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沟通技巧和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第二:学会对视,学会用眼神交流,我们在沟通的时候,不可能是双方都在同时说,肯定有一方再说的时候,另一方在聆听,作为聆听的那个人一定要直视着对方,用眼神表达你正在用心的听。
3、学会察言观色,察言观色这个本领是需要多个很多的场合进行磨合才能练就的,有时候你说的某些东西很多人是不愿意听的,这时候你要观察对方的反应,如果对方不认真听讲,或者是有意无意的溜号,那你的讲话要适可而止。
4、面露诚恳,沟通很看重诚恳,在于对方沟通的时候,尽量保持自己诚恳的太对,让对方信任你,有信任才会有接下去谈判的可能,所以信任要摆在前面。
【关键词】沟通技巧;手术室护理;护理效果
本次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1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沟通技巧护理及常规护理,效果确切,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重点筛选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1例,以不同护理方法为依据分组:护理组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20~69岁,其平均年龄(37±5.78)岁,手术类型:3例行妇科手术,10例行骨科手术,7例行胃肠科手术,21例行肝胆外科手术;参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1~70岁,其平均年龄(38±6.54)岁,手术类型:5例行妇科手术,8例行骨科手术,10例行胃肠科手术,17例行肝胆外科手术。比对两组手术室患者以上资料后,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法为:护理人员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并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健康宣教、术后健康指导等。1.2.2护理组:予以沟通技巧护理,方法为:①选择合适的沟通时间:护理人员要选好沟通时间,以保证沟通有效,与患者构建一份优良的护患关系。而且,护理人员在进行巡视时,需耐心地与患者沟通,且仔细讲解疾病的症状、手术室环境、术后不良反应等,这样能够使患者较好地了解手术室状况、疾病知识,以提升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最终改善手术室护理效果。②做好心理沟通护理:术中护理人员仔细查看患者病情变化,患者一旦产生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均需立即安抚,且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安全性、手术治疗成功案例等,并以肯定的语言多鼓励患者,从而提高配合度。③准确把握沟通技巧:护理人员需把握和手术患者沟通的技巧及尺度,尽量以亲切、温和的态度沟通,使患者可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系及温暖。因患者对于手术治疗效果并不明确,心理情绪并不是很稳定,易悲观、消极,很难配合医师开展治疗工作,所以护理人员需保证沟通语言的随和、分寸恰当,使患者得到较多的认可,缓解抵触情绪,最终提升治疗信心。④合理利用非语言沟通技巧:护理人员对手术室患者开展护理工作时,可借助非语言的方式沟通,如:护理人员运用肢体语言与患者进行适当的身体接触,且加强与患者间的目光交流,从而缓解其陌生感,强化护理效果[1]。
1.3观察指标
此次研究选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仔细记录下两组护理满意度,内容为:以百分制进行计算,分数≥86分,即非常满意;分数介于65~85分,即一般满意;分数<65分,即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选择SPSS18.0型软件,文中计数资料选择“n/%(例数/百分比)”表示;经客观比对两组手术室患者“护理满意度”,若研究结果表现出差异性,(P<0.05)。
2结果
予以不同护理方法后,护理组41例:26例非常满意,14例一般满意,1例不满意,满意度97.56%(40/41);参照组40例:19例非常满意,12例一般满意,9例不满意,满意度77.5%(31/40),(P<0.05)。
3讨论
临床救治各种外科疾病时,主要以手术方法为首选,尽管此种方法可提升手术效果,但术中常会引发很多不安全因素,患者常会在术中产生紧张、恐惧等消极心理,从而影响手术质量。因此,在开展手术室护理工作时,选用安全、有效地护理干预措施非常有必要,且沟通技巧护理作为手术室护理的一个核心环节,以理解、关心手术患者作为重要的护理手段,以便缓解其术前压力,改善术中各项指征,最终临床手术质量[2]。
据相关资料显示,护患关系对手术室护理质量会造成很大影响,因此,手术室护理期间,需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护理氛围,从而缓解患者的消极情绪,最终提升护理满意度[3]。鉴于此,护理人员对手术室患者进行护理时,需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基础上,以沟通技巧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例如,护理人员需选择最佳沟通时间,友善、亲切地与患者多加交流沟通,并耐心地为患者讲解手术室内的基本环境、术后不良反应等,且灵活使用身体接触、肢体语言等方式,拉近与患者间的距离,从而缓解患者的消极情绪。
此次研究予以不同护理方法后,护理组“护理满意度”97.56%,高于参照组77.5%,(P<0.05)。由此表明,沟通技巧在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有效应用,对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其及早康复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综上所述,临床未改善手术患者的病情,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建议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施以沟通技巧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增强护理满意度,可推荐。
作者:尹宝兰 单位:山东省莒县人民医院急诊外科
参考文献
[1]徐政秀.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患者预后改善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3):1003-1006.[
