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食品包装现状范文

食品包装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食品包装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食品包装现状

第1篇:食品包装现状范文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现状 应用技术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0-0081-02

1 食品包装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大型食品加工厂中应用机器总线技术比较普遍,其中机器人技术、机器总线技术、人机界面与传感器等是食品包装机械中采用的自动化技术主要几大技术。大型食品加工厂中普遍运用无人操作、检测及传动等自动化工序,另外传感器在食品的加工与包装过程中运用也极为普遍,机器人在食品的包装、堆垛、装卸及码放过程中应用。

但是随着食品加工工艺的不断提高,控制标准对原有的包装参数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意味着现有的应用技术已无法满足发展需要,必须对其提出全新的创新要求。目前,我国已经注重提高包装机械的自动化水平,在今后的研发设计中,主要就是避开采用集光、电、机、磁、气于一体的机械化食品包装机械电子设备。所研发的机电一体化主要以实现机械、电子、信息、检测相结合,以系统观点为核心,运用控制原理的全过程,达到整体的最优化配置。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在食品包装机械领域,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将逐步被引入,根据食品包装的工艺要求,去设置全自动包装系统,并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与检测,以达到提高机电一体化的应用水平,同时使企业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安全生产。这个目标是食品包装机械技术的总体发展方向。

2 主要技术应用

(1)传感器在在食品包装机械行业中的应用比较广,而且在当前传感技术的应用也有了新突破。目前我国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并且对食品检测技术提出了精细化要求,主要是因为当前食品安全问题过于突出。食品保质检测配置主要由扫描仪与传感器组成,此项配置形成的对比参数十分准确,能在短时间内检测到食品什么时间变质。另外在国外食品加工厂中,还有一种新型集成电路检测器被广泛应用,这种技术可直接检测出食品的变质时间。(2)总线型运动控制器在食品包装行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我国食品包装机械正面临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的过程,因此总线型运动控制器是当前自动化技术中在食品包装行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一项技术。此项技术主要以高速的总线通讯方式,来实现转换多个位置控制模式、高速追踪、交换多通讯口数据信息等功能。所以企业管理者为了提高食品包装质量、以降低生产成本,也应提高对运动控制技术的重视。

3 食品包装机械的未来发展趋势

(1)技术标准趋同化。全球性食品机械领域规避技术壁垒的重要举措就是为了国际间技术交流和贸易往来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这就意味着世界各国的食品加工与食品机械技术标准就必须向国际标准或欧盟标准靠拢。如果国家的食品机械市场竞争力没有上去,就说明国家的食品机械制造业在国际贸易中受阻,其主要原因就是国家没有倾向全球性食品机械领域规避技术壁垒的重要举措去做。尤其是WTO成员国,要巩固国际标准在实现全球化生产和制造中的地位,就必须以国际标准作为制定本国技术法规的基础,从而进一步强化国际标准在协调各国技术法规的作用。(2)高新技术实用化。高新技术是食品机械当今食品机械的市场竞争主要是技术竞争,此项技术的发展应用前景也是相当广阔的。在食品机械加工中,通过采用高新技术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增加得率和附加值、保持食品营养成分、风味及保证食品安全。因此,提高食品机械技术含量已是食品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主题。目前,国外发达国家不断推出技术含量更高、更人性化的新设备、新产品,主要都是采用高新技术应用到食品机械中,从而使设备性能大大提高。(3)设备高度效率化。食品机械制造企业要使生产线实现连续化生产、专业化作业、自动化调节、规模化经营等,食品加工设备局必须高度效率化,由专业化生产设备代替通用化生产设备;由人型化生产设备代替中小型生产设备;由连续式生产设备代替间歇式生产设备。其主要是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光、电、液、自动化控制技术等来实现的,继而可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所以,只有发展生产线高度自动化、生产规模大型化的生产设备,才能提高食品机械大型制造企业或跨国公司高效率生产,才能赢得市场的竞争能力。(4)质量控制全程化。食品机械制造企业要使食品加工技术适应质量安全的全程控制要求,就必须与国际接轨。现代国际通行的食品加工生产方式是世界食品机械的技术发展主流之一,其主要是防范在不卫生条件、可能引起污染或品质劣化的环境下作业,避免因批量生产不合格产品所造成的损失;另外一方面就是减少食品加工作业过程中人为或设备的差错降低到最低限度;将质量保证的重点由传统的对最终产品的检验转移到对加工工艺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管制。(5)技术装备安全化。基于全球性的食品安全日趋严峻,世界各国的食品机械都在与国际接轨,根据国际上食品机械研究、开发、制造的通行要求,推出大量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食品机械。制订完善的设备技术规范并且按照这些技术规范严格组织食品机械的设计、制造和应用是研发、制造加工设备本身做到食品加工的安全性主要实现方式。在这些技术规范中,最主要的是食品机械的机械安全与卫生要求,必须符合这些基本要求,才能达到与国际接轨。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食品包装机械行业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提高可有效提高我国食品包装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对我国的食品包装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食品包装机械自动化是我国食品包装机械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第2篇:食品包装现状范文

本次调研与专项整治采取了实地调研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以宣传培训、责任落实、日常检查与查处违法行为为手段,重点对以下内容进行了调研及专项整治:

1. 重点调研保健食品经营单位建立执行索证索票制度及所经营保健食品合法性的情况。认真检查保健食品包装、标签、说明书及宣传资料是否合法合规、严厉查处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

2. 结合20__年__州保健食品监管工作要点及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百日行动”,重点对减肥、辅助降血糖、缓解体力疲劳类保健食品进行专项检查。

1. 重点调研检查化妆品经营使用单位购进渠道的合法性以及建立健全并执行验收、索证索票制度的情况。

2. 以化妆品专营单位、美容机构为重点,加强对美白、祛斑、祛痘以及防晒类等特殊用途化妆品合法情况的调研检查。

3. 以美容美发机构为重点,调研检查是否有使用“三无”化妆品、过期化妆品、违法添加化妆品以及自制化妆品等违法违规行为。

《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后,保健食品监管后续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甚至《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尚未出台,现有的化妆品监管相关法律法规也早已无法满足新的监管需要,对保健食品、化妆品的监管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对在监管中存在的许多违法违规行为,基层执法人员常常感到监管措施乏力,力不从心。

职能移交后,由于新的配套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在一些环节上出现了界定模糊的情况,就我县而言,《食品安全法》出台后,保健食品、化妆品的监管职能很快移交给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原来的行政许可部门就停止了保健食品、化妆品《食品流通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的发放,而现行法律法规也未对此作出明确规定,从而导致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监管者与经营者之间沟通的困难。

1.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标示不统一。由于保健食品监管历史的沿革,造成了目前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标示的不统一,产品有效期的要求不一致,常常使消费者和基层监管部门感到困惑。

2.生产厂家“一号多用”,或者冒用其他合法厂家批准证号。生产厂家为占据市场份额,擅自增加产品类型,常见如补钙类保健食品同一个批准证号被同时用于儿童型、孕妇型、高钙型或不同口味等。同时,还存在冒用合法企业批准证号的情况,例如,在此次专项检查中,我局就查获了涉嫌冒用合法企业生产的气血双补案1件,目前已立案调查。

3.虚假广告夸大宣传,手段愈加隐蔽。随着监管部门对违法保健食品广告的打击整治,近年来未发现我县有通过电视媒体虚假宣传广告的行为。但保健食品推销从发宣传单、贴广告等传统方式转向隐蔽的居民小区,采取在监管单位八小时工作时间以外通过推销员现身说法、免费体检、健康讲座以及赠送牙膏、鸡蛋、饼干等花俏小礼品的方式进行宣传,夸大产品功能,引诱欺骗消费者尤其是老年、文化素质偏低的消费者消费。

