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范文

计算机方面的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第1篇: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数字电视;直方图均衡化算法;画面亮度

一、直方图均衡化算法

数字电视的图像增强是图像处理的最基本手段,它往住是各种图像分析与处理时的预处理过程。图像增强就是增强图像中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其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提高图像成分的清晰度;二是使图像变得更有利于计算机处理。图像增强的方法一般分为空间域和变换域两大类。空间域方法直接对图像像素的灰度进行处理。变换域方法在图像的某个变换域中对变换系数进行处理,然后通过逆变换获得增强图像。直方图均衡化算法是图像增强空域法中的最常用、最重要的算法之一。它以概率理论作基础, 运用灰度点运算来实现直方图的变换, 从而达到图像增强的目的。直方图均衡化算法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统计直方图每个灰度级出现的次数,第二步是累计归一化的直方图,第三步是计算新的像素值。

第一步:

for(i=0;i

for(j=0;j

n[s[j]]++;

}

}

for(i=0;i

p=n/(width*height);

}

这里,n表示的是灰度级为i的像素的个数,L表示的是最大灰度级,width和height分别表示的是原始图像的宽度和高度,所以,p表示的就是灰度级为i的像素在整幅图像中出现的概率(其实就是p[]这个数组存储的就是这幅图像的归一化之后的直方图)。

第二步:

for(i=0;i

for(j=0;j

c+=p[j];

}

}

c[]这个数组存储的就是累计的归一化直方图。

第三步:

max=min=s[0][0];

for(i=0;i

for(j=0;j

if(max

max=s[j];

}else if(min>s[j]){

min=s[j];

}

}

}

找出像素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for(i=0;i

for(j=0;j

t[j]=c[s[j]]*(max-min)+min;

}

}

t[][]就是最终直方图均衡化之后的结果。

处理前的图片:

处理后的图片:

对于数字电视的彩色画面来说,直方图均衡化一般不能直接对R、G、B三个分量分别进行上述的操作,而要将RGB转换成HSV来对V分量进行直方图均衡化的操作。

二、数字电视画面亮度保持的实现

数字电视图像增强方法主要包括灰度变换、直方图均衡、图像滤波、图像锐化等,直方图均衡算法实验仿真结果显示,本算法很好的解决了数字电视画面亮度保持。直方图均衡化处理是以累积分布函数变换法为基础的直方图修正法,设定变换函数为:

(1)

式中w是积分变量,而 就是r的累积分布函数[3],并且单调的从0增加到1,变换函数 在0≤r≤1内单调增加,且满足0≤ ≤1。

公式(1)适用连续信号处理,在处理离散数字图像时,可用频数近似代替概率值,即

( 0≤ ≤1 ,k=0,1,2,…,L-1 )(2)

式2中,L是灰度级的总数目, 是取第k级灰度值的概率, 是在图像中出现第k级灰度的次数,n是图像中像素总数。离散情况下的公式(1)变为:

通过对数字图像运用公式(3)对图像中每个像素进行统计计算出新灰度值,用新灰度值代替原灰度值这就是传统直方图均衡化处理。基于亮度保持的多边直方图算法是将0-255灰度区间根据平均亮度分成四区间分别进行均衡化处理,平均亮度计算公式为:

(4)

式4中 为像素k在整幅图像中出现概率, 为四舍五入取整函数。

直方图均衡化公式为:

(5)

式5中 、 分别表示子图像灰度范围的上界与下界,N为对应子图像灰度范围内的像素个数总数, 为为对应子图像灰度范围内的像素个数的累积函数, 为原始图像f(m,n)横坐标与纵坐标变量。算法实现步骤如下:

1)利用公式4计算图像f(m,n)的平均亮度;

2)计算图像f(m,n)像素的最大值 与最小值 ;

3)根据图像f(m,n)像素的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亮度Y将原图像灰度范围分为[ ,Y]和[Y, ]两灰度范围的子图像,依据步骤1求出两子图像灰度范围[ ,Y]和[Y, ]的平均亮度 和 ,其中

最终将原图像f(m,n)的灰度范围分为[ , ]、[ ,Y]、[Y, ]和

[ , ];

