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经济范文

金融经济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经济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融经济

第1篇:金融经济范文

但是,经过事后验证,人们发现,仅仅依靠以大样本公开数据为对象的计量经济学方法来研究金融经济学公司财务领域现象,以及其背后的经济因素和原理远远不够。西方金融经济学学术界逐渐采用临床诊断方法(ClinicalResearch)。

临床诊断方法的特点

临床诊断的研究思路和基本规范与传统大样本计量实证研究有比较明显的差别,其特点如下:

首先,在研究作用和目的上,传统统计检验实证研究往往以检验金融经济学理论为主;而临床诊断研究可以验证理论假说,但更主要的是弥补大样本实证研究的不足,从实际参与者中获得有价值的实践信息,提供对企业和个体行为环境的丰富理解,为理论和大样本统计检验提出新的思想、问题和研究线索。

其次,在研究对象数量方面,传统的统计检验实证研究对象为大样本;而临床诊断研究则根据研究目的设置样本,从一两个到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但大多数情况下,研究对象关注一个或少数案例。

第三,在数据收集方式上,传统实证研究通常被动地依靠公开标准化的数据;而临床诊断研究的数据收集更为主动,需要获得与样本或事件相关的非公开信息,包括公司内部文件、管理报告、会议记录等,还要访谈事件决策过程中的参与者。

第四,在样本分析方面,传统的统计检验研究注重样本数据的收集和数据的数学处理,难以考察不能量化的因素的影响;而临床诊断研究不仅进行数据分析,还包括对样本事件的背景、发展演变过程调查访问等,深入考察不能量化的因素的影响。

第五,临床诊断应用时可以同时采用事件分析和长期业绩法,以考察样本企业事件的短期市场反映和长期实际运行结果。

临床诊断方法的关键在于选择研究对象。一方面要尽可能减少统计学角度的样本有偏问题;另一方面,不宜选择太早的样本事件,避免企业内部调查和访谈时当事人难以回忆事件背景细节,使临床诊断的内部调查信息内容和价值打折扣。

在我国的应用价值

与20世纪80年代经济改革、开放和发展带动了西方经济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引入、消化吸收和繁荣一样,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金融市场证券化程度的提高、工商管理教育的兴起促进了对金融经济学理论、实证研究方法的引进、消化和吸收。金融经济学领域的大样本计量检验实证研究开始活跃,实证研究的学术规范正在形成。到目前为止,产生了一批以国内证券市场及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实证研究成果。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是在法制规范不完善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包括:1.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非上市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占绝对控股地位;2.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充分,大样本计量检验研究依据的公开信息非常有限;3.股票市场庄家操纵市场的行为比较普遍,股票价格与内在价值脱节严重,股票价格变化不能反映企业价值;4.证券市场发展和规范方面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发展环境变化快。多种因素错综复杂地纠缠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客观上制约了传统的大样本实证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加上一些误用,使人们产生实证研究有迎合大样本计量检验方法、流于形式的感觉。

第2篇:金融经济范文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持续推动力,研究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正向关系。金融体系越完善,就能更好地促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经济发展得也就越快;反之,经济发展就越缓慢。同样,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其金融市场与金融结构的发展水平也就越高。由此看出,努力提高金融发展水平,可以促进经济增长;金融发展水平的滞后,将有碍于经济增长。将上述金融发展理论应用于农村,我们可以得出如下推理:农村金融发展是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为农村生产经营提供一切金融服务,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金融动员和金融资源配置,从而成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国外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上主要存在三种观点:金融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二者呈正相关关系;金融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被过分夸大,它并没有推动经济的发展;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国内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也得出了不尽一致的结论。国内对整个中国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基本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在对区域性的某些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为负相关关系。结论的不同可能与学者采用的实证检验方法和度量指标不同有关。尽管在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上有不同的观点,但主流的结论是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根据金融发展理论,农村金融体系作为一种金融制度安排,是连接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供给与需求的重要渠道,对农村经济增长应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国外研究普遍认为农村存在金融抑制,需要对农村金融实施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国内学者对农村金融发展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中,也大多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落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2我国农村金融和农业经济发展概况

我国农村金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河北香河县成立我国近代最早的信用合作社。新型金融机构的运作以可持续发展为优先目标,完全由市场主体自愿参股,政府主要发挥监督、管理与引导作用。新型金融机构的引入不仅开放了农村金融市场,也给农信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促使其改革。我国农业的发展相对于整个国民经济来说处于劣势状态,函待提高。同时,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几经改革,但发展水平一直以来都比较低。我国贷款几乎全数投向了工业和服务业,而农业仅仅占据了极小的比例。这些现象显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不够完善,在对农业的金融支持上效果并不显著,即农村金融存在抑制。研究显示农业并不存在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农村金融并不存在抑制,与前面进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农村金融规模时得出的结果相反。但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农业贷款的余额大于农业存款,只能表明它相对于农业存款是有效率的;但这并不表示在农业的发展上,农业贷款的供给就是充分的。很可能是因为农业存款余额本身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所以农业贷款与存款相比才具有相对优势。

