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态文明的现状范文

生态文明的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态文明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态文明的现状

第1篇:生态文明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将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伟大战略明确提出,标志着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及党重视的重要问题。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生产力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生态文明观念直接影响着国家、民族等发展,本文主要对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处理对策。

1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是相对积极、开化、进步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必然成为更为高级的文明形态而取代,相对于工业文明,其是人、自然、社会统一和谐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体系的具体方面,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及物质文明等共同形成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目前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与高校日渐重视生态文明素质有着直接关系,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亦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1高校忽视自身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教育是改造人的重要途径,通过理论学习能够引导人们正确的认知,之后改进自身的行为。社会成员生态文明素质的普及及实现,需要社会各界的力量进行整合,结合教育、管理去实现。生态文明素质的普及是关系到每一位社会成员和社会整体发展的重大问题,社会全体成员的参与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对高校而言,具有重要的引导责任,而对管理而言,高校与其他社会部门之间共同配合支撑。高校是社会文明的宣传阵地及重要的诞生地,因此在社会生态文明体系建设中,高校需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技术支持、精神引导及示范引领三个功能指导学生,加强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将绿色思维渗入学生教育中,从而体现思想的号召力。高校在进行科学研究及学科建设中时,需要不断的努力探索能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模式及先进技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落实。

1.2管理不严格,重理论,轻实践

近年来大部分高校开始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并因此进行了较多的工作,取得显著成果。然而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时,主要集中在理论方面,而并未指导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日常生活管理力度较小。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其自制力较差,需要科学引导,然而受到较多社会因素的影响,目前高校仍然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教育,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能彻底执行。高校并未调查、观察学生的日常非法行为,同时高校亦缺乏监督行为,导致大学师生行为习惯养成较为冷漠,同时社会责任感严重缺失,常出现不文明行为。

1.3课堂方式单一

生态文明教育是指教育工作者运用一定的方法,启发、引导受教育对象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养成爱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相应的道德文明习惯。大学师生接受生态文明教育能够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念,自觉培养生态道德,引导大学生养成合理处理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行为。生态文明教育目标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并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及行为。然而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目前国内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主要集中在课堂,方式较为单一,同时途径有限,学生在接受理论引导的时候,缺乏感性认知生态文明的能力,学习积极性较低,导致生态文明教育效果不明显。

2.改进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

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同时需要帮助学生生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高校在教育中应该充分的利用自身的理论优势及资源优势,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进行不断的探索,将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立足点,不断扩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及方法。

2.1完善教育体系,丰富课程内容

生态文明教育为综合性教学学科,同时包含生物学、生态学、环境学等,同时包含生态伦理学、生态哲学、生态美学等,因此在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时同时需要相应的课程体系进行支撑。高校在对课程体系进行设置时,需要坚持科学完善,不断创新。例如复旦大学本科生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六大模块就将“生命环境与生命关怀”作为一个模块,对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理论及公共卫生等学科资源进行整合。

2.2完善选聘、培养制度,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尽量聘用优秀生态环境科学专业教师授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对教师进行培养,可尽量将枯燥的理论性课程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课程,将爱护环境等融入课堂中,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合理健康的消费观,养成勤俭节约、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2.3丰富教育内容

在建立完善科学的课程体系的同时,高校需要将社会变化作为依据,从而对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不断完善,与时俱进,结合我国生态环境的变化和我国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势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完善,满足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现实要求。

2.4增加教育手段,建造良好氛围

高校同时可培养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举办废纸回收、大学生文明论坛、校园环保大使评选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氛围;高校可通过网络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宣传,通过设置网站等,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义务感及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姜树萍,赵宇燕,苗建峰,等.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路径探索[J].2011,(4).

[1]孙德菁和谐社会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探析[J].科技视界,2013,(10).

? i h ?]? @? mso-line-height-rule:exactly'>参考文献:

[1]着眼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核心――兼谈改进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路径 梁文明 谢华 《高教论坛》 2005年06期

[2]传统教学模式与情景式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秦国际 周甲文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 2010年02期

第2篇:生态文明的现状范文

本文首先针对中国环境管理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生态文明和环境管理的含义,最后根据目前现状,提出了在生态文明视野下,加强我国环境管理所需要使用的相关对策,希望凭借此次经验交流,能够给予相关行业工作人员带来一定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环境管理;问题;生态文明;解决对策

虽然从改革开放时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速度始终处于稳定快速上升的状态,但是在各行各业不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逐渐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造成我国环境的大范围污染。所以,针对目前的现状,政府部门需要使用多样化的环境治理手段,以改善目前岌岌可危的生态环境,同时国家还提出了生态文明观念,要求在进行环境管理的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严格依照生态文明的含义开展环境治理活动。

1中国在进行环境管理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

1.1环境保护意识缺乏

自中国1978年进入到改革开放时代之后,市场体制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改变成了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速度产生了质的飞跃。尽管国人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渐渐意识到了环境管理对于自身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与美国等西方先进国家进行比较,在我国绝大多数城市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环境污染的现象仍随处可见。国人在环境管理的意识成型上,远没有达到西方先进国家的高度,企业自身鲜有积极组织参加相关的环境保护活动,同时为了让自身的短期利益得到最大化,违反我国制定的环境管理法律政策,随意对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废弃、废渣进行排放。而在政府方面,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能够增加自身税收,会大量地引入一些化工企业,这些企业为地方政府带来丰厚税收的同时,同样也会让环境污染现象进一步加剧。

1.2环境管理技术过时

在中国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地区进行分析,产生污染的污染源涉及到了很多行业和领域,如:城市居民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与工厂所产生的废渣、废气、废水等,并且由于工厂性质的不同,这些垃圾有着不一样的化学属性。这便要求环境管理人员需要按照所产生的城市垃圾的不同属性,开展对这些垃圾的针对性处理,由此最大程度地降低这些垃圾对城市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污染[1]。

