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医馆盈利模式范文

中医馆盈利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医馆盈利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中医馆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企业集团 财务集中管理 解决方案

集中财务管理模式是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方法有机融合,通过集中控制和协同处理保证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一致和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实现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集中起来,统一进行的一种新的财务组织和管理模式。

一、财务集中管理的三大模式

1、实时集中管理模式

产业型企业集团一般采用该种模式。实时集中管理模式就是对企业集团整个业务发生“过程”的实时控制。在该模式下,集团与子公司组成一个会计核算的主体,集团与子公司的关系相对紧密。从会计核算上,它们发生业务的核算,相当于对这个主体中一个“部门”的核算。从财务控制的角度看。对一个主体中各“部门”的财务控制。侧重点是对整个业务发生“过程”的控制。集团总部各部门、各子公司都是费用中心,会计核算主要就是对费用核算,财务控制主要是对费用的控制,而对费用控制采取的方法是全面预算控制。当费用发生后。对费用的处理又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会计核算集中处理。由会计人员采集原始数据,计算机自动生成费用记账凭证,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传递到集团总部,由集团完成费用原始凭证、原始数据的采集,费用记账凭证的审核、记账均由集团总部对其进行审核,记账,在集团总部统一的经营目标和战略下,由集团统一制定业务处理规范、标准,并进行集中控制、集中审核、集中管理,集中决策;第二种是会计核算分散处理,凭证数据集中存储。当费用发生时,当地会计人员完成费用原始凭证的输入、审核、记账,同时通过计算机网络将数据提交集团总部。由集团总部集中存储记账凭证。

2、定期集中管理模式

投资型企业集团一般采用该模式。定期集中管理模式就是集团定期通过报表信息、财务分析信息等了解子公司的经营状况,对子公司进行“结果控制”。在该模式下,每个子公司都是一个自负盈亏的会计核算主体,是一个利润中心,集团和子公司间的关系相对松散。从会计核算角度看,集团编制合并报表,需要各子公司提供的报表数据:从集团对各子公司的财务控制角度看。集团依据各子公司提供的报表数据形成反映赢利情况、营运情况等各种财务指标,通过这些指标的分析,对各子公司进行财务控制。这种财务控制与实时集中管理模式的侧重点不同,它不是一种“过程”的控制。而是通过对子公司“报表”的分析,而进行的一种“结果”控制,即定期集中管理模式。在信息化环境下,该模式主要表现为“账簿”的集中管理和“报表”的集中管理两方式。如果采用定期账簿集中,企业集团各成员不需要层层汇总报表。就能定期掌控整个集团的信息。有效地保证了信息的一致性、实时性、正确性;如果采用定期表集中,其信息的一致性、实时性、正确性程度降低于账簿集中。

3、实时与定期集中管理相结合模式

一般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采用。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有二级行业管理部门。并将三级相同行业的成员归属相应二级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二级对三级采用实时集中处理方式,一级对二级采用定期处理方式。对于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而言,往往会出现不同子公司管理方式不同的现象,部分子公司需要集中管理、强化控制力度,其他子公司需要分散管理。因此。这类企业集团采用混合集中管理模式,可实现对一些子公司采用实时集中管理,对于另一些子公司采用定期集中管理。

二、财务集中管理的应用与设计

(一)财务集中核算与统一控制

由于数据集中、信息集中、管理集中并且规则统一,各级成员的财务数据和经济信息都从经济业务发生的源头直接采集。而不是层层报表汇总和报送。财务集中核算与控制一方面使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得到了解决;另一方面使各级管理者能在权限允许的范围内利用自己设计的控制准则对经济业务进行实时控制。

(二)全面预算管理

在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预算管理可分为三个部分:制定预算体系、控制与执行预算、分析与考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应具有预算体系搭建、预算的编制、调整、控制和分析等全过程的管理功能,并能与其他业务系统紧密结合,为企业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提供有效工具和手段。

在IT环境下,利用预算子系统编制预算体系、各种计划表和预算数并存放在数据库中。当经济业务发生时,该事件实时驱动相应的子系统获取信息,同时驱动预算子系统的控制器,预算控制器将计划数与实际数进行比较,根据控制方法进行有效的控制。预算考评应建立指标体系与当期业绩直接挂钩,使预算在企业集团的管理中发挥应有的效用。

(三)资金动态管理

1、设计资金动态管理框架。计划层制定资金的长期预算,通过预算。管理者可以了解未来现金流入流出情况;日常经营层通过日常现金收支管理实时动态反映现金流入、流出情况,让管理者实时了解企业日常经营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短期预测层从中央数据库中动态获取销售定单、应收款、存款到期等短期现金流入量信息。通过在数据库中获取采购定单、应付款、贷款到期等短期现金流出量信息,自动生成短期预测表。管理者可以通过预测表动态了解近期的现金流情况,合理安排资金,有效进行经营活动。

2、设立资金管理的组织机构。大型集团一般设立财务结算中心。财务结算中心作为集团公司的一个管理部门,负责整个集团公司日常资金结算。代表集团筹措、协调、规划、调控资金。

3、设计内外部结算流程。内外部资金结算流程设计时应该着重考虑网络的优势。例如,当内部结算时由交易的任何一方通过网络向结算中心提出结算要求,财务结算中心确认结算要求后,由系统自动生成划账结转单,并根据业务收付关系自动调整对应账户增减的单据;同时驱动动态会计平台自动生成会计凭证。由于双方都在结算中心开户。资金可以网上实时结转。减少了企业在途资金占用。当发生外部结算业务时,如果超预算,必须通过网络交财务结算中心审批,财务结算中心依据资金支付计划和预算向分子公司的账户内拨入款项,分子公司对外支付款项。同时。对外付款通过银企联网E-banking实现外部结算,外部结算过程中的相关单据经动态会计平台生成记账凭证传递到总账。

总之,财务集中管理,在公司推行的时间不长,各企业还处于探索阶段。要真正实现财务集中管理的高效运转。并进一步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钟新桥、刘荣英、杨洛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第2篇:中医馆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护士分层管理;护理质量;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0-0074-02