3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1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在农业方面存在抑制在本文中这种抑制主要表现为我国农业贷款的供给不充分,尤其是真正用于农业的农业贷款不足,它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即农村金融发展没有显著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那么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为何存在抑制,即农业贷款为何不足。我国的金融抑制主要表现为供给型金融抑制,即我国农业贷款不足,主要是因为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不足。需求性抑制,即农户对该部门资金需求不足导致我国农业贷款规模小也存在,但它只是从属现象。

(1)正规农村金融机构对农业资金的供给不足

目前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组织机构主要有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邮政储蓄所,但是它们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向农村尤其是向农户提供充足的资金。

(2)非正规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受到严格管制,减少了农业资金供给来源

非正规农村金融组织存贷款利率普遍较高,往往是官方金融组织的数倍,使借款单位的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影响了农村经济主体的发展后劲。同时它的组织行为不规范,部分经营混乱,容易产生金融欺诈,存在着较大的金融风险,甚至扰乱金融秩序,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另外,由于农村地域范围广,交通不便等原因,政府对农村金融组织监管的运营成本较高,难度很大,因此政府对农村金融采取比城市金融更加严格的金融管制,限制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发展,减少了农村资金的供给来源。

(3)农业贷款风险高,农户缺少贷款抵押物

农业作为弱质产业,资金回收期长,收益率低且风险较大,因此农业贷款涉及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较高,农民收入低,借款之后还款的风险较大。金融机构从规范经营规避风险的角度出发,设置了繁杂的抵押担保等手续。由于农户本身资产较少,其拥有的主要生产资料土地并不能作为抵押物,金融机构缺乏放贷必需的担保物,再加上服务对象较为分散,大大提高了放贷的交易成本和风险,因此金融机构对农村的金融服务中多存少贷、或只存不贷的现象相当突出,甚至很多金融机构逐渐退出农村市场。这样一来,农户无法进入融资环节,严重影响了其融资能力。

(4)农户融资需求不足

市场交易中,风险大成本高。面对这些风险,在缺乏克服风险的政策工具的条件下,多数农户选择经营传统农业,不敢也不愿意改变,如改种植经济型农作物,发展牧业渔业等,从而减少了农户对资金的投资性需求。

3.2对策分析

3.2.1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农业信贷收益

考虑到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农户的借贷能力等原因,贷款利率市场化将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然而在三农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我们必须要解决当下农业信贷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因此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政策型支持,建立财政补偿机制,提高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收益,使其将资金投入农业领域,促进农产品的升级换代和农业结构调整。

3.2.2减小农村金融机构的农业信贷成本

金融机构发放农业贷款以后,面临一个收回贷款的问题。如果贷款不能如期足额收回,必然会增加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长此以往,金融机构便不愿意再提供农业贷款。因此,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让金融机构能够如期足额收回农业贷款。

第3篇:金融经济范文

一、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表现

(一)金融企业不断扩大兼并行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的表现之一是金融企业兼并行为的不断扩大,这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金融企业的大量兼并使得企业集中化程度变高,这给企业管理人员带来了发展机遇,但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如果不加强约束,金融企业管理人员会面临道德风险的发生。在充满诱惑力的经济利益面前,有些金融企业管理人员会完全忘记金融风险的防范意识,而且即便真的出现金融风险,他们也一点不担心,认为政府最后会来解决,最终使得金融企业渐渐地放松对金融风险防范的警惕和监督。

(二)严重阻碍了实体经济的正常发展。随着金融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中的很多交易行为都离不开金融行业,在金融领域中的众多交易都是投机行为,这种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投机行为严重地影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导致我国经济出现亚健康状态。

(三)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比例失调当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在比例上出现差异、发生比例不一致的情况时,社会中的众多资金都会流入到金融经济中,这时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就受到掩盖,经济发展呈现出低落的面貌,然而金融经济的发展面貌却刚好相反,呈现出非常繁荣的局面,实际上这种繁荣局面是虚假的、不真实的。价格指数能够体现出国民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但是在这样的虚假繁荣背景下,价格原有的导向作用不复存在。

二、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危害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有时是必要的,但是分离情况不能太严重,否则就会出现负面影响。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好处体现在,很大一部分社会资金流入到金融经济中,那么金融经济的发展步伐就会得到加快,金融经济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就会更加明显,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但是当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过于严重时,就会带来消极影响。具体体现在阻碍了实体经济的顺利发展,不利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因此,要想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必须掌握好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分离的状况,把握好度,根据影响两者分离的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三、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原因

纵观全世界,金融经济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以及带来的影响等各方面都要超过实体经济。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受到金融经济比例的影响、技术因素和制度因素的影响、金融管制的影响,这三种因素的影响。下文对此进行了仔细的分析:

(一)金融经济比例的影响。金融经济的发展要以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基础,实体经济的发展是金融经济得以发展的先决条件。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渐发展,国内经济与国外经济在对接中少不了外汇,这就决定了金融经济的重要性以及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当金融经济遇到金融风险时,势必会影响到与之有密切联系的实体经济,继而导致实体经济出现风险。

