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监督管理职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水利系统;财务监督;对策
作者简介:黄秋月(1961-),女,汉族,河南郑州人,郑州市引黄灌溉工程管理处财务科长,经济师,研究方向:财政税收、财务会计。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9.26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9-56-02
我国工业在新时期取得了全面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水平,才能实现工业现代化。当前我国的水利系统浪费现象严重,经济效益的定位不准确,实现经济效益过程中的基本原则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同时我国水利系统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国际国内环境的考验,在面临国际新技术和通货膨胀的严峻挑战,从内外部环境看,我国水利系统财务需要从自身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才能更好的适应新环境下财务发展的根本需要,为企业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财务环境,因此我国水利系统财务监督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体现出来,从根本上提高财务监督管理水平。
一、我国水利系统财务发展基本概况
财务在水利系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能够对现实的货币进行掌管,同时能够对货币资金的投放和筹集进行科学有效的决策,从而对货币资金的流转和需求进行全面有效调度,可以监控和规划再生产的各项活动,同时这些活动主要是指价值管理活动。管理财务主要是通过财务信息分析,从而找到企业决策的基本思路,为水利系统科学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1]。财务主要是以成本、决策、责任为中心,开展各种有效的财务活动,从而保证水利系统在再生产过程中资金的运转,财务管理主要是对再生产过程中资金流向进行监督和控制,对资金流向、时间、数量三者进行最优组合,从而达到事前控制的根本性目的,从而更好的调节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管理活动。
水利系统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突出可持续性,坚持科学发展,当前在发展过程中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社会效益,发展过程中需要完成优质、低耗、高效益的社会需求,水利系统在再生产过程中需要完成资金运动的科学管理任务,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开拓和完善价值管理系统,坚持科学管理,把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保证财务资金得到有效运转,投资的效益能够全面实现。在具体工作过程中需要明确职责分工,对任职人员的基本素质进行科学有效的评判,对机构设置进行全面规划,保证发展面貌处于一个崭新的状态。水利系统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保持经济活动的雄厚实力,这是其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因此需要把财务从管理中划分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财务职能管理机构。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实现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转变的关键时期,水利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如果出现资金流动停止或者迟缓,对再生产来说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情况下会导致企业陷入危险境地甚至破产。水利系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关键是要实现货币资金的投放、筹集、积累和调度,只有把这些融资实务做好,才能实现科学发展。水利系统在融资实务实施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对现金收支需要进行预订,从根本上满足适度余额的基本规律,企业在收集财务信息的过程中要把握有效的时机。我国水利系统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承担的效益要求和投资风险会越来越大,金融市场呈现日趋复杂的局面,对融资产生重要的影响,财务监督管理工作变的越来越重要,只有全面做好财务监督管理工作,财务决策才能更加准确有效,因此水利系统当前需要设立财务管理专职机构,达到科学有效的监督财务活动的根本目的。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水利系统更加关注效益的产生,财务管理部门需要更好的分析过去财务信息,同时又需要科学有效的筹划未来,并且能够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和科学控制。财务活动不仅是对过去的财务经济活动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对未来财务活动进行规划,从根本上能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控制,保证水利系统的经营生产活动能够按照财务目标的要求向前发展,因此引进更加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财务是当务之急。水利系统当前的经营条件和社会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外部经营生产环境更加复杂,同时内部经营生产过程中竞争压力增大,只有对水利系统的内部外部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科学的管理,才能更好的实现价值管理。仅仅依靠固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新环境的要求。因此需要引进管理财务,并且管理财务需要结合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同时又要与自身的发展状况相适应。
水利系统在新的环境下需要引入管理财务人员,管理财务人员需要具备财务学、管理经济学、高等数学、计划统计学、运筹学和行为科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又能够熟练的操作计算机,对本企业内部的财务活动熟悉,善于分析和探索财务创新监督管理思路,能够促进财务监督工作顺利开展。管理财务并不完全是管理和财务的综合产物,它是对财务工作的补充和完善,它既是财务管理的方法体系,同时也是财务核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财务监督管理过程中需要突出财务活动的真实有效,能够对财务信息进行有效的监督,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保障财务监督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二、我国水利系统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的措施
财务管理专职结构可以更好的完成各项财务管理职责,保证财务人员能够依法履行各项财经职责,避免财务人员违法活动产生,促进企业内部财务活动有序开展,对企业科学决策产生重要的作用。这样可以更好的实现单位负责人为财务人员提供主体地位的机会,可以更好的实现财务监督管理职能,保障财务监督管理活动的顺利实施。
我国水利系统财务监督管理活动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健全内部财务监督管理的法律体系,保证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处理综合事务,我国水利系统财务监督管理活动的开展,与各项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是分不开的,当前我国水利系统需要加强内部财务监督法律体系建设,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可以更好的实施财务活动,保证财务活动能够在法律法规的要求下得到有效监督。水利系统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从根本上满足多元化经营生产活动的需求,财务监督过程中职责需要明确,对职能管理部门人员的监督职责进行划分,审计监督的各项权限进行公示,保证财务监督管理部门能够实施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财务监督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大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对违反财务活动法律法规的人员进行重罚。法律法规制度建立完善之后,关键需要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对制度实施,从根本上加快财务监督管理制度的建立步伐,保证财务监督管理活动能够有法可依。水利系统财务监督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度需要以《财务法》相关规定为基础,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需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做好财务事项审批人员、财务保管人员、经办人员、记账人员的职责权限。