4.索证索票以及进货查验、销售记录不完善。通过调研检查发现,我县大部分经营单位都建立了索证索票、进货查验、购进销售记录制度,但在执行中还存在资质收集不齐全,尤其是检验报告未逐批收集的情况,存在购进、销售记录不完善,记录要素不齐全,只记录大宗品种,数量小的品种未进行记录等情况。

1.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培训不到位。规模较大的化妆品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高,单位对员工培训教育也较为重视,能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员工进行培训并建立档案,但绝大部分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甚至有从业人员对化妆品效期等常识都不甚了解,加之人员流动性大,对化妆品的相关专业知识培训较少,对化妆品相关法律法规更是一无所知。有的甚至连自己归属于哪个部门监管都不清楚。

2. 绝大部分从业人员未进行健康检查。除个别规模较大的化妆品经营单位、部分兼营化妆品的药品经营企业按照《__省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对直接接触化妆品的从业人员进行了健康检查外,其他单位的从业人员均未按要求进行健康检查。

3. 存在购进渠道不规范、索证索票制度执行不严的情况。辖区内大部分化妆品经营单位都建立了索证索票制度,但在执行中除个别较大规模经营单位外,还普遍存在购进化妆品时未严格审查供货方资质,索证索票制度执行不严格,索取的购进票据仅为开具了数量、单价、金额的要素不全的手写单据的情况,甚至还存在未索取相关资质证明材料以及购进票据的行为。

4. 存在同系列化妆品共用一个号的“一号多用”情况。由于生产厂家要取得化妆品卫生许可证,尤其是进口化妆品卫生许可批件,从经济上、精力上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加之地方保护主义思想造成的对“一号多用”行为有意或无意的默许,有的生产厂家尤其是小规模的生产厂家就采取“一号多用”的方式生产同一系列产品,尤其以防晒、祛斑、祛痘等特殊用途类化妆品为突出。

5. 小化杂类化妆品未标明相关许可信息的情况较为严重。洗面奶、化妆水、护肤霜等常规化妆品,其产品包装上一般都标明了生产及卫生许可证等相关信息,但对于小化杂类化妆品还存在未标明上述信息的情况,最为突出的有指甲油、价格低廉的

唇彩、胭脂等。6. 部分经营单位还存在销售过期化妆品的情况。部分化妆品经营单位,尤其是规模较小的单位,对化妆品过期情况未引起重视,甚至认为过期时间不长,又非入口产品,不会存在什么安全隐患。在此次专项检查中,我局就查处了销售过期美容霜、过期面膜的违法案件2件。

7. 美容机构使用超过有效期化妆品以及违法添加情况时有发生。由于美容机构服务人群的特定性、直接性、现场性,顾客往往希望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为了迎合顾客的心理,留住客源,部分美容院不得不采取一些不规范的措施,比如,进行抗粉刺、祛痘时添加甲硝唑、氯霉素,美白护理时添加VC针剂等。还有自制所谓纯天然面膜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

另外,由于美容服务的特殊性,美容院还会使用一些多人共用的大包装产品,对这部分产品单个顾客对产品的归属感不强,对产品的情况关注度不高,因此滋生了使用过期产品而顾客全然不知的情况。有的美容机构为节约成本还存在不区分顾客肤质使用产品的情况,所有这些行为,势必造成很多安全隐患。

8. 美发机构使用的化妆品较为混乱,尤其以染发、烫发类为突出。美发机构使用的洗发用品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顾客在美发店购买后存放在店内,美发店提供服务使用,这部分产品由于顾客对产品归属感强,对产品情况关心,所以问题相对较少;另一种是由美发店统一提供多人共用的大包装产品,这类产品由于是多人共用,加之顾客流动性大,所以顾客对产品情况一般都不太在意,因此造成了部分美发机构为了利润最大化而使用小厂甚至是小作坊生产的质量较差的,有的甚至是没有取得生产许可的产品。

美发机构使用的烫发、染发产品问题尤为突出。因为利益的驱动再加之长期处于监管真空,美发机构使用的烫发、染发产品质量令人堪忧。由于烫发、烫染发剂一般都需要几种制剂混合使用,加之顾客在美发机构消费时关注点往往更多在其技术上,所以烫发、染发剂使用时到底添加了什么成分、是否超过有效期、是否合法,常常被忽视,导致部分美发机构堂而皇之使用不合格的烫发、染发剂而不被发现。

9. 化妆品销售使用过程中出现纠纷时鉴定困难。由于化妆品的特殊性,在使用中会有部分受用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如果情况轻微,经营单位尚有能力与消费者协商处理,但如果情况稍微严重,需要对是否是化妆品质量引发的问题进行权威界定时就非常困难。加之目前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相关部门往往采取简单的、要求经营单位息事宁人给予经济补偿的方式,这就给经营单位和消费者都带来了困惑,双方权益得不到合法、正当的保障,也无利于整个行业健康、有序、法治发展。

因为保化品监管长期以来都处于多部门、多头监管,所以虽然目前保化品已经划归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管,但由于法律法规的滞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又几经机制改革,监管队伍建设不足,监管能力非常缺乏。保化品国家标准不明确,从业准入门槛低,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宣传培训不到位,法律意识淡薄,消费者对保化品期望不科学,安全意识不足,导致目前理性消费保化品的良好社会氛围尚未形成。要进一步提升保化品安全状况,确保老百姓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同时提升整个行业发展水平,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保化品现行法律法规已不适应当前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必须尽快修订。应根据《食品安全法》制定一套适用于我国保化品监管的法规条例,不但要规范保化品的注册审批、生产经营过程,还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保化品的市场准入(退出)、质量检验、安全评估、安全监测和监督抽查、质量预警、广告宣传以及产品标志、标识、标签等管理制度。还应根据美容美发行业的特殊性制定更有针对性、更具操作性的法规制度,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网络等媒介,以保化品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规范等为内容,加强对监管人员的系统培训教育,打造一支政治思想过硬、法律法规熟悉、业务能力强、工作责任心重的高素质监管队伍。

部分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单位对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企业理念、质量管理等不甚了解,缺乏竞争意识和发展意识,保化品安全观念缺乏,安全意识淡薄,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和守法意识都不具备,对执法部门的监管不理解甚至存在抵触情绪。以保化品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为重点,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力度,从而提高从业人员法律意识、安全意识。与企业签订并督促其按质量安全责任书的责任要求从事经营,真正担负起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通过播放公益广告、悬挂宣传横幅、经营场所悬挂安全警示、发放宣传单等各种渠道,采取“六进”、举办讲座、开办宣传网站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使广大消费者能正确认识保化品的作用,保持良好心态,提高识别能力,科学消费、理性消费、健康消费。同时,采取公布举报电话、打假信息、公示法律法规制度等方式加大社会监督力量,形成全民参与、人人打假的气候,使制假售假行为受到遏制。

作为监管部门,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也是检验监管水平、监管效果的一个标杆。要根据当地化妆品行业的实际,在不违背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制定不同监管措施,在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同时,要对整个行业进行扶优治劣。比如,根据化妆品专营店、美容、美发机构、大型超市、小摊店各种不同业态采取符合实际情况的不同监管措施;对特殊用途类化妆品、基础类化妆品实行重点监管,对一些销售量小的、安全隐患不大的小化杂类品种采取逐步规范的措施。

上游不防风治沙,下游又且能保持水土?保化品也不例外,其流通性强、覆盖面广,违法产品虽然发现在市场,但源头在生产,要真正做到铲除违法行为,坚持源头治理是关键。所以,必须从准入审批、生产、流通、不良反应监测等多环节入手,多部门协作,跨区域共同作战方可见成效。

