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骨质疏松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骨质疏松的康复治疗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骨质疏松的康复治疗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骨质疏松的康复治疗方法

第1篇:骨质疏松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随着老年人口增加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越来越多。过去,患者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往往以保守治疗为主,主要方法包括:卧硬板床、止痛药物及腰围的应用。但是这些方法疗效差,并发症多。近年来,国内开始采用新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经皮椎体成形术。其方法是:在影像学技术的帮助下,用针穿刺到骨折椎体,然后将“骨水泥”注入,使骨折处得到加固。整个过程不用手术刀,不用缝针,皮肤上没有切口,术后一天内即可下床。可以概括地说,椎体成形术具有微创、止痛迅速和疗效持久等优点。

用“骨水泥”治疗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并非一劳永逸。因为椎体成形术,虽能加固骨折椎体、缓解疼痛,但对症不对因,并不能治疗引起骨折的根源――骨质疏松。椎体成形术后的患者,还应进行针对骨质疏松的治疗,不仅要注意饮食、运动,还要应用相应的药物。

饮食补充

鼓励骨质疏松症患者进食富含蛋白质、钙、磷的食品。乳类与乳制品、海产品(鱼、虾、蟹类)、肉禽类、豆类与豆制品、蛋类等,都是很好的选择。此外,临床上还推荐患者长期、常规服用钙和维生素D制剂,为骨骼补充钙源。

术后锻炼

椎体成形术后的患者,应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训练:术后当天,可行踝关节屈伸、膝关节屈伸及平躺时抬高下肢动作。1天以后,鼓励患者半卧位,适应后再坐床边,然后可床边站立,无不适后可在陪护下缓慢行走。3天以后,可进行5点支撑锻炼,即仰卧,用头部、双肘及双足撑起全身,使背部尽力腾空后伸。每天练习3次。10天以后,可进行3点支撑锻炼,即双臂放于胸前,用头部及双足撑在床上,全身腾空后伸。以后,还可进行哑铃操、太极拳、气功等锻炼。提倡户外运动,多晒太阳,增进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吸收。适当运动不仅可锻炼肌肉,还能增强骨质。需要注意的是,运动时要防跌倒,运动强度不应太大。

药物治疗

第2篇:骨质疏松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治疗方法

骨质疏松其定义为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绝对减少,从而导致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的而一种北京301医院骨科唐佩福疾病。其患病后的危害很大,可导致患者意识消沉、失眠、慢性背痛,甚至生活难以自理。本文探讨了一些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方法,具体见下文。

1 药物治疗

目前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主要有:抗骨重吸收药物、促骨形成药物、骨矿化药物。

1.1 抗骨重吸收药物:抗骨重吸收药物主要包括雌激素、降钙素、二磷盐等。雌激素主要抑制骨重吸收,它通过直接刺激骨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或间接抑制某些细胞因子类产物而发挥治疗作用,适用于老年妇女绝经后的骨质疏松。降钙素适用于治疗椎骨骨折引起的疼痛,它是通过提高体内啡肽的水平,使神经肽的释放减少而发挥治疗作用。二磷盐不同以上两种药物,它既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吸收,又可以使骨的更替减慢,主要适用于骨密度低的患者。

1.2 促骨形成药物:氟化物是促骨形成药物的代表,它通过刺激骨细胞的活化而发挥作用。近些年来,据不完全统计,使用氟化物治疗后椎骨骨折发生率降低,提高了脊柱和股骨颈骨量。

1.3 骨矿化药物:该类药物主要是各种钙剂及VitD等。钙剂和VitD需要共同使用,VitD可以促进骨的形成和肠道内钙的吸收,利于钙的平衡。

2 局部治疗

针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目前采用的局部治疗主要是保守治疗,也称姑息性手段。主要包括:卧床休息、支架支撑等。然而,长时间卧床易导致骨流失严重、肌肉萎缩,进而加剧疼痛。

3 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的是为了改善脊柱功能和缓解痛苦。并不是所有的骨质疏松患者都考虑手术的,只有当病人保守治疗无效、病情不太严重时才考虑采用手术治疗。治疗骨质疏松的手术很复杂,还存在一定的危险。

