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钓鱼的启示课件范文

钓鱼的启示课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钓鱼的启示课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钓鱼的启示课件

第1篇:钓鱼的启示课件范文

关键词:机床电气;项目课程;课程重构;教学实施

一、课程原教学状况与改革思路

(一)课程原教学状况

《机床电气系统装调与检修》是高职机电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课程内容仍然是以知识为本位,“学问化”色彩很浓,侧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二是先理论后实践,实践教学往往与理论教学脱节,实践教学内容往往也是验证性的居多,学生缺乏知识的有效应用能力;三是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四是缺乏项目考核评价体系,期末采用终结性的理论考核,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课程教学效果欠佳,所培养的学生也无法胜任维修电工岗位要求。

(二)课程改革思路

项目课程是基于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和智能特点,“参照工作任务设置课程和选择内容,以项目为载体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1],旨在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增强其岗位适应性。

本课程适宜采用项目课程模式,围绕课程对应的维修电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与企业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基于行动能力重构课程目标,以工作任务为导向重构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设置教学项目,基于能力本位重构课程评价体系,完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同时,将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考证内容融入课程之中,体现课程的职业性。课程实施由校企专兼职教师共同承担,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模式,完成项目教学任务。教学过程坚持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养形成并重的原则,体现其实践性。

二、项目化课程的设计

项目化课程的设计是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技能训练为明线、以知识掌握为暗线进行的,本课程以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装调与检修为项目载体,重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

(一)课程目标的重构

传统高职院校关于课程目标的描述,大部分宏观笼统,用普通能力的描述方法来描述职业能力,使得对课程内容的分析难以真正深入到职业内部,这必然导致基于工作体系的课程取代基于学科体系的课程成为空中楼阁。本课程基于行动能力重构课程目标,目标描述分两段进行:第一段为总体描述,即描述课程对学生在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它是从职业能力的输入描述课程目标;第二段具体说明学生在具备上述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基础上,最终能做什么,会做什么,它是从职业能力输出描述课程目标。通过对维修电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进行分析,确定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为: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能够绘制和识读电气工程图,能完成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能进行机床电气故障检修,并养成吃苦耐劳、团结合作和爱岗敬业的品德和认真细致、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学习习惯。

(二)课程结构的重构

传统的学科课程按章节编排,先学理论知识,再通过练习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学科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学科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及示例

由上图可见,要突出工作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起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之间的联系,只对理论知识的深浅进行调整是不够的,而必须对原有课程进行整体化的结构性改革。

本课程采用递进式任务课程结构,以项目为载体,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如图2所示。具体到“常用低压电器”这一章的内容,就是将常用低压电器等相关知识点分别融入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检修五个项目中,使学生在围绕项目为中心的实践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知识点。

图2 项目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及示例

(三)课程内容的重构

1.课程教学项目设计

传统《机床电气系统装调与检修》课程的内容大体遵从线性序列化,单元孤立,课程内容以知识为本位,“学问化”色彩很浓,应对其进行解构,建构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内容体系。本课程对应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正确识读机床电气控制原理图,根据电气原理图及电动机型号选用电器元件及部分电工器材,完成机床电气控制电路的安装、调试,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排除电气故障,填写维修记录,因此以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为逻辑主线设计项目体系是合适的。本课程教学项目设计见表1。

表1 《机床电气系统装调与检修》课程教学项目设计

2.各项目任务单元的衔接递进关系

从构成本课程的项目教学设计来看,每一个教学项目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每个任务单元都涵盖着不同的能力目标,其排序是按照从易到难的关系递进的,学习过程中采用的载体也是实训室中都有,无需专门购买,便于工作任务的逐项开展。通过“阶梯式”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最终达到维修电工岗位的要求,实现零距离上岗,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阶梯式”技能训练链

(四)课程评价的重构

传统《机床电气系统装调与检修》课程评价的典型格式为: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平时成绩通常以出勤率、课堂回答问题、作业等为评定标准,期末考核以闭卷考试的形式确定学生的成绩。这种知识本位的评价方式,很少顾及实际的工作能力,其缺陷是非常明显的,导致其效度往往很低。相对知识本位评价而言,能力本位评价更符合项目导向的高职课程的基本思想[2]。能力本位评价在内容上,强调具体工作任务完成的成绩,即是否具备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在方法上,采取工作样本测验,即从某岗位中抽取典型性的工作任务(工作样本),然后以被评价者完成这些任务的实际情况为根据,推断他们是否获得了相应的工作能力;在标准上依据由雇主、行会、劳动部门等共同参与开发的职业能力标准;在形式上,通常采取个别化评价方式。

本课程贯彻能力本位的评价理念,构建全程化、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如图4所示。

图4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三、教学组织与实施

在教学的过程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取“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坚持“教、学、做、评”四位一体,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做中会”。项目化教学过程符合工作过程的六步法原则: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

(一)教学步骤与组织方式

一般机床电气维修流程是:准备阶段(包括现场调研、故障信息采集、工具与备件的准备等)现场维修阶段(包括对故障的诊断、检测、分析、故障定位、修复等)维修后处理阶段(机床重新投入运行后的维护及技术管理工作)。由此,以工作过程开展项目式教学的基本步骤确定为:准备知识(确定维修任务)制定计划(制定维修计划与方案)实施计划(分析、检测并修复电气故障)评估反馈。这样开展教学工作,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教学组织方式采用小组教学,以便于建立弹性化的活动教学方式。分组坚持平衡划分原则,即将不同能力、不同优势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有利于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发挥各自优势,还便于学生间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小组的规模根据项目情况和教学要求,每组4-5人。对于小组管理,引入企业等工作场景的管理模式,将各小组及其成员分别根据项目需要委任为“经理”、“部长”等,不仅使教师能有效管理学生,还能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及管理他人的能力,有利于职业角色的定位。