4)依据原始图像f(m,n)中各像素位置 进行四灰度范围内的直方图均衡化,输出亮度保持的增强图像 。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以MATLAB为实验研究工具,对本文算法实验对象标准lena图像,实验结果如图1。

上面图像对比可以分析出直方图均衡算法的优越性,直方图均衡算法处理上亮度与原图接近,视觉效果好。

四、结论

电视图像增强的目的是为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提供直观、清晰、适合于分析的图像。在诸多图像增强算法中,直方图均衡化是一种经典、有效的图像增强方法之一。它以概率理论作基础, 利用一个灰度变换函数来修正输入图像的直方图,使其趋向于均匀分布,以增大图像灰度级的动态范围,从而达到图像增强的目的。在图像增强算法上,直方图均衡化算法相对比较优越。

参考文献

[1].王国权,仲伟波.灰度图像增强算法的改进与实现研究.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12

第2篇: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范文

住宅商品房过去一直沿用以建筑面积计价的方法。随着墙体材料和建筑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宅使用功能有了新的要求,住宅设计也已做了相应的改进。为适应住宅建设发展的新形势,根据国发〔1992〕66号文、京政发〔1993〕4号文和(91)首规办规字第124号文的有关规定以及经市政府批准颁布的《北京市“九五”住宅建设标准》,决定对北京地区新建住宅商品房(包括危改和安居住宅售房)实行按使用面积计算首次售价的办法。具体规定如下:

一、从1997年1月1日起,新建住宅的设计图纸必须明确标出每套住宅的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

二、住宅套内使用面积的概念是每套住宅户门内除墙体厚度外全部净面积的总和。其中包括卧室、起居室、过厅、过道、厨房、卫生间、储藏室、壁柜(不包括吊柜)、户内楼梯(按投影面积)。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房间时,其一半的面积净高不低于2.1米,其余部分最小净高不低于1.5米,符合以上要求的可计入使用面积;否则不算使用面积。

每户阳台(无论凹、凸阳台)面积在6平方米以下的,不计算使用面积;超过6平方米的,超过部分按阳台净面积的1/2折算计入使用面积。

三、住宅建筑施工总承包单位要认真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洽商变更记录,对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的变动要准确地反映在竣工图上。

四、从1997年1月1日起,北京地区经销的住宅商品房均以使用面积作为首次计价单位。为保持过去长时期以来住宅商品房按建筑面积计价的延续性,亦同时注明按建筑面积换算的单方价格。根据市政府1992年3号令由市物价局会同市计委、市建委审批商品房价格的规定,并按照(92)京价收字第124号文规定的作价办法计算出每一平方米使用面积的售价,报市物价局批准。

第3篇: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 德育渗透 分析阐述

一、前言

计算机教学已经在为我国学校的各个阶段得到了普及。计算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因此学校设置计算机相关课程是具有非常重大意义的。随着计算机教学的不断深入,加强德育方面知识的渗透,将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同时,也应该使其自身的道德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

当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当今的青少年思想活跃,兴趣广泛,接触社会面广,获取信息渠道多。而此时的他们正是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的时期。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也必然对他们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特别是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更应将德育有机地融入学科教育教学中,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二、计算机教学加强德育渗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德育相关知识在计算机教学过程当中的渗透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同时,接触一些德育方面的知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德育相关工作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了。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阻碍了德育渗透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更好的认识与了解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工作,我们非常有必要将存在的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一)德育教学渗透不够

课堂除了让学生掌握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之外,而且还肩负着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责任。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除了传授学生一些计算机知识之外,还必须适当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但是,在现阶段我国教育的环境下,教师只是注重将计算机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

(二)学生没有对自身德育方面的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当中,学生自身还要对德育方面的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只有自身认识与了解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之后,才会更加主动的去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但是,我国大部分学生还对德育教育方面的内容没有清楚的认识,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当中不能够正确的辨别计算机当中一些知识的健康与否,最终歪曲学生的思想。除此之外,有部分学生没有踏踏实实的学习,而是在计算机学习的过程当中想方设法的投机取巧,最终影响到了自身能力的提高。因此,要想使得德育方面的内容真正的在计算机教学过程当中得到渗透,那么学生自身就必须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相关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与了解。

