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骨科创伤科和骨科区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3年1月至2004年3月收住老年围手术气患者51例,其中男27例;女24例,年龄60~69岁36例,70~79岁12例,80以上3例;伴有糖尿病者3例,单纯高龄患者48例(最大85岁,最小60,平均68岁。)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心理病理与疾病的关系是辨证的,心理活动伴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同时心理状态也不时地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并且贯穿于诊断,治疗和护理的始终。多数老年患者对平时对自己能独立生活而感到自豪,但因突然损伤,造成肢体不能活动,卧床不起,许多事情依赖医护人员,或者得子女的照顾,因而失去“独立”并为此而烦躁,容易发脾气。结合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着重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护理:①手术是一种令人产生恐惧的治疗手段。尽管他们以有接受手术的思想准备,但在手术即将实施之前,一些极其微小的刺激仍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常于手术前深入病房,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稳定情绪、争取合作,向他们解释手术的一般知识耐心的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请一些手术效果好的患者介绍他们的手术体会,从而减轻心理紧张和恐惧。并耐心细致地讲述骨折的性质、手术目的、大致手术过程、手术时间、术后如何功能锻炼及愈后情况,使他们做到心中有数,积极配合治疗;②感情支持:老年患者总是希望别人了解他们的疾病,关心和尊重他们,我们在工作中,要适当的称呼患者,不要喊床号,操作要稳、轻、快、减少患者的痛苦,认真倾听患者的感受,深入了解思想动态及感情需求,给予同情、关怀、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到温暖消除术前的各种不安因素,使患者愉快的接受手术;③争取家属的配合,给患者更多的关心、体贴:老年人在患病时特别希望得到亲人的关怀和照顾,我们请家属抽出时间尽可能多陪伴患者,多与其交谈,给予精神安慰,满足其合理的要求,悉心照顾其生活起居,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2.2 饮食护理 手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机体组织从创伤到组织愈合需要足够的营养成分,营养状况与骨科手术后的康复以及手术耐受力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术前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营养知识宣教,让其明白合理饮食对疾病康复的作用,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进行正确的指导。经常指导患者做好饮调整,嘱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多维生素的食物。如每日早晚各加一个鸡蛋,半斤牛奶,中午吃适量肉类,一日三餐均有新鲜蔬菜,早餐、晚餐前1 h或晚餐后1 h吃水果,3餐/d主食粗细粮合理搭配。
2.3 正确估计病情及手术耐受力 老年人生理储备能力有限,对手术的耐受力与年龄的增大成反比,尤其是伴有严重多病的患者,手术的创伤可使多病的病情加重,增加手术失败率。为此,手术前对老年患者应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深入病房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和观察,正确估计手术的耐受力,警惕潜在疾病的发作和及时的发现加重并发症的因素。
2.4 一般护理 做好辅助检查,如血尿常规,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磁共振、肺部X线检查、生化检查、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等。标本送检后,要注意随时了解检查结果,这些检查结果能提示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及早发现某些疾病,并且常规备皮、备血、青霉素及奴夫卡因皮试等,吸烟者禁烟,指导患者在床上大小便,深呼吸锻炼肺部功能,对精神过度紧张难以入眠者,适当用镇静药物以保证睡眠充足。
3 术后护理