我国水利系统的财务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在具体财务工作中能够实施好财务制度,才能保证财务工作按照财务制度的要求顺利开展。水利系统财务制度实施过程中需要从实际出发,能够真正满足具体需求,在发展过程中会把成本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很多情况下没有很好的处理财务工作,只能委托社会上一些中介财务企业完成财务工作,这样企业能够免除财务机构的各项开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利系统财务信息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往财务工作主要是关注纳税情况,妒忌企业的现金流关注比较多,但是当前情况下财务监督管理工作更加注重企业融资问题,把财务工作成为解决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工具,要把资金流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一旦企业的融资产生问题,企业的发展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严重情况下可能会破产。统计财务信息的时候需要坚持成本效益基本原则,水利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只有坚持成本效益原则,才能获取可持续发展,成本效益通过财务信息的分析能够很好的展示出来,为企业进行科学有效的决策创造良好的环境。财务制度在财务工作过程需要得到全面贯彻和落实,在财务监督管理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财务制度,促使二者形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机制,从而保证水利系统财务监督管理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水利系统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坚持信用建设基本原则,信用状况决定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是保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为了提高我国水利系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能力,需要不断改善信用状况,为发展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要从自身出发加强监督管理工作,信用问题主要体现在财务信用上,财务信用问题产生会给企业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水利系统失去财务信用,产生的财务信息就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活动,对财务信息统计过程中会产生错误,这就影响到企业资金的投资,产生错误的决策,对企业产生的危害是深远的。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财务信用原则,做好财务监督管理工作,从根本上消除财务信息的造假现象,只有坚持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才能依法开展各种生产经营活动,才能更好的做好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需要坚持依法财务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从根本上保证财务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严格遵守财务制度,保证财务制度能够在水利系统财务信息中体现应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财务信息的科学性,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一、会计委派的内涵
会计委派指的是政府部门或者一些事业单位为了监督并真实了解下属单位部门的经济、财务状况,委派会计人员赴下属单位部门任职,并对其人事任免、工资以及福利待遇等加以集中管理的制度。其中,受委派的会计既可以是政府部门、企业自己的会计人员,也可以是第三方会计人员。委派单位主要分为三种:国家政府行政单位、企业以及乡镇集体企业、农村经济组织。而委派会计制度的形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委派单位采用会计主管、财务总监等对下属单位进行财务工作管理;另一类是委派单位直接组织成立会计核算中心,集中管理下属各单位的财务工作。会计委派制度是我国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其可以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下属单位部门造假,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另外,会计委派制度可以提高集团各项财务制度的执行力,委派的会计由委派单位进行考核,会计人员自身利益与监督单位利益没有直接关系,使得委派会计敢于实行监督管理权力,确保集团整体的经济利益。
二、会计委派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依据不足
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会计委派制度的专项法律。《会计法》只是明确了国务院财政部门对全国会计工作负责,地方政府对当地会计工作负责,没有规定会计工作具体由哪些部门负责,也没有说明企业会计人员的来源。而《公司法》、《企业法》等也只是明确规定了企业对会计人员有用人自主权,会计机构的设置属于企业内部事务。因此,严格来说,会计委派制度法律依据整体不足,未能自成体系,企业不能强制实行会计委派制度。
(二)背离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实行政企业分开,只有政企分开,企业才能够拥有独立自主的经营权利,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而会计委派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相背离,企业没有任命会计的权利会使得会计与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彼此难以协调,这就很容易造成企业与委派会计之间的对立,使得委派会计不能很好地完成财务监督管理工作,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三)弱化会计管理职能
我国于特定历史条件下所施行的会计委派制度强化了会计的监督职能,实现了对下属单位财务状况的控制,但却弱化了会计的管理职能。这样的制度设计存在先天性缺陷,很可能导致上级委派的会计与被派单位之间发生严重的利益冲突,影响被派单位员工工作积极性,委派的会计也很容易出现懈怠心理,导致其不能很好地完成会计管理工作,未能切实履行管理职能。
(四)委派会计与被派单位之间的关系协调困难
由于会计委派独特的制度设计,委派会计与被派单位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隔阂。从管理学上分析,委派会计主要对委派单位负责,属于被委派单位外部人员,会计委派制度就是利用外部人员对内部人员的监督管理来实现上级单位对下属单位财务状况的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处理好外部人员与内部人员的关系,导致财务监督管理工作遇到很多难题。另外,从组织行为学角度考虑,委派的会计与被委派单位其他人员利益关系不同,存在着不可化解的矛盾,因此,如果被委派单位没有合作意愿,委派的会计将很难开展工作。
三、会计委派的完善建议
(一)完善会计委派相关立法
完善会计委派制度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加快会计委派的相关立法工作,处理好会计委派制度与现行各种法律法规相矛盾的地方,明确会计委派制度的法律地位,这样才能逐步推广、完善会计委派制度,充分发挥会计委派制度的作用。因此,政府有关部门要尽快修改、制定相关法律,从法律上承认会计委派制度的存在。首先,要完善《会计法》相关规定,明确政府财务部门拥有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人事调动的委派权,企业在享有财务自主权之外还必须接受委派机构委派的会计人员等。其次,立法机构要修改、完善《企业法》、《公司法》中的有关规定,妥善运用各部法律对会计人事任免权的规定,并重新划分会计的职责与权限。第三,立法机构还应该明确会计委派单位与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会计人员之间的统管、统派关系,真正发挥其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作用。另外,立法机构应给予指引,使各界明晰现代企业的政企分开并不意味着政府放弃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
(二)建立健全会计委派制度
会计委派要想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建立健全会计委派制度,要根据单位实际情况逐步完善会计持证上岗制度、选拨任用制度、会计业绩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并健全定期轮岗制度以及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同时,还要尽快完善有关会计委派制度的各项规定,从制度上规范好委派会计的范围、对象、程序以及形式等,并详细说明委派会计任免、考核、奖惩、培训以及档案管理等配套制度。此外,还要建立会计委派的轮换和离任审计制度,确保会计委派工作公开化、透明化,并针对委派会计进行业绩、业务水平等方面的考核。
(三)明确委派会计与受派单位之间的关系
会计委派的一大难题就是委派会计与受派单位之间的关系不明晰,因此,完善会计委派制度就要明确两者的关系,使委派会计真正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委派会计既不能放弃监督管理职责而单纯地为受派单位服务,也不能仅仅强调对受派单位的监督管理;而是要明确工作范围,既不能敷衍应付,起不到监督管理职责,又不能越过权限范围,进而影响被委派单位正常开展工作,因此,要尽可能避免与被委派单位之间形成对立关系,明确彼此之间的隶属关系,正确行使会计职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整个集团的经济利益。
(四)明确委派会计的职责与权限
完善会计委派制度,就要明确委派会计的职责与权限,将会计委派制度公开化、透明化。委派会计的主要职责有:组织会计核算,监督单位财务的收支情况,监督国有资产具体运营情况;监督单位对上级部门相关财务规定、纪律的执行情况;配合社会中介机构对单位会计报告的验证与审计,并对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与真实性负责。委派会计的主要权限有:检查单位资金的收支情况;参与单位财务会计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审批单位公开的会计报告,并且对会计报告的合法性与真实性负责;对重大的财务收支情况与相关负责人联签审批;与单位财务部门共同完成单位年度财务预决算以及分配方案的拟定;审核单位投资项目可行性报告以及签订的重大经济合同等,在必要时可以直接参与单位重大经济项目的谈判、签订;组织单位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培训等。
(五)加强委派会计培训
委派会计的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会计委派制度的实行效果,只有合格的会计人员才能真正发挥会计委派制度的作用,因此,委派单位必须组建一支水平高、能力强的会计队伍,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会计工作能力与业务水平,确保其工作质量,以真正发挥委派会计对下属企业的财务监督、管理效果。
关键词:水利财务管理监管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十分显著的绩效,原有的落后的水利财务管理体系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迫切要求在水利行业进行改革,特别是作为水利行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水利财务部门,加强其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深化是十分必要的。强化水利财务监管,确保国家以及社会投资资金安全,保证水利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已经成为现阶段水利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对于推动水利项目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水利财务监管工作内容概述
1.1对水利项目建设的筹资以及融资进行综合监管
资金是开展一切项目实施建设的基础,也是水利部门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随着国家在水利建设方面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水利项目实施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也日益多元化,这就要求在水利财务的监督管理过程中,保证筹资以及融资渠道合法,资金使用方式科学,能够确保资金使用产生较高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
