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

现代畜牧业发展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畜牧业发展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畜牧业发展现状

第1篇:现代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新疆地区

我国政府为了全面推进中西部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针对中西部社会发展现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希望能够有效改善中西部发展现状,切实提升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对于西部经济建设来说,草原畜牧业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对西部经济建设产生着决定性影响。因此,要想切实提升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就应加强对草原畜牧业的重视度,积极采取措施改善西部草原畜牧业发展现状,为西部地区经济建设提供支持。

1新疆草原畜牧业发展现状

现阶段,新疆地区草原畜牧业虽然受技术水平提升及国家重视的影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相关问题严重限制了新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草原存在严重的退化现象,草场生产力下降。新疆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将草原畜牧业作为优势产业,在认识到草原生态环境重要性后,先后开展了飞播牧草及草地治蝗灭鼠等项目,并开设了育草基金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新疆草场沙化现象仍然较为严重,绿洲面积不断缩小甚至消失,冰川雪线进一步上升,限制了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新疆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相对单一,生产和加工存在失衡问题,畜牧产品加工能力不足,对产品对外销售产生影响,限制了草原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最后,牲畜温饱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部分地区草料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对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2推动新疆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1有效控制牧区人口,增加就业机会

草场生态环境的破坏与人口数量的增加存在较大的联系,因此对草场人口进行合理控制能够有效缓解草场生态环境现状,为草原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条件。具体来说,为了有效控制牧区人口,政府应积极采取一些劳动力转移措施,如对牧民进行教育和培训,逐步提升牧民的技能,并为牧民提供多种就业机会,降低牧民对放牧的依赖心理。同时,在控制牧区人口数量的基础上发展现代畜牧业,适当减缓草原压力,为牧民提供更多放牧机会。2.2调整种植结构,促进畜牧业发展新疆地区现有种植结构相对单一,局限了草原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西北地区当前所实行的种植策略主要为“藏粮于草”,即在将部分开垦错误的草地进行退耕还草后,用这部分草地发展畜牧业。针对这一模式,可以尝试引入国外先进的种植技术,积极构建“林草蓄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全面开发林粮型、林草型等生产模式,真正将新疆草原畜牧业纳入到新疆整体发展格局中。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强对草原治理的重视,全面贯彻落实“三化”治理思想,尽最大的力量杜绝草地人为破坏现象的出现,并实施自然保护区建设、围栏封育建设等,尽可能加快草地逐步恢复的速度,为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2.3进一步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建设

在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保证畜牧业的产业化升级得到贯彻落实,即借助技术改革增加草原畜牧业加工和流动环节生产效率,完善草原畜牧业服务业,逐渐构建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特别是针对新疆地区草原牧业的特色产业羊肉和细羊毛,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为羊肉和细羊毛的生产加工提供一定的支持,进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实现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3结语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是新疆草原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目标,对新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新时期应进一步加强对新疆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度,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为新疆草原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为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马林,张扬.我国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J].中国草地学报,2013(2):104-109.

第2篇:现代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

西医中所添加的某些化学合成药物往往会造成牲畜中的中毒作用,很有可能将药物中的某些成分残留牲畜体中,进而将牲畜污染,进而影响到人类的食品卫生健康等。由于集约化、规模化饲养,畜禽更加容易受到群发疾病的影响,而根据上述的中医的特性,中医在畜牧业中的发展是长足的,为中医带来了更

多的发展机遇。通过传统的医学平台,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更好地为畜牧行业服务,更好的为畜牧业做出贡献。

1 畜牧业中医学的发展现状分析

专业人员的匮乏以及没有专业的中医学体系对畜牧产业进行指导调控,这就是畜牧业中医学的发展现状。近年来,西医的长足发展已将中医挤下畜牧病害防治的发展平台。从相应角度上来讲,中医和西医都具有较强的优势,西医调控的更加快捷,中医则更加中庸、没有副作用,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医的作用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显现,政府的支持力度不是很大,专业人员的缺乏造成了畜牧业缺乏中医的指导。针对这样的发展状况,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建立一种自我的中医调控价值体系,对症下药,及时治疗,将西医的一些特性转变成中医的发展要求,扭转西医的霸主地位。

2 畜牧业中医学的发展对策

2.1 构建自身畜牧业中医学发展调节控制体系

首先应该针对自身的发展来确定中医学对畜牧业的调节控制体系,认清在畜牧市场中所占有份额以及自身的发展状况;其次从采购方来构建经营畜牧的数量以及中医所需要的整体的调节控制体系。针对中医的特性,适时建立一种中医的价值体系,将中医的整体观和辩证论治观运用到畜牧业中来,使中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一个三位一体的系统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及时灵活地根据市场畜牧发展的销售状况,对畜牧业市场进行分析,确定较为不可控的变动因素,从而及时应用中医来对畜牧业中确定的各个品种的进行预防治疗,严格控制对畜牧养殖中牲畜的病害发病率,做到及时治疗,及时控制。同时还应根据季节对牲畜进行数据统计,针对以往的发病形式以及发病率的历史的数据,以及市场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对每个品种进行严格的中医把控,尽量做到药不多,但要治本。与此同时更方面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适度的把握好医药采购的不均衡等因素,控制医药成本,适时用药,继而在相应方面还应建立自我保险储备机制,防止在牲畜发病时中医药的断货。

2.2 中医学的现代化发展

中医学在畜牧业中应该迈出一大步,阔步进入现代化,同时也要对自身进行一定的改革,取其精华,弃其糟泊,将西医中的一些症状及其程度的发生频率作为基础数据,以效率差作为权重,采用一定的数学方式进行相应的计量,给畜禽进行专业的中医治疗,使得中医的诊断指标更加规范化。

2.3 建立畜牧业中医学专业人员储备库

对于畜牧业来说,需要更多的畜牧业中医学专业人员对畜牧业进行专业而及时的指导,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进行畜牧业中医学专业人员的储备。对于中兽医学的发展要求来说,要有更广、更深的发展,就应建立合理适当的专业人员培训环境。要在根本上制定相应的教学理念及在教育培训中适时采用“中西并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式,让从业者更加专业,同时吸收两者之长,这不仅使得传统畜牧的中医学发展更加现代化,还使得中医学实现多元化的发展作用,为引进专业人员的整体高素质奠定基础,进而能更好的适应畜牧行业的发展要求。

第3篇:现代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

草原是影响畜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新疆和静县为例,简要综述了其草原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旨在为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

草原畜牧业;发展现状;对策

和静县位于新疆中部,天山中段南麓,周边与乌鲁木齐市、新源县等15个县市毗邻。和静县东西长435km,南北最宽达150km,行政区域面积39686km2。其中,山地36768km2,占比92.6%;平原2918km2,占比7.4%[1]。和静县是新疆地区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新疆最大的高山牧场—巴音布鲁克草原便坐落在这里。其草群构成主要以线叶蒿草、苔草、针茅、冰草等为主,平均生长高度为15~30cm,最高生长高度为42cm,牧草生长期为180d,植被覆盖率80%,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1和静县草原畜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和静县的草原畜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就其整体而言,其发展水平还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大部分地区仍然在沿袭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没有充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在促进畜牧业发展中的作用,倾向于重经济发展、轻草原的生态保护性利用。因此,在草原畜牧业迅速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一些经济与环保,草原与牲畜的问题和矛盾。

