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管理理论范文

绿色管理理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管理理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绿色管理理论

第1篇:绿色管理理论范文

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超过1000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的99%。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一支主力军。然而我国中小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我国已经成为全世界第一能源消耗大国,环境污染也排在世界前列。当前,我国开始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大力促进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如何使我国中小企业由“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向“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我国企业的管理理念首先要改变,实行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一体的绿色管理势在必行。

一、绿色管理理论

传统管理学只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忽视了生态环境效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效益应该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绿色管理是以树立企业的绿色价值观为灵魂,以使用绿色技术为核心,以开展绿色营销为关键,以获取社会相关部门颁发的绿色认证为标准,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双赢为目标的一种全过程的管理。企业根据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树立生态环境保护观念,从经营的各个环节来控制污染和节约资源,以实现企业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的有机统一。实质是企业在进行管理活动时,应努力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结合起来,在维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努力保持人与环境的和谐,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绿色管理可概括为“5R”原则,即研究(Research),将环保纳入企业的决策要素中,重视研究企业的环境对策;消减(Reduce),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弃物的排放;再开发(Reuse),变传统产品为环保产品,积极采取“绿色标志”;循环(Recycle),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保护(Rescue),积极参与社区内的环境整洁活动,对员工和公众进行绿色宣传,树立绿色企业形象。

二、我国中小企业实现绿色管理的措施

1实施企业绿色生产

绿色产品生产是绿色管理的核心,绿色管理的理念主要从生产过程中体现。在企业选材过程中应当选择可再生原料,可循环利用的原材料以及生产过程中废弃物少或没有废弃物的原料,实现企业绿色采购;在设计产品时必须考虑到产品使用后零部件的拆卸回收再利用,尽量使产品的零部件循环再用,实现绿色设计;产品的工艺加工过程中要达到对环境污染的最小化,减少废水、废液、废气的排放,实现绿色加工;最后在产品包装上尽量采用易分解,无毒性无污染的材料,实现产品包装绿色化。

2推广企业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满足消费者需要与维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基础上,为实现自身利润目标,进行产品或服务的市场调查、研究与开发、设备与试制采购、生产、运销等一系列经营活动。绿色营销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过程,具体内容有进行绿色包装,即使用可回收的材料或可再生的材料来包装商品;把环保的成本计算到商品的成本中去制定绿色价格,争取产品的绿色认证,提供绿色售后服务,鼓励绿色消费。总之,绿色营销就是企业在市场调查、产品研制、产品定价、促销活动等整个营销过程中,都以维护生态平衡、重视环保的“绿色理念”为指导,使企业的发展与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相一致。

3实现企业绿色理财

在企业的成本核算,利润计算等财务活动中也应贯彻绿色理念,将绿色环保成本和效益计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实施绿色会计、绿色审计,进行绿色核算。绿色会计的会计循环不仅包括与企业直接有关的信息、资金与物质商品,而且包括与企业有关的资源、废弃物及事后处理,即将生态循环融入传统的会计循环中,创立企业绿色会计循环。在企业财务审计中,需要对环境有关的组织、管理和设备等业绩进行系统的客观估价,并通过有助于对公司有关环境规范方面的政策鉴证等手段,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标,实现绿色审计。

4建立绿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精神核心,只有建立了绿色管理的企业文化,绿色管理才能真正在企业管理中产生作用。在制度上,需要在企业中建立一套绿色管理机构,有专门的职能部门执行绿色管理的职能,包括设立绿色认证部门,负责绿色产品、绿色标志的认证工作,有专门的环境管理体系管理部门,负责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最直接的塑造者,要树立绿色企业文化,首先必须树立绿色员工形象。企业管理人员应先提升自身环保意识,与员工充分沟通,将清洁生产理念纳入企业经营文化,加强员工教育以形成内部共识,从而使全体员工树立“绿色就是品质”的观念,以绿色的文化氛围来塑造企业。

第2篇:绿色管理理论范文

关键词:施工,节约资源,环保

一、绿色施工要求

1、 现场施工牌应包括环境保护内容,施工现场应在醒目的位置设置环境保护标识。

2、 施工项目部在开工前应当贯彻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项目的绿色施工方案,并制定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应急预案,且要定期演练。

3、施工作业区和生活办公区应分开布置,生活办公区50m范围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质。

(1)施工作业区从事有毒、有害、有刺激性气味施工的人员应佩戴与其相应的防护器具。现场危险源及有毒物品存放处应配置醒目的安全标志,施工应采取有效防毒、防尘、防污、通风等措施,加强人员健康管理。 危险品、化学品存放及污染物排放应采取隔离措施,施工现场应设置连续、密闭能有效隔绝各类污染物的围挡。

对易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集中堆放的土方及地面应采取遮挡、抑尘等措施。施工现场应建立洒水清扫制度,并应安排专人负责。现场应定时进行喷雾降尘。

(2)施工生活区,施工项目部应安排专人负责生活区环境卫生,厕所,卫生设施,排水沟及潮湿暗沟地带的定期消毒。现场食堂应有卫生许可证,炊事员应持有健康证明,个人卫生、操作行为应规范,食堂各类器具应保持清洁。冬夏季施工时,项目管理人员应有相应的消暑和保温措施。对现场工人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进行管理。

4、现场应设置医务室,医务人员应持证上岗,并建立完善的人员健康档案。

二、扬尘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扬尘控制在土方作业阶段,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应小于1.5m,不得扩散到场区外。在结构施工、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应小于0.5m。

2、易飞扬的和细颗粒的建筑材料应封闭存放,有密闭防尘措施。

3、运送土方、渣土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应采取密闭或遮盖措施。施工场地进出口的位置应设置洗车台,以保持进出车辆的清洁。

三、废气、废水排放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现场不应燃烧废弃物,不应使用煤作为现场生活的燃料。

2、现场道路和材料堆放场周边应设置排水沟。

3、工程污水和实验室养护用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4、厕所应设化粪池,厨房应设隔油池,化粪池、隔油池应定期清理。有条件的可以使用移动环保厕所,并应定期清运,消毒。

