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问题范文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问题

第1篇: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问题范文

>> 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教育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情感边沿的现状及对策 初中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对策 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帮助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语言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刍议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现状及对策 浅议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干预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教育对策探析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现状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71-79.

[3]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6,157(3):60-65.

[4]叶曼.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6):67-69.

[5]傅爱红.公共图书馆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思考[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0,(04):63-65.

[6]傅斌.依托文化共享工程 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公共图书馆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思考[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0,(02):72-74.

第2篇: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问题范文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一、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到城市中工作,也就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学习方面,农村留守儿童往往缺乏较强的学习兴趣,存在比较严重的厌学心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祖辈对于他们的管理又比较松散,没有形成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有效监督与辅导,这就逐渐养成了他们对待学习的懒散态度,甚至还存在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迟到等问题。

其次,在生活方面,由于留守儿童很难得到来自父母方面的关怀与照顾,因此在遇到生活困难时,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向同伴进行求助,这就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水平较低。

再次,在情感需求方面,由于农村留守儿童长期远离父母,难以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逐渐在内心深处形成了一种失落感。除此之外,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差,再加上父母长期在外工作,他们不仅要承受巨大的生活经济压力,而且还非常担心在外打工父母的安全情况。所以,农村留守儿童非常希望能够同父母一同在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的环境下共同生活,表现出对城市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最后,在自我评价方面,较城市儿童而言,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对自我的评价也比较低,他们往往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而是过多的关注自己的不足之处,对自身的能力缺乏一定的信心。

二、导致农村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亲情的关怀

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年龄都在7岁至15岁之间,心智发展尚不成熟,正处于心理成熟的关键时期,同父母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外打工的父母往往很少同他们联系,有的甚至一个月才通一次电话。这样一来,就难以形成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更不用说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父母的亲情关怀了。

(二)缺乏完善的家庭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者一般都是他们的祖辈,其文化程度普遍很低、教育理念也非常传统,教育手段简单粗暴,对留守儿童的管理也仅仅是停留在简单的生活层面上,很少有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还有一部分监护者采用放任不管的态度,使留守儿童处于一种无人管教的环境中,更不用说受到来自家庭方面的教育了。

(三)学校教育的缺失以及社会关怀的空白

由于当前农村学校师资力量非常薄弱,教师对于学生日常课堂教育工作的开展尚且难以有效开展,更不用说对学生开展充分的心理健康教育了。除此之外,社会环境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当今社会,各种不良思想与风气严重存在,也给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措施

针对上述两个部分关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一)加强父母同儿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对于绝大多数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来说,把孩子一起带进城市共同生活基本上是很难实现的。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同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应当多花些精力在同孩子进行联系上,比如多跟孩子通次电话、多给孩子写封信、多给孩子寄些小礼物等等,都能够使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方面的温暖与关怀。假如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到城市中游玩一下,不仅能够开阔孩子的眼界,而且还融洽了家庭气氛。

(二)多一些引导,少一些训教

当孩子在生活或者学习方面出现问题时,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教师,对他们多一些耐心和爱心,尽到一份责任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最佳的教育方式。当孩子出现厌学现象时,应对孩子更多的正面教育,切忌灌输“读书无用”、“金钱至上”这样一些思想、

(三)学校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凸现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加强对他们的关爱和教育必须要付诸实施。学校教育过程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学生,实现与留守儿童的情感沟通。留守儿童是个特殊的群体,学校应该对留守儿童和其它的学生一视同仁,切忌用歧视的眼光对他们。不能只关心成绩,而忽视其生活上的困难和情感上的困惑。

(四)社会的支持和关爱

任何事情都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社会环境对留守儿童教育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从镇到村都应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建立农村社区留守学生教育和监护体系。另外,要加强法制建设,净化社会风气,消除影响留守儿童的消极文化,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几个部分的分析与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重视这一问题,深入分析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各方面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积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加以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农村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才能够真正实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佀连涛,郭聪.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2011,(02).