(二)以项目教学为主线,多种教学方法并存

在项目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局限于项目教学法一种方法的使用,根据项目的内容、进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如对必备的学科理论知识,采用传授法、启发教学法的效果较好;基本技能就要示范,规范学生操作行为;故障维修以项目教学法为主,项目中较小的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法等。表2展示了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教学方法的情况。

(三)教学资源的配置

项目课程改革离不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软件、硬件、师资等,特别对教材、实训场地、师资有较高要求。结合课程改革,我们参照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精心设计编制了《机床电气系统装调与检修项目教程》。该教材具有如下特点:基于机床维修真实工作过程;精选典型现场维修实例;能力为主、应用为本的职业导向内容体系;适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为适用“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与课程配套的电工技能和机床检修两个实训室进行改造,按照企业生产环境进行实训室的布置,创造逼真的工业生产现场环境,并引入企业文化,按现代化的6S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文明生产、文明作业的职业氛围。由于角色的变换,项目化课程的实施对教师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出更高要求。首先,在素质上要求教师是“双师型”,缺乏实践工作经历很难开发出适合的工作任务;其次,教师在观念上要摆脱学科体系的束缚,深入理解项目化课程实质,认识到学生只有在特定情境中能把知识与工作任务进行合理结合[3]。针对以上要求,我们采取两个对策: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师资培养制度,通过到国家示范院校参观、学习或请课改专家培训学习先进课改思想,鼓励在职教师定期深入企业锻炼或兼职,培养双师素质教师;二是专、兼职教师协作,同时安排两名教师(专职教师1名、企业兼职教师1名)进行项目化教学,专兼教师在共同工作中切磋交流,大幅度提升教师的项目教学能力。

四、效果与反思

《机床电气系统装调与检修》课程内容逻辑性强,实践性强。采用项目教学将教学内容融入学习性工作任务之中,真正做到了工学融合,以“工”促“学”,以“体验”促“思维”。学习成果表现为电气线路的装接作品或检修成果,给学生带来喜悦和成就感,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通过5个教学项目19项任务的渐进学习,学生在反复训练中,提高了观察、想象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我院两届机电一体化专业十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本课程学习的调查和能力考核,结果表明:课程改革后,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均有较大的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也有较大的提升。

课程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随着高职项目课程改革的深入,更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显现。集中表现在:校企合作不够紧密;教师课改意识不强、课程开发理念模糊;“双师”型教师短缺;实训设施投入有限等。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摸索,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

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46-50.

[2] 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4:222.

第2篇:钓鱼的启示课件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电子白板;课堂教学

如何在语文课上最大限度地利用电子白板的技术平台,发挥其特有的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特别关注,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将以这半年来的观察与实践,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的一些做法与感受:

一、“趣”字当头,促精彩教学

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既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又能较好地帮助学生从枯燥乏味的感觉中解放出来,是当下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就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鲜的学习气息。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以及多变的图像,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唤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教师利用这些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发挥学习主动性,课堂参与热情高涨。例如在运用白板教学《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文时就运用白板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图片、录像、音乐等手段,为学生理解感悟文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当体会作者在刘家峡看到的黄河的雄伟壮观时,我通过一段气势磅礴的录像让孩子仿佛亲临现场,带给学生的是一种震撼。

二、有效互动,保证自主性

以往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通过PPT课件演示教学活动中必要的内容,课堂上由于教师往返于黑板与主控台间分散学生注意力,现在教师可以运用电子感应笔直接在白板上熟练操作,这使教师离开了计算机操作台,又可以面向学生们站在白板前了,这个变化使教师从远离集体又回到学生集体当中。由于学生对白板关注的增多,加强了集体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教师也变成整个学习集体中的一员,不再是远离学生的躲在设备后的软件或设备的操作者,学生在无意识中达成了更多的与老师和同学在情感上的交流沟通,学习兴趣也随之提高了。

PPT课件因其内容无法更改而使演示过程中学生处于“观望状态”无法参与。而且,τ诮萄е幸恍⑸⑿退嘉题,即使老师事先有预设但要按照学生的回答来演示不易做到,更不要说解决课堂上的突发性问题了。而用白板技术制作的“课件”,老师和学生可以在白板上面亲自操作,随时在计算机界面、网页上和光盘播放界面上进行标注、画图,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能与老师进行讨论,可以及时修改错题,充分发挥起师生间教与学的互动性,学生由“观望者”转为“操作者”,从而也更能体现自主性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不必受到课件的约束,可以随着学生对于文章的把握以学生为中心来随时调整自我的教学。例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课时,在引导学生初读启示,找句子时就运用了白板课件的交互性优势,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抓住重点的句子进行深入体会,然后由学生自由选择句子进行交流讨论,并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随时点击补充相关资料,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充分抓住语言文字,体会当年钓鱼给作者的启示,学生印象深刻。电子白板为语文课堂互动提供了可行的技术和方便,促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课堂中的有效互动,建立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保证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突显重点,助深入思考

