。

四、结论

通过对星晨急便失败原因分析、借鉴物流现行状况,设计新的云物流信息交换平台。在新设计的平台中,共分成云基础设施层、云业务层、云应用层三大层面。把三大层面动态组合,会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平台。通过云物流信息平台实际的应用,既可促进快递业标准化进程,还可节省成本。所以云物流信息平台在快递业的应用必是大势所趋。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琦峰,吕红波,江瑜.云物流体系结构与应用模式研究[J].电信科学,2012,28(3):126-132.

[2] 徐继燕.我国快递业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9):38-39.

第3篇:智能物流概述范文

【关键字】 智能化仓库 声光拣选技术 仓库自助服务

一、概述

仓储管理是物流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物资仓储管理主要依赖于通过人力来进行仓库的物资管理工作。随著物资供应链效率的提升和生产各个环节对物资供应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人工的管理的仓储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快速高效的物资需求。

为了适应生产过程中的物资的快速和频繁的配送要求,同时降低仓储成本,物流中心的日常出入库流程中的拣选作业必须比传统拣选方式更快而且更有效率,理想的拣选作业的解决方案,是在仓库的输入端提交需求清单,仓库能够自动拣选物资并自动输出物资给需求人员,但是由于仓库的地理位置已经仓库规模的特殊性,中小型的物资仓库无法建立大型的智能仓库系统,比如立体式智能仓库。

因此,利用物联网技术与仓库标准化建设相结合,通过运用智能化设备和技术,将物联网的设备和仓库物资货架、货位以及物资标签相结合的应用方式即能满足中小型仓库的智能化建设需求,又能为仓储管理提供智能化手段提高物资周转效率、满足应急事件下的物资需求,从而实现物资仓储的集约化、规范化、高效化管理。

二、声光拣选系统实现机制

智能仓储系统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主要划分为:WMS、WCS、底层硬件设备。

第一,处于系统最上层的是WMS(仓库管理系统),负责处理仓储业务逻辑的数据;

第二,处于中间层的系统为WCS(仓储控制系统),负责自动承接WMS下发给仓库现场需要执行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持久化,然后把业务流程的执行过程分解为多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下分为多个有逻辑关系的动作,每个动作的执行也需要通过WCS解析完成并进行持久化存储,同时控制具体设备执行相应指令。

第三,最下层是具体的物流设备,本文论述的声光拣选就属于该层设备。

声光拣选过程由货架指示灯、货位标签、区域控制器、声音输出模块等设备组成。每个区域控制器下设最多为100个设备,并通过总线通信控制协议进行下级标签或控制单元的数据传输和通信控制。

通过在每一列货架安装指示灯具,在每一个货位安装货位指示标签,货位指示标签由反馈按钮、货位显示屏、交互按钮组成。区域控制器负责控制下属所有设备,包括货架灯、货位标签、声音模块、条码扫描枪。货架指示灯提供视觉提示,货位标签的货位按钮也可以通过灯光提示,同时提供货位信息显示和确认信息反馈。

三、WMS系统接口设计

WMS(仓库管理系统)作为数据的上游系统需要为WCS(仓库控制系统)提供业务数据接口。在接口的通用性、可移植性、安全性、以及可靠性上都有比较高的要求。

设备初始化接口

四、WCS控制系统设计

WCS(仓库控制系统)在智能仓库的现场作业中起到了核心作用,WCS不仅需要接收、处理、分析WMS送过来的业务订单,还需要负责管理、控制所有的智能仓库硬件设备,同时需要提供容灾、容错机制,对现场流程执行过程中遇到的特殊执行结果要能够及时处理和分析,目前的现场处理机制一般都是程序提前设置好的,没有自动学习的机制,这就要求现场处理程序要有要容错机制,才能保证业务流程正常进行。

WCS仓库控制系统主要由硬件设备,连接硬件设备的网络设备,软件控制部分和上层数据接口组成。硬件设备负责各自的功能,网络设备把所有的设备通过TCP/IP的方式组合到一个私有网络内。软件控制系统管理所有硬件设备,负责进行订单流程的执行,指挥硬件设备完成指定流程。同时对上层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离线存储,同时具有缓存功能,在上层通信连接失败时在本地进行存储,WMS恢复时将离线数据进行提交。

WCS系统架构设计:任务分解调度以及动作的分解和动作逻辑关系判定是该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各子系统的功能必须有条有紊才能完成各种类型的仓库作业业务流程,这也是WCS系统的设计关键。

五、结语

针对企业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仓储管理存在仓库库存量大、资金周转慢、易造成积压浪费的现状,需借鉴国内外在物资仓储方面的先进管理经验,针对公司办公用品、工器具管理开展研究,探索实施仓库管理新模式。通过与物资系统对接,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现场出入库的智能化管理,替代传统手工记录出入库信息的方式,减少材料员的工作量,提高现场出入库管理效率,同时通过急救包实时在线信息跟踪,及时掌握急救包使用情况并科学的安排配送补给工作。拟先期实现办公用品、工器具的管理研究,逐步推广到急救包和其他类别物资现场出入库管理。

参 考 文 献

[1] 田世海,刘笑静 智能仓库出入库系统优化研究

第4篇:智能物流概述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煤矿智能仓储;物流运输管理;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F0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264-01

当前,煤矿的仓储及物流运输管理工作大多仍采取的是人工管理,并且在物流运输管理方面也存在明显的效率低下、人员冗余、物质交接耗时长等现状问题。因此就上述问题展开相关的分析与探讨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与思考,据此下文将重点就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煤矿智能仓储与物流运输管理系统设计及应用展开具体的分析与探讨,以期能够达到减少人员数量提高运行效率的目的,并最终实现对资金成本的有效降低。