1)草原承载力过重,草原建设不足。草场的生态环境是制约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以自然放牧为主的粗放式管理的畜牧业,不能按照草场的生态承载能力来有序合理地控制牲畜的规模。目前和静县现有天然草场面积235.66hm2、可利用草场202.70万hm2,占草场总面积86%。和静县牲畜最高饲养量达到170万头(只)左右,2015年末存栏107.23万头(只)。牲畜的大量增加远远超过了草原的的自然承载能力,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威胁。同时面对不断退化的草原环境,人们并没有秉承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及时以合理保护和有序开发的方式来建设草原,导致草原的自我恢复能力受损,最终制约了草原畜牧业的发展。

2)养殖模式落后,产业化程度低。和静县的畜牧产业的发展,也只是以放牧散养为主,没有开发出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新兴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同时受地理位置所限,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程度较低。其畜产品也只是以初级产品的形式面向市场,没有建立起具有规模效益的畜产品加工产业,从而导致畜产品的附加值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3)草原经营机制不适应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要求。目前牲畜养殖以放牧散养为主,草原公共资源共享,大部分牧民为获得较大经济利益,大量增加牲畜数量,竞争性掠夺草原资源,导致草原资源日益枯竭,从而不利于现代化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2对策

1)加快生产方式的转变。饲草料来源问题一直是制约草原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针对目前草原生态环境日益破坏的现实,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根据草原畜牧业的生产特点,因地制宜地实行农牧结合、以农促牧的发展策略,合理调整农区的种植结构,并加强草料地的建设及替代饲草料的开发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畜牧业良性发展。要注重现有人工草料地的科学种植,加强高产饲草料基地建设,以保障牧业定居区草料供给。还可以加大对农区农作物秸秆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力度,大力发展饲草料加工业,以更大的比例替代饲草料。

2)加快推进养殖方式转变。根据天然草地资源状况、草场基础设施建设和饲草料贮备等情况,因地制宜,积极做好放牧与舍饲相结合养殖模式的转变。对于承载能力强的天然草场,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可采用放牧+补饲的生产模式。对于一般的天然草场,可建议开展暖季放牧+冷季定居点舍饲养殖的模式,同时更加注重定居点基础设施和人工草料地的建设,以保证牧民的养殖经济效益,促进草原畜牧业的转型。

3)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程度。围绕当地优势产业,倾力打造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优势,加强以龙头企业、合作社为主的新兴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水平,提高畜产品的附加值,如巴音布鲁克羊和巴州牦牛等特色有机畜产品的开发利用。同时还应注重对畜产品企业品牌的培育、经营和打造,着力推进草原畜产品的品牌建设,提升巴音布鲁克区域有机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竞争力和附加值,努力形成新型的产业化生产格局。

4)改善草原经营机制,提高草地综合生产能力。要注重天然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开发利用,而更加注重对草原的生态保护建设。全面推进草畜平衡,加快实施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天然草原围栏建设、天然草原退牧还草等草原生态建设项目,不断提高草原的生态环境和自我修复能力。做到利用与保护的统一,做到保在用前,先保后用。要加强对天然草地的监测,不断完善放牧制度,严控牲畜进出各季草场的时间,不能提前进入或逾期滞留草场;再者,还要重点关注对春秋季草场的保护利用,在春季牧草返青期严格执行禁牧和划区轮牧制度,以保证牧草的生长期和产草量。

5)注重技术应用与创新,提高牧区综合生产能力。要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方法,依靠新科技,提高牧区的综合生产能力。可通过培训来提高和指导牧民的饲养管理技术水平,例如推广长草短喂、三贮一化等草料加工技术,以提高饲草的综合利用率和转化率。

作者:缺巴音才次克 巴音才次克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静县巴音布鲁克镇兽医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静县畜牧兽医站

第4篇:现代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

现代畜牧业是作为一个新型产业而提出的,是自然科学范畴,它包括怎么饲养动物与市场学、经济学、生物学、植物学等多门学科,相互间有紧密的关联,它是以现念和管理,以规模化、生产经营和工业加工带动的畜牧产业化,它以种植业为基础,以加工业为载体,以经济为中心,具体表现在畜产品的工化业。超市—物流—食品加工—屠宰—农户—饲料—兽药—研究为一体的庞大的产业链条。

畜牧业是特定的、传统的产业,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目前,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70——80%,荷兰丹麦在80%以上,欧、美、日、韩都超过了60%,而我国仅占33%,没有高比重的畜牧业就谈不上有现代化的农业。世界各国根据各自资源条件,在生态畜牧业的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但综观世界各国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以集约化发展为特征的农牧结约型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美国和加拿大为典型代表;二是以草畜平衡为特征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典型代表;三是以农户小规模饲养为特征的生态畜牧业,这种模式以日本和中国为典型代表;四是以开发绿色无污染天然畜产品为特征的自然畜牧业,这种模式以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为典型代表。

新疆发展畜牧业潜力巨大。从国内外看,畜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畜牧业要有自然、地理、人文条件。新疆有7亿亩草原,4.5亿亩优良草场,人均土地3.11亩,地理环境相对独立,三山夹两盆地,自然防护区,建立无规定疫病创造了良好条件,从畜产品生产指标看,我国肉类人均占有量为52公斤,世界人均占有量为42公斤,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丹麦、加拿大、美国分别是468、399、137、100,我国禽蛋人均占有量为19公斤,世界人均占有量为10.2公斤,我国牛奶人均占有量为27.5公斤,世界人均牛奶占有量为100.6公斤,最高的新西兰高达3450公斤,荷兰约600公斤,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肉类生产的结构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由此可见,发展畜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一、__畜牧业发展现状

我市畜牧业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20__年全市年末牲畜存栏达到63.15万头(只),出栏各类牲畜40.2万头只,出栏率达到63%,商品率85%肉类总产量2.16万吨,产绵羊毛1355吨,牛奶产量1.66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83亿元,牧民人均收入达到5350元,人均增收248元。

在看到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我市畜牧业依然存在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较低(畜牧业产值仅占农业的20%左右,农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占20%),农民与牧民收入水平差距不断拉大,以水利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牧区生产结构单一,农牧结合不紧密,良种化繁育体系不健全,动物防疫体系不完善,饲草料地建设规模不足,畜牧业生产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畜牧业提融资源道不畅等突出问题,制约着我市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20__年8月2日,自治区畜牧厅召开了第三次畜牧业工作会议提出:把农区畜牧业作为重要产业,提到与粮食、棉花、林果业同等重要的位置,以畜牧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改造和提升传统畜牧业,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20__年1月12日,__市召开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推广高新节水、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陈地建设”农村四项重要工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工作,以发展农区畜牧业为突破口,不断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全面振兴我市农村经济。

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改造传统畜牧业,紧紧围绕农村农牧民增收,树立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中心种植业,围绕畜牧业来发展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优化畜牧业结构,突出两大(奶类、肉类)一强,(优质肉羊)发展战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突出地域特色,加快对畜禽结构和区域布局的调整。

二、加快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布局

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着重突出两个“重点、实现两个转变”的原则,一以完善饲草饲料地为重点,实现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向农区畜牧业转变;二以发展农区畜牧业为重点,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草原畜牧业以配套饲草料地为突破口,实现传统畜牧业向农区畜牧业转变,加快饲草饲料地建设力度,落实牲畜饲草饲料需求,加大牧民定居力度,提高入住率,以饲草料地建设为依托,加大草原保护力度,变四季放牧到两季放牧,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发展优质高效畜牧业。

到2013年出栏优质肉羊达到40万只,肉牛2万头(羊肉25元/公斤)年创产值2.4亿元。

以发展现代农区畜牧业为重点,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布局、奶业片区到2013年全市优质高产奶牛存栏达到2万头,日产鲜奶240吨,(按每公斤2元计算,每月产值为1440万元,十个月产奶期)年创产值1.44亿元,企业加工鲜奶每公斤增值4元,企业年创产值2.88亿元,农户与企业共创产值4.22亿元。

