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服务发展趋势范文

金融服务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服务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融服务发展趋势

第1篇:金融服务发展趋势范文

 

国际离岸金融服务外包及其发展趋势

 

(一)离岸金融服务外包的涵义 

金融服务外包(financial outsourcing),是指金融机构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利用外包商实施原来由自身进行的业务活动。按照2005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监管指引性文件《金融服务外包》(outsourcing in financial services)中所给出的定义,外包商可以是发包集团外部的第三方机构,也可以是集团内部的附属机构。离岸金融服务外包(offshore financial outsourcing 或offshoring) 则是指服务外包的转移方与为其提供服务的承接商来自不同国家,外包工作跨境完成。按照前述的定义,离岸外包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与海外不受本国监管的外包供应商签订协议进行的外包;另一种是跨国金融机构直接在海外建立自己的附属公司来提供外包服务,从而将利润留在集团内部。 

金融服务外包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将业务转移至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于是近年来离岸金融服务外包业务迅速发展起来。离岸金融服务外包有三种形式: 

信息技术外包(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 ,以下简称ito):是指金融企业以长期合同的方式委托信息技术服务商提供部分或全部的信息技术服务,主要包括应用软件开发与服务、嵌入式软件开发与服务,以及其他相关的信息技术服务等。金融服务外包起初以ito为发端,至今该业务在外包业务中仍占据重要地位。 

业务流程外包(business processing outsourcing ,以下简称bpo)是指金融企业将非核心业务流程和部分核心业务流程委托给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主要包括呼叫中心、财务技术支持、消费者支持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等。bpo外包所关注的是支持金融机构内部的运作和客户的后端服务,通过进行业务流程的优化组合,提高整个业务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从而在更广泛的业务领域内提高利润水平。 

知识处理外包(knowledge processing outsourcing ,以下简称kpo)是指金融企业将知识密集的业务,或者那些需要高水准研究与分析、技术与决策技能的流程委托给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例如股票分析、市场研究、基金管理、风险评估、金融数据挖掘、债务重组等。与bpo外包不同,kpo外包位于价值链的更高端,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完成。 

(二)国际离岸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趋势 

1.离岸金融服务外包的规模增长迅速。根据德勤公司2007年针对离岸金融外包的调查,2001年仅有不到10%的大型金融机构采用离岸外包形式,而到了2006年,超过75%的大型金融机构进行了离岸外包。离岸外包的快速发展使得金融机构海外雇员的数量猛增,该报告认为从2003年到2006年的四年间,每个金融机构的平均海外雇员数量增长了18倍,平均从150人增长至2700人,仅在2006年一年,在低劳动成本国家的雇员比例就翻了一番,从3%上升至6%。 

转贴于中国

2.离岸金融服务外包的业务范围扩大,几乎涵盖了金融机构的所有业务领域。最初离岸金融外包集中于it外包,近年来,离岸bpo业务也迅速增长,主要集中于业务处理、融资和人力资源管理,同时,高端的kpo离岸业务也在增长。德勤2007年的报告显示,近年来离岸金融外包的结构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在2003年,三分之二的离岸业务是与it相关的,而到了2006年,超过80%的离岸业务覆盖了全面的业务。可以说,离岸金融外包起步于it外包,成长壮大于bpo业务,而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kpo业务。中国

3.离岸金融服务外包的运作模式发生改变。过去离岸外包以外包给第三方为主。根据德勤2007年的报告,过去外包给第三方的比重超过一半。近年来,发包金融机构逐渐将bpo业务外包给集团海外自建的机构,而it外包仍以外包给第三方为主。bpo业务更多地涉及金融机构的商业机密,金融机构担心将某些业务流程外包给第三方会丧失对服务的控制权,产生对第三方过度依赖,加大经营风险,因此,在海外自建机构承接bpo业务是更好的选择。  

4.离岸金融服务外包的全球格局初步形成,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在全球离岸金融外包市场中,美国、欧盟和日本是主要的外包发包方,而印度是最大的承接方,据统计,由于具有劳动力成本和语言等方面的优势,印度承接了大约80%的离岸金融外包业务。但是近年来,印度的领先地位受到其他国家的严重挑战,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认识到离岸服务外包行业巨大的潜在市场规模,及其对经济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利用自身优势竞相进入该领域,力争成为领先的离岸服务外包目的地。  

  

离岸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在中国的发展  

  

(一)中国承接离岸金融外包业务的现状  

近年来,在全球金融服务外包市场体系中,中国正越来越受世人瞩目,由于在综合成本、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环境等方面具有的优势,中国被认为会成为继印度之后的全球第二大金融服务外包中心。  

中国各级政府部门也出台鼓励措施,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2006年,商务部开展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即在“十一五”期间,全国要建设10个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推动100家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将其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培育1000家取得国际资质的大中型服务外包企业,实现2010年服务外包出口额在2005年基础上翻两番。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惠鼓励措施,确立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20个城市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各地也都在积极争取发展辖内的金融外包业务,建立专业服务园区,推出本地区的优惠政策。  

经过各方努力,中国在承接离岸金融外包业务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些跨国金融机构以自建方式推进在华外包项目,根据德勤2007年的研究报告,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跨国金融机构在中国拥有后台处理中心。同时,中国也已经聚集了各路金融外包业巨头。本土的外包服务商大多数是从传统的软件公司或系统集成商转型而来,越来越多的本土外包服务商已经获取了国际认证或资质,从而逐渐缩小了与国外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有能力参与大型离岸合同的竞争。

(二)当前中国承接离岸金融外包业务存在的问题 

1.本土外包业务服务商的规模普遍较小。中国服务外包业的起步较晚,产业集中度低,缺乏与跨国金融机构规模相匹配的国内大型外包服务商,目前尚未出现服务外包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国内企业,与国外年收入上百亿美元的顶级服务商相比,差距甚大。

2.人才短缺成为制约离岸金融外包发展的瓶颈。外包服务业是人才密集型产业,其发展的关键取决于是否有充足的合适人才的供应。在全球服务外包市场体系中,印度尽管走在了前列,但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其继续保持领头位置的重要因素。印度每年培养的大学毕业生数量不超过300万,远不足以维持其市场份额,印度国家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nasscom)预测,到2010年it行业的劳动力短缺将达到50万人。在中国,尽管民众学习外语的热情很高,每年有四、五百万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但适合离岸外包业务,同时具备专业外语水平与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仍然短缺,适合更高端的bpo与kpo业务的人才以及复合型高端管理人才更为缺乏。由于大学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差距,使得雇主承担了额外的培训成本。

3.所承接的离岸金融外包业务层次低。跨国金融机构在我国的离岸外包业务,不管是采用自建方式还是外包给国内第三方服务商的方式,大都以it外包为主,位于价值链更高端的bpo与kpo业务很少,同时bpo业务的范围较窄,主要是呼叫中心业务。本土的外包服务商在bpo业务方面起步较晚,目前主要面向国内金融机构提供bpo外包业务。 

 

中国发展离岸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策略 

 

发展离岸金融服务外包有利于提升中国国内产业结构,改善服务贸易逆差格局,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尚未散去、贸易保护主义又有抬头迹象的背景下,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对于增加服务贸易出口收入、促进就业以及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抓住有利时机,通过完善政策,优化环境,大力发展我国的金融服务外包产业。 

(一)政府方面 

1.制定行业总体发展战略。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扩大对外宣传,树立“中国外包”的品牌形象,改变外界对中国只有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形象,把中国品牌打造成未来高端金融服务外包的目的地;对内应注重外包服务的结构升级,在制定各种优惠鼓励措施时,着力引导外包服务模式向更高端的bpo与kpo业务发展。同时,要制定长远的整体发展战略,避免各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不顾实际情况一哄而上,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为了完成指标而恶性竞争,不断突破优惠政策底线。 