5、雨水、污水应分流排放。

6、工程污水宜采取去泥沙、除油污、沉淀过滤等方式,实现达标排放标准。施工中产生的泥浆应设置专门的泥浆池。

四、 建筑垃圾处置应分类处理

1、建筑垃圾应分类收集

由于建筑施工现场的特殊性,垃圾既集中有混杂且集中堆放。因此应当定期清运,积极回收可利用的物品;施工现场垃圾宜采用封闭容器,并采取减量化措施,控制建筑垃圾的产量;废电池、废墨盒等有毒有害的废弃物应封闭回收,不应混放;土石方类的垃圾应作为回填材料合理使用;高空垃圾清应采用封闭式管道或垂直运输机械来完成。

2、降低噪音污染

产生噪声较大的机械设备,应尽量远离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和周边住宅区。施工噪声音强值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宜昼间不超过70dB(A),夜间不超过55dB(A),各种打桩机不得在夜间施工。应采用先进机械、低噪音设备进行施工,设备、机械应定期保养维护。混凝土输送泵房、电锯房等应设有降噪措施。 现场宜设置噪声监测点,并实施动态监测。

五、 执行节能、环保方案

1、工程施工所用材料的采购,优先选择距施工现场较近且信誉良好的生产厂家,并实施记录。

严格贯彻执行限额领料、废弃物再利用等制度。工程施工应选择绿色、环保材料。所选材料应符合国家有关污染控制标准;临建设施采用可拆迁、可回收材料;临建设施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物、市政设施和周边道路;利用粉煤灰、矿渣等新材料,降低混凝土和砂浆的水泥用量;材料运输应科学合理,降低运输损耗率;模板采用工具式模板和新型模板材料;优化建材下料、接长利用方案。块材镶贴,要做到预先总体排版。现场办公用纸应两面使用,废纸应及时回收。板材、块材等下脚料和撒落混凝土及砂浆应科学利用;现场材料各类包装要分类回收,集中堆放。

2、节水及水源利用

签订劳务分包时,将节水指标纳入合同条款,施工期间做好计量考核记录;优化供、排水系统,管网和用水器具无渗漏,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器具。生活用水和工程用水应分别计量考核。施工中应采用节水施工工艺。混凝土养护采用薄膜覆盖,喷涂养护液等技术手段,杜绝无措施洒水养护; 冲洗现场机具、设备、车辆用水,应设置循环用水装置;施工现场应建立水资源再利用的收集处理系统;对地下降水,设备冲刷用水,人员洗簌用水,自然降水进行收集处理,用于喷洒路面、冲厕、冲洗机具。

3、节能与能源利用

对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办公和主要耗能施工设备应设有节能的控制措施,并做好记录。不使用国家、行业、地方政府明令淘汰的施工设备、机具和产品。临时用电设施应采取节能型设备。临时用电设置应合理,临时用电设备应采用自动控制装置。机械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如采用能源利用高效的施工机械设备。应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并应定期设备维护和保养。使用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应符合国家、行业有关节能、高效、环保的规定。施工临时设施应结合日照和风向等自然条件,合理利用自然采光、通风等自然条件。应采用能耗少的施工工艺,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进度,并尽量减少夜间作业和冬期施工时间,办公、生活和施工现场应采用节能灯具。

4、节地和土地资源保护

施工场地布置应合理并应实施动态管理。施工单位应充分了解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人文景观保护要求、工程地质情况及基础设施管线分布情况,制定相应保护措施。节约用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总平面布置应紧凑,并应尽量减少用地。

(2)应根据现场条件,合理设计场内交通道路。施工现场临时道路布置应与原有及永久道路兼顾考虑,并充分利用拟建道路为施工服务。

保护用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取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施工现场多些植被。

(2)应对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并应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保护用地。

(3)施工总平面布置应充分利用和保护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管线。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宜采用结构可靠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等可重复使用的装配式结构。

总之,施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施工主体管理人员的分配、施工制度的制定、施工现场的管理、施工材料的选择和利用都做到绿色一条线,是我国建筑业不可阻挡的趋势,也建筑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要实现建筑业绿色施工需要诸多方面制度的完善,但我们应当迎势而上,把施工管理推向更高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建筑消防工程设计》李亚峰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04月

[2]:彭立敏等著《近接建筑物条件下隧道施工安全与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彭立敏等 著,科学出版社

第3篇:绿色管理理论范文

绿色物流指的是和当地环境相融合,能够形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物流活动,可以借助对运输、仓储、包装等环节的优化,从而实现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程度,实现降低资源和成本耗损的目标的物流产业流程。绿色物流的本质是指实现物流的持续性发展,最基本的目标是优化物流体系的流动效率,实现更高价值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促进两种效益的协调发展,达到最佳的平衡点,能够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同时反过来促进物流产业自身的发展和提高。绿色物流的整个过程包涵了产品从生产包装、运输销售以及售后等的各个环节。不仅包括正物流,还包括逆向物流。绿色物流的活动主体不仅包括产品的生产企业,而且还包括政府部门和普通民众。

二、对物流实现绿色管理的表现和必要性

(一)物流企业绿色管理的表现绿色物流管理作为一种新式的管理手段,逐步在现代物流企业中得到运用和推广,满足了现代化的物流产业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总的来说,对物流实现绿色管理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平衡。其次,可以从生产环节到废物处理环节,对产品的整个过程进行高效管理,实现产品信息流的全程管理跟踪。最后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技术能给予绿色物流整个流程进行信息服务。

(二)实现物流企业绿色管理的必要性

1.绿色物流的管理方式可以降低生产销售成本众所周知,产品从最初的原料采集、加工生产,到最终的销售的整个过程,在加工企业中所占用的时间只占到产品生命周期的大约十分之一,而有大概十分之九的时间会花费在产品的存储、包装、再次加工、分装、运输等产品流通环节中。目前,物流行业运作模式的大小还是取决于资金量投入的大小。绿色物流的运行模式正好和传统的物流模式相反,追求以较低的成本投入,实现大物流的运行模式,所以绿色物流能够达到节约能源,提高效率,减少污染等作用,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生产销售成本。

