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技进步的利与弊范文

科技进步的利与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进步的利与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技进步的利与弊

第1篇:科技进步的利与弊范文

近年来,各媒体报道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越来越多,例如三鹿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清华女学生朱令铊中毒事件,空气污染(pm2.5),毒豆芽事件,廋肉精事件等,这对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当然这与一部分唯利是图,心理变态的人有关。作为化学教师,我们有必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科学素养。因此,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1通过调查与研究、探究实验及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精心设计每一个实验,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尽量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机会,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感受化学的美妙与神奇。这种愉悦的情感体验定会转化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通过调查与研究、家庭小实验、课后开放性习题,使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了解化学对环境、社会和人类的意义与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以化学基础知识为依托,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化学教材中体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内容很多。例如:在《分子和原子》的教学中,通过品红扩散实验,分子运动现象实验,以及展示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确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粒子又是不断运动的,从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和物质观;在学氧化碳的用途时,既要让学生知道它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也应该认识到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影响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说明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是对立统一的;对工业废气进行综合处理,利用中和反应处理废水,改良土壤,化害为益中渗透的事物的两面性……这些哲学中的基本观点在化学中无处不在。

3、通过科学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科学探究中首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例如在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中,对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的探究活动中,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还是相等?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的科学品质。其次在实验探究中使学生勤于动手,乐于实践,学会分享与合作。教师应努力创设有利于交流与合作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与分享研究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再次学生在实验中要敢于质疑,对观察到现象实事求是地记录,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例如: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演示实验变为学生探究实验,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利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石块,煤块、木棒、纸张、蜡烛等设计并完成实验,进而得出结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而且培养了创新意识,何乐而不为呢?

4、联系生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是,近几年,“环境污染”、“白色垃圾”、“酸雨”、“苏丹红、三聚氰胺”、“防腐剂致癌”、“食品添加剂”、“地沟油”、“核辐射”等,这些敏感的字词不断刺激着人们脆弱的神经,社会各界对化学的负面宣传源源不断,正面宣传少之又少,导致全社会对化学缺少客观评价。因此,教学中要注意把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放在课堂上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辨别是非,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就日本核泄漏事件让学生思考吃食盐可以防止核辐射吗?也可让学生辩论建核电站的利与弊,通过辩论让学生形成“化学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造福于人类,又能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哲理意识,懂得科学技术最终是否能造福于人类,还取决于掌握科学技术的人,取决于人的品德修养和价值观念。教师在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给社会带来积极贡献的同时,也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避免人民生活受到威胁,生态环境遭受破坏,逐渐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5、关注环保问题,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化学在推动社会文明和科技进步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化学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深刻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例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在学习水、燃料、金属这几单元时,使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体会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认识人类要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树立环境意识,节约意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关注社会,增强爱国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新教材中,常以资料卡片的形式介绍一些有关科学家、科研成果、化学发展史等知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材料。

例如:在讲《原子的结构》时,可以介绍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的卓越贡献;在讲《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时,可补充介绍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对蛋白质的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盐》的过程中可介绍我国制碱工业奠基人——侯德榜先生的事迹,了解侯先生为我国的民族制碱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他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创业的爱国主义情怀,以此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7、建立评价机制,通过评价的激励作用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良好的评价应该关注三维学习目标的达成,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过程与结果评价并重。实际操作过程中,可通过建立学习档案或通过活动表现评价学生。通过查阅学生档案,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特点,学生通过定期整理学习档案,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到自身的优势和缺点,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活动表现评价,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表达交流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在调查水污染和治理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实地调查,网络收集信息,了解水污染情况,污染原因,防治措施,调查后整理分析,编写调查报告等,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活动中了解他们对水污染这块知识的认识,了解他们小组合作情况,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能力,从而给学生在综合素质上一个客观的评定,激励学生进步与发展。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为了激励。只有让评价过程本身成为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发展的一种方式和促进力量,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

总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需要长期积累,潜移默化。教材中能够挖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素材很多,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把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素考虑在内,在教学中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效地统一起来,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