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范文

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

第1篇: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范文

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家庭、学校、社会。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功能弱化乃至缺失;在农村的一些地区,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够全面完善;社会不良因素对留守儿童的安全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现状及成因分析,为了这些孩子更好地成长,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需要各尽其职,共同协作,一同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筑一张安全大网。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民工不断涌入城市谋求生计,他们留在农村的子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也在不断的增加。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 、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至2013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超过6000万,占农村儿童的近一半,且这一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呈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而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对留守儿童的调查表明,绝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是由其留在农村生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代为抚养。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父母的关爱、教育与监管等方面的原因,农村留守儿童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教育、心理、健康、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近年来引起了我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尤其是安全问题,不仅是孩子的个人成长问题,也不仅是一般家庭的私人问题,而是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关系到祖国未来人才的培养问题。笔者经过调查、研究认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 农村留守儿童极易发生意外伤害事故。首先,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不在孩子身边,多数孩子由其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管,祖父母们多数年龄较大,缺乏安全常识和意识,大部分人还要承担繁重的农活及家务劳动,没有足够的时间、能力、精力去 看护和教育孩子,这是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最主要原因。2013年6月,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生米镇文青村发生一起儿童溺水死亡事件,溺亡的三个孩子为与奶奶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同胞兄妹。这一悲剧中的奶奶年纪较大,且是在外务农回家后发现三个孩子都出事的。2013年8月湖北孝感市肖港镇蒋寨村两儿童溺水死亡,一人失踪,三孩子均为农村留守儿童。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溺亡事故频发,溺水死亡已成为留守儿童意外伤害中的“头号杀手”。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其次,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的监督,缺乏安全常识和生活经验,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一时冲动,不计后果,这样也容易造成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当然农村的生活环境和设施不完善也是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2 农村留守儿童最为容易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由于父母离家外出务工,监护人疏于照顾,学校教育不到位,留守儿童自身的防范能力和保护意识较弱,这些种种因素使得农村留守儿童极易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根据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男孩易成为人贩子相中的目标,女孩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2012年6月甘肃省陇西县发生一起震惊全国的案,28岁的乡村教师刘自2011年8月以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猥亵、多达8名小学女生,其中多数为父母不在身边的农村留守女童。2014年1月据新华网报道,广西兴业县一名13岁的留守女童从11岁开始,至少遭到16人摧残,被至少50次,查明身份的犯罪嫌疑人中有14人为中老年人,侦查发现的案情触目惊心。

3 农村留守儿童极易染上不良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农村留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对社会上各种复杂的、不良的社会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加上家庭教育的不完整和社会规范教育的缺乏无法给留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于是一些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留守儿童自我行为得不到完全控制。他们在学校违纪、厌学,容易染上社会不良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笔者调查自己所教的两个初一班级,共有12名男生染上吸烟的坏毛病,其中有10名为父母均不在身边的农村留守儿童。据了解,这10名染上烟瘾的孩子都是在节假日回家时,因缺少父母的教育,而临时监护人又监管不到位,于是在与村里的社会青年交往时便学会了吸烟。而班上时常爬围墙外出上网的学生中多数也是缺少父母监管的农村留守儿童。至于留守女生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早恋现象。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她们便把来自男孩的关心视为珍宝,而绝大多数早恋的留守女孩都会有性经历。于是这部分女生基本上完成不了九年义务教育便成了别人不合法的“妻子”。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在不断扩大,而对这部分孩子的安全教育也成了这个社会重中之重的问题。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我想,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协作与支持。

4 父母及监护人应切实履行监护义务,提高监护质量。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务必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切实重视对子女的安全教育,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切不可为了赚钱而耽误了孩子的终身。双方尽可能留一方在家教育和监护孩子。如果双方必须同时外出务工,也应当时常通过电话、写信、回家等方式与子女进行经常性的交流,亲情上多给孩子一些慰藉,多给孩子一些关爱,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询问他们的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的情况,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时时提醒他们注意人身安全。同时,也应与自己孩子的班主任建立起长期的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而农村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则应树立起角色意识,切实承担起教育监管留守儿童的责任,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的联系和沟通,随时告诉他们孩子在家在校的各方面情况,与孩子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避免此宽彼严的现象发生。

5 学校应健齐健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农村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应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问题,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学校应针对各年龄段的农村留守儿童所遇到的不同安全问题,开展形式不同、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工作,如可通过电视、网络、板报、游戏等多元方式,多措并举,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安全宣传和教育。也可设置安全风险的相关活动和课程,组织各种安全风险的模拟场景演练,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对各类风险的认识,增加防范和增强逃生的能力,避免和减少对农村留守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第2篇: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范文