生猪养殖,生猪养殖情况到2013年优质生猪出栏达50万头(每公斤15元计算100公斤的猪出肉60公斤,每头猪为900元)创产值4.5亿元。

牛、羊育肥到2013年牛羊育肥出栏20万头,(2万头牛、18万只羊每公斤25元计算),年创产值1.5亿元。

家禽养殖业,到2013年家禽达到1000万羽,蛋鸡存栏达到50万羽,年产鲜蛋8000吨,(禽肉15元/ 公斤,鸡蛋每公斤3.5元计算,禽肉创产值1.5亿元,禽蛋创产值0.28亿元,养禽业总产值为1.78亿元,畜牧业累计总产值达到4.575亿元)。

三、加快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措施

1、标准化规模化

以发展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专业村队为重点,加快推进养殖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转变,实行统一良种、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饲养管理和统一市场销售结合,我市畜牧业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养殖,重点抓好哈图布呼镇、百泉镇、四棵树镇、吉尔格勒特乡、甘河子镇和八十四户乡两个1000头牛八个500头高产奶牛养殖小区(场)和四个奶牛专业村队建设,甘家湖牧场铁架子、古尔图牧场车达、赛力克提牧场查干奥娃,巴音沟牧场、塔布勒合特、西大沟镇和吉尔格勒特乡七个肉羊集约养殖小区建设,八十四户乡、夹河子乡及周围乡镇五个牛羊育肥区建设,西大沟镇、百泉镇、甘河子镇等十个生猪养殖基地(场)规模化建设,到2013年规模化养殖户占养殖总户的比例达到40%,牲畜养殖数量占养殖总量的比例达到60%以上,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引导养殖户采取统一标准集中饲养,在土地、资金、技术、服务、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积极完善养殖小区、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规模化养殖发展。

2、种植业结构调整

把草料基地建设作为饲草料业发展的重点,提高饲草料有效供给和储备能力,要围绕畜牧业发展调优种植业,次易棉区要坚决退出棉花种植,大力推进种养结合,积极发展草国轮作、复播、间作套种,扩大青贮玉米,饲料玉米和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的种植面积。推广优质高产牧草种植技术加快建设高标准的饲草料生产基地,牧区围绕牧民定居建设,依托水利工程开发建设10万亩人工草地,农区玉米种植面积要达到20万亩,苜蓿推广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推动饲草料种植业快速发展。

3、状大畜牧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外向型畜牧业。

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企业集团进驻__,组建大型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现代化屠宰、肉类精深加工、皮革制品、乳制品的产业集团,发展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畜产品加工和贸易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商一体化,有影响力、有牵引力的产业群体,把我市建成为牛奶、优质牛羊肉、猪禽出口加工基地,企业实行畜产品高起点、高标准开发,扶持企业树品牌、创名牌、开拓区外市场和国际市场,提高产品占有率,力争用3—5年时间创建出2—3个自治区级知名品牌,1—2个国有牧场绿色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引导企业建设好畜产品生产基地,稳定的原料供给,积极推行企业集中开发,农户分散承担经营的模式和企业与农户以资产、资源入股建立生产合作社的模式,现顺企农关系,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有效连接企业和农户,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围绕产品营销,扶持组建直接面对向市场,这行独立的畜牧专业合作社,创立自有品牌,提高专业合作组织的竞争力。

4、进一步加大对畜牧业的财政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完善畜牧业发展扶持措施。

加大对畜牧业的财政支持,不断增加财政投入,从20__年起,每年安排畜牧业发展资金800万元,并逐年增加,各乡场镇每年安排畜牧业发展资金10—20万元,用于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养殖小区建设品种改良,村级防疫员补助及畜牧业抗灾防灾等,科技三项费、抗震安居、农村道路建设、农村沼气、水利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资金,要向畜牧业倾斜。

加大对畜牧业的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吸引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代畜牧业建设,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牧业信贷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提融资渠道,农村信用联社要进一步加大农牧民小额养殖贷款力度,延长贷款期限,生猪养殖贷款为1—3年,牛羊育肥贷款为2-3年,奶牛养殖贷款为5—8年,采取农户联保,财产低押、按揭贷款、保险公司保险担保等形式,对农牧民信用户开通信贷绿色通道,支持农牧民发展畜禽养殖,市农业发展银行要对畜牧产化业龙头企业及生产基础建设要给予重点支持,形成由银行贷款、保险公司保险担保,政府赔息、企业帮扶、农户发展的五位联动的信贷新模式,保险公司要根据国家政策不断拓展畜牧业政策性保险实施范围,提高畜牧业保险覆盖面,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加大牧民豁居扶持力度,市财政每年从畜牧业发展资金中拿出250万用于牧民定居住户、暖圈、草料地建设补助,对牧民划拔的定居饲草料地,又没有一帮一帮扶的市财政在前三年每亩补贴100元土地改良费。

鼓励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由各乡场镇政府解决小区用地及水、电、路等公益设施,市财政每年从畜牧业发展资金中拿出200万元对养殖小区中存栏30头奶牛,年出栏400只肉羊或400头生猪,5000只家禽以上的规模养殖户,新建标准化圈舍(300平米以上给予每栋补助1—2万元)。

继续加大奶价补贴政策,20__年起将吉尔格勒特乡、八十四户乡纳入到补贴范围。

稳定村级防疫员队伍,市财政每人每年补助20__元,用于缴纳村级防疫员养老统筹。

加大牧业抗灾防灾力度,市财政拿出100万坡建立抗灾基金,用于畜牧业牲畜越冬、抗旱、草原虫鼠害、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第5篇:现代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可持续化发展;举措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1-0011-03

随着各级政府相继出台大力扶持畜牧业生产的政策以及市场化经济的稳步发展,我国畜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客观来说,我国畜牧业发展由于专业技术人员匮乏、资金投入力度不够以及科技研发水平的局限,还存在一定落后性。

1 畜牧业发展现状

我国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高达34%左右,在畜牧业发达地区,如新疆、、青海、内蒙古、江浙一带及云、贵、川等地,畜牧业的收入已占到当地农民收入的40%左右。因此,畜牧业已逐步成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市场化经济的稳步发展,畜牧业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产品质量不断提高。2010年我国畜产品产量占世界畜产品产量比重为:猪肉47.34%,牛肉9.96%,羊肉28.84%,鸡肉13.77%,鸭肉68.80%,马肉27.43%,免肉39.52%,禽肉17.36%;牛奶6.0%,禽蛋40.6%,蜂蜜25.8%。我国畜牧业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

由于我国畜牧业投入资金有限,专业性人才匮乏,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落后等客观情况,我们不得不面对目前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畜牧业新品种较少

由于我国市场化经济发展和西方国家有一定差距,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农村经济模式为小规模家庭生产,畜牧业为散养状态,缺乏科学化、规模化管理,一般处于家庭生产的副业地位。因此,在思想层面上没有开发和引入畜牧新品种的渴求;其次,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科学文化水平不高,即使畜牧新品种成功选育并投入养殖,但由于农户接受现代化专业养殖技能比较困难,在牲畜成活率和资金、技术投入上的经济效益有限,这些都导致我国畜牧业在新品种选育和养殖技术上的落后。

1.2 饲料资源短缺

我国畜牧业发展长期以来依靠粮食生产,由于畜牧养殖用地因为城市化建设和土地恶化导致的水土流失等各种原因在逐年减少,因此我国畜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粮食生产的制约。畜牧业要想快速发展,饲料资源必须有所保证。目前,我国饲料用粮占粮食产量的比例达到34%,这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1.3 相关科研力度不够