(二)技术因素与制度因素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信息的革新,金融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越来越便捷,发展速度也逐渐加快,交易范围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面貌,如今的金融经济越来越具有国际化的特点,这就是金融经济逐渐与实体经济分离的技术因素。另外在制度因素的影响方面,由于我国的金融经济风险制度不够全面,使得金融经济钻了制度的漏洞,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跟风行为和投机行为。因此,在技术因素和制度因素的双重影响下,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速度会逐渐加快。

(三)金融管制的影响。除了金融经济比例的影响和技术及制度因素的影响之外,金融管制的影响也是促使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分离加快的一项重要因素。我国在金融管理这方面的力量还比较薄弱,加上金融自由化都加快了两种经济的分离速度。另外,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全球各个国家的金融管制都加深了彼此的联系,资本流通速度日益加快,国际金融机构的竞争变得日趋激烈,全球的金融交易量迅速增多,当金融交易情况变得糟糕时,会导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爆发。综上所述,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三种因素分别是金融经济比例的影响、技术与制度因素的影响以及金融管制的影响。面对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危害,我国的政府部门一定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且针对以上提到的三种因素进行仔细地分析、研究和讨论,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切实做好对实体经济的保护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有序发展。

四、解决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措施

第4篇:金融经济范文

金融经济、经济转型、改革金融【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53-01

从国际上看,债务危机引发了对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忧虑,更进一步恶化了中国出口的外部环境。国内来看,中国已进入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转型期,正处在国际经济周期与中国自身发展周期重叠的困难时期,宏观政策的抉择面临众多“两难”,甚至“多难”困境。

1转型实质:扩内需、调结构

长期以来,中国高速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靠出口消化高投资所形成的过剩产能拉动。2009年中国已超过德国成为第一大贸易出口国,但目前欧美等中国主要出口市场都深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口高速增长已经不具有可持续性。同时,高投资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已经严重超出中国的承受能力,大量进口能源及各类矿产品则推高了各类大宗商品的价格,进一步侵蚀了中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的可持续性。为此,需要从两个层面推进中国经济转型。一是经济增长重心要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这需要从源头调整优化当前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扩大内需;二是经济增长要由依赖出口规模的持续高增长,转向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这需要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因此,现阶段中国宏观政策的着力点需要放在扩大内需、增加技术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三个层面。下一步应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但政策指向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应通过减税和增资两条途径,引导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首先,要进一步改革完善税收制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这是扩大内需的基础和前提。过去在国民收入分配过程中,居民收入比例持续低于企业利润和政府税收,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长期低于财政收入增速。加上教育、医疗和房价的持续上涨,抑制了终端消费的增长潜力,制约着中国经济的自主增长后劲。其次,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教育体系,免除普通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提高整体消费意愿。最后,要通过结构化税收政策、财政贴息等政策工具,引导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区域经济发展转型的路径问题

经济是金融的基础。因此,分析金融如何支持必须首先清楚经济如何发展。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应该立足于本地资源,着眼于周边经济协作,融入某个经济体或更大范围经济的整体发展中去,这是经济转型的一条基本路径和原则。①关于“立足于本地资源”对于当地的资源应该全面认识、辩证的分析,也就是要全面掌握本地资源的类型、数量、价值,辩证地分析哪些资源可以利用、开发利用的条件和效应以及哪些资源需要条件成熟时开发等等。以承德市为例,该市是一个复合型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其经济发展可依赖的资源种类主要有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力资源、气候资源和旅游资源。据统计,承德市的土地总面积占全省的21%;其中,草场面积占全省的43.7%,林地面积占全省的47.1%。承德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34种,矿产地180处,主要矿产探明储量均相当丰富,其中钒钛是国内除四川攀枝花之外的第二大蕴藏地,钼矿储量占全国第4位。水资源总量37.6亿立方米,占京津冀的12%;坝上年均风速2.1米/秒,全市日夜温差大,日照充足,降水适量。承德市属红山文化群,是清朝第二个政治中心,历史和文化积淀深厚,全市有重点风景名胜区28处。②关于“融入某个经济体或更大范围经济的整体发展中去”正是区域经济与周边地区存在着多方面的联系和互补性,才为其在转型时提供了融入某个经济体或更大范围经济整体发展中的可行性。如承德市在资源的利用上与周边的唐山、鞍山、宣化、首钢等钢铁企业形成了上下游的供应关系,在水资源和农副产品供应上与京津形成了初步的协作关系,在旅游资源方面上也正逐渐与周边地区共享关系。目前,国家已经将环渤海经济圈定位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又一个经济发展极,这就为所有该区域内的地区经济转型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所以,承德市在考虑经济发展转型中,必须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的视角去审视和抉择。从微观角度是要考虑承德市本市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从中观角度是要考虑加强与京津冀经济发展相融合,从宏观的角度是要如何利用好环渤海经济圈建设的机遇以及如何更好地融入其中。

3转型期金融调控之道

第5篇:金融经济范文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0)

