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的职业定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定位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01-02
职业教育日渐受到社会的关注,从招生规模到市场的需要都取得了空前的发展,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业却呈现出下滑的趋势。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难呢?从毕业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分析,其主要原因是课程设置不合理,与社会需求脱节。因此,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与定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
1.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发展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出现了一种自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市场上计算机类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另一方面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就业形势却呈现出下滑的趋势,具体体现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从而导致招生困难。究其原因,有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主要是中职学校计算机类专业培养的学生特色不突出,学生存在着"不软不硬、不上不下"、"博而不精、适应期长"等缺陷,具体表现在:
1.1 培养的人才和市场需要脱节。目前,一些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在专业设置、专业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呈现出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及手段相对滞后等现象,造成了教育和市场需求的脱节,导致学生就业后工作适应能力差,通过自学或重新培训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1.2 发展后劲不足。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普遍存在岗位层次低、发展后劲不足的现象。目前,一些中职学校的培养手段相对落后,毕业生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远远不能适应各行各业对计算机专业多方位、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近几年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表明,中职生进入用人单位后,能够独挡一面的极少,多数只能担当基础性或维护性工作。
1.3 专业课程体系不科学。专业课程没有形成针对专业培养目标所确定的职业岗位的有效课程体系,课程门类定位不够准确,课程目标偏离人才培养方向,课程功能低下。同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科教程结构,即使对一些课程进行了整合,也只是按照专业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增减、筛选,依然按学科知识逻辑结构组织课程。
俗话说:出口畅,入口旺。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应如何走向市场,从而让更多的计算机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呢?
2.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
中职课程设置中应注重以下几条原则:
2.1 课程理论适度化。所谓理论适度化就是既要在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拓宽理论知识,又要兼顾少而精。在课程教学中,我们以够用为度,不追求专业理论知识的完整性而是严格按照职业需求来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并着眼于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职业岗位需要什么,就教什么,需要多少就教多少。
2.2 语言类课程的设置原则。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教学目的自然也就是学以致用。鉴于许多用人单位或报考公务员等要求掌握一种语言可安排在学生毕业前考一门语言,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Visual FoxPro或是Access等数据库语言,可以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来提高通过率。
2.3 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中职教育要采用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要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应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2.4 开设具有实用性的课程。建立职教课程体系改进和更新的机制,使课程开发成为职教发展的发动机。要关注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等形式,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根据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况组织课程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模式。
2.5 课程结构模块化。所谓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就是把教育内容编排成便于进行各种组合的单元。一个模块可以是一个知识,单元一个操作单元、一个专业工种都可为一个模块。它是把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有机地、系统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的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3.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定位
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不同于电子、机械专业,既不是工厂的流水线,也不是批量生产的车间,其岗位技能具有较强的行业相关性。因而,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也不能是同规格的"批量生产",必须面向职业岗位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培养。
考虑到当前中职学校生源素质相对较差的现状,要培养计算机软件的"白领",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让学生学会具体的应用、维护、组网和简单设计是完全做得到的,因此专业培养目标可以定位到面向基层岗位,培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一技之长"的初、中级应用型人才。
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应适应社会需求,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目标可确定为以下几个培养方向:
(1)办公自动化及计算机维护方向: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操作、计算机系统维护技术人员。
(2)网页制作:培养从事网页设计的专业性人才,培养具有空间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网页设计师。
(3)网络管理方向:培养负责维护公司计算机硬件、搭建与配备计算机网络、根据需求设计网络方案、与网络供应商配合维护和监控公司局域网,保证其正常运行的人才。
(4)多媒体技术方向:培养从事影视后期制作、多媒体制作、音视频系统开发和应用、网络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运营等工作的人才。
(5)网络广告设计方向: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网络广告设计的人才。
4.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
由于计算机专业所涉及到的内容很广,而中职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两三年,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的安排课程呢?
