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食品包装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人们更加关注食品包装。食品的营养与安全卫生是人们对食品的基本要求。并且随着食品包装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人们对食品包装的要求也更高。因此相关人员应做好食品包装检验管理工作,避免食品质量问题的发生。
1 食品包装检验的目的和意义
食品包装材料不是食品本身,但包装材料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食品,并且包装材料很多,其组成的成分也比较复杂,在食品的运输及贮藏过程中很容易造成食品污染。并且我国是食品加工大国,使用的包装材料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多,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做好食品包装检验管理的工作,严格把关。
食品包装的作用主要是保护食品安全卫生、方便运输、促进食品销售,包装的材料主要有纸、木、金属、竹、塑料、陶瓷、玻璃、化学纤维等。目前塑料包装是各种食品包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塑料包装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并且重量轻,便于加工和运输。但塑料包装存在很多安全问题,因此对塑料食品包装要更为严谨地进行检测。我国对食品包装的监管主要有备案管理、报检、通关及检验,应保证进出口食品包装的检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食品包装检验的方法
2.1 进行备案
食品包装的相关厂商信息都需要在质量监督检验等部门进行备案,并且要提交全面有效的书面材料。其中生产企业在申请备案时,应确保其包装是固定生产厂商生产的,同时商家需要提供包装生产企业的基本情况、质量保证体系的评价等材料,以进行风险评估,保证食品包装质量安全可靠,外观、卫生、安全等经过严格的检验都符合食品材料的相关标准要求。而在相关食品包装备案管理过程中,生产企业在申请备案时需要保证企业有较为健全的质量检验部门,并配合一些符合相关要求的检测设备和专业的检验人员。企业的原材料库和成品库的墙壁、地面等应注意保持卫生、清洁,货物的存放应按批次、种类等有序存放,同时库内不能出现害虫、鼠类等,不能有污染物及有害物品出现。企业的生产车间必须保证卫生清洁,并且内部清洁卫生,没有半成品堆放的现象,不会出现影响食品安全及卫生的问题。企业的生产设备应保证能够正常运行,不会造成食品的污染。食品的运输工具应保持干燥卫生,并具有能够防止食品受潮、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食品的设备。企业还应具有完善的,能够高效正常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一些被首次用于食品包装如助剂、印油等辅助材料应进行详细的检验。同时要保证食品包装质量具有很强的稳定性,经过相关的检疫机构检测出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2 通力合作
在检查食品包装过程中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生产企业、使用单位以及相关部门和广大消费者需要团结一心,各尽其职,保证食品包装检验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食品包装生产企业需要紧抓生产过程,采取多种手段管理相关人员的工作,充分掌握食品包装生产的各个环节,并通过加强管理,对出厂产品进行强制检验,严把产品的质量关。当然,食品包装生产企业需要树立长远目标,不局限在蝇头小利上,选择高质量的原料,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包装的质量问题,从根本上保证食品包装的质量。而食品包装袋的使用单位需要认真检查每一批购进的食品包装袋,把有问题的包装袋退回到生产单位,并要求生产单位给予补偿。同时,食品包装袋的使用单位需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拒绝无证的生产企业,并加强对获证生产企业的进一步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强检验意识,通过多次检验和核对保证在食品包装袋的使用环节不出现任何的问题。
而相关部门需要与广大消费者一起充分利用自己的监督权利,监督食品包装生产企业和食品包装袋使用单位的行为,以此保障食品包装袋的质量。相关部门需要利用《食品安全法》进行食品包装质量的宣传贯彻,同时还需要加大对食品包装生产企业和使用单位的监管力度,不定期采取抽查和排查手段,不漏过一丝一毫,让生产企业和使用单位从思想上重视食品包装检验管理工作,从而加大检查力度,保证食品包装袋的质量。对于一些不合格的企业和使用单位,相关部门需要采取强制性手段,通过给予警告和处罚等形式,淘汰不合格企业,或者让不合格的企业停业整顿,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率。对广大消费者来讲,消费者需要提高自身意识,在选择商品时注意观察商品信息,正确购置产品,增加自我保护意识,并及时举报一些违法犯罪企业和使用单位,以此杜绝不合格产品流通等。
总之,食品包装的质量对人们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应加强对食品的监督检验,保证食品包装产品的质量。坚决杜绝不合格食品包装产品的销售,确保食品包装的安全性和食品的质量,为人们提供安全的食品包装。
参考文献
第一条为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行为,加强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建立健全农产品可追溯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产品的包装和标识活动应当符合本办法规定。
第三条农业部负责全国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家支持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科学研究,推行科学的包装方法,推广先进的标识技术。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经费纳入年度预算。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在农产品包装和标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农产品包装
第七条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单位或者个人,用于销售的下列农产品必须包装:
(一)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认证的农产品,但鲜活畜、禽、水产品除外。
(二)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需要包装销售的农产品。
符合规定包装的农产品拆包后直接向消费者销售的,可以不再另行包装。
第八条农产品包装应当符合农产品储藏、运输、销售及保障安全的要求,便于拆卸和搬运。
第九条包装农产品的材料和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物质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
包装农产品应当防止机械损伤和二次污染。
第三章农产品标识
第十条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单位或者个人包装销售的农产品,应当在包装物上标注或者附加标识标明品名、产地、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名称、生产日期。
有分级标准或者使用添加剂的,还应当标明产品质量等级或者添加剂名称。