1.3国家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如表1所示,该表为我国近几年来用于环境治理和科研投入的经费表。从表1中可以看出,近几年我国用于环境治理方面所投入的经费,一直是稳步上升的态势。但是从资金数额上进行比较,一直与科研方面的资金投入存在有较大的差异,同时在这些环境管理经费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到达地方之后,政府对于这些环境治理经费的支配权极度有限。中国属于地广人稠的国家,有着14亿庞大的人口基数,而这些看似数量庞大的环境治理投入,在落实到地方之后便十分有限,城市当中无法利用更多的资金进行环境管理基础设备的建设。

2生态文明和环境管理的本质内涵

2.1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的含义是:因为我国的生态环境目前正在逐渐恶化,部分学者便提出了和传统的工业文明概念截然相反的另一种文明,即生态文明。其主要是按照生态学的基本观念,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生态文明是等级最高的文明,同时按照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让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进行充分的结合,由此实现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专家认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主要涵盖有以下几个部分:建立良好的生态意识、选择合理的经济发展方法、完善生态制度,从而创造出最好的生态环境。

2.2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有着丰富的含义,包括有管理、治理、统治和处理等,针对我国目前城市环境的污染严重程度,原有的环境管理体系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对于环境管理,应采用更加先进的环境治理观念和办法,这些先进的环境治理观念和办法主要体现于从原有的单一性环境管理转变成多元化的环境管理,城市所开展的环境管理工作需要更加民主。城市在开展环境管理的过程中,政府需要主动邀请市民进行参加,献计献策,由此实现城市环境的各阶层一同参加和管理,以求让环境管理达到最佳的效果[2]。

3增强我国环境管理的相关措施

3.1增强城市居民对生态文明概念的认识

目前,在城市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如需要不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就必须要让城市居民了解生态文明的相关概念,让城市居民自发地投入到环境管理的监督工作中。为了能让环境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政府部门在让市民建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时,需要就对自身工作进行强化。同时,针对当前城市当中已经出现的环境问题,政府应充分考虑到人民群众的存在,以座谈会等形式让人民群众畅所欲言、献计献策,拓宽政府对于环境管理办法的途径[3]。

3.2增强城市当中的环保技术

当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当中,针对环境管理所采用的相关技术,如污染处理技术等,已经较为落后。针对这一现状,BONWORLDLOWCARBONWORLD2016/9城市环保部门就必须要进一步增加对于这些技术进行升级的费用投入,并组织相关环境管理技术人员,根据自身城市的现状,研发更加先进的环境管理技术,由此进一步降低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对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污染。

3.3完善相关法规制度

针对一些在从事生产活动当中,不能严格按照生态文明法律的企业单位,政府必须要制定一系列严格的地方性规则,对企业生产进行制约,由此改善这些企业在从事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3.4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在部分地区的领导阶层当中,其自身就无法严格依照生态文明的法规政策开展工作。针对这一现状,便需要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并与领导阶层的利益进行挂钩,由此提升领导阶层对于开展环境管理的积极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凭借对中国目前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不难看出,同美国等先进国家进行比较,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状况仍较为落后,部分地方仍旧为了将短期利益最大化,以牺牲环境作为了代价,同时国家对于环境管理经费投入的不足也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迟迟无法落实的一大原因。因此,在我国普及生态文明的相关概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地方政府部门需要脚踏实地,从生态文明意识的普开始做起,让中国逐渐实现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管理,使得中国经济建设能够在考虑到环境的因素下,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训芳,等.生态文明视野下环境管理的实质内涵[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19~23.

[2]张道广.浅析生态文明视野下环境管理的实质内涵[J].低碳世界,2014(13):4~5.

第3篇:生态文明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大学生;高校

一、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特色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生态文明教育,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规范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使其走向社会后更好地参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提升大学生的文化修养、综合素质及全面发展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可以不断地去反思和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伴随着这一反思、训练和提升过程,大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也得到了提高。同时,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内容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系统教育,它强调生态道德伦理,超越了功利主义的观念,反对无止境的物质追求,反对人对自然的过度征服,倡导生态责任和生态行为准则。因此,生态文明教育扩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规范了大学生的行为,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及全面发展的能力。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方面在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高等院校生态文明教育资源相对缺失

目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方式,主要是报纸、网络、电视等新闻媒体。高校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尽管从社会需要上来看,生态文明教育是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但高校缺少专门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缺少专项的资源投入。

2.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生态文明教育理论的体现也不充分

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教学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生态文明教育理论的体现也不充分,只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第三章第三节第四小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及第七章第一节第二小点“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用较少的篇幅提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及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问题。《思想概论》在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中第五小结讲解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问题。另外,高等院校缺乏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专业师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主要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思政教师的专业一般都是政治教育或哲学,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在他们专业学习中也相对薄弱。高校教师对生态文明内容的讲解也仅停留在表面而并不深入。因此,在生态文明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的知识面不太丰富,教学内容太过空洞,不能深入并形象的讲解生态文明的内容,就会让大学生对这一块儿的学习内容感到索然无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文明教育的效果。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总体不强

大学生们虽从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简单的了解过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但由于处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之中,他们对生态文明的知识,生态文明的要求和制度的等缺乏深入了解,对某些生态文明概念基于浅层次的认识也导致了校园生态问题屡屡出现,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

2.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转化为行为的能力较弱

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转化为行为的能力较弱,与他们所应当具备和承担的生态责任不匹配。例如,校园中很多学生会使用塑料袋、一次性餐具,只有少量学生会经常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对废旧电池进行规范处理,部分学生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此外,大学生的思想也受到了社会影响,产生了一些校园过度消费行为,而消费与实际的价值需要不符,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3.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性较差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重视程度的增加、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高校也努力的推进多种形式的生态文明教育,例如:思政课程、社团活动、实践活动等。但据研究调查显示,大学生参与生态建设的主动性较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

4.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缺乏规范性和延续性

虽然高校组织了一些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活动,但并没有真正的打造成为精品实践活动。从内容上来说,学生会社团也利用各种环保节日,如植树节、世界水日、世界动物日等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但从频率和持续时间而言,一年仅仅开展几次活动,并且持续时间只有1~2天。从推广程度而言,高校校园的生态文明实践活动仅是对某些环保意识的宣传,并没有形成规范和延续性的系列活动。这样的低频率、短时间、零散的生态文明实践活动,教育效果并不明显。

作者:胡可人 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姜树萍,陈芊羽,赵宇燕,等.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与践行能力提升路径[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1(4).

