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光伏行业的看法范文

光伏行业的看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光伏行业的看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光伏行业的看法

第1篇:光伏行业的看法范文

两年前,光伏产业还是地方政府争抢发展的香饽饽,新能源产业园区遍地开花。如今对不少园区而言,似锦繁花不再,留下的却是一地尴尬。

四年前,四川乐山立志成为中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之一,打造中国“硅谷”。去年年底,以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新光硅业)为代表的光伏产业园区内多晶硅企业开始停产进行技术改造。

“2011年7月,在乐山的母公司和双流的分公司相继停产技改时,园区内的多晶硅企业都已经停产。”新光硅业技术部副总经理吴世科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仅乐山,四川的成都、雅安、眉山等地,甚至全国范围内的部分光伏产业园区,均遭遇多晶硅企业停产潮。据知情人士透露,仅四川地区,就有约两万吨的多晶硅生产线停产。

在面临行业低谷时期,园区的管理该如何引导产业和当地经济的发展?这已经是摆在各个光伏产业园区管理者面前的一道实实在在的考题。

诱惑

事实上,这是园区经济发展经历的偶然,也是必然。

2005年,无锡尚德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随后几年,便是光伏产业爆炸式的发展。多晶硅处于光伏产业上游,价格一路飙升,一度突破500美元/公斤。一位多晶硅行业业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多晶硅项目对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诱惑大得让人无法拒绝。企业只要有钱,敢投入就能赚钱。对政府来说,两三千吨规模的多晶硅项目,可以为当地带来上亿的GDP增幅。

这让很多企业将其视为淘金之地,忙着招商引资的地方政府,坐不住板凳,争先恐后地要发展光伏。况且,光伏是一个质优量好的朝阳产业,这让备受“以环境换金钱”诟病的地方政府看到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希望。

多晶硅产业既满足了当地政府提升GDP产值的要求,也符合地方政府产业转型发展的诉求,而且像多晶硅这样能迅速拉动当地GDP项目的并不是很多。还有一点尤为重要的是,多晶硅作为国内新能源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家鼓励的产业,不像其他项目是实行审批制,多晶硅是实行备案制,项目的主导权在地方。在省里备案就可以。

因此,地方政府在发展多晶硅项目上都表现得非常积极。以至多晶硅行业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而演变成为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

在各种利益因素的驱动下,包括四川在内,多晶硅行业在全国上下大干快上。短短数年间,多晶硅项目满地开花,全国的20多个省都建立起了多晶硅项目。地方政府也不管有没有条件,都在上多晶硅项目。

可是,这样的市场发展势头没有持续太长时间。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给这个火热的产业降了温,光伏产品需求迅速下降,但是国内多晶硅的产能却在不断释放。根据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统计的数据,2010年,全球多晶硅产量高达16万吨,与2009年的10.5万吨相比,增长了52%。

多晶硅的价格达到500美元/公斤的价格顶点后,便急速暴跌。2011年,多晶硅价格从年中的70多美元/公斤跌到年末的30美元左右/公斤,现在更是滑到了18美元/公斤左右。这不仅让多晶硅企业难以承受,也让政府尝到了盲目招商的苦果。

自救

多晶硅行业乃至整个光伏行业现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各地产业园区则开始努力展开自救工作。成都市新能源推进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国内的市场,另外也在帮助企业进行自身的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在发展上坚持多条技术路线的园区抗风险能力较强。多晶硅受到影响,园区还有其他新能源,如薄膜电池受到的影响要小一些。此外,园区除了光伏,还发展储能电池、核电配套的风能等。“整体来看,我们的品种比较齐,多条腿走路,多条技术线路并进。”上述负责人表示。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新能源产业处副处长蒋炜对光伏行业现在面临的问题持有不同看法。在经过企业调研之后,蒋炜认为,光伏行业现在面临的困难也不全是坏事,这将促进了企业搞好技术研发、成本控制,搞新兴市场的扩展。

他认为,首先要支持和帮助企业技术进步和扩张。虽然国际光伏行业面临困境,业内普遍预计将会有一至两年的低迷期,但积极抓住机遇和优势,在技术研发提升、经营成本控制、新兴市场拓展等方面努力取长补短,化危为机,力争推动多晶硅产业平稳发展。

具体来讲,在资金和人才上着力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在国家光伏产业“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地区自身优势制定光伏产业发展目录:哪些该重点发展,哪些该优化发展,哪些应该限制发展的相关规划。

此外,提高企业的集群发展水平和多方拓展市场也是蒋炜呼吁各地园区引导、各地企业应当实行的应对策略。多晶硅企业产业链缺失的,就要帮助企业补足产业链。比如可以引进高端的生产设备、系统集成等。通过这些方式促进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整合发展,抱团取暖。

虽然美国、英国等国削减补贴,对中国光伏产业进行双反调查,我们仍可以开辟新兴国家的市场。“比如大西洋、新西兰、南非这些市场都非常好。而我也比较看好东南亚的马来西亚这些市场的前景。”蒋炜表示,业内人士都非常希望国家能尽快引导国内光伏市场启动起来,支持重点的龙头骨干企业。而在市场低迷期,园区、企业更应该对现有的一些重大项目,加紧、加快建设,等低迷期过去后,这些项目正好就投产。

“政府要帮助企业度过行业低迷时期,在法律框架内进行适当的补贴和支持。但主要还要靠企业自身,不然我们又可能成为别人反倾销反补贴的对象了。”蒋炜说,有些项目是非常好的,如薄膜电池、聚光光伏等,要往这些方向引导园区发展,至于多晶硅产业,保持现有的企业,然后做大做强。

此外,地方政府还可以优化发展环境,在国家光伏产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基础上,适当发展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把国家的一些政策利用好。比如光伏屋顶计划、金太阳。

在蒋炜看来,多晶硅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个市场上,肯定有波动期,是很正常的。产业园区要做的就是要加强服务,建设相关的一些检测中心、企业的技术工程中心等。因为不管行业发展好与不好,即使企业倒闭了,那些研发的技术和知识始终是有价值的,不管在哪个时期都是有价值的。

第2篇:光伏行业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十二五规划;光伏工程;人才培养;应用研究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55-02

一、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与启示

工信部于2012年2月24日印发《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从经济目标、技术目标、创新目标和发电成本目标四个方面明确提出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方向,作为光伏行业十二五最重要的规划文件的,使得近日来一直处于寒冬的光伏行业,终于迎来期盼的政策“温暖”。规划表示,“十二五”期间,光伏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产品适应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确定的装机容量要求,同时积极满足国际市场发展需要。支持骨干企业做优做强,到2015年形成:多晶硅领先企业达到5万吨级,骨干企业达到万吨级水平;太阳能电池领先企业达到5GW级,骨干企业达到GW级水平。规划还调整了光伏发电成本目标,称:到2015年,光伏组件成本下降到7000元/千瓦,光伏系统成本下降到1.3万元/千瓦,发电成本下降到0.8元/千瓦时,光伏发电具有一定经济竞争力;到2020年,光伏组件成本下降到5000元/千瓦,光伏系统成本下降到1万元/千瓦,发电成本下降到0.6元/千瓦时,在主要电力市场实现有效竞争。规划还提到了“十二五”期间对光伏产业的政策支持:提升光伏能源地位,加强产业战略部署;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光伏产业发展;着力实施统筹规划,推进产业合理布局;积极培育多样化市场,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完善标准体系,推动检测认证、监测制度建设;加强行业组织建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作为河南省首批申办光伏工程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我们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养方案应跟上国际形势和国内产业战略的变化,针对光伏工程专业在校学生正在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实践的环节中发现的问题,做出及时调整,以满足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二、光伏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1.本科光伏人才培养的定位。从十二五规划看,我国的光伏产业要走自主发展道路,一改过去大量生产太阳能电池及原材料,企业依赖出口销售的单一生产局面,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产品适应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确定的装机容量要求,同时积极满足国际市场发展需要,更重要的是要大幅度调整光伏发电成本,提升光伏能源地位,将逐步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推动市场应用和产业发展。行业的蓬勃发展,以经济为基础的同时必须有充足的人才作为支柱。就目前光伏行业人才现状来看,出现两个极端:一是高端人才,包括海归在内的太阳能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生,他们是企业研发部门和科研单位向外挖取的对象;而另一方面是极少数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或经过短期职业培训的技术工人,他们主要在企业生产一线从事技术劳动和管理工作。光伏行业目前的这种人才结构,不能满足行业长足发展要求。而目前作为一个新兴本科层次的光伏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模式在国内同等层次的高校中,尚无可以参照执行的标准。根据这种现状,我们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本科层次,应用研究型”,所谓的“应用研究型”人才,是既可以在企业从事生产和管理工作,在生产一线作为技术员工程师使用,也能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补充到行业科研人员队伍中,以弥补光伏行业人才的缺口。

2.本科光伏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应用研究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合理配置,设计好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比例,本着“重基础、宽口径”的思路进行课程设置,同时满足高校本科必须的实验环节要求。为着重基础,光伏工程专业外语、计算机应用四年不间断,同时电磁学、电动力学、电工学、电路、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技术、光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工程企图等都要保证足够的学时数;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覆盖面要适中,既包括应用光伏学、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技术与工艺、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与施工,还应该有太阳能电池材料等方面的课程;在选修课程与科技创新活动教学计划中要列举更多的与太阳能相关联的可选课目,如洁净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能源材料、应用软件,科技创新等。在各个课程计划中应保证足够的实验学时,确保理论与实践合理配置。

3.“应用研究型”人才是光伏行业当前的市场需求。光伏工程“应用研究型”本科人才培养以“重基础、宽口径”为思路,既符合我国光伏行业的现状,也符合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需要。尽管在国际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都持续迅猛发展,我国按十二五规划既定方针,即便是五年内光伏发电系统成本下降到1.3万元/千瓦,发电成本下降到0.8元/千瓦时,与传统水力发电或火力发电成本不足0.2元/千瓦时相比,发电成本还是很高。另一方面,要上马光伏发电系享受国家财政补贴需经过严格审批制度,企业完全靠自行投资光伏发电系统回收资金周期太长,再者太阳能发电单位面积上功率小,国家电网大规模上项目受到场地的限制,所以目前和相当一段时间里,光伏发电要走用电企业自发电、供电之路,要经历一段“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发展的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对人才的需求更是“技能+应用+研究”的多面手。我们输送的人才要对发电系统的运行、维护、故障处理等有全面的掌控能力。然而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毕业生要面对就业的双向选择,不能否认会有一部分毕业生从事光伏相关甚至相近(如LED等)行业的工作。为了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局面,我们本着“重基础、宽口径”的指导思想,把“应用研究型”作为光伏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当下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4.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课程设置为学生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创造了必要条件,实践性环节和校外课堂也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不可缺要的途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是非常必要的。这些年来,各个高校很重视学生科技创新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或者教师科研课题分出一部分作为子课题让学生来做,这是对学生科研能力、团队精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很好方式。我们在光伏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中,很重视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在这方面也给予了很大支持,每年都有学生创新项目和大学生基金项目申报和审批,并有一定的资金支持,还给予必要的学籍学分。事实证明,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是非常高的。在这项工作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思,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能力,也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育人”,人才的培养与教育是系统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需要历经实践来检验,要在执行中不断修改和完善。光伏工程这个最新兴的行业人才培养方案正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中。

参考文献:

[1]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Z].