2.绿色物流的管理方式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纵观国际知名的大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得知,企业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应当更加关注企业自身的形象,那些生命力旺盛的企业都有良好的信誉和社会责任感,并且作为企业文化不断的传承下去,从而促进了公众对该企业的认可,其行业竞争力得到提升。因此,作为物流企业来说,应当积极顺应国际社会大环境的发展,重视物流企业自身的管理,以此来赢得民众的信任,提高竞争力。

3.物流企业实现绿色管理是企业持续性发展的前提条件绿色管理是全新的管理模式,企业为了实现发展可持续性,既要以此为前提条件,建立长期发展战略,转变企业上下所有人员的观念,调动全体员工的参与积极性,把绿色物流的观念宣传到每个人的心里,实现生态环保的绿色生产。

三、西南地区的物流发展情况

西南地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种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制造业和加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本地区物流企业的成长。根据调查资料表明,物流行业已经成为本地区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但是相对经济增长速度来说,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不高。主要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各级政府没有对物流产业足够重视,观念停滞不前,对物流企业扶持力度不够;物流企业自身的结构有待改善,硬件设施落后,工作效率低下;物流企业发展缺乏动力,社会化程度不高,缺乏主体带动作用。近几年来,国家对西部大开发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对西南部地区的物流企业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物流企业应当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转变经营管理观念,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目标,利用特有的地理优势,推进本区域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西南地区各个省区之间的投资力度很大程度的增加,西南部的三省一市一区联手协作,全力打造互相帮扶的结对关系,并逐步实现区域化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但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物流活动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首先是噪声污染,体现在公路运输工具为主物流活动中,伴随着运输车辆的活动,噪声污染无处不在;其次是大气污染,公路交通工具在运行过程中所排放的汽车尾气对大气造成了污染;最后是其他污染,例如报废汽车的各种长期堆积,并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现在增加的航空物流工具,在飞行过程中同样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创新绿色物流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以分析价值流为基础,以供应链的管理作为引领思想,对物流企业的管理程序进行系统化的分析。绿色物流管理要求对物流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以及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各个工作人员进行详细的价值分析,找到效率低下的原因。

(二)从战略角度重视绿色物流管理创新问题。绿色物流的战略目标包括人才培养战略、信息网络战略、管理方式创新战略、持续性发展战略,要在管理实践中,积极寻求有利于解决物流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绿色物流必须以企业的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为基础,必须站在战略高度进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实强化物流企业绿色管理战略目标的统一性。

第4篇:绿色管理理论范文

一项建筑项目的施工和完成,若是抛开所取得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成就,那就只剩下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巨大改变和破坏。尤其是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和资源所造成的破坏和浪费将是无法估计的。但是,在这个人口、各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社会,建筑施工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将会与绿色环保产生对立关系,应运而生的就是绿色建筑施工管理这一理念。它将建筑施工和绿色环保有效的结合,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积极使用各种设备和方案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这一绿色理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建筑施工管理理念,它不仅将建筑施工技术作为管理的一部分,更是积极的在建筑企业中建立一种绿色环保的意识,它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所以,本文建筑工程在下文中阐述此理念在建筑施工中具体的作用和使用途径:

(1)因为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大量使用水资源,因此可以在施工现场中设置一些雨水收集的处理池,安装一些节水型的小流量设备,充分的利用在施工阶段所产生的地下水,尽可能的节约水资源。

(2)为了能够在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实现节能与环保,外墙和门窗等等是主要的一个方面。只有通过理论实践,使用各种施工的手段去提高外墙和门窗等等这些维护结构的热阻值和密闭性,才能够从根本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去建设建筑,减轻建筑给我们的环境所带来的过量负荷。

(3)建筑物应该要严格按照节能设计图纸中的以舒适和节能为主要原则施工,避免攀比,追求奢华的心理。控制建筑材料的使用,尽量去使用自然、无害的资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等等。

(4)保证施工人员以及所需材料的质量,才能从整体上保证建筑的质量,避免“豆腐渣工程”。例如,在墙体部分,绿色建筑通常在墙体部分采用的是空心砖来承受墙面的重量,设计师会在设计时分析好墙体的保温性、热值、以及开裂等多方面的因素。施工工人必须严格的按照设计图纸,使每一块空心砖能够进行有秩序的堆砌,确保所有的砖块都排列整齐均匀。施工的完美还要靠高质量的材料,因此,在建筑施工中的每一部分,都要保证一定的质量。

2绿色施工管理理念的代表———绿色建筑

在政府的支持下,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理念在我国的推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在当前各种绿色建筑在城市中林立就能略知一二。然而,由于此种理念在我国起步较晚,虽然有着政府和各界人员的大力支持,但是仍然受到一些传统理念的冲击和抵制,所以,现阶段我国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理念的工作进度与外国先进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因此,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理念在建筑行业的推广和执行工作仍是任重而道远。若是将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理念有效的应用到建筑项目的施工中,那么这项建筑项目在完成后就会得到绿色建筑,它也是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理念应用所得成就的典型成果。此类建筑在世界上的基本定义就是:为人类制造一个不仅可以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建筑空间,还能够让此空间为人类提供舒适、自然以及健康的生存环境。此类建筑作为一种新的建筑类型,具有创新性和自然性的特点,是将自然和建筑有效结合的产物之一。绿色建筑真正的做到了自然和人类的和谐相处,能够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较高的社会和环境保护效益,是符合现代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产物之一。然而,此类建筑所需的经济成本较高、建设周期较长,因此并不受到建筑企业的亲睐,尽管此类建筑受到政府和各界的支持,现代城市中传统化建筑数量仍然比绿色建筑多得多。建筑企业的根本目的就是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绿色建筑相较于传统建筑,其短期内经济效益并没有传统建筑高,因此,建筑企业不接受绿色建筑是预料中的事。但是,若是从长期的经济效益来看,绿色建筑将远超传统建筑,从这点来看,当前的建筑企业普遍存在目光短浅、过于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弊端。另外,绿色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避免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建筑施工成本。而且,绿色建筑所带来的社会效益更是远超传统建筑。因此,现代建筑企业需要摆正他们对绿色建筑的态度,只有追求长期的效益化,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的方向