关键词:留守儿童;安全监护;管理;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213-01

1.加强留守儿童的安全监护管理的重要性

在实际生活中,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新时期的特殊群里,在安全监护管理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大多数的留守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些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的人在照顾,老人对儿童安全监护管理的意识相对淡薄,缺少安全意识,很少进行安全教育。同时,对留守儿童安全监护管理不到位,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留守儿童安全监护管理缺失,造成了很多孩子对父母慈爱渴求的心理偏差,严重影响了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如何加强留守儿童安全监护管理,制定合理的发展措施,可以为儿童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因此,重视加强留守儿童安全监护管理,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2.加强留守儿童的安全监护管理的措施

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的有效监管,缺乏父母及老师的关爱,极易导致留守儿童生产心里问题,例如常见的性格孤僻、对身边的人有敌意、过分自卑等问题。同时,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学习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年龄都较小,很容易被环境影响,加之缺乏一定的正确观念引导,常常出现留守儿童旷课、打架、喝酒等不良行为。为了更好的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结合留守儿童的实际生活情况及学习状态,身体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制定合理的发展措施,有利于确保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一般情况下,加强留守儿童安全监护管理,确保孩子健康成长的措施有:政策"人性化"的帮助;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进行一定的法律宣传活动;学校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及法制教育等内容。

2.1政策"人性化"的帮助。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让留守儿童得到最好的关心和爱护,为其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政策"人性化"的帮助,是加强留守儿童安全监护管理的措施之一。通过制定一些人性化的政策,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在工作的同时,创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更好的照顾孩子,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同时,在学校教育方面,学校应结合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适当的进行生活费用补助和学习方面的帮助,让留守儿童感受到身边的爱,健康、快乐的长大。因此,在处理涉及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生活问题的时候,要多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及时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帮其树立积极生活和学习的信心。

2.2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进行一定的法律宣传活动。为了有效的提高留守儿童安全监护管理水平,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进行一定的法律宣传活动,也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在关注留守儿童生活和学习方面,注意观察留守儿童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进行一定的法律宣传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法律对其成长的重要性。

2.3学校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及法制教育。在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及法制教育,对于培养留守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非常重要。通过学校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及法制教育的措施,鼓励留守儿童在参与安全教育活动的同时,促使留守儿童可以充分的感受到安全防范意识对自身成长的重要影响,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热气,不断提高留守儿童处理问题的能力。学校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及法制教育,并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活动,鼓励留守儿童参与其中,帮助他们更全面的了解安全及法制教育的相关问题,对于其日后的成长也非常重要。因此,在学校教育方面,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时刻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况,及时的帮助留守儿童排解心理问题,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能力及安全防范意识。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伴随着大量的青壮年农民工涌入城市务工,大量的儿童被留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增加。如何根据留守儿童的实际生活情况及学习环境,积极的探究加强留守儿童安全监护管理,确保孩子健康成长 的措施,强化对留守儿童的保护与监管,成为解决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实际生活中,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及教学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完善,及时的关爱留守儿童,对于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李玉金.留守儿童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2015.

[2]罗惠文,莫秀婷,盖若琰等.山东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调查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12):26-27.

第3篇: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A-0004-02

据有关部门估算,我国目前农民外出务工人口已逾1.2亿,且呈持续增长的趋势。经过深入调查了解,我县2011年小学72 238人中留守儿童就有20 474人,占小学在校生的28.3%,初中39 356人中留守儿童就有16 261人,占初中在校生的41.3%。现笔者根据我县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乃至行为、心理等方面现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一、我县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分析

(一)缺乏家庭教育,学习成绩不佳

留守儿童大部分自控能力差,对自己不能严格要求。同时,监护人多数因文化素质较低或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辅导孩子学习,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据教师们反映,留守和非留守儿童在完成家庭作业方面有明显差别。非留守儿童的作业完成得比较及时、认真,而留守儿童的作业经常拖欠,甚至还会出现抄袭、不写的情况。此外,经过抽样调查我县29所中学的辍学率及学习成绩显示,留守儿童辍学率约为5%,在学留守儿童46%成绩较差,42%成绩中等偏下,仅有12%成绩较好以上。

(二)缺乏家庭关爱,性格发育不健康

留守儿童正处在生理发育、心理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但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及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这些变化。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缺少家庭的温暖、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导致许多留守儿童的心理不能健康发展。据我们对全县36 735名留守儿童调查发现,有24.6%的孩子出现不同程度的顽皮任性,有些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内向孤僻、自卑多疑、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三)缺乏有力的监管,不良行为多

