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资源管理范文

绿色资源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资源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绿色资源管理

第1篇:绿色资源管理范文

1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概念

新的经济形势下,低碳经济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的发展方式,逐渐转向以“人”为中心的模式。

1.1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是不仅依靠低碳经济理论做支撑,同时还包含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理论支撑的一种管理方式,通过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改善公司或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环境,合理安排人员的使用,实现企业集约化管理的新模式。

1.2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特征

和谐、环保和生态是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特征,将这些特征充分运用和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能够同时兼顾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1.2.1和谐性

和谐性管理特征下,是指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和谐,以及企业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和谐。企业内部的和谐主要体现在办公及各部门沟通上的绿色和谐,广泛运用科技手段和电子技术,进行无纸化办公,减少纸张的使用和浪费。同时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促进各部门员工间的和谐相处,从而创造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对于外部而言,则是要协调处理外部环境,合理处理企业和政府、市场等部门之间的关系。

1.2.2环保性

所谓环保性就是将环保的思想理念引入企业管理,使员工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注重对各种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资源的消耗。同时将绿色环保的理念引入企业日常工作,积极倡导绿色环保的办公方式,从而使企业内部形成低碳健康的工作环境。

2 低碳经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2.1低碳经济对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作用

在传统发展方式下,人力资源管理更加注重对于各项事务的管理而非对员工的管理。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下,应当注重方式和管理目标的转变,注重对“人”的管理,以员工为中心,加强对企业员工低碳经济意识的培养,努力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结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2.2低碳经济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主体的作用

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通常是企业和公司,因此实现企业和公司低碳经济模式下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显得十分重要。对于公司来说,这一理念促使管理者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的旧观念,引入新的发展模式和理论,减少工业污染和排放,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不断学习和使用先进技术,将粗放型的发展方式转变为顺应自然环境的发展方式。

2.3低碳经济对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作用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企业不同部门员工的特征、工作方式、发展目标等因素,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环保、和谐和生态的理念引入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规划管理,将员工利益考虑到企业管理中,综合分析考评员工的绩效、培训等内容。

3 低碳经济模式下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实施方式

3.1企业内部发展环境的绿色管理

企业内部环境的绿色管理主要是从企业物质管理、文化管理和思想管理的角度入手,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合理分配企业各部门的员工配置,在产品销售、客户营销、客户维护等方面引入低碳经济的理念,发展绿色经济,减少污染和排放,同时建立绿色企业文化,树立绿色、环保、低碳的企业形象。

3.2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内容的实施方式

公司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从人员招聘、员工培训到日常考核都要走绿色发展的模式,以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

在企业招聘环节,应当要求员工熟悉基本的环保知识,有较强的节约意识,在员工录取时采用无纸化的招聘方式,例如网上招聘,投放电子简历的模式,大大减少纸张的使用。在培训环节,也要减少纸张的使用,转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既能够达到教育培训新员工的目标又减少了资源的消耗。对于日常考核环节,也应使用计算机进行考核记录,以电子表格等方式将定期考核的结果发送给各个部门和员工。通过不同方式将绿色低碳理念深入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间接影响每位员工,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

3.3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外部的环保化

对于公司企业来说,任何发展都要适应国内外的大环境,遵循政策方针的要求,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和号召,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增强企业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切实做到低碳发展。同时,积极研究发展新技术并将其运用到企业生产建设上,实现绿色发展模式。对于政府来说,还应当鼓励发展绿色就业,鼓励绿色环保行业的发展和壮大,增加资金的扶植力度。另外,还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交流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式和先进的技术管理水平。

第2篇:绿色资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 绿色 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c)-0000-00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来源于企业管理实践,面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全球趋势,研究如何从“人”这一基本要素出发,构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从而推动企业管理实践走向管理走向“绿色、和谐、以人为本”,并最终促进经济增长从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就具备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1 低碳经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1.1 对人力资源主体的影响

低碳经济是为了在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涵盖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工业革命以来的高碳经济还是绿色经济,本质上都是通过“人”这一能动性要素创造价值和社会财富的人力资源经济,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在于“人”,而低碳经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宏观影响则主要是对人力资源主体的影响。传统的工业化生产及城市化进程,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在传统高耗能高投入的发展特征下,人力资源主体是以工业生产领域的产业工人为主的;而在低碳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主体则是以集中在新能源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工作者。因此,低碳经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当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人力资源主体的变化,必然带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变化。