未包装的农产品,应当采取附加标签、标识牌、标识带、说明书等形式标明农产品的品名、生产地、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名称等内容。
第十一条农产品标识所用文字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标识标注的内容应当准确、清晰、显著。
第十二条销售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质量标志使用权的农产品,应当标注相应标志和发证机构。
禁止冒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质量标志。
第十三条畜禽及其产品、属于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农产品,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标识。
第四章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对其销售农产品的包装质量和标识内容负责。
第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农产品包装和标识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四十八条、四十九条、五十一条、五十二条的规定处理、处罚:
(一)使用的农产品包装材料不符合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的;
(二)农产品包装过程中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材料不符合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的;
(三)应当包装的农产品未经包装销售的;
(四)冒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等质量标志的;
(五)农产品未按照规定标识的。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七条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农产品包装:是指对农产品实施装箱、装盒、装袋、包裹、捆扎等。
(二)保鲜剂:是指保持农产品新鲜品质,减少流通损失,延长贮存时间的人工合成化学物质或者天然物质。
(三)防腐剂:是指防止农产品腐烂变质的人工合成化学物质或者天然物质。
(四)添加剂:是指为改善农产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加工性能加入的人工合成化学物质或者天然物质。
【关键词】食品包装材料 安全性 措施
1 分析影响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的限制因素
(1)食品包装材料本身的因素。有些被制作成食品包装材料的原材料自身化学性质不够稳定,在遇到强光以及其他外界因素影响下容易将自身化学物质溶出,或者与食品直接发生化学反映导致食品变质。这与塑料的化学性质有关。与食品发生反映的是塑料中的低分子物质和添加剂,这些成分容易从食品包装材料中迁移影响食物品质,甚至影响人们身体健康。
(2)食品包装材料中的化学添加剂是影响食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产品的效果,有的厂家会在食品包装材料中添加各种化学药剂,例如呋喃类、多环芳烃类、苯胺类等等[1]。虽然我国相关法律中已经明令禁止一些添加剂作为食品包装材料的成分,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仍然有不法商家使用这类添加剂,这类添加剂一旦影响人体食用的食品,则有可能导致人体腹泻、呕吐、失眠、免疫力下降等等。
(3)食品包装材料在生产、印刷中存在的不规范或者污染问题。食品包装材料在生产以及印刷中未对环境加以严格控制导致影响材料质量。包装材料在印刷的过程中各种重金属以及有机挥发物等残留会影响食品[2]。另外一种污染就是,诸如细菌等的污染。目前市场中会对食品容器进行回收利用,如果在这个阶段处理不佳也会影响到食品安全。
2 提高我国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的有效对策
2.1制定更加完善的卫生标准
目前我国还没有十分完善的食品包装材料卫生标准,因此我国应该建立更加全面、更加科学的食品包装法规。我国的卫生部门、技术监督以及工商管理等多个部门应该联合起来,为相关法律的制定提供实际的基础。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现有法律的修订,同时对不同类型的食品包装材料中一些成分的含量应该做出更加具体的限量规定。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市场特点对不同的食品种类、不同的食品包装材料做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技术要求。
2.2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职能
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职能对规范我国食品包装材料市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需要加强监管,针对部分不合格的厂家、企业做出强制性的停业整顿和停止生产等处罚,特别是对家庭作坊这类型的应该加大监管与惩处的力度。相关部门同时要加强对各种印刷油墨等基础性资源的许可认证管理,要求从源头上控制有毒、有害包装材料流入到市场[3]。
2.4企业自身自律意识的提高
对食品企业相关政府部门开展法制教育、诚信教育等等,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对企业的培训来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以及自律行为。让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加强对原材料的选择与控制,不能为了成本因素一味选择廉价、劣质的原材料。一旦发现各种违规违法的行为通过采取有震慑性的措施让企业整改。
2.5鼓励各种新型包装材料涌入市场
相关科研部门或者机构应该寻求更多的途径获得经费的支持加大对食品包装材料的研发。目前的研发中主要的目标是达到延长货架期、高阻隔、最大限度降低对食品的影响。高阻隔包装材料其良好的性能能够阻隔食品与食品包装材料的接触,不仅能够提高是包装内食品的保护,还能够减少其中塑料成分的用量。值得一提的活性包装材料,不仅能够有效保留食品原始风味,还能够与包装内的气体相互作用,减缓包装内食品的氧化速率。可食性包装材料目前在我国的部分食品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使用率,这类型的包装材料安全性高,食用不食用都不会对人体以及环境造成影响。
结语
目前我国频发的各种食品安全问题有一部分就是因为食品包装材料的问题导致,加上整个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等其他因素共同导致,为了规范食品市场、有效提高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需要从法律来完善、政府监督、企业自身以及新包装材料的研发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快我国建立一个高质量的食品包装材料大环境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戴宏民,戴佩燕.提高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的途径[J].包装学报,2014,11(01):1-4.
[2]程坚.复合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52(28):17551-17554.
[3]王磊.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分析及质量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17(06):135-136.