摘要: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规模的壮大及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和位置的不平衡,导致高度集中的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挤压。对实体经济的金融和经济分离的来源是:技术和制度因素,金融资产的比例增加,财务控制,等等。基于此,经济改革应敦促金融经济为实体经济服务,这是作为经济改革自身发展的立足点。

关键词 :分析;金融经济;实体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2-0197-01

一、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相分离的重要表现及其危害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并不是近期现象。世界经济危机非常典型地反映了这两个分离。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和实体经济的不均衡变得越来越严重,相关的金融和实体经济的不均衡表现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数量和规模明显高于的实体经济的数量和规模,金融资产比真正的经济资产高得多,因此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在位置上发生了上下颠倒,金融经济发展是从以前的补助作用取代实体经济,变成了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并逐渐从现实的经济运营分离出来,独自运行。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分离的重要标识在于金融资产的比例,金融交易的金融资产的比例系数,等。这些指标的上升预示着分离的金融和实体经济变得明显。

伴随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的扩张,分离的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在世界上出现一些新的特点。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些发达经济危机的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这一现象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共同特点。金融和实体经济的不均衡,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大型收购行为中出现的大量的金融巨头高度集中,导致经济问题。这种高度的集中在很大程度上对金融企业会造成不利影响经济的发展,由于金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集中,纵使他们获得高薪追求机会,金融机构内部会出现严重的道德风险,而且已经扩大经营破产的风险将会降低,即使有倒闭的风险,政府也会因其巨大的崩溃会对整体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而给予帮助,因此,这些大的金融公司不会选择降低风险的措施,甚至会使用一些严重影响自身发展和风险管理的方法。其次,由于金融经济大大超过了实体经济,导致经济的金融部门发生多重大型交易的经济活动,实体经济受到的压力愈发增大,使得的经济和金融交易出现纯投机的几率增加,金融经济全全摒弃了了实体经济,脱离现实经济正常化,与造成了整个经济恶化的走向有必然的联系。

二、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的主要根源及其防范

随着数量,大小,位置,经济和金融各个方面越来越大的差距,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逐渐形成,这种倾向的延长度直接奠定了两者分离对整个社会经济带来负面影响。深入解析金融经济实体经济之间的分离的重要原因对预防两分离造成的社会经济的破坏具有重大的意义。总的来说,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分离的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

第一,金融资产的比例增加,风险扩大。在经济金融发展的谈话中,实体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无论是在实践上,或在真正的贡献,实体经济都比金融经济更根本,金融经济必须出现在实体经济后,并且是实体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任何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中的实体经济都是金融经济发展的现实背景和经济支持。因此,金融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基于实体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的。但在世界上,由于实体经济需要外汇交易,这离不开金融经济的支持,因此金融经济在全球金融交易起到一个重要的中介作用。一旦金融经济出现,各种风险将会增加。金融交易的增长会比实体经济更快,从而提高金融资产的比例,这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机遇,更是经济发展的挑战,主要表现为经济和金融过度集中的、社会的和经济的损失。

其次,技术和制度因素也是导致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重要原因。在技术方面,技术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会为各种国家创新的全球化和国际化带来深刻影响。因此,经济和金融的种类也日益增多,经济和金融的发展速度大大提高,金融交易越来越大,金融资产的比例也是相应的增加。在制度方面,短期投机的金融交易,非理性的行为,各种各样的行为层出不穷,必须要受到国家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管束。

从世界经济的发展来看,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本质是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是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不能离开的金融实体经济的发展。所以,深入分析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整体具有重大的意义。世界金融危机表面上看似金融业界的危机,其根源是金融经济的过度发展严重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经济危机的就是缺乏实体经济的必要性和全球化。所以,拯救金融危机的最重要方法在于实体经济世界的发展,积极引导经济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促进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金融机构改革为人民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科学技术创新服务的努力是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解决经济和金融的困境的唯一方法,也是世界经济危机缓和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王振山.金融效率论.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0.

第6篇:金融经济范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对其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为更好地发挥数学经济在金融经济中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经济数学中的极限理论、函数模型、导数以及微分方程在金融经济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经济数学;金融经济;应用市场

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现象的不断复杂化,使得市场经济竞争愈加激烈,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则会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经济分析模式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走向,但原有的分析模式无法适应新的市场需求,需要更加严谨的分析模式替代原有的经济分析模式,对金融经济进行科学的分析促进金融经济的发展。数学经济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对结构以及数量关系较为重视,符合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将经济数学应用在金融经济分析中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极限理论的应用

极限理论是数学理论的基础概念之一,在数学经济中应用较为广泛,不仅如此,它还被广泛地应用在金融管理、经济分析等方面。极限理论是对事物的衰竭以及增长规律进行体现,其中包含了人口增长、折旧价值、细胞繁殖等方面的内容。在进行经济分析的过程中,使用极限理论可以更加快速且准确的计算储蓄连续复利,提升金融经济分析的效率。

