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当今世界经济范文

当今世界经济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当今世界经济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当今世界经济

第1篇:当今世界经济范文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世界经济格局的主体是发达国家,是强国和大国,而发展中国家则发生了分化,一些发展中国家加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少数几个发展中大国成了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只是这个格局中的附庸部分。看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形式又是怎样的呢?

发展中国家面临着高科技革命的挑战和全球化的外部影响及内部政治经济问题的困扰,发展经济可谓是既有有利条件又有不利条件。关键得看如何处理。发展中国家发展近代化起步一般较晚并且都不是内发型,经验不足同时又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可以说是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国际竞争的加剧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处境更加危险。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以下四种趋势:1、边缘化趋势。2、外切化趋势。3、分裂化趋势。4、从属化趋势。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应采取新的对策以提高自身发展的能力,依靠发达国家并非长久之计,依靠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也并不可靠。既然原有的发展基础被削弱了,那么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利用新的条件,加入全球化而不趋同于别国,主要靠自己的力量去谋求发展、富强。发展中国家要想发展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正确认识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全球化现已成为现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问题是决策者如何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总体来看,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空前的利益。但另一方面,全球化在带来经济和社会进步等机会的同时也使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发展中国家应清醒地认识到与全球经济接轨未必就能改善经济状况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应该认识到,全球化首先是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而引起的,他们是全球化程度最深同时也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者。发展中国家只是处于全球化的非核心部分或全球化之外。发展中国家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决定自己参与世界经济的程度,不能按照全球市场或国际多边体制设定的目标处理自己与世界经济的关系。

第二,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从历史我们可以看出,二战后,凡是经济发展较为成功的国家,都基于本国国情制定了不同于常规的发展政策。所以,发展中国家要有真正选择和抵制一面倒的发展模式。具体包括对内:1、正确处理内向发展与外向发展的关系。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在积极推进外向发展的同时,学会保护自己,趋利避害。必须把外向发展与内向发展巧妙地结合起来,并随着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逐步放开国内市场;必须根据本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优势,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2、在经济体制上,正确处理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国有经济和私人经济的相互关系。3、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时,要根据本国国情,正确处理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国民经济中重大比例关系。4、在经济改革调整的同时,必须相应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主要是指:(1)要有一个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良好的政治环境:(2)要有一个廉洁、公正、有效率的政府机构;(3)要建立一套健全的法律制度。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治改革的当务之急,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建立健全的公务员制度,完备的法律制度,正常的遴选制度,广泛的群众参与制度和对政府权力机构与干部的有效监督制度。

对外: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争取建立国际经济和政治新秩序。国内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加强,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基础。虽然现在发展中国家已发生了变化,团结的基础已不如以前。因此,在目前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努力消除相互之间的歧见和分争,尽力加强相互之间经济政治合作;应加强“七十七国集团”和“不结盟国家组织”等协调机构在国际上的作用;应争取务实的做法,积极发展发展中国家之间区域性和次区域性的经济合作;最后,应该在不放弃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目标之下,首先就南北之间的一些紧迫问题进行谈判,力争取得发达国家更大让步。

第2篇:当今世界经济范文

《货币战争4》中“欧洲合众国”是主要讨论的内容之一,它既是政治,也是经济,也是背后的金融力量。从欧洲各国文化、历史、利益划分和地缘政治来说,欧洲有着强大的分裂力量,很难统一。但是,就整体利益来说,欧洲也确实有统一的趋势。当世界上缺乏与欧洲抗衡的力量时,欧洲统一的动力并不算大。但是,当今世界美国已成为强大的一极,中国也成为欧亚大陆上重要的平衡力量,欧洲的统一便又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议题。欧洲近代历史上,拿破仑等都做过统一欧洲的尝试,但都失败了。在军事、政治努力失败之后,金融家或者说银行家们成为欧洲统一的强大推动力。

如果单从金融或经济角度,人们并不能完整地了解欧洲统一的难度。因此,金融或经济明显与政治无法分割。离开欧洲的历史,仅仅依靠金融理论或经济理论,实际上很难正确把握欧洲统一的话题。所以在《货币战争4》中对“欧洲合众国”或者说对欧洲统一的分析,已经超出了单纯的金融学范畴。