国务院的文件要求,企业应建立可追溯性体系,能够追踪从原材料(包括初级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分销到消费者手中的各个阶段。实质上是要求食品包装监管要采用类似药品包装监管码的方式,即建立食品包装电子监管系统,实现食品生产、流通各环节的可查询、可追溯。
相对于药品的种类,食品的种类呈几何量级的增长,涉及的食品包装种类繁多,因此食品包装电子监管系统要比药品包装电子监管系统更为复杂,且由于食品包装的流通领域广,其监管起来更为复杂。
食品包装电子监管系统的组成
食品包装电子监管系统的建立,需贯穿食品初级生产直至消费的全过程,该系统应具备追溯或追踪能力,涉及食品及其辅料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存分销、处理,直到用于人或动物消费的各个环节,重点包括以下组成部分(如图1所示)。
(1)食品包装电子监管平台:这部分是食品包装电子监管系统的核心,包括硬件网络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安全支撑平台等,食品包装电子监管平台会按照设定的规则自动生成随机的电子监管数据,并将随机的电子监管数据通过特定的渠道发放给食品生产企业用于食品生产。
(2)食品包装电子监管数据赋码:这部分由印刷包装企业来完成,印刷包装企业通过特定的渠道接收食品生产企业提供的随机的电子监管数据,并将其在食品包装上进行赋码。
(3)食品包装电子监管数据溯源:批发商、零售商、物流方、消费者、执法监督部门通过特定的方式读取食品包装上的电子监管数据,即可查询到食品的产地、生产信息、质检信息、产品等级、包装、运输、仓储、防伪等信息。
目前市场上关于食品包装溯源的解决方案有很多,包括一维码技术、二维码技术、RFID技术等。由于食品品种多、数量大,药品包装采用的一维码电子监管系统难以满足食品包装电子监管的需要,也就是说,食品包装电子监管系统需要更为复杂的设计。
基于二维码的食品包装电子监管系统
在所有溯源技术方案中,基于条形码的溯源方案成本最低,并已经被众多食品生产企业所关注。其中,二维码具有储存量大、保密性高、追踪性高、抗损性强、备援性大、成本低等优势,这些优势特别适用于防伪、安全保密、追踪等方面。二维码能在很小的面积内承载大量的信息,印刷和识读成本更低、信息的安全性更高、识别精度也更高。移动二维码技术在国际上是一项成熟的追溯及防伪技术,可以帮助消费者快速、准确地了解到自己需要的产品信息。
将二维码制成标签贴在食品包装上,消费者购买食品时,只需用手机扫码或发短信,即可随时随地查询产品有关信息及企业信息,并可及时反馈有关产品真假或错误的信息。
执法人员只需用移动执法终端扫描商品上的二维码,就能迅速在移动执法终端屏幕上查询到该商品的生产厂家、注册日期、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真伪等信息,并能方便查询到企业登记注册、法人、经营地址、经营范围、信用状况等信息。
对于印刷包装企业而言,最关键的是应该采用何种赋码技术和设备,例如,基于水性油墨的赋码设备还是基于UV油墨的赋码设备。
(1)水性油墨:不含芳香烃有机溶剂,且VOC含量也大大降低,但依然无法做到零含量,仍含有少量醇、醚类有机溶剂,甚至有机胺类。总体来说,其对环境影响较小,主要是污染生产车间环境。
(2)UV油墨:无VOC排放、不易燃、不污染环境,没有有机溶剂挥发,有效成分高,可以近乎100%转化为墨膜,其用量还不到水性油墨或溶剂油墨的一半,所以综合成本较低,适用于食品、饮料、烟酒、药品等对卫生性要求较高的包装印刷品。
另外,由于用于生产食品包装的材料比较复杂,包括纸张、竹、木、金属、搪瓷、陶瓷、塑料、橡胶、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玻璃等,为了适应更广的承印材料,印刷包装企业首选是基于UV油墨的赋码设备,例如,方正桀鹰H系列赋码设备目前在市场上已有一定的占有率。
基于二维码+RFID技术的食品包装电子监管系统
二维码成本低、环保、读取简单(一般手机均可识读),但需逐一扫描才能识读,且识读效率不及RFID技术。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二维码+RFID的组合技术是比较可行的系统解决方案。RFID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对其信息进行标志、登记、储存和管理,且可以在10米左右的距离进行自动识别。
由于RFID远距离、不接触、自动识别的特点,其特别适合物流、仓储环节,能够极大地提高物流、仓储管理效率。但其费用比二维码高,且需要专用的识读设备,所以RFID技术适合企业内部、物流、仓储等环节的溯源,不适合消费者溯源。
美国针对食品包装中抗菌剂的法规历经数次改变才走到今天,本文将阐明该国当前关于抗菌剂的规定与法规,特别是用于食品包装中的抗菌剂。
对食品和食品包装中使用的抗菌剂进行监管
《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FDC Act)第301节规定,州际贸易中禁止引入任何掺假的食物。第201节将食品添加剂定义为一种能够在食品组成部分中被合理使用并预期其效果的物质。作为监管机构的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根据法案第409节对食品添加剂进行管理,并根据第402条(a)(2)(C)对未按照法规使用添加剂、与食品接触不安全、掺假等行动进行判定。
从历史上看,FDA除了对粗加工农产品(RACs)以外的食品包装进行抗菌药物使用安全性的司法管辖,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在国会的授权下对粗加工农产品(RACs)中使用药物的安全性进行监管。因此,FDA根据《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第409条来监管食品加工和食品包装材料中抗菌剂的安全,而EPA则根据第408条来作为判断粗加工农产品是否安全的依据。
除了规范与调节食物中使用农药的安全范围,国会决定所有农药产品,包括抗菌剂的生产和使用,都需要在严密的监控下获得许可方案,这个决定被称为农药注册过程监管。根据《联邦杀虫剂、杀真菌剂和灭鼠剂法》(FIFRA)规定,农药的生产和销售在州际贸易中是被禁止的,除非该产品已经通过EPA的注册。EPA对注册产品需要进行严格、彻底的审查,包括产品的组成、生产过程、使用效果等,并需要进行该农药产品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破坏的潜在风险评估。
某种程度上FIFRA在将农药定义为任何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用于预防、破坏、驱除、减轻虫害。判定一种物质是否为农药,取决于该注册产品的用途是否用于杀虫。术语害虫的部分定义为:
(1)任何昆虫、啮齿动物、线虫、杂草等;
(2)任何以其他形式存在的陆地或水生动植物生命体。
因此,在FIFRA的定义下,如真菌、细菌和病毒是作为微生物存在,而不是害虫。所以,针对这些微生物所生产的杀虫剂产品不需要注册。一般而言,FDA将这些产品归类为药品。此外,根据《美国联邦法规汇编》第40章第152.5条,EPA声明称食品加工中的微生物也不是FIFRA定义的害虫。所以,用于加工食品的抗菌剂不属于农药范畴,不需要在EPA进行注册,由FDA将其作为食品添加剂进行监管。此外,少量的抗菌剂作为防腐剂用于食品包装材料被认为不需要进行注册。
抗菌剂在食品相关应用程序的规定中需为一个整洁的软包装。EPA规范粗加工农产品(RACs)中农药的使用,FDA监管食品加工中用作防腐剂的食品包装材料。然而,1996年通过的《1996年食品品质保护法》(FQPA),被已故的参议员丹尼尔莫伊尼汉称之为意外后果法则。
对食品和食品包装中使用的抗菌剂进行规范
《1996年食品品质保护法》(FQPA)的主要目的是替代《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FDC Act)中食品禁止添加致癌农药风险可忽略不计的条文。然而,在这一过程中,规范农药在食品及食品相关应用程序中安全使用规范的管辖权从FDA转移至EPA。虽然EPA决定不在加工食品中行使抗菌剂管辖权,但是它仍主张在食品包装和食品接触表面执行抗菌剂管辖。
所以说,用于食品包装和产品的抗菌剂旨在消毒与清洁接触食物的表面。美国国会试图通过《1998年抗菌素监管技术矫正法》(ARTCA)来纠正FDA的管辖权向EPA转移。遗憾的是,法律只是监管工作的一部分,事实证明,一旦机构掌握了部分权利后再让其放弃是很困难的。
从本质而言,ARTCA是通过分割FDA对抗菌剂在食品安全中的使用问题而建立的,而EPA是注册抗菌剂产品的权威机构。ARTCA试图通过定义农药化学一词来划定EPA对化学品的限定,并将其明确排除在FDC法案第201节的食品添加剂之外。ARTCA的本质是排除粗加工农产品(RACs)中抗菌剂的农药化学残留,此抗菌剂农残在被认为是食品添加剂的情况下,FDA将根据FDC法案第409节进行监管。但EPA仍对RACs保持其管辖权。
虽然食品包装材料中抗菌剂的农药残留也被排除在农药化学残留的定义之外,但是,这些产品的安全性可根据FDC法案第409节来确定。尽管对抗菌剂农残安全的管辖转移回FDA,但是此类用于杀虫的产品也必须在EPA注册。
EPA保留了食品安全的管辖权,并延迟了对FDA用于接触食品表面抗菌剂安全问题的审批。此类抗菌剂并没有持续的效果或持续的效果在没有接触到食品的部分并不存在,然而,抗菌剂的目的是希望永久或半永久的保证食品包装材料安全,以减降低食品污染的风险,如工作台面、切割板、传送带等。用于食品包装与食品接触制品的抗菌剂不需要FDA的审批,相反,这些产品的残留物或食品残渣必须符合FDC法案第408节的规定,并由EPA进行监管。
值得注意的是,EPA表明要放弃对食品包装安全的管辖权,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做到。在ARTCA审核通过并开始执行后,EPA认为尽管它不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产品审核标准,但是仍然需要通过FQPA和FIFRA来判断抗菌剂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包括那些用于食品包装材料中注册过的内容。尽管FDA可以判定食品包装的安全性,但是EPA认为这远远不够,FQPA需要使用不同的风险评估程序。
总之,通过FDA审核通过的食品包装抗菌剂其目的都是持续消灭接触食品过程中的细菌,包括生产助剂、材料防腐剂等都有消毒的作用。虽然抗菌剂和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受FDA监管,但是这些产品仍属农药范畴,需要经过EPA的审核注册与风险评估。食品与食品包装中抗菌剂相关法规摘要
本文一直努力澄清抗菌剂在食品应用程序中的双重管辖与监管,但此问题依旧不甚清晰。以下是FDC法案、FIFRA、FQPA修订法案和ARTCA的修订法案的部分内容:
除乙烯和环氧丙烷外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食品包装材料抗菌剂由EPA根据FDC法案第409条进行审核与监管;
RACs中抗菌剂残留由EPA根据FDC法案第408条进行审核与监管,食品加工设 施中使用抗菌剂由FDA根据FDC法案第409条进行审核与监管;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食品包装领域;应用研究
前言:在当今社会中,机械自动化以其卓越的优势,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从而极大的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机械自动化指的是在机械设备的运行过程中,按照指定的程序,能够实现自动化的运行,无需人为的干预和控制。在机械自动化当中,通过机械的方式,生产设备能够实现自动化的控制和运行。在我国食品包装领域当中,由于起步较晚,相关的技术研究较为落后,因而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将机械自动化应用其中,能够更为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推动食品包装领域的发展。
一、机械自动化在食品包装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从我国当前的书品包装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存在着一定的畸形状态。我国食品业市场目前正处于“一强多极”的格局,一些大型食品企业拥有国有化背景,具有垄断性的优势,资金也十分充裕。在此环境中,很多中小食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极大的压力。这种发展模式对我国食品包装行业的发展具有不良的影响,因此,近年来,已经开始了对这一领域的改革与优化。在诸多中小食品企业中,逐渐开始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从而使得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然而,我国目前在机械自动化领域当中,相关的技术和不够成熟,在价格、技术等方面都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优势[1]。这样,对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是十分不利的。而且,我国对相关机械设备的研究和制造起步较晚,相比于其它国家更为先进的技术,不具备市场竞争的优势。