第3篇:光伏行业的看法范文

(本科)毕业论文

光伏组件营销的发展状况研究及对策

者:

    XMF

  

学    校:

    xxxxx大学

 

业:

工 商 管 理

 

级:

  2019  年    

号:

xxxxxxxxxxxxxx       

指导教师:

    李涛    

 

答辩日期:

2020.9

 

绩:

xxxxx大学

论文题目:光伏组件营销的发展状况研究及对策

专    业: 2019工商管理(本)

姓    名:XMF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20世纪90年代后,光伏发电快速发展,到2006年,世界上已经建成了10多座兆瓦级光伏发电系统,6个兆瓦级的联网光伏电站。美国是最早制定光伏发电的发展规划的国家。1997年又提出“百万屋顶”计划。日本1992年启动了新阳光计划,到2003年日本光伏组件生产占世界的50%,世界前10大厂商有4家在日本。而德国新可再生能源法规定了光伏发电上网电价,大大推动了光伏市场和产业发展,使德国成为继日本之后世界光伏发电发展最快的国家。瑞士、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芬兰等国,也纷纷制定光伏发展计划,并投巨资进行技术开发和加速工业化进程。

中国的光伏发电80年代开始起步,在国家“六五”和“七五”期间,中央和地方政府首先在光伏行业投入资金,使得中国十分微小的太阳电池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并在许多地方做了示范工程,拉开了中国光伏发电的前奏。

二.研究的内容及可行性分析:

以光伏组件的发展状况及对策进行分析,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光伏组件的概念,产生及发张;

2、分析我国光伏组件的现状,优势及不足;

3、应该怎样改善光伏组件提供对策。

本文通过介绍我国光伏组件发展的现状,再而分析我国光伏组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细致充分的比较,讨论我国光伏组件的方向及对策建议。

三.论题的研究方法:

1、收集有关光伏组件的相关书籍资料;

2、浏览媒体上关于光伏组件的报道及评价;

五.论文的进度安排:

1、2020年7月25日前,确定选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拟定协作提纲、制定并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2020年8月20日前,将论文初稿交指导老师,由指导老师提出修改意见。

3、2020年8月30日起,修改、充实毕业论文初稿,

4、2020年9月20日前定稿。

六.论文的写作提纲:

1、光伏组件概述 

2、我国光伏组件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我国光伏组件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0年9月20日

目录

一、光伏组件概述•••••••••••••••••••••••••••••                                ••••••••••••1

(一)、光伏组件的产生与发展·•••••••••••••••••••••••••••••••••••••••••••••••                      • ••••••••••••1

(二)、什么是光伏组件                              • ••••••••••••2

二、我国光伏组件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

(一)我国的光伏组件的发展现状••••••••••••••••••••••••••••••••••••••••••••••••                   ••••••••••••3

(二)发展我国光伏组件存在的问题•••••••••••••••••••••••••••••••••••••••••••••••               • ••••••••••••4

三、我国光伏组件发展的对策建议•••••••••••••••••••••••••••••••••••••••••••••••                • ••••••••••••6

(一)光伏组件实现平价上网•••••••••••••••••••••••••••••••••••••••••••••••••••••••••••••••••••••••••••••••••••••••••6

一、光伏组件概述

(一)、光伏组件的产生与发展

早在1839年,法国科学家贝克雷尔(Becqurel)就发现,光照能使半导体材料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光生伏打效应”,简称“光伏效应”。1954年,美国科学家恰宾和皮尔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首次制成了实用的单晶硅太阳电池,诞生了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实用光伏发电技术。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全球能源危机和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燃料能源正在一天天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同时全球约有20亿人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应。这个时候,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这之中太阳能以其独有的优势而成为人们重视的焦点。丰富的太阳辐射能是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廉价、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能源。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面的能量高达80万千瓦,假如把地球表面0.1%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变率5%,每年发电量可达5.6×1012千瓦小时,相当于世界上能耗的40倍。正是由于太阳能的这些独特优势,20世纪80年代后,太阳能电池的种类不断增多、应用范围日益广阔、市场规模也逐步扩大。

     20世纪90年代后,光伏发电快速发展,到2006年,世界上已经建成了10多座兆瓦级光伏发电系统,6个兆瓦级的联网光伏电站。美国是最早制定光伏发电的发展规划的国家。1997年又提出“百万屋顶”计划。日本1992年启动了新阳光计划,到2003年日本光伏组件生产占世界的50%,世界前10大厂商有4家在日本。而德国新可再生能源法规定了光伏发电上网电价,大大推动了光伏市场和产业发展,使德国成为继日本之后世界光伏发电发展最快的国家。瑞士、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芬兰等国,也纷纷制定光伏发展计划,并投巨资进行技术开发和加速工业化进程。

    世界光伏组件在1990年——2005年年平均增长率约15%。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展更加迅速,1999年光伏组件生产达到200兆瓦。商品化电池效率从10%~13%提高到13%~15%,生产规模从1~5兆瓦/年发展到5~25兆瓦/年,并正在向50兆瓦甚至100兆瓦扩大。光伏组件的生产成本降到3美元/瓦以下。

      2006年的光伏行业调查表明,到2010年,光伏产业的年发展速度将保持在30%以上。年销售额将从2004年的70亿美金增加到2010年的300亿美金。许多老牌的光伏制造公司也从原来的亏本转为盈利。。

(二)、什么是光伏组件

1、光伏组件的概念

光伏组件(也叫太阳能电池板)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送往蓄电池中存储起来,或推动负载工作。但是,随着微型逆变器的使用,可以直接把光伏组件的电流源转化成为40V左右的电压源,就可以驱动电器应用我们的生活当中。同时,光伏组件在不断创新,由于光伏组件在业内来讲叫做中国制造,应该有中国创造,进而出现光伏组件的升级创新产品,如光伏陶瓷瓦,光伏彩钢瓦,这类产品可以直接代替传统建材瓦片,还有了光伏组件的功能,一旦步入通用市场,将对光伏组件和传统建材造成一定冲击。

光伏组件指具有封装及内部联结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输出的,最小不可分割的光伏内电池组合容装置,由太阳能电池片或由激光切割机或钢线切割机切割开的不同规格的太阳能电池组合在一起构成。

光伏电池片为光伏组件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发电单元,因此光伏组件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光伏电池片的好坏,因此组件厂家是否拥有自家的电池片厂,以自家电池片的质量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估标准。

一套家庭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光伏组件、逆变器、支架、电缆以及其他零部件组成。通过本人了解,目前家用光伏发电系统的合理建设成本大概在1-5元/瓦,其中光伏组件的所占成本最大,几乎占到一半;逆变器可以占到5%-8%。对比前几年,整体上来说,确实是便宜了。

2、光伏组件的特点:

目前,双面光伏组件有两条技术路线,即n型双面光伏组件和p 型双面光伏组件。双面光伏组件按照使用的电池类型主要可以分为3 类,分别是:n-PERT 双面光伏组件、n-HIT 双面光伏组件和p-PERC 双面光伏组件。各类型双面光伏组件的具体特点如表1 所示。

与传统光伏组件只能利用正面入射的光照不同,双面光伏组件的背面也具备光电转换的能力。表征双面光伏组件的主要参数除了转换效率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双面率(Bifaciality),即背面效率与正面效率的百分比。n-PERT 双面光伏组件具有少子寿命高、无光致衰减效应、弱光响应佳、温度系数低的特点;且其双面率可达到90%,远高于p-PERC 双面光伏组件,背面发电量增益更高。在有限的安装面积中,n-PERT 双面光伏组件能提供更高的电力输出。n-HIT 双面光伏组件结合了晶体硅光伏组件和硅基薄膜光伏组件的优点,此类组件具有结构对称、低温制造工艺、开路电压高、温度特性好、光照稳定性好、双面发电等特点。

p-PERC 双面光伏组件生产线只需基于现有生产线进行少量技术改造,基本不增加额外成本,性价比较高。与组件正面超过20% 的光电转换效率相比,其背面可吸收光线的区域有限,转换效率在10%~15% 之间。

含双面光伏组件的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

2.1 组件安装倾角的选择

组件的安装倾角是影响发电量的重要因素。采用固定式安装的光伏发电系统一般按光伏组件全年倾斜面上接收到的辐照量最大,即全年发电量最大来选择组件的安装倾角,该倾角即为最佳安装倾角。

本文以林洋安徽安庆某市政电站为例进行对比分析。该项目采用285 W 双面光伏组件,离地高度为1.0 m,分别采用10°、22°( 最佳倾角)、45°倾角布置。组件在不同倾角下的发电量测试结果如表2 所示。

试验表明:

1) 在组件安装高度为0.5 m 的情况下,相对于最佳倾角22°,倾角为10°时,组件发电量减少了5.49%;倾角为45°时,组件发电量减少了2.03%。在组件安装高度为1.0 m 的情况下,相对于最佳倾角22°,倾角为10°时,组件发电量减少了2.03%;倾角为45°时,组件发电量减少了3.19%。由此可知,双面光伏组件在最佳倾角时的发电量最大。

2) 当倾角均为10°时,相对于最佳倾角22°,安装高度为0.5 m 的组件发电量较安装高度为1.0 m 的组件发电量减少的多。由此可说明,当安装高度增加时,由于双面光伏组件背面接收反射辐射的原因,部分补偿了由倾角带来的发电量损失。

3) 当倾角均为45°时,相对于最佳倾角22°,安装高度为0.5 m 的组件发电量较安装高度为1.0 m 的组件发电量减少。由此可知,倾角增大使双面光伏组件背面接收反射辐射的效果变差。