一、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的基础及核心构成部分依然依存于互联网的基础之上,是基于互联网基础之上取得延伸与发展的一种网络架构,其能够实现将功能由互联网的人与物连通拓展为物与物之间的连通,促使人与物实现了多种形式的信息交互。物联网通常存在有3层网络架构:即感知层、网络层以及应用层。在本次研究当中重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之上,针对应用层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于应用层的基础之上开发出了智能仓储以及物流运输管理系统,其具体的系统实现方式架构如下图1所示。

二、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设计

在智能仓储这一部分的管理系统当中大多是通过挤出数据管理、PDA管理以及位置管理等系统所共同构成。此系统具有较高的智能化,往往会体现在位置管理功能当中,在将物资置入仓库当中时,系统会自动依据入库之时的物资清单信息,自主查找物资可被安放的适当位置同时显示于屏幕当中,此时相关的仓库管理人员便能够及时的获取到实时的位置信息,并将物资快速的放置于相应的位置当中;在物资出库之时,智能仓储系统会依据库单之中的信息,自主查找有关的物质存放位置信息并快速找到具置,进而快速获取到物资。因而,应用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能够帮助相关的管理人员减少货位的查找时间,进而促使工作效率能够得以显著提升。

(二)物流运输管理系统设计

在物流运输管理系统当中普遍涵括了运输监控子系统以及物资管理子系统,现具体阐述如下。

1、运输监控子系统

此项系统十分适合应用在车皮管理识别方式当中,能够实现对于无缘标签和车皮终生式的捆绑,依据运输区域设置监测位置。在监测区域当中的车皮若长时间停留,则会自动响起警报,提示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回收,以确保对运输资源的有效保障。同时车皮标签也能够承担起对车皮运载信息的载体作用,借助于手持式的读写设备进行编辑,即可完成对运输过程之中的物资交接。此外运输监控子系统还可通过网络系统,利用机载系统来进行机车的调度指挥,科学分配运输任务以及物料的配送及回收等工作。

2、物资管理子系统

物质管理子系统通常是对物料的配送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从而来实现对物料领取、装载、运输乃至最终的交接环节实施全面的监控与管理。首先,在由仓库领取物料之时,针对单种易损耗物品可直接采用车皮为单位进行管理,针对各项核心零部件必须要明确到每一个个体物料的管理,将单个车皮作为托盘;其次,相关的物资运输设备及配件必须要将其具体的数量、规格等信息通过计算机予以汇总统计,依据装载物料的具体信息来同车皮标签相关联;最后,在列车物料在到站卸货之时,若其种类较多并且所托运的地址较为分散之时可采取分散卸货,依据运输目的地的不同,在其到达相应站点后进行对应物料的卸载。

三、系统应用效果检验

基于物联网基础之上的煤矿智能仓储以及物流运输管理系统在某煤矿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试运行之后,现已构建起了物料需求――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一系列的内部管控,在对物资进行配送时物资的运输可交由运输区予以负责,物资由库房装车以后直接发送至运输区域,进而再经由运输区来负责物资由库房到各生产单位的配送,使得原本的物资配送人员及相关的物料运输配送人员能够被划分至运输区进行管理,能够有效的拓展运输区工作区域。利用此种整合形式能够极大的降低各生产单位的人员需求量,缩减物资配送的交接环节,提高运输能力及效率,最终实现减少人员提高效率的目的。煤矿在应用了系统前后的经济效益详细对比情况如下表1所示。

通过观察上述表1能够明显发现,在系统实施后实现了明显的减少人员数量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整体煤矿实现了人员与费用支出的精简,可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并且物流及运输队伍仅是在目前的工作基础之上,增强了工作责任的落实,加强了对工作流程的规范,其工作量未有过大加重,并且减少了物料运输交接的繁琐环节。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应用物联网煤矿智能仓储与物流运输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仓储货位的精准管理,加快物资进出库速度提高仓储利用率,同时还可有高效实现煤矿物资在配送、运输及回收整体过程的封闭式监管,可更加有效提升物资流转及应用效率,并最终取得降低人工数量提升仓储应用效率的目的,能够为企业的运维工作节省大量的成本支出。

参考文献:

[1] 谭章禄,常金明,刘浩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煤矿运销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中国煤炭,2012,(10).

[2] 景小军,唐鹏.基于B/S的物料库存智能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C].//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4年年会论文集.2014.

第5篇:智能物流概述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超市;RFID技术;射频识别技术

1概述

随着零售业的快速发展,大中小型超市已经逐渐遍及到街头小巷,现代超市的格局也由原来的柜台式放置逐渐转向开放式货柜放置,采用开放式的商品陈列方式能够使商品和消费者拉近距离,使消费者能够方便地挑选各种商品。这种方式不仅方便了消费者,而且能够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增加超市的商品销售额,更大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购物与消费的需求。

但由于超市的规模不断增大、消费者的行为更加自由,这种购物方式给超市管理者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例如消费者的偷盗行为、盘点货品更加繁杂、高峰期结账通道拥堵等。在智能化趋势的推动下,研究一种能够节省人为管理的成本的智能超市显得尤为重要。

2 RFID技术概述

RFID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该技术通告无线射频的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此达到识别的目的并交换数据。典型的RFID识别系统由四部分组成:电子标签、读写器、天线、数据采集中间件。各部分在系统中的作用如下:

(1)电子标签: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标签含有内置天线,用于和射频天线间进行通信;

(2)读写器:读取或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

(3)天线:在标签和读写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4)数据采集中间件:读写器通过RS232或wifi模块与计算机或手机(上位机主系统)连接,将数据传给数据采集中间件做进一步处理。

