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交通的概念范文

绿色交通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交通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绿色交通的概念

第1篇:绿色交通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绿色交通;现存问题;公交优先

1 绿色交通内涵解析

绿色交通的概念起源于狭义的交通节能减排,最早可追溯至Chris Bradshaw于1994年按照各类交通工具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的交通工具排序。但郑州市发展绿色交通却不仅仅关注交通工具的污染排放,而是要达到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的根本目的,将绿色交通作为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交通领域的延伸,通过交通系统的内部整合及与外部城市发展的紧密协调,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交通”的本质是和谐的交通,包括:交通与经济的和谐,建立全体市民整体出行效率最优的“高效交通”,维持城市经济的高效运转;交通与社会的和谐,建立充分尊重社会各阶层出行需求的“公平交通”,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减少交通事故,创建“安全交通”;交通与环境的和谐,保护城市环境,减少交通污染,创建“环保交通”;交通与资源的和谐,提高资源的集约利用,促进交通节地、节能、节财,创建“低耗交通”。因此,“绿色交通”的内涵就是“高效交通、公平交通、安全交通、环保交通、低耗交通”的多维统一。

2 绿色交通现存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日益提升,机动车不断走进人们生活,汽车数量不断增加,导致交通状况出现问题:

车辆增长速度过快,而道路建设无法满足车辆快速增长的需要,造成城市早晚高峰现状的出现,车辆堵塞现象严重,同时也因为车辆数量过多造成大量机动车缺少正规停车位。

公共交通服务不到位,公共交通经常出现人满为患、公交车辆不足、车站间隔较大等问题,非常不利于发展绿色交通。

城市规划和布局不够合理,路网建设还有待完善。

行人的交通规则认识缺乏,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层出不穷。

3 解决方案

(1)高度重视交通与土地利用的整合规划,做好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交通系统要支撑城市功能和空间发展战略的实现,交通规划设计要与周边的用地性质相协调。因此,在规划中要引进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机制。TOD 模式是实现交通与土地利用整合发展的途径与手段,既是阻止城市无序蔓延的一种可选方法,也是一种特殊的土地开发模式。其核心主张是紧凑布局、混合使用的用地形态,提供良好的公共交通服务设施,提倡高强度开发以鼓励公共交通的使用;为步行及自行车交通提供良好的环境;公共设施及公共空间临近公交车站;公交车站为本地区的枢纽。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是当前综合交通发展追求的目标,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的好坏是影响交通运输系统效率的第一因素。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应与城市交通系统紧密衔接,各种交通方式应通过交通枢纽实现一体化。好的交通枢纽必须做到物理空间一体化、运营管理一体化、信息服务一体化、票价票制一体化,从而最大程度地方便乘客,提高公共交通的分担率和服务水平,使综合交通枢纽成为环境温馨、方便舒适、有巨大吸引力的公共空间。

(2)扎扎实实落实公交优先战略,推进城市公交、自行车加步行的城市交通模式。无论是可持续交通,还是绿色交通、低碳交通,其核心本质都将是建设以公交为主导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因此,全面规划、精细设计公交系统,是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核心环节。实施公交优先应采取系统对策,公交优先的成败在于节,精细设计上要真正落实公交优先。

(3)提高道路网络建设的合理性,处理好城际交通与城市交通的衔接问题。在道路网的规划设计中,首先要强调道路性质与周边用地的协调,不同性质用地决定了道路的不同功能,进而决定了道路的横断面构成和道路交通管理方案;其次,应注重道路的级配结构和连通关系,避免左转车辆严重阻碍对向直行车流以及直行车流妨碍右转车辆进入右转专用车道等现象。

(4)强化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提供必要的停车设施是改善交通秩序、提高交通设施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应根据规范要求和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建设必要的社会停车场。通过分析,设置适量的路边停车泊位。

(5)设置合理的交通安全设施,如:标志标线、隔离护栏等。通过不断地创新和完善交通工程的一系列设计,最大程度上利用好时空资源,不断的提高交通安全和交通效率。

4 结语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问题、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建设绿色交通势在必行,城市交通发展已将绿色交通作为重要发展目标。绿色交通是机动化社会的理想追求,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和义务。未来城市的理想模式是生态城市模式,支撑生态城市的理想交通模式是以城市公共交通为主体、自行车和步行为主要辅助交通方式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绿色交通不仅是概念,它应该成为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全体人民的共同行动。

参考文献

[1]陆化普,毛其智,李政,等.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可持续交通:理论与中国实践[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2]林卫.欧洲城市交通的经验与启示[J].城市规划,2001,25(10):56-60.

[3]陈智慧.论绿色交通与交通的可持续发展[J].现代城市研究,2003(S2):18-20.

第2篇:绿色交通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绿色交通:生态公路;设计

1 绿色交通和生态公路设计的概念

1.1绿色交通的概念

绿色交通系统并不是独立的一个系统,它要依附于城市发展这一要素之中,既然没有独立性那么就不能称之为一个系统。再者可持续发展交通强调的是交通未来的发展,这与绿色交通倡导的从现在就开始转变的要求也不相符,因此简单的将二者等同起来也是不科学的。而第三种学说点明了绿色交通与城市发展中的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全方位多角度的阐述了绿色交通的本质和要求,这一定义是科学的、准确的。因此,笔者认为所谓的绿色交通发展理念是指在可持续发展思想、低碳思想、生态思想指导下形成的一种新的城市交通发展理念,由此形成的旨在减少城市交通发展中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城市交通污染、实现城市交通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目标,且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相适应,有利于城市环境多元化的和谐交通运输系统。

1.2生态公路设计概念

生态公路主要是指以生态学为基础上公路发展理念,当然这里公路的生态性,并不是要求公路像自然生态系统一样能够自我维持、自我净化,还是要求公路建设中应该以生态学为基础,在遵守生态法则的基础上实现公路建设与周围地质、地形、地貌和植被的协调一致。之所以要强调公路的生态性,主要是为了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增强环境保护的观念。而所谓的生态公路设计制止将生态学思想融入到公路的建设体系当中,使公路这个人工生态系统能够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起来,形成一个以公路运输为主体的新的生态系统。绿色交通发展理念下的生态公路设计,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增强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内容,科学设计公路路线,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侵扰,降低公路建设中的碳排放。

2 绿色交通理念下生态公路设计分析

绿色交通理念下生态公路设计,必须将公路设计与生态设计、绿色交通理念结合在一起,这就要求在公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在借鉴生态产品设计过程与方法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公路设计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将环境保护作为公路设计一个重要目标,达到公路设计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2.1将环保设计融入到总体设计当中

目前,我国在公路设计上应该遵循的主要规范是《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这一规范虽然对公路设计做了比较详细的要求,但是并没有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到公路项目的总体设计当中,而是提出了一个环保总体设计要求。虽然也强调了公路设计的环保性,但却把公路设计与环保设计割裂开来。

而绿色交通理念下生态公路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在实际勘测的基础上,以掌握沿线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基础,科学合理的设计路线方案以及其总体布局,在路线设计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重要考虑环境对公路建设的承载能力,以及保护和恢复的能力措施。在此基础上,形成公路建设项目的总体设计方案中的环保设计方案,真正实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的三同时原则。

2.2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做好公路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分析

可行性研究是公路设计的指导和依据,在这一阶段设计人员应该详细分析项目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进行生态调查,详细了解项目建设区域地形、地质土壤、水文植被和生态环境情况,了解项目路线可能穿越的居民区、农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属性和生物种群特点。(2)根据已有的建设经验和前述调查分析自然生态系统对公路建设活动的反应。(3)根据上述分析结果进行建设方案的综艺设计,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原则科学的选定路线,确定路线方案。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割裂生态景观空间和视觉空间的联系,如果在设计上不能完全避免则应该在确定路线的同时明确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4)在工程造价计算和路线方案比选的过程中,应该将环境保护支出列入到建设成本当中,并将环境保护作为选择路线方案的重要依据。