保化品如果存在包装、标签、标识不合格、被污染以及超过有效期等从表面就能判断的违法违规,执法人员只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强化工作责任心,一般都能发现。但要判断产品成份是否合格、用量是否准确,是否添加了违法违禁成份等就必须通过相关技术检验,但目前在基层监管部门该项技术支撑根本无法满足监管需要,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加强检验机构和检验队伍建设。

应加大对改善睡眠、辅助降血糖、缓解体力疲劳、减肥类保健食品以及对防晒、美白、祛斑、祛痘、烫发、染发等重点产品的抽验数量和抽验频次,提高抽验的靶向性,充分发挥科学、有效、权威监管手段的作用。

加强对保化品经营单位日常监督检查,大力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对有不良记录的经营单位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保化品要及时采取下架、暂停生产销售、责令召回、信息通报等有效措施,确保消费者使用安全。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绝不手软。对涉嫌犯罪的,必须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3篇:食品包装现状范文

今年以来,**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工商、卫生、质监等部门联合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和突击检查,发现保健食品市场比较混乱。为此,笔者对保健食品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谈点思考对策。

一、现状分析

通过联合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和突击检查,**县保健食品市场逐步得到规范,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概而言之,一是假冒伪劣保健食品若隐若现、虚假夸大宣传广告时有发生、消费者盲目跟随成风;二是监管法规不够完善、管理模式仍不成熟、保健食品市场还不规范。究其原因有:

1、审批与监督脱节,出现监管真空。一是保健食品注册审批与监督脱节。根据《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保健食品注册审批经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形式审查及受理后,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并注册;保健食品市场监管由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省以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保健食品注册审批既不要审查,更不存在审批,对市场上的保健食品又没有具体的监管职能。这种保健食品注册审批纵向断层,审批注册与市场监管横向脱节的监管体制,严重制约着省以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二是保健食品广告审批与监测脱节。从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内部来看,保健食品广告的审批权仅限于省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市、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无审批权,保健食品广告审批与监测出现“管着的看不到,看着的管不到;审批的不监测,监测的不审批”的尴尬状况。

2、监测与处罚掉链,引发监管短路。《广告法》和《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规定,市、县两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辖区内审批的保健食品广告情况进行监测,并将违法保健食品广告行为的,填写《违法保健食品广告移送通知书》移送同级工商管理部门查处。实际工作中,审批部门的监测侧重于是否经过批准,广告的内容是否与批准内容一致,对监测到的违法广告只能通报和移送,无权查处;而监督处罚部门主要侧重于广告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对于保健食品广告内容,往往是雾里看花等其他因素,给一些广告违法分子有机可乘。保健食品广告监测与处罚部门这种“监测的不处罚,处罚的不监测”状况,必然导致违法保健食品广告禁止受牵制、处理受限制。

3、职能与责任移位,诱发责权扯皮。“谁审批、谁监管,谁监管、谁负责”是我国行政执法工作中的一个不成文的规则。而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与监管,广告审批和监测与处罚等权责却不符合该通则。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权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管权却在各级卫生等相关部门。保健食品广告审批权在省级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测工作又在市、县两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而对违法广告的处罚权又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这种监管模式容易导致部门之间工作上的互相扯皮,一旦发生事故,追究相关责任就比较复杂。

4、法律法规标准不统一,导致执行艰难。现行保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中所明确的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各部门在各自环节的监管工作中,所执行的法律依据各不相同,卫生部门依据《食品卫生法》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质监部门主要依据《产品质量法》,工商部门则依据《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这些法律标准不一,如对假冒伪劣产品的处罚,按照《产品质量法》,要处以货值金额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至三倍的罚款;按照《商标法》,则予以通报或处以罚款;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则处以非法所得的一至三倍罚款。具体处罚时,涉及到生产加工、经营和消费等多环节、多部门,执行时有异议,落实时难到位。

5、部门与部门失衡,致使牵头乏力。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保健食品监管工作,按照“三句话”职能要求,其主要内容是对各职能部门的保健食品监管工作进行综合监督和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有关保健食品监管工作。目前,无任是在机构设置、工作职能、单位资历,还基础设施、经费投入、人员数量等诸多方面,作为保健食品监管牵头部门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卫生、工商、质监等各保健食品监管职能部门相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显然是级别低、职能虚、资历浅、基础弱、投入少、队伍小,牵头部门与监管职能部门之间基础条件明显失衡,必然制约牵头工作的开展。

二、对策思考

针对目前保健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如前所述,目前用于规范保健食品生产、销售的法律法规有《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20xx年7月1日施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1996年6月1日实施)、《食品卫生法》(1995年10月30日施行)。这些法规是在不同的时期制定的,相互之间有矛盾和不一致的地方。

根据现有法律的规定,保健食品的违法行为由卫生部门查处。但目前出现的新动向已经使法律严重滞后。比如,《食品卫生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对食品说明书内容虚假的,按第四十九 条由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查处,但在说明书中添加只有药品才具有的适应症和功能主治,超出审批范围的,就不一定适用该法。根据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也可以按20xx年12月1日颁布实施的《药品管理法》由药监部门处罚。药监部门处罚时往往依据《药品管理法》第一百零二条、第四十八条第二款第二项或第三款第二项。但第四十八条第二款第二项指的是“以非药品冒充药品”,其中哪些情形属于“冒充”呢?而且更重要的是处罚依据的第七十八条规定必须载明药检机构的质量检验结果,但药检机构却无检验食品的法律依据,也没有检验标准。所以,很多情况下,部分地区药监部门绕开此条,依据第四十八条第三款第二项来查处,但适用该条的前提条件又必须是药品。

再比如,对保健食品在宣传中涉及药品的处理,可依据《广告法》、《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来管理。《药品管理法》第六十一条第三款和《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四十三条对此也作出规定,但因为没有法律责任的规定,药监部门却难以处罚。

所以,必须结合我县实际情况,适应当前的市场状况,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严厉打击这些违法行为。

2、加强相关各部门的协作。

在国家目前暂不能理顺监管体制大环境下,结合实际,加强保健食品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除了上面提到的卫生、药监,还涉及到工商、质监、公安、广电等部门。管理的部门越多,链条越长,就越有可能在工作中产生推诿、扯皮、相互踢皮球等现象。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要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建立行之有效的协作机制,突破条块分割的藩篱。目前,国家已经在布置,在药监部门设立了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但从实践来看,光有协调机构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合理完善高效的长效工作机制,使对保健食品日常监管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也可以采取在打击违法过程中政府牵头,各部门联合发文,明确各自的分工和任务,开展专项治理等等。

3、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违法分子之所以敢铤而走险,某种原因就是钻了政府监管不到位、打击不得力的空子。如果各部门面对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发现一起,打击一起,决不姑息迁就,违法分子就会失去违法的胆量和气焰;如果在处罚时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其违法的成本,使违法行为达不到目的,违法分子就会灰心丧气、偃旗息鼓。为此,相关监管部门要从群众利益出发,日常监管不松懈,发现违法行为不手软,查处案件不徇私,编制合法产品的安全网,设置违法行为的高压线。更不能为了部门利益,巧立名目收取“管理费”、“索证费”、“备案费”等,干扰查处工作。

4、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

第4篇:食品包装现状范文

1、在线视频的机遇及挑战

过去两到三年内以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为代表的联网设备的普及使得在线视频服务获得迅速发展,人们的相关需求也日渐增大。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及其他便 携及非便携设备均能播放高品质视频内容,由此,视频业务服务提供商们纷纷推出多屏服务以提供无处不在的视频接入,通过对相关权利的争取,将直播电视频道及 点播电视节目以OTT的方式提供给“苹果”及安卓设备已维持其用户的忠诚度并试图建立新的盈利模式。

