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于碳中和的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
(一)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数学学习的发现、探索教学过程的原则。它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对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给学生以展示,强调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强调对数学知识应用;强调对数学知识的迁移。这种整合,是以数学教学的具体任务完成为目的,有意识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始终处于发现问题,用数学的方式提出问题,探寻解决方法、解决问题的自主的、动态的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让学生做到个性学习与协作和谐统一,以达到数学学习的目标。
(二)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原则。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目前流行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也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两大类。由于这两种教学设计理论均有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所以最好是将二者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正好能支持“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求。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注意的是,对于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都不能把它们仅仅看作是辅助教师教课的形象化教学工具,而应当更强调把它们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协作交流工具。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正好能在这方面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知识学习和创新精神相结合的原则。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支持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相同的数学知识,对已有的知识从多角度去思考与再认识,从而产生新的认识。这便是数学创新思维的产生源头。
(四)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体现信息技术作为数学学习的基本工具的原则。信息技术的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扮演以往的角色:教育素材的提供者,或是模拟教育者,或是练习机器这样一个相对被动的角色。在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应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数学知识所需信息、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一种终身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五)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现实学习服务于终身学习的原则。数学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因而数学的学习不应也不可能局限于数学知识本身。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实践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许多数学概念、数学模型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疑点,就是因为太抽象、不具体。仅凭老师的描述讲解和演示课件,教学效果不甚明显。假如利用网络环境和图形的形象直观的动态效果,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那么将能更有效地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降低学生的学习数学的难度,使新知识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同时改善教与学的方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下面结合“新课程人教版(A版)(必修2)”的《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谈谈我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
(一)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前预习数学我提前布置了两个预习问题:(1)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定义;(2)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角是如何度量的?学生带着问题,到数学网站上搜集相关的资料,提出研究方案;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形成最佳方案。在课堂上,我让各个小组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方案。有的小组提出从平面几何出发拓展研究;有的小组提出搭建模型进行观察的方法;他们根据。平面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对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大胆地猜想,但不知从哪里开始说明。虽然这些研究方案都有一定的缺陷,但毕竟是学生的辛勤的汗水,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这体现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教学理念。
(二)学生动手做模拟实验,自主探究数学
为了让学生直观感性地学习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我用几何画板制作了学生课件,学生课件呈现了空间直线与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还有若干个辅助平面。学生可以拖动鼠标把其中的一条直线移到另一位置。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两直线的平行情况和交点个数从而总结出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定义。通过图形的直观、数学实验及小组讨论,大部分同学能得到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三个不同的位置关系:(1)平行;(2)相交;(3)异面。我没有先演示课件,而让学生在我预设的数学实验中,充分动手、动眼、动脑,进行自主探究。这样延缓了知识的产生过程,学生不但从图形的直观上学习了新知识,而且知道了新知识的来龙去脉。“由过去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自主性学习。”
总之,“教无定法”,谁也不可能提出一套适合所有学科的“包医百病”的整合方法。但是不同学科要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都需要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持,因而需要遵循共同的指导思想与实施原则。只要掌握了这种指导思想与实施原则,各学科的老师完全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教学实践中结合相应的学科创造出多种多样、实用有效的整合模式与整合方法来。若从这个意义上说,各学科的整合都应遵循的共同指导思想与实施原则,也未尝不可以看作是一种宏观的实施方法或途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关键词】 网络成瘾;大学生;幸福感;入世出世心理;横断面研究
中图分类号: C913.5、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05-0353-04
入世和出世心理互补是我国文化的精髓,入世是对社会现实的肯定与投入,出世是对社会现实的否定与超越,这两种心理相互对立,相互补充,相反相成地塑造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特征[1-3]。我们以为,入世、出世心理可以视为一种成就动机系统,集中表现为追求目标的态度和方式。入世包含激发动机、实现目标、满足需要等心理过程,集中表现为积极追求目标;出世包括减弱甚至消除动机、看淡目标、顺应自然等心理过程,集中表现为淡泊名利[4]。而已有的研究表明,成就动机与网络成瘾和主观幸福感都有显著的相关。如王艳梅[5]曾以成就目标的三分法对成就目标和总体幸福感的关系作过研究,发现掌握目标对学生的总体幸福感有积极影响,成绩-回避目标对学生的总体幸福感有负面影响,邹琼[6]认为成就需要是网络成瘾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不少研究证明,网络成瘾对幸福感具有消极影响[7-11]。但关于这三者关系的研究尚未见诸报告,且这些研究所用成就动机理论和量表都是源自国外。本研究假设成就动机有可能对网络成瘾和幸福感具有中介作用,并用入世出世心理作为成就动机进行中介作用研究,以便深入了解网络成瘾的本质,为有效干预网络成瘾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设计电子版问卷,在线,并通过QQ、电子邮件、校园BBS、校园网广告页面等进行宣传,吸引学生做问卷。经过一周时间,共收集问卷616份,有效问卷603份。年龄17-28岁,平均年龄为21±2岁。其中男生355人,女生248人;大一128人,大二145人,大三131人,大四131人,研究生68人。成绩上173人,中343人,下87人。成绩上、中、下由被试根据与同班同学比较判断。
1.2 工具
1.2.1网络成瘾量表(Scale for Internet Addiction) [12] 由Young编制,包括20个问题,用5点量表:1.几乎不曾,2.偶尔,3.有时,4.经常,5.总是,最后得出的量表总分即为网络成瘾指数(IDT)。IDT越高表示成瘾程度越高。IDT大于80为严重成瘾,IDT50~79为中度成瘾,IDT≤49为未上瘾。本研究中,问卷的α系数为0.87。
1.2.2综合幸福问卷[13]由苗元江编制,分三个部分,共10个维度51道题。第一部分涉及生活满意度、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自我评价、友好关系、人格成长7个维度,共38题,用7点量表:1.明显不符合,2.不符合,3.有些不符合,4.介于中间,5.有些符合,6.符合,7.明显符合。第二部分涉及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两个维度,共12题,用7点量表:1.没有时间,2.小部分时间,3.少于一半时间,4.一半时间,5.多于一半时间,6.大部分时间,7.所有时间。第三部分为自述幸福感:评价被试者整个生活中的幸福/痛苦体验,共1题,用9点量表:1.非常痛苦,2.很痛苦,3.痛苦,4.有些痛苦,5.中等,6.有些幸福,7.幸福,8.很幸福,9.非常幸福。分数越高表示幸福感越强。本研究中,该量表第一部分的α系数为0.96,第二部分α系数为0.72。
1.2.3入世出世心理问卷 [4] 分两个维度四个因子,入世维度由拼搏精神和在乎结果组成,出世维度由平常心和低要求组成。问卷共18题,用7点量表: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有点不同意,4.既不同意也不反对,5.有点同意,6.同意,7.非常同意。分数越高表示入世或出世心理越强。本研究中两个维度的α系数为0.72和0.79。
1.3 统计方法 进行卡方检验、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评定结果总体状况
在本次调查的603名有效被试中,网络成瘾为55名,网络成瘾的检出率9.1%,其中男生47名,女生8名,男生网络成瘾检出率高于女生(13.2%/3.2%,χ2=16.47,P
2.2网络成瘾量表、综合幸福感问卷与入世出世心理问卷评分及相关性
表1显示网络成瘾量表评分与幸福感、拼搏精神、平常心得分呈负相关,与低要求呈正相关;幸福感评分与拼搏精神、平常心得分呈正相关;拼搏精神与在乎结果得分呈正相关,与低要求呈负相关;在乎结果得分与平常心呈负相关;平常心与低要求得分呈正相关。
2.3网络成瘾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计算幸福感总均分(其中对负向情感进行反向记分,对自述幸福感进行1-7分转换),以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网络成瘾指数、拼搏精神、平常心、在乎结果、低要求得分为自变量,作线性回归,结果表明,除低要求外,其余变量都进入方程,可以预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结果F=131.24,P
2.4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幸福感模型
依据本研究假设,成就动机可能对网络成瘾和主观幸福感有中介作用。从以上结果可以发现,网络成瘾、拼搏精神、在乎结果和平常心都可以预测幸福感,但在乎结果与网络成瘾、幸福感相关不显著,所以只有拼搏精神和平常心对网络成瘾和幸福感可能起中介作用。用Amos 5.0检验这一中介模型,结果如图1所示,拟合指数为χ2/df=0.050(P=0.822),GFI=1.000,AGFI=1.000,NFI=1.000,RFI=0.999,TLI=1.014,CFI=1.000,RMSEA=0.000。说明模型拟合好。
3讨论
本研究采用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发现603名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9.1%。男生的网络成瘾指数显著高于女生,检出的网络成瘾者中,男生占86.7%,女生占13.3%,男生多于女生。这与国内外许多研究结果一致[13,14]。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对幸福感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Kraut等[15]将心理幸福感降低的原因解释为社会活动的替代和密切关系的替代,社会活动的替代是指使用者用专注上网的时间取代了本来应该用来进行面对面社会活动的时间,从而导致社会卷入的降低。而密切关系的替代,是指人们用低质的网络人际关系取代了高质的现实的人际关系。梁宁建等[11]认为,网络成瘾水平越高,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少,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也越低,这是造成幸福感降低的主要原因。从本研究结果看,大学生网络成瘾对幸福感的影响存在两条途径,一是直接对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二是通过拼搏精神和平常心这两个中介因素产生负面影响,表现为通过减弱拼搏精神和平常心来降低幸福感。网络成瘾造成拼搏精神的损失从而导致成绩的下降,已是屡见不鲜的事实,一些大学生甚至因此不得不留级或退学。本研究表明学习成绩中、上学生的网络成瘾水平比成绩差者低也证明了这一点,因为一般说来,成绩好的学生拼搏精神强,成绩差的学生拼搏精神弱,而网络成瘾的学生对学习和工作必然日趋放松。(当然,这里说的拼搏精神是指网络成瘾以外的被社会推崇的拼搏精神,而不是网络成瘾活动(如游戏)中的拼搏精神。)。关于网络成瘾也会通过瓦解平常心而降低幸福感,可以从上网动机的角度作解释,已有研究表明[16],大学生的社会性动机如社会交往、自我肯定等是网络成瘾的主要动机,也就是说,当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这些需要时,很可能到网络虚拟世界中寻找满足。由此会导致这样的失衡心理:网络世界中满足得越多,回到现实世界中心理的不满足感就越大,就越发不能保持平常心来达到心理平衡,以致陷入网络不能自拔,从而降低幸福感。
本研究显示,入世的拼搏精神和出世的平常心的有机结合是健康的文化心理,它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而与幸福感呈正相关是必然的。如果能加强大学生的拼搏精神和平常心,对于预防、矫正网络成瘾和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但由于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入世和出世心理的中介作用还需进一步探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彭彦琴.中国传统情感心理学中“儒道互补“的情感模式.心理学报,2002,34(5):540-545.