[2]刘欣,陈青萍.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05).

第3篇: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问题范文

摘要:本文对甘肃贫困地区留守子女的基础教育现状进行了阶段性分析,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留守子女在成长中出现的教育、安全、身

>> 我国西部贫困地区职业教育问题研究 浅析中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 美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师资问题经验研究 评析我国西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浅议我国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问题及对策 我国城市流动儿童基础教育问题探析 剖析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现状及问题 我国贫困地区未成年人社会问题现状分析 浅论我国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及改善途径 我国将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 我国贫困地区图书馆存在问题及发展方法 西部贫困地区残疾儿童基础教育研究 我国新疆地区双语教育问题新探 解决贫困地区农村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岷县贫困地区大班化教育问题的思考 “医爱筑梦”贫困地区儿童健康教育问题调研 我国贫困山区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分析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育公平视野下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困境 浅谈民族贫困地区小学留守儿童问题现状及教育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社科基金项目《甘肃省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研究――以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公平为例》(项目编号:13YD100)的前期成果。

作者简介:草(1978―),女,汉族,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甘肃政法学院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政策问题研究。

第4篇: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问题范文

关键词:留守儿童;发展困境;依恋理论

一、农村留守儿童发展困境及问题分析

(一)发展困境分析

1.内部环境依恋理论提出的基础是基于儿童早期对成年人通常是其父母之间的依恋关系的建立。在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及生活压力的驱使下,农村年轻父母大多数选择外出务工,忽视了对孩子的影响及孩子对父母的依恋。经过在安徽省某村随机调查30户年轻家庭,数据显示,63%的家庭父母双方选择外出打工,将孩子留在家中与父母同住,由于长时间的分离,再次见面时,儿童表现出的是明显的陌生感,这种陌生感会持续一段时间才会消退,孩子遇到事情也不会主动去和父母沟通,不会去表达感情,甚至在面临丧失或分离的时候,导致回避的产生,以此造成一些心理或行为上的偏差,进而在学习、生活、道德等方面产生一系列的问题。①2.外部环境农村留守儿童在同辈群体中属于较弱势的群体,在杂乱的社会环境下,他们没有分辨事物好坏的能力,加上可依恋的对象不在身边,没有正确的指导,很容易误入歧途。

(二)留守儿童问题现状

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离不开内部和外部环境的综合作用。留守儿童的发展也存在一系列的阻碍:1.缺乏正常的生活照料及保障农村父母外出务工,留孩子在家由祖辈照顾,由于缺乏很好的生活照顾加上溺爱,部分留守儿童没有正常的饮食规律,厌食、偏爱零食等造成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2.家庭及学校教育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中,由于缺乏合理的家庭约束,仅有教师在上课期间的正确指导不足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儿童在成绩落后时产生一种自卑感,自我放弃,致使学习积极性不高,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脑子太笨,进而厌学甚至辍学。3.心理及道德行为偏差由于留守儿童对父母依恋的弱化,导致他们在遇到问题时不愿和父母进行沟通交流,以寻求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留守儿童会把事情压在心里,不愿向外人吐露,导致性格发生变化,心理上产生一定的扭曲,养成不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②4.儿童的人身安全得不到合理的保障留守儿童属于弱势群体,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因此人身安全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垃圾食品严重威胁着未成年儿童的健康,儿童好奇心及贪吃的性格导致其不加分辨地去尝试。二是学校与家庭沟通机制不完善。

二、解决对策

(一)内部环境

1.完善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渠道Mastern和Garmezy提出亲子关系是造成儿童发展问题和心理病理问题的最有影响力的因素。家长外出务工时要尽量考虑将孩子带在身边,如果务工地无法解决孩子的教育等问题时,要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③,每年尽量多回家看望孩子,或者在孩子放假的时候将孩子接到身边,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给他们家庭归属感和安全感。2.通过一系列措施增强父母对孩子的责任感一是在条件允许时,在没有办法将孩子带在身边时,考虑把孩子托付给有责任感、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的亲属等;二是加强与监护人的沟通交流,提醒他们重视对孩子的学习和心理的沟通辅导。