当今世界,汇率问题是经济领域、金融领域的重要的问题之一。究其本质,汇率的复杂就是政治分裂造成的。就历史和金融理论来说,中国古代社会虽然最早诞生了纸币,但在汇率问题上,的确没有欧洲那么多的实际操作问题。中国早在秦始皇时代就实现了统一,没有复杂汇率带来的无谓消耗。固定汇率乃至于欧元最终取代欧洲各国货币,实际上不过是欧洲在走秦始皇已经完成的统一之路。欧洲能否彻底完成此举,至少在目前看来难度很大。未来要完成,也需要历史的契机。如果欧洲不能实现真正的统一,它将失去在世界史上的地位。今天的希腊、西班牙、爱尔兰等国遇到经济上的麻烦,其他国家或者欧盟对于是否援助或援助条件如何往往谈得口干舌燥。这种事情要在中国,不过就类似于开发西部、东西部平衡发展的问题,中央政府很容易作出全面的政策调整。而在欧洲,虽然有金融方面的统一力量,但是仍然有相当强大的分裂力量始终存在,因此欧洲的整体协调才显得困难重重。

《货币战争4》中另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美元。美国实际上是摆脱了欧洲的内耗争斗,在另一个地方捡了统一的大便宜,才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家之一,美元也因此自信满满地想成为世界货币。

抛开美元的种种问题,笼统地说,当世界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世界的确需要一个世界货币。面对这一问题,美元能否承担世界货币的责任,关键之一就是信用。严格来说,货币信用并非只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道德问题。从这个角度我们就能看到,中国古代政权始终以严格的道德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一道德要求,正是当今世界美元所缺乏的或者说是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第3篇:当今世界经济范文

关键词:国际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区别联系

一、国际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区别

(一)国际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概念不同

国际经济一体化主要是指各个国家之间的国民经济相互联系,取消限制和歧视,不断开放,最终形成使各个国家彼此依赖、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各个国家之间让渡一定的国家,政府之间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并建立统一的机构对各个国家的经济行为进行管理,最终使资金、商品、劳务、服务等要素可以自由流动,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更协调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指经济活动中,经营者对利益的追求推动市场的不断扩大,超越国界的限制,通过信息、资金、技术、服务等要素是世界经济活动成为紧密的整体,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相比较,不同的是经济全球化主要是表现在经济领域的发展趋势,使整个世界的经济贸易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

(二)国际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的主角不同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主要是各国政府和相应的统一组织进行协调和推动。各国政府和联盟组织作为行为主体,进行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经济政策的协商和制定,将各国共同利益作为工作目标和要求,顾全大局,努力做到同时增加各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促进经济发展,让其享受更多的经济福利。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跨国公司扮演重要角色,出于对利益的驱动和追求,对扩大海外市场,增加全球的市场占有率都有强烈的愿望,在实现在其利益获取更多的利润的过程中,跨国公司主动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为经济全球化做出突出贡献,成为全球化的主角,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是资金、服务、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增强。

(三)国际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不同

国际经济一体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各个国家放弃了部分国家,同时为顾全大局,遵守互利共赢的原则,还要让渡经济的,强制解除海关门槛,实现零障碍等,给政府和国家等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国际经济一体化也给各个国家的居民带来很多有利的方面,使各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不仅经济资源可以得到更大程度地利用,在其他方面,如旅游、留学、出差等各方面都简化原来货币兑换等程序,使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关系更加密切,为世界和平与和谐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经济全球化使跨国公司和合资公司发展更加迅速,只是在一些经济权力方面与原来相比有些许削弱,但是经济全球化的过程还是主要由公司自然地去完成和推进,并不影响政府和国家的权力,也不受到国际组织的统一管理和指导,其实现方式主要是依靠跨国公司的生产力的推动,市场作为媒介让各个国家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使经济发展的历程走向更崭新的一个阶段。

(四)国际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不同

国家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和未来趋势,它们都在目前经济发展的状态下进行推进,但是发展的进程不尽相同。国际经济一体化在狭义的理解层面上,是指区域经济一体化,目前大部分“一体化”的范围都比较小,所以国际经济一体化在当前阶段只是萌芽的阶段,并没有具体实现这一状态,并且距离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完全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相比,经济全球化已经逐渐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跨国公司的发展壮大、进口商品的不断增多等现象都提醒人们,我们处在开放的经济时代,也已经处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状态在不断向经济全球化的“完善”和“深入”方面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现实的阶段和重要里程碑,不断为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教训,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做贡献。

二、国际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联系

国际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并不等通,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它们之间既存在差异也存在很大的必然联系。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实现国际经济一体化提供了经济基础,为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实现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必经阶段。同时,国际经济一体化从政府、政策、制度等方面也为经济全球化的的深入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为经济全球化提供方便,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全球化更好地发展,国际经济一体化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理想和最高奋斗目标,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既定方向和最终结果。所以国际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两者之间在目前发展阶段具有必然的联系,并且不断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二者相辅相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深入和改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牵动整个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提高资源优化配置率,协调世界经济发展的状态,促进世界经济及各方面的科学地、长期地发展,使世界经济相互融合,为世界和平和和谐发展带来更多的动力。