1.2水利项目建设投资的财务监管
水利建设单位开展国家基础水利项目的建设,必须通过投资来实现,因此对投资进行财务监管也是保证水利财务管理取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对水利财务投资的监管应该重点针对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性、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以及项目实施后所带来的综合效益,并能够经过上级财政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投入实施。
1.3对水利建设单位收支情况的监督管理
水利建设项目因为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因此收支结余包括国家财政补助结余以及其他收支结余组成,因此对水利建设单位的收支结余进行监管,也是保证国家资金安全的有力手段。在水利财务监管中,结余的管理主要是针对结余的分配使用方面的监督,确保按照收支两条线的方式开展结余控制管理。
1.4水利财务建设单位的预算监督管理
由于建设水利工程项目一般是由国家进行投资开发,因此水利财务建设部门必须制定详实的预算计划,对本单位的相应收支进行控制指导。通常情况下,对水利建设部门的预算管理监督重点是针对水利建设部门的年度建设计划以及财务管理,明确资金的收支、投资方向以及财务资源结构等内容,并通过对预算管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最终确保预算计划编制合理,预算计划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
2水利财务监督管理完善措施
2.1建立水利财务监督管理体制,提高内部控制对财务管理的控制成效
水利财务监督管理作为保证水利项目建设财务管理正常有序开展的基础,必须通过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进而保证水利财务监督管理措施落实执行到位。水利财务监督工作人员应该严格依照管理制度,按照相应的流程按部就班开展财务监督管理工作。此外,应该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将其作为对水利财务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提高水利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与工作效果,最终实现水利财务管理工作模式的优化。
2.2督促水利财务管理部门对工作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现阶段国家对于财务管理已经推行预算管理、财政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管理等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因此在水利建设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遵循这些既定的制度以及政策,推进水利财务管理改革的不断推进。因此,对水利财务的监管,应重视对水利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上,结合新时期的财务管理现状,借助信息化技术,推动水利财务管理的标准化、精细化以及规范化。
2.3将财务内部审计以及外部审计作为双重监督机制
为了保证水利财务监督效果得以实现,通过内部审计以及外部审计,提高整体监管效果。对于水利建设单位内部而言,应该积极主动地开展财务审计工作,及时总结分析自身从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漏洞及问题,避免水利建设项目财务风险的发生。此外,水利财务监督管理部门还需要重视外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借助专业性较强,审计能力水平高的外部审计工作对水利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水利财务管理工作是否依据合法开展,并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实现水利财务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
3水利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水利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仍然不够完善
水利财务管理对水利事业的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重要,要想取得一定的管理成效,就必须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来对其进行约束和制约,只有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水利财务管理的有效实施。尽管目前许多单位或部门都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水利财务管理制度,然而现有的水利管理制度存在着很多问题,漏洞很多,内容不够全面详实,特别是在关于预算以及对财务的分析方面十分薄弱,不能有效地指导水利财务管理工作,给水利事业的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3.2在财务预算方面管理不合理
财务预算是水利财务管理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财务的预算包括很多方面,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资金的整体动向,影响单位和部门的收支状况,由此可见加强财务的预算管理工作是多么的重要。然而,目前部门相关负责人对财务的预算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机构的财务收支不明确,难以满足相关预算要求和规定,一些收支不合理甚至出现严重失衡现象,使得资金难以正常进行流转,诱发单位及相关企业财务危机,给单位和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3.3不能及时获取财务管理的相关信息,信息化管理落实不到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变革,信息量越来越大,社会各界对信息的筛选和使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水利财务通常对信息和数据具有很大的需求量,然而信息量的不断增多极大的增加了对其的筛选难度。这就进一步给水利财务的管理带来了挑战。目前的水利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信息化管理难以落实到位,导致其对各种相关信息不能及时进行筛选和传递,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正常进行,这值得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4提高水利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4.1.不断建立和完善水利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管理
水利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着水利财务管理水平能否得到提高,是衡量水利财务管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水利财务管理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财务方面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工作,不断充实其管理制度内容,特别是在预算、收入以及对资产的管理和分析方面,以便使得财务制度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水利事业,促进水利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4.2转变落后的管理观念,提高对水利财务管理的认识和手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对水利财务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落后的管理观念和手段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函待变革。对于水利财务管理来说,不断进行变革和进行创新,抛弃陈旧的管理经验和办法,采取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式对财务各个方面进行管理,提高对水利财务管理的正确认识,可以极大的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促进资金的有效使用和流通,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财政危机,为水利事业创造良好的资金支撑和资金环境。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3不断加强对水利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
监督管理也是水利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若对水利财务的监督管理不到位,就会使得单位或部门的工作秩序出现混乱现象,同时也不利于财务人员的团结,甚至其风气不正给管理带来更大难度。因此,只有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才能保证机构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为相关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和保障。财务人员应该重视并认真履行其对财务的监督职能,对财务各项工作监督时,应该不断加强其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对重点水利项目要坚持原则性并进行严格按照项目要求管理,而对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应该灵活处理,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对待。以便促进制度的人性化和科学化,使其具有操作性强,便于管理。全面提高财务管理工作。
5结语
对水利财务管理开展监督控制,确保水利建设资金得到合理使用,提高水利财务管理水平已经成为现阶段水利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水利财务管理作为水利行业的关键环节,对于资金能否正常流通以及企业的健康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只有不断建立和完善水利财务管理制度,转变落后的管理观念,加强对财务各个方面特别是财务预算的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提高水利财务的管理水平,才能促进水利事业的蓬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君辽.阳市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2008,(4).