我认为,我们国家的“绿色建筑”应该要向国外学习,虚心学习别人的经验。并且能够健全关于绿色建筑的相应的法制法规,让绿色建筑能够真正被推行在建筑行业当中。绿色建筑是绿色理念应用在建筑项目上的完美例子。并且应该要改变传统的施工方法,真正建立完全为“绿色理念”过程的施工模式。同时我国应该要在全社会普及生态理念,强化全民族的生态环保意识,而不仅仅只局限于建筑行业。这也将是绿色建筑发展的方向———将绿色理念发展到中国的万物上。

4结束语

第5篇:绿色管理理论范文

绿色建筑是一个全新的名词,“绿色”并不是指颜色,而是泛指环保、节能、生态、可持续,在室内布局、材料的选择、资源的利用等方面都遵循自然生态原则,在建筑建造的各个环节进行渗透,进而形成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发展的最高境界,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成为国内外建筑行业最为关注的话题,既有利于提高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也有利于将绿色、生态的观点进行传播与发扬,是现阶段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目标。绿色建筑的出现,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感受和居住的满意度,大大提高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达到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目的,体现了绿色建筑的真谛,以营造更具人性化的居住环境。

2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国与国外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还有所差距,绿色建筑的概念起源于生态建筑,是在生态建筑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升级而形成的具体性的绿色建筑设计观念,且生态建筑概念是由早期的美国人保罗•索勒提出的,通过一系列的演变,最终形成了绿色建筑。为了提高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应了解当前绿色建筑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为绿色建筑管理模式的构建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2.1观念相对传统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相较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起步较晚,其中在观念上就有所体现。对于绿色建筑而言,建筑企业在认识上存在偏差,绿色环保观念不够深入,致使绿色建筑的发展受到制约,大大影响了绿色建筑水平。部分建筑企业对绿色建筑认知不到位,一味的追求节能、节源、绿色生态,而往往忽视了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在材料使用上多于节俭与吝啬,导致建筑极易出现质量问题,绿色建筑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政府对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设计工作不够重视,只是一味的开展建筑项目,并未将绿色观念融入其中,对建筑企业的独处力度不够,影响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

2.2技术得到优化

绿色建筑对技术的要求很高,要在原有建筑设计技术的技术上融入节能技术,以绿色生态建设为基础,进行建筑的科学、合理设计,大大提高了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设水平。就目前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情况而言,虽然已经具备了高端的建筑技术,但是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双层玻璃幕墙、真空玻璃、光导采光系统等都在现代绿色建筑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以求探究出更为完备的绿色建筑技术。另外,轻质建材ALC板性能与技术应用、ETS污水处理系统等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绿色建筑的建造之中,相信通过不断的推广与使用,技术会得到优化与完善,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条件。

2.3激励政策不健全

现阶段,在绿色建筑的发展进程中,激励政策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经济激励。我国在经济激励方面还处于严重缺失状态,对绿色建筑的推广工作产生制约。激励政策不健全,与绿色建筑相关的优惠政策短缺,会让建筑投资方心生顾虑,且绿色建筑的盈利性相较于一般建筑要低,投资方的兴趣不高,很难吸引投资商进行新绿色建筑的承建,影响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另外,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科研、技术、建材等的投入,需要大量的经费予以支持,针对此类问题,我国给予了相应的重视,但是提供的资金有限,节能技术与工艺的探索、材料的研发等都需要大量的支出,仅靠政府的资助只能解燃眉之急,是激励政策不健全的重要体现。

2.4管理制度不完善

新型社会背景下,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永恒不变的目标,但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注重对社会形态、环境等的考虑,只有具备优质的环境,才能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如今的绿色建筑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政府对绿色建筑管理的力度不够,监管不到位,对绿色建筑设计、施工等环节的干预度不够,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力度不够,对绿色建筑的工程管理流于形式,导致绿色建筑管理质量下降,工程质量、造价、技术等控制不到位,影响施工质量。

3构建绿色建筑管理模式的有效策略

3.1加大政府干预力度,优化绿色建筑的相关政策

为了加强对绿色建筑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应加大政府的干预力度,增强对绿色建筑的重视程度,在有关绿色建筑建造方面的政策应不断完善与丰富,及时顺应时代的要求和当前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政策,以彰显对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重视程度。绿色建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由原有的生态建筑概念衍生而来的,后续传入中国,我国针对绿色建筑相继出台了多个法律条文和相关政策,来为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造提供依据和标准。因此,政府部门人员应注重对绿色建筑行业的重视,充分衡量绿色建筑的设计价值和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等的连续出台,为绿色建筑的设计、建造提供了政策与法律依据,可见我国对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视程度。为此,应加大政府干预力度,对原有的政策、法律条文进行优化,构建绿色建筑的专项成套法律,为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和依据,提高绿色建筑水平。

3.2优化绿色建筑发展技术,对技术进行不断的革新

在绿色建筑建造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多种技术,尤其是了绿色环保技术、节能技术与节水技术等,每种技术的使用都会对整个绿色建筑产生影响,加强对技术的不断优化与创新,是提高绿色建筑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由于绿色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存在滞后性,绿色建筑的技术相对落后,在各项技术实施的过程中遭遇阻碍,建筑节能技术设备、环境控制技术、绿化配套技术等都有待完善。我国应紧紧抓住技术这个关键点,引进国外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并将其应用到我国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造之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与优化,实现技术的革新与升级。在绿色建筑管理过程中,应建立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对公共建筑的空调采暖情况进行严格的控制,适度的改造节能标准、技术标准等,并将整个项目建设整合起来,制定整套的绿色建筑技术战略。绿色建筑技术的开发与创新,应在设计阶段,将水、电、暖等进行优化设计。例如,可以借助太阳光来增强室内的明亮度,利用太阳光可再生的特点,来达到节能、绿色环保的效果,以提高绿色建筑的技术水平。