4.1 课程设置要体现“素质化”培养。“通”和“专”是辩证的,"素质化"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的潜力。除了政治、语文、数学、英语、职业道德等文化课外,"素质化"还应包括"专业修养"课程的内容,比如"网络广告设计"专业,其课程还应包括素描、色彩、书法、广告设计、标志设计、音乐基础、摄影艺术等。这些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形成"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本专业必备的"艺术素质",加设"专业修养课"是培养学生成才的首要环节。
4.2 课程设置要体现技能模块化培养。“素质化”课程旨在积累深厚根基,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模块化"课程旨在"专才教育",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模块。每个模块均有"素质课程(包含文化课和专业修养课)"、"项目实践课程"和"就业培训课程"三部分组成,它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必要基石。
4.3 课程设置要体现工作项目实践化。以前中职学校所说的"实践"其实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操作",仅指计算机本专业的东西而已。这里的实践,专指"工作项目实践","行业化"的课程设置与普通中职课程设置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此。"工作项目实践"重在"综合实践",通过完成一些实际的项目从而逐步掌握课程的知识,能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提高学生自学和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课程,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了解实际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从而提高就业能力,它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必要手段。
4.4 课程内容必须强调应用性。中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工人,是应用型人才,教学目的是学以致用。只有课程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中职计算机课程内容的改革,是要以项目(或模块) 为单位,对相关的课程进行整合,使教学内容体现出针对性、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例如"网络组建"模块,可以某种局域网为项目,通过讲授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使学生理解网络传输协议;掌握在不同环境下计算机网络各种线材的设计、安装及铺设的原则与方法;学会分析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如何配置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选用与安装;了解网络管理、资源分配以及网络安全等问题,使学生具备网络组建和维护的基本技能。
这样,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整合,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内容,从而能将所学知识迅速转化为实际能力。所以中职计算机课程内容要突出"学以致用",避免"大而全", 即从实际需要出发,需要哪些知识就讲解、讲透、让学生切实掌握。此外,课程内容还要适应行业技术发展,体现技术的先进性、前瞻性和延续性。要以就业为导向,将学生日后就业可能遇到的问题纳入到教学内容中,提高教育与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5.结语
总之,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决策者深思熟虑。中职学校为了使自己培养的学生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要经常性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定期做好毕业生的跟踪工作,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课程设置。只有这样,学校培养的人才才会符合社会的需求,才会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从而真正做到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熊以涯.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构建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8
[2] 蔡妍.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方向定位与课程改革.职业教育研究,2009,3
一、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事业单位基本预算支出定额制定方法
作业成本法以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发生为理论基础,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将成本核算提高到作业层次。具体来说,作业成本法就是将资源按其动因分配到作业或作业中心形成作业成本,再将作业成本按其动因分配到产品。即成本动因包括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资源动因反映作业中心对资源的消耗,通过对成本要素和成本库的分析,可以较准确揭示资源需求;作业动因是将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的标准,也是联系资源消耗与最终产出的中介。所以,作业成本法的重心在于跟踪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投入,而不是在产品中分配成本。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与计量,降低损耗和浪费,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事业单位基本支出中的相当一部分被用于维持机构的正常运转,很难将这部分支出直接追溯到机构所提供的公益上。即使追溯到公益上,由于大多数部门承担的服务种类繁多,很难合理确定每项服务的成本分配率。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采用作业成本法制定事业单位基本支出预算定额标准的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确定预算定额对象。事业单位必须实现一定的公益性职能目标,因此,事业单位基本预算支出的定额对象必然是事业单位为实现其公益性职能目标所提供的公益或产品。
其次,确定作业中心。应将事业单位的党务、行政、后勤部门和支持其完成职能目标的支持保障系统确定为作业中心。
第三,按成本项目分配资源。就是确定主要成本项目,以作业中心为成本库汇集资源,并将汇集起来的资源分配到每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库中。作业成本管理中的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发生的支出,也就是各项费用的总和。事业单位基本预算支出的成本项目按照财政部制定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科目执行,分为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两部分。其中,人员经费主要是“预算支出”科目中的“人员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具体定额项目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福利费、社会保险费等;公用经费主要“预算支出”科目中属于基本支出内容的“公用支出”,具体定额项目包括办公费、专用材料购置费、水电(燃料)费、交通(差旅)费等。