三、结束语

国际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既有差别又有必然联系,二者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会并存,虽然国际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都会给国家带来一定的挑战和风险,但是更应该看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合作与融合给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带来的积极意义,各国经济的发展都与外部经济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认清经济发展的形势,把握时机,加强合作与交流才能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经济特征。

参考文献:

第4篇:当今世界经济范文

总结去年,规划今年,是即将开幕的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最主要的议题。世界经济强体一片衰退的冲击波荡漾全球,我国经济逆风而上继续在适度快速增长的平台上前行。经历了抵御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机体的免疫力、抵抗力进一步增强了。然而,我们不仅面临外患,同时还存在着内忧,忧患意识不可无。

扩张型财政政策流露长期化倾向

1998年开始,我国政府财政政策由紧缩政策转而实行扩张政策。所谓积极财政政策,其基本特征是以增加赤字和增发国债为主要内容,所以属扩张型财政。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刺激了投资和消费的增长,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政策效应是明显的。但是,现在本应淡出和转型的扩张的财政政策却出现了长期化的趋势,经济快速增长染上了对扩张政策的依赖症,而潜伏的财政和金融风险却使扩张政策难以为继。这是当前政策抉择面临的一道难题。

2001年,GDP增长7.3%,比上年下降了近一个百分点,且呈现逐季减缓趋势,经济整体增幅下降的态势表明扩张政策的效应在递减;国有企业在基本实现三年脱困目标之后,脱困的成本和代价尚未消化,又出现效益回落,利润增幅持续下滑,部分企业脱困后又返困,亏损企业亏损额上升;国有单位的投资靠国债支持继续上升与非国有单位投资乏力形成反差,表明除了政府国债投资之外,各类市场主体的自我积累机制依然乏力;物价由低速回升转为全面回落,去年零售物价下降0.8%,工业生产资料出厂价下降1.2%,生活资料出厂价下降1.5%;失业率居高不下,就业难度加大,去年下岗未能再就业的职工近600万人,城镇实际失业率高于登记失业率2-3个百分点;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对增加农民消费、启动农村市场乏力,制约农民增收的诸多因素仍然存在;财政对债务的依存度居高不下,潜伏的财政危机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进一步加深。

回顾2001年,瞻望2002年,对今年经济发展和对策,似应作出以下几点认识:

连续4年实行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使经济增幅下滑的态势得到遏制,并为今后经济增长和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物质条件。但是,放松银根的政策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它好比一剂强心针,不可能带来经济持续快速稳步增长,为经济长期发展埋下隐患。巨额的财政赤字,沉重的债务负担,货币超经济发行,最终势必酿成严重的财政危机和金融危机,造成恶性通货膨胀(如俄罗斯20世纪90年代),或者导致经济滞胀(如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所以,任何一位明智的当政者都不会长期推行扩张性政策。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一度财政敞开国库花钱,银行开足马力印发钞票,由此酿成的苦果至今还没有消化完毕。财政长期入不敷出,赤字居高不下,社保基金缺口巨大,银行不良资产比例过高,居民储蓄超常增长等,这些因素都给经济投下了通货膨胀的阴影。现在人们之所以没有看到它的现实威胁,是由于出台的改革措施强制地遏制了购买力的需求变现,把收入锁进银行的保险柜;是由于贫困人口增加,导致生产相对过剩和购买力的需求不足的矛盾。财政和货币政策在不能兼顾推动经济增长和化解经济风险时,应当适时地把重点转向后者,决不能为保暂时增长而牺牲长远发展。

当前,扩张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已经出现边际效应递减的势头,但经济增长对它的依赖性并未减弱,经济自身的增长机制依然乏力,因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出现了长期化的危险倾向。国内外的历史教训表明,一旦把扩张性政策长期化,后患无穷。防患于未然,一要防止和化解财政和金融危机,二要预防陷入“滞胀”泥潭的可能。

莫追随发达国家进入“消费社会”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生产决定消费,但生产归根到底是为了消费、依赖消费。近代工业革命飞速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导致消费资料极大丰富。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兴起了一种新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以富裕者无节制的物欲满足为宗旨,奉行物质消费至上主义;超越生产和消费的能力,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现代消费社会”。“消费社会”正像传染病一样向发展中国家蔓延和扩,成为当代世界的一大公害。

中国GDP总量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居世界第6位,但仅占世界GDP总量的3.6%,美国占32.6%;中国人均GDP不到900美元,不到全球人均GDP的1/5。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在世界75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竞争力排名中,中国居第39名,美国居第2名。