2.制定相关法律,为金融服务外包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完善的法律可以保证外包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要加快研究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流程涉及的新的知识产权关系,总结业内实践经验并借鉴相关国际经验,改进和完善知识产权立法,降低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交易成本。对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涉及新的业务合作形式和关系,包括合同标的、交付方式、产品质量、服务外包出现纠纷时的处理程序和机制等方面新内容,要密切跟踪,及时制订相应的规则,同时,继续做好优化商业环境的法制建设工作,加快完善与国际商业惯例相适应的法律规章建设。 

3.建立完善而有效的外包监管制度。金融服务外包监管制度的构建应该遵循合法原则、风险控制原则、保护客户合法权益原则、有效监管原则。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应充分认识到金融服务外包活动潜在的风险,立足于中国金融服务外包的实践,借鉴国外金融服务外包监管的经验,尽快推出金融服务外包监管的指引文件和规范架构的监管部门。 

4.重视和加强服务外包的市场研究和数据统计工作。由于国际服务外包是新生事物,相关的市场研究和正规统计相对薄弱,目前有关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业内咨询公司研究估计,在一些概念和统计指标上,如ito与bpo的界定方面不够清晰统一。政府统计部门、行业协会和学术界应加强相互合作,在研究国际服务外包概念和指标体系基础上开展常规统计,为市场研究以及政府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外包服务商方面 

1.培养外包业务专门人才。大型外包服务商可以和高校或培训机构联手合作,根据对外包人才的具体需求,推出外包人才培养项目,使大量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通用人才成为可以迅速进入工作岗位的专门人才。此外,人事部门可以适时进行相应的外包人才资质考试和认证工作。 

2.了解客户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对于外包服务商,要想在竞争中做大做强,关键是要了解客户需求,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客户风险。外包服务商应充分了解客户所面临的商业挑战,深入了解金融服务特有的业务流程,保证服务质量,同时确保客户数据和信息的安全,消除客户在数据安全与客户信息保密方面的顾虑。在承接外包业务之前,要签订尽量缜密的承接合同,明确服务内容和质量标准,对于承包业务的各种意外情形, 如遇到不可抗力无法完成承包事务、内部技术或者骨干人员的变动等影响承包合同履行时, 应设计必要的应急计划。 

 

参考文献: 

1.埃森哲公司和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服务外包市场研究——中国与全球,2008 

2.the joint forum."outsourcing in financial services".the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2005 

3.georges pujals.offshore outsourcing in the eu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ofce. 

4.deloitte. global financial services offshoring report 2007.deloitte research report,2007 

第2篇:金融服务发展趋势范文

Abstract: Financial service outsourcing is a direct way of China to involve in the world economy, the financial industry could reduce the cost of operation and build competitive advantage. Xi'an city has rich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starting outsourcing in financial services professional could improve the regional economic and development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financial service outsourcing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ends, combining the advantages of various aspects of Xi'an City, by the way of analysi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Xi'an area offering financial service outsourcing professional and forwarding the mode.

关键词: 西安;金融服务外包;专业

Key words: Xi'an;outsourcing in financial services;professional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7—0177—03

0 引言

金融服务外包一般是指金融机构将自身的业务流程或服务等,由原来依靠结构自身完成,转变为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式,交由外部企业制作或直接处购买的经营方式。外包战略的实质是银行重新确定其经营策略和市场定位,将资源集中于最能体现比较优势的业务领域,降低经营成本,构筑自身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近年来,由于金融业日趋复杂的内部整合与外部衔接,以及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的影响,许多金融机构纷纷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

1 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现状与趋势

1.1 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现状与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一体化发展,经济结构升级日益深入,全球服务贸易快速增长,服务贸易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欧美国家金融机构30多年的实践表明,金融服务外包是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提高资本收益率、资产收益率、减员增效、凸显行业核心竞争力和优势的必然选择。金融服务外包自20世纪70年代出现,90年代后迅速发展。2011,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规模为944亿美元,其中金融服务外包就达到313亿美元,约占全球外包总规模的30.2%.近年来伴随着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在岸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010年在岸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达到450亿元人民币。目前中国的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包括:埃森哲、IBM、惠普、印度企业INFOSYS、塔塔。与此同时,我国境内服务外包企业也加速发展扩张,涌现一大批如恒生电子、东南融通、南天信息、炎兴科技等专业服务外包公司。中国的金融服务外包需求主要集中在国内各大金融机构,外包业务由低端的信息录入、呼叫中心外包,逐渐向后台服务发展,信用卡中心、数据中心、清算中心业务发展,外包需求逐渐向市场释放。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印度等离岸外包业务大国经济环境的恶化,跨国金融集团为应对成本大规模上涨的压力,国际金融外包业务逐渐向成本更低的国家迁移,这给中国承接金融外包业务尤其是离岸金融服务外包业提供了绝好的发展机遇。

第3篇:金融服务发展趋势范文

论文提要:近年来,全球金融服务外包行业发展迅猛,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已经开始起步并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为保证我国金融服务外包行业的持续良性发展,政府部门应建立完善而有效的金融服务外包监管制度,并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而金融机构应抓住机遇,明确外包战略,在可承受的范围内逐步扩大外包业务范围,并慎重选择外包服务商。

金融服务外包,是指金融机构将其部分事务委托给外部机构或者个人处理。2005年2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金融服务外包》,对金融服务外包监管提供指引。该文件将金融服务外包定义为“受管制实体在持续性的基础上利用第三方来完成一些一般由受管制现在或将来所从事的事务,而不论该第三方当事人是否为公司集团内的一个附属企业,或为公司集团外的某一当事人。”具体来看,金融服务外包不仅包括将业务交给外部机构,还包括将业务交给集团内的其他子公司去完成的情形;不仅包括业务的初始转移,还包括业务的再次转移(也可称之为“分包”);不仅包括银行业务的外包,还包括保险、基金等业务领域的外包。

从外包内容上看,金融服务外包包括金融信息技术外包(ITO)和金融业务流程外包(BPO)。金融信息技术外包,是指金融企业以长期合同的方式委托信息技术服务商提供部分或全部的信息技术服务,主要包括应用软件开发与服务、嵌入式软件开发与服务,以及其他相关的信息技术服务等。金融业务流程外包是指金融企业将非核心业务流程和部分核心业务流程委托给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主要包括呼叫中心、财务技术支持、消费者支持服务、运营流程外包等。

一、金融服务外包发展趋势

金融行业的服务外包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七十年代。当时,一些金融公司为节约成本,将打印及记录等业务外包。九十年代后,金融服务外包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外包业务扩展到IT部门及人力资源等更多领域。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了新一轮金融服务外包浪潮,在所有行业中,金融业外包规模已经仅排在制造业之后位居第二,覆盖了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各类金融机构以及各种规模的金融机构。

(一)金融服务外包规模持续迅猛增长。当前,以软件及信息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正以空前的速度实现跨国界转移,专业化服务出现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金融后台服务(外包)行业正进入高速成长期。金融机构在全球IT技术的发展、成本压力,以及自身安全要求和转移风险等因素的驱动下通过将前、后台业务分离,将金融后台服务包括金融数据处理、金融服务软件及系统研发、金融灾难备份、清算中心、银行卡业务等外包来提高效率、更专注于核心业务,以增加其在全球金融领域中的竞争力。全球外包年会主席、美国著名外包管理专家迈克尔·科比特曾估算,外包市场在1998~2000年间增长了一倍。2001年全球外包金额达3.78万亿美元,2003年全球外包市场规模为5.1万亿美元,目前正以每年约2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将有20万亿美元的规模。

谋求低成本是金融服务外包迅猛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而参与其中的金融企业也的确获益匪浅。德勤咨询公司的《关于全球金融机构离岸外包2007》报告显示,半数以上的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外包节约了40%的成本,而这个比例在2003年大约只有33%;外包节约的成本从2003年的5亿元到2006年的90亿元。根据德勤公司的预测,从2005年起的未来5年内,世界前100家大型国际金融企业将要向外输出3,560亿美元的金融外包业务。为此,这些企业将至少能节约1,380亿美元的运营成本。不仅如此,世界前20家大型金融企业还可以通过外包大幅削减2~3倍的经营成本。

