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能物流的目的范文

智能物流的目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能物流的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能物流的目的

第1篇:智能物流的目的范文

(1)物流体系智能化发展程度低。电商智能物流体系的构建主要是指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将不同物流公司在网上的物流信息进行整理和结合,通过互联网让广大群众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物流情况,电商智能物流体系的构建,能够助力贸易公司通过互联网找寻适合公司未来发展的物流种类,其应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结合互联网应用技术,让客户的根本需求与实际物流公司发展进行紧密相接,构建一个良好的交易平台,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成立物流公司,现在已经有很多群众享受到了智能物流体系所带来的便利,但在当前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下,电商智能物流水平有待提升。很多物流企业在进行配送路线的选择过程中,一般是按照人工进行判断,物流公司的货运司机会结合自己以往的经验制定出行车路线,司机的派送流程没有经过互联网公司的全程监督,这一发展形势为物流企业带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当前货物物流的更新速度较慢,经常会出现物流公司早早发货,但客户查询不到物流信息的情况,不利于客户满意度的提升,很多物流企业都是在日常事务管理的过程中采用计算机技术,而物流派送使得众多决策并没有得到有效地管理和监督。例如:配售中心所选择的运送地址和货物的组配方案尚不完善,没有选择最佳的运输路线,整体工作流程仍然处于半人工化的角色状态。(2)智能物流管理机制不健全。结合当前我国物流公司和企业的运行情况看,想要不断的完善电商智能物流管理体系,就需要做好物流管理机制的建立,为物流行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系统化的管理机制能够保证物流企业发展决策制定的稳定性,当前我国物流公司在日常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仅仅依靠管理人员所具有的主观意识进行发展策略的判断,这种派送形式虽然节约了派送时间,简化了派送审核的程序,但是让整个物流企业成为一盘散沙。严重缺乏具有结构性的管理制度,长此以往会出现,物流管理体系漏洞,工作人员也因为缺少相关的管理机制而肆意妄为,不仅降低了工作热情,减弱行动力,还缺失工作目标,很容易造成网络物流工作内容的混乱,同时在我国很多物流企业,各个部门之间严重缺乏沟通和交流,在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诿,没有落实明确的责任义务,为企业带来较高的经济损失。因此,建立完善的电商智能物流管理体系势在必行,当前我国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和物流配送需求之间存在着差异性,现有的交通运输能力很难满足用户的运输需求,物流行业所采用的技术装备较为落后,智能化发展程度较低,运输汽车主要是以中小型汽油车为主,具有较高的能耗,工作效率极低,货物的装卸和搬运,没有采用机械化发展技术。

2“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商智能物流体系

(1)可视化发展。可视化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在任何时间段都能够及时的掌握物流中产生的数据信息,通过及时地追踪了解物流的整体运行情况,这种可视化发展形式在传统的经济市场上很难实现,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应用,已经逐渐做到全程可视化发展。例如:厦门的诚智达企业就专门针对于市场运输做物流融资,电商经常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零售商押账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押账的期限为半年左右,但是聘请的司机大多数都是农民工,需要现钱交易,因此,诚智达电商针对当前货车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整,提出了柴油分期和货车分期的融资形式。与电商合作的运输公司需要在智能车管理系统中,安装GPS和智能车机,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实时的监控到车辆的运行速度以及耗油量,通过数据分析掌握司机的开车习惯,建立互联网分析模型,筛选出最适合作为购油和购车融资的运输公司,智能物流全程可视化发展,不仅是数据内容的可视化,还需要做到工作画面的可视化。(2)模块化智能物流集成。在进行智能物流建立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收集合作伙伴所具有的价值资源,实现数据之间的有机组合,在互联网发展的条件下,做到随时随地的数据整理,借用模块化方式保证智能物流集成,让电商能够更好地适应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与此同时,智能物流还能够实现服务功能的快速定制,在传统的工业链发展条件下,电商需要制造一个较为广泛的生态系统,让所有的数据资源都能够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处理,互联网的出现让这一发展条件变为现实。例如:深圳一家叫创捷物流的电商,得到了全国的广泛关注,创捷作为一款物流发展平台,能够将所有的手机生产厂家、供应商、原料组装厂全部集合到统一数据平台上,帮助电商打造出智能物流柔性组织,电商物流发展计划和最后的执行过程需要保证实时性、互动性和互联性。如:阿里巴巴旗下的综合服务平台,就是为中国的中小型电商做出口贸易服务的,介入到电商物流、报关、退税等各个数据环节中,同时还创建了信用数据统计平台,通过互联网了解所有平台用户的信用情况,助力电商未来发展计划的制定,认真的执行联动任务。(3)物流绩效实时化。互联网分析在智能物流产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能够保证整个物流的成本和绩效数据分析实时化处理,在物流发展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成本消耗,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电商管理者需要掌握不同发展环节的成本投入情况,通过成本控制保证物流总成本的最优化发展。很多电商都认为已经实现了互联网化发展,但其实离数据化经营模式还相距甚远,电商想要切实做到互联网发展,就需要保证电商物流的智能化发展,因此需要借助互联网分析技术保证物流各个环节的有机整合,这是成本控制、风险控制的基础。想要实现物流成本绩效实时性发展,就需要做到信息治理形式的优化,智能物流建立的基础就是信息治理,电商在进行数据收集过程中,不需要单一性的信息内容,而是将各部门所产生的全面数据统计到一起,只有做到信息汇集,才能够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方案。当前我国很多电商开始将消费者数据据为己有,但仍然有一些成功电商在进行数据分享,让数据能够在不同的电商之间实现分享和转换,全面提高数据内容的透明度,保证电商之间进行通力合作,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市场游戏规则,还推动了智能物流的建立。(4)智能物流系统化框架的建立。互联网分析在智能物流管理中的有效应用,需要建立系统化框架为基础,结合市场的发展特点,合理的划分物流区域,实现电商与物流发展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效互动和联合,保证数据分析的有效性,全面提高电商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要建立市场认同的策略性绩效指标,对区域发展特点有一个明确的评估。通过互联网分析技术的应用能够保证物流分区的准确性,并且制定出分区优先发展的工作内容,同时要利用互联网分析技术整合电商的业务职能,保障电商的市场竞争力,明确物流各分区中的竞争。想要借助集中数据的发展优势,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电商还需要建立市场联合策略模型,了解市场根本绩效和产品的发展需求,在物流各个分区内建立电商监控反馈机制,方便智能物流建设过程中数据管理工作的开展。(5)智能物流管理工作。首先想要让互联网分析技术在电商物流管理过程中发挥出应用价值,就需要落实组织机构,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成立互联网应用中心,将传统的电商信息部门改为数据分析部门,为互联网分析在智能物流管理过程中的嵌入提供基本保障,在智能物流业务管理工作开展时,需要充分的体现出互联网的搜索优势、分析优势和应用优势。形成立体化互联网收集管理模式,直接面向客户进行数据搜集,搭建前端信息系统,为用户提供前端交易数据,满足市场发展的根本需求。智能物流的建立需要保证,一端连接需求者,一端连接供给者,数据的分析也需要在会员数据管理平台进行,实现数据内容的良性循环,对生态圈数据进行充分地挖掘,借助数据平台的应用优势,利用互联网分析技术,打破数据信息的孤立状态。提供智能化物流生态圈,让物流的发展过程变得更加智能、简化,智能物流的管理人员需要建立相应的数据收集渠道,实现物流上下游之间的无缝对接。

3结语

综上所述,电商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从其他的市场资源中整合出数据,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数据,这些数据可能源自于零售商,除了销售数据以外,还需要收集库存数据、促销数据、商品投入市场数据等数据类型,对商品销售过程中所采用的折扣和价格变化规律进行了解,通过特定的产量规划了解仓库的储存量,以及商店每月的销售额。这些数据的形成都有利于智能物流的建立,电商还可以通过协同化管理,对物流进行合理规划,减少牛鞭效应的发生,保证智能物流发展过程中不同环节之间的相互协作。

参考文献

[1]李海凤.“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商智能物流体系研究[J].物流科技,2017,40(6).

[2]殷晓丹.“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商智能物流体系[J].中国商论,2018(34).