监护人往往只管留守儿童的吃住问题,忽视其他方面的监管,致使一部分留守儿童抵制不住社会上的诱惑,出现了厌学、逃课、迷恋网吧、玩游戏等现象,有些甚至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混在一起,逐渐染上赌博、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恶习。

(四)安全意识差,人身安全缺乏保障

由于缺乏父母的教育和管理,多数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判断能力较低,不能对人身安全方面的隐患和危险因素作出准确的判断,对诸如交通意外、溺水等突发性灾难的应变自救能力差。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因留守儿童存在而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和严重,我们必须尽快着手解决。笔者通过对横县留守儿童现状的分析,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提出一些对策,旨在给当地政府、学校和教师提供参考,使其以后更好地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

(一)政府要认真重视,加大投入,有的放矢抓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当地党委和政府要把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除了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还要重视依法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净化社会环境,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加大对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整治(如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别让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影响到留守儿童。

一是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社会闲散人员的管理、教育和监督,严打、抓管各个帮派,共同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积极和健康向上的良好环境,让留守儿童共享同一片蓝天。

二是政府要大力支持创办寄宿制学校,建立健全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教育部门要引导学校坚持树立“教学相长,和谐共进,全力创办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思想,以“留守快乐,寄宿温馨”为目标,把留守儿童都集中在学校住宿。同时,应给学校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尤其是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使学校能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例如,针对留守儿童自卑、怯懦的心理,组织学校开展“确立一位心中崇拜的英雄人物,确立一条激励、奋进的人生格言,练就一项受益终生的生存技能,培养一种愉悦身心的业余爱好,参与一次提升素养的实践活动”的社会活动;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和情感问题,开设留守儿童活动室,开通热线电话,让缺少亲情的留守儿童有机会通过电话与父母倾心交流。另外,还要建立健全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实行“学校主管、家长学校搭桥,社会参与、家庭配合”的管理体制,为留守儿童提供系统、全面的服务。教育部门要帮助学校通过梳理留守儿童的情况,制订行之有效的计划。例如,除了让学校利用校会、班会、校刊、班刊,与监护人、班主任签订责任书,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健康教育、生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促进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工作的开展之外,在具体的班级活动中,还要让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也联动起来,深入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摸清留守儿童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有什么愿望等,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学会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这样留守儿童才能得到帮助,让自己也坚强起来,学会做学习和生活的主人。

(二)学校教育应主动承担起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极其重要,强化学校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一是加强多方合作,齐抓共管,建立社会监护体系。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全社会都应该关注的大事,学校应积极争取和动员社会各方参与,不断强化留守儿童教育监护体系,努力构建覆盖到边、监护到底的社会监护网络。

二是搭建平台,构筑校园关爱网络。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学校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例如,发挥学校、班级大集体的资源优势,以争当文明学生活动为载体,组织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让他们成为学习上、生活上的知心朋友,营造浓厚的关爱氛围。学校还可动员班主任成为留守儿童的“爸妈”,对重点留守儿童实行结对子帮扶,全程跟踪教育,通过为他们洗衣服、拉家常、改作业、解难题、聊生活等,让他们感受家的亲情和温暖。另外,各校还可根据本校条件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的机制,动员教职工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中。例如,在学校内选拔优秀的青年教师帮扶留守儿童,并明确帮扶的内容(主要是义务参与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和学习跟踪,义务承担留守儿童突发性事件的辅处理,义务参与学校组织的关爱留守儿童的相关活动)。

三是建立档案,强化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能力。每年新学期开始,学校应要求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登记造册,将其家庭情况、学习情况、纪律情况以及其他表现记入档案,明确留守儿童的问题根源,以便“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学校要加强对留守儿童潜力生的管理、教育和转化。首先是明确对象,对症下药。哪一个是留守儿童潜力生?存在哪些问题?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教师要深入调查了解,建立潜力生档案,并组织教师进行对口帮教,对潜力生进行心理疏导,为潜力生消除障碍。其次,对问题严重、屡教不改的留守儿童,建立定期汇报制度,要求其按规定时间到学校政教处汇报每天的学习情况和存在问题,督促其改正缺点的时间。最后,学校还可通过多表扬、多鼓励的办法,挖掘留守儿童的优点或创造机会让他们做出成绩,促进留守儿童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促使他们的行为习惯有所改变,在心理素质、安全意识、自控能力和学习成绩方面也能有一定的提高。