[2] 沈启祥.如何加强新时期水利财务管理的思考[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1,(2).
关键词:物流 企业 财务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为物流企业不断减少物流成本、促使物流价值最大化,从而获得最大的利润。在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不断运行当中,一些问题逐步反映出来,本文针对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做一浅析。
一、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物流企业融资渠道受限
企业数目多、企业所在地域分散、企业规模小是现代物流企业的突出特点,这就使得现代物流企业融资的需求数量大,单笔物流融资金额较小,所需资金分散,并且流通周期短、突发性大。这要求国家金融机构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其贷款进行审核和发放等,给现代物流企业贷款业务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2、企业资金使用率低
在现代物流企业融资情况受阻的前提下,提高物流企业本身资金的使用率成为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中。然而现代物流企业本身资金的使用率却普遍较低,一是当前物流企业没有在流动资金使用上给予充分利用资金结算时差及资金支付等方面的时差异来提高现有资金的使用率;二是物流企业不动资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现代物流企业可以利用各种手段盘活企业的良性不动产,并且通过不动产的融资来获取物流企业发展所必须的资金需求,从而提高现代物流企业资产的使用率。
3、物流企业财务监督管理粗放
由于物流企业经营区域大多是跨区经营,而且跨度很大,企业下属的分支财务管理机构极为分散,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较为复杂,会出现财务管理基础薄弱,财务核算规范不统一,不按章办事等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复杂,主要有:物流企业对下属分公司的财务监察管理不够、控制力度不足,财务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不到位;企业内部现有的核算和内控体系不合理,致使企业独立核算单位各自图利;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既会管理又懂财务的财务人员寥寥无几;物流企业对其下属分公司的财务监督管理的方法不科学等等。
4、企业财务信息的有效性不足
目前企业财务信息的采集和获取,仍然依靠传统的上报手段,即使采用相应的财务管理软件,也只是单一的报表信息系统,对财务管理监督检查难以做到及时的跟踪,所以,物流企业财务人员受种种因素的影响,经常使财务信息核算不准、财务报表缺乏真实性,造成最终的财务报表无法显示下属企业经营实际状况。
二、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应对措施
1、不断拓宽融资渠道
考虑物流企业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企业融资难的实际问题,现代物流企业要积极拓宽企业的财务融资渠道,不断为物流企业的发展、经营与竞争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融资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必要的财务手段,可以针对融资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根据企业实际,适时引进外资。自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以来,国际间经贸合作深度逐步加深,现代物流企业应根据企业实际,创造机遇引进外资,用扎实的管理模式来吸引更多的国外投资资金,同时,国家也应为物流企业创造条件吸引国外资金的引入,通过国际交流,与国外洽谈合作项目,以此来解决物流企业资金的空档,与此同时,还能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
(2)国家政策支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国家有关管理单位,应适当的放宽物流企业资质审批条件,积极推广物流行业中得先进企业上市,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
2、提高企业现有资金使用率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产业作为市场服务行业的主导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市场的实际需要,正在经历着由传统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物流行业发展。现代物流企业内部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使用率低下,提高现有资金使用率成了现代物流企业的当务之急。首先,物流企业可以首要提升流动资金的流通效率,流动资金是现代物流企业很重要的现金资本,物流企业需要充分利用费用结算时差,充分利用当前电子商务的便利条件,及时回笼流动资金,合理运用浮游资金。其次,对物流信息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减少资源浪费。
3、不断强化财务监督管理模式和力度
物流企业要想全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需要从企业内部入手,不断加强加强财务监督管理职能,不断完善物流企业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专人专管,使之行之有效。首先,要加强对物流企业管理人员的监控,以制度的形式约束其行为,落实财务管理责任,明确权利和义务。与此同时,构建企业财务监督组织机构,合理调配财务管理人员,为实行财务监督管理做好准备。其次,不断完善和捋顺物流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组织机构,建立现有资金调度管理和财务核算管理部门,对物流企业的流动资金运转进行约束,提升资金使用率。
4、引进先进的财务信息化管理软件,加速物流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进程,从而提高会计数据的有效性
信息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的信息系统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可以实现跨区域之间的快速信息传递。现代物流企业应积极吸纳先进的财务信息化管理软件,根据各自物流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财务管理软件进行完善,形成一套适用于自己物流企业的工具。信息系统的建立,应便于物流企业财务数据的收集、汇总、计算,用先进的量化条件满足财务数据有效性的要求,使企业能够根据数据所反馈的信息,适时作出正确的决策,实现物流公司管理体系与财务管理体系的相互融合和统一。
参考文献:
[1]张四晋.浅论我国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0(09)
[2]丁兆梅.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市场.2010(19)
Abstract: As important means of national macroeconomic control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income, finance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ssessment of the financial investment are discussed for reference.