(二)金融服务外包的内容逐渐深化。从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历程来看,金融服务外包起步于金融ITO,成长壮大于金融BPO,而发展趋势将是金融KPO。以前的金融服务外包主要是IT业务的外包,包括提供桌面协助、大型数据系统或网络的连接等服务。近年来,许多大型银行竞相将其操作管理中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业务派送到海外,离岸外包业务从一般IT服务扩展到金融服务领域,外包的商业模式也从一般软件配套服务进入了运营操作过程承包。目前,外包市场逐步向纵深发展,即逐步转向KPO。一些专精特定业务的外包商目前很受市场欢迎。近年来,这些提供特殊专精功能的外包商为了保持其竞争力而不断加大外包业务的深度,正在大力开拓专家型外包业务,并配以高科技的智能应用,创造出新的知识资本,从而大力降低成本。

(三)离岸金融服务外包趋势不断扩大。离岸金融服务外包是指金融企业将自己的部分业务委托给外国企业的一种商业行为。由于行业竞争的加剧,各公司的利润率不断下降,同时客户提出更高要求的服务,这推动了各金融服务公司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要提高服务品质。最初,欧美的公司进行离岸外包是充分利用全球的劳动力差价进行劳动力套利,发展中国家低廉的劳动力降低了公司成本,使公司在竞争中获得成本优势。2003年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许多跨国公司试图通过建立离岸交易及服务中心来提高本机构整体效率。金融机构除将业务外包给服务商外,也会把一些业务交由海外附属机构来完成。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统计显示,2001年只有少于10%的金融机构参与到离岸外包的行业,而到2006年这个比例已经达到了75%。据金融研究公司TowerGroup的调查,一批世界超级金融机构,包括美国运通、GECapital等都向海外大规模地外移了客户呼叫中心与软件开发业务。

(四)金融服务外包的全球格局初步形成。美国、欧盟、日本等国是主要的金融服务外包发包方,而印度、爱尔兰等国是主要的接包方。美国公司占据全球离岸经营业务的70%。欧盟和日本占据剩余份额,其中英国居于主导地位。美国、日本和西欧的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商务流程已经实现了标准化,为降低成本,将其业务流程中非核心的业务外包给国外其他的服务公司运作。

国际金融服务外包最主要承接国是印度、爱尔兰等。科尔尼咨询公司研究指出,从金融结构、商业环境和专业技术人才的获取三个方面来考察离岸目的地国家,印度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中国、马来西亚、捷克等紧随其后。目前,国际金融服务外包市场已经形成以印度市场为核心,同时包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新兴服务外包市场的整体格局。

二、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现状

全球金融服务外包的蓬勃发展对我国而言意味着两大机遇:一方面根据WTO协议,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在华设立外包服务中心,我国有望成为继印度等国家之后又一个离岸金融服务外包中心,为国内金融服务外包商提供了大的机会;一方面国内金融机构也将越来越多地借鉴国外同行的成功经验,选择合适的外包商,将非核心业务剥离,提高自身经营效率。

(一)我国金融业在开展金融服务外包方面仍处在起步阶段。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开放,外资跨国金融机构较早在我国境内开展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目前,外资跨国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比较广泛,涉及数据处理、IT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和部分操作性业务等。相比之下,中资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外包尚处在起步阶段,部分国内金融机构开展了服务外包业务的尝试,主要集中于信息技术相关业务、信用卡业务的外包。

以银行业为例,2001年7月深圳发展银行与GDS(万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签订为期五年的灾备外包服务协议。2002年通过招标,国家开发银行将PC等设备外包给了惠普公司。2004年2月国家开发银行与惠普的外包协议,是国内金融界首家整体外包案例。2005年国家开发银行的IT外包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应用系统开发、网络系统运维、灾备中心建设与运维、项目监理、咨询等共七个类型的服务。2003年11月中国光大银行将其核心业务和管理会计系统的开发外包给联想IT服务,项目引进全球ERP市场占比例最高的SAP公司的产品。2004年初,光大银行又将信用卡外包给了美国第一资讯公司,开创了国内信用卡系统外包开发的先河。同年8月,光大银行也签订了国内首份信用卡全面外包协议,将信用卡业务外包于美国第一资讯公司(FDC)。

我国金融机构近几年来进行的金融外包在有效利用外部资源、集中资源于自己的核心业务、缩短新业务或新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降低成本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然而,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还很不完善,主要表现在:(1)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规范的纠纷处理机制缺失,外包监控制度尚不成熟;(2)外包服务商资格审查制度欠缺,致使质量信誉优异的外包服务商缺乏;(3)外包业务范围狭窄。但是国内金融服务外包主要集中于IT业,IT系统规模小的地方性商业银行通过外包服务所能带来的成本节约不具有吸引力。

但从长远发展趋势看,随着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的加深,国内金融行业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国内金融机构也将更加关注自己的核心业务,对外包服务的需求将不断扩大。而国内IT行业、技术和管理咨询行业的迅速成长也会带动外包服务的增长;伴随着金融外包行业的成熟,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外包商也将涌现出来。可以预见,中国金融服务外包的市场需求和供给均会不断扩大。

(二)我国在承接国际金融服务外包方面仍需进一步努力。近年来,在全球金融服务外包市场体系中,中国正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并被认为有机会成为继印度之后的全球第二大金融服务外包中心。毕博管理咨询公司彼得·郝勒维茨就曾认为,到2015年中国和印度将成为全球金融服务外包业的中心。因为中、印两国拥有大量受过良好培训的外包业务人才,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能提供满足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我国在综合成本、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比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优势,因此我国是发达国家金融服务外包的首要选择。我国有庞大的国内市场,而且这个市场还在不断扩大;另外,在软件从业人员的薪资方面,我国也比印度等国更有竞争力。

然而,相对于印度而言,我国在承接国际金融服务外包方面还存在差距。有专家表示,中国在外包业务方面可能仍落后5~10年。根据麦肯锡公司的调查,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一年的收入还不到印度同行的一半,且外包服务部门零散,缺少具有规模优势的大企业。而且我国银行业的信息技术投入中,硬件投入的比例偏高,服务投入的比重较小,与国外银行业偏重服务投入的做法差距明显。此外,印度拥有更好的语言优势、数量更多的专业人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较为严格。

三、推进我国金融机构服务外包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对政府部门的建议

1、建立完善而有效的金融服务外包监管制度。到目前为止,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尚未出台针对金融机构业务外包的监管法规或指引文件。监管制度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金融机构业务外包的发展。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应充分认识到金融服务外包活动潜在的风险,立足于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的实践,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监管框架和措施,参考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金融服务外包》的成果,尽快推出金融业务外包监管指引文件,为积极支持我国金融外包业务的发展提供制度基础。

2、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支持金融服务外包行业发展。可将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目录;还应建立并完善外包服务商的资格审查和信用评级制度。另外,政府可倡导建立金融服务外包行业协会,制定金融服务外包的行业标准,推动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健康规范发展。或由政府推动,组建金融服务外包联盟,突出群体力量,承接离岸金融服务外包业务。

(二)对金融机构的建议

1、明确外包战略。金融企业进行业务外包时,需要对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管理的优势与劣势、整体价值和长远目标进行系统分析,明确将要外包的业务在整个经营战略中的角色以及外包将给本企业造成的影响,外包业务的选定应与整体战略相一致。

第4篇:金融服务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迅速提高,国民对金融理财的意识和观念逐渐发生改变,人们对金融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需要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金融理财方式,在此背景环境下,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并且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因此,研究互联网金融在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性和必要性,有利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电子信息化金融服务兴起于七十年代,通过相当长时期的发展,如今才形成互联网金融运行和服务的基本框架,并且其仍然在其发展中不断进行创新。互联网金融在最初被投资者熟知是从网上银行业务开始的,由于网上银行业务的方便快捷,被金融投资者所信赖和认可,进而才得到发展和普及。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的出现和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进步。随后兴起网络信贷平台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基础上,实现了借贷双方之间的直接融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模式,尽管它存在着不健全之处,但是促进其健康发展对经济社会的进步具有很大的作用。