二、机械自动化在食品包装领域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食品包装领域当中,由于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很多相关的机械设备仍处于较为初级的状态,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同时,由于我国关于机械自动化技术中的产品性能、产品质量、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研究,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因此,很多大型企业更加倾向于选择进口设备,使得我国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除了技术水平不足之外,在机械自动化领域中,相应的创新能力也较为不足[2]。相比于该领域中的一些先进国家,我国的机械自动化设备无论在品种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达不到其技术标准。目前,国外应用在食品包装领域中的机械自动化设备就有多达六千余种,不但设备数量和种类角度,而且在性能、质量等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优势。此外,我国机械自动化在食品包装领域中的应用,还缺乏统一的规划,因此存在着很大的生产力分散的情况。
三、机械自动化在食品包装领域中的应用策略
在我国当前的食品包装领域当中,所应用到的生产机械设备种类较为繁多,其中很多设备都具有一定的自动化控制能力。机械自动化在食品包装领域当中的应用,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更加便利的操作机械设备,从而简化不必要的生产环节。对于人力、物力、财力的节省,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都具有十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食品包装领域当中,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不过,针对机械自动化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食品包装领域中,应当采取相应的策略,加强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从而推动食品包装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一)自动识别技术
在食品包装的过程中,对于生产原料的质量,系统应当进行自动的分析识别,从而将不合格的产品剔除出去。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应用到自动识别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在利用计算机技术、光学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对自动识别体系进行有效的构建。该技术在机械自动化当中的应用,使得由人为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得到了良好的控制,有效的提高了食品包装的质量,也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3]。
(二)运动控制系统
机械自动化在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就是运动控制系统。通过对运动感控制系统的应用,在食品包装的机械自动化生产过程中,能够更加精准的检测产品的运动位置,同步化产品的运动速度。在食品的灌装和包装环节中,对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从开始进行食品包装工作的时候,就应当对其运动的速度和位置进行精确的控制,从而实现精确定位。目前,运动控制技术在我国食品包装领域当中的应用已经相对成熟,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安全监测系统
对于食品包装领域来说,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安全方面的问题。食品包装企业要想得到更加良好的持续发展,就必须确保生产安全[4]。在过去的食品包装生产当中,主要是根据加工机械的规定参数,来对食品包装安全进行监测和判断。不过,仅仅利用这种参数,有很多问题是无法判断的,例如食品的自身属性、包装过程、以及生产原料的质量等,而这些问题都会对食品包装安全产生很大的影响。而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食品包装安全监测系统拥有了充分的技术保障,从而可以更好的对食品包装生产进行监测和管理。例如,利用机械自动化当中的安全监测系统,能够在食品包装生产过程中,对异丙醇、二甲苯等有机溶剂的残留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确保食品包装的安全。
结论
机械自动化技术是工业生产领域当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工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食品包装作为与人们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领域,除了生产效率以外,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更为重要。而传统的食品包装生产不但效率低下,而且无法有效的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对此,机械自动化的应用,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从而使食品包装领域得到更为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刚,郑文杰. 机械自动化在食品包装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 科技与企业,2014,18:148+152.