(三)应多方协助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家庭教育是最直接也最容易出效果的,所以留守儿童的父母必须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与学校、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使留守儿童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由于家庭教育十分重要,所以社会各方也要配合留守儿童家庭抓好家庭教育工作。

一是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营造留守儿童安全上学的良好环境。针对留守儿童可能会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学校要与辖区公安机关、社区、村委会、家庭等联动,给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安全的上学环境。如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传达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重视安全教育问题,通过国旗下的讲话、校园广播、板报、演讲、安全演练等手段,加强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其次,明确监护人承担保护学生安全上学的重要职责。另外,学校教师、公安人员、社区人员、村委会人员还要密切配合,共同承担起与监护人沟通的责任,让监护人重视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每学期开一次家长会的时机让家长代表作打工感言,使学生理解父母的辛劳,或让留守儿童一周打一次电话给父母,或召开留守儿童主题班会等,以此让孩子明白父母外出务工是为了生活,为了家庭,为了儿女,从而使留守儿童理解父母、遵守纪律、好好学习,感恩父母,报效社会。学校还可以组织开展亲子活动,如要求留守儿童的父母每周给孩子打一个电话,每月给孩子写一封信,每季度与孩子的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看望自己的孩子等,让留守儿童得到爱的浇灌。

二是加强引导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留守儿童的父母应在满足孩子物质条件的前提下,关注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我们建议家长在外出务工前,首先要慎重考虑合适理想的委托监护人。其次是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各方面加以关心,如多打电话给委托监护人、孩子及教师,询问孩子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切实关心孩子的行为养成和学习情况。

第4篇: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范文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原因;解Q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由来已久,曹锦清先生《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对陈家场村近百年来人口流迁的详尽分析,就已经对留守儿童进行了描述并未发展为社会问题。我国农民工群体科学素养普遍较低,因而只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就业流动性大,且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进城务工人员无法解决其家庭问题,其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尤其突出,而且长期存在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

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的具体表现: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学习成绩没有显著影响,但父母的辛勤劳作对孩子来说是双面的,可能激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也可能会使儿童感觉读书无用从而辍学。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表现最突出的问题。留守儿童容易出现任性、自私、冷漠、内向的性格特点,这种心理状态被称为“留守综合症”。这种症状长期发展下去对留守儿童非常不利。公安部公布数据:全国未成年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集中在农村且以留守儿童为主。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缺失

对留守儿童而言,父母离开农村到城市谋求发展,造成家庭教育的缺失,代管监护人舍不得管,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学习。并且代管监护人大部分是文盲且教育观念落后,只重视儿童卷面成绩而忽视了留守儿童在智力和能力上的教育,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心理、安全教育的缺失和价值观的扭曲。

2.学校教育的失职

学校教育只注重学业而忽视了道德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各级财政没有为留守儿童提供专项经费,缺少相关制度的支持,而且农村中小学师资尚缺乏,学校缺乏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最终引发社会问题。

3.留守儿童缺乏自我教育的能力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和发育的关键阶段,得不到父母的引导和帮助,缺乏有效监督,留守儿童的自控能力很难形成。并且留守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弱势地位,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其旺盛,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诱惑,当面对可能的伤害与危险时,往往不能及时做出反应,容易发生各种危险事件。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1.政府自上而下,形成合力

吕绍清认为解决留守儿童的根本措施是结束留守,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在城市。未来国家需要进一步加强户籍及相关制度改革,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地方政府要积极创造就业岗位,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减少外出务工人员,更应该督促教育部门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2.家庭自内向外,全面监护

父母应该转变教育观念、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家长要加强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与孩子多沟通,学会理解孩子正常发展过程中的合理需要,重视亲子之间的交流互动等。代监护人不能只关注留守儿童的衣食住行,更应该关注他们道德修养、价值观的培养;多与孩子、孩子父母、学校进行沟通。

3.学校由松到严,丰富监管形式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深入留守儿童家庭,掌握他们在学习、道德、心理等方面的情况。学校丰富教育活动类型和形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当地留守儿童的现状,加强监管,提高留守儿童的生存能力。

4.社会提高认识,关爱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作,层层把关、净化社会环境,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全社会要形成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社会环境,积极推动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5.儿童自我教育,增强自身素质

留守儿童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正确地认识各种问题,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学习、自我修养的能力,不断完善自我,及时改正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社会,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留守儿童出现、发展与解决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依靠政府、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农村留守儿童自身五个方面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我们应该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充分利用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力量解决好这一问题,使他们成为国之栋梁。

参考文献:

[1]曹锦清.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12.