二、互联网金融概述

1.概念。从狭义上来说,应该将互联网金融归类于货币的流通方面,就是说资金融通借助互联网实现资金融通的各种方式和方法就都可以成为互联网金融。无论是哪种资金融通的方式,不管直接方式或者间接方式都好,只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资金融通的行为,就可以称之为互联网金融。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机构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来提高自身工作效率的目的的行为,也可以将其定义为互联网金融。

从广义上定义互联网金融,就是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移动通信技术来实现资金的支付、融通和信息中介业务的新型的金融模式。在广义上理解互联网金融,它包括企业组织的多种形式,有网络小额资金贷款公司,网络上第三方的资金支付公司和金融中介公司。目前商业银行主要推广的业务有网上银行、电子银行和手机银行。简而言之,互联网金融是借助和依赖互联网的手段方式来达到资金融通的目的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里的第三方指的是在电子交易中的除了买卖双方之外的第三方,第三方支付就是买卖双方交易中的中间资金交易平台,它是在银行等相关机构的监督和管理下来保障买卖交易双方利益的机构。作为第三方独立机构只有具备在实力和信誉上的保障,才能在与银行签订合约之后,提供金融交易平台的服务,因此,第三方支付平台也是属于互联网金融。

2.特点。互联网金融具有可移动性和即时性的特点,移动设备的发展,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方便快捷操作简单的方式,利用这些设备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发展速度相当快,并且随着互联网全球方位内的覆盖,互联网金融的覆盖范围和发展市场相当广阔。互联网金融由于信息传播即时性的特点,使信息变得公开透明。互联网金融在成本投资上,借助网络信息平台,使得交易成本降低,进而提高了绩效水平。互联网金融与传统的金融模式相比,在管理和金融风险上存在较多的缺陷,应该进行必要的规范管理和风险防范。

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的特点体现为客户范围受到限制;金融交易资金额小;存在较大的风险性。互联网金融客户受到年龄、学历和经济条件等相关因素的限制,许多研究现实表明互联网金融的主体是中青年人群,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客户群体需要不断发展。在金融投资中交易额度小是因为人们对互联网金融存在怀疑态度,不能产生同传统金融模式的信赖感,而互联网金融的客户主要是中青年人群,他们的经济条件有限,因此,导致了交易额小的结果。互联网金融风险较大是由于互联网自身具有的匿名性和隐藏性特点,使金融交易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进而出现的分析案例比较大。

3.种类。互联网金融针对服务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由金融公司提供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和有网络公司提供的金融服务。

三、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

1.金融系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首先,是金融系统经营架构的转型。经营架构包括营业网点、人力资源、业务操作方式和相关机构部门的整合。营业网点要考虑到人力物力成本问题,减轻商业银行的负担,使其逐步向自助网点进行转变。互联网金融要求金融工作人员进行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型,并对自身职能和服务对象进行准确的定位。业务操作借助互联网技术不断转变和创新,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创造条件。互联网金融要求对相关的部门机构进行整合,优化管理,实现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最终实现互联网金融的一体化。

其次,互联网金融经营方式的改变。其经营方式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科学的发展理念,对经营方式进行创新,对传统金融模式的变革有重要作用。

最后,互联网金融的经营环境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对互联网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求在网络环境下的价格合理,金融信息详尽,投资双方营造互相信任的关系。

2.非金融系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非金融系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移动支付,线上小额贷款和众筹融资。由于移动便携设备的普遍应用,使移动支付成为可能。线上小额贷款会逐渐突破地域的限制,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覆盖。众筹融资是集中了投资者的资金渠道和能力,提供给小的企业或者个体,使他们能够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投资。

四、总结

互联网融资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现阶段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未来还是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白杰.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演进及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4.

[2]徐姣.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4.

第5篇:金融服务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金融发展;城乡收入差距;湖南

改革开放政策在增强中国经济实力的同时,中国的国际地位也稳步提升。然而,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的国家基尼系数是0.473,其中城市居民的最高可支配收入与农村最低人均净收入有近22倍之差。所有这些数据清楚地表明,迫切需要在中国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中部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湖南省又是中部地区的经济强省之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激烈化,金融实力必将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所以,本文综合考虑到湖南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典型性,基于金融发展的视角研究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有三种观点从理论方面探讨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其一,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主要存在“倒U型”关系1,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为适应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发展趋势;其二,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成正相关关系。持这种偏激观点的学者认为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政策只会给高收入群体提供相关金融福利,低收入群体根本没有资格享受到优惠条件,因此,金融发展反而拉大城乡贫富差距2;其三,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为负相关关系,因为金融发展在完善的金融机制前提下,能够有效抑制收入差距的扩大化3。除此之外,国内外学者也在实证研究方面有探索与突破,他们通过建立时间序列模型4与面板模型5,普遍支持金融发展可以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虽然国内外学者研究收入分配差距的文献比较多,但鲜有文献研究区域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特别是研究湖南省的甚少,因此,本文具体研究到湖南省的实际情况,对研究全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具有非常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金融发展对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分析

金融发展通过多种路径影响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中国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会逐渐产生四种类型的影响效果,即门槛效应、排斥的效果、减少贫困以及非平衡的影响。此外,金融发展将间接刺激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人均净收入。

1.门槛效应

金融抑制政策要求城乡居民参加金融服务前必须缴纳相当数额的成本。但是由于大多农村居民缺乏一定的资本积累,而且信贷、保险条件也相对比较差,他们很少能够支付高额成本来拓宽自身的贷款渠道,相反,拥有较高经济实力的城镇居民能够获得高收益回报率的金融服务。因此,先天不平等的经济实力将阻碍农民收入的增加,从而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2.排斥效应

受金融风险与金融成本的影响,金融机构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利润,在扩大金融服务类型和服务范围的同时,不惜关闭经济落后地区的某些金融子公司,减少他们的金融服务供给,甚至有些金融机构明文规定禁止提供金融服务给贫困农民。如此一来,贫困地区的农村经济会一直恶化下去,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3.减困效应

金融发展的减困效应主要通过两种渠道扩大金融服务范围,一是刺激城市和农村经济均衡增长,加大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二是发展微型金融,丰富金融服务内容。农民不仅可以获得更多有价值的金融服务,还能够增加合法收入,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4.非均衡效应

金融发展的非均衡效应主要是指城市和农村的金融结构和金融分配效率存在不平衡发展的现象。由于国家一直致力于城市化建设,很少投入资金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建设中,再加上农村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农村资金大量外流,所以在中国,农村的金融资源分配与城市相比,本身就存在不平衡,城市金融环境条件比农村要优越得多。

三、湖南省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实际影响

不管是研究整个国家,还是探讨某个区域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基于金融发展的角度,我们都可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以及金融配置效率三个方面来分析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实际影响情况。

1.金融规模

在调查湖南省的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际情况时,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农村反而与所属城市的收入差距更大。经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我们认为这些农村虽然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是资源浪费比较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这是没有处理好金融发展速度与分配效率之间关系的后果。

2.金融结构

湖南省的城镇金融结构也极其不平衡,特别是某些落后山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令人堪忧。随着农民工的剧增,留守农村的大部分年迈老人和无劳动能力的小孩,再加上国家财政资金不到位,使那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很难有所提高。

3.金融配置效率

现代金融方式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农村与城市相比,主要在保险市场和信贷市场有极大的差距。保险资源能否得到合理配置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较高的保险资源配置效率能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为农民创造更大的收入。虽然湖南省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农业的保障力度,但是资源配置效率仍有待提高。

四、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提出以下四点措施来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以供参考。第一,降低金融服务在农村的供给成本,提高农民的融资能力。一方面积极鼓励农民为本村经济建设投入资金,避免资金外流,另一方面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到贫困农村投资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廉价的金融服务。第二,兼顾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配置效率共同发展,在扩张金融规模的同时,着力优化金融分配结构,提高金融分配效率,极力反对一味地追求单方面提升的不当行为。第三,改善农村金融体系,丰富农业保障政策,通过增加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共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第四,时刻关注城乡收入差距的发展趋势,在积极推进城镇化水平的同时,防止城乡收入差距不合理的扩大化。

引文注释

1Jeremy Greenwood,Boyan Jovanovic.Financial Development,Growth and the Distibution of Income[J].Political Economy,1990(98):1076-1107.