目前国内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1,2],如何实现护理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完善激励机制,有效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是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3]。2010年,我院首先开始尝试在重症医学科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唐山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在职护理人员及住院患者。ICU护理人员共32名,其中4名男性,28名女性;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25.8岁;平均工作年限8.37年;本科学历16人,大专学历16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6人,护师7人,护士8人,未定职人员10人;护士长1人,N3护士6人,N2护士8人,N1护士7人,岗前实习护士10人。

1.2 护士分层管理的做法

1.2.1 护士分层次使用

实行护士岗位责任制,根据ICU工作年限、工作能力、技术水平、职称和学历等要素对全体护士进行综合考评,体现按岗设人、能级对应的原则。根据ICU实际情况,设立病区护士岗位(办公护士、准备护士、治疗护士、责任护士),责任护士层次设置三级护士(N3)、二级护士(N2)、一级护士(N1)三个层次。

1.2.2 制定各层级护士岗位职责

①三级护士(N3)职责:在护士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负责本组急、危重、特级及疑难患者全部护理工作;负责本组的护理工作质量控制,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按质量评价标准指导并检查下级护士护理工作的完成情况;负责本组心脏术后护理、血液净化技术操作及监护;组织并指导本组每两周查房、讲课一次;负责N2、N1级护士的培训工作;按时参加护理部、科室组织的各项培训及考核;负责实习生带教工作;积极撰写论文;负责落实本组护理安全风险评估、措施及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②二级护士(N2)职责:在护士长领导下和N3级护士指导下进行工作;负责本组急、危重、特级患者全部护理工作;在N3级护士指导下行心脏术后及血液净化技术的护理;负责新护士、进修生、实习生的临床带教工作;负责指导本组N1级护士工作,协助、配合护士长、N3级护士妥善处理突发事件。③一级护士(N1)职责:在护士长的领导和上级护士指导下进行工作;负责病情稳定患者的全部护理工作,工作内容包括:病情观察、基础护理、治疗、康复和健康指导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上报上级护士;能在N3指导下组织查房;协助和配合上级护士进行危重患者护理或抢救工作,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1.2.3 护士绩效分配

护士绩效分配按岗位系数、工作量、满意度、护理质量和安全等综合指标进行分配。岗位系数占30%,其中N3级护士系数为1.5,N2级护士系数为1.0,N1级护士系数0.8,办公护士岗位系数为0.7,治疗护士岗位系数为0.6,准备护士岗位系数为1.0;工作量占50%;满意度占5%;护理质量占10%;护理安全占5%。

1.2.4护理排班模式

临床护士实习弹性排班制[4],将班次设为两班制,8:00-18:00;18:00-次日8:00,最大限度减少交接班次数,保证患者安全。将全体护士按岗位划分为办公班、准备班、消毒班、外勤班、治疗班和责任护士岗。责任护士分成五组,每组由1-2名N3护士带领若干名N2、N1护士和若干名岗前实习护士组成,每组护理人员保证新老搭配、高层级与低层级搭配,保证了工作量大、夜班和高风险时段护士配置,确保患者得到连续、全程、个性化的护理,保障了医疗安全和护士的身心健康。

1.3 护士分层管理的效果评价指标

护士分层管理的效果评价指标包括以下三类:①护理质量:资料来源于护理部组织的月度护理质量考核,评价指标包括基础护理、分级护理、危重症护理、健康教育、病房管理、优质护理、护理文件书写和培训操作,每项指标采用百分制评分。②患者满意度:资料来源于护理部组织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调查工具为自制问卷,问卷由3个维度(护理技术操作、健康宣教、护理服务)共15个条目组成。每季度调查一次,样本量为住院患者的50%以上,由患者自行填写完成后当场收回,每份问卷以百分制计算。③护理安全:资料来源于护理部的护理安全统计报表,主要指标包括护理不良事件、护理缺陷和护理投诉的例数和发生率。以上各项资料的时间范围均为2008年-2013年,其中2008年-2010年为护士分层管理实施前阶段,2011-2013年为护士分层管理实施后阶段。

1.4 统计学方法

建立EPIDATA数据库,由两位大学生进行双遍录入。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主要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等方法,以a=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前后护理工作质量比较,见表1

护士分层管理实施后,基础护理、分级护理、危重症护理、健康教育、病房管理、优质护理、护理文件书写和培训操作等8项护理质量得分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提高,且测量前后各项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前后护理安全比较,见表2

护士分层管理实施后,护理投诉、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缺陷的发生率均出现了下降,且测量前后各项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3

护士分层管理实施后,住院患者满意度得分由95.43分提高到了97.81分,且实施前后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3.1 护士分层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

研究显示,实施分层管理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士分层管理,岗位职责明确,每个护士严格按照岗位职责完成工作,各司其职,护士有精力和时间观察病情,落实基础护理服务措施、实施健康教育,确保患者得到更加周到、细致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5];完善责任护士分层竞聘方案,根据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等要素竞聘上岗,体现能级对应原则,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定期考核、评估,建立了竞争机制,促进护士不断提高自我业务能力,提高为患者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完善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按岗位系数、工作量、满意度、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等指标核算奖金,体现多劳多得,调动了护士工作主动性;临床科室实行科学的弹性排班制度,保证了工作量大、夜班和高风险时段护士配置,保证了护理质量[6]。

3.2 护士分层管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研究显示,分层管理实施后护理投诉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比分层前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3 护士分层管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研究显示,护士分层管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制度,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及创新潜能,改善了服务态度,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和交流,营造了和谐的护患关系,患者满意度提高;N3级护士工作经验丰富,负责科室重病人管理,各项业务操作娴熟,技术过硬,观察病情及时准确,患者更满意;护士分层管理,实行科学的排班制度,保证了工作量大、夜班和高风险时段护士配置,确保患者得到连续、全程、个性化的护理,保障了医疗安全和护士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S.E.O’Connor,J.Pearce,R.L.Smith,D.Vogeli,et al.Monitoring the quality of Pre-registration education: development,Validation and piloting of competency based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or newly qualified nurses.Nurse Educatiln Today,1999,19:334-341

[2] Yvonne Robb,Valerie Fleming,Christine Dietert.Measurement of clinical performance of nurses:a literature review.Nurse Education Today,2002,22:293-300

[3] 莫美英;陈小玲;郑清淼.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研究.中国医学工程,2014年5月第22卷第5期.