2.3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以减少对环境影响为目标

在初步设计过程中应该以详细的地形图资料为基础,移醐不清的或矛盾的地方应该以实际勘测结果为主要依据。在初步设计中要遵循生态设计的基本理念和技术要求,以减少设计方案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为主要目标,通过减少设计填挖方量,尊重地形、地貌条件基础上,以纵向桥或者隧道的方式避免隔裂原有的生态系统,使生态系统能够保持自然的连接和过渡。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应该在总体设计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在方案设计中融入景观、生态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在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等结构物设计过程中要采用一些自然资源消耗小的新技术、新材料,在设计的过程充分考虑到路线经过区域的自然条件、占地面积等情况,做好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排水设计、植被恢复设计等工作,在设计上在满足环境保护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工程量。川主寺至九寨沟公路是我国第一条舒适、美观的高原生态公路,由于该项目区海拔高,人烟稀少,生态环境脆弱,为了达到与

生态环境协调一致的目的,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制定完善的生态保护原则并贯彻于设计和施工中,川九公路路域内植被恢复率达到90%o以上,已实现了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2.4做好施工阶段的环境预防设计

第3篇:绿色交通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绿色生态城区;运营管理;保障机制

一、绿色生态城区运营管理概述

(一)绿色生态城区的概念

就目前的研究状况而言,关于绿色生态城区的概念有很多,这些概念相互之间虽然有一些差别,但是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文明向着人性化的生态文明转变的发展趋势。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发展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现在开始向生态文明转变。生态文明强调自然的本性,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其中以人为主体,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

绿色生态城区是集约、智能、低碳、绿色的重要载体,是探索绿色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平台。2012 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积极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发展,鼓励城市新区按照绿色、生态、低碳理念进行规划设计,充分体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要求,集中连片发展绿色建筑。其中明确城市新区申报绿色生态城区时应具备以下 3 个方面的要素:一是指导理念,二是指标体系,三是绿色规划,这三个方面表示了绿色生态城区的内涵。

(二)绿色生态城区运营管理概念

运营管理是确保能够成功地向用户提供和传递产品与服务的一门科学,其对象包括了运营过程和运营系统。运营管理是一个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应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而有效的运营管理必须准确把握人、流程、技术和资金,并将这些要素整合在运营系统中创造价值。

绿色生态城区的运营管理同属于运营管理的范畴,也是一个投入、转化和产出的过程,并在过程中实现城区价值的增值。绿色生态城区运营管理的内容是按照绿色生态城区的规划和设计所建设的内容,其中包括绿色建筑、垃圾处理系统、能源处理系统、交通系统、污水和中水处理系统等等。绿色生态城区在建设的过程中,采用了很多的新的规划理念、先进的节能技术的设备,这都对建成后的运营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在绿色生态城区的运营管理阶段,如何体现绿色生态城区的规划建设目标,如何保证各种技术措施的正常运营,如何使绿色生态城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得到长期实现是绿色生态城区运营管理中需要处理好的问题。

二、绿色生态城区运营管理问题识别

绿色生态城区在运营管理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标与利益的冲突。绿色生态城区运营过程会涉及到政府、企业、居民等多个利益相关主体,这将导致多目标和多利益的冲突。比如经济利益与环境目标的冲突,新型的材料、设备和先进的技术必然带来企业或者政府建设成本的增加,而这与其经济利益是冲突的;生活舒适度与节能目标的冲突,在绿色生态城区中,有时候仅仅靠新技术的投入尚无法实现节能目标,这时候可能会牺牲居民的生活舒适度,而这将带来居民生活舒适度与政府节能目标的冲突。这些目标和利益的冲突往往是在绿色生态城区运营管理过程中集中爆发,需要管理者做好相关利益方的协调。

二、政策体系不完善。绿色生态城区发展具有综合学科的特点,维持其可持续运营发展的政策框架要涉及到众多的政策领域。整体来看,我国的生态城市法律、政策以及管理保障体系仍不完善,对于与生态城市有关的法律问题研究较少,相关法律、政策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对生态城市建设的支持力度不足。

三、评价和监管机制缺失。绿色生态城区运行是一个系统过程,涉及到社会、能源、资源、交通等很多系统。对这些系统进行评价和监管,有助于城市管理者明确运营管理目标,掌握运行动态,并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这不仅是绿色生态城区运营管理必须的,也对整个城市的发展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在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中,往往通过建立指标体系来引导城区的发展。但是关于各项指标落实,绿色生态城区的运行监管,以及后期的评价反馈机制尚缺乏有效的研究和探讨。另外,在绿色生态城区中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至关重要,而生态环境维护的外部性,往往导致其与政府经济目标的冲突,这有可能使传统政府监管模式的失灵。

四、激励机制不完善。近年来我国出台了推进节能减排,或者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其他奖励政策,包括高星级绿色建筑奖励、新型节能材料的税收优惠、可再生能源的补贴等等。但是,这些政策都无疑例外补贴的是建设方,主要是为推动节能减排项目建设而实施的奖励政策,极少涉及到对后期运营管理的补贴。从绿色生态城区的全周期来看,运营管理阶段是消耗能源、资源最多的过程,也是能真正落实绿色生态理念的关键阶段。并且,由于绿色生态城区系统的复杂性,相关的运营管理成本和设备的运营维护费用不可避免的增加,对运营管理给予适当的补贴是十分必要的。所以说,当前我国对绿色生态城区的激励机制是不完善的,需要整合分散的补贴政策,并研究制定对绿色生态城区运营管理的补贴机制。

三、绿色生态城区的保证机制

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过程中,定会困难重重,但是必须采取一定的保障机制,使得绿色生态城区在困难中慢慢推进。

第一,要以指标为导向实行全过程监管。指标体系是绿色生态城区生态理念和生态规划的量化体现,不仅仅表示着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目标,还是绿色生态城区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的行动指南,可以说指标体系代表着绿色生态城区的核心内容。为了有效指导绿色生态城区的规划设计、施工建造和运营管理,需要对指标体系进行分解,以便落实到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不同部门。对指标体系进行分解,应基于目标可实现、具体措施可操作、方案可实施的原则进行。指标体系分解一般要包括如下内容:分解总纲、分解说明、指标体系分解的技术路线图和部门操作指南等,这样通过对指标体系分解,将具体责任和要求明确,形成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路线图”。

第二,要建立可行的技术体系。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因此,可行的技术体系首要技术就是能源利用技术。这其中包括太阳能开发与利用技术、浅层地热能利用技术、风能开发与利用技术和生物质能开发与利用技术等,这些技术都适宜在我国建设领域推广应用。目前,在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中比较适宜,且广泛推广的是太阳能开发利用技术和浅层地热能利用技术。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不仅节能效果好,而且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是目前我国最值得推广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之一。其次,垃圾处理与利用技术。垃圾减量化技术、垃圾资源化技术、垃圾无害化技术是绿色生态城区中常用的垃圾处理与利用技术。垃圾减量化技术是通过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量,将部分垃圾进行循环再生利用。最后,绿色交通技术。绿色生态城区绿色交通体系包括公共交通规划技术、非机动交通规划技术,以及清洁能源交通工具。

四、结束语

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道路。本文简要的阐述了绿色生态城区运营管理中的问题以及保障机制,希望可以为绿色生态城区运营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仇保兴.从绿色建筑到低碳生态城[J].城市发展研究,2009,(7).

[2]马素珍,孙大明.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模式和项目实践[J].建设科技,2013,(16).