4 中医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骨质疏松是涉及多脏腑的病变,主要以肾虚为主,肝失疏泄为关键,脾虚为辅,血瘀是促进因素。中医根据辨证分型的特点,标本兼治,通过调理各脏腑,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

5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

经皮椎体成形术又称注入骨水泥椎体成形技术,它作为一种新的脊柱外科微创技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目前在欧美已广泛使用,是向患者疏松的骨组织注入骨水泥。将其应用在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具有小的创伤面、高的疼痛缓解率和高的功能改善率等特点。2005年-2009年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对32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了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的椎体硬度和强度明显增加,防止了椎体的塌陷,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并发症少,有很高的临床价值,但在适应症方面要尤为注意。经皮椎体成形手术后患者住院时间短,一般为2-3天,出院后,患者需要定期到门诊复查,并且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多吃钙、磷、维生素D含量高的食物如奶类、豆类、鱼虾等海产品。再坚持每日饮一杯牛奶的同时,要戒烟、戒酒、忌浓茶、咖啡等,多晒太阳和多做室外活动,促进钙的吸收。

6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1994由美国的Rriley等人设计的。它是一种通过球囊扩张来纠正后凸畸形的技术,于1998年得到FDA的批准并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它是将穿刺针注入体内后将其内芯抽出,注入导针,然后把带芯的骨水泥推入管核,实椎体前缘皮质未破裂前,放入可扩张气囊。当囊内压力达到50psi时,将气囊内芯导丝取出,再将气囊的压力增加到满意程度。当球囊的扩张达到终板或预计的椎体复位时,抽出囊内液体,灌入骨水泥。通过此项技术可以恢复压缩椎体高度,从而缓解疼痛,可称之为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7 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可使脊柱后凸畸形,引起疼痛,严重的可导致瘫痪,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探讨了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主要方法,总体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降低了病人的疾病痛苦,提高病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余伟杨;何登伟.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对比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 2010(22)):4110-4111.

[2]杨惠林;陆俭;陈亮;倪才方;唐天驷.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22(4)):406-408.

[3] 徐建成;白靖平;锡林宝勒日;何祖胜;江仁兵;黄卫民. 注入骨水泥椎体成形与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15(13):2367-2370.

第3篇:骨质疏松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护理干预; 骨质疏松; 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5-0110-02

doi:10.14033/ki.cfmr.2015.35.052

骨质疏松症最常发生的人群为老年人,由于老年人骨质松散,骨头较脆弱,主要是因为骨组织减少,相对提高对骨质的吸收量,进而形成一种骨质性病变。若治疗后护理不当易发生骨折、退行性骨质疏松症等不良反应,因此治疗后进行准确有效的护理方法是十分必要的[1]。护理干预是一种对于患者本身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制定的一系列干预方法,可以预防患者出现并发症,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促进患者疾病与心理健康的恢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骨质疏松的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两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其中男