(二)外部环境

第5篇: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问题范文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成因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陷,使得留守儿童在生理和心理成长等方面都面临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1.亲情缺失不利健康心理的形成

家庭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避风港,家庭的温暖是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留守儿童极少,甚至根本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引导,而他们的心理变化,父母也知之甚少或根本无从得知,就更谈不上教育与引导了。这种亲情的缺失,导致大部分的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对他人、集体漠不关心,脾气躁,自控能力差,动辄就发脾气,甚至大打出手。

2.隔代教育导致留守儿童性格缺陷

隔代监护是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的主要方式。一部分祖辈们由于所生活年代条件差、社会环境相对单纯,令他们更多的是为生计奔波,而无法为子女的成长教育过多考虑,更谈不上宠溺孩子,当孙辈被他们代为看管时,他们把这曾经忽略的对子女的关爱加倍地施予到了孙辈身上,久而久之,导致了孩子刁蛮性格的形成;与此相反的另一个极端是,一些祖辈对孙辈严格要求,孩子稍做错事,就棍棒相待。祖辈严加管理是好事,但这种只有高压的管教,也容易使留守儿童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孩子叛逆性格的形成。这些性格的裂变,都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3.监管人文化偏低无法辅导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波动大

农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低文化、低素质,使监护人自身的修养、意识、教育方法等都存在不足,根本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辅导,这就使得孩子们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来自学校里的学习和教师的辅导。但是,孩子毕竟年龄小,持久性差,根本无法把教师在课堂里传授的知识全数收于大脑,这就使得大部分留守儿童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认真,作业拖拉马虎,学习成绩差,波动大,最终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二、改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对策及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学校应充分发挥自己在教育力量上的优势,切实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1.家校联系,共同努力

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应通过家访,形成一个家校合力的和谐的教育氛围,共同维系、巩固教育成果。一方面,通过家校联系,加强与临时监护人、家长的沟通,潜移默化地对其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使其在监护过程中对孩子的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另一方面,通过家校联系,及时把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行为和思想动态以及孩子的点滴变化通知家长和临时监护人,让他们能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分享孩子的进步,体验正确教育方法的成功,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育的方法与方向。此外,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

2.创设环境,陶冶情操

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可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健康活跃的气氛感染人;创造赏心悦目的卫生环境,以优美的校园环境熏陶人;竖立张贴各种形式的标语警示牌,以鲜明生动的语言教育人。学校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如文化长廊主题宣传、墙报设计、作文比赛、小学生运动会、讲故事比赛等,不断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加强学风、校风建设,培育校园精神,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减少留守儿童在校外逗留的时间,避免他们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毒害。

3.爱心倾注,耐心教导

在留守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原来由家长承担的那部分责任,在一定程度上也转嫁给了学校与教师。因此,作为留守儿童的教师、班主任,应健全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详细了解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对于留守儿童的学习,可以通过开展“手拉手”“结对子”等活动,让居住地近的留守儿童互相结对子,或者与其他孩子建立伙伴关系,让他们一起学习,互相监督,帮助他们拉近与其他同学的距离,使他们更乐学。

第6篇: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问题范文

在面对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状况及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的缺失的问题时,来自西方的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在我国不断受到重视。借助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研究认为父母的入城务工使孩子们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学习教育等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这时“替代性”的补位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我们需要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

