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工程就业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前言
网络工程专业是国内高校普遍开设的一个新兴专业,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网络工程专业也成为一个热门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经济学上讲,需求决定供给,正是因为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的需求,决定了其供给必须为社会所需要,为社会服务。专业的发展只有与社会环境和需求相结合,才能像植物吸取养分一样长成参天大树,最终脱颖而出。从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看,网络技术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办网络工程专业的学校也越来越多,毕业生也越来越多,其就业问题也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办好网络工程专业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形势发展成为一个严峻课题。
二、网络工程专业现存的就业问题
(一)企业因素
从企业层面看,当前对于网络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但是企业的实际工作与毕业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毕业生上手比较慢,不能迅速满足企业工作需求,而企业对毕业生的管理缺乏人性化管理和人文关怀,导致毕业生陷入“报酬低”“职业发展缓慢”等这样的一些困境,对于企业来说离职率较高,而对于学生个人来说也影响了其工作的稳定性。
(二)学校因素
在学校的教学中,对于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存在着误区:(1)教学程度不深,蜻蜓点水式的教学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不牢固、不扎实;(2)教学广度不广,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造成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能力不足,专业技能较弱。学校在培养过程中的培养体系和培养计划问题直接影响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从而影响学生就业。
(三)自身因素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内因发挥主要作用,自身专业认知模糊、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认真、缺乏对社会的了解与认知,都成为学生自身竞争力薄弱的主要因素,专业技能薄弱和综合素质不高都成为其就业过程中的限制性因素,影响其就业。
三、提高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率的对策建议
(一)企业层面
企业对于初出茅庐的高校毕业生,要给予更多成长和包容的空间。例如企业对于员工工作时间的把控和工作技能的培训。首先合理安排用工时间,拒绝长时间的加班制度,结合个人不同的特点,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并且制定个人长期的职业规划,在工作过程中制定完善的薪酬福利体系,并且结合绩效激励机制满足员工的个人生活需求,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发挥企业人文关怀,确保员工在企业留得住、干得住,不断提升自身技能,与企业共同进步发展。
(二)学校层面
对于学校来说,首先要加强专业课的教学,创新教学方式,通过“校企办学”等方式打造与企业需求结合更紧密的课程,让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践性。其次加深教学深度,拒绝蜻蜓点水式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专业全面的技术。最后加强就业指导,学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平台,通过学校的就业指导,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多开展实践活动,深入企业锻炼学生的岗位适应性,以多元化的就业指导形式加强学生的竞争力,使学生成为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三)学生层面
学生是就业的主体,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就业的质量。学校可以通过定期举办优秀毕业生讲座等形式,让在校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并且学习先进,知道自身的差距,正视自身的缺陷,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端正学习态度,为日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学校还可以构建监督体系,监督和考评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建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总之,从当前的社会形势看,近年来兴起的计算机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使得网络工程专业具备了新的前所未有的机遇,成为一个新兴的热门就业专业,社会的需求也比较旺盛,但是要想找到适合自身的就业岗位,还需要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在学校要通过学校指导和自身努力等因素结合,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就业竞争力,只有学生和社会都满意,专业才能得到发展,专业的培养也才具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毛腾跃.网络工程专业产业人才培养探析[J].软件导刊,2014(3).
[2]袁志,邹延平,张明军,等.网络工程专业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计算机教育,2012(8).
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专业基础扎实、后劲强的特点,然而由于太过于注重理论基础的研究,缺少实践环节的训练,在实践操作能力上有所欠缺。因而学生往往需要进行校外实训或进行岗前培训后方能胜任工作,但由于其文化水平较高和拥有高深的理论知识及较强的学习能力而受到企业的欢迎。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则更注重实训环节,大多高职院校以学生“理论够用,实践操作能力较强”[4]作为培养目标。因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较强,毕业之后能够马上胜任本专业某个岗位工作,且薪资要求相对较低,因而特别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这对处于两者之间的大专院校来说,则面临很多压力,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一方面,随着学校的发展,以前好多老的专科学校均已升格为本科,剩下不多的专科学校也大多有升本的想法,因而人才培养在模仿本科模式,但教学时间却只有三年,成为本科的“压缩饼干”;另一方面,有部分专科学校看到了高职院校的成功,因而又转向学习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和方法,但教师和办学体制上却存在很大差异。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有行业背景,而且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注重与企业紧密联系,通过派遣教师和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实训,从企业聘请工程师到企业讲学,企业在学校开设实训基地,与企业联合办学等多种形式,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毕业即可上岗,大受企业欢迎;但以上这些在专科院校中却很难做到,同时在引进新教师时仍大多遵循以往模式,即从一所学校毕业即到另一所学校任教,根本谈不上企业经历和行业背景。因而造成大专学校培养出来的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理论功底不深厚,专业动手能力不够强,难以就业的局面。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网络人才,我们需要寻找一条适合大专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
专科院校网络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构思
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并在实践中形成一定的风格或特征,具有明显的系统性与范型性[5]。对于专科院校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设计构思:
1树立新的专业理念我们要改变专科学校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不够精深这一现状,树立一种“理论向本科看齐、实践向高职看齐”的新的专业理念,同时把一专多能作为培养目标,本着“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综合素质、就业创业”的专业建设思路,来对网络工程人才进行培养。想办法把原来的劣势转化为优势,根据学生情况,分梯次、分小组、分方向和分目标进行培养,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设备管理以及网络系统开发等理论知识,同时具备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络信息建设,能够立足于中小型网络组建等操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2多渠道、多形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网络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须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环节的培养。我系主要通过几个途径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训练,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1)按照由浅入深,不断深入的教学规律,构建了包括基础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等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形成了包括见习、实习、实验、校内实践锻炼、网络课程设计、“四个一工程”(“四个一工程”是我校自创的校内实训环节之一,用以训练和考察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网络工程专业四个一包括:一份工程项目报告、一份网络规划方案、一份网络课程设计、一份技能成果展示)、课内外创新设计等主要教学环节,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的结合。(2)创设学生学习兴趣小组。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自由组建多个兴趣小组,系里指派指导教师并提供相应的学习场所,定期进行学习交流、探讨专业知识或让大家共同帮忙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难题。(3)学生轮流参与系里实验室的组建、日常维护与管理工作。同时利用学校校园网,组建网络工作小组,对校园网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了解整个校园网的组建及工作过程,帮助学校教师和学生解决日常网络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拥有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既深化了理论的学习,又解决了很多在实际操作中才会遇到的问题,使专业技能得到提升。(4)成立大学生创业中心。在本专业中组织一批比较优秀且有意于独立创业的学生成为创业中心成员,由创业中心面向校内和校外承接一些计算机相关项目,交由创业中心成员或系里其他同学一起完成,这样提前让学生接触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与市场需求接轨,提升了学生今后创业的能力。(5)专题讲座。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邀请学校专家和行业优秀教师、工程师、技术人员为学生举办各种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知识面,了解市场及行业最新情况。