2.2 组件安装高度的选择

双面光伏组件如果离地面太低,背面将不能接收反射辐射;而随着组件安装高度升高,其背面接收的反射辐射也会随之变化。组件最低点离地越高,组件与地面之间的空间越大,其背面可接收周围反射辐射的面积越大,背面的发电量也越多。由表2 可以得出,在最佳倾角22°时,组件的安装高度由0.5 m 增至1.0 m 时,其发电量约增加2.6%。下文以林洋山东某实证电站的测试结果为例进行分析。两组光伏组件的装机容量均为50.04kW,均采用正面功率为290 W 的双面光伏组件,且倾角均为当地最佳倾角28°,安装高度分别为1.0 m 和2.0 m。不同安装高度下的组件发电量测试结果如表3 所示。

测试结果显示,当组件安装高度为2.0 m 时,比安装高度为1.0 m 的组件发电量增加2.82%,该值比表2 中最佳倾角为22°时,组件安装高度由0.5 m 增至1.0 m 时发电量增加的比例更大。这说明组件的安装高度越高,增加的发电量越多。但随着组件安装高度的增加,所需支架材料也会增多,组件承受的风荷载也将增大,安装和维护更加不方便。所以,经过技术经济性比较,认为组件的安装高度不宜超过2.0m。

2.3 光伏组件- 逆变器容配比的选择

光伏组件的峰值功率是指在标准测试条件(STC) 下组件的额定最大输出功率。在实际工况下,大部分时间段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都低于该组件标定的峰值。逆变器的额定功率一般是指逆变器交流侧输出的额定功率。光伏组件- 逆变器容配比( 下文简称“容配比”) 即指光伏组件功率和逆变器功率之比。

光伏组件与逆变器功率匹配的一般原则是根据当地的太阳辐射、气温等外部条件,在不造成发电量损失的前提下,尽可能充分利用逆变器的容量。

在西藏、青海等高海拔无电地区,电子元器件受高海拔条件的影响大,逆变器必须降容使用,因此,这些地区的容配比小于1。在海拔不超过1000 m 的地区,不需要考虑逆变器降容的问题,常规的设计思路为容配比等于1。而在太阳能资源较差的东部地区,辐照度基本达不到STC 要求的1000 W/m2,且受温度等因素影响,光伏组件大部分时间的输出功率达不到标称功率,逆变器基本为非满负荷运行,大部分时间处于容量浪费状态。

因此,越来越多的专家提出可通过容配比大于1 来提高此类地区的项目收益。由于双面光伏组件的背面也具备光电转换的能力,根据研究结果,在不同反射背景条件下,双面光伏组件比传统单面光伏组件的发电量可增加10%~30%。而且背景颜色越浅,背景反射率越高,双面光伏组件的发电量提升越多。因此,对于采用双面光伏组件的光伏发电系统,容配比要综合考虑组件的安装地理位置、场地背景反射条件等多种因素。总的来说,双面光伏组件的容配比必须考虑组件背面增发电量的影响。相较于应用传统光伏组件的设计,应用双面光伏组件的设计的容配比应降低。

2.4 组件的支架设计

光伏支架主要分为固定式支架、倾角手动可调式支架和跟踪式支架(平单轴/斜单轴/双轴)等。

1) 固定式支架由于具有成本相对较低、后期维护量小等优点,应用比较广泛。

2) 倾角手动可调式支架的成本稍高,运维工作量较固定式支架大,但是通过在不同的季节调整组件倾角可以增加系统的发电量。

3) 跟踪式支架能够很好地控制组件的朝向或倾角,甚至可同时调节两者,能够进一步增加发电量。但跟踪式支架的成本较高,后期维护工作量较大。根据有关文献报道,与相同容量配置的固定式光伏发电系统相比,采用平单轴跟踪式支架的光伏发电系统的年发电量可提高约15%,采用斜单轴跟踪式支架的光伏发电系统的年发电量可提高约20%,采用双轴跟踪式支架的光伏发电系统的年发电量可提高37%~50%。另外,文献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山地、滩涂、渔塘等地的柔性支架,其采用在两固定点之间张拉预应力钢绞线的方式,将光伏组件固定在张紧于两柱间的钢绞线上;两固定点采用钢性基础提供反力,可实现10~30 m 大间距,以满足不同地形的需要。

传统的光伏支架系统设计主要考虑支架自重,以及在风荷载、雪荷载、施工检修荷载、地震作用等不同荷载组合影响下,支架满足强度、刚度和整体稳定性要求,并符合抗震、风、防腐等条件,满足30 年的使用寿命要求,便于安装和维修且造价合理。由于双面光伏组件的正面和背面均具有光电转换能力,为了尽可能地利用太阳光,必须考虑避免支架檩条对组件背面遮挡的影响。因此,双面光伏组件的支架檩条必须位于组件边缘。同时,还应尽可能避免其他电气设备( 如组串式逆变器)等对组件背面造成遮挡。

二、我国光伏组件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的光伏组件的发展现状

作为光伏行业的终端产品,组件生产与市场结合紧密,产品更新换代较快,要求有很强的市场应变机制,对设计开发能力要求较高。近年来,全球光伏组件产量持续增长,增长速度均在20%以上。2018年,全球光伏组件产量虽继续增长至120GW,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仅为13.7%。伴随着光伏产业的整体情况良好以及组件价格下降使得光伏发电成本不断逼近甚至达到平价上网,预计2019年全球组件产量将会继续呈现增长势头,全年仍将保持在120GW左右。

得益于全球光伏需求增长的推动,国内企业在近年来持续加大组件环节的投资和技术革新,近10年来生产成本持续下降,自动化、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据中国光伏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组件产量达到85.7GW,同比增长14.3%,以晶硅组件为主。组件产量超过2GW的企业有11家,其产量占总产量的62.3%,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预计2019年组件产量将超过90GW。

2013年以来,我国光伏行业发展迅速,受此影响,光伏上游材料需求量快速增长,从而带来整体产量提升迅速。从光伏组件产量市场占有率来看,我国光伏组件行业发展迅速,在全球市场份额稳步提升,2013年以来,我国光伏组件产量占全球光伏组件产量的比重维持在65%以上水平,到2018年,达到71.4%。

晶科能源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

 

根据Global Data的数据,2018年全球组件出货量排名前10的公司中,9家来自中国。其中,晶科以11.6GW的出货量和12.8%的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全球组件出货第一的位置。晶科之所以能够保持榜首的位置,得益于其向海外市场扩张的决心,而不是在中国政府削减对光伏行业的激励措施之际继续致力于中国本土市场。同时,晶澳正在以其双面组件技术向中东市场扩张,并在产品质量、可靠性、性能和创新方面处于强势地位,2018年晶澳以8.8GW的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二。排名第三的是天合光能,出货量为8.1GW。

 

双面组件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据中国光伏协会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单面组件仍然为市场主流,市占率达到90%。双面组件主要应用于“领跑者”项目,其市场占有率有很明显的提升,与2017年相比提高了8个百分点,达到10%。未来随着农光互补、水光互补等新型光伏应用的扩大,双面发电组件的应用规模将会不断扩大。据中国光伏协会预计,2018-2025年单/双面组件的市场占有率变化趋势如下:

(二)发展我国光伏组件存在的问题

我国光伏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成本过高,光伏产业对政府的补贴依赖严重。

2010年之前光伏产业建立在各国政府补贴的基础上迅速高速增长起来,此时的光伏技术是在从实验室到产业化过渡初期,由于生产成本比在实验室的预期成本大幅下降,因此才形成了短时间的暴利行市。虽然这种情形吸引了大批的投资者进入光伏产业,但光伏发电依然高于火力发电。因此在2011年金融海啸、欧债危机这些涉及到政府要动用资金救急解困的危机情形出现时,光伏产业所受的影响首当其冲。一时间诸多上市公司均破产或出售光伏业务,更有大量的企业停产,使得许多地方政府和银行望光伏而生畏。这样,就形成了2011年以来长达三年的低谷时期。

2、技术和设备更新快速,从而设备的生命周期短。

由于光伏产业的主流技术大部分是根据实验室试验结果开发出来后很快即投向市场,往往一种设备上市两三年后,就有新的技术和新的设备使之面临淘汰的命运,从而出现了设备才投产两三年就因效率低下或生产成本偏高而不能开工,变成虽然设备完好却变成无效产能的情形。

光伏产业初期的暴利使得不少投资者只顾大规模扩产,并不去创新研发新的技术,使得整个行业供大于求。

   3、欧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开始“双反”,导致中国产业面临危机。

   国外的光伏产品80%来自于中国制造,中国出口量也一直占据了国内总产量的90%以上。在此形势下,欧美许多光伏企业纷纷破产。欧洲各国政府和  美国政府都不愿看到光伏由中国制造的产品来主导,因此先后试图采取“双反”等贸易保护手段来遏制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这使得市场大部分依赖外国的中国光伏产业大受打击。

   4、国内光伏产业扶持政策不明,国内市场发展缓慢。

   中国政府从2008年发出了第一个光伏电价补贴文件,对国内三个项目给予了每度电4元的补贴;2009年6月,中国政府推出了“金屋顶”、“金太阳”计划。这些装机补贴一度带齐了市场,但实际上是鼓励了弄虚作假,打击了真正的光伏发电企业。2011年8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光伏上网电价,2012年1元/度。由于未对全国不同日照条件的地区进行区别电价,也没有说明价格补贴的期限,价格的额度也不合理,多种原因导致根据上网电价倒推回来的组件价格降幅过快,这是我国光伏组件价格从13元/瓦降到4元/瓦以下的主要原因。因此,在2012年10月份以前,虽然中国政府给出了不少光伏补贴政策,但当时这些政策既不系统也不完善,导致已投资的资金回收困难,想投资的不敢再投资,客观上阻碍了国内光伏产业的长远发展。

 5、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萧条导致产业资金短缺。

欧债危机对欧洲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市场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同时,国内开始经济结构调整,在传统产业受到打击的同时,并没有给光伏等战略性新型产业以明确的政策,因此,光伏企业的不景气和一些大企业的倒闭破产,使得银行和投资机构对光伏望而生畏,导致企业面临市场和资金的双重不足,从而整个行业陷入低迷。

综合起来,虽然中国光伏这些年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也曾经涌现过江苏中能、无锡尚德、江西赛维、天威英利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甚至还占据过各自环节的世界第一的地位,但是,由于没有科学发展的长远性,没有对各种风险和问题的预见性,没有自主技术,加上国内外经济政治环境的影响,一旦行业波动较大,这些巨人倒下的速度,远远比他们发展起来的速度快得多。2013年无锡尚德的破产和2014年超日企业债的违约,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今年下半年,还会有更多的光伏企业发生债务违约和破产的情况出现,这并不奇怪,均是上述问题的具体体现。