(三)计算机教师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素质

要想使得德育相关的内容在计算机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那么计算机教师在中间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计算机教师除了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之外,还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因为,计算机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三、计算机教学德育渗透的优化对策

德育教学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有关教育部门以及各个学校都必须相关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对计算机教学德育渗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介绍,使得我们进一步认识与了解了德育相关知识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在认识与了解计算机教学德育渗透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笔者将具有针对性的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一)学生应该加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

计算机教学过程当中,将德育方面的内容渗透到其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在这个教育过程当中,学生道德素质提高与否与学生对德育认识清楚与否有着直接的联系。学生必须正确的认识德育教育对提高自身道德素质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注重学生正确进行计算机操作

现在通过网络进行违法犯罪的案例频发,主要原因就是犯罪人员的网络道德素质还比较低。违法人员因为自身的一点利益而去损害其他人的利益,这是社会道德所必须谴责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的教学当中一定要教导学生如何正确操作计算机,如何避免不正当的操作。

(三)注重教师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

教师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道德素质能否有效的提高。因此,计算机教师平时除了学习相关的计算机知识之外,还要注重加强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与教育。

四、结束语

计算机教学过程当中将德育方面的知识渗透到其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策,同时也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必须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将德育方面的知识渗透到计算机的教学过程当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文.浅谈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10).

第4篇: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中职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于培养集应用性与技能性一身的人才。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社会对于计算机方面的应用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同时对于应用人才的需求正在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中职当中的计算机课程属于一门极为重要的公共课程,其同时也是新时期要求每个中职生必须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中职计算机教育不但要符合科技与社会发展的步伐,同时又必须要兼顾到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针对中职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迫在眉睫[1]。

1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当前的中职计算机教育课程当中,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操作能力普遍偏低,这就对于计算机实现教学目标形成了一定的难度。因为国内各个区域之间的教育水平不同,导致学生在入学的时候在计算机方面的水平也参差不齐,一些农村来的学生可能连电脑都没接触过,而一些学生在电脑方面的应用仅限于游戏,其他方面则一窍不通[2]。由此可知,因为中职学生在电脑方面操作能力较差,使得计算机教师难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并且还对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2)中职计算机教学内容设置缺乏合理性。一些中职学校在设置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进程当中,针对文科中职学生开展的计算机教学内容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基本操作系统与办公软件运用等非常初级的理论知识方面;而针对理科中职学生所开展的计算机教学内容也仅仅比文科学生多了C语言课程的教学而已。而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内容不能与时俱进,无法与学生未来所需求的计算机知识同步,就会导致中职学生对计算机教学逐渐失去兴趣,并且开始忽视学习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由此可知,中职计算机的教学内容设置没有与时俱进,根本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无法获得自身想要的知识,就会对计算机课程丧失兴趣,学生要提升自己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就显得更加困难了。

(3)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创新意识。在中职教育课程中实施计算机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然而,中职计算机教师目前大部分都是采用招聘制的形式,流动性较高,严重制约了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计算机教师的待遇普遍偏低,一些计算机水平高的中职教师不满足现状,而能力一般的教师又不能起到到应有的作用;此外,当前中职学校的重点在于招生,在教师培训方面的投入力度不足,缺少行之有效的激励与评估手段,致使一部分教师安于现状,没有动力去寻求新的教学模式。

2新时期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改革措施建议

2.1提高课程构建的科学性

(1)根据实际需要精选课程。新时期,社会对于中职学生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中职学生的要求越来越注重实用性,中职学校必须要针对传统的课程体系实施改革。笔者建议应当舍弃《数据库理论》、《汇编语言》以及《组成原理》这几门偏重于分析理论的纯理论的课程,应当适时增开《电子商务》、《Photo-shop》以及《多媒体制作》等适应市场并以实践操作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如此,能够让学生在毕业之后快速的找到适合自身的工作。