[2]毛仕龙. 机械自动化在食品包装领域中的应用探讨[J]. 山东工业技术,2015,07:41.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接触材料;监管
食品安全问题是各国政府都必须认真对待,严格监管的一件大事,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而由食品接触材料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对食品安全的一个新关注点。食品接触类材料指一切用与加工生产包装存储运输食品过程中与食品能够接触到的材料,常见的材料包括各种塑料、金属、陶瓷、玻璃、竹木制品等。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与食品接触的器皿、餐厨具和包装容器以及包装材料中有害元素、有害物质已经成为食品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中国是食品接触材料进出口大国,欧盟、美国、日本等都是我国主要贸易区域,这些国家地区相关政策、法规、标准都对我国食品接触材料的出口产生莫大影响。下面将分别阐述欧盟及其部分成员国、美国和日本的食品接触材料安全监管模式。
一、当前各主要贸易国对食品接触材料的监管现状
1 欧盟成员国对食品接触材料的监管现状
欧盟针对食品接触材料的立法,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历程。欧盟有关“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和制品”(它与“包装材料”相比是涵盖面更广的一个概念)的立法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最早的指令是76/893/EEC,该指令是一项框架性指令,目的是协调各成员国在该领域的立法,使各国的强制性技术要求趋向一致。2004年底欧盟又了EC/1935/2004,是欧盟最新的关于食品接触材料和制品的基本框架法规。欧盟对食品接触材料的立法,可将其已采纳的指令(法规)分为三类,即框架法规、特定指令、个别指令。
欧盟作为一个共同体制定的法律、法规对其成员国具有普遍约束力,各国必须严格按照其要求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各国也会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在不违背欧盟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适应本国国情的法律、法规。
2 其他主要贸易国对食品接触材料的监管现状
(1)美国
在美国政府、各地、各州都拥有涵盖了食品生产包装和配送领域的严密管理和监测体系,来确保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安全卫生,对于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及制品,美国FDA认为食品包装材料属于食品添加剂管理的范围。美国联邦法典第21卷《食品、药物和化妆品》的第174、175、176、177、178部分对食品添加剂有详细的规定。
美国对包装材料的管理分为免于法规管理、食品添加剂审批、食品接触物质通报三种情况。
①免于法规管理,如果某种物质作为包装材料或作为其中的一种成分,能够被证明其迁移到食品的量低于某一限值,且该物质不是已知的致癌物,不会对食品产生影响,不会影响环境,则对该类物质采用免于管理的方式。
②申请食品添加剂,如果有资料证明通过食品包装过程能够迁移到食品中一定的量,且该物质不是GRAS(通常认为安全)物质或1958年前批准使用的物质(或称前批准物质),则需要对该物质按照食品添加剂的评价程序进行评价、审批。
③食品接触物质通报,食品接触物质是指用于食品加工、包装、储藏、运输等过程中与食品接触不会对食品产生技术影响的物质或作为该物质的一种成分。FDA从2000年1月开始采用较食品添加剂审批程序简化的方式――食品接触物质通报系统进行管理。
(2)日本
日本对食品接触材料的管理包括对食品容器包装材料与食品添加剂的分别管理,劳动厚生省可以根据需要制定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的标准与卫生要求,一旦颁布了相应标准,则禁止不符合标准的材料生产和销售。日本劳动厚生省颁布的标准分为3类:
①一般标准,一般标准规定了所有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中重金属特别是铅的含量要求。该类标准还规定包装材料使用合成色素必须经过劳动厚生省的批准,
②类别标准,类别标准建立了金属罐、玻璃、陶瓷、橡胶等类物质的类别标准。此外还制定了13类聚合物的标准包括PVC、PE、PP、PS、PET、PVOH等,
④专门用途标准,专门用途标准对于具有特定用途的材料制定的标准。如巴氏杀菌牛奶用包装、街头食品用包装等。
日本对食品包装材料的管理除遵照上述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外更多的是通过相关行业协会的自我管理。例如日本卫生烯烃与苯乙烯塑料协会制定了各类适合于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的各类物质的规格要求,日本卫生PVC协会制定了适合于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的物质肯定列表。
二、对我国进出境食品接触材料监管的启示
越来越严的国外食品接触材料标准使得我国食品对外贸易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为有效应对国外各种层出不穷的食品包装安全法规和要求,进一步扩大我国食品出口,政府部门及企业应广泛收集并密切关注跟踪国外食品包装技术法规的新变化、新要求,对其实施时间、具体内容和涵盖范围等进行深入了解和解读,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1 建立和逐步完善与食品接触材料标准
目前,我国在与食品接触材料和器具方面的技术标准与欧盟、美国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应根据目前我国行业生产发展水平,结合风险评估手段,参照国际(区域)标准的方式加快制(修)订标准的进程,尽快制订与完善相关标准。