3.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摆好后注意检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老年患者麻醉苏醒比较差,护士应严密守护患者至清醒,一般手术后4 h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连续几次正常后按常规测量。并高度重视心血管功能变化;对肾功能不全者,注意观察尿量变化;对糖尿患者要定时监测血糖、尿糖,防止出现酮症酸中毒,并注意观察伤口敷料及伤口情况,以防止伤口感染。
3.2 疼痛的观察及护理 手术后的切口疼痛一般在麻醉作用消失后,疼痛逐渐加剧,术后24 h最为剧烈,而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力较差,我们应有效解除,保证患者足够的休息与睡眠,利于术后康复。目前,药物镇痛仍是解除手术后伤口疼痛的重要措施之一。用药前应查清疼痛的性质、引起疼痛的原因,必须解除因外部压迫或缺血等原因引起的疼痛。并注意强调药物剂量不可过大,在行早期功能锻炼前,应用止疼药,也可减轻活动引起的疼痛。
3.3 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趾(指)活动 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及活动情况是骨科手术后最常见,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尤其老年患者年老体弱,血液循环差,更引起重视。因此手术后的护理应特别注意血运情况。上肢手术后要触摸挠动脉尺动脉,下肢手术后要触摸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观察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若手压皮肤松开后血液不能马上返回或返回缓慢,肢端皮肤发青、发紫、发凉、肿胀及手术后疼痛,特别疼痛呈脉动性加剧,都可提示血液循环障碍,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给予处理。术后应抬高患肢,使之高于心脏水平,且患肢远端高于近端,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预防肿胀。
3.4 卧床并发症 高龄患者容易发生术后并发症。①骨折患者卧床并发症较多,多由于长期卧床所致。卧床并发症包括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及便秘等。老年人的血液循环差长期卧床经久不改变,易致软组织受压,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褥疮。尤其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床单皱折不平整,患者使用便盆时,护理不当易使皮肤受损诱发褥疮,对这类患者应2~3 h翻身或更换肢置1次,在臀下垫气圈,并按摩受压部位皮肤,患者病情许可时还要患者起坐,主动活动,鼓励患者深呼吸和咳嗽,有痰尽量排出。鼓励患者多饮水,利尿,防止泌尿系统感染。术后三天食含盐食物,少吃甜食,有利于减少便秘的发生,可能与钠离子吸收过程中改变内分泌增加肠蠕动有关;②在保证营养摄入的基础上,进食新鲜水果和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增强肠蠕动以预防便秘。
3.5 康复指导 骨科手术的康复期较长,且需要一定时间的卧床休息。从而限制了全身和局部的正常活动,若指导、护理不当,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发生挛缩及粘连,影响术后康复。因此,骨科手术后的功能锻炼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应早期开始,贯穿始终。功能锻炼的内容和方法应根据患者的伤情及手术的部位、性质、手术方法、全身健康情况而区别。活动时间、强度、范围都要因病而宜,因人而宜,以患者感到疲劳和疼痛为度,老年患者由于本身年纪大,体制又虚弱,常不配合进行锻炼,因此,向患者的家属解释功能锻炼的必要性,传授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首先鼓励患者做患肢远端功能锻炼,再鼓励患者做全身活动,功能锻炼由帮助患者被动运动逐渐过度到自觉活动,知道功能恢复。
4 体会
骨伤科疾病的护理工作任务十分艰苦而繁重,做好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及患者康复的一个重要环节。骨伤患者常因运动系统障碍,或由于治疗的需要而被限制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翻身、进食、入厕大小便等都需要人照顾,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合并褥疮、肺炎、泌尿系统感染。