2 张梅.儒道互补与中国文人的心理结构.东南文化,2004,4:47-50.
3 张静,张琳琳.儒道互补思想对当代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启示.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128-131.
4 杨宏飞.目标追求的入世、出世心理测评初探.心理科学,2006,29(2):395-397.
5 王艳梅. 初中生成就目标和总体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6):411-412.
6 邹琼.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动机和对策探讨.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板), 2004, 17(7): 72-73.
7 Kraut R,Patterson M,Lundmark V.Internet paradox: A social technology that reduces social involvement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m Psychol,1998,53(9):1017-1031.
8 崔丽娟,刘琳.互联网对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心理科学, 2003, 26(1):64-66.
9 崔丽娟,赵鑫,吴明证,等.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心理科学,2006,29(1):34-36.
10 严标宾,黄曼娜,丘碧群,等.青少年网络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1).68-70.
11 梁宁建,吴明证,杨轶冰,等.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幸福感关系研究.心理科学.2006,29 (2) :294-296.
12 Young KS.Internet addiction: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Cyberpsychol Behav,1998 ,1(3) :237-244.
13 韩向前,翁维玲.不同身份青年军人幸福感的比较.中国临床康复,2005,9(4):74-76.
14 冯国双,郭继志,周春莲,等.国内大学生网络成瘾研究进展. 中国医学论理学,2004,17(3):23-24.
15 Kraut R,Kiesler S,Bonka B.Internet Paradox Revisited.J Soc Issues.2002,58(1):49-74.
紧了紧背包带,我依约前往社区门口,两个小伙伴早已到达,我们开始行动,行动代号:C4。
卫生间节能战
“目标”出现,2号楼的苏阿姨提着早餐准备上楼,我使了个眼色,大家立刻跟了上去……当她刚准备按电梯按钮时,被我们迅速拦下,“阿姨您就住4楼,和我们一起爬楼梯吧?多爬楼梯少坐电梯,省电又健身!”不由分说,苏阿姨便被我们“强行”拉上了楼梯。我们给苏阿姨讲了我们的任务,苏阿姨表示赞同,并邀请我们去家里坐坐。我们便毫不客气地冲进她家,战役打响啦!
我――队员C1,第一时间钻进卫生间,把抽水马桶里的浮球调低了2厘米,这样,我就帮助这个家庭一年节省了4立方水。转头,看见一包传统的洗衣粉!这可不行,洗衣粉出泡多少与清洁衣服的效果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而低泡洗衣粉要比高泡洗衣粉少漂洗好几次,省水、省电、省时间,这我可得跟苏阿姨好好商量一下。提到洗衣服,妈妈总爱唠叨爸爸,嫌他老是把衣服攒成一堆才洗,但这种洗衣方式,也是节约水电的一种表现呀。想到这里,我喊来了苏阿姨,告诉她先用洗衣粉把脏衣服泡一会儿再启动,就可以在保证洗衣效果的前提下,减少洗衣机的运转时间,进而达到节能的效果。可是,这跟我们的低碳大作战有什么关系呢?苏阿姨提出了疑问。这还不简单呀,用水、洗衣、制造洗衣粉,不都离不开电吗?一旦我们使用电器,发电厂必须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来供电,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向空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换个方式理解,如果我们少用电,就能降低碳排放。苏阿姨听后不仅赞同地点了点头,还决定今后将高泡洗衣粉更换成低泡的皂粉。
耶!卫生间战役胜利!
别太惯着自己了
不得了,队员C2发现了重大“违规物品”――电动牙刷!这个嘛,手动刷牙更健康。而且,使用手动牙刷,一年就能为地球减排7千克二氧化碳呢。苏阿姨摇摇头,收起了电动牙刷,换了一支普通牙刷。“还有这个!”C2指着苏阿姨家的空调嚷嚷开了,“夏天的早晨,气温并不高,怎么可以开着空调浪费电呢?”。苏阿姨脸红了,C2却依旧大嗓门地说:“人类把自己都给惯坏了,为了贪图享受,大量使用电器,每年夏天,几个大城市的用电都会吃紧,这意味着,碳排放量也……”我一把捂住C2的嘴,冲苏阿姨笑了笑,C2也反应过来。随后,我不好意思地小声提醒苏阿姨,电子产品充满电后,应立刻切断电源,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这样做,举手之间便能关掉很多发电厂。出门时,必须把电视机的插头彻底拔下,因为待机10个小时和看一个小时电视所耗的电量差不多。
冰箱里的秘密
队员C3瞅准了苏阿姨家的大冰箱,一拉开门,乖乖,满满当当的!这怎么行呢?冰箱内存放食物的总量应以占容积的八成为最佳,放得过多或过少都费电。不好,冰箱里还有罪恶的牛肉!牛肉怎么了?苏阿姨很是不解。C3盯着牛肉,解释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类和奶制品的需求量不断提高,使得畜牧业和相关的加工业变得很发达,随之排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数量剧增。特别是牛在饲养过程中就会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光如此,购买瓜果蔬菜和肉质品时,最好多打听,尽量购买本地产品。饮料尽量购买大瓶装,因为运输和包装可能比生产更耗能。”
停止了和各种“电老鼠”的纠缠,我们离开了苏阿姨家。哈哈,新“目标”出现,张叔叔刚从超市回来,这下我们可得看看,他采购的物品中,又有多少不符合低碳要求的呢?
逛超市的学问
我们对张叔叔讲明来意后,他告诉我们最近他也在关注“碳排放”,今天还特意去超市买了节能灯管,“消灭”了家里所有的白炽灯泡。起初他觉得节能灯管在价格上偏贵,但仔细一比较,才发现,相对于便宜、短命还费电的白炽灯泡来说,节能灯管节省出来的电费足以抵消它们之间的差价,而且高质量的节能灯管可以3年都不用更换。看来,张叔叔早有低碳减排的觉悟了。不过我们还是再三叮嘱他:买衣服,要尽量选棉质、亚麻和丝绸,不仅环保时尚,而且优雅耐穿;买蔬果,要挑选应季的水果蔬菜,相对于大棚果蔬,每公斤应季果蔬能减排二氧化碳400克;结账时,一定要选择可以重复使用的购物袋,虽然一个塑料购物袋仅需3毛钱,但是丢掉它则有可能造成几百年甚至一千年的污染。张叔叔一边听我们说,一边点头赞同,这让我们感到非常得意,于是一致同意,放行!