1.2 对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影响

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中,由于产业结构及具体企业发展的差异,很多企业仍然停留在以“事”为中心的管理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无法完全摆脱作为企业管理辅助职能的地位,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也被单纯的认为仅仅是为企业经济效益服务。在低碳经济时代,由于人力资源主体的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然要转向以“人”为中心。因为只有以人为中心,加强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企业才能占有更多的知识,并依托知识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因此,低碳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应该是有效整合知识工作者的知识积累,为知识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知识工作者利用自身知识来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1.3 对人力资源管理内容的影响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以“人”为中心的特点,决定了其管理内容必然是在考虑企业或组织工作目标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员工个人性格、能力、特长及发展要求等,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实现企业或组织与员工个人的双重发展。在低碳经济时代,由于企业或组织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与生态责任,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也必然会发生变化。具体而言,低碳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更多的融入“绿色”“低碳”“和谐”等理念,从“人”这一根本要素出发,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各个具体环节(如招聘、培训、绩效考核与激励等)强调“绿色”“低碳”“和谐”的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整合整个价值链,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带来的高度不确定性竞争环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本身不仅要考虑企业经济效益和员工本身的利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 基于低碳经济的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概念

2.1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概念的界定

本文将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定义为 :以低碳经济为基础,融合绿色经济理论、和谐管理管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生态系统理论的有关思想;通过构建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解决以往人力资源管理中不注重环保、和谐发展等“非绿色”与“非和谐”问题;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外环境(如外部生态环境与内部管理环境),促使人力资源管理从传统的职能管理迈向系统管理,开发和培养具备“绿色”“低碳”“和谐”思想的人才,并合理安排人才的使用;推悠笠祷蜃橹的宏观管理走向“绿色”“低碳”“和谐”,并最终促进经济增长从粗放式增长向低碳集约型增长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实施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从社会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最根本要素――人的角度出发,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从各种人性假设的前提下解放出来,更加注重以人为本,通过对“人”这一要素的管理,为企业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社会经济从传统高碳粗放式增长向低碳集约式增长转变。

2.2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绿色”“低碳”“和谐”的特征,是与低碳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增长模式的特征相吻合的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从企业或组织的微观角度出发,但着眼于宏观层面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效益的实现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在不否定以往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职能的前提下,系统的分析如何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环节融入“绿色”“低碳”“和谐”的思想,在兼顾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时,也更加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与和谐。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明显区别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特征:

(1)绿色性。绿色思想的核心是环保、无污染、低排放的原则。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仍然遵循绿色思想的基本观点,注重对各类资源的节约利用――也包括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各种非必要消耗。因此,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绿色性必然要体现在要求员工关注企业的社会环境责任、绿色企业文化的建立,同时倡导低碳健康的办公方式以及关注企业内部运转与外部信息交换的整体健康。

(2)生态性。自古以来,人的活动就是处于一定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生态环境中的。尤其是在一定的文化、制度、经济的社会生态环境下,人这一社会科技与经济发展最根本要素才能够得以体现和发挥自身功能。因此,人力资源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在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下,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发生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必然要体现生态性,以求得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

(3)和谐性。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和谐可以通过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实现信息沟通便利和无纸化办公,达到缓解生态压力,节约能源的目的。企业内部环境的和谐则是指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和谐,这种和谐状态是以“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的人本管理,主要通过绿色企业文化来塑造健康的员工心理、积极的工作态度、员工之间和睦稳定的人际关系。

3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实施措施

从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和内涵可以看出,绿色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非绿色”与“非和谐”问题。因此,首先需要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绿色化,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活动融入“绿色”“低碳”“和谐”的理念,并最终通过各项职能活动的实现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

3.1 企业内外环境的绿色化

企业外部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及生态环境等。企业外部环境的绿色化,需要政府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转型创造有利的大环境。在经济建设上要通过政策引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 ;在文化建设上要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和倡导“绿色”“低碳”“和谐”的发展观念和生活理念 ;在社会建设上要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与生态责任意识,引导社会大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在创新能力建设上,要积极支持企业开发和应用各种新能源技术与工艺,生产绿色产品或提供绿色服务。

企业内部环境是指企业内部物质环境、文化环境等。企业内部环境的绿色化,需要企业从资源配置、研究开发、生产营销、客户服务等方面都要从低碳化的角度出发加以考虑,因地制宜地制定出与企业经营外部环境特征相匹配的战略计划及其实施方案。同时,企业要建立绿色企业文化,审视自身所处的行业,了解行业技术革新的方向,在日常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树立起“绿色”“低碳”“和谐”的理念,并建立企业绿色品牌。