不论是骨关节的损伤,还是骨关节疾病,在护理工作中除应精心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外,还应主动热情照顾患者的精神生活和饮食,配合医生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和处理合并症,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腰椎管狭窄症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病,发病率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占椎管疾病的第2位。临床上按病因一般分为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及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两类,LSS以先天椎板肥厚、椎弓根短缩及骨性中央管狭窄为特点,诊断较易明确,一般采用手术治疗。DLSS多因组成腰椎管相应结构发生退变,椎间盘膨出或突出、关节突增生内聚以及黄韧带肥厚等导致腰椎管、神经根管、侧隐窝或椎间孔的形态和容积出现异常,使得腰椎管单一平面或多平面一处或多处管腔内径狭窄,从而引起神经根、马尾神经及血管受压或炎症刺激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它是一种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不典型,其诊断和定位困难,往往需要借助较多影像检查资料[1、2]。治疗上可采取手术治疗,也可选择非手术治疗。现就DLSS影像学表现与非手术治疗概况进行综述。
1 影像学表现
1.1 X线影像及CT
DLSS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常伴腰椎侧凸、后凸或退变性腰椎失稳等。腰椎X线正侧位片、斜位片、侧位及屈伸位动力片等可以观测患者的椎间隙高度、骨退变、腰椎侧凸及后凸角度,有无明显力学不平衡、节段性不稳定及其狭窄程度等,并可作为病例随访的指标[3、4]。国内外学者对腰椎管矢径、横径和侧隐窝矢径等椎管狭窄指标进行了观测,但结果不完全一致。刘淼等[5]认为在标准位X线投照片上,腰椎矢状径为15 mm及以下者应为狭窄椎管,本身可产生症状;15~17 mm者为狭小椎管,在附加因素条件下可产生狭窄症状。Verbiest分类法则认为,腰椎椎管中央矢状径
椎管造影后CT(CTM)与功能位脊髓造影在中央椎管狭窄时正位片上常显示狭窄部位椎管左右径缩小,呈“束腰状”,在侧位片则可见硬膜前缘椎间隙处的弧形压迹或“蜂腰状”缩窄,多节段狭窄时可出现“藕节”样像[9]。早期使用碘苯脂造影剂不能很好地显示侧隐窝狭窄并长期滞留而出现局部组织粘连,部分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后来使用Omnipaque或Isovist等非离子型造影剂有时可见神经根显影变短、变淡、中断或扭曲等,但无特异性。脊髓造影对神经根袖显影较好,但椎间孔段神经根不显影,故其诊断符合率仍不满意[10]。CT可显示椎管横断面形状,并可直接测量其矢径及面积,为椎管狭窄的诊断提供了直接依据,其对骨组织显像好,但对软组织显像差。不少DLSS患者的CT扫描显示中央椎管和侧隐窝均狭窄,但临床症状却有很大区别,很难准确判定引起症状的狭窄部位。常规CT检查因扫描层面的局限性使高位节段狭窄及多节段狭窄容易漏诊,或椎间盘退变发生间盘四周膨起而发生假阳性,同时由于分辨率差异,调节角度的限制,扫描切线不能与腰骶角间隙平行而产生伪影。有学者根据国内外公认的测量方法和诊断标准进行临床观察,发现有20%左右的患者临床症状与CT检查结果不符[11]。CTM可直接显示硬膜囊及神经根的受压程度,在显示神经根管、椎间孔有无狭窄及狭窄程度上有独特的优点,对于诊断隐匿性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侧弯及动力性腰椎管狭窄症时也有一定优势[12~14]。但CTM与脊髓造影、椎间盘造影后CT(CTD)一样均需借助造影剂,患者既被X射线辐射,又有可能因注射造影剂而出现不良反应,为创伤性检查[8],患者不易接受,对于妊娠者则为绝对禁忌证,故以上检查应用有所受限。
1.2 MRI扫描
DLSS影像上出现的腰椎管狭窄常常是多节段的,并常合并椎间盘突出及神经根逃逸现象[11]。MRI具有多平面成像、视野广泛及对人体无伤害等优点,可显示椎管狭窄的部位、程度及范围,对多间隙间盘突出或高位间盘突出诊断优于CT扫描。MRI对黄韧带的大小形态显示良好,尤以轴位对黄韧带增生肥厚压迫硬膜囊及马尾能充分显示及测量厚度[15]。而在矢状面T2WI像上脑脊液呈高亮信号,可以清楚显示蛛网膜下腔的大小,有助于明确骨性椎管与硬膜囊、脊髓、神经根的对应关系,但对侧隐窝的测量及评价效果不佳[16、17]。常规MRI检查也没有达到造影的效果,对神经根的细微结构例如神经鞘袖的移位和变形及其逃逸现象显示欠佳,故对临床为寻找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责任节段”所提供的信息仍然有限。