一、加强家庭教育引导,构筑家庭教育暖巢

三位一体的社会支持网络要能够发挥它的作用,首先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对于孩子教育是任何其他方式的教育所无法取代的,父母应该努力为孩子建立一个完整的家庭环境。其次,留守儿童父母的自身素质的提高不可忽视。再者,父母的教育观往往较为局限,仅仅重视孩子的知识和智力的学习。因此,父母教育观的正确性极为重要;教育方法也应该科学、合理,多采取鼓励支持的方式,这样更加有利于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最后,监护人自身素质对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也很重要。父母外出务工,监护人就代替了父母履行教育孩子的义务。因此,监护人应该提升自身素质,不仅仅注重对留守儿童衣食住行的照顾,更为重要的是积极主动的与学校和留守儿童父母交流孩子的基本情况。

二、积极推进学校教育,家庭学校协同一致

学校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二场所,应该发挥积极发挥其教育功效。特别对于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来说,学校教育是弥补家庭教育缺失的最好方式。学校不应是仅仅注重孩子知识教育的地方,应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或设立心理咨询室,对留守儿童展开心理教育;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帮助留守儿童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定期的举行家长或监护人与学校的交流会,帮助有效地留守儿童的问题;当留守儿童出现问题时,可以方便学校与家长进行沟通,帮助留守儿童得以健康成长。

三、充分发挥社区功效,协调整合社会资源

第7篇: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问题范文

[关键词]:留守儿童 现状 原因 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留守儿童。据调查,本地的留守儿童中大部分处于3—15周岁,其中80%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一次家;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谈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一次。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一、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地的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面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诸多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而其父母长年在外务工,很少给孩子打电话、写信,造成关怀不到位、勾通有障碍、亲情难维系。

(二)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据调查,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总体次于非留守儿童,成绩优秀的仅占2%,中等偏上占10%,中等及以下水平占到88%!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同时也反映出了绝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无人督促这个现象。

(三)存在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57%,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长,孩子心理问题越严重。主要表现为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性格柔弱内向、盲目反抗和逆反、甚至产生怨恨父母和老师的心理。

(四)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导致意外伤害比例较大。留守儿童由于未成年,缺乏应变和自救能力,很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据公安部门统计,被拐卖儿童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特别是女孩受到侵害的事情经常发生。加上不少留守儿童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人身安全更是令人担忧。在全国各地,留守儿童溺水、触电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据报道,湖南省涟源市荷塘镇遭遇一场特大洪灾,12名儿童死亡,其中11个是留守儿童。

(五)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弱,生活习惯不良,表现为不讲卫生、挑吃挑穿、乱花钱;在家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在校不遵守校纪班规,经常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甚至与社会不良人员混在一起,成为学校和老师的一块“心病”。

(六)监护人自身综合素质偏低。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不高,不懂得从心理上关心、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指导,在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沟通存在困难。

二、建议与对策

留守儿童问题不单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它的解决有待于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

(一)家庭方面

一方面,应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父母外出务工要慎重选择,三思而后行,多考虑孩子,孩子的前程比金钱更重要。即使外出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要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同时还应加强与“监护人”之间的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进行指导和严格要求。另一方面,应定期与孩子温馨对话,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且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二)学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各中小学在新学期报到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含联系方式)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

2、实行教职工结对、学生结对等帮扶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使他们体会到家庭的温暖。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承担其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他们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3、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学生、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4、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大力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把乡土文化引进课堂,形成有特色、有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

5、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特别是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交流,及时排除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社会方面

1、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完善工作机制,依法维护留守儿童的权益。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特别是对网吧、游戏厅的治理,对于侵犯少年儿童权益的情形要给予坚决打击。要形成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各个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

2、要扩大社会影响。利用主流媒体来宣传保护儿童的方针政策、法律措施,宣传各地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时的好经验和好办法,推介留守儿童中的先进分子、先进家庭以及他们的经验做法,积极动员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切实把他们的事情办好。