[4] 李亚兰,丛媛,侯亚芳.护士分层管理在外科病区的实践体会.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年2月第13卷第2期.

[5] 盛芝仁,麦一峰,周红娣,柳春波,陈谦,陈冬萍,陈娅莉,宋晓萍.护士分层管理的实施和体会.护理与康复,2013年2月第12卷第2期.

第3篇:中医馆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集中统一管理 中原油田 物资供应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0-193-02

翻开国有企业物资管理史,不难发现这样的一种“统放交替”的管理轨迹: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出于规范管理和控制成本的需要,将采购、管理权集中,以发挥规模优势,堵塞漏洞,规避风险;但随之而来的,是过分强调集中,统得过细过死,难以顾及下属企业的特殊性,最终导致管理政策限制甚至阻碍了下属企业的生产经营,不得已逐步下放采购、管理权;下放后的松散管理,放得过宽,采购、管理行为缺乏必要的监管、控制,导致经营风险的增加,迫使管理层重新集中管理。这种现象周而复始,普遍存在于国有企业的物资管理之中。

那么该如何规避这种国有企业物资管理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通病,转换个角度而言,即如何正确处理好集中管理和辅助生产之间的矛盾,切实辅助好生产,做到统而不死,放而不乱,这是摆在每一个油田物资管理者的一大难题。笔者经过数年研究,并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体会,试做以下探讨。

一、若要正确处理好集中管理与辅助生产之间的矛盾,应解决几个认识层面上的问题

1.集中管理绝不是目的。集中管理不是目的,仅仅是手段。如何辅助好生产、服务好生产才是集中管理的最终目的所在。一切偏离辅助生产的集中管理举措都是错误的,必须予以及时纠正。物资供应处作为油田生产的辅助单位,保证生产物资及时供应是最基本要务;否则,降本、增效、创新、精细管理等一切举措均是空中楼阁、不切实际。

2.集中管理绝不等同于集中权力。集中管理不是单纯的集中采购,更不是集中权力。因此作为物资集中管理的实施部门,物资供应处必须坚持把业务职能定好位:一是充分发挥组织职能,通过有序的组织,搭建一个业务平台,发挥局技术部门、管理部门,尤其是生产用户单位的作用,共同参与决策大宗物资的采购渠道、采购方式和采购价格;二是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在保证各二级单位零星急用物资自购满足内、外生产需要的前提下,符合集团公司、油田相关要求,规避风险;三是组织好对各二级单位管理基础、自购工作的指导、监管。

3.集中管理绝不能照抄照搬机械执行。集中管理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物资管理统一要求,中原油田作为其下属企业必须执行,但有个执行方式的问题。中原油田实施“走出去战略”已十余个年头,外部市场所占份额以及其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在集团公司上下已形成共识,若一味机械执行“围墙”里的物资集中管理模式,势必会阻碍限制外部生产。因此,应加强与集团公司主管部门的沟通,争取更多的特殊政策,以满足当前油田外部生产的特殊需要。如:对油田外部生产急需、甲方指定、工农关系等特殊需求物资,ERP线下签订合同、结算等。

二、若要正确处理好集中管理与辅助生产之间的矛盾,应解决几个操作层面上的问题

1.解决政策执行力问题。由于油田物资管理体制调整前存在的政出多门,职能、管理交叉等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致使一些管理政策执行力不到位,搞形式,走过场,“严格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仍然存在,出现诸如执行滞后、敷衍执行、选择性执行等现象,严重影响政策的执行效果。更有甚者,个别单位出于局部利益的需要,滥用政策决策,任意扩大或缩小政策的使用范围对象,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做法,使执行偏离了政策决策本来的精神,内容出现严重的偏差。笔者认为,简洁高效的制度是提高执行力的保障。首先应集中系统管理精英认真梳理现行制度,该废止的立即废止;其次要简化业务流程,使操作更为简便快捷;再者改变目前流于形式的定期考核为日常采购后评价以及执行力抽查;最后引入6西格玛管理机制,内部集中专家成立专门研究小组,主要职责是常年在基层巡视蹲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成立课题,组织解决方案,主抓政策执行,形成良性的闭路循环过程。

2.解决内、外部分制问题。油田内、外部生产经营模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物资管理方面若仍延续着管理、操作、考核等一套制度“一统天下”,显然有着局限性。坚持内外有别,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油田整体集中管理统一前提下,针对不同的模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甲方分别制订不同的管理政策、操作、考核机制,确保促进生产管理需要。2010年,针对新疆塔里木中原钻井公司外部特殊性,出台了《塔里木中原钻井公司物资管理办法》,目前运行情况良好,在满足生产需要基础上,兼顾了外部生产的特殊性,加强了其自身管理。

3.解决业务单元效率问题。效率问题不是孤立的,是依靠良好的态度和习惯加以专业的技能来保证的,并靠流程和制度去强化执行,去约束实施。若想从根本上取得效率突破,一需要有清晰的流程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按照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要求,对每个环节和岗位进行系统分析,重新审视、完善岗位描述,细化、量化岗位标准,明确岗位职责和操作规范;二要强化培训员工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三要进一步合并、压缩、减少审批环节,提高业务流转时效;四要无条件提高“框架协议采购率”,减少“一单一签”出现机率;五要加强业务流程时效监督,并形成制度,针对性解决业务单元操作缓慢的问题。