第四,按成本动因进行分配成本。也就是将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按成本动因分配到预算定额对象上。作业成本法成本分解一般分两阶段,第一阶段是将资源分配到作业,第二阶段是将作业分配到成本目标。事业单位预算定额制定过程中,对于可明确确定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归属的,可将成本直接分配到定额对象,而不经过作业成本库中转;不能明确确定归属的,用各定额对象成本动因消耗量除以成本动因总消耗量计算费用分配率,然后用费用分配率乘以该成本库汇集的资源总量,得到预算定额对象的成本。
第五,计算单位产品或服务成本。事业单位的公益性产品或服务可能是由几个不同规模的站点共同提供的,需要计算单位产品或服务成本,以准确确定各站点的基本支出预算定额。计算单位产品或服务成本,需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具体分析其成本动因,根据成本动因计算单位产品或服务的分配系数,以计算单位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二、基本支出预算定额制定方法在长江通信管理局的运用
长江通信管理局是为长江航运提供通信安全保障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其为履行公益性职能而开展的公益有甚高频(VHF)业务、干线电路(微波)业务、单边带无线话务业务等八项公益(直接业务)以及相应的支持保障系统(间接业务)。其中,八项公益项目就是长江通信管理局基本支出预算定额的制定对象。
首先,将直接业务费用直接计入各预算定额对象。主要包括与开展公益直接相关的人员性经费、电费、维修费、专有设备购置费、劳动保护费、财产保险费及其它费用。不能直接计入预算定额对象的费用,如电力、程控交换、通信业务管理、房屋建筑等业务保障系统发生的费用,则作为间接费用。
其次,确定作业中心。应将管理部门、各保障支持(间接业务)部门作为作业中心。
然后,归集成本费用。也就是将各管理部门、保障支持部门因履行公益性职能目标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归集,形成作业成本库,其成本项目与直接业务费用相同。依据长江通信管理局业务的特点,可归集为6个成本库:管理部门、通信配电、程控交换、值班长、通信管理、房屋建筑。
小瞻
近年来 ,随着 我公共国财政 体改革制 的 不 断深
, 化及 以 业 事单 位 身 自改 革发 的展 逐 步推 进
,应
括通用设备包 、档 案 、具及动植装物。 三 、定固资产 的会计核 算 (
一 )会 科 计的目 化 变
对事
业单 的预位算 理管和财务 管 都理 出提了
高更求要 旧的《 ,业单事会位计度制 》经已难以 足 满 业 单事位 理管 和发展 的 要 。基需 此 于 , 财政部 于
0 1 2年21 2 月19日发 布 了 的《新事业 单位 会 制
计
在新 制度 下 ,取 了“ 固消定基 金” 科 目 增,设 了 “流非资产基金动 ”科 ,目 并下 设个四 级二明 细 科
度
》,从 2 0 1 3年1 月 1日起 实行 。在固 定 资产管 理中,旧 度下 制,大部 分 固定 资 产不 计提折 旧, 使得
固定产在资置之处前一按直值原 录记反和 映。 随 事着业位单 近年 来定资产固 购的置猛迅增 长,
旧制 度 无 法 真 实 反映 定固资 产在 报告 时 点 的
实目
: “期投长资” 、 “固 定资 产 、 “ ”建工在程 、”“ 无 形 资 ”产。 增加 了“ 建 在 程 ”工、 “ 累计 折旧 ” 、 “ 待 置
资处 产损溢 ” 等 旧制 度 没有中 一 的科 目级, 这 科些目
企业与计会核算致一。 (二 )固定 资产取 时得的 计会 算
核1、 购 入定 固产资 在 制新 下 度,购 人的固定 产 资 , 其 成包 本括
购际价值, 不能 供 固定资产提报在期告 间的损 耗信 息, 成 造实不账符 , 不 能满足会 计信 息质量的要 求,进而 利不于 业单位事的 资产管理 成 本与核 。算正确为用运会新计制 度核 算定 固资 ,产管 理 好 事业位 固单 资定 产 本,对文事业新位单 会制 制计度 固下资产核算进行 了定述阐 并进行 了新 , 旧对
分比 。
析一
价款买 相、关费税以及 定固产交付资使前用所 发生的可
归于属项该产资 运的费输 、 装 费 卸 、装安调 试 和专费人业员务费等服。明 以确一款笔项购人 多项没单有标独价的固 资定产,按照 各 项定固资
产 同 或类类 资 似产市 场价 格 的比 例对 总 本成进行
、
定资固产 的 念
分概配,分别确定各 固项资产定的账成本入与新。制 度 比,相旧制 度 规 定只 了 购人 、 调 的固定资产入, 按 照际支实 付的价或调买款拨 运杂费 、、安 费等装 记账 。
新制 度 指出 :固定 资 产 指是事 业单位 持有 的 使 用 期 限 过超 年 ( 1 含不 1年 )、 单 位价 值 在规 定
标准
以上, 并在使过用
程中基保本原有物持质 形的资产 态单位。价虽未值到达规定准标 但,用使期 限
超 过1年( 含不 1 年 )大的批 同类 物 资 作, 为固
( 1 ) 购 不需安入装固的资产定 , 按固定资 成产
本 :
: 借定 资产固 :贷非 流动 资基 产一金固定 资产
定产资算和核理。管在新《制 度》 , 固定下资的产 标
由准来原的 一 般设 备8 00元 专,设用 备 10 0元0变
同时 , 按实际照付支金额 :
: 事借业 出 支、 营支 经出 、专基用金—修 基购 金 等
为一般设
备1 00 0元, 用设专 备1 500 ,元 高提 了 标
准。
、二 固定 资 的分 产 类
贷:政补财收入助、 零余账户额款额用
、度银 行款存 等( 2 ) 购人需安装 要的固 定产资, 先 过 “ 通在
工建程”科 目算核:
制度新 下,事业位的固单定产一资般 分六为
类 房屋及构:物筑 ;专用设 ;备通 设 备用 ; 文物和 陈
列 品;图书 、 案 档;家具 、 具 用 装具、动及植物 。制 新 度明 了固定资确的具产分类 体, 指出定资产固还
: 借在建程工
伍
审业 计 会 与 2j 勇
阿
贷
:流动资产基非金在一建程工 安
装 完交工付 用 使 : 时
改建、 建扩发 生的支出减 改 去 、建 扩过 程建中 的变 价 收 入后 的净 加增 值, 增 记固 定资 。 产
借
:固定资 借产:非 动资产基流金一在工建 程贷 :非 流 动资产基 金一固定 资产
贷 : 建工在 程
新制度下, 将 固 资定转入产改 、 建建扩、 修缮
时, 按固 资 产定 账 面价值 的
借: :建工程 贷: 在流动非产基金资——建在工 程同
时,
( 3 ) 购
人 固定资产 扣 质留保 金 ,取 得 按时 确 定成本 :
借: 非流资动产金——在基建程工 :贷累 折 旧 固计定资 产 程工工完付交用 使:
借 固: 资产
定
借 固定资:产 : 贷非动资流产金基固一资定 、产 在工
建 程
同时
取得 额发 全票的 :
: 事借支业出 、经 营 支、出 用 基 专— 修金 购基
等
贷金:非 流资动产金—基 固定资—”产 同 ,时 借
:非 流动 资 产基 —金 —在 工 程
建
贷:财政 助补收 、人零额账户用余款 额
度、 银行存 款 等
贷: 其他付应款、 长期应付 款 得 取发 票不包括 保质金 的: :借 业事 出支、 营经支出 、用专 金基修购基
—金 等
贷: 在建工
程 4 、 融 资入租 的固 资 定产
其 成 本按 租 赁照 议协或 者 合同 确定 的 赁租 价
款
、 关相费税以 及固定资
产交付使前用发生所 的可归 属于该资项产的 运输 费、 途 中险费 、保安 装 试调 等确 费定。 融
资租 人 时 : 借: 定固 资 、产 在工建 程贷 :长 期付应 款( 租赁 协议 或 合 同 确 定 的
价款
)
贷:财补助收入政、零余额账 用户款 额 、 银度存行款 等
保质 期 支满付质 保金时 :
借
: 其他付款 应 长、期应 款付事或业支 出、 经
营 出支 、 专用 基 —金 购修基 等金
贷
财政:补收助 入、余零额户账款额用 度 银、行存等 款
非 流动产资 金一基固 定资 、产 建在工 程
同时
, 按 照支的付关 相费 税、运 费输 、途中保
费险、 安 装调试 费 : 等 借:事 业出、支经 营 支出
2
、 自行 建造 的 固 资定 产, 程完 工交工付用使 时
,按自 行建 造过 程中 生发的 实 际支出 : 借 :固定资产 : 非 流贷 动资产 基金—— 固 资产
定同 , 时
贷:政补财助收入、 零余额账用户额 款度
、银 行存 款等 期定 支付租金 : 借 :事业 支 出、 经 营支 出 贷财:政 助 收补人、 余 额零账 户用款 额度 、银 存 款行等
借
:非流 资动产 金基—— 建在 程工 :贷在 工程建 3 、在 原有 固定 产资 基础 上 进 行建 改、 建 扩、修 缮后 的 固 资产定
借 :长期付应款 贷 非:流动资基产一固金定资产 ( 三 固定) 资处产 置时 的 计会核 算 1、 出 、 无售调偿出、 外对捐 固定赠产 资 在, 新制 度增下设 待“理处资损益产“科 : 目 借
: 处 待 理产资损益
新制度规
定 ,其成本按照 固定资产原面账 价值 (“ 固定 资” 产 科账目余额 减去面“累 计 旧折”科 目面余额后账 净的值) 加 改上建、 扩 建、 缮发修 生 的出支,再扣 除定资固拆产部除 的分账面价后 值
