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浅谈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第1篇:浅谈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字】水生态文明;生态保护;水资源;生态文明

一、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1.1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家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态文明是指水资源与人类和谐发展,水资源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应该节约用水,大力保护水资源。

1.2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践难题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是水,但是我国目前水资源污染较为严重,淡水资源中,部分地表水受到轻度污染,部分河段受到重度污染,在我国无论是河流还是湖泊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海洋的水资源质量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导致水质极差。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成为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应该将水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位,对水资源进行深层次的管理,将水资源的利用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相结合,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对生态问题的思考和对自然界潜能的意识

自然界蕴藏着无数的资源,壮丽山河、崇山峻岭、广阔草原都展现出自然界独特的魅力。但是人类为了经济的发展,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对自然资源无限制的利用,对森林进行大面积砍伐,严重破坏空气质量,造成水土流失,工业生产排出大量废水、废气、废物严重污染环境,在人类的生产建设中缺乏对生态文明的重视,对于自然界蕴含的巨大潜能不能合理的利用,导致出现了严重的生态问题,给水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不利的影响。

2.2水利工程建设没有合理运用自然界的修复和调蓄功能

如何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是当下人类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需要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使经济和自然共同进步。改变传统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模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寻找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系统结合的切入点,将生态要素融合于水利工程建设当中。自然界的水资源具有调蓄和修复等功能,将这些功能与水利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将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已经意识到了水资源不足和水土流失等问题的严重性,对于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但是由于宣传和管理的力度不够,导致部分企业对生态文明建设不够重视,任意地浪费破坏水资源。

2.3没有真正贯彻落实人水和谐思想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

人与水资源和谐发展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思想,并且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水生态文明建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也为水生态文明的建设献计献策,但是由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没有被贯彻落实,人们对于水生态文明认识不足,导致人水和谐的思想未能被落到实处。加大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贯穿于国家的发展建设当中。

三、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3.1始终贯穿生态文明理念,服从生态文明建设大局

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大力宣传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理念。水利部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水利工程的方方面面,服从生态文明建设大局。

3.2 主动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好服务,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水资源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水资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替代的,积极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每一个人都有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积极参与到其中,生态文明建设速度将更快。

3.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人水和谐理念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坚持可持续的基本原则,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并且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我修复的功能,树立人水和谐的思想理念,推动社会发展与水资源保护相协调。

3.4应用技术、基础研究、软科学研究和谐发展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而且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多方面内容,包含一些基础科学问题,水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水资源保护理论方法等。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一些对应的技术手段,污水处理技术、水资源优化技术、工业节水技术等。另外,还可以加强对水资源的使用管理,制定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体系,促进人水和谐发展。

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五大目标

一是认真落实党的十精神,制定规范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并且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水资源的开发和治理中,使水资源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受到保护。

二是构建节水型社会,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严格控制用水总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杜绝浪费水的现象。政府可以通过电视新闻、报纸报刊、互联网络、宣传画册等途径向社会大众宣传水资源的重要性,呼吁大家节约用水。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在这一天可以举行节水活动,唤醒公众的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使水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三是形成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对于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活动,很多人存在侥幸心理、不自觉。政府应该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对于违法乱纪的行为,加大处理力度,可以对他们进行罚款处理或者通报批评处理,对他们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教育,有效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改善水生态质量。

四是建成水资源保护与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修复脆弱的污染河段,政府可以拓宽投资渠道,对水资源管理加大投入,建立长期有效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增强防洪保安能力,提高水资源监控预警能力,保障水资源不受污染。

五是理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体制,使水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建立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机制,建立有效的水资源保护机制,合理控制水土流失现象,强化水污染防治,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目标。

结语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将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高社会大众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树立水资源节约和水资源保护的思想意识。建立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速度。

参考文献

[1]左其亭.水生态文明建设几个关键问题探讨[J].中国水利.2013

[2]张建云、王小军.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水利.2014

[3]姜善立.浅谈我国的水生态文明建设[J].科技致富向导.2014

第2篇:浅谈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环境监察;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现状;措施

党的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主义建设体系中,形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工作是重中之重。环境监察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第一线,只有把生态文明与环境监察有机的结合并贯彻实施,以改善经济建设环境,推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加大环境监察力度,严格贯彻节能减排,并积极拓宽环境监察职能,才能努力实现生态文明。

一、环境监察的重要性

我国目前要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主要是要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环境监察是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实行统一监督、强化执法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环境监督管理的重要举措。环境监察的主要任务,是在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领导下,依法对辖区内污染源排放污染物情况和对海洋及生态破坏事件实施现场监督、检查,并参与处理。

1、环境监察有利于降低环境污染。

我们周围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就像是鱼和水那样,密不可分,谁也离不开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如伴随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生活正向便利化、卫生化发展。为了顺应这种需求,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塑料袋等也开始频繁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包装材料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这些包装材料在使用后往往被随手丢弃,造成"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他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对环境的监察,可以有效的降低环境污染问题。如果环境监察人员可以及时的赶到环境污染现场,对环境污染进行监督、管理等,不仅可以阻止环境污染的进一步扩散,还能够及时找出污染原因,进而对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

2、环境监察有利于改善环境

为了实现环境的保护,需要从根本上对环境污染的原因进行调查和研究,而对环境的监察就应运而生。环境监察工作是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对环境污染的现场进行监督和管理,尽快的找出环境污染的源头,对造成污染的个人或者是企业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进而为环境的治理提供依据和保障。因此,在环境的监察工作中,要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这样才能将环境监察工作落到实处。可见,对环境的监察可有效的改善环境,提高环境的质量。

二、环境监察的现状

由于环境监察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工作,难度较大,在当前的环境监察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的阻碍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1、环境监察工作质量偏低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环境监察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其中比较严重的问题是环境监察工作质量偏低。主要原因有:

(1)环境监察任务的加剧;

(2)监察技术和设备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3)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4)对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形式化。