关键词: 财政投资;评审;重要性;技术性;服务性
Key words: financial investment;assessment;importance;technical;service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2-0147-01
1财政投资评审的重要性
财政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资源配置及收入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政府公共投资领域普遍存在着预算约束弱化、投资效益不高的瓶颈问题,项目单位高估冒算、建设资金被挤占、挪用和浪费的现象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从总体看,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为:预算编制范围窄、涵盖不完整,预算编制较粗放、内容不细化,预算编制时间短、程序不规范,预算执行随意性大、约束力不强等。特别是以项目为特征的支出预算不细化、不科学、不规范的问题十分突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但部门上报的项目支出预算是以专业为支撑,财政部门对项目支出预算的审核编制还是传统的财政财务方式,缺乏信息对称的专业技术审核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财政投资弱化管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去财政部门在项目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没有自己的专业机构进行投资评审。重视和强化预算评审,通过工程技术和财务审核相结合的技术手段,作出科学、公正、客观的评价,为项目支出预算提供可靠的依据,可以有效地避免预算编制的盲目性,强化财政预算约束力,切实保证财政投资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的科学有效。归纳起来,财政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工作要加强,必须首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必须建立起以专业技术为支撑的预算审核编制机制。通过对预算进行评审,不仅能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支出预算,而且还从根本上解决了预结算审减资金追缴、回收难的问题,从源头上控制决算超预算的问题。由此,财政投资评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2财政投资评审的技术性
财政投资评审具有专业技术的特性。专业技术性是财政投资评审最显著的特性。财政评审综合运用工程造价、财务会计和经济分析等专业技术,对具体项目进行综合评审,使财政部门对财政投资项目的管理与监督增加了专业技术支撑,使财政政策与项目行业规范实现了科学对接,使财政的监管手段更加科学、更加多样、更加专业和更加有效。财政评审的这一显著特性也是与财政常规监管机构和手段最重要的区别。财政投资评审机构作为财政部门内设的事业单位,是将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投资评审业务从有关处室中分离出来,主要承担财政投资项目的概预决算审查等技术性工作,是财政实施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管理和监督的重要环节。财政投资项目呈现来源多样化、工程技术复杂化、评审难度不断增大的特点。对财政投资项目实施全面评审,只有及时、有效、充分、真实地掌握大量的第一手信息和资料,进行全面的、定量的技术性评审,才能实现财政投资评审对财政投资行为进行规范,切实提高财政投资效益的重要作用。通过提供专业技术评审,围绕部门预算改革,建立“先评审,后下预算”、“先评审,后招标”、“先评审,后拨款”、“先评审,后评价”的制度,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3财政投资评审的服务性
财政评审具有服务的特性。财政评审本质上是一种行政行为,但并不是通过行政命令去实现的,而是通过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来实现的。财政投资评审的对象是财政性投融资项目,对财政投融资项目预(概)算、竣工决(结)算和财政专项资金项目进行评审,主要目的是为政府有关部门确定项目的财政性预算提供依据,为财政拨付建设资金和批复项目竣工决算、办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手续提供依据,为各级财政部门对财政建设资金实施监督提供依据。为此,财政部门内部要协调好评审机构和预算执行机构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在部门预算和评审计划编制等方面建立有效的协作联动机制,使评审成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一个必备环节,使财政投资项目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应牢固树立服务的观念,从而实现财政评审以服务为表现特性的新型的、有效率的行政行为。
4财政投资评审与其他机构的差异性
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基本建设管理职能的延伸,是财政基本建设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投资评审与社会中介机构的造价咨询和服务有着本质的区别,也是相互不可替代的。首先,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开展的评审业务是代表政府、出资人、业主行使监督管理政府投资的,行使的是出资人的权利。审查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工程概、预、结算时,重要的是监督、管理、规范建设单位的行为,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不代表项目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编制工程预(概)算、决(结)算,不负责处理项目建设单位与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之间的纠纷。评审中心受财政部门委托评审项目,不向项目单位收取任何费用,这些是社会中介机构所不具备的。社会中介机构是服务性的,谁委托为谁服务并收取相应的费用以保证其机构的正常运转,这是由其机构组织的性质所决定的,不具备监督、管理委托单位行为的职能和作用。其次,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是代表出资人行使管理职能,其出具的评审结论与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审验报告有着不同的法律效力。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评审结论是对出资人、政府负责,它不一定必需产生法律效力,它是为业主服务,为政府管理投资服务的。因此,财政部门的投资评审机构没必要像社会中介机构一样,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执业资质证书。中介机构的审验结论要对委托方负责,也要对投资人、政府负责。而且中介机构必须办理相应的职业资质证书才可以开业,接受委托并为委托单位服务。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国有企业;财务管理
在数字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下,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未来企业重要的核心资产就是这些数据资源,企业经营模式和管理绩效将会被它所改变。大数据时代同样也给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大数据时代财务数据处理的改变
企业的核心就是财务数据,它反映了企业资金及业务运转的情况,通过处理财务数据,挖掘财务信息,企业能够不断优化财务管理,减少资金占用进而降低财务成本,为企业谋利。因而,准确有效处理这些大数据,将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富增值。会计数据,是系统性汇录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活动的记录。而会计数据处理技术,则是指在对上述发生的会计数据采取的各种技术行为,包括采集、存储、加工和传递等。通常来说,会计数据处理技术涵盖了五个方面:首先,是会计数据手工处理阶段,主要是企业财务人员利用各种计算工具收集、储存、加工和传送各种会计数据。其次,是会计数据机械处理阶段,主要是企业财务人员依赖各种电子设备收集、储存、加工和传送各种会计数据。再次,是会计数据电子计算机处理阶段。当诞生电子计算机后,这种快捷的电子设备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四是,会计数据网络化处理阶段。随着Internet网络的出现,财务管理部门能够使用大量计算机和包括内网、外网等计算机网络,来进行各种会计数据的处理。最后,是大数据时代会计数据处理阶段。随着近年来兴起的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从技术基础方面奠定了大数据的发展。对比大数据阶段的会计数据处理与以往各阶段,可以发现有了质的更新,包括:大数据阶段,会计数据的结构较为复杂以及涵盖的内容更加丰富;对于会计数据的挖掘和应用越来越重要,分析方法更加复杂精确、更加智能化;但同时如果出现丢失会计数据,带来的威胁也较大。移动计算和物联网等信息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包括数据采集和梳理。这些大数据一般具有4个V和无形粘性等五个主要特征:一是,数据规模大(Volume)。