(2)按专业进行划分,对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分开设置。针对计算机专业的中职学生可以传授一些较为简单的电脑理论作为教学基础,比如电脑联网、组装等知识,而软件教学则尽量以实用的为主,例如Flash、Photo-shop等当前社会非常普及的软件。电脑程序与语言设计等作为计算机水平提升环节应当放在最后一个学年来进行学习,通常只需要选择DELPHI或VB等一两种非常容易入手的语言,根本没有必要选择汇编语言与C++等深奥难懂的内容。而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通常是以办公软件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例如全新的Office系列,以及各类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工具软件,比如CorelDraw与Auto-CAD等,只要可以胜任该学生专业所需的计算机运用就足够了。

2.2加强中职计算机实践教学

新时期,中职计算机的教学必须要重视实践教学,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为计算机实践教学直接决定学生毕业后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所以,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课程中应当开展丰富多彩的计算机实践教学,从而满足学生的需要。计算机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进程中可以将教学软件充分利用起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适当增加学生操作电脑的时间,并且教师还可以设置对应的选修实践课程,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面,并且拥有更多的实践时间[3]。

2.3教师要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练就一身过硬的技术

社会在不断发展,各种知识也在不断更新,特别是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信息化知识的更新程度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倘若计算机教师没有坚持学习,就无法获得发现不足与解决不足的具体措施。为了提升计算机教师的专业能力,中职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坚持到企业中去顶岗锻炼,参与到企业当中有关的技术运用进程,从而有效掌握当前信息化在各个企业中的应用情况。此外,中职学校还应当邀请各个企业中的专家当然客座教授,定期或者不定期到学校中为计算机教师进行讲座,从而有效提升教师在计算机方面的时间能力。

3小结

综上所述,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要根据计算机教学特点与存在的问题,从计算机教学内容、计算机教学方式、计算机教学理念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计算机教学改革,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红霞.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之我见[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04)

第5篇: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范文

1.1教学内容专业针对性不强我国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一般采取选择学与考评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计算机产品飞速的更新换代,要求计算机课程的内容也需要不断充实、更新。在我们的很多的学校一般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对于课程及教学会按照一个学生的平均水平来安排实施,根本没有考虑的学生的差异性,这样会造成计算机水平高的学生,感觉知识简单,学习起来没有意思,而计算机水平差的学生会感觉依然很费劲,很吃力,造成不协调的教学环境。因此,应该根据知识背景、专业要求、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灵活设计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更加符合教育的理念,满足学生个性需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2课程设置与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不协调随着社会专业化越来越明显,专业的分类也越来越细化,很多高校对专业方面的课程设置只增不减,而对于课程学习和应用的工具计算机基础方面的教学有所忽视,这样必然影响专业方面的学习,熟练的运用计算机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必定有很大的帮助这是不争的事实,另外各行业对于从业人员计算机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高校课程的设置应该与专业人才的培养相协调,而计算机应用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1.3实验条件发展相对滞后计算机应用属于实践强于理论的一门课程,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实验条件滞后势必会影响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质量,这样的问题普遍存在于各大高校,设备少,技术落后,对计算机教学的投入不够,这给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1.4各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高校通过合并,升本等方式,规模不断扩大,但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与相应的设备并未随之改善,专业方面的教师数量不足,教学方面的设备跟不上学生数量的增加。教师教学任务越来越重,学生学习的压力也在增大,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辅助教学目的很难达到,教学效果得不到提高。

2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内容

2.1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思想

教学是相长的,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可以发现新的问题,能够更好的进行进行知识的补充,知道学生想什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使学生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讲解对新知识必定有一个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传统的观念是教师讲,学生听,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思想,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二者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和谐统一。

2.2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

(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确定必要的知识单元,分层次将它们组成系列课程。将不同的知识单元有机地结合在一门课程中,可以改进教学效果,节省学时。优化课程内容、完善课程体系。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计算机文化基础,让学生掌握基本计算机应用知识,对计算机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对计算机的基本原理,网络原理和操作内容,以及对于以后工作生活方面的帮助,办公软件,多媒体工具等有一个熟练的掌握。计算机技术基础,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基础。它主要是让同学更加深入地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为了应用开发所必须掌握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通过开设多门公共选修课程,以及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有一个坚实的基础。