3.2 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绿色化

培训与开发环节的绿色化,要求企业对员工的培训需要包含企业社会责任、生态责任及和谐发展思想等方面的培训。使公司每位员工牢记公司的生态责任与社会责任,梳理企业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的思想。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时要注意培训信息要简单明确、培训以非正式的形式,多次分开进行,M量使用企业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来支撑培训与开发。企业培训与开发要注意保持创新和主动性。

4 结语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并不否定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而是通过对企业内外环境及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职能的绿色化,来有效改善企业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非绿色”“非和谐”的弊病,为企业创造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良好环境,更重要的是能够有力地推动企业转型,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的“绿色”“低碳”“和谐”发展。当然,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出毕竟时间尚短,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及过程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光.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绿色化[J]. 管理评论,2003(10):8~10.

第3篇:绿色资源管理范文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党政机关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健全节约能源资源管理制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机关运行成本,推行绿色办公,率先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引导干部职工养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形成崇尚绿色生活的良好氛围。

二、目标要求及职责分工

(一)目标要求

到2021年底,建成节约型机关。

(二)职责分工

局创建领导小组牵头负责全局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局办公室具体负责局机关及其所属单位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各科室及下属单位要加强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节约型机关创建。

三、创建内容

(一)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节约能源资源管理制度,明确负责节约能源资源工作的管理机构和工作职责,设置能源资源管理岗位;强化能耗、水耗等目标管理,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能源资源消耗考核指标;实行能源资源消耗分户、分区、分项计量,建立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台账,做好分析和公示工作。

(二)推进绿色办公。严格执行《关于印发省公共机构绿色办公行为准则的通知》要求,积极推进绿色办公,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带头践行绿色出行,带头采购更多节能、节水、环保、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产品,推进机关率先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三)实行垃圾分类。率先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按照《省公共机构垃圾分类评价标准》,严格配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做好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建立垃圾清运台账,确保各类垃圾规范处置。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积极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活动,引领带动全社会开展垃圾分类。

(四)开展宣传教育。组织开展节约能源资源宣传实践活动,将节能、节水、垃圾分类等内容纳入干部职工培训体系,定期举办知识讲座、岗位培训等生态文明思想教育活动,增强干部职工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崇尚生态文明、践行绿色发展的氛围。

四、有关要求

(一)落实工作责任。节约型机关创建是党的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各级党政机关带头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具体行动。要把节约型机关创建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工作的重点,落实工作措施,确保节约型机关创建稳步推进,各项制度和措施落实到位。

(二)强化监督审核。要加强对本单位节约型机关创建的监督检查,开展自查评估,确保创建工作进度。严格对标审核,确保创建质量。

第4篇:绿色资源管理范文

社会责任目的:财务驱动比例降低

冉毅波介绍称,在从2010年到2012年的调研中发现,可持续发展投资的驱动力因素中,选择“财务竞争优势”的企业由13%降低到4%,这表示美国很多企业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调研发现,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企业发展的目标,50%的企业将可持续发展与企业战略规划流程结合;开展工作场所可持续发展实践活动的企业数量比例(72%)持续稳定,大、中型企业和上市企业相对更多地开展工作场所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活动;因开展持续发展实践活动而获得正投资回报率的企业数量有所上升。

冉毅波认为,社会责任工作需要有一个尺度进行评估,例如战略层次的评估,或者更具体的指标,如从员工的日常的工作的业绩细则中评估以及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中岗位设置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评估。调研发现,美国企业除了对经营业绩进行评估,也逐渐开始对企业社会责任行动的结果进行测量,有很大一部分的企业发现其结果是积极的:实现了利用可持续发展活动吸引、保有和培养员工。具体包括员工士气得到提升、更佳的公众形象、更有效的工作流程、定位于员工首选雇主、积极的财务表现等。

绿色工作职位数量上升

冉毅波介绍了美国企业中一个新词“绿色工作职位”,包括两类:一类是,工作内容与可持续发展,或者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形象有所帮助或有直接联系的工作;另一类是,工作本身创造了能够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流程或者生产流程。

最近几年的调研中,绿色工作职位的数量在美国呈上升趋势,但依然不够。20%的企业表示正在创建绿色工作职位,或者已经创建了绿色工作职位。还有70%以上企业表示将要做这方面的工作。

第5篇:绿色资源管理范文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生产相关信息管理系统的逐步实施,涵盖了生产、工艺、质量、仓储、财务、营销等相关的大部分生产经营活动。当前,企业的管理目标逐步向精益管理深入,其中也包括了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精益管理,尤其是各内部部门电子文档等资源的管理,越来越需要信息化在这方面的有力支撑。本文借助作者开发资源管理系统的过程,探索如何利用信息化来加强企业知识资源精细管理。