二、函数模型的应用

(一)供需关系的应用

在金融经济分析的过程中,离不开函数关系的应用,这是使用函数模型就可以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在对市场的供需关系进行分析时,需要对函数知识有充分的认识与掌握,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函数关系,从而为金融经济分析提供帮助。在市场供求关系上,不同因素都可能会给市场发展带来影响,如消费者的价值取向、商品的市场价格等等。以市场价格为例,在建立函数模型时需要包含需求和供给两种元素。当价格上涨时,供给量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其是增函数。反之,当价格上涨时,需求量逐渐呈下降趋势,则说明其是减函数。因此分析人员在对市场经济的供需问题进行分析时,可以根据价格的变化进行研究,最终达到供需双方都满意的效果,从而对市场经济进行合理的调节。

(二)成本与产量的应用

在研究产量与成本的关系时,需要使用成本函数进行分析。在保证生产技术与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产量与成本会产生一定的函数关系。在生产产品时,分析人员需要对销量与收入、成本与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然后根据函数关系进行分析,这样让生产者盈利,而这又会涉及收益函数。研究人员在分析各类函数的过程中发现,将经济数学应用到金融经济当中,可以对目标进行高效率的分析,进而更好的处理经营者以及生产者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仅如此,高校在进行经济数学的讲解过程中,如果能够将金融经济融入其中,也会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升教学质量。

三、导数的应用

导数在经济学中应用也非常广泛,但在经济学中,导数还有一个概念,被称为边际概念。通常情况下,分析人员会将研究目标从一个常数量引入为变量,它不仅促进了经济学的发展,同时也成了经济学中的典型。在经济学中导数主要包含边际收益函数、边际利润函数、边际成本函数等内容。分析人员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导数的特征,对自变量中的变化分析因变量的发展走向,从而保证函数研究变化的客观性。对于成本函数,如果需要对其固定产量下的边际成本进行分析,需要计算出平均成本,然后进行对比,进而客观的分析出其变化的情况,确保生产产量的增加或者减少。如果平均成本小于边际成本,则需要减少商品的生产产量,如果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则需要增加商品的生产产量,确保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在分析函数的相对变化率时,可以利用经济分析的弹性特征。例如在需求量和商品价格的关系上,使用弹性特征,可以较为客观的得到一个价格值,如果商品的价格小于价格值,则说明需求减少率应小于价格提升率,反之亦然,这样可以在保证厂家获取效益的同时,使商品价格处于科学的范围之内。

四、微分方程的应用

微分方程是经济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经济学中的问题都需要微分方程的帮助才能更加有效的解决。在进行金融经济分析的过程中,常常会存在量与量的关系,这都可以利用函数的关系进行分析解决。而在遇到较为复杂的函数关系时,则需要利用微分方程进行分析解答。微分方程作为函数关系的一种,其包含了自变量、微分、未知函数等内容。分析人员在分析复杂的金融经济问题时,不能使用导数来准确地体现数量关系,所以需要使用微分方程将其直观地展现出来。但由于微分方程难度较高,内容复杂,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分析人员格外注意,避免信息的遗漏,从而保证微分方程能够充分发挥出其在金融经济中的作用,为金融经济的研究分析提供帮助。

五、结束语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金融经济选取更为适合的经济分析模式,经济数学作为一门科学且严谨的学科,可以对金融经济中的各种变量进行分析,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使得金融经济分析变得更加简单,从而保证经济分析的准确性、客观性,为金融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月梅.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浅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34-37.

[2]曾金红.浅析金融经济分析中经济数学的应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4:7-8.

第7篇:金融经济范文

关键词:金融经济;经济泡沫;成因;表现形式;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2-0000-01

一、简析经济泡沫

随着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工具以及金融衍生工具逐渐出现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市场经济特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阶段自由化、价值化、国际化已体现的极为明显,经济泡沫伴随着金融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并且经济泡沫的产生有着不可预见性,且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从社会和约束机制上分析金融泡沫,其主要是以股票泡沫和房地产泡沫的形式出现[1]。金融泡沫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过高的虚拟经济同实体经济之间的偏离性。