第8篇: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问题范文

在我国,“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视和十分关注的社会群体。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从农村来到城市务工就业,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儿童。他们大多数依靠祖父或外祖父母监护生活,有的甚至独自一人过着独居生活。他们从小与父母分离,缺少父爱及母爱的关怀与呵护,缺少家庭的温暖与温情,他们或性格孤僻,或桀骜不驯,在成长的过程中更无法得到正确的思想认识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极易产生认识的偏离、错误的价值导向和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为此,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关怀问题引发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重视。在2013年5月,全国妇联曾《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达6102.55万,其中独居留守儿童更是多达205.7万,占留守儿童比例的3.37%。而在一些劳务输出人口较多的地区,留守儿童的数量更为庞大。尽管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有其他亲人照料,但他们面临的各种伤害、暴力风险都比一般儿童来得高。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以及衍生的心理健康等问题。童年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都不陌生,它承载了我们许多关于儿童时期的美好记忆,童年是美好的,它就像一个五彩斑斓的盒子,里面装满了欢声与笑语;对于孩子来讲,儿童时期应该是阳光明媚的,应该是无忧无虑的,他们都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然而却有这样的一群孩子,因为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问题,从幼儿甚至小婴时期就开始与父母分离,他们从小没有父爱、母爱关怀,没有感受过家庭温暖;他们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思想上得不到良好的引导,缺少道德的约束;长期的思想及行为偏差使他们逐渐成为了社会的包袱乃至毒瘤,可见,关爱留守儿童不能仅仅只是解决温饱,让他们远离外部伤害,如何让他们在思想上获得良好教育、心理健康得到良性发展更加重要。2016年年初,在新春的余味还没有散尽的时候,一则“留守儿童年后和母亲分离嚎哭”的新闻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一个嚎啕大哭的小男孩在爷爷奶奶的拉扯下挣扎着向前想要拉住母亲的手,嘴里一直说着“你们不能这样对我”。孩子的母亲坐在车中不停地抹着离别的泪水,母亲的无奈与孩子的不舍尽现其中……然而这样让人心酸的场景却只是中国上千万留守儿童大军中的一个缩影,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如何改善留守儿童的生存及教育环境,值得我们用心去思考对待。

二、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现状

2015年6月9日,贵州毕节四兄妹集体服农药自杀事件震惊了整个社会,据调查四兄妹均为留守儿童,平日里,他们并不缺吃少穿,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是缺少关爱和陪伴,更值得一提的是,事发后多日四兄妹的父母依旧音信全无。受此事件影响,社会各界都引起了对关爱留守儿童思想及心灵的关注。特别是在《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年)》一文后,更引发了对留守儿童关注的热潮。

(一)家庭思想教育的弱化致使心理问题凸显

在我国,单亲抚养和隔代抚养是留守儿童最主要的抚养方式,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处于独居状态或者是寄养在亲戚家。无论是哪种生活方式,这些孩子都是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必要的情感慰藉,长期孤独使得他们渐渐形成自卑、胆小、焦虑、孤僻任性等一系列消极的心理情绪障碍,加之没有父母在一旁引导、疏通,在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极易引起负面情绪的爆发或者走向极端。

(二)思想政治教育淡薄形成的人格与认知的偏差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知发展起直接作用,但由于父母常年外出务工,没有时间顾及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也缺少足够的关心和教导,思想上缺乏交流与引导,没有在幼年时期形成一个正确的思想认知。所以许多留守儿童往往会缺乏安全感,出现性格内向、自卑、孤僻,不善与人交流等缺陷,并逐渐在长期的孤独中形成人格与认知的偏差。

(三)家庭的不完整导致行为障碍的出现

与父母分离带来的不安全感很容易使留守儿童产生戒备和抗拒的心理,特别是隔代抚养过程中产生的思想观念的差异、沟通障碍以及教育上的落后,使留守儿童缺少精神上的关怀与道德上的约束。特别是有的留守儿童自律能力差,加上与父母长期分离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道德品行,对新监护人教导又存在抗拒心理,致使行为出现偏差,不仅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早退、说谎打架时有发生,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人一起厮混,极容易受到诱骗走上犯罪道路,成为社会安全的隐患。