[2]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吴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0(10):15-18,53.

[4]迟希新.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心理社会分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6(2):29-32.

第5篇: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范文

关键词 留守儿童 人身权利保护 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On Protection Status quo of Personal Rights of Children Left behind

――Take Sichuan Province Bazhong City Bazhou District as an example

PENG Rui

(Faculty of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ases of children left behind personal rights have been violated state presents a high-fat, affect social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survey, three aspect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ubject from the personal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of children left behind, the protected content and methods to assess their personal rights, protection status, and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its personal rights have been violated, pursuant to raise the personal protection of children left behind proposed rights.

Key words children left behind; personal rights protection; status study

1 概念界定

1.1 留守儿童

定义需抓住两大要素:第一,年龄界限,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在校的留守儿童,因此将年龄限定为14周岁及其以下;第二,是否局限于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但目前,城市中也广泛存在留守儿童。据此,文中的“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由父母单方、祖辈、他人或无人照顾的14周岁及其以下的未成年人。

1.2 人身权利

本文将人身权利分为两大类:人格权和身份权,其中人格权包括了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和生命健康权。本文主要是指人格权。

2 调查设计

2.1 调查设计思路

以发放问卷的形式展开调查,范围是巴州区内接收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八所学校,对象是学校内的留守儿童以及教师。问卷分为学生卷和教师卷。

2.2 调查开展情况

发放学生卷160份,教师卷80份,共240份;回收共234份,其中,有效的学生卷130份,有效教师卷72份,总的有效率为86.3%,整体而言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理想。

整理教师卷得出接受本次调查的学校中,民办学校1所,且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其余均为公立小学;其次,被调查者工作岗位大多是学校担任主课的教师;最后,从工龄的分布来看,10年以下的教师24人,占33.3%;11~20年的教师32人,占44.4%;21~30年和31年以上的教师均有8人,均占11.1%。

学生卷的数据得出参与调查的留守儿童年龄大致分为:8~10岁17人,11~12岁60人,13~14岁53人。跟祖辈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占81%;由家中亲戚代为照顾的占11.5%。

3 据调查分析数据评估留守儿童人身权利保护状况

3.1 留守儿童人身权利保护的执行主体

此次调查中,跟祖辈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占81%,由家中其他亲戚照顾的占有11.5%。由此看来,家中的直系亲属成为主要的临时监护人,大部分属于隔代抚养。

3.2 留守儿童人身权利保护的内容

(1)生命健康权。留守儿童的人身权利最主要表现为生命健康权,它由生命权和健康权组成。①调查中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为:监护主体的改变,危险系数提升。调查发现,跟祖辈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占有81%,祖辈一般年事已高,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法有效保障留守儿童的安全。(2)人格尊严。人格尊严权是指权利主体所享有的心理和精神方面应有的社会尊重。它作为人身权的一部分得到了法律的肯定,保障权利主体免受社会心理和精神方面的伤害。②调查显示当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发生矛盾时,仍有教师会采用侮辱性词汇嘲讽以及选择公布成绩或评议结果以致达到羞辱。(3)人生自由权。人身自由权是指行为主体自主决定并支配自身行动的权利。③数据显示大部分留守儿童被限制自由。如果一个主体无法拥有人身自由,谈不上支配行动,更谈不上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3.3 留守儿童人身权利保护的方式

临时监护主体对留守儿童的保护更多采取是“管教”方式,只让孩子吃饱、穿暖、不出事。大多数学校对其保护仅限于孩子不在学校出事,并无实质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社会保护的方式主要依靠法律政策和资金投入,目前只在《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中规定了未成年人的保护。

4 思考与结论

4.1 留守儿童人身权利受侵害的因果关系分析

(1)监护主体的改变导致家庭安全教育和监管不到位。大多留守儿童只能与祖辈生活在一起,一般都因祖辈年龄较高,精力不足缺乏足够的安全教育和监管,甚至无人监管,有失监管责任。(2)社会保障与学校安全、法制教育、人性关爱缺位。社会保障缺位主要体现为基层民政部门、农村村委会等基层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监督保障工作不力,尤其缺乏应对留守儿童在校外发生伤害时的处理机制。纵然学校设立了防止留守儿童人身权利被侵犯的基本预防性措施,当其人身权利被侵犯后,缺乏系统的补救性措施,且在学校教育中仍有不良因素的参杂。教师缺乏关爱以及暴力教育、人格侮辱等问题仍然存在。(3)司法保护的空白。我国目前没有具体的法律对留守儿童的保护作出了具体规定,最明显的缺失在于与司法保护的现实脱节,一旦未成年人特定的权利被侵害,缺少具体操作程序来维护其权利。