第2篇:智能物流的目的范文

1.1物联网的应用研究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体育竞赛与体育训练、教育培训、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3]。

1)物联网在社会经济与生活中的应用

杨子江(2010)提出物联网对环境保护的推动作用,认为借助物联网技术可对生产的节能减排进行全程监控。王粉花等(2010)研究以物联网中无线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人体运动状态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以满足老龄人护理需求。朱小妹(2010)设计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生产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在各农作物领域应用传感器,实现各种数据的自动采集。李卢一(2010)基于对物联网研究现状的把握,探讨物联网在构建智能化教学环境、丰富实验教学、辅助教学管理、拓展课外教学活动方面的作用。李胜广(2010)提出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城市应急预警系统中,实现感知城市的功能。王建冬(2010)提出物联网的出现催生了第四代生产业,提出生产业发展的4阶段模型,其技术维度依次为数字计算机、微机、互联网与物联网。物联网在企业方面的应用研究:贾凯(2005)搭建了物联网在医药流通中的应用框架。刘建生(2007)分析了基于物联网的药品流通流程再造措施。温平(2010)设计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设备运行状态监测系统,监测设备的温度、振幅,实现信息的及时上报与报警。梁正平(2010)提出基于三维编码的全流程食品追溯系统,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信息的采集与查询和追溯。朱帅(2010)在“物联网对未来零售业的影响”一文中提出“技术催生革命”、“信息分析是增值点”、“机遇和挑战并存”。此外,不少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就物联网自身发展进行了研究。焦泉(2010)阐明物联网与知识产权的关系,提出加快我国物联网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的思路。宁焕生(2010)提出中国物联网网络管理协议结构(RFID-MP),为中国物联网的架构、信息服务系统和网络管理协议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参考。顾晶晶(2010)设计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的物联网定位模型。杨斌(2010)提出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OA)的物联网企业应用基础框架,该框架利用射频标识构建的物联网对企业产品全流程进行监控,通过SOA实现海量数据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为企业资源整合提供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张云霞(2010)对物联网领域现有商业模式进行分析,指出适合电信运营商的物联网商业模式。这些研究都为我国当前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探索的思路。

2)物联网在物流方面的应用

物联网在物流方面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物联网对物流的影响以及物联网在物流操作、物流信息及供应链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关于物联网对物流的影响,赵昱(2010)展望了物联网对物流活动的影响。王继祥(2010)提出物联网在物流业中的应用,包括: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企业的智慧供应链。沈旭明(2010)提出物流属于物联网带动产业,提出智能物流的概念。左斌(2010)提出物联网时代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为供应链网络管理组织的主导企业,物联网催生新的物流运作模式———专业化“物联网服务商”。戴定一(2010)认为物联网时代的“智能”是基于网络的,或者说是依托“基于网络的集中式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的”;物联网促进物流智能化;“数据中心”是网络经济社会的一个创新的经济主体,存在“商务模式”运作等困惑。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物流操作中的应用,潘金生(2007)提出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增值服务。朱文和(2010)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智能化物流配送服务。李霞(2010)分析了物流信息技术与物联网的关系。薛飞(2010)提出把物联网融入物流园区的建设中,利用物联网在不同物流园区间搭建一个互通互利的网络结构。王晓亮(2010)提出物联网可用于我国铁路运输的客票防伪与识别、站车信息共享、集装箱追踪管理与监控及仓库管理。物联网在物流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一方面表现为RFID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另一方面为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罗秋科(2007)提出EPC(ElectronicProductCode,产品电子代码)系统及其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余雷(2006)提出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物联网物流管理系统。王德玉(2007)提出RFID技术在军事物流领域的应用研究。ChristianDecker(2008)设计了SmartItems(智能物料项目)应用于供应链管理。Vin-cent(2009)研究了RFID与物联网的关系,提出二者有助于救市。金鑫(2010)提出RFID发挥优势物联网助力春运,实现车票实名制管理。王烨(2010)提出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在物流安全领域的应用。荆心(2010)研究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俞灵(2010)提出港口口岸物联网体系结构规划设想。AntonioJ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医院智能信息系统,用于检测过敏及副作用。ReinerJedermann提出基于智能嵌入式标签物流中泛在计算的应用。在供应链物流管理方面,樊世清(2010)讨论物联网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李旸(2010)提出物联网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影响。毕明光(2010)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流供应链研究。张佶(2010)提出物联网提升纺织供应链管理水平。周受钦(2010)提出“物流装备物联网”的概念,即物流装备智能化加上传输网络及管理系统与运营系统。

1.2我国物联网应用研究现状评述

我国对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的研究非常多,这些研究丰富了物联网的理论研究领域,对我国物联网的理论体系完善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满足了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特定需求。

1)上述文献中提出的主要观点

本文仅对物联网应用方面的文献作梳理,未涉及大量关于物联网技术的文章。上述文献从物联网应用的各个角度展开,形成一些明确的、共识性的观点:①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革命,或称为信息产业革命的第三次浪潮;②互联网与物联网的整合,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现全球“智慧”状态;③物联网带来了新的产业革命,可利用物联网信息通信技术改变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和结构;④作为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物联网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实现信息的共享、反馈;⑤物联网将是一个新兴产业,物联网产业是具有万亿元级规模的产业;⑥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的障碍集中于安全、成本、效率、标准化、整体规划等方面。总体而言,文献较客观地描述了我国当前物联网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发展物联网的益处,对我国未来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同时探讨了物联网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方向。此外,关于物联网的应用研究角度非常丰富,研究人员众多,不仅限于高校、企业,还包括政府人员;同时研究视角奇特,既包括新兴低碳经济与物联网的关联,也包括传统的科学发展观、与物联网的关系分析。

2)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

物联网毕竟是新兴事物,因此,不可否认当前物联网理论与应用研究的作用与贡献。但是也应看到上述研究的不足,总体表现为研究内容较空、雷同,学术界对此的讨论非常热烈,但是多浮于表面,实践应用不足。部分研究仍然仅着眼于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细微的应用点,研究内容也不够深入,仅是对物联网技术的套用。部分文章文不对题,对物联网的分析、应用有些牵强附会。应用研究性的文章“为应用而应用”,缺乏应用的基础分析,提出的措施空泛。物联网应用性文章研究从点着手,但是也仅限于点,而非线、面。例如研究主题为“物联网应用于物流管理”的多数论文仅是对采购、生产、配送、销售、回收(召回)等供应链过程各个环节的监测,缺少全过程的协作,同时侧重于信息的共享,缺失物联网产业链各主题对实物智能管理的协作。研究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监测,而无后续支持:仅是安全防范,未能做到控制处理。多数论文均将物联网作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分析,对物联网商业模式与产业运营的研究较少、较浅。关于物联网产业链中物流配套支持的理论研究较少。

2对物联网的认识

关于物联网的现实存在性、必要存在性和物联网的重要性,学术界和企业界依然存在不同看法。借鉴互联网的发展,本文认同物联网存在的必要性,认为其发展大有前途。物联网的信息技术、政府关注都不再是问题或者障碍,同时随着突发事件、消费者便利性、企业的合作、智能化控制等方面的需求,物联网由此应运而生,满足基于智能物体处理与互联的网络需求。当前关注的不应该是物联网的机遇,而是如何引导、创造物联网市场需求。在一些高端领域,如军事、医药、应急体系中率先开展物联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先行先试,从而为未来物联网的普遍实施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关于物联网的本质(或者特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2.1物联网技术的综合性

物联网技术包括信息、网络以及IC技术,这些是业界公认的,同时物联网还是一项经济技术与管理技术的交叉学科。要成为真正“物物相连”的网络,前期投资非常大,在关键领域的物联网实践可能要面对高投入低产出。此时物联网的应用研究应更多关注其适用性与实用性,而弱化其经济学效用分析。随着未来物联网呈现为“泛在网”,物联网将涉及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而控制区域物联网的经济运营就成为经济学者亟待解决的难题[4]。物联网“泛在网”的万物智能管理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2.2物联网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物联网的性质和运作类似电子商务,都是提供了一个经济发展的平台和商务环境。物联网具有服务(应用)功能,因此可将物联网划分为第4代生产业[5]。物联网开创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主要反映为新的产业链,其实用性和盈利性必须得到关注和体现。物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其研究应侧重经济学角度,即引导、扩大规模性的需求。在当前物联网商业模式的确立与发展中,政府发挥着引导作用,可促进在国家公共领域(交通控制、应急管理等)物联网技术和管理对程序性的事务实践的应用,为未来民用、市场化的物联网实践积累经验。

2.3物联网表现为一种网络集合

物联网是万物相连的网络,是信息网络和实体网络的集合。其中信息网络是万物信息流的载体,物体实体网络是万物发生关联时的实物移动网络,其部分与现有物流网络重合。物联网运营的目的是万物智能处理,智能信息是手段,物体控制是过程,物体处理是结果。物联网的实质是一个网络,其信息网络和实物网络都是物联网运营的经济网络。在物联网运营中网络应发挥实物信息沟通与实务移动功能,规模经济是物联网物流的经济学原理,在未来物联网规划上应加强物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