中国进出口总额达5098亿美元,为世界第十大贸易国,但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出口占5.4%,进口占3.2%。

中国靠占世界耕地总面积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1/6的人口,解决了13亿人民的温饱。但是,现在农村还有3000多万人处于绝对贫困状态,如果按照联合国的人均每天消费1美元的贫困标准,农村贫困人口则要多得多。在城镇,已经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人数众多的贫困阶层,包括600多万下岗职工、600多万失业人口,还有不能按时足额领到退休金和工资的退休职工和乡村

教师。城镇中缺房和无房户上百万,大量危房、贫民窟亟待改造。城乡居民缺医少药。

虽曾为文明古国,但中国现在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状况令人发忧: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甚至低于最不发达国家。虽然实行了9年义务教育制度,农村教育却还要靠“希望工程”支撑,政府财政用于教育事业的拨款仍未达到《教育法》规定的标准。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仅为50%,25岁以上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比重仅为2.1%,文盲高达8507万人。用于研究与开发的经费严重不足,占GDP的比重不到1%(日本为2.88%,美国为2.44%,韩国为2.29%)。

我国是农民占人口绝对多数的农业大国,农业至今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劳动生产率低下,2/3的劳动力困在人均1.5亩耕地上,由于农业现代化步履艰难,每年造成的损失达数千亿元,仅蔬菜水果因缺少保鲜设备一年就损失800多亿元。

现代工业的建立和发展是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经过50年建设,我国基本上已经建成了较完备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化已进入到中期阶段。但是,工业总体的技术装备水平仍然落后。据全国工业普查资料,1180种专业生产设备达到国际水平的仅占26.1%。机械产品中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不到5%,我国单位GDP的能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8倍。每年固定资产投资所需购置的设备60-70%依靠进口,许多行业的装备都被外国占领。设备制造业丢掉了国内市场2/3的份额。信息产业的关键技术和部件的研究开发相当落后

离开繁华喧嚣的街区,人们看到的是另一个贫瘠瘦弱的中国。如此强烈的反差发人深省:我们到了追随发达国家,仿效他们的生活方式,赶超“消费社会”的时候了吗?有人说:“中国已经进入休闲时代!”错了!现在依然要高唱《义勇军进行曲》。皇家林园北京的颐和园现在成了大众的休闲地,但人们不该忘记这正是“老佛爷”的劣迹:兴建颐和园是以牺牲国防和近代工业为代价的!

加入世贸组织要做“明白人”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朱总理要求各地、各部门、各个企业做好应对工作,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做领导经济工作明白人”。

做明白人,应当明白我国入世的动因。对此的权威解释是,当今世界已经实现了“经济全球化”。“全球化”论点源于美国,但美国学者和政界对“全球化”并无一致的认识,从“贸易自由化”到“美国价值观全球化”、“美国生活方式全球化”,甚至“全球美国化”,无所不包。美国统治集团则把“全球化”当作它推行霸权主义、对外扩张的工具。如果我们采纳了“全球化”的概念,那么就应当赋予它科学的内涵和确定的外延,不能盲目照搬。其次,“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发展过程,是各种力量较量和斗争的舞台。当今世界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反全球化、区域化,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再其次,当今世界,即使认同了“经济全球化”,还必须正视“政治多极化”这一不可抗拒的潮流和政治格局。我们既然强烈主张“世界政治多极化”,坚决反对单极化,但“多极化”和“全球化”却是矛盾对立的,而政治又是为经济服务的。对此,我们在理论上总应自圆其说。

做明白人,应当明白当今世界经济格局。自近代工业革命开始,先进工业国家用廉价商品和炮舰轰垮了落后国家的壁垒,把各国网罗进世界经济体系之中。从此,世界划分为工业国与农业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穷国与富国、强国与弱国。时至今日,这一格局仍未改变。现在,尽管发展中国家说话的声音大了,与强国打交道多了一些筹码,但是国际经济秩序依然是不公正的。极少数富国不仅以强凌弱,而且把贸易、投资当作推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工具。世贸组织现行规则对所有成员国一视同仁,这种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了实际上的不平等,更何况许多规则是在发达国家主导下按照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原则制定的。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归根到底要靠广大发展中国家富裕强盛。

做明白人,应当明白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位置,要定准位。“商场如战场”,国内市场如此,国际市场更是如此,这里奉行实力至上。我国入世后应当定好位:第一,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属于世贸成员中的弱者,应当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赋予不发达国家的各项权利,只承担与我国地位相适应的义务和承诺,拒绝世贸组织规则之外的要求,抵制那些损害我国利益、危及我国国家安全的举措。第二,中国是建设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在国际上永不称霸,但是,应当承担我国对第三世界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维护第三世界国家利益不受侵害,积极争取建立平等、公正、公平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不放弃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第5篇:当今世界经济范文