方法:选取本院 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20例急诊输液患者,根据是否进行沟通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应用护患沟通技巧,对两组患者的焦虑因子、患者的满意率、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的得分以及护患纠纷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患者的满意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
结论:急诊患者输液护理中应用护患沟通技巧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诊 输液护理 护患沟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84-02
急诊科是医院对外服务的重要窗口之一[1]。急症患者主要特点就是发病急,病情危重,患者的心理状态比平常更难处理,这个时候如果处理的不当,会让患者的病情加重,还可能会引起护患之间的矛盾,影响医院正常的运行。妨碍其他患者的抢救,以及需要紧急抢救的患者,所以护士在面对这个情况更应当重视护理的技巧,加强与患者直接的沟通,确保急诊科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减少患者之间纠纷的发生。本院急诊输液室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语言沟通技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 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20例急诊输液患者,其中实验组110例,男60例,女50例,年龄18-69岁,平均(45.26)岁。对照组110例,其中男57例,女53例,年龄21-72岁,平均(46.3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都是急诊输液室接受常规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护患沟通技巧[2]。沟通技巧主要包括如下几点:①注重仪容仪表,护士要给病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良好的印象能促进与患者直接的沟通,同时也是护理人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展现。对患者要以真诚的微笑、热情的接待以及亲和的态度,这些能有效的消除患者的恐惧感与紧张心理,能使病人更加主动配合接受治疗,还能达到降低注射后疼痛感的效果[3]。②充分尊重病人,避免对患者使用刺激性语言。在呼唤病人接受治疗的时候可以采用恰当的称呼,态度不好或者直接呼喊编号会让患者感觉自己不被重视,觉得医院没有人情味,所以在呼叫的时候可以直接喊姓名或者尊称。如果患者多次到医院接受输液治疗,应当尽可能的记住病人的姓名,这样能提高病人满意度。③充分掌握沟通技巧。在与患者沟通的时候,应当掌握好沟通的具体时机;并根据患者的一些个性特征来选择适合患者的语言方式;尽可能的对患者使用一些鼓励与安慰的语言;同时丰富自身的知识面,促进与不同行业的患者进行沟通[4]。④注意非语言沟通技巧的应用,对患者要以坦荡、鼓励性的眼神去看待;在肢体语言上要多使用安抚性的动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患者主诉的时候要用心聆听,不要打断患者说话,让患者觉得自己受到足够的重视。⑤面对出现焦虑等负性情绪的患者的时候,还应当积极主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正确的接受治疗。
1.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 测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和焦虑因子的得分,焦虑因子主要用来评价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时候,是否出现易怒、烦躁、紧张以及不安等不良情绪,得分越高,就说明患者的焦虑情绪越重;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主要是用来评价患者与护理人员在沟通的过程中,患者是否是因护理人员的沟通方式不好而出现退缩、心神不安等现象,得分越高,就说明患者与护理人员在沟通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也就越多;第二是患者纠纷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率,通过调查的形式分析纠纷的发生率与患者的满意率[5]。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 SPSS 13.0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的人际敏感因子与焦虑因子的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良好的护患沟通方式能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让患者觉得更加有安全感与信任感,要取得好的护理效果,必须要采用好的护理技巧。急诊患者输液护理中护患沟通技巧,能促进患者与护理人员的沟通,为护理人员取得患者的信任提供了有力保障[6]。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的时候一方面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患者的病痛感受,另一方法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工作性质以及关心的内容(如有些病人关心孩子的教育等)这样能让患者对疾病更加的了解,也能让患者更加有信心战胜疾病。
在称呼患者的时候要尽可能的缩短与患者的距离,让患者感到亲切,改变以往直接喊编号的方法,可以换成大爷、先生、阿姨、小朋友等方法,尽可能的让患者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这样也能提高患者的满意率与减少护患的纠纷率。