3加强校企合作,紧密联系市场高校培养模式应符合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出的学生只有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参与和认同,才能确保培养计划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同时才能保证培训过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我校通过与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对学校设备设施的使用和管理注入企业的建议,使之更加符合实际需求,并在校内形成一定的企业氛围,增强学生与企业人员的接触。同时把企业作为网络工程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进行实习操作,增加他们的实际感受,解决一些书本上没遇到过的问题。再者,学校组织专职教师利用署假到企业顶岗实习,专职教师通过在企业的锻炼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和提升,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又同时成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双方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这种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使学校与企业互动,生产与学习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上岗,深受企业的欢迎。
专科网络工程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1优化课程结构在对课程体系进行设计时,我们参考了美国学者多尔的后现代课程标准“4R”,即丰富性(Richness)、循环性(Recur-sion)、关联性(relation)、严密性(Rigor)[6]。同时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突出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整合课程内容,以模块化设置课程,使设计出的课程体系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7],做到理论够用且可提升,专业素质较好,实践技能够强。我校在课程设置结构上,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素质教育及个性选修课程4个模块。课程主线将以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网络类课程和JAVA程序设计开发两条主线进行课程设置。公共基础课程: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思修与法律。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概论、C语言程序设计、动态网页设计、局域网组建、专业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网络操作系统配置与管理、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与管理、TCP/IP协议、网络安全、智能大厦与综合布线、网络维护与故障诊断、Linux网络操作系统管理、网络安全技术、关系数据库与sql、JAVA程序设计、J2EE、工程造价等。素质教育及个性选修课程:三维动画制作、电子商务、网络办公系统开发、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
2更新教学内容计算机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学内容必须跟上技术及发展的需要,教师所教授的东西不应该是学生学后发现早已过时、一无所用的知识。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我们坚持“新、精、实”的原则。“新”即教学内容是当前学科和行业需求前沿,教法上要有创新;“精”即讲授内容要突出精炼、精华,不需要太多无用的东西;“实”即所教内容要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学有实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自编理论教材和实验教材来尽量做到内容的精练和实用,有针对性,突出重点。
3转变教师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上课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特点,充分利用框架式教学法[8]、项目式教学法[9]等教学方法。教师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同时向学生传输行业知识,讲解最新前沿技术,了解行业动态。同时,通过形式多变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两委会、创业中心、计算机协会、学生创业团队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具有创新性的计算机技能大赛、学生周末大讲堂、科技文化周等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提高专业技能。
4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结合所授课程特点,改变传统的笔试方式,建立以学生能力为本,质量和技能为主,重视学生思维过程的多元化评价机制。例如采用项目答辩、现场综合实验、项目组现场施工等考核方式对学生期末成绩进行考核。同时,在考核过程中,重视平时成绩的积累和过程的考核,避免学生利用期末”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发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实施学历+技能的培养方式
在有关文献[10]中提出了“1+X”人才培养新模式,即使学生在获得“1”个学历的同时,具备获得“X”个技能认证证书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同时,有关文献[11]针对网络工程人才的培养及学生毕业后的去向问题也提出了一种“3+1”的培养模式,即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进行分流培养,这些较好的培养经验我们都可以借鉴。针对我校网络工程专业及学生的特点,我们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社会认同度较高的“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CC-NA”、“CCNP”等网络相关资格证书。
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展现出层次化的特点,为了缩短人才培养与企业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学校的人才培养也应该做出相应调整。根据我校的办学宗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培养主要由基本理论原理的学习应用,以及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组成。根据对现状的分析,这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其不足主要表现在:专业定位目标不明确,专业特色不明显,人才缺乏竞争力;实践环节力度不够导致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欠缺;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经历过真正的项目各层次的内涵如下:
(一)网络研究型
网络研究型侧重于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协议,涉及到的课程包括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分析、路由与交换原理等基础知识,此部分为后续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部分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主要以考研及进入科研院所继续深造为主,也有部分学生参与网络新设备、新技术的研发。
(二)网络应用型
网络应用型主要分三个应用方向:网络设计与集成、网络安全与应用、网络管理与维护。1.网络设计与集成主要是指采用工程学和管理学的方法,规划、设计并建设企业局域网络,就业方向主要是进入企业帮助组建局域网,从事各行业网络组网工程方案设计与论证、设备选型、布线和具体实施。2.网络安全与应用侧重于网络的攻防原理及相关技术应用,就业方向主要是帮助企事业单位制定并实施网络系统安全策略、安全事故预防及恢复等工作。3.网络管理与维护侧重于网络管理模型、应用管理系统进行网络配置,故障分析和诊断等,就业方向主要是企事业单位的网管,对网络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三)网络开发型
网络开发型侧重于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强调具有较强的网络编程能力,学生毕业后进入软件开发公司做基于网络的应用产品开发,包括移动互联网相关产品。
