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物流盈利模式范文

智慧物流盈利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物流盈利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物流盈利模式

第1篇:智慧物流盈利模式范文

文/本刊记者庞彪

伴随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其影响已经开始深入到当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物流行业也不例外。如何为传统物流业插上信息的翅膀,充分挖掘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海量信息优势,破除信息孤岛难题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话题。随着我国货运司机移动互联化程度的全面普及和提升,互联网思维已经变革了传统公路物流,“滴滴打车”的模式在物流领域的跨界已然成为了一种趋势,而罗计物流作为这一领域的佼佼者正迅速崛起。

强强联合

6月19日,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与罗计物流战略合作会在京举行。福田戴姆勒汽车携手智慧物流020平台罗计物流,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物流行业,实现物流装备制造企业与物流信息互联网平台的“互补互促,互联互通”,通过整合线上线下物流信息,建立起更高效的“互联网+物流,十车辆”的智慧信息平台,拥抱“互联网”引领行业智慧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公路物流行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全国3300万左右的货车高达40%的空载率则显示出公路物流行业在突飞猛进的同时,依旧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不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大大提升了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以互联网思维助推我国公路物流转型升级的趋势正在改变这一现状。近年来,公路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大幅提升,公路物流企业开始逐渐迈人信息化时代,通过破解“信息孤岛”难题,大幅降低了物流业的运行成本,提升了运行效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福田戴姆勒汽车与罗计物流携手拥抱互联网,借助双方优势资源,实现车队资源与货运资源对接,从而优化调度货车运力,降低物流成本,合理匹配车货,提升物流效率,打造创新的智慧物流商业模式。双方将以规模取得成本优势,共创共赢,整合物流“上下游业务链”打造出一个涵盖货主、司机、经销商、服务商,“互利共赢”的物流生态圈。

“面对新的市场环境,我们需要以新思维创造新商业模式,强强联合实现共创共赢。”福田戴姆勒汽车副总裁张伟表示,与罗计物流形成战略合作后,将围绕“货主”、 “司机”的核心需求开发增值服务业务,以批量取得成本优势,打造新的“生态圈”,在不增加投入下,提高新车销量。同时也能够由过渡依赖新车销售向汽车后市场延伸,形成均衡的盈利来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模式。不断将业务拓展渗透到所有物流环节,将传统的上下游业务链横向打造成“互生共赢”的生态圈。

“在‘互联网+’的趋势影响下,双方利用资源整合创新的优势,重新构建智慧物流价值链,打通供需信息通道,从而形成专业化、社会化、定制化的智慧物流需求,为物流用户带来更为高效的利益。”张伟指出,福田戴姆勒汽车与罗计物流的深度合作,是物流装备制造企业拥抱互联网,探索物流020商业模式,构建全新的智慧物流生态圈的一次尝试。

“通过与福田戴姆勒汽车的优势资源匹配构建物流价值链业务,共同探索全新的物流运输新模式,将有效整合货源与运力,大幅降低空驶率,节约成本,提升货物运输效率,造福物流用户,助力物流行业发展。”罗计物流CEO宋睿先生表示,罗计物流开创全新大智慧物流平台的同时,通过实体重卡资源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将进一步促进传统物流模式向智慧化物流的转型升级。

目前,作为行业佼佼者的罗计物流智慧平台,现有司机端客户125万,货主端客户112万,日货源数达到12万条。罗计智慧物流通过其主要产品物流移动信息平台,包括“罗计找车”、“罗计找货”APP等以精准高效的信息匹配撮合货源方与司机方交易。而福田戴姆勒汽车作为国内领先的重卡生产企业,其下欧曼品牌重卡拥有超过80万的市场保有量,800多家经销商,3400多家服务商与2000多家配件店,双方的深度合作,让货源与车主之间的信息更对称,运营更高效。应该说,福田戴姆勒汽车与罗计物流的此次深度战略合作,依托了各自的核心资源、抓住物联网发展的机会,将会不断提升物流运输中人、车、货的匹配效率,将强大的“无忧物流”理念注入到全新智慧物流生态圈。

以互联网思维拥抱公路货运

“我发现中国物流行业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发达国家的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8%左右,而在中国这个数字是18%,相当于10万亿都用在了物流成本上。货车司机返程空车率接近40%,货主和车主通过向信息‘黄牛’付费对接,成本高,效率低。”宋睿表示,公路货运物流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化没有做好,国内物流行业现状非常需要改善。

第2篇:智慧物流盈利模式范文

受6月4日~5日第四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暨展览会将在上海举行的消息的影响,近期国内股市与物联网相关的概念股着实火了一把,纷纷以持续上涨相迎。

“钱”景巨大,物联网将成万亿元级的新产业

事实上,物联网概念之所以如此引人们眼球,不仅仅是因为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还在于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政策的大力扶持。

如今,物联网已成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调研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物物互联业务与现有人人互联市场规模之比将达到30比1,下一个万亿级信息产业将是物物互联。物联网巨大的市场潜力让业界对其充满期待。

另据预测,在中国,2013年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达到近5000亿元,是2010年1933亿元的2.59倍。赛迪顾问预估,至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至十二五末,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其发展速度、前景由此可见一斑。

显然,物联网将成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万亿元级新兴产业。

物联网巨大“钱景”的背后是国家政策的强大支持。去年,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批复了七项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今年2月,国务院又了《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初步形成物联网产业体系。为实现目标,将加强财税政策扶持、完善投融资政策,鼓励金融资本、风险投资及民间资本投向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

分析人士指出,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已被作为未来国家重大科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是国家信息化发展阶段对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是物联网技术对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伴随着更多领域示范工程的建设和物联网相关技术的成熟,物联网行业将进入高速发展期,甚至可能出现爆发式的增长。

其实,时下物联网在我国已并不是个“新鲜事物”,现在不少行业领域都已显露出了一些物联网的雏形应用。目前物联网技术已应用在公共安全、城市管理、医疗卫生、食品监测、节能减排、交通监管、供应物流等领域,如第二代身份证、奥运门票、电子病历、航空登机等都内置传感器、RFID芯片,而高速公路上的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也使用了RFID等技术。如今在欧美,不少企业已充分利用RFID、传感器等技术,基本实现对许多物品的分拣、打码、包装、运输、仓储、搬运、库存以及信息等物流活动高效、经济、智能化的管理。

专家预测,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2010—2012年,RFID将被逐渐应用于物流、零售和烟酒、制药、食品等诸多领域;2012—2015年,物体互联;2015—2020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部分国家率先进入“智慧时代”,将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

庞大产业规模,未来蕴藏巨大投资机会

6月4日至5日在上海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将着重关注“民生物联网”下的智慧生活成功应用案例与前沿技术,主题涉及智慧城市及社区、智能交通与车联网、农业物联网、移动支付等相关应用领域。

对此,国金证券在研报中表示,首先,未来行业将加大包括部件、摄像头、RFID、平台软件等各个物联网部分的相关投入,全面实现国产化;其次,物联网产业与云计算、大数据等其他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因而大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也必将带动其他新兴技术的发展;第三,作为若干子行业龙头或是业内重要公司的相关上市公司,受益于扶植大企业政策,有资本市场的有利条件来进行企业兼并重组。

可以预见的是,物联网在我国和世界都正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相关物联网板块内的上市公司业绩将获得持续增长,而相关公司股价也会因此受益,获得持续性的上涨行情。对于具体关注个股,兴业证券认为,在物联网核心部件方面,主要关注新大陆、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在云计算方面,主要关注浪潮信息;在海量数据处理方面,主要关注拓尔思;在信息安全上,主要关注启明星辰、北信源;在总集成及应用上,可以关注中国软件、东软集团、同方股份、航天信息等。

总之,投资者在投资选择上,需选择主营业务受益程度较高、估值合理的个股,也要警惕市盈率较高、业绩较差个股冲高回落所带来的风险。

美好“钱景”遭遇发展模式尴尬

不过,对于物联网前景也不能过于看好,过于乐观,毕竟物联网仍是一个全新事物,问题与挑战仍然不少,不能盲目地一头扎进物联网的概念炒作,而偏弃其他正事。在光鲜华丽的背后,目前大多数物联网的应用,其实质尚未有跳跃式的大转变、大提升。对物联网目前的问题与今后的挑战,产业各方也要有一个全面理性的正视与判断。