3辨析物联网与物流的关系

基于上述分析,将物联网看成一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独立的产业来看,物联网与物流的关系就较明确了。物联网与物流的关系如同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物流支持物联网各种物的移动(处理)活动,同时物联网产业扩大物流的服务市场以及物联网对智能物流发展的推动。物联网对智能物流发展的推动表现为当前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3.1物流管理支持物联网的运作

物流是最早接触物联网理念的行业之一,RFID、EPC技术也都在物流领域有实践应用。在物联网这种新的信息环境、产业结构和商务模式下,物流发挥着实物流通的基础设施、派生需求与支持服务的作用。物联网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万物相连,实现对物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物联网中对物的智能处理要求物是移动的、流通的,而不是固定不动的,这就需要物流节点、运输线路等支持物的转移与暂存之间的协调,甚至会需要物流中心这样的大型物流节点实现区域内物联网物的智能处理的全部活动。因此由物流节点与运输线路构成的物流网络是物联网运作的基础设施。物联网的价值不是表现为可传感的网络,而是各个行业的参与和应用。物联网应用需根据行业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有价值的开发,提供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诸如平安家居、智能消防、环境监测、老人护理、食品溯源等。物的智能管理是各个行业物联网运作的本源性需求,这些智能管理相应地产生物的操作,例如转移、加工、回收或召回等活动,并继续派生出运输、储存、配送、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物联网任务的完成派生出大量的物流活动,物流表现为物联网运作的派生需求。物流的本质是一种服务,实现物的迅速流转,物流管理在物联网运作中亦发挥服务支持的作用。随着制造业的全球化,产品的生产制造、流通扩大到了全球范围,因而基于制造产业的物联网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零部件及成品的全球化供应链物流管理。物联网与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融合将成为企业信息发展的趋势,物联网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供应链各个环节间的无缝集成和产业间的整合。物流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在物联网的服务支持表现为:一是在具体节点、区域内以及区域间物流活动,支持物联网的具体物的操作,二是通过物流外包实现物流服务的专业化,三是跨区域物流的物流企业协作,以降低服务成本。

3.2物联网产业扩大物流的服务市场

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可以理解为: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物联网的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其所到之处皆有可能成为物流服务的市场或者潜在市场。物联网产业扩大物流服务市场表现在3个方面:1)物联网产业本身的发展需要物流服务。物联网将成为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万亿元级新兴产业,目前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产业在发展的同时还将带动传感器、微电子、视频识别一系列产业的同步发展。随着物联网产业的芯片制造、工程实施、平台建设与系统运维的逐步推进,将形成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物联网产业链涉及大量的物资采购、安装,随之将产生巨大的物联网工业物流服务需求。2)物联网应用带来的物流服务需求。物联网不是孤立的网络或平台,应用是其根本,物联网的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当前物联网行业的应用需求和领域非常广泛,潜在市场规模巨大。物联网的这些应用领域都涉及物的智能处理,因此可以看成是物流服务的需求方。3)基于物联网应用带来的新的物流服务需求。物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降低了生产成本。从价值工程的角度看,物联网的“价值”是“对象所具有的功能与获得该功能的全部费用之比”。只有不断提高其功能,降低成本,物联网的“价值”才能提高,该产业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6]。当前与未来物联网的应用主要侧重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例如国防军事、环境监测、智能电网等。物联网的应用需要高服务质量的物流支持。一方面需要物流附加增值活动满足特定领域的智能管理,另一方面需要跨地域的物流协作来降低物联网的运作成本。

3.3物联网与物流网络结合,实现物的智能化管理

物联网的目的是追求物的智能化处理,是通过标识物体属性、识别属性、转化为信息、采集信息、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以及发出指令等动作实现的,最终达到对物体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信息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决策支持等管理和服务功能[2]。物联网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因此,物联网运作是具有经济性的管理活动。虽然物联网管理的媒介是信息,但是管理的对象是实物。物联网的信息共享与处理是借助互联网络实现的,而具体到实物的智能化管理则需要借助物流网络的支持。物流网络作为基础设施,保障物品流通过程中的集中存储、集并运输与共同配送的组织与操作,实现物流管理的规模优化目标。对于物联网应用企业而言,适宜的物流管理外包与物流网络的完善,可以实现物流的专业化分工和规模化运作,从而降低整个物联网应用企业的运营成本。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或应用,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应用的拓展[7]。物联网通过信息网络将需要的物品相连,并将智能化的操作指令反馈于物品,其运作与物流网络密切相关。物流网络包括3个层面[8],即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物流信息网络和物流组织网络,它们与物联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可分为3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2]。感知层是物联网的神经末梢,负责物品的识别和信息采集。而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由物流节点和运输线路构成,其是物品流通活动与物流活动的载体。物联网感知层需涵盖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各个节点与线路,从而同时获得物品在流通过程和物流过程的初始信息和过程信息。物流信息网络不仅传输物流信息,同时与供应链其他企业进行信息交互,其与物联网中的网络层相吻合。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而物流组织网络是物流企业与其他企业实现协调与统一的平台。物联网应用层为物品提供智能化的管理方案,必然需要物流组织网络中各方的参与与支持。简而言之,物联网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实现物物相连,物流网络构成物联网运作中实物操作的基础设施和组织管理网络,物联网、互联网、物流网络“三网合一”,三者协作共同实现物体智能管理的目的。

第3篇:智能物流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商务智能;第三方物流;数据挖掘;决策支持

一、商务智能概述

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是利用计算机、通信等现代科学技术,针对的是企业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和分享商业信息的流程,目的是为企业提供信息,扩大信息受众范围,增加信息价值,使企业的各级决策者获得知识或洞察力,为他们及时、准确进行决策提供服务,并促使他们做出对企业更有利的决策。 商业智能的基本功能包括个性化的信息分析、预测发展趋势和辅助决策,一般由数据仓库(或数据场)、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在线分析、数据备份和恢复等部分组成。

信息时代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数据爆炸。企业资源计划(ERP)、销售POS终端、市场调查、供应商、客户、Web、政府等都在不断地往我们的桌面添加信息,实际上,平均18个月信息量就翻一翻,但是我们能分析的数据究竟有多少呢?有些项目专家估计只有7%,并且我们能分析的数据来源仅限于数据库。各个企业面临这样庞大的数据,如何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快速准确地找出需要的信息,做出高明的决策,是商业智能发展的驱动力。

此外,更多成熟技术的出现,比如硬件上的大容量存储技术、并行处理器技术,软件上的挖掘工具、数据仓库环境的管理工具等,使企业能以更低的成本投资商业智能,进而得到更高投资回报率。再加上Internet 技术使得分销商、供应商、商业伙伴、零售商和生产主之间的数据访问和共享成为可能,因此商业智能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也就不足为怪了。

商业智能的实现涉及到软件、硬件、咨询服务及应用,其基本体系结构包括数据仓库、多维分析和数据挖掘三个部分。其中数据仓库用于抽取、整合、分布、存储有用的信息,多维分析可全方位了解现状,数据挖掘则是发现问题、找出规律、预测将来,达到真正的智能效果。因此,可以说商业智能的核心就是数据仓库系统。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商业智能的过程是这样的:从不同的数据源收集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数据,对数据进行清理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将数据经转换、重构后存入数据仓库或数据场(这时数据变为信息),然后寻找合适的查询和分析工具,数据挖掘工具,OLAP 工具对信息进行处理(这时信息变为辅助决策的知识),最后将知识呈现于用户面前,转变为决策。

二、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所谓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见国标物流术语)。现代物流是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追求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与服务水平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随着社会大生产的扩大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应运而生。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简称3PL或TPL)是80年代中期由欧美提出的。其概念源自于管理学中的(Out-souring),意指企业动态地配置自身和其他企业的功能和服务,利用外部的资源为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服务。将(Out-souring)引人物流管理领域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因此,第三方物流又叫合同制物流(Contract Logistics),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其前身一般是运输业、仓储业等从事物流活动及相关的行业。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在委托方物流需求的推动下,从简单的存储、运输等单项活动转为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务,其中包括物流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设计建议最优物流方案、物流全程的信息搜集、管理等。目前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已广泛地被西方流通行业所接受。