第4篇:生态文明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高校;思政教育研究

伴随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环境问题凸现,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加强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与环境保护意识,是目前高校需要重视的问题。高校作为向社会推送人才的重要机构,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一、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不难发现,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首先,“三观”教育包括如何建立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要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引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由此可见,通过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加强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与环境保护意识,是目前高校需要重视的问题。同时,伴随目前教育对综合素质得忽视,很多大学生没有具备适应社会以及处理好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没有形成生态文明观念,为此,高校作为目前为我国输送人才最多的组织更应该起到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其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提高以及政治文化的迅猛发展,资源环境隐藏的问题显现出来,由于人类对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利用,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直接造成气候变化、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对于人民的身体健康以及国家发展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构建生态文明意识。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主力军,加强他们的生态文明教育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改善都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但就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单薄,生态道德素质较低,对生态环境现状不加重视,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尤为迫切。再次,在高校中引入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促进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随着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的需求提出,我们发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离不开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而处理这个问题就必须基于负责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处理方式将直接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程度,对于国家与社会来说,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直接促进国家稳定与社会发展。所以,高校必须起到引导学生构建生态文明理念的责任,引导学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依据自然法则,进一步尊重自然发展规律,提高大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与生态道德素质。最后,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全面发展,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依赖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这要求大学生除了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外,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与思想觉悟,通过道德素质的提高进一步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开发。现阶段的高校重视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道德素质有所忽视,而这些恰好成为制约大学生日后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少大学生就业后虽然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但在具体的工作中因为缺乏必要的道德素质而无法适应自己的工作。所以,通过政治教育加强学生的生态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包括人与人的关系,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教育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待自然,对待社会,对待个人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结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的需求,在高校中引入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促进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全面发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目前我国高校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途径。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资源的利用,进行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

[2]高晓钟,陈朝阳.论生态道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实现[J].生态经济,2008

第5篇:生态文明的现状范文

>>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浅谈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人的发展问题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政策分析 我国当前廉政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我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析 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成就与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哲学思考与探究 当前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试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 当前我国社会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 生态文明思想探究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当前我国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背景 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浅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李绍波.论生态自然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J].世纪桥,2010(19):58.

3. 杨东平.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0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3:8.

4. 杨东平.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0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3:8.

5. 杨东平.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0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3:5.

6. 中国网.中国水危机[EB/OL].[2012-1-20].

第6篇:生态文明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聊城;水生态文明;对策

Study on Constructing Countermeasures of Water Eco-Civilization in Liaocheng City

JING Shu-hui LIU Jia-zhen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Liaocheng University,Liaocheng Shandong 252059,China)

【Abstract】Constructionof water eco-civilization is proposed by the national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as theimportantidaforchanging water resourceuseto man-water harmony.Liaocheng city,located in the confluence of Jinghang canal and Yellow River,is facing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brought from“south to 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and“Economic Constructionin Western Shandong”.So there is practical and long-term significance fo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in Liaocheng City.In this paper,the constructing countermeasures of water eco-civilization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ater resource in Liaochengand the supply-demand balance in recent 16 year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Except for individual wet year,the supply-demand of water resource maintain balance.The supply-demand balance in most year is broken down during 2000-2015.Time series model indicate that water supply and water consumption will still decline in the future 5 years,the stress between water supply and water demand is gradually relieved..(2)To realize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eco-civilization in Liaocheng,three proposals have been given as follows:at first,good top-level design and sponge citybuildingshould be adopt in administration Second,water-saving measures and controlling pollution serious should be taken in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Then,construction of water cultural corridor and attract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should occur in social lives.

【Key words】Liaocheng;Water eco-civilization;Countermeasure

水作樯产之要、生态之基是人类最重要的资源之一。长期以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水资源管理是我国乃至世界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1]。我国的基本水情是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2],同时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3]。2013年以来国家水利部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从供水向需水管理转变,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从局部水生态向全面建设水生态文明转变的工作思路[4],并积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各省(自治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流经的省(自治区)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流域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5]。

聊城市被称为“水城”,是拥有黄河水系与海河水系的欠发达城市,代表着中国商业文明的京杭大运河与代表着农业文明的黄河在此交汇。在当前“南水北调”的大背景下,在“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与“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的政策驱动下,聊城市生态建设必然要与水相适宜,这使聊城市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水生态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了解聊城市水资源供需现状,分析了聊城市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提出聊城市水文明建设的对策,以期为聊城市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数据来源于2000年-2015年的《山东统计年鉴》,选取供水总量、用水总量作为参考依据,分别采用直线、指数和抛物线函数对年用水总量进行曲线拟合后,对聊城市近16年不同水平年可供水量和用水总量进行分析,按照其历史的发展趋势,预测聊城市未来5年的供水量与用水量,结合聊城水资源利用现状,提出聊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对策。

2 聊城市水资源与供需现状

2.1 水资源供需量年际变化

2000年以来,聊城市的供水总量尽管有所波动,但整体变化幅度不大(见图1)。在2007年之前供水总量呈上升的趋势,随后呈下降的趋势,特别是2012年的供水量最低,为17.87×108m3,查阅统计年鉴资料发现,2012年的降水量仅有456.1mL[6],比往年的降水量有所降低。而聊城市2000年-2015年的用水量变化与供水量的变化一致,2007年之前用水量随可用水量的增加而增加,2007年以后用水量逐年减少。