一是标准体系尚难健全。目前物联网的标准体系可大体分为基础标准、应用标准和编码标准三个部分。不过目前,在物联网建设的各个环节上,从制造业到软件业再到运营业,从传感器到平台接口再到数据传输的格式等,物联网所涉及到的各方各面标准都不统一,标准的缺失和行业壁垒的存在,阻碍着深层次应用的形成,从而导致整个产业很难较快做大。

二是盈利模式将制约物联网的普及。实现物物相联,首先必须在所有物品中嵌入电子标签,并需安装众多读取识别设备以及庞大的信息处理系统,而目前这必然导致中小厂商大量的资金投入与物品成本的上升,在成本尚未降至能普及的前提下,物联网发展将受到制约。因此如何建立产业链的共赢模式,找到一个可靠的盈利模式,以推动物联网应用的规模发展,还有待于探索。另外,现在物联网的发展主要还是靠政府驱动、买单,尤其在中国,民资投资很少,市场驱动因素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多适用于公共事业,民用、商用市场几乎完全未被开垦。因此,如何把物联网发展引导到市场驱动、盈利推动这条轨道上来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三是核心技术有待突破。从目前国内产业发展水平而言,物联网仍存在较大的技术瓶颈,RFID高端芯片等核心领域尚难产业化,而国内RFID多以低频为主,传感器产业化水平较低,影响了物联网的高效应用。

第3篇:智慧物流盈利模式范文

如果从目前的智慧城市的发展状况来看,至少就国内而言,成绩算不上可圈可点。现实的状况是,各种重建轻管、信息闭塞、各行其是的现象比比皆是,众多智慧城市试点沦为形象工程,重复建设的情况亦触目惊心。

据悉,IBM内部也承认这场由自己在全球主导并推动的“Smart Cities”,其实际效果没有达到预期。

“本质的原因在于,智慧城市不是由一个厂家就能推动的,哪怕IBM这样一家在全球拥有超过40万员工的IT巨无霸也不行。”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可视化产品部总经理周志文指出,“IBM固然解决不了,其他方面的参与也未必奏效。一个交通拥堵问题,就已经让所有城市都头疼不已,再多的行政部门参与也无济于事,更不用说遇到一些灾害,遇到一些重大的交通事故,重大的群众上访事件、应急事件,就显得更加复杂。”

正因为此类种种问题,智慧城市的推行俨然进入冷却期,“智慧城市”也早已不再是时髦的谈资。甚至IBM自身都在冷却。

当然,对此我们并无意于泼冷水。实际上,IBM提出和推行的智慧城市概念,得到了全球及各界的认可。但仅从现阶段来看,周志文先生认为智慧城市可能还只是一个“梦想”,要实现这一梦想,尚需要漫长的道路和时间。

包括威创在内的一些行业内企业,开始与电信企业、IT企业一起,更多地在行业应用上发力,这种“迂回作战”的方式,应是推行智慧城市由概念到落地的一个可行进程。众多深化的行业智慧化应用,为未来的智慧城市资源整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项目实施方也因此积攒了宝贵的经验。

信息的跨行业流通是阻止智慧城市落地的根本原因之一

作为可视化领导厂商,威创近几年在公安、交通、金融等领域的“标杆工程”战略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周志文先生坦言威创在智慧城市项目中尚有不能彻底解决的一些问题。

对此他从几大行业的特点入手进行了具体分析。

首先是交通行业,涉及航务、水运、客运、出租车、公交、高速、铁路、轨道等众多形态,十分庞大。交通行业的其中一个典型特征是,其社会化运作程度非常高,比如公交公司和出租车公司,任何一座城市都有几十家,均为公司化运营。

公安行业则是典型的政府运作模式,其管理形式是半军事化的封闭式管理,公安系统信息实行的是从上到下的一体化管理,与外网有边界网闸,信息很难通过外网获取。

而金融行业则是典型的企业化运作的模式。金融行业对于信息和数据安全、管理、运用的要求甚至比公安的要求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仅次于军队标准。他用“登峰造极”、“严格到极致”这样的字眼来描述金融行业的IT信息化标准。

这是三个很有代表性的行业,也是可视化解决方案应用最为典型的三大行业。周志文先生表示,做智慧城市项目一定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怎么让信息在不同的行业之间流动起来。这一点,他认为在金融和公安这样的高封闭、内部垂直的、集团化管理的系统下实现起来相对可控,尽管很难,但只要领导层将之放到一个比较高的决策层面来逐步推动就有希望。

而对于社会化运作非常高的交通行业来说,情况就不能相提并论了。他说,“例如,一家公交总公司,它跟城市交通局是什么样的关系?与省级的交通厅是什么样的关系?作为政府机构,怎么要求社会化运营的公司完全、透明地开放他们的信息?用什么方式?行政手段吗?”其他诸如智慧旅游、智慧物流面临的情况也一样,到最后都会面临的问题就是:我们怎么去获取这部分信息?业界很多公司都曾为此努力,比如推出的BOT模式、EOT模式、BT模式,推了很多的概念及其运作方式,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家公司能够解决不同的经营法人、不同的社会化公司之间信息的流通问题。

“这些都是威创在实际项目中遇到的问题,相信其他公司同样也会遇到。如果获取不到这些信息,又何谈调度、运营、指挥呢?”周志文先生说道,“现在我们应冷静思考,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这一问题上,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往我们喊出的‘政府牵头、社会集资’这样的口号,现在看来是不是值得反思?反过来说,如果政府别牵头、别掺和,走纯粹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模式呢?毕竟,政府不是一个独立的机构,本身没有相关的专业人才和专业领域知识,很多看似美好的东西最后可能没法落地。”

“迂回作战”,从行业应用突破

归根结底,就是落地的问题。曾先后供职于爱立信、华为、IBM的周志文先生,对相关公司在推进智慧城市方面的实施策略有自己的看法。他指出,“华为也在布局智慧城市。相对于IBM, 华为的步骤显然更加实干一些。”对此他还做了进一步分析:

第一,华为加快了在全球的IDC布局建设,目前已经部署了近百个全球化的IDC数据中心,解决了数据仓库、数据传输、数据安全管理的问题;

第二,在布局IDC的同时,华为还将IDC与华为企业网行业综合解决方案进行了很好地结合,企业网的很多产品和应用的拓展,都能和其IDC捆绑;

第三,华为并没有大力去推相关概念,而是一方面着眼高处一方面又着手在解决我们在智慧城市环境下、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面临的各种民生的问题。从这一方面来说,华为的智慧城市策略更务实一些、落地一些。

周志文先生认为现在做智慧城市比较靠谱的方式,是从行业应用方向入手。这样容易落地,而且会有支撑。

但行业应用、走解决方案路线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跨越一大步。

“跟电信行业相比,AV行业不是一个解决方案驱动的行业,而是主要由技术驱动。然而现在所有的AV企业都面临着怎么去构建一个以解决方案为龙头的新的运营模式的问题。”周志文先生表示,以前,我们躲在家里的小黑屋里,在里面埋头苦干搞研发,然后拿产品出去卖。现在还这样的话,就走不通了。一定要以解决用户问题、创造用户价值为导向,整合资源,满足用户需求。

他直言:“从这个角度来讲,AV企业的转型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有一些公司现在还没有醒过味儿来,还沉浸在行业高利润回报的余韵中怡然自得,而有一些公司(包括国际化的大公司和国内公司)这几年都在努力往这一方面来突破,既有口号,也有行动。阵痛肯定有,毕竟,解决方案就意味着定制化和个性化的东西多,很难复制,很难做到标准化,而标准化却意味着好管理,成本可控、利润可预期。可以说,解决方案类的盈利模式,非勇敢者不能成也。”

威创在此方面做了很多的布局,包括将业务部门进一步细分,同时有四五个部门都在往可视化解决方案转型,围绕威创何正宇董事长提出的“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方向寻求突破。

大概是“往前一步天地宽”,在“被逼无奈”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和很多IT、电信企业可以‘竞合’,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一起为用户创造增值的可视化应用。”周志文先生说道,“在大屏高分、可视化,在指挥调度运营的典型场景下,威创有自身独到的优势。包括惠普、华为、爱立信等公司都曾到访威创,他们对于超高分运行环境下的行业应用反而不如威创显得专业,客观上这些IT 巨头的产品、研发和应用的环境都不曾考虑过大屏显示应用,一个庞大场景下数百万数千万乃至于上亿数量级的分辨率更是没有想象过。这种‘比较竞争优势’对于威创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时间窗。”

解决问题,呼唤真正的可视化解决方案

可以说,可视化是AV行业参与智慧城市项目的最典型应用(没有之一)。而对于可视化解决方案的深入理解以及随之获取的竞争优势,也促成了威创在行业化应用领域的成绩。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可视化解决方案?