一般情况下,将由于局部投机所引起的资产市场价格与资产内在价值相背离的部分称作经济泡沫,其实质是某特定资产发生了价格膨胀,与此同时,相对宽松的经济监管政策也使得该传导机制使经济泡沫向全局经济泡沫逐渐转变。对于以上定义在这里进行详细解读:首先,局部的经济泡沫是引发全局性泡沫经济的前提,正是由于虚假的市场需求导致局部经济泡沫的产生,与此同时,虚假需求的价格信号也会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平衡,这就说明了虚假需求是导致经济泡沫的最为根本的原因。还有,局部经济泡沫的出现或者经济泡沫展现出逐渐增多的特征并不能够说明此时国家已经处于经济泡沫之中,经济泡沫要想转变为泡沫经济还需要特定的传导机制,相关经济部门如果在此时没有一定的货币政策的失误,那么局部经济泡沫也不会转变成为全局的泡沫经济,一般意义上讲,我们平时所讲的泡沫经济在本质上讲其实是经济的虚假繁荣现象,这里所讲的虚假繁荣现象是在 泡沫经济时期由于社会的有效需求被很大程度的刺激,社会的有效需求中存在着较多的虚假成分,但是这种表面上的繁荣是不可能较长时间存在下去的,其不实在的特性本质会导致其最终破灭,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剩余资本稳固增加,投机资本的量也随之不断增加,不仅如此,伴随着固定资本的老化,折旧会在总投资中的比例越来越大[2]。折旧的总规模随着固定资产的规模的扩大而越来越大,因此,当总投资出现萎缩或“被萎缩”时,一个国家的净投资也会以更快的速度减少。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反映的是“局部”的经济现象;后者反映的是“全局”的经济现象,不可混为一谈。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资产规模的增大使得资产泡沫的规模显的相对较小,较小规模的经济泡沫暂时还不会崩溃,相反,相对较大的经济泡沫则会随时崩溃,使原本良好的经济形式急转直下,其结果就是大量的就职者以及投资者遭受巨大的损失,前文已经提过,资产泡沫是经济泡沫的本质根源,其使得资产的原始价值在投机资本的助力下急速上涨,急速上涨的原因主要是资产增量(A)超出净投资增量(Ni)部分的异常增值。而资产价格的两种基本形式是有形资产价格(如房地产价格或固定资产价格)以及金融资产价格(如股票、期货、债券价格等),而经济泡沫的增长与固定资产价格的增长基本上保持一致[3]。

二、当今形式我国经济泡沫的基本特征

下面分别举出现阶段我国经济泡沫的具体特征,首先我国的资产泡沫率从资产泡沫崩溃的临界质量的角度来讲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其次我国经济泡沫的增长速率比资产增长速率以及净投资的增长速率低很多,我国资产泡沫的年增量相对于同期净投资规模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再次,我国资产泡沫现阶段并没有比较明显的缩减,最后,资产泡沫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政府的财政赤字消费所推动的,而资产泡沫量的增加从一定角度上讲是由于货币流通量的增加所引起的[4]。

三、经济泡沫的利与弊

如今形式下,只要一提起经济泡沫,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对经济极其有害的,但从一定层面上讲,经济泡沫对市场经济存在着一定有利的作用,经济泡沫会使资本变得越开越集中,市场竞争也会随之不断加剧,这就会使经济逐渐发达,而筹集资金方式的多样化会使企业不断的扩大再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另外,由于股份公司的发展,而改革开放以来,股份制公司的迅速发展使得国有企业本身的老旧制度不断更新,这就极大的加快了资本的运行效率,资本运行效率的提升体现在市场经济的方方面面,如土地市场中,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出可以将集中的资金进行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这就间接提高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与此同时,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反过来也会促进经济的增长,而企业间的竞争,适度的经济泡沫催生的优胜劣汰也会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效率[5],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的适度的经济泡沫对社会经济是有好处的,对社会的发展也是有利的,从另一个角度上讲,经济泡沫也存在着一些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等消极成分,民对最资产价格的担心会随着资产泡沫的增大而增大,这样就会使得对涨价的预期推起和加速下一轮资产价格的异常上涨;资产价格的增长会使经济泡沫的增速越来越快,这也加速了泡沫的崩溃;所谓的投机心理会随着资产价格的上涨而膨胀,这会加剧资本向投机市场的转移,进一步打击实体经济;在当前国情下,如果资产泡沫一旦崩溃,我国国内的投资信心会遭受极大的打击,使投资者的心理阴影和投资环境的恶化卷入恶性循环;最为严重的一点就是引发经济危机,经济泡沫的崩溃如果引起整个社会的恐慌,一旦诱发“恐慌性需求萎缩”就会引爆经济危机。因此。在研究经济泡沫时,也应该重视其极的、不利的一面。从整体上看,经济泡沫利大于弊,我们需要辩证的分析经济泡沫的利与弊,这样做的意义在于可以充分利用经济泡沫的积极方面,活跃经济,加速经济增长,也要抑制经济泡沫的消极方面,避免经济泡沫的过度膨胀形成泡沫经济,使得经济虚假繁荣,危害社会经济发的展。

四、结语

对待经济泡沫问题要辩证分析,既要认识到经济泡沫积极的一面也要防范其消极面,经济泡沫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取决于泡沫化程度,若不针对这种经济泡沫问题加以合理控制,整个金融经济体系的发展就会被这种经济泡沫所垄断,这对于整个现代金融经济市场的发展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应将经济泡沫置于一个可控范围内,利用积极的一面促进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正新.关于泡沫经济及其测度的几个理论问题[J].金融研究,2002.

[2]熊良俊.泡沫经济释义及相关理论问题[J].金融研究,1998.

[3]陈世渊.金融泡沫理论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1.