我们都知道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体验往往是由具体的情境所决定的。”生动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在教学中我们应力求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伴随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白板技术集文字、声音、图片、影像于一体,是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相对于传统的黑板教学,白板的视觉效果显著,色彩、标注、画面截取、隐藏、动画等教学功能,能极大地吸引以兴趣为先的学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教师们更可以利用多元智能理论,灵活机动地运用这些白板技术手段,往往可以在教学中更加突现出重点,使学生能够更加关注重点、难点,从而将重点、难点逐一突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文章。在教学时,我巧妙地运用了电子白板操作工具中的涂色、标注、探照镜、拉幕等功能将知识的重点部分进行强调。

四、资源随享,融学习收获

第3篇:钓鱼的启示课件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创新教育

我们应当顺应历史潮流,在教学实践中贯彻新课改的教学思想,从自身做起,提高专业素质,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结合时代背景,将创新意识融入教学课堂,让语文教学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以全新的教育哺育全新的学子。

一、兴趣教学,创新教学的开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语文课堂中,我们应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巧设情境,营造促学的课堂氛围,在学习氛围的熏陶下,赋予学生学习动机。

1.兴趣导入,开端引趣

我们应当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从W生的兴趣出发,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巧设引趣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例如,在教学《找春天》时,我们可以用一张色彩艳丽的万物争春图进行新课导入,并且配上《春天在哪里》优美的歌声。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说:“同学们!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让我们一同去寻找春天,跟春天做朋友。”接着将与春天有关的图片呈现在学生面前。我说:“同学们,你们能从这些图片中寻找到春天的足迹吗?”此时课堂活跃起来,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学生说:“图片中有桃花,春天在美丽的桃花中。”也有的学生说:“好可爱的小燕子,春天在小燕子的花衣里。”还有的学生说:“小溪的水好干净,春天在小溪的歌声里。”引趣教学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应运而生。

2.动机教学,激发学习热情

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驱动力。因此,我们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让语文课堂以全新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语文情感。

例如,在教学《我爱祖国》时,课前利用多媒体将课前准备的课件进行情境导入,利用天安门广场的图片、和平鸽图片、一张带有红领巾的学生的图片营造熟悉的课堂氛围,带领着学生朗读课文。我们应当带着浓厚的爱国之情进行朗读,并将这种情感传递给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情引情,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灵活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的工具

1.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取长避短的学习优势,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且每个小组制订学习目标:

(1)我能带着细腻的情感进行课文背诵。

(2)我能准确地掌握本篇课文的生字、生词。

(3)我能在朗读课文的时候,体会到来自父亲那深沉的爱。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连后进生也会不甘示弱,学生集思广益,携手共同完成一个教学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精神。

2.提问教学法的应用

我们应当在教学中,专注每一个教学契机,巧设问题情境,问出知识、问出能力、问出水平。

例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相关内容时,我们可以在题目上“动手脚”。读过之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作者把题目命名为‘钓鱼的启示’,作者为什么把题目这样命名,在钓鱼中作者又得到了什么启示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文,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认真体会文中作者所传达的信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平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鱼”的含义,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明白“放掉鱼”就是“放弃诱惑”,让学生得出不受世俗诱惑,提升道德实践的勇气。

三、情景再现,趣味性课堂

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教材的教育功能,发挥学生的积极力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可以将一些课文进行改编,设计成情景剧,鼓励学生上台表演,给学生施展才华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杨氏之子》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将文言文进行翻译,改编成情景剧,鼓励学生来上台表演。学生自由分配角色,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认真揣摩九岁小男孩与家人对话应有的神情和动作。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情景剧表演中,要求台下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仔细体会一个九岁男孩的聪明机智,将自己认为有深意的语段标记,课下慢慢体味。

将课文进行合理的改编,进行课文情景再现,将课堂变成大舞台,给学生施展才华的机会,趣味性的内容、欢笑的课堂、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兴趣着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语文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铺一条创新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第4篇:钓鱼的启示课件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以多媒体的方式辅助教学, 向学生教授语文知识, 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提高自身的读写能力以及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恰当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 让小学生在动态的学习气氛中感受语文的魅力,还可以利用视觉和听觉的结合为语文学习创设情境, 让课堂上的小学生有如身临其境, 继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增强了教学效果。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尴尬现象

1.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比较低。语文课堂上的多媒体教学离不开教师对多媒体的运用,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运用多媒体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课堂的质量。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节约制作课件的时间, 往往喜欢直接在网络中下载语文教学课件, 然而有些教学课件未必适合班上小学生的实际情况, 没有根据学生在课堂的反映对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方式进行及时调整, 导致在课堂中未能有效发挥课件的功能。虽然, 不少小学语文教师也意识到多媒体教学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好处, 但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参差不齐, 未能将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重要知识转化为多媒体动画或其他生动形式, 有时甚至未能有效地制作出将小学语文问题转化为生动的画面的课件。

2.部分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有些小学生认为语文课是枯燥无聊的, 而且他们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少, 学习起来就觉得有不少的困难。例如, 在识字方面, 低年级的学生就往往因为汉字音、形脱节、结构复杂等问题而烦恼。另外, 一些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方式也让这些小学生对语文提不起兴趣, 源于他们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总是依靠自身的知识面来教学, 将学习的重点摘抄在黑板上让学生记下来, 很少甚至不会运多媒体去扩展语文课堂知识。