第4篇:智慧物流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B2C;电子商务;云物流;物流配送

中图分类号:F713.365.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growth in the size of B2C E-business, logistics bottleneck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the cloud-based E-business logistics and distribution model through which integrat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traditional IT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s, consolidate the logistics services demand and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apabilities, provide the appropriate cloud logistics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platform, will facilitate solving our B2C E-business logistics distribution problems and promote E-business economy healthy and rapid development.

Key words: B2C; E-business; cloud logistics; logistics and distribution

近年来,B2C电子商务发展呈现突飞猛进之势。据艾瑞咨询的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数据,2013年中国B2C交易规模达6 500亿元,比 2012年增长了5.5个百分点。B2C市场将继续成为网络购物行业的主要推动力。2013年网络购物交易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达到7.8%,促使传统企业产生更迫切的触电需求,在自建平台行不通的情况下,未来将有更多的传统企业入驻到开放的B2C平台。但必须认识到,物流配送环节依然是B2C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针对B2C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服务缺乏统一的管理体系,各物流企业各自为政、缺乏服务的合作意识,物流公司和B2C电子商务企业之间的信息平台搭建存在信息传递不顺畅和信息失灵的问题。商品配送周转次数多,物流环节冗余,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和大量的盲点存在,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今天,已无法满足高速、低成本的物流配送服务要求。

随着电子商务物流市场上物流服务越来越多,物流需求量越来越大,如何快捷、低代价地建立B2C电子商务供需双方的联系已经成为现代物流配送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云物流”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即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和平台的支持下,结合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把分散的、由不同物流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多项物流服务,通过一种新的服务理念和服务平台进行整合,形成新的集群化的物流服务,以创造新的客户价值和客户体验。

1 云物流的概念

2010年9月,我国《物流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智慧物流将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九大产业之一,而智慧云物流系统建设将依托强大的信息技术,其中主要包括二维码技术、BDS与GIS技术、物联网与RFID技术、云计算与云服务技术等[1]。随着物流配送服务在电子商务活动中日益重要,B2C电子商务平台纷纷深入对物流配送端的控制与管理,如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这也预示着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正在进行物流平台的整合,也正在步入“云物流”的新时代。

“云物流”也被称为“云快递”,是星辰急便董事长陈平先生首先提出来。“云物流”是基于云计算应用模式的物流平台服务。它在现代物流管理模式中引入“云计算”的理念,依靠大规模的云计算处理能力、标准化的作业流程、精确的环节控制、灵活的业务覆盖能力、智能的决策支持和深入的信息共享,建立“云计算”服务平台,完成物流配送行业的各个环节活动。这种模式是一种介于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之间的探索性模式,以自营的方式进行管理,同时提供一个公共的信息集成平台,让商家和各电子商务企业能加盟入该平台以进一步实现信息共享。

2 基于云物流的物流配送模式框架

面对B2C商务订单碎片化,快递行业数量多、规模小的供需矛盾,一直从事电子商务行业的阿里巴巴开始涉足物流配送行业,入股民营快递星辰急便,双方开始在电子商务配送服务方面进行合作。这种模式被概括为“云物流”模式,星辰急便作为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配送服务平台,连接电子商务的买家、卖家和服务商,使三方能够安全、高效、低成本地进行交易。

基于云计算的物流服务平台,应用于B2C电子商务配送体系可规划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物流管理平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针对的是客户服务层,拥有强大的信息获取能力;物流管理平台针对的是用户作业层,他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物流及其相关企业的工作效率,甚至可以拓展出更大范围的业务领域,如图1所示。云物流信息平台将需求端的客户订单信息汇总起来,并对订单信息进行整合,在供给一端物流管理平台将小物流公司的分散运送能力整合起来,中小快递公司通过访问云物流管理平台获得客户,并通过这个平台取货、送货。

“云物流”主要是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物流配送需求,由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承运商/加盟商和客户共同参与构建,使信息能够通过物流信息平台快速准确地传递到相关企业和消费者。其模式主要包括:①整合:通过“云物流”管理模式,建立“云物流”信息平台,整合B2C电子商务交易海量的订单信息,集成物流资源,建立规模效应;②标准:通过对“云物流”信息平台建立物流管理统一标准,保证物流配送流程透明化、标准化。该平台也会制约着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服务的服务标准和管理制度,使其配送中心、物流承运商(快递公司)、分拨点和加盟商的所有操作更加规范有效,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而且还能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3 基于云物流的物流配送模式应用现状

基于云物流的物流配送模式是一种智能化、网络化的物流运作模式,其核心是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和快速响应、供应链管理等先进管理思想的结合。云物流模式满足了电子商务时代顾客个性化、多样化的物流服务需求,最大限度地促进各类物流信息、装备、人员与服务的协同运作。

目前我国云物流配送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整体规划、制度设计与信息协同,因此各种类型的云物流配送平台并存,按其运作流程与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3.1 B2C电子商务网站平台云物流配送模式

目前,国内大型的B2C电子商务购物平台网站是云物流配送模式的推动者和使用者,同时也是云物流配送模式的核心。如淘宝天猫、京东商城等网站拥有庞大的客户群和客户需求,同时具备在技术上和信息技术方面的要求,为了解决物流配送的瓶颈问题,获得更多的用户群体,都在积极筹建云物流配送平台。

3.2 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云物流配送模式

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目前的业务核心是物流配送服务,因此迫切需要利用云物流配送模式来增强与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沟通,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实现资源同享和共同配送。目前,国内的申通、圆通以及中国邮政等快递企业都尝试搭建基于云物流的物流配送平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配送服务的需求。

3.3 供应链核心企业云物流模式

在汽车、家电、化工等行业,品牌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供应链物流管理又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海尔集团通过建立海尔网上商城、海尔物流配送企业,逐渐向海尔云制造、云物流方向发展。建立基于供应链的云物流平台将会强化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集成和资源共享,实现供应、生产、采购、销售的一体化的云物流管理模式。

4 云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

目前,基于云物流的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基于云物流的物流模式及相关服务还处于不断变革过程中,因此对于如何发展云物流模式还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4.1 物流企业的发展规模和竞争态势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目前总体来说规模较小、布局分散,并且信息化程度较低,管理水平不高,其自身的发展状况制约云物流配送模式的实现和发展。

而物流企业之间存在不正当的竞争,这种不正当的竞争危害了消费者的利益。随着物流设施与设备的不断完善和物流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如何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物流功能的重组、物流流程的整合和物流环节的协调,来提高物流体系的运作效率。

4.2 云物流产业的基础平台薄弱

由于云计算与云服务产业在我国是新兴产业,基础建设条件较差,公共云与基础云平台建设滞后。云物流平台集成性不强,存在大量运营管理与服务问题。法律法规缺失,客户商业数据保护与系统安全问题较严重。

4.3 物流网络建设滞后

由于在物流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初期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缺乏协同建设,所以造成物流网络的不完善,与物流发达国家相比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过高,高出发达国家一倍多,商品的周转速过慢,物流的库存费用过高。物流的总体水平明显偏低,达不到云物流模式的要求。

4.4 云物流平台企业利润分配和责任划分还不明确

云物流的配送模式是一个整合与共同配送的模式,其中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参与企业通过参与项目提成获取,如何在提成比例情况下保证各个物流企业的利润分配,目前还没有很好的现实案例。

与此同时,在协同配送的模式下,如果交易平台中发生问题,如何来界定责任企业和进行责任划分,目前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的支持。

5 云物流的发展前景

云物流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物流方案,基于云物流的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业务作为整合仓储业、运输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复合型的服务行业,涉及领域广,作为解决电子商务活动中的物流瓶颈问题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把物联网运用于物流领域,全面提高货物仓储、运输、配送水平,实现物流业的高效、快捷、集约、透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永贵. 电子商务时代云物流技术探讨[J]. 商业时代,2012(8):45-46.