二、问题来源

信息资源管理,具体说来,就是如何将部门内部及部门之间的知识信息分类管理,达到集中管理、数据共享、权限可控,以替代频繁邮件传送、纸张打印等繁琐的管理。给业务管理提供一个可快速寻求支撑的知识信息化工具。关于部门信息资源管理需求,是各相关部门在信息化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出的,信息中心也曾尝试利用各种手段进行探索,包括采用局域网络共享文件夹等,但总不能满足管理部门关于集中灵活存放、查看下载权限控制、源文档保密等要求。本文经过研究新方法、新技术、整合了各部门的管理需求,最终建立了一套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基本满足知识文档管理需求。

三、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建设

信息资源管理建设,主要是结合关键部门业务处理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可在企业范围内推广的知识资源精细管理的一个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系统的使用与推广,逐渐寻求快速高效的资源管理的有效模式,以提升部门内部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1.需求分析

根据各业务部门知识资源管理的需求,并对需求进行整合、分析,最终形成分析报告,对资源管理的要求主要包括文档集中存放、文档格式灵活、用户权限管理、文档分类、文档权限灵活可控、信息保密、自由快速检索等。

2.功能设计

根据用户的需求分析结果,结合系统设计理论和实现技术,制定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实现的具体功能。

1)系统管理:实现用户注册与维护、用户密码修改、用户功能权限设置、系统菜单的设置等。同时为增强系统可扩展性,提供技术支持功能,满足系统有新需求时,可简单操作便即可实现。

2)文件管理:实现文件分类维护、类别权限维护、文件上传与维护、文件查看。文件分类维护,是管理员可以对所有文件进行分类的管理,分类应具备无限级别自由分类,每一类下都可挂接文档。类别权限维护,是指对每一个文件类别,可以指定用户可以查看、上传、下载的文档权限。

3)文件查看:文件查看是本系统的入口,也是用户最常用的系统功能。文档查看要实现三种管理功能:一是按照权限查看文档;二是源文档保密,无法通过本地找到源文档;三是查看采用完全绿色查看,即不需要安装任何阅读工具即可能查看文档。

3.技术架构

本着“把复杂留给设计、把简单便于用户”的原则,系统采用B/S架构模式。具体实施可细分为数据库层、业务逻辑层、实现层、展现层四个层次。数据库采用SQLSERVER2005,开发工具采用、C#、JavaScript、CSS等多角度不同的语言工具。其中,不同工具用途不一样,互相补充。为架构,C#为主题开发语言,JavaScript为用户较好的交互体验,CSS为界面友好设计。

4.重点技术问题的解决

1)无限级别自由分类:技术实现方式为依托开发工具,进行反复的优化设计和多次试验,找出实现无限级别分类的一个通用程序方法。

2)用户对类别的权限设置:需要结合部门的需求,并考虑未来需求、系统必须具备相应的扩展性,设计完善的权限管理方法。

3)无障碍绿色文档查看:实现文档查看是本系统的一个技术难点也是实现文档保密的重点。本系统通过对国内外非阅读器方式提取文件查看技术进行研究,利用程序代码的控制,在不安装文档阅读器的情况下,快速查看文件,并具备文件查看的各种功能,例如缩放、跳页、缩略图方式等。同时采用加密方式对文件进行存储和提取,没有权限的用户不能获得源文件。

四、效果

第6篇:绿色资源管理范文

摘 要: 如今世界环境恶劣,全球气候变暖,水文水资源管理是极为重要的工作内容,要使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加强水文水资源管理,使环境得以保护,优化人们的生存环境。本文就我国水文水资源管理技术的应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水文水资源管理技术的创新应用情况。

关键词: 水文水资源;管理技术;应用;创新

当前社会各方面快速发展,水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要加强水文水资源的管理。F阶段我国水文水资源管理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技术创新性不强,因此必须要结合我国水文水资源的情况,找到其中的不足,积极开发新的技术与手段,并将其应用到水文水资源管理中,提高管理效果,满足民生需要,优化换进质量,科学合理的开发水文水资源,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进步。

一、水文水资源管理技术应用的现状

当前社会各方面快速发展,水资源治理工作的思路以及方法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相关管理部门开始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坚持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努力实现绿色技术的进步。将水文水资源工程建设以及管理放在重要位置上,使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开展水利工作,保证水文水资源能够实现持续、有序的进步,保证今后水文水资源检测的顺利推进,强化水文水资源预警系统的建设[1],科学的调度水资源,实现环境的保护,保证生态平衡,将科学的管理技术应用到水资源工作中。