MR椎管水成像技术(即磁共振脊髓造影,MR myelography,MRM)成像的原理是利用重T2加权的效果,即用长TR(重复时间)加特长的TE(回波时间),以增强脑脊液(CSF)的信号,突出CSF的影像,从而达到水成像即“造影”的效果。自1992年Krudy[18]首先报道此项技术以来,国内外均已有学者有效运用于临床,补充了脊柱影像检查方法,提高了脊柱疾病的诊断能力[19、20]。MRM与普通脊髓造影相比具备以下优点:①避免腰穿,减少检查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恐惧;②避免造影剂注入椎管,可施行于碘过敏患者并有效减少因碘造影剂遗留于椎管而带来不适甚至组织粘连;③避免X线曝光,妊娠患者也可进行“造影”;④对存在腰椎管严重狭窄部分节段完全梗阻患者仍可显示椎管全貌。故有学者认为MRM可代替X线脊髓造影和CTM。文献报道使用GE Signa 0.5 T超导型MRI扫描机进行MRM检查对正常腰段脊髓腔影像优良,其能清楚显示脊髓圆锥、马尾、终丝、鞘膜囊缘、神经根及神经根鞘,椎旁小血管也能被显示,并且不遮盖硬膜囊,王武等[21]观测椎间盘病变26例次,效果满意;对于脊柱畸形或骨折伴椎管狭窄,冠状面MRI脊髓水成像显示一个或多个椎管内容物受压、缩窄,并展示受影响椎管狭窄的范围和程度,对于脊椎骨的病变,是否涉及椎管或椎旁软组织以及其与脊膜的关系,水成像技术显示更为清楚。多节段黄韧带肥厚等腰椎退行性变MRM形态呈串珠样改变[22]。MRM显示突出椎间盘充盈缺损外形十分清楚,从形态上可分为卵圆形、圆形和长圆形,当突出物影响神经鞘袖而被显影时,也可见神经鞘袖的移位和变形,甚至可见其中的神经根向外或向内或向后被推移扭曲[23]。笔者[24]对运用GE Signa 0.2 T超导型MR扫描机进行MRM检查的1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形态进行观测,并分析其形态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MRM对腰段脊髓腔显影图像良好,对椎管狭窄的范围和程度也能够清楚展示,但神经根显影的长度及清晰度不大理想,估计与MR机本身的性能及目前的显影技术有关。该研究还观察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MRM形态呈现多种表现,腹面缺损程度与腰椎间盘向椎管内突出严重程度相关(P0.05),初步对照MRM形态特点与术中情况,发现符合率较高。由于DLSS是关节退变内聚、黄韧带肥厚、椎间盘膨出或突出等多因素所致,且部分老年患者椎管前后径及侧隐窝狭窄并存,从而给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带来困难,目前笔者已运用1.5 T高磁场MRI对老年DLSS患者进行MRM检查,图像显影效果比0.2 T MRI理想,对临床诊治有较高的指导价值,更系统的研究正在进行当中。
2 非手术治疗
2.1 非手术治疗的依据
1954年Verbiest[25]描述腰椎管狭窄症时主要强调先天性和发育性椎管狭窄,在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外学者认为LSS是一种进行性加重性疾病,一旦确诊便应手术治疗。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影像等学科的进步,有学者发现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多指退变的病理状态,而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多指临床发病,多数DLSS患者临床症状可自限,部分患者病情可长期稳定而不需手术干预,且适当延迟手术时间并不影响手术疗效,故临床症状轻者可先行保守治疗,对于症状较重但无急诊手术指征者在考虑手术干预之前应该进行一段时间的系统保守治疗[26~28]。有些学者则认为无论手术还是非手术治疗,有部分患者疗效均不满意, 故对症状轻者不主张积极手术治疗[29、30]。国外文献报道,非手术治疗可使15%~43%的患者获得长期稳定效果[31、32]。非手术治疗包括物理疗法及中药、针灸、手法等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DLSS的机理包括缓解肌肉痉挛及松解粘连,通过调整椎体及椎间盘与椎间小关节位移关系使神经根管的容积发生改变。调整脊柱骨盆的动静力平衡失稳以期改善脊柱与骨盆的动静力差、改善椎管内外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回流、增加灌养、抑制炎症反应、消除水肿等[33]。
2.2 中药治疗
中药辩证施治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石继祥等[34]报道施杞教授的诊疗经验。施教授将本病分为风寒痹阻、气虚血瘀、痰湿阻滞和肾气亏虚等4型。风寒痹阻型治以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方选三痹汤加减;气虚血瘀型治以补气活血、化瘀止痛,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减;痰湿阻滞型治以理气化湿、祛痰通络,方用二陈汤合牵正散加减;肾气亏虚治以滋补肝肾、疏通经脉,方选骨质增生丸或补肾壮筋汤化裁。梁波[35]报道采用身痛逐瘀汤治疗本病60例,总有效率达93.3%。其他学者以报道经验方治疗居多,中药辩证分型内服、外敷与施氏大同小异。
2.3 综合疗法