3 基于RFID的智能超市系统概述

智能超市系统中的智能货架和智能购物车都是一个RFID识别系统,基于RFID的智能超市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商品入库之前必须贴有RFID标签(或在生产时就附带RFID标签),先在超市货架管理系统设置某种商品名称、价格等相关信息,然后将多个商品同时放在某一货架上(有RFID读写器),即可读出指定货架上全部商品的RFID标签卡号,管理员可将这些卡号一键设置为系统内的某种已知商品。开启货架监控功能后,货架上的RFID读写器就可将该货架上的商品的RFID卡号发送给货架管理系统,管理系统查询数据库即可获得该货架上的商品信息。顾客购物时,可以使用手机上安装的智能超市APP,通过查询功能,得到所需商品的货架号,即可缩短在超市内盲目寻找所需商品的时间。此外,智能超市手机APP还可以与顾客所推购物车通过无线网络连接,由此可以显示购物车内商品的单价、数量以及总价,顾客可以使用APP自助结账,也可以在收银台将所有商品放在扫码箱内由收银员确认后现金结账,大大节约了顾客在收银台的排队时间。

4 RFID技术在大型超市中的应用

美国威克弗恩(Wakefern)食品公司于8年前就开始推行一种采用微软公司最新科技的智能超市购物车。这种带有电子操作系统的购物车不仅能够帮助顾客在行进途中计算出所购商品金额,而且还能边走边向顾客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商品信息,具有显示购物清单、确定商品位置、边买东西边算总价等功能,这种购物车识别商品依靠传统的扫描二维码的方式,顾客如果想要计算购物车内商品总价,需要自己用购物车上的扫码器来扫描商品上的条形码,以此得到商品信息,顾客结账时仍然需要在收银台排队等待收银员逐个扫描商品。

全球最大快时尚集团Inditex SA(ITX.MC)2014年7月15日召开2014财年股东大会,集团主席、首席执行官Pablo Isla 表示将在全集团采用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射频识别技术,以改善集团供应链。Inditex SA是最早使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服饰零售商之一,目前全球约有700间Zara 门店使用该技术。Pablo Isla 称该技术全面采用是Inditex 商店运用的重要的标志性变化,并表示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新一代门店管理的重要革新。RFID射频识别技术将从产品离开物流中心时便开始跟踪,能够迅速获取产品销售的数据,并进一步进行补货或者更新,该技术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实行门店和在线商店联通。

自2014年起,法国体育用品零售商迪卡侬也开始使用RFID标签,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就被贴上RFID标签,使得每一件商品都有一个唯一的标签卡号。在物流环节,通过RFID读写器对RFID标签的批量读写,可做到更好的盘点、高效的配送、更好的追踪。在零售环节,可以更加高效的批量盘点,提高结账效率,减少了传统收银流程中的误操作,降低了商品的损失率,也有助于卖场的防盗。目前,迪卡侬大约85%的商品均使用了RFID标签,这种做法节约了顾客在收银台等待的时间,也为迪卡侬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图2为迪卡侬商品上附带的RFID标签。

这种RFID标签价格为0.3~0.6人民币之间,根据订单数量以及加工形态不同和交付最终成品章台的不同,价格会有差别。迪卡侬的RFID应用,是在迪卡侬供应链各环节及全流程都在应用,是靠整体效率提升及供应链反应速度加快来分摊和摊薄投资及成本的,用RFID后,供应链运作的整体效率提升了30%以上。

2006年,中国政府15个部委联合发表《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正式开启RFID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序幕。时至今日,RFID在中国发展了整十年,成功完成由培育期到成长期到成熟期的蜕变。特别是近两年,受到物联网产业兴起的推动,RFID的发展步入新的里程,不论是技术、产品,还是应用,不断推陈出新,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影响力逐日加大。

5 智能超市的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时代,网购风靡一时,各大电商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严重影响到了实体超市的经营。超市的自我革新和与时代接轨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但是超市不能盲目的跟风,应当充分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同时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利用互联网工具,完成改革,顺应潮流,推出基于RFID的智能超市十分重要。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智能超市”要打破过去线性的工作和信息流程。充分利用互联网,直接与顾客进行交流,完成与用户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以便满足顾客的需求。接受和利用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带来的变革和影响对于超市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超市只有勇于打破传统,积极的应对变革,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对于实体超市,可以采用一种基于RFID的智能超市,将超市所有商品贴上RFID标签,实现带有RFID标签的商品从收货入库到结算的流转过程的全面监控,并提供利于超市管理、工作人员操作的软件系统,以及利于顾客购物、结账的手机客户端应用软件。这种智能超市不仅能从顾客角度为顾客提供更便捷的购物体验,也能提高零售商的运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不同于威克弗恩公司的购物车,购物车上可以没有安装显示模块,而是将顾客的智能手机连接到顾客所推的购物车上,使零售商极大地降低了成本;也不同于Inditex SA 和迪卡侬,这种智能超市不仅能在入库、盘点、结账时提高效率,也能让顾客在购物的同时了解所购商品详情,以及想要购买的商品位置,同时还添加了自助在线结账功能,顾客可以自行用手机结账。

对实体超市而言,场地是超市最宝贵的资源,也是超市的生命线。实体超市作为传统零售中的一员,空间广大,有的具有餐饮、娱乐、休闲、购物等业态,可以提供给消费者真实的购物过程,感受的琳琅满目的商品带来的视觉冲击,可是现有的购物模式,但由于超市内商品的陈列较为复杂,顾客在寻找自己所需商品的过程容易造成时间的浪费,且顾客对所需商品信息了解的渠道较为单一,导致了顾客购物的便利性和快捷性落后于网上购物。智能超市的手机客户端软件可以很好的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但对于超市而言,也应注重智能超市系统中的网络安全问题,以此才能在信息化社会更加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嘉懿.智慧图书馆的构建之道--浅谈高校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新思路[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01:54-58.