的额金 确 定与原。 制度旧 相比 所有不 同 , 制旧度按
l 囵
伍业审
计与 会
:贷累 折计 旧 固定
资 产
基
金, 这无 反映法定固产的真资实价值。新制 度
基上本 借 了企鉴业核 固定 资 产 的 算 法 方, 增 了 固加 定 资 折 旧产的 计 会理 处,从根 上 解决 了现 本 会 行计核 算的 陷 缺 ,实 、 准真确 、 全 面地 反 映 固定 资产
: 非借流资产基动金固一定产 资
: 贷 处待理资 损产 益
2
、对外投资固 资定 借产 :长期投资 贷 :流非动产基金资一长投期资
相关 税按 费借 其:他 支出
使
用 、报废 状以及况末净期 、 盈余值情 况 ; 促事使 单位业立树成意识 本加强 ,固定资产的核算理管 与 督监
; 确保 国资有保产值增 值 防, 国止资产有
失流。
制新度规定 :“事业 单应 位当对除下各列资 项 产外 的以他固定资其计产提 折旧 ( 1: ) 文物陈和列
品 ; (2) 植物 ; 动 ( ) 图书3、 案档; ( 4 以名 )义 金额 计 量 的固定 资产。” 同时 新,制 度对折 年旧限 、折 金旧
:贷银 行款 、存 应税缴费 时 ,同 借:非 流资产基动一固定资金 贷:产 累计折 旧
固 资定产 四() 固 资产定 盈盘、 亏 或盘者 报废 毁、损 会 计核 算的
、额折 旧方 法 起、时间等也止 做出了明。新制说度 加增 “ 累计折的 旧 ”科 ,目 为固定作产的备抵资项 目在资产负债表中 填 列值得一。的是提, 固在资 定产 折
旧 是 计否 支入出 的选 择 ,上 制新 度中 对固 定 资 产计 提 旧只折是 采 用了 虚“ 提 ”折旧 的 模式, 即
事
单位 的业 定 固资应产 当 定进期 清查行盘 ,每点至年少点一次盘。 对于 生发 的固定资 盘产 、 盈亏盘或报者 废、毁损 , 应 当时查及明 原因, 按 规 定 报
经 准批后进 行务账处理 。 、 1盘盈固定 资 产 与 旧制 度 固定 资 产盘盈按 重 置 完 价全 人 值 账
计在提折旧时 减冲净资 产“ 非动流资产金”基。 固 资产定计折提 的旧计处理会如下: 借: 非 动流产资基金—— 定固资 贷产 :累折旧计
制度 新规 ,事 定 业单 固位 定 产一资般 采 用年
不
同, 制新度定规 ,盘盈的 定资固 产,按 照 类或同 类似 固定资 产市场价格确定入账价的值 ;类同或 类似 定资产固市场的格无法可价靠得的取 按,照
名 义 额人 金 账。
限平均 法工作量或计提法折旧 ;提折旧不计虑考 计预残净值事。单位一般应业当按 月计提固 资
产 定折旧 当 。月增加 的定 固资 ,产 当 不 提月折旧 从,
月下起提计 折; 当旧减月少固定的资 , 产当月提照 折旧 ,从下 起月提折不 。固定旧产提资足折后 , 旧
论无能 否 续继 用 ,使均 不计 再提折 旧 提 前 ;报废 的
借
:定固产 资贷: 非 动流资基金一固产资产定 2 盘、或亏毁损 者、报废 的固 定资产 企业会和
计算核 同相 ,在制新度转入 下 待处“资产损益 理
科目
”定固产资, 不也再提补旧。折提足已折旧固的定资 产 , 以继可续使用 , 的应当 继 使用续 规, 管范 等 理等, 些制度都与企业这基一本致。 总 之 ,新 度 制 的出 台全面 反 映 了财 政 改 革 和
事 业单位 发展 的新 要求, 关 于固 定产资 核算 的
变 兼 革 了预顾算 管理 和财务 管 理 的 重 双需 要, 不既
借:待 处资理损益 产贷: 累计 折 旧
定资 固 产报
经 批予 准以处 置时
影响业事单位支 的出算 预口径 ,有又助于反 资 产 映着 时 间推随移和使 用 度程发生 的 值价 消耗 情况, 促进了事 单业位落“ 实物实理管与 价值理管 相结合 ” 的 资 产 管理 念 和理 则 , 原 也为事业 单 进位行 部成本内核提供 算了会数计据持支 。
( 作者 位单 : 甘肃 农省业科 学 院马铃 薯 究研 所 )仁
业审 号
借:非流 动产基金资一 固定产资
: 待贷理处产资损益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管理
1 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
新会计制度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中通用设备的价值标准由500元提升到了1000元,而专用设备的价值标准也由之前的800元提升到了目前的1500元。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定义如下“固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将“一般设备”改为了“通用设备”,将“房屋与建筑物”改成了“房屋与构筑物”,将“图书”改为了“图书与档案”,将“其他固定资产”的范围改成“家具、用具、家具和动植物”等。“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按照实际计提金额,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出售、无偿调出、对外捐赠固定资产, 转入待处置资产时,按照待处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按照已计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
2 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2.1 固定资产科目的使用年限和范围界定不清
目前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无疑增加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划分的难度。由于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使用的年限可能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是新的会计制度中没有进行分科目界定而是统一划归为一年以上。新的会计制度明确了大批同类物资虽然单价达不到标准,但是也属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然而却没有对大批同类物资的概念做相关的界定,到底大批的概念是什么比如一个椅子单价为100,采购数量100算不算同类物资,那采购数量10算不算同类物资呢?很显然由于对大批的概念没有做出相关的界定,在事业单位对其进行固定资产划分的过程就会出现不同的处理方式。
2.2 固定资产科目的设置不够严谨
在新的会计制度下可以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这对于固定资产的真实性反映无疑是具有意义的。但是折旧只是反映资产的损耗部分,对于由于市场价格波动以及经济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的影响却没有真实体现出来。比如事业单位所具有的科研类仪器,随着时间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这些科研仪器就可能发生贬值,即使采用加速折旧也无法处理该问题。事业单位折旧遵循谨慎性的原则,事业单位不得对资产和收益进行高估也不能对损失或者负债进行低估,对由于非正常使用的原因造成的设备的价值小于其公允价值的,在新的会计制度中也没有相关提及,因而作为事业单位需要对会计科目的设置进行考虑。
2.3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较为单一
新会计制度下利用工作量以及年限平均法来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处理,目前现行的折旧方法虽简单容易实施,但是该方法却并不是适合所有类型的固定资产。比如事业单位中的电子类仪器,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这种设备呈现出更新周期短设备贬值速度较快等特点,很多的电子类设备还没有到报废的年限就已经没有了使用的价值,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来对其进行处理。
3加强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对策
3.1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
对于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应对:上报财政部门尽快制定采购的数量以及价值的相关标准细则,固定资产的类型与明细进一步确定,并且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别资产的使用年限,对于大批量同类物资是否属于固定资产进行界定;采用新的折旧方法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核算,将固定资产的无形的损耗也列入其中进行考虑;设置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用来反映可回收金额小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并将其界定为固定资产的损失。