二、层次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展现出层次化的特点,为了缩短人才培养与企业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学校的人才培养也应该做出相应调整。根据我校的办学宗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培养主要由基本理论原理的学习应用,以及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组成。根据对现状的分析,这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其不足主要表现在:专业定位目标不明确,专业特色不明显,人才缺乏竞争力;实践环节力度不够导致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欠缺;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经历过真正的项目实践导致学生缺少工程管理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同学之间缺乏沟通和表达、团队合作能力差,缺少工作经验等问题。本文从我校实际出发,以满足社会需求为根本目标,从知识体系构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及创新能力培养三个方面对层次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一条可操作性强并符合我校实际的,以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为基础,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层次型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高我校网络工程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率。银行业团队薪酬设计探讨段坤
(一)构建以需求为驱动的层次型人才培养知识体系
网络工程人才需求由三个层次构成:网络研究型、网络应用型和网络开发型,这三个层次的侧重点各不相同。网络研究型重点侧重于扎实的理论基础。网络应用型侧重于学生的网络设计、组织、实施以及网络安全知识和网络管理能力。网络开发型侧重于基于网络平台的软件开发、网络新技术应用的开发和推广。对于以上三个方向,需要分别考虑专业方向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的构建。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分出三个层次:基础课程、主干课程和扩展课程。要求学生在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的基础上,通过选修不同的专业课程来体现方向差别。
(二)层次型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采用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第一层:课内实验和课程设计。课内实验主要面向一门课程中单独一节课的某些知识点而设置的基础性实验;课程设计主要面向单独一门课程所学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属于综合型实验,这些实验或设计内容一般以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为出发点。如数据结构、组网工程分别有16个和20个学时的上机实验,同时这两门主干课程各配备1周的课程设计,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二层:项目驱动的实训教学,在学生掌握了多门专业课的内容后以项目为载体,将所学多门课程的知识点链接起来,重点让学生在实际的项目参与过程中锻炼其综合应用能力。实训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负责将一些实际课题设计为适合教学的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完成项目,通过项目的开发来了解课程间的联系,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所学知识与具体应用的对接问题。同时,通过项目实训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职业修养等综合素质。如我校网络工程专业在2004—2005第一学期针对大三和大四学生组织开设了《Java游戏编程》《项目实训》《网络推荐算法的设计与实现》等6个方向的项目实训题目,这些项目涵盖了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离散数学、Web系统与设计等众多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的内容,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第三层:企业实践、社会认证及毕业设计。根据专业学科的实际情况,我专业自2011年起每年组织学生到洛阳牡丹通信有限公司进行为期2周的生产实习,为学生提供机会了解行业发展状况、企业运行机制、人才需求等情况。同时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参考一些高水平网络工程认证的教材和实例进行讲解,并鼓励学生利用现有实验室条件练习,积极参加各类认证考试;同时,加强毕业设计环节的管理,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得到充分提高。
(三)层次型创新能力培养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人才培养模式;平台+方向;订单培养
中图分类号:TP393-4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IT、CT产业链的扩大和融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已经成为一个普及型专业,目前各层次的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该专业。目前该专业学生就业率持续走低,失业量较大,且薪资较低。因此,大量学生不愿意报考此专业,大多数院校招生计划缺额现象严重。教育部也非常重视,曾给此专业亮过黄牌。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伴随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深化,软件与网络深度耦合,软件与硬件、应用和服务紧密融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向网络化、服务化、体系化和融合化方向演进。“规划引导下一代网络发展,加快培育物联网产业,促进物联网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融合发展”是我国信息产业三大发展目标之一。“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全面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这必然会开启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工业信息化、商业网络化、产品数字化、教育信息化,将成为时代主流。中国是世界上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逐渐形成的产业急需大量专业人才,而现阶段高校培养的学生又无法满足企业需要的矛盾。
我院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作为四川省省级示范建设专业,如何办好该专业,为“十二五”规划贡献自己的力量,很值得深刻探讨。依据我院的现状,提出以下构思:
1 面向岗位群培养的基本思路
面向岗位群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思想之一。我院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刚开设的时候确定走网络工程方向。确定了网络工程方向职业岗位群,包括售前技术工程师、实施工程师、售后技术工程师和商务助理。第二年新增了网络管理岗位。随着网络专业的发展,包括和部分企业的深度合作,成立了联想企业学院,逐渐新增了联想认证服务工程师、联想认证远程服务工程师、联想认证项目经理、联想服务器工程师这几个核心岗位群。2012年学院新增和智翔集团合作,新增了网络优化岗位群。
现在,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岗位、岗位群职业能力与任务分析表如表1:
表1 计算机专业专业专业、岗位、任务分析图
序号 专业 岗位(群)名称 主要职责和任务
1 计算
机网
络技
术 网络管理员 管网,即完成网站开发、网络配置、数据备份、网络优化、信息安全等工作。
2 网络售前/售后/实施工程师[DCN] 建网、用网、销网,即设计或搭建园区网络、商务助理、网络营销工作。
3 联想认证服务工程师[LCSE] 联想集团内部维修服务体系专业服务工程师,主要职责是现场解决客户电脑(PC、笔记本)、网络的软硬件故障。
4 联想认证远程服务工程师[LCRE] 大型企业客户联络中心服务工程师,主要职责是通过电话、邮件、网络等多种方式营运客户联络中心,为各类客户提供服务或销售工作。
5 联想认证项目经理[LCPE] 联想集团IT服务外包项目工程师,主要职责是运维客户联络中心,并为大客户提供驻场服务。
6 联想服务器工程师
[LCSR] 大客户信息中心服务器工程师,主要现职是对大客户网络中心或数据中心的各类服务器进行数据管理、存储、备份、还原,以保障信息安全。
7 网络优化工程师 网络基础数据收集、网络测试软件、硬件的使用,无线信号分析、使用软件优化网络等工作。
2 平台 + 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专业建设整体思想是采用平台+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整个ICT产业,企业对学生的基础素质和基本能力要求是一样的,但是随着社会化分工的不断精细和计算机网络范围的不断扩大,传统的一个专业对应一个专业方向早已不适应企业现实需求。这也是目前IT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学生薪酬不高的原因之一。必须深刻认识到传统的IT产业已经和CT产业融合,形成新兴的ICT产业,学生在不同岗位就业所需的专业核心技能差别很大。其基础核心的专业课程是很重要且必须的。通过对现在主流的岗位所需基础技能进行梳理,经过多次专家审核,逐渐整理出基础平台课程。平台课程分为基本素质平台课和基础技能平台课。基本素质平台课包括公共基础课、选修课、素质拓展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包括职业综合能力模块课程和职业专项能力训练模块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根据学生所选择的方向不同而不同。所有学生首先学基本素质平台课程,然后学习基础技术平台课程,最后根据专业方向上专业方向课程。在完备基本素质和基础技能的情况下,因材施教,让学生分方向掌握其专业核心技能。
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方向的扩展与其历史发展有关。学院升为高职学院后,计网专业于2005年获得批准,2006年开始正式招生。当时只有应用与技术支持一个方向,即网络工程方向。2007年新增网络管理方向。2008年学院与联想集团展开校企合作,计网专业新增一个专业方向联想LCSE,即联想认证服务工程师方向。后面逐渐扩展到联想认证远程服务工程师[LCRE]、联想认证项目经理[LCPE]、联想服务器工程师[LCSR]等专业方向。每个方向均有相应行政班级作为支撑。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拓展了计网专业的办学规模,专业规模的扩大反过来又加深了校企双方的合作。2012年学院开始与智翔集团合作,开设了网络优化方向。现在计网专业开设了7个专业方向。分别是网络管理,网络工程,网络优化,联想LCSE,联想LCRE,联想LCPE,联想LCSR。在校班级达到21个,学生数量700余人。并与2011年组建了联想企业教育学院。计网专业的办学规模与办学效果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3 多元化订单培养,提升就业数量与质量