三、第三方物流企业对商务智能的需求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极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挑战,在很多方面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只有智能驱动型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物流企业也是如此,它对商务智能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长期以来,我国物流企业运作效率低、成本高,决策缓慢。由于缺乏科学的物流管理方法和技术,导致库存过高,运输成本高,资金周转率缓慢等严重问题。最近一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报告显示85%左右企业商品库存期在1 周至3 个月。现实表明我国物流企业需要象商务智能这样的技术支持。

2.消费者需求逐渐向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产品的需求表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对商品品种、质量以及售后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进货方式、配送产生深刻影响,订货周期越来越短,频率越来越高,配送要求也不断提高。科学的管理和快速决策变得更加重要。

3.物流的过程同时也是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过程。现代物流要求将这些过程有机的统一起来,减少重复、非效率、不能增值的活动,提高物流效率和物流服务的可靠性。

4.物流企业联系着生产和销售环节。物流企业不仅要做好内部管理工作,为企业内部从管理层到一般员工提供适时准确信息,促进企业内部效率提高。同时还肩负为企业外部用户如合作伙伴、供应商和客户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资源,通过信息共享提升他们的价值。

5.现代物流企业打破传统束缚,具有勃勃生机,同时面临的竞争对手也日趋增多,国家也在酝酿把国外先进的物流企业引入国内物流竞争机制。我国物流企业如何才能利用后发优势,抓住机遇,领先对手而不是被对手甩下?从日常交易数据中获得更有价值信息,快速决策成为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 商务智能在物流企业中的决策支持作用

对物流的将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系统将会成为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因素。对企业而言,速度就是生命。企业决策者如何在第一时间里就能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及时做出决策,是企业制胜的关键。企业拥有的信息越多,分析能力越强,速度越快,则投资回报将会更高。商务智能在物流企业管理和决策支持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快速查询信息。物流企业的各种数据分散于不同部门的各个数据管理子系统中,甚至用户界面,支持系统也不一样,而且很多原始数据是未经加工和整理的,这给企业充分利用数据资源带来一定困难。只有经过提炼和挖掘,分析和处理的数据才形成智能。通过商务智能,用户可以接入联网的关系型数据,也能接入其他数据库,并且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挖掘,这样各层次用户才能快速查询利用各种信息,而且操作简单、方便。尤其是管理决策层可以摆脱计算机技术的束缚,经过简单操作,自动生成所需的报表、报告等。

2.突破认知极限。个人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对问题的看法及洞察也有片面性,同时个人所拥有的信息也不全面。有一半以上的管理人员承认,为弥补信息不足,会用个人直觉代替事实做出决策。商务智能通过整合、挖掘、分析存储在不同部门、不同应用系统中的数据,为决策提供了更多的事实和信息。

3.多角度、全面分析。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化,企业日常业务生成了大量的数据,如订单数据、进出库数量、作业准确率、仓库面积利用率、运输配送数据等。但是,大部分用户对现有数据除了做一些简单的、局部的和浅层次的查询外,还缺少对企业财务、业务进行全面、历史和多角度的分析,数据被有效利用的还不足7%。商务智能通过对数据淬取、加工、挖掘、切片分析,从多维度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关键因素,为决策提供更为准确、信度高的信息。

4.信息增值。信息价值如知识一样随着使用频率的上升而上升,有的学者甚至认为信息价值计算方法类似于迈凯特定律中的计算机网络价值的计算方法,价值呈几何级增长。商务智能提倡信息民主化,倡导组织内外成员共享信息。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决策应该在组织的最下层做出,并尽可能接近决策的执行人”,物流企业的运作需要从上到下的协调一致,既要搬运、装卸、保管等基层人员作业,也需要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计划、管理、协调工作。商务智能最大限度的扩大了信息受众对象,使得信息不断增值,为决策制定和执行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总之,商务智能通过获得高质量,有意义的信息,帮助企业分析问题,及时、准确做出决策,提高内部运作效率,提升了物流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文德.商务智能浅析[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5(6).

第4篇:智能物流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电子商务物流;智能系统

[DOI]10.13939/ki.zgsc.2015.45.107

物联网是智能物流的基础,现代化物流的自动识别系统是物联网技术的发源地。基于各类识别、感知、定位等技术,实现了对物品的实时跟踪、信息的实时传递、业务的智能化处理等功能。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电子商务物流领域能够极大的提高其自动化、智能化和集约化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1 电子商务物流智能系统的框架设计

按照物联网技术的体系结构及技术框架,电子商务物流智能系统框架结构分为三层,由下至上分别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主要利用安装在货架、托盘、运输工具等实物上的EPC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RFID)标签等设备进行数据的感知和采集,同时进行智能计算及初步处理。

网络层主要采用无线传感网技术(WSN)、网络通信技术、低速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ZigBee)等将感知层的数据进行高速安全的传输。

应用层主要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系统的智能化转变,为系统用户提供服务。主要体现为构建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信息平台分为内外两个网络,能够通过节点进行信息交换。云计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技术,对海量的产品信息进行及时传递,并进行分析、计算、整理、归纳,形成功能模块,供相关人员调出使用。内部网络主要为物流公司内部使用,包含产品信息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等5个子系统,为管理人员做出决策。外部网络主要为合作企业及相关客户进行使用,包括信息查询、信息等4个板块,通过用户等级制度对所获取的信息范围进行区分。

2 电子商务物流智能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电子商务物流环节主要包括包装、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基本没有生产物流及销售物流环节。结合这一特点,为该系统设计了4个功能模块,分别是智能追踪与安全管理子系统、仓储管理子系统、运输管理子系统、配送管理子系统。

2.1 智能追踪与安全管理子系统

包装环节是电子商务物流环节的起点,合适的包装必须根据物品的特性及形态进行选择。该子系统通过在产品的包装内安装EPC、RFID标签,对每一个产品进行编码,将产品的运输、中转等信息写入标签中,可以实现定位追踪、防伪防盗等功能,实现对产品的透明化管理。根据电子商务产品小、客户对产品流转过程敏感的特点,在产品上安装微型GPS定位仪,用户只需使用网络搜索就能清楚看到物品位置,解决了之前只能经过扫码入库才能看到位置的问题,实现即时定位功能。通过在某些价值高或危险性高的产品包装上加装开箱报警装置,在到达目的地前,任何非正常开箱行为都会实时报警并通过手机软件传递给物流企业和客户,实现防伪防盗功能。

2.2 仓储管理子系统

如京东商城这样的B2C平台,仓储管理比一般企业更加复杂化。自营产品种类繁多,消费者需求各不相同,既需要管理种类繁多的货品,又需要及时分拣产品,与配送环节进行对接。在追求速度及准确性的前提下,对仓库的储存、拣选、打包等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可以建立叉车智能系统,将入库产品、货箱、托盘、货架等设施上安装EPC、RFID编码标签,规划仓库路径,安装RFID识别器。识别器可以实时掌握产品的进出库信息,指引叉车自动定位,快速分拣产品;在仓库装卸口安装地面天线,为每辆车辆安装PFID标签,能实现装卸自动对位;通过视频感应器能够实时感知仓库作业即管理状况;产品及车辆的数据存入智能系统信息平台,能够与运输管理子系统信息进行互动,实现提前调度、备货等功能。

其次,可以对仓库进行全面改造,使用激光定位机器人自动取货、智能叉车与立体化仓库系统等,能够极大地提高仓库空间利用效率,实现全自动清点库存,降低人工盘点的成本和失误,实现仓储管理自动化、智能化,降低成本,提高准确率。当然这样的改造需要大量资金及较长的改造期,更适合新建仓库的提前规划。

2.3 运输管理子系统

电子商务消费的巨大物流信息需要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进行分析与利用。建立车辆信息平台,在货运车辆上安装PFID标签、GPS、GIS定位仪、摄像头图像处理等硬件设施,实时记录车辆信息,与仓储管理子系统对接,可完成产品、车辆进出仓信息自动记录、提前备货、车辆自动放行功能,在途可实现车辆车况报告、货物车辆调配、负载率查询等功能。

若能在信息处理中心预留与其他信息平台的接口,将数据转成标准格式,可实现信息交换功能。如与智能气象网及智能交通网实现对接,系统可以根据当前车辆所在路线的天气及交通状况进行实时分析,选择合适路线。与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系统进行对接,当产品需要报关报检时,可将标准化信息传给相关部门,十分方便。

该信息平台能够使物流公司进行快速、集成化的管理,增强行业竞争力。也能够为客户提供一个及时的信息查询平台,增加客户满意度。该平台的进一步发展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物流运输相关用户群,扩大交易范围,增加企业效益。