[2]肖莹莹.RFID技术在国内零售业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3]唐志凌,刘旭飞.射频识别(RFID)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4]刘云浩.物联网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谷世达(1993-),男,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人,天津天狮学院学生,学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物联网,工业自动化。

刘哲源(1989-),男,汉族,山东省青岛人,恩智浦半导体,硕士学位。

刘博涵(1982-),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上海华钦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硕士学位。

第6篇:智能物流概述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IT战略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2-0092-03

第三方物流一词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盛行,当时它是对物流环节的要素进行外包的一个主要考虑方面。在1988年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一项顾客服务调查中,首次提到“第三方服务提供者”。近年来,第三方物流已成为国内外物流产业发展的热点,而物流信息化则成为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据统计,我国近几年的第三方物流以每年16%-25%的增长速度发展。虽然我国物流行业发展很快,但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信息化应用的水平还比较低。大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停留于单项应用阶段,绝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而拥有信息系统的企业其信息化需求也多数属于底层需求。借鉴发达国家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经验,企业需要做好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工作,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输效率和服务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将规模做大做强,已经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1 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概述

一些传统物流企业的服务内容大都集中于运输、仓储范畴之内,对每个单项的服务内容都有一定的运作经验。而现代第三方物流的关键是如何将这些单项的服务内容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针对客户物流解决方案,即将仓储、运输、配送、报关、货代、船代、空代、国际结算物流业务集成为一体的供应链物流服务。其运作模式可用下图概括:

从下图可以看出,第三方物流具有独特的商业模式,可以开发出一系列针对常见物流需求和问题的方案模型,包括物流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物流配送解决方案、全程的物流解决方案等。物流实践表明,物流解决方案应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来提供,包括客户需求解决方案和客户问题解决方案。

2 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概述

物流企业信息化是指通过采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建模与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以价值链、供应链、知识链管理为基础,快速、有效、动态和协调的配置各种物流资源,达到物流信息的融合,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为客户提供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增强物流企业自身的实力和竞争能力。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第三方物流的信息化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2.1单项应用阶段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物流企业继续开发仓储和运输业务以外的物流增值服务,如物料JIT配送,它是一种时效性、专业性、准确性要求很高的物流增值业务,要求实现物料配送的电脑化管理,可以给客户提供库存报告、出入仓记录的查询、出货与补货通知以及货物的跟踪等服务。

2.2流程优化阶段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第三方物流在开展JIT配送业务的同时,产生了从仓储、运输、流通加工、配送、报关、货代、船代到空运的诸多物流增值业务。随着业务不断地扩大,机构不断的增多,尤其是EDI、GPS/GPRS、GIS、RFID等技术的大量应用,形成了庞大而复杂的网络,为实现网络化的管理采取了部门信息化。

2.3过程集成阶段

从21世纪初期,物流企业通过合作与并购的形式整合优良资源形成了第三方物流、国际贸易等为代表的核心能力。物流企业以基于B/S架构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来加速公司内部的管理效益,实现了物流、资金流、商流和信息流的统一,使得各个部门和子公司做到了无缝链接,实现了物流供应链上高效的信息交换,显著提高了物流运营效率,使得物流企业进入了物流信息管理阶段。

2.4信息融合阶段

受电子商务模式和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影响,第三方物流纷纷转型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如供应链层面的解决方案、物流信息系统服务等。第三方物流需要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使得信息可以快速、准确、有效的跨部门和跨地区传递,从而实现决策支持、业务支持等功能。对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物流管理,一些第三方物流目前只是刚刚开始探索,如何做到供应链层面的信息融合,把信息的作用发挥最大的价值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3 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瓶颈问题

我国的物流信息化发展至今,虽然有很大的提高和进步,但总体来看信息化应用的水平还比较低,大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停留于单项应用阶段,尚不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处理物流综合信息的能力,而拥有信息系统的企业其信息化需求也多数属于底层需求。困扰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的瓶颈问题如下。

3.1信息技术与管理变革结合不够紧密

在物流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将信息技术的运用与管理思想变革相结合,通过流程重组和优化充分发挥两者的最大优势是第三方物流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而我国大部分第三方物流没有意识到这一事实,仅仅注重信息化项目和运用信息技术,忽视管理方面的因素,不能让信息技术发挥出最佳效果。

3.2物流信息标准化工作滞后

目前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还很不完善,物流领域里这种技术标准的多方面差异和缺陷不仅导致物流系统作业环节增加,物流速度降低,而且制约了物流的协调运作,使得整个物流网络相互之间难以做到兼容,数据难以交换,信息难以共享,商品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等各个环节难以形成完整通畅的供应链,严重影响了第三方物流的管理和电子商务的运作。

3.3物流信息平台发展缓慢

物流信息平台可以推动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进一步完善物流产业的管理模式,其建设的关键性问题是采用何种技术或标准,以进行不同系统数据信息的交换与整合。传统的EDI是大型企业惯用的极为有力的数据交换工具,但其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限制了它的发展,因此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问题亟待解决。

4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IT战略探析

电子商务是商业实体利用网络和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各项商业贸易活动。它通过互联网来传播信息,实现客户与企业之间信息的沟通,从而提高贸易效率。对于电子商务中的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处理,通过互联网可以顺利地实现。但是物流则不同,物流是指物流实体的流通,正是物流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像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那样依靠互联网来解决。要发展电子商务,首先要提高物流水平。物流是电子商务的组成部分,也是电子商务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物流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电子商务实现程度的高低。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应当是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有效形成生产商、第三方物流和需求方的有机的供应链关系,从而降低整个商务活动的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并最终使产品的设计生产更好地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基于此,针对我国目前第三方物流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未来第三方物流IT战略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供应链信息化管理为重点,以数据交换平台为支撑,带动企业管理信息化,物流运作信息化,大力发展以B2B为主的电子商务,全面提升第三方物流信息化整体水平。