4.解决采购过程中商务操作与现场技术需要脱节的问题。如何解决大宗、重要生产物资商务操作与技术需要脱节问题,笔者认为,应切实发挥采购过程中局职能部门和现场技术人员专业优势,扩大参与业务面,为采购工作提供有效技术支持。物资管理部门应主动咨询、采纳技术人员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采购供应为生产服务。

三、中原油田物资供应管理模式建议

物资供应处作为中原油田的生产辅助单位,应立足于做好物资及时供应基础上,实现“服务、务实、高效、廉洁”工作目标。

1.着眼于提高业务的高效性、可操作性,系统梳理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深化物资集中管理体制建设,强化管理职能,组织系统内专业人员,着眼于油田内、外部区别对待和提高业务的高效性、可操作性,系统梳理现行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全面推行《管理基础资料目录》,规范物资计划、采购、消耗等主要业务基础工作和程序文件,实现物资管理制度统一、文本规范、流程标准的运作机制。致力于“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基础工作、统一信息平台、统一评价考核、统一业务协调”管理机制建设,使物资业务运行管理、调度、协调、监督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2.加强与现场的沟通衔接,增强物资供应的服务意识。改变目前年度工作回访、月度供应例会方式,安排各管理科室长、业务骨干对主要生产单位“驻站”式服务,每年不低于90个工作日,一是广泛收集基层单位对物资供应工作的真实需要;二是协助其解决内部供应工作“瓶颈”问题;三是协助各二级单位对物资供应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相关解决方案,切实为用户单位提供专业支持;四是在现场对从业人员进行必要业务知识、技能培训;五是定期向物资管理层提供政策执行力情况反馈。

3.针对当前油田生产经营的多元化,积极推行物资集中分类管理模式。针对目前油田分公司板块、石油技术服务板块、社会化板块、地面工程板块的不同特点,推行分类物资集中管理模式:中原本埠及分公司板块集中管理,统一储备,实施配送;普光、内蒙及外部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板块实施外部区域一体化管理,就地组织采购,分区域设库保供;外部相对分散区域物资供应尝试分包管理;外部地面工程板块下放一定采购权限。不同管理模式相应出台集中、自行采购目录,采购责任主体依照油田统一采购程序实施采购供应,同时供应处加强对自行采购业务的指导和监督考核。

4.着力加强采购关键环节控制,确保物资采购供应的及时性、安全性、经济性。采购物资的价格、质量、性能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成本、效益和安全,因此必须对采购渠道、价格、质量等关键环节实施有效控制。

(1)加强采购策略研究。一是积极研究并制定市场应对策略,目前,油田面临的物资采购环境是行业竞争加剧、价格风险、质量风险增大,这就需要物资采购部门组织精干力量,收集信息,跟踪市场,准确把握市场脉搏,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高采购工作的预见性和经济性。二是要创新采购方式,针对外部市场的特殊性有条件地开展分包采购方式。三是加强与战略供应商的合作,对油田主要生产物资,积极推行长期框架协议,进一步降低采购风险。

(2)加强采购计划管理。建立以年度计划为主,季度计划为执行单元的计划管理模式,扩大物资采购的批量。健全需求分析与预测体系,加强与勘探、开发、设计等部门的沟通和协作,研究油田生产建设各类物资的需求特征与消耗规律,让计划人员深入生产一线,与终端用户直接交流,提前做好资源落实工作,准确掌握用户需求信息,提高物资计划的准确率和执行率。

(3)加强采购渠道管理。供应商是物资供应链的源头,结合油田目前产能,应进一步优化供应商,规范油田长线、通用物资采购渠道,严格限制和缩减中间商的市场份额;同时,大力培育战略供应商,稳固战略联盟,扩大其市场占有份额,提高油田重要物资的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保护内部产品,但绝不保护落后,对油田行业服务中心下属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对产品质量过硬的坚决予以市场保护;对具备生产能力、产品质量有瑕疵的限期整改,达到外部产品同等水平后予以市场保护;对不具备生产能力、倒买倒卖的清除供应商网络。

(4)加强采购价格管理。控制采购价格是降低采购成本的重要手段,应进一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价格监控体系,加强价格的分析与研究,定期进行物资采购价格市场调研,准确掌握物资市场行情和价格趋势,确保各项物资采购价格合理。要从降低采购成本和保护员工队伍的高度,加大物资招议标力度,增加物资采购过程的透明度。坚持质量、价格兼顾的原则,以务实的态度,提高招标的质量和效率,既要严格控制采购价格,又要克服片面追求低价格而忽视物资质量与功能的倾向。

(5)加强采购质量管理。一要延伸质量管理监督控制点,选择名优厂家作为物资采购的主渠道,保证采购物资质量。二要完善质量检测手段,建立健全采购质量跟踪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把物资入库验收关口。三是加强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努力提高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第4篇:中医馆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 PPP模式;医院融资;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9-0-02

医院融资主要是指医院根据自身发展现状以及对未来经营的预期,在采取科学决策的引导下,通过各种途径来筹集医院自身发展需要的资金的一种融资行为。2005年,《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课题组研究报告得出了一个结论:中国医院改革基本不成功,吴明江指出中国公立医院的资金10%来自国家,90%来自医院自筹。医院自筹资金主要是来源于对患者收取的各种费用上,以及其他途径获得的资金(如融资租赁等)。陈竺指出要继续实行医疗改革方案,确保医保资金作为县级医院的主要资金来源,但是,这点并不能完全满足医院服务发展的需要。因而,医院迫切需要创新融资方式,来满足自身发展的要求。

一、医院收入及途径分析

1.医院收入现状分析

医院资金主要用于医疗设备的更新、人力成本以及基建等项目上,其中,医疗器械的更新占医院资金支出的51.19%以上。现阶段医院的融资途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家财政拨付;二是医院药价收入;三是医疗服务收入。国家十分重视医疗卫生的投入,其中,财政的医疗卫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由2008年的4.57%上升到2011年的5.35%,上升了0.78%,年均增长速度为0.2%;从绝对值来看,从2008年是的2987亿元,上升到2011的5364亿元。而从医院自身的收入来看,主要是药价差收入以及服务收入,同时,还包括融资收入。据美迪医讯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1年间医疗服务行业出现了相当规模的行业重组活动,资金额度达到0.69亿元;该行业可获得的资金总额为4.75亿元,平均单项投资达到0.14亿元,基本上与生物医药行业的单项投资额相等。