三、对留守儿童思想教育对策的探析

(一)完善家庭教育培养机制

家庭是人类最基本的群体形式,也是儿童社会化的基本单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儿童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独特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父母亲的思想认知对儿童有直接影响,良好的思想教育会给孩子带来一个好的品格认知,但是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教育与关爱,长期缺少家庭的温暖,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情感培养、品德品质、安全保障及知识学习方面都处于整个儿童群体中的弱势地位。因此,家庭教育的优劣关系着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所以,针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要搭建好与外出务工父母沟通的桥梁,将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方面。家长也要时刻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在外地的父母要保持经常和孩子的联系,关心他们的生活,关爱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感受家庭的温情与关怀。同时要健全家庭教育保障机制,用科学的方法去培养和教育孩子,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亲子关系。在学习和生活中为孩子树立一个优秀的榜样。

(二)营造健康的校园思想教育氛围

如果说家庭是培育孩子发芽的温室,那么校园就是可以让孩子茁壮成长的土地。我国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被提起,思想道德教育的推行工作也在逐步加强。健康的校园思想教育氛围可以净化孩子的心灵,缓解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消极思想和情绪,帮助学生走上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道路,培养积极的品格,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另外,学校方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祖国培育出大量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同时也要健全留守儿童制度,并将其落实到实处关怀与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通过关怀增强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的信心。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开展各项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为祖国培养积极健康的学生。

(三)结合社会、家庭、学校的力量共同协作

关爱留守儿童的教育,不能仅仅只局限于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更需要调动全社会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如学校、家庭、社会以及政府共同协作,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安稳的外部环境。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宣传,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另外,还要严厉打击各种侵害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积极为留守儿童提供各种帮助,呼吁社会各界人士来关爱留守儿童,真正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港湾。同时,政府也应该落实和健全关于留守儿童的政策机制,坚持政府引导和社会力量的积极配合,担负起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责任。总之,关爱留守儿童不应该只是仅仅关注物质方面,只是浮于表象,更多的是要深层次地对其思想和心灵的关爱,关注他们的内心成长,让留守儿童不在感到孤单与彷徨。谨以此文希望社会更多地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用行动给予留守儿童一份关爱,让更多的留守儿童远离孤独,找回家的温暖,实现留守儿童不再“留守”的愿景。

作者:张陶陶 单位:吉林财经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

[1]曾惠芳.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之对策探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10):38-40.

[2]祝畅.浅析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J].科教导刊旬刊,2014(01).

[3]罗家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1):1601-1603.

[4]费招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矫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刊,2014(01):137-139.

[5]黄凤芹.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04):169-169.

[6]郑应霞.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改善对策[J].教育评论,2014(10):97-99.

[7]戴斌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J].“新城镇化背景下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机制研究”学术研讨会,2014:44-47.

[8]曾惠芳,刘飞翔.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现状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

[9]郭金峰,宁锦歌.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J].科教导刊,2015(02):119-121.

[10]邬志辉,李静美.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01):65-74.

[11]杨青,易礼兰,宋薇.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家庭亲密度、学校归属感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03):197-201.

[12]王思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中的社会工作参与[J].中国社会工作,2016(07).

[13]卢燕飞,齐可民.母爱剥夺对留守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及营养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03):272-274.

[14]程志超,张涛.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政策研究[J].东岳论丛,2016,37(02):97-102.

[15]许惺,杨学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成因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01):125-128.

[16]“留守儿童年后和母亲分离嚎哭”[N].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2016-02-17.