19例,女21例,年龄60~81岁,平均(70.0±0.2)岁;试验组40例患者,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61~80岁,平均(70.0±0.8)岁,患者均符合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因、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80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方法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给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如常规的补钙,运动、增加阳光照射、观察生命体特征等。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护理人员为患者做好护理计划表,记录患者每天的身心状况与疼痛感觉,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一经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并处理;(2)健康教育的实施。①集中授课。在医院电教室定期组织患者进行授课,主要讲解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概念、临床表现、危害性及主要并发症、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等,讲解骨质疏松的发生与不良生活方式及行为的联系。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生活行为,讲解药物、运动、饮食等对骨质疏松的影响。②个别指导。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或家访进行随访,掌握患者具体情况针对性的讲解其病情及治疗方法,再次强调健康行为的重要性,嘱其遵医嘱,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节心理状态。③发放疾病知识小手册。制定骨质疏松知识小手册,将其方法给患者,以方便阅读,同时建立患者基本信息的健康方案,以方便出院后随访。(3)日常生活的护理。要督促患者戒烟戒酒,禁止吃未检测过的食物,严格按照制定的菜谱合理用餐,增加杂粮、蔬果、坚果的摄入,注意个人卫生,防止得其他疾病,并定期做身体检查。(4)心理护理。使患者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病情,解除患者内心的恐惧不安与不自信,让患者有着乐观积极的态度有利于病情的恢复。(5)功能锻炼。鼓励患者在床上尽量进行腰背肌肉及四肢的主动运动,以防止失用性肌肉性萎缩及骨质疏松。活动膝关节、肘关节及髋关节,以防关节僵硬,握健身球,以增加手部肌肉的肌力,作上肢平举、抬高运动,以锻炼臀部肌力,作下肢直腿抬高运动,提高腿部肌力。骨质疏松患者因骨强度下降,因此容易发生脆性骨折。要嘱咐人活动肢体动作要轻,上下楼梯时要扶好扶手,地面保持干燥,以防滑倒,对于下肢肌力差可使用辅助工具。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合理户外活动方案,患者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表进行作息,饭后多散步,每天的运动量逐渐增多如1~3次/d,20~40 min/次。(6)合理地服用补钙药品与激素,同时还可以服用剂量较少的维生素D,每天增加日光的照射,但避免阳光暴晒,有利于钙与磷的吸收。(7)护理人员对患者一定要有爱心和耐心,时刻了解患者的疼痛感觉与不良情绪,尝试抚平患者焦虑与抑郁的心理,使患者身心舒畅有利于改善其生存质量。(8)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督促患者出院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加强运动,防止患者再次发生骨质疏松。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式下生活质量的结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方法护理后心理健康,躯体功能,躯体疼痛,情感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等生存质量的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出现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生存质量评分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各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试验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率比较

经过两种护理方法后,两组患者疾病均有恢复,但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出现率(10.00%)明显小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出现率(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微细结构破坏、骨量减少导致骨脆性增加而形成的一种骨质性病变。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社会老年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逐渐增加,研究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人群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其中56%的老年人患有骨质疏松,其中以女性比较常见。骨质疏松易发生脆性骨折,危害性极大,甚至会造成患者死亡[5-6]。

骨质疏松的防治是临床骨科医师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而目前为止尚无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使患者疏松的骨骼恢复至原状。药物治疗虽能增加患者的骨密度,但却不能改变该病患者骨量丢失的状况[7-8]。由此可见,现阶段下,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是目前临床工作的重点。研究表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女性绝经、人种、老龄等固有危险因素有关,同时还与长期低钙、吸烟、活动缺乏、过量咖啡因等非固有危险因素有关。研究显示通过有效改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能够降低或消除这些非固有危险因素。因此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护理干预主要是一种对于患者本身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制定的一系列干预方法。为患者进行全方面适合自身疾病的护理方法进行治疗,促进疾病恢复,减轻疾病痛楚[4]。在为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饮食方面、心理方面、生活质量方面以及社会能力方面进行干预护理,促进患者全方面的提高。通过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疾病的恢复,缓解患者心理情绪的变化,为患者术后提供健康舒适的医疗环境,随时观察患儿的疼痛情况,减少不良反应现象的出现。本次研究表明,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各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试验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P

综上所述,增加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优秀,减轻疾病痛楚,有利于疾病康复,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上升以及对护理满意程度增加,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清平,张艳艳,唐莉萍,等.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南京地区老干部骨质疏松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28):2633-2635.

[2]马国艳.心理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伴绝经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质量的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7):607-609.

[3]杨红月.不同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4):26-27.

[4]李晓兰,王慧文.疼痛护理方案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腰背痛患者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3,28(24):32-34.

[5]严继莲,陶腊枝,徐莲香,等.院外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5):33-34.

[6]付瑞平,王俊慧,王珊珊,等.高龄股骨颈骨折半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7):92-93.

[7]杨红月.不同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4):26-27.

[8]朱明玉.优质护理在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2497-2499.