3.1 网络专业与联想集团合作,实施多方向企业订单培养。联想(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校企合作包括组建订单班、师资培训,实训室建设、课程置换等多个方面。订单培养模式从2008年开始,每届只有一个订单班,订单班学生通过企业考核认证后由联想总部参照学生意愿分配到全国各地的售后服务站。整个合作过程双方一直比较满意,不少学生已经成为技术主管、服务站站长,解决了联想企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的大量合格员工需求。同时为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立了品牌,解决了大量学生的高质量顶岗实习和就业问题。合作效果比较理想。于是从2010年开始扩大订单班级规模,2011年成立全国首家联想教育学院,现在每届组建4个校企合作订单班。与联想(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校企合作还包括师资培养。在7年的合作过程中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了5个联想讲师和6个专班辅导员。使网络专业教学团队教学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实训室建设包括,新建了联想雪峰服务站、联想笔记本实训室,改建了微机组装实训室。使专业实训室具备企业元素,符合企业流程,这样培养的学生在企业才能真正站住脚并获得较好的发展。
3.2 网络专业与神州数码合作,实施行业订单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从2009年开始与神州数码网络有限公司(DCN)进行校企合作,主要包括实训室建设,师资培养,课程置换,组建行业定向班。实训室建设包括改建了网络通信实训室,新建了网络工程实训室,后期计划建设信息安全实训室。同时为网络教学团队培养了4名神州数码认证讲师,4名神州数码网络工程师。面向网络行业组建定向班,该班主要由网络产品销售工程师、售前技术工程师、售后技术工程师、商务助理这4种典型岗位按照3:2:1:1比例组合而成。每届组建一个行业定向班。其中售前技术工程师、售后技术工程师是技术类岗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比较高。学生需要熟悉常见网络设备品牌及主要性能参数。能熟练配置常规网络设备。同时具备针对某个行业或企业设计网络架构方案的能力。网络设备销售工程师、商务助理是网络行业商务类岗位。这类岗位适合对技术不感兴趣或者不是很擅长,但是喜欢与人沟通,崇尚自由、喜欢挑战这类学生。该类合作模式也为计算机网络专业培养了一批行业专业类人才,深的学生、家长、学院的认可。
3.3 网络专业与智翔集团合作,实施网优工程师订单培养。2012年智翔集团与网络专业进行校企合作。主要包括实训室建设、师资培养、课程置换和,组建网络优化订单培养专班。该定向班面向的核心岗位是网优优化工程师,其主要职责是网络基础数据收集、网络测试软件、硬件的使用,无线信号分析、使用软件优化网络等工作。目前该专业方向合作培养网优优化工程师2名,组建订单班2届。培养学生效果比较好,很多学生就业后很快就能达到5K的薪资水平。
4 结束语
信息类专业与制造类专业有很大的差异,探索信息类专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承认在探索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不过在IT类专业萎缩和就业逐年下滑的今年,我们能做到了专业规模逐年增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断提升。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个人认为基于职业岗位群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行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参考文献:
[1]徐伟.基于职业岗位群导向构建特色课程体系[J].职业教育研究,2013(09).
[2]李桂霞,张一非.基于职业岗位(群)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究[J].广东教育:职教,2011(05).
[3]张尚先,杨湘洪.基于职业岗位群“五段式”岗位实习的实践与探讨[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1(06).
作者简介:杨雨锋(1979.11-),男,讲师,毕业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任信息工程系网络教研室主任,网络实训中心主任,学院双师型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研究方向:高校网络专业建设、课程建设。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应用型人才
文章编号:1672-5913(2010)08-0038-0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培养“面向一线,服务地方”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本办学定位。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过度借鉴老牌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趋同现象严重。因此,明确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质,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各应用型高校亟待探索的课题。网络工程专业是新建本科专业,市场需求旺盛,但由于是新兴的目录外专业,所以,如何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各高校急待探索的课题。目前全国已有180多所高校开设了网络工程专业,但由于各校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不同,课程体系千差万别,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专业定位目标不明确、太宽泛,基本没有跳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老专业的框框;课程体系不健全,课程设置比较盲目,或照搬重点大学的教学计划;缺乏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指导课程体系构建,造成毕业生解决工程问题能力不足,难以适应企业和工程部门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教育工作者进行了研究。蒋宗礼研究了我国计算机专业本科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以及本科教育的定位,讨论了本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调整趋势、学科教育基本思想、教学的基本定位以及提高教育水平等问题。陆玲针对新形势下高等计算机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一般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差异而多元化,探索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的改革。钟荣柏在总结计算机专业近年来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参考和借鉴美国大学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就我国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课程设置体系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陶秋燕对澳大利亚的应用型大学的应用性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办学特征、校企合作关系,以及校企合作课程(IBL)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文献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文献分别根据本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体会,探讨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虽然这些研究与实践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还是无法形成一套较完整理论体系与实践方法,因此,研究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6年合肥学院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申报成功,并于当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招收4届网络工程专业学生。针对我校“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特点,借助于我校与德国和韩国合作共建计算机本科专业的实践,借鉴吸收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和韩国应用型大学的先进办学理念和成功经验,经过近四年的不断探索和努力,我们对构建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的课程体系有了较深的理解与实践经验。
1 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1,1社会需求导向性原则
要以社会和经济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本地企业的特点,清楚了解本地大多数企业的需求,并对企业需求进行分析归纳与整合,而后确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构建与之相应的课程体系,使培养的学生在校期间能掌握本地企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1,2校企结合原则
地方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企业输送满足需要的人才。因此学校与企业应密切联系,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模式改革等诸方面进行广泛的校企合作。此外,企业在实践教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是评价、考核实践教学成果的主体,并主导整个实践教学过程。
1,3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原则
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要适应人才培养的层次要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克服模式化教育的刻板,体现开放式教育的弹性。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特点和兴趣,增加选择性的教学内容,充分发展学生各自的才智和潜能,提高成材率。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由于网络工程专业所对应的工作岗位较多,学生不可能学习网络工程专业就业岗位对应的所有课程,一般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特点或就业方向来决定学习与发展方向。因此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必须要为同学们的不同发展方向提供机会,让同学有选择的余地。