2、环境监察人员素质低

在当前的环境监察工作中,缺乏具有一定业务水平的监察人员,尤其是基层监察队伍。监察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不利于环境监察工作的有效开展。例如:

(1)监察人员的专业性不强;

(2)工作的简单化和形式化;

(3)凭借经验办事,甚至出现违法法律的现象。

3、缺乏完善的监察体系

环境监察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工作,但是在当前的环境监察中,缺乏完善的体系对环境监察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由于受到经费和时间的限制,对环境监察的一些工作采取压缩和省略的方式,因此其操作规范难以按照要求进行,致使环境监察工作缺乏内在的动力。同时,环境监察工作中,各个部门之间的监督和制约不够,难以起到实际的作用,导致环境监察工作者执法整体效果和质量的降低。

三、解决之道

(一)深刻认识加强环境监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环境监察人员要以“十”精神为统领,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基础性、战略性,充分认识环境保护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进一步增强环境忧患意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二)健全环境监察执法体系,完善环境执法标准

要加强标准化建设,在继续提高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水平,加强执法装备建设的同时,开展执法工作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和补充现场执法技术指南规范,进一步明确执法标准,执法要求和执法程序。

(三)强化环境执法监管体系。

建立和完善日常监察工作机制。不断完善重点污染源日查、每旬一次河流断面水质巡查,每月一次建设项目环境监察,每季一次重点案件督查,半年一次环境监察稽查,每年四次环保专项行动的日常监察机制,实现日常监察的长效化。

(四)全面推行环境监察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

将辖区内日常巡查、查处、“四个办法”检查、建设项目监察等工作直接纳入网格管理,实行分片包干每月轮换制度,使每个环境监察人员都有自己的“责任田”。

(五)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制度。

在加大对大案要案查办力度的同时,进一步严格执法监管重点企业。进一步引入信息化执法监管手段,加强远程监管和实时打击,提高执法的时效性和精准度,确保监管到位、执法到位、监督稽查到位。

综上所述,环境监察工作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部分,对环境保护工作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需要加强对环境监察工作的重视,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从根本上实现对环境的监督和管理,使环境保护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徐标.浅谈当前如何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的几点思考[J].环境研究与监测,2009(3).

[2]蔡晶晶.我国环境监察执法组织改革的基本状况及其发展趋势[J].重庆社会科学,2009(12).

[3]唐孝炎.我国环境污染、环境健康、环境经济与发展战略[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9(2).

[4]刘权东.提升环境监察执法效能的有效途径[J].大江周刊:论坛,2012(5).

[5]陆新元,田为勇.环境监察[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第3篇:浅谈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新农村的建设与林业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林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农村的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具有带动经济的作用。发展林业对建设新农村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林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关系为发展我国农村的经济,调整农村的是产业结构,实现生态文明的产业链,我国实行了新农村建设政策,以此促进新农村的不断发展。林业发展能够促进新农村生态文明的发展,维护生态环境,使农村周边的生态环境均衡发展,也是促进村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发展林业建设的工作应该引起政府管理者和村民的高度重视,努力发展林业,使其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提高农民就业率,丰富其精神文化领域,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攀升。

1林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林业发展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有重要地位,林业资源具有复合价值,大力发展林业可以使其发挥综合效益,以此推动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进而使建设新农村的目标提早实现。

1.1推动林业发展可以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需要机械化的设备,由于农村的生产投入成本少,机械化设备无法满足需求,致使农民劳作的效率大大降低,所得经济收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如果在农村大力推动林业发展,就可以使林业的优势体现出来,提高农村的林业发展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进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1.2推动林业发展可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农村的人口数目较多,农业的劳动生产无法为每个人提供就业岗位,致使一些劳动力无法得到工作机会,此时发展林业,可以使这些人员加入到林业发展的建设中,使农村的劳动力得到有效运用,同时可以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为其经济来源开辟新的渠道。

1.3推动林业发展可以促进农村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国际化的生态文明影响到我国的林业发展方向,随着全球变暖等不利于世界发展的现象出现,各国普遍重视起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的林业发展建设也要遵循国际化的发展动态,使林业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发挥出其最大的综合效益。我国的林业覆盖范围相对比较广,林业覆盖了农业、养殖业等第一产业。因此,要想促进新农村的不断发展,合理利用林业资源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2通过强化林业的发展建设实现新农村建设

2.1加大对林业发展的管理力度实现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林业的发展,而推动林业的建设需要农村政府和林业部门重视起林业发展进程中的管理工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的管理力度,使林业发展带动下的各行业规模化发展。林业的建设需要政府和林业部门关注当前的社会需求,进而充分结合社会需求对生态环境建设进行管理,严格遵照自然生长法则,运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对树种以及林木等进行培育和保护,保证植物质量,实现林业的经济化发展,进而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实现新农村建设。2.2林业发展需要专业的营林技术人员发展任何产业都需要专业人才的参与,林业建设也不例外。保证植物培育质量,帮助树种和林木生长又快又好,需要具备一定营林造诣的专业人士对植被进行培育管理,从而实现林业建设的顺利开展,进一步保证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2.3加强建设林业的支持设施林业发展需要一定的支持设施,可以从基础辅助政府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开展林业建设工作。例如,连接乡村与外界的道路、桥梁以及合理的水资源,保证林业发展工作的开展。还可以通过建立与周边乡村的交通枢纽,进一步完善林业的产业结构。

2.4让农民掌握营林知识与技能想从根本上推动林业发展,应该加强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使其认识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使其将生态发展和经济收益相结合,提高其生产管理水平。培养农民的生态环境意识,要培养其全面、专业的营林知识技能,使其掌握营林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方式,真正完善营林管理工作,从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林业发展的根本目标不仅是实现农村周边的生态环境文明建设,而且是要推动新农村的发展建设。这就需要外界力量的注入和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持,帮助农民了解新农村发展的需要,进而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