西方畜牧业大多是技术集成化,拥有专业的技术人才和技术设备,而我国畜牧业发展较之西方国家起步晚,加上国家财政收入等多数投入到城市化建设、国防、教育等方面,虽然对畜牧业科研一直很重视,但是科研进展相对较缓,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此外,我国专门从事畜牧业科研和技术普及的人员较少,素质不高,使得畜牧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存在一定的客观制约因素。

2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2.1 畜牧业优势品种保护与新品种选育

我国畜牧业品种资源丰富,如内蒙古牧区拥有三河马和三河牛,青海、牧区拥有牦牛、藏羚羊,新疆牧区拥有新疆细毛羊等优质品种。各个地区由于自然环境以及人文气候的不同,畜牧业拥有不同的优势品种。对于畜牧优势品种的保护和新品种的选育,应集合自身发展情况,参考欧美国家畜牧业有关技术综合考虑。一方面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经营模式,因为西方国家由于地多人少,技术成熟,畜牧业发展特点为资金密集化,设备机“改”化,专业高度化以及企业组织化。而我国人多地少,畜牧业发展技术有限,短时间内不能实现科技和资本密集化产业,只能扬长避短发展劳动密集型畜牧业;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畜牧业特色产业联盟是由各地各级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和农民联合保护和发展,面对国际化挑战,我国优势品种保护以及新品种选育应与农技人员和养殖户直接对口,实行有分有合的组织化模式,事业单位对优势品种和新品种的选育进行组织协调,统一分配管理,才能保证畜牧业的持续发展。

2.2 合理利用农副产品

农副产品一般为秸秆、秕壳、饼粕等,其主要成分为粗纤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蛋白质以及微量元素等。用这些农副产品来代替部分常规饲料,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农副产品的后续处理工作。我国农村经济和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在春播和秋收后对农副产品的处理方式多为焚烧,这不仅浪费了资源,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环境,极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2.3 发展农区草业

农区草业是指将牧草的种植引入畜牧业,能够有效地将畜牧业生产、饲料生产、牧草生产以及畜牧品种保护与培育、后期加工、销售等耦合起来,既降低畜牧业生产成本,又促进了牧草资源的开发利用,将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农区草业发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进行。

(1)开发山坡草地。我国南方区域山坡草地面积有近8 000万hm2,其中适合人工种草的面积占80%以上;北方部分区域由于风沙侵蚀,可适合开发和利用的山坡少,这些土地通过林草间作来发展畜牧食用饲料,一方面防止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涵养了水资源,保护了生态环境。

(2)农田种草。我国农田种草应以农用闲田、农田路边道路、园林的间隙地及粮草轮作等形式开展。农田种草要做到不影响粮油作物的生长,通过生长季节和空间的利用,能够更好地提高种植效益。

(3)荒地、荒山、荒水以及滩涂的利用。这些区域一般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牧草种植要求的环境条件不高,利用荒地、荒山、荒水以及滩涂种植牧草,一方面可改良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可提高牧草的经济效益。

2.4 合理利用牧草

我国牧草资源有限,有关牧草的合理利用,首先要确保牧草的及时收割,如果耽误了收割的最佳时间,牧草营养成分和消化率都将明显下降;其次要注意牧草与日粮的合理搭配,对动物单独饲喂一种牧草并不能完全满足其营养需求;再次要注意防止牧草中毒。由于中毒是家畜常见病之一,牧草如果选择不当,会给养殖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给家畜饲喂牧草时要确保农药残留量在标准之下。牧草收割、加工以及储藏过程中要防止发霉变质和污染,新鲜的牧草和干枯、腐败的牧草不能混合在一起饲喂,防止交叉污染,牧草的搭配使用要听取技术人员或专家的建议,防止单一饲喂导致某种微量元素过高而引起中毒。对含有氰的牧草,如高粱苗、玉米苗等,要经过处理再饲喂,防止毒素过高引起中毒。

2.5 加强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

我国地大物博,畜牧业发展明显分为南方和北方两种类型。北方地区如内蒙古、青海、和新疆,是我国四大牧区。其畜牧业品种丰富,畜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南方地区跨越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较之北方有较大的优势。因此江浙一带及云、贵、川一带几乎全年都能种植农作物和牧草,畜牧业的发展较为稳定。资金投入的重点和人才培养的方向需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北方可以将发展重点放在加强畜牧业优势品种的保护和新品种的开发等方面,南方可以将发展重点放在种草养畜方面,通过南北的互利合作,共同提高我国畜牧业的竞争水平,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化发展。

3 建立质量追溯体系

GAP标准特别强调“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生产经营者组织要建立其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一是要求生产经营者组织具有书面的质量手册和体系程序文件,建立追溯体系。能够区分认证和非认证产品,能够追溯到具体农户或组织的源头;二是要集中管理。所有注册成员的生产场所在相同的经营、控制和规章制度下运行,即实行统一的行政管理、审核和经营评价;三是规定了协议期限。要求至少有一整年的协议期限;四是建立内部审核程序。通过建立这样畅通的交流渠道、统一的操作程序、完善的监督管理,确保了已注册产品可追溯到终端。

同时,GAP按照“防范优于纠偏”的要求,在畜牧养殖过程中,从养殖场选址、畜禽品种来源、饲料和饮水的供应、场内的设施设备、畜禽健康、药物的合理使用、养殖方式、公路运输、养殖场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养殖生产过程中的记录、追溯以及对员工的培训等方面,都作了规范性的说明,以确保预防和降低食品安全危害的引入,从而建立起完整的质量溯源体系。

4 加快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4.1 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大力提高行业现代化水平

为加快我国畜牧业从传统散养方式向现代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方式转变,应实施生产方式转变战略,即服务小农户、规范专业户、监督大型户,促进标准化、规范化和产业化,大力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畜产品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尽快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具体措施如下:

(1)为广大散养户提供优质的社会化服务,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加强对散养农户的培训,促进散养户的规模扩大和转产、转业。

(2)坚持“发展和创新”并重的原则,在大力加强专业化养殖小区建设的同时,积极鼓励小区经营管理制度创新,鼓励支持畜禽养殖小区进行股份制和合作制改造。

(3)对专业户和大型养殖厂强制推行畜禽标准化生产,把专业户的标准化生产作为畜牧业生产标准化的工作重点。

(4)着眼于畜牧产业发展,着力构筑现代畜牧业新经济结构。要树立大畜牧、大产业观念,打破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加快畜牧业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和饲料兽药产业的建设,从单纯的饲养环节向生产、加工、储藏、保鲜、流通等后续环节拓展,实现畜牧业与饲料、兽药生产经营紧密衔接、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大产业跨越。

4.2 构建全程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大力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根据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消费者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要坚持全程化监管原则,突出制度建设和设施建设,变被动、随机、随意监管为主动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监管,彻底解决畜产品质量问题,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营养健康。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投入品和饲养质量监管,建立和完善畜牧业投入品的禁用、限用制度,教育并指导养殖户科学用料、用药。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严格淘汰条件不符的企业和不合格产品。

(2)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体系。通过产、加、销一体化等形式,采取商品畜禽集中屠宰、主产区就近加工的方式,尽量减少活畜禽流通。要继续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批发市场和规范活畜交易市场。

(3)积极引导消费,提倡“安全、营养、健康”消费新观念,促进安全、健康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