1,4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原则
现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要求教学要与科研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在重视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明确放在网络工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位置上,学习与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实践教学模式,并将实践教学组织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体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的专业特征。
1,5人才培养保障和评价体系实用和可操作性原则
人才培养保障体系包括硬件保障、软件保障和师资保障等方面,必须全面规划,统筹考虑。人才培养保障体系标准要依据教和学的客观规律,包括教育规律和心理规律。人才培养保障体系标准要明确、扼要,使师生易于掌握,便于执行。
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就是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合格人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实际上就是评价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能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规定的要求,是否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要求。高校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所以,对人才培养的评价实际上就是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教学质量评价设计原则、指标体系构建、相应的实施方法等都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技术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应用性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原则如下。
(1)评价体系设计应能测评出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理念与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符合度;
(2)评价体系设计应能测评出本专业培养出的人才与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的符合度、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符合度;
(3)评价体系设计应能测评出本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合理性;
(4)评价体系设计应能测评出本专业课程体系是否能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
2 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遵循上述课程体系构建原则,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成功经验,我们以模块化形式来构建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是从以知识为本位到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体系的构建,即从传统的知识输入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转变为以知识输出为导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从传统的按学科知识体系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转变为按专业能力体系构建专业模块体系。模块化要求人们思维方式适应从“专业课”到有功能性单元的“模块”的转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教学内容的新构造。一项能力可由一个或若干个 模块的知识和应用来描述,而一个模块可能对应传统课程体系中的一门课程或若干门课程揉和优化后构成的一门课程或几门课程。
模块描述的是围绕特定主题或内容的教学活动的组合,即一个模块是一个内容上和时间上自成一体的教学单位,它可以由不同的教学活动组合而成,可以对其进行定性(内容)和定量(学分)地描述。一个模块是一个专业中最小的教学构成单位,在这个专业中的每一个模块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各单个模块均可以跟其他模块进行组合,这样就可以实现整体组合的多样性,即不同专业方向可通过不同模块的组合来实现。模块化教学体系可以按等级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模块。宏观模块由本专业所有模块构成,中观模块由学期所有模块构成,微观模块是最小教学单元模块,微观模块以其培养的技能满足中观和宏观模块要求达到的总体综合能力。
模块构建原则,首先要明确一个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能具备的总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之后再确定单一模块能够带来的部分知识和能力。一个模块内容的构成取决于该模块对整个专业学习的作用。每个模块中应该致力于向学生传授相应的能力和组合能力,如专业、方法、系统及社会能力等。
我们在网络工程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上,按照“用网”、“建网”、“管网”、“网络应用开发”的逐步进阶过程设置课程模块,逐步深入,全面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围绕工程实践思想组织实施教学计划,重点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实践教学模块贯穿始终,以实际应用场景为核心、以工程经验为指导,强化实战技能,辅以实际工程项目,利用项目导向方式,以逐步深入的多步教学法展开整个实践教学。此外,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还要把应用文写作、文学欣赏、心理疏导、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则等构素质模块作为专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教学活动始终。按上述方法构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由德国等45个欧洲国家参与的高教一体化进程――博洛尼亚进程提出了模块化教学。模块化教学是变知识输入为能力输出,有效支持模块互换及学分互认的一种先进的教学体系,已在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成功应用。自1985年以来,合肥学院与德国多所应用科技大学进行全面合作并开展专业共建,25年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如第五学期认知实习、N+2过程考核、模块化教学体系、校企合作模块互换及学分互认等,形成了面向地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网络工程模块化教学体系在合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网络工程专业的实际应用表明该教学体系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15-3956-02
On the Innov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of Computer Networks
WENG Ye-lin
(Jiangs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of Finance & Economics Huaian, Huai'an 223001,China)
Abstact: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Base of Computer Networks Teaching in our college and in allusion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Computer Networks who lack of practical skills and creativity, the paper probes into the teaching model of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collaborative ability, innovative capability, active particip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aciticing conciousness. It summarizes the method in the innov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and introduces the method, teaching system, experience of teaching content innovating and the preliminary achievement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innovation.
Key words: computer networks; innovative capability;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1 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20世纪60年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它在我国的出现时间虽短,但发展迅速。计算机网络技术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越来越得到重视。实践教学是系统培养学生工程经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作为一个关键的环节,科学合理地设计实践教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更能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和应用的兴趣。
2 当前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今天,中国高教信息化建设正处在飞跃的新时期,基于网络的应用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国传统高教工作模式也正进入到一个实质性的数字化变革时代。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适应时代的需求,抢占未来教育发展的制高点,己经成为中国教育界和众多致力于服务教育信息化的IT企业之间的一致共识。与此同时,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激增,我国高校也纷纷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课程,通过高教培养专业网络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但社会的实际需求和高校培养的IT专业人才之间仍然存在着差距。学校传统教学主要面临着以下问题:
2.1 传统教学内容落后于当前信息化发展
当前许多高校仍然采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大量的调查表明传统课程内容与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存在着较大的偏差,由于信息技术发展非常快,往往传统课程内容落后于信息技术发展。因此高校一直在寻找校企结合的模式,将最新技术信息与传统教育的相结合。
2.2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高校课程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学生的动手能力差,不能适应目前企业的需求,高校课程需要引入实践性强的教学课程和教学方式。
2.3 学生就业面临较大的压力
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实践环节,或者有实践的机会也是应付了事,造成了空拥有理论知识,缺乏实际动手能力,而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就业压力。
2.4 学校招生也遇到相当的压力
目前学校与学生都是存在着双向选择的过程,学校的知名度和学生的就业率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招生,因此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提供学校知名度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有利于促进学校的进一步招生。
3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与锐捷网络建立校企合作
为了能够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实践环境,能够接触到社会工作岗位上正在应用的主流知识和技术,全面掌握应对职业岗位的技术技能,我校决定建立一个全新的网络实训室。经过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我们选择了与锐捷公司合作,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建了具备高度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充分将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能满足了我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需求的网络实训基地,创新了实践教学模式,我校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措施:
3.1 引入锐捷实践教学资源,打破传统实践教学模式
通过与锐捷网络公司合作,我们引入了锐捷一系列以就业为导向、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实践教学资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优势:
1) 实验项目取材于企业的实际应用。来自于一线,职业性更强。在以往,学校的教师根据实验设备设计实验项目时。主要着眼点在于弥补理论教学的难点、盲点,更多地倾向于将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以实验的形式加以印证。锐捷网络提供的实践教学资源则有明显不同。设定的实验项目不仅包括了教学难点和盲点,还有极强的工程背景和针对性。这是因为企业拥有优秀的、来自一线的、工程经验丰富的技术研发队伍。这种优势正是学校的教师所缺乏的。
2) 教材内容组织和构思将实践教学过程的实用化作为首要因素,在锐捷网络实验项目中,最为突出的是每个实验项目都有背景描述,使学生在实验前就清晰地知道本项试验相关技术具体应用于什么场合,这与传统的实验设计有很大的不同,是实验设计人员工程经验和背景的实际体现,也是一般学校教师不易想到、甚至是无力完成的。这个特征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有作用,特别是职业院校的学生以就业为学习的直接目标,对课程内容的应用场合特别关心,课程内容的工程背景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最有效因索。
3) 锐捷网络实践教学资源涵盖面宽。实验项目几乎囊括了网络工程实践中所有最常用的技术,这些技术基本上都是行业内通用的,这也是传统实验设计无法实现的,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便可以考网络工程师证书,并且可以立即参与到网络工程项目中。
3.2 改进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团队协作能力培养
1) 重视现场教学。实验课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都在实验室讲解,特别重要的内容先进行现场演示,这样比较直观,学生容易接受。
2) 实验项目分组进行完成,每组均由同能力层次的同学组成,并选定组织能力和操作能力强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实验结束后按小组进行考核,并且评出最佳团队和最差团队。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为了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安排一周的实训时间,每天布置一个大的综合网络设计项目,项目的完成也是分组进行,每组由小组长负责,统一规划设计,安排任务。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实训的积极性和兴趣性,对实训过程考核方式进行创新,采用PK制,小组之间比赛,评出一、二、三等奖,一等奖的同学成绩是优秀,依次类推,有不同意见的,也可以按个人进行PK。最后一天安排答辩,对每个同学进行提问,进一步了解学生实训的掌握情况。通过这种考核方式提高了考核的灵活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让学生在紧张快乐中学习到了知识。
4) 经过认真研究,我校设计了自己的实验实训报告格式。规定了每个实验必须记录的内容和分析的现象,也留下了学生自己记录和分析的空间,既保证了规范性,又提高了实验质量。
3.3 开展职业认证考试,打造“双认证”毕业生
锐捷网络作为国内知名的网络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有能力提供权威、前沿、专业的网络技术培训,让学生在学校里就可以紧跟网络技术的发展潮流,掌握前沿的网络技术 。锐捷网络学院还可以开展认证考试,考试通过学生可以同时获得相应级别的《锐捷网络认证证书》和国家信息产业部颁发的《国家信息化安全教育认证证书》,为学生迈向企业提供了敲门砖。通过和锐捷网络学院合作,可以进行校企联合认证,我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可以作为锐捷网络工程师考试的理论成绩,考试合格者只需要通过锐捷的实验考试,即可获得锐捷网络工程师证书,这样方便了学生考证,也提高了学生报考的积极性。
3.4 培养“双师型”教师
学校教师可到企业锻炼,通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获得相应的授课资格鉴定证书,提高教师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效果。
3.5 企业专家承担兼职教师,指导、提升课程含金量
锐捷网络公司将派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讲师和骨干技术人员担任我校兼职教师,协助我校做好教学工作。
4 校企合作初见成效
通过校企合作、共同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模式,进一步加快了我校信息化应用步伐,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提升了学校品牌。
4.1 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有八位教师利用假期到锐捷网络公司锻炼,通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获得锐捷网络高级认证讲师、资深网络调试工程师的资格鉴定证书,实践动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也因此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强了师资力量。
4.2 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
锐捷网络公司派资深网络技术工程师到我校做讲座和进行技术指导。通过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我院师生的实践技能有了很大提高。
4.3 学生获得锐捷网络工程师认证证书
通过与企业合作,引进锐捷网络先进的课程体系,不仅让学生在学校里就可以紧跟网络技术的发展潮流,掌握前沿的网络技术。而且学生完成《网络设备与管理》、《网络互联与实现》课程后可参加锐捷网络的认证考试,并且是一考双证,同时获得《锐捷网络工程师认证证书》和国家信息产业部颁发的《国家信息化安全教育认证证书》,为学生迈向企业提供了敲门砖。现在锐捷网络学院还可以进行校企联合认证,我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可以作为锐捷网络工程师考试的理论成绩,考试合格者只需要通过锐捷的实验考试,即可获得锐捷网络工程师证书,这样方便了学生考证,也提高了学生报考的积极性。
4.4 提高学生就业率,缓解高校及职业类院校就业困惑
锐捷网络学院采用最先进的网络设备和最全面的网络技术,将实际网络的搭建及网络故障的排除全部移植到实验室,让学生有一个全新的体验,真正使学生在实验室中打造一身过硬的真功夫,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进而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5 结束语
我校通过与锐捷网络公司进行校企合作的方式,引进以锐捷网络为代表的技术型国产网络厂商的最新创新技术及先进网络架构理念,极大的方便了学校的网络教学管理,有效提升了网络实验的效率,为广大学子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另外,还为网络实验教学所需的教材和师资培训配备了整套服务支持体系,以协助学校加强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的培训,全面满足了网络实验室的建设和教学需求,为我校向“以就业为导向”转变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模式。这种以网络实验室为代表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彻底改变了以往高等信息技术教育“理论强、实践弱”的现象。经过开展网络实践教学,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具备实际工作能力的网络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春红,张聪品,徐久成.《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方法的探索[J].现代计算机,2008.
[2] 锐捷网络大学.RCSI培训讲义,2007.