[2] 王琦峰,吕红波,江瑜. 云物流体系结构与应用模式研究[J]. 电信科学,2012(3):126-131.

[3] 张明,张秀芬. 基于“云仓储”和“云物流”的电子商务大物流模式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1(17):36.

[4] 林云,田帅辉. 物流云服务――面向供应链的物流服务新模式[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29(1):226.

第5篇:智慧物流盈利模式范文

目前,基于交通出行的APP应用不下20个,既有“滴滴打车”这种针对某一特定出行方式的垂直型APP,也有“去哪儿”这种综合旅行类APP,还有百度地图这种较为全面的出行指引类APP。

百度地图APP专注于地图服务和路线规划,采用惯用的手法精心“培养”用户,期待着用户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能给自己带来巨额的广告收益。最近,有消息称百度地图正打算开放地图API接口,让更多APP应用可以接入到百度地图当中,助其打造通用交通平台。

而最近引人关注的打车类APP,其构想的商业模式是向用户收取少量的服务费。但受制于市场规模,其推广受到一定局限。此外,打车类APP提供的即时叫车服务,必须有强大的数据后台和高速畅通的无线网络作支撑,一旦某些方面不给力,必然会影响到用户体验。设想,如果你等车时间超过半个小时还浑然不知,你还会再次使用这类APP吗?

除了互联网企业,三大电信运营商也瞅准时机,适时推出同类APP应用。不过,运营商选择了与政府部门合作,依托政府权威数据后台,运营商的APP具备了互联网企业所不具备的数据资源优势,甚至吸引来了腾讯,想要与运营商洽谈共同开发。

谈及运营商交通类APP,就不得不提广州。这类APP是在广州市政府主导下,以“智慧广州”为背景,由政府、运营商实现资源共享,出于服务市民目的而共同开发的便民应用。它不仅涉及公交线路、出租车信息的查询服务,还有更为深入的航班信息、停车场信息的查询功能,这是普通互联网交通APP难以涉及的领域。

其中,尤以广州市政府与三大运营商联手合作推出的“行讯通”系列APP,最具鲜明特点。这种特色应用很好地共享了各自的优势资源。运营商能够提供快速流畅的无线网络支持和用户群体,政府则可提供强大的交通信息数据。

在“行讯通”产品系列中,广州联通推出了“沃・行讯通”客户端,广州电信紧随其后推出“天翼行讯通”客户端,广州移动尽管最早推出行讯通产品,但市场上已难觅踪迹。目前,广州很多公交站牌上都有“沃・行讯通”的二维码下载指引,公交车上也有很多“沃・行讯通”的广告。截至今年3月份,“沃・行讯通”的下载量已突破100万,活跃用户在15万以上,用户对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无论是“实时公交”查询公交到站信息,还是“停车服务”查询可停车位置,抑或是“路况信息”显示道路拥堵情况等几大功能模块,“沃・行讯通”都能提供令人满意的用户体验。“天翼行讯通”也有不错表现,但迄今不支持电信以外用户使用。

在史上最严厉的新交规实施之后,驾车出行的用户对于交通违章等信息查询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强烈。运营商获得的数据资源,恰恰是互联网企业口馋的交通数据资源,广州的三大运营商尝到了“行讯通”推广成功的甜头,再次在政府主导下先后推出了警民通类APP。

广州联通推出了“沃・警民通”,另外两家运营商推出了“天翼警民通”和“广州警民通”。用“沃・警民通”查询交通违章和实时路况,可及时掌握详实的信息。此外,“沃・警民通”还支持车辆管理和出入境等近15项业务的手机网上办理。

第6篇:智慧物流盈利模式范文

有人抓住了机遇,建立了新的盈利模式,迅速从弱小走向强大;

有人看到了机会却力不从心,或面对机会决心不足、心存疑忌;

有人看到了变局却只知道那是危机,不知那里藏着机会,徒然怨天尤人,感叹“做是找死,不做等死”,束手无策;甚至做出类似堂吉珂德似的“英雄主义”举动,企图抗拒大卖场等新型零售业态,抗拒渠道合作的新格局;

有人面对变局误以为“不过是过渡期、不过是行业性低谷”,心存侥幸,以为风雨过后必然就会有彩虹;

更有人则迟钝、麻木,茫茫然不知变局的发生。

变局的实质是什么?

“变局”出现的关键,是“价值链”中部分与经销商有关的工作正在贬值;而一些正在被高度重视的、正在增值的、经销商可以大有作为的工作,又没有被识别。

在商品短缺时代,产品“覆盖率”、“接触面”几乎就是“销售量”、“市场份额”的同义词,拥有资金实力与网络的经销商自然举足轻重。而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经销商所擅长的分销、物流,不再是业绩提升的关键因素,而大型零售商则更喜欢新型物流商:他们掌握了新型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在物流成本、货品安全损耗、供应及时性等方面都超过传统经销商。而资金实力与网络也不再重要,因为“品牌推广”已是业绩的最关键点,甚至当产品没有解决“消费者愿意购买”问题时,资金实力与网络物流能力反而是个包袱。

与此同时,零售企业也在积极应变。

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点,最早是地头(辐射能力)竞争。但这一竞争点已经意义不大。你可以看到在同一地段,惨淡经营的亏损门店与人流如织、业绩骄人的终端犬牙交错,两家“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售点之间,夹杂着“几家欢乐”的繁荣。

第二阶段是降低交易成本的竞争。如直接向厂商进货、以OEM方式培育自有品牌。

第三阶段是细分市场,依据顾客定位来培育核心供应商,实现采购结构差异化。如伊藤洋华堂的日本精品就是多,家乐福的法国货比沃尔玛品种全、价格低。零售企业间的竞争演变为价值链的竞争(包括核心供应商、广告公司、人才等)。

在这样的格局下,经销商路在何方?

引用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stern教授的总结,就是:“以分销业务为主”的经销商,转型为以“营销服务为主”的渠道服务商。

在内地,许多新型的“经销商”,如“采购商”、“品牌运营商”、“促销服务商”,纷纷应运而生。

广州Y贸易公司就是新型渠道服务商之一。它是深圳万佳百货等大卖场的“采购”,帮助大卖场发现有增长潜力、但厂家推广力度不足、愿意给出高价差的产品,并提供推广服务。

例如,他们通过考察正遭遇困难的蓝带集团,发掘出其最有潜力的子品牌蓝宝啤酒,使它在不知名的情况下在万佳等大卖场畅销,成为该连锁卖场的啤酒第一品牌,总销量超过蓝带15倍。

剑南春旗下品之味酒与上海家乐福、广东万佳等大卖场也是这种模式:没有任何费用,没有货款风险,享受超市的大堆头等长期服务,成为其卖场内的第一品牌。

只有物流能力的普通供货商,当然不在零售商的兴奋点之内。即使给了进场费、忍了账期,也不被重视。

经销商们,明白了吗?零售商要的是两类产品:

欢迎那些有名气、能带来人气、给脸上增光添彩的产品。这些产品自身销售能力强,或是品牌驱动力强。这种产品需要的经销商,仅仅是“搬运工”;

也欢迎那些市场价值被低估、有潜力而又不为人所知、但能带来丰厚利润和总成本竞争力的产品。这种产品需要的经销商,必须具备“经营”的能力,而不只是“排水管”。

如果你两者都不是,你就没有价值,就难免被轻视,进场费、拖款等无一能免――反正你没有价值,零售商抛弃你没有转换成本。你想做就得接受苛刻条件,你不做也影响不了零售商的业绩与竞争力。

反观那些新型渠道服务商,却风头正劲!如广州Y贸易公司,没有网络,没有资金,只有点儿智慧,却得到几乎所有国际大卖场的关照,获得厂家和“渠道投资商”给予的几万倍于其自身资产的信用额度,获得超高速的发展。

现实使我们不得不相信:其实经销商业态没有危机!经销商正处于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阶段!没有价值的经销商们,你们还要怨天尤人吗?