2Stephen Haber,Armando Razo and Nobel Mature.The Politics of Propety Rights:Political Instability,Credible Commitments,and Economics Growth in Mexico,1876-1929[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3冉和光,汤芳华.我国非正规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2(1):185-190.

4Beck Thorsten,Demirgue Kunt,Ross Levine.Finance,Inequality and Poverty:Cross Country Evidence[R].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2004.

5王征,鲁钊阳.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我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1(7):55-62.

第6篇:金融服务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金融服务外包 离岸外包 在岸外包 产业集群基地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770(2011)07-060-04

近年来,国际国内金融服务外包迅速发展。我国在制定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拟将金融服务外包作为巩固提升的优势领域加快发展,提出要在扩大现有行业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向高端服务拓展,提高我国金融服务专业化、标准化和国际化水平。本文根据国际国内金融服务外包发展态势,对如何加快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问题谈几点意见。

一、全球金融服务外包的新趋势

金融服务外包是指金融机构将其部分事务委托给外部机构或者个人处理。2005年2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的《金融服务外包》文件,将金融服务外包定义为“受管制实体在持续性的基础上利用第三方来完成一些一般由受管制现在或将来所从事的事务,而不论该第三方当事人是否为公司集团内的一个附属企业,或为公司集团外的某一当事人。”金融服务外包不仅包括将业务交给外部机构,还包括将业务交给集团内的其他子公司去完成的情形;不仅包括业务的初始转移,还包括业务的再次转移(称之为“分包”);不仅包括银行业务的外包,还包括保险、基金等业务领域的外包。从外包内容上看,金融服务外包包括金融信息技术外包(ITO)和金融业务流程外包(BPO)。金融信息技术外包是指金融企业以长期合同的方式委托信息技术服务商提供部分或全部的信息技术服务,主要包括应用软件开发与服务、嵌入式软件开发与服务,以及其他相关的信息技术服务等;金融业务流程外包是指金融企业将非核心业务流程和部分核心业务流程委托给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主要包括呼叫中心、财务技术支持、消费者支持服务、运营流程外包等。

金融服务外包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发达国家一些金融公司为节约成本,将打印及记录等业务外包。20世纪90年代后,金融服务外包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外包业务扩展到IT部门及人力资源等更多领域。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了新一轮金融服务外包浪潮,在所有行业中,金融业外包规模已经排在制造业服务外包之后位居第二位,覆盖了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各类以及各种规模的金融机构。全球金融服务外包呈现以下发展态势:

第一,金融服务外包规模持续增长。以软件及信息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正以空前的速度实现跨国界转移,专业化服务出现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金融后台服务行业正进入高速成长期。金融机构在全球IT技术的发展、成本压力以及自身安全要求和转移风险等因素的驱动下,通过将前、后台业务分离,将金融后台服务包括金融数据处理、金融服务软件及系统研发、金融灾难备份、清算中心、银行卡业务等外包来提高效率,更专注于核心业务,增强其在全球金融领域中的竞争力。

第二,金融服务外包的内容逐渐深化。金融服务外包起步于金融ITO(信息技术外包),成长壮大于金融BPO(业务流程外包),而发展趋势将是金融KPO(知识流程外包)。最初的金融服务外包主要是IT业务的外包,包括提供桌面协助、大型数据系统或网络的连接等服务。近年来,许多大型银行竞相将其操作管理中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业务派送到海外,离岸外包业务从一般IT服务扩展到金融服务领域,外包的商业模式也从一般软件配套服务进入了运营操作过程承包。目前,服务外包市场逐步从ITO向纵深即BPO、KPO发展,一些专精特定业务的外包商很受市场欢迎。近年来,这些提供特殊专精功能的外包商为了保持其竞争力而不断加大外包业务的深度,正在大力开拓专家型外包业务,并配以高科技的智能应用,创造出新的知识资本,大力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第三,离岸金融服务外包趋势不断扩大。离岸金融服务外包是指金融企业将自己的部分业务委托给外国企业的一种商业行为。由于行业竞争的加剧,各公司的利润率不断下降,同时客户对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推动了各金融服务公司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服务品质。最初,欧美的公司进行离岸外包是充分利用全球的劳动力差价进行劳动力套利,发展中国家低廉的劳动力降低了公司成本,使公司在竞争中获得成本优势。许多跨国公司试图通过建立离岸交易及服务中心来提高本机构整体效率。金融机构除将业务外包给服务商外,也会把一些业务交由海外附属机构来完成。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统计显示,2001年仅有10%不到的金融机构参与到离岸外包的行业,而到2006年这个比例已经达到了75%。据金融研究公司Tower Group的调查,一批世界超级金融机构,包括美国运通、GE Capital等都向海外大规模地外移了客户呼叫中心与软件开发业务。

第四,金融服务外包的全球格局初步形成。目前,美国、欧盟、日本等国是主要的金融服务外包发包方,而印度、爱尔兰等国是主要的接包方。美国公司占据全球离岸经营业务的70%,欧盟和日本占据剩余份额,其中英国居于主导地位。美国、日本和西欧的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商务流程已经实现了标准化,为降低成本,将其业务流程中非核心的业务外包给国外其他的服务公司运作。国际金融服务外包最主要承接国是印度、爱尔兰等国服务提供商。科尔尼咨询公司研究指出,从金融结构、商业环境和专业技术人才的获取三个方面来考察离岸目的地国家,印度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中国、马来西亚、捷克等紧随其后。目前,国际金融服务外包市场已经形成以印度市场为核心,同时包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新兴服务外包市场的整体格局。

二、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全球金融服务外包的蓬勃发展为我国提供了两大机遇:一是根据WTO协议,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在华设立外包服务中心,我国有望成为继印度等国家之后又一个离岸金融服务外包中心,为国内金融服务外包商提供了发展机会;二是国内金融机构也将越来越多地借鉴国外同行的成功经验,选择合适的外包商,将非核心业务剥离,提高自身经营效率。但总体而言,目前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发展潜力巨大。

第一,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迅速。我国的金融服务外包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IT外包。1992年中国银行成立的博科信息产业有限公司,1996年中国工商银行成立的软件开发中心,都专门为本行提供应用软件的开发与维护。目前,我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软件开发、技术研究、支持推广业务均外包给了隶属于总行的软件开发中心,其他中小商业银行则多采用将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给专业公司的做法。金融外包业务也在IT以外的其他领域快速推进,其中以信用卡和保险后援中心发展最快。目前,我国的外包服务提供商可以提供银行卡业务的全套服务,从申办筹建、设计产品、市场营销到交易处理和客户服务,甚至包括客户数据分析和市场定位。根据有关机构预计,2010年在超过3000亿美元的离岸外移投资中10%有希望投向中国,其中与金融相关的业务流程外包 (BPO)约50亿美元以上;在岸外包业务方面,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已达到500亿元。随着我国金融外包业务发展速度的加快以及发包主体范围的逐渐扩展,其规模会越来越大。