3.3构建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以提高建筑管理的积极性

绿色建筑是是对全寿命周期的记载,建筑的建造只是生命周期的初级阶段,建筑的使用过程最为关键,在使用过程中居住者的满意度、绿化效果等都是衡量绿色建筑的关键。我国重视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将绿色建筑的构建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应构建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满足绿色建筑对资金的大量需求。为此,国家应加强对绿色建筑的重视,设立绿色建筑专项资金,对绿色建筑的建造给予扶持和支撑,并对表现优异的建筑企业予以奖励,组建绿色建筑技术研发队伍,并利用专项资金提供技术资金和材料资金,实现对绿色建筑的全面激励。我们以武汉为例,该地区普遍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对符合技术标准、技术合格的可进行减免费水资源的处理,可通过建筑企业进行申请即可实现;在绿色建筑中采用太阳能技术进行建造,补助不超过5元/Wp;对采用地埋中央空调的建筑,给予不超过50元/m2的补贴。经济激励政策在武汉地区得到了很好的实施,大大调动了建筑行业的积极性,纷纷投入到绿色建筑的建设中来。

3.4健全绿色建筑管理制度,强化管理者的权责问题

绿色建筑管理制度是构建绿色建筑管理模式的关键和核心,应从不同层面来对管理制度进行优化与设计,强化对管理者的权责问题,将权责问题落实到个人,一旦发生问题,可立即找到相关责任人,是绿色建筑管理制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应建立咨询机构,咨询机构可以与建筑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进行及时沟通,并为各个环节提供信息咨询和建议,进而构建完整的工程项目组织体系,一旦在组织体系某个系统脱节,应立即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可提高绿色建筑管理中各项问题的解决效率,实现了权责的明细化。政府部门应从管理制度着手,应制定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施工验收标准、运营管理标准等内容,以增强管理制度的约束力。以运营管理标准为例,其主要以运行和管理维护为主,如物业管理的相关标准,绿色建筑的供水以及节水设备、照明、采暖和空调等设备的日常管理标准也具有必要性,通过不断的规范与完善,提高管理水平是必然结果。与此同时,构建绿色建筑评估机制,加强对绿色建筑的审核。对绿色建筑建造的材料、设计、技术、施工现场等进行控制,严格杜绝不符合绿色建筑建造的一切进入施工现场,对材料的规格、技术的设计、材料的选择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估,邀请专业人士对相关材料、设备的节能、生态特点进行评估以及检测,然后对所评估的内容进行最终的审核和认证,摒弃不符合绿色、节约理念的要素,为提高绿色建筑管理水平创造条件。

4结语

第6篇:绿色管理理论范文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 管理 理论 绩效评价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重视的问题。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多数国家先后调整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全球性的产业结构呈现出绿色战略趋势。绿色工艺、绿色产品、绿色产业不断出现。绿色战略涉及到供应链中所有企业的各项活动,绿色供应链管理便应运而生了。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资助40万美元在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MRC)进行了一项“环境负责制造”研究,于1996年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旨在综合考虑制造业供应链中的环境影响和资源优化利用,其目的是使供应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在管理流程上。绿色供应链改变传统供应链的结构,增加了回收环节,实现物料和能量的回收和使用,从而形成物流“闭环”,以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化,使经济可持续发展。

绿色供应链是考虑了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环境问题的现代管理模式,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将绿色意识渗透到整个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部门及个人,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现代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目前,理论界对绿色供应链管理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关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确切定义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但其基本思想可表达为“以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通过对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顾客组成的网络的管理,将环境保护意识贯穿于从产品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和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过程,通过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工艺、绿色生产、绿色包装和绿色回收等技术手段,生产出绿色产品,使供应链各企业共同获利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核心竞争力增强。”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绿色供应链管理建立的是一种跨企业的协作,覆盖了从原材料选择到最终产品销售的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六个环节。

(一)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又称面向环境的设计,将产品生命周期延伸到“产品使用结束后的回收再利用及处理”,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到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中对环境的各种影响,从根本上防止污染。研究表明,产品性能的70%―80%是由设计阶段决定的,而设计本身的成本仅为产品总成本的10%。绿色设计主要从零件设计的标准化、模块化、可拆卸和回收上进行研究。

(二)绿色材料

绿色材料选择主要有以下途径:选用新型绿色材料:选用低能耗、无污染,加工中能耗少或无污染的材料:选用可降解、可回收、可再生材料。从绿色材料循环生命周期可以看出,整个循环过程需要大量能量,同时产生许多环境污染,这就要求生产者在原材料开采、生产、产品制造、使用、回收再用以及废料处理等环节中,充分利用能源和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三)绿色生产

生产过程通常包括毛坯制造、表面成形加工、检验等环节,需综合考虑零件制造过程的输入、输出和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即由原材料到合格零件的转化过程,物料流动、物能资源的消耗、废弃物的产生、对环境的影响等状况。

(四)绿色包装和运输

1.绿色包装。绿色包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实施绿色包装设计,优化包装结构,减少包装材料,考虑包装材料的回收、处理和循环使用。

2.产品运输过程中的环境影响是一个经常被忽视的问题。合理规划运输路径,以最短的路径完成运输过程。

(五)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是企业对销售环节进行生态管理,它包括分销渠道、中间商的选择、网上交易和促销方式的评价等。

(六)绿色回收处理

绿色回收就是考虑产品、零部件及包装的回收处理成本与回收价值,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与评估,确定出最佳的回收处理方案。产品废弃阶段的绿色性主要是回收利用、循环再用和报废处理。