(2)实行分级分类教学,对“非零起点”学生因材施教。新入学学生计算机基础良莠不齐,对于基础不同的学生应该进行个性化教育。入学之初应对学生计算机基础进行全面考核,根据计算机基础的好坏分出类别,因材施教。对于底子薄,基础差的同学应该加大教学的力度,改进教学方向,增加实践课堂的课时。成绩优良者,允许申请免修或参加课程提高班。根据学生具体的计算机能力确定免修和选修的课程。

(3)加强实践教学建设。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两者都要重视。特别是对于实践课程的安排。在实践教学硬件环境方面,应加大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投入,更新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的相关设备,为广大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机会;增加公共机房管理维护人员,扩大兼职管理人员数量,保障公共机房实验设备的完好率,同时保障公共实验室的全天开放。对于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开展网络课堂建设,使学生有充足的课外学习资源。增加课时,合理安排教学课程。

3总结

第6篇: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范文

一、计算机审计风险的成因

引发计算机审计风险的因素是众多的,但具体可概括为3个方面:审计主体方面的原因、审计客体方面的原因和审计环境方面的原因。

1、审计主体方面的原因。(1)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计算机审计是一项综合性审计,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只依靠审计人员过去的知识和技能是难以胜任的。此时,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审计、会计、财务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掌握计算机硬件、会计软件、信息处理技术及网络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审计人员不同时具备这些知识,则在审计取证的过程中,在进行人机对话时,很可能出现审计人员所得与所想的会计信息存在偏差,而这当中也可能隐藏了重要的审计线索,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

(2)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与传统手工审计相比,计算机系统下的审计风险的内容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或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集中表现在计算机审计风险隐蔽性强、可控性差、破坏性大等特点上。审计人员必须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仅仅为了完成审计任务,而不考虑审计风险内容及其内涵的变化,必然会导致审计质量不高或降低审计效率,从而无法客观、公正的评价被审计单位审计期间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公允性,加大了审计风险。

2、审计客体方面的原因。(1)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在传统手工会计系统中,内部控制通常表现为手工控制,这种控制形式责任明确也便于审计人员的调查和作出客观评价。而在计算机系统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内容发生了变化,控制的方式由手工控制变为手工控制和计算机控制相结合。手工控制主要通过设置不同人员的权限来实现,由于现行会计软件多为商品化软件,被审计单位对程序的设计缺乏足够的参与认识,这样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被审计单位在人员权限设置上的科学性。另一方面,计算机控制又受到程序设计的影响,程序审计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计算机控制的效果。不法分子也可能通过篡改程序或嵌入非法程序来影响计算机控制的效果。再有,被审计单位的组织形式可能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不同程度地调整,在手工会计系统中,被审计单位可以根据需要适时地、轻易地实现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修改与完善;而在计算机系统环境下,就难以满足这样的要求。(2)被审计单位故意隐瞒审计所需信息。审计是审计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依据审计准则对被审计单位相关资料进行鉴证的过程,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必须取得被审计单位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审计任务,实现审计目标。在审计取证过程中,如果被审计单位不积极提供充分的资料或隐瞒一些重要的变更事项,如会计程序的变更、人员权限的变更等,势必会影响到审计人员所取得审计证据及其对审计证据评价的客观性,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

3、审计环境方面的原因。(1)审计的内容和范围扩大。在计算机审计中,审计的内容不仅包括传统手工审计环境的内容,还包括对会计软件运行的评估和审核及对程序中安全控制措施的审查,如人员权限的设置等。审计内容和范围的扩大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审计线索隐蔽化。在传统手工审计环境下,审计线索都是以纸质形式存储的,其中所包含的信息是可见的,需要时取得也较为便捷。而在计算机审计环境下,会计信息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存储在磁性介质中的,它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时必须通过人机对话,从计算机信息系统中调出所需会计信息,才能加以阅读。会计信息存储的隐蔽性导致信息取得的复杂性,必然会加大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3)会计软件的多样化。市场中会计软件的品牌、版本众多,审计人员不可能完全熟练地操作所有的会计软件。同时会计软件的升级,也会影响审计人员对历史数据的提取。软件公司基于保密的考虑,一般也不会轻易地向审计或其他外部人员透露其软件设计程序。这又势必会影响到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的生成与传递及内部控制的评估。