对上述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本次对两组病人采取症状自评量表SCL-90 进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与焦虑因子测评,通过对两项测评结果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在应用了护患沟通技巧后,病人与护理人员沟通过程的主观问题显著减少,这主要是因为应用护患沟通技巧后,病人在沟通过程中感到轻松而没有压抑感、愤怒感或者被轻视的感觉,实验组的病人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要比对照组患者低很多。急诊输液病人中,有些病人的就诊经验较少,甚至有些病人是第一次接受输液治疗,在治疗前心理负担较重,会出现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通常引发这些负性情绪的原因多是由于病人害怕输液过程中发生意外,或者所用药物的副作用过大,或者治疗的痛感过于强烈等,因此在输液治疗前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极其重要。以沟通技巧进行有效沟通后,可充分了解病人的焦虑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应用护患沟通技巧,使病人在接受时不会因过度紧张而造成输液意外。从两组病人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得分来看,实验组应用了护患沟通技巧后,病人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与焦虑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更是高达了91.8%。这充分的说明了沟通技巧的应用在急诊输液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岚,薛艳,俞秀艳.护患关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1(33):125-126
[2] 游丹丽.护患关系分析及改善护患关系的建议[J].中国疗养医学.2011,10(10):45-46
[3] 钟娟,谢小华.急诊输液护理中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9(17):59-60
[4] 刘丽娟.浅谈护患关系在精神科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1,8(16):147-148
关键词:护患沟通技巧 皮肤科护理 应用
护患沟通是一门基本技能,是临床护理工作人员需要熟练掌握的基本护理技巧。护理人员说话的语气、话语直接影响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情与接受程度,进而影响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能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降低并发症[1]。皮肤科疾病主要是一些治标不治本的疾病,如青春痘、灰指甲、牛皮癣、瘢痕等,不仅影响美观,且较易复发。本研究旨在探讨加强护患沟通技巧在皮肤科护理中的重要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患者104例,发现疾病种类:12例皮肤瘙痒,63例牛皮癣,23例湿疹,6例其他。将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中28例男,24例女,最大年龄为48岁,最小年龄为18岁,平均(31.02±15.21)岁,病程1―6年;观察组中30例男,22例女,最大年龄为50岁,最小年龄为19岁,平均(33.02±17.21)岁,病程1―7年。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
1.2.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上,注意护患沟通技巧在皮肤科护理中的应用。沟通的技巧如下。
1.2.2.1疾病介绍。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受教育的程度采用不同文化程度的语言,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患者容易理解,让患者及其家属明白该疾病的性质及其他知识,做到尽量解释患者与家属提出的关于疾病的问题。
1.2.2.2使用保护性语言。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当涉及患者隐私的时候,对于不必要的不必提及这类问题,如果必须了解的,在沟通询问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情绪,语言尽量做到真诚、谨慎,得知患者隐私后,尊重患者,向患者承诺替他保密[2]。使用保护性语言,有助于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1.2.2.3心理护理。因为皮肤科疾病中绝大多数影响美观,给患者的心理带来较大的负担,为了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积极的配合治疗,有助于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1.2.2.4加强护理查房工作。护理人员应坚持定期查房工作,无论多忙,也不能忽视这一工作,护士长及时评估查房结果,提出建议和意见,如:疾病的起因、临床表现、发展、护理措施等,促进护理工作的全面性,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 得出研究指标,试用SPSS17.0统计软件收录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方法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经在常规护理上注意护患沟通技巧护理后作比较(P
表1两组患者经护理后效果对比[n(%)]
组别 总例数(n) 治愈(n) 显效(n) 有效(n) 无效(n) 总有效率
对照组 52 10 20 10 12 40(76.9%)
观察组 52 19 25 6 2 50((96.2%)
2.2观察两组的治愈率、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并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组别 总例数(n) 治愈率[n(%)] 患者满意度[n(%)] 并发症[n(%)]
对照组 52 10(19.23%) 25(48.07%) 4(7.69%)
观察组 52 19(36.54%) 39(75.00%) 10(19.23%)
3讨论
皮肤覆盖全身且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是体内各器官和组织免受化学性、物理性、机械性和病原微生物侵袭,可以防止外界有害物质侵入人体内,且可防止体内电解质、水分和其他成分的丢失,不仅能参与人体代谢过程,还能保护人体[3]。因此皮肤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更加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更加耐心、细致及注意沟通技巧,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
在临床研究中,我们发现良好的沟通技巧需要我们做到疾病介绍、使用保护性语言、心理护理、加强护理查房工作。疾病介绍让患者及其家属明白该疾病的性质及其他知识,有利于患者与家属配合护理工作;使用保护性语言应注意患者的情绪,保护患者隐私,有助于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心理护理要求护理人员有针对性的治疗,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积极的配合治疗,有助于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加强护理查房工作要求护理人员应坚持定期查房工作,护士长及时评估查房结果,提出建议和意见。