第4篇:绿色交通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策略

一、生态城市发展

生态城市概念依据1971?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规划研究过程中所提出的绿色城市、健康城市、永续城市等概念,虽与生态城市概念部分相通,但仍有差别,会议中建立城市生态规划原则,包括生态保护策略、生态基础设施、居民的生活标准、文化历史保存以及将自然融入城市等五项原则。此后生态城市的发展构想与理念逐渐引起讨论,并且后续的研究发展均依循这些原则进?。

生态城市需符合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等社会永续性挑战,包括适当技术、社区经济发展、社会生态、绿色活动、地区性生态、永续发展,其范畴非常广泛,而?仅是绿色生态部分。在生态城市一系?领域范畴中,领域与生态城市间,或各领域间并无附属关系,而生态城市须靠各领域课题完成方得以建构成功。

二、生态城市规划缘由

1、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已成为新的城市规划方向

动?交通运具带来城市的扩张,增加人及货物移动,导致能源耗费且带来大?的气体排放及污染,并且由于城市扩张阻断原有自然生态系统,另外全球暖化造成气候变迁,?定时的?雨,使得原有公共建设基盘无法负荷,是故相关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所提出的策略及作法均试图在解决这些议题,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也成为未来新的城市理论方向,世界各地也将此一议题做为目前最重要的工作。

2、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是一个全方位以交通及自然环境为基础的城市策略

经过整理生态城市在城市规划设计策略探讨多在城市规划、交通运输、城市内的自然景观以及建筑与能源四个部分,在第二章及第三章对于相关策略及7个城市策略进?分析后,归纳出较常被提出的议题并非仅绿化及景观的议题,主要围绕在交通所带来能源耗费及自然环境断?所衍生包含能源节约与再生、绿色交通运输、废弃物减少与循环、城市发展与管理、自然环境修复、水资源与?域管理、永续建筑;其次则为社会??与健康、国际关系、国际合作与教育。

3、生态城市设计是全面的执?及全体市民的责任

各城市皆对于前述项目均提出具体策略及规划,虽然各城市特色?同,但气候变迁带来的问题必竟是全球性的,因此各城市面对的问题相似,交通耗能、热岛效应,几乎都是必定面对的问题。各个城市也有其独特的策略,?仅城市设计、工程技术的处理,还包含市民?与、政府合作、财务平衡、政策控制及公私合作,做重要的是公部门及首长的决心及贯彻?。当然其他城市的经验?一定完全就能运用在中国,?过几乎所有城市目前最为重视应为绿色交通及绿色能源的推动,而中国尚在绿化及绿建筑阶段,需加紧脚步才能跟上世界潮?。

4、中国目前所面临生态城市执?的课题?仅是执?机制议题

目前规划将生态城市控制主要以城市设计来做为主要操作,在中国各城市所执?的机制在城市设计方面必须重新检讨城市设计准则,将生态城市指标?实于城市设计准则外,另外应加强对于建筑物及能源部份,必须加紧脚步逐步纳入建筑法规来全面要求绿建筑设置,并且对于既有建筑部分也需研拟改善对策,开发相关节能设施技术。

三、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指导方针

1.生态城市发展区位的选定

(1)基地必须与现有的大众运输系统(包含火车、地铁、轻轨、公交系统)结合,或可变更或延伸现有大众运输系统与基地衔接,而大众运输车站须设置在步?或自?车可到的距离范围内。

(2)市民基本日常功能必须在这个发展范围内提供,而这些功能必须在人?或自?车可到的距离范围内被设置。

(3)基地必须座?在距离较大的城市或市中心区域内,以自?车可??到达的范围,而且必须整合到具吸引?的、直接和完整的,且?用引擎动?的交通网络内。这些有关更新基地的选定的准则和将城市缩小的结构重组的决策,已变成欧洲城市的再生议题。因应这些准则,地区规划规则和土地使用规划也将作为指导城市发展。

2.高开发密度和规模

开发密?跟规模将决定城市发展的居住及使用(工作、学生、购物)人口,这是城市规划很重要的议题,?只是在开发单元内?低土地消耗,也提供市民大?的功能,而且允许较多的永续交通系统设置。因此着重在相对的交通需求、?用太阳光的建筑以及生活议题品质的开发单元内最有效地进?开发密?是需要的。

四、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策略

城市规划区目前已近90%大致已开发完成,对于前述建议对策,针对城市规划区特性及立即执?成效,建议以短期两?、中期五?以及长期十五?的?动规划,来达到生态城市环境改善成效。

1.短期执?策略

由于城市规划区人?环境、空桥系统及自?车初期?网经市政府及私人建筑基地开发完成,于短期??内主要分为交通措施、基地绿化及公共设施改善来执?。

(1)由于城市规划区初期人?及自?车?网已建立,应着重于减少汽、机车的进入,主要以扩大?人徒步区及建立大众运输系统,于假日封闭中心商业区部分道?作为?人徒步区,并且选定部分住?区试办宁静区,让市民及居民体认到减少对于汽、机车的依赖。

(2)于既有建筑物开发基地及企业鼓励增加绿化植栽,特别是于屋顶及建筑墙面设置绿屋顶及垂直绿墙设置,达到?低城市热岛的效应。

(3)在公共设施部分,短期内着重于对于重新检讨直栽植穴设置方式,增加基地内及道?的地表水直接渗入土壤,改善地区微气候。

2.中期执?策略

评估短期所进?的执?策略成效,再加以扩大或并纳入一般日常执?机制。扩大并确定?人徒步区及宁静区范围,另外以高收费、减少汽、机车停车费的设置并且建立区内大众接驳系统来直接抑制汽、机车使用的??,并且对于新建筑开发案逐步减少汽车停车位的设置。对于新开发建筑案以绿建筑标准,对于既有建筑物着重于?能设备的

运用及改善,减少能源消耗及气体排放。对于既有公共设施改善,重新检讨逐步减少人工铺面,增加绿地设置,并扩大单独植穴设置?连成植栽带的设置,增加绿化及地表水渗?的面积。

3.长期执?策略

长期则全面执?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策略,并重新以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策略检讨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准则并纳入建筑技术相关规范,纳入法制面执?。

(1)除?建立以人?、自?车及大众运输作为区内主要交通运具之环境外,并配合于相关法?对于新建及既有建筑内减少汽车停车位的供给。

(2)对于既有建筑全面奖励?能设备更置,并且对于既有建筑逐?推动绿建筑改善纳入法令执?。

结论

未来城市整体规划及城市设计,以生态城市概念做为规划主轴,检讨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准则纳入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概念,进?区内土地使用及公共设施改善,积极改善既有公共基础设施,?低交通能源消耗,透过整体城市设计构想中将绿地、人?步道、立体空桥、广场及开放空间等公共设施重新以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来改造,另外结合既有建筑物以绿建筑手法改善,再加上交通策略的控制,重新以可步?社区城市规划设计方式检讨,进而达到重塑生态城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忠航.考虑能源的城市规划研究[D]. 同济大学 2007

[2]郑金.节约型社会目标下的城市规划对策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第5篇:绿色交通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低碳城市;城市规划;概念;规划策略;层面

    1.引言

    根据国际能源署统计,全球大、中城市能源的消耗占全球75%,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占全球80%,可见城市在节能减排的艰巨任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为积极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顺应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要求,低碳型城市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的目标。在国内,低碳城市的研究和实践亦成为城市发展中的热门话题,而低碳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是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

    旧模式下的中国的城市发展走在外延扩张的发展之路上,是一种典型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旧的城市规划模式导致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无序规划、低效开发,降低了城市土地利用率,引起了城市的不平衡发展。故新时期低碳理念下经济的发展模式约束着旧模式的发展,是一次用低碳能源、低碳技术在城市发展上的新调整,也是新时期城市规划模式脱胎换骨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2.低碳城市规划的概念及内涵