图1 2000年-2015年聊城市供水量、用水量年际变化

总的来说,2000年-2015年聊城市供水与用水量的变化虽有波动但总体呈下降趋势。这与聊城市水资源年际变化幅度大,有明显的丰、枯水年交替的特点相符,并且聊城市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的出现也十分的明显[7]。全年降雨量减少,加之气温升高使河流水分蒸发量增大,使得河流水量减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用水量大幅上升;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植被数量急剧减少,对水源的涵养作用大幅降低等都会影响水资源。

2.2 水资源供需量预测

采用时间序列法用直线、指数、抛物线三种模型对聊城市的供水量与用水量分别进行拟合(见表1),在供水方面,根据三种回归方程相关系数的大小,抛物线模型拟合较好(P

表1 聊城市供水量与用水量预测分析表

2.3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水资源盈亏量,用可利用水资源减去需水量表示;当其大于或等于0时,表示水资源供需处于平衡状态,反之失衡[8]。聊城市除了2001年、2002年、2003年以及2005年、2006年处于风水年,其余年份需水量均大于供水量(图2),水资源供需失衡。作为近16年枯水最严重的2004年、2007年和2008年,水资源盈亏量达到-5×106m3。2009年以后,水资源供需失衡状况得到缓解,水资源盈亏量不到-2×106m3。聊城市多数年份需水量均大于可供水量,水资源供需失衡。

通过对聊城市2016年和2020年水资源供需平衡的预测结果表明,聊城市2016年和2020年全市处于水资源失衡状态,其水资源余亏量分别为-4×106m3及-2×106m3(表2)。总体来说,无论是过去的16年(2000年-2015年)还是对2016年及2020年的预测,聊城市水资源盈亏量在波动中处于上升趋势,表明水资源供需压力逐步降低。

表2 聊城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成果单位:108m3

图2 聊城市2000年-2015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3 水生态文明建设对策

通过上述水资源供需分析来看,聊城市仍属于水资源短缺严重地区,这种供需失衡的水资源状况,很难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可以看出,聊城市水资源处于失衡状态,因此,必须通过建设海绵城市、发展节水农业、建设文化长廊等一系列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大水资源的管理力度,来缓解全市水资源供需的矛盾,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9-10],具体如下:

3.1 做好顶层设计,建设海绵城市

政府重视是推进水资源保护与利用为基础的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要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响应、政策激励、公众参与”的生态聊城建设体制,建设海绵城市是科学利用降水的最佳方式。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减少水泥硬化面积,扩大河湖湿地面积,积极存蓄夏季降雨,实现雨洪资源化利用。聊城市具有良好的河湖体系,各县市也都建有各种湖泊湿地,这为海绵城市建设,为积极利用自然降水,解决水资源不足奠定了良好基础。海绵城市建设还可扩大河湖湿地面积,提高水质净化能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环境质量的需要。

3.2 发展节水农业,加大治污力度

聊城市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农业是耗水最多的产业,一方面农业传统的灌溉方式浪费水资源严重,农业节水意识还有待提高[11]。当前政府要加强节水知识的宣传,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加大对节水灌溉设施的投入和支持力度[12],使农民从灌溉方式上减少水资源的不必要浪费;还要注重农业灌溉用水的净化处理和回收再利用。

聊城市水资源短缺除了总量上的不足更重要的是水资源的污染。转方式调结构是改变水污染现状,合理利用与保护水环境的上策。首先,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贯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杜绝新污染。其次,通过建设生态工业园、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方式,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有力保护水资源、水环境,使聊城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得到实质性进展。

3.3 构建水文化长廊,吸引公众参与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地区长盛不衰的根本所在。京杭大运河给聊城市留下了宝贵的运河文化,加之中A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穿境而过,使聊城拥有了绝无仅有的运河文化与黄河文化交汇与融合。运河文化与黄河文化都是水生态文化,因此,对运河进行挖掘,恢复昔日河道,并沿运河两侧建设水文化长廊,使水文化与旅游文化、生态文化有机融合。

加大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不仅需要广大民众的关注,更要每一个公民的积极参与[13]。因此,一方面,要做好保护护水资源、水环境的宣传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对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的介绍,让民众了解水资源现状,了解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普及民众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法律法规意识,在做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序进行的基础上,加强不法获取水环境和资源行为的打击力度,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氛围。

4 结论

聊城市2000年-2015年水资源的供水量与用水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水资源供需年际差异明显,除了个别丰水年水资源供需平衡,其余年份均为水资源供需失衡,2009年之前水资源失衡严重,之后失衡状况得到缓解;总体来说,聊城市水资源盈亏量在波动中处于上升趋势,表明水资源供需压力逐步降低。模型预表明2016年与2020年的供水量与用水量仍呈下降趋势。

要使聊城市水资源在时空上达到供需平衡,实现聊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今后就要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响应、政策激励、公众参与”的生态聊城建设体制,做好顶层设计,构建文化长廊,吸引公众参与;坚持节水优先,科技先导,文化引领,综合治理的治水思路,发展节水农业,建设海绵城市,加大治污力度。

【参考文献】

[1]李智宏.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J].低碳世界,2016(12):88-89.

[2]杨彦,周潮.延安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对策研究[J].地下水,2011,33(2):150-152.

[3]王雅竹,石炼.五家渠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及水资源承载力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3(6):16-20.

[4]苏娅,尚小川.淮河流域水生态保护工作的几点认识[J].治淮,2016(1):53-54.

[5]司毅铭.黄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水利,2013(15):60-62.

[6]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7]冯耀奇,任利民.聊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调查研究[J].地下水,2007,29(4):13-14.

[8]曹文京,逯义军,赵琳.聊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探讨[J].山东水利,2013(6):51-52.

[9]张林.保定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对策研究[J].地下水,2012,34(5).

[10]王传涛,汤林.聊城市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绿色科技,2012(1):101-103.

[11]周玉英,李群智,顾会玲.聊城市建设节水型社会初步探析[J].地下水,2006,28(3):251-251.