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不仅要求语言沟通,还需要求良好的非语言沟通技巧[4],如肢体语言、目光的交流,微笑以对。对患者和蔼,沟通语言亲切,当患者情绪不好时,要做一个合格的聆听者,知道患者的困难,耐心帮他解决,使患者的心理处于良好的状态。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他们的治疗护理能力,还要求他们解决患者心理上的问题,而这需要护理人员自身良好的修养、丰富的阅历还要求其有足够的耐心,不断学习新知识,结合临床实际,有效运用沟通技巧。沟通是一门深奥的艺术,它有助于建立与患者的良好关系,得到患者的信任,工作中得到患者的配合,有助于护理工作的效果与良性开展。
参考文献
[1] 高书峰. 沟通技巧在护患关系中的重要作用[J]. 中国民康医学. 2010(08)
[2] 车珊. 护患沟通技巧与临床效应[J]. 中国医药指南. 2008(08)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口腔科实习的本科生、大专生和参加住院医师培训的住院医师共68人。其中男性22人,女性46人,平均年龄(22.8±2.5)岁。
1.2课程形式和课程内容
本课程教学形式包括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录像观摩及现场实践。
案例分析:教师在课前将事先准备好的医患纠纷案例交给学生,同时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如该案例为何出现医患纠纷患者有何心理状态、医师有无失误、该矛盾应该如何沟通解决等问题,让学生自己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开动脑筋,寻找解决该纠纷的方法。上课时抽取学生讲述自己的准备的答案,并引导其他学生参与讨论。最后由老师分析总结。
角色扮演: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医患沟通技巧,设定好实际的医疗场景,学生分别扮演医师、患者、患者家属等角色。体验各方在医患矛盾中不同的心理历程,体会医师在医患沟通中使用的语言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是否得当。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行“以病人为中心”的诊疗思维训练。
录像观摩:请学生观看实际临床实践中,自己和病人医患交流的视频。引导学生讨论病史采集中技巧应用、如何有效建立医患关系、如何向患者解释病情和诊断、协商治疗的技巧等。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现场实践:组织学生到分诊台、门诊办公室等实践观摩,观察医患矛盾的处理实例,提高医患沟通的实践能力。
2结果
2.1教学效果评估
在临床实习或住院医师培训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判定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强弱及获得实践课程设置的反馈。学生普遍能够积极参与医患沟通的实践课程,完成课前的案例准备。在教学中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等。学生全部参与调查问卷的填写,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2.2问卷调查结果
(1)对自身医患沟通能力的评估:所有参与问卷调查的研究对象中,住院医师的得分略高于临床实习的本科生或大专生,但差异无显著性。85.3%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了用语言和患者沟通的能力,73.5%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控制问诊时间,58.8%的学生认为自己受情绪多变的患者影响较小。最有把握的沟通内容包括:用礼貌用语问候患者,询问就诊的原因,向患者交代治疗后可能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2)医患沟通实践课程的收获:79.4%的学生认为医患沟通实践课程提高了临床沟通意识,77.9%的学生认为掌握了医患沟通的技巧,52.9%的学生认为培养了对患者的理解和关爱,41.2%的学生认为促进了专业的学习。(3)医患沟通实践课程的形式:当问及医患沟通实践课程的形式时,95.6%的学生选择多种形式相结合,69.1%的学生选择角色扮演,64.7%的学生选择录像观摩,55.9%的学生选择案例分析,42.6%的学生选择现场实践。(4)医患沟通实践课程的性质:对于本课程性质的看法,52.9%的学生希望是必修课程,42.6%的学生希望是选修课程,4.4%的学生表示均可以。(5)医患沟通实践课程的授课时间。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3.2%的学生认为医患沟通实践课程应安排在生产实习阶段。36.8%的学生认为应贯穿生产实习至住院医培训的整个阶段。
3讨论
3.1开设医患沟通技巧课程的必要性
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是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是适应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是防范医疗纠纷的需要,是医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需要。开设医患沟通技巧课程,顺应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加强了医学生人文知识的教育。真诚、耐心地与患者沟通,也可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同理论课相比,医患沟通技巧的实践课程更有针对性,能使学生体验真实的医疗场景。通过具体的案例、扮演的角色或医疗现场真实的事件,增强医疗实践中和患者的沟通技巧,帮助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3.2医患沟通技巧实践课程的授课形式
本研究借鉴了89所院校采用的基本交流技能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形式开设医患沟通技巧实践课程,包括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录像观摩及现场实践。从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多倾向于多种形式结合,其中角色扮演、录像观摩最受学生欢迎。91.2%的学生认为录像观摩有助于帮助发现被忽视的沟通细节问题。
3.3医患沟通技巧实践课程的考核形式