病树前头万木春

由于市场形势变化,厂家和零售商认为传统经销商的资金、网络等资源的作用被高估,把经销商“打回原形”。因此,经销商必须从“驱动力”、“价值”的层面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重新研究厂家和零售商的兴奋点,而不是抱怨别人“太黑”,幻想着“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是道哉”。

由于产品和品牌形象同质化,厂商的兴奋点已经从“物流”转移到“驱动”上来;由于辐射力和管理成本竞争的激烈化,零售商的兴奋点已经转移到“采购结构差异化”、转移到那些价差大而销量也大的“特有畅销品”上,所以经销商可以有以下发展方向:

1.营销商:他们是区域终端资源与其他社会资源的经营者,而不是“搬运工”。厂家给予他们丰厚的利润,但要求他们承担部分“渠道经营”责任。如烟台长城葡萄酒的小部分经销商,金剑南的经销商。

2.采购服务商:如广州Y贸易公司,可以没有网络和资金,但必须具备业绩驱动能力,拥有策划智慧和媒体资源。

3.发展商:为渠道各个成员提供资金、担保等服务。

4.物流商:如宝洁、可口可乐等大品牌的经销商,不仅车辆众多,而且成本控制技术领先于普通经销商。

5.品牌运营商:买断品牌、独立经营的经销商。如云峰酒业、金六福等公司。

第7篇:智慧物流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校园O2O;规范管理;校园文化;延伸顾客源;最后一公里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7-0154-02

O2O(online to office)起源于美国,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2009年年底,国内许多商家从美国团购网站GROUPON的发展中得到灵感,开始了国内最早的O2O市场。2010年,国内涌现大量团购市场;2010年底至2011年上半年,团购网站数量从2 600多家增加到5 300多家;2011―2013年,千团大战拉开序幕;2014年,互联网三巨头BAT开始介入O2O市场,主流市场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2015年,三大巨头开始全面向生活服务网站转型。校园O2O成为其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校园O2O,是指专为校园群体服务的O2O平台,运用互联网,针对校园中相对集中的人群,提供线上零售超市、餐饮外卖、生活服务、物流配送、兼职培训、互联网金融等。

当国内O2O市场风声水起之时,校园O2O市场被社会各界视为兵家必争之地――O2O市场中的一片蓝海。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普通本专科招生人数达到了721.4万人,在校生有2 547.7万人,毕业生有749万人。从这个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2015年全国大学生超过了4 000万,再加上在读硕士、博士生,其市场规模可想而知。但随着校园O2O平台的不断建立,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出现校园平台秩序混论、配送成本过高、学生投诉率居高不下等现象。尽管在2015年校园O2O市场呈现野蛮式增长,多家校园O2O平台拿到了巨额融资,但该市场中许多小型的平台被迫逐渐退出市场,大型平台也面临利润不高的局面。2016年,如何继续开发这片蓝海,已成为所有校园O2O商家的首要任务。

(一)校园O2O平台缺乏规范化管理

在已有的校园O2O平台中,尽管模式基本固定,但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缺乏规范性管理。由于在校学生上课时间固定,时效性成为他们十分重视的一点。但有些平台没有进行高效管理,致使在校园服务中出现送货延迟。例如,在餐饮外卖服务中,学生中午休息时间是中午12:10―13:30,但由于平台商家不合理安排订单配送,出现外卖达到时间为13:40,这就造成该订单无效并且平台投诉率提高的现象。因此,规范化管理成为校园O2O平台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大量校园O2O平台无文化输出

根据一份来自校园O2O的产业布局调查显示,在整个校园O2O平台中,目前兼职培训类占33%,物流配送类占33%,餐饮外卖类占12%,便利商超类占8%,生活服务类占8%,而消费金融类占6%。但大量校园O2O平台盲目地照搬他人的盈利模式或经营模式,成为没有价值的复制体。随着行业内的新进入者的出现,一旦该平台的服务不如他人,或者价格稍微高于其他平台,就会被快速取代。同时,由于平台没有自身的文化输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行业内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当价值市场到来时,一个企业或者平台不得不拥有自己的文化价值输出。因此,如果没有自身的文化价值输出,该企业或平台就宛如失去灵魂的行尸走肉。

(三)消费顾客源固定

大多数校园O2O平台的顾客源都锁定为在校大学生,但大学生的消费经济几乎来源于家长。据相关资料显示,全国大学生的平均月消费低于1 000元。由此可见,在消费顾客源基本固定的情况下,随着平台入驻量的增加,市场收入将趋于有限。如何扩展市场的顾客源,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四)配送成本过高,或服务质量不高

校园O2O平台多以较低的价格或者提供特殊的优质服务来吸引大学生的消费。但由于在校大学生的时间缺乏规律性,目前市场上的配送成本往往无法降低,从而平台利润极少。与此同时,由于学校的特殊管理性,使得在服务的提供上有别于传统电子商务服务,致使平台在提供优质服务方面存在困难。

(一)建立规范化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

有效的规范化制度,将提高平台整体的服务质量。例如,在2016年的3.15曝光时间中,“饿了么”平台上无照经营的350余户商家被查处。制定规范化的制度,进行入驻商家的资格声明,将提高整个平台的服务质量,避免违法行为等。例如,“饿了么”,进行制度建立,规定入驻商家必须持证营业,并且一旦差评率高于10%,则责令下架。此外,有效的制度管理将提高整个平台的效率。例如,快递配送行业,如果要有机利用互联网平台所能提供的数据库信息,搭建完整有效的物流模式,信息技术就必须在 O2O 配送当中应用。校园O2O对物流的要求,即智慧的物流。物流的智慧由人 ( 经验、情报) 、机器 ( 数理 逻辑、输入数据) 和物流 ( 数据库、状态信息) 构成。要合理提高数据信息的传递,减少组织的纵向传递,加强横向共享,打破信息孤岛状态,从而得到配送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形成自己的品牌文化

在价值观的分享中,发自真性情的自组织是分享价值观的温床。就像《桃花源记》中描述的“落英缤纷”和“无论魏晋”,价值观自然而生。换而言之,品牌文化将成为一个平台未来持久的竞争力,形成品牌的价值闭环――创新产生价值,体验感受价值,分享传递价值,这将使平台在创新中取胜。也就是说,平台宣传自己的文化,给顾客留下深刻印象后,顾客之间形成品牌口碑相传,从而实现传递价值。例如,校园平台“俺来也”,创建自己西游文化,吸引了大量的学生顾客,并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价值。

(三)纵向延伸顾客源,由在校大学生转向毕业大学生

目前,校园O2O平台的主要顾客是在校大学生,但由于在校大学生的需求有限,并且在刚需的使用上也存在局限性。因此,应纵向延伸顾客源,将市场从在校大学生群体延伸至毕业大学生群体,从之前的在校大学生的生活服务,扩展到毕业大学生就业服务上。利用大四学生毕业的机会,在校园O2O市场中,建立引入企业招聘平台,从而使该平台消费群体实现从学生向白领转化。与此同时,平台可以利用搜索引擎的服务,提供广告模式盈利;也可对相应高校提供特殊链接,从而实现平台在高校中的知名度,反作用于校园市场,稳住旧顾客源,从而扩展平台的市场机会。

(四)在最后一公里配送上实现团购模式

据团购网站大全-团800于2004年1月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国内团购市场规模358.8亿元,较2012年同期增长144.9亿元,增幅达67.7%;参团人数6.04亿人次,较2012年同期增长144.9亿人次,增幅达32.5%;在售团单571.5万期,较2012年同期增加321.6万期,增幅达128.7%。由此可见,团购模式对消费者具有很强大的吸引力。但在校园O2O市场的最后一公里配送上,由于成本过高,造成服务质量不高,使平台利润较低。

如果有效实现配送模式的团购模式,即如果在同一楼寝室的顾客进行订单购买,我们将以比单售价格低但比一般团购价格高的价格进行商品的售卖。之所以确定这样的价格,是因为校园O2O优质上门配送服务的配送成本比一般配送的成本高。如果这样实施,校园O2O平台就会既保证成本的有效收回,又不会因为较高的价格而流失顾客源。与此同时,较低的团购价格又能吸引更多的顾客前来购买,而搭配较好的优质服务,使这部分新吸入的顾客继续在本平台消费。