目前,多屏视频业务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广播商们及服务提供商们认为用户对其有巨大需求,并纷纷部署之,但是目前尚未找到良好的商业模式以回收其投资甚至盈利——其中很多的业务都是免费提供给用户,而且目前尚无清晰的从高级广告解决方案中盈利的发展战略。

纯OTT服务提供商正在努力探索和实践之,比如在点播视频中插入/植入广告、业务订阅(笔者注:交月租或年费等)、即时付费点播(笔者注:相当于以前有线电视的PPV按次付费业务)等。

DTVE于今年8月就在线视频的5种商业模式的重要程度向受访的160余家视频企业/机构等进行了调研,这5种商业模式包括:

1)交易型视频点播(相当于以前有线电视的PPV按次付费业务,在观看一段视频之前,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2)订阅型视频点播(交月租或年费。用户可以无限制收看一定范围内的视频内容);

3)电子渠道成交(相当于PVR或云DVR业务);

4)广告型(后向收费方式。用户可免费欣赏视频,但需要看广告);

5)防止用户流失型(绑定在线视频点播(免费提供)、电视直播(免费提供)、付费电视、宽带、电话等,以提高用户忠诚度。

DTVE针对此项的调研结果显示:

第5篇:食品包装现状范文

一、我国食品安全保障现状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食品安全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2010年,通过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和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强化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0年各类食用农产品、食品安全水平稳中有升,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6.8%、99.6%和96.7%,全国库存粮食质量达标率97.3%。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事件。可以说,当前全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并保持向好趋势。但是,在这种“总体趋好”的背景下,“毒奶粉”、“瘦肉精”、“毒豆芽”和其它滥用非法添加剂等食品安全问题破坏了“总体趋好”的和谐,接二连三的挑战着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影响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刺激着我国消费者的脆弱心灵,甚至导致我国出现“食品安全恐惧症”的现象——在一份调查中显示有82%的受访者表示:食品安全事件“肯定会”引发自己对周围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心。

由此可见,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局势仍然不容乐观。目前已形成了全国上下重视食品安全,狠抓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并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

二、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

1.食品安全监管乏力。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操作监管不力,使得我国食品行业严重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不是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就是 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

2.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我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的过于笼统,难以操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3.媒体引导出现偏差。在出现食品安全事件时,很多消费者大都借助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来了解事件的进展,尤其是利用自媒体进行快速的不负责任的传播。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媒体“煽风点火”,不加以澄清,反而为达到“眼球经济”对事件进行大肆渲染,严重影响了公众的认知,造成了民众的不安和恐慌情绪,甚至于引发严重的后果。

4.食品行业相关标准缺失或者滞后。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和美国、日本等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部分标准偏低缺乏先进性,部分标准之间存在交叉、重复甚至矛盾,一些重要食品的安全标准短缺,使得食品安全监管“无标可依”,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国应加速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的接轨,也可借此推动我国食品的出口贸易。

5.消费者缺乏食品安全常识,食品安全宣传力度较小。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也可能会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首先,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中国众多的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还有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就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其次,很多消费者缺乏科学食用食物的常识,由此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的产生,甚至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三、食品安全保障措施

1.正确解决新技术带来的新隐患。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食品新资源、添加剂新品种、新型包装材料、新工艺以及现代生物技术、酶制剂等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引发了新的食品安全问题,这种日益增多的直接应用于食品及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2.加强食品供应链全链条检验检测能力建设。要真正保证食品的安全性,不仅要对市场源头进行追溯检测,更要建立全社会的检测体系,即在生产、物流乃至终端等中大型超市、农贸市场设置检测仪器、提供检测方法,随时对有关食品主要质量参数进行检测,从食物生产、加工、出售的产业链来说,食品安全的保障必须在各环节设置检测流程。按照“提高现有能力水平、按责按需、填平补齐、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的原则,统筹各级食品安全检验能力,特别是最急需、最薄弱环节以及中西部地区和基层的食品安全检验能力建设。

3.逐步发展和完善食品类标准。为切实保障人民健康与食品安全,近年来我国制定了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涉及粮油、果蔬、乳、肉、禽、蛋、水产品、婴幼儿食品等的百余项食品安全相关标准,着力推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覆盖全面,行之有效的标准监管体系,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健全并完善食品安全监测保障体系。然而,标准不能有效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情况依然存在,因此,要加强食品安全、卫生方面通用型标准的制定,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确保中国的食品安全。

4.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加大处罚力度。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治理食品安全的必由路径。面对现实中复杂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法律保护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另外,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其次要通过立法加重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手段,提高违法的成本。

5.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可以借鉴美国保障食品安全以预防性监控为主和美国的食品安全警察制度,加强我国的食品安全监控管理。具体来讲,可以建立和完善食品与营养监测系统,坚持重点监控与系统监控结合,监测不同地区、不同品种食品生产、消费、贸易状况。加强食品信息建设,建立我国食品安全预警系统,保障全民食品消费安全。利用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食品生产、食品供给、食品分配和食品贸易等环节安全动态。密切关注和研究市场变化、重大自然灾害对食品供给带来的影响,提前作好各种应对准备,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我国食品安全。

6.合理引导、利用和发挥媒体的作用。在我国,大多数食品安全问题都是媒体先发现,甚至是在媒体的大幅曝光下才得以有效解决的。这导致了真正的监管部门被人们所诟病从而“失信于民”。在2011年4月份举行的“2011国际食品安全论坛”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胡小松先生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后有60%以上的受访者选择相信媒体而不是政府。这样的调查结果是无奈的更是可悲的。媒体只能尽传播和监督之责,而绝不能也没有能力来替代公权部门来治理社会。“媒治”不能成为治理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手段,过分依赖媒体已经成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新问题”。因此,在未来的食品安全保障过程中应该合理引导、利用和发挥媒体的作用。

7.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为引导消费者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必须强化其食品安全意识,优化其食品科学消费知识结构,教会其辨识对食品安全的不实宣传,引导其正确行使监督权。因此,国家应该逐步普及食品安全方面的科学知识,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政府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有关部门依法及时公布食品安全信息,各级食品药品监管局应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拓展网络宣传渠道,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宣传单等形式宣传食品安全的有关知识,接受群众咨询和投诉,培养消费者好的“安全意识”。

第6篇:食品包装现状范文

从休闲食品包装角度来讲,它给消费者提供先于味觉体验的视觉印象。杜邦定律说:“63%的消费者是根据商品的包装而做出购买决策的。”以前,包装的主要功能一是保护内装食品的完整和卫生,二是清晰表达出内装食品的信息,如原料、产地、保质期。但如今由于休闲食品行业蓬勃发展,如果不在产品包装上下功夫,很难在琳琅满目的品牌和产品中脱颖而出,具备相当的竞争力。

因此,本文目的是从色彩设计角度探索剖析休闲食品包装的优缺点,进而优化休闲食品包装的设计,以求在未来市场更有竞争力。

1重视产品包装色彩设计的原因

面对竞争激烈的休闲食品市场,如何能够刺激消费者的感官,引起注意,从而达到促进产品销售的目的是值得探索的问题。自古人们形容美食,需要具备“色、香、味”俱全三点。可见色彩诱人与否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欲。并且鉴于休闲食品的特殊性,消费者无法第一时间判断产品是否具备“香、味”,产品包装的色彩设计以及产品本身的色泽也就成为消费者决定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食品包装设计上,色彩是影响消费者视觉体验最敏感的因素,因为色彩有较强的的视觉冲击力,在色彩心理学角度上色彩容易引起消费者心理变化和情感反应,所以包装色彩是最易影响消费者购买力的部分。食品包装设计中色彩的对比调和处理得当能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刺激消费者的感官从而唤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一个优秀的品牌对产品的色彩选择可以明确和稳固其在市场中的定位,引导企业开拓市场。