4.3 多途径开源节流,打破饲料资源制约瓶颈

针对当前我国饲料生产和粮食安全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将畜牧业纳入国家粮食安全体系中加以统筹考虑,实行种养业有机结合的发展战略,彻底打破资源短缺对畜牧业发展的制约。具体措施如下:

(1)加大种植业“三元结构”调整力度,实行“以饲(草)代粮”和“以饲(草)增粮”的战略。

(2)优化畜牧业结构,继续推进“节粮型”畜牧业发展。大力发展奶牛、肉牛和肉羊等草食家畜。

(3)积极开发饲料资源。继续大力推广秸秆等农副产品的利用技术。加强对国内不足的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和生产。积极探索南方草山草坡开发途径。

4.4 加快畜牧业科技创新,促进畜牧业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

畜牧科技发展要以推进畜牧业原创性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的创新为重点,对传统技术进行改造和升级,尽快建立优质高效集约化的现代养殖体系,提高重大动物疫病控制能力,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快速转变,为解决我国畜牧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制约问题、质量安全问题、生态安全问题和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提供支撑。

4.5 大力促进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进程

充分发挥畜产品加工业在畜牧业现代化建设中的龙头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突破口,采取“限小、规中、提大”战略,大力提高畜产品加工业质量安全和现代化水平。以现代化的大型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4.6 加强草原保护建设,促进草原生态和畜牧业协调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草原保护、草原生态建设和畜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草原生态建设、草原保护和生产方式转变为重点,尽快实现生态、生产和生活的协调发展。

5 小结

第6篇:现代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

畜牧业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标志,大力发展畜牧业,充分发挥畜牧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力军作用,无疑是一个战略选择。畜牧业与种植业相比,具有发展潜力大、经济增长快、经济效益好等诸多优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中,其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

一、畜牧业在我市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畜牧业是我市农业经济的传统主导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动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农业循环经济的“突破口”,加快特色畜牧业发展,对促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畜牧业是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的朝阳产业。首先,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的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一般为60%,高的达90%,而我市目前仅为48.5%,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其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畜禽产品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畜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第三,畜牧业受地域、耕地、气候、规模等制约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各种非耕地得以发展,而且能够借用饲料等大量外部资源为我所用,创造出成倍甚至数倍于自有耕地承载力的产值和效益,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和重要增长极。

(二)畜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生活宽裕的优势产业。首先,畜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畜牧业投入少、周期短、见效快、比较效益高,其生产效益远远高于传统种植业,而且适合千家万户发展,覆盖面广,是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源。其次,畜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对劳动力吸纳能力强。发展畜牧业不仅能推动农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促进二、三产业发展,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可以使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三,增加畜产品的供给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伴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活跃和消费理念的转变,人们的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吃饱”的同时更注重健康、营养和品味,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生产大量优质生态的畜产品,是丰富城乡人民“菜篮子”、满足消费需求的现实需要。

(三)畜牧业是发展生态农业、实现村容村貌整洁的重要途径。首先,畜牧业是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环节。畜牧业不仅可以转化粮食,而且能够将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约占农作物产量3/4的农作物秸秆、青饲料、谷实类、农副产品(糟渣、饼粕、糠麸等),以最简单的方式实现最大限度的转化增值,生产有机肥料反哺种植业,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实现良性循环。其次,畜牧业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市“猪-沼-果”、“猪-沼-粮”等循环种养模式迅速起步并快速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增加了农业生产效益,而且有效解决了农村能源短缺问题,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以畜牧业为基础,以沼气为纽带,促进种植、养殖、能源等各产业循环互动发展,实现了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实践证明,畜牧业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前提和支撑,其发展水平决定着生态农业的进程。

二、我市畜牧业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地处山区适于发展特色畜牧业的优势,紧紧围绕“面向市场调结构,依靠科技强品质,科学布局突特色,夯实基础促规模,创新机制增效益”的思路,大力发展旧院黑鸡、板角山羊、优质肉牛、生猪等特色畜牧产业,实现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2009年,全市猪、牛、羊、禽出栏分别达到66万头、3.7万头、21.8万只、382万只(其中旧院黑鸡出栏210万只),肉、蛋总产量分别达到67930吨、3120吨,畜牧业总产值实现16.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8.5%,农民当年人均牧业增收100元以上。

(二)制约因素。通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万源畜牧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畜牧业产业化进程有所加快,但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规模经营水平低,一方面仍然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导致生产经营粗放,水平低,规模小;一方面还没有把农户连结成群体,不能发挥群体规模效应,从而限制了生产专业化、社会化、集约化、商品化的发展。二是畜产品科技含量低,科技普及不够广泛,生产手段落后,管理水平粗放,良种良法推广不强,畜牧业总量大但质量不优。三是畜牧业内部结构不优,未能按照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品质优良的旧院黑鸡、板角山羊、优质肉牛等地方特色品种尚未形成规模。四是市场体系不健全,特别是信息市场、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滞后,畜牧业市场化程度低。五是产业化经营滞后,龙头企业尚未真正形成,辐射带动力不强,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少,附加值极其低下,整体效益不高,同时全市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推进我市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措施

我市畜牧业正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最大的实际是千家万户分散小生产的比例大大超过规模养殖,最大的问题是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不同步,最大的风险是动物疫病和市场波动。要推动全市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笔者认为要促进“六大转变”。

(一)以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为重点,加强畜禽养殖基地建设。“十一五”期间,要把畜禽养殖基地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农民集中居住、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实现统筹规划和建设。大力推进畜牧业“一村一品”和“一乡一业”,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基地建设,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畜牧业,提高规模化水平,为促进农业生产大发展做贡献。以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为手段,加强对新建基地的规划把关,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新建畜禽养殖基地建设任务。实现生产方式与畜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相适应,畜牧业发展与人类健康要求相和谐。当前,要特别关注生猪生产,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防止出现大的波动,稳定发展畜禽生产,确保畜产品有效供给。

(二)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重点,加强畜牧龙头企业建设。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不仅能为财政创收,还可以带动农民致富。所以,发展畜牧产业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应大力扶持。深入贯彻落实市政府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按照龙头基地一体化、城乡与工农对接、一二三产业联动的路子,构筑更加完善的产业化经营体系,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畜牧业,提高产业化水平,为农民生活富裕做贡献。力争多引进几家规模以上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重点对旧院黑鸡、生猪精深加工进行开发。通过对畜产品精深加工,逐步形成产品优势。

(三)以转变畜产品监管方式为重点,加强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一是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动物卫生、安全。及时掌握、科学分析国内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努力降低重大动物疫病风险,切实落实动物防疫责任,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不断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努力做好免疫、检疫、监督、监测、预警、疫情报告和应急处理等工作,确保重大动物疫病清净无疫。二是加快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心向基层转移,切实加强县、乡两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加大畜牧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逐步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以转变畜牧业资源利用方式为重点,加强生态畜牧业建设。一是广泛推广农作物秸秆、青饲料、谷实类、农副产品(糟渣,饼粕、糠麸等)养畜综合配套技术,在全市扩大种植专用青黄贮饲料玉米及优质牧草面积,科学建造贮制设施,全面推广“三贮一化”(青贮、黄贮、微贮、氨化)和牛羊季节性圈养技术,加大农作物“过腹还田”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二是狠抓畜禽养殖污染的综合治理。要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目标,坚持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有机结合,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实行雨污分流、清洁生产、干湿分离,加快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污染治理。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池,与农户“改厕、改圈、改厨”相结合,推广“猪-沼-作物”等能源生态农业模式。努力打造“能源清洁化、人居环境卫生化、村容村貌整洁化”的新农村形象。