罪恶补偿“碳中和”
就这样,我们C4行动小组忙乎了一天,还真干了不少事情呢!一会儿提醒邻居要带水杯和便携筷子出门,一会儿提醒大家不要使用一次性的东西,一会儿又要呼吁行人尽量选择坐公交车和地铁出行……
C4行动圆满结束时,天已经黑了,回到家打开电脑,为了减少硬盘的工作量,我立刻便用系统管理软件,禁用了一些不必要在启动时加载的程序。打开浏览器,找到碳足迹计算器,输入我家今天刚刚收到的上月电费数字:80千瓦时,结果显示我们家上月排放了62.8千克二氧化碳。这还了得,我强烈要求爸爸做一次“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对已经产生的碳排放进行补偿的一种方式。爸爸进入网上银行,把钱付给相应的机构,他们或者会替我们种上相应的树木来抵消,或者投资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顺便,爸爸还点了5下鼠标,取消了自己的信用卡纸质账单,打今儿起他只收电子账单。
我们的C4行动虽然已经结束,可是我的心里依旧有点不平静。仔细想想,我们的地球原本有一个现成的大空调――地球大气。可是各种各样的“工业鼻孔”破坏了这个大空调的调节能力,使地球的平均气温不断上升,两极冰层逐渐融化,海平面上涨。许多沿海城市和岛屿面临被海水吞没的危险,大量的耕地受损,降雨异常,洪涝干旱现象频发……
只有及时地遏制这种破坏,重新找回地球大气的平衡,我们人类才能更好地生存在地球上。这样看来,我要号召更多的人加入我们的C4小队,增加行动次数,誓要将炸掉“碳鼻孔”的行动进行到底!
关键词 水处理 实验教学 优化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5.053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optimization of water treatment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and the project.In this paper,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process is introduced. Enrich the conventional experimental project, Set up a new experiment teaching project, Designed in our laboratory transformation experiment device, activated sludge test open to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o develop different experiment teaching plan, make different professions and different levels of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technology and process of water treatment.
Key words water treatment; experimental teaching; optimize; innovation
水处理实验是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和给排水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实验,该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及对实验设计和操作的练习,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提高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人们对于环境问题日益重视,特别是水污染问题,对环境工程和给排水工程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①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不断优化实验方法、实验项目。鉴于此,根据我校实验室实际情况,结合人才培养需求对水处理实验课进行了探索与改进。
1 根据不断改进的培养方案,更新构建实验教学模式
为使水处理实验教学真正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就要求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以我校为例,水处理实验主要涉及“水污染控制工程”和“水质工程学”等理论教学。根据新版培养方案,环境工程专业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和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实验统编为专业实验并增加了学时,为满足是教学计划要求,水处理实验教学重新修改实验指导书 ,更新优化部分实验项目,并开设新的综合设计性实验,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②
传统的水处理实验项目侧重于单元知识点基本原理的演示与验证,缺乏对相关知识体系的联系,学生缺乏对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鉴于这一点,我们充分利用实验室原有的资源,丰富并优化了常规实验项目。
(1)将原先的自由沉降和混凝沉淀的单元验证性实验项目分别整合为自由沉降与混凝沉淀对比实验。混凝沉淀和自由沉降作为水处理中最基本的方法,同时也是给水处理实验教学大纲要求的必开内容。实验教学中启发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将浊度相同的原水分别通过自由沉降和混凝烧杯实验两种方法对比,学生通过自由沉降过程中锥底累计的沉泥量以及混凝过程中矾花的形成过程,更为直观地观察实验现象从而更为深刻地理解实验机理。结合当天水质情况,实验中还启发学生利用进一步降低浊度的手段――投加助凝剂,并做了混凝剂与助凝剂最佳投加比例实验。
(2)清水充氧拓展为清水充氧与污水充氧的测定实验。利用清水充氧设备和水处理整套工艺流程中部分结构――曝气池,让学生比较机械搅拌充氧和鼓风曝气充氧两种曝气方法,掌握设备充氧性能的测定方法。清水实验完毕换校园排污口生活污水进行充氧并监测溶解氧变化,同时采用碘量法测定并比较数据,分析误差,从而加深学生对曝气在活性污泥法中作用的理解。
(3)酸性废水过滤中和实验改为酸水过滤中和吹脱软化实验。原酸性废水过滤中和实验存在中和效率低且出水、原水难以混匀、酸度降低的同时增大了出水硬度的问题。针对此情况实验室自行设计、改造教学装置,将原先单一的酸性废水过滤中和实验结合离子交换实验并引入吹脱技术,同时在装置中增加回流设备提高中和效率、在配水箱合理位置设搅拌装置,使出水pH由原先的接近于6.0增大到7.0左右,出水由硬水降低为软水,大大降低了对设备的腐蚀性。
(4)含酚废水的光化学氧化改为含酚废水的光化学氧化与电化学氧化处理实验。实验室模拟配制含有高浓度有机污染物苯酚的工业废水,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选取合理的实验技术,③降解酚类有机物。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给予适当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要轻易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说“不”,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实验中一部分学生选用紫外光辐射降解废水,另一部分选用电化学氧化处理,实验结果证明紫外辐射降解效果优于电化学氧化处理。通过两种技术的实验数据对比学生更直观深刻地认识了有机物降解的机理,丰富了实验内容。
2 开设新的实验教学项目
根据我校新版培养方案中加大了实践类课程的学时,水处理实验教学中新开设了气浮实验、污泥比阻测定实验、污水可生化性实验以及城市饮用水处理工艺、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及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流程演示实验。指导学生根据实验设备结合理论知识,认清设备各部分构造及作用。在新开设的项目中对学生分小组,分批次进行教学,改变了以往很多学生共享一台仪器的情况。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所学专业的基础实验技能,实验过程中水质指标的测试选用便携式仪器测试与传统国标化学法测试同时进行,并将结果比较,分析误差原因。例如在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实验中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的测定均才用了仪器和国标方法测定,小组成员协调合作分析处理实验数据,从而达到了专业实验与专业基础实验相呼应的目的。
(1)开设活性污泥培养及驯化实验,实验室对学生开放。活性污泥培养及驯化是一项耗时且复杂繁琐的工作,因为活性污泥的培养对温度、酸碱度、溶解氧以及碳氮磷的浓度有较高的要求。充分利用我校学生到污水处理厂参观实习的优势,从污水处理厂生物池中取回活性污泥,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安排做实验的时间,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实验环境,有利于学生思考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活性污泥实验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活性污泥的接种、培养和驯化。污泥取回当天测量温度、酸碱度、溶解氧、以及碳氮磷的含量,将活性污泥一部分用校园生活污水驯化,一部分给予合理丰富的碳氮磷源进行培养。驯化过程中每天给予活性污泥当天的生活污水,并保持适当曝气,经过一定周期后样测试并与之前测试结果对比;培养过程中通过向活性污泥中投加一定量的化学试剂,摸索活性污泥菌群适合的生长环境,并通过监测污泥浓度使活性污泥菌群迅速繁殖,从而得到高浓度的活性污泥。
第二阶段利用活性污泥开展厌氧-缺氧-好氧法(A2O)、生物膜法 、生物接触氧化等实验。将培养好的活性污泥引入污水工艺中。把污泥分别装入A2O装置的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中并适时监测各池中的污泥指标及颜色变化,设备运行一定周期后,让学生取当天的校园生活污水通过A2O工艺进行除磷脱氮处理,实验数据良好,达到了对工艺更为深刻理解的目的。
(2)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学科前沿知识,⑤我们将膜技术也引入到实验当中。膜生物反应器(MBR)是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方法的高效结合,污水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降解有机污染物,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泥水分离。取培养好的活性污泥装入有机膜生物反应器装置中,体积为有效容积的1/2~2/3,其余体积为自来水,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控制在2~3g/L,以当天的校园生活污水为试验用水。控制出水量在2~3L/h,启动风机曝气。利用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让实验装置24h连续运行,根据污水、出水水质和污泥性质,确定进水、出水量,从而改变水力停留时间、污泥龄。根据反馈信息,这一实验项目的设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广大师生认可。另外我们还开展了生物接触氧化、电动生物转盘等许多活性污泥相关的项目演示给学生看,均受到学生好评。
3 依据学生专业及个体差异,制定不同实验教学计划
环境工程专业水处理实验课程分为专业实验(一)和专业实验(二),分别设于大学三年级下学期和大学四年级上学期,总学时为40学时。实验教学安排本着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在专业实验(一)项目的开设中主要为传统理论、工艺的学习。专业实验(二)中主要为综合设计性项目,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前沿新技术、新工艺,自主设计实验方案,⑥实验测试过程中分别采用专业分析仪器和国家标准检测方法。
给排水专业相关水处理实验课为水质工程学,设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根据给排水专业特色水处理实验课分为代表传统给水、污水处理工艺的实验, 学期终开设地面水源给水工艺流程和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演示,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水处理流程。
水处理实验教学针对全校理工科学生开放,将当前人们日益关注的水质污染问题对在校学生进行科普教育,让他们既了解水处理实验技术方法和工艺流程又掌握了简单的水质分析方法。
4 初步将仿真技术应用到水处理实验教学中
仿真实验通过软件把书本里面呆板的信息变成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易于学习、理解和掌握,也使教学方式多样化。⑦充分利用实验中心虚拟实验室城市给水和污水处理软件,结合水处理实验室实际设备。对于有实物的实验项目,实验过程中采取实物与仿真两种教学方式进行,并让学生将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对于不存在实物的实验设备主要让学生对虚拟的实验仪器及设备进行操作,这也弥补了由于实验设备的缺乏,各单元实验项目之间相对独立,教学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目标的要求。通过对仿真软件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注释
① 胡锋平.《水处理工程》实验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23.