本研究中,对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评估主要依靠自己填写的调查问卷。虽然获得了一些有效的信息,但主观性较大。将来,建议增加客观性的评价。如李娟等翻译和引入国际上的SEGUE量表,对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进行评估,增加了结果的客观性。还可考虑采用过程性评价(学习过程中的能力、态度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录像纠错等)相结合的方式等。
4小结
关键词 沟通技巧 手术室 整体护理/应用
随着临床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对手术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已成为手术室工作的重点。在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及术后随访中灵活运用沟通技巧,使患者及家属能坦然面对手术,达到主动配合,顺利完成手术,康复出院的目的。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6年8月~2006年9月我院非全麻择期手术病人50例,其中男26例(52.0%);女24例(48.0%)。年龄25~76岁,平均53.76±13.63岁,其中骨科10例、普外科15例、泌尿外科15例、妇产科10例。
手术前一天巡回护士到病房查阅病历,了解病人既往史、手术史、过敏史,查看各种化验单及检查报告单,全面了解病情。与病房责任护士共同看望病人,观察病人身体状况、体型、心理状态、肢体运动情况及血管情况。
向病人介绍自己,取得病人信任。向病人介绍手术室环境、条件、设施,大致手术过程,麻醉方法、、术前注意事项,本院行此手术成功的病例,以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了解病人感受,鼓励病人提问。病人的点滴信息可帮助护士与其进行有效沟通,收集资料并制定护理计划。
减轻病人精神压力,对于多数病人来讲,手术本身就是焦虑和恐惧的原因。护士应选择性使用各种沟通技巧,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疏导病人及家属的紧张情绪,减轻心理负担。比如,在交谈中使用口语化的语言,倾听时面向病人全神贯注,注意观察病人的非语言行为,以了解其真实想法。反馈时注意让病人和家属感到安慰和有希望,能够通过护士的语言感到心灵的慰藉,缓解和松弛紧张心理,以使病人身心处于最佳状态[1]。
由于进行了术前访视,有了手术前的交流和沟通,病人进入手术室后看到的是亲切熟悉的面孔,这对病人是一种心理上安慰,有利于减轻其焦虑恐惧情绪。病人在接受麻醉前会感到紧张,这时各种声音应保持在最低水平。巡回护士向病人解释所有的操作步骤,以使病人放心。对于局麻的病人可放轻柔的背景音乐,以使病人放松。在病人焦虑的瞬间,给予适当的触摸。例如:触摸病人的胳膊,可减轻病人焦虑情绪[2]。手术室温度应保持在22~24℃,湿度应保持在60%~70%,手术进行中护士应始终陪伴在身边,告之手术进程,并给予安慰鼓励。
手术结束时,应遮盖好病人身体,护送病人离开手术室,充分尊重病人。
结 果
经术前访视的病人,术中心态平和,情况稳定的48例(98%);情绪紧张不安2例(2%)。术中配合满意48例(98%)。
经术前访视,进行心理疏导及术中精心护理的病人,在术后随访观察中发现精神状态良好、体温正常、伤口愈合快。99.5%的病人及家属对手术室术前访视工作满意,98%的病人及家属对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予以肯定。
讨 论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及健康观念也发生了巨大提高了。我们发现,在临床工作中,许多纠纷的发生与护患沟通障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良好的护患沟通就成为护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内容。护理工作有一大部分是通过与病人沟通来实现的,作为护士应充分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并将沟通落实到工作的一言一行中。
护患间良好的关系及交流是良好的护理效果的基础。因此,护士应该有一颗博爱之心,通过真正地、表里如一地与患者相处,诚实地向其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自内心地帮助患者。患者只有体验到了沟通者的真诚,才会向其表露和倾诉自己的心里问题,才能达到护患关系和谐稳定地进行。
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良好的沟通技巧与专业技能同样重要。利用良好的沟通技巧与病人交流是获得信息的最佳途径,全面信息收集依赖于有目的的术前访视。因此,灵活运用沟通技巧至关重要。
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灵活运用沟通技巧可减轻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手术刺激可使11%~80%的病人在术前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手术前高度焦虑不仅给病人带来心理痛苦,而且会干扰手术和麻醉等医疗活动的顺利实施,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正确的心理疏导,不仅能调整病人的身心状态,减轻心理压力,对促进术后伤口愈合,康复也有很大作用[3]。
良好的沟通技巧对手术室护士是非常重要的。手术前的病人由于对手术过程不了解,担心手术时的疼痛问题,担心手术能否成功,担心术后并发症的问题,加上对手术室环境的恐惧,对手术人员的恐惧,使他们极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在术前访视中针对病人的心理问题给予疏导,取得病人信任,让病人吐露心声,收集到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制定护理计划,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术前访视中充分利用沟通技巧可缩短护患距离。在对患者身心了解和心理护理的过程中缩短了护患间的距离,减少了因手术给患者精神、心理带来的创伤,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求,获得了患者的信赖与合作。本组50例,通过术前访视与病人沟通48例(98%)能配合手术,使医疗护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手术室护理工作已从局部的被动护理转向主动的整体护理。沟通技巧应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质量,甚至影响手术安全。因此,与病人及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心理,进一步有利于病人恢复。与此同时可促进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苗金红,杨红玉.全麻下斜视矫正患儿的术前访视技巧.中华护理杂志,2007,42(2):171-172.