包括药物与手法推拿、腰椎骨盆牵引、腰背肌功能锻炼以及电刺激等物理疗法的联合使用,必要时结合心理治疗、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和工作习惯等健康指导。邹世昌[36]采用地塞米松加1%普鲁卡因骶管封闭结合手法治疗DLSS患者86例,总有效率达96.51%,未见不良反应病例报道。王军等[37]采用牵引并口服中药或西药、侧隐窝硬膜外药物注射联合治疗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46例,其中治疗组23例采用腰椎踝部牵引并中药、侧隐窝硬膜外药物注射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腰椎骨盆牵引并口服双氯芬酸钠双释胶囊、骶管硬膜外药物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对照组有效率35%,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3 小结与展望
国内外学者对腰椎管相关指标进行了测量,虽因不能完全排除样本的个体差异以及来自技术、仪器等因素的干扰,使得结果差别较大,但X线影像、CT、CTM及MRI等影像学检查对DLSS诊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学者们公认的。目前尚无DLSS选择手术或者非手术治疗的可靠标准。临床上只有科学地评价影像检查结果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的关系才能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DLSS中老年居多,患者肌体整体功能下降,并常伴内科疾患,对手术耐受性较差,加上国人受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而惧怕手术,非手术疗法实际上仍有较大需求而且也有不少成功的文献报道。但有关非手术疗效与影像变化相关文献罕见。传统X线检查、CT造影技术有助于明确DLSS患者狭窄的程度和范围,可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但因其为侵入性检查,患者不易接受,故临床运用有限。MRI具有多平面成像以及对人体无伤害等优点,但对神经鞘袖等组织的显示不如椎管造影。MRM作为一种无创“造影”新技术,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其对DLSS的诊疗价值有待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DLSS安全有效也有理论基础,但对其机理的认识大多通过临床探讨分析及经验总结,几乎没有运用临床循征医学评价,相关实验研究也少,不利于推广。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机理、探讨安全可靠的影像检查方法、寻求非手术治疗的优选方案等都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Yoshida M,Shima K,Taniguchi Y, et al.Hypertrophi ligmentum,flavum in lumbar spinal canal stenosipathogenesis and morphologic and immunhistochemic observation[J].Spine, 1992,17:1353.
[2] 张哉炯,施国强,温荣彬,等.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及手术方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8:29.
[3] Simmons ED.Surgical management of complicated spinal stenosis[J]. Oper Teeh Orthop, 1997,7:48-59.
[4] 张良,孙常太,王强,等.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全椎板切除术后远期X线变化[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735-738.
[5] 刘淼,臧家欣,张一鸣,等.腰椎椎管大小和下腰椎椎管形状的测量[J].中华骨科杂志,1983,3:652-681.
[6] Verbiest H. Result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development stenosis of the lumbar vertebral canal[J].Bone Joint Surg(Br),1970,59:181.
[7] 刘汝落.腰椎管狭窄症[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1514-1516.
[8] Schonstrom N,Willen J.Imaging lumbar spinal stenosis[J].Radiol Clin North Am,2001,39:31-53.