2.医院融资途径对比分析

现阶段,医院的融资途径主要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内部融资,二是外部融资,二者融资特点及风险如下:

(1)内部融资

内部融资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累积盈利性资金、药品差价以及医疗服务收入等。以往,医院主要是以公立医院为主,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本以及发展资金主要是靠地方和中央财政,以及医院自身的发展业绩来决定,从上文分析中,我们看出,虽然国家财政加大了对医院的拨付,但是,比例有限且有下降的趋向;同时,随着国家对居民社会福利性的要求提升,使得医药差价等途径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抑制,医疗服务价格的下降,医院的经营成本不断上升,经营性收入减少。如果医院采取内部融资的方式,那么风险是存在的。随着医院盈利性收入的减少,如果医院依靠内部融资,那么将会使得医院的收入以及服务水平进一步下降。导致医院职工薪酬结构的改变,提高人员的流动性。因此,在考虑内部融资的时候,医院必须深刻权衡增加事业结余与集体留购资金的平衡点,以免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行。

(2)外部融资

外部融资主要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中介作用来实现,主要途径包括:(银行贷款(混合贷款、项目贷款以及过桥贷款等)、项目融资(政府支持下的企业运行模式)、租赁融资、债券融资以及信托投资与产业基金融资、证券市场融资等方式)。基于医院的信用及发展前景,通过财务杠杆,外部融资可以最大化医院资金的来源,极大满足医院经营发展的需要。但是,基于金融市场的融资行为,也面临一定的市场风险。与权益性融资相比,债务融资主要是以医院的债务票据为依据,且作为信用凭证,医院以票据或者固定资产作为抵押,可以及时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而证券融资等融资方式,由于证券市场的不稳定性,以及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的存在,在决策失误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医院陷入资金陷阱中,不利于医院正常经营。

二、PPP模式内涵及特点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PPP)是当前国际上流行的应用于准公共服务及公共服务部门发展需要的一种融资方式。对此融资方式的定义,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看法。联合国发展计划项目组(1998)认为PPP模式非盈利性企业、政府以及盈利性企业基于某种合作关系而建立的一种融资形式,参与方共同承担和转移项目的风险。依据学者的定义,我们认为PPP模式是政府、企业以及非盈利机构共同参与某项项目的合作,通过三方的合作,解决资金的缺失问题,并有效地管理资金融通过程中发展的各项风险,真正实现多赢的一种融资方式,其融资流程结构如图一所示。

图一 PPP模式运行图

第5篇:中医馆盈利模式范文

应用计算机等高科技管理手段才能实现库存管理整合化、集成化、准时化、同步化、信息化和建立计算机整合管理的信息沟通基础,才能提高各个环节中对物资需求计划科学、准确地预测,以降低库存水平和库存持有成本。 在生产型企业中并不是对所有的物资都实现“零存货”控制,所以在选择“零存货”物资品种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全成本核算,才能加强对“零存货”的量化考核。例如海信的零存货管理是建立在整个企业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上的。它每年都要事先做好下一年的年度计划,如年度的销售额、产量、市场占有率、销售网点等。5.1.2高新技术的物流设备。

要实现“零存货”,仅靠“软件”是不行的,还必须有与之匹配的“硬件”才行。目前国内大部分生产型企业的物流设施设备现状已经阻碍了“零存货”实现,提高物流设备高技术含量,加快物流设施设备的更新已是刻不容缓。

要使采购方做到“零存货”,最大限度地降低物资的储存成本,必须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把物资采购各环节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电子商务系统。完善合理的系统运营,为物资供应各环节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以使采购方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将库存管理通过网络与其供应商、客户和本身有效地联成一个整体,打破个人和厂商固有的边界,以最快的速度将最广阔的库存信息集中起来供企业使用,这样便可以使所有工作都在网上进行,有效加速物资和资金的流动,实现“零存货”。

生产型企业所面对的市场包括物资资料采购市场和产品销售市场,这两个市场影响的因素是不一样的。对于销售市场,产品就是它所面对的终端,它是一个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的,并且在不同的地区对不同的产品的需求量也是不同的,对于在不同时间也是变化的。要想做好“零存货”对市场做好充分的研究也是必要的,使库存量的预测与市场实际所需相一致。采购市场是生产成品所需原材料所面对的市场,在接收订单后采购部门要及时地制定合理的采购方案,一方面追求采购总成本的最低,一方面满足市场的需求。

物资消耗特点是选择如何实施“零存货”管理的重要依据。只有准确地掌握各类物资消耗的特点,才能在不影响物资使用的情况下,确定出合理的“零存货”储备方案。比如一些消耗规律性比较强的通用物资,可通过加强计划管理,与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采取随用随购的方式不设库存,实施“零存货”管理。需要做好对物资消耗规律的预测、分析,同时要采用高效率、科学的库存管理系统。企业实施零存货应以既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又不影响其物流成本和营业利润为前提,从多方面考虑在什么时候、在哪方面可以实施、如何实施,从而达到成本最低的目的。我国企业已逐步认识到降低存货对提高利润水平,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性,零存货管理思想正被广泛接受。

一个企业如果想要成功的实施零存货的管理模式,必须要具备严格的物质环境的支持,简单的来说就是要有先进的生产方式,强大的配送体系等诸多方面的支持配合,即必须有可运行的物质环境。细化到具体实施的条件,可以总结为生产方面拥有健全的采购、存储及供应链物流管理,合理的销售方式作为配合,并且能够有效防范周遭因素突变可能造成的损失。