第4篇:骨质疏松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脊柱疾病;手术治疗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3.049

近年来,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数量的增加, 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也显著递增。这种疾病具有十分复杂的发病机制, 且诱因较多, 多数患者发病后可导致脊椎椎体畸形、压缩等, 若未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还可能引发退变性腰椎不稳、退变性脊柱侧凸畸形等, 给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目前, 针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相关性脊柱疾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案, 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 但具有术后损伤大、恢复时间长等缺点[1]。目前,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完善, PKP也在年性骨质疏松相关性脊柱疾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分析了PKP术与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为完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有效的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84例, 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42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 且仅有一个椎体骨折;所有患者均对本次治疗与研究方法知情, 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椎管狭窄症状、脊髓压迫损伤、神经损伤、神经压迫、椎体压缩度>Ⅲ度;其他原因所致的脊柱骨折。研究组:男22例, 女20例;年龄60~82岁, 平均年龄(70.5±5.3)岁;损伤节段:L3段3例, L2段9例, L1段10例, T12段7例, T11段8例, T10段5例。对照组:男23例, 女19例;年龄60~82岁, 平均年龄(70.8±5.5)岁;损伤节段:L3段3例, L2段10例, L1段9例, T12段8例, T11段7例, T10段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方案:全身麻醉, 以C臂X线机观察下进行骨折复位, 按照患者损伤情况决定是否行椎板减压, 复位良好后通过椎弓根钉棒给予固定。研究组采用PKP术治疗:协助患者取俯卧位, 将腹部悬空, 采用1%利多卡因给予局部麻醉, 并以C臂X线机定位, 在椎弓根外上缘置入穿刺针, 直到椎弓根眼内侧壁。在C臂X线的观察下插入导丝, 将精细钻钻入扩张器再取出, 插入球囊扩张器, 扩张球囊后, 将椎体终板抬高, 明确椎体高度后给予复位, 并在透视下将骨水泥注入两侧椎体, 观察充盈情况, 当骨水泥到达椎体后缘时停止注入, 在两侧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 凝固后将工作通道移除, 最终完成手术。

1. 3 观察方法 ①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②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伤椎压缩率、高度及Cobb角。③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伤椎压缩率、伤椎高度及Cobb角对比 两组患者手术前伤椎压缩率、伤椎高度及Cobb角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治疗后, 研究组伤椎高度高于对照组, 伤椎压缩率及Cobb角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研究组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对照组出现气胸1例, 感染3例, 血肿3例, 发生率为16.67%。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骨质疏松相关性脊柱疾病是老年群体的常见病, 其中以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最为常见。有资料统计指出, 老年群体中因骨质收缩所致的骨折发生率高达24%, 它的出现不仅使脊柱椎体丢失高度、脊柱畸形, 若未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还可诱发顽固性腰背痛、胃肠功能紊乱,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目前, 手术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相关性脊柱疾病的常见措施, 传统开放式手术虽然能够在C臂X线观察下精细操作, 具有良好的复位效果, 但却存在风险高、创伤大、术后愈合慢、并发症高等特点, 加之老年人群对开放手术的耐受力差, 所以整体疗效仍不够理想。

PKP是一种新型的椎体成形术, 它通过直接向椎体或椎弓根注入生物材料与骨水泥来提高椎体的稳定性与强度, 以便解决椎体畸形、塌陷问题, 继而强化椎体功能, 发挥出良好的治疗作用。同时, PKP能够恢复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处的椎体高度, 避免后凸畸形, 继而有效改善了腰背肌紧张、胃肠功能紊乱等情况。从安全性来看, PKP是在低压状态下注入骨水泥, 所以骨水泥渗漏情况较为少见[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微创手术方式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相关性脊柱疾病中具有较佳的应用效果, 适于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林, 周熙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分析.当代医学, 2015, 20(2):65-66.

[2] 贾水淼, 孟赛克, 高振甫.老年性骨质疏松相关性脊柱疾病的手术治疗. 中国卫生产业, 2014, 20(16):138-139.

[3] 樊继波, 覃勇, 唐晓松, 等.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评估与治疗研究.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4, 10 (12):1207-1211.

[4] 李震.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分析.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2, 4(10):513-518.