4.2 加强留守儿童人身权利保护的建议

(1)突出家庭安全管理。父母与留守儿童建立常态的沟通渠道,父母要经常性与子女以及所在学校教师进行沟通和联系,关心子女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业发展情况,多了解子女的思想动态,教育子女应注意安全,增强其安全防范意识。(2)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突出人性关爱。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共同掌握留守儿童动向:可双向汇报孩子学习生活情况,掌握其行踪,这是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建立完善留守儿童档案,保证有人管有人问。强化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丰富文化生活,投入人性关爱。(3)社会互动机制。社会组织尤其是媒体界应加强宣传留守儿童人身权利保护工作,以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政府部门应鼓励创建并支持非政府的社会组织,与之协作,加大对留守儿童的社会帮助,同时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引导和教育,强化务工家长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发挥好父母职能。(4)司法保护机制。国家应通过立法形式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国家监护制度以及法律责任,即在基层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中设立专门的监督监护机构,对父母以及临时监护主体予以监督,确保其尽责地履行监护义务。要严格执行《刑法》、《民法》及相关法律,对侵害留守儿童合法权利的犯罪行为及教唆留守儿童违法犯罪行为的主体要加大打击力度;对于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案件,可参考国外的案件审理经验与方案。加强公安司法部门与家庭学校的联系与合作。

注释

① 刘海年.中国法律关于人身权利的保障[J].中国社会科学,1996(4):2.

第6篇: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范文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现象,不仅会长期存在,而且还愈发严重,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1.1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农村留守儿童是农村潜在的人力资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后备军,他们受教育程度和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一代又一代新型农民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关注程度和管理力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1.2是农村儿童自身健康、全面发展的关键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留守的特殊性,使其缺乏系统的家庭教育,在性格、行为、心理状态、思想品德等方面容易出现偏差。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进行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教育管理对策,使他们和其他儿童一样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1.3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整体改革

针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受教育群体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并对农村传统的教育管理进行改革,使之更加适合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这样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出现的主要问题

2.1留守儿童品行方面的问题

2.1.1道德观念发生偏差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家庭教育弱化,缺乏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的引导,部分留守儿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上产生了偏颇。一部分农民工的家庭经济和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为了弥补对孩子亲情方面的缺失,他们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采取“金钱+物质”。这样孩子极易产生“读书无用论”和“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甚至形成享乐主义的人生观。

2.1.2道德行为表现异常

留守儿童因道德观念的偏差,在道德行为方面的表现出现异常。部分留守儿童缺乏起码的自我道德约束,未能建立起对他人应有的尊重,也未意识到其对社会应负的责任。个别孩子因缺乏家庭监控,迷恋网络游戏,甚至与社会不良青少年来往,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2.2留守儿童学业方面的问题

2.2.1学习成绩情况不容乐观

根据有关调查的数据表明,留守儿童的考试成绩中,优秀的仅占8%,较好的占16%,中等偏差的占54%,较差的占22%。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留守儿童的考试成绩属于中等偏差。

2.2.2学习动力不足

首先,留守儿童的学习缺乏教养监督,学习动力不足。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无论他们学习成绩好或坏,都得不到父母直接的评价。留守儿童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常常处于无人监管的情况。一部分自律性差的孩子因此缺乏学习动力,厌学、逃学甚至辍学,不能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其次,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对子女的总体期望过低。部分农民工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概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体期望较低,放松对孩子的学习监管,对孩子的前途通常觉得能够外出打工挣钱就行。

2.3留守儿童心理方面的问题

2.3.1情感淡漠

学前教育研究表明,婴幼儿期是人生情感发展的敏感期,只有重视亲子间的亲情意识和相互依恋感的培养,才能使情感教育获得良好的效果。在实际情况中,有一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其幼年甚至是婴幼儿时期就离开他们外出打工,从而错过了与子女形成密切情感联系的最佳时期。一部分留守儿童对外出打工的父母并无思念之情,对父母也没有任何印象,极个别儿童甚至对父母产生了强烈的仇恨心理。

2.3.2性格内向孤僻

多数留守儿童是活泼开朗的,但是也有一部分留守儿童显得孤僻、自卑或者任性、自大。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或受了委屈时,十分想对父母倾诉,但是父母又不在身边,缺少良好的倾诉对象。正是由于得不到来自父母的亲情关爱,缺少情感抚慰,苦闷烦恼时又无人倾诉,久而久之就心情郁闷,性格内向、孤僻。