4.1加强物流商业智能

物流商业智能的优势是在将第三方物流现有的数据转化为可操作的知识,通过整合历史信息数据,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对数据展开深层次的分析、处理,为决策者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提高决策效率和水平。因此,无论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增强供应链可见性、供需预测还是在衡量公司关键运营指标等方面,物流商业智能都大有可为。从建立物流商业智能系统的技术角度来看,所需要的技术主要有:①数据仓库技术。物流商业智能系统的核心是解决物流应用问题,通过把数据处理技术与商务规则相结合以提高物流企业的利润,减少物流运作风险。②数据挖掘技术。通常采用机器自动识别的方式,通过应用分类模型、关联模型、顺序模型以及聚簇模型等模型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隐藏的规律或关系。③联机分析处理。主要通过多位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查询和报表处理。针对用户当前及历史数据进行分析、辅助领导决策。

4.2推动物流系统仿真

系统仿真技术作为系统分析、优化的有效工具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复杂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系统优化、方案比较、流程运作控制等领域。在现代物流行业,国外许多的物流配送中心设计、自动化仓储系统和物料搬运系统等工程设计中也都开始应用仿真技术作为有效实用的辅助设计手段。第三方物流要大力发展物流系统仿真技术,建立并运行模型来进行多方案,量化比较,从而找到技术性和经济性的最佳结合点,这在复杂物流系统设计中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另外,对于物流实验室的仿真研究可以模拟物流系统运作的全过程,不仅可以用于与高校合作科研,也可以使公司内部管理人员和员工更加了解物流企业的运营规律。

4.3完善物流信息平台

通过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第三方物流不仅可以整合各物流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源,完成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实现信息共享。还可以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加强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相关物流服务。另外,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为电子商务提供很好的物流服务,从而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并形成一个与电子商务系统高度集成的统一平台。物流信息平台主要目的是实现下面的功能,如右表所示。

4.4发展供应链物流管理

随着SCM、CRM、EAI管理理论的发展和成熟,可以引用先进的集成供应链管理思想,将公司的信息系统和供应链中商业伙伴的信息系统在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的基础上集成在一起,形成整个供应链B2B甚至“协同商务”的新的商业模式,供应链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够依据基于整个供应链的正确信息来协同各自的物流运作。从而实现精确、实时、动态的绿色物流,达到物流运作业务全面信息化。

第7篇:智能物流概述范文

    [关键词] 客户智能 智能客户关系管理 电子商务

    随着Internet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以客户为中心的智能客户关系管理(intelligence Customer Re1ationship Management,iCRM)已成为电子商务时企业代制胜的关键。企业利用iCRM可以建立与客户之间的“学习关系”,针对不同的客户建立不同的联系,并能够根据其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一、iCRM概述

    智能客户关系管理(iCRM)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具有呼叫中心的客户关系管理模式。企业利用它可以建立与客户之间的“学习关系”,针对不同的客户建立不同的联系,并能够根据其特点提供个性化服务。iCRM的出现体现了两个重要管理趋势的转变,一是企业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模式的转变;二是企业管理的视角从“内视型”向“外视型”的转变。

    电子商务的信息化、虚拟性、全球性等特点,决定了它与智能客户关系管理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一,iCRM成长于传统商业,并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iCRM可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第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的iCRM可以筛选出正确的客户群。

    二、客户智能分析

    客户智能CI(Customer Intelligence),是创新和使用客户知识、帮助企业提高优化客户关系的决策能力和整体运营能力的概念、方法、过程以及软件的集合。CI的本质就是对客户知识的获取、存储、分发、共享和应用,其实现的过程就是客户知识在企业决策中流动的过程,而该过程是动态的、闭合的。客户知识经过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形成一个新的循环,使得客户知识能够不断地更新、发展,从而实现CI。

    客户智能逐步形成了其完整的技术体系,主要由数据仓库(DW)、联机分析处理(OLAP)以及数据挖掘(DM)三部分组成。客户智能中信息组织的过程是这样的:从不同的数据源收集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数据,对数据进行清理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经提取、转换后将数据加载入数据仓库,然后通过查询报表、联机分析、数据挖掘等加上相关的知识和模型,对信息进行处理,最后将知识呈现于用户面前,转变为决策。

    三、 基于CI的iCRM的体系结构

    iCRM的体系结构有助于识别和理解客户数据流在系统中的流动过程以及数据在企业中的应用过程。可以通过一个以客户智能为核心的典型的iCRM体系结构深入分析iCRM,如图所示。

    数据源层表示客户数据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Web数据,二是外部数据源,三是EPR等其他应用系统的内部数据源。其中,根据图1所知,web数据主要指通过基于WEB的企业信息门户EIP获取的客户数据, CRM系统通过多种渠道与客户互动,能够将客户的各种背景信息、偏好、行为习惯、交易数据、信用状况等信息收集并整合在一起;外部数据源主要指在企业之外与客户相关的各种数据,如反映客户消费习惯、竞争企业客户信息的数据等。ERP等其他应用系统的数据是指企业内部产生的客户数据,包括产品、财务及订单等多方面数据,就要求CRM还要与ERP,SCM等系统间实现信息共享,以获取全面的客户数据。

    数据处理层中数据仓库管理工具对从数据源层来的客户数据进行清洗、抽取、转换等处理。由于从数据源获取的数据来自于不同部门、不同时期,各种数据又被存放在分散的异构环境中,不易于查询,使用传统的数据库技术对数据进行存储、组织和管理,已远远不能满足CRM分析的需要。通过数据仓库管理工具的处理使这些数据符合基于数据仓库的分析与决策工具的数据要求,从而建立了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并存储到数据仓库中。

    应用支持层提供了报表查询、联机分析处理(OLAP)、数据挖掘(知识发现分析决策)等功能。数据仓库生成的各种报表,可以让企业查询客户的有关情况;联机分析处理是对多维数据进行分析的技术,提供从多视角分析途径获取所需的辅助决策的客户分析数据;数据挖掘技术是从信息中抽取隐含的、以前未知的、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信息技术,它能从大量的信息中发现隐藏于其后的规律或信息间的关系。