一、国际市场的区域化趋势及其特征

国际区域市场,又称为多国集团市场,是由若干个国家或地区,出于一定的目的,通过协议的形式,结成一定紧密程度的,以一定形式存在的国际区域经济联合体而形成的国际市场。目前国际区域市场的基本模式从理论上概括主要分为五种类型:地区性合作集团(即区域合作开发组织)、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s)、完全海关联盟(Customs Unions)、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s)、货币联盟(Monetary Unions)。

国际区域市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益流行,目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市场发展的一大趋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市场一体化与区域化并存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大特点。

综合分析国际市场区域化的发展进程,我认为国际市场区域化发展具有以下特征。

1、国际市场区域化具有加速的趋势。近几十年来,国际区域市场的发展速度迅速。从20世纪50年代的欧共体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等;20世纪60年代的东南亚国家联盟、安第斯集团等;20世纪70年代的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等;20年代80年代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20世纪90年代的三国集团、南方共同市场、东南非共同市场等,区域市场的数量不断增加。至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均加入某一或某几个国际区域市场。国际市场区域化的趋势估计还会继续下去。

2、国际区域市场有扩大的趋势。大多数区域市场的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比如,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在美、加自由贸易区基础上扩大组成的。其他如欧洲共同体、亚太经合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等等区域市场的成员国均逐步增加。

3、国际区域市场具有一定程度的交叉性。不少区域市场相互交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个国家或地区往往既是某一个区域市场的成员,同时又是另一个区域市场的成员,比如,墨西哥既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又是哥伦比亚、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等组成的三个集团的成员。

4、国际区域市场有高度化的趋势。所谓高度化是指国际区域市场的模式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演进,即从地区性合作集团梯次向自由贸易区、完全海关联盟、共同市场、货币联盟提升。比如东盟,成立之初属于地区性合作集团,现正在向自由贸易区过渡;又如欧共体从共同市场向货币联盟过渡等等。

二、国际市场区域化的原因分析

分析国际区域市场的成因,可以从四个层面进行。

第一,世界经济发展需要市场不断扩大和贸易保护主义之间的矛盾及其运动是国际市场区域化的内在原因。经济学理论揭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市场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与之相适应。市场沿着国内地方市场、国内区域市场、全国市场、国际市场、国际区域市场和全球市场的顺序发展。当今世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科技水平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开放的全球市场与之相适应,即需要一个一体化的世界市场。但是,由于世界各国都有着自身的利益,都希望其他国家向其开放市场,而自己的市场尽可能不向其他国家开放,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这一对矛盾运动的结果,使一些国家组成不同程度的联合体,形成介于全球市场和国别市场的国际区域市场。国际区域市场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场扩大的需要,又符合相应国家市场的保护要求。

第二,相关国家之间存在的共同利益或企求成为国际区域市场形成的动因。首先是经济利益驱动。从已经形成的区域市场看,至少可以产生几个方面的效应:一是经济互补。成员国之间一般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互补性,联合在一起可以取长补短,有利于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形成双赢效应;二是区域市场内互相开放,市场规模扩大,具有一定的经济规模,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三是成员国之间通过签订条约的形式,形成利益共同体,有利于保护各自的利益,增强竞争力。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除了经济动因外,政治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区域市场的成立之初带有较强的政治动因,比如欧洲共同体在成立之初带有抗御前苏联的因素,而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成立也有很强的政治因素。不过,经济因素日益成为主要的因素。