2 如何在产品包装中正确使用色彩关系

2.1色相的色彩联想

在产品包装的色彩设计中,配色由色彩的三要素:色相,纯度,明度,再加上配合色彩使用的面积大小对比,综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色彩设计。

每个人对于色彩的感知和理解都不相同,并且在、社会文化、自身的年龄性格等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应该抓住消费者对色彩的普遍认知印象进行设计,避开用色禁忌,针对产品定位和销售对象特征选择用色。例如在我国,红色当之无愧是最能代表喜庆与吉祥的用色,节日礼品包装也多用红色。早在汉代,人们就开始使用红色做包装,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红色的象征含义已经深深植入人们心中。提起红色,就会使人感觉到兴奋、热情、浪漫、庄重、激昂,大大刺激人们的感官,因此在各行各业,红色包装比比皆是。而在休闲食品行业中,红色还使人联想到香脆的苹果,火辣的辣椒,酸甜的山楂等这些本身就有红色素的食物,所以在包装设计上正确选择色相进行色彩设计,能够很好地传递出产品信息,促进销售。

2.2明度与纯度的调和

除了色相选择对消费者直接性的影响,色彩的明度和纯度对包装设计也有很大的影响,色相明度纯度在色彩设计中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色彩的轻重与色彩的明度就有很大的关系.,明度高的色彩使人联想到轻柔、上升、灵活的感觉,如蓝天白云。明度低的色彩易使人联想到钢铁等坚硬笨重的物体。高明度色有扩大膨胀感,低明度色则有收缩感。色彩的软、硬的感觉主要来自色彩的纯度,但是也与明度有一定的关系。明度高的色彩给人的感觉越软,明度低的色彩感觉越硬,但色相跟色彩的软硬基本没有关系。明度高纯度高的色彩对比强烈,活泼,丰富多彩,给人以兴奋的感觉,反之低明度低纯度色则沉静,庄重。

因此,休闲食品包装不仅要选取正确的色相作为主色调,也要注重纯度明度的配合使用。有很多食品在色彩包装上没有表现出色彩的象征意义,色彩属性,没有发挥出色彩的心理因素,甚至没有传达出商品的主要信息,这种包装的色彩设计就是有缺陷的。

前文提到良品铺子产品包装虽然以大统一小对比的规则进行设计,但是目前观察到产品包装有一个问题就是大统一这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小对比上做得比较弱。例如坚果类食品在中明度纯度的褐色大统一之下,每款产品包装色彩过于相似,不利于区分。研究表明,90%消费者会因为产品包装之间极为近似而推断产品质量差甚至不愿购买,也有66%的消费者杂乱的食品包装色彩会影响购买情绪,并且会慎重考虑是否会购买此类产品。这个问题从顾客角度看十分影响购买判断,从员工角度看也造成很大困扰,产品包装过于相似十分容易错误销售,造成盘点失误,从而影响到公司营运的正常进行。

3 食品包装中的色彩运用思考

(1)色彩需要能够抓住观者的注意力。在做产品包装之前要考虑哪种色彩更能与产品属性融为一体,从而更能在市场同类中脱颖而出。

(2)色彩能够起到传达记忆信息的作用,不同的颜色能够引起人们不同的视觉联想,甚至可以引发一系列的感官感受。色彩对尺寸、形状、距离、重量等设计因素都有影响,所以在色彩设计之前一定要把握产品与色彩的匹配度是否能够突出产品特征。

(3)色彩多彩化。当面对消费者挑剔的眼光,面对众多出色同类产品的激烈竞争。多彩化设计也成为了产品包装设计的重中之重。有研究显示,如果色彩能够刺激消费者,能够与消费者对产品审美情感相一致就会使产品更畅销,所以这更显示出色彩多彩化设计的重要性。据国际流行色协会调查数据表明: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通过改变颜色的设计,可以给产品带来10%-25%的附加值。而在不与产品属性相矛盾的情况下,提供更多不同于市场同类产品管用的色彩包装,往往能获得更大的附加价值。例如,生活中蓝色的食品比较少见,是因为蓝色有抑制食欲的心理作用。但是卡夫旗下“OREO”奥利奥蓝罐曲奇饼干创新性的使用了蓝色与紫色的搭配包装,在市场中一派暖色饼干糕点包装中脱颖而出,增强了视觉冲击力,也更显的卫生高雅。

(4)色彩的味觉暗示。日本的色彩学家内藤耕次郎曾经做过关于色彩在人们心理上的味觉暗示的实验。实验结论表明黄、白、桃红三种颜色代表甜,绿色代表酸,苦是茶、灰、黑,而咸多为白、蓝、茶、青。这与其他色彩学家艾斯比尔克、哥林之的实验结果较相一致。依照这个实验结果来分析良品铺子休闲食品包装,酸甜的水果果干蜜饯多用黄白颜色包装,偏酸性的话梅类产品多用绿色包装,并且色彩明度纯度都比较高;鱼类肉类等咸味零食偏向使用茶色蓝色包装,明度纯度相对较低,从色彩联想和味觉暗示上看都是合理的,值得肯定。

结语

产品包装色彩设计对营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产品包装的用色已经成为消费者判断产品特性的一个重要的信号。因此,在休闲食品包装设计中,充分表现色彩的象征意义,调和色相与明度纯度三者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色彩设计的意义。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优秀的食品包装也将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与民族时代息息相关。在未来的包装设计中,要不断探索万千色彩丰富内涵,结合使用在自身产品上,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不仅能大成销售产品的目的,同时也起到宣传企业,宣传品牌,发扬民族文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佳宁,张瑾.《食品包装设计与色彩心理作用》.包装世界,2008-9-25.

2.善本图书.《品牌的色彩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1-1.

3.周广义.《食品包装色彩大有学问》.食品安全导刊,2013-1-15.

4.杨柳.《论食品包装中的色彩应用》.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3-3-25.

作者简介

第7篇:食品包装现状范文

一、粮食安全现状

(一)农业自然条件和土地状况

4个被调研旗县地处我区中、东部地区,地形地貌为典型的山丘沟壑或沙区、坨沼区。年降雨量少,无霜期短,粮食种植条件非常差。位于东部的宁城县、库伦旗、扎赉特旗年降雨量250-350mm,分布极不均匀,无霜期85-110天,旱灾、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距离首府仅128公里的清水河县,地处黄土高原延伸地带,土地贫瘠且干涸,属水源枯竭区,地上地下无水,靠截留雨水、雪水维持日常生产生活,人畜饮水极度困难,虽然年平均降水量达到410mm,可是年蒸发量却高达2577.2mm,为降水量的6.3倍,干旱年份时可达14倍。

4个旗县土地总面积2.37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9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9%。被调研的1004户农户占有耕地面积2.16万亩,人均耕地面积4.8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和旱作基本田建设面积分别为1690亩和3877亩,人均只有0.4亩和0.9亩,其余全部为不宜耕作的坡地、沙地、沼泽地等。

(二)农业人口和劳动力状况

4旗县总人口127.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5.4%,其中农业人口106.7万人,占全区农业总人口的7%。被调研的1004户3890人中,劳动力人数为1510人,占农村人口的38.8%。赤峰市宁城县58.99万人口中,仅农业人口就有52.2万,占全县总人口的88.3%。劳动力结构上,以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低、女性人口为主,而身强力壮、稍有文化的劳动力大多输入城镇进入二三产业。