2.5建设全能型技术团队专业的营林技术人员是促进林业建设长足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想大力发展林业,就需要组建一支有专业技术力量的团队,同时为了保证植被的培育有连续性,需要避免技术人员的岗位调换。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定期为技术人员组织岗位培训,使其具有更丰富的知识以及实践经验。

3结语

大力发展林业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十分有益,政府以及村民应该对发展林业引起高度重视,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林业建设中,真正实现林业的不断发展,使林业发展促进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其优势。林业发展可以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提高农民经济收入,进一步缓解社会矛盾,从而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现代林业的发展,可以从多个角度促进农村的产业发展,进而多个产业共同进行有规模的发展,使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产业化效应,实现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旭,彭道清.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林业发展与探讨.绿色科技,2013,(9):45~46

[2]陈宝堂,贾小琴.林业发展与新农村建构.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10):111~111

[3]白涛.如何搞好新农村的林业建设.魅力中国,2014,(18):15~15

[4]侯贵平.浅谈如何搞好新农村的林业建设.大观周刊,2013,(10):141~141

第4篇:浅谈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字:园林施工;生态理念;融入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生态理念被植入到园林施工建设过程中,最终呈现在人类环境之中。所谓生态理念,涉及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相互关系,是指人类对于自然环境和包括小城镇在内的社会环境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观念。生态理念的发展和运用,是随着生态环境、生态保护的观念的深入而发展的,与人类居住环境息息相关的园林绿化,园林施工中也是越来越多的融入生态理念,注重生态价值的发展,最终是为了营造更加适合人居住的、更加舒适自然的社会环境。

1 生态理念融入园林施工的重要性

园林工程,作为一项绿化工程,在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的今天,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欢迎,园林工程对于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园林工程有利于改善城市的人类的生存环境。在社会越来越发达,城市车辆越来越多,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人们越来越体会到生态和环境的重要性。城市的发展,人类反而越来越期待蔚蓝的天空、城市的鸟鸣、空气的清新和噪音的减少,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的提高,那么园林施工中的生态理念的植入变得更加重要。其次,有利于提高城市的容貌。生态理念在园林施工中的植入,使得更多的绿色植物被安放在园林设计之中,城市的绿色越来越多,植物面积越来越大,城市将不再变得冷冰冰、不再变得只有建筑物的砖瓦的颜色,绿色植被使得钢筋水泥变得不再单调和乏味,城市容貌得到提高。

2 生态理念在园林施工中的重要原则

生态理念在园林施工中的植入,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植物的选择和搭配、植被的管理和栽培方法、配套景观的安置等诸多方面,在园林施工中,只有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搭配才能使得园林施工变得有价值和效果,生态理念在园林施工之中的融入需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首先,园林施工要遵循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原则。园林施工要适地适树,即充分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安排种植,使得园林绿化工程在满足城市美化的同时也能达到提升城市品位、满足生态环境的需要的功能;其次,园林绿化施工要讲究植被的合理搭配。恰当地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搭配,外来树种和本地树种的有机结合和分配,形成有机生态群体,在此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能单独种植一种类型的植被,既单调不美观,也很容易引发病害的发生和传染;再次,园林施工设计要以合理利用原材料为原则,达到节约成本、高效作用的目的,这既满足了国家、百姓对于“低碳生活”的发展要求,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最后,园林设计施工要突出 “美和用”的价值和原则,在布局中要抓住主景与配景的比例,从而达到协调、节奏感和韵律美。

3 生态理念在园林施工中的融入策略

3.1 结合各地发展实际情况选择植物

在园林施工设计中,植物的选择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植物选择和搭配是园林设计的整体效果影响最为直接,因此植物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园林设计要求植被的选择要以美作为第一位,因为景观的建设最终是为了装点城市,与城市整体环境协调,最终实现美学体现的观赏价值。另外,在植被的选择上还要考虑使用价值,因为美好的东西如果不实用,就会优势协调,两者的调和与兼顾最为重要。举例来说,像西北一些地区如新疆等地的园林设计工程,除了考虑美观以外,设计者不能忽视当地的气候特点,这些地区的多风、干燥、降雨少等特点,要求园林设计在选择植被的时候更多地考虑枝干韧性强、根系发达、树冠较大的树种,可以在美化城市的同时,达到防沙的效果:比如新疆就可以选择沙枣、胡杨、桦等兼具防风和耐旱功能的植被,那么在厂矿比较集中的地区,滞尘与净化空气能力强的树种则是最佳选择。另外,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也是园林设计者需要考虑的问题,这种原则下,经济树种的选择就可以同时达到生态效益的价值。

3.2合理安排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比例

随着社会的进步,通的便利,现在的人们似乎更愿意选择外来树种进行种植和园林施工,这诚然可以为城市增添新意和光彩、可以丰富树木的种类,市民观赏到当地见不到的树种,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价格方面,这种外来树种远道而来,引进和移植的费用必然不低,造成养护成本高的情况;对于外来树种来说,生长环境是有特定要求的,在移植到陌生环境之后,其生长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往往会导致长势不好甚至枯萎死亡的现象,这显然也是一种资源和资金的浪费,所以,园林的设计施工要合理安排本土种植和外来树种的搭配。本土和外来树种的搭配,不仅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对于植被病害的防御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当然,乡土树种的种植也需要注意搭配,使得不同树种之间存在有效的空间,互相依赖又不能互相干扰。从植物生态学考虑,杉木与拟赤杨混交可改善土壤孔隙度和通气度,但是和火力楠树混交则可提高养分归还量等。

3.3 注意先进材料和工艺的运用

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植被的选择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和步骤,但是想要生态理念的全面深入,除了高度重视植物的搭配以外,山石和水景的选择也是园林设计中不可忽视的构成要素。但是这些元素的选择和建设是非常损耗资源的,所以,避免资源的浪费是园林设计者需要考虑和关注的。举例来说,很多的城市在园林设计和规划中都会设有喷泉的景象,极大满足了人们的观赏需求、提升了城市的形象,但是一般的喷泉设计,都放在建设面积较大,广场也都是大理石硬化的地面,这无疑是会造成材料和资金的浪费,同时由于建筑材料的材质,使得阳光照射量因为无法传到地下而引发热岛效应,对城市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那么在城市园林规划过程中,生态理念的植入就必然要参与现代化的先进技术,降低成本的同时达到美化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3.4注重园林景观潜在价值的挖掘