2.4 配送管理子系统

电子商务物流产品配送的主要场地是中转仓,这种仓库的目的不是储存产品,而是要尽快的将产品转运出去,工作模式通常为7×24不停歇的进行周转,面对大量订单需要始终保证敏捷性、准确性,提高效率,减少运输工具停留时间。这对物流的分拣及配送过程要求度比一般物流模式更高,需要自动化程度高的分拣系统。

通过将配送人员的手持扫描设备更换为可穿戴设备,可提高使用手持扫码器时的效率。采用立体传送带分拣装置,将RFID读取设备放置传送带两侧,产品包装上的EPC/RFID标签内含有产品的目的地、流转路径、重量、大小、货架信息等信息。从传送带经过时读取标签信息,使用机械手臂自动分拣。

该自动分拣配货系统采用EPC技术能够快速识别物品,不仅革新了传统的人工持纸笔查阅的方式,而且比现在大多数仓库拣货时采用的手持扫码器能更加提高效率。这种方式降低了产品在每一个中转仓内的停留时间,对库存压力有所缓解,能够提高拣选与分发过程的效率与准确率,大大加快配送的速度。

3 电子商务物流智能系统的实施

3.1 实施策略

一是明确目标。电子商务物流企业首先应确定构建智能系统要达到的自动化及智能化程度,通过总结同行业经验,根据需要,立足自身情况,做出全面规划。

二是分段实施。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条件,制定分段实施步骤,逐一进行系统改造升级。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标准统一。

3.2 保障措施

一是建立有力的领导机构。建立智能化物流系统会使物流公司产生全面的变革,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具有深入的影响。因此必须得到高层领导的重视,牵头建立系统建设小组,保障系统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是规范建设流程。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当采用项目化管理模式,聘请专家进行建设流程规范,保证建设进度和建设成效。

三是保障资金投入。 系统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进行硬件改造及软件升级,并且全部建设完成后才能收获成效,资本回报时间较长。物流企业应当下拨专项建设基金,保障智能化系统建设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冬.基于物联网的物流经济管理研究[J].商业时代,2014(32):30-31.

[2]焦志伦,于知含.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J].港口经济,2010(8):38-42.

[3]郭仁正.可视度智能供应链的构建[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5(3):87-88,90.

[4]陈丰照,姜代红.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配送系统设计与实现[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1(8):19-21.

[5]魏洪茂.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业发展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3(8):56-59.

第5篇:智能物流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现代物流 信息技术 平台 建设和应用 综述

一、信息技术平台建设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际经济大流通的不断拓展,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物流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物流信息技术平台成了现代物流的核心,其范围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领域。没有信息化做技术保障的物流企业,不但无法扩大规模,占领市场,增加盈利,甚至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其重要性,在信息技术应用上,怎么强调也不过份。所以说,没有信息网络的支持,传统物流就无法创新和升级,完成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化。物流信息技术平台的建设,具有完善物流功能的现实意义和实现飞跃发展的历史意义。

二、信息技术系统建设的原则及实施

信息技术平台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搭建生产和销售,商品和需求之间的高速公路,触角向下延伸,形成四通八达的网络。这就要求这个平台必须能够处理企业生产经销过程中,各个物流环节需要所产生的各种信息,使信息能够通过物流信息平台快速准确的传递到现代物流供应链上相关的企业、物流公司及消费者。

三、物流信息技术平台建设的结构和模块

物流信息技术平台的结构主要由三个模块组成,即:数据交换和信息、在线交易智能服务以及内部管理、信息服务、商务信息等。

(1)数据交换和信息模块的功能,是办理来自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间电子信息交换,涵盖批文、认证、财税以及企业间的物流信息交换。在这个模块中,所有要传输的数据都可以传递到信息技术平台,然后由信息技术平台准确及时的转发到相关单位,由企业内部系统处理。

(2)在线交易智能服务模块是这个平台的关键部位,担负着为客户服务的职能。需求双方完全可以通过模拟的空间,进行沟通、谈判、商讨、合作等事宜,达成交易。进而,数据处理和交换及资金汇总一次性在网上办结。该模块的性能、针对性、便捷度直接关系到平台优劣。

智能配送模块:信息平台和GPS跟踪系统相结合,就能初步实现物流的智能配送。由于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和用户保持全方位管道畅通,随时随地的采用多种通联方式查询和告知,达到双方在整个运输过程的互动。货物损毁率降低,安全性加强,透明度高,更能受到客户和青睐,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和费用,吸引更多的企业和客户。

四、物流信息技术平台的应用

物流信息技术平台的应用大致分为三级:第一级是基础,中级是应用公共服务平台,终端是行业、企业及专业物流间的信息处理。

(1)物流技术信息平台的基础应用

主要是应用电信公用通信网、Internet网和城域网,为物流信息系统提供通信支撑平台 。

(2)物流信息技术平台的终端应用

信息平台的终端应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应用这一平台建立和完善行业、企业、物流专业、物流园区的物流信息处理系统与物流信息网站、网站群,获取信息资讯,沟通和消费主体的链接。

1.信息平台的应用着眼点,在于各行业信息的交换和利用。利用的前提是整合,整合的前提是录入。首先把物流企业所需的,相关的行业和部门的信息搜集、归纳,分类重组,横向和纵向相结合,打造海路空立体化信息交换枢纽,使各个环节畅通无阻,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可应用先进的动画模拟、动态模型、场景效果等手段解决关键问题。

2.应用企业物流信息处理系统模块的效果在于执行。根据物流企业自身的环境、方位设施、人员等客观情况来设计有针对性,切实解决问题的模块,并在各个职能部门制定操作规范,严格执行。企业内部信息管理和为用户服务的精神密不可分,必须强化信息化覆盖范围,使城市商品批发零售业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应用逐步成熟起来,不断的加以完善,使用户得到满意的物流信息服务。

【综述】:中国的物流市场目前还处于较低水平的状态,库存系统滞后,仓储成本居高不下。流通不畅,专业化程度不够导致物品损坏和流失,对企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物流信息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智慧的解决企业在产品运营中遇到的销售和库存之间的矛盾,使物流系统高效、流畅、稳定的运转起来,这也是物流业发展的原则和目标。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物流企业压力很大,同时也面临着重大的发展契机,物流或将成为下一个快速增长的行业。

参考文献:

[1]施先亮,周建勤,建设物流信息平台促进现代物流发展[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

[2]彭亮,姜大立,王丰,我国现代物流信息化发展思路探讨[J]物流技术,2003

第6篇:智能物流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物流;物流经济管理

在信息网络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传统的物流经济管理模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物流行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促使物流经济管理朝着多元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进而引发我国物流行业的变革与创新。基于物联网视角的物流经济管理研究,是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现代物流行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客观需要。我国物流行业在物联网的影响下呈现了新的发展特征,同时,物流经济管理也在不断迎合当前的时展潮流,实现自身的突破发展。

一、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是在信息网络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将网络用户的交流信息、活动内容延伸并拓展到一系列的物品交易之间,实现物品与物品及时、有效地交流与管理。由此可见,物联网通过信息交流与传感设备,实时采集需要处理、连接、互动的物品或在交易过程中需要的相应信息,与互联网形成巨大的网络体系,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对物品的及时有效监测与控制,以便对物品或商品进行实时管理。一般情况下,物联网需要GPS、红外线感应器、传感装置等信息通讯设备,与网络进行及时连接与信息传导,进而构建智能化、管理化和信息化的网络系统[1]。物联网通常由三部分构成:第一,感知层,通过专业化的信息采集设备、传输设备及读写设备,对物品进行科学化和系统化识别;第二,网络层,负责信息的处理和数据的远程传输,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和高效及时;第三,应用层,担任管理和服务这一职能,为信息提供共享和服务平台[2]。与此同时,物联网具有智能化、先进化和互联网的综合特点,为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联动提供了一种全新途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物品的流通和交易效率。

二、物联网在物流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1.可视化的智能物流管理系统

物联网在物流经济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视化的智能物流管理系统是其科学化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自动化数据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如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标签技术等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对货物的自动化跟踪监控。物流企业可通过物联网这一途径对物流的线路走线、运输情况及车辆管理进行全方位的调整与调度,进而建立全方位、可视化的管理系统,在程度上提高了物流的安全性。如在冷链物流的运输过程中,物流企业可通过远程化信息管理、监察与控制,实现物流流程的透明化和可视化管理,并与其它环节人员进行在线交流,有效保证物流管理的高效化[3]。