② 孙兴滨,胡阳.水处理技术新型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8).
③ 盛力,刘涛,沈洪等.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水处理实验教学体系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0).
④ 胡磊,李轶,倪利晓.水处理实验技术开放式实验教学尝试[J].高等理科教育,2009(1).
⑤ 王伟,王科,苏馈足等.《水处理工程实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3).
关键词:化学教学 抽象化具体 化难为易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是在化学中还有很多知识是无法通过利用化学实验向学生解释的,并且这些知识中有很多是比较抽象的,学生觉得很难理解和接受。鉴于此,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想方设法将这些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让学生对它们有感觉、易理解、能接受。
一、巧用生活中的例子作比喻,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在高中化学中,有很多概念是比较抽象、有很强概括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直接感知和理解的,所以学习起来就觉得很费力、枯燥,甚至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寻找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形象的比喻,这样不仅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还可以让学生的课堂处在一种熟悉的环境中,并且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物质的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起着连接化学中的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的桥梁作用,贯穿于整个化学习的始终。所以,学生理解好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是至关重要的。物质的量这一概念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话,看似很简单。但是,在实际的课堂过程中,不管我怎么解释,学生还是似懂非懂的,很难理解和接受这一概念。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巧妙地运用了一下生活中的例子作比喻。把“班”比喻为“物质的量”,把班里的“人数”比喻为“阿伏伽德罗常数”。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们都忽然恍然大悟,原来“物质的量”是代表一个集合体,是由于认识客观物质的需要而提出的,“阿伏伽德罗常数”是这个集体中成员的个数。通过这样简单的比喻,不仅解决了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困难,还提高了课堂气氛和效率。
又如,酸碱中和滴定是高中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实验之一,然而学生在学习这个实验的其中一个重点是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但在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将两个问题搞混淆。一是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于锥形瓶中时读数不正确所造成滴定结果的变化,二是滴定终点时读取滴定管的读数不正确所造成的影响。大多数同学都是认为,两种情况的不正确操作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一样的,其实并不是他们所想的那样。但是,在课堂中,不管我在黑板上怎样画图分析,学生仍然觉得云里雾里,他们眼睛里充满了疑惑。这时,我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很好地比喻,将这里中的“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比喻成“选一定高度的人”,例如,如果要求大家找一位1米7的同学,如果是俯视着找,这样找出来的同学的实际身高就大于1米7了,像这样,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偏大了,滴定时所消耗的标准液也变多了,所以滴定结果就偏大了;将“滴定终点时读取滴定管的读数”比喻成“看一个实际身高1米7的同学的身高”,如果是俯视地测这位同学,测出来的值就变小了,类似这样,滴定终点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线,读出的数值变小了,滴定结果就变小了,所以这两种情况是不一样的。通过利用这个生活例子作比喻,让学生清楚了,前者是读数不变的,而液面是变的;后者是液面不变的,而读数是变的。这样,他们就能很好地理解了这两种情况确实是不一样的,对该知识点的理解自然是是深刻而难忘了。
其实,化学知识里很多比较抽象的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寻找生活中的例子来作比喻,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让学生能从切身去感知化学,轻松地学习化学。所以,作为化学教师,不要担心课堂气氛,重要是我们要有一颗善于寻找生活中能用于比喻化学知识的例子。
二、妙用肢体语言,将抽象问题具体化
不管是哪个科目的课堂教学中,语言都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载体。但是,只是以有声语言作为知识传递的载体,则会显得课堂内容很单调,同时还容易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同时,有些知识单靠有声语言表达,学生很难理解的。所以,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适当地利用肢体语言,也能让学生事半功倍了。
例如: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是有机基础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在化学高考中也是频繁出现的。其中要学会书写符合某一限定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必须要学会找等效氢原子,然而找等效氢
的最常用方法是对称法。在这一方面,学生经常会将像“ ”这一类物质的对称轴弄错了,很多同学都是找出两条对称轴,横向一条,纵向一条。这时,我就立刻张开我的双臂,让他们说出我本人存在多少条对称轴,这时他们都说只是一条而已了。之后再让他们重新看看上述物质到底有多少条对称轴,这时,大家都微笑地点点头回答只是一条而已了。通过这样的形象演示,相信学生们都不会忘记该知识点。
又如,在学习乙烯的加聚反应时,大家对加聚反应这一概念的理解也感到很难接受。于是,在讲授过程中,我随意找出五位学生,要求这五位学生都各自把自己的两只手拉在一起,然后放在自己的头顶上,这样他们的两只手和肩膀就形成了一个碳碳双键,也就是每个同学代表一个乙烯分子。然后告诉学生们将发生加聚反应看作这五个同学互相手拉手,那他们只有把自己拉在一起的两只手打开才能做到。通过这样的肢体语言,不仅可以形象的将碳碳双键的特点描述得很清楚,而且对于高分子化合物的表示形式、单体和链节的寻找也很直观形象。
在课堂教学中,若能注重肢体语言的运用,不仅可以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能让学生对新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更加深刻。
三、善用图形结合,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在化学课堂上,有时仅仅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某些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但若能借助图形进行结合教学,学生掌握的效果就明显提高。
例如:在用过渡态理论解释催化剂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教学活动中,该内容对学生而言是很抽象、很陌生的,所以要理解起来是很困难的。但是,教师只需要画一幅高山和两座小山丘的示意图(如下图),就可以将问题简单化和具体化。
当不适用催化剂的时候,反应的活化能很高,这就相当于我们要爬过一座很高的山,这样就很费劲,只有极少数的人能爬过这座高山;而用催化剂时,反应的活化能大大降低了,这就相当于我们要爬过两座小山丘,这样就很容易爬过去了,于是爬过去的人就很多了。同样,当升高温度时,分子的能量比较高,这就相当是换了一批体力比普通人更好的运动员去爬一座很高的山,这样,能爬过这座山的运动员自然也有很多了。通过这样的图形结合讲解,学生对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教学也可以感受到很轻松的讲授过程。这样,教师和学生都得益。
又如,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很多同学对这两个装置的电极所发生的反应和离子的移动方向等问题感到很混乱,因此,学习起来就比较费劲,大多数学生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但是,我们都知道这样的记忆方法是很短暂的,过一段时间又会忘得一干二净的。鉴于此,我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这样记忆才深刻、牢固。但是,他们又该怎样才能容易理解呢?于是我就在黑板上画了两幅图(如下图)
从图中可看出,涉及到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很多内容只要根据电子的回路就可以得到结论的。比如,从图中很直观地看出不管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电子都是从负极流出、流入正极的,通过把两个装置的线路中电子的回路画出来后,就可以真正感受到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都是流出电子的一极,则为失电子的电极,这样,通过观察电子的得失情况,学生就很容易地说出这两个装置中的电极所发生的反应类型了;由于电解质溶液中是不存在电子的,所以,溶液中的电子的回路必须由溶液中的离子来完成,那么,哪种离子才能代替电子,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想到是阴离子了,因为阴离子和电子所带的电荷是同种的。
不仅仅是数学的教学要注重图形结合,同样,我们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忽略图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因为这样可以将教学内容很直观、很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减少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和疲劳感。
总之,化学知识是比较零碎的,并且有很多概念性的内容是很抽象的。如果学生只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化学这门课程是很不科学的,这样的学习过程也是痛苦的。所以,作为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想方法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让学生能真正地感知到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的快乐。这样,我们老师也不用担心课堂教学效果了。