    2.1低碳城市及其规划

    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是指以城市空间为载体,以低碳理念为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和方向,以低碳社会为城市社会发展样本和蓝图,以低碳生活为城市生活方式和导向的城市。实际上是,低碳经济理念、低碳社会理念、低碳生活理念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综合应用[1]。

    低碳城市规划(Low-carbon City Planning):是指从原有的城市形态及城市发展模式、建筑群体布局出发,以低碳城市为发展目标,合理布局、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交通等基础设施,最终建成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排放量型城市形态[2]。

    低碳城市是中国处于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问题,所引出的城市发展模式需要。而低碳城市规划则为达到低碳城市模式的目标,在以“低碳”为宏观导向下的城市规划手段。两者共同为低碳时代的产物,而低碳城市规划是低碳城市模式的接生医生。

    2.2建设低碳城市的内涵

    仇保兴在“2009城市发展和规划国际会议”上提出,将低碳经济理念和城市规划理念两者有机组合,形成了“低碳城市规划”[3]。即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城市规划发展中的具体化,亦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态化发展理念在城市规划发展中新结合。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推广低碳理念,减少浪费,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做好城市规划的前期介入工作,实现一种理念的转变。其主要内涵包括:(1)以低碳理念支撑城市规划主导模式,实现城市规划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2)以政府低碳政策为杠杆,引导低碳城市规划;(3)以城市规划布局为手段,实现低碳城市的几何空间结构,以低碳技术为支撑,倡导新能源适度替代,推广低碳能源应用。(4)体现城市居民生活观念、意识的提高,以低碳理念、特征转变现代城市生活方式;(5)以人为本,人类居住环境与自然整体合一、互惠共生的经济高效、低碳环保、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区形式。

    3.低碳城市规划策略

    3.1 城市规划布局层面

    3.1.1城市低碳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是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载体,是城市的经济活动命脉。城市交通体系的良性循环对实现城市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学术角度出发,同济大学潘海啸等教授从空间规划的角度,提出了区域层面的公共交通导向走廊式发展模式、总规划层面的绿色交通支撑的空间结构和详规层面的小街区模式,通过合理的交通布局来减少交通排放[2]。因此,倡导“绿色消费”的交通系统规划模式,以低碳环保的原则,利用有限资源,实现交通系统内部的协调性和效益性,引导城市交通规划系统逐步组建合理的结构为国内学者研究的重要方向。为在未来城市交通规划可持续发展中实现“低碳交通”,其策略如下:

    (1)城市交通规划的内部优化

    一方面,优先规划公共交通系统,减少交通能源消耗。如,结合城市规模灵活规划城市快速轨道交通(RRT),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发展高品质、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低成本的快速公交(BRT)系统,牵引低碳交通格局;倡导“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TOD模式),鼓励沿着现有邻里交通走廊沿线实施填充式开发或者再开发。

    另一方面,发展环保型交通工具,研发智能交通,规范小型交通工具,重视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发展。如,开发研制新能源、小排量、轻型环保类交通工具,推广以人力为主的小型交通工具飞应用;适度合理的限制小汽车的无节制使用,解决其所引发的过多占用城市规划用路、能源浪费、尾气污染等问题;引进智能交通系统(ITS),加强人与交通设施、工具间的有机联系,从而充分利用交通系统的“时空”资源。

    (2)城市交通规划的外部协调

    将低碳交通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当中,协调城市开发强度与交通容量的关系,使交通系统的规划支撑城区土地规划;研究交通规划外部的需求分析、规划模式,从整体把握交通系统以及城市布局;强调节能环保的交通理念,在道路规划建设中,注意对环境的影响,充分考虑与之相关的要素,实现城市交通的“绿色性”;建立全民参与机制,提高全民交通素质水平,培养绿色交通消费的意识,树立有节制的交通观念。

    3.1.2城市空间结构规划

    在城市结构空间规划方面,解决紧凑形的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与人口密度之间的矛盾,合理规划城市总体空间结构形态是其实现低碳城市规划目标的关键。

    首先,打造低碳城市空间结构应解决人口密度与紧凑型城市发展的矛盾。一方面要遏制城区摊饼式膨胀,引导疏散高密度人口区域,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减少城市夏季电力降温能源消耗。又应实行有控制的紧凑型疏解,推进以绿稧间隔为辅的公共交通走廊型城区空间方式扩张,将新的规划布局于公共交通纽带。结合城市发展的步伐,在走廊方向进行分段分时序的规划发展,最大程度的地吻合人口增长的不确定性需要。

    其次,在城市整体结构形态方面,通过对各种空间布局形态在减少碳排放方面的效应进行分析、对比、评估,得出不同的低碳建设结论,进而对比选择出最优城市空间结构方案。如,在城市不同的功能区,居民区、产业园区、CBD新区的规划与设计等,其建设空布局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城市规划设计时应结合实际用途,确保规划方案的可行性[4]。在居民区引导低碳生活和消费理念、全面建设绿色、高效可再生利用能源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区内环保能源利用率;产业园区规划方面,重点分析不同类型产业布局的能源损耗率,提高废物能源的再生利用率;在CBD规划方面,合理组织不同功能的用地和建筑布局,优化规划布局中的能源集中供给、绿色碳汇、绿色建筑技术等方案。

    3.1.3 城市土地规划

    在城市土地规划利用方面,探索不同用途组合,科学制定城市土地用地性质和开发强度。结合紧凑型城市空间规划,以“大分区,小混合”的原则构建以多功能混合使用为主的土地使用模式,减少资源的利用实现低碳目标[5]。规避城市总体规划中惯用的功能分区方法所导致的功能区用途单一、资源浪费的现象,并对已按原则规划的土地,通过对其混合功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甄别,纠正功能分区僵化的布局。

    拓展以公共交通为支撑,适合人与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辆的用地地块面积,规避大中城市越来越多的拓宽城市基础建设、加大城市街道等大尺度的建设倾向。学习中新天津生态科技城项目,加强城市非传统建设用地的开发,倡导高密度混合型的土地规划模式;曹妃甸生态城项目,探索低碳生态城市之集约利用土地、积极利用可再生资源、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用地规划模式;中新苏州生态科技城项目,按照低碳生态理念的“改进”,而非在场地原生状态下的规划模式。

    3.2 低碳技术层面

    3.2.1 倡导节能型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和运行是城市能源消耗的大户,科学合理的节能型建筑设计技术应用亦是低碳城市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节能型建筑则需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而且能为长期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空间。

    节能型建筑的设计[6]包括:建立建筑节能型政策与法规;建立切实可行的建筑节能设计评价体系,明确建筑的量化数据和量化指标;供热计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可再生资源、新能源和低能耗技术产品在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中的推广应用;推广节能型建筑设计,促进建设主管部门、建筑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工业生产企业等就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进行有效的沟通。

    在应用节能型建筑减少碳排放的同时,推广普及绿色节能建筑。针对不同地区方位,提出不同的节能建筑设计认证系统和相关制度,作为对城市和建筑设计的节能标准做出审核、评价。把具体的节能建筑设计过程及其内容按照不同的方面加以评审,确保实际设计中建筑节能化、绿色化的应用可行性。

    3.2.2 推广低碳能源应用

第6篇:绿色交通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交通系统,设计,绿色交通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现在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问题也开始凸现,城市环境污