    交互层提供了iCRM利用客户知识,并有效实施其功能的场所。iCRM在交互层提供了多种渠道与客户接触,如Email、web和呼叫中心等。企业信息门户(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EIP)提供了用户获取信息的基于Web的统一界面,通过这个界面,CRM将客户知识分发在ERP等应用系统,使CRM成为企业应用的核心并促进企业的集成。

    四、结束语

    iCRM不只是针对业务流程的一个简单系统,而是一个能够将前台的CRM和后台的ERP等应用系统相结合的全面智能化解决方案,它适应了当前电子商务时代对企业的新需求。

    参考文献:

    [1]杨金月 杨林等:客户智能:客户关系管理(CRM)的内核[J].物流技术,2OO2,(7):22~24,27

    [2]Michael J Schroeck. Customer Analytics Making the Difference in CRM: Customer Analytics Amplify the Value of Integrated CRM Solutions [J].DM Review, September 2001

第8篇:智能物流概述范文

摘 要:物流配送作为物流产业的核心进程,其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物流业的发展。鉴于目前的配送调度多依赖于传统的数学模型导致规划的最优路线与实际经验不相符,文章提出将实时交通信息、行车经验等现实因素作为GIS先验知识指导智能配送的优化的算法并进行实现。应用结果表明该成果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

关键词:智能配送;遗传算法;GIS先验知识

中图分类号: P208 文献标识码:A

Optimization and Realization of the Intelligence Distribution Based on Prior Knowledge of GIS

ZHENG Xiangli

(Shenzhen Careland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518040,China)

Abstract:As the core process of the logistics ,the efficiency of distribution will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directly.The optimal route planning of distribution does not match to the actual experience because of much the current distribution schedule depends on traditional mathematical models.The paper proposes a algorithm that took realtime traffic information, driving experience and other practical factors as GIS prior knowledge to guide the intelligent distribution and carried out to achieve. Applic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arch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logistics and distribution greatly.

Key words:intelligence distribution; genetic algorithms;prior knowledge of GIS

1 引 言

近年来,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物流信息量迅速增加,需求的处理也越来越复杂,对配送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人们开始研究如何构建智能的物流配送系统来满足需求。目前国内研发生产的物流配送系统大多是基于各种启发式算法基础构建的VRP模型,利用这些数学模型分析配送路线,结果可能会与实际经验不完全相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应用率不高。基于此背景,在已有的导航软件研发的经验基础之上,研究将行车配送过程中的现实因素如实时交通、行车经验等信息与现有智能配送系统进行整合,建立基于GIS先验知识的智能配送系统,提高其实用价值。

2 智能配送概述

配送是物流中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集装卸、运输于一身,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完成送货的目的。随着集约化、一体化的物流配送的发展,需将配送的各个环节综合起来,配送的核心在于集货线路优化、货物配装及送货过程的优化。

智能物流配送是指在配送规划时,运用计算机技术、图论、运筹、统计、GIS等方面的技术,根据配送的要求,由计算机自动规划出一个最佳的配送方案,包括物品的装载与车辆的调度、配送路线规划的优化等方案,旨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减轻调度人员和司机劳动强度,满足城市配送、电子商务、电话购物等现代城市物流配送业务的发展需要;以车辆最少、里程最少、运输费用最低、时间最快、满意度最高等因素为目标,把配送订单科学地分配给可用的车辆,结合配送路线的规划进行合理的装载,以完成配送任务[1]。

在实际配送过程中,由于受交通路况、客户需求、商品本身特性等条件的制约,而且各种因素又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物流配送规划往往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2]。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将复杂问题分解或转化为一个或几个已经研究过的基本问题,如背包问题、最短路径问题、最小费用流问题等,再采用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求解,以得到智能配送问题的最优解或满意解。但是这种求解方法得到的最优解往往是理想状态下的,未能考虑现实世界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实用性较低[3]。因此文章引入了以历史交通数据、司机行车经验信息作为样本的先验知识,再结合现今较为成熟的方法求得配送的最佳路径,最后根据规划的路径进行货物的合理装载与配送。

3 基于先验知识的智能配送的优化策略

3.1 优化原理

要实现对货物的智能配送,首先需将物流配送中心当日订单的配送信息可视化到GIS电子地图上,然后利用GIS特有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客户的位置、订单数量及种类等进行分析,最后结合配送中心本身的位置、道路的交通状况以及车辆的装载能力确定配送路线。其中道路的交通状况除了道路的通达情况之外,还应考虑道路的实时通行状况。

当前实时交通信息的应用发展还不是很成熟,直接运用实时交通信息进行路线规划的可行性较小,再者此时的路线规划只是单纯的通过确定配送的路线来安排货物的装载,往往与车辆在途的实时路线规划存在差异。基于此,将历史的交通路况、司机行车经验等信息加以分析作为GIS先验知识加以运用,结合遗传算法进行配送路线的优化。

线路的规划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3]:

a、 集中的原则:分布位置比较集中的客户尽量划分在一条线路上;

b、 线路最少的原则:在车辆运力允许的条件下,尽量用最少的线路进行配送;

c、 线路最短的原则:划分线路时,尽量使线路最短;

d、 行车时间最短的原则:在一定的交通状况下,保证车辆配送所花费的时间最短。

配送路线确定之后,每条路线上的客户数量、订单数量、配送商品的总体积、总重量、商品特殊性等信息也就决定了。根据这些参数和物流中心的车辆、人员状况,就可以决定装车方案。

3.2 具体的方法

智能物流配送的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用遗传算法实现智能配送车辆调度的优化;二是在GIS优化的遗传算法的基础上,将历史交通路况、司机行车经验、等信息作为经验知识引入。

3.2.1 遗传算法实现物流配送优化

遗传算法是通过模拟生物的遗传和进化过程而建立的一种自适应全局优化概率搜索算法,它通过模拟达尔文“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原理鼓励产生好的结构,模仿孟德尔的遗传变异理论在算法迭代的过程中在保持原有的结构地基础上,再去寻找更好的结构而产生的[4]。其基本思想是对一组可行解个体组成的群体进行选择、交叉和变异等遗传算子的运算,产生新一代群体,并逐步使群体进化到最优解的状态。