二、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可将课本枯燥的文字以生动的图像或音频展示出来, 活跃课堂气氛, 增强小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将直白的课文内容和重难点以生动画面或视频展示和凸显出来, 使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 不但加强了学生对课堂上的语文知识的印象, 又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增强了他们对语文课的兴趣。

2.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有助于小学语文课堂传授的知识内容更加广泛, 使小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由于多媒体具有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方面的教学信息, 语文教师可以按照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划分开并实现超媒体链接, 形成类似语义网络的非线性结构, 并应用多元的学习手段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 摆脱了单调的说教式的模式, 进而让语文教师能够对班上的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有更深的了解, 便于对每一轮的知识教授作一个调整, 使课堂学习的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 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语文知识, 激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有效利用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策略

1.利用多媒体让小学语文课堂走进生活, 提高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媒体教学以其教学手段新颖、教学方式生动被引进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来, 也以其生动、融声画为一体的优势为初中语文课注入新的活力, 扩展了课堂教学的知识量, 活跃了课堂气氛, 增强了学生对初中语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也有效地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不但要继承传统的优秀教学方式, 还要在利用多媒体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在教学上有所创新。小学语文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时, 要继承和有效利用传统教学模式中合理的部分, 同时也要根据班上学生学习的实际反映, 合理利用多媒体, 解决教材中无法直观展示的问题, 将板书无法展示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示, 以生动的画面去加深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点的理解。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时,可应用多媒体来制作课件, 将声音、图像和动画文字进行综合处理和交互,向学生展示作者面对“大鲈鱼” 这样的诱惑时的表现以及父亲对他的教育, 从视觉和听觉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 激发他们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参考文献

第5篇:钓鱼的启示课件范文

本周学校安排我听评新调入教师――胡老师一周的课堂教学。这位老师是2011年大学本科数学和应用数学专业毕业的,可以说,理论知识水平相当高,但课堂教学实践才起步,而且还是任教一年级数学,对她来说,相当有压力。就我而言,虽有近20年的教龄,可一直是从教高段数学,如果眼前是还要家长抱的,刚离开幼儿园的太天真幼稚的小朋友,肯定也是难以驾驭的。听了她的四节数学课,总体感觉这位老师教态得体,喜欢小孩子,为人谦虚,很有教学热情与上进心。

首先,课前的精心准备。从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来看,应是琢磨了教材,认真写了教学预案。如第一节课能围绕小花猫钓鱼的情景教学,让学生帮忙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与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第二节课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帮忙小猪笨笨闯关,设有四道冲关大门,让学生自由选定并智勇冲关;第三、四节课领着学生坐上卡通火车,在一路游玩的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分析与解决问题。这样的设计应该是动了一番心思,同时也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能最大程度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其次,课件的制作水平相当高,而且在课堂中使用也很熟练。还有她谦虚好学的态度,每节课后,来到我办公室交流时都要说是来接受批评的,非常诚恳地与我交谈着课堂教学得失,并很认真的记下每个反馈点。其实,这次"追踪听评课"活动也是我们之间互相学习与探讨的一个平台,对我来说,收获非常之多。

1.如何处理好知识点与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之间的关系

课前的备课,教师们往往过多的关注教材,教学参考用书,却很少去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教师应沿着"为什么?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这条主线构思清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还要想明白教学中注意并落实"能够培养什么?能够提高什么,?能够熏陶什么,?能够渗透什么?"。现在的课堂教学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前老师应该仔细地读好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弄清楚新知与旧知的连接点,同时还要用心地读懂学生,掌握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前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需要解决好哪些思维定势障碍等问题,力争创设一个让学生自己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最优学习境界。

2.如何处理好预设与教学生成的关系

教师课前的预设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学的动态生成则是预设的升华,而动态生成是在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中产生的。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旦遇到学生不能好好配合,或是答非所问等偏离老师的预设时,往往就心慌手乱,招架不住。特别是在一年级的课堂中,由于年龄特点,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且问题的回答常常会"语出惊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确而又巧妙地处理好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关系?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睿智,耐心倾听学生的每个问题,选择代表性的资源精确地概括,并在课后不断地反思、予以总结。

3.如何适时恰当地进行评价

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语言评价往往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性格特点,评价语言的空乏、干瘪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对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遵守课堂纪律等方面多一些积极性、鼓励性评价,因为教师的评价语言运用不当,则会熄灭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火花。我们在聆听一些名师的课时,总能感受到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主体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与他们充满智慧的多元化评价语言也是分不开的。

4.不断地反思磨练自己的课堂

第6篇:钓鱼的启示课件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素质 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2-0047-01

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开展多年,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语文素质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既轻松愉快的掌握知识,又使学生提高自身的语文学科技能,因此本文深入研究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就如何提高我国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一、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中多媒体的地位和作用

多媒体化教育要求有丰富的资源作为基础保证,包括完备的基础设施、丰富的教学资料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树立语文学习自信心,把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有机高效地整合起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

1.以情景展开,引导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组合,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进来。培养学生的心里素质,例如在《趣联巧对》一课中,笔者采取了多种导学形式,如知识结构式、文字图片资料式、问题探究式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本中设置的问题中来,充分调动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果。