第二,我国发展金融服务外包拥有竞争优势。我国在承接金融外包业务方面具有以下竞争优势:一是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投资环境良好,集聚了众多金融服务外包机构。目前我国既有埃森哲、IBM等世界著名的BPO公司,也有如Infosys、塔塔等来自印度的公司。欧洲流程外包研究机构Morgan Chamber分析称,中国银行业的变革以及外资银行的发展计划,将给中国的BPO提供商带来战略性的机遇,我国将有机会同全球领先的银行合作,分享银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这种合作未来会成为我国BPO走向世界的桥梁。二是我国拥有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人才储量大。三是我国在人力资源、能源、基础设施方面享有较大的成本优势。四是我国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在电信、交通领域基础设施堪称一流。五是我国拥有广大的国内市场,跨国公司纷纷在我国建立起客户群,香港和上海正在成为整个亚洲的金融中心,以市场带动的服务外包趋势势不可挡。六是我国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亚洲的中心,经济发达的日本和韩国都靠近我国,文化传统相似,日韩两国企业发放金融外包业务首选是我国。目前,上海、北京、深圳等金融发达城市以及邻近上海的昆山已先后规划建立了金融服务外包基地。上海率先于2005年7月将上海银行卡产业园确定为上海市金融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商务部和上海市政府陆续出台了鼓励政策,着手将其打造成为国内首家金融外包业务示范基地,并把上海建成国际跨国金融机构的亚太总部所在地和服务全球的后台基地。近年来,外资银行亚太区外包中心正在逐步向上海转移,在沪外资银行尤其是大型银行和专业性较强的银行,已经在境内投资关联公司开展外包业务,业务种类和业务量都在逐步增加,这些分行或公司,将被打造成外资银行亚太区服务外包的操作中心。北京、深圳、昆山也先后规划建立了朝阳区金盏金融服务园区、罗湖金融配套服务中心和花桥国际商务城。可以预见,上海、北京、深圳、昆山将成为未来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的重要基地。

第三,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还有待培育完善。目前,外资跨国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比较广泛,涉及数据处理、IT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和部分操作性业务等,而中资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外包尚处在起步阶段,部分国内金融机构开展了服务外包业务的尝试,主要集中于信息技术相关业务、信用卡业务的外包。近几年来,我国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外包在有效利用外部资源、集中资源于自己的核心业务、缩短新业务或新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降低成本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然而,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还很不完善:一是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规范的纠纷处理机制缺失,外包监控制度尚不成熟;二是外包服务商资格审查制度欠缺,质量信誉优异的外包服务商缺乏;三是外包业务范围狭窄,目前国内金融服务外包主要集中于IT业,IT系统规模小的地方性商业银行通过外包服务所能带来的成本节约不具有吸引力。但从长远发展趋势看,随着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的加深,国内金融行业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国内金融机构也将更加关注自己的核心业务,对外包服务的需求将不断扩大,而国内IT行业、技术和管理咨询行业的迅速成长也会带动外包服务的增长,伴随着金融外包行业的成熟,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外包商也将涌现出来,中国金融服务外包的市场需求和供给均会不断扩大。

第四,我国承接国际金融服务外包的努力仍需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在全球金融服务外包市场体系中,中国正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并被认为有机会成为继印度之后的全球第二大金融服务外包中心。毕博管理咨询公司彼得・郝勒维茨认为,到2015年中国和印度将成为全球金融服务外包业的中心。因为中、印两国拥有大量受过良好培训的外包业务人才,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能提供满足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我国在综合成本、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比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优势,因此我国是发达国家金融服务外包的首要选择。然而,相对于印度而言,我国在承接国际金融服务外包方面还存在差距,在全球金融服务外包市场中,印度是我国最主要的竞争对手,而且居于优势地位。

三、加快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的思考

“十二五”时期,我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实现跨越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作为我国服务外包的优势行业将要实现较大发展。综合考虑我国发展金融服务外包的优势与劣势,根据当前国际、国内金融服务外包发展态势,学习借鉴国际先进国家的经验,积极拓展金融服务外包领域,进一步增强承接国际金融外包业务能力,扩大离岸金融服务外包,同时积极发展在岸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加快金融服务外包发展。

第一,挥比较优势,扩大业务承接范围。首先,积极发挥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健康、基础设施完善、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提高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增强竞争优势,争取全球服务外包的核心业务的承接,分行业有计划地选择重点行业拓展外包领域,鼓励企业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外包市场,不仅要积极承接信用等级评估、市场调研、后勤保障、计算机业务及系统的维护维修、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形象建设等服务外包业务,还要拓展复杂程度较高的业务流程外包及其他新兴服务业务;发挥文化、地理优势,从向韩国和日本金融机构提供IT服务外包逐渐扩展服务领域,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提供专精式服务外包。其次,积极承接发展国内金融机构外包业务,在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从IT相关业务、信用卡业务、人力资源管理、后勤保障服务,向金融数据处理和灾备、客户服务、财务和会计、营销、研发设计等高端外包业务发展。

第二,加强对企业和人才培育,完善金融服务外包法律环境。针对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存在的大型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少、金融外包服务专业人才短缺、知识产权和信息安全保护还不够完善等薄弱环节,加强企业和人才培育,完善知识产权和信息安全保护等法律环境建设,增强金融服务外包发展潜力。在对企业培育上,不仅要继续引进国际知名金融服务外包公司,更要积极培育更多的本土型竞争力强的专业金融外包服务提供商;在对人才培育上,加大对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专门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通过进行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和海外招揽留学生回国创业等多渠道方式,培育大批高素质的金融服务专业人才,为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在完善知识产权和信息安全保护等法律环境建设上,研究制定保护知识产权和个人信息安全的国家法规和行业规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大力倡导企业诚实守信,保护客户商业秘密,遵守国际通行的信息保护规则,在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内设立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机构,加强对软件盗版等各类侵害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第三,加快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基地建设,发挥产业集群优势。以上海、北京、深圳、昆山等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基地为重点,推动金融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发展。借鉴印度、爱尔兰等国际先进服务外包基地发展经验,从建设高水准、前瞻性的服务外包所需要的基础设施要求出发,建设配套功能齐全的国际化金融服务外包园区,完善通信基础设施,筹建直达欧美、日本的高速互联网络出口,改善服务外包产业基地的软硬件环境。

第四,建立完善有效的金融服务外包监管制度。充分认识金融服务外包活动的潜在风险,立足于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的实践,借鉴国外金融服务外包监管的经验,参考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金融服务外包》的成果,制定我国金融业务外包监管指引文件,确立符合金融服务外包监管原则的规范和制度,为支持我国金融外包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基础。

第五,进一步加强政府对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学习借鉴印度的经验,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支持金融服务外包行业发展。如将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目录,建立并完善外包服务商的资格审查和信用评级制度,倡导建立金融服务外包行业协会,制定金融服务外包的行业标准,推动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健康规范发展;政府推动组建金融服务外包联盟,突出群体力量,承接离岸金融服务外包业务;成立金融服务外包的行业管理机构和专项发展基金,以行业协调和互助的方式推动外包产业发展;对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取得的具有重大社会或经济效益的知识产权项目,通过专项资金的形式给予奖励,鼓励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金融服务外包

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包风险管理指引

3、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07、2008、2009、2010-2011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4、中国情报网2010-2015年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调查及投资前景咨询报告2011.5

5、杨琳 中国金融服务外包现状及前景,当代金融家 2010.3

6、姜荣春 金融服务外包:国际趋势与中国实践全球视线 2011.4

7、秦政、王铁山 中印金融服务外包的竞争格局与策略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010.3

第7篇:金融服务发展趋势范文

内容摘要:基于全球服务业转移的背景和对金融产业集群理论的深刻认识,四川成都市金融后台服务业集聚区应运而生。本文首先界定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体系的含义,进而探讨国内外发展的趋势,并深入分析成都市构建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体系所具备的竞争优势和制约因素,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后台 服务外包 产业集群

国内外金融后台服务外包发展趋势

(一)国际金融机构服务外包发展新趋势

金融危机迫使国际金融机构后台业务潜在的外包需求加快释放。全球金融服务业的外包趋势正不断加强,金融服务外包的规模也急速增长。金融危机期间国际金融机构承受着削减成本以求生存的巨大压力,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的辅后台业务如数据处理、资金清算、应用开发、银行卡业务、呼叫服务等成为新的外包热点。麦肯锡的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以来美国各知名银行中涉及运营、IT、财务、人力等的各个部门,在低成本地区的员工比例都计划大幅提升;在成本压力之下,西欧的金融机构也纷纷开始寻求新的外包机会。