【关键词】老年性白内障;心理特点;沟通技巧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0.036
老年性白内障是与年龄相关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病比率也不断升高,特别是人类趋向老龄化社会,白内障的患病人数还将持续增加。目前,它已是人类第一位的致盲疾病[1]。针对老年患者独有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护士除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湛的护理技术外,更应多了解老年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运用护理学和心理学知识,把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作为护理宣教内容,让患者转变思想,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早日康复。现就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技巧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12月笔者所在科住院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80例(781眼),男285例(350眼),女395例(431眼)。年龄60~96岁,平均年龄72岁。其中在表麻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326眼,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455眼。
1.2方法针对本组680例不同阶层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所存在的不同的心理特点,采用恰当的沟通方法,进行耐心细致的护理。
2结果
2.1提高了遵医行为通过对680例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与沟通,使其提高了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配合治疗。
2.2术后视力术后1周,裸眼视力≥0.05者774眼,脱盲率99%;裸眼视力≥0.3者727眼,脱残率93%。0.5以上者676眼,占87%。1.0以上者252眼,占32%。
3讨论
3.1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心理特点
3.1.1悲观失望老年人退休后,接触社会少,信息量少,社会家庭角色改变,加上视力下降,反应力降低,生活自理能力差或不能自理,活动范围受限,不能像年轻时那样精力充沛地完成某些任务,容易使其自我价值感降低,产生无能、无用的感觉。
3.1.2焦虑老年人退休后收入减少,尤其是部分农村老人,经济条件较差,住院后担心住院费用的问题,加上医院环境的陌生,平时的生活习惯被扰乱,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3.1.3恐惧白内障患者因眼睛视力越来越差,担心双眼变瞎后会增加亲人的负担,精神压力大。加上他们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担心自己的身体能不能耐受手术、手术是否会成功、术中是否疼痛以及术后视力能否恢复等。
3.1.4猜疑心加重多数老人同时也伴有听力下降,当他们听不清周围患者或医务人员的低声细语时,会误认为是在议论自己的缺点或病情。
3.2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3.2.1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针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住院后对陌生的医院环境及疾病带来的行动不便等,产生焦虑、恐惧和抑郁的心理反应,护士应亲切的接待患者,主动了解老人家庭生活环境及其个性特点,尽可能给患者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护理上对患者细致周到,不厌其烦,态度和蔼,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陪同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并指导其做各辅助检查,使老人有一种安全感,从而充分调动其内在的积极因素。
3.2.2语言交流中的沟通技巧语言的表达是传递信息的第一步。专业的护理人员在于能使老人清楚地接收到信息[2]。在交谈中注意对语速、语调、语气、音量等的控制,对于听力及反应能力下降者,语速要适当减缓,音量适当放高点,必要时可重复,让患者清楚地理解所要表达的意思。谈话时态度要自然,要有礼貌,不要高声叫喊,不直呼患者的名字和床号,注意维护其自尊和人格,可根据不同的身份给予亲切称呼,要用温文尔雅的语言与患者谈话,让患者感到安慰和心情舒畅。切忌用伤害性语言,多用鼓励性、启迪性语言,力求口语化,通俗易懂。
3.2.3非语言交流中的沟通技巧非语言性沟通是一种不使用任何词语,而在沟通中借助动作、手势、眼神、表情等来帮助自己表达思想、感情、兴趣、观点、目标及用意的方式。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经提出过一个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7%的语言+38%的音调+55%的表情[3]。因此,应该面带微笑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做到仪表整洁、姿态优雅、落落大方,给患者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增强患者对自己的信任感。其次,交流中采用恰当的触摸(包括握手、抚摸、轻拍、搀扶)、眼神及手势等,以辅助语言的表达,能增加亲切感,降低患者的孤独感、恐惧感[4]。
在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护理时,根据他们在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的心理特征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和疏导,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对患者进行沟通,去改变其心理状态,消除不良的心理影响,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 石志成,王立,马少锋,等.临床路径在白内障盲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1):36-38.