现代园林设计施工的理念是多样化的,生态理念的融入也是根据设计者的理解和价值体现的。生态理念植入园林设计,不管形式多么多样化与个性化,都要关注到园林和人的协调发展,也就是说,一个城市的园林景观不应该局限于和其他城市的一样,而应该建立在自己城市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其特色也是城市人文特色的表现与凸显,或者说成为该城市人文背景的一部分,比如将当地竹文化、名木古树文化、山水文化等应用于园林文化之中,这样,景观就具有了人文气息,与该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变得更加契合。

总之,园林景观的建设不仅仅是社会发展、经济进步的要求,而且要完全反映出城市发展理念的同时,充分体现出社会发展理念,因为园林景观的建设已经变成一个城市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一部分,是城市形象的代表。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看出,城市园林建设要紧跟时代的要求,在保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多的要考虑人民群众的感受和体验,应该更加符合现代人对于环境保护,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和期望,真正做到将园林设计规划加入生态理念建设,达到构建和谐生态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伟.浅谈园林设计理念及其原则[J].中小企业管理与利技(下旬)

.2010

2 刘霞,李海梅,李想等.青岛市城阳区主要绿化树种滞尘能力研究[J]

第5篇:浅谈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效益分析

0前言

2016-2020年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发展阶段,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的思路、方向、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据有关数据,“十三五”期间,全国水利投资规模将比“十二五”1.80万亿元的投资总额,同比增加20%,水生态文明建设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成为水利“十三五”规划的重点。为了提高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决策化水平,促进投资活动的规范化,进而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1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经济评价

水利工程经济评价是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或技术方案,计算其所需投入的经费和预期能取得的效益,分析其经济成果,并对其经济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价,其目的是对水利工程建设方案的选定进行决策判断,以提高水利建设的经济效益和决策的科学性。水利工程经济评价的任务就是评价水利工程项目的经济合理性,一般通过经济效益费用比、净效益、经济内部回收率、投资回收年限等指标来反映。水利工程经济评价的内容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济评价。即从权社会或国民经济的角度对工程费用和效益进行分析,评价工程方案的合理性,选择经济上的最优方案。二是财务评价。即从核算单位的角度出发,根据资金流程的平衡分析,评价工程方案的财务可行性。在工程的规划阶段主要进行经济分析,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工程设计阶段则要增加财务分析,以便研究选择合理的投资计划和施工方案,以此达到节省投资、缩短工期、尽早发挥工程效益。在实际工作中,水利工程经济评价应该以国民经济评价为主。当经济评价合理,财务评价可行时,该项目才能成立。但是对于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当经济评价合理,但没有或很少有财务收入,则应该向地方政府申请补贴(包括投资额与年运行费用),使项目在财务上得以自我维持。

2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效益分析

水利工程基建项目需要投入建设资金和经常性运行管理费,效益就是此二项投入的产出,是水利工程建设所获得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收益的总称,是评价该项目是否可行的重要指标。

2.1表达水利工程效益的指标

一般以有工程和无工程对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作用的差别来加以确定,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一是效能指标。指水利工程除害兴利能力的指标,如拦蓄的洪水量和消减的洪峰流量、高的防洪除涝标准、增加的灌溉面积、改善的航道里程等。二是实物指标。指水利工程设施可给社会提供的实物量,如可增产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可增加的水产品和客货运量、可增加提供的水量和电量等。三是货币指标。指用货币表示上述效益指标。如每年减少的洪涝灾害经济损失数值、灌溉增加的货币价值等。由于货币指标便于相互比较,是用于评价该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和财务可行性的重要指标。

2.2水利工程建设一般可以获得的效益

经济效益。指有工程和无工程相比,所增加的财富或者减少的损失。从国民经济总体角度进行经济分析时,所有社会各方面能够获得的收益均为经济效益;从工程所有者或者管理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时,只有那些实际能够征收回来的水费、电费等,才能算是财务效益。经济效益和财务效益是经济评价的重要指标,是重点分析估算的内容。社会效益。指修建水利工程比无工程的情况下,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福利、保障社会安定团结方面的作用。如修建防洪工程可以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修建水电站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修建自来水厂可以改善卫生和生活条件等。环境效益。指修建水利工程与无工程相比,对改善水环境、气候及生活环境方面所获得的利益。如修建水库对改善气候及美化环境的影响,修建污水处理工程对改善水质的作用等。上述三种效益按其表现形式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有形效益和无形效益和正效益和负效益。

2.3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效益所具有的特征

随机性。水利工程的效益与当年的水文情况有密切联系,呈现随机特性。一般来说,防洪除涝工程的效益与洪涝灾害的大小有关,而灌溉工程的效益大小与降雨量有着密切联系。综合性。特别是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往往是多目标开发,综合利用的工程,这些工程具有防洪、除涝、灌溉、供水、发电、航运、水产养殖、旅游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发展性。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水利工程效益随之增大。复杂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效益往往比较复杂,需要进行全面研究分析。如在河流上修建水库,由于他的控制调节作用,给下游带来一定的效益,而上游则由于水库淹没会受到一定的损失等。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各部门的要求有时候是相矛盾的,这些都是其复杂性的表现。效益估算的途径一般有三条:一是减免的损失:可从减免的洪、涝、旱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估算收益。二是增加的收益:从可给社会带来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收益估算。三是节省的费用:从可减免替代措施节省的费用估算。如发展灌溉可节省尽快农产品的费用;建设水电站可节省火电、核电站的费用等。