在信息新技术时代,由于数据的产生量非常巨大,数据的衡量超越了以往的GB、TB等单位,而开始采用PB等单位。二是,数据异构的数据(Variety)。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始出现声音和图像等非结构化的数据,而这些数据与传统的数字等结构化数据交叉带来的复杂性,由于与财务事项的联系紧密,使得会计的处理较为困难。三是,数据产生与处理的实时性(Velocity)。与传统的数据处理相比,物联网时代对时间要求较高,因为财务人员行为与电子设备行为之间需要在较短的时间结束,因此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即时性。四是,价值密度低(value)。由于会计的大数据在大数据时代会大量产生,但是有用的数据可能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片段,大数据产生了大量的垃圾信息,因此,大数据的价值密度低。五是,会计数据的无形性与粘性。目前,在物联网上,企业收集、传递和梳理这些大数据时,主要体现为非介质的大数据,很容易被感应器所接收,从而较易能传递,但是会计数据与之不同,它们是无形数据,不易被感应器所接收。而且会计数据是直接粘合在业务数据之中,不能够脱离业务数据而存在。因此,会计数据具有无形性与粘性。由于大数据时代的财务数据具有以上所描述的特点,这对处理财务大数据带来了很高的挑战,包括人员调配和设备的采购。而且,大数据的问题需要整体解决方案来处理,不是简单的唯一方案所能解决,这就要求必须建立一个大数据分析平台,从中不断搜集有用的财务信息。
2目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亟需加强的关键点
2.1国有企业会计法律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目前,国有企业不断健全管理制度和进行技术革新,出现了较好的经营业绩。但与此同时,也暴露了一些掩盖的问题。在当时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监督管理措施不是很到位。从前的国有企业财务会计职能,不仅要进行财务监督,还要监管企业的管理工作。而在国企改革的重要时期,国企的会计职能也相应的在进行调整,表现为其监督管理的职能在逐步弱化。虽然有部分企业在创新相应的财务制度和管理措施,但实施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主要表现为工作方法陈旧,国企会计监督管理较为散漫和无序。因此,国有企业会计法律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2.2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措施不完善
近年来,部分国企为了完善会计监督和控制制度,制定了不少财务监管制度和内控措施,但是这些制度在具体运作过程中效果不佳,加上部分员工没有从思想高度充分重视内控制度,被动地遵循内控制度,使得指定的一些管理制度和内控措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更有甚者,部分国企内部财务人员利用制度上的漏洞,反而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2.3部分国有企业会计素质有待提高
一般来说,国企财务管理无序的主要原因是会计信息虚假,所以,财务人员个人素质的高下,以及其综合业务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管理质量。虽然目前国企新招聘的人员素质在不断提高,但总体上看,个人素质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会计监督机制实施的难度,也加大了国企财务管理的风险。此外,有少数国企财务人员不重视财务会计监督管理,法律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的自我约束意识的缺乏,会直接导致会计工作缺乏主动性,唯领导的意见是从。因此,部分国有企业会计素质有待提高。
2.4会计监督主体不明,权利过度集中
在当前的国企体制中,国企负责人管理单位的财务人员,因而也承担了审批和处理企业的很多支付行为,因此,相关的账务签批必须要经过领导同意才能有效。在这样的体制下,负责人就有可能产生寻租的动机,考虑自身利益而导致扰乱正常的财务行为。由于这种约束力的缺乏,监督财务人员的体制流于表面,而财务集中的弊病导致了国企的腐败发生,不仅干扰了财务的秩序,还严重影响了国企发展。
3大数据时代强化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3.1培育企业决策层的大数据管理意识
在大数据时代,国企决策层的支持,对企业财务工作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决策层对于传统数据分析较为熟悉,依赖模糊的大概数据就可以作出决策,但对于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处理工具较为昂贵,成效不能很明显的显现,这些因素可能会造成企业决策层对大数据管理的怀疑。但决策层要能理解到大数据管理为特征的时代已经到来,不能正视这一趋势,就不能从大数据中快速的识别风险和发掘商机,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将不可避免的处于弱势,而企业意识形态的更新,最大的推动力来自于决策层的决心,只有培育企业决策层的大数据管理意识,并加强组织领导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树立企业的大数据意识。
3.2转变企业财务管理职能
当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财务管理和会计数据的分析,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国企财务人员要能转变自身管理的思路,积极推动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型。但是以往国企财务管理的功能,仅仅局限在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程序,努力为相关者提供决策所需的财务信息。管理会计在国企管理中的实际应用范围较窄、层次较低,还处于探索推进阶段。但大数据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将以大数据作为基础,表现为:在企业内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理与内部控制等管理会计职责,通过这种方式来是企业的财务工作有效运行。因此,在大数据时代,需要积极转变企业财务管理职能。
3.3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
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如何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一方面,是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制度,完善企业的网络信息环境,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逐步统一各项数据和信息,继而提升企业财务报告合并的工作效率与质量,最终提升各项财务信息、会计数据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另一方面,是畅通企业其他有用信息的渠道,重点在解决业务信息、客户信息与财务信息的信息集成,并依靠准确的财务信息处理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和财务分析。建议在企业内部设置一个高度集成的财务信息平台,将企业的财务发展和战略决策全部纳入信息平台中,以便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
3.4促进财务分析由事后反映向事中控制转型
大数据时代要求企业在数据分析中快速分析顾客的需求,以便于更好地由传统成本管理向以顾客为导向转型,从关注成本核算向成本控制转型,从制造成本管理向产品全成本管理转型。从大数据发展趋势看,作业成本法以其对成本的精确计算和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吸引了众多包括决策者和财务人员在内大多数人的注意力,但其复杂的操作是一个较大的门槛。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确定成本动因,准确计算成本,实现从基于结果的分析向基于过程的挖掘转变。财务人员可以即时收集与生产制造成本相关的不同种类数据,依赖成本控制管理,精确汇合分配成本,研究生产费用构成因素,分辨不同产品的利润贡献差异以利于比较,实现在线过程控制与业务活动绩效评价。
3.5建设大数据财务人才队伍
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信息处理技术的提升,对于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财务人员要创新财务思维,即具备超越财务的战略全局观,不再仅仅满足核算反映、财务监督等财务工作,而是具备组织流程规划设计能力,分析业务理解洞察力以及IT系统构架与建设的能力,这些都对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大部分国企的财务人员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因此,在大数据时代,要求国企要从提升企业大数据管理意识和财务信息化水平两个方面入手,积极建设大数据财务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何雪梅.大数据时代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转型研究[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4,(5):75-76.