第6篇:当今世界经济范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地经济不断地在突破国界限制,在全球寻求资源配置,全球化条件下,各国、各地区的之间的经济关系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关系也在深化,既有矛盾也有统一,本文试着分析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互关系。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界定,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说法,大部分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行为在全球范围的大规模活动,生产要素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自由流动、合理配置与重组,是世界各国经济高度相互依赖、相互融合的表现。或者更准确地概括为指参加多边谈判或磋商的相关国家和地区经济团体,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大家都能够接受的、有关经济贸易协议并按照共同制定的协商原则,实行整体运行的世界性经济贸易组织或者经济体系。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复杂的,推动世界经济总体增长,提高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资源,促进国际投资方面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也带来了负面效应,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一方面也对传统的价值观念提出了挑战,如果处理不当,会为经济全球化付出代价的。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相邻相近的或者特定的地理范围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维护既有的、实现未来的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通过签订某种政府间条约或协定,制定和规范共同的行动准则,协调一致的政策,乃至建立各国政府一定授权的共同机构,进行长期和稳定的超国家的经济调节,达成和实现经济的甚至是政治的联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建立区域市场,降低了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搜寻成本。另外一体化的区域经济由于各个方面的相似性,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区别。经济全球化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跨国经济,资本和市场的国际化,以及市场机制作用的推动,是市场机制其主导作用的过程,经济全球化则是通过市场机制把世界各国联结在一起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则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均衡和有序发展为目标,在政府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推行区域经济一体化措施、实现一体化目标,是国家期主导作用的过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通过国家对国家的谈判把那些愿意参加一体化结盟的国家联结在一起的;在全球自由市场的状态下,风险是很难规避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风险;而在经济区域化的状态下,风险是可以得到控制和化解,一体化的区域经济由于可以有效地降低资源配置的成本,降低违约风险。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都是由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决定的,两者之间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经济全球化刺激、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向更高形式发展,又不断地冲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框架限制。全球化给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新的驱动力,经济全球化通过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增进区域经济组织间的合作,以便得到更多的合作利益。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经济全球化准备了条件。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国家分工的深化,加强了区域内部各加盟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了各加盟国的经济发展,再此基础上通过强化跨国公司的贸易功能,必然进一步促进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区域经济一体化使集团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所以特定区域外的国家要想获得竞争力,就要通过跨国公司进行直接投资。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贸易制度也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比较来说,区域经济对经济全球化的阻碍作用比较明显。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合作组织如北美自由贸易、欧盟等发展完善。各加盟国对区域经济依赖性加强,再加上区域对外合作能力的提高,给世界经济带来更大的竞争局面,同时也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区域经济也制造了贸易壁垒。如区域经济组织的排他性与全球化背景下的多边贸易体制之间就存在隔阂。区域经济是为了实现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区域内部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相互依存。经济全球化则是为消除全球经济间的贸易壁垒努力,区域经济在这一方面与之出现矛盾,区域经济以地域为名为贸易提供一种新的保护手段,这种保护手段对于区域外的成员来说就是阻碍他们之间相互合作的贸易壁垒。区域经济强化了其内部产品的竞争力,对区域外的产品采取了比较严格的防范制度和措施,不惜一切手段组织其他区域或国家的产品进入。这一行为,满足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但是对与经济全球化来说,则伤害了全球经济之间平等合作的基础,加大了国与国或区域与区域之间对话的难度,妨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从长远利益来,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顺利发展。

总之,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的矛盾是存在的,但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又是对立统一的。两者之间还存在着漫长的过渡时期,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会慢慢形成互补。两者之间虽然实施途径相异,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都为企业创作了统一的市场环境,为世界各地的商务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两者的相互作用必然会影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两者之间应该加强合作与交流,相辅相成,在全球化不断向前发展的情况下,必然会克服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最终推动全球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阳国亮:试论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相互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10)

[2]郑明慧: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经济论坛,2004(15)

第7篇:当今世界经济范文

第一,发展继续教育有助于提高个人、企业和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升,但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巨大的差距。2008年,我国平均每个就业者创造的GDP为5,855美元,仅相当于美国的5.9%、日本的7.7%,按每个劳动力平均生产效率计,美国相当于我国的17倍。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计量研究,在制造业,职工受教育年限每提高1年,劳动生产率就会上升17%。这种情况在高新技术产业中表现得更为突出。甚至在发展农业方面,也亟待加强培训。地处中东沙漠、属于严重缺水国的以色列能够创造“农业奇迹”,其经验就是对农民进行普遍的文化素质教育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通过继续教育提升劳动者素质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因素。

第二,发展继续教育有助于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处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长期形成的经济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经济结构转型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

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首先表现在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从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看,2010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0.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0%,反映出我国第一产业比较落后、第二产业比重较高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状态。同时,从一、二、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看,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过高,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则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据有关预测,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我国第一产业农业劳动力比重应从2009年的38.1 %下降到2020年的25%以下,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应从34.1 %提高到2020年的45%以上。随着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必将带来我国劳动力在不同产业和地域之间较大规模的流动、转移和对大量劳动力培训的要求。大力加强对劳动者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将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最关键最繁重的基础性任务。

第8篇:当今世界经济范文

[关键词] 市场经济 WTO 生产力 畜牧业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046-01

今年我国正式通过13年的艰苦谈判,终于加入世贸组织(WTO),我作为一个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者,以我区(镇)农业现状为基础,面对我国经济整体融入世界经济的强大洪流之中,我们该怎么办?在这里我作为一个基层探索者,从农业宏观角度出发,以自己思考观察,提出对我区今后农业的发展在思路上有一点启示,让今后的事实和历史来检验。