染、城市交通和城市住房是城市化发展中面对的三大问题,作为城市化发展中的三大问题之一,城市交通问题也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他们一般是通过现代化的城市交通系统改善城市功能和布局,合理规划城市住宅区,分散人口,同时解决城市住房问题。在此基础上,西方国家还产生了绿色交通理念,也就是安全、舒适、低能耗、低污染的交通,以解决城市交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问题。绿色交通概念的提出在国外城市发展中起到了很大作用,低碳、步行、公交等绿色出行方式已经开始在城市中得到普及,这极大的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绿色交通的涵义

绿色交通概念的产生是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产生的,在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化的过程当中交通问题日益突出,由交通问题引发的尾气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健康。绿色交通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环保交通,是为了减轻交通拥挤、降低交通对环境的污染、促进社会公平、以较低的成本而发展低污染的有利于城市环境的多元化城市交通方式、有效的交通管理策略、合适的交通技术措施及道路系统规划等,它是从宏观和微观上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中“以人为本”的一种协调的交通运输系统。绿色交通主要表现为减轻交通拥挤、降低环境污染、以人为本、以较低的成本最大限度的实现人的转移。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个人机动车辆的使用,提倡使用清洁燃料;提倡步行与自行车交通;采取有效的交通管理策略、合适的交通技术措施及在道路规划设计中采取合理的方案确保人、车的连续流动,以减少交通对环境的污染等等。绿色交通是一种协调的交通:交通与环境的协调;交通与资源的协调;交通与社会的协调;交通与发展的协调。

2、石家庄道路实例分析

2.1概况

石家庄中心城区道路网络整体呈“方格网+环形放射”格局。道路主骨架由和平路、中山路、槐南路和裕华路构成的“四横”,以及由友谊大街、中华大街、平安大街、建设大街、体育大街和建华大街构成的“六纵”,和由二环构成的城市道路环。城市机动车骨干道路为“井字加环”布局,即由和平路、槐南路、中华大街、体育大街和分流过境交通的二环构成。城市客运骨干道路主要呈“三横两纵”形布局。

2.2存在问题

(1)道路系统结构失衡,道路功能丧失严重

中心城区路网级配不合理,快速道路系统尚未建立,次、支路密度严重偏低。京广铁路以东地区严重缺乏支路和南北向次干路,同时东西向次干路、支路的联系被铁路隔断,京广铁路以西地区南北向道路被中山路隔断,形不成网络系统。由于市场占道、违章停靠等,次干路、支路网络交通功能丧失严重,难以发挥其对主干路交通的分流作用,导致主干路承担着复杂的交通功能。

(2)跨铁路通道两侧“瓶颈”效应显著,高峰时段道路拥堵

道路网络整体服务水平处于良好状态,调查路段的平均饱和度为 0.47,交通拥堵点主要集中于跨铁路截面两侧的交叉口。非机动车流量比重大仍是石家庄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的一大特征。在高峰时段,道路机非交通流干扰严重。

(3)都市区道路交通联系薄弱

主城区与四组团的交通联系依然依赖于现有的国省道系统,联系通道的单一和交通功能混乱制约着都市区一体化的发展;城市出入口道路不畅、联系公路等级偏低、与过境交通重合,大大降低了与组团间交通联系效率。

(4)配套交通设施亟待完善

公共停车设施不足,配建停车的执行与管理难以落实,中心区占道停车现象普遍。道路空间分配不合理,步行与自行车通行环境有待改善。

2.3石家庄市绿色交通道路规划

发展适合绿色交通的城市道路规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交通的必要手段。结合土地利用和交通需求提出相关建议与控制标准,指导道路网络、道路红线、道路断面及交叉口用地范围等规划,以达到城市道路的绿色发展。提高道路网密度、增加支路,为步行、自行车交通提供方便,缓解干道上机动车拥挤;改善道路断面,构造园林化的绿色交通空间;合理设计交叉路口,减少行人和自行车对机动车的干扰。

2.3.1提高道路网密度,增加支路密度

按照规范要求,城市道路网密度一般为 5.4~7.1(公里/平方公里),石家庄中心城整体道路网密度的控制应以增加次干路、完善支路为重点,构建等级级配为 1:2:3 的“金字塔”型道路网合理结构,并保持次干路与支路的配置比例为 1:2~1:4。根据城市各规划片区土地利用和区位特点,制定差异化的路网控制指标体系,指导各片区的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

2.3.2完善道路断面

完善道路断面就是要以人为本,公平路权,给步行和非机动车合理的地位,建设或改造适合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的道路断面,如增加人行道、自行车道,以林荫化为目标完善道路绿化。根据我市交通特征和用地布局形态,规划建议城市骨干道路的断面形式宜采用两块板或四块板为主的断面。从提高道路空间的利用效率,对红线控制较低的次干路和支路应采用一块板断面。对集中建设区或城市中心区,因非机动车流量较大的主、次干道路可适当选用机非分离的三块板道路断面形式。

2.3.3合理设计交叉路口

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通的重要节点,在一条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要转换到另一条道路上行驶时,只能通过交叉口实现其转换方向的目的。平面交叉路口是控制路网通行能力的重要因素,行人、自行车、公交车和其它车辆的问题都集中在了交叉口。为了提高路网通行能力,需要对交叉口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保障各种交通顺畅通行。

2.3.4制定公交优先政策

发达国家的公交优先政策表明,发展城市公交能够有效的降低城市能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减少占地,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城市发展当中应该根据城市的发展需要制定公交优先政策。

2.3.5改善自行车的出行条件

当前城市的自行车出行条件不仅受到自行车道的限制,在其它出行条件上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城市交通管理部门要合理规划城市自行车的停放地点,逐渐放开对自行车停放的限制,放开对自行车出行的限制;同时应该大力打击自行车偷盗现象,消除自行车出行的后顾之忧,保障自行车出行的安全;在此要改善路况,平整路面,减少城市中的坡道。

2.3.6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

在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当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大型城市应该限制私家车的购买,减少私家车的迅速增加带来城市交通的压力;中小城市应该对城市居民购买使用摩托车进行限制。对货车等污染大的机动车的行驶路线和行驶时间作出明确的规定,并确保严格执行下去。对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进行规定,淘汰尾气排放不达标的车辆。第二,公共交通优先必须在综合交通政策上确立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地位,在规划建设上确立公共交通优先安排的顺序,在资金投入、财政税收上确立对公共交通的倾斜政策,在道路通行权上确立公共交通的优先权限。

3、结束语

绿色交通规划应该从人本思想、系统思想和低碳思想出发进行设计,指出发展绿色交通系统对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交通环境、交通设计等方面的要求。更好的促进城市绿色交通的发展,提高绿色交通在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的作用,解决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的出行难和污染问题,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出行条件。

参考文献

[1]沈添财.绿色交通与空气质量的改善[J].城市交通,2001,(2):3-5.