二、降低计算机审计风险的对策

在审计工作中,针对上述计算机审计风险的发生与表现,对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具体对策如下:

1、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学习,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应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强化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准则的实施和执行。不断更新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在新的审计环境下,尤其要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和网络知识的学习,培养复合型的审计人才,以更好地适应审计环境变化,出色地完成审计任务。

2、强化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降低计算机审计风险。审计机构要在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下建立自律性的运行机制,要大力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审计程序和审计证据的取得。完善自身的质量控制制度。审计人员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同时,应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强化风险意识,严格依照审计准则进行审计,以降低审计风险。

3、注重计算机审计的事前与事中审计,强化对内部控制的了解。通过事前、事中审计,可以加强审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会计信息的产生与传递及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完善与否有一个充分、深刻的认识。这样有助于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对被审计单位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作出合理的评估,并以此为基础将计算机审计风险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水平上。

第7篇: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范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时代的信息化发展也取得较好的成效,网络技术的普及给人们生活与工作带来了许多方便,同时创造了很多商业机会。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机技术,使得自身信息化方面的素质得以提高。

2当下高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有关高职计算机教学的模式一直在不断的探索与发展中,并且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就目前社会关于计算机人才的需要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老师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导致教学方式机械化以及死板,通常都是单纯讲述课本知识,而不是进行实际操作,这种重视理论知识而忽略实践能力的思想,让学生无法通过计算机考试。更甚于学生见到计算机的一些软硬件却不知道是哪个部分;久而久之,学生无法理解老师讲述的内容,不知道计算机真正的操作方式,进而导致学生不会主动积极的接受知识,总是处于被动局面。而这些不利影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表现出来:

①计算机的教学设备还不完善,且现有教学设备不够先进,比较落后与陈旧,不能满足大学生在知识方面的需求。

②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薄弱,学生与老师的比例严重失调。

③在计算机教学上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科学性、严谨性不足。

④当前计算机的教学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且跟一些岗位的需求不符,从而致使部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业相对困难的现象。

3有关社会岗位需求变化下高职的计算机教学分析

3.1在计算机的教学中运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

高职的计算机教学分为岗位模块、公共模块与方向模块三个部分。其中公共模块指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例如:计算机的网络基础知识、多媒体的软件等。而方向模块指计算机的专业知识,也就是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之后,再学习相关的专业技能,这就需要根据不同专业实施教学,有针对性的进行计算机技能教学。计算机岗位模块是根据社会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也是当下高职计算机教学的首要目标,只有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符,才可以实现学生自身的价值。此外,高职计算机的专业模块教学,必须按照学生所学专业市场岗位的需求,对学生今后的就业需要具备的能力进行全面分析,再开设跟专业知识有关的课程,改变过去计算机教学把教学作为主要内容,学生学习为辅助的教育体系。

3.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职的计算机教学想要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紧密相连,就必须强化大学生实践能力,不能只是停留在课堂教学的模式上,要全方面的提高大学生在实际中关于计算机的操作技能与水平。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后,老师要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自检验———探究———总结所学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使理论知识跟实践相互结合,进而提高大学生灵活使用知识的能力。此外,还要强化实践的教学课程跟理论课程之间的融合,把原先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传统学习方式摒弃,再通过新型的实践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3对计算机的传统教学方式实行变革

在新时代下,高职的计算机教学不能再局限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必须寻找新型的适合当下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方式,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具体可以运用以下两个方式实施教学模式变革:

(1)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必须充分结合,特别是解决专业问题时,需要计算机的技术指导,积极建设和各种专业对应的模型与案例,帮助学生全面学习各个专业的知识。其中在案例跟模型的运用上,可以强化学生在专业方面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一个主动积极思考并解决问题的习惯。通过模型与案例掌握问题的难点与重点,并深入剖析,帮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记忆专业知识。