所以,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谨记,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想不到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孙菊如等.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 低碳; 旅游; 海岛旅游; 低碳旅游。
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在威胁人类生存的背景条件下,人们对经济发展的方式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逐渐意识到进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低碳的发展方式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和能源危机的首要选择。
海岛地区发展旅游有着潜在的优势,一方面海岛是复杂地质、构造运动的见证,具有丰富的地质旅游资源;另一方面由于海岛所处海洋包围之中,与大陆生态系统相比,海岛生态环境更具有多层次性,为多样性生态类型提供了生态空间,呈现出不同的生物生态种群,具有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特有的海洋与渔业文化,丰富的海洋生态资源与地质资源,使海岛旅游逐渐成为旅游的热点之一。然而海岛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即: 海洋与大陆相分割这种隔离必然限制了海岛与大陆之间的能量和物质的循环,造成海岛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海岛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我国近几十年来掀起了海岛旅游开发的热潮,先后有海南岛、厦门鼓浪屿、浙江普陀岛、山东长岛等海岛得到大力开发。与此同时,许多沿海一些小型岛屿也在积极进行海岛旅游的开发,由于受直接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地区的海岛往往在缺乏相应的旅游开发论证和开发规划的前提下,粗放式进行海岛旅游的开发,这种盲目的旅游开发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往往是对海岛旅游资源的过度性甚至是掠夺性开发,必然会对海岛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如何通过低碳的旅游发展方式最大限度的降低旅游对海岛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海岛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良性可持续循环,成为发展海岛旅游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1 低碳旅游的概念分析。
自 18 世纪以来,以碳氢化合物的发现和使用的工业文明给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进步,以煤炭和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改变了人类经济发展方式和水平,成为衡量人类物质社会和财富的重要的标准。但是另一方面,以碳氢化合物为代表的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正线性增长,并正在影响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性。而随着人类意识的不断进步,人类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性,低碳概念就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倡减少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提出的[1]。低碳经济,作为人类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正日益影响和诱导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1. 1 低碳旅游概念分析。
低碳旅游是从低碳经济这一理念衍生出来的,“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是在 2009 年 5 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中。在我国最早以低碳旅游为题的文章,是 2009 年 5 月刘啸在《中国集体经济》上发表的《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一文,刘啸认为低碳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不仅对旅游资源规划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它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2]。之后,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低碳旅游概念特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黄文胜在《论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一文中,认为,低碳旅游,是指以减少 co2排放的方式,保护旅游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包括保护植物、野生动物和其他资源; 尊重当地的文化资源和生活方式; 为当地的人文社区和自然环境做出积极贡献的旅游方式。低碳旅游是一种理念,更重要的是一种措施[3]。蔡萌与汪宇明认为,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新方式。低碳旅游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以更少的旅游发展碳排放量来获得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4]。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观念与发展、消费模式,它实质上一种降低“碳”的旅游,它要求旅游过程中,在不降低游客体验质量的前提下,进行节能和减少 co2的排放,并用自己的行动弥补行动所释放的“碳”,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涉及到旅游的各个方面,包括旅游生产过程与旅游消费过程。
低碳旅游从经济的范畴进行解析,它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然出现的对经济、对旅游的发展方式的一种反思; 从全球发展形势来看,低碳旅游是旅游业为应对全球气候与能源危机所做出的一种新型的发展方式; 从旅游角度来看,低碳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理念与旅游发展方式。
从低碳旅游的实践来看,低碳旅游应包含两个方面内容: 一是旅游生产的低碳化,是指旅游企业在旅游生产过程中,利用新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广泛的运用各种节能减排技术,营造各种低碳的旅游吸引物和旅游设施,培育低碳的旅游体验环境,达到碳排放量最小化乃至零排放; 二是旅游消费方式的低碳化,是指在旅游过程中,倡导低碳化的旅游方式,在旅游过程中尽量减少碳足迹和 co2的排放,并用实际行动来弥补旅游过程中所排放的碳。
1. 2 低碳旅游的实践。
低碳旅游作为低碳经济在旅游方面上的延伸,在节能减排,减少旅游过程中碳的排放量,保护景区生态环境方面起重要的作用,旅游业向低碳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型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在当前旅游发展进程中,低碳旅游不再仅仅是一种出游理念,一种新型旅游发展方式,在实践等各方面也初露端倪。如四川九寨沟旅游景区就禁止机动车进入,改以电瓶车进入,以减少 co2的排放。2008 年,携程网推出旅途“碳补偿”计划,游客在携程网预订机票时,携程将根据其飞行里程,提醒旅游该次航空飞行所产生的 co2排放量,以及减少这个 co2需要种植的树木数量,并提供相应的“碳补偿”选项。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10 世博会,大量低碳科学技术的运用和低碳理念的宣传,使 7 300 万参观者切身感受低碳发展和低碳旅游的巨大效应和魅力。2010 年,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低碳旅游建设峰会上,三亚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黑龙江大兴安岭等32 家旅游单位被授予“中国低碳旅游景区称号”。2011 年,在由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景区分化联合举办的“全国低碳旅游试验区工作会议暨授牌仪式”上,为表彰在低碳旅游方面成绩突出的旅游景区和地区,安徽黄山景区、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山东泰山旅游景区等 50 家旅游景区入选首批“全国旅游低碳试验区”。在台湾,第一个低碳旅游观光景区—坪林地区,结合台北县旅游低碳城市的愿景与坪林地区低度开发的环境优势,坪林推出了台湾第一个以“低碳”为情境的“坪林之旅”,并邀请在台北县坪林景区骑自行车体验低碳旅游,并应邀其担任坪林景区低碳旅游的代言人[3]等。
2 海岛发展低碳旅游的必要性分析。
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互的交换过程,一个地区旅游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有着复杂的结构。
一方面环境为旅游的发展提供自然和人文资源,是一个地区开展旅游活动的基础; 另一方面,旅游活动为环境带来各种副产品,各种旅游废弃物又对环境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影响,有些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甚至是不可恢复的。robert w. wyllie 在 tourism and society 写到,维持一种高质量的自然环境是旅游开发的首要原则,因为做不到这一点,旅游目的地的魅力就会丧失; 而旅游却日益明显的造成环境质量的下降,要在旅游和环境之间做出取舍的话,将是一种两难的选择[5]。