遗传算法的运算过程:①初始化。设置进化代数计数器t=0;设置最大进化代数T;随机生成M个个体作为初始群体P(0)。②个体评价。计算群体P(t)中各个个体的适应度。③选择运算。将选择算子作用于群体。④交叉运算。将交叉算子作用于群体。⑤变异运算。将变异算子作用于群体。群体P(t)经过选择、交叉、变异运算之后得到下一代群体P(t+1)。⑥终止条件判断。若t≤T,则t=t+1,转到步骤②;若t>T,则以进化过程中所得到的具有最大适应度的个体作为最优解输出,终止计算[5]。

利用遗传算法进行物流配送的优化,算法的设计如下:

1) 编码方法设计[6]:采用Crefenstette等提出的巡回路线编码法:假设将配送问题中所有用户所组成的列表记为W,给配送中心和每个用户分配一个1~n之间的序号,序号的排列也记为W,即W=(t0,t1,t2…tn)。配送顺序记为T,T=(t0,t1,t2,…tn),规定每配送完一个用户,就从W中将其删除。

2) 遗传算子设计

选择算子常用的方法有轮转法、最优保存法和期望值选择方法,其中轮转法以被证明不能收敛到全局最优解,而最优保存方法可以收敛到全局最优解,故在此选用最优保存法[7]。

交叉算子一般采用单点交叉、双点交叉和均匀交叉等算子,但由于配送优化问题采用的是序号编码方法,常规的交叉算子无法直接使用,在此首先进行常规的双点交叉,然后通过路径有效顺序的修改来实现交叉运算[8]。

配送优化问题中个体编码串上的各基因与配送路径上的用户号是对应的,各基因值互不相同,可以采用倒位变异算子,通过将个体编码串中随机选取的两基因座之间的基因逆序排列,从而产生新的巡回路径[9]。

根据遗传算法的过程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运算,在过程中加入先验知识模型,求得物流配送路径的最优解,其流程如下图1所示:

3.2.2 先验知识统计与分析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中,往往存在很多现实因素,若能对这些因素加以分析和处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处理的效率。在智能配送这一行业中,可以运用的GIS先验知识包括道路交通、司机的行车经验等信息。

1)道路交通信息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要将实时交通信息数据直接应用于智能物流配送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可以将已有的历史交通信息数据进行充分的利用,将其作为先验知识辅助决策。在使用历史交通信息数据之前,首先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将其按照一定的准则抽象存储于先验知识库中以备调用。

2) 司机经验

虽然根据最短路径程序算法规划的道路都是按地理距离最短优先,已经考虑了长度、车道数、道路等级等影响因素,但由于道路存在一些客观因素如修路、车流量等,可能与实际不符。物流配送老司机如果多年来都配送相同的几段道路的话,对路在线的交通状况就非常了解,根据常年累积的行车经验选择避开一些易拥堵路段,使得司机所选择的路径不一定是最短的,但是到达配送地点的时间相对较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配送效率;司机在道路等级的选择上,通常选择城市道路网中等级较高的路段,除非该路段车流量大、行车缓慢,或者有更好的低级别的道路,这样司机的行车路线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道路等级的一致性和连贯性;除此之外司机在配送过程中,如非特别需要,对于一些生僻的、路况较差的路段选择的概率较小,而根据一般算法规划的路径为了追求里程最短而忽略了这一点。

因此将老司机的行车经验信息作为一种先验信息储存于GIS先验知识库中,在进行配送优化时综合考虑其影响,规划的结果会更切实际,实用性更强。

为了有效的运用这些先验信息,首先建立一个GIS先验知识库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和调用,然后对先验知识库中的先验知识进行建模,最后指导路线的规划,先验知识建模思路如下图2所示。

4 应用实例

文中研究成果已在公司几个系统中进行了运用,实验以凯立德电子地图数据作为基础平台,以湖北省某医药公司在武汉市的药店药品配送为例,随机选取了部分门店数据和配送车辆数据进行配送规划实验(门店数为30车辆数为4),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3-a 为优化前系统规划配送情况

3-b 优化后系统规划配送情况

通过结果可以看出,系统成功地将配送中心的待配送任务进行了规划,利用四辆车对30家门店的送货任务进行了分配并规划了配送路线(包括返程路线)。其中图3-a是利用原有的系统对车辆鄂A-C1553进行配送规划的结果,车辆的配送里程为336.371公里,图3-b是用文中方法优化后对车辆鄂A-C1553的配送路线规划,配送里程为317.015公里,较优化前缩短里程近20公里;加入先验知识优化后车辆行走的路线为以省道优先,避开了路况较差的乡道,企业按照系统规划的路线,根据路线上客户分布顺序安排货物的装载方案,派出车辆鄂A-C1553进行配送。根据配送结果分析,该优化方案确定。提高了物流配送的效率。

5 总 结

文章将实时交通信息、行车经验等信息作为先验数据进行建模,并将其与遗传算法结合实现,应用到智能配送的优化中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算法规划的配送方案与实际不相符的问题。研究的应用表明,该研究成果对于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具有指导意义,由于条件的限制,未能将物流货物的类别对建模的影响考虑进来,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叶年发,沈海燕,冯云梅.基于RFID及智能优化的物流配送方法和技术的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8,8(2):131-135.

[2] 刘云霞,彭鸿广,曹玉华.不确定信息的物流配送系统实时车辆优化调度策略[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8,20(4):289-291.

[3] 李子豪.智慧物流平台――公路运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4] 张连蓬,刘国林,江涛,等.基于先验知识的GIS路径寻优算法[J].测绘科学:2003,28(3):27-29.

[5] 陈国良,王煦法,庄镇泉,等.遗传算法及其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6.