2.智能化的物流配送管理中心

物联网在物流经济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智能化的物流配送管理中心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物流的配送效率,是基于物联网视角下物流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下的物流配送管理中心以传感设备、射频识别技术、计算机设备等对物品或商品进行逐一扫描与分析,一般情况下,所有物品均贴上射频识别标签,当此类商品进入配送中心时可通过读写器对商品进行智能化录入,内容包括商品的生产日期、产品批号、保质期等基本信息,并准确记录于数据资料信息库之中。同时,为提高商品信息的准确性,可通过已建立好的信息数据管理库,对录入信息进行有效核实,保证配送管理过程的准确无误,此外,还可以及时有效地更新商品状态、存放地点等基本信息,实现对物流配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

3.信息化的物流经济网络平台

物联网在物流经济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信息化的物流经济网络平台能够有效提供商品的各项信息,实现物流信息的资源共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商品信息、物流信息和存储信息逐渐朝着统一化和整体化方向发展,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并在物流经济管理平台之中不断应用和创新[4]。近几年,在政府扶持、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电子商务作为物联网发展的重要内容,也在不断迎合时展潮流,建立物流经济网络平台,实现对物流信息的实时化管理。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体系,通过对物流信息的规范化采集实现数据管理的信息化;另一方面,要利用计算机网络设备,加强对物品交换的管理,提高物流效率,实现物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物联网对物流经济管理的影响

1.有利于实现对货物的全方位监控

物联网与现代物流经济管理相结合,有利于实现对货物的全方位监控。在传统物流管理过程中,物流的运输极易受到地理位置、天气、路途等客观因素影响,物流过程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加之,物流的信息采集能力有限,难以实现对物流信息的实时化检测与控制。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射频标签在对货物、载体甚至存储空间进行编码时,物联网可通过读写器和数据库为现代化物流管理提供全面化、综合化信息,并有效追踪物品的方位、运输情况及道路交通情况等。在物流过程中使用物联网技术,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

2.有利于提高物流管理效率和水平

物联网与现代物流经济管理相结合,有利于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物品在配送过程中采用物联网技术,特别是射频标签技术可及时有效地对物品信息进行系统化和规范化识别,进一步提高物品在配送和存储过程中的运行效率,提高配送速度。同时,射频标签技术的应用,是物流行业的变革与创新,改变了以笔记录的传统方式,提高了配送的运行效率,并有效提升了生产力,在配送过程中简单化和便捷化的操作程序,减少了人工的使用量,降低了物流企业的配送成本。此外,物联网的应用在提高配送效率的同时,为物品获得了更大的存储空间,企业通过物联网信息网络平台,可以对自身的库存进行及时有效地掌握,实现查漏补缺的运行目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水平。

3.有利于提升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

物联网集众多优势为一身,其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了网络处理技术、人工智能等功能,并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统计,更加便捷地处理信息技术,因此,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现代物流系统中,将会对传统物流流通产生较大影响。在物联网的应用下,物流业可实现对传统物流的智能化监控,并在信息管理下不断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最后在信息化物联平台的建立下,实现资源共享,以此更加准确地定位物流流通,及时将物流流通情况反馈给客户,防止物品流通出现遗漏丢失现象,大大提升了客户对于物流企业的好感,为物流企业奠定了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四、基于物联网视角的物流经济管理展望分析

目前,我国物联网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物联网在物流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范围并不是特别宽泛,在这一过程中还存在技术标准不统一和信息安全的问题。第一,技术标准问题,物联网在应用过程中会用到大量的现代化设备,但不同设备所使用的技术标准也不相同。特别是在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这三个层面上的技术指标要进行逐一规定,并日趋完善与健全,否则极易造成物联网设备系统的瘫痪,因此,相关技术管理人员要重视对物联网技术指标的统一,坚持定量分析原则,实现物联网视角下的物流经济管理的优化配置。第二,信息安全问题,物流经济管理以物联网这一信息平台为基础,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互动,保证了各项信息的公开透明,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信息的安全风险,物品的信息极有可能会被泄露,因此,物联网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预防及保护机制,加快预警机制的建立进程,并通过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为物流经济管理的安全性提供政策支持。结束语基于物联网视角下的物流经济管理,是物流行业发展变革的一次全新尝试,是物流企业实现自身产业转型升级、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举措,物联网与物流经济管理相结合,有效推动了物流行业的科学化发展,在降低物流投入成本的同时,实现了物流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岳嘉嘉 单位: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林兴志.基于物联网的物流托盘联营统一信息系统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5,(7):198—201.

[2]贺超,庄玉良.基于物联网的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构建[J].中国流通经济,2015,(6):30—34.

第7篇:智能物流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规划

[作者简介】李远远,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广西桂林541004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5-0140-04

物流专家戴定一指出,智能物流标志着信息化在整合网络和管控流程中进入新阶段,即进入动态、实时选择和控制的管理水平。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指出智慧物流将是信息化物流的下一站。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是提供整合物流服务的协同平台,综合利用集成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智能化地思维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使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运作,在统一、协同的管理平台上提供高效率、标准化的综合性物流服务。从而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成为能提供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的整合运营商。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能有助于解决长期存在的物流业务彼此独立运作、缺乏整合、物流业务之间难以无缝连接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规避物流业务主体自建信息化平台的重复投入问题,以高度集约化、功能耦合、以物流电子商务为核心、供应链一体化运作的整合信息平台,为物流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撑,提升物流企业、企业物流以及区域物流的综合竞争力。本文即对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目标、平台功能及系统框架进行系统分析,并以广西北部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进行实例分析。

一、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规划目标

将智慧物流理念贯穿于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和运营,提供一体化的供应链物流服务解决方案,实现物流服务一体化、物流过程可视化、物流交易电子化、物流资源集成化、物流运作标准化、客户服务个性化。

物流服务一体化,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对主要物流业务进行整合,消除业务间不能无缝对接的情况,提高不同业务的协同和整合能力,提高物流服务整体效率。

物流过程可视化,应用物联网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移动位置信息服务(MPS)、地理信息系统(GIS)及无线通信等技术,使供应链物流全程透明可追溯,对运营全面管控和规范化管理,使运作过程的事故率和货损率降低。

物流交易电子化,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的物流电子商务功能提升了物流服务交易效率,提高了客户和物流企业的互动效率。降低了物流服务的搜寻和交易成本,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物流资源集成化,智慧物流信息平台通过整合各类物流资源。合理化分类管理和调度,能更有效地调度更多的社会物流资源,实现集约化利用,提升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和成长空间。

物流运作标准化,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对物流运作方案实行全面标准化管理,实现标准化信息管理和物流业务运作,提高管理效率和防范风险能力。

客户服务个性化,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能为客户提供量身打造的专业、细致、个性化的供应链物流服务。提升了物流服务营销能力。此外,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还能进行统一结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管控力度。

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最终将成为社会化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为众多物流企业和客户企业所用,成为一个能提供整合供应链物流服务的运营平台,改变区域的物流生态,使各个物流企业和客户企业之间建立先进的信息沟通平台和规范化、标准化、高效率的物流运作模式,降低整个物流生态圈的运营成本和提高盈利能力,同时,更有助于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物流生态圈进行有效管控。制定促进物流生态圈运营发展的政策措施。与智慧城市建设协调同步并为其提供支撑。

二、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功能规划

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功能规划要基于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供应链物流运营的商业模式。面向区域物流生态圈。围绕提供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目的,设计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

1.运营主体:国内外物流企业、制造企业、流通企业等。通过平台布局形成供应链物流运营网络。提供国际国内物流业务服务。

2.服务范围:从供应链一体化的角度,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上协同供应链各节点成员、物流客户以及平台服务人员,涵盖仓储、运输、配送、货代等物流业务并将各物流业务无缝整合,完成供应链物流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

3.管理体系:智慧物流信息平台通过管理供应链节点企业、管理物流业务、管理客户、管理平台服务人员、智能学习等,实现平台的协同运营。管理供应链节点企业,是平台管理体系中最核心的功能,在各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建立规范、顺畅的信息互通和协同运作机制,稳定并拓展智慧物流生态圈;管理物流业务,对一体化的供应链物流业务进行有机的过程管控和整体绩效管控,服务于整个供应链战略;管理客户,以智慧物流核心理念深度营销客户,充分挖掘客户潜在价值,建立客户服务标准和规范,为客户提供量身打造的个性化服务、人性化服务,维系客户忠诚度,与客户之间建立共同的风险管控机制并将其渗透到物流业务运作的各个环节;管理平台服务人员,将员工绩效、能力提升、薪酬激励与平台价值创造相结合,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平台管理指标相结合。具体落实到物流方案的各个环节;智能学习,平台立足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整合国际国内物流业务。不断创新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解决方案。