第8篇:金融经济范文

关键词:现代金融经济;经济发展;经济泡沫

一、前言

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中,金融经济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平稳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金融经济泡沫出现了,这种问题成为了我国国民的焦点问题,所以,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找到切合实际的决绝措施,对我国经济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当前在新的发展时代下,金融经济泡沫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第一,金融经济相关的产品在不断改进,这些新兴的产品和实体的经济相比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这些新兴的金融经济对现实的经济具有很大的冲击力;第二,在经济学的分析研究,很多学者关心价格问题,但是,符合时展规律的金融经济成本要在控制之中。金融经济的发展通过价格战发展,因此,对现实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影响。在新的时代中,出现的经济泡沫对我国的现实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现实经济具有非常大的影响。第三,在我国经济系统中,经济泡沫也具有一定的作用。经济金融化的快速发展中,我们在改革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人们一定会关注经济泡沫这种问题。第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出现的经济泡沫问题,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受到学者的关注。总的来讲,经济快速发展中,必然会出现经济泡沫,这个问题得到了世界的普遍关注,这个问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不管在经济学界,还是在商学界,这种经济泡沫影响到了广大的民众,对民众具有直接的关系,假如这种经济泡沫出现了破裂,就是造成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使得社会出现了恐慌。所以,在经济的发展中,对这种经济泡沫的分析研究一直存在,一些有关联的话题也时有出现,对经济泡沫问题的推算一直存在,从来没有停止过,特别是我国在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中,对这种经济泡沫的讨论呈现增多的趋势,已经成为我们人人关注的问题。

二、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的基本理论

经济泡沫在其他国家最先出现,在1634年,出现了“郁金香狂热”,在1980年,日本经济在快速发展中,出现了经济泡沫。在1997年,在东南亚出现了经济危机。通过对过去历史经济泡沫的分析可以可以看出,这些经济泡沫的出现,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尤其是在2008年出现的全球金融风暴,给世界经济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笔者通过本文的分析,对经济泡沫和泡沫经济的进基本知识进行了分析,通过这些分析来应对全球的经济危机,减少经济危机造成了重大影响。

人们普遍认为,金融经济是金融资产交易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是将技术创新和金融系统为依托。人们通常讲到的经济泡沫,其实是一种经济发展的状态。一种产品或者多种产品,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的连续上涨,使得人们形成了远期目标一直上升的一种判断,进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购买的行列中来。这些买家,基本都是想通过购买或者一定的利润,对这种产品的性质没有太多的认识。这种价格持续的上涨,一定会使得价格出现暴跌的情况,最终就会出现金融危机。通过当前人们的分析研究,学者们还没有对泡沫形成一致的定义,但是一些基础性知识,学者们的认识都是相同的。这些相同的认识表现如下:第一,经济泡沫一定会出现价格的暴涨和暴跌;第二,经济泡沫期间的金融投资会很多;第三,基本的调控不会对经济发展造成影响;第四,泡沫的出现主要是房地长市场和股票的因素。

经济泡沫和泡沫经济不是一样的,这种观点在学着中已经具有一致的观点。但是,这两者的区别到底是什么,是学者研究的重要问题,这个问题也是一个难点。很多学者认为两者的区别主要是,经济泡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一种不规则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的供给和需求出现了问题。泡沫经济主要是一些投资者想投资取巧,将大量的资产参与到市场经济中,使得市场经济出现很大的变化,这种情况是泡沫经济。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发展市场经济能够很好地预防泡沫的出现。但是发展市场经济对经济泡沫是没有自动调节能力的,泡沫经济不存在这样的平衡点。

三、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形成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经济发展中,假如过高的对经济评估,就会造成经济泡沫的出现,经济泡沫的出现都是与实际发展不一致的情况下出现。在整体的市场经济运行中,虚拟的经济占到主导作用,实体的经济在发展中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表现出的一种挤压和限制的行为。这种情况下是虚拟经济的总量远远高于实体经济的总量,虚拟经济创造更多的价值。在经济发展中,经济泡沫很难受到现实的考验,基本上都会在一段时间之内出现经济泡沫的破裂,这种经济泡沫破裂之后就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破坏。

当前,在经济快速发展中,经济泡沫的出现时有发生,这种经济泡沫出现之后,对我国的经济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相关的学者就会思考,怎样才能阻止经济泡沫的出现,或者延缓这种经济泡沫的发生。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9篇:金融经济范文

此次金融危机最初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后愈演愈烈,在金融领域迅速从局部扩散到全球,演变成为一场百年不遇的世界性金融危机。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金融危机深度蔓延与渗透,开始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并深刻影响世界经济发展。此次金融危机产生并在全球迅速传导的原因,本文认为主要是以下三个“过度”:一是美国市场经济的过度自由放任。表现在美国当局过于相信市场的理性,执迷于“看不见的手”调剂经济的能力,美国消费者对经济的预期过于乐观、消费观念过于超前。二是近年来世界经济的过度投机性,特别是在房地产、股票市场、原油期货等领域的过度投机背离了生产要素“价值决定价格”这一基本经济规律,引发大量泡沫经济。三是各国经济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对于美国经济的过度依赖。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大部分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对外依存度快速提高,出口需求在许多新兴经济体内对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而美国的高消费、超前消费与举债消费对其他经济体的发展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拉动这些经济体经济增长;一方面以美元为主的国际结算体系即所谓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单一性对这些经济体构成潜在威胁,一旦美国经济出现危机、美元贬值就会迅速使潜在威胁由隐性变为显性。世界经济这一特征在全球股市上可以鲜明佐证:华尔街打个“喷嚏”,全球股市就会“感冒”。