(五)以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为重点,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优良品种和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是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的根本途径。要统筹规划,加大畜禽良种引进力度,加强旧院黑鸡、板角山羊等地方良种保护和开发,强化自主育种能力,健立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畜牧业,提高科学化水平。要突出抓好科技培训,普及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力争畜禽标准化饲养普及率由35%提高到60%。在进行畜牧业科技培训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方面的宣传引导,使广大农民崇尚科学,依靠科技,文明生产,促进乡风更加文明。

第7篇:现代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 畜牧业;问题;对策;安徽颍上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360-03

1 颍上县畜牧业发展现状

位于沿淮行洪区的颍上县是个农业大县,也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近年来,全县狠抓农业结构调整,注重畜牧业的发展,坚持多年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使畜禽养殖得到稳步快速发展。近年来,颍上县畜牧业按照县委、县政府确立的“强化一产”的发展战略,积极实施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畜产品,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截至2010年末,全县共存栏生猪40.87万头、出栏生猪84.3万头;大牲畜存栏6.8头;存栏家禽268万只、出栏家禽512万只;存栏羊15.83万只。全县有规模养殖场(户)680个,其中生猪养殖户268个,牛羊养殖场49个,肉蛋禽养殖场137个,羊场40个,家兔养殖场41个。全县有市级示范养殖小区(养殖场)14个;生猪定点屠宰企业35家;鲜奶生产企业1个。该县畜牧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规模化养殖水平明显提高

目前,正处在传统的畜牧业向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转型时期,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主流。全县现有各类规模化养殖场680余处,畜禽养殖数量占总量的60%以上,涌现出以经纬循环经济园、班草湖养殖小区、庆丰余养殖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规模化程序、管理水平较高的畜禽养殖企业。

1.2 畜牧产业化体系基本形成

以六十铺经纬循环经济园为代表的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迅速,是全县生态养殖的龙头企业,苏皖良种奶牛繁养有限公司是全县最大的生鲜乳生产基地,如颍上双集沃华养殖有限公司年出栏肉牛千头。

1.3 畜禽品种改良成为畜牧业新的增长点

目前,全县有76个生猪改良站点,改良母猪3.8万头次,现有4.68万头能繁母猪中90%以上为二元母猪,一代父母本有大约克、长白、杜洛克,商品猪均为三元杂交。黄牛多为以西门塔尔、海福特、夏洛莱为父本,与当地母牛进行杂交育肥品种。家禽品种有罗曼、海福特、夏洛莱为父本,与当地母牛进行杂交育肥品种。家禽品种有罗曼、海星蛋鸡等,山羊品种大都是以波尔山羊及其杂交品种为主。

1.4 用现代的先进技术改造畜牧业成效彰显

结合新型农民技术培训,县畜牧兽医部门以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为载体,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进行全方位的帮扶和技术指导,使良种、良法配套,饲养、保健结合,推动畜牧业生产的科学、健康、高速、高效的发展。秸秆氨化、青贮养畜技术和生态发酵床养猪技术的推广,实现三大效益同步增长。

1.5 畜牧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

畜牧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兴起、走联合发展的道路,增强抵御疫病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对提升畜牧业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目前,全县有各类跨区域、跨乡镇养殖专业合作组织50余个,加入合作组织的成员近千余人,这些专业合作组织在统一的功能上进一步加强,实现了风险共担,信息互通、利益共享。

1.6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随着国家对畜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加大,县政府连续3年出台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实施办法,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养殖场进行以奖代补,极大激发了社会各界发展规模养殖业的积极性。从2006年开始,颍上县连续几年出现规模养殖场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同时,全县2007、2008年获得国家能繁母猪补贴和能繁母猪保险的优惠扶持,使养猪小区、规模场及散养户对母猪的存栏及优良母猪的选留都格外关注,推动了养猪业的规模化发展。

1.7 动物疫病综合防治得到加强

全县有村级动物防疫人员320余人,平均每个乡镇10人左右,基本上达到每1 500户农民有1个村级动物防疫人员,防疫人员的劳动报酬有了保障,全县基本上形成县重大动物防控指挥部、乡镇动物防疫办公室(区域畜牧兽医站)、村动物防疫员3级协调联动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实现了政府对重大动物疫病如口蹄疫、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疫苗的免费供应和接种。工作流程上采取春、秋2季集中防疫和长年补防相结合,实行了免疫标示制度和可追溯制度。同时加强了产地检疫,实施了以防促检,防检结合,从源头上加大饲料、兽药市场的监管,保障了投入品的质量安全。

2 存在的问题

2.1 畜牧养殖业比较优势差,整体经济效益低

2.1.1 养殖风险加大。全县畜牧养殖业不论是养殖小区还是规模场,大多为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模式,难以形成一套统一的饲养管理、防疫消毒制度,发生动物疫病的风险在不断加大,疫病预防的投入成本提高。部分养殖场主要存在盲目用药、大剂量用药的现象,由此不仅影响畜产品品质,也提高了养殖成本。

2.1.2 管理水平低。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缺乏及时、准确掌握先进生产管理技术的能力,饲养管理水平低。许多养殖场主不能完全按照畜禽无公害操作规程实施生产,畜产品质量不高[1-2]。

2.1.3 生产成本提高。近几年来,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价格平均上涨20%以上,而鸡蛋、猪肉等主要畜产品价格基本没有变化,加大了养殖成本,导致蛋鸡、生猪、奶牛等主导畜牧养殖业项目普遍处于亏损状态。

2.1.4 基础薄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一是畜牧业是一项基础产业,农民投入较少,企业用地基本上属于农业用地不能抵押,企业融资困难,导致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二是科技实力不足,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偏重数量的增长,忽视科技的运用,导致畜产品品质差,商品率低、缺乏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工业滞后。目前,全县还没有畜产品加工企业,完全是畜产品活体销售,产业链条中断,没有带动力[3]。

2.1.5 品牌意识缺位,一体化经营体系不健全。全县仅有八里河咸鸭蛋一个品牌,其仍未得到很好的宣传和发挥,仍处于小作坊或者分散形式生产,没有形成统一的规模和标准,企业对无公害、绿色及有机产品申报意识差,限制畜牧产业的发展。外地畜产品大量进入当地,对全县畜产品形成冲击,导致目前蛋价、肉价偏低,养殖效益的走低。

2.2 畜禽养殖场无害化处理水平低,方式粗放单一,影响了环境的优化

目前,全县60%以上的饲养场的污粪采用露天堆放、自然发酵的处理方式,这种方式简单、粗放,不仅容易导致病菌的传播,而且对环境污染大。部分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离居民区、工业区、主干道路等区域距离较近,直接影响到居民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养殖农户的环保意识薄弱;二是畜牧养殖业效益低,没有资金建设较高水平的无害化处理设施;三是在养殖场建设前期,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许多养殖场、饲养小区在居民区、工业区、主干道路等建设之前就已经形成[4]。

2.3 动物防疫体系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一是体系不完善,职责不清。2007年全市畜牧兽医体制机构改革后,乡镇设立动物防疫办公室,同时又设立动物防疫站来组织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实施防疫工作的开展。县局分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3个乡镇设立1个中心站),负责指导协调辖区畜牧业生产和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乡镇的防疫办公室主任由乡镇分管负责人兼任,防疫站长由农业综合服务站人员兼任(农业综合服务站已收编县农委,其机构和区域畜牧兽医站没有隶属关系),乡镇分管负责人忙于分管的政府工作,农业服务站人员忙于担负农业、水产、林业、水利等具体工作职能,难以对动物防疫工作进行有效、全面、合理地管理。而区域畜牧兽医站又仅限于指导协调工作,不便对乡镇开展的防疫工作监管太细。加之个别乡镇领导重视不足,只是进行一般性地开会安排,形成村级防疫人员孤军奋战的局面。同时防疫队伍年龄相对偏大、技能单一,很难有效地开展工作。二是人员经费不足。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后,每个区域畜牧兽医站只有3个人,而且还有部分为非专业技术人员,加之没有工作经费,要想有效指导协调区域3个乡镇的动物防疫工作,也存在一定难度。三是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畜牧兽医工作不在县政府对各乡镇年终目标考核范围之内,县级畜牧兽医管理部门缺乏对各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的有效管理机制,无法提升工作质量。