企业从多角度考虑,选择最优的供应商,而且统一从供应商订货还可以获得最大批量优惠,应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确保供应渠道的稳定,实现根据企业实际需要订货,最大限度降低存货量,达到零存货的目的。

第6篇:中医馆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中医护理;护理质量评价模式;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248-01

近年来,随着中医事业的发展,中医护理工作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规范医院中医护理工作,促进中医护理管理质提升,自2013年12月份起,我院将护理质量评价模式应用于中医护理管理中,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护理工作者的基本资料

本院是一所县级中医医院,护理工作者总计40名,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32.5±5.6)岁。职称方面:副主任护师4名,主管护师6人,护师8名,护士22名;学历方面:本科4名,大专20名,中专12名。

2.管理方法

2.1制定评价标准

参照现行《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 (2010年版),结合本院中医护理的特点,制定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并严格按照工作指南展开审查核实。审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开展中医护理工作评价指标;(2)开展中医辨证施护工作的评价指标;(3)了解护理工作者相关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工作评价指标等。其中,中医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专业技术的评估作为本次研究评估关键。

2.2进行专项检查与整改

由本院护理经验丰富且中医理论水平较高的资深主任护师及副主任护师组成专家检查团,按照所制定的中医护理管理质量评价标准,对我院日常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审评。并针对检查成果进行分析反馈,与各个科室合力研究,提出整改方案。

2.3评价方法

本次护理质量评价紧紧围绕改善中医护理管理的主题,以促进中医护理发展、维护患者健康安全为目的,采用护患访谈、现场审查、随访患者等方法,进行评价。

2.3.1护患访谈

分别对患者及护理工作者展开访谈。(1)患者访谈。由专家评审团随机抽样,以 2013年12月份~2014年12月份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80名危重症或急诊患者作为对象进行访谈,以此展开评估。主要评估内容有:患者对其疾病情况、医院养生康复以及安全用药情况的了解程度,如与患者自身疾病相关联的用药、饮食、情志、起居等。其中,重点对患者是否从日常护理中获取中医健康知识及康复指导等内容进行评价。(2)护理工作者访谈。包括对护士长与普通护士的访谈。随访护士长,以评价其对特色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以及我院核心制度的掌握情况、对定期培训及护理计划的掌握与落实情况、对我院病区患者动态的掌握情况。护士访谈,则是通过访谈责任护士,以评价其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流程及中医护理制度的了解情况、对患者常见疾病中医常规护理的掌握程度(如中医辨证施护常规方法及措施、患者症候分型情况、护理级别等)、对患者高风险服务、安全目标的认知情况及防护措施知晓情况等[1]。

2.3.2现场审查

就护理工作情况,如护理工作人员严格按照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中医护理常规执行情况、中医护理项目开展情况及其日常记录情况、中医分级护理以及辨证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各科室对护理工作人员的中医药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实施与记录情况、护理工作人员病历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情况等,专家检查团进行现场审查。

2.3.3随访患者

随机选取从2013年12月份~2014年12月份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80名危重症或急诊患者进行随访,以此评价我院患者入院流程、给药流程以及抢救流程的合理性、评价各科室接待流程是否合理、评价我院中医护理方案的执行情况等。若出现问题,应及时采取系统性追踪处理,落实各部门责任,分析问题原因,并针对性进行整改。

3.结果

3.1中医护理质量得分情况

我院实施护理质量评价模式管理后,中医护理措施得到有效落实,中医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之前,P

表1护理质量评价模式实施前后中医护理质量得分比较

时间 审查次数 综合得分(分) P

护理质量评价模式实施前 26 91.6±1.3 P

护理质量评价模式实施前 26 96.3±2.2

4.讨论

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同样,中医护理作为中医发展的重要临床阵地,其质量管理至关重要。护理质量评价模式的引入,为中医护理质量管理提供助力。

本次研究中,我院应用护理质量评价模式实施中医护理管理,以中医护理作为对象,紧密围绕中医护理,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与整改,既体现出中医特色,又保障了护理工作的可持续发生。本次护理质量评价还紧紧围绕“改善中医护理管理”的主题,以促进中医护理发展、维护患者健康安全为目的,采用护患访谈、现场审查、随访患者等方法,进行评价。方法灵活性大,涉及范围广,从标准制定到具体施行都有缜密规划。同时,护理质量评价模式更加注重对患者与护理工作者的沟通协调。一方面,能够发现现行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及早落实整改,解决患者入院治疗过程中的困难不便;另一方面,使护理工作者更加重视中医护理,令其自觉的参与到持续质量的改进工作中,帮助其专业水平提升,助其成长。这两方面都是在显示,在中医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质量评价模式,能提升中医护理管理质量水平。研究结果也证实了:我院实施护理质量评价模式管理后,中医护理措施得到有效落实,中医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之前,P

综上所述,在中医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质量评价模式,不仅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还能大力加强中医护理质量管理,值得推广。

第7篇:中医馆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 局部; 零库存;管理;医院药库

零库存由日本丰田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开创,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基本没有原材料和半成品的积压。零库存应用于生产过程、原材料供应、物流配送及产成品销售等各个环节。随着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其管理理念也应用到医药卫生行业[1-2]。我院适时应用局部零库存管理理念,加快了医院资金的周转,提高了药剂科工作效率,减少了成本支出。现将我院应用局部零库存管理模式体会介绍如下:

1局部零库存模式

局部零库存模式是将药品分为稳定品种与不稳定品种两大类。稳定品种是指用量稳定,不受疾病流行、季节气温等因素影响,通常为治疗慢性疾病类的的药品。可根据既往用量和实际库存量来确定采购量,实行完全的零库存。不稳定品种主要是用量波动较大,易受疾病流行、季节、气温等因素影响,通常为治疗急性病、流行病的药品。不稳定品种与数量的确定对于“局部零库存”的顺利实行十分重要。