伴随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海岛旅游日渐成为旅游开发的热点,海岛以其独特的自然资源、特有的海洋文化和丰富的海洋生态资源等特性吸引了大量游客。由于海岛是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地理系统,通过广阔的海洋与大陆相隔,与陆地的交通受限,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经济结构单一,长期以来以渔业为主,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东部的西部”,而逐渐枯竭的渔业资源使得海岛渔民转产的压力进一步增加,海岛民生的问题亟需得到关注与解决。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与能源危机,在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低碳的生产与消费方式,低碳经济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海岛地区在践行低碳经济,发展低碳旅游方面尤其独特的优势,应充分利用其海洋、森林、湿地等自然碳汇体的优势,发展低碳旅游,吸引旅游者。海岛低碳旅游的开发不仅为海岛居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为海岛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希望,而且成为协调海岛地区经济、社会与环境发展的重要方式。
旅游不仅仅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要素,也是影响环境的一个重要的因素[6]。与内陆及沿海区域相比,海岛地域空间相对狭小、生态脆弱,资源和空间有限,环境承载力差,生态系统在干扰下极易退化且不易恢复[7]。在海岛旅游开发过程中,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大部分海岛在缺乏科学论证的前提下,盲目进行旅游设施的建设或者改建工作,如不考虑海岛承受能力、游客规模的前提下盲目的进行海岛环岛道路的建设,扩大海岛饭店、渔家乐等旅游设施的规模,滥砍、滥伐、乱捕,围海造陆等自发的或者有意的行为都对海岛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加之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由于缺乏一定的监督和道德约束,在旅游中总是表现出责任约束松弛和占有意识外显的行为特征[8],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某些不道德的行为能对海岛地区生态环境形成一定的压力,如乱扔垃圾,乱写乱刻等破坏海岛旅游资源的行为,这对海岛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如表 1) ,而有些破坏甚至是不可恢复的。海岛地区选择低碳的旅游生产与消费方式,不仅可以保护发展低碳旅游所依赖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而且还是解决海岛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对矛盾的重要举措。
3 海岛地区低碳旅游实现路径。
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发展模式,不仅仅是一种概念性的理念,而应该是一种在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的新型旅游发展方式。海岛低碳旅游开发不同于内陆地区,海岛低碳旅游的开发应有自己的特色。相比较于内陆地区,海岛面积比较狭小且比较封闭,与大陆的相隔离限制了海岛与内陆物质和能量之间的交换,造成海岛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海岛自然生态环境一旦破坏后,将难以恢复,海岛地区旅游的开发必须持一种慎重的态度,海岛地区低碳旅游的实现应该基于当地政府、旅游企业、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者等各利益主体的协同。海岛地区低碳旅游的实现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采取各种措施直接降低或者吸收海岛地区空气中排放的 co2;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旅游生产方式的低碳化和旅游消费方式的低碳化减少海岛地区 co2的排放,推动海岛地区旅游发展模式转变,实现海岛地区旅游产业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
3. 1 政府部门。
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发展方式,海岛低碳旅游的开发要求海岛地区须营造低碳的旅游吸引物、低碳旅游设施和低碳的旅游体验环境,引导海岛旅游者低碳的旅游消费方式,而这些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海岛地区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海岛地区低碳旅游的发展初步阶段必须要求相关政府部门的引导、政策上甚至是专项资金的支持。
作为海岛地区旅游发展政策的制造者、开发方向上引导者,要使海岛低碳旅游真正落实到实处,政府部门必须及时出台相关的政策、政府法律法规及相关的行业标准约束、规范、引导、激励、调整海岛地区低碳旅游的发展。( 1) 建立海岛地区旅游企业发展低碳效果考核机制,实施一定的奖惩措施; ( 2) 在现有的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发达地区比较成熟的相关的认证标准,开发适宜我国海岛低碳旅游切实可行的开发认证体系,严格按照低碳的标准规定行业标准,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提供现实可行的指导和规范; ( 3)选择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海岛地区开展低碳旅游试点工作,提供政策、资金上的重点支持,并将其成熟发展经验推向其他海岛地区; ( 4) 提供专项科研资金支持海岛地区低碳旅游发展的科研工作,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旅游管理机制与发展模式,为海岛地区低碳旅游发展提供新技术和新的发展模式; ( 5) 完善高素质人才培训机制,旅游市场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旅游人才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特殊和重要的作用[9],政府可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并积极引进关于旅游、低碳等发展方面的人才,提供专项资金,对当地社区与旅游企业进行海岛低碳旅游方面知识的培训。
3. 2 旅游目的地。
3. 2. 1 营造低碳的旅游体验环境。
旅游体验环境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旅游体验环境对于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提升旅游者审美、愉悦体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旅游在本质上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理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旅游者旅游的过程就是追求旅游审美与愉悦的过程。一个好的旅游体验环境能够给旅游者带来更好的审美与愉悦体验。海岛地区在发展低碳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应该充分的利用海洋、森林和湿地等“高自然碳汇体”的优势,吸收和中和大气的 co2的含量,营造海岛地区低碳的自然旅游体验环境。海岛地区碳的排放量主要集中于当地的旅游企业、旅游社区居民和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碳的排放,在海岛低碳旅游开发与改造过程中,在保护海岛环境的基础上,协调各方面利益主体的关系,打造低碳的人文旅游体验环境。
据此,我们可以理解为营造低碳的旅游体验环境就是充分利用海岛各种自然碳汇机制,如海洋、森林、绿地、湿地等,同时利用各种节能减排技术,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或者中和碳的排放量,最大程度的降低旅游过程中碳排放强度,达到营造低碳的旅游体验环境的目的。
3. 2. 2 构建低碳的旅游吸引物。
低碳的旅游吸引物是指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游客产生吸引力的各种低碳的事物和因素,这些低碳的事物和因素可以是各种自然低碳景观,也可以是人工建立的低碳设施景观,还可以是多样化的综合的低碳旅游产品。海岛地区在构建低碳的旅游吸引物时,要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海洋、森林、湿地、湖泊等高自然碳汇资源的旅游价值,可以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或者生态旅游区吸引游客前来游览。在充分挖掘自然低碳旅游景观的同时,在不破坏海岛生态系统的前提下,经过严格技术论证,海岛地区可以建设各类人工低碳旅游吸引物,如低碳的建筑设施、低碳的旅游社区与低碳的旅游港区等。在整合自然与人文低碳旅游吸引物的基础上,海岛地区充分利用其地理位置优势,开发各种低碳旅游活动,如海上冲浪、海钓、潜水等各种体育活动和以疗养为主的康体类旅游活动产品,吸引游客。
3. 2. 3 构建低碳的旅游设施。
低碳旅游设施是指利用各种低碳的材料和低碳技术建造的用于提供旅游接待服务的基础和专用设施。
低碳旅游设施的建造主要应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运用低碳技术和低碳材料的运用; 二是,在使用过程中低碳的排放。低碳的旅游设施主要体现在低碳的旅游交通设施、旅游住宿设施、旅游服务设施、海岛环境卫生服务设施与低碳能源供应设施中。海岛地区构建低碳的旅游设施可从几方面考虑: ( 1) 使用电瓶车或者新能源车等交通工具替换传统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能源的车辆,构建低碳的交通道路设施; ( 2) 海岛地区应该严格规范各类宾馆的建设,或者建设时应经过严格的低碳技术论证,海岛旅游住宿设施应该以传统的渔家小院为主; ( 3) 渔家乐或者其他的食宿设施在不降低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并注意废弃物品的回收工作; ( 4) 海岛地区应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低碳排放的能源供应系统替代老式的以煤炭或者薪柴为主的能源供应系统; ( 5) 发展低碳的旅游环境卫生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海岛各种生活或者生产垃圾可以选择岛内简单回收处理,或者直接运往大陆进行生态低碳处理,应建立循环污水处理装置,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建设生态厕所,使用生态的垃圾桶。
3. 3 旅游者。
低碳旅游不仅仅应是一种理念,一个口号,更应该是旅游者身体力行的实践,在出游过程中践行低碳的旅游消费方式 。所谓低碳的旅游消费方式可以理解为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减少或者补偿个人旅游碳足迹。在旅游过程中,不同形式的旅游方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个人碳足迹具有明显的差异。以旅游交通为例,在跨国旅游活动中,以距离衡量,航空旅游虽然只占 17% 的旅游行程,却占了 54% ~75% 的旅游碳排放量; 而相反,公共汽车交通和铁路虽然占到了所有旅游运输量的 16% ,但却只占了 1% 的碳排放总量。在瑞典,1 000 km 的旅游距离,如果选择使用风和水能源的铁路交通,旅游者的人均碳排放量为 10 g,如果选择航空交通,碳排放量为 150 kg。