3 发展对策

畜牧业作为一个中间产业,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一端与种植业相关,担负起粮食及其副产品转化增值,一端与工业和城乡市场相关,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如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规范畜牧养殖业发展,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成为关系颍上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加农民收入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在深入对有关乡镇、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户)调研的基础上,现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以不断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和全县畜牧养殖的规范化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3.1 多形式、多渠道,规范畜牧养殖业发展

从全县的区位和经济发展方向看,全县作为阜阳市的东大门,是全市的重要煤气化工积聚区、皖北商贸旅游大县、传统农业弱县。畜牧养殖业发展应该有大的跨越和质的飞跃,并带动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县政府关于规范全县畜牧养殖业发展的意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对畜牧养殖业进行全面规范提升,加快畜牧养殖的步伐。

3.1.1 宣传引导,政策扶持。通过媒体、宣传栏,举办社会主义新农村图片展览,开展卫生社区观摩等形式,突出宣传畜牧养殖业对社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重要性认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同时,要制订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帮助养殖业(场)户解决生产发展和销售等方面的问题,对场(舍)合理补偿和适当补助[5],从而促进当地畜牧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3.1.2 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目前,全县畜牧养殖业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根据全县畜牧养殖业布局,结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现有畜牧养殖业进行合理分类,进而采取不同的规范措施。对不符合环保、防疫、规划的畜牧养殖场户,应从工矿区、旅游区、商住区退出,县、乡政府应结合实际科学的分区域建设一定数量的集中养殖区,实行集中养殖。在集中养殖区域内,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消毒、病死畜禽统一无害化处理,逐步提高畜牧养殖业的规范化水平。对进入集中养殖区的养殖场户进行补助,这样既可以解决部分养殖场户生产资金困难,避免扶持资金出现撒胡椒面的情况,造成资金低效甚至是无效投放,又可以积累部分国有资产,形成畜牧业的良性发展态势。

3.1.3 加大科技扶持力度。在养殖技术方面,推广普及良种,提高良种覆盖率。确保三元杂交、良种禽均在95%以上;普及利用杂交,提高需畜牧产品产量和品质。普及推广三元杂交猪、牛羊二元杂交;普及全价喂养,增加养殖效益,使用全价配合饲料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的畜禽需要;要积极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粪污无害化处理水平,逐步建立无污染、生态型畜牧养殖模式[6]。

3.1.4 实施产业化升级改造。鼓励引导养殖户使用新设备,提高养殖机械化程度,既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又可节约生产成本和保护环境。发展适度规模,推行标准化养殖。加强养殖场户的合作,提高养殖场户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大的养殖企业、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对中小养殖业户进行联合、参股、兼并,采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养殖的规模化、现代化水平。

3.2 加大畜牧业投入,健全完善动物防疫体系

从全县畜牧业生产现状看,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在将来一段时间内必将推动全县畜牧养殖业的大发展。从动物防疫角度看,近年来,国内外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频频发生,给社会经济和人民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全县交通运输繁忙,畜产品出入境以及长途贩运、市场交易频繁,外来疫情的防控难度很大。从政治影响看,全市是国家4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示范区之一,一旦全县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则会影响阜阳市和安徽省的对外形象和畜牧业经济发展。因此,要加大畜牧业投入,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提高动物疫情防控水平,有效杜绝各种动物疫情的发生。一是从资金上确保动物防控物资储备、疫情检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所需费用;二是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多层次培训,扩大对外交流、学习,提高防控的技术水平。

3.3 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长效、科学的畜牧兽医工作机制

畜牧业是由多种行业组成的综合产业链,包含养殖业、畜产品加工业、兽药饲料、生产设备等畜牧投入品生产制造业及其他相关产业。虽然全县畜牧养殖业在一定时期内有大发展、快发展的良好机遇,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畜产品加工等其他畜牧产业将持续存在,并不断发展。近几年来,国内外日益增多的畜产品安全问题,必将对全县畜牧养殖业的生产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交流日益增多,需要建立一套与国际兽医卫生组织接轨的兽医工作机制,以适用国际社会的要求。因此,畜牧兽医工作要积极建立一套长效、科学的畜牧兽医工作机制,以适应畜牧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需要。首先要完善机构。逐步增加畜牧兽医工作力量,建立各级畜牧兽医工作力量,建立各级畜牧兽医工作机构,完善县、乡镇、村3级组织网络,形成层层有机构、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的工作局面。其次要明确责任。将整个畜牧兽医工作具体细化、分工,层层分解到每一级、每一个人,建立责任追究制,避免出现推诿、无人管理的局面。最后要强化监督。把动物防疫工作纳入各级年终目标考核范围内,加大考核监督力度,齐抓共管,使畜牧兽医工作真正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事情[7]。

4 参考文献

[1] 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改革全面推进[J].江西饲料,2010(2):48.

[2] 强化产业技术体系支撑 推动畜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J].江西饲料,2010(2):53-54.

[3] 扎西顿珠.发展畜牧业要在调整结构上下功夫[J].农村工作通讯,2011(5):40-41.

[4] 陈健.充分利用饲草资源优势发展草食畜牧业[J].遵义科技,2011(1):18-21.

[5] 马青骏.我国发展高效节粮型畜牧业的措施[J].知识经济,2011(4):103.

第8篇:现代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贫困山区;生态畜牧业;发展

现今我国正全力推动贫困山区的生态畜牧业发展,合理利用贫困山区复杂多变的地理因素和土地资源,打造贫困山区畜牧业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振兴贫困山区的经济建设。

一、生态畜牧业的现状

1.生态畜牧业的定位

我国生态畜牧业包括生态型畜禽饲养、畜牧类产品精细加工以及排泄物环保处理等几个部分,是以建立低消耗环保型畜禽饲养为核心,结合各地区实际地理因素,以保证生态平衡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新兴产业。

2.生态畜牧业的意义

当今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重点,而畜牧业作为传统产业一直是农业经济体制中的重要支柱之一。作为一个过渡型的产业,畜牧业上承传统种植业下衔接现代工业,在整个发展链中占据关键位置,所以如何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收入也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生态畜牧业也成为了传统畜牧业的必然转变方向。同时,针对我国地少人稠的基本国情,大力推动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环境良好性畜牧模式,也能有效的解决如水域污染、耕地退化、牧场承载过量导致的土地沙漠化等问题,切实的将传统的畜牧业转变为低碳节能的绿色健康产业。

在生态与发展的大前提下,生态畜牧业更加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标准。生态畜牧业也成为了着眼于现在,有利于未来的国家支柱型新兴产业之一。而事实也证明,发展生态畜牧业完全适合于我国山区土地资源情况,是为我国进行山区扶贫、维护生态发展的重大举措。