第9篇: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问题范文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解决措施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有一段话:“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段话突显出了少年的重要性,但是现在少年这一群体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并且这个“特殊群体”的人数不在少数。据统计,我国大约有2.3亿农民工,在这个庞大的基数下,留守儿童又会有多少呢?而每年发生的与留守儿童有关的案件更是频频出现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上。国家的希望,社会的未来,如今却正一步一步远离绝大部分未成年儿童的生活方向,走了一条“乱世”道路,这是社会的悲哀,这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下的漏洞。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一)安全存在问题。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近年来,与留守儿童有关的案件不在少数。留守儿童的第一监护人为其父母,其父母外出打工,将孩子交给其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年岁已大,对于孩子的很多方面都照顾不到,导致孩子的生活及自身安全出现问题。父母长期离家打工,偶尔回家一次也是对孩子嘘寒问暖,使孩子缺乏安全教育,欠缺安全意识。拐卖儿童案、留守儿童凶杀案等案件层出不穷,究其原因,不外乎孩子孩子在学校没有把老师的话当回事,在家没把爷爷奶奶的“唠叨”放在心上,对于危险没有及时的意识到也没有相应的安全措施。少数民族的经济及文化等状况相对滞后,其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更加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二)教育存在问题。知识改变命运。孩子的受教育程度在某些方面是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未来的,而留守儿童的教育得不到父母的重视。当前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离不开知识的不断更新。有人说,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进步及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一代孩子的教育为代价,这个说法看似有点偏激,但是细细想来确实也有些道理。知识改变命运,自从提出以来就被绝大多数人奉为真理,将学习进行到底。

(三)心理及行为存在问题。能不能成为一个健康成长的人,不是在于他的教育程度有多高,而在于他的心理健康程度,心理是决定其行为的关键。一个人的心理能否健康发展,其决定因素是其生活环境。留守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留在家中,爷爷奶奶对其宠爱有加,父母回家之时更是疼爱,对其百依百顺,这就养成了其“小皇帝”的脾气,在心理上认为其他人也应该事事顺着自己,这非常不利于孩子以后在集体中的生活。父母归来对孩子的补偿只有钱,大把大把的给钱,逐渐养成了孩子大手大脚的习惯,不懂事的孩子认为自己很富有,长大以后,现实会与以前的生活出现落差,很可能会使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家庭教育机制、完善学校教育功能。家庭,不仅是孩子的生活场所,也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作为孩子的首位老师,家长不应该只注重孩子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同样重要。建立家庭教育机制不仅仅是在于其形式上,更要注重其实际的作用,首先要在根本上解决家长的陈旧思想观念,抚养孩子不仅仅是让其吃好喝好,满足其物质上的需要,家庭的沟通也是相当重要的,亲情的温暖更有利于促进孩子的成长,父母的观念改变了,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了,才能进一步开展工作。父母要外出打工,不可能陪伴在孩子身边,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所以父母应在有限的条件内给孩子找一个合适的委托人,委托人不仅能够负担孩子的生活,更要能够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作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渠道,也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应该对留守儿童多加关注,对其生活要进行适当的照顾,对其学习中的表现和变化要留心并且记录,还要及时跟孩子的家长联系,让其家长做到心里有数,能更好的配合学校的工作。

(二)政府部门要发挥其作用。在留守儿童这一问题上,政府部门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一,留守儿童多为农村孩子,在接受教育的时候由于城乡的差距而导致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平,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要合理公平的分配资源;其二,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进城入学难这也是一大难题,很多外出务工者在外出打工时将其子女也带上,其目的就是要子女接受城市的教育,不得不说这类父母的初衷是不错的,但进城以后他们将面对“入学难”这一问题。政府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建立全日制寄宿学校,保障农民工子女入学,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安心工作。

留守儿童这一问题关系到家庭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谐社会的发展不容许这样的问题继续存在。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农村的留守儿童,更加应该受到我们的关注。在党的号召下,在这个和谐社会的飞速发展下,应充分协调和发动各方力量,关注并且切实解决留守儿童这一问题,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富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2] 潘璐,叶敬忠.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