1 我对WTO的认识

1.1 WTO的社会基础

WTO建立在股份制经济基础占主体之上的一种贸易组织。理由:①当今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基础绝大部分是以股份制经济占主流;②当今世界东德与西德统一融合,南北韩鲜贫富差别,苏联共和国社会主义公有制解体,东欧以公有制为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变更,中国香港.澳门一国两制和平统一,这些鲜活历史事实证明股份制这一些制度在当今社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生存空间。

1.2 WTO发展经济基础

"市场经济"。不管你姓什么,国家经济发展基础,国家控制管理经济发展手段是"市场经济"。①从中国申请入关,13年谈判历程可以看到:由计划经济过度到有计划商品经济,由商品经济过度到市场经济这三步曲的发展,最终入世成功;②"市场经济"这种管理国家经济是当今世界发达经济体的先进技术。

1.3 WTO健康发展有两个推动力

①追求利润;②市场竞争。是地区间贸易争端,贸易仲载,制定贸易规则一切经济活动的动力源泉,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和自身安全;市场竞争是WYO促进发展的又一个动力源,资本在国际间.地区间.行业间流动;"竞争"是推动力,没有相互比较,市场缺乏活力,只有公平竞争,加强管理,学习先进技术,降低成本,才能获得 更多利润空间。

1.4 WTO运转遵循法则

"国际惯例"."优胜劣汰"。自从我国今年正式成为世贸成员,各级政府都在清理法律法规,把我国与国际惯例相抵触条款都取消弃止,就是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

1.5 WTO是国家(地区)间发展经济贸易组织,是把本国(本地区)经济发展融入世界经济发展之中,利用国内国际市场.资源,参与世界经济的合理.公正.有序分工(13年谈判是历证),达到目的有两个:"发展生产力,国力强大,人民富裕",不管你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党领导管理国家(地区),不管你采用何种制度,是我们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是衡量一切工作准绳,纵观当今世界发展史将是一面镜子,任何背道而驰的作为,都是徒劳的。

2 对我区农业认识

2.1 传统农业仍然是主流

2.2 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发展初见端倪,路子还在探索中,其具体体现在:①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产值占比例比较大。②特兴罗莎米.石洞花博园.罗汉蛋.金龙稻鱼.胡市龙眼.隆纳路甜橙示范园等项目的实施,其特征是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商品在市场经济中缺乏竞争力,利润空间小,商品辐射半径小。

3 存在问题

3.1 农业产业结构点子多,但档次低,面宽,效益差,前瞻性差,以胡市镇为例:李亚林种鸭场,潘立富种猪场,田代华的荔枝园,结果是名声大,负债累累,自行关门走人,这些都是近几年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深刻教训。

3.2 政府过分干预,结果得不偿失,好不容易创出一个罗莎米品牌,一个好端端的股制份企业,几经波折,风落飘零。

3.3 农业的主体是农民的积极性始终没有调动发挥出来,老是政府出资,牵着走,结果成功者少,失败者居多。

3.4 初级农产品多,高附加值,深加工,高质量农产品少。

3.5 政府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思想有偏差,现在多数农产品供过于求,出现买方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对种什么,调什么,该怎么调,农民盲然不知所措,凭直观感觉。

4 对策措施建议

4.1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基础,如果没有正确理论基础作支持,那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也是盲然不知所措,其理论基础是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其含义是:一国集中生产那些国内生产成本较国外最低的产品来出口,以换取那些虽比国外生产成本低,但在国内并非成本最低的产品进口最为有利;和瑞典经济学家伊莱赫克歇乐提出要素禀赋理论,其含义是:一国将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富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比较密集地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即是选择本地优势农产品重点发展,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并通过市场竞争获取最大经济利益。国与国间贸易如此,地区间产品交换也离不开这个理论基础。

4.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在"畜牧业":A因为畜牧业的产值在农业产值中,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农业发达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发达国家一般都在60%以上;B畜牧业和种植业相比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种植业受一个地区农业耕地的限制,而畜牧业的利用发展空间大于得多;C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人均年消费畜禽肉高达260kg左右,人均年吃粮60kg左右,同期1997年我国人均吃畜禽肉12.9kg,吃粮250kg,这说明农业的方向是从种植业向畜牧业转移,这是现代农业发展必然趋势;D例如发展奶业,奶是举世公认的节粮经济的畜牧产品,牛奶中含有人体营养所需成份,是"人类保姆",发达国家美国人均年消费奶312kg,我过是4.8 kg,其差距之大是我们农业发展的巨大空间。种植结构调整该为发展畜牧业打基础。措施上:①改种高粱发展玉米;②改种小麦为种优质牧草等;③在畜牧业内部结构发展牛肉或牛奶一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即可,关键把这一产业如何做精,做深,做强;④畜牧业发展起来后下游产品深加工,如牛皮.奶制品等,提高科技含量,其产品覆盖半径才能增大,利润空间才有潜力可挖,农民增收才有基础。