3.2 推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
完善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成本效益以及精简节约的原则,减少投资的盲目性和重复性;将日常的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做好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以及入库等操作,要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维护,对于固定资产的外购、投资以及收益等事宜进行规范。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清查制度,在每年对固定资产开展一次或者是两次的清查,这对于事业单位及时的掌握固定资产以及折旧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
3.3 促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可以提高核算与管理的效率,作为事业单位应该积极的推进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利用信息化实现对固定资产的精细化与动态化的管理。将固定资产操作的整个业务流程都整合到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将固定资产与资金的支付以及预算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将这些信息公布到网络平台上,可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以及使用部门的信息共享。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
结语
新的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带来很多利好,但是通过本文的论述来看还是存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包括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和范围界定缺乏,固定资产科目的设置不严谨,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较为单一,不适合所有类型的固定资产,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推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等措施来应对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
会办公软件及常用工具软件使用技术,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检索、识别、整理和创造性使有的能力。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非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基础 课程定位 职业核心能力 信息素养
一、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面临挑战
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各行业的工作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要求高职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将计算机与本专业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另一方面,“,算机基础”课程的定位前几年与本科趋同,近年与中职趋同,出现高职不“高”、职业不“职”的现象。针对以上情况,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应如何定位,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进行探索。
二、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对计算机课程的需求特点
(一)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不是专业,仅仅是一种工具。
(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将从事不同种类的工作,课堂上引用的实例应该是不同专业学生都能够接受的。
(三)学生用在计算机课程上的学习时间十分有限,不太可能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知识,
(四)不同专业的学生所需要和使用的软件工具有很大差异。“计算机基础”课是高等教育本科和高职各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方法;办公软件的应用;信息检索与交流;常用工具软件使用技术。因此,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定位是:了解计算机系统、相关技术的基本概念、方法,能够熟练地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概括来说。其课程定位就是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信息素养。
三、“计算机基础”课程与提升职业核心能力
[关键词]新形势 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教学 创新
[作者简介]曹红玲(1967- ),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信息管理或数据库。(湖南 长沙 412004)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6-0144-02
高等职业教育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发展,一方面,高职教育迎合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即对高层次专业技术型人力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高职教育目标是培育合格的新型社会主义建设者,首要目标是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培育优秀人才。这些都给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确定了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总理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既为高职院校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为高职院校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系统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生产生活的一种重要手段和必需。特别是在生产一线、服务一线、管理一线的相关工作,对计算机的依赖更是难以割舍。数据表明,社会企业对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掌握多项生产技能、具有浓厚计算机专业背景的高职院校毕业生需求数量持续攀升。但是,由于高等教育的扩张,我国青年人口数量的减少,导致教育资源出现不平衡性的问题,给高职院校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积极进行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创新探索,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素养,对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核心竞争力以及提升院校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课程教学特点