三、我国光伏组件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光伏组件实现平价上网•••••••••••••••••••••••••••••••••••••••••••••••••••••••••••••••••••••••••

光伏平价项目实现路径

第一,在土地面积允许的情况下,请专业的设计单位进行测算,将安装容量接近与额定容量比值的最佳值,充分利用配套设施。

第二,在技术方案的选择上,尽量采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如大尺寸双面组件、平单轴或固定可调等运行方式,1500V系统等,提升发电量,同时尽可能降低运维成本。

第三,采用EPC模式,从系统化的角度在基础、支架、线缆等方面降低成本。

第四,从地方政府争取相关税费减免等支持政策。第五,对项目的收益抱有合理的预期,投资企业应从思想上适应去补贴,以市场接纳能力定规模的新思路,加快内部决策速度。

2019年6月4日,国家能源局下发了《2018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报告》,值得注意的是:浙江省购买的20亿kWh(相当于200万个绿证)用于完成国家规定的消纳比重。

浙江此举,是我国首次以“省”的名义,为了完成任务而购买绿证。浙江省购买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可折算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20亿千瓦时。统计数据显示,江苏、广东、安徽、贵州、山东、内蒙古和广西距离达到2020年最低消纳责任权重不到1个百分点,而京津冀、黑龙江、甘肃和青海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重较2020年最低消纳权重仍有较大差距。

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会有更多的省份通过购买绿证完成配额的要求,并以补贴的形式受益于平价项目。因此,光伏平价上网项目是大势所趋,也一定能够带给投资企业相应的回报。

第4篇:光伏行业的看法范文

黄金,虽然在金融危机下颇受青睐,可从近30年的数据来看,甚至无法跑赢通胀;

债券,经济衰退期看似稳健,但考虑到1992年的美元实际购买力只有1962年时的1/3,持有债券安全的前提是成了能购买到利率为8%的30年期国债;

房产,被统一了口径的保值品,可想想如果失去了土地的所有权,30年以后房子会折旧成什么样子,所有投资客都会选择持有房产,但不会长期持有同一个房产;

接下来我还可以列举持有珠宝、艺术品以及其他所有可投资产品的缺陷……

问题是,我们还能看好并长期持有什么?

企业。是的,回答是一家或几家企业。理由很简单:

第一,福布斯的富豪榜上,全球最富有的人中,你能看到的大多数人都是企业家,少数的例外比如巴菲特,财富积累也是源于买入了一些企业。

第二,企业是活的投资而不是设计好的某种金融工具或是因为某些看不见的需求制造出价格泡沫的稀缺品,它真实、可观察到、令人放心。

第三,投资一家企业,是有挑选的介入到有前景、有潜力、有目标的企业中,参与方式可以多元化。

重点在于,这些企业什么样子?它在哪?

危机中的潜力股

马 瑜 裴 培

国有企业依靠资源倾斜维持高额利润,有活力的民营企业,却在金融危机中受创颇重。4万亿投资是固定总投资可持续增长的保障,却也有很大的可能会加剧这种结构失衡。以一家太阳能公司为例,它身处炙手可热的新能源行业,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在国际上亦毫不逊色。虽然在金融危机中它的股价同样遭遇大幅下跌,但如果新能源的确如一些人所料想的,在未来几年内获得长足的发展,这家公司想必不会落下。

过去两年,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企业是国际资本市场的宠儿,在华尔街、伦敦和香港市场都炙手可热,无数的PE,VC竞相折腰,创造了无数的暴富神话。然而自从2008~9月以来,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赛维LDK股价暴跌85.5%,尚德股价暴跌72.3%,其余光伏企业也暴跌60%~90%不等。最近半年,除了兴业太阳能在香港上市成功之外,没有一家中国光伏企业实现IPO或增发配股。VC和PE对光伏行业的投资也变得相当谨慎,行业分析师裴培在过去两个月出席过几次光伏行业投资者会议,听到的大多是悲观的言论,虽然很多人认为最寒冷的日子已经过去,但春天仍然相当遥远。

全行业产能过剩,需求萎靡不振,融资难求,上市无望,企业应该怎么做,投资者又应该寻求什么出路?有一个现成的答案,那就是并购,通过并购实现行业的横向整合,扩大领头羊的话语权,削减过剩的产能。许多中小企业早已处于亏损状态,之所以还未关门大吉,只是出于回收现金的需要。这些中小企业往往不考虑设备折旧和机会成本,只要售价高于现金开支,就会毫不犹豫地将价格战进行到底,结果光伏产品的价格在最近半年一直下跌不止。事实上,很多企业都愿意以很低的价格出售设备和厂房,收购方还可以获得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问题在于,现在市场需求还没有回暖的趋势,大企业普遍抱有谨慎的心态,虽然横向并购的好处多多,但至今还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传出任何实质性的好消息。

在任何新兴行业,通过并购实现横向整合都只是早晚的问题。随着国家出台商业银行并购贷款政策,并购的融资难度有所降低,太阳能行业的并购有望提上议事日程。要成为被收购的对象,仅仅有产能和规模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拥有优质客户和核心技术。拥有优质客户,才能够把产量转化为销量,在艰难的市场环境中提高市场份额;拥有核心技术,才能够提供足够的差异性,占据独特的细分市场。在目前的中国,只有极少数太阳能企业满足以上条件,其中大部分都已经上市。所以,太阳能行业的并购多半还是会呈现“少而精”的格局,投资者必须精挑细选,才能发现来之不易的机会。

行业、行业还是行业

未来的好公司在哪里?北京正略钧策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顾问陶亚东的看法是要从行业入手,找到二级市场中的标杆企业,在对其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更广范围的筛选。通过对历史数据及当前宏观经济的分析,陶亚东认为在经济危机期间大致有七八个行业具有投资价值。

而在大羽华裳传媒董事长赵鹏的心目中,朝阳产业有传媒、新能源、网络等。新能源,一种是真正的国际正在提倡的新能源,有节能减排概念和意义,另一种独到的理解则是可以节省空间和时间的模式,如网上购物等。

在四月初举行的展恒理财私募基金报告会议上,知名私募基金经理田荣华也分享他的投资思路。除了前文提及的几个行业,田荣华还看好经济复苏和估值反弹中的先导性行业及高弹性行业。包括资源类、地产类、金融服务类等。他的武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着四只阳光私募基金。其中较早发行的“武当一期”和“二期”在4月10日最新数据显示,近1年之内净值分别累计增长27.98%的24.54%。而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了29.62%。

“人”才是制胜法门

一个多星期之前行业分析师裴培去拜访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对话结束之后,对方提议共进午饭。一行人跟负责接待的执行董事一道进了员工食堂,这位董事深怀歉意地说,如果事先得知会留下吃午饭,可以在旁边的小餐厅里弄点东西吃,不用吃大锅饭了。所谓的小餐厅,也不过是员工食堂附近隔出的一些雅座而已。

按照公司的说法,绝大部分访客都是在员工食堂吃饭的。这家公司的两位高管,包括一位在业内极负盛名的技术专家、多种专利持有者,就在裴培旁边一张桌子吃饭。吃到一半的时候,一位工作人员拿着一碗切成片的香肠走过来,在几个人的碗里各拨了几片,然后给邻桌的人也拨了几片。

彼得・林奇曾经说过,一个公司高管的负责程度,与办公室装修和接待来客的奢华程度成反比。这家公司没有用燕窝、鱼翅或鲍鱼来款待客人,而他们的管理层、技术骨干们和普通员工吃着一样的饭。仅从这点来看,就让人对其未来发展前景信心大增。

管理团队以及企业领导者的力量在中小型企业中显得格外重要。陶亚东在拜访企业的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的心得,他认为看管理团队,首先看团队的组合情况,最好是懂技术、懂市场、懂财务的两三个优势互补的人一起运作。创业团队要有各方面的人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业务,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其次,陶亚东谈到他在去年与某目标企业接触的例子时,反复强调企业家的品德。当一个企业把主要精力用在“讲故事”而非产品销售和技术研发上,就意味着这家企业难以在较远的未来达成“跨越式”成长。

红海还是蓝海

陶亚东的工作就是找出潜力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并以其为标杆发掘企业特点,研究其投

资策略和未来发展方向。再以标杆企业为基础发掘同行业具有发展潜力的其他公司。包括做最肥的市场,选择自己能做的最大的市场;选择正确的时间点切入新的领域;专注、专注再专注。形成自己的核心产品并确定领先优势,尽力在某个垂直市场做到数一数二的位置。

光伏行业一年多来的激烈厮杀生动的诠释了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在太阳能技术领域,有所谓“三代电池技术”的说法:第一代太阳能电池是现在流行的晶体硅技术,就是尚德、LDK、英利等巨头使用的技术路线;第二代太阳能电池是非晶硅薄膜电池,虽然也以硅为原料,但技术手段有很大差别;第三代太阳能电池是金属化合物薄膜电池,包括碲化镉、铜铟镓硒等,美国的First Solar是这一领域的领头羊。第二代和第三代电池统称薄膜电池,它们虽然成本较低、技术较新,但是光电转换效率较低,占地面积较大,安装成本也相对偏高。中国新近出台的太阳能补贴政策,让薄膜电池企业看到了新的希望。目前国内实力最强的薄膜企业,当属上市公司天威保变旗下的天威薄膜以及正泰集团旗下的正泰薄膜,两者都已经实现非晶硅薄膜的量产,光电转换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且都有分拆上市的计划。于此同时,尽管补贴政策为薄膜太阳能电池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但其作用是有限的,大部分缺乏核心竞争优势的薄膜电池企业仍然难以生存。

2008年,从事硅棒、硅片环节的LDK和昱辉都在2008年投入巨资建设自己的多晶硅工厂,从事电池、组件环节的尚德则巨资入股国内外多晶硅企业以确保优先得到硅科;一时间,整个产业链都在向上游扩张,“垂直整合”成为时髦的概念。进入2009年,“垂直整合”的主题已经变成了向下整合,即向系统安装进军,因为只有太阳能系统安装商能够直接接触客户,了解市场行情,拥有系统安装业务有助于拥有较强的定价权。在中国财政部推出太阳能安装补贴政策之后,拥有系统安装能力的太阳能厂商无疑处于最有利的位置,可以向国内客户提供~整套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占据先机。尚德电力在国外收购了数家系统安装公司,在国内则成立了尚德能源工程这一专业安装公司;从事上游业务的LDK竟然越过电池、组件两个环节,与德国电池厂商Q-Cells合作建立了安装公司;今年唯一上市成功的兴业太阳能,也是一家以建筑一体化光伏产品生产和安装为主的公司。事实证明,投资者对此非常买账,在中国宣布太阳能补贴政策之后涨幅最高的就是尚德和兴业,LDK在宣布成立安装公司之后,股价也有小幅反弹。

