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简述土壤污染的特点范文

简述土壤污染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简述土壤污染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简述土壤污染的特点

第1篇:简述土壤污染的特点范文

高中地理走进生活《环境保护》初次接触《环境地理》,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满是生活中的地理,却又满是自己未知的领域,每次上课之前总不像上其它地理课那么自信,《环境地理》的课堂上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也是初学者,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和其他学校的老师交流,有些学校只用了十几课时就跑完了一本书,理由是考试不会考多少。原本生动的、贴近生活的课变得索然无味……于是,在教学中途,我大胆作了尝试: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习地理――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学习《环境地理》。

一、《环境地理》教学模式的教学安排

1.提出问题。我分析了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和特点,选取教材中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易于着手调查研究、经过一番努力就能解决的问题:如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及其表现、工业污染的防治、农业污染的防治、城市垃圾污染的防治等章节作为他们的研究课题。

2.分组研究。班级同学自愿组合分成若干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分头进行研究。

3.教师指导。指导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学生将研究得出的结果表现出来,以便课堂汇报。当然对优秀的研究成果应帮助学生加以推广。

4.课堂汇报。在教学过程中,到相应章节时,每小组推选优秀小组成员走上讲台,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

5.总结点评。汇报结束,小组成员可作简短自评、请同学点评或老师对本课题的研究情况作总结点评。

二、《环境地理》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

【案例】农业污染的防治(以下为学生研究成果汇报课部分内容实录)

[课题]农业污染的防治

[组成人员]指导老师:王杰华

组长:王宝家

组员:寇卉、杨小晨、袁月、黎露萍、宋牧

[活动目的]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农作物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温室农业中废旧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燃烧秸秆产生的烟尘污染。农业污染如不及时治理,必然危及农业生产乃至人类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

[研究过程简述](1)自学教材;(2)设计问卷调查民众对农业污染的知晓情况;(3)到农村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农村的环境问题及农民对农业污染的认识;(4)到环保局请教环保专家,理解农业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5)到政府相关部门了解政府对农业污染问题的信息掌握情况,以及所采取的相关措施;(6)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农业污染的信息;(7)制成课件走上讲台汇报展示。

[问卷调查及结果]农业污染知多少(调查对象为100人)

(1)农村目前的环境状况如何?

很好13%,一般39%,很差48%。农民和环保工作人员答案一般为“很差”,城镇居民答案一般为“一般”,一部分经常进行乡村旅游或绿色农业旅游的人答案一般为“很好”。

(2)农业污染的对你有影响吗?

有很大影响60%,有点影响31%,没有影响9%。农民和一部分城郊居民答案为“有很大影响”,城镇居民和一部分城郊居民答案为“有点影响”,少数城镇居民答案为“没有影响”。

(3)农业污染对你有哪些影响?

不同人员答案不同。农民的答案一般有:水源被污染导致生活用水不便、土地被污染导致粮食产量下降、各种疾病增多;城镇居民的答案一般有:燃烧秸秆产生大气污染、农作物污染影响身体健康;环保工作人员的答案很全面也很深入:土壤污染影响农产品的产量、水污染导致水产品的污染、农产品的污染影响人体健康、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对农民生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4)如何有效的治理农业污染?

答案很丰富,归纳起来几个方面: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等。

(调查结果更坚定了我们做这个课题的决心!)

[成果汇报](课件展示)

(1)问卷调查的结果。

(2)农民燃烧秸杆和城市大气污染的图片。

(3)某同学家长烧饭前用水泡蔬菜,清洗农药的图片。

(4)农村土地污染图片、水污染图片展示。(学生惊叹)

(5)到农村调查访问的视频展示。

(6)折线图表示近十年以来某镇农村人口癌症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学生惊叹)

(7)饼状图表示去年某镇农村人口癌症发病率的比例。(学生惊叹)

(8)视频展示:环保专业人士解析农业污染的原因。

(9)视频展示:政府官员解释国家有关农村的政策及政府相关措施。

(10)调查结论:①农业污染的影响;②农业污染的原因;③农业污染的防治。(具体内容略)

[活动感言]通过这次的活动,我们有很大的收获。例如起初进行采访时,都会不好意思,甚至紧张,害怕。想到这是自己的责任,慢慢变的坦然。活动前,去环保局了解情况,大家都没有把握,没有自信,怀疑专家们会不会帮助我们,联系的时候他们的热心给我们更多的自信。活动过程中,我们被拒绝过,但没有退缩、放弃,最终完成了任务,更多的锻炼了自己。所以,我们坚信:只要用心去做,一定能够成功!