[3]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5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关键词]网络工程;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TB-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001-01
1 引言
网络工程专业是综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一个新型专业,是一门由多个学科交叉渗透的新兴综合性专业。随着网络应用环境的日趋复杂,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培养面向社会需求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对培养具备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网络管理维护,网络测试,网络构架等能力的高素质网络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2 理论教学方面
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同时,还应具有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一定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综合素质。
2.1 突出专业特色
网络工程专业是一门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并力争培养具有计算机与通信应用系统开发及应用,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专业性人才的综合性学科, 与传统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相比,更强调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具有知识面宽, 就业面广,工作上手快, 发展后劲足, 社会适应型强的特点。依据本专业的特点,除坚持传统基本课程的教授外,增加了《网络操作系统》、《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管理》等专业必修课程。
2.2 培养计划系统化
根据学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具体要求和培养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少而精,课程内容要精而新,能够反映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并从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定位与特色,培养要求,修业年限,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学位课程,毕业标准及学位要求,教学进程安排等方面系统化的制定培养方案。
2.3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1)基础课方面
加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的积累。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涵盖了计算机硬&软件、数据传输与通信、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内容,压缩或调整了原有计算机学科的部分课程,设置了《离散数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字电子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Oracle数据库应用》等课程。
(2)必修课方面
从培养网络工程人才的需要出发,面向社会需求设置了网络系统构建、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应用开发等多个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相应方向的课程学习。除开设传统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Java程序设计》等必修课外,还依据专业特点开设了《网络通讯基础》、《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管理》等课程。
(3)选修课方面
除开设《网络协议工程》《网络编程》等专业选修课外,还开设了系列跨专业任选课供学生选修,如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等,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所设各门课程中,选修课占20%,符合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
2.4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大学的第一源泉,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研究、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加强教学方法的探索和运用;鼓励讲授与自学相结合、辅导与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进一步在年龄结构、人员结构、学缘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2)培养行业拔尖人才、学术骨干、学术带头人,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适应多学科相互渗透、科技不断进步的综合性的发展趋势。
①委托培养方式:学校定期选派一些骨干教师到企业中参与相关工作,比如网络相关企业中参与某项目的开发研究和实施,开拓教师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效果。
②职业资格认证:鼓励和支持网络专业教师,参与CISCO,锐捷,华为3COM等网络专业学习,培训和认证。
3.健全教师管理机制,改革教师评价制度。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只有形成了长效机制并不断发展和完善,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3 实践教学方面
实践教学是培养网络工程专业特色人才的重要途径。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培养计划时,设置了以实验操作为基础、课程设计为主线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在网络工程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中,80%以上的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方向课程都安排了相应的实验或上机环节,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改革实验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完成知识的串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3.1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定位网络工程人才培养
随后网络日新月异的发展,对网络工程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学生除需具有较为宽厚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践动手能力外,还需具备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和独立处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2 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能力
在实验类型上,将每门课程的实验分成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问题,任务和案例,项目实施等方式,培养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方案实施,设备调试,撰写文档,沟通与协作等方面能力,从而全面加强学生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3.3 开设专题讲座
从企业聘请具有一定的工程背景,工程意识和实战经验的工程师来学校开设专题讲座,譬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IOS,微信研发等方面,使学生了解本学科,本专业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3.4 加大实验室的建设和开放力度
与当今比较流行的网络培训和认证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譬如CISCO,吉大中软,锐捷,华为3COM等资深网络企业合作,定期把教师派到企业进行培训锻炼和技术交流。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并为学生胜任网络工程师,网络架构师,网络管理员等角色打下基础。建立一个由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实验和课程设计、专业实训和毕业设计、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组成的、较完整的梯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4 结论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主要从事掌握网络工程的一般设计、开发、组建、管理和维护,深刻理解网络内部的结构、运作方式,对网络的工作原理有深刻的认识,掌握网络信息的管理技能的人才。所以网络工程专业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学校特点、专业特点、师资特点和学生特点,确定准确、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并围绕该目标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实现在社会需求多样性和办学条件差异性条件下的各类教育资源充分的利用化和能力培养的最大化。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探索,并针对各种现象和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提出并实践符合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体系与实践环节,探索出一条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道路。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网络操作系统 课程改革 设计
当前,网络技术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代,海量信息的共享和传输、网络服务及网络管理都极为重要,这些都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培养大量网络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作为良好支撑。网络操作系统应用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在当今网络环境中网络操作系统是无处不在的,因此它成为了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课程教学的需要,所以网络操作系统的课程改革刻不容缓。
一、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的现状与背景分析
目前,高职教育的教学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课程的定位,并且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为学习其它网络课程和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为毕业后从事网络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职业基础。
当前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较差,难以达到专业从业标准,原因是网络操作系统开发的特点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更加严格的要求,这些要求是高职教学改革的新机遇,同时也给高职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网络操作系统课程设置情况
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主要讲解Windows Server网络操作系统的应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主要介绍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的安装与配置;第二个方面主要介绍Windows Server的系统管理,包括域与活动目录、用户与组的管理、文件系统管理以及磁盘管理;第三个方面主要介绍Windows Server系统的网络服务,包括DNS、WINS、DHCP、WWW、FTP、E-MAIL、TELNET及路由服务等。其中每个项目的学习都包含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环节。
三、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改革的目标
应该按照教育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把握课程的发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逐步地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环境。将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过程逐渐由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完全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转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以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培养出高质量的优秀高职人才。
四、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的改革设计
(1)项目设计
本课程采用“贯穿项目”训练综合能力为主的模式。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规划、安装、配置与管理的整个过程,本课程采用“贯穿项目”训练综合能力为主的模式,针对本课程设计一个综合的大项目-“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校园网网络操作系统规划、建网与管网”。并基于真实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设计了教学情境,将整个项目分为四个小项目,包括校园网网络操作系统系统安装与环境设置、校园网系统管理、校园网中各项网络服务的搭建与管理和校园网网络互连与安全维护,在每个子项目中又包含了不同的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都按照教师讲解演示、学生模仿操作实例、学生分组研讨与进阶训练、教师归纳和总结的步骤来完成,由浅入深、系统全面地让学生通过项目开发完成知识点的学习。
主要的项目情境及工作任务设计如下:项目情境一:校园网网络操作系统安装与环境设置,具体工作任务为校园网网络操作系统规划、安装Windows Server、部署与管理域服务环境。项目情境二:校园网系统管理,具体工作任务为管理用户账户和组、管理文件系统与共享资源、配置与管理基本磁盘和动态磁盘。项目情境三:校园网中各项网络服务的搭建与管理,具体工作任务为配置和管理打印服务器、DNS、DHCP、Web和FTP服务器。项目情境四:校园网网络互连与安全维护,具体工作任务为配置与管理VPN和NAT服务器、安全管理Windows Server。
(2)研究内容
在此次课程改革中,我们将对以下内容进行研究:①研究并制订课程标准;②课程教学设计;③课程的实施与反馈;④教学资源的配套开发。
(3)研究方法:①文献法;②问卷调查法、访谈法;③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④实验法。
(4)要解决的问题
网络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旨在培养学生的网络操作系统应用能力,要求学生能通过本门课程掌握当前被广泛应用的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并能够熟练地应用Windows?Server操作系统提供的多种网络服务搭建和管理中小型网络,为后续课程网络综合布线、网络工程、网络安全技术等做好铺垫。因此,在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使用适合的方法,做好课程定位,为学习其它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与其它课程融会贯通,为毕业后从事网络工程工作打下良好的职业基础。
(5)主要特色
①针对课程的教学目标研究适合的教学方法,包括实例演示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分组讨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②建立课程资源库辅助学生学习;③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和专业认证考试;④改革课程的考核方式;⑤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突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欣惠.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子测试,2015(15).