3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和效益分析时出现的问题

由于水利工程的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审批一般是政府行为,政府作为决策的主体,对于某些建设项目往往急功近利,偏重于项目的经济收益和给当地带来的经济增长率,而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利用等因素考虑不周。目前的水利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和效益分析,实际工作中运用的普遍性和广泛性存在一定差距。影响经济评价和效益分析的综合因素比较多,既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因素,也有经济方面的因素,且各影响因素难以用统一的标准衡量,缺乏满足地方区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4提高水利工程经济评价和效益分析水平的途径

由于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是由政府提供给公众的水利工程,以公平性为目标,以实现社会效益为主,体现在公益性和专业性两个方面。因此,在进行开工前的经济评价和效益分析时,要努力做到公益性水利建设项目是以社会公益服务为目标,以政府资金为主要投入来源,工程完工后的效益主要反映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因此不能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决策。在进行工程效益分析时,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是共同存在、相互作用的。社会效益促进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社会及生态效益发展的基础,生态效益是必要条件。特别是“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到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合理确定经济评价和效益分析的步骤:统一改成项目费用和效益计算口径,要确保水利工程效益和费用之间有可比性,这样才能得到合理可靠的水利工程经济评价和效益分析结论;确定经济评价和效益分析的范围,包括直接经济效益、间接间接效益、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和效益分析的不确定性分析,包括对统计数据的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对水利工程所在地进行科学调查分析,研究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进行全面良好的规划,以便规避负面效应,确保水利工程和周边环境的和谐,提高生态效益。水利工程所在地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利用水利工程的丰富的水资源,进行水产养殖和旅游观光,种植经济林木等,促进间接经济效益的增长。

5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和效益分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要耐心细致的收集当地的水文、气象、地理、地质等自然资料和社会经济资料,综合进行经济技术分析研究,拟定多种方案,经过科学的论证比较,编制完整的科学性研究报告,作为编制工程项目设计任务书的依据。要充分考虑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开展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和效益分析,进一步推动国家水利工程建设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祖雷,曹锐.浅谈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J].科技致富向导,2011(26).

[2]刘相良,郝艳广.浅谈水利工程效益分析和经济评价[J].价值工程,2016,01:69-70.

[3]孙平.浅析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的评价[J].财经界,2015,(8):123.

[4]高锐,侯连权.浅谈水利工程经济评价[J].民营科技,2012,(2):197-197.

第6篇:浅谈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民间舞蹈文化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体现了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民间舞蹈根植于民间,反映出浓厚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在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首先阐述民间舞蹈文化保护与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的内涵,然后分析保护民间舞蹈文化与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的关系,最后指出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与保护和传承民间舞蹈文化应协同发展。

【关键词】

民间舞蹈文化;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保护;传承

舞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发展,在人类文明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慰藉心灵、传递知识、愉悦精神和传承文化,并且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独有的文化、语言、民俗、礼仪等。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物质方面建设新农村的同时,更应当注重文化艺术建设,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民间舞蹈具有原汁原味的艺术风格,既贴近人们的生活,又能够传承历史文化,在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民间舞蹈文化的保护与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在当前具有实践意义。

一、民间舞蹈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也越来越大,民间舞蹈的传承和保护成为当代舞蹈发展的重要课题。随着海南打柴舞、安徽花鼓灯、宁夏回族踏脚、贡庆铜梁龙舞等民间舞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保护起来,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民间舞蹈的魅力。民间舞蹈文化保护在国家大力的支持下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中传承舞蹈的人的保护两个方面:生态环境保护是指最大限度地保护民间舞蹈的原有生产生活方式,使民间舞蹈可以保持原有的风格整体灵活地保护起来;环境中传承舞蹈的人的保护是保护的关键,人作为传承民间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因素,保护好人就是保护好民间舞蹈。民间舞蹈反映了各个民族在特定的自然、社会、经济等环境下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情感,而人作为重要的传承载体,以言传身教、家庭式或师徒式的形式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作为传承民间舞蹈的重要元素,一个人很可能代表了一种风格、一种样式、一种绝技,如果不能找到合适的接班人,那么当老艺人逝去,这种风格、样式与绝技就会永远消失。民间舞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保护好民间舞蹈的传承人,并为民间文化遗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了解民间舞蹈,参与到传承中,并发扬光大。

二、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的意义

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方面开展,而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文化艺术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广大农村迫切需要加快文化艺术建设,提高当前新农村的精神文明面貌。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集中体现了农民的道德、民俗、风俗等,反映了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体现出勤劳、勇敢、善良的民族精神,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文化艺术建设能够丰富农村民间传统文化资源,激发农民热爱家乡的激情和精神,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包括舞蹈、音乐、剪纸、戏曲、皮影、刺绣等,集中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够丰富农民业余生活,提升农民的审美意识,培养艺术情操。加强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不仅能够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需求,还能够促进我国精神文化建设,带动农村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实现快速稳定发展的目的。

三、民间舞蹈文化保护与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之间的关系

(一)民间舞蹈文化保护促进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

发展生态环境是保护民间舞蹈文化的关键因素,生态环境是民间舞蹈得以鲜活地保存下来的重要外部环境。保护民间舞蹈文化应当注重发展生态环境,使民间舞蹈可以在原本的生存生活方式中得以发展,生态环境是民间舞蹈文化的根本,也是源泉。建设新农村文化艺术,不可避免地将从外部环境入手,营造出适宜文化艺术发展的氛围,滋养文化艺术的发展。现代化进程虽然给人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富饶的物产,但是也破坏了原有的、原生态民间舞蹈存活的生态环境。原生态民间舞蹈环境被人为地破坏、改变或加工,那么民间舞蹈就不能表现出最原始、最本质的内涵,失去了历史文化价值,也就失去了保护的意义。因此,民间舞蹈文化保护要求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持着原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既为民间舞蹈文化的保护提供给养,又为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营造适宜的外部环境,促进新农村文化艺术的建设。