三、绿色供应链实施成功的关键要素

(一)高度重视环保,树立环境意识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企业都把自己定位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领导者,在环境管理的理念上主动提高社会责任感,不仅要制定自身标准高于有关法律规定的节约资源、减少废物、避免污染、绿色设计等目标,而且还积极提高整条供应链乃至整个行业的环保水平,使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供应链成为可能。

(二)政府为绿色供应链运行提供法制规范和保障

政府要完善法制建设,实行严格的环保政策,将环保审查与质量监督结合起来,提高对污染源的惩罚标准与打击力度,在法规与制度上降低传统制造模式的报酬率,为绿色制造模式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

(三)核心企业对合作伙伴有效的选择

核心企业要考虑其生产能力、生产成本、产品质量等传统因素,还应采取适当的绿色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在绿色供应链运行中,核心企业必须对合作伙伴进行有效的管理,了解其环保执行情况,将环保质量监督与合作厂商资格认证结合起来,把环境管理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一部分。供应链管理某些方面的小小成功会对供应链管理产生巨大的杠杆作用,核心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正是利用杠杆效应的积极方面。

(四)供应链成员间的有效沟通

供应链合作伙伴可通过网络、网站或简报,以信件、宣传手册等方式交流环保标准和环保要求,提供环保信息,宣传绿色文化,讨论和解决有关环境方面的问题,达到信息共享。保护环境,最终共赢的目的。

四、绿色供应链的绩效考核

(一)绿色供应链绩效考核的内涵

绿色供应链绩效是指绿色供应链的运作效果,而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是构造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运用数量统计和运筹的方法,通过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对绿色供应链在一定时期内绩效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价。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评价方法

1.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绿色度。目前,“绿色”这个概念应用很广,如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供应链等,但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综合围内外的研究,我们认为“绿色”是一个与环境影响紧密相关的相对概念。如本文对绿色供应链的评价,通常是以相关的环境标准和法规为基准,当供应的环境影响符合要求时,即认为是绿色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绿色度可定义为绿色的程度或对环境的友好程度,即对环境影响程度进行量化。负面环境影响越大则绿色度越小,反之则越大。

2.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评价体系。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只是一个参考。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企业可根据自己需要对指标进行调整,使其更具操作性,同时也要注意指标的代表性和科学性。实施绿色供应过程环境评价,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可减少或避免因环境问题引起的罚款,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因此,绿色供应链的环境评价是一种战略经营决策,使制造者无论从经济社会方面,还是从环境方面都受益很大。

(三)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

为了全面、客观地考核与评价绿色供应链的整体绩效,需建立一套规范化、科学化同时具有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及特征,参考环境管理标准ISO14000系列,可以从供应链的财务价值指标、信息价值指标、客户服务指标、成本指标、业务流程指标和绿色环保指标6个方面来建立绿色供应链整体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7篇:绿色管理理论范文

【关键词】绿色施工管理 城市建筑施工 环保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城市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施工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最主要的活动,小到民居修整,大到城市广场、道路和桥梁的建设,处处离不开建筑施工工作。建筑施工一方面给城市发展提供了基础,但另一方面,由于施工造成的环境损害也往往受到市民们的抱怨,因此,探讨如何进行节能、环保的施工成为目前建筑施工管理的主要工作方向。

1. 绿色施工管理理念概述

1.1 绿色施工管理的含义

施工管理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通过一系列规则、方法的实施保证施工工作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管理实际上是对施工工地上人力、物力、财力的统一筹划。而绿色施工管理,则是在施工管理的基础上加入了环保、节能的作用,即通过一系列施工规则、方法、制度的制定,实现施工中的环境保护并尽量降低施工管理中的人力资源和能源的应用。

1.2 绿色施工管理的目的

绿色施工管理的目的有两点,第一点是保证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点就是在施工过程中实现环保节能的目的。而环保节能则表现在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自然能源的节约,以及对施工管理本身所用的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即绿色施工管理一方面降低了施工过程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又保证了施工管理效率的提高。

1.3 绿色施工管理的意义

绿色施工管理能够保证施工行为本身对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另一方面能够直接提高管理效率。因此,实现绿色施工管理,是施工企业履行其社会职能的表现,即企业通过绿色施工管理,承担起企业作为社会集团对社会环境发展的保护责任;此外,实现绿色施工管理,也是企业自身管理效能提高的表现。探讨如何实现绿色施工管理,对施工企业的长久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如何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实现绿色施工管理

2.1 建立绿色施工指标评价体系

建立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各施工阶段、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参照相关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制定企业自身单位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方法与评价体系。绿色施工还需要建立一个以建设单位为协调单位、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参与的“横向”管理体系。建设单位应向设计、施工单位明确绿色建筑设计及绿色施工的具体要求,并提供场地、环境、工期等保障条件,组织协调参建各方的绿色施工管理工作;设计单位应在材料选用等参照绿色建筑的设计标准和要求,主动向施工单位作整体设计交底;监理单位应对建设工程的绿色施工管理承担监督责任,审查总体方案中的绿色施工方案及具体施工措施,并要实施中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2.2 将绿色施工的理念推行到参与施工的每个工作人员之中

要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彻底实现绿色管理,除了制定施绿色施工指标之外,还需要使施工人员能够按照施工指标进行实际工作,这样才能够使施工过程中的管理行为精简,从而降低管理人力和消耗,提高管理效效力。而施工管理消耗的降低和管理效力的提高,本身又是与绿色施工管理理念相符合的。因此,有必要将绿色施工的理念推行到每个参与施工的工作人员当中。企业可以选择以下两种方式进行绿色施工理念的宣传:第一,将绿色施工理念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与企业施工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将绿色施工融入在企业日常事务当中,对施工人员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二,在每个施工工程开始之前,以绿色施工宣传手册、召开绿色施工动员大会的形式进行绿色施工理念宣传,这样不仅能够使企业内部员工的绿色施工理念巩固,还能使临时加入进来的施工队人员注意到绿色施工的重要性。