在合适的价位勇敢买进

找到几个有潜力的行业相对简单,深入研究个股的特点则需要我们做足功课。等到我们准备进行交易的时候,估值和价格问题又摆在了我们面前。这只股票的估值是否合理,价格有没有足够的安全边际,财务状况是否健康?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保证长赢不输。

根据股票的定价原理,低市盈率、低市净率、每股未分配利润高、高派息率、高成长性的上市公司,才有可能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即使一个公司几乎完美无缺,我们也必须在合适的价格上买进才有利可图。不过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根据有效市场理论,业绩确定性越强,未来发展空间越清晰的公司,就越难找到合适的价格。

第5篇:光伏行业的看法范文

1.两大关键词:提高生产力和技术颠覆力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年涨10%,高企的地价迫使企业不得不迁离市中心,某些城市甚至因为水电价格太高而实施定量配给,资本成本不断走高,尤其是国企。总体而言,所有的要素价格都是越来越贵,但激烈的竞争加上普遍存在的产能过剩,使得企业无法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如何纾困?唯有提高生产力。

注重提高生产力远不止制造业,农业也不甘落后。大型农场的涌现提速,推动了农业机械化,高效的灌溉技术,同时农民也能够贷到款购买优质种子。至于服务业,想想吧,其所有成本中上升最快的就是劳动力价格了,只有长期保持生产力优势的企业才会胜出。

无论哪个行业,或多或少都感受到了技术的颠覆性冲击,这将有利于企业以小投入实现大产出,并有望催生全新的商业模式。过去二十年中,中国银行业依靠的是增设网点实现发展。如果民营银行审批被放开,是否可能出现纯数字化的商业模式,在避免实体网点昂贵成本的同时提供各类服务?中国消费者对网银持何种态度?回答是肯定的,仅从网络购物的热情就能断定。

2.首席信息官(CIO)炙手可热

技术是个微妙的词。一方面,在面向消费者的技术服务和产品上中国遥遥领先各国,这里有全球最大的电商市场,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生态系统亦极其活跃。另一方面,在商务技术的有效应用方面却大为逊色。麦肯锡最近的调研问卷显示,中国企业的主流看法是,IT部门的作用只是保障运营,而非提升业务增长。不夸张地打个比方,要在中国国企里找出首席信息官无异于大海捞针。

好在CIO的春天终于来了。提高生产力的紧迫性使得技术首次成为众多高管团队的首要工作。企业要应对千头万绪的事宜:现有流程数字化,削减人工成本,利用网络接触消费者,供应链转型,再塑业务模式。问题在于,在中国,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领导凤毛麟角。2014年,CIO们的薪酬将大涨,因为他们成了公司的大管家,从统一IT和业务战略,到打造强大的IT部门,再到应用云计算或大数据等新技术,无不需要CIO们的运筹帷幄。

3.政府的重点从保增长转向保就业

新的一年,中国政府的重点从经济增长转向创造就业。要素价格(包括工资)上涨,提高生产力势在必行,再加上颠覆性技术,两者合力使得就业形势前所未有的严峻。雪上加霜的是,当下急需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因为每年的大学毕业生高达百万。虽然极少数跨国公司将现有制造基地迁离中国,但其新增产能大多迁出中国。与此同时,它们正大举投资于自动化。

比如,富士康通常在春节后大规模招工。从去年起,富士康宣布不再招收初级工,相应缺口由自动化和老员工填补。虽然该公司的招工人数去年仍有增长(受益于苹果的iPhone5S和5C代工订单)。从长期来看,大规模推广机器人势必缩减人工需求。总之,许多制造企业,不论跨国企业还是中国企业,都在以更少的投入图谋更大的产出。

那么,随着技术对服务业和销售模式的颠覆性冲击,当在线消费成为主流,传统零售业数以百万计的岗位将何去何从?几百万保险销售员将何去何从?几百万的银行柜台职员又将何去何从?甚至于B2B公司的销售也感觉到了技术的替代作用,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很可能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不满情绪。最后,国有企业不但需要提高绩效和资本使用效率,正面应对市场带来的各种挑战,同时必须完成就业指标,还不能裁掉冗员。政府和企业总是宣称国企是铁饭碗,因此也很难说裁就裁。

4.物流业并购案全面开花

物流业的明天会更美。国资巨头将称霸资本密集型物流,如航运、港口、收费公路、铁路和机场;小型民企则专注于道路运输业。物流业的成本在中国非常高。当今中国物流业年营收高达5000亿美元,正是引入资本、运营最佳实践和行业整合的大好时机。在提高生产力的压力下,相关趋势在快递、仓储和冷链等领域已快速显现。物流业的很多部门已对民营企业和外企开放,竞争正日趋激烈。

5.建筑质量低下成为焦点问题

虽然中国的地标性楼宇堪称建筑奇迹,足以彰显世界级品质和能效,不幸的是,这些只是个案。过去三十年建造的居民楼和办公楼建筑技术落后,而且老化严重。某些城市已经逼近临界点:不乏楼龄仅二十年的建筑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其中,许多楼宇需要彻底翻修,甚至推倒重建。谁来埋单?老百姓穷尽一生的积蓄购房,到头来却发现住在危房里,可能还无法转售。这样的局面如何收场?随着大批重建,民众针对开发商,甚至地方政府的抗议声浪或许将此起彼伏。

6.高铁建设加码

七年前,当中国投产高铁时,一些人认为实属劳民伤财。然而事实胜于雄辩:受益于有竞争力的票价,高铁的日均乘客数从2007年的25万稳步攀升至2013年的130万。高铁的需求被显著低估了。现在,每15分钟就有一班沪宁城际列车。高铁催生了商业和零售业集群不断聚拢,也改变着人们的出游习惯——过去往往一个月出来游玩两天,现在则实现了周末短途游。比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上海一日游,购物和观光。高铁的实际运营里程超过9000公里(5592英里),到2015年还将翻番。如果遵循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市场决定论”,那么大部分新增投资将从建设新线路转为扩容现有的热门线路。

7.光伏产业触底反弹

尽管还未恢复到全盛时期,2013年许多光伏企业的股票价格强势反弹,增长了两倍以上。对整个行业而言,尤其是中国光伏企业,2013年终于咸鱼翻身。到2013年11月,2012年亏损的光伏企业中有十家宣布第三季度实现盈利,主要原因是福岛核泄漏事故后来自日本的大量需求。(日本的光伏装机容量翻了两番,从2012年的1.7吉瓦增长到2013年6吉瓦)国内方面,国家电网允许一些小型分布式光伏发电厂并网,刺激了光伏产品需求。国务院颁布补贴政策,鼓励光伏企业建设运营光伏发电站,进一步增加了光伏产品需求。

2014年的需求可能更胜去年。在世行等国际组织的大力倡导下,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将分布式发电视为优化电力供应的良方。另外,技术创新和运营效率提升将快速拉低光伏价格。既然说到了环保,顺带一提,几个月内将陆续出现大手笔,推动中国形成名副其实的电动汽车市场。核心事件如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的首款电动车。

8.购物中心开发商破产,尤其是国资背景

购物中心在与购物网站的比拼中节节败退。在总体零售不断走高的大背景下,2013年电商零售额更是暴涨50%,2014年的增长率或将放缓,但仍然不容小觑。尽管有开发商放出豪言,未来三年内把中国购物中心总量增加50%。考虑到该产业的主要营收来自于租户的销售分成,此举可谓过于轻率。如果服装和电子产品都不开实体店,那么购物中心该引入哪些业态呢?可想而知,餐饮、电影院、诊所、牙医和眼镜店将挑起大梁。但是,银行和金融服务企业,乃至家教和教育相关产业也在向互联网转移。

窃以为,选址欠佳的商场风险更大。此类商场通常由财力有限的小开发商建设,或是市政府背景的国有开发商,目的是发展郊区房地产。实力不足的开发商将愈显颓态,有的会选择整合,但倒闭的可能性更大。

第6篇:光伏行业的看法范文

日本大灾难对全球经济的辐射

日本是全球流动性输出的主要国家之一,震后重建需要大量资金,通过全球日元回流、减少购买乃至抛售美国国债将缓解全球流动性过剩压力。

一、日本灾后重建促日元回流。此次日本地震重灾区集中了汽车、核电、石化、半导体等众多重要产业工厂,地震造成的资本存量损失及生产中止将使震区工业企业面临迅速恢复生产运营的资金压力,预期日本企业和投资人以及保险商将通过抛售海外资产,赎回日元以应付灾后重建。2010年下半年以来,为摆脱国内通缩、激活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日本央行隔四年多重启实际零利率政策,并推出了总额为35万亿日元的"全面宽松计划"。在国内实体经济低迷和货币流动性陷阱的制约下,日本量化宽松政策是新一轮全球流动性过剩的重要来源。

二、重建资金压力将降低日本对美国国债需求。自从1981年以来,日本一直保持贸易顺差,日本经常账户盈余超过GDP的3%,对外净资产超过GDP的50%,是全球第二大外汇储备国,日本持有美国国债数量持续增加。根据美国财政部(Treasury Department)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底,日本持有8823亿美元的美国国债。

三、日本灾后重建,量化宽松是必选手段之一,从而可能在中期助推全球经济继续稳健前行。虽然短期来看,日元回流及对美国国债需求减弱带来的对美元输出的制约将缓解全球流动性过剩压力,抑制对以石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但灾后日本的重建势必需要进一步实施“日本版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从而刺激美国继续维持此前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于是,全球主要经济体进入新一轮竞相“量化宽松”的概率将提升,从而有效抵消市场对于紧缩政策的忧虑。

危中有机 A股受益板块大追踪

灾害是人类发展历史上必须的事物,我们在替灾民祈祷之时,还要更多的考虑灾难过后会有什么事情发生,而这些事情也往往正是人们情感波动后的机会所在,也就是所谓的“灾后重建”的机会。近期A股市场先后涌现出医药、家电、光伏以及风电等一系列相关热点,表面上看似凌乱实则有条不紊,而日本大灾难无疑是串联相关热点的结构性行情主线。