金融外包ITO占主导,BPO蓬勃兴起,二者趋于结合。另一个动态发展的趋势是在信息技术外包(ITO)占主导的基础上业务流程外包(BPO)的盛行,自2004年以来,欧美金融企业开始了BPO的大量实践,随着BPO与ITO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外包服务供应链。与此同时,知识外包(KPO)也迅速增长,金融机构开始将知识创新、产品研发等环节也外包出来。

国际金融机构出售自营运营中心。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国外金融机构迫于危机压力将自营运营中心出售给外包服务商是近期的发展趋势。例如2008年,花旗集团将旗下的CGSL(全球处理中心)出售给印度的塔塔咨询服务有限公司;AGS是英国Aviva保险集团旗下的全球共享服务中心,于2008年出售给从事BPO服务的WNS公司。

(二)我国金融后台服务外包现状

政府强力支持。尽管金融服务外包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非常迅速。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强调要“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国家商务部于2006年启动了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计划,其目标是将全国重点城市建设成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吸引100家跨国公司将部分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培养1000家具有国际资质的大中型服务外包企业。

面临发展的时代机遇。在承接金融服务外包的全球市场中,中国和印度是备受关注的两个国家。印度早在20世纪末就开始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目前是世界最大的外包承接国,其盈利主要来自于全球金融服务商,特别是美国华尔街的金融机构。然而金融危机前后,发达国家的金融服务机构受到成本大幅度增加的压力,其外包业务逐渐向中国迁移,这给中国承接金融外包业务提供了时代机遇。

金融后台与服务外包园区不断涌现。2006年,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本土的金融机构面临着更严峻的竞争,金融外包已经成为提高运营效率的有效手段,国内许多金融机构已经加入金融外包行列。目前,上海、深圳、北京、天津、成都等金融发达的城市纷纷建立金融后台服务外包园区,如上海张江科技园区的信用卡园区、天津的中信金融物流园区和成都的金融后台服务业集聚区等。

成都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

(一)成都金融产业发展现状

成都是西南地区的科技中心、金融中心、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目前已成为西部省会城市中金融机构种类最齐全、数量最多的城市,各项金融业务量在中西部城市中名列前茅,金融辐射力大为增强。

从2007年起,成都市敏锐地把握了金融业务发展新趋势和金融机构的新需求,出台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成都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为建设成都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确定了总体目标:通过五年的努力,将成都打造成为中西部首选、全国领先、辐射海外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同时,在2010年2月出台的《西部金融中心规划》中,根据不同类别金融产业空间集聚的一般规律和区位特征,对金融功能区实施整体规划,将成都市科学规划成金融总部商务区、金融产业集聚区、金融后台服务业集聚区,不仅为各功能区提供优惠的政策支持,而且不断完善和提高配套功能,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

(二)成都发展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产业的竞争优势

综合的投资环境优势。2007年11月,第五届中国投资环境论坛在成都闭幕后,世界银行报告,评定成都为中国内陆投资环境的标杆城市。外国使领馆、外资银行和外资保险机构、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以及出口总额均位居中西部榜首。现已初步形成现代立体综合交通网络,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国际国内航空十分便捷。

良好的金融市场基础。2009年末,四川省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597家,其中法人机构554家、省级机构43家,银行业分支机构网点12475个;证券期货基金公司57家,其中证券法人机构4家、期货法人机构4家、基金分公司6家,证券业分支机构193个;保险业机构48家,其中产险22家、寿险26家,保险业分支机构4345个;总计共有金融业法人机构和分支机构17013个。金融机构数量和金融总量均位居中西部省(市)首位。四川省强大的金融基础为成都市发展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丰富的人力资源供给体系。金融后台服务外包属于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总体的人才需求为金字塔型,需要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蓝领技术工人。而成都是西南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最集中的城市之一,汇集了42所高等院校、2700多个科研机构,有近60万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可为企业提供10余万大学生和8万余专业技术工人。而且人才稳定,人员流动率低于5%,人力成本比沿海城市低三分之一。

强大的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支撑。近年来,成都市大力推进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以成都高新区为例:通过引进与培育并举,逐步形成和巩固了产业特色领域,并涌现出一批龙头及优势企业,其中能从事第三方金融服务的企业已达20余家。通过几年努力,高新区逐步形成了行业应用、信息安全、IC设计、服务外包、数字媒体、呼叫中心等几大特色领域,并呈现企业快速聚集、优势不断巩固的良好发展态势,全球软件20强中有11家、服务外包20强中有5家已进驻高新区,区内从事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的企业已达65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80000人。

成都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体系建设建议

(一)明确定位且合理规划

成都可继续以吸引金融集团内部后援服务项目为切入点,更大范围地规划和建设金融后台服务业集聚区,针对金融机构后援服务项目的运营需求,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在引进多家大型金融机构集团后援服务项目的同时,积极培育金融(第三方)服务外包企业,鼓励金融机构将后台业务外包,共享高质量的配套设施建设和技术及人才服务,构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自2007年在成都高新区启动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建设以来,已先后引进招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兴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都银行、太平洋保险、阳光保险等一批金融机构的后援中心项目,在加快这些项目建设的同时,建议政府考虑在土地和生活成本更低的区域规划第二金融后台服务集聚区,以承接更多的金融后援项目转移。

(二)积极培育本地金融服务外包龙头企业

相对于北京、上海、大连等地,成都本地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竞争力较弱,需要政府培育和扶持。

1.调整税收扶持及各类政策,为金融服务外包企业提供支持。目前,成都市政府已经制定了相关产业规划,出台了《进一步促进全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有关政策资金支持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的支持政策,鼓励外包企业做大做强。在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有必要同时调整税收扶持政策,引导和鼓励第三方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此外,还可以完善金融外包服务产业的融资服务体系,比如通过政府中小企业担保、银行资金、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形式,为金融服务外包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2.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优化服务外包法律环境。印度之所以是金融外包的最大受益国,一个重要因素是政府营造产权保护环境,出台各种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条款。知识产权保护是自主创新的重要环节,是关系国家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因此政府应积极调整其保护知识产权及相应的条例与政策, 提升对服务外包过程原创性和服务过程中创新知识的保护,建设创新和保护产权的首善之区,以适应国际服务外包潮流之需,营造出有利于承接外包工程的外部环境。

3.发挥金融后台服务外包协会的市场对接作用。行业协会能够构建交流平台,并及时传达最新行业信息。因此成都市有必要成立金融后台服务外包协会,将可以提供发包业务的金融机构与有能力接包的服务外包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举办经常性的金融后台服务市场对接活动,尤其是引导和鼓励成都银行、成都农商行、成都锦泰保险公司等本土金融机构率先与本土金融(第三方)服务外包企业的合作,通过应用示范培育本土企业,促进产业发展。还可以举办金融后台服务外包年会及各类活动,让政府官员、发包商、接包商、学者等各界人士共同探讨金融服务外包行业的热点问题,通过信息交流与充分共享促进产业发展。

(三)创新成都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1.重视人力资本规划,多渠道培养外包人才。为跨国公司推荐合适的专业人才是吸引跨国公司外包服务的重要手段。与印度相比,我国缺乏以英语为母语的专业外包人才,这是我国参与金融外包竞争的不利因素。因此,有必要创新成都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模式。要大力引进国内外现代服务外包方面有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同时还要加快培养服务外包所需各类人才,特别是能够适应国际服务外包要求、熟练掌握外语的实用型服务外包人才;要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逐步建立服务外包职业资格标准体系。

2.引导高校实行教改,扶持校企合作培训项目。鼓励现有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服务外包紧缺的专业;支持企业与大学合作成立培训机构开展定制人才培养,设立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资金,用于补贴岗前职业培训,增强培养的实效性。如在成都市支持下,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于2007年1月成立了我国第一所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该学院紧密结合产业需求,与专业企业合作在校园内建立专业的“ITO”和“BPO”实训中心,快速培养金融业务与IT技术相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为服务外包产业人才培养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另外,西南财经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大学及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都以不同的方式与企业合作,灵活机动的培养金融服务外包人才。