校园O2O市场在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市场中经历了野蛮式生长。尽管被资本市场看好,但由于校园市场的局限性,接下来的发展并不乐观。理性的经营将成为校园O2O市场的主旋律。综上所述,在管理方面,校园O2O平台应建立规范化制度,从而不断提高平台的质量,稳定客户源;在平台文化上,应建立自己的品牌文化,形成自身的文化价值链;在顾客方面,应纵向延伸,扩展业务,不局限于现有市场,不断创新;在最后一公里配送上,借鉴团购模式的优点,将其有机结合到配送问题上,从而降低成本,保持顾客源。总之,校园O2O市场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只有理性看待其发展,在以往的经验中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在电子商务的洪流中站稳脚步。

参考文献:

[1] 板砖大余,姜亚东.O2O进化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2] 袁俊.O2O+:打响新一轮互联网商业营销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3] 谭云蒙,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O2O营销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第8篇:智慧物流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新兴媒体;媒体用户;创意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3-0006-04

一、现实与理论关注的议题

从产业视角动态研究新媒体早已成为国家层面的重要主题,所谓的新媒体也日益广泛地渗入人类社会生活,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早已从战略布局上确立了新媒体的相关主流地位,这是一种交互性的全媒体融合形态。所谓的新媒体逐渐发展成我国传媒产I领域的新发之力。

从全球领域、国家战略发展高层来看,如何拓展所谓新媒体产业也是当下与未来文化传媒娱乐领域的重大问题之一。所谓新媒体产业是文化产业、娱乐产业的新业态,是国家政策扶持重点。中国新媒体应用已有20余年,新媒体研究也有十多年,毫无疑问,新媒体是“当前最热的研究领域”,其现实与理论意义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媒体与社会化应用:各类智能终端,以及移动互联网开放平台的应用服务技术,成为新媒体传播的核心技术基础;新媒体改变了媒体的传播路径,也改变了媒体与政府监管的关系,新媒体的开放、互动对政府规制构成了新挑战。

2.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彼此融合:各类新媒体生态中的传统媒体如何转型,如何与新的媒体进行融合,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主题,所谓传统媒体如党报、图书出版、电视、电影等都尝试突围、创新和变革;传统新闻内容生产模式、传播通道被打破,新的新闻生产机制正在孕育和成形。

3.新媒体商业及盈利模式的创新: 新媒体是信息科技与媒体产品的紧密结合,新媒体带来的媒体创意新经济,使得原来传统媒体从规模经济转向了范围经济、共享经济等模式,各类高新技术手段不断创新着人类支付问题,并通过尝试个性化的特质服务,不同媒体皆试图把握一条独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比较热门的新媒体,如智能手机,内载各类新媒体内容产品、新媒体软件创新产品,同时也属于新媒体硬件生产领域产品,其内含新的媒体经营模式。

4.新媒体不断提升自身营销价值,营销属性加强。新媒体从内容产品,到渠道多样化的营销价值日益成为广告主、广告公司、公关公司等营销机构的关注焦点,新媒体已然成为企业整合营销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5.新媒体促进了主体文化的包容和开放,通过技术手段,促进新的亚文化圈的形成;新媒体促进了不同文明的对话。

6.我国新媒体产业同样呈现严重的区域差距,发展不平衡现状。一是各级城市间,以及城市与农村间的不平衡;二是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陆间的不平衡;三是各大官方媒体机构各自作战,缺乏协同效应思维与行为,导致境内外各类资本云集,媒体大鳄积极渗透,抢先我国新的媒体市场。

概言之,目前所谓新媒体已然发展成就为全球最具发展活力与潜力十足的前景产业。随着各类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不仅人们的生活方式被潜移默化地改变,世界传播新秩序也不断被重塑着。当前,在全球化趋势下,对新媒体产业现状与趋势的研究尤显必要。

二、相关研究梳理

(一)“新媒体”的界定

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是网络基础上的延伸(熊澄宇,2008)。美国互联网实验室认为,“新媒体是基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广播等,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脑、电视、手机等实现个性化、细分化和互动化,能够实现精准投放,点对点的传播”。陆地认为,是媒介终端或功能创新的媒体(2014年);新媒体已成为我国传媒产业领域的新生力量(鞠立新,2013);有学者从文化学角度解读新媒体是一种新的文化(2012)。本研究认为,应动态地研究新媒体,是新兴媒体(emerging media),目前是“交互式数字化融合媒体”,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等服务,信息技术是新媒体必要的技术保障;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是新媒体产生的社会基础;新媒体变革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用户从以往的被动接受媒体到当下可自主媒体传播。社会化媒体用户不仅是新闻的消费者,也是新闻内容生产者、推广者,用户新闻信息传播系统发生“传-受”、“受-传”的互动变迁,传统媒体必须动态把握用户。社会化媒体中的口碑量应作为传统媒体测评受众的补充。

(二)“新媒体”发展现状

我国从 2004 年新媒体发展的初级阶段开始,如今是突飞猛进,向“用”、“玩”与“互动”等多功能转变(陆地,2014年);新媒体消费群体与日俱增,催生了诸如“容器人”、“宅男女”等,社交媒体、移动媒体盛行,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基金的关注;新媒体是国家发展规划的重点(柳斌杰,2007年)。随着新媒体相关产业的制度、政策环境的不断放宽,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在美国,新媒体产业凸显出两大特点:有效的新市场开拓和新技术研发;全球新媒体出现“媒介融合”(郭小平,2012)。

本研究认为,我国新媒体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目前新媒体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也涌现出新媒体领军企业。新媒体市场广阔,影响力日渐凸显,正吸引资本大规模流入,其营销价值增强,与此同时,其国际化竞争也加剧,整体相关产业向纵深挺进。

(三)移动互联网持续创新改变着新媒体发展态势

新媒体更加广泛地渗入人类社会生活,进入 “大数据”时代(严三九,2013);媒体更加注重用户的需求,为用户生产定制内容;在盈利模式方面,随着互联网支付手段愈加成熟,一些媒体产品获得用户的直接付费;社交媒体将成为新媒体发展的焦点(张艳,2013)。本研究认为,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是全球新媒体发展的主要动向,已经形成相关联的新媒体产业。该产业基于互联网、电信网等数字化网络,通过实时、互动、点对点的自由传播模式为主体,形成借助规模化内容产品的生产、传播为主业的各类经营实体,以及相关价值链集群体,产业前景巨大,在这个技术与创意高度集中的新媒体行业,行业引领力量将会诞生,并发挥强劲的引领价值。

三、本研究路径、发现

本研究关注用户自主传播的媒体创意文化产业效应,在此视角下去探讨新媒体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研究查阅与翻译了大量中英文相关资料;对腾讯、阿里、百视通、上海报业集团、上海广播电视台,以及韩国自媒体做了实地调研、访谈;参加相关学术会议,与相关业界专家进行交流、沟通;进行受众控制实验,并做了大量问卷调查,通过SPSS统计软件并结合相关深度访谈进行分析,认为:在宏观的视野下,以下一些关键点将是未来媒体突破的靶向,这些靶心较为明显地预示全球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

具体如下。

(一)新媒体对人们未来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在新的传媒时代,新媒体更加广泛地渗入人类社会生活,从“互联网+”到“+互联网”都重要,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能”,电商、人工智能,各类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简称VR),AR(Augmented Reality,即增强现实,也被称之为混合现实技术)将极大地改变人们未来的生活。

“互联网+”是用互联网技术去对接配置、迭代甚至取代传统的或者现有的一些生活或者商业模式,有机会重塑传统行业。

“+互联网”则更多是从传统的行业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现有要素,有一个有序的增效过程。

我们正在从“万物互联”走向“万物智能”,如何通过技术,感知场景,使用户连接服务变得更加智能,而且让人机交互不为人们所意识,这是未来媒体的系统工程。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在未来5到10年会很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经济、商业,将覆盖大数据、机器学习等很多方面,包括语音,包括图象处理,还有很多感官方面的一些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各类机器人在社会中广泛承担着服务型角色,不断介入现实工作与生活,机器智力汇聚着各方人类智慧,甚至有望在某些方面超越人类。人类的角色可能也会发生改变,人类进化可能会走向 “人-机合一”状态,一些人工机器人可能会具备自我学习与思辩能力,甚至程序驱动下,会自我机器智能生成,人类难以驾驭。人工智能能否做出情感性复杂答案合理判断?种种因高科技发展带来的问题必将引发更多的发展探索。