【案例反思】

农业、农村、农产品这都是学生身边活生生的研究素材,教师没有必要包办代替,而且有些问题教师也未必知道得很全面,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己到实践中去学习?通过本节课的成果汇报,不仅学生知道了农业污染的影响、原因,原本是教材上空洞的内容,经过学生的挖掘,会带来更多意外的收获与惊喜。尝试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进入教师角色,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环境地理》教学模式的实施意义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地理新课程改革,对于我们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要求地理教育走上适应社会发展、学科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之路。

2.学生发展的迫切需要。学生自己不伸手弯腰,岂能学会体操。教师要站在育人的高度审视教学,改革教学,要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负责。教学创新是必要的,只有创新的教师,才会有创新的学生,也才会有创新的民族。因此,教师应当为他们的自身活动创造环境。”

第2篇:简述土壤污染的特点范文

1. 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城市环境恶化 B. 酸雨

C. 水土流失 D. 温室效应增强和荒漠化

2. 下列关于我国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叙述正确的是( )

A. 粮食需求增加,粮食增产问题严峻

B. 人口继续膨胀与迅速年轻化

C. 农业资源日益紧张

D. 环境污染停止蔓延,但自然生态还在恶化

3. 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是( )

A. 实现人口和经济、社会、环境及资源协调发展

B. 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实现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

C. 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D. 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

下图为某工业生态园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流动示意图,该园区以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墙板厂为核心,企业通过贸易的方式把另一家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企业的投入或原材料,建立工业生态链关系。据此完成4~6题。

4. 图中序号①②③④⑤所代表的工业生产副产品或废弃物分别是( )

A. 硫、燃料气、冷却水、除尘渣、粉煤灰

B. 燃料气、冷却水、除尘渣、粉煤灰、硫

C. 硫、冷却水、燃料气、粉煤灰、除尘渣

D. 硫、冷却水、燃料气、除尘渣、粉煤灰

5. 影响该工业园中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 环境 B. 经济 C. 个人偏好 D. 社会潮流

6. 关于该工业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工业园的运作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原则

B. 该工业园通过“从副产品到原料”的转换形成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

C. 该工业园是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新型工业园

D. 该工业园的运作充分体现了公平性的发展原则

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的动力。读图,完成7~8题。

7. 图中表示的是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①大气污染加剧 ②土壤肥力下降 ③土壤污染严重 ④水污染严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8.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是( )

①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开发清洁能源 ③禁止碳的排放 ④追求绿色GDP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读图,完成9~10题。

9. 玉米深加工后直接销往市场的产品有( )

A. 畜产品、谷氨酸、饲料

B. 谷氨酸、味精、多糖

C. 淀粉、复合肥、多糖

D. 味精、畜产品、复合肥

10. 兖州该农业产业化模式实现了( )

A. 防洪、抗旱能力的提高

B. 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

C. 新能源的合理开发

D. 物质的综合循环利用

读下图,完成11~12题。

11. 图中A、B、C分别代表( )

A. 资源 市场 环境 B. 环境 市场 资源

C. 环境 资源 市场 D. 资源 环境 市场

12. 在此循环经济体系中( )

A. 各产业之间以主产品为原料发生联系

B. 所需能源完全由余热发电提供

C. 污染物实现了零排放

D. 生产环节的废弃物被回收再利用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和该区域三种典型植物生长与地下水埋深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 该区域可能位于我国的( )

A. 华北地区 B. 西北地区

C. 南方地区 D. 西南地区

14. 三种植物在图A所示区域的分布海拔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

A. 芦苇、梭梭、红柳 B. 红柳、梭梭、芦苇

C. 梭梭、芦苇、红柳 D. 芦苇、红柳、梭梭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15~17题。

15.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 风化作用 B. 风蚀作用

C. 水蚀作用 D. 沉积作用

16.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 滥伐森林 B. 过度放牧

C. 开山取石 D. 环境污染

17. 根据江西丘陵山区的自然条件,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首先应该做好的工作是( )