2.3 针对绿色施工制定专项管理制度

在施工过程中的绿色施工管理,一方面是针对施工管理本身的,是基于节约人力资源、使施工管理成本达到最大化应用的;另一方面则是针对施工管理对象进行的,是对施工过程中各种设施和设备进行的管理。要进行全面的绿色施工管理,达到对施工资源的高效利用,并在施工中减小粉尘、噪音等环境污染,应对可能产生浪费的资源应用以及可能造成环境破坏的施工行为制定专项管理制度。例如,对施工过程中应用的水资源的使用进行吨位限制,并将水资源应用的量分配到每个施工环节中,将用水量算在施工小组的绩效评价里;又如,对可能引起粉尘和噪音污染的小范围施工空间设立防尘网和隔音网,尽量降低施工对周围居民环境的不利影响;对施工原料运输也进行专项管理,仔细规划施工原料的运输路线和输送时间,尽量不与城市车流高峰期冲突,尽量不占用周围居民常用行车路线和人行道。这些转向管理制度都能够有效提高施工管理的“绿色”程度。

2.4 建立绿色施工行为鼓励机制

绿色施工管理的根本意义在于进一步提高施工管理效力,并以管理效力的提高促进施工行为本身实现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的节约。绿色施工管理直接作用于施工行为中,表现为绿色施工行为的开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绿色施工行为能够时时刻刻被施工人员牢记在心。为了进一步强化绿色施工管理的作用,施工企业应该对参与施工人员的绿色施工行为建立鼓励机制。例如,对施工过程中由施工人员自发创造出的节能小窍门、省时省力的施工模式进行宣传和表彰;对那些能够自觉遵守绿色施工管理规范、在一段时间内从未违反过绿色施工管理规则的施工队和个人进行绩效工资奖励等。这些鼓励机制的建立能够使施工人员自觉进行绿色施工,不但减少了施工管理的负担,而且能够使绿色施工管理的作用凸显出来。

3. 实施绿色施工管理的原则

绿色施工管理是对施工环境的最大保护,也是对管理资源的最大节约,但这并不意味着绿色施工管理要以牺牲施工工作人员的利益或者额外增加施工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为基础。因此,绿色施工管理应与施工过程中的人本管理一致,即在施工员工集体认可的情况下实施;另外,如果企业为了追求环保而加大了在施工中的投入,那么绿色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就有所偏离。因此,企业应在实施绿色管理行为时,对施工周围的条件进行合理利用,如就地取材实现噪音粉尘隔离,尽量缩短供水路线、请工地周围居民主动避开施工运输高峰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施工管理理念的根本意义在于在大幅度提高施工管理效力的基础上,实现施工管理资源的有效利用,并确保施工管理能够促进绿色施工的开展。建筑施工企业要从绿色施工理念的推行入手,通过绿色施工指标的建立、管理制度的设立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实现绿色施工管理,以实现通过施工管理提高施工建筑的环保性、保证施工企业管理效能提高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宏涛.基于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如何创新建筑施工管理[J].中华民居,2013(08):122-123.

第8篇:绿色管理理论范文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的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气候问题使人类深刻意识到以牺牲环境及资源为代价的生产、生活方式必将影响到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并调整自身发展战略,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尊重自然规律,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崛起,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与赞扬。然而,经济的增长导致我们所付出的环境资源代价过大。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把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并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规定了以“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环境保护的主题,以“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环境保护的主线,从整体优化的角度确立环保战略的方针。“十二五”规划在环境保护领域所体现出的最突出的特点是给予环境保护重大授权,即是以环境保护的要求去规范、引导和塑造整个社会的发展,参与国家的重大决策。

酒店业作为旅游业系统中的子系统,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十分紧密。从服务生产的运作过程和产品形态来看, 酒店是一种具有工商结合特征的企业形态, 既是轻工产品的使用大户,还是重工产品的使用者,同时也是耗能大户。因此,酒店业的发展必须综合考虑在地社会资源及具体环境情况。在酒店中实施绿色管理必将成为今后酒店业发展的趋势与潮流。20世纪90年代中末期,绿色管理概念引入中国,首先在我国合资和外资酒店中实行,随后延伸至不同地区的各类酒店。绿色管理理念的有效贯彻与执行不仅取决于酒店经营者对绿色环保的重视与理解程度,还有赖于政府的支持以及社会公众的配合,是一个长期工程。

作为我国酒店业中新兴的一种经营模式,经济型酒店发端与20世纪90年代后期,此后便在国内蓬勃发展、迅速扩张。与此同时,相关行业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包括一些企业家开始对中国经济型酒店进行研究。诸如经济型酒店的概念界定、运营管理模式、市场营销活动、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相继问世。在众多研究课题中,关于在经济型酒店实施绿色管理的研究尤为引人注目。在迈入绿色环保时代的今天,创建绿色经济型酒店,实施绿色管理不仅是一种潮流,更是酒店赢得顾客、占领市场、取得竞争优势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二、我国经济型酒店绿色管理的动机

与高档星级酒店相比,经济型酒店有着鲜明的特征。经济型酒店根据其市场定位,着重突出和优化住宿服务,同时大大弱化甚至取消了其他非必要的服务及配套设施,从而在市场定位上同高星级酒店区隔开来。消费水平偏低、价格敏感的普通消费大众是经济型酒店的目标客户,因此其房价通常在100―250元之间。为了维持这样的产品价格,经济型酒店需要做到建造时的低投入、开业后经营的低成本和低费用。虽然省去了星级酒店庞杂的设施与服务,但是经济型酒店却十分强调客房的舒适性、保证服务的专业化。经济型酒店通过统一的硬、软件配置及标准、规范的操作流程确保了优质的服务水平与产品质量。服务的专业化也是将经济型酒店与低档社会旅馆区隔开来的重要标准。我国经济型酒店普遍采取连锁经营的方式(直营或加盟)实现迅速扩张以形成规模经济并提升品牌价值。