从虚拟到现实,比如黑科技全息眼镜。更多的黑科技在向我们走来,今天它们可能是虚拟的,甚至是匪夷所思的,但是这些黑科技将在不久的将来变成现实,并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将很大地加速这一进程。国外一些IT业巨头,如Facebook、谷歌、微软、索尼等,无一不在向虚拟现实领域拓展。著名财务咨询公司高盛估算,到2025年,VR、AR的硬件软件营收将达800亿美元,如果能走向大众市场,年营收有望达到1820亿美元。受相关产业发展及技术接受与普及因素等影响,保守预y,到2025年时,VR与AR产业的年营收也有230亿美元,特别是在新媒体相关娱乐产业,如游戏、影视、动漫、体育领域将提速率先,越早投资布局的企业,越可能有更多发展前景,不过,本研究认为,VR适用于给人类带来愉悦的场景,非愉悦场景给人的不适感以及VR引发人类身体与思维脱节性也是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

新媒体科技改变人类生活的案例,阿里巴巴最为典型。以电商起家的阿里巴巴,在过去的十几年,从B2B到C2C再到B2C,构建了一个电商生态体系。互联网经济不断发展,阿里的视野和脚步也早已超出了电商生态体系,并引入AR技术强化销售。自2014年开始,阿里巴巴马不停蹄,展开了在文化产业领域的一系列收购,如投资收购文化中国,并更名为阿里影业,将在影视版权、电影投融资、在线售票、数字音乐、数字出版领域烙下深深的阿里烙印;还斥巨认购华数传媒非公开发行股份。华数传媒号称为国内有线电视和新媒体行业的领导者,拥有全媒体完备经营资质,以及多样化的终端、传输渠道,这些都是阿里在家庭互联网方面的生态拓展的借力因素。

除了阿里,京东、中国网库、苏宁等电商巨头还纷纷加紧布局农村电商,不断将触角伸向农村深处。“得农村者,得天下”,已然成为电商巨头们的共识。

(二)新媒体发展进入“大数据”时代,“智能云”成为各类企业走向国际化的路径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资料、生产资料在管理、查询、交易、计算上的能力用在云上面,这能有效降低企业在IT资源的投入,让企业更专注于主业和核心竞争力。这是中国和全球的趋势,特别适合创新型的中小企业。微软把公有云引到中国,通过本地的合作伙伴来运营和交互。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里,已经创造了超过5万家在Azure公有云的企业用户,以及35000家在Office 365的用户。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型,并助力中国的创新性企业走向国际化。

来看上海广播电视台(SMG)全面拥抱互联网,与阿里合作的案例。曾经一统天下、“朝南”的传统媒体电视,最想从阿里那里获取什么?显然,一是阿里随着互联网发展而积累的用户数据;二是寄望通过电商、手游等方式,将媒体注意力直接转化为点击量,获取广告之外新的盈利模式;三是放开节目制作链条,强化用户在节目制作前、中、后期的全方位参与。

如今,阿里斥巨资12亿元入股上海文广集团旗下第一财经,双方将在多个领域展开合作。双方合作第一步,第一财经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率先成立,研发资讯产品体系、财经数据移动终端、互联网金融智库等各项业务都在积极推进之中。其他一些合作业务,如第一财经已经成为基于支付宝用户数据的股票行情系统的资讯服务商,第一财经相应的一些财富资讯管理也将登录手机淘宝。

正如马云所言,当前社会正处于从IT时代向DT(data technology)时代跨越中,建立与开发数据分享的机制、产品,飞速提升数据使用效率,才能使数据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生活,同时也才能真正使社会在数据时代全面均衡发展。上海广播电视台在集团两家上市公司(东方明珠、百事通)吸收合并之时,植入与阿里在数据服务领域内的互联网合作基因。

未来,一定程度上承担我国新媒体发展方向的阿里巴巴,进军全球化将是最重要的方向,也是阿里巴巴新消费者的开发地。当然,这个战略目标要实现,阿里巴巴同样也面临着挑战与困难。例如,要实现支付全球化体系,支付宝必须要支持多币种同时交易;要克服物流全球化的困难等等。

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云计算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目前,我国政府成为云计算最为积极的实践者之一,云计算在推动电子政务、政府公共服务,智慧化应用、传统工业、金融业、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催生创新创业企业发展方面均成为关键因素。

马云的愿望是将阿里打造成一个DT时代的大数据公司。就目前阿里云的发展态势,阿里云服务涵及政府管理、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数字娱乐、医疗健康、气象等多个领域,阿里云正在构建强大的阿里云生态,涵及政务、金融、电商、手机、智能家居、汽车等几乎所有的领域,为国际化进程打开一条技术通道。

(三)移动互联持续创新与改变新媒体的发展态势

中国毫无疑问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一个移动终端市场,天猫、淘宝在每年双11这天惊人人民币数额的成交额当中,有68%来自于移动端交易。移动端是为人看好的趋势,尤其是当它将移动互联的技术用于交易。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地选择各类媒体。于是,传统媒体(报刊、广播、电视、书籍等)不得不与移动互联产生融合,形成各类所谓融合媒体,适应,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试听、阅读体验。移动互联基本特征是数字化,最大优势就是便于携带,具备交互强大、信息获取量大且快速、传播即时、更新快捷等基因。以移动广播为例,搭上移动互联网的广播,使得多向互动成为现实:受众可以在线收听,也可回放节目,并随时、随地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即时参与节目。与传统广播节目相异,移动互联广播倾向于个性化、自主化的节目。

电视观众与传播机构的互动也因移动互联而更加灵活。电视用户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依然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方式,与电视传播机构进行互动、相互交流。而且随着各种美图、摄像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用户本身的拍照、摄像功能也使得原先传统媒体的受众的身份,转变为新媒体信息的提供者(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全民参与的新媒体形式不断诞生。视频移动客户端用户接受影响因素需着重“内容体验”、增加“娱乐性”,降低“风险性”、提升“易用性”。

(四)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依然是新媒体发展的焦点,“分享经济”的媒体创意效应出现

移动无线彻底解脱人类,也成为是未来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将在移动观看中成其所示。但是从科技发展现状来看,移动互联网完全超越有线互联网,尚待时日。

不过,社会化媒体却非常迅猛地转移到无线互联网,借助移动终端的使用,使得人类对其利用率增幅远远高于桌面PC电脑。社会化媒体不仅融入主流社,而且如今可与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电子商务相匹敌,并基于社会化媒体平台不断延伸出第三方应用,蝴蝶化效应地引发各类崭新社会化商业变革。

社会化媒体一方面成为人们进行有效交往的社交工具,改变着人们的社会资本,一方面也逐步被政府、企业组织体系广泛应用,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并吸引应用开发商转移到社会化媒体的传播平台,研发各类用户所需个性化的服务,所有种种,必定将带动更多的投资汇聚社会化媒体领域,使其成为新的产业增长点。

社会化媒体的商业策略与传统媒体迥异,会以:免费、搜索、移动互联、网络综艺、平台策略、认知盈余、权力终结、社交红利等方式取胜。各类“疯传”策略,蜻蜓策略(概括为Focus+GET),即Focus(专注):确定一个以人为本、具体的、可测量、能让利益相关者乐意的目标;Grab Attention(赢得关注):用一些私人的,出人意料的,发自内心的,以及形象的内容,在嘈杂的社交媒体中赢得关注;Engage(吸引参与):创造一种个人联系,通过同情心和真实性逐渐接近更深的感情层面,或者通过讲述一个故事,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这种参与能使受众足够地关心,从而促使他们想自己做点什么事;Take Action(采取行动):授权他人采取行动,可以将受众变成潜在顾客再变成队友。社会化媒体中的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发展出现新的趋势:一是“转化率”问题,即对于微信广告来说,极高的广告投放成本,如何转化为产品的销售额或者APP的下载量,有待考量;二是“差异化整合营销”问题,即制定符合个性的创意,精准营销,考虑用户体验、用户隐私。

而且,更多公众借助社会化媒体平台,分享自己闲置资源,与他人共享资源,并促成消费的“分享经济”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在教育、医疗、广告创意、培训、家政服务、租赁、二手交易等领域,正颠覆着人们传统消费观念,改造着传统社会各个领域,如交通出行、短租住宿、旅游等。

未来,用户自主传播的媒体创意效应将以更多的 “分享经济”形式崛起,向更多领域拓展,如餐饮外卖、家庭美食分享,一些闲置厨房资源也将被盘活;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的中国发达的快递物流,也将出现人人快递物流众包模式。

用户自主传播的媒体创意效应因各类媒介技术的应用越发彰显其魅力。

动态看待新媒体发展,从媒介技术、用户需求、媒介生态与资金投入四维度宏观分析,结合传媒产业升级与转型的产业功能特性,同时关注媒体的社会整合功能(舆论引导、协调社会、娱乐大众、传承文化)。上述是未来媒体突破的靶向,这些靶心较为明显地预示全球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严三九.“2013年全球新媒体发展态势探析”[J].现代传播,2013(7).