计算机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具有明显的区别,特别是对于职业技术学院,由于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定位、学生特点、教师配备等方面有别于一般高校,所以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课程教学也具有一般高校不具备的特点。
1.应用性实践性特色突出。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应用技能,适应未来职业需要,这也决定了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特色十分明显。一方面,学校需要通过计算机理论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相关理论知识,为进一步应用计算机提供理论支撑。另一方面,通过上机实践,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可以为学生以后就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体系开放内容更新快。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与计算机相关的新技术、新系统、新软件不断推陈出新,要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实现无缝对接,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必须是开放的、不断更新的,这就给职业技术学院,特别是计算机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与方法,以适应突飞猛进的计算机技术发展需要,提高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3.正确引导学生上机操作。计算机课程的实践特征决定了计算机教学必须要高度重视学生上机实践环节的教学。由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生源广、来源千差万别,导致学生计算机基础差异较大。对于有的学生来讲,入校时就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相关的应用软件的运用;而对于另外一些学生来说,可能还没有实际操作过计算机,导致在上机练习时,有的学生对计算机充满了好奇,而有的学生则对上机感到无所谓,会把上机时间作为游戏娱乐的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做好相关引导工作。
二、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各级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政策扶持、人才倾斜等方面力度都在不断加大,有力推动了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尽管高职院校的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设施不断完善,较好地服务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但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张,参加高考学生数量的减少,这给高职院校招生、教学与发展都带来了严峻挑战。计算机教学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对于其他技术专业或管理类专业学生而言,只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形势的变化,使得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面临着一定的压力,要扭转这种不利局面,首先要求学校相关部门必须认清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抓住症结,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当前,社会上对计算机方面的人才需求出现了一种自相矛盾的现象:一是人才需求缺口很大,一是就业形势却与需求相反呈下滑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的学生没有特长,普遍存在着“不软不硬、博而不精”等缺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要想解决这些实际的问题就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正确定位专业目标、根据中职生就业社会所需要的岗位,确定技能教学体系,努力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把学生培养成用人单位迫切需要的应用性人才。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应从哪些方面实行改革
1、面向社会,给学生以正确的定位
计算机专业的在校学生培养必须是面向职业岗位的,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培养。它的课程深浅难易程度不能与大学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相同,对中职学生来说程序设计、语言及编译原理等难度过大,而应该选择一些适合中职生学习的课程如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网络维护等,给学生以正确定位,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防止盲目、乱投石。
2、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统一课程体系的设置
学生从初中进入中专后,学习的目标改变了,如果说学生在中小学时是以升学作为他们的目标,那么,进入中专后他们的目标已经转向了就业。中专学生虽然没有高考的压力,但面临就业的挑战。在为学生进行课程设定时就要根据目前以及将来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相应的改变,职业岗位需要什么,就教什么,为学生的将来做好打算。
3、针对中职教育和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大胆进行课程整合
而应该根据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选择对应的各种软件以各种演示设备向学生讲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要领,以实际项目或模块为单位,对相关的课程进行整合,在教学内容药体现出实用性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
高职类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计算机应用与管理、维护、程序代码编写等应用型人才。现在,一般的高职类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普遍都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计算机信息管理以及计算机应用和网络动漫设计等多门专业方向,所培养的学生将来走上岗位也大都为一般的综合性计算机系统维护员或者专业的软件代码编写员。前面所提到的几门专业方向在社会上并没有具体明确的岗位群与之相对应,使得在校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和就业前途了解不深,容易让学生产生消极应付的思想。很多在校学生对各门专业知识不是特别精通,只是略懂皮毛,高职类院校所培养的毕业生将来走到社会上就缺乏市场竞争力。所以,高职类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应该对自己的专业定位有一个清楚认识,对如何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有明确的思路。
2专业建设与定位