二、水文水资源管理技术的问题

我国的水资源短缺比较严重,并且水资源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比较少,这是我国水文水资源管理中面临着重要问题。如今我国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多,人类的生产、生活等也会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水资源也会受到影响。人口数量的增多以及企业的发展使得水资源保护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难度,水资源的使用量增多,河流利用过度,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这些都是水资源管理中面临的难题。

1、水资源管理知识不足

目前,我国只是研究国内的水文水资源情况,并没有涉及到世界范围内。对于一些比较干旱的地区,如沙漠、北部寒区等研究不足[2]。我国水文水资源研究的时间不长,对于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内容还存在着经验不足的情况。因此必须要强化水资源以及监测方面的研究与实验,我国的水资源管理技术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技术设备不足

水文水资源技术设备不足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应积极开发研究、引进,同时开展讲座研讨会等,提高可预见性,并使后期治理更具可信度,能够对洪水以及旱灾情况有效的控制,使用科学技术预防水灾出现。拓宽水文监测预报的范围,及时掌握不同地区的水文信息,使水资源能够被科学、高效的开发。

3、水质监测技术存在滞后性

对水文水资源进行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实现其持续进步,有效控制水资源的总量。监测水资源的水质,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实现循环利用,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积极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减少水资源的使用,避免出现水污染的情况。尽管我国的水质监测技术手段相对滞后,但是发展空间是极大的。对于一些经济以及技术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在水资源检测时效果并不理想,水资源的利用也会受到限制,因此必须要积极研究水资源检测的相关技术,完善管理制度的设定,采用高科技的水资源检测技术,完善技术体系建设,为水资源的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水文水资源管理技术的创新应用

1、积极推广信息监测,实现监测精确度

做好水资源的信息监测工作能够及时发现水情、旱情情况,使用高科技监测设备以及预警技术,满足水资源的发展需要,依据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积极推广水资源技术,开发信息采集以及监控系统,实现远程的监督控制,提高水资源检测的精确度。此外科学的使用水资源数据的分析技术,利用水文信息监测技术、自动监测以及遥感卫星技术等[3],对大范围内的水文水资源进行远程监控,及时了解水文水资源的具体情况,为水文水资源的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2、利用水文预警技术,科学调度水资源

使用现金的水文预警技术,对水文水资源进行预警,使预测效果更加科学可靠,并且防洪抗灾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所以必须要加强水文水资源的预警,使水文以及天气预报的数据更加科学有效,明确水资源的变化情况。使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全面开展水利工作,实现水文水资源的科学发展,保障今后的水文水资源检测效果,科学的调度水资源,实现环境以及生态的保护。

3、开发新型水资源,实现资源再利用

在水文水资源管理中,积极开发新型水资源技术,有助于水资源的持续发展,并实现循环、高效的利用,结合现有条件完善管理方案,对水资源,如雨水、海水等进行科学规划与利用,不同水资源环境下使用针对性的技术,对区域中的水资源加强监测,积极推广雨水再利用,污染热内化利用等。

4、应用GIS系统,顺利实现信息传输

GIS系统中,空间技术分析以及处理复杂数据是其核心内容,能够对地理环境进行多个方面的分析,使用图形模式查询,对区域内的水资源分布情况进行全面的把握。GIS系统能够交互分析相关图形,并将图形模拟绘制出来,能够使水资源的相关信息数据清晰明确[4],对于水资源的管理以及利用是极为有利的。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GIS系统能够对水文信息进行收集,将水资源信息到网络上,为用户浏览提供便利,有助于水文水资源信息的传输。

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水资源利用也逐渐受到关注重视,我国也在积极研究开发水文水资源技术,但是其研究效果以及技术的利用率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还存在差距。因此就必须要继续开发改进水资源管理技术,有效处理我国水文水资源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保证水文水资源管理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做好水文水资源的管理工作,满足人民群众对水资源利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姚雪娟. 水文水资源管理技术的应用与创新[J]. 北京农业,2015,30:102-103.

[2]陈腾飞,黄顺冰,董芳. 水文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11:94.