【关键字】计算机网络专业;职业能力;课程设置;课程群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当前社会,就业岗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课程设置必须以岗位的职业能力为主要依据。
1 我国中职教育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所突显,而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大多还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模式,这种模式有着明显的不足,不能适应就业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对发展学生职业能力极为不利。
1.1 追求专业设置的“热潮”带来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很多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一味的追求“潮流”,不考虑地方经济发展的长远需求和自身的办学条件,课程设置用同类高等专业院校的课程结构,过分重视学科体系,理论性的内容偏多偏深,并且实训条件根本无法保障,加上对大学生与中专生在认知能力、心智发展、培养目标上的差异欠考虑,培养出的学生自然缺乏中专生特色,人为造成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不能满足企业就业岗位的需求。
1.2 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脱节
很多职业学校都在各自封闭的环境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课程设置不考虑企业对技能的要求,缺乏适应知识经济的特征,内容陈旧,新观念、新知识、新科技、新技能的补充较迟缓,针对性不强,完全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脱节,学生走出校门仍有“学了用不上,要用的没有学”的遗憾。这些弊端直接影响到中职计算机教育培养的人才的质量。
2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
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是计算机专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其就业前景很好,但是对就业者的能力要求比较高,特别是职业能力。所以对该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中相关层次人才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分析非常重要,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2.1 职业能力概述
所谓职业能力就是一个人在学习活动职业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职业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体素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职业能力一般包含: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才能顺利地完成职业活动和履行好岗位职责。计算机网络专业是中职计算机发展的新型专业,那么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能力呢?
2.2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分析
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论是在专业技能上,还是在工作环境中的各种事务处理,以及新知识的学习上对人的能力要求都很高。
2.2.1 社会能力分析
社会能力是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工作大多是集体协同工作,企业要求员工善于工作中的人际交流(伙伴式的交流方式、利益冲突的处理等)、公共关系(与同龄人相处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劳动组织能力(企业机构组织和生产作业组织,劳动安全等)、群众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2.2.2 方法能力分析
方法能力是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如在给定工作任务后,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等。企业要求员工能够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自我控制和管理以及工作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2.2.3 专业能力分析
专业能力是职业业务范围内的能力,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培养的学生可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的销售、建设及维护;中小型网络的管理、维护和桌面技术支持工作;中小网站的建设、、维护管理;从事IT产品的销售和技术服务工作。要适应上述岗位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职业能力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计算机设备采购、组装与维护的能力。
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相关的内容,特别是计算机各种组成部件的型号、性能、市场行情等,熟悉计算机维修基础、计算机软件的安装和测试等知识;在专业技能上能够识别并采购各种常见的计算机及其相关的设备,具有计算机及其设备连接能力,能够熟练的组装计算机并能够维护,能够进行软件安装、测试和故障排除。
(2)具有中小型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与实现的能力。
需要掌握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知识,熟悉流行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工程、网络设备等相关的知识,了解信息化法律、法规等知识;在专业技能上根据项目主管的指导下对用户需求进行描述,依据工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制作标书、施工图以及施工报告,能够对网络操作系统进行相关配置管理以及对常规问题排除,能够自行制作网线、进行连通性测试与故障点的查找,能力识别网络设备并对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进行正确的配置。
(3)具有网络管理与维护的能力。
要求学生理解TCP/IP等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掌握网络设备配置、网络操作系统和信息与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了解信息化法律、法规知识;在专业技能上要求能够使用网络管理软件进行网络监视与数据过滤,具有对网络设备进行基本配置与简单调试能力,具有备份各类数据能力以及当灾难发生时对具有初步恢复备份数据能力。
(4)具有小型网站建设与管理能力。
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理念,熟悉数据库基础知识和网站开发以及管理知识,了解简单的色彩搭配、美术欣赏等基本的美术常识;在专业技能上要求能够熟练的使用流行的软件进行静/动态网页的设计,具有网站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3 建立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模式
根据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主干岗位群职业能力的分析,可以构建每一项核心专业技能培养的课程群,每个课程群的课程反映掌握相关技能从易到难的训练过程,也是理论知识学习的简到难的过程。在课程设置中可以把每个课程群看作一个大型工程项目,把每门课程(模块)看作整个项目的子项目,可以将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分解成若干更小的项目或任务。使学生体验实际完成一个完整项目的过程。不同的课程群之间形成横向的课程之间的相关性,一般第一学期为相关理论知识的认知和专业基本技能的掌握,第二、三学期要集中掌握关键性的专业技能及其相关理论知识,第四学期进行整个专业的综合性的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技术认证,第五、六学期在相关的企业进行专业岗位见习和专业岗位的实习(具体见下图示)。
4 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面对种类繁多,不断升级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以及飞速发展网络技术,我们在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索中,对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以下几点思考:
4.1 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企业就业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企业培养一线的熟练工人,课程设置必须和企业沟通,通过对企业就业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深入的分析来决定开设怎样的课程框架体系,以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学以所用”。
4.2 课程设置必须处理好“专业化”和“宽口径”的问题
由于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以极快速度的渗透,各种专业化、行业化的应用软件不断诞生和变化。过去大而泛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已经很难培养出合格的“中职人才”,毕业生大都是“样样都知道一点,样样都不会”状况,根本无法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已经失去计算机的“专业化”。计算机网络专业方向恰恰又是走计算机网络这个“专业方向”,课程设置突出的就是“专业化”,使大多数学生在网络这一领域“学专、学强”。但问题又来了,专业化导致学生毕业以后就业面变窄、限制了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所以课程设置过程中必须考虑设置丰富的选修课夯实课程体系。
4.3 课程设置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单纯地进行口授,学生以被动听讲,记笔记的形式进行知识学习,教学内容表现为形式单一、不生动活泼,缺乏新颖性,很多学生一开始就失去了对课程的兴趣。而现代职业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能力本位”育人思想,所以中职学校在科学的课程设置的同时必须关注教学改革,教师要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面对课程设置,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为主体”,采用项目教学法等适合中职专业课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使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真正体现出来。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努力实现其培养目标。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依据一种新的课程设置原则设置的课程,不仅符合学生能力结构的要求,培养出的学生还具有相应就职业岗位需求的素质和技能。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2]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 邹永忠,谢新明.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模式的探讨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34)
[4] 张克慧,李文英,袁胜昔.谈中职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 计算机教育 2004.1
[5] 冯华.中职数控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分析.广东省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