(二)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为民间舞蹈文化保护提供了支撑

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最突出的特点是创新,以新的面貌迎接新的变化。从表面上看,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的创新与民间舞蹈文化的保护有着明显的冲突,因为民间舞蹈文化保护首先是要保护原生态的舞蹈,看似矛盾,其实不然。民间舞蹈是群众中最普及的舞蹈艺术,反映生产生活与精神面貌,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随之改变,反映不同时期人们的心理变化,这与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是相符的。新农村文化艺术在建设过程中,会融入现代文化与西方文化,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碰撞与冲突中得到转型和提升,反映出时代的特征,这为民间舞蹈文化保护提供了重要支撑。保护民间舞蹈文化的生态环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以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为民间舞蹈文化保护提供了支撑,使民间舞蹈文化在保持原生态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文化,反映当代生产生活与精神面貌。

四、民间舞蹈文化保护和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协同发展

(一)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保护和继承民间舞蹈文化

正如西西里藏羚羊生态保护区为藏羚羊、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生态保护区为大熊猫提供了安全的生存环境,藏羚羊和大熊猫才得以免遭灭绝,繁衍生息。民间舞蹈也是如此,保护文化生态环境成为保护民间舞蹈的重中之重,可以与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联系起来,采取多种措施保护民间舞蹈,如拍摄记录下民间舞蹈的举行和民间艺人的表演;成立民间舞蹈博物馆与工作室,向群众宣传民间舞蹈,重点培养民间舞蹈传承人;保留民间舞蹈生态空间;组织开展艺术节等。文化生态保护应当尽可能保留民间舞蹈根植的原生态环境,使其浸润其中保持活性,可将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村寨保护起来,建设成文化生态村,实现民间舞蹈就地保护与传承。民间舞蹈的发展与衍变,与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变化的时代精神息息相关。保护民间舞蹈,应当在保持其传统的原生态的本质内涵基础上,融入现代文化和元素,通过变化求发展,在现代洪流中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因此,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过程中应当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成立民间舞蹈博物馆,使人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民间舞蹈的发展,更好地保护民间舞蹈;而且各地还应当保留与还原各种民族节日,使那些已经失传的民间舞蹈可以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复原、存活,并代代相传。民间舞蹈文化只有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才能存活与发展,而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为民间舞蹈文化保护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使民间舞蹈有意识地被保护起来,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以实现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

(二)民间舞蹈文化丰富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内容

民间舞蹈是农村老百姓在生产生活之余表达情感、自娱自乐的一种艺术形式。民间舞蹈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包含着人类学、社会学、美学、民俗学、建筑学、文学、音乐学等多学科与知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56个民族有着不同的舞蹈形式,这极大丰富了民间舞蹈种类与形式,也为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提供了多姿多彩的内容。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内容不仅包括当代文化,更应当包括传统文化,尤其是民间文化。民间舞蹈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如海南、云南、贵州、等省份,每年前往观光旅游的人络绎不绝,游客在欣赏美丽的大自然风光,同时感受着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民间舞蹈文化在其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不能只以展示和宣传的手段去保护民族传统文化,而是应当同时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真正地实现传统文化的保护。古老的原生态民族民间舞蹈在这种方式下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和生机,并倡导爱民族、爱家乡、爱文化的行动指南,推动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可以将民间舞蹈引入各个乡村,借助民间传统文化的沟通与交流促进新农村和社会的联系,不仅将民间舞蹈的各种传统艺术形式融入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当中,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也增加了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的内容。

结语

民间舞蹈文化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蕴涵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舞蹈发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传承于民间,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和审美情趣的体现,具有浓厚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因此,民间舞蹈作为传统文化在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民间传统文化历经历史的沉淀和积累,凝聚的文化和精神反映出当代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的重要内涵。因此,应当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在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过程中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间舞蹈文化,充分体现民间舞蹈文化在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丽霞.舞蹈艺术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音乐大观,2013(10).

[2]李鑫.群众舞蹈对新农村农民文化生活的影响[J].艺海,2008(6).

[3]胡献锦.试论民间舞蹈“花鼓子”与土家人的现代生活[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4]刘伟.民间艺术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功能探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3(4).

[5]邢海玲.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民间艺术传承路径探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6]胡爱祥.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优秀民间文化建设现状研究——以镇江新农村文化建设为例[J].科技资讯,2011(36).

[7]李伟,张彦辉.生态式发展民间艺术构建新农村公共文化发展体系[J].才智,2011(30).

第7篇:浅谈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的主要措施

刘瑞敏

(河北省围场县塞罕坝机械林场 河北省承德市 068450)

 

摘要:天然林资源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的难再生性,资源一旦被破坏,在短时间内是很难恢复的,即使恢复需要花费的经济代价和时间代价也是巨大的。本文则主要对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的意义和相关措施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资源;天然林;保护措施

    为了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以及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在 1998 年开始在全国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1]。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对天然林资源的保护,保护包括对天然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合理的使用天然林资源,让它在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之间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笔者根据自身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天然林资源的保护进行阐述:

一、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对天然林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首先就是对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天然林的数量、质量以及分布方面。对天然林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可以对水土流失的现象进行很好的控制,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我国天然林资源分布的地带大部分都在大江大河源头和重要山脉核心地带等重点地区,所以,对天然林进行有效的保护,对于保护这些地带的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等有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荒漠化、温室效应等现象都和天然林资源的丰富与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2有利于促进天然林的可持续经营和林区的经济发展

    我国一直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天然林资源的保护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天然林的保护上实现可持续经营,对于现在我们社会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得以解决。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减少对天然林的开采量,从而给天然林资源以休养生息的时间和机会[2]。