(2)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来辅助计算机的教学,可以将计算机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加之,教学方式的多种多样,就更具吸引力。同时,通过营造直观性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求知欲跟积极性,培养出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的创造力,进而提高高职计算机教学的效果。

3.4选择计算机的教材要科学合理

在选择计算机教材时不能盲目,一定要全面考虑下面的两个因素:

3.4.1重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由于我国的教学改革还处在发展阶段,无法深入每一个地区及板块,许多地区在教学方式上,还是传统的呆板式教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普及教学改革的思想至关重要,新型的教学方式通常是是开始陈述理论的知识,然后再加入相关的实践课程。这种教学模式,老师不会单单传授课本知识,都是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同时在教学前,还要对相关知识进行整理以及收集最新信息,让学生在更新知识的同时也开阔视野。

3.4.2时效性新时代下计算机发展以及更新的速度较快,不管是计算机的软件还是计算机的发展都是时刻与时展步伐保持一致。这就导致传统的使用课本进行教学的方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只会和岗位需求相脱节。为了使高职培养的计算机技术人才满足社会需要,就必须向国外或是发达地区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成果,对计算机教学的内容进行更新,保证学生所接受与学习的计算机知识都是最先进与最前沿的。

4结语

第8篇: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7-0000-02

1 计算机应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工作生活的必备技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水平也随之有大幅度提高。为适应变化,高校对这一方面的教育教学都进行了改革,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到师资队伍的建设,从设备投入到技术方面的引进都在不断的提高。由于新技术的应用普及,为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模式的改革带来了可能,在教学中可以引进这些新的思想、手段和技术。

由于经济方面的制约我国某些地区还处在贫困和发展阶段,对于教学设备的投入也很有限,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的学生计算机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另外不同专业学生的理解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有较大差别,还有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方法以及这方面的经验不能与时俱进,对于新课程的掌握和理解的程度也不一样,这些因素必定会影响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应面对以上所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教师到学生到管理者都应该认真研究和探索。

2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专业针对性不强

我国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一般采取选择学与考评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计算机产品飞速的更新换代,要求计算机课程的内容也需要不断充实、更新。在我们的很多的学校一般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对于课程及教学会按照一个学生的平均水平来安排实施,根本没有考虑的学生的差异性,这样会造成计算机水平高的学生,感觉知识简单,学习起来没有意思,而计算机水平差的学生会感觉依然很费劲,很吃力,造成不协调的教学环境。因此,应该根据知识背景、专业要求、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灵活设计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更加符合教育的理念,满足学生个性需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2 课程设置与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不协调

随着社会专业化越来越明显,专业的分类也越来越细化,很多高校对专业方面的课程设置只增不减,而对于课程学习和应用的工具计算机基础方面的教学有所忽视,这样必然影响专业方面的学习,熟练的运用计算机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必定有很大的帮助这是不争的事实,另外各行业对于从业人员计算机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高校课程的设置应该与专业人才的培养相协调,而计算机应用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2.3 实验条件发展相对滞后

计算机应用属于实践强于理论的一门课程,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实验条件滞后势必会影响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质量,这样的问题普遍存在于各大高校,设备少,技术落后,对计算机教学的投入不够,这给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2.4 各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高校通过合并,升本等方式,规模不断扩大,但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与相应的设备并未随之改善,专业方面的教师数量不足,教学方面的设备跟不上学生数量的增加。教师教学任务越来越重,学生学习的压力也在增大,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辅助教学目的很难达到,教学效果得不到提高。

3 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内容

3.1 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思想

教学是相长的,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可以发现新的问题,能够更好的进行进行知识的补充,知道学生想什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使学生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讲解对新知识必定有一个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传统的观念是教师讲,学生听,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思想,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二者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和谐统一。