伴随全球能源危机与气候变暖压力,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在全球兴起,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外出旅游践行低碳的旅游消费方式。在海岛旅游开发中,环境的保护与旅游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成为一对很难调和的矛盾,在开发与保护的对立中,应该倡导低碳的旅游消费方式。主要包括:( 1) 在同样条件下应优先选择低碳的旅游景区,学习低碳旅游方式和减少碳足迹的方法,并在旅游过程中参与旅游碳中和; ( 2) 选择低碳的旅游交通方式,旅游者在选择旅游交通工具时,应尽量选择铁路、长途汽车、自行车或者徒步的方式取代高碳排放量的航空与自驾游的交通方式; 在旅游景区,交通方式应优先选择徒步、租赁自行车或者乘坐景区提供的电瓶车; ( 3) 由于海岛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与内陆相比,海岛一般具有多层次的生态环境,呈现多层次的生态种群,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保护海岛脆弱的生态环境,并抵制各种以野生动植物制成的纪念品; ( 4)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应优先选择带有旅游标签的旅游酒店,优先考虑各种绿色食品、生态食品,以当地的食品为主,节制欲望,力行节约,尽可能的不浪费能源,尽量减少制造太多的垃圾; ( 5) 在进行旅游活动的选择时,旅游者应优先考虑体育、运动、康体类等低碳的体育活动。
4 结 语。
全球气候变暖与能源危机,低碳经济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不可避免的趋势,旅游业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向低碳的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型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低碳旅游发展方式势必成为旅游业竞争的重要战略高地,谁能率先成功的进行发展方式的转型,坐拥低碳旅游发展方式的话语权,谁就能在未来全球化旅游竞争中占有有利的地位。海岛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利用其天然碳汇体的发展优势,倡导低碳的旅游开发与发展模式,降低旅游发展过程中碳的排放量,保护好海岛生态环境。低碳开发和发展模式应成为解决海岛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这对矛盾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海岛地区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在经历了对高科技的顶礼膜拜后,户外技术又开始向着舒适度和方便性回归。因此,如今对于户外装备的选购,人们最需要的也许是一些最简单和最浅显的建议,而不是导购员们铺天盖地的专业字眼和数据。
未来之路――人性化
“前几年,户外装备市场充斥着纳米、红外线、生物科技等现代高科技名词,让人肃然起敬,又无所适从。”资深户外玩家老薛开玩笑说,“我可以理解薄膜面料的透气性和防水性,但是对纳米技术一直搞不明白。”在他看来,无论是红外线保暖还是纳米防雨更多是来自机械检测的数据,对人体感受并没有直接效应,“就保暖而言,无论如何,厚度和羽绒的含绒量才是硬道理。”
不过现在好了,经过一番高科技洗礼,户外装备技术又回归平易近人。北京山与人户外运动用品有限公司的陈经理告诉记者,在数十年的发展中,户外装备对恶劣环境的“抵抗力”获得充足发展,未来技术将越来越趋于人性化。所谓人性化,即更加强调人体的舒适度和方便性。据探路者市场部总监康泰介绍,在实现防风防雨保暖的前提下,目前户外技术研发更关注轻薄、舒适、易打理。也就是说,当防暴雨和速干技术不再成为攻关难题时,谁家的冲锋衣更加轻薄,抓绒衣更抗静电,速干T恤更舒适,将成为消费者选择的关键。
运动技术和户外技术联姻
越来越多的时尚运动品牌涉足户外领域。比如阿迪达斯今年便在中国市场推出户外产品系列,时尚和个性化为户外装备领域带来新的思维角度。
据阿迪达斯户外系列负责人蔡先生介绍,阿迪达斯推出的新款户外鞋,除了采用高科技GORE-TEX防水透气功能面料,还特别将运动鞋中的“Formotion”技术加入,增强了山地行进中的脚部控制及缓冲性能,保护双脚免受尖利石块的伤害。
环保――未来的主流趋势
环保是一个很时髦的词汇,即使户外装备领域也不能例外。户外爱好者本身就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群,他们会更加重视环保和节能,具体表现为选择的装备以及行为方式。近两年来,当你翻看户外品牌的新品手册或者广告宣传时,常常会看到关于“低碳”和“环保”的字眼儿,比如废瓶子回收、再生面料的T恤、绿色有机生态棉的衬衫等。但是,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与当下环保热潮似乎并不同步。“我想知道,绿色有机生态棉是不是比普通的棉花更舒适。”一位消费者孟先生告诉记者,“说实话,我更关心的是功能和价格。”
不过,业内会看得更远,“环保是户外装备未来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全球生活方式的未来趋势。”北京喀纳斯体育有限公司市场部杨伯伦指出,在美国或者北欧很多户外品牌以环保著名,在那里,环保是户外装备领域的一项行规,“一个注重环保的品牌会获得政府的鼓励和同行的尊重,并且拥有大量的忠实拥趸”。
所谓环保,并不是推出一款有机棉T恤那么简单,需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制定详细的计划,并投入技术研发力量。据添柏岚(Timberland)中国总经理马瑾瑶介绍,这份计划包括实现“碳中和”目标,即完全降低并抵消其工厂所排放的温室气体造成的影响;减少化学物质,这是鞋类和服装行业面临的永恒的挑战;以及从产品到包装、店面,使用有机材料和回收材料。“除了产品本身,实际上我们走得更远,比如,在中国内蒙古科尔沁沙漠种下100万棵树,即将在中国举办碳中和音乐会――11.11地球英雄群英会等。”她认为,“一个品牌和消费者之间只存在商业交易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了,今天的消费者期望品牌能做得更多,而不仅仅是一个优质产品。”
一位户外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户外装备的环保消费市场刚刚起步,主要是因为缺乏体制鼓励和意识转变,对国内高端户外消费者来说,价格不是决定因素,关键是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良好环境和美好户外的关系。”
■环保户外产品
可专业分解再利用的鞋
Timberland最新推出了地球守护者2.0系列EK2.0靴款,是世界上第一双可经专业分解、回收再利用的鞋。鞋底42%以可回收的废轮胎橡胶制成,为地球消化每年13亿个废轮胎的庞大污染与掩埋问题。
被淘汰的鞋的皮革部分将在多米尼加工厂翻新;环保橡胶将被送回位于美国乔治亚州的工厂再利用;可拆卸的金属零件可重复使用于新的鞋款或循环再利用;聚酯纤维内里还可再生利用于新的聚酯纤维商品。
关键词:大学生;低碳认知;低碳行为;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2月1日
一、研究概况
(一)研究对象。本次调查从青岛农业大学抽取不同性别、居住地、专业及年级的400名学生作为调研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态度和行为状况。由于问卷调查和访谈的随机性和偶然性,样本在不同调研指标之间的数量分布可能存在稍许失衡。
(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为主,辅以个案访谈。问卷采用笔者自行设计的“大学生低碳生活认知、态度及行为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大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认知状况、情感态度状况和行为状况三方面,共计27道题。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76份,回收率91.75%。
(三)样本基本信息。从表1可以了解此次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就性别来看,男性114人,占总数的30.3%;女性262人,占69.7%。就居住地看,家住城市的学生有119人,占31.6%; 家住农村的学生有257人,占68.4%。就专业划分看,理工科、农学类的学生有137人,占36.4%;文科类的学生有239人,占63.6%。就年级分类看,大一学生85人,占22.6%;大二学生120人,占31.9%;大三学生90人,占23.9%;大四学生81人,占21.5%。(表1)
二、当代大学生低碳认知、情感态度及行为践行状况
(一)大学生对低碳生活概念及内涵认知状况良好。在376份有效问卷中,在“是否知道低碳生活这个词”的问题回答中,绝大多数学生都知道其基本含义和大体内容,比重达到75.3%;表示熟悉含义和具体内容的学生比重占17.6%,表示“听说过,但不清楚是什么”的学生占6.4%;只有极少数学生表示“从未听过这个概念”,比例占0.8%。
从对低碳生活内涵的理解来看(多选),62%学生认为低碳生活是降低CO2排放,67.3%的学生认为低碳生活是节约能源消耗,41.5%的学生认为是低碳生活就是提高能源效率,29.8%的学生认为低碳生活就是发展新能源。
在“您知道日常生活是碳排放的主要途径之一吗”的问题上,有28.2%的学生表示“知道”,43.4%的学生表示“基本知道”,26.6%的学生表示“稍微知道”,只有1.9%的学生表示“完全不知道”。在“践行低碳生活是否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问题上,绝大多数学生(61.7%)持否定态度,25.3%的学生认为可能会对生活质量有所影响,认为践行低碳生活肯定会影响生活质量的学生的比重最少,占总量的6.6%。
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低碳生活及相关概念的认知状态良好,对日常生活与低碳行为的关系也存在比较客观和理性的认知。
(二)大学生对低碳生活方式的情感态度表现积极。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对大学生低碳情感态度的认知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直接询问大学生有关低碳生活的问题来获知其对低碳生活的情感态度。在有关低碳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问题中,0.8%的学生认为与自身关系不大,那是政府的事;11.7%的学生认为,有点关系,但只局限于某些方面;36.7%的学生认为关系比较大;50.8%的学生认为关系非常大,且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是否应该倡导并践行低碳生活”的问题上,绝大多数的学生(83%)持完全肯定态度,认为践行低碳生活是应该的,且要从自身做起;9.6%的学生持部分肯定态度,认为践行低碳生活是应该的,不过主要应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二是间接方式,即依据大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态度及其表现的责任感和道德感来判断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情感态度。在“有没有考虑您的日常生活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这个问题上,超过85%的学生表示有所考虑,9.3%的同学虽然没有考虑过但是想要了解。在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的预期结果方面,80.3%的学生认为践行低碳生活能够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且很有意义和必要;18.9%的学生人认为想法很美好,但实施会很困难。同时,为考察大学生对低碳与环保问题的了解情况,我们列举了一些与环保有关的关键词让学生选择(多选),结果显示,知道全球变暖的学生所占比例最高,达到96.3%;知道气候变化、哥本哈根会议和节能减排的学生人数比例较高,分别是87.8%、81.1%和87%;知道《京都议定书》的人数比例居中,有60.6%;知道碳中和的人最少,仅占14.6%。