二、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的相关措施

2.1 法律措施

    想要真正实现我国天然林资源的保护,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通过对法律法规的健全,实现对天然林资源保护的法律途径,从而在现实意义上实现保护天然林资源的目标,促进天然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的自然环境日益恶化,各种资源的短缺等现象,都对我们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地威胁,要想真正达到维护生态的效果,依法治林是保护天然林资源的根本道路,也是必须要实行的道路,应该把保护天然林资源的相关法律法规归纳到我国现在已有的相关法律体系当中,让人们意识到浪费和破坏天然林资源的严重后果,从而实现保护天然林资源的目的。从国家层面来看,应尽快出台《天然林保护条例》,明确保护方针,确定保护原则,根据林木权属,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责,切实落实保护措施和主体。从地方层面来看,应切实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以林业保护为抓手,更好地实现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3]。

2.2 让全民参与到保护天然林的行列当中

    在我国,因为自然资源灾害造成的破坏事例已经有很多了,比如1998年的长江等地区的洪水,这就是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无限制利用,乱砍乱伐,造成了大面积严重的水土流失,形成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而且,随着我们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等,都在警告着我们保护自然的重要性的紧迫性。但是,真正实现天然林资源的保护不是政府的任务,也不是某个个人或公司的任务,而是全民的任务,只有让全民达成共识,都参与到保护自然资源的行列当中,才能真正的实现天然林资源的保护。首先,就是政府部门对于天然林资源保护的相关内容要进行大力的宣传,包括天然林资源的作用以及天然林资源遭到破坏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加大宣传让公众知道目前我国天然林资源的真实现状和我们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让公众意识到,只靠天然林资源保护的相关工作人员是不可能完成这么巨大的任务的,让公众意识到全民参与的重要性。其次,就是从事该保护工作的工作人员要扩大保护天然林资源带头人的队伍,主要是对于保护天然林资源志愿者队伍的扩充。最后,就是上文提到的,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3 要建立和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十二五”规划纲要对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专节论述,重点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过程当中,重要的是要实现主体之间的一种平等的补偿。随着补偿机制的不断深入,可以进而建立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同时还可以寻求一些更合适的其他的补偿机制。建立合适的、完善的补偿机制,能够更大程度上调动对保护天然林资源有热情的经营者,能够更加的提高他们造林、育林的积极性,通过建立良好的生态补偿机制,能够减少天然林资源的破坏量[4]。

总结:

总而言之,现在我国的环境问题是非常严峻的,我们一定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个问题,从而展开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天然林资源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关系我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一定要采取包括法律措施、全民参与、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等措施,实现对我国天然林资源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姚茹峰,李坤.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2).

[2]韩克建.浅谈林业站在保护天然林资源中的工作方法[J].科技探索,2013(7).

第8篇:浅谈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林木种苗;种苗管理;存在问题

[引言]:林业种苗生产的发展,不仅影响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同时也影响着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林业种苗生产作为我国发展生态文明的重要产业,其生产技术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有必要通过对林业种苗生产技术加以探讨,以提高林业种苗生产以及管理水平。

1、种苗管理的重要性

根据我国相关的林业法规规定,林木种苗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创新培育。同时,由于受到国内外林业技术迅速发展及科学技术用于林业生产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林木种苗从数量和价格的竞争转向了质量的竞争,逐渐形成了一个合理有序的竞争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要转变以往的生产经营模式,改变以前林木种苗供求无序、无固定种苗生产基地、规模小且分散经营的格局。要搞好各项林业工程建设,实现林业生产的技术化和产业化发展,提高森林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林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的管理非常重要。

2、目前林业种苗生产技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人才与技术人才的缺乏

目前从事林业生产的高技术工作人员非常得短缺,而在基层的林业种苗生产依然处于原始的水平。一方面是由于在职技术人员的短缺,导致了一个工作人员需要在工作中兼顾众多方面,难以做到专而精。另一方面,是由于员工的技术水平与专业素质普遍较低,对林业种苗的培育与经营不够重视,因而影响到了林业种苗的生产质量。除此之外,林业种苗管理岗位任、经费少等原因也影响着林业种苗技术水平的发展。

2.2苗木市场化经营与项目计划管理矛盾突出

一方面林业工程项目计划任务下达较晚,导致主管部门的信息不及时,对苗木生产缺乏必要的指导性,育苗企业凭经验育苗;另一方面,由于水利、扶贫等部门同样具有营造林等工作职能且未能及时、准确的沟通、交流相关信息,难以对树种和数量进行准确的预y,林木种苗市场化经营与营造林多部门参与、计划管理矛盾突出。

2.3管理体制不健全,执行力不够

就目前状况来看,要使种苗的多样化的可持续发展,势必需要加大在林木种苗技术方面的投人。在对林业保护的过程中,一些地方人们受利益蒙蔽,出现乱砍乱伐的现象,不仅破坏了生态,还给林业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除此之外,很多生产单位在经营运行时效率低,这与我国大部分苗圃未完善信息化建设,依旧采用旧的管理模式关系密切。而工作效率低,很大程度增加了建设与培养成本和管理难度,进而苗木利润降低。随着苗圃生产能力的提高,种苗品种增加和交易量增大将会产生大量数据,对这些数据的处理也给传统管理模式带来巨大不便,因此也减慢了产业化发展的进程。另外,苗圃信息化建设的滞后导致信息更新不及时,势必造成了种苗的市场信息不畅,这对生产者与需求者都不利,信息阻断的情况无疑将成为束缚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的枷锁。

3、提高林木种苗质量管理效果的措施

3.1实行严格的检验制度

虽然目前很多地区没有独立的林木种苗检验机构,但是可以在林业部门实行严格的检验制度。比如每年聘请专业的林木种苗质量管理人员,在春季造林前对苗木进行质量检查,苗木质量不合格不得用于造林。种苗生产企业出售苗木时要对根系的生长势进行测定,如果苗木生长良好、地径粗壮,但是根系发育不良也不能使用,以保证进入交易市场的苗木均为质量合格的产品。在日常管理中要结合管理经验及实际情况,制订一套完善的质量检验标准,并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总之,严格的检验制度是保证林木种苗质量的重要保障。