高职类院校教育的学科专业建设和定位是学校为了能够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和引导社会人才消费的一个基本的标准。对于计算机专业而言,其所包含的范围比较广,相应的社会对应岗位也就比较多,甚至岗位之间也是大相径庭。该专业必须进行专业定位和设置才能够满足目前的计算机专业教育需求。
2.1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
院校所设置的专业方向是否能够适应市场的需要,是培养合格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前提和要素。专业的设置就应该以市场导向为指引,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应该培养什么人才。对于计算机专业而言,就应根据I1r人才的需求进行规范化,对市场动态实行实时的动态跟踪和调研,只有这样才能办好有市场前景的IT专业,对于没有市场需求和就业出路的专业就应该坚决停办。现在的高职类院校大都开设了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业,这些专业方向都应该根据不同的就业岗位需求来进行专业设置。对于专业的设置应该根据该专业的市场需求来进行相应调整,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考虑所设专业的方向、规模、结构以及跟区域经济结构的匹配程度、跟就业市场需求的适应程度,此外,还应该最大限度地考虑用人单位的意见等。
2.2科学定位培养目标
高职类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掌握各种硬件、软件工具,同时具有一定的设计、安装、维修和项目开发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此外,还应该把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应以职业能力分析作为基础,进而面向整个职业过程,将岗位对人才知识、技能、态度的需求有机地结合,从而把职业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转化成切实的课程目标。
3课程建设
作为高职类院校专业设置的基本内容,课程建设同样不可欠缺。作为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课程建设是为课程学习者或者本专业学生构建通向成功就业的桥梁。一般来讲,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可以按照不同性质分为:公共文化课、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和计算机专业课等三个大的模块。其中,公共文化课的内容主要包括: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高等数学和英语作为现代IT从业人员的基础素质课程,要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开展;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和计算机专业课可以统一起来划分为不同的模块,然后按照不同的模块来选择相关课程。此外,在各门课程的授课时数的设置上应该充分考虑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之间的内在关系,应该在保证毕业学生具有很强职业岗位适应能力的同时,还要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和职业规划进行考虑,使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职业适应能力。
4教学方法改革
对于IT类专业课程的属性划分,从根本上来讲可以分为两个大类,即原理型课程和技能型课程。高职类院校学生的培养应该按照理论够用、重在技能的原则来实现,所以,原理型课程主要负责对计算机软件的基础和工作原理进行讲授;在开展此类客课程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原理的推演和推导,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对计算机的整体工作原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基于此,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完全采用多媒体方式来实现。同样,对于技能型的课程,由于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所以对此类课程的教学应该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这样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上实际操作的直观性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此外,该类课程一般都是通过某一软件平台来进行讲解,如果不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会给讲解带来困难。所以,应该根据具体课程的实际情况确定配套的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合理、科学性。
5课程技能测验
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专业课程的考核和测试是了解学生对该门课程掌握情况进的重要手段。所有,如何对所设置的专业课内容进行测验,以及采用何种或者什么方式进行检测,是高职类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对计算机专业这种专业性较强的专业来说,更应该根据就业岗位和教学大纲的实际需要,经学生的测试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即: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
关键词: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2-0000-01
Teaching Status and Reform Thinking of Vocational School Computer Major
Wang Qian
(Zibo Technician College,Zibo255013,China)
Abstract:In today's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application-orient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efforts.The face of the needs of society,vocational education,computer science,according to their own reality,to grasp the market demand,extensive research training model,re-positioning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objectives,restructuring the new curriculum,the reform of teaching,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with the actual targeted to innovative teaching,breaking computer science students of vocational schools so that employers can not be satisfied with the embarrassing situation.
Keywords:Vocational colleges;Computer major;Teaching reform
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元化、多层次的,既需要大批优秀的理论型、研究型人才,也需要大批优秀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要深入研究人才培养模式,重新定位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重组新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