第7篇:绿色交通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绿色设计 绿化设计 良性循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态环境意识的进一步觉醒,绿化设计将成为现代室内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什么是绿色设计?在公众乃至业界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我们有必要从现在起对绿色室内设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绿色室内设计”的提出

随着环保、节能、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日益普及,人们对”绿色”的渴求已迅速渗透到各个领域,发展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绿色室内环境更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于是,绿色设计便被提到亟待解决的议题上来。不少设计师转向更深层次上探索室内设计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力图通过设计活动,在”人一社会一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协调发展的机制。这种尝试性的设计创新。标志着室内设计发展的一次重大转变,于是”绿色设计”的概念应运而生,成为当今室内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二、“绿色室内设计”的概念及内定

绿色设计从本质上来讲是宏观的战略概念。绿色室内设计是指能给人们提供一个环保、节能、安全、健康、方便、舒适的室内生活空间的设计,如室内布局、空间尺度、装饰材科、照明条件、色彩配置等都可以满足居住者生理、心理、卫生等方面的要求,并且能充分利用能源、极大减少污染等等。

“绿色设计”,其核心就是符合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设计系统。室内设计仅作为微观的绿色设计之一,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绿色室内”,不是简单的使用环保的材料、用点所谓的“绿色建材”就能达到的,它涉及到设计的理念和思想、室内空间与气氛的营造、各种材料的选择及搭配、通风和温控、采光与照明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应从空间的概念进行实质的分析。任何一个空间都是三维的,而室内设计的基本着眼点永远是在期间生活、工作、活动的人。因此,室内设计的空间概念应该是四维的,而不是简单的二维的界面概念。空间和功能是室内设计的前提,室内空问是建筑空间的延续和发展,同时也是对空间组合的再分配。空间的尺度和均衡关系是室内设计需考虑的首要因素。而功能决定了空间,不同功能的空间有着相应的比例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是室内设计的第一步。

材料与室内设计的关系密不可分。不同的材料可以代表不同的时代特征;不同的材料可以造就不同的空间样式;不同的材料可以营造不同的装饰风格;材料甚至可以左右设计的流行时尚;作为绿色设计的战略目标,在现阶段也只有从材料寻求突破。

材料的环保概念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是材料自身的环保性,即材料的内部构成物质不存在危害环境的成分;第二是材料的再生性,即材料能否循环使用的性质。

在室内环境种尽量采用自然光源,合理的考虑室内环境的通风和温控,尽量利用小环境中的自然物理环境,同时处理不同光环境下的室内空间,根据人的不同活动方式和生活习惯,有针对性进行采光和照明设计。尽量减少大面积隔断,这样一来既节约了成本又增加了室内空间,且室内空间的通风更好,增加室内的清新空气。

色彩的搭配要合理,不同的色彩搭配能产生不同的空间氛围,给人不一样的愉悦感,不要使人产生烦燥、疲劳等感觉,色彩运用的主次要分明,不要使人眼花缭乱。

二、“绿色室内设计”实施的原则

室内“绿色设计”有别于以往形形的各种设计思潮,更不同于以”人”的需求为目的而凌驾于环境之上的传统室内设计理念和模式。其设计原则可遵循以下三点:

提倡适度消费原则。

在商品经济中,通过室内装饰而创造的人工环境是一种消费,而且是人类居住消费中的重要内容。尽管室内”绿色设计”把创造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作为目标,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室内”绿色设计”倡导适度消费思想。倡导节约型的生活方式,不赞成室内装饰中的豪华和奢侈铺张。这体现了一种新的生态观、文化观和价值观。

注重生态美学原则。

生态美学是美学的一个新发展,其在传统审美内容中增加了生态因素。生态美学是一种和谐有机的美。在室内环境创造中,它强调自然生态美,欣赏质朴、简洁而不刻意雕凿;它同时强调人类在遵循生态规律和美的法则前提下,运用科技手段加工改造自然,创造人工生态美,它欣赏人工创造出的室内绿色景观和与自然的融合,它所带给人们的不是一时的视觉震惊而是持久的精神愉悦。因此,生态美更是一种意境层次的美。例如:Eduardo Arroyo最新设计的一个项目——位于埃斯科里亚尔住宅就是其中其一。他对别墅周围的自然环境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尊重,尽量保持了原始森林及周边环境的原貌,设计的叛逆往往会成为创意的源泉。

倡导节约和循环利用。

室内”绿色设计”强调在室内环境的建造、使用和更新过程中,对常规能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和回收利用,对可再生资源也要尽量低消耗使用。在室内生态设计中实行资源的循环利用,这是现代建筑能得以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也是室内”绿色设计“的基本特征。

三、室内绿化的功能及作用

室内设计的基本目的一方面要达到使用功能,合理提高室内环境的物质水准,美化室内环境;另一方面又有净化空气和调节室内小气候陶冶情趣的作用,使人从精神上得到满足,提高室内空间的生理和心理环境质量。

室内绿化是达到室内设计基本目的重要手段,其功能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分隔空间的作用。

空间的分隔与联系是室内设计的重要内容。以绿化分隔空间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如在两厅室之间、厅室与走道之间以及在某些大的厅室内需要分隔成小空间的,如办公室、餐厅、旅店大堂、展厅,此外在某些空间或场地的交界线,如室内外之间、室内地坪高差交界处等,都可用绿化进行分隔。某些有空间分隔作用的围栏,如柱廊之间的围栏、临水建筑的防护栏、多层围廊的围栏等,也均可以结合绿化加以分隔。

对于重要的部位,如正对出入口,起到屏风作用的绿化,还须作重点处理,分隔的方式大都采用地面分隔方式,如有条件,也可采用悬垂植物由上而下进行空问分隔。

2、联系引导空间的作用。

联系室内外的方法是很多的。如通过铺地由室外延伸到室内,或利用墙面、天棚或踏步的延伸,也都可以起到联系的作用。但是相比之下,都没有利用绿化更鲜明、更亲切、更自然、更惹人注目和喜爱。

绿化在室内的连续布置,从一个空间延伸到另一个空间,特别在空间的转折、过渡、改变方向之处,更能发挥出整体效果。绿化布置的连续和延伸,如果有意识地强化其突出、醒目的效果,那么,通过视线的吸引,就起到了暗示和引导作用。方法一致。作用各异,在设计时应予以细心区别。

3、突出空间的重点作用。

在大门入口处、楼梯进出口处、交通中心或转折处、走道尽端等,既是交通的要害和关节点,也是空间中的起始点、转折点、中心点、终结点等的重要视觉中心位置,是必须引起人们注意的位置,因此,常放置特别醒目的、更富有装饰效果的、甚至名贵的植物或花卉,使起到强化空间、重点突出的作用。

布置在交通中心或尽端靠墙位置的,也常成为厅室的趣味中心而加以特别装点。这里应说明的是,位于交通路线的一切陈设,包括绿化在内,必需以不妨碍交通和紧急疏散时不致成为绊脚石,并按空间大小形状选择相应的植物。如放在狭窄的过道边的植物,不宜选择低矮、枝叶向外扩展的植物,否则,既妨碍交通又会损伤植物,因此应选择与空间更为协调的修长植物。

4、装饰美化居室的作用。

根据室内环境状况进行绿色植物布置,这种布置所充当的是桥梁作用,它将个别的、局部的装饰组织起来,以取得总,体的美化效果。经过植物布置,室内装饰将更为生动。居室中的色彩常常左右着人们对环境的感受,倘若室内没有枝叶花卉的自然色彩,即使地面、墙壁和家具的色泽再漂亮。仍然缺乏生机。所以,室内观叶植物对室内的绿化装饰作用不可低估。

5、改善室内生活环境的作用。

室内观叶植物枝叶有滞留尘埃、吸收生活废气、释放和补充对人体有益的氧气、减轻噪音等作用。同时,现代建筑装饰多采用各种对人们有害的涂料,而室内观叶植物具有较强的吸收和吸附这种有害物质的能力,可减轻人为造成的环境污染。

四、“绿色室内设计”的实施

1. 存在的问题

目前设计的价值概念尚未在社会完全确立,知识产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设计市场尚未完全建立,表现于设计中的普遍的简单的抄袭现象和以施工代设计的所谓“免费设计”运行模式。在具体的实施方面,能源的浪费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最容易做到而又最难做到的一点。小到随手关灯、随手关水龙头;大到设备选型、定制标准。贪大求全、讲排场、莫虚荣、喜炫耀成为滥用能源的病根。另外,由于业主与设计者单方或双方的艺术修养达不到应有的水准造成的过度装修的问题,将追求美观悦目空间效果的装修愿望理解为表象豪华的社会观念,无法从总体上把握空间扭转的创造,过度装修纯粹是材料的堆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是有违于绿色设计观念的。还有一个就是缺少人性的关爱,设计的本质在于对人性的关爱,也是绿色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室内设计中的见物不见人和以偏概全的手法是对人性关爱的漠视。体现在对老龄人群、残疾人群、特殊职业人群生活环境的设计,也体现在设计者专业技能基本素养的缺失。