2.选择最理想的使用手段。针对不同的阶段特征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以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各种优秀的品格。例如在教学《小露珠》一课时,笔者在大屏幕上展现诗歌形式的填空,让学生做小诗人,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吟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在美的环境中一天天成长,使他们逐步具备美的欣赏力,美的创造力。因此教师要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开阔教学思路,以学生的成长为终极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综合素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鉴赏审美过程是精神享受愉悦的过程,是对生命质量的体现和升华

实施素质教育,深化素质化的语文教学改革,是我们当代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实现小学语文的素质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审美理解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要首先从自我做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教学,这样才能使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

1.培养学生审美想象能力。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美感愉悦中乐学是最为关键的。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教学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秋天的雨》一课,既写了秋雨的美景,又写了秋天的情趣,我们可以播放课件,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欣赏美丽绚灿的秋景,配乐范读,让学生闭眼想象你闻到了什么香味等等,创设了一个美丽而又富有情趣的童话情境。

2.从课文的语言中发掘美。从使用语言的角度发掘美让学生接受语言表意的美感作用。现实世界普遍存在着美,而课本中的文章更是美的典范,例如在上《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注意分析这些“句眼”“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等,来体现语言的美感效应。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又能够在广泛的涉猎中不断吸纳,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个性化发展,个性化学习

个性是人的社会素质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与个体的先天禀赋有关,但主要是后天培养的结果。任何一个学生都没有特权,任何一个人也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1.培养质疑的兴趣,让学生敢问。教师要把质疑作为改进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举措,使学生养成爱思考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例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时,笔者先让学生自己找出要解决的问题,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归纳,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不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而且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个性得到发展,这些教学都体现了素质教学的重要性。

2.丰富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生活是培育想象之花的沃土,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浮想联翩,创造出新的形象。因此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减少了各方面的束缚,学生得到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真切的体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活起来,同时对学生的一些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及时地给与充分肯定,并鼓励他们在学习上要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从而使他们愉快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绝不单纯是为了传授知识,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的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综合素质。教师教学应该探索更多有趣的教学方法用于素质教学中,同时小学语文的创新与素质教育也是紧密相连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方法和方式的调整,才能真正达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才能真正达到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杨江丽.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J].新课程学习.2010.03

第7篇:钓鱼的启示课件范文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启蒙阶段,其不仅仅关系到后期的阅读角度,更加牵涉到未来的写作教学,甚至成为影响其他学科教学的重要因子。由此,结合中高年级字词教学案例,探讨中高年级字词教学的有效方法,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中高年级;字词教学;有效方法

中高年级字词教学工作的开展,不能像低年级字词教学那样,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性,使其成为字词含义的探究者,由此增强学生获得知识的感受和体验,这样可以充分保证字词教学的有效性。长期以来,笔者探索出几个有效的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一、在词语归类中辨析字词

词语归类是字词教学过程中常常用到的教学手段。将类似的词汇归纳总结到一起,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和复习,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比如,在学习完一个章节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找到所有课文中的成语,让学生进行字词的归纳和整理,并且对于部分相似或者相反的词语进行辨析,以加深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为此,教师不妨可以依照不同的词语属性和含义来进行界定。比如,从描写的角度入手,可分为描写人的品质的,描写人的智慧的,描写人的仪态和风貌的,描写人的口才的,描写人物动作的,等等。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课文为例,第二段的“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中的“银光闪闪”,对于这个词语不难理解,从环境角度描写出月光之美,用叠词“闪闪”突出了“闪得耀眼”。这个“银光闪闪”可以归类为“ABCC”结构,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归纳和整理跟这个词汇结构相同的词汇,例如“气喘吁吁”“兴致勃勃”“怒气冲冲”“清香袅袅”“白发苍苍”“大名鼎鼎”等词汇,都是利用叠词加重本义,增添表达效果。可见,教师将这样类型的词汇归结到一起,方便学生更好地去辨析词汇、理解词汇、运用词汇。

在上述教育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归纳整理的方式,由此可以从含义转移的视角入手,对于同样结构的其他词汇进行辨析,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的词汇量得到拓展,通过一类词语来了解其他词语的意思,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目的。

二、在阅读教学中理解字词

字词并非是独立的语言单位,其处于对应的句子中,处于对应的段落中,是联系上下文的重要媒介,由此可以通过阅读教学的方式,实现对于对应字词含义的推测和理解。尤其在中高年级课文学习过程中遇到了生僻词汇的时候,可以充分运用这样的方式,以此保证字词教学的有效性。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课文为例,在学习第二自然段“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的时候,“安然无恙”属于生僻词汇,学生往往不能单独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去分析这个词汇的含义,其中的“恙”原来指的是人平安,没有疾病,现在将其界定为泛词,指的是事物平安没有出现损坏。在不了解之前,学生可以结合受到撞击的语境,判断词汇表达的意思是玻璃比较坚硬,出现撞击也不会被破坏。这样的词汇猜测行为是阅读理解中常常会运用到的手法,这对于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字~的含义来讲,是非常有效果的。

通过上述阅读教学过程来看,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去分析前后文之间的语言关系,继而猜测对应生僻词汇的含义,这样去理解词汇,往往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理解习惯,并且还加深了学生对于字词的理解程度,是很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