一、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一)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基础差、学习兴趣低,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对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的认识和定位存在偏差,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的学生往往对自己要求不严,自身缺乏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
(二)大多数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往往不能与时俱进,还停留在几年前的模式上,与社会需求有一定差距,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专业的开设无法与社会需求及用人单位的要求相结合,学生学不到实际的知识与技能,造成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
(三)职业院校在教学方法上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的讲授,坚持以理论的积累和记忆为目标,忽视了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无法满足现行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需要。
二、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方向
(一)重新恢复学生的自信。职业院校的学生,由于在小学和中学阶段的各种原因导致他们学习积极性差,自信心较差。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恢复学生的自信,不仅是学生在职业院校学习期间,对他们的将来、他们的人生发展,都会起到功不可没的作用。我认为职业院校的老师在教书的同时,更需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兴趣、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及其他基本素养,恢复他们对人生、生活、学习和自我的自信,从而使他们走出校门后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适应个人发展的需要。
(二)重新定位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大学生相比,职业院校学生自身的基础较差,但他们的职业要求特点更为明显,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却比大学生要强。因此,我们的培养重点是要把握住市场动向,培养出能灵活适应市场变化的应用型、技能型计算机人才,注重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应用能力。注重开设实用的硬、软件课程,减少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课程和一些被淘汰和将被淘汰的理论和硬、软件课程的开设,以减轻学生、教师的负担,提高学习效率,突出专业特色。
(三)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对于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应以使学生具备“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因此计算机教学要求课程的开设和教材的选择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内容应该反映计算机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在教材方面,必须避免同一本计算机教材连续使用的情况出现。对于过时、落后或者没有任何实际应用知识的教材,一定要舍弃。因此,教材的选用应以学用结合为着眼点,授课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教材。
(四)改进教学模式,更新教育理念。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教学模式,现在仍然与其他学科一样,以自我为中心、以课程为主、采用“满堂灌”进行教学的仍然大有人在,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抹杀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应该逐步转变为“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认识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建立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教学中不面面俱到,以讲清课程的要点和基础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为主,多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尽量在课堂上与学生多交流,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问题,将问题引入课堂。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曾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五)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典型应用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生动、形式新颖、趣味性强、内容丰富等特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能力、简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计算机专业有着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教学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学内容是很难用语言进行描述的,如果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再配合教师的讲解、演示,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多媒体辅助教学还有助于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扩大认知的空间领域,特别是扩大教学规模,使更多的学生得到优秀教师授课,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六)突出实践环节,提高创新意识。职业院校的办学,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为目标。所以要特别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彻底改变只重视理论学习、不注重实践教学的做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计算机专业教学有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要改善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大力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地掌握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以培养出更多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谭浩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阶段[J].计算机教育,2003,12
[2]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编.托起职业教育的明天――2005上海中华职业教育论坛论文汇编[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