总的来说,我们大致可以认为有三类A股上市公司存在一定的利好推动。第一类是抗辐射概念,包括食品、医药等;第二类受益者主要是以日本国内厂商作为主要竞争对手的上市公司,这类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钢铁、家电、部分汽车零部件厂商、部分电子元器件及化工等行业;第三类是灾后重建概念,包括煤炭、钢铁、建材等。

新能源:“风光”别样迷人

我们认为,此次地震对核电行业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在全球的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也会对新能源的发展带来新的变局。

其中,最大的变化在于核电发展进程可能会推迟,不排除部分项目取消的可能。我国作为未来十年核电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行业影响幅度较大。同时,新能源的结构可能发生较大变化。对于新型能源的选择上,我们看好太阳能,对风电行业新增的积极影响持相对谨慎观点。

基于上面的总体判断,对于新能源行业的投资策略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角度:

(1)短期仍应规避核电股的风险。受到消息的影响,核电股最近有比较大的下跌,一定程度上进行了风险释放。由于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定单交货延迟的可能性以及行业增量下降的预期使得行业的中期机会下降。

(2)关注风电的交易性机会。我们对风电的总体看法是增速下降,预计2010年的总体规模达到1.5~2.5亿千瓦,即使考虑到减少的核电规划进入风电领域,仍难以改变行业的总体趋势。因此,我们认为风电的机会仍属于交易性的。

(3)日本在全球光伏产业具有较高地位。日本地震使主导产业受破坏,涉及到建材板块主要是光伏产业,包括多晶硅,特种玻璃(超白玻璃,ITO导电膜玻璃,TCO玻璃等)。日本地震对光伏行业的短期影响: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的多晶硅生产国,地震后多数多晶硅工厂基本停产,多晶硅价格将短期上涨。此外地震有望推动各国政府继续大力发展光伏能源,尤其是分布式的光伏系统,以及兼具并网和内循环的光伏系统。

医药:抗辐射与涨价同行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一般地震后灾区都会急需预防类疫苗、抗生素、止血药、血液制品、止泻药、解热镇痛药、感冒药、消毒器械等,此次由于还有核泄漏的威胁,因此抗辐射药也会有需求。PDMA认证的生产相关药品或器械的企业;原料药企业的认证门槛相对较低,不排除此次地震加速国内原料药企在日本市场认证的可能性。如果有实质性出口,从事药品出口贸易的流通企业也将受益。

从用药角度来看,碘化钾是抗辐射的首选用药,日本已分发碘片给居民进行预防。不排除我国向发达国家学习的可能,对于抗辐射药物,尤其是碘片进行收储。在上市公司中,力生制药是唯一一家具有碘化钾批准文号的生产企业,值得重点关注。

原料药方面,日本地震后,震区的本州化学爆炸停产,可能影响到VE的上游中间体供应。目前本州化学停产,尚不得而知复产时间。新和成的中间体从其他渠道采购,而且公司有一条不经过间甲酚的合成工艺,因此如果间甲酚供应紧张,新和成受益较大。浙江医药也从国外其他渠道采购。因此新和成、浙江医药都将受益,建议重点关注。

抗核辐射性和替代食品需求有望提升

抗辐射食物安全健康,中短期消费量将增加。直接食用碘片虽然可以预防甲状腺受到辐射的危害,但盲目服用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通过饮食防范核辐射是比较安全健康的方式。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膳食摄入碘,含碘量比较丰富的食品有鲜海带(国内东部靠近日本的海域所产的鲜海带需慎重选择)、紫菜和虾皮等;二是食用抗辐射能力强,营养丰富的食物,增强肌体抵抗核辐射的能力,比如番茄红素、胡萝卜素和花粉食品等都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抗辐射有比较重要的作用。一旦消费者对膳食抗辐射的需求出现大规模释放,或将刺激相关产品的销量快速增长。

日本本土食品或存安全隐忧,中国食品的替代需求空间提升。日本地震对沿海养殖业的破坏将带来水产品国内供给短期趋紧的局面,核污染若在本土扩散,其国内的水产品和加工食品的品质将面临较高的安全隐患。由于中国是日本重要的食品农产品进口国,日本国内需求的增长推动中国对日出口可能会加速,具有品质保证的食品加工出口企业将从中受益,具体而言蔬果、水产品和畜禽等行业将会受益。对国内消费者而言,对日本原消费产品的替代需求,也将增加国内同类产品市场销量提升的空间。

因此,东吴证券表示,中短期看,可以关注两类机会:一方面,短期内核污染在沿海地区心理层面的影响较大,可能引发民众采取积极措施防范于未然。消费者在中短期内对抗辐射食物的需求或出现一定幅度的集中释放,相关产品的行业公司将受益。抗辐射食品中的大众消费品种将受益明显,比如番茄酱、蜂蜜以及辛辣类食品。相关公司建议关注晨光生物、中粮屯河、上海梅林;另一方面,关注受益于需求替代的出口公司,可以适当关注天宝股份

和朗源股份。

利好中国煤炭行业

由于日本是一个出口型导向经济体,因此地震对全球经济影响短期将主要表现为供给减少大于需求减少,因此对他国经济而言将是总体利好的。地震对煤炭行业影响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国际电煤需求:日本每年进口国际动力煤超过1亿吨,占全球贸易量约10%。由地震冲毁下游工业电力造成的需求减量将低于地震冲毁核电站和火电厂带来的供给减量,因此日本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电力短缺,这加大了对煤炭、原油发电的需求。日本发电结构中,核电占比为30%、燃煤发电为18%,燃油发电为10%以上。总体而言,我们判断,地震对国际电煤需求增量总体利好,但短期不大,中期随着灾后重建展开,电煤需求将逐渐恢复;

2)受制钢厂停产,日本焦煤需求短期利空,中期利好:2010年日本进口焦煤超过5000万吨,本次地震对日本部分沿海地区钢铁厂造成一定影响,短期内国际焦煤需求将受制于钢厂停产和港口运输中止,但随着灾后重建展开,钢铁、建材等行业需求将恢复;

3)利好国内煤炭企业,国内焦煤需求受益大于动力煤:我们认为中国有望受益于由日本地震带来的物资短缺,虽然国际焦煤价格短期内会受到日本钢厂停产影响,但对中国焦煤行业而言绝对量很小,并且由日本钢厂停产带来的国际钢铁供给缺口短期内将由中国来弥补,中期而言随着日本灾后重建启动,对中国钢铁需求也将出现恢复性增长,由此我们认为对中国钢铁行业和焦煤行业而言总体是利好。对中国动力煤行业而言,由于日本核电厂的关闭带来日本国内电力供应紧张,由此会加大火电需求,因此我们认为日本地震对中国国内煤炭行业而言总体是利好,并且将在未来半年中逐渐加强。

钢铁:多重利好因素刺激

11日日本发生地震对位于东京湾的5处炼钢厂造成结构性的破坏,并且短期内无法恢复钢铁生产,我们认为此次地震事件对日本国内的铁矿石需求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进而会使得铁矿石现货价格下降。

然而对于钢铁行业而言,一方面日本钢材产量的下降会使得日本钢材出口出现下降,这对韩国和中国的钢厂来说都是一个利好;另一方面日本的灾后重建也会需要大量的钢材,因此也会进口大量的建筑用钢材,这也是一个利好,因此我们认为对我国钢铁行业来说未来需求增加、钢价上涨的可能性很大。

钢铁行业可以进行积极配置。继续维持我们前期的观点不变,建议对行业进行积极配置。投资品种方面重点关注盈利能力强、估值较低、成长性好的公司,推荐宝钢股份(估值低、盈利能力强,重申其“买入”评级)、新兴铸管、金洲管道、大冶特钢。

电子元器件行业迎来涨价潮

地震对日本甚至全球元器件行业短期内均产生较大的影响。据专业研究机构iSuppli统计,2010年日本半导体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以上。此次地震将使日本当地半导体产业链受到重创。短期内被动元件、光学元件、IC芯片的供应受到严重影响,半导体材料也可能供货不足,甚至导致全球半导体产业11Q2出货量低于预期,从而推动相关产品涨价。

EMS代工服务方面,由于地震对日本本土的半导体生产设备造成的影响,日本企业委外代工将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或将有利于国内EMS公司获取更多订单,相关上市受益公司有卓翼科技、华映科技。

家电:藉机弯道超车

此次日本大地震以及海啸主要影响到关东地区。目前东芝、索尼、日立、松下等日本企业已经关闭部分受影响的工厂。韩国虽然未受地震和海啸影响,但为避免发生损失,三星也关闭了生产线,中国家电企业有望因此抢占相关市场份额,从而做大做强。

第7篇:光伏行业的看法范文

新能源一直被中国官方和媒体寄予厚望。

毫无疑问,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新能源大国。

《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全球光伏市场的新增装机容量达到38.7GW,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40.6GW,其中中国新增装机容量为12GW,同比增长了232%,接近欧洲2013年新增装机容量总和。

具体到风电方面,早在2012年中国就以6300万千瓦装机和1000亿千瓦时的发电量跃居世界第一。

表面数据好看,难掩其中尴尬。进入冬季之后,中国庞大的风电装机中,有一部分在空转,不能为投资者产生价值;而政府着力推进的分布式光伏发展计划,也备受困扰,不如预期。

新能源在中国的发展,正面临各种瓶颈。

在2014年11月26日“《财经》年会2015:预测与战略”有关新能源的夜话专题论坛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宝马汽车大中华区总裁安格、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董事长陈义龙、皇明太阳能股份公司董事长黄鸣、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总裁陈新华、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中国能源网CIO韩晓平等嘉宾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众嘉宾普遍认为,中国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占比过高,没有给可再生能源留出足够的市场空间。政府也没有设置一个好的机制,让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各种新能源之间,做到同步发展。

如何制约化石能源的发展,为新能源让道,破解新能源发展的种种瓶颈,已成为业内关注的重点话题。 新能源叫好不叫座

去年初,国家能源局提出,2014年中国将新增光伏装机1400万千瓦,其中地面电站600万千瓦,分布式电站800万千瓦。但是,上述发展目标最后未实现。并非国家能源局不努力――去年一整年,该局联合其他部委,为光伏发电专门出台了十余份文件,旨在开启国内光伏市场,力度堪称“前所未有”。

最终结果显示,靠红头文件并不管用。李俊峰说,应该从体制和机制上去寻找问题的根源。“瓶颈就是,化石能源没有给非化石能源留出发展空间来。”