2局部零库存药库流程

各药房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根据前期药品的实际用量和目前的药品库存,参照设定的药品库存高、低限,生成药品采购计划单,递交至药库。药库接收到药房药品申领单,发现有库存品种后,统一递交医院形成总的采购计划单,采购完成,药品送达医院药库后,库管员执行药品入库验收手续,库管员将入库单转换成出库单,随药品送至各药房。

3实施局部零库存管理的优点

3.1 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库存管理成本是医院药库存药发生的全部费用,我院自2008年3月引入零库存管理模式,通过实施局部零库存,使得医院的采购成本和仓储成本降低[3],同时医院减少了仓库面积和库管人员数量,实行“局部零库存”后,原用于药库储药的资金得以充分盘活,使医院可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3.2减少库存量:节约空间:我院实行局部零库存后,有些药品可避免了药房和药库的双重库存,减少了库存量,又避免了先到药库再到药房的重复劳动,降低了劳动量。实行“局部零库存”后,库房面积更是缩小,这样为医院腾出了更多的房屋资源,有利于医院优化空间配置,尽可能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3.3提高资金周转率:零库存是以需求为导向来制订采购计划,其特点是少量、多次[4],我院药库实行“局部零库存”后库存管理的效率明显提高,库存周转率则明显上升。使流动资金极大盘活。

4零库存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

药品的供给和需求具有连续性和不确定性,医院实行零库存管理也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临床治疗因病人病情的不确定性,有时一些药品的使用量突然增大,或者供货商有时配送不及时,使得出现药品断缺现象的风险增大。为减少给临床治疗带来的不便,我们对库存药品加强动态监控,加强药品请领计划,及时为临床采购药品。部分需要皮试的药品有时存在两个批号,为尽力减少换批号,我们加强与临床沟通,搜集用药信息,适当增加对需要皮试的药品同一批号的购进数量,同时让供货商尽量送同一批号的药品。由于目前各地医疗机构采购药品均采用集中招标,具备配送资格的往往不限于本地公司,医院想实行“完全零库存”管理还需要时日。

5讨论

我院实施药库局部零库存管理模式以来,随着库存量的减少,要求药师要加强与临床科室沟通的责任感、一心为公、业务熟练,门诊和住院药房管理人员根据药品数量的动态改变请领药品,按临床需求出库发药,库房管理人员根据出库量订购药品,及时采购补充库存,所有人员均有记录本或记录纸留存备查,责任到人;严格监控缺药数量最大的前10位药品,发现缺药立即检查记录,查找原因,加强了药品管理人员的责任感。

局部零库存使药品质量和有效期得到充分保证,加强了流通,缩短了周转期,减少了库存,增强了实效性,但是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如何解决临床用药无规律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利用信息系统统计某一时间段的动态消耗量,使采购、库存管理更科学。

我院在药品局部零库存模式的应用中,随着外部条件的逐渐完善,药品库存量呈进行性减少。局部零库存应具有适时灵活的应变性,零库存的实施是建立在无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传染病疫情及其它不可抗力,相对稳定的客观环境基础之上的。只有充分利用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加强药库有序化管理,并和医药公司密切配合,实施局部零库存管理才会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医院才会有更明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5]。零库存倡导的最小化库存规避了因用药品种的不确定性造成药品失效的浪费,以及市场变化引起药品积压的风险。

综上所述,建立适合的药库局部零库存管理模式,对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大意义。参考文献

[1]高峥,范德东,张松青.探讨医院药库推行零库存管理的意义及可行性[J].中国药房,2008,20(1):108-109.

[2]丁蓉.关于医院药库药品零库存的探讨[J].中国药业,2008,17(10):62-63.

[3]沈宏伟,林伟萍,吴春美,等.城市医院药库零库存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药业,2008,17(6):48.

第8篇:中医馆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社区;综合干预管理模式;糖耐量异常;糖尿病

糖耐量异常为糖尿病的前期,患者通常无任何症状。但作为血糖正常至糖尿病的中间阶段,糖耐量异常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或并发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比糖耐量正常患者明显增高。而糖耐量异常患者病情转归具有一定的双向性,现有的证据表明,通过饮食调节以及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等干预措施能有效的逆转患者的结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慢性病院外管理的主要承担机构,在多种慢性病的防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对糖耐量异常患者使用社区综合干预管理模式,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在我社区健康村体检中初筛出的68例糖耐量异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26~73岁,平均(48.8±12.4)岁;体质量13~28kg/m2,平均(19.26±3.65)kg/m2;文化程度:小学5例,初中11例,高中13例,大专及以上5例;合并呼吸系统疾病8例,高血压病3例,冠心病3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23~72岁,平均(48.1±12.2)岁;体质量13~26kg/m2,平均(18.91±3.14)kg/m2;文化程度:小学4例,初中10例,高中14例,大专及以上6例;合并性呼吸系统疾病7例,高血压病3例,冠心病2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1)符合糖耐量的诊断标准[6],即空腹血糖(FPG)6.1~7.0mmol/L,口服75g葡萄糖液后2h血糖7.8~11.1mmol/L;(2)长期居住在我社区居民,且能定期完成随访;(3)心、肝、肾、肺、脑功能正常;(4)认知功能正常;(5)具备完全的生活自理能力;(6)对本研究知晓同意且自愿参加。

1.2.2排除标准 (1)进行过系统性糖尿病及糖耐量有关知识学习者;(2)使用过降糖、降脂、降压及激素类药物者;(3)精神类疾病及意识紊乱者;(4)继发性血糖升高者;(5)血液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6)长期吸烟及酗酒者;(7)合并急性感染性疾病;(8)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9)对本研究不清楚或非自愿加入者。