(三)粮食供求状况

*年,被调研的1004户农户粮食总产量136.3万公斤,平均亩产63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50公斤。1004户中有562户2233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粮问题,其中缺粮1个月145户60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5.3%;缺粮2个月209户83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1.2%;缺粮3个月以上208户799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0.3%。受国家和自治区粮食种植鼓励政策影响,预计*年粮食总产量可增加到137.1万公斤,粮食生产增幅不明显,缺粮状况稍有改观。在粮食供给结构上,4旗县中赤峰市宁城县是我区较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每年粮食总产量在5亿斤左右,在充分保证粮食自给的条件下,还可有30%的输出余地。通辽市的库伦旗、兴安盟的扎赉特旗粮食供给也只能维持在低水平的自给状态。相比较,清水河县情况就更差一些,要吃饱肚子基本上靠国家退耕还林草粮食补贴和民政救济。在粮食种植品种上,我区贫困地区粮食作物大多以玉米、高粱、谷类、杂豆等粗杂粮为主。

二、目前粮食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耕地匮乏,自然灾害频繁,农业基础条件薄弱,贫困地区粮食供求矛盾突出。我区国土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地域非常辽阔,可是由于地质地貌复杂多样,高原、山地、丘陵和湖泊占到了总土地面积的71.3%,土地荒漠化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54%,可利用耕地资源十分匮乏。我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风大沙多,降水量少而且不匀,大部分旗县属水资源紧缺地区,加上发展农业所需水电等配套设施跟不上,粮食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波动非常大。全区粮食主产区主要分布在东部的赤峰、通辽、呼伦贝尔三市及中部呼和浩特市5个旗县和巴盟的河套地区。这些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区粮食总产量的70%以上,而这几个地区耕地面积只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50%,其余50%的耕地只生产30%的粮食,粮食供求矛盾相当突出。

(二)粮食生产投入不足,经营粗放,科技含量低。由于传统的粗放性耕作习惯和连续多年农业和农民增收缓慢的实际,直接导致农民对土地的投入严重不足,“靠天吃饭”现象十分严重。如前所述,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劳动力大多出外务工,剩余的农业人口文化素质低,接受新事物意识和能力差,粮食新品种和农业实用技术不能得到及时普及和推广,导致粮食种植品种单一,经营粗放,产量低,科技含量低,不具备市场竞争力,农业和农民增收缓慢。

(三)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尽管党和国家始终十分重视粮食生产,但粮食价格低,农用生产资料价格高的现实直接影响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有的地区种粮收入不抵种粮投入,结果农民宁可撂荒也不种粮食。事实上,与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相比,粮食产业的天然弱势和粮食产品消费弹性小的特点,致导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的特性更加明显,粮农的生产积极性一再遭受挫折。

(四)对粮食生产重要性认识不足。80年代初期开始的土地承包制,极大的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我国的粮食生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出现了结构性供过于求的局面,给一些人的感觉是我国的粮食太多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又有一些人片面认为,社会的繁荣和经济的高速发展靠的是走工业化道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被忽视。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建设用地逐年增加,耕地面积逐步减少的趋势在进一步加剧。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农业基础建设扶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改善耕地质量,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我区贫困地区主要应搞好以水源建设为重点的水利设施建设,改善灌溉条件,实现人均1亩水浇地或4亩高标准旱作基本田,保障贫困农民基本生活用粮需要;同时做好坡改梯和水平畦田建设为主的中低产田改造工程,保证群众有一个稳定的粮食生产条件。

(二)确保粮食主产地种植面积,做好粮食作物的转化增值。贫困地区要因地制宜确定自己的粮食主产地,结合粮食补贴等优惠政策,采取一定措施支持粮食主产地的粮食生产,首先保证本地区粮食自给。把发展粮食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统筹考虑,以粮食为重点开发对象,发展精深加工技术,延长粮食产业链,增加粮食附加值。通过发展养殖业,带动粮食转化增值。

(三)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科技应用水平。尤其要开展好以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和普及粮食优良新品种为主的农业科技培训,从根本上扭转贫困地区粗放耕作、粗放经营的粮食生产现状,提高粮食生产技术和水平。

(四)严格耕地管理制度,切实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国家出台了严格的用地和耕地保护制度,对占用耕地实行严格的审批手续和惩罚措施。贫困地区要切实抓好落实工作。同时,各地还应根据本地实际,制订出台适合当地时实际的保护耕地优惠政策,鼓励各级、各类组织或个人开发治理荒山、荒地,做好保护现有耕地和努力增加耕地面积两项工作。

第8篇:食品包装现状范文

_、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经济体制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个体经济和集市贸易也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变的越来越兴旺和繁荣,个人经营准入条件比较宽泛,为小作坊、小摊点、小店铺食品、街头食品等的大量出现提供了政策大环境,但是一直以来对这类食品经营的监管力度不够。

_、能够迅速就业再就业,解决生计问题。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产生了大批的下岗失业人员,加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未就业人员的增多,就业再就业就比较难,为解决生计问题,进行小作坊、小摊点、小店铺食品、街头食品等经营就成为一条快捷的途径。在随机抽样调查中,有__%以上从事小作坊、小摊点、小店铺食品、街头食品经营等的都是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都是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

_、经营投入低,见效快。小作坊、小摊点、小店铺食品、街头食品等经营成本普遍较低,投入少,资本风险小,街头食品经营几百元的投入就可以开业,不干了损失基本没有。租个小门面也花不了多少钱。如果租用符合要求的门市经营,就目前峨眉山市的市场行情来看,至少需要几千、几万元甚至十几万,而且经营手续的取得较为严格,风险大。在调查中,笔者询问一小吃经营者为什么不租门市正规经营时,她反映说,自己没有本钱租门市经营,而且租门市经营装修费、水费、电费、税费等费用较高,有时生意未必有这样经营好。该经营者所说的反映出绝大多数小作坊、小摊点、小店铺食品、街头食品等经营者的实际情况。

_、市场的需求和价格较低廉。市场需求是能够经营最基本的条件,市场有需求才会有人去做,小作坊、小摊点、小店铺食品、街头食品等经营也要遵循这条最根本的经济原则。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食品需求量大,食品消费水平较低,人们的食品消费安全意识不强,加之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小作坊、小摊点、小店铺食品、街头食品等消费快捷、方便的特点就突显出来了,而且加上小作坊、小摊点、小店铺食品、街头食品等的价格较低廉,有些口味还很独特,购买的人群也就越来越多,小作坊、小摊点、小店铺食品、街头食品等在城市就越加繁荣了。在街头接受调查的人中,购买和消费过小作坊、小摊点、小店铺食品、街头食品等的达到__%,经常消费小作坊、小摊点、小店铺食品、街头食品的有__%。农村食品小店铺的出现也是农村食品消费市场需求的表现。

二、小作坊、小摊点、小店铺食品、街头食品等的现状和危害影响分析。

(一)小作坊、小摊点、小店铺食品、街头食品等的现状。

相关部门曾经开展的全国食品抽查显示:小作坊、小摊点、小店铺食品、街头食品卫生合格率为__%-__%,餐具消毒合格率为__._%;同年秋季抽查显示:小作坊、小摊点、小店铺食品、街头食品餐具合格率为__._%,小作坊、小摊点、小店铺食品、餐具消毒合格率只有__._%。目前,小作坊、小摊点、小店铺食品、街头食品等有以下这些特点。

_、多数小作坊、小摊点、小店铺食品、街头食品经营者处于非法经营状态。就目前的法律法规标准,小作坊、小摊点、小店铺食品、街头食品经营者许多不符合餐饮服务许可条件,尤其是餐饮类小吃经营者,无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当然就无法取得工商营业执照。一位小吃经营者说:“我们也想合法经营,但办不倒相关手续,只好这样经营了。”在对__户街头小吃经营者的调查中发现全部没有合法经营手续,对__户预包装食品和饮料经营者调查统计发现,只有__户有合法经营手续。