[2] 陈兴云.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J].临床合理用药,2010,3(7):114-115.
[3]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95.
关键词:护患沟通;儿科护理工作;临床应用效果
随着社会形态的不断变化,独生子女成为当今家庭的主要家庭成员组成模式,这就导致家长对子女的关爱和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对儿科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因此,护理人员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掌握更多的沟通和护理技巧,本文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132例患儿为研究资料,并对加强护患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4年10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32例患儿为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中,男性患儿36例,女性患儿30例;患儿的年龄区间为3.5~11.5岁,平均年龄为(6.34±0.35)岁;住院时间为7~25 d,平均住院为(15.69±2.33)d。观察组中,男性患儿35例,女性患儿31例;患儿的年龄区间为3.6~11.6岁,平均年龄为(6.41±0.36)岁;住院时间为8~26d,平均住院为(16.11±2.08)d。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以及住院时间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病例纳入标准[2]:①所有患儿均有一定的表达能力,且能够与医护人员进行基本的信息交流和沟通;②所有患儿的住院时间均在5 d以上;③所有患儿意识和认知均处于清醒状态,且无重症疾病;第四,所有患儿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在参与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具体如下:①向患者家属介绍儿科病房区的规章制度,保持患儿病房内的环境清洁,并定期进行消毒和通风。②定期对患儿测量体温,并记录和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情况。③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功能、面部症状以及哭闹原因等,发现异常立即通知主治医生。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患沟通护理,具体如下:①加强语言交流:儿科的护理工作中,语言沟通是效果最为显著的常用技巧。由于患儿的年龄偏小,对语言的敏感性较强,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用温柔的语气和患儿能够理解的语言与患儿交流。同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向患儿家属介绍患儿的疾病情况、治疗和护理方案等。②加强非语言沟通:护理人员使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拉近护患间的关系,并鼓励患儿将自身的感受和想法表达出来。在打针时,可通过触摸患儿的面部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鼓励患儿积极配合治疗。③娱乐沟通:娱乐沟通时投其所好的一种沟通方式,在临床护理中,与患儿一起娱乐和游戏,并为患儿讲故事、演故事,以此拉近护患距离。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纠纷发生率和患儿家属投诉率进行统计和对比。采用本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对就医程序、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病房环境的满意度等。问卷的满分为100分,80~100分表示非常满意,60~79分表示满意,0~59分表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x±s)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技术资料用%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儿及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及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6.97%,对照组患儿及患儿家属满意度为77.2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护理纠纷发生率和投诉率比较 经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纠纷发生率和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专业素养,同时还要掌握必要的护患沟通技巧,例如,语言沟通技巧、非语言沟通技巧以及娱乐沟通技巧。在儿科的临床工作中,将上述沟通技巧应用到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可有效降低护理纠纷和投诉的发生率,不仅可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纠纷发生率和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儿科工作中加强护患沟通,掌握并运用合理的沟通技巧可降低纠纷发生率和患儿家属投诉率,提升患儿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何文杰,邓范艳,王江.在儿科护理操作中加强护患沟通技巧的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8):2795-2796.