3.2建立科技平台,促进林业的信息交流

随着网络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的林业种苗生产和经营。目前我国现阶段的林业种苗发展中还存在着信息无法及时沟通的问题,其原因就是林业种苗技术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推广。使得在林业种苗生产过程中的市场信息无法及时地传递与接收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林业种苗的生产。因此,在林业种苗的生产过程中,要依托于网络技术平台,建立起高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例如可以通过建立起网络学习频道,进行林业种苗生产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同时还可以设置相关的网络专业难题答疑,从而促进林业种苗生产技术的提高。

3.3建立林木种苗生产经营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信息畅通交流

首先,在现代化管理理念中信息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是管理效率得以提高的有力保证,因此,强化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对于现代化企业管理,建立行业内交流综合服务体系来说非常重要。信息交流平台的建立还需要发挥计算机管控方面的优势,利用相关的管理软件,实现专业化的生产管理,进而形成良好的市场供求管理体系。此外,通过网络平台将种苗培育经营中的种苗信息和市场需求联系起来,更能够实现供需平衡,实现林业种苗生产经营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其次,积极推进种苗协会建设,成立以具有代表性的育苗企业为核心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在行业自律、协调、代表等方面的作用,其他育苗企业与其签订协议,从而对各方面利益的权利与义务进行规定,积极构建信息交流平台,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实现组织成员的共同发展。

3.4以质量为基础,有效地改善林业种苗生产技术

通过发展和创新林业种苗的生产技术以及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传统的粗放式的林业种苗生产方式。我们应通过多种方法吸引林业方面的高科技人才,把林业的传统的个体化的生产模式改善为产业化、科技化的精细化管理,从而有效地提高林业种苗生产的效果。

4、结语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植树造林是实现这一基本国策的基本措施,在林业发展体系中,种苗是物质基础,种苗管理是保障。在新形势下,做好种苗生产经营管理,引入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种苗管理备受关注。

[参考文献]:

第9篇:浅谈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林业资源;保护;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9-0109-02

1引言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林业资源受到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必须要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及开发,从而使得林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防止林业资源的浪费。加强对林业资源保护,是生态平衡森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针对我国的林业资源现状,要加强林业资源的管理及保护,在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保护的时候,要做到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保护和建设,将林业产业与其他的各项产业进行融合,实现森林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林业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和现状

我国的森林面积总量比较大,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人均的林业资源占有量较少,而且我国的林业资源分布不均匀,森林土地资源组合不平衡。我国南方地区的林业资源较多,相反,西北地区的林业资源比较匮乏。因此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加强林业资源的保护,为林业资源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加强林业资源的开发,也能平衡森林生态系统,从而实现对森林系统多样性的保护。由此可见,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林业保护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但是当前林业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现状并不乐观,第一,林业部门没有一套相对明确的管理制度,不能对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分工,使得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没有规划性,流于形式。第二,林业资源管理责任体系不健全。林业资源管理责任体系不健全是影响林业资源保护工作质量的重要原因,责任体系的建立,是保证林业资源管理工作能够顺利推进的关键举措,由于责任体系不健全,一旦出现林业资源被破坏的问题时不能及时找到相应责任人,最终导致林业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第三,对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近年来林业资源缺乏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但是我国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在长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因此导致林业资源的浪费变得越来越严重。第四,林业开发力度不够。林业资源不仅可以发挥出生态效益,同时也能发挥出相应的经济效益,比如林下种植、苗木栽种等,都可以成为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当前对于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导致很多林业资源浪费。

3林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策略

3.1强化宣传林业保护与开发意识

森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国的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并不乐观,有很多地区还面临着严重的森林破坏以及森林资源浪费问题,因此在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森林保护意识和开发意识的宣传,要广泛宣传林业资源保护的重大意义,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增强干部群众对林业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使得领导干部群众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和节约,防止一些破坏林业资源的现象的出现。同时,要加强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宣传讲解,从而使得林业产业发展水平得到提升。

3.2加强森林保护

3.2.1加强林业资源保护过程中的执法力度林业资源保护工作是否得到落实,与森林利监管部门的管理执法的力度有很大关系,相关部门应该要积极发挥执法职能,使得林业资源的管理能够受到相应的重视,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各种林业资源破坏和浪费问题的解决,尤其是要加强对林业资源管理过程中发现的各种不规范行为的整治,对于违反条例的行为要进行严厉地惩罚,要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处理,杜绝各种破坏行为再次出现。3.2.2加强林业资源管理体系的完善林业资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确保林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森林部门在进行林业资源保护与管理过程中应该重视的问题。在林业资源管理过程中,要实现全程监控,比如对于一(下转第112页)些地区的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要加强监管,使得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要统一规范,制定一套标准、可行的管理方案,对各个部门以及职员的工作任务进行分配和落实,使得森林保护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从而使得林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得森林资源可以发挥出相应的生态保护作用。

3.3加强对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过程中,要对林业资源进行充分的优化配置,使得我国的林业资源能够惠及更多的百姓,解决林业资源分布严重不均匀的现象,发挥林业资源的经济效益。在加强对林业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加强对林业产业的发展,加强林业经济的开发有助于提高林业资源的附加值,从而使得生态环境受到保护,也能使得经济水平得到提升。随着当前我国对林业经济生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林业生产过程中,对各种产业进行了研究,从而更加注重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合理利用山林区资源,实现林地的有效开发利用,使得林业资源发挥出其相应的作用,有利于加快我国的林业建设,对各种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行调节,进而促进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森林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可再生资源,当前很多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都越来越重视林业经济发展,注重林业经济效益的时候更应该要重视生态效益。

4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资源的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的林业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较少,林业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能够的重要内容。林业资源的发展还面临着巨大的障碍,林业资源的保护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也不够。对此,要加强林业资源管理体系和责任制度的完善,要提高群众的森林保护意识,加强对林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从而使得林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林业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政秀.关于林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

[2]其日.浅谈林业产业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的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