二、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简析

(一)对世界经济的深刻影响

此次金融危机,首先使发达经济体金融机构遭受重创,导致主要金融机构崩溃、股票市场狂泄、信贷冻结,紧接着传导至实体经济,对全球房地产、股市、制造业、世界贸易带来巨大冲击。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急剧下滑:1、发达国家生产总值2009年预计将出现负增长;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预期从2008年的5.9%放缓至2009年4.6%;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从2008年2.5%下降至0.4%~1%。2、初级商品价格起伏动荡、暴涨暴跌。3、世界贸易总量下降,2009年预计将缩减10%。4、就业困难,失业率上升。5、世界人均收入下降。

(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目前,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国民生产总值GDP增幅下降。自2008年第四季度GDP增幅开始低于两位数,驶入本轮经济周期下行区间。随着金融危机向纵深蔓延,2009年首季GDP增速更是快速回落至6.1%,增幅比同期低4.5个百分点,为近二十年来新低。2009年全年预期为7.5%,比十五以来的平均增长速度要低2-3个百分点。

2、工业增速明显回落。金融危机扩散到实体经济后,工业经济遭受最直接、最严厉的冲击。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2009年2-5月按月分别为11.0%、8.3%、7.3%、8.9%,1-5月累计增长6.3%,增幅比同期低整10个百分点。

3、出口明显减弱。海关总署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以来出口以两位数的速度负增长,分月看,1到5月分别为-17.5%、-25.7%、-17.2%、-22.6%、-26.4%,1-5月累计为-21.8%,而去年1-5月累计为22.8%,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影响之深不言而喻。

4、国内部分重点行业和企业的效益下滑。号称“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业特别是出口加工贸易处于本轮金融危机的风口浪尖,由此传导至其上游各相关行业,重点是原材料、能源等基础产业,致使部分重点行业景气持续快速下行、相关企业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明显下滑甚至不堪其重、步履维艰。

(三)对煤炭行业的冲击

由于金融危机对钢铁、电力、化工、建材四大主要用煤行业的深刻影响,给煤炭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表现在:国民经济下行不可避免地带来对包括煤炭及其延伸产业如煤化工在内的能源总体需求低迷,煤炭供求关系发生逆转,由相对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库存总体上升,价格深幅下跌,回款十分困难。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煤炭经济发展应着重处理好以下三方面关系

面对此次金融危机及其影响,处于国民经济重要位置的煤炭经济,应有清醒认识,从宏观与微观的不同层面考量,以科学发展观来审时度势、统筹处理方方面面关系。

(一)煤炭行业生存与发展的关系

本轮金融危机前,我国煤炭行业经济经历了持续近五年的高涨周期,此期间煤炭经济发展处于各行业前列,投资扩张十分迅猛,年均投资增长在30%-40%,今年1-4月固定资产投资仍增长36.6%;大量煤炭产能在这五年里陆续释放,年均增长2亿多吨,2008年全国煤炭产量达27.93亿吨。目前在建和规划建设的6亿吨左右煤炭产能,将在近三年形成实际生产能力,如此,在“十二五”初煤炭产量即达到2020年我国煤炭需求量35亿吨的预测值,产能过剩在金融危机下已经初露端倪,今后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因此,从当前与长远考虑,本文认为:对于煤炭经济,“发展”仍是第一要务,但发展的前提应是建立在良好而坚实的“生存”基础之上,建立在科学、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之上,盲目的产能扩张将会带来巨大的市场风险。煤炭属于“不可再生”的紧缺资源,始终应遵循“有序开采、适度增量、节约利用”的原则,确定科学经济的煤炭产能,必要时采取“限产压小”措施改善因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低迷、销售不旺的市场环境,正确处理好目前生存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二)煤炭行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与外部市场、技术成熟度的关系

进入新世纪,煤炭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给包括煤炭在内的能源行业发展形成有力支撑,同时给煤炭深加工与转化、行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酝酿了新的机遇。近年来,煤炭行业正是基于国民经济发展变化要求与市场形势,加速煤炭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煤化工成了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但目前我国煤化工产业结构性矛盾在金融危机形势下更加凸现,一是部分煤化工初级产品产能过剩与市场需求不足,截止2008年底,甲醇产能已突破2000万吨/年,产量为1100万吨,开工率仅50%左右,二甲醚产能490万吨/年,产量为147万吨,开工率30%;二是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煤化工项目投资呈过热趋势,不少煤炭企业争相发展煤化工,且产品结构雷同,对产品未来市场需求状况缺乏科学精细的可行性分析;三是煤化工产业中仍有诸多关键性技术不成熟,从研发到应用、形成一定规模产能尚需时日。针对煤炭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更加广阔、长远的视觉统筹考虑、精心谋划,以市场为导向、技术创新为抓手科学安排煤炭产业链延伸与优化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