_、街头食品经营流动性大,无固定营业场所。部分小作坊、小摊点、小店铺食品、街头食品经营户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大多为一个手推车,为逃避正常的检查和管理,通过街头早市或夜市经营方式开展“游击"经营,频繁更换加工经营场所,再加上经营场所分散,出摊时间不定,你下班,他上岗等情况,不易被食品卫生监督人员和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发现和被监督检查。

_、卫生设施配套不全,食品卫生质量难以保证。小作坊、小摊点、小店铺食品、街头食品摊点以谋生为主,自称“小本经营”,大多只有一个小店铺、一个手推车或者三轮车,餐具基本不消毒,无防蝇、防尘等卫生设施,街头食品都没有冷藏设施。投资起点低,经营面积狭小,也舍不得在卫生设施上投入,从而直接影响食品安全,潜在着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发生的隐患。

_、从业人员卫生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由于小作坊、小摊点、小店铺食品、街头食品经营者主要为农村进城打工人员、企业下岗职工和无固定收入的中、老年人,他们文化素质低,年龄偏大,许多不具备基础卫生知识,知道《食品安全法》和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的只占调查总数的__%左右,且绝大多数人在工作时不穿戴工作衣帽,部分从业人员身上衣服油迹斑斑、污浊不堪,而且有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的现象,个人卫生较差。

_、食品及原料管理难。部分小作坊、小摊点、小店铺食品、街头食品经营户只顾有利可图、盲目进货,根本不知道或不注重索取食品产品(或原料)的卫生检验化验单或合格证,只要价格低,就不管来路,既不索证,也不问是否为伪劣食品,只管进货,检查时也不能提供进货台账。

_、无照经营强制取缔难,可能产生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中要求彻底解决乡镇政府所在地及县城以上城市小食杂店、小摊点无照经营问题,即“一个彻底解决”,“一个彻底解决”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弱势群体,如果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做深入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就盲目的取缔食品无照经营户,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就我市的统计数字来看,大多数从事无照经营的食品经营户,多为外来人员、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无业闲散人员,其经营收入往往是全家唯一生活来源,如果强制取缔的方式方法不当,极易产生新的不稳定因素,

(二)小作坊、小摊点、小店铺食品、街头食品等的危害影响。

_、巨大的食品安全隐患。由于小作坊、小摊点、小店铺食品、街头食品等的经营场所、环境卫生、食品来源等多数达不到要求,从业人员大多数未进行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食品卫生知识匮乏,制作食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生熟不分、操作过程混乱,使食品受到污染等现象,加上政府职能部门监管相对缺失,小作坊、小摊点、小店铺食品、街头食品、农村食杂店存在巨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_、影响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小作坊、小摊点、小店铺食品、街头食品经营者一般在学校、工厂、集贸市场、商业街、城乡结合部、小街小巷等人员聚集地区进行经营。多数存在占道经营,街头食品经营使用的车辆五花八门,乱停乱放,随处大声吆喝,有的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随处丢弃,影响环境卫生,市容市貌,是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难点,街头食品经营违反了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无法引入合法化的根源。峨眉山市作为旅游城市,小作坊、小摊点、小店铺食品、街头食品等的无照、不规范经营对城市整体形象的影响更大。

_、阻碍交通,影响城市秩序。小作坊、小摊点、小店铺食品、街头食品的经营,本来就拥堵的交通更是雪上加霜。部分小作坊、小摊点、小店铺食品、街头食品等经营者甚至把摊点摆放在街道中间,消防通道处,学校、小区门口、集贸市场的进出口等,如遇到紧急情况,影响人员疏散,如遇火灾,消防车进出将很困难,影响城市秩序。其他的占道经营也有同样的问题。

三、小作坊、小摊点、小店铺食品、街头食品、农村食杂店监管现状分析。

_、市场准入严格,手续较多。食品经营的市场主体准入程序复杂,审批环节繁锁。在《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前涉及卫生、环保等前置许可部门,《食品安全法》实施后涉及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环保等前置许可部门。单就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这项手续来说,大多数经营户的规模、设施、卫生条件都达不到标准而无法办理,前置手续不全,工商部门就不会办理营业执照。如在城区开设一个饮食店,经营者首先要选定铺面,与铺面出租人签定租赁合同,才有合法的经营场所,然后还需要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待所有证照办好后才可到工商部门办理开业登记。在办证过程中,由于各个部门审批发证时间不一,短则几天,长则一至两个月,部分收费标准偏高且未完全公开透明,从而增加了经营者的创业成本,无法调动经营者先办证照后经营的积极性,导致大量的食品无照经营现象发生。

_、监管执法力度难以实施。食品无照经营行为一直是久打不绝,屡禁不止,除了经营者和其他社会因素外,相关部门在日常行政执法力度难以实施也是导致食品无照经营行为存在的因素之一。在日常监管执法中工商部门发现无照小食品经营行为时,按照法律规定应该进行处罚和取缔,但实际工作中却多数无法罚款,本来收入就低,罚款很难承受,取缔也很难,不让做了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证,多数时候采用口头或书面责令限期整改,就是强制取缔以后,有的也会死灰复燃,经营者就原有条件也无法取得合法经营手续。监管执法中同时还存在监管对象多,执法力量不够等原因。基层工商所作为工商机关的派出机构,战斗在食品安全监管的前沿,如龙池工商所目前全所只有_人,除进行登记、市场、商标、广告、内勤工作外。他们不仅要对分散在三个乡镇的经济户口进行监管,还要承担经检办案、企业回访、分层分类监管、“市场三化建设”等工作,由于监管人员不足,难以与经济发展相适应,造成了一些区域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监管,致使许多食品无照经营得以长期生存。

_、对街头食品、农村食杂店监管缺失。街头食品经营者很多无固定经营场所,是“游商”,极易逃避相关执法部门的监管。据初步了解,目前峨眉山市城区街头食品经营中,有相对固定街头经营位置的是熟肉经营者、部分长期经营小吃摊点等。其他没有相对固定经营位置的街头食品经营基本处于无监管状态。因在职能化分上“坐商”由工商部门监管,“游商”归城管部门管理。城管部门在监管时,经营者就玩“躲猫猫”,这里叫他(她)不能摆,他(她)就推(骑)到别处卖,而且经营时间多数为早上或者晚上甚至深夜,处于执法部门监管的“真空时间”。同时,工商部门取缔部分小作坊、小摊点、小店铺食品经营户后,又使其变成了满街跑的“游商”,使其进入监管更难的领域。对于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由于农村地域宽广、部分交通不便、监管执法力量缺乏、监管机制体制不健全等,造成了广大农村食品监管力度不够,同时农村经营者多数是利用自家房屋兼职经营,经营者文化素质不高,经营者和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更淡漠。因此,农村食品安全更令人担心。

_、对经营者的疏导和帮扶不够。由于小作坊、小摊点、小店铺食品、街头食品等经营者的特殊性,不能一味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硬性处理。但就目前而言,执法部门在工作中采用“堵”的监管方式比较多,就像洪水一样,用“堵”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使用疏堵结合的方式不多。每一个经营者都有自己不同的情况,有很多的经营者也不想违法违章经营,但也没有能力改变,为了生计,只有冒险经营了。在其管理中,不但要考虑食品安全,还要考虑经营者的就业问题、生计问题、维稳问题等,涉及的不只是涉“食”职能部门,还涉及就业、维稳、城管、宣传、_等部门,甚至社区、村组等都要发挥积极作用。但目前对这部分人在政策、资金上的帮扶和思想疏导上做得不够。