2.3.3人际交往局限

监护人考虑更多的是孩子的安全问题,只要求他们尽量待在家里,以确保平安无事。留守儿童的课余时间大部分是在家里度过,与同学在课余时间里的交往也不多,甚至有极少部分留守儿童处于空虚无聊、无所事事的状态,这大大减少了留守儿童的社会交往机会,不利于他们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2.4留守儿童生活方面的问题

2.4.1安全隐患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导致留守儿童意外伤害与意外死亡事件时有发生,如游泳溺水身亡等。第二,受到他人人身侵害,如被拐卖以及受到害等。第三,留守儿童自身行为失范,走上违法犯罪或者轻生之路。据调查数据表明,留守儿童生病后,有相当一部分是“自己找药吃”,甚至“不求医不求治”。这说明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是留守儿童的家长或者监护人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卫生医疗常识。另一方面监护人既无时间和精力,也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顾及留守儿童的卫生医疗。

2.4.2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缺失是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缺失的重要因素和表现。农村家庭没有积极负担起教育责任,或对教育责任执行不利,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缺失家庭教育。由于观念上的淡漠和生活上的压力,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对其教育管理时间普遍严重不足,这是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一个重要的表现。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农村留守儿童和父母团聚的时间很短,有些留守儿童一年中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够与父母团聚,甚至有些留守儿童几年才能够跟家长团聚一次。教育管理方式不当,教育管理内容单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较深,大多把文化教育放在第一,但对孩子其他方面的教育关注较少,甚至认为家庭教育就是督促孩子学习,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方面受教育机会的缺失,致使留守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产生了扭曲。家庭教育管理不当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放任型。在外打工的父母没有时间和精力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多数采取放任的态度。这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完全靠自觉,缺乏监督。第二,溺爱型。有的经济条件较好的外出务工父母,无力关心孩子的思想、学习,只是在物质上满足他们、顺从他们,导致溺爱。第三,严厉型。一方在家的父母,往往因为工作繁忙,对孩子教育缺乏耐心,过于严厉;有的老人由于思想观念陈旧,也会使用粗暴教育手段。

3结论

第7篇: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范文

据调查统计,全县困境儿童265人,其中留守儿童210人,单亲家庭儿童40人,孤残儿童15人。

二、困境儿童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据调查发现,孤残儿童因自身残疾的原因及留守儿童因长期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导致普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3、情感沟通太少,导致困境儿童心理偏差严重。据调查,孤残儿童80%以上,都存在自卑心理,而这些儿童正处于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父母关心的不够,与其交流太少,使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呵护和照顾,从而导致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由于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导致一些儿童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再加上有些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不够,导致他们有心事遇麻烦时缺乏通畅的倾诉渠道和正确的引导,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得心理健康。

4、安全监管不力,导致困境儿童安全难以保障。当前,大多数监护人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平日对这些儿童监护不力、安全教育不够,导致部分儿童的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另外,因受农村社会治安环境的影响,困境儿童权益受到严重侵害。

三、帮扶困境儿童的建议和意见

农村困境儿童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综合的社会问题,它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当前,如何搞好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帮扶工作刻不容缓。现结合调研情况,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

1、要切实加强对困境儿童帮扶工作的领导。要尽快建立农村困境儿童扶贫工作机构,积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有关扶贫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覆盖城乡的农村困境儿童扶贫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制定农村困境儿童扶贫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近期和中长期工作内容及目标,努力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向前发展。

第8篇: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范文

一、基本情况

乡总面积481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114个村民小组,3.3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6.3%。全乡有耕地面积3378.7公顷,其中水田178.7公顷,旱地3200公顷,人均耕地1.5亩,且大多数耕地是高山田交通不便,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生姜为主。由于百年大旱,农村人均纯收入仅为2410元,广大老百姓仍然生活在贫困边缘。因此,极大部分群众迫于生计也挤进了打工队伍中去,成为打工一族,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据调查,全乡0-18岁的学生人数有6314人,留守儿童2371人,其中在校小学生中就有1154人,占学生总数的18%,老人监护的有439人,占38%,寄养他人的有140人,占12%。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留守儿童生活普遍较差。

由于农村老百姓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大部分未掌握专长和技术,外出打工大部分从事的是劳动密集性工种,干的是苦活、累活,且工资收入微薄,只能基本维持家人和儿女的生活。儿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少,父母又长期在外,难以顾及到儿童的生活情况,导致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