第7篇:生态文明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村;生态文明;实践模式;农村生态文明

Abstract:Thepracticepatternofcountrysideecologycivilizationconstructionisasystematicprojectinvolvingvariousaspects,bothmaterialandspiritual.Inpractice,weshouldworkoutscientificandeffectivepatternsforecologycivilizationconstructiontoadapttotheactualsituationinthecountrysideintermsoftimeandlocality.

Keywords:countryside;ecologycivilization;practicepattern;countrysideecologycivilization

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一个象征。农村生态文明的建成是我国进入现代文明的标志,因此理解农村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容,对于我们进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一、生态文明与农村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容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果,使得中国的社会面貌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中华大地上,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累累硕果让我们感觉到了国家的繁荣与昌盛。迅速发展的工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农村在城市文明的冲击下,面临着是消亡还是进一步深化的历史命运。近几年来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以及在新的环境与历史条件下如何改变农村的现状措施的出台,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起到了较为有效的保障与促进作用。经济的发展不仅使得城市要向新的文明形式转变,农村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虽然农村的文明进程落后于城市,但在新的形势与条件下,农村的文明程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然也更有待于提高和发生质的升华。

人类文明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再到现在所认为的后工业文明,也即我们现在说得较多的生态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文明形式的进一步提高,必然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特别是生态文明的发展。这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因此,在现阶段以及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必定是我们当前进行经济建设所应达到的重大目标。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注重人自身的发展,更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都是生态文明所追求的主要目标。

“生态”在英文中的原义是指“生物之家”。现在,“生态”的原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指的是由生物体和非生物体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个能量与信息交换系统。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生物体与非生物体之间的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是“生态”所蕴涵的内在本质。人作为“生态”中的一部分、一个子系统,在生态系统的构建与良性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态文明的建设与打造,都是由人这唯一被认证过的最高等生物来进行的。生态文明作为现今社会一个受人关注的重要概念,很多学者对它的内涵的把握与理解在形式上存在不同看法。有的学者认为:“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主动保护客观世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们通过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生态化的改造以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促进生态系统自身的生产能力、自净能力、自组织能力和稳定反应能力的提高,从而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一个可永续利用的资源环境,这是生态文明的物质成果;二是人们思维方式的绿化、生态意识的觉醒和一系列生态化的大学科群如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经济学、生态美学以及生态工程技术等等的崛起,这可以看做是生态文明的精神成果。”[1]有的学者对此观点不敢苟同,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有学者认为,“生态文明,就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社会生态系统(依生态主体或社会实践主体的位置而呈现相应的层次性)的良性循环,既指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社会关系的和谐相济(含整体的和系统分层的以至世代相继的和谐关系),又包容处在这样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所取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切成果”[2]。当然还有许多的学者,对生态文明的概念有自己的不同想法,本文就不在此作详细的列举了,但无论哪一种观点,都少不了把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生态文明的本质内涵。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在城市公民生态意识的增强和政府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下,还是取得了很显著的成绩。而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似乎没有城市那样乐观。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发展的巨大浪潮面前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与挑战,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特征十分明显。按理说,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应比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更具有优势,特别是在先天自然生态条件上,这是城市无法比的。但为何却出现相反的趋势呢?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某些制度的不合理性所导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的确使得农村的状况在相对程度上,与城市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这种由差距所导致的后果,也必然使得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缓慢,甚至倒退。面对农村这样的处境,我们有必要对农村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以便找到科学合理的途径与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和化解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所遇到的困难。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际效果,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和质的突破。只有了解农村生态文明的内涵,我们的工作才能有的放矢,行动才会着实有效。笔者认为,农村生态文明是一个综合性的文明成果,它指的是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与生活时,主动、积极地改善和优化农村内部和农村自身发展与自然与城市的关系,以及建设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塑造良好的农村面貌所取得的一系列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因此农村生态文明既包括农村生态文明的物质成果,也包括农村生态文明的精神成果,是两种成果的双发展、双丰收。农村生态文明的物质成果主要是指改善与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所取得的物质成果,如农村的卫生环境状况得到改善与优化、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与优化、农村村舍的科学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善与优化等等;农村生态文明的精神成果主要指的是农民生态观念与意识的产生与增强、农民精神面貌的改善与提高、农村生态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程度(指精神方面)等方面的内容。

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与所面临的困境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和谐发展,农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健康、幸福的重要保障与措施,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最终出路。因此,抓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利国利民的大事。但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不平衡性发展以及制度的缺陷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使得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在快速运转的经济中被逐渐拉大。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境。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现状与困境问题,既有内因,又有外因;既有意识层面的原因,又有物质层面的原因。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境有:农民自身生态观念与生态建设生态保护意识的薄弱,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不足和设施建设投入不够,农村村舍建设的不合理性,农村散放式养殖产生的危害,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工业产品大量进入农村引发的环境危害,不当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的危害,不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不良的农村风俗导致的危害等等。

农民自身生态观念与生态建设生态保护意识的薄弱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精神障碍。农民生态保护意识的薄弱是农民肆意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精神原因;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不足和设施建设投入不够,是引发农民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的重要物质因素,良好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有利于培养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农村村舍建设的不合理性,严重损害了农村的村容村貌,浪费了很多农村生态资源,也增加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本;农村散放式养殖加快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治理难度;农村水土流失不仅造成了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加大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难度,其对农村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城市工业向农村的转移,使得工业污染更加深入到农村,特别是一些具有高污染性的企业在农村扎根驻营,使得很多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甚至对农民的生命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进一步增加,一些很少进入农村的消费品也开始大量进入,由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不健全,大量的农村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时或有效的处理,特别是大量无机垃圾在农村得不到有效处理而导致农村的环境污染出现新的特点,即由以前的单纯由工业生产导致的污染向多种污染形式并存转变,如农村由于自身消费导致的“白色污染”;农村一些不当的农业生产方式也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危害,如农业生产过度依靠化肥导致的土壤酸化、硬化,大量使用农药对农村生态系统的破坏等;农村很多不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一些不良的农村风俗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构成了严重的非物质危害,特别是对农民农村生态文明观念和生态文明价值观树立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如农村的赌博风气、丧葬风俗、迷信观念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困难与现状,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因此,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农村现状的科学合理有效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成为解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困难的重要课题。