【关键词】医疗保险 基金管理 会计监督
近年来,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逐渐向纵深发展,医疗保险覆盖面和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加强对医疗保险基金的财务监督管理已成为完善医疗保险保障体系的当务之急。本文主要基于合肥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实践,按照“依法行政、提升效能、强化监督、真情服务、促进和谐”的要求,就如何完善医疗保险基金的会计监督,保证医疗保险基金安全高效运行,提出几点看法。
一、合肥市医疗保险基金运行基本情况
近年来,合肥市医疗保险发展迅速,城镇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健全,医疗保险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医疗保险的经办水平也在稳步提高,管理工作日趋规范,为医疗保基金的运行平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合肥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情况良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城镇医疗保险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医疗保险覆盖面和基金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合肥市相继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将国有困难企业职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在校大学生及职业院校学生、农民工及本地农民等纳入城镇医保范围,目前已基本覆盖到城镇所有从业人员和居民。全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从2001年的10万人增长到2012年的106.71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由2007年的48万人增长到2012年的125.70万人。
第二,医疗保险基金高效运用,参保人员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职工医保出院133163人次,住院率12.49%;医疗保险人均次住院费用9484.54元,个人自付比例28%(其中医保目录内自付比例22%),人次均住院床日11.4天;住院医疗大病救助6643人次。居民医疗保险享受住院、特殊病门诊待遇9.76万人次。
第三,医保基金管理规范,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近几年,合肥市先后制定并完善了多项医疗保险管理制度,使医疗保险的管理和经办工作基本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加强了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建立了对定点单位的培训、巡查、考核、奖惩机制,强化了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与之相关的监督机制和内部审计制度也逐步得以完善。
目前,在医疗保险基金平稳运行的同时,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工作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亟待完善和加强,尤其是承担着医疗保险财务监督管理职能的会计部门及会计经办人员不能仅仅完成日常的收款、付款、记账、报表等工作,而应按照相关制度进行财务监督,多措并举,强化对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督职责,把对医疗保险基金的财务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监督机制
搞好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关键是要加强对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保证医疗保险基金规范运作,堵塞各种漏洞,提高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效益,促进和维护医疗保险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经办机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服务质量
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监督工作,一是要健全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会计机构,配齐业务精湛的财务会计人员,加强在职人员业务培训力度,完善医疗保险管理专业技术标准、业务规范和管理机制,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服务水平。二是要明确市县两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责任,充分调动县级经办机构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范围、标准、项目、结算办法、定点医疗单位相关责任,优化业务流程,不断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水平。三是要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尽快实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与劳动保障社区服务平台之间的联网,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能,为医疗保险工作顺利开展夯实基础。
(二)规范医保机构内部审核机制,搞好内部稽核监督工作
一方面对参保、报销全过程进行会计监督,另一方面对影响基金安全的重点指标和主要环节,制定会计监督程序规定。在参保缴费方面,主要核查监督参保人数是否漏报,缴费基数是否瞒报,以及缴费金额是否应缴尽缴等。在基金支付方面,主要监督核查对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行为和个人外转住院、特殊病症外出购药报销等是否符合规定,减少不合理医疗费用的发生,防范医疗欺诈行为。建立初审、复审、财务复核等六道结算审核程序,严格基金支付程序落实到位;取消现金支付方式,一切费用通过银行,避免支付漏洞。
(三)严格执行日常账务处理制度
规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筹措、管理和支付,建立健全基金年度预决算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年度审计制度,继续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保证基金管理使用安全。加大征收力度,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加强对县区报表工作人员的培训,统一报表填报口径,增强数据横向、纵向的可比性和真实性,分析预测基金赤字运行的危险的防范。每月对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含大学生医保)、退休人员医疗救助基金和离休干部基金分别独立核算,实行收支两条线,专款专用。认真做好各项基金会计凭证的填制、记账、对账、结账和编报,会计档案整理、装订和归档工作。
(四)严格执行对账、备查制度
每月与银行、财政、征缴中心及时对账,确保各项基金银行记录及收入账正确无误;按时做好备查台账,建立每家医院、每位病人、三项救助基金拨付的备查台账,对各种资料进行详细登记、归类、汇总,使备查账簿制度化、条理化、规范化。
三、强化和落实医疗保险基金监督责任
(一)规范业务流程,明确工作职责
加强对基金收、支、存等环节的监督控制。充分利用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立医疗保险费用监测体系,实行对医疗行为的全程管理,做到适时监测医疗费用发生行为,并对异常数据指标进行系统自动预警监控。通过财务人员对异常情况的综合分析判断,以发现问题,纠正违规行为,保证基金的安全完整。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责任追究制。
(二)采取多项措施保证基金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实行网上审核与实地审核相结合;日常巡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全面监管与重点稽查相结合的模式,优化财务监督工作方式方法,确定监督稽核工作重点。除了通过网络审核诊治、费用明细等方法外,随机到病房检查核对患者用药是否真实,对疑似违规、群众举报投诉的定点医院进行突击检查。在检查医院医疗行为的同时,重点监督检查医院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去向,确保医疗保险基金在医院环节专款专用,单独核算情况。同时,要加强学习,辨别医疗保险票据真假识别的能力。建立检查人、汇报人、负责人责任落实逆向追究制。
(三)实行医疗管理通报制度
定期通过新闻媒体公布各定点医院的医保诊疗情况,通报对各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和医疗保险财务资金的监督检查情况,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引导促进医疗机构服务、经营行为及医疗保险基金使用上进一步规范。同时,主动倾听医院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推进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在遵循医疗保险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把建立定点医疗机构、医保经办机构、患者三方和谐关系作为第一要务抓落实。
(四)建立基金预决算和预警分析制度
一是建立基金预算制度。每年年末通过对前几年基金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次年的基金收支情况进行预测。根据对前一年缴费人数、基数、保障人数变化、住院率及特殊病发病率等情况的分析和预计,并参照前一年基金实际收支情况,编制出次年基金收支预算。通过科学预测,准确把握基金盈亏情况。二是建立基金决算制度。年末通过对当年的基金收支情况进行年终决算,包括各定点医院当年的收支余、人均住院费用等指标,通过基金决算对各定点医院进行合理补亏,同时为基金预测提供准确的数字依据。三是加强基金预警分析制度。实行医保基金财务分析与预警机制,定期分析统筹基金和大病医疗救助基金、关闭破产企业基金运行状况及存在的风险和相关的基金测算,为调整完善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其中2007年我市在大病救助即将发生亏损时,由于对基金的密切监测分析和对有关政策的及时调整,亏损状况很快得到解决,使基金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参保人数和基金规模不断增长,医疗保险事业保持健康快速发展。
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监督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艰巨工作,今后,我们将围绕国家和省、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精神,进一步调整完善医保政策体系,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的监管,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继续探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监督的新模式、新途径,不断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障水平,促进医疗保险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贾雪景.我国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现代会计,2009(4).
[2]刘恒.浅谈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3(12).