[2] New Media Art, Participation, Social Engagement and Public Funding----Taylor & Francis.2013.3.

[3] New Media Cloud Computing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2013.2,IGI Global.

[4] 王荣.十二省市引入阿里云[N].中国证券报,2015-01-06.

[5] 佚名.阿里云将在硅谷建数据中心欲拓展海外云业务[J].互联网天地,2015 (3).

[6] Convergence of new and old media: new media representation in traditional news, Taylor & Francis,2013.2.

[7] We Can’t All Be Obama ,The Use of New Media in Modern Political Campaigns,Taylor & Francis,2013.4.

[8] 童清G.中国新媒体产业发展的现实议题[J].新闻记者,2012(2).

[9] (美)安德森.免费:商业的未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10] 陈威如.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11] (美)舍基.认知盈余[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12] (委)莫伊塞斯・纳伊姆.权力的终结[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13] 徐志斌.社交红利[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

[14] John Allen Hendricks ,Social Media and Strategic communi -cations,Palgrave Macmillan

[15] (美)罗宾・蔡斯.共享经济[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16] (美)凯文・.凯利.必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17] (美)Ray Kurzwell.奇点临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第9篇:智慧物流盈利模式范文

时下,伴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持续升温,网购已经成为一种时兴的购物方式。仅淘宝商城一家()2011年交易额已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达2010年的3.5倍。该商城曾表示,希望今年的交易量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

电商,经历了过去数年的迷茫,借力于互联网、计算机、通信等电子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发展,正迎来其光辉的前景,但要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产业,仍要经历漫长而坎坷的过程。电商风景独好

年前,波士顿咨询公司报告称,到2015年,中国网络消费者数量将激增至3.29亿人,其消费支出将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2006年,只有不到10%的中国城市人口在网上购物。这一比例到2010年已经跃升至23%,到2015年将增加近一倍至44%。到2015年,每年新增的中国网络消费者有望达到3,000万人。电子商务在中国零售总额中的占比将从目前的3.3%增至2015年的7.4%。美国用了10年时间才实现了这样的增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统计报告称,包括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网上银行、旅行预订在内的电子商务类应用在2011年继续保持稳步发展态势,其中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94亿人,较上年底增长20.8%,网上支付用户和网上银行全年用户也增长了21.6%和19.2%。

彭博社1月27日援引俄罗斯亿万富翁、Groupon的投资人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的话称,中国将成为吸引寻求增长的新兴电商企业的所在。在中国网上零售不必与连锁零售巨头(如沃尔玛)正面交锋。“独有的中国市场蕴藏着电子商务的巨大机遇,因为在那里,线下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没有发展到美国那么发达的程度。”他说。如今,沃尔玛也在着手开展线上业务。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电商交易规模或超7500亿,较2010年增幅达50%,网购人数近2亿,网民网购渗透率接近50%。2010年由工信部牵头、包括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制定的电子商务“十二五”规划初稿中提到,预计到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将翻两番,在GDP中贡献率将大幅提高。

困局隐现

虽然电商发展形势基本面向好,但坎坷却一直伴随着其成长之路。电商,曾经是私募和风险资本的“宠儿”,大量资金的涌入和相对较低的门槛催生了众多电子商务企业,而现在将面临激烈竞争和整合洗牌。

电子商务软件及服务提供商上海商派(ShopEx)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蔡鹏在接受《中国对外贸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电商发展环境堪忧,表现在缺乏基本的社会诚信、物流体系,电子商务从业者的整体运营成本太高;文化差异导致销售界面和客户体验与西方有着巨大差异,比如在线客服;资本趋利推动电子商务恶性膨胀;电子商务从业者基于互联网的思路运营电子商务,缺乏商业智慧。

“中国电子商务来势汹涌,但其发展也有不够健康的一面,比如普遍采取低价竞争策略,没有可靠的、持续的盈利模式,过份倚重资本市场的输血而忽视自身的造血功能等。”经营自主品牌服装的敦印(Doin)有限公司副总裁傅琪岚也表示了同样的担忧。

“2011年下半年,电商圈的短板明显暴露,质量缺陷、货源不足、物流爆仓等问题让很多沉迷于低价诱惑的消费者趋于理性。一方面,价格已不再是他们选择网购的唯一指标,物流配送、丰富的促销卖场、购物体验、售后服务等‘软功能’越来越被重视。另一方面,紧凑扎堆的低价攻势让消费者对打折的力度要求越来越高。”潮流商品购物网站YOHO!有货市场部总监任剑对记者说。“如此下去,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他不无担忧。

中小企业外贸供应链服务平台深圳市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锋则认为,尽管网购近些年十分火热,但不应盲目乐观,网购背后的生产线服务业(金融、物流、渠道等环节)跟不上。信息化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网购仅是表现形式之一,电子商务在生产型服务业领域或者说是供应链整合方面的应用,将是今后的重头戏。

突围之路

面对种种困局,电商该如何突出重围,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这自然是一个复杂的命题,但也不是无规可循。电商产业经过近几年的消费习惯培养及引导,制约中国电商发展的信用、支付、物流三重障碍日渐解决,网民消费习惯也日渐成熟。电商企业如何满足消费者正在变化的“胃口”成为时下的重要课题。

蔡鹏认为在“移动改变生活”的时代背景下,消费者将驱动商业模式的变革。面对电商的滚滚洪流,企业需了解自身,明白电子商务并没有改变整个产业链的结构,产业链中每一个位置都有企业生存的空间。电子商务也绝不限于网上零售,企业需认识到电子商务带给自身最大的帮助是可以借助互联网与客户站在一起,基于客户的需求体验来设计组织产品甚至供应链已经成为现实。

傅琪岚认为,电商企业需加强线上线下的融合。原020(Online ToOffline,即线上到线下)概念即在线支付线下商品或服务,再到线下去领取商品或享受服务。对于纯电商品牌,也要考虑以适当的形式增强和线下消费者的互动,引导更多线下消费者到线上购物,并通过线下的各种营销活动加强品牌印象,提升品牌价值。线上线下的融合是品牌企业未来发展电子商务的必由之路。

进口葡萄酒直购平台也买酒(Yesmywine)创始人之一袁疆对记者说,电商企业应对市场保持高度的敏锐察觉力,并加强基础建设,而非一味投入重金进行广告营销。企业需要在第一时间根据市场和行业的变化采取措施占领市场的先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公司初创时,我们没有进行大力宣传,而是着力于基础建设,包括我们的仓储物流产品供应链和技术支持等。例如,我们目前在全国六大城市拥有自己的仓储中心和物流队伍。”

肖锋则着眼电商后台建设,他认为电商企业应借助电子商务整合供应链服务资源。以中国外贸电商为例,其尚处于起步阶段,外贸总量大、企业分散、进出口复杂是三大特点,而“中国制造”急需“中国服务”配套,鼓励服务外包,“化零为整”,用电子商务手段整合供应链服务资源,促使“中国制造”改善交易条件(如信用支付能力),降低交易成本(金融、物流、管理成本),从而提升产品价值,同时也能改善我国现代服务业水平。

“不电子商务将无商可务。”肖锋认为,企业必须重视无所不在的信息化,不仅网络营销,生产管理、供应链服务乃至设计品牌运营都要全方位紧跟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只停留在利用网络搞营销的角度是远远不够的。电子商务由网络营销一网络购物一网络服务(交易配套服务)是一个由简到难的渐进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