[6] 林娜,李志.基于GIS和遗传算法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J].遥感信息:2010,5:110-114.

[7] 王会云,肖建禄,刘登泰,等.基于遗传算法的配送路线优化[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8,24(3):91-94.

第9篇:智能物流概述范文

关键词:工业4.0;中国制造;产业升级

1 概述

工业1.0是以蒸汽机为标志,以蒸汽动力取代人类劳动力,从而使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进入工业时代。工业2.0是以电气化被广泛应用为标志,用电力驱动机械取代蒸汽动力,工业也进入了大规模生产时代。工业3.0是以广泛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为标志,使生产制造业的自动控制能力大大提高。工业3.0即第三次工业革命从20世纪70年展至今,工业生产能力已经超过了人类的消费能力,众多工业产品已进入了产能过剩时期。以中国服装制造业为例,2015年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生产299亿件服装,国内消费90亿件,剩余200多亿件无市场,贱价外销80亿件,去年一年库存120亿件,服装行业近几年累计的库存保守估计至少在500亿件以上。工业3.0以来,传统的工业技术一直占据制造业的重要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工业技术的弊端已显露出来,如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企业对产业信息掌握不全等问题,都制约着制造业的发展。因此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第四次工业革命呼之欲出。

2 德国工业4.0

德国于2011年初步提出工业4.0概念,2013年4月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工业4.0概念渐渐引人注目。其意在坚守德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从而在新一轮的工业革命中从新引领全球制造业,抢占市场先机。德国工业4.0是一个跨时代的新兴概念,它的战略框架可以用“1438”模型阐述。包括:“1”个网络、“4”大主题、“3”个集成、“8”项优先行动计划。[1]

“1”个网络是指CPS(信息物理网络系统);CPS的任务是将物理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上,让物理设备具有计算与通信、准确控制、远程协作和自治等功能。

“4”大主题是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智能服务;智能工厂是工业4.0智能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着力实现智能化生产系统及互联网分散生产的实现。“智能生产”主要是将人机互动、3D打印等顶尖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实现灵活性与个性结合的工业互联网制造。[2]智能物流是指在网络通信平台上利用先进的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来实现物流过程的高效率的优化管理。在功能上要实现6个正确:即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正确的商品、正确的质量、正确的数量、正确的价格。智能服务是应用多方面信息技术,以客户需求为目的跨平台、多元化的集成服务。

“3”个集成是横向集成、纵向集成、端到端集成;“3”个集成能让通信设备通过信息物理网络系统建立智能网络,使人与人、人和机器、机器与机器以及服务和服务双方交互联通,达到横向、纵向及端对端的高度集成,集成是实现工业4.0的重点也是难点。

“8”项优先行动计划是标准化及参考架构、复杂系统的管理、一套综合的工业宽带基础设施、安全和保障、工作的组织和设计、培训和持续的职业发展、监管框架、资源利用效率。[4]

以德国力士乐公司利用工业4.0在智能制造的应用为例,位于德国洪堡的工厂在原有生产线上进行改造,构建了工业4.0生产线。一条多功能生产线可生产出200种液压阀的组装产品,并且不需要更换工装,产品切换时间降为零。生产线将产品与人及设备智能联接起来,由九个智能、自主的工作平台组成。通过射频芯片产品由生产线独立控制,每个工作平台为工人显示所需完成的工作及步骤,不需要人工修改从而将生产线的效率提升10%。工作平台上的物料架只提品所需零件,让库存减少30%。同时利用生产线纠错、偏差管理的APP提升可操作性,只需一台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就能操作。每个工作平台根据蓝牙标签自动识别员工,同时能根据工人的要求调整工作区域、语言、资质及偏好的字体大小。互动制造系统能实时采集,分类筛选生产数据。员工可以实时查看生产数据快速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同时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此生产线实现了人、机、物、网络的优势互联。

3 中国制造的现状及发展

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出占全球19.8%,第一次超越美国的19.4%。把美国保持了100多年的“全球最大制造业国家”的头衔揽于怀中。但是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缺口日益凸显。越南等其他发展中国家却拥有庞大的劳动力人口,劳动力成本仅为中国的一半。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利润面临进一步被稀释的威胁,并且已经出现逐渐被取代的趋势。2015年前3季度浙江温州已有4成企业面临倒闭,广东佛山80%的企业资金吃紧,10%的企业处于“关门不倒闭的状态”。有着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工业增加值在今年上半年多处出现负增长。[6-7]如果我国企业一方面丧失生产制造优势,另一方面在技术、服务等方面后劲不足始终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那么,我们会在国际制造分工中陷入两难境地。中国制造业在近些年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实现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实现制造业产业升级。

“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让中国制造业在未来十年有了明确的战略指导及重点发展的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成为改革着力点。这些领域需要投入大量的创新研发资金,需要军工企业、大型国企、高校科研机构通力合作。同时,中国的中小企业是中国制造业最有潜力的组成部分,它的数量占到了所有企业的99%,创造了中国60%的GDP。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中小企业的研发创造是超过大型企业的。中国65%的专利来至于中小企业,75%的发明创造来自于中小企业,80%的新产品也来自于中小企业。中国制造的未来不仅是要依靠大型企业,更需要中小企业的创新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吕志.工业4.0时代制造业智能化分析[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2]万晨光.初探工业4.0[J].工业,2015(22).

[3]杜艳梅.论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作用[J].科技风,2014(18).

[4]张君薇.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J].科研,2015(36).

[5]余丰慧.“中国制造2025”关键在创新[J].金融博览(财富),2015(4):23.

[6]赵雨.浅析“中国制造2025”.[J].经济,2015(3).

[7]闫立新.企业获利能力分析[J].中国经贸,2013(16).

[8]曲风.“中国制造2025”探秘[J].新产经,2015(4):1.

[9]陈渊源.吴勇毅.“中国制造2025”如何破茧解题?[J].企业管理,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