(一)新医改条件下
医院的财务管理实现了管理观念的转变,从传统的封闭、被动型管理转变为自主经营的开放、主动型管理,财务管理相关人员需要具备先进的财务信息、专业技能,能利用财务管理职能促进医院发展。医院财务管理不再是按照国家的财政预算组织业务活动,医院不再是依附于国家生存,而是由医院管理者进行经营管理,自负盈亏的相对独立的组织。财务相关人员在财务工作中,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控制成本、节约开支,使医院达到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
(二)财务管理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
财务工作不再局限于管理资金的运动过程,而是从经济预测、计划、决策到业务活动的进行、协调、总结,都是由医院财务管理进行操作、指挥、控制的,财务管理不仅有管理职能,还有监督职能。财务人员通过财务细则明确各医务人员的责任,监督业务活动的进行。
二、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管理人员、财务人员还保留着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
一直以来,医院都是按照国家经济计划、财政预算进行经营的,新医改实施以来,医院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都没有改变传统的观念,医院管理者缺乏现代管理观念,还是按照以前的做法来开展工作,这就导致医院成本提高、浪费情况严重,资金周转困难,医院经济效益差,无法适应经济社会的需求。
(二)医院资金管理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融资渠道单一,管理者没有选择合适的模式进行资金分配,资金结构不合理。由于科技的进步,医疗器械也有了很大的改进,管理者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就盲目地购买医疗器械,一方面导致资金的短缺和浪费,另一方面增加了医院的管理工作。
(三)医院对资金的管理不严
对药品的采购没有一个明确、合理的计划,常有药品短缺或存货过多的情况出现,造成资金流动性差、业务活动难以进行、药品不足或浪费严重等情况。进行月末、年末核算的时候,出现营业额低、效益差的总结,这就不能形成一个积极的工作状态。
(四)财务人员素质低,财务管理意识不强
在进行财务工作的时候,重医疗业务管理轻医院价值管理,重形式轻内容,没有全面的财务知识,只懂得基本的财务核算,不能利用财务知识进行经济预测,对财务问题遇而不解,财务监督不到位,常有随意调动资金、平衡资金、假公济私的现象,在岗期间不积极参与继续教育,专业知识跟不上社会进步。
三、提高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强化管理意识,严格进行财务工作
财务管理是进行经济业务的基本前提,要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首先要提高医院管理者、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财务人员必须按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进行财务工作,不能走财务漏洞,明确每个医务人员的责任,在业务活动中认真执行监督管理的工作,确保业务活动的正常、有效进行。
(二)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
医院财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所以要对财务人员进行法律、道德规范、专业知识教育,加强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同时,财务人员在岗期间要经常接受继续教育,及时掌握最新的财务信息和先进的财务技术,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和医院的具体情况进行经济预测,从而做出有利于医院发展的财务计划。
(三)加强资金管理,完善财务管理
医院对自身的资金情况,包括流动资金、固定资金等要有一个确切的了解,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科学、合理利用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要综合采集各部门的资料、意见,做出具有可操作性、合理性的预算,避免各部门之间的财务矛盾,提高预算执行的力度。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 财务管理 分析
一、加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是指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管理科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重视和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工作,从严治企,实现管理创新,是国有施工企业适应市场、增强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近年来,国内的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全国各地都有大量的新兴工程施工项目。但是目前国内施工企业对施工项目的财务管理水平存在很多问题,与其他国家同行业水平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许多施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较低,财务账目虚假混乱,在采购原材料等过程中出现“暗箱操作”等现象。这些情况的出现不但会使项目的财务管理混乱,影响施工项目的收益情况,更容易造成施工项目水平质量低下,无法满足业主的要求,更有严重者甚至有可能威胁业主的人身安全,这些都会影响施工企业的市场知名度,从而影响施工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水平。由此可见,加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财务管理十分重要。
二、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人员的责任、权力和利益不平衡
由于目前建筑行业的工程项目承包机制存在一定的弊端,人事任用机制亟待改革,导致施工项目的管理人员责任、权力和利益不平衡。通常如果权力主要集中在施工企业的管理层,而影响了实施施工的项目经理部工作能力实现和积极性;如果将权力交给项目经理部,容易导致权力被滥用,极易造成财务混乱现象。
2、内部控制制度不合理
虽然建筑工程公司都具备一定的规范制度,但是对于每一个具体的施工项目都具有其自身的固有特点,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可是现在大部分施工项目照搬规范制度,不能制定适宜的有效内部控制制度,这就导致整个项目管理出现诸多问题,例如容易造成原材料采购、工程分包等出现财务管理失控现象,影响整个项目的财务管理。
3、项目会计监督能力有限,出现虚假会计信息
许多施工公司采用项目会计委派制度不彻底不完善,这会使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能力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不能真正做到公正的财务监督和会计信息处理,从而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出现和监督职能的弱化,这些现象都极易导致财务管理出现混乱。
4、财务基础工作能力差,工程成本管理水平低
现在许多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存在财务会计人员基础工作能力差的现象。例如常常会出现账目结算不到位,会计账簿记录不完整、不标准,工程成本核算不正确、某些内容缺失等。因此很多施工项目会出现工程价款结算困难,导致很多公司流动资金不能准时按期回收,资金周转紧张,当出现突发经济事件,公司的应变处理能力有限。同时由于工程成本管理水平低下,工程成本极易被扩大,造成资金浪费。
三、强化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财务管理能力的一些措施
1、设置完善的项目财务管理制度
首先在项目开始正式施工之前应该根据项目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例如成本费用开支、资金收付、工程款回收、工程结算、票据管理以及财务资料管理等规章制度。其次项目会计人员要对原材料购置、工程分包招标等过程实施有效的财务监督和引导,以确保整个施工项目有序、合法、规范地进行。
2、改革项目会计人员委派制
真正实施有效的项目会计委派制是充分实现会计人员的财务监督管理职能的有力前提。首先要设立专门的管理委派会计人员的部门,从而可以专门负责研究、选定委派人员,定期召集委派人员专题会议,听取委派人员的述职报告,研究解决委派人员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其次要给予委派的会计人员一定的权利,确保会计人员不受到某些项目管理部门的控制和干预,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实现真实的对项目财务的监督和管理。
3、加强对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是整个建筑公司施工项目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项目开始施工之前,施工公司必须依据市场行情和施工方案对整个工程所需要消耗的各种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调节、控制和监督,并制定项目相应的计划目标成本。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现场情况对于项目的资金消耗要实行严格的监督和记录,如果发现实际成本消耗与目标成本相比出现偏离,可以及时实现调整和控制,这样可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成本,提高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水平,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
4、强化施工项目的资金管理工作
资金项目的管理对于整个施工项目能否正常有序的进行至关重要。所以首先在项目开始以前,施工公司必须依据项目工程投标预算、施工组织设计等原始资料,按照工程项目各项费用支出类别、支出时间、支出数额等,编制项目资金需求预算。其次,对于项目需要的各种资源材料要合理的规划和选择,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减少资金的浪费。再次,要加强工程决算工作,及时做好工程决算,给工程款的回收创造条件,节约资金使用成本,提高项目效益。
四、总结
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来源于施工项目。因此要想实现施工企业发展,必须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财务实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根据目前国内的建筑行业发展形势,财务管理的作用越来越凸现出来,作为企业必须采取措施不断完善项目的财务管理水平,整个建筑行业才能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强,陈希媛.对加强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财务控制的思考.经济师,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