二是留守儿童学习普遍较差。

在留守儿童中,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农活、家务活增多,尤其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年老体弱,加上本身的文化水平较低,根本无法顾及到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大部分留守儿童还要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导致一些儿童体力的透支、精力不集中,对待学习只是应付了事,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

三是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

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呵护和照顾。由于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有的留守儿童情绪消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1-15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或一周岁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

四是留守儿童道德行为较差。

父母长期外出打工,无法顾及到儿女的成长情况,监护人或代养人只管留守儿童的生活,缺失了道德的教育,养成了留守儿童放任自流的习惯,缺乏道德约束,形成不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了不讲卫生、不拘小节、乱花钱、顶撞祖辈、我行我素、不服管理、说谎骗人、小偷小摸等行为偏差,尤其是留守儿童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

五是留守儿童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在留守儿童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对儿童的安全监管,加之部分监护人和代养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不够、意识不强、监护不力,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特别是在双休、寒暑假期间,脱离了学校管理回到家中,临时监护人和代养人的管理难以到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出现安全事故。

第9篇: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范文

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意识到营养与食品安全关乎他们的健康,对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研究团队历时3年的一项调研发现:农村儿童吃劣质零食现象非常普遍,且不注重零食卫生。调研团队选取了6省12所农村小学与2所流动儿童小学共5000多个样本进行研究,发现这些零食多产自村镇的小作坊,且山寨和过期产品居多,劣质冰糕和饮料类食品基本由食用香精、甜味剂、酸味剂、色素等食品添加剂调制,一些小零食中钠含量和细菌量超标,农村市场儿童零食质量安全状况堪忧。

农村孩子零食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劣质零食没有营养又不安全,为什么会成为农村孩子最爱吃、最常吃的食品?

一方面因为劣质零食价格便宜,一般五毛、一块钱一包。农村儿童每天能获得的用于购买零食的零花钱又不多,大部分孩子的零花钱在2元以下,刚好在购买范围之内。另一方面,这类零食往往抓住孩子的特点,做成麻辣重口味来增加吸引力。此外,农村留守儿童多,且普遍缺乏足够的家庭监护和教育,食品安全和营养意识差,辨别能力和自我规避风险的能力弱。

农村孩子零食安全问题不容小觑。以一个6岁孩子每天吃一包钠盐超标的“辣条”为例,摄入钠盐为推荐量的172.33%。有的孩子一天吃3-4包“辣条”,钠盐摄入超标可想而知。重口味的零食吃多了,还会影响营养均衡,常此以往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并增加慢性病发病风险。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研究团队调查的贫困地区,就有将近30%的小学生营养不良,46%的小学生有吃了不卫生零食拉肚子的情况。

劣质小零食对于农村贫困家庭的潜在威胁更应该得到重视。人力资本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资本,身体健康才有脱贫致富的可能。然而贫困家庭一般抗击疾病的能力较低,一旦因为食用劣质小零食导致孩子生病,再加上家庭治疗条件有限等因素叠加,极易对孩子健康和整个家庭状况造成严重打击。

解决农村儿童零食安全问题,当务之急是加强农村零食市场的监管。据调查,学生主要在学校旁边的小超市和小卖部,或者集市和街边小摊购买零食。而农村学校周边出售的零食中,劣质小零食占据相当比重,生产厂家地址、电话等信息虚假的比例高达30%。因此要双管齐下,从生产源头加强治理,从销售市场上加强监管。食药监、工商、教育等部门要通力合作,查处专门卖给学生的伪劣零食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要进行营养与食品安全教育

除此之外,要进行营养与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农村孩子包括农村家长对于食品安全与营养的认知度。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意识到营养与食品安全关乎他们的健康,对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劣质小零食存在的土壤。

首先,建议教育部门将膳食教育列入义务教育学科目录中,开展儿童营养与食品安全学校教育。给出专门课时,培训专业教师,编写膳食教育教材,使膳食教育成为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教育,推动食品安全教育成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存在大量缺少家庭教育的留守儿童,很多隔代监护人的受教育程度又不高,很难担负起食品安全教育的责任。因此,学校的营养与食品安全教育对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更应加大力度。

其次,因地制宜将膳食营养与食品安全教育嵌入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自2011年来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已惠及3600万贫困学生,大大改善了贫困学生的营养与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可以在“计划”中设立专门项目,拨出专项资金来实行营养与食品安全教育,让孩子们在接受营养援助的同时,接受膳食教育,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