2 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检测水平和检测能力,为检验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当前,对与食品接触材料及器具的卫生项目实施检验监管是一项新的工作,存在着检验监管经验不足,实验室人员、设备等资源不足,检测人员缺少系统培训等问题。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和检测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检测水平和检测能力,为检验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3 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出口食品及食品接触材料生产企业应尽快熟悉和掌握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食品(包装)安全管理体系一对食品链中任何组织的要求》(IS022000)标准,严格按新标准建立健全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防护体系,尤其是在落实HACCP体系(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良好卫生规范等涉及食品包装安全的质量控制体系上要进一步抓严抓实,使我国的出口食品及包装行业尽快与国际接轨。
4 建立多元化的国际市场
企业在巩固欧盟、美国、日本等传统市场的同时,要积极开拓新兴市场,积极寻求新的贸易伙伴,实施贸易伙伴的多元化战略,以规避发达国家食品接触材料壁垒,增强企业抵御食品包装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食品包装;个性化;色彩;设计
一.食品包装色彩个性化设计的起因
(一)费心理的需求
法国著名符号学家皮埃尔·杰罗斯说:“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并不是购买具体的物品,而是在寻找潮流、青春和成功的象征。”然而受不同年龄阶段、消费层面、生活阅历、知识结构以及外来文化熏陶等影响,每个消费者看到同一食品包装时会有不同的感觉,因而产生不同的心理需求。设计的目的在于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两大需求成为人类设计的原动力。墨子说过:“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对食品来说,首先起码的是满足人的最基本温饱需求,然后再是包装设计带来的审美、心理上的关怀,包装色彩必须有新颖的感觉,才能引起顾客的注意,这是人类内心深处潜在的喜新厌旧的“恶习”所造成的。但长久以来食品包装设计中,化学化工论文用暖色来诱发食欲的这种逻辑思维定势成了设计师最热衷使用的方式。事实上,以往这种设计上的从众心理导致了几乎所有品牌的食品都湮没在同一性中而丧失最可贵的独特性。
(二)市场品牌的竞争
时至今日,随着消费者审美鉴赏力的不断提高,以及在报纸、电视、网络媒体的耳濡目染之下,消费者对色彩的理解也比过去更加理性、个性,并渴望在大同小异的包装中寻求全新的色彩刺激。消费者的需求不仅限于被动满足,而更在于主动创造,以此来满足个性化的心理需求。
(三)设计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的需求,决定多元化的设计,也出现了多元化的食品包装色彩。从上个世纪80-90年代,个性化设计在多元化设计时期成为焦点,并逐渐形成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不仅在包装结构上赋予了个性化设计,包装的色彩设计也不例外。包装色彩的个性化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是从色彩上体现对人性的尊重,关怀,创造和谐、舒适的色彩视觉,更有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成功的包装离不开先声夺人的色彩美感,色彩不仅起促进销售、树立品牌形象的作用,还具有呼唤情感的力量。色彩作为包装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会计理论论文具有类似语言的功能,在对人们形成直接、强烈的视觉中击的同时,又与消费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个性化食品包装色彩设计表现特征
个性化思维是指“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对事情反过来想一想,站在习惯性思考问题的对面。克服常规色彩逻辑思维刻板、单一、从众的局限性,以达到创造机会的目的,以寻找事物中的新视点”。在食品包装色彩设计过程中,正确地运用个性设计思维,来冲击人们常规的视觉经验,从而创造性地解决设计中的问题。它的提出以不违背逻辑为目的,不抛弃色彩逻辑思维的既定秩序,兼容逻辑与非逻辑思维,运用大脑潜意识活动,在常规中求特异,从定势中寻觅突破,大胆而前瞻性的运用色彩,拓展食品包装色彩空间,充实包装色彩内涵,丰富包装色彩语言,使商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兼容逻辑与非逻辑思维的统一
色彩的可变性和多样性决定了色彩的复杂程度,但多数人都认为色彩具有的情感暗示作用,是色彩作用于人的心理,靠人的联想产生。因而,在食品包装的色彩设计中,设计师往往通过人们对色彩存在的一些固定联想而展开设计:比如,在炎热的夏天,冷饮食品的包装用冷色调,给消费者凉爽、降温、解渴的心理感觉;在寒冷的冬季,营养品、保健品等包装设计应采用暖色调,给消费者温暖和热烈的感觉。消费者的这种情感变化向设计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促使他们在进行色彩设计时克服常规的色彩思维模式,运用逆向思维方法,多角度、多视点地丰富包装色彩的设计语言,从而充实包装色彩的情感内涵,拓展包装色彩的情感领域。如“娃哈哈”纯净水的包装设计就大胆地使用了暖色系列的红色,设计师从反常规的思路出发,让人联想到红彤彤的炎热夏日,进而联想到清凉可口的纯净水。总之,包装色彩情感的个性要求设计师摆脱传统色彩观念的束缚,运用设计新视点创造出色彩设计的新感觉、新样式,使包装商品在竞争中独树一帜、脱颖而出,促使企业的包装设计迈向个性化的发展方向。
(二)传统色彩与现代色彩的统一
食品包装色彩设计,首先应考虑它能否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近年来,许多食品包装色彩设计倾向于运用传统色彩与现代色彩相融合的配色方案。中国传统的色彩强调传神、写意的韵味,崇尚平淡自然、朴素幽深的意境,而具有现代感的色彩搭配则简洁、基础教育论文明快、时尚、优雅。两者的融通必然会使人产生亲切、自然、和谐、安详、人性化的心理体验,加深消费者对食品包装色彩的理解与回味。市场上流行的具有中国传统色彩的饮料包装“王老吉”,采用传统的中国红和黄色为色彩视觉主旋律,向消费者发起强大的视觉传达攻势,增强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已获得商业成效。人们欣赏着这样经典的包装设计,感受着源自色彩魅力的高品质生活,自然会与“商品”和“设计师”产生情感的互动交流。