4.输入输出:平台的输入是物流资源(包括平台自有物流资源和能调度的社会物流资源);平台的输出是一体化的供应链物流服务。具有专业化、标准化、个性化、人性化等特征。因此,平台的壮大取决于输入物流资源及输出物流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即以优化的物流资源组合,为客户提供满足需要的、个性化、一体化物流服务。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应具有宏观视野,综合利用各种物流资源,创新客户服务价值;具有管理协同能力,提高物流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产出水平。

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从本质上看,其功能体现为人性化的客户服务、有智慧和灵性的协同、“手机+鼠标+车轮”的响应方式。智慧和灵性的协同又分三个层面,即:物流业务之间的一体化协同、供应链一体化协同、物流生态圈的协同。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则实现了这三个层次的协同,形成了良性和谐的物流生态圈,和谐了与供应链伙伴、客户及员工的关系,提高了社会物流运作整体效率,降低了社会物流运营成本,最终提高了整个物流行业的综合效益。

三、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系统框架设计

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实施,需要以智慧物流和供应链一体化为基本理念,根据物流生态圈的要求,建立支持实时信息联通和工作流的信息协同机制;应用智能物流电子商务模型;支持多元化物流业务(含仓储、运输、配送、货代等)并能实现业务协同和管理协同,使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物流企业、客户、平台员工都能在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上目标统一、协同一致地运作。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由图所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四种有机整合:(1)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整合政府部门的物流信息服务,提高政府监管能力。航空、铁路、公路、水运、邮政、海关、检验检疫、食品药品、烟草、安全监管、工商、税务、公安、商务等部门的物流信息资源都在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上得以整合和深度开发:(2)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整合重点物流行业。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政等电子单证信息可以在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上有效地协同。促进了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和多种运输方式的一体化发展;(3)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整合物流全过程。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在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上开展基于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服务,物流全程透明化、可视化,并能对物品实现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推动物流服务的社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科;(4)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整合其他物流信息平台资源。通过与其他物流信息平台形成联动网络,拓展物流信息网络的覆盖范围,促进专业化物流信息服务业的规模化发展。

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主要应用三类技术:(1)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RFID、3S(GNSS、GIS、RS)等通信和信息技术;(2)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云计算等技术;(3)智能交通系统(ITS)、物流信息管理系统(LMS)等信息化管理系统。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将这三类技术应用于物品电子标识、自动识别,信息交换、移动信息服务,可视化服务和位置服务,以及智能交通、物流经营管理等方面;并能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影响和带动一批专业化物流信息服务企业的发展;以信息化带动供应链金融等服务创新。

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一种转化:将制造企业、流通企业等释放的零散物流需求整合起来。通过平台的智能匹配和综合服务功能,输出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所提供的服务按照深度不同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也代表着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不断发展创新的方向:(1)基于单供应链的一体化物流业务解决方案;(2)基于供应链网的综合性物流业务解决方案;(3)基于物流生态圈的全方位物流业务解决方案。因此,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是以智能化的高水平物流业务解决方案为其核心产品,以物流全程可视化为其提供数据支撑,以物流业务标准化为其实施保障。

四、广西北部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规划实例分析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战略性位置及其发展条件为其建成依托海港、连通多区域的国际通道和成为国际性现代物流基地奠定了有利条件。目前广西北部湾物流信息化工作已初具成效,南宁、钦州、凭祥保税物流信息系统已建成并实施:广西电子口岸物流服务信息平台、钦州港国际航运中心电子口岸、南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柳州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等正在逐步构建;部分大中型物流企业已开始应用JIT、VMI、SCM等管理系统来提升其专业化能力。

然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物流运作较大部分仍采取单独、孤立的方式,如货代企业、运输公司、仓储公司等的各种物流业务之间缺乏整合,无法实现不同物流业务之间的无缝连接,致使整体物流运作效率偏低;物流信息系统也是自成体系、缺乏有效连通,致使部门之间、部门与企业之间信息无法及时准确地交换。存在重复采集、不匹配、更新速度慢等问题,更谈不上智能信息管理和一体化的供应链物流方案。因此,需要构建广西北部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以信息化建设带动整体物流运作效率提升和物流成本下降。优化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最大限度地盘活物流资源存量。

广西北部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规划目标:以供应链物流服务为立足点,建设区域性物流服务平台。建立规范便捷的信息交互系统,与公路、铁路、机场、港口高效联接,与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对接,与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信息进行交换与共享;通过平台交易中心,客户和物流服务商可以自由交易,获得一站式供应链物流服务。广西北部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应成为“国家平台”的有机组成部分,遵循统一的标准规范,成为本区域的物流信息中心和物流服务平台,提供符合本区域特色需求的区域物流信息服务及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

广西北部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规划按照“政府引导、行业主导、社会参与;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机制科学、运营良性、开放兼容”的原则。在规划实施中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1.整合分散的物流信息。虽然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系统中的企业及物流基础设施都在逐步信息化,但是,在信息资源的汇集利用、信息技术应用以及智能物流运营管理与决策等方面还显得不足,无法满足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运作的需要,必须首先进行信息整合和有效集成;推进信息采集的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建立依托价值链、各关联主体的物流信息资源开放互联、注重标准化和安全性的物流信息链,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2.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在部门与企业之间建立信息互联互通的机制,协调好政府部门、物流重点行业(航空、铁路、公路、邮政等)、物流企业、企业物流之间的关系,做好信息沟通、集中管理及共享的组织与制度保障,逐步营造信息共享的良好环境。通过信息共享也能有效配置和利用运力。避免运力过剩而导致行业发展不稳定的现象发生。

3.建立良性运营模式。平台向会员提供运输配送、货运、物流信息管理、推荐物流服务商等系列服务,实现物流过程人、车、货、客户等信息共享,并通过多重监督系统确保货物安全到达。平台有强大的汇聚力、辐射力和影响力,可由政府、协会和企业联合起来统计和区域物流业的权威数据信息,为企业经营者和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因此,政府在平台规划、建设、运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平台是公共性物流服务企业,在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也可以一定盈利来维持运作。

4.推动物流社会化运作机制。推动制造企业、流通企业将物流业务剥离,交给社会化的物流服务平台和物流企业来完成,而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即可发挥这一作用,推动物流服务需求企业和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联通和联动发展,提高物流社会化水平,增强物流企业的专业化能力,提高产业链运作效率和节点企业的及时响应能力。推动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与大宗商品集散市场、行业电子商务平台以及网络零售等业态的整合和一体化服务。推动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成为自动识别、可视化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主体,提升重点领域(医药、农产品等)的信息管理水平和质量保障能力。推动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成为行业协同、重点龙头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的服务平台。

第8篇:智能物流的目的范文

融合!融合!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中控坚持不懈的追求。2008年起中控科技集团开始孵化机器人产业,公司拥有机器人相关的核心技术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领先的工业机器人产品线和“智慧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中控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两化深度融合要求的不断完善,传统化工企业提出了新的两化融合需求。处在工业与信息产业交叉领域的中控科技,一方面了解传统化工企业的两化融合需求,一方面也能够在接收来自传统企业需求的过程中完善、调整自身的产品和科研方向。

目前,中控科技为两化融合推动项目制定的主攻方向有:智能工业车辆自主导航及运动控制器开发;智能工业车辆集群调度及运维系统开发。采取了完全自主合作开发的技术路线。通过杭叉、国自互补性的合作,开发完整的面向自动化物流的智能工业车辆系统。杭叉发挥其在工业车辆研发、生产及销售上的优势,负责AGV的车体的开发及生产,为项目提供可靠的硬件平台;国自机器人发挥其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优势,负责运动控制器及集群调度系统的开发,将产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为工业车辆装上大脑提升工业车辆的智能性。

例如,在机器换人领域中,中控科技国自机器人与杭叉集团开展了一系列合作,并在推动两化融合工作中起到关键作用。据了解,杭叉集团是中控科技开展研发合作的主要对象之一,目前主要生产人工驾驶的工业车辆,产品市场相对成熟,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有限,通过联合国自机器人组建杭叉国自智能车辆研究员,利用机器人高端智能技术,对叉车等传统工业车辆进行自动化、信息化改造,将人工操作的工业车辆改造为自动运行的AGV,优化集群调度系统,大幅增加传统工业车辆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通过示范项目的建设,将实现智能车辆规模化生产及销售。