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探索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和农村生态文明保护模式。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所针对的是农村生态文明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注重对现有农村生态特别是跟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设施的改造与新建,既包括物质层面的,也包括精神层面的。农村生态文明保护是指对农村已有的良好生态文明形式进行保护和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所要取得的成果进行保护与维持,其同样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内容。

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切实有效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必须立足于农村,服务于农民,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这样的实践模式必须是科学的、实效的、因地制宜的。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不能一刀切,因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实践模式。城市郊区与城市远郊、远郊与边远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应有所不同,发达地区的农村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更不能走相同的道路。各个地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与模式可以不同,但无论走哪种模式与道路,在实践效果上都应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不可在标准上存在差异。因此,本文将从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情况来探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般性实践模式。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是一个系统的模式,它包括农村价值观念的转变模式、农民知识结构的转型和农村教育方式的更新模式、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进与创新模式、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模式、新农民精神面貌的塑造模式、政府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模式等多方面的内容。

探索农村价值观念的转变模式,是农民树立生态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其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实现农民从传统单纯追求农业的经济产值向追求农业生态价值观念转变,从而树立农村新的生态价值观念;实现农民知识结构的转型和农村教育方式的更新,对农民形成生态文明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民知识结构的转变,就是通过对农民进行现代科技知识和人文知识、生态理论的教育来改变农民的知识结构从而形成现代农民意识。农民知识结构的转变既包括对现有农民知识结构的升级,也包括实现农民知识结构的多样化和科学化。要转变农民知识结构,必须要更新农村的教育方式,加大对农民科技知识和生态文明知识的培训力度,如选拔农村优秀青年到职业学校或高等学校进行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对农民进行培训,把农村中小学校建设成一个既可以对农村小孩进行九年义务教育的场所,又可以成为农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的好地方,从而让农民在不影响农业生产、不用离开家门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质;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进与创新,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与方法,也就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业的转变。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即探索怎样对农村现有存在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已对农村环境构成的危害进行治理,并制定出解决的方法与途径。它包括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污染与危害的处理、对农民生活与健康有危害的环境问题的治理、工业生产对农村造成的环境危害的处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农村环境治理主要是指对农村环境已构成危害的问题进行治理,而对于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来说,则主要指的是对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问题上存在的硬件与软件方面的不足加大资金与人力的投入和对已有的农村生态文明成果进行保护,如对农村公共产品、公共设施的建设与保护,对农村村舍建设的合理规划,农村能源的综合利用,农村生态文化建设与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农村精神面貌的塑造模式,就是要探索怎样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怎样培养农民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怎样树立农民的崇高人生理想以及农村生态文明理念的实践模式,另外,还有怎样消除农村落后的生活习俗、封建迷信思想等方面的内容;政府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模式,指的就是怎样能够利用政府现有的资源来更好地建设农村的生态文明的实践模式。它包括政府怎样利用自身的资源对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进行有效的技术帮助与指导、建立或进一步完善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投入机制、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投入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参考文献:

第8篇:生态文明的现状范文

发达国家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理论开始得较早。19世纪末期Patrick Geddes注意到工业革命对城市化以及社会发展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认为人与环境的关系决定了社会、城市的成长,人们应当尊重城市的历史和特点,而不是肆意对其改造,他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区域规划理论,并主张将生态规划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注重自然规律在城市建设中的影响等。霍华德(1989)提出了结合乡村的田园美景和城市发展的工业基础的田园城市概念。Meadows(1972)、戈登史密斯(1974)都对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担进行了预测。而在中国,关于生态文明与城镇化的研究开始得较晚且相关研究还比较少。董宪军(2001)认为生态城镇化建设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缓解了自然环境的压力,为生态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基础与环保支持;反过来,生态城镇化的建设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二者具有内在统一性。龙春英(2007)分析了南昌市生态城市建设现状,提出了南昌市生态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对策。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地跨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属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集老、少、穷于一体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生态条件脆弱,石漠化面积4.9万平方公里,是全国石漠化问题最严重的区域。目前,该片区城镇化发展正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如何在今后城镇化进程中发挥后发优势促进经济、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城镇化现状

(一)广西片区城镇化发展现状。2004―2014年,广西产业城镇化率从65.6%上涨至83.3%,年均增长率为2.4%。而人口城镇化也呈增长趋势但波动较强,从2004年的10.3%增长到2014年的18.2%,年均增长5.8%,其中2004―2007年增长速度较快,之后增速有所减缓。

(二)贵州片区城镇化发展现状。2004年产业城镇化率为73.6%,2014年平稳增长到89.3%,年均增长率约为2%。而人口城镇化率总体上缓慢增长,从11.3%增长至14.4%,年均增长2.5%,期间波动较大,2006年―2013年增长曲线近似“W”形态。

(三)云南片区城镇化发展现状。2004―2014年,云南产业城镇化率从68.4%增长至77.2%,年均增长率1.2%,人口城镇化率从9%上涨至14.5%,年均增长4.9%,整体波动性增长。

二、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城镇化问题

经济发展为城镇化提供了动力,城镇化的规模效益、扩散辐射和创新溢出效应为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支持。然而,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是位于我国最大的石漠化分布区――中国西南岩溶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存在诸多问题。①喀斯特地貌直接影响城镇的生态环境,有害气体不易扩散;②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多,容易与工业和城市散发的二氧化硫凝结成酸雨;③城镇缺水严重,如贵州全省年供水量只有94亿吨左右,供水缺口在36亿吨左右;④城镇污染物处理率偏低,小城镇的生活能源结构复杂,燃煤、沼气、瓶装液化气等多种形式并存;⑤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区域植被破坏严重、土壤侵蚀严重,遗留下难度极大的治理任务;⑥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⑦大中城市数量少,城市规模小,布局不合理。

第9篇:生态文明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问题;对策;湖南沅陵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1-0168-03