2. 绿色室内设计的手法

将室外的元素引人到室内,使室内更加自然化;尽可能将阳光引入室内,发挥阳光杀菌抗霉的作用,同时也节约了能源;在室内设计用运用自然造型艺术,即有生命的造型艺术:室内绿化盆栽、盆景、捅花等,在卧室应尽可能少摆些绿色植物,因为有些植物夜问排出的气体含有有害成分。严重影响健康;避免居室用光不当而造成不良的视觉刺激,强烈的眩光同样会造成光污染。

用绘画、书法等艺术手段在室内创造出山水、自然景观,如风景壁画、植物花卉、云天水色、墨宝匾额等,既有把大自然引进室内的效果,又产生浓郁的诗情画意,增加了室内艺术氛围。

在室内设计中强调自然材质肌理的应用,让使用者感知自然材质,回归乡土和自然。设计师对表层选材和处理十分重视,强调素材的肌理,并暗示其功能性来形成一种突破,大胆地原封不动地表露水泥表面、木材质地、金属等材质,凿意显示装饰素材的肌理和本来面目。

节能问题始终是个重要的课题:利用自然能源;减少能源的消耗;开发新的自然能源和乡土材质等。室内设计师回顾历史,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惊奇的发现可以借鉴传统建筑的构建方式来探索解决能源问题,如”黄土窑洞”的穴居形式、”构术为巢”的巢居形式等将再度成为室内以及建筑设计的研究和设计疗向。

环保设计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色彩的搭配和组合,恰当的颜色选用和搭配可以起到健康和装饰的双重功效。

五、“绿色室内设计”的展望

按照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会的程度来区室内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以界面装饰为空间形象特征的第一阶段,开放的室内形态与自然保持最大限度的交融,贯穿于过去的渔猎采集和农耕时期;以空间设汁作为整体形象表现的第二阶段,自我运行的人工环境系统造就了封闭的室内,形态,体现于日前的工业化时期;以科技为先导真正实现室内绿色设计的第二三阶段,在满足人类物质与精神需求高度同意的空间形态下,实现诗意柄居的再度开放,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绿色室内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一致行动。首先应该在社会观念上形成共识,建立相应的道德价值观和”绿色”的美学观;其次应在业内围绕着”绿色”的室内理念进行全面的考虑,作为一种基本的设计方针贯穿到设计与施工的各个环节。另外我们不应该只注意到硬件的设计,忽视了弹性件的破坏、恶化和减少,甚至忘掉了软件(隐形)的部分,即忘记了室内设计的目的而造成建筑装饰中对生态平衡的问接性破坏,避免脱离经济基础的高消费,高标准和单一模式。

1. 真正敞开自己、融人大自然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只是在工业化之后我们的室内环境才趋向于封闭。正是因为封闭才产生了诸多的环境问题,环境因素成为人类生存利益的主体,打破封闭使室内再次走向开放,摆脱人工气候的控制,创造融会于自然环境的建筑内部空间,成为绿色室内设计的关键因索。

2,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一个生态循环的系统,建立与地球生态系统相适应,能够良性循环的室内生态系统,这是室内环境绿色设计的基本点。

现在生态建筑方面已有初步的成果,如德国的生态建筑一德国国会大厦太阳能穹顶与自然通风系统。建筑是室内环境的载体,只有伴随着生态建筑的发展,绿色室内设汁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而要实现绿色室内设计,首先要在三个方面实现室内环境系统的技术改造:空间的形式、朝向、采光、通风等方面的优化:太阳能开发与智能系统利用;自然循环的可再生天然材料。再如即将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上海世博会,绿色、低碳成为了这次盛会的设计理念。其中最为吸引人眼球的日本馆同样采取了2008北京奥运会“水立方”的膜结构,在白天尽量采用自然光,从而降低室内照明的使用。同时透明的膜结构能收集屋顶的雨水,通过水循环的力式来减低室内由于参观者众多而产生的温。

3. 营造与“绿色”相符的室内环境氛围

第8篇:绿色交通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绿色交通理念;交通规划;慢行交通;公交;停车场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一、绿色交通理念

绿色交通是为减少交通环境污染,减轻交通拥挤提出的,以“以人文本”为核心的全新交通理念。是从宏观和微观上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中“以人为本”的一种协调的交通运输系统。其目标是推动城市交通与社会、经济、资源及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高效、低碳、以人为本的特征,公共交通主导、多模式均衡发展的绿色交通系统。绿色交通理念应该成为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指导思想,将绿色交通理念注入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优化决策之中。

当前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都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特别是机动车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城市交通及环境问题的产生。一些城市城建部门在不断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企图以扩大交通设施容量来解决日益增长的机动车行驶需求,以改善城市交通的运行质量。事实上,这种方式是行不通的,因为扩容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机动车增长的速度,并且城市的土地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不通过合理的规划交通系统,而仅仅靠扩容,就会使得城市的交通环境越来越差。因此,作为绿色城市建设一部分的绿色交通建设应当早日提上日程,以系统工程的方法,实现绿色交通规划,引进先进的交通技术,从根本上改善交通环境,使绿色交通系统发挥出最高的交通效益,使交通系统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真正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交通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绿色交通规划的原则有三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人为本原则;一体化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交通生态规划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资源利用最优,交通成本最小化,系统最优,环境友好。

以人为本原则是使任何交通手段都成为纯粹意义上的工具,服务于人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使行驶人员在行驶过程中既能够得到基本的人身安全保证,又能够通过绿色的交通系统获得高度舒适、快捷、便利的感受。

一体化原则内容较为丰富,主要应实现:对外交通运输与城市交通的有机衔接,包括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融合;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公路网络的融合;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融合;长途交通与城市公共交通的融合;不同交通方式换乘方便;地面交通与公共交通的良好衔接;地面交通和快轨交通的合理衔接等。

鲁亚晨,王炜等人曾经对城市生态交通进行过构想,他们认为生态交通有以下五条特征,本人认为这同时也是规划时应该依据的原则:公交优先发展的客运交通;层次分明、结构完善的城市道路网络;多样化、集约型的静态交通;物流化的货运交通;可持续的交通管理措施和政策。

三、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交通规划

(一)公交优先系统

(1)公交专用道规划。公交专用道是指在较宽的车道上,用交通标线或隔离栏分离的方法划出一条公共汽车专用通道,在特定的时间段内供公共汽车行驶而不允许其它车辆通行,路段公交专用道根据设置位置可分为三种:设置在外侧的机动车道上;设置在内侧的机动车道上;设置在中间车道上。(2)探索公交专用路建设,在人流和车流都高度集中的地区主干道进行公交专用路规划,在高峰时段设为公交专用路,仅允许公交车辆通行。(3)大力推进港湾式停靠站及双站台停靠站的建设,逐步推广港湾公交站。在实施过程中,因地制宜,对于旧有道路的改造,根据用地条件,将现有非港湾式改造为港湾式停靠站;新建道路要求次干道路以上道路均设置港湾式停靠站。此外在公交路线多、交通拥挤的部分道路实施双站台停靠,能够有效缓解站点容量不足、高峰期大巴进站排队耗时长的问题。(4)立足现状,逐步开展公交优先信号建设。如深圳市在现有控制系统和技术的条件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尝试:在莲花路(东西)―莲花支路(北)等T型路口,设置了公交车辆优先通行信号,减少了公交车辆的路口延误;在深南大道上步路口、香梅路口等一些主要路口只允许公交车辆左转。(5)建设新型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BRT)。