第7篇:绿色资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生态环保;矿产资源管理;机制创新

1前言

现阶段,资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转变过去的矿产资源管理模式,使其从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向着更加生态环保的方向演变,是实现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提质增效转型的关键,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正是出于这一立场,对生态环保视角下的矿产资源管理机制进行了探讨,目的是为了解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保之间的矛盾,进而寻找到一条能够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持续促进作用的资源管理机制。

2当前矿产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国进入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提升明显,但因为受到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重工业和第二产业的占比优势还是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这就决定了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还依然是重点。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矿产资源管理水平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尤其是在快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等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生态环保的角度来说,我国的矿产资源管理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很多地方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依然比较粗放,高消耗、高污染和高排放的现象非常严重,由此带来的直接恶果不仅表现在经济增长方式的低效上,而且还体现为矿山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与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第二,众多小规模矿山的采选技术落后,存在只重视产量却忽视生态环保的现象,一些企业更是存在只采矿不回填等问题,而这不仅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且还会产生很多自然灾害隐患;第三,经过多年的发展,很多优质、易采的矿区都陆续得到了充分的开发,这些矿区的资源贫化问题逐渐暴漏,再加上新矿的勘探和开采难度不断提高,进而都造成了矿山的生产成本增高、资源的紧缺形势日益严峻。

3矿产资源管理不注重生态环保的原因及表现

工业化和城市化对生态环保产生不利影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矿产资源的过度利用,具体则表现为矿产资源管理不注重生态环保,体现为:第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有些甚至还在沿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手段,这种粗放的管理机制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评价,乱采滥挖、大矿小开、采富弃贫、破坏生态等现象非常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对矿产资源加强管理和整合,尤其是对于一些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大的矿山企业进行治理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第二,很多矿山企业缺乏基本的生态环保意识,存在只重视产量而忽视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的问题,至于实际应用中的环境修复和治理措施更是非常缺乏,导致矿山周边的生态环境可能会遭到严重破坏,如图1所示。例如金属矿山开发中形成的废石、废水、废气和尾砂等没有经过处理就随意注入到周边的自然环境当中,各种露采小矿山毁坏、压占土地的现象十分严重,没有得到有效地治理。

4生态环保视角下的矿产资源管理机制创新途径

(1)矿产资源法律体系建设生态化,明确生态环保目标。首先,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建立健全矿产资源法律体系,尤其要重点突出生态环保的内容,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必须加以明确。其次,生态环境保护不是一种单独的法律责任,而是需要借助多种法律手段来实现,例如可以加入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修复监督、环境保护保证金等相关的法律制度,以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生态环保体制。最后,加强矿产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的立法,融入生态环保的理念,为促进矿产资源行业绿色发展提供法律依据。

(2)健全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制度,体现生态环保理念。矿产资源的规划管理要统筹好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此外,还要建立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的配套监督机制,对依生态环保理念制定的规划的落实情况加强监督。

(3)矿产资源税费管理制度生态化,突出税收对生态的调节作用。首先,在矿产资源的税费法律体系中,要体现诸如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以及重视对环境的修复等理念;其次,对当前的矿产资源税费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税费应主要用于对矿山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治理上;最后,构建矿产资源生态税费体系,设立诸如生态环境保护税、矿山环境修复保证金等税费制度。

(4)重视资源环境监督,完善矿产资源监督管理制度。首先,根据生态环保的要求和当前的开发技术水平制定新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考核制度,从而促进矿产资源行业的绿色发展;其次,矿产资源监督要进一步强化对矿业权人履行生态环保义务的监督,督促其在开发利用中就采取措施减少生态破坏和加强环境修复;最后,国家和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并有效制止各类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开采行为,做到及时识别和查处,并依法追究相关企业和人员的责任。

5结语

新时期下,经济增长方式要求实现提质增效转型,而作为经济发展重要物质基础的矿产资源也必须进行管理机制创新,只有更加突出生态环保的理念,才能促进矿产资源行业的长远发展,进而也才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好地支撑。

参考文献:

[1]汪民.以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2):226~231.

[2]李建功.转型综改《总体方案》解读之二:完善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机制规范矿产资源管理促进资源持续利用[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3(2):22~23

[3]陈从喜.构建基于生态文明建设下的矿产资源管理新机制[J].矿产保护与利用,2012(6):1~5.