【摘要】:随着新型护患关系的建立和整体护理的普遍实施,护患关系不再仅仅是以治疗为目的,而是朝着相互依赖的矛盾关系的方向发展,护理工作的中心也由原来的以护理工作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变。护理人员应该在包括患者入院时、住院期间、出院时及出院后的护理全程,充分熟练运用各种沟通技巧,建立和维护和谐护患关系,树立良好的形象,促进医院发展。
【关键词】:沟通技巧护理工作护患关系应用
随着新型护患关系的建立和整体护理的普遍实施,以前的护患关系发生改变,护理工作人员,怎样更好的开展工作,减少护患纠纷,完善护理服务,掌握较好的沟通技巧,显得越来越重要。
1护患关系的变更
1.1现在的护患关系体现的不仅仅是以治疗为目的的专业性、工作性、帮短暂的人际关系,而且还是一种相互依赖的矛盾关系,当发生纠纷时,还可能是一种对抗性的护患关系。
1.2护理的主客体发生了变化。在以前的护患关系中,护理工作是主体,要求患者必须配合护士开展临床护理工作。如今,卫生部要求医院开展的护理工作是以“病人为中心”,所有的护理工作均以病人为中心,病人的要求就是护理的工作内容。
2影响护患沟通的原则
2.1平等原则。无论患者的地位、收入、种族,也不管患者患有哪种疾病,我们护理人员都应平等的沟通。
2.2尊重原则。无论患者是何等地位,均要有长幼之分,尤其是对长辈,护理工作人员都很年轻。对患者要像对亲人一样,讲礼貌,讲礼仪,而不应该认为他就是病人,有求于我们,病人他们常常在医护人员面前很自卑。因此,我们应该以尊重的态度对待病人,建立一种和谐的环境、互相尊重的氛围。
2.3保密原则。病人因为治病,不得不暴露个人的有些隐私,我们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为病人保密是作为医务人员的基本道德,把病人对你的信任当作对你的认可。
2.4灵活原则。对于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及做事方法,不同的处理会有不同的效果。因此,在不违反医院的规章制度及做人的原则下,灵活的处理事情,会有更好的效果。
3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
3.1环境因素。包括语言环境、心理环境、物理环境,医院是特定的环境,就有可能带给患者心理压力,使沟通受到限制。
3.2患者因素。由于肿瘤患者的地位、职业、信仰和价值观的不同,以及素质和文化差异等因素,方方面面都会影响到沟通的质量,尤其是患者的接受能力。
3.3护理工作人员的因素。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及处事能力是影响沟通重要因素。护理人员的责任心、知识面的高低及各种技术水平,都是影响沟通的直接因素。如护士的专业操作技能差,沟通技巧有限,加之相关知识的缺乏,均无法满足患者的要求,因此很难得到患者的信赖,将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4沟通技巧的应用
在进行护患沟通时,正确掌握沟通原则,灵活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用心去对待病员及家属。作为护理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应要求护理人员做好患者入院时的沟通、患者住院期间的沟通和出院时及出院后的沟通,在沟通中要运用各种沟通技巧。
4.1患者入院时的沟通。此阶段的目的是要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更加融洽的关系,并且要帮助患者适应医院的环境,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根据不同的病种讲解不同相关的知识。护理人员沟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根据患者的职业、文化、社会地位,使用适当的称呼;注意礼貌,语气要亲切,面带笑容,积极主动的接待新病员。
4.2患者住院期间的沟通。此阶段的目的是及时发现护理问题,提出及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促进肿瘤患者早日康复,提升护理质量,避免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
4.2.1患者住院期间的沟通:要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遗传因素、患疾病的轻重程度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适当的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采取的治疗方法及措施、使用药品的不良反应、费用情况等。并听取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才能更好的配合,减少和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4.2.2各种护理操作前后的沟通:在进行各种护理操作前,都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并介绍相关目的、意义、怎么配合、操作完毕后的相关注意事项,根据患者所患疾病使用的药物进行宣教。
4.2.3各种特殊检查治疗的沟通:在检查治疗前,应告知目的、方式方法及费用,在检查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围绕患者及家属最关心的内容,进行有效交流,及时掌握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4.2.4患者住院期间沟通的注意事项:①对患者要有同情心、责任感,关心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述并主动做出反应。②与患者交流时,使用清楚、简洁、朴素的语言,使患者容易理解,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避免使用刺激患者或家属情绪的语气、语调及语言,避免压抑患者或家属的情绪,刻意改变患者的观点,避免使用医学专业术语。③沟通时注意沟通对象的文化教育程度、情绪、沟通的感受,同时注意观察他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及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状态,注意自我控制。④护理人员应会采取更多更好的有效沟通方法,当护士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出现困难或障碍时,应另换其他工作人员,再有问题时及时邀请上级人员进行沟通。
4.3患者出院时的沟通。肿瘤患者出院时护士须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出院后的相关事项,做好饮食指导及活动指导;如有出院带药者,要做好特殊的交代;需要复查的患者,要告知准确的复查时间;定期做好复查。沟通技巧方面要注意:出院时应适当的寻找引起患者的话题,做好出院指导。
5体会
良好的沟通交流是护士的一项基本技巧及能力。沟通技巧在维护和谐护患关系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它充分体现了新型护患关系的特点,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能提高护士素质,塑造良好的护士形象,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使护士自身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吴玉霞,张士化,吴宏霞,等.从护理管理上防范护患纠纷J].实用护理杂志,2002,9:74.
[2]卢仲毅.从医患关系现状看医患沟通在医学继续教育中的必要性[J].重庆医学,200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