A. 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被覆盖率

B. 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C. 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 彻底退耕还林

能源消费强度是衡量一个国家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它是指产出单位经济量所消耗的能源量,强度越低,能源效率越高。读1965~2005年中国能源消费与GDP变化关系图,回答18~20题。

18. 有关我国能源消费强度变化正确的是( )

A. 随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呈增长趋势

B. 随GDP的增加呈增长趋势

C. 随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呈持续下降的特点

D. 早期快速增长,自1978后年下降,但2001年后略有回升

19. 影响能源消费强度的因素有( )

①经济结构 ②科技水平 ③生产规模 ④能源结构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20. 根据下图判断,我国目前建立能源节约型生产体系的关键是( )

A. 发展节水农业、石油农业和精确农业

B. 将高耗能的工业部门作为节能重点

C. 提高第三产业能源消费比例

D. 降低GDP增长速度

21.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科学院构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由生存、发展、环境、社会和智力五个支持系统组成。其中生存支持系统与生存资源禀赋(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农业投入水平、资源转化效率等有关,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等)、区域发展成本等有关。下图是1995~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图,下表是2007年中国东、中、西部发展支持系统评估表。

(1)说明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是由哪些支持系统的变化来驱动的?

(2)中国生存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试从农业角度简析其原因。

(3)中国环境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简析其原因。

2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2011年8月31日,记者从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认定华林庄园等28家单位为“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优秀示范园区”。示范园区将为加快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发挥更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材料2:图甲为“我国东营市某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图中等高线单位:米)。图乙为该地区“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结构示意图”。

(1)由图甲分析该地区农业用地的分布状况是 ,这反映了人类在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时,必须遵循 原则。

(2)该地种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条件是什么?

(3)为了促进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你认为,该地区农业生产结构最应该做何调整?理由是什么?

(4)目前,该地正试点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其生产结构如图乙所示。简述发展生态农业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23. 2011年6月17日是第十七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联合国确定的主题是“林木维系荒漠生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晋、陕、内蒙古地区面积15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8 310多万。本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畜牧业基地,也是中国自然环境脆弱、农牧业交错和土地退化最为严重的地区。

(1)比较图中Ⅰ类型侵蚀区与Ⅱ类型侵蚀区外力作用的主要差异及其原因。

(2)简要分析图示地区土地退化对周围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

(3)请将下面导致绿洲环境恶化的字母与图中数字代号和内容相搭配。

A. 农业系统恶化,粮食产量减少

B. 内流河下游流量减小

C. 砍伐绿洲或冲积扇周围的固定沙丘的植被

D. 土地盐渍化

E. 农耕区地下水位上升

① ;② ;③ ;

④ ;⑤ 。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2011年11月11日,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沙棘产业专项发展基金”项目启动新闻会在北京新闻中心隆重举行,这标志着我国以沙棘产业化治理荒漠化的进程迈向了新的高度。沙棘:学名醋柳,属胡颓子科,落叶性灌木或小乔木。其特性是耐旱,耐贫瘠,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土地上生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治理荒漠化。

材料2: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

材料3:我国各省区荒漠化分布图。

(1)荒漠化主要表现为因耕地、林地、草地退化而引起的 、 、 。

(2)我国荒漠化分布最多的省区是 ,其人为原因有哪些?

(3)下列区域进行荒漠化防治的措施分别是:

①南方低山丘陵区 ;

②温带草原牧区 ;

③露天矿区 ;

25. 晋、陕、内蒙古三个省级行政区接壤的地区被称为“乌金三角”。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下图是“乌金三角”地区区位示意图。

材料2:下图是“乌金三角”地区河流某水文站某时段水文监测的情况。

(1)这里的“乌金”是指 。“乌金三角”地区将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 生产基地。

(2)“乌金三角”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自东向西,处于 的过渡地带,呈现典型的 规律。

(3)根据材料2,“乌金三角”地区雨季的降水特点是 。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关系是 。

(4)分析“乌金三角”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工业生产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

(5)分析“乌金三角”地区在开发建设中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2011年10月24日中央电视台消息 日前从山西省政府召开的推进全省能源产业发展专题会议上获悉,为推进新型能源工业基地建设,山西将加快转变能源工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以集约、绿色、多元、低碳为特征的新型能源产业体系,把山西省建设成为具有特色的、可持续的国家新型能源基地。

(1)山西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