二、贫困山区生态畜牧业的优点

相对于传统畜牧业,生态畜牧业运用了现代的科学技术、创新的思维方法以及先进的管理模式,属于低碳绿色生态的生产方式。

1.资源需求低

相对于传统的畜牧业,生态畜牧业更加注重整个体系中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使整个系统进行链式循环。因地制宜、变废为宝形成一条可持续的“食物链”,极大的降低了额外在畜牧饲养中的资源消耗。相对于传统的畜牧业刀耕火种式的粗狂经营模式,很明显这种低消耗的生态畜牧业更适合在贫困山区资源条件匮乏的情况下进行大力推动发展。

2.经济收益高

开发生态畜牧业,是一种扬长避短的发展战略,将贫困山区有利的自然条件充分的整合运用起来,最大化的将其转化成实际的经济收益。这种经济收益不仅仅是拉动了贫困山区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刺激了整个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其健康的生产管理模式,提高了畜牧产品的质量与价值,其价格是传统畜牧业产品的数倍,极大的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使城乡两地的居民互利共赢,同时也为我国城乡统筹建设发掘出新的途径。

3.环境破坏少

在发展生态畜牧业中,使整个畜牧产业生态平衡是一个重要指标,这也关系着畜牧业在长远的发展道路上的前进方向。发展生态畜牧业,不是将畜牧业还原与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是运用现代的生态系统原理,将畜牧产业创新整合的新型生态产业。在促进农牧业增收的同时,将整个山区的生态系统带入一个良性的发展循环中去,从根源上消除对环境污染的可能。

三、贫困山区生态畜牧业发展方式

1.转变传统经营模式

传统的畜牧业的是一种单一化的产业模式。从牧民养殖禽畜,继而进行原材料的直接销售。这种粗狂的经营模式不仅极大的降低畜牧业收入,更在繁复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增加了整个产业链上的资源损耗。而在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中,将引进更为先进的产业管理理念,将畜牧的饲养与粗加工、精加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经营管理,实现在贫困山区进行生态畜牧的产业化与基地化的发展趋势。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发展生态畜牧业的道路上,一定要结合贫困山区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充分的合理的运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应当不断地引进先进的畜牧业技术,优化产业模式,使贫困山区的自然资源最大化的转变成经济效益。同时,改变传统的资源使用理念,利用动植物之间的共生共存关系,发展多元化的畜牧经营模式。

3.提高科技含量

要将传统的畜牧业向生态畜牧业进行转变,其科技支撑是必不可少,必须在传统的饲养技术及生产加工技术上进行科技创新。一方面提高经营及生产效率,减少资源的消耗,更充分合理的运用贫困山区有限资源;另一方面,技术的进步也要融入生态环保的观念,^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作为代价。同时,提高生态畜牧业的科技含量,也有利于减少生态污染所产生的畜牧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4.加大政府政策支持

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尤其是相关的扶持政策、制度的出台与制定,都会对贫困山区的生态畜牧业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与畜牧业相关的政府机关也要将生态畜牧业的建设落到实处,建立完善的执行体制和服务机制,各部门紧密配合、统一规划、提高效率,紧抓政府措施的基层落实程度。同时增加对贫困山区的资金扶持,完善生态牧场的周边基础设施建设,为生态畜牧业提供更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结语

总而言之,生态畜牧业是现阶段生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科技与传统养殖相结合的创新性产业,是刺激畜牧业经济增长,实现牧民提高收入的主要途径。从我国现阶段的畜牧业发展情况来看,贫困山区完成由传统畜牧业向生态畜牧业转变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第9篇:现代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

据报道畜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 34%,有的地区甚至达到 40%。畜牧业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农业产业中发展最快、最具竞争性的行业。生产结构和优势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规模养殖迅猛发展,散养比例逐年降低。然而,我国畜牧业正处在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畜牧业的发展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如资金、市场、信息技术、畜产品质量安全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而要改变现状,使畜牧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则必须营造适合其发展的环境。

2 营造畜牧业发展氛围的几点认识

2.1 需要明确畜牧业发展方向

畜牧业要面向市场,推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畜牧业。要在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以科技信息为依托,加快规模化、产业化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强畜禽疫病防、检、治,提高畜产品加工水平,为市场提供量多质佳的畜产品。大力发展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优质安全的品牌畜牧业。

2.2 要打破传统观念,改变旧的生产模式

畜牧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一次思想变化引起的生产方式的变革。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生产模式都是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大部分散养户将养殖当成家庭收入的一个补充。近年,虽然畜牧业加快了规模化发展步伐,但许多成规模的养殖场都是经过多年积累逐步发展起来的,虽然在养殖数量上已达到了一定规模,但没有统一的规划,在养殖方式上仍属于大规模散养。这与科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相距很大。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要从打破传统观念开始。

2.3 需要政府加强领导,给以政策性支持

2.3.1 政府要研究落实好畜牧业发展的规划

政府相关部门应结合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详细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要根据发展纲要,制订落实好多个年度的发展规划,除突出品种改良、结构调整外,要把建立各类养殖小区作为工作的重点,提高畜牧业的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畜牧产业化建设。

2.3.2 对畜牧业发展给以政策上倾斜

采取各种可行措施,切实帮助解决在畜牧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争取公安、工商、交通、土地、水利、税务、财政、金融等部门的支持,解决畜牧业发展中,特别是当前畜牧业养殖小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社会治安、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配套,以及落实好信贷资金、财政资金补贴、税收减免、土地征用等优惠政策,为养殖小区建设营造宽松的环境,促其健康快速发展。重点支持畜禽良种推广、畜种资源保护、标准化养殖小区示范及畜牧业产业化链条中一些需重点扶持项目。特别是提高向养殖农户提供小额贷款的深度和广度,使资金不再成为畜牧业发展的瓶颈。同时,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

2.4 需要充分利用好科技、信息

2.4.1“科技兴牧”已成为一种共识

要充分利用科技使畜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一定要抓好畜禽品种改良、饲养管理技术、重大动物疫病监测与控制技术、畜禽规模化养殖环境工程技术、加工技术等的发展。加快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细管冻精、胚胎移植和一些畜产品加工新技术。同时,重点提高养殖户科学生产水平,鼓励养殖户利用现代化设备,像经营工厂一样经营畜牧场,搞大规模养殖。

2.4.2 做好信息收集、引导工作

要积极做好畜牧业生产、销售、加工等各环节的信息收集、分析工作,要做好预测预警、信息工作,及时准确传递给养殖农户。要帮助养殖农户增进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的了解,第一时间掌握畜牧产品市场信息,指导其合理安排生产,促进畜产品的均衡上市,减少盲目跟风的情况,防止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

2.5 需要强化体系建设

2.5.1 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动物防疫、疫病诊疗、药物残留监控和良种繁育等技术体系,加快动物防控中心、动物检疫隔离场、化验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信息化监控平台,加大动物防疫监督设备的投入,加快硬件设备的更新,装备一批具有比较先进水平的设备,改变基层兽医站无化验检测能力的技术真空局面;在检测手段上,实行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不断完善动物疫病应急和监测预警体系,切实做到早发现、早鉴定、早处置。要健全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稳定畜牧兽医队伍。

2.5.2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采取优惠政策择优录取业务过硬的人员和本专科毕业生充实到动物防疫、检疫第一线,全面提升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的素质,保证每年吸纳一定比例的应届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用三年到五年时间彻底改变目前人员老化、素质偏低的局面。对偏远地区和山区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吸引优秀动物防疫检疫人才服务基层。

搞好基层培训。既要搞好畜牧兽医的在岗培训,又要搞好普及动物防疫知识的培训。一是通过学历培训、后续教育培训、专项业务培训等方式,使基层兽医站人员了解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最新发展动态,掌握动物疫病的检测方法。二是加强对动物疫病防治的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如举办动物防疫讲座,开办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班,普及牲畜疫病防治知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