第8篇:绿色资源管理范文

1阳光制度——沐浴人文的关怀

在此过程中,我们形成共识:在乎所有的机会,用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化压力为动力,逐步养成每天总结得失、每周盘点成绩与问题的习惯,在反思中分析问题,在反思中解决问题。

人力资源是学校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制度则是提升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保证。在日常管理中,我们建立效绩评估体系,如《教师月考核制度》、《绿色接力方案》、《教科研管理与考核制度》、《星级班级考核制度》等,一系列的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规范科学,有理有据,同时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自我管理的自觉性。

2研修沃土——滋养灵性的智慧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我们发现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教师。因此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研修活动都源于教师实践、服务于教学实践,因此我们着力构建立体化的人力资源培训模式,打造智慧型教师团队。主要采用下面四种开发方式:

2.1焦点访谈式的专题教研

我们以主题教研活动为依托,面向全体教师,以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和发展课堂教学能力为目标。对于新任教师重点指向熟练课堂教学技能;对于胜任教师,重点指向个性课堂教学风格的逐步形成;而对于骨干教师,重点指向课堂教学的创造性和艺术性。

2.2智慧碰撞式的课题研讨

开展课题研究,以科研带动人力资源发展,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我们提倡教师在日常性教学中去追踪某个教学问题,并使之“课题化”。而当这样做的时候,教师的教学就由日常性教学转化为研究性教学。

2.2.1根椐学校的实际情况,在课题研究方面,我们以十一五国家级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教育资源建设与运用》为龙头,塑造解小教育品牌:即充分利用校园网,把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领域;高位构建校本课程体系,从教材、学生、教师、环境四个方面构建课程文化的基本框架。

2.2.2根据教师关注的问题,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语文学科的作文、第一第二课时衔接;数学学科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与数学问题解决;英语学科的快乐阅读;综合实践活动的训练等。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极大地提高了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智慧。

2.3校际联动式的资源共享

校际之间联动研究能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我们通过外派访学、校际联动、挂职培训三种途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交流,通过交流使教师体会“独教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时让教师感到培训就是最大的福利。

2.4团队合作式的联盟探究

学校围绕“培养智慧型教师”的目标,倾力打造智慧型教师团体,促进人力资源形成合力、个性成长,成立了教师发展联盟和月牙湾术科联盟两大非行政性组织。

3绿色质量——孕育蓬勃的生命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激励教师通过自身的潜能和极积性的发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我校以“绿色质量”为纽带,构建“绿色”质量发展体系,力求人力资源管理人性化,并服务于师生和谐成长。

3.1阳光绿洲——营造教育生态环境

我们认为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应该得到全面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应该覆盖学校课程计划中涉及的所有科目。

3.2绿色质量——追求三高三全

学校工作是一个大的质量体系,我们提出“绿色质量”的概念,要求每一位教师、每一门学科、每一个环节都成为教育质量的生产力,追求三高和三全:追求“第一责任人”的高质量、追求课堂教学的高质量、追求课程文化的高质量;确立全面质量观、全员质量观、全程质量观,从而营造一个时时关注质量、人人专注教学、事事讲究绩效的阳光绿洲。

3.3有氧课堂——杜绝负债

当“质量”成为所有教师追求的目标,当“管理”落实在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时,老师对自己的课堂敝帚自珍起来——主科老师再也无法从术科教师那里“要”到时间,术科教师再也无法容忍自己的课堂有个别孩子“缺席”。

我们提出杜绝课堂负债现象,要求防止课堂中出现以下问题:思维训练不到位;知识点训练不够,缺少密度;教学环节安排拖拉松散;课课清不能落实(书后的练习)。于是,各科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内容的侧重、练习的效率越来越关注。

4绿色监控——教学能力的加油站

提到质量监控,往往在绩效考核层面考虑比较多。我们提出“绿色监控”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全面的过程,尤其关注监控的后续作用,力求能把对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视角转移到未来质量的不断提高上,目标定位在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监控与培养。

第9篇:绿色资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施工管理创新;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的必然性

1.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建筑施工中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都产生了较大变化,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需要面临新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及时转变观念,创新施工管理方式,进行绿色施工管理,以此来提高工程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

2.创新是建筑市场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的要求

当前,国内关于建筑市场的法律法规还处于形成阶段,在这一时期的建筑市场中存在着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一些不正当竞争存在于各种经济成分的建筑施工企业中。面对当前建筑市场快速发展与完善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需要进行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以此确保能在激烈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获得可持续发展。

二、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的方法

1.施工管理观念创新

观念指导着行为,要进行施工管理行为的创新,首先必须进行管理观念的创新。只有在创新施工管理观念的情况下,才能有效推动管理行为的创新。而掌握创新的实际意义与重要性是进行观念创新的关键。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加强管理者的认知观念。其次,要进行合理投资,组织观念创新的培训与教育活动,将先进的管理思维融入到施工管理中,培养管理者的创新意识。进行管理观念创新的重点在于,施工管理不能以自身的经济利益为主,在管理分析中需要综合考虑工程的客观实际情况、市场的需求以及自身经济利益等因素。