(三)大学生对低碳生活践行状况表现有待提升。对大学生低碳生活践行状况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的实际情况;二是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的意愿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大学生对低碳概念内涵的认知状况良好,对低碳生活方式的情感表现积极,但相当一部分同学仍处于是高碳生活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节约用水用电”问题上,只有9%的学生表示非常注意,41.8%的学生表示比较注意,47.9%的学生表示有些注意,但不严格,还有1.3%学生平时从不注意节约用水用电。具体到低碳实践案例的调查中,35%的学生表示不习惯随手关灯,41%的学生经常使电器处于待机状态,18.9%的学生就餐时会经常使用有偿一次性餐具,46.7%的学生存在浪费纸张的现象。
在问及今后是否存在低碳生活践行意愿时,49.7%的学生表示肯定会,并且还会努力带动周边的人一起行动;43.4%的学生表示会根据具体情况而定;4%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只要不影响自己的生活就会参与;2.9%的学生则持完全否定态度,表示不想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
从大学生积极的低碳认知和情感表现来看,该群体对低碳生活的理念理解较为良好,情感态度也比较积极,但积极的低碳生活态度与真实的低碳生活行为之间存在着距离。
三、大学生群体低碳认知、情感态度与行为的差异与相关性分析
(一)专业差异与大学生低碳认知不存在相关性。根据假设,由于专业设置的不同,理工类、农学类及文科类学生对大学生低碳生活概念及内涵的认知会存在些许差异,但实际检验结果却不能论证上述结论,即大学生的专业类别并没有影响其对低碳理念的认知。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假设方差相等的情况下,F检验显著性水平小于0.05,拒绝原假设,则方差不相等,双侧检验值大于0.05,接受方差不相等,可知理工、农学类和文科类的同学在对低碳生活的了解程度上不存在差异。(表2)
(二)家庭居住地与大学生的低碳认知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由于“家庭居住地”与“全球变暖关注程度”都是定类变量,所以选择交叉列联表进行分析,运用λ(Lambda)相关测量法来验证两者的相关性,λ的值为0.003,用家庭居住地来预测全球变暖关注程度可以消减0.3%的误差,表示家庭居住地与大学生对全球变暖关注程度之间基本不存在相关性。所以,无论家居农村还是城市的大学生,其对低碳生活的认知基本是相同的,没有太大的差异性。(表3)
(三)大学生低碳关注程度与低碳行为践行存在弱相关。根据λ的值为0.062,用个人对全球变暖的关注度来预测平时节约用水用电可以消减6.2%的误差,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弱。0.062更接近于0,所以说个人对全球变暖的关注程度与平时节约用水用电的相关程度很弱,大学生的低碳行为并未与较好的低碳关注程度相一致,对低碳的关注程度并没有较好地转化为行为实践。(表4)
综上可见,大学生的专业设置、家庭居住地与大学生的低碳认知不存在相关性,即大学生的专业设置、家庭居住地对大学生的低碳认知不存在影响。而大学生的低碳认知及低碳践行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弱相关性,说明大学生的低碳认知对大学生的低碳行为践行产生影响。
四、结论及建议
(一)认知方面:加强高校低碳教育,加强学生低碳理念认知。学校是大学生获取低碳信息最便捷、迅速和有效的方式,高校有必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开展各种低碳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郁的低碳校园氛围。通过各种途径如校园网、校园广播、校报、微信、飞信、微博等形式,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宣传低碳意识,倡导低碳生活,营造高校范围内的低碳环境。
(二)情感方面:成立大学生低碳行为试点协会,用实际案例激发正面情感。高校可以在校园内成立低碳行为试点协会,制定低碳行为规则和规范,将低碳行为量化、细化和具体化,让大学生分批次参与低碳行为试点协会的活动,建立个人低碳档案,找出日常行为与低碳行为在碳排放上存在的差异,从而激发学生践行低碳行为、保护生态环境的正面情感和积极性。同时,低碳行为试点单位教育大学生如何采取“碳中和”措施来抵消生活中的碳排放,如鼓励学生种植绿色植物,回收日常废弃塑料制品,或定期缴纳一定费用成立“生态基金”,从而加强减排意识,在实际的碳排放中培养低碳正面情感。
目前7个省市的碳交易平台含交易所交易规则等已经纷纷出台,虽然碳交易的前期准备工作并没有全部完成,这主要表现在交易主体控排企业的温室气体实际排放并没有掌握,也就是交易的碳排放额度还不能落实到位,但各个地方政府相关工作开展有条不紊,都在力争2013年年初就开展碳排放交易。
从各地交易的标准和规则看,各个地方的要求和标准都不太一致,但是对于控排企业来说,由于是试点,绝大部分都会按照免费分配排放额度小部分拍卖的思维,一是可以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又不会过多地增加控排企业的负担;另外,选择的控排企业基本都是能耗大户,根据各个地方的标准来看,试点期间,控排企业一般都是年耗标煤在5000吨以上或者温室气体排放在20000吨以上的企业,所以多数中小企业暂时还没有受到很大影响;再者进入交易的控排企业基本都是由政府负责或出资进行温室气体盘查,基本上各个省市根据2009年、2010年以及2011年的情况确定碳排放额度,也就是免费分配额度的基础;从交易的实施细则草稿版看,各个省市基本都是以排放总量进行控制,虽然部分省市对自愿减排以及资源加入预留了相应的空间,但是各个省市显然对自愿减排的交易理解知之甚少。
各个省市都在制定碳盘查和碳核查的标准,并把ISO14064系列标准以及GHG Protocol企业温室气体盘查规范作为重要参考。 GHG Protocol奠定了基础原则且明确基本概念,而ISO 14064标准本身的组织者的身份影响了其地位,适用范围更广。ISO组织作为国际公认的标准出版机构,其标准广受社会推崇与关注,在真正的温室气体盘查和核查中,ISO14064占据着绝对的领导地位,针对机构、企业的温室气体盘查和核查,任何机构或政府都不能忽视它的作用。
ISO14064系列标准适用任何企业、法人、机构或商行等等,且该标准对组织的总体温室气体排查、项目层面的温室气体盘查,以及对盘查、核查的要求进行了明确的规范,操作简单、实用性非常强,而且标准的应用有别于ISO14064的其他管理体系,对企业不会形成财务负担。同时该标准也是以自愿性为原则,与CDM(清洁生产机制)以及其他的GHG(Greenhouse Gas温室气体)方案可以启动很好的兼容作用,并可以有效地避免CDM的严格要求,使得自愿减排交易和碳中和或碳补偿变得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物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
近年来,由于连锁商业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物流业出现蓬勃发展的格局。总体上看,中国物流在服务质量方面是参差不齐,而从规模上看,大型物流企业占有一定的比重,而中小企业也在雨后春笋般发展。国营或大型的物流企业其年消耗标准煤很多都超过了5000吨,但由于其分公司分布或者其架构的关系,在某一个单一城市或者某个省份可能暂时还不会受到碳交易的制约。 要实现货物的流动就离不开交通,公路运输、海上运输、航空运输以及铁路运输,而上述这些都是物流业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据统计,在交通运输中温室气体排放所占比例为货运汽车31%、海运6%、航空3%、铁路3%。
物流运输消耗基本都是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能源成本在大多数物流企业中占其销售成本10%~30%,而近年来的能源危机直接导致化石燃料的价格上涨,造成物流成本提高。另外,我们可以看到化石燃料供不应求导致企业无法经营的情况却时有发生,燃料的缺乏使相关的潜在风险进一步增加,比如违约赔偿、食物腐烂等等。
物流业不仅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且还带来了负面的环境影响,包括PM2.5在内的环境指标都使物流运输饱受诟病,低碳物流环保物流的呼声也是越来越高。
及早准备的优势
2013年启动碳交易试点马上来临,虽仅是试点,但从发改委的要求看,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只是时间问题。随着试点的推广,物流行业的碳排放交易可能率先着陆。物流行业应该尽早启动碳交易的相关准备,否则被动卷入碳交易计划时会束手无策。
从欧盟碳排放贸易机制实施的结果看,实施初期对企业经营影响很小,但随实施深入,影响越来越大。如从能源成本上可能增长6%~12%,局部地区会出现更大增长的可能。成本的上升必将导致市场的分化和整合,可能的结果是大型企业越做越强,小型企业只能成为大型企业的雇佣兵或分包商,或在大型企业的市场分化后的残羹剩饭中苟延残喘。
从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看,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存在尖锐矛盾冲突,贸易保护必将进一步加剧。例如,欧盟的航空碳税虽然遭到中国和印度的坚决抵制,但是从航空碳税的目的来看,中国和印度的抵制可能只是一时之间,因为航空碳税不是单纯地收取碳排放税,而是要求节能减排,其目的和作用都是正当的。再者我们可以看到,个别国家逐渐将碳足迹管理纳入规划,但是这些国家或地区都是市场经济发展非常充分及发达的,市场成熟且规模较大,因此以出口为导向的新兴经济体,就必须准备如何消除因碳足迹而带来的贸易壁垒。
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经济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快速发展,但经济发展的同时造成环境极大的破坏,居民的饮水问题以及由于环境恶化的地质灾难事故进一步增加。由于环境的破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极大的考验,政府也面临经济发展转型的强大压力。碳交易在中国国内将成为一种趋势,而且会越来越完善,这种完善必将导致对企业温室气体管理的加强或控制。
因此,及早准备是有必要的。一是了解碳交易的游戏和规则,为企业及早制定碳减排规划,节约能源,减低能源成本;二是可以利用规则的允许,及早启动自愿减排参与交易,获得政府的支持以及资金的准备,积极应对贸易壁垒,规避风险;再者挖掘新的市场机会,充分利用新的经济或利润增长方式,把企业做大做强。
物流企业需做五方面的准备
碳交易的试点或实施,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新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内容是抽象的而实施上又是具体的,这是前所未有的,是对物流行业的最高管理者思维转变的一次大的冲击。
因此,新形势下企业管理有以下几个重点。
必须充分认识碳排放的实质。从欧盟以及中国国内七个省市试点的计划看,碳交易包含了直接温室气体排放以及能源间接的温室气体排放,碳交易下的清洁能源如电力、天然气以及其他的清洁能源。从碳排放角度看与其他的非清洁能源区别不大,虽然对环境的直接影响有比较明显的差异。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温室气体碳盘查核查以及碳交易的标准和规则都不是很难,难处是缺乏经验和必要的培训。目前国内物流业的管理水平更多依赖于高科技的设施和装备,员工普遍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