通过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服务培训,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势必助推成都金融后台与服务外包的发展,提升成都金融后台与服务外包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育华,王力.国外金融后台与服务外包体系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经验[J].中国城市经济,2009(4)

2.北京特华财经研究所研究报告.金融后台业务发展的国际新趋势[J].投资北京,2007(5)

3.商务部外资司.商务部关于促进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状况的报告.商贸发,2008(130号)

4.四川省政府.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规划(2010-2012年).川府发,2010(8号)

第8篇:金融服务发展趋势范文

■ 适策:关注政策指引和市场导向

金融机构在产品创新和服务推出上,要高度重视政策指引和市场导向。在政策指引上,中央为应对金融危机,推出了系列财政、货币、产业政策,重庆市委、市政府也结合重庆实际提出了“五个重庆”建设重要举措。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也采取了信贷指引、搭建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融资产品交流会等引导金融机构的创新工作。重庆的金融机构在进行业务创新时,一定要与这些政策相适应,这样才能借“势”创新。在市场导向上,要进一步加强市场调研,合理分析重庆经济特色和发展趋势,根据区域性差异、客户群体性差异设置产品,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确保市场竞争力。

具体来说,金融机构要改变过去围绕大企业的业务模式,个人住房贷款、消费贷款应成为创新新领域;可借助创新抵押担保方式,推出保理、应收账款质押、鉴证贷款、存货融资等供应链融资产品;可着力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林权抵押和农村土地交易所“地票”抵押贷款等模式,以信贷政策产品化进一步促进统筹城乡建设;关注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趋势,把握企业走出去的一些机遇,在解决企业境外投资融资难方面进行大胆尝试。

■ 集成:发挥自身特点,推进集成创新

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要根据自身的金融服务功能,各有侧重,形成差异化的市场策略,开发推广符合自身金融服务特色的金融产品,避免简单重复、千品一面。全国性金融机构比较了解各地金融发展需求的面上情况,产品具有普遍性,有利于国际接轨。但难以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产品在具体区域的适用性及市场潜力。因此,其地方分支机构创新发展的重点在于做好产品的本地化,避免水土不服的问题。

与之相对应的是,地方性金融机构,网点丰富、扎根基层、自主决策、灵活机动,但经营经验有待积累,金融产品研发人才的培养汇聚还有待加强。因此,要着力培养结合实际自主创新的能力,开发对地方中小企业和居民的经济生活更具有实际意义的金融产品。而对于所有金融机构共同而言,推动集成创新,使得金融产品更加系列化、组合化,金融服务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则是其应当共同遵循的原则。

现在,部分金融机构存在产品条件设置偏高、配套金融服务欠缺、适应范围小、推广成本高等问题,因此在进行业务创新时,要注意拓展市场范围、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第9篇:金融服务发展趋势范文

尽管此前争议不断,但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确实实现了飞速的发展,在监管新规之后,以海外互联网金融发展路径与趋势作参照,可以对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多层次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构建成型

自2015年以来,与互联网金融行业相关的全国性政策共出台11项,地方性政策共出台7项。在此期间,不断有平台清盘退出,违规业务被暂停,夸大、虚假宣传被叫停,平台开始自查自检,积极落实产品登记、信息披露,积极推进资金存管等,监管政策日渐严厉。

在现行法律基础上结合互联网金融特点的立法工作正在积极推动之中,将进一步明确互联网金融的交易主体责任、监管对象、监管范围和监管原则。

与互联网金融发展相关的基础性立法工作、技术标准制定工作也将积极配套推进,如个人征信体系、个人信用体系、电子签名等基础性法律,支付技术、客户识别技术、身份验证技术等互联网金融技术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制定,以及互联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立法工作等,将为互联网金融交易提供相应的技术和法律支撑。

在此基础上,国家明确了以一行三会为主导、中央与地方相配合的监管责任主体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为主导的行业自律主体,构建多层次的中国特色互联网监管体系。

随着监管政策的趋严和监管体系的构建,伪互联网金融平台、投机者、搅局者以及不具备从事互联网金融行业能力的平台都将被淘汰,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更趋于理性、规范、健康、有序的发展。整个行业将明显呈现发展速度放缓、收益率下降、竞争加剧、进一步分化整合等特征。

新规之后,风险控制能力较强、成本控制能力优、创新性强及资本实力更为雄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将可能出现较行业平均水平更高的发展速度。加之,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关键期,完善现代化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各行业规范化发展,因此,互联网金融走向规范化不仅是行业发展要求,也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

金融科技成为互联网金融

核心创新力

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步入规范化发展,在监管套利消失的背景下,没有技术壁垒的公司将丧失生存能力,科技将成为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动力,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简称Fintech,,亦译作科技金融)有望成为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核心创新力。

金融科技,很大程度上是指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人工智能、机器深度学习等互联网尖端技术来进行金融服务的底层架构和要件组合,最终形成一套既能够辅助目前主流的传统金融业务逻辑,又能够产生自己独特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生态的一种技术性很强的金融方式。目前国内只有少数的集成化、矩阵化的大平台才拥有真正金融科技化的数据、产品和运营能力,包括阿里、京东、网易等。

在众多的金融科技创新中,大数据或将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核心资源。互联网金融下一个风口,其实是在大数据和以数据化、智能化、机器学习技术为依托的,以互联网渠道和技术为嫁接的一种全新的业务风控和产业链整合模式。

所谓大数据,是一种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几大特征的数据集合。大数据对于互联网金融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渠道入口、产品风控等方面。

首先,大数据技术可广泛应用于获取电商、中小微企业等各行业供应链数据,以助于开拓各类行业资产获取渠道,开展对电商平台用户、中小微企业供应商的融资业务。

其次,大数据可完善征信系统和提高金融机构风控能力。大数据征信的发展,可夯实金融服务基础和降低金融风险,并同时也能降低交易成本,将互联网金融交易成本低的优势进一步放大。

最后,依赖于大数据技术,使平台为人们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成为可能,极大地开阔人们投融资渠道,降低创新创业门槛,提升经济活力。因此,大数据化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大数据也当之无愧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核心资源。

金融场景化或为互联网

金融发力点

随着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基础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基于衣、食、住、行的各类消费场景都将被互联网金融覆盖,互联网金融和人们生产生活进一步融合。金融场景化不单是互联网金融改变生活的直接体现,更是互联网金融资产资金的重要获取源。尽管目前阿里、腾讯、京东等电商巨头在场景消费展开了激烈竞争,然而,尚无一家巨头占据主导地位,互联网金融平台在场景化蓝海中依然有巨大机会。

互联网金融场景化,是资金端与资产端的共同场景化。从资金端来看,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将更加注重为用户在特定场景下提供专业、便捷的增值服务,以期引导和吸引更多投资者。从资产端来看,消费场景化为行业带来大量的优质资产,而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平台发力掌握一些如社交、购物关键场景,提高用户粘性,是其实现资产端扩张的明智之举。因此,在未来互联网金融行业将主要发力于场景化消费金融蓝海。

在向场景化趋势演变的过程中,P2P将呈现出小额普惠特点。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发展普惠金融和多业态的中小微金融组织的思想,以及暂行办法对网络借贷平台的定位和针对借款人借款上限的规定,未来网贷平台将主要服务个人经营者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扮演好传统金融的补充者角色,最大限度的发挥其金融普惠性。从另一方面来看,借款上限的规定,也有利于网贷平台加强风险防控,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农村市场有望被激活

农村地区一直以来是传统金融体系比较薄弱的区域。互联网金融依赖技术、服务成本、服务效率等方面的优势,在此领域较传统金融机构更具竞争力,能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金融服务。我国农村地区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农村地区人们已开始接受和使用互联网金融服务,因此,互联网金融开垦农村金融实现金融普惠,发展共享经济,大势所趋。值得一提的是,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是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一项复杂的、势在必行的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互联网金融一路走来,从野蛮生长到监管规范,越来越多的行业正在与互联网金融相融合,正在感受到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金融不仅将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还能为其提供新动力,创造新机遇,成为中国金融领域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