三、在语言情境中运用字词

对于字词的深刻理解,需要在实践运用环境中多角度去感悟,这样才能够保证理解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在中高年级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言语运用环境改变的方式,通过多次言语表达的方式,使得学生对于字词的理解程度得以加深,这也是保证字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唯一的听众》课文教学过程中,在第二段中的“一天早晨,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中的“蹑手蹑脚”属于重点字词教学内容。教师为了增强学生对于此词汇的理解程度,不妨要求学生运用“蹑手蹑脚”这个词汇去造句。有学生这样写道:“我拿了妈妈床头的十元钱,担心被妈妈知道,我蹑手蹑脚地把钱放回原处。”“我今天考试考得不好,回到家后,我蹑手蹑脚地拿出作业做起作业来。”……

在听完学生造句之后,教师指出造句中存在的错误环节,让学生回顾学过的课文中是否学过这个词语,这时,教师在课件上出示四年级上册丰子恺《白鹅》中的“临近的狗也很多,也常常蹑手蹑脚地来偷鹅的饭吃”,通过这一系列教学,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蹑手蹑脚”的内涵。

上述在言语运用情境中,引导学生去感悟对应词汇的含义,尤其在多个语言情境中进行调换,学生通过调动自己对于不同意境的构造,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对应词汇的含义。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注重言语运用技巧来实现对字词的理解。

四、在字词本意中学习字词

字词本意往往也是学习字词的重要渠道,就是通过对于字词字面含义的分析和理解,可以确定字词需要表达的寓意,由此实现对于字词内涵的全面理解。在中高年级字词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运用字词本意的方式来学习字词,从而保证字词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以人教版四年级《火烧云》课文为例,其中一个段落描述“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中的“恍恍惚惚”,从字面来理解就是视野比较模糊的意思,在这样字面本意的理解基础上,我们对于实际的语言环境进行深刻剖析,就可以找到此词汇的准确含义:神志不清、迷惘的状态。在进行此部分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应该首先引导学生去分析词汇的字面意思,在此基础上再去探究其深层次的含义,这对于加深学生对于此词汇的理解程度是非常有帮助意义的。

在字词本意中分析实际的语境,并在此基础上找到字词的学习技巧,这也是语文教师在开展字词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明白的,这也成为中高年级字词教学工作的重要方式和方法。

综上所述,中高年级字词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必须要将其作为重点工作来开展。语文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起来,分析字词教学工作特点,总结字词教学工作经验,切实找到更加有效的、合理的字词教学手段,以改变字词教育教学的格局。

[参 考 文 献]

[1]王玉航.小学中高年级“字词”教学策略探析[J].教育观察,2013(19).

第8篇:钓鱼的启示课件范文

记者:人大附中作为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概况是怎样的?

赵海涛:人大附中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中学,一直以来把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作为学校建设的重点工作,我们人大附中人也始终致力于教育信息化的超前探索。

我校从1995年到2001年,逐年开始多媒体教学;建成我校第一个互联网站;开始网络化教学;开始实施数字图书馆和学校教学资源库工程;建成国内中学规模最大的网络阅览室,成立学生网络俱乐部和网络安全社;启动数字化校园工程,建成我国首家学生网络实验室等一系列重大的学校信息化、网络化进程。新的教学、科研方式带给我校全体师生前所未有教与学的空间与时间便捷。

在学校信息化、网络化逐渐形成一定规模的时候,于2002年我校启动了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课题“中学教育示范工程”,成为全国范围内参与投标并唯一中标的中学。2003年我校启动了无线网络教学示范项目,建成国内首家虚拟科学实验室和设计技术教室。2004年我们启动了国家基础教育知识网格研究工程。2005年10月,国家发改委等8大部委联合给人大附中、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长沙一中等单位下发了CNGI“基于IPv6的国家基础教育网格应用示范”课题任务书,责成上述单位共同承担该课题的研发任务,到2008年12月3日由我校承担的CNGI“基于IPv6的国家基础教育网格应用示范”项目通过了验收,人大附中成为IPv6教育网络的国家级骨干节点。

在此基础上,我校以“将人大附中和其他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与社会分享”为宗旨发起成立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目前为至,该联盟的成员已经有4000多家,获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众多学校的教师与同学们从中获益匪浅。2009年,我校又联合39所国内知名学校一起承担了国家应用示范项目“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服务试点工程”。

2012年4月,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等一行到人大附中来调研。杜部长对我校的信息化建设给予了肯定及高度评价。2012年6月,人大附中成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校之一,同年应邀参加了9月份教育部组织的首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成果展,我校展出的主题就是人大附中创立的“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

记者:人大附中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是什么?

赵海涛:我们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特征主要有四点。

1.建设先进的数字校园,为人大附中教育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1)基础设施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基础是校园网络的建设,从1998年到1999年,人大附中建设了第一代校园网,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强大的校园网络系统。同时,人大附中用光缆连接了人民大学教育网,方便了学校网络建设的整体规划及信息化联系。我校第一代校园网建立之初虽然只有270多个信息点,但是遍布了主要的教室和办公室,使学校各处全面联网。2002年4月至9月期间,我校校园网升级为第二代网络,核心交换机配备了双机冗余模式,光缆和主干设备升级为千兆网络,实现了绿色网络和网络的安全管理,信息点数量随之扩充到1900多个点。从2006年3月至今,人大附中校园网已经升级为第三代网络,校内总信息点增加至近5000点,互联网接入带宽200M,存储容量100TB,我校校园网络规模已经接近一所大学的网络规模。2008年12月3日,由人大附中承担的CNGI“基于IPv6的国家基础教育网格应用示范”项目通过验收,我校成为IPv6教育网络的国家级骨干节点。2010年,我校引入iPad教学项目。2011年,我校又全面建设了无线网络,这成为智慧校园、物联网和移动教学研究的坚实基础。2013年,人大附中成立信息科研培训中心,开设了信息技术培训和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