沅陵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沅水中游,素以“湘西门户”之称,东与桃源县、安化县交界,南与溆浦县、辰溪县接壤,西与泸溪县、古丈县、永顺县相连,北与张家界市毗邻。全县辖23个乡镇,2个国有林场,504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65.4万人。

沅陵县是湖南省版图面积最大、森林资源丰富的林业大县,总面积50.03万hm2,林业用地面积45.80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38.33万hm2,森林蓄积量1 708万m3,森林覆盖率71.43%。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提和关键。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森林火灾和乱砍滥伐是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三大灾害。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保护森林的战略性措施,是维系生态安全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保障工作。

1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

2005年沅陵县成立了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配备6名检疫员、29名乡镇兼职测报员,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防治、检疫和松材线虫病监测普查工作。近年来,据不完全调查统计,沅陵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主要种类有马尾松毛虫、云南松毛虫、松梢螟、松褐天牛、杉梢小卷蛾、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油茶象鼻虫、油茶尺蠖、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等10多种。2012年上半年,马尾松毛虫、云南松毛虫、松梢螟、松褐天牛等轻微发生面积233.33 hm2,油茶象鼻虫、油茶尺蠖、油茶炭疽病等轻微发生面积533.33 hm2,发生总面积766.67 hm2。目前,已采取人工手段等无公害防治766.67 hm2。几年来,沅陵县的有害生物发生率、防治率、无公害防治率、森林植物产地检疫率分别达到省市控制指标以内。

2 林业有害生物预防体系建设现状

2.1 组织机构建设现状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直各相关局局长、乡镇(场)负责人为成员的沅陵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县林业局和各乡镇(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县林业局还成立了工作班子、配备技术人员常抓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2.2 松材线虫病预防体系项目建设现状

2009年沅陵县被列为湖南省张家界松材线虫病预防体系建设工程县,项目投入建设资金866.2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773.51万元,地方配套78万元,其他14.76万元)。近3年,根据项目要求,结合沅陵县实际进行了检疫检查御灾、监测普查预警、应急救灾、科技支撑四大体系建设。一是检疫检查御灾体系建设。按照项目设计已高标准完成了望城坡、筲箕湾、借母溪、官庄、两河、马底驿6个森林植物检疫检查站的站房建设;新建了检疫实验室和除害处理场,并配齐了检疫检查设备和检疫实验设备。二是监测普查预警体系建设。新建了1个监测站、1个数据采集站,在全县7万hm2马尾松林地建立了100个有害生物固定地面监测点,每块标准地设有永久标牌和界桩,面积666.7 m2,并配置了监测站、数据采集站、地面监测点设备及专用交通工具。三是应急救灾体系建设。新建物质储备库1间,并储备了应急救灾必备的药械。四是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全县先后选派技术人员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松材线虫病监测鉴定、除治、检疫、普查、建档及相关检疫仪器使用的技术培训班,参训专业技术人员40余人次;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印制发放宣传册4 000册、宣传画4 000幅,并出动宣传车(船)经常深入乡村宣传《植物检疫条例》《湖南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条例》等法律法规。

2.3 生态建设现状

县委县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林业建设,既狠抓林业生态建设实施工程项目造林和森林资源保护等,又注重环境整理和湿地保护工作,生态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5年来,全县共完成工业原料、退耕还林后续工程、三边造林、油茶开发各项工程项目造林逾1.47万hm2;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14.15万hm2,已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12.43万hm2;已建立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21万hm2,建立凤凰山、夸父山、齐眉界省级森林公园3个,面积逾6 666.67 hm2,建立湖南五强溪国家湿地公园,面积1.98万hm2。通过几年的努力,提升了林分质量,优化生态环境,实现了以经济效益为主向生态优先的逐步转化。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机构不健全

目前,沅陵县的森防机构仅设1个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6个界岩检查站,有16名检疫员,其中10人从事检疫检查工作,6人负责全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乡、村未设森防机构,没有专人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而沅陵县有林地面积多达38.33万hm2,线长面广,现有的森防机构和工作人员已不能满足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及林业发展的需要。

3.2 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较弱

2005年沅陵县成立了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后,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工作开始得到加强,在近3年的松材线虫病预防体系建设中,才建立了一定数量的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点和监测点,测报工作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起点低,特别是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的仪器设备推广进展缓慢,测报技术方法落后,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还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3.3 科技力量不足,经费短缺,防控技术低,部门缺乏协调

沅陵县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监测、防治、检疫的专职技术人员少,并且没有通过系统的森保专业知识培训;新技术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以往的测报、防治时,因无先进的监测设备、技术等,不能及时准确地预测预报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动态和发生、暴发的时期;因缺乏森保专业知识无法掌握林业有害生物的生活史及发生特点,不能在有害生物大面积发生时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而贻误防治最佳时机;因简单地喷洒化学农药导致污染环境、杀伤天敌、病虫抗药性增强,而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技术由于资金所限不能推广。目前林业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缺乏协调,甚至连造林规划设计也未认真考虑有害生物防治,预防机制差,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跟不上,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

3.4 人工纯林、中幼林面积增加,生态公益林面积大,有害生物大面积发生危害的趋势将越来越大,防治难度加大

5年来,全县营造树种、品种单一的短轮伐期工业原料马尾松、油茶林、杉木速丰林等逾1.33万hm2,2000年以来,退耕还林工程造林逾2万hm2,中幼林面积不断增加;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逾14.13万hm2。因缺乏资金,抚育、间伐等营林措施跟不上,这些林分的卫生状况差,必将为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提供更适宜的生态环境和食物,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都将不断上升。一旦林业有害生物大面积发生,防治的难度将加大。