4.3 从国际经验来看,退耕还草,发展畜牧业,是一条成功典型的路子,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曾经砍伐大量森林,后来竞认识到这种做法破坏生态环境,得不偿失,可是两国没有走直接恢复森林的路子,而是大面积种植人工牧草,通过种草恢复植被,大力发展牧畜业,两国成功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4.4 政策支持:首先①取消农林特产税,是政府鼓励的行业基础,应该给予政策支持,现在就开始课税显得杀鸡取卵,得不偿失;②政策上应设立农业发展基金,政府对鼓励发展行业给予必要扶持,加快发展;③设立农业保险,农业是一个多风险的产业,如果其风险全部由农民自己承担,那就会必然放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和力度;④政府应该对农业科技人员创造一个宽松良好的政策环境,如果这些科技人才,其生存权都得不到保证,那谈发展权只是一句空话。

5 结束语

市场经济是一个有规则有秩序的竞争经济,一个好的商品要参与市场竞争有三点:一是"质量";二是"成本";三是"服务",三者缺一不可。WTO背景下,发展农业更要认识到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些制约因素,实现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丛森. 面对WTO论农业产业化是我国户营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

[2]李威. 农业新品种保护现状分析[J]. 吉林农业,2014,24:8.

[3]孙莉.我国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现代园艺,2014,23:92-93.

第9篇:当今世界经济范文

目前对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仍有不同的意见。根据各国政府新近公布的今年第二季度经济数据,全球经济有明显改善的迹象。美国经济已脱离了衰退最严重的情况,欧盟经济衰退幅度也比预期的情况略好,亚洲经济已全面恢复增长。但另有一些报告则表明,西方各主要国家的经济仍在恶化,失业增加,财政恶化,没有真正复苏的征兆。在世界经济领域,重要的数据都由各国政府和各主要的国际经济机构所掌握,对经济形势发表“预见”的官员和机构本身,往往都有一定的政策纲领。他们看重的不是学术家强调的“是什么”的问题,而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在这样一个高度政治性的领域,设想纯粹客观的、科学的分析和预测是不现实的。

这也反映出了当今世界经济的某些特征。世界经济从来都不是各国、各地区经济简单的总和,而是这样一种现实,即世界市场对各个国家和各个地区市场的统治。不同国家尽管各有自己具体的经济特点,但无论这些特点有多么大,都必须越来越服从于世界经济,更紧密地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以便从世界市场中获取本国所缺乏的各种经济资源。换句话说,单个的国家经济只是世界经济的物质基础,在它们之上,还有一个占统治地位的上层建筑。世界经济每发展到一个更高级的阶段,世界市场对各国市场的统治就越有力,也越专横。

这场危机虽然出现了许多难以认清的现象,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在应对危机方面,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国家集团都不遗余力,动用并展示了自己全部的政治力量和财政力量。欧盟从去年10月到今年7月中旬已向银行业提供了2.9万亿欧元的资金,相当于欧盟经济规模的31.2%。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总额今年将达到13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一年的GDP总额。如果加上美国各州、市、县政府的债务,美国全部的政府债务总额已经累计达到了56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4.3倍。日本政府财政赤字2007年这一比重还只有3%,预计明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将达到10%,届时政府赤字总额将相当于GDP的两倍。

西方各主要国家都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财政危机,为了整顿国家的财政,必然会产生一个问题:究竟哪一个社会阶层应当为此作出牺牲?无论如何选择,都会打破原有的社会平衡,从而引发新的政治冲突,各主要政治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也随之急剧变化。在美国,接近10%的失业率使得奥巴马总统正面临这样的一种局面。由于美国国会将于明年举行中期选举,如果经济形势无法明显改观,很多议员将不得不与奥巴马的经济政策划清界线,因为在就业问题上,议员们感受到的压力更大。

这场危机另一个突出的特征,是由于它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从而带来的连续性。也就是说,它以很清晰的界线,从一个阶段进入到另一个阶段,这就使得人们不仅可以充分地、持续不断地观察它的进程,而且可以随着它的进程对先前的各种“预见”进行检验,从而锤炼自己的智力和眼力,更好地理解当今国际政治经济领域中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