(2)应用系统

早在1997年1月人大附中就创建了网站,这是我国中学最早建立的因特网站之一。网站建设初期,我们就把它作为一个宣传我校形象的重要窗口,刊载了大量的学校照片和简介给广大师生及家长。2002年、2006年和2011年,我校的官网经历了三次重大改版。由于内容和功能得到极大丰富,官网成为学校各部门的宣传、选课和招生的重要方式。

1)行政办公方面,我校早在1999年底就建设了Exchange邮件系统并一直坚持使用到现在,极大地提高了我校的办公效率。随后,教务、人事、财务、学籍等部门率先实现信息化。到2010年,学校整合了各个部门的信息化应用,建设了人大附中校内信息平台和协同办公系统,现在该平台已经上线并取得很大突破。

2)教学方面,人大附中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建设了教育教学管理系统、Moodle个性化学习协作平台、研究性学习平台,先进的学籍管理、自动化的阅卷系统和成绩分析系统。同时,人大附中还建设了一大批先进的教学实验室,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如多媒体教学实验室、虚拟科学实验室等。

3)德育方面,人大附中建设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体质健康测评系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和师生互动社区。我校为学生们提供了班级网站服务,每个班可以由班主任向信息中心提出申请建立班级网站,让同学们不仅获得更多自主交流的网络空间,更促使信息化的建设成果向学生延伸。

2.创建了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人大附中一直将教育资源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学校建设了庞大的校内教育资源库。早在1999年,我校校园网刚投入使用,学校便组织了大量学科教师进行资源库建设并创建了首批教学共享资源。我校的校内有效资源在国内中学界始终处于领先位置,到目前为止已经接近40T。

人大附中于2005年12月19日依托“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应用试验专项:基于IPv6的国家基础教育网格应用示范”课题,经教育部科技司的批准同意,发起了成立“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通过网格计算技术实现对全国各地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集成和共享是该联盟的主要目标。该联盟和中国互联网协会宽带P2P应用推进联盟于2006年5月至12月底,共同发起并联合举办了为期7个月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上西部行”公益活动,向内蒙古、新疆、青海、宁夏、贵州等地具有网络条件的学校免费开放。在为期7个月的活动中,共播出了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课件929 节,累计播放时长达1238小时。据统计:在线收看高中课程为126000人、初中课程为525000人、小学课程为15750人,7个月的观看总人数达666750人。联盟在2006年7月举办了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论坛,随后又举办国家基础教育信息技术成果应用大奖赛暨多媒体课件大赛。截止2012年3月18日,已有1246所名校加盟联盟、拥有37057条优质资源。有627980位用户实名注册该联盟举办的G12E网站。

我校联合了全国30余所知名中小学于2008年6月在钓鱼台召开基础教育资源开发与服务讨论会,计划在五年时间内建成优质基础教育资源20000课时并发展更多的节点学校,探索出一条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开发服务的公益性和可持续发展机制的道路。2009年人大附中联合39所全国知名学校一起承担起国家应用示范项目“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服务试点工程”。该项目依托国家和地方已建各种形式的网络教育基础设施,整合国内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建设兼有个和共两种功能的国内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远程教育共享平台,开发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层次需求的数字化基础教育课件,利用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等现有设施,通过多渠道为大家提供互动式课堂教学和个性化课外辅导服务。通过试点工程,探索优质基础教育资源普遍服务的公益性和市场化运作机制,形成国家免费基础教育资源的重要补充渠道,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为了解决当前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突出矛盾,满足普遍提高国民素质的长远需求,使远程教育进入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的发展阶段,我校于2010年8月8日在北京友谊宾馆主办了国际名校长论坛,来自国内外的500多所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及教师以及5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北京,就“教育・创新・人才――不同背景下的共同关注”这一主题发表演讲、互动交流。

为了能更好地发挥该联盟资源的优势,我校刘彭芝校长领导下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与国务院参事汤敏领导下的扶贫项目“常青义教”一起,计划通过网络联合退休中小学教师,共同对偏远贫困地区学校的老师及同学提供远程义务培训、讲座、答疑等长期不间断的扶贫活动。

目前,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北大附中、首师大附中在海淀区教委的领导下,开始进行跨校选课和学分认定试点。试点成功后将进一步在联盟内推广,“通过网络共建共享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将得到延伸。

3.超前开展网络学习和网络教育,推进教学模式变革

网络教育是拓展学习时空和办学空间的有效手段。2003年1月,人大附中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致力于网络教育形式的研究。非典型肺炎在2003年4月肆虐北京城,由人大附中研发中心开发的“人大附中远程教育网”应运而生。作为空中课堂的延续,北京市教委委托人大附中等学校策划并参与了2003年暑期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学习环境,在暑期继续为北京市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的学习指导。人大附中远程教育网作为北京市教委“空中课堂”在线指定网站,在非典期间免注册、全开放,向北京市、全国所有中学生提供免费同步教学服务,为北京市中学生停课不停学做出了贡献。