德国2013年新增光伏装机3700万千瓦,新增风电3600万千瓦,相当于人均新增新能源1千瓦。新能源发电量目前已在德国占比超过20%,中国不足3%;中国电网规模庞大,总量超过德国8倍,但却出现了弃风限电现象。

韩晓平认为,关键是中国政府没有设置一个好的机制,让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同步发展,因此化石能源占据的空间太大。“化石能源相对更便宜,尤其是现在油价和煤价都处于下行通道中。”

近五年,中国风、光等新能源突飞猛进,获得了跨越式发展。但陈新华认为,这仅是“点”上取得了突破。看似巨大突破,但实际上没有形成系统性的推进步骤,产业反受拖累,最典型的就是弃风限电和光伏组件商跌入谷底。应该“点、线、面”结合,推进新能源系统性发展,以解决体制机制的问题。

陈新华解释称,所谓“线”的意思,就是要让整个产业链有利可图,顺畅运转。从原材料设备制造、装机、运营、并网、输送,再到用户使用和售后服务,每个环节都应盈利。每一个点都非常重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出现弃风限电的尴尬局面。

而所谓“面”,就是要让所有的发电形式,必须融入到整个能源系统中,达到完全匹配。比如要实现“绿色发展”,就必须让传统能源为新能源让路,除了引入一定量的新能源外,还需要对整个电网进行智能化改造。

李俊峰直陈,“这不是电脑问题,而是人脑问题。”言下之意,即指政策制定者愿不愿意就现有体制机制做出改变。

从目前情况看,中国对能源结构的政策调整,单纯重视了“点”,很少重视“线”,而在“面”上的支持政策则是少之又少。国家能源局每年出台各类电源的新增装机规划,确实推动了中国新能源装机量的飞速发展,但是也引发了不少后遗症。

众嘉宾认为,应制定一系列合理的政策,点、线、面结合,将推进新能源发展,放到整个能源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的大盘子中去。唯此,才能够造就健康产业,推动能源结构顺利转型。 谁是新能源主角

未来的中国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比例会逐步下降,这一预判无人争议。现在的焦点是,谁是最合适的替代者。

风电和光伏,目前产业链发展成熟,成本逐步下降,一些体制问题正在解决过程中,是最被看好的“热门人选”。但是,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董事长陈义龙表示,生物质能应有一席之地。

陈义龙的阳光凯迪,已是全球最大的生物能源厂商。陈表示,公司利用农业废弃物发电,同时可以生产高品质的航空煤油、汽油、柴油和生物燃气。

在经济性上,3吨农业物质可以生产1吨高品质的生物质油品,如果每吨燃料油价格按照1000元计算,国际原油价格在70美元一桶时,阳光凯迪就可实现盈利,“也就是说生物质能已经完全具备商业化的竞争优势”。目前,虽然国际油价低迷。但从长期看,石油不可再生,价格看涨是大趋势。

不过,在座的太阳能行业人士并不同意陈义龙的看法。皇明太阳能股份公司董事长黄鸣,是太阳能的积极倡导者。黄认为,太阳能中的“光热发电”技术,已经率先突破了瓶颈。

太阳能光热发电,是利用光学系统聚集太阳辐射能,通过加热产生高温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简言之其工作原理,就是将光能先转化为热能,再转化为电能。

相比于光伏而言,光热发电可以利用盐溶储热装置,将白天吸收的太阳光热储存,并稳定输出,因而易被电网消纳。从这个意义上讲,光热发电的确突破了新能源的“间歇性”瓶颈,但其经济型仍待提高。

在“十二五”规划中,国家为光热发电制定了“2015年末光热发电装机将达100万千瓦”的目标。在未来国内能源消费结构中,为其预留了一席之地。

但是,光伏和风电的“间歇性”软肋,亦可通过对电网进行智能化改造来克服。在欧洲,新能源在电网中的装机比例高达30%,但运转顺畅,智能化电网功不可没。

众嘉宾称,德国和丹麦的电网可以通过收集历史数据,对未来的负荷和发电量进行预测,达到完美匹配,“这样的技术并不高深,但在中国却难以推行”。

随着中国分布式能源的发展,电网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李俊峰认为,体制机制问题一定可以解决,“电脑技术都不是问题,关键是人想要去做”。

黄鸣则认为,生物质能、太阳能和风能,无论谁在未来的新能源版图中唱主角,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新能源的使用应该成为一种时尚的标签”,融入到民众日常的生活中去,这样才能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健全碳交易机制

破解新能源的发展瓶颈,健全碳交易机制或是另一条可选的路径。

截至目前,中国的碳市场仍是区域化和分割的市场,总交易金额近5.3亿元,仅仅相当于欧盟碳市场一两周的交易量,且单笔交易金额较小。

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认为,中国若能建成统一的碳市场,会为中国新能源的产业发展,包括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提供非常巨大的资本红利和制度红利。

形成有效的碳交易市场,主要作用有二:一是真实反映化石能源的生产流通消费成本,二是能够给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激励机制。

过去30年,中国完成了产品市场改革,但要素市场改革仍在推进中。现在土地市场、能源市场、环境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等要素市场,并未通过市场机制,把真实的价格反映出来。

梅德文转述了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司长熊跃辉的一段话,称煤矸石占地,抛撒、扬尘污染,使用对健康的影响等煤炭外部成本,如果内部化,可使每吨煤炭增加使用成本200元。

但是,因为缺乏市场机制,这些外部成本很难内部化。

中国碳市场,可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的资本和制度红利。一个例子是,这些年中国风电产业突飞猛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实行了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即俗称的CDM。

这是《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灵活履约机制之一。其核心内容,是允许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项目级的减排量抵消额转让与获得。超过50%的CDM项目,都涉及新能源产业,中国为此受益巨大。

梅德文介绍,欧盟从2005年开办碳交易市场以来,大部分资金都流向了欧盟新能源产业。

第8篇:光伏行业的看法范文

如果说2009年把握早周期行业是重点的话,那么2010年追寻的主线则是真实业绩。布局2010年,关键在于把握“结构”,在政策推动和经济规律的背后。我们要试图去寻找经济结构变化中的受益者。在这一指针下,我们提供投资者四条投资主线以供参考,包括通胀上升带来的资源类股机会、前期滞涨行业的后起机会、经济复苏中持续向好的大消费概念以及新兴低碳经济所带来的机会。

布局2010四条主线

经济的加速复苏,已经成为共识。如果这一点成立。没有意外的就是上市公司业绩的上涨。不少券商研究员认为,明年上市公司业绩上涨幅度保守估计可达到20%到30%。在这种预期的推动下,一波行情的来临也就不足为怪了。和今年上半年的行情相比,现在的这一轮上涨趋势是建立在基本面预期上的,也是有估值作为支撑的。在流动性继续充裕的环境下,这轮行情带来的想象空间相当巨大。

从前三个季度的数据来看,上市公司的整体利润已经由年度的同比大幅下降恢复到同比基本持平。不少机构预测,无论是今年还是2010年,上市公司利润预计还会出现20%至30%的增长。同时从估值角度来看,如果以静态PE衡量,A股已经不再是全球最贵的市场,A/H股溢价水平较低,已经回落至16%附近,远低于32%的历史平均水平。

如果对比全球市场,目前A股市场的反弹幅度也属于相对较低。目前新兴市场大部分股市都反弹至前期高点的60%左右,而A股则达到约40%左右,整体而言仍是相对健康的。

目前市场对于经济的快速恢复已无异议,核心的分歧主要集中在此轮经济复苏的持续性上。华安动态灵活配置基金经理宋磊认为,决定经济复苏持续性主要有三大关键变量,一是民间投资能否真正启动,集中体现在房地产投资上;二是出口能否有超预期的表现:三是消费能否继续稳定在当前的高位。

宋磊认为,震荡仍然是明年A股市场的主基调,而流动性泛滥、全球经济的强弱转换和美元波动加剧是主要因素。此外,必须关注由于信贷投放量适当减少而带来的流动性收缩的冲击。不过,基于盈利快速回升的高确定性,预计大盘在震荡中逐步走高仍然是大概率事件。

如果说2009年投资的主线在于政府救市政策,那么经济结构调整则是布局2010年的切入点。经济结构调整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城市化进程加速,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能够成为未来经济结构调整的主力军;其次,中小企业的未来成为明年关注的重点,它们的创新能力以及吸纳就业的能力是未来经济增长重要的增长点:其三,第三产业创新以及服务升级将会率先展开,大城市将起到带头作用;其四。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相关产业调整,高耗能产品必然被压缩,节能环保型产业将成为结构调整的重要扶持目标。

明年“结构”将成为一个贯穿始终的话题。比如消费行业,包括房地产行业的机会可能正在向二、三线城市转移:新兴产业发展受到政策支持,相关行业和公司将明显受益。明年的机会将充分体现“结构”特征。我们必须从中充分挖掘机会。

目前看来,2010年有几条投资主线可以重点关注。一是通胀上升带来的上游行业的投资机会。如煤炭,黄金和部分有色金属。二是经济进一步复苏导致总需求回升,部分前期产能没有扩张的行业会出现投资机会,之前滞涨的行业,比如化工、出口型行业都可能面临机会。三是具有业绩支撑,在经济复苏的前提下表现较好的大消费行业,比如地产、银行、汽车、家电等行业有望取得超额市场收益。四是新经济,如低碳经济、新能源等行业。

资源首选煤炭和黄金

资源类股票明年还有没有大机会其实是个有些争议的话题。比较负面的看法是,2009年有色、煤炭等行业已经大幅上涨,其业绩的实际增跃可能难以为继。而正面的看法则是,有色金属、石油的期货价格已经达到了2007年的水平,黄金甚至创出新高,相比之下,相关股票的价格却还在半山腰,如果2010年实际需求真正上升,这类股票的机会将非常之大。

实际上,从历史走势来看,资源类股票的走势和商品价格走势的相关度非常之高,大多数时候走向非常一致,而商品价格的相对表现也直接影响到板块内有不同商品业务的个股的相对表现。目前部分有色金属价格已经达到2007年水平,而价格上涨相对滞后的是煤炭。有一些研究机构认为,动力煤价格短期内仍将维持升势,同时黄金价格也有望继续攀升,支持煤炭股和黄金股的表现。这两类股票也因此被重点看好。