(三)色彩诉求与消费者心理定位的统一
智能包装技术
智能包装技术是指能够感应或测量环境和包装产品品质变化,并将信息传递给消费者或管理者的新型包装技术。智能包装技术的出现,使食品及其包装更具亲和力,可以便于消费者选择放心的食品,延长食品的货架期,有利于食品的储藏和运输,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与应用前景。
1.智能标签
智能标签对食品安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其能够指示出内装食品的质量状况和气调包装的氛围。通过在食品包装中设置特殊的智能标签,如具有光敏、温敏、气敏、微生物反应等特性的标签,能够准确、直观地反映食品的质量状况。
图1所示为某品牌的温度-时间历史记录标识(TTI)智能标签,标签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在温度升高时会发生聚合反应,进而引起标签颜色发生相应的明暗变化,消费者可以以此为参考来选择更合适的储藏环境。在肉类等食品包装中,贴上食品新鲜性指标标签后,当食品品质变差时,因标签中含有可与气体、微生物发生反应的材料,标签的颜色会随气体浓度和微生物含量的变化而改变,以提醒消费者注意食品的新鲜程度。智能包装甚至可以减缓食品变质的速度,例如,利用一些材料的热收缩性原理,在温度变化时,能够改变包装的透气性,使不同的食品保持在最佳的气调氛围之下,达到延长食品保质期的效果。
2.包装信息化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通过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消费者就能获得食品生产日期、产地、营养成分等信息,甚至包装上的信息媒介也可以成为食品与厨具之间的信息通道,如在微波炉中设置相应的扫描识别程序,可直接获取智能包装上的食品加工信息,实现自动控制食品的加热效果。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包装给消费者和管理者带来了诸多便利,同时带动了其他相关领域技术的发展,但目前其成本较高,限制了推广应用,因此想方设法降低智能包装成本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环保包装材料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出口贸易食品,对包装的无污染、低碳、环保、可再生、可重复使用的要求更加严格。
可食性包装材料具有重要的环保与经济价值。一方面,可食性包装材料由淀粉、蛋白质、多糖、脂肪等制成,本身具有可食性,消除了高分子、低聚物等有害物质对食品的污染,能够保证食品安全。另一方面,可食性包装材料来源广,是一种无废弃物的环保型包装材料。目前,可食性包装材料技术已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如大豆蛋白质包装膜、玉米与海藻酸钠复合膜等,在提高食品安全的同时,也给商家带来了更多创意与商机。如图2所示的由天然胶质和甘蔗汁制成的可食性杯子和图3所示的肯德基可食性咖啡杯。
可食性包装材料减少了包装废弃物的产生,使包装更加安全,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一是可食性包装材料的性能与纸张、塑料等传统包装材料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二是可食性包装材料更适用于产品内包装,需增加一层外包装,这就增加了包装成本;三是成品率不高,制造工艺有待完善。但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问题将会逐步得到有效解决,可食性包装材料也将得到推广应用。
印刷油墨方面,凹印水性油墨是提高食品包装印刷安全与环保性能的有效方法。水性油墨通过对树脂进行改性处理,提高其醇溶性与水溶性,因此使用水性油墨印刷,能够保证印刷品表面的有毒物质大大减少,且消除了静电和易燃溶剂的火灾隐患。水性油墨是环保印刷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进一步提高其色泽度、耐磨性与耐候性等指标,有助于拓宽水性油墨的应用空间。
新型防伪技术
假冒伪劣产品给食品安全带来了重大安全隐患,不仅危害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扰乱市场秩序,而且损害正品商家的信誉。传统的防伪手段之所以容易被破解和模仿,最大的原因在于不具备可溯源性。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移动设备的新型防伪技术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三维码防伪技术
顾名思义,三维码防伪技术是从传统的二维码防伪技术发展而来的,以颜色的深浅作为第三维度,能够对任意进制的数据进行编译,其防伪载体的信息容量和安全性更高。
根据三维码的原理特点,可以直接对原包装设计进行编译,结合隐形油墨技术,使三维码“隐形”在原包装图像中,实现隐形防伪效果。实现原理是:首先对原包装的图像信息进行定位提取,并编译到三维码中,然后在印刷时先印刷原有图像,再使用隐形油墨定位印刷相应的二维码即可,几乎不增加任何成本费用。正常情况下,隐形的二维码不可见(如图4a),在特殊光照或加热等条件下才能显现出来(如图4b),与原图像组成完整的三维码,实现防伪功能,且不影响原包装的美感。
2.随机纹理防伪技术
随机纹理防伪技术又称数理防伪技术,最早应用在纸张防伪上,通过在造纸过程中加入随机的纤维,制作出具有特定特征的纸张。随机纹理防伪技术原理如图5所示,根据该原理,我们可以利用印刷的方式实现类似的防伪效果。首先利用数学模型得到随机的曲线或者图形,然后将其印刷至产品包装上,并录入数据库中,消费者只需借助移动设备的摄像头采集包装上的防伪标识,即可与服务器上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匹配识别。
由于随机纹理防伪技术的防伪特征具有随机性和唯一性,造假者很难对其进行模仿复制,因此防伪效果极高。另外,设计人员可以将防伪信息设计成图形、图案,并对其进行艺术性处理,使其在具备防伪特征的同时,又不失美感,彰显产品特色,吸引消费者眼球,从而促进销售。
3.射频标签防伪技术
最常见的射频标签防伪技术是RFID防伪技术,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阅读器和天线组成,其防伪原理是根据编码和加密对电子标签进行发行和授权处理,使每一件商品具有唯一的编码序号,以实现识别的唯一性。RFID防伪技术具有通用简单、便于识别、安全可靠性高的特点,但由于需要专门的识别设备,成本太高,目前主要应用于物流运输和高档商品包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