我国多项国家级的重大科研课题由人大附中研发中心承担,其中最著名的是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项目“中学教育示范工程”课题、教育部重大科研项目“中国基础教育知识网格中心节点示范工程”和国家发改委CNGI项目“基于IPv6的国家基础教育知识网格工程”,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和广泛的社会效益。

4.大力开展远程教学活动,探索跨校选课、协同培养新模式

远程教学是履行社会责任、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技术手段。人大附中在远程教学领域一直超前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

人大附中和加拿大渥太华里德高中在1998年4月底实现了基于国际互联网方式的远程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我校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在1999年12月实现了基于ISDN方式的远程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美方将此次活动通过国际互联网向全世界直播。我校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在1999年12月22日实现了基于视频电话会议系统的远程多媒体交互式教学。高一和高二的30位同学2000年4月6日晚在我校实验楼远程教学教室里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堪顿分校之间进行了远程教学,启动了第一期远程教学计划。两校经常性地通过远程教育方式进行数学、英语和生物等学科的双向教学活动。目前我校与美国中学的远程活动仍十分频繁。2000年12月29日,我校作为中心站点对十个远郊区县同时进行“一点对十点”的远程多媒体交互式教学。学校在2001年10月29日开通了与日本大阪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间的中日远程数学教学,中日两国的高中生分别用英语给对方讲述课本里没有的数学内容,我校学生出色的表现,让对方师生都感慨地说他们是“彻底输给了中国学生”。

2002年6月1日,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陈至立视察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程,现场观摩了“一点对三点”的远程教学活动,并对我校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2002年11月6日,人大附中―湖南湘潭中学―湖南长沙一中的“两地三校”远程教学项目开通。我校与密云三中、北京80中2004年12月进行了远程校本教研活动。学校与意大利教育部在2005年1月通过远程网络召开远程会议。我校与香港培正中学于2005年5月至2006年4月先后进行了三期京港远程交流活动。我校与宁夏六盘山中学于2007年10月开展了远程教学活动。我校与美国菲利普斯中学于2010年12月开展中美远程活动。

2012年,实现了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清华附中、首师大附中四所学校学生跨校网络选修课程。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校际间教师研修、备课,学生通过网络平台选修课程。每所学校都提供了一些特色校本选修课程的网上资源,建设了学分共享制度及评价系统,建立了校际间选修课程学分确认的流程,评审机制,四所学校通过平台实现了资源共建共享。

我们已开设名家讲坛、应用随机过程、科幻物理等14门课程供四校的所有学生网上选修。2012年,四校共有800多名学生选修跨校网上的课程。

目前,人大附中的远程交流活动十分频繁,很多交流活动已经常规化。远程教学广泛开展为国内外中学的相互学习、相互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记者:人大附中信息化发展的运作模式是什么?

赵海涛:我校的信息化发展运作模式也可以归纳为四点。

1.著名教育家刘彭芝校长亲自参与推动信息化建设

一直以来,刘彭芝校长非常重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刘校长认为:“信息化是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必须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占领中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制高点。我的理想是建一所世界一流的学校,这样的学校要有一流的现代教育技术,要有懂得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一流人才。”人大附中的信息化发展,不管是第一个校园网站的建立,还是远程教室的建设;不管是网络教学的开展,还是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的成立都离不开刘彭芝校长的大力支持和亲身参与。

十五期间,我校承担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中学教育示范工程。人大附中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一起参与了课题的研究开发工作。为表彰该项目所取得的技术成果及应用效果,2010年1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和刘彭芝校长颁发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也表明我校在信息化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2.以需求为导向,建设了一支跨学科、跨部门的信息化工作团队

学校领导在一开始就认识到: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某个人或某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全校各个部门通力合作的事情。学校的信息中心和电教中心虽然在工作职能上不同,但是具体到信息化建设项目,通常都是由副校长牵头,由有关各方成立一个项目小组,群策群力。这样既可以很好地把握师生需求,同时又可以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使得信息化建设能够更好地落到实处。

我们专门成立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小组,小组由主管副校长、信息中心、电教中心、德育处、教务处、教学部门相关负责人组成。德育处、教务处、教学部门作为业务部门提供需求,电教中心和信息中心作为技术部门提供方案,大家共同协商,学校最后决策实施。这种以需求为导向的建设模式很好地调动了各个业务部门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质量。

信息化本来就是服务一线、让大家都能受益的事情,它的建设不仅仅需要用户的参与、专业人员的服务,更离不开学校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所有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管理者、建设者和使用者都应该共同参与,只有这样信息化建设才能越办越好。

3.以服务为核心,成立了现代IT服务中心,与一流的IT公司合作,提高IT服务质量

人大附中信息化建设的一大亮点就是很早引进了专业的IT服务团队,进行IT服务外包的实践。信息中心特别重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此,人大附中信息中心与神州数码公司合作,引进了专业的IT服务人员,专门制定有针对性的IT服务流程和服务手册,成立了IT服务中心,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维修、数据中心维护、培训等一系列工作,使得信息中心的人员有充足的精力用在项目建设、课题研究和应用推广等方面。只有解决了制约信息化发展的人力资源等问题,信息化建设才有快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4.将信息化建设与培训、推广、使用协调起来,进行可持续化的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