[9] 欧阳甲.CTM与功能位脊髓造影联合应用定位诊断腰椎管狭窄症[J].中华骨科杂志,1993,13:19.
[10]Savolaine EK,Greehblate SH,Conover SR, et al.Computed tomography application to lumbar epidurography[J]. Comput Tomogr,1987,11:193-194.
[11]侯树勋,吴闻文,商卫林,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的再认识[J].中华骨科杂志,1997,17:734-736.
[12]尚培中,吴琦.腰椎管狭窄症病理形态学基础及椎管造影表现[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7,7:392-411.
[13]欧阳甲,路级科,王兵,等.CTM与功能位脊髓造影联合应用定位诊断腰椎管狭窄症[J].中华骨科杂志,1993,13:192-221.
[14]曹鹏,张仲伟,丁晓毅,等.椎管造影伴CT扫描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作用[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5,25:1154-1156.
[15]陈渝新.黄韧带增生肥厚致腰椎管狭窄的MRI表现[J].重庆医学,2007,12:1181-1182.
[16]肖越勇.磁共振脊髓成像诊断椎管病变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9,18:5.
[17]张大伟,孙枚,杜敏珍.成人下腰椎椎管侧隐窝MRI测量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24:41-43.
[18] Krudy AG. Mrmyelography using heavility T2-weighted fast spin-echopulse sequences with fat presaturation[J].AJR, 1992,159:1315.
[19]张雪哲,洪闻,卢延,等.MR脊髓成像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31:239-241.
[20]Kuroki H,Tajima N,Hirakawa S,et al.Comparative study of MRmyelography and conventionnal myel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lumbar spinal disease[J].Spinal Disord, 1998,11:487 4490.
[21]王武,张雪哲,卢延,等.磁共振椎管水成像126例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0,80:183-186.
[22]卢延,张雪哲.磁共振椎管水成像[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8,196-197.
[23]杜育杉,常时新,郝楠馨,等.自动拼接全脊柱磁共振水成像在椎间盘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8:89-92.
[24]许建文,钟远鸣,羽洪文,等.1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MR椎管水成像形态分析[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1-3.
[25]Verbiest H. Aradical syndrome from developmental narrowing of the lumber vertebral canal[J]. Bone Joint Surg(Br),1954,36:230.
[26]戴力扬,杜晓冰.黄韧带退行性改变的组织学观察及其与腰椎管狭窄症的关系[J].中华骨科杂志,1995,15:195-197.
[27]Amundsen T, Weber H,Nordal HJ,et al. Lumbar spinal stenosis: conservative or surgical managemant?A prospective 10-years tudy[J].Spine,2000,25: 1424-1435.
[28]Whitman JM,Flynz TM,Fritz JM. Nonsurgical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spinal stenosis:a literature review and case series of three patients managed with physical therapy[J].Phys Mee Rehabil Clin N Am,2003,14:l.
[29]Postacchini F.Surgical management of lumbar spinal stenosis[J].Spine, 1999,24:1043-1047.
[30]Spivak JM.Current concepts review-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J]. Bone Joint Surg(Am), 1998,80:1053-1066.
[31]Botwin KP, Gouber RD,Bouchlas CG,et al. Fluros copically guided lumbar transforaminale pidural steroid injections indegenerative lumbar stenosis:anoutcome study[J].Am J Phys Med Rehabil, 2002,81:898-905.
[32]Simotas AC.Nonoperative treatment for lumbar spinal stenosis[J].Clin Orthop,2001,384:153-161.
[33]许建文,钟远鸣,黄有荣,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型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1135-1137.
[34]石继祥,谢兴文.施杞教授辨治腰椎管狭窄症[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5,13:48-50.
[35]梁波.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60例[J].山西中医,2003,19:19.
[36]邹世昌.骶管封闭加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86例[J].陕西中医,1999,20:252.
[37]王军,李舟,张百军,等.牵引并中药、侧隐窝硬膜外药物注射治疗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J].中国临床康复,2003,17:2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