1.3方法

对照组实行社区常规管理模式,即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每半年对患者进行1次血糖、血脂的检测,并做好记录。观察组实行社区综合干预管理模式:(1)糖耐量异常有关知识宣教。定期举办糖耐量异常有关知识的讲座,由社区卫生人员提前电话联系患者,督促其到现场学习;着重为患者介绍糖耐量异常发生的原因、高危因素、危害及预防措施,重点强调糖耐量异常与糖尿病的区别,使患者对糖耐量异常形成充分的认识;将糖耐量异常有关知识制作成形象鲜明的宣传册,定期为患者进行发放,以供患者阅读;向患者介绍控制体重、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以及戒烟戒酒的重要性,使患者认识到良好生活习惯对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性;根据患者个性特点、生活背景、文化水平开展个体化宣教,以帮助患者更好的认识自身病情。(2)心理指导。部分患者在知道自己糖耐量常后可能会出现焦虑、紧张、害怕等心理,担心自己容易发生糖尿病,护理人员应除积极地向患者讲解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的区别外,还需做好患者的安慰工作,为其介绍控制效果较好的病例,使其认识到只要规范化的进行控制,是能有效的避免病情进展至糖尿病的,以消除其的不良心理;对于不重视自身病情的糖耐量异常患者,护理人员应适当向患者强调糖耐量异常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及发生糖尿病后可能形成的危害,以引起患者的重视,从而以正确的心态面对自身病情。(3)饮食干预。根据患者体质量、体力劳动情况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按1:2:2比例分配到三餐中;告知患者及家属常见食物的热量,以方便患者饮食计划的制定;向患者介绍高糖、高脂肪食物的种类,嘱患者禁止摄人;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食物的正确烹饪方式,食用油的选择以花生油、菜油、大豆油等植物油为最佳,并控制食盐的摄入量,以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指标为两组干预前、干预2年后血糖变化情况及2年内糖尿病发生率。血糖指标为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糖尿病发生的诊断参照《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

1.5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由SPSS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血糖变化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FPG、2hPBG、HbA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PG、2hPBG、HbA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糖尿病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糖尿病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第9篇:中医馆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腰椎椎间融合术;排气时间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04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844-01在骨科临床中腰椎退变性疾病较为常见,临床表现为下腰痛与功能,对患者劳动能力与生活质量均会造成严重影响[1]。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临床治疗中常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其中腰椎椎间融合术是常用术式[2],可对椎管进行减压处理,促使椎间融合并固定,促使神经根所受压迫消除,同时解除因椎间活动异常引发的疼痛。然而,在腰椎椎间融合术后,20%-30%患者[3]仍有下腰痛症状,对其日常活动及功能恢复有不利影响。这不仅和手术治疗与疾病等因素有关,同时与围术期间护理效果及护理质量有直接关联。为探寻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在腰椎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笔者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行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一体化护理模式,其中观察组成效显著,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行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92例,其中男53例,女39例,患者年龄为34-75岁,平均为(64.5±4.7)岁;其中腰椎管狭窄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52例,椎间盘源性腰痛19例;单阶段固定57例,双阶段固定24例,三阶段固定11例。将凝血功能障碍、术前3个月间有血栓性病史患者排除。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对比。

1.2方法在腰椎椎间融合术围术期间,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采用护士轮班制,对手术步骤与患者病情予以配合护理,术前进行宣教,术后进行对症护理与心理护理;观察组采用一体化护理模式展开综合性护理,由1名责任护士对1组患者负责,采取责任护士连续排班制对相应日常事务与医嘱加以处理并执行,制定患者自入院至出院整个过程中的护理计划,在制定心理护理、术前准备与术后康复指导等护理程序时保证连续性与整体性,提供一体化护理服务,保证整个护理过程连贯一体,同时在进行护理程序制定时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理念,对患者康复、饮食、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工作加以统计。在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各护理细节与护理计划进行制定时,理清、理顺各方面护理工作间的相关性,由资深护士开展一体化护理服务。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健康知识知晓率进行统计并展开对比。护理满意度用我院自制满意度量表进行评价,该表是对一般住院患者关于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参考,将护士工作技能、服务主动热情、与患者沟通效果、对患者关爱程度、健康教育与病区管理等项目涵盖其中,利用Likerts分法进行量化积分,总分为100分。该调查表经咨询专家鉴定具有良好效度,可对患者实际满意度予以真实反映。

1.4统计学分析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分析,用(χ±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对组间数据展开t检验,组内数据展开X2检验,当P

对照组46例患者排气时间为(26.7±2.5)h,住院时间(16.1±2.8)d,护理满意度(78.6±15.4)分,治疗依从性89.13%(41/46),并发症发生率6.52%(3/46),康复知识知晓率82.61%(38/46);观察组46例患者排气时间为(18.6±2.3)h,住院时间(12.4±1.7)d,护理满意度(97.5±17.4)分,治疗依从性97.83%(45/46),并发症发生率2.17%(1/46),康复知识知晓率93.48%(43/46)。对比可知,观察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健康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

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背景下,围术期护理模式也在不断更新,现如今对患者心理与生理需求加以满足的一体化护理模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4]。在腰椎退变性病变患者行腰椎椎间融合术临床治疗时,一体化护理模式的应用对手术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

一体化护理是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原则,针对患者个体化实际情况展开一体化、连续性护理,促使护理工作更为人性化,更有针对性,更具连贯性,从而实现护理最佳效果。在一体化护理中,重点是保持护理工作连续、优质,经心理护理,专业、系统性健康教育,术前准备并在术后展开有效、正确的康复指导,促使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尽早达到个人健康的最佳水平。在一体化护理工作中,责任护士实行连续排班制,可有效均衡护理人力和层级配置间的对应关系,确保护士有更多时间在患者病床旁,患者和护士有更多交流沟通时间,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护士的熟悉与信任度,对护患关系加以显著改善,大幅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同时也可促使护士护理时间增多,便于对并发症发生迹象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从而使得护理质量得到保证。同时,经过健康教育,可促使腰椎术后患者对腰椎康复相关知识予以了解、掌握,促使其康复信心增强,患者依从性可得到有效激发。在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健康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

总之,在腰椎椎间融合围术期中应用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可促使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大幅缩短患者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参考文献

[1]王飞,卢慧娟,朱红芳.经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早期下床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J].浙江医学,2010,24(11):1720-1721.

[2]赵文雅,林爱仙.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早期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