2.推动施工技术创新

在市场竞争中,最具可比性的优势在于技术优势。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提高自身竞争力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可制定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内部员工进行技术创新,结合新的施工要求与先进的施工经验,探索有效的施工技术。另一方面,也可积极引进外部新技术与新工艺,进行相关企业间的合作,形成以自身为中心的技术性创新体系。在施工中,将先进技术与实际工程项目特征相结合,增强新技术、新工艺的实用性,形成具有独特性的施工技术体系。

3.创新管理组织机构

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组织机构创新,需要从两方面进行。首先,管理组织机构要符合市场要求。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可以进行跨区域经营,如果在管理中过于统一、集中的模式,不仅会增加管理的成本,还会影响决策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管理组织机构设置时,应该考虑到机构的灵活性,以达到市场要求,合理下放权限,构建灵活协调的组织机构,以便相关部门能结合具体情况的变化,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提高管理决策的效率。其次,进行管理组织机构的改进,以达到减少行政成本的目标。建筑施工企业在对组织机构做出调整时,需要在满足管理工作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机构的精简,合理配置建筑施工管理人员,以达到降低行政成本的要求,提高建筑施工管理的工作效率。

三、绿色施工管理意义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可持续发展既是社会的发展要求,也是建筑施工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因此,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绿色施工管理将成为未来管理创新与企业发展的最佳方向。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各行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段,而建筑行业的发展尤为迅速。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国家所面临的资源短缺问题也越来越严峻,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大,绿色技术的大力推行,能有效应当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状况。并且,在建筑施工中,只有运用绿色施工管理手段进行控制,变革生产工艺,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实施绿色生产,最大程度地降低污染物与废物的生成和排放,实现环境与现场施工的相互协调,才能确保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1.加强资源、能源管理

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包含资源管理与能源管理两方面内容。首先,是资源管理。进行资源管理的重点在于保护施工现场水资源,避免被污染。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注重对水源的保护,控制用水量,又要合理收集与利用雨水及污水,将沉淀处理后的废水用于对水质没有过高要求的施工中,以实现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其次,是能源管理。能源管理包括节约能源与减少能源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具体的管理措施主要表现在使用设备与施工工艺中,要优先选用能源消耗较少的机械设备,并采取绿色环保的施工工艺,对于出现故障的机械设备要进行及时的检修与保养,以减少能源消耗。

2.优选绿色环保施工材料

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筑施工中,往往过多关注材料的价格与质量,而较少考虑材料的成分。但是在一些材料特别是价格较便宜的材料中,通常会含有较多的有害物质与污染物质,如氨、苯、甲醛等,都对人体与环境有着较大危害。因此,对施工材料的管理也是绿色施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相关部门在进行工程设计时,需要遵循国家的标准规定,尽可能选用绿色环保型施工建材。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确保工程施工严格遵照科学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中各类材料与国家环保标准相符合,如以水溶性涂料替代溶剂型涂料、以有机溶剂做稀释剂等方式来避免使用存在污染性质的材料,从而真正做到绿色施工。

3.加强施工污染控制

对施工工程的污染控制,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进行泥浆控制。在基础工程施工中,尽可能做到泥浆固结,最大程度地降低泥浆流入路面的可能性。其次,进行尘土污染控制。在建筑施工现场,往往伴随着严重的尘土飞扬现象,造成了所在地的空气污染,侵害着人们的健康与生活。因此,为了确保绿色施工,施工方可对施工现场的道路进行淋水加湿与硬化,尽可能选用一些绿色环保型燃料等,对扬尘污染进行有效控制。最后,进行施工噪音控制。当前,噪音污染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而噪音污染主要来源于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特别是在夜间最为突出。因此,对于施工中机械设备造成的噪音污染,可通过选择噪音较小的机械设备或降低夜间施工量来进行控制,从而有效减少噪音污染。

综合上述分析所得,由于建筑施工项目的特殊性,极易形成道路环境、空气粉尘、噪音等污染问题,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因此,需要通过对建筑施工全过程的管理,来达到绿色施工管理的目标。并且,在建筑施工中,还存在着许多其他污染,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实际的施工管理中,对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做到实事求是,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有效管理,实现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管理。

结束语

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为确保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必须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就我国建筑行业而言,创新施工管理方式,开展绿色施工管理,是保证建筑施工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创新施工管理方式必须从创新观念、技术、组织机构等方面着手,以有效实现施工管理的革新。其中,通过加大资源、能源管理力度,并选择环保型材料,进行施工污染控制,来实现绿色施工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燕. 浅议绿色施工[J]. 科技信息.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