四、逐步解决小作坊、小摊点、小店铺食品、街头食品、农村食杂店无照经营的策略和措施。

_、精确统计,摸清家底,充分了解食品安全状况。只有对食品经营情况进行精确、全面的统计,才能科学的分析食品安全状况,评估食品安全风险点。通过充分的调查了解,找准小作坊、小摊点、小店铺食品、街头食品、农村食杂店无照经营的原因,同时建立数据库,随时掌握食品经营情况。食品安全数据库的建立,应在政府的领导下,建立科学的食品管理软件以及信息交换平台,使各职能部门在食品监管上的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力,提高行政效能。要采用“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形式进行统计,对某一条街、某一条巷、某一村组、某一区域不管有照还是无照,老经营户还新开办的食品经营户,都应该准确的进行记载,形成网格化。要摸清经营者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无照经营的原因等等,就目前,工商部门基本掌握了“坐商”食品经营者情况,对街头食品的经营状况,不是很清楚的。有了精确的统计和科学的分析,才能为决策者的决策和制定管理方法提供科学的依据。

_、遵循法律,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这两种经营主体采取了较灵活的处理方式:一方面授权地方人大常委会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管理办法;另一方面鼓励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改善生产条件,鼓励食品摊贩进入集中交易市场、店铺等固定场所经营。每个地方的小作坊、小摊点、小店铺食品、街头食品、农贸市场和农村食杂店无照经营情况都有所不同,都有具体的原因。因此,遵循法律,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就尤为重要。通过制定管理办法以及配套的帮扶措施,在国家法规前提条件下,在不影响准入核心条款下,在能确保食品安全下,可以适当就某一具体经营形式降低准入门槛的政策,通过制定地方性的管理办法,使其准入有量化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才能使监管执法有法有据可依,才能使职能部门职责明确。譬如,对街头食品的监管目前就较混乱,职责不明确,监管方法不科学,准入不无法可依,使得对这一食品经营形式的监管很难。

_、加大宣传,重在引导,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知才能更好的不为,食品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提高食品安全经营、消费意识和法律责任意识,才能更好的确保食品安全。这里所指的宣传有两个方面的宣传。一是针对经营者的合法、安全经营的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进行有关食品安全知识和法规的宣传,逐渐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和食品安全风险意识以及违法的严重性。通过宣传,转变小摊点、小食品经营户先开业后办照或不办照的思想。同时可以设立咨询电话,并有针对性的对经营者进行面对面讲解、引导、教育,提高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针对消费者或全社会的宣传。通过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食品安全消费基本常识,提高全社会关注度,使食品安全始终处于高压状态,提高自觉举报无照食品经营行为。只要人们不去或者少去不合法的经营者处购买食品,这些经营者就会无利润可获,自动停业,或者通过转变,改变经营条件,取得合法经营资格。食品安全宣传应该制定规划、形成制度,长期坚持、形式多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第9篇:食品包装现状范文

一、产品包装设计面临的经济环境

(一)企业经济的日趋激烈竞争

我国的市场经济在逐步迈上正轨,商品包装作为这一阶段的产物,必然要与国际市场接轨,体现了浓浓的时代氛围。许多企业经营者试图通过商品外包装的视觉效应,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实现企业的促销目的。从当前大形势来看,一个好的产品没有一个漂亮的外包装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人靠衣服,马靠鞍。”拥有一个精美的外包装,可以提升企业的形象,增加企业的利润。商品的包装是为企业竞争而存在的。企业在设计商品包装时要结合商品的特点与文化内涵等具体具体调整,来满足市场的快速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产品的包装设计要高于市场,引领市场的新潮流,设计者要有被动的适应转变到主动的创新,引领市场需求的方向,始终围绕着整个企业的营销活动来展现自己的设计思想。

(二)商品流通中的价值体现

商品在产品交换过程中实现了它的流通的价值,决定了商品拥有一定的劳动价值,也具有相应的商品价值,商品包装设计本身体现了设计着的劳动价值,相应的流通价值,是设计者的艺术创造价值在整个商品流通环节中的体现。每年因为包装不合理、包装材料不符合标准,每年要浪费将近1亿的资金,这种现象表明如果产品的包装设计做的好,避免了大量不必要的损失,相应的增加了企业的利润。

(三)人们的多样消费需求

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人们不仅越来越来越注重生活水平的提升,同样在购买商品时也倾向于那些有着精美包装的产品,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好的包装设计,不仅可以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使消费者改变意愿,从而可以提升商品的商业价值。很多企业都在商品的包装设计上花费大量功夫,对包装进行完美处理,在材料的选购和设计手法上都有好的表现,尽可能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二、产品包装设计的流程

本文我们将以“汝之辣”干辣椒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它的外包装设计:

(一)首先进行市场调研

通过观察其它品牌干辣椒的外包装的相同点和各自的特色,找出“汝之辣”干辣椒的独特的方面,这一阶段包括资料收集、资料整理和资料分析等阶段。

(二)设计分析阶段

设计师通过市场调研对产品进行定位,设计师分析的工作包括提出图形、色彩、文字、材料的整合构思,以及确定实现设计所需要的哪些具体的手法和工艺,并且预测产品包装最终的表?_效果,以及产品投放市场后产生的市场效应、社会效应等。

(三)展开设计

对干辣椒基尼性能更多角度、多层次,尝试多种可能的初期设计方案。

(四)设计深化

本阶段一方面深入探讨设计理念和设计草图是否一致的基础上,从创意、艺术性以及文化性、审美性的层面初步设计的草图进行筛选,选出其中带有具有象征红火的红色作为包装的底色,另一方面是对于槽如作出深化设计,得到初期效果图。

(五)设计定稿

这一阶段将前期选择的有效方案,通过适当的表现方法,使之完美。

(六)设计推广

在这一阶段,我们将先期设计的几个包装进行印刷,节点工艺、技术、技术等,同时测试了包装的造型。色彩与环境以及流行趋势的吻合程度,还有投入市场营销的效果。

(七)设计管理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行市场追踪,结合市场变化了解消费者观念的变化。二是信息反馈。就是把产品销售情况客观反映回来,设计师依次整合,选出最优的方案进行印刷上市。

三、产品包装设计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价值

(一)促进企业增加利润

好的包装设计,就是你在众多琳琅满目的商品中一眼就钟情于商品的外部包装,借助商品的包装设计,实现企业的销售目标,为提升企业的销售利润服务,这是当前包装设计的最为直接的作用。好的外包装的设计,不仅在包装的造型、文字、色彩等方面有自己的特色,还能够成功宣传自己商品的特点和该商品的文化理念,提升消费者对于商品的认识层次,真实而艺术的再现了企业产品的文化属性,从而借助艺术感染力来达到促销商品的目的。好的产品设计,不仅满足人们对于商品的推介功能,而且带给人们富有特色的美感体验,传播企业的文化理念,彰显产品本身特有的内在特性,满足消费者对于商品包装的高层次的审美追求,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心理需求,使得包装设计所具有的附加值大大提升。

(二)实现商品的内在诉求

商品的包装设计要实现促销的功能,必须借助对于产品包装的艺术处理,主要是让产品具有自己的企业风格,有粗放写意的,也有风趣幽默的,有朴实淡雅的,也有民族传统的,有富贵抒情的,有趋于哲理的等等,鲜明独特的风格只有在整体中才能显现出来。我们不仅要考虑包装的外部性状和结构,画面的构成形式和不同的材质的选择,今天我们如果想要产品流通海外,还要考虑到中国传统的民族风格,同时具有强烈的东方视觉色彩。例如:鑫利企业生产的“汝之辣”干辣椒以其特有的口感和鲜红的颜色而在全国各地销售,销量逐年攀升。它的外包装以鲜红色为底色,中间醒目的大字,标明产品的名字“汝之辣”干辣椒,下面有配图的辣椒的图案相得益彰,与文字形成互相呼应的效果。其中中国红也是我国产品喜用的颜色,寓意红红火火,而且红色给人们强烈的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