经济型酒店以其自身特点及市场定位,在设计规划初期已融入部分环保理念。因此,在实施绿色管理方面有着坚实的基础和天然的优势。另外,实施绿色管理将在保护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效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方面可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是经济型酒店图谋长远可持续发展,培养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我国经济型酒店实施绿色管理的途径

绿色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酒店经营管理模式,要求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操作细节都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融入其中。具体的,酒店经营者应从注入绿色理念(文化),建立绿色制度、引进绿色技术、提供绿色服务(产品)、树立绿色品牌(形象)等方面入手对酒店实行全方位的管理与控制。

(一)注入绿色理念(文化)

在酒店管理中注入绿色理念,培养绿色文化的氛围是实行绿色管理的必要的前提。酒店的业务重点是服务,而影响服务质量的要素是人。服务人员自身的意识观念、行为方式对客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酒店要注重培养员工的绿色环保意识,依靠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实践企业的绿色理念同时引导客人绿色消费,形成崇尚节俭、合理消费的观念。另外,酒店应注意绿色设计,通过环境设计、建筑设计、流程设计营造绿色氛围。

(二)建立绿色制度

理念的贯彻应以制度为保障。制度的建立必须符合国际标准与行业标准。在与绿色酒店相关的国际标准体系中,两大认证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ISO14064(碳排放标准)是绿色酒店的指南针。而我国制定的《绿色饭店等级评定规定》(SB/T10356-2002),《绿色饭店国家标准》(GB/T 21084-2007)则是国内酒店业的“绿色法典”。

标准的建立更多的是起到规范与监督审核的作用,而不是一个硬性的规定。酒店经营者应在符合相关标准以及当地法律政策的前提条件下,对自身所处的环境和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进行调查,从而量身定做符合自身条件和特点的制度。绿色理念有效执行的关键在于可行性。

(三)引进绿色技术

绿色技术是酒店实践绿色管理,加强环境保护最行之有效的措施。以绿色技术作为支持能明显为经济型酒店降低运营成本,增加效益和竞争力,支持酒店在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条件下良好发展。根据酒店需要实现的环境目标,可以将绿色技术分为:节能技术、末端处理技术以及污染预防技术。另外,为了明确酒店环保设施设备的运行效果,应采用有效地监控手段,完善计量系统。与此同时,建立相应的节能排污标准和环境评价(评估)系统,以便将绿色管理的信息和实施效果不断反馈给酒店,加强环境质量控制与管理。

绿色服务的有效传递还需要依靠酒店服务人员。只有具备深厚的绿色理念和扎实的绿色技巧的服务人员才能对客人进行引导,使客人既获得愉悦感受,又能理性消费,促进绿色消费的产生,推动绿色管理工作走向深入。

(四)树立绿色品牌(形象)

“商界与投资界将认清品牌才是公司最宝贵的资产,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重要得多,而拥有市场的唯一途径就是拥有具有市场优势的品牌。”――莱利・莱特(美国著名营销理论专家)。品牌对于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价值具体体现在产生品牌溢价、提升无形价值、促进业务增长、培养顾客忠诚、高筑竞争壁垒六方面。

如今,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是社会公众的共识。与此同时,人类对健康、安全的诉求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高。经济型酒店根据自身特点及市场定位,在客户心中建立起绿色形象,打造绿色品牌是其深化品牌内涵,图谋长远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明智之选。

四、结语

我国经济型酒店作为一种新兴的酒店业态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虽然起步较晚却在短短十余年间蓬勃发展。另一方面,相关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亦对经济型酒店展开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与探索。研究内容包括经济型酒店的概念界定、经营管理模式、发展战略、市场营销等各方面。

第9篇:绿色管理理论范文

关键词:区域特色;旅游管理;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五项中,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要发展生产就必须全方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而区域特色旅游应该是积极因素中的一个最为有利可行的。我们知道,旅游业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同样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也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农村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优势,自然的、人文的、种植的都可以开发为旅游资源。只要运用法律、经济、行政、规划、科技、教育等手段加强对旅游环境的管理就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1区域特色旅游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起的作用

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区域特色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形态,明显表现出市场的适应性、功能的多样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造了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区域特色旅游打破了产业界限,延伸拓展了农业的功能,带动了农产品加工、商贸、交通、饮食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开辟了新的增长点。二是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区域特色旅游业是开放型产业,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走出城市、亲近自然、体味田园之乐的机会;也把城市的先进理念、进步的生活方式带到农村,促进“乡风文明”的形成,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三是提高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区域特色旅游业是“绿色朝阳产业”,以绿色、生态、高效为出发点,进一步增进了实现“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

2加强区域特色旅游管理建设的具体措施

区域特色旅游业要更好的发展,更有效地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就必须建立健全旅游管理条例,形成管理机制。基于此考虑,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努力建设发展区域特色旅游的良好环境。

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全力协同做好区域特色旅游的服务指导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区域特色旅游是有效途径之一,如“农家乐”休闲旅游,就是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促进农民增收脱贫的有效渠道。区域特色旅游业起步阶段比较困难,如经费问题、发展模式等,都离不开政府各部门的扶持与引导。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政府各级领导要对发展区域特色旅游作专题研究,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参加的办公室,加强对区域特色旅游开发的领导。二要明确发展思路。领导办公室要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明确特色旅游的发展思路,确立发展试点,确保特色旅游健康发展。三要拓宽投资渠道,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同时要发挥市场机制,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区域特色旅游项目开发。

2)注重区域特色旅游的科学规划,确保区域特色旅游规范有序发展。区域特色旅游应该有历史文化背景和市场背景,应该因地制宜,力避无序性和盲目性,政府必须加强统筹规划,将区域特色旅游业的发展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自然景观、田园景观、村居民舍、饮食文化和民俗文化等资源,实现区域特色旅游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一要注重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充分考虑投入能力、市场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保持适度开发,合理布局,避免一哄而上。二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区域特色旅游是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理念的,要保护好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和民俗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三是做好区域特色旅游开发配套项目的规划。区域特色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部分,其相关产业要根据不同类型进行规划,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设施共享程度,推进区域特色旅游规范有序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