3.2 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

(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确定必要的知识单元,分层次将它们组成系列课程。将不同的知识单元有机地结合在一门课程中,可以改进教学效果,节省学时。优化课程内容、完善课程体系。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计算机文化基础,让学生掌握基本计算机应用知识,对计算机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对计算机的基本原理,网络原理和操作内容,以及对于以后工作生活方面的帮助,办公软件,多媒体工具等有一个熟练的掌握。计算机技术基础,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基础。它主要是让同学更加深入地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为了应用开发所必须掌握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通过开设多门公共选修课程,以及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有一个坚实的基础。(2)实行分级分类教学,对“非零起点”学生因材施教。新入学学生计算机基础良莠不齐,对于基础不同的学生应该进行个性化教育。入学之初应对学生计算机基础进行全面考核,根据计算机基础的好坏分出类别,因材施教。对于底子薄,基础差的同学应该加大教学的力度,改进教学方向,增加实践课堂的课时。成绩优良者,允许申请免修或参加课程提高班。根据学生具体的计算机能力确定免修和选修的课程。(3)加强实践教学建设。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两者都要重视。特别是对于实践课程的安排。在实践教学硬件环境方面,应加大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投入,更新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的相关设备,为广大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机会;增加公共机房管理维护人员,扩大兼职管理人员数量,保障公共机房实验设备的完好率,同时保障公共实验室的全天开放。对于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开展网络课堂建设,使学生有充足的课外学习资源。增加课时,合理安排教学课程。

4 总结

伴随着是时代的进步,社会生活的步伐越来越快,计算机是新时代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欠缺就是新时代的文盲。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讲普及和推广计算机知识是我们的使命,我们要担起这份责任,深入学习和了解计算机,了解学生的诉求,深化课程改革,更好的做好计算机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仲苏玉,浅谈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改革[J].中外教育研究,2009(7).

[2]黄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相关问题及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9).

[3]张丽.高校计算机应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大江周刊,2012(1).

[作者简介]

第9篇: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范文

1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也是比较陈旧和单一

计算机从诞生到现在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它从最初的一些知识也逐渐产生和发展了许多的软件应用,现在许多职业学校设置的计算机基础的课程设置过于不合理,教学内容也比较陈旧,还用以前的老版本,现代更新的一些新的计算机技术和知识没有很好的传授给学生。教师的授课方式也比较传统,虽然有的用多媒体教学,但是知识内容不时常更新,学生们提不起更多的兴趣来学习,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太好,这种情况在一般的职业院校是比较普遍存在的。

2、如何实现计算机基础应用的高效率教学

面对专职院校存在的这些问题和弊端,必须采取实施适当的策略改变现状,提高教学质量,真正让每一位职业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应用。

2.1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教学。由于每一位职业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要因材施教,明确每一个学生的起点,对于起点比较高的学生,告诉他们不要有骄傲的情绪,不要认为自己起点比较高就不认真的学习现在的基础知识,不能错过补充新知识的机会。而对于没有任何基础知识的学生来说,告诉他们不要以为比别人起点低而自暴自弃,更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利用课业时间积极补充计算机基础知识。

2.2注重学生的实践教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来源于实践,也应该运用到实践中去,要根据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恰当的分组,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有的放矢的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可以联系一些公司企业让学生们去实习一段时间,提前让学生们感受和适应社会工作。适当的调整教学课程,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实践教学体系。从以后的就业来说,要加强学生们的计算机操作方面的练习,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文化基础知识的课程可以根据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考试,可以加大实践考试力度。

2.3及时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现代科学技术日益进步,每天都会产生新的软件或者是技术,如果还用以前较陈旧的教学方案,不及时更新的话,学生们就不会时时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学生们以后的就业来说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应用和社会实际是相互结合的,例如现实生活中我们只会用到十进制,而计算机中却不单单只这一种进制。应专门设置一门关于计算机发展动态的课程,把新的计算机知识时时传递给学生们。同时进行网络教学,让学生们学会并正确使用网络工具,结合自己所学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

2.4对学生们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效果要进行考察。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的应用是学习计算机技术的根本,只有打好浅层次的基础才能在有能力去钻研更深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并应用。要经常检验学生们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效果,比如对于幻灯片的制作应用,教师们可以让同学们制作一个幻灯片的项目作业或进行一场比较激烈的幻灯片制作大赛。像Word、Ex-cel等基础软件,可以让他们做一些任务模板,设计一些相应的创作性的东西。总之,要重复的检验和考察学生们的基础知识的应用情况,要学以致用,更要学会举一反三,拓宽自己的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