3.5 松材线虫病等重大危险性病虫传入的险情增大

自2003年湖南省首次在郴州的北湖、苏仙区发现松材线虫病开始,全省不断发现松材线虫病,到2009年,疫情已扩散传播至13个疫点县(市、区),虽经努力防除,迄今仍有9个疫点县(市、区)。当前,靠近湖南省周边的湖北、四川、重庆、贵州以及常德、益阳等地区均已发生疫情,对沅陵县形成了合围之势。沅陵县距最近疫区的直线距离只有约68 km。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基础建设加快,物流剧增而导致人为传播疫情的几率越来越大。对沅陵县的林业生产和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林业植物检疫执法工作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因此,当前沅陵县松材线虫病预防工作形势非常严峻,任务十分艰巨。

3.6 气候异常,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增多,次要虫害变主要虫害

据调查,由于气候的异常变化,沅陵县的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种类有所增加,有的次要虫害已经变为主要虫害。如2008年出现冰雪灾害天气,近几年又出现久旱高温天气,致使松梢螟和松褐天牛由原来的次要虫害上升为近2年发生的主要虫害。

4 林业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的对策

4.1 建立健全联防联治机制,充实技术队伍

加强县、乡、村三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建设,落实人员编制和经费,稳定专业队伍,提高人员素质,建立县、乡、村三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的联防联治机制,开展防治技术入户工程,充分发挥好县、乡、村三级群防群治作用。

4.2 加大宣传力度,依法防控

充分利用多种宣传媒体,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宣传《植物检疫条例》《湖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和“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用典型事例宣传森防工作与林业生产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息息相关,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及全社会对林业有害生物的严重性、危害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切实落实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双线”责任制。另外,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教育等手段,增强全民防控林业有害生物的责任意识,规范人们的行为,依法治理林业有害生物[1]。

4.3 强化监测预警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基础设施建设,对造林集中分布区和重点地块要设立常年监测点,建立覆盖全县的测报网络,提高测报水平,把有害生物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做到“早发现、早防治、早控制”。建立应急反应体系,制订《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预案》,从容应对林业有害生物突发事件,有效控制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大发生,实现防治减灾[2]。

4.4 加强检疫检查

一是加强复检,坚持对新造林地跟踪检疫检查,对电力、通信、建设等部门使用木制品情况跟踪监管,发现疫情及时消灭,堵塞外部入侵渠道;二是加强规范报检、受理、调运检疫、证书签发、检疫检查的调运程序,切断内部扩散途径;三是抓好产地检疫,加快无检疫对象苗圃建设步伐,登清全县苗圃、木材加工厂底数,建立产地检疫台账,管住源头。严防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和扩散,真正实现检疫御灾[3]。

4.5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改进防治手段

一是加大科技推广力度,积极推广利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技术,积极推广应用新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二是大力发展生物防治。加大生物防治技术推广普及力度。三是大力提倡使用环境友好型农药,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四是坚持发展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森林的基础上,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林经营模式或近天然林经营模式,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全过程,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探索和应用,选择、培育抗病虫树种、品种,提高林木自抗能力,使林业有害生物的被动防治转为主动防治[4]。

4.6 严格落实奖惩制度

建立健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奖励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在防治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对组织领导不力、责任制落实不到位、造成重大损失或未完成防治目标任务的,要追究领导责任;对监测不力和漏报、瞒报、虚报疫情和灾情、贻误防治时机的,要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对在检疫执法中违法违规、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责任;对违法违规使用药剂,造成环境污染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4.7 建立多元化筹集资金机制,加大森防资金投入

一是对防治经费实行科学管理,严禁挤占、挪用,专款专用,并建立定期审计制度。二是鼓励和引导不同形式的组织和个人成立防治专业公司、森林医院等,开展技术咨询、承包防治等业务,形成多元化的防治格局[5]。三是县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推进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综合保险制度,逐步增加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共财政资金,增加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投入。四是严格执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转变等、靠、要思想,加大自筹资金比例,依法充分调动地方和林农防治的积极性,实现防治资金以地方及林主投入为主、国家补助为辅[6]。

5 林业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随着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丰富,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生态文明,林业承担着重大使命,森林健康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承担着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推进生态建设、促进生态文明的重任,是林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力量。

5.1 维护国土生态安全,提高森林经济和生态效益

现有林业有害生物广泛分布在森林、湿地、荒漠三大生态系统中,严重威胁着生态安全[7]。保护好“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是森林丧失经济价值、景观价值的一大祸手。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已成为提高森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5.2 保护生物多样性,巩固森林生态功能

把握并遵从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规律,采取以生物措施为主的防治方法,促进森林健康,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巩固造林成果、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碳汇等生态功能,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肩负着艰巨的保障任务。

5.3 保证森林食品安全,保障林农利益及公众健康

改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式和防治技术,推行无公害药剂防治,避免森林食品、水源遭受污染,从源头上保证森林食品安全[8]。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已成为有效保障广大林农切身利益及公众健康、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6 结语

沅陵县“十二五”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旅游富县”。发展定位为:“全国生态宜居山水名城,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先导区,湖南文化旅游经济强县,大湘西新兴经济增长极”。生态文明建设位列建设沅陵、发展沅陵的十分重要地位。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建立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林业可持续发展又必须有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可持续控制作保障。因此,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现代林业理论为指导,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大力加强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应急反应、监测预警、防治法规体系建设,实行“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9],严密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积极开展生物灾害预防,大力推进无公害防治,强化依法防治,专群结合,联防联治,标本兼治,坚决遏制林业生物灾害高发势头,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推进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沅陵县又是大湘西的重要生态屏障,因此实现沅陵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能够推进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新沅陵,而且对保护张家界世界遗产,乃至对推进整个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7 参考文献

[1] 郑英荣,屈年华.辽宁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J].林业科技情报,2012(1):16-18.

[2] 国家林业局森防总站.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任重道远[N].中国绿色时报,2000-02-28.

[3] 叶建仁.中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与展望[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4(6):1-5.

[4] 丁茂申.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林业,2009(12):41.

[5] 关生.牡丹江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治现状及对策[J].中国林副特产,2011(6):101-103.

[6] 蔡晓明.福州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治现状与防控对策[J].林业勘察设计,2011(2):45-47.

[7] 程凤芝,何洪学,赵,等.平罗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J].宁夏农林科技,2011,52(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