其中煤炭股尤其被看好。中金认为,与有色股相比,煤炭股具有更高的内在价值,特别是在其资源性方面。中国煤炭股对有色股的折价也将随市场对资源性品种的逐步重估而降低。目前A股市场上,煤炭公司2010年市盈率对有色金属公司的平均折价率为46%,这种折价率有望缩小。

煤炭股盈利具有更强的可预见性和稳定性。例如,主要煤炭公司中煤和神华70%以上的煤炭产品为合同价销售。而铜、铝的销售基本按照现货价格进行。同时,中煤、神华和西山煤电等煤炭公司的毛利率等也都明显大于有色公司的毛利率,因此煤炭公司的业绩更为稳定。从具体产品来说,2010年冶金煤价格上涨潜力更大,冶金煤类股票将受益最多。

重点关注

西山煤电(00983)

该公司是增长潜力巨大的焦煤龙头。兴县斜沟煤矿提供内生型增长。产能1500万吨的兴县斜沟煤矿将于今年底投产,预计2010年产量达到1200万吨左右,带动公司销量增加约40%,而2011年可以全面达产。

利用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进行扩张。在此次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当中,西山煤电作为资源整合主体,直接参与1095万吨小煤矿的整合,其中10月底已经签订了540万吨煤矿的整合协议。山西焦煤集团作为山西省所属的最大煤炭企业,在此次资源整合完成后将超过1亿吨的规模,为西山煤电提供了更大发展空间。

平煤股份(601666)

主要亮点在于估值较低。是具有扩张潜力的区域焦煤龙头。具备一定的资产注入潜力。2009年公司已经启动收购了集团公司5个煤矿,这5个煤矿的2008年原煤产量为527万吨,相当于上市公司2008年2872万吨的18.4%;2008年净利润40702万元。2009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0220万元,相当于上市公司78479万元的13.0%,2008年,中平能化集团原煤产量4120万吨,并计划在陕西长彬煤田建设1000万吨的矿区,在新疆哈密建设2000万吨的矿区。预计未来集团公司还将陆续注入所属的其他煤矿,逐步实现煤炭业务的整体上市。

此外,该公司具备最高的利润敏感度,

在煤价上涨周期业绩弹性更大。在煤价每变动1%的情况下,平煤股份2010年净利润将变动5.3%。在2010年炼焦煤价格面临较大上升概率的情况下,平煤股份的股价上涨空间也将较大。

中金黄金(600489)

中金黄金将继续受益于资产注入预期。A股市场对于黄金股的偏好明显。中金黄金还将保持其高估值的特性,并维持对于山东黄金的估值溢价。中金黄金的高估值来自几方面的支撑:资产注入预期高、确定性强以及黄金对利润贡献的比重逐步增加。市场一直对中金黄金集团资产注入的预期较高,这种预期从2007年开始大幅拉升了中金黄金的估值水平,使其对于山东黄金从估值折价转变为估值溢价。由于注入的资产以黄金为主,进一步降低铜业务所占比重,因此公司的估值水平也水涨船高。同时资产注入带来的增长性使得公司的估值压力得到有效释放,留下了股价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滞涨行业的后发机会

在投资、消费和出口的三驾马车中,出口是最晚复苏的,进程迄今仍相对缓慢。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所谓的“洼地”,明年可能会非常有戏。

这个部分目前仍然有很多分歧,不过即使出口增长反弹力度不大,但随着全球经济回暖,出口复苏在明年仍可能会成为对GDP贡献的主力,因为今年出口对GDP是负贡献,明年实现正贡献的概率很大。出口复苏相关板块,比如钢铁、航运这些行业在明年可能会有比较好的表现。

摩根大通在最近的报告中预测,2010年中国出口将稳步回升,且中国进口将带动相关国家经济恢复加速。2008年三季度开始,中国出口量随着全球经济的严重衰退而迅速下滑。摩根大通预计,2010年美国消费支出将增长2%。这为中国出口业进一步稳步复苏铺平了道路。与此同时,本次经济危机期间,中国在美国进口市场所占份额继续增长。这不仅反映了中国在生产力和综合竞争力上的出口优势,也反映了经济剧烈衰退过程中,美国消费者更倾向于消费廉价物品的趋势,这也将支持美国对中国产品的需求。

在中国政府的积极财政刺激政策下,2009年二季度以来中国进口出现大幅反弹。中国的进口主要商品生产者。特别是来自非洲以及拉丁美洲和澳大利亚,在2009年二季度显示出了最强劲的增长。亚洲大部分其他出口商,包括中国台湾、东盟经济体、韩国,也从中国国内需求强劲和衍生的进口需求中获益匪浅。

在进出口增长的推动下,明年航运等相关行业值得特别关注。其中,油轮市场和多用途市场较为看好。近期BDI(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不断攀升,受益于运费的稳步提升,散货和集装箱市场中短期也逐步向好,不过需要注意未来运力扩张压力仍然较大。钢铁、机械设备等出口型行业也可以重点关注。

除了出口部门,另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后起行业是化工,这个行业直到今年下半年才逐步显示出复苏的苗头。判断化工行业是否复苏基于两个标志:一是产值环比增加:二是需求恢复。目前看来,中国化工市场上这两个标志都已出现。

作为中游制造业。2009年化工行业复苏程度显然落后于下游消费品,这主要在于复苏传导需要时间以及行业产能总体过剩。2010年在内外需回升的拉动下,化工行业景气有望进入新一轮稳步上升期,产品价格也将进入上升周期。

公司方面。可以关注烟台万华、黑猫股份、华鲁恒升、华昌化工、盐湖钾肥、红宝丽、兴发集团、浙江龙盛、金发科技、双环科技。重点可关注江苏国泰、新安股份、云天化、德美化工和三友化工。

大消费概念仍有戏

大消费概念始终是挖掘机会或者是挖掘黑马的一个富矿,尤其在投资拉动经济显露疲态之时,消费被认为将接过接力棒,成为拉动经济的主力军。和消费相关的银行、房产、汽车等等都在大消费的范畴中。仔细挖掘,可望有所斩获。

大消费板块中,今年的汽车、家电、住房这些内需拉动型的产业实际上表现非常抢眼。就汽车而言,中国毫无疑问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国了。而且这个趋势应该是不会再得而复失。

从细分行业来看,中下游里面的商业、家电、地产、机械增长的潜力还是比较大的。主题投资方面,有不少人认为消费升级是一个持久的主题。二、三线城市面临很好的机会,包括家电、汽车、房产,以二、三线城市为主的公司都面临一系列机会。

就区域来说,新疆和上海两个区域的板块比较受到关注。有业内人士认为,新疆资源比较丰富,战略地位比较高,民族问题也比较复杂,还是要靠经济发展来解决问题。可能中央会倾斜一些资源和优惠政策,扶持力度可能会加大。而上海则涉及到经济转型,向服务型经济转变。包括国际枢纽港的建设、金融中心的建设,以及以迪士尼进驻为标志的服务业加强,在一些领域里面会涉及很多投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板块目前估值优势在积蓄中,较多一、二线公司的估值水平明显落后于大盘指数。目前政策上大力打压的可能性还不大,房产股2010年的收入又是稳定可预期的,相比较于目前的估值水平而言,具有很好的投资价值。

低碳经济行业

在全世界发展新经济的呼声中,低碳经济也有望成为明年的重要方向。相对于上文推荐的高碳的煤炭股来说。低碳经济是另一个极端。

日前,国务院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随着中国在气候变化会议前提出了减排任务,那么明年上半年,不排除会有一系列的减排政策出台,从而让低碳经济从目前的“题材”得到实质上的延续。

从目前各路研究员观点来看,低碳经济涉及行业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节能减排板块,包括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建筑节能、半导体照明节能、变频器、余热锅炉、清洁煤发电和清洁煤利用等:另一类则是新能源板块,包括核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地热能、氢能等。

第9篇:光伏行业的看法范文

最近,我拜访了宝联投资总裁陈灏康,他在圈内名气并不大,倒也是君安系操盘手出身。我去他那里的时候,他刚好送走一批日本客人。他说,这些客人来自日本财务部,与他一起谈合作项目。原来,他早已把目光放在了日本奢侈品上。

他旗下有家公司叫做德润投资,马上将与磐石投资,组建一个120亿元的资本航母。

我发现,他最大的投资理念,源自并购。中国第一起并购案就是他做的,他自称是中国“资产重组”的第一个实践人。1997年第一个资产重组的案子兰陵陈香酒业收购山东环宇出自他手。

在君安的时候,他看了很多书,里面讲了很多并购的东西,但中国人没有去实现,他就想办法去实现。在这个过程中,陈灏康也形成了自己的对股票价值的看法,一句话总结:信息优先,通过时间的推移换来价格优先。在他看来,做投资很难预测企业的未来。对于投资者来说,确定性越大就越赚钱。在他看来,并购好之所以好,因为并购是个确定性事件,他去拿一块好资产去并购一块坏资产,企业现在的价值、未来的价值多少,都很清楚。一旦并购成功,公司的价值就会上升。由此,陈灏康就建立了一种投资理念――要做确定性最高的投资。并购让他在最大程度上了解自己投资的公司。在他看来,股价本身,就是信息优先随着时间推移而体现的未来价值。

他的战绩是2005年投资的无锡尚德,那个项目他一年赚了40倍。当时,无锡尚德已经是一个很受关注的公司。经营三年,第一年亏7000万,第二年盈利7000万,第三年盈利1个亿。他们起初不相信,但无论从什么方面考察,这确实就是真的。

在陈灏康考察之前,全世界46个机构已经去过施正荣(无锡尚德CEO)那里,但最后股权协议的谈判都不了了之。一是因为无锡尚德的股权结构很复杂,涉及7家国有股份,要进行民营改造很困难,这么赚钱的公司当然谁都不愿退出。另外,2005年国内IPO停发,有国有股份的公司无法到境外上市。

于是,陈灏康索性和国有企业一家家谈,给他们的价格是24倍,最后他们都同意了出售股份。不过,目前他也对新能源比较担心,全球70%的光伏都是中国人在造,不过现在协同效应下恶性竞争带来的整体行业收益下滑是个满严峻的问题。

如今,他正带着这个理念,去日本淘金奢侈品,因为那里的价值低估了。他与日本人合作的奢侈品基金也是并购思路,因为他主要去收购日本一些低价的奢侈品项目。

日本是奢侈品消费数一数二的大国,有很多奢侈品基金投资,一般都是5-7年的投资期限,如今,很多基金要到期清算,要变现,没有渠道,一些公司面临破产,但日本文化爱面子,不愿意把产品拿到市面上拍卖,就有朋友找到陈灏康他们。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