AGV是目前物流自动化系统中最为关键的设备之一,该设备机械设计及控制技术复杂、科技含量高。AGV相较传统物流搬运方式具有行动快捷、工作效率高、结构简单、可控性强、安全性好等优势,而在自动化物流系统中,最能充分体现其自动性和柔性、实现高效、经济、灵活的无人化生产,所以人们形象地把AGV称为现代物流系统的动脉。

通过两化融合的合作项目,为中控科技和杭叉双方都带来了可观的效益。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增强和技术的升级,电动叉车将会成为叉车行业新的增长点。通过项目建设将促进工业车辆智能化发展。以杭叉年产1万台电动叉车的10%改造需求,平均价值50万每台计算,每年能实现新产品产值增加5亿,企业利润增加1.5亿,税收增加0.8亿。这不仅是杭叉的荣誉,更是中控科技的自豪。

优秀的伙伴

据了解,中控科技自主研发的AGV包括潜入式、负载式、牵引式、叉车式4个系列10余套产品:AGV系列产品采用标准化平台,定制化产品,可灵活配套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仓库,产品已成功应用在浙江西子重工、中策橡胶等单位。在与杭叉和合作中,中控科技通过项目实施,开发出电动平衡重式叉车、托盘堆垛车、托盘搬运车、前移式叉车以及托盘式、潜入式、移载型、牵引型、全向移动型等7大系列50多个型号品种的AGV产品,开发AGV集群调度系统,可实现上百台AGV同时运行的集群调度系统。

在其他领域中,中控科技自主研发的热锻造机器人产品使用耐高温材质,在不同工位之间周转使用专用的理料装置,能够克服物流在工位之间转移时产生氧化皮和冷却的现象。而专业机械手,成本低,与使用成熟机械臂的厂商相比,具有绝对的优势。产品已成功应用在西子集团,并在常山轴承生产单位应用推广,实现设备操作的无人化,保证设备的长期运行,为传统企业带来明显的产量提升,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此外,中控科技还是国内同行业领域内第一个规模推广节能减排解决方案的企业。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增效是中控科技帮助传统化工企业实现两化融合效益的另一个突破口。工业智能车辆的成功研发以及集群调度控制系统的运行,将使区域自动化物流效率提升30%以上,同时节省物流的人力成本80%以上。同时智能车辆国产化对于需要采购进口装备的厂家来说,至少节约50%的采购成本。

第9篇:智能物流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广州地铁、智能快递柜、SWOT分析、四网一体

近年来国内各地掀起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热潮,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基于日益健全的线网和日益增长的客流量,找到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经营模式、提升自我造血能力,是摆在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四网一体”的内涵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已经成为与城市居民工作、生活密不可分的重要出行方式,将居民的居住场所、工作场地、社交场所和消费场所等有效地连接起来,形成了庞大的客流,继而逐步整合沿线的信息流、货物流和资金流,打造线网、情报网、物流网和资金网为一体的“地铁经济生态圈”。

我国大陆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主营收入以票务收入为主,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大客流的城市轨道运营企业均处于亏损状况。为了改善经营,有些企业开始进行探索。例如,广州地铁在物业开发、资源经营以及对外服务方面实现了突破,在商品房销售、物业出租、广告收入、通信收入、物资经营以及设计、咨询、培训、监理等行业服务方面均有较多尝试;南京地铁通过人员成本管控及维修成本节约等举措提升了经营效益。

然而,从整体的经营情况及相关数据来看,线网的客流价值并未得到充分挖掘,各城市轨道运营企业一方面为城市交通安全保驾护航的基础上,更需要进一步打造“四网一体”的地铁经济生态圈,形成交通方便、内涵丰富以及自我盈利的持续经营常态。

二、智能快递柜行业现状分析

物流配送模式,目前分为直接配送和间接配送两种.后者包括人工自提方式和非人工自提方式。人工自提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三方物流公司自建的终端(如顺丰嘿店)、电商平台自建的终端(如京东自提点)、电商平合终端实体店形成的服务站;非人工自提方式也主要有三种,即以第三方物流公司为主导的自提柜服务(如中国邮政的E邮柜、申通、韵达等)、以第三方运营公司兼设备提供商为主导的自提柜服务(如速递易等)、以电商平台为主导的自提柜服务(如京东等)。

随着电商渠道下沉,以及电商企业对O2O的探索,“最后一公里”物流成为互联网电商巨头争抢的对象。为了解决快递服务末端“最后一公里”的实际问题,智能快递柜为解决电商、快递、消费者、社区管理者等多方矛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智能快递柜在发达国家非常流行。有资料显示,日本每栋楼宇都有一个标准的配置用来收发快递,德国、俄罗斯、法国、新加坡等二十多个国家也都在使用,且推广该设备的厂家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德国的DHL快递公司、美国电商亚马逊公司。此外,零售巨头沃尔玛也于2013年在12家美国沃尔玛超市中试用快递储物柜系统。

在国内,智能快递投递箱处于刚刚起步状态,按照国内城镇化的速度和规模,这个市场绝对称的上是一片蓝海。目前,我国包括物流企业、电商平台、投资公司及终端物流专业运营公司等企业都投入到快递智能柜行业的竞争中,竞争激烈且经营模式创新屡现。智能快递柜生产运营企业主要包括速递易、上海宝盒、收件宝、收货宝、南京云柜、福建友宝和递兴泊等。

从代表性企业分析来看,其所需的资源包括客户规模、物流渠道及网络、数据挖掘、物流队伍、融资能力、技术储备、行业经验等。其中,客户规模、数据挖掘及融资能力是企业打造竞争优势的关键(见表1)。

三、广州地铁“四网一体”智能快递柜项目SWOT分析

当前,广州地铁已经开通一号线、二号线、三号线、四号线、五号线、六号线、八号线、广佛线和APM线,历程约260公里,约160个站点,日均客流量达600万人次以上。预计2017年,广州地铁里程总数将达520公里,约250个站点。广州地铁站点几乎覆盖了主要的行政中心、商业中心和居民小区。

广州地铁运营采购物流中心(广州地铁物资有限公司)是按“一套人马、两套牌子”的模式建立起来的轨道交通物资管理与物资经营的单位,2014年实现经营收入3.2亿元,税前利润1840万元。在运营物资的采购计划管理、库存管理、物资技术管理等方面,中心为广州地铁9条线路,260公里运营里程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年平均采购规模近10亿元,采购品种近10万种,管理仓库面积超过5万m2,供应商涵盖A、B、L、APM所有车型和各种系统设备,数量超过1000家。中心在业内率先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物资电子商务平台――“城规采购网”,受到了政府及业内的高度肯定。

结合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的战略愿景、发展现状及资源禀赋,基于SWOT分析广州地铁“四网一体”智能快递柜的项目(见表2)。从战略愿景来看,广州地铁提出“铸就品牌、攻坚未来”的发展要求,需要进一步构建广州地铁品牌下的系列子品牌,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在物资供应体系方面将致力于打造华南时辰轨道交通物资供应基地;从实际发展需求来看,广州地铁承担着公共服务的职能,然而政府补贴金额有限,整体经营仍处于亏损状况,其经营模式需要进一步探索,线网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内外部的物资供应物流体系仍不健全;从资源禀赋来看,广州地铁拥有日益扩展的线网、庞大的客流量、优秀的服务水平、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以及较好的“政产学研用”合作基础和资源。因此,以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为基础,立足广州地铁线网及各站点“地铁经济生态圈”,引进消化“香港”地铁经营模式的基础上,丰富“客运网”内涵,逐步形成“线路网”、“情报网”、“物流网”和“资金网”这种“四网一体”的发展模式,以线网引导客流、以客流分析商流、以商流促进物流、以物流形成资金流,优化现有业务结构、提升盈利能力、打造优势品牌。

相比现有相关案例,广州地铁发展智能快递柜项目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优势和劣势同样突出。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当前制约电商消费的关键障碍,而自提柜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且行业技术可获取性较高,进入门槛低,分析和匹配广州地铁所需具备的基础条件,或可进一步深度整合已有资源,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广州地铁公司在客户保有量、自提柜服务场地等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和基础,主要是需要设备投资和运营经验,相比现有的相关案例可更快更好地进入市场。然而,作为半公益性的企业,广州地铁一直以来且未来长期一段时间是强调风险规避的,不仅体现在经营思路上,也体现在管理体制上,因此相对现有的智能快递柜相关企业来讲,广州地铁在市场反应的快速性、机制体制的灵活性、安全生产的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均呈现出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