(二)慢行系统规划

实现机动车和慢行系统的空间分离,创造良好的慢行交通环境。机动车与慢行网络在空间上完全分离有利于提高慢行交通方式的安全性,从而提高步行与自行车出行的吸引力。网络的分离有利于不同目的交通流在空间上的分离,避免交通空间的多功能重叠导致的混乱。

实现慢行系统的全覆盖高可达性的网络建设,并与生活空间相结合。在片区中心处,慢行网络的布局体现出良好的可达性,慢行系统可以轻易地到达片区中心以及社区中心,而且慢行网络比机动车网络更贴近片区中心。

通过慢行网络与机动车网络在片区中心的不同处理方式,实现慢行系统与机动车系统在可达性上的差异,并借此体现提倡慢行交通方式的规划思想。

(三)停车场规划

用社区公用停车场的理念,遏制小汽车的无节制使用。停车问题是构建绿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未来生态城居民的拥车情况做分析后,认为不能简单地通过减少停车泊位供应总量来达到减少小汽车使用的目的。对停车场的布局做规划上的调整,用以影响小汽车使用者使用汽车时的模式成为生态城停车系统布局的主导思想。对于社区内设置的停车场,采用集中布置的概念,使得小汽车的“门到门”的便利性有所削弱,从而增加小汽车的使用成本,遏制小汽车的无节制使用。另外,从土地混合使用的角度来看,原本严格的居住区成为功能混杂区域从机动车出行的角度来说,单纯的出发点变成出发与达到同时存在,对停车场的使用的时间上形成分工,停车场实现社区公用以及集中布局有利于提高停车场的使用效率从而达到节约土地的目的。

(四)道路状况

道路状况包括道路的线形、路面材料、道路照明、道路净空、提供的视距、施工期间的临时路网系统以及道路绿化。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车辆的行驶安全以及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因此,在做道路设计时应将生态交通的思想融入其中,以设计出不仅是符合道路规范而且符合生态交通的要求。具体措施如:在设计时考虑预留生物廊道,平、纵、横满足设计规范,采用噪音小、污染少的路面材料,在道路上尤其是高速公路设置好防眩装备,给予一定的净空、视距保证等。

(五)道路绿化

随着城市建设飞跃发展,城市道路增多、功能各异,道路绿化使城市道路形成了各种绿带。道路绿化有其特殊性,其植物配置最为重要。道路绿化的植物配置要体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结合的美学的思想;在立地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通过隔离带的配置中、小乔木和花灌木,真正达到大、中、小乔木和花灌木的结合,是道路景观呈现层次化。 城市道路绿化更应注意行道树的选择,改变行道树树种单一,地被色块过于重复的现象。应采取同一道路的行道树的配置手法相对统一的方式。我们可以选取十几种行道树作为基调树种,确保城市道路绿化能体现和谐一致的总体风貌,而中下层尽量丰富多彩。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同时大力推广本地自然条件适宜的树种。 另外,在选取行道树时,不要为了美观而忘了行道树的遮阴功能,例如广州的滨江路就一味的追求美观忽视了行道树的功能。在繁忙的道路两侧设置自然式的园林道路即林荫路(具有一定宽度又与道路平行的带状绿地,其作用与街头绿地相似,有时可起到小游园的作用),尤其是居民分步相对较密集的一侧,既可方便居民自由出入林荫带散步休息(不必穿过交通繁忙的道路),又有效防止和减少车辆废气、噪音对居民的危害,这种形式在各个城市较为普遍。

结束语

绿色交通工程的受益者是全体城市居民,城市规划者者应该把发展绿色交通当作一项民生工程来抓。在绿色交通工程的规划中首先要发展城市慢行交通,其次要做好公交车、停车场的规划,最后要加强道路绿化规划,不断为发展、建设城市绿色交通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何建平,陈振武,李锋.小型生态新城绿色交通规划--以福建漳州双鱼岛为例[J].交通标准化,2014年13期.

[2]南楠.中小城市绿色交通规划理论研究与实践反思[J].城市规划与设计:河北农业大学,2009.

[3]马肃欧,阳陈海.城市高密度开发区的绿色交通规划方法研究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年16期.

第9篇:绿色交通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绿领;消费形态;生活形态;绿色消费;绿色营销

随着环境保护、绿色经济逐渐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课题,又一个消费群体正悄然崛起,他们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支持公益、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这就是“绿领阶层”,亦被称为Lohas(Life styles of heath and sustainability)。这里所提的“绿领”与蓝领、白领、灰领等职业概念不同,它打破了职业的分界线,汇集了各阶层人士,与社会地位无关,而是直指内心,只要具有相同的绿色生活理念,都可称为绿领。

从人口统计学角度来讲,25~44岁高学历、高收入人群的绿领倾向性更大,这一群体有76.8%为在职人员,其中21.2%为高层管理者。地域分布呈现一四线城市多、二三线城市少的现状,多活跃于东北地区,其中以长春更为显著,这与生活节奏和生活水平有关。小型城市的人生活压力较小,能在工作之余为自己留下更多空间和时间来体味生活,而一线城市对于物质与欲望的追求所带来的环境及健康等方面的负面结果,使得他们意识到并开始追求生活本质的回归。

1.生活形态和人生观

2012年10月北京电通以CNRS 2011的数据为基础做了调查,选取对于下列语句均表示同意的人群为绿领,这些语句以及被选择比例分别是“我愿意参加社会公益活动”58.49%、“人应该有责任感而不是只顾自己享受”65.55%、“为了保护环境,我愿意改变我的生活方式”57.08%、“汽车对环境的污染和交通拥堵令我担心”54.34%,调查结果显示对以上语句均赞同的有22.76%,这在精准定位的同时也描述了群体的人生观。

笔者2013年开始关注绿领族群,并有一组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获国家二等奖的公益系列平面作品《我是绿领一族,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画面的内容和文案可以很直观地说明绿领的生活形态。他们追求生活本质的回归,穿衣讲究舒适、环保、天然,偏爱棉麻等天然面料,拒绝皮草;饮食注重营养、偏好低热量,愿意为绿色有机食品埋单,即使价格偏高;居家不在乎房子大小,而是追求惬意和温馨;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或步行,环保与健身一举两得,同时能够节约成本。这是一群游走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人群,尊重传统又绝不守旧,追求事业但绝不放弃生活,注重家庭、善于交友、关爱社会。

2.消费形态与媒介接触习惯

绿领消费相对理性、保守,不喜欢透支消费,对打折和促销产品较为关注,同时尽可能选择国产商品而并不偏好高价位的进口商品,从中也折射出绿领“务实”的消费理念。消费常受非价格因素影响,例如对企业理念和社会责任感的认同。注重品质、迷恋权威,专家或权威机构推荐的产品更受青睐。关注品牌内涵,并且品牌忠诚度高。与绿领的地域分配相对应,在消费的影响因素上,一四线城市也呈现出看重环保因素的倾向,例如从购车的影响因素来看,一线城市的绿领看重环保、品牌、低燃耗、低排量等,四线城市的绿领看重环保、车内空间、排气量等,而二三线城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更关注售后服务、发动机性能等因素。

上文提到这是一群游走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人群,因此在媒体接触方面也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同时享用,基于相对保守的生活方式,电视则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喜爱旅游、养生类的节目,需要信息时也会通过网络搜索。此外,绿色出行的习惯带来了较高的户外广告和公交广告接触度,较慢的生活节奏和较高的生活品质使绿领对影院、广播和杂志,以及健身房媒体的偏好度较高。

3.对营销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