第5篇:骨质疏松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1127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3-0037-0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老年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骨质疏松的类型非常复杂,但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骨质疏松合并症就是老年骨折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当老年人群出现骨质疏松后在轻微的创伤就会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如不及时治疗极易恶化,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及早诊断,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其康复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分析探讨分析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3月本院椎间盘科收治的74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cT或者MRI检查均符合《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骨密度检查显示患者存在中度、中度骨质疏松,CT或者MRI检查显示患者的脊柱中后柱完整且没有受压的情况,累及多个椎体,骨折压缩1/5以上,患者出现背部疼痛、后凸畸形、活动受到限制,排除严重心、肝、肾疾病、血液免疫系统疾病、骨恶性肿瘤等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22例,女15例,年龄62~78岁,平均年龄(69.02±8.25)岁,体重45―82kg,平均体重(62.01±1.15)kg,骨折原因:跌倒22例,砸伤12例,交通事故3例,对照组患者男24例,女13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9.56±8.11)岁,体重45-85kg,平均体重(62.26±1.34)kg,骨折原因:跌倒24例,砸伤11例,交通事故2例,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骨折原因等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上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主要内容包括:(1)^伸复位:患者取俯卧位,护理人员在医生的指导下双手处于腋下和紧握踝部,对抗牵引约5 min,力度根据患者的适应情况进行调节;(2)药物治疗:乐力钙胶囊(美国矿维公司生产,四川维奥制药分装,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30087,规格:1 g x30s)1 g,口服,1次/d,扬子江药业集团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的阿仑膦酸钠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5637,规格:10rag×7s)10 mg,口服,次/周;(3)功能复位:x射线检查患者的复位情况,72 h后指导患者进行功能性锻炼,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组患者在此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桃红四物汤治疗,方剂:桃仁10 g,红花10 g,当归15 g,川芎15 g,生地20 g,赤芍15 g,陈皮15 g,木香5 g,牛膝15 g,地龙10 g,甘草15 g,1剂/d,连续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

1.3.1疗效判定评价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显效:患者治疗后影像学检查显示骨折基本愈合,疼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生活完全自理,恢复工作;有效:患者治疗后影像学检查显示骨折处于愈合状态,但是骨折部位仍然存在缝隙,疼痛等临床症状好转,生活可以自理;无效:患者治疗后骨折部位不愈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

1.3.2观察指标 (1)VAS疼痛评分:治疗前后采用(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价,满分1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疼痛感越显著;(2)治疗前后测量和计算患者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并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SPSS19.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n(%)表示,临床疗效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分析,其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x±s)表示,配对设计的计量资料采用配对设计的t检验,其余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t检验,以P

2结果

2.1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2.2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比较 见表2。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比较 见表3。

2.4不良反应分析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3讨论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是临床上老年人常见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的身体各项机能出现衰退,激素的分泌能力下降,使得激素水平下降,成骨细胞不断减少,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质的量减少显著,骨吸收的速度也呈现下降的趋势,很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和骨折的情况,传统西医常规治疗主要有手法复位、药物治疗、功能复位,而药物治疗又包括补钙药物促进患者钙的吸收,还有就是使用阿仑膦酸钠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其主要作用机制为在细胞水平,阿仑膦酸钠对骨吸收部位特别是破骨细胞作用的部位有亲嗜性,正常情况下,破骨细胞黏附于骨表面但并不粗糙,而粗糙的边缘则是骨吸收活跃的标志,阿仑膦酸钠不影响破骨细胞的聚集或粘附,但它确实能够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但是临床研究显示传统常规西医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

传统中医认为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属于“骨痿”的范畴,肾主骨髓,骨藏骨髓,肾之合骨,肾气缺乏乃骨失所养,极易发生骨折,因此治疗该病宜补肾健脾、活血化瘀。本研究主要采用桃红四物汤进行治疗,桃红四物汤以祛瘀为核心,辅以养血、行气。方中以强劲的破血之品桃仁、红花为君,力主活血化瘀;以甘温之熟地、当归滋阴补肝、养血调经;芍药养血和营,以增补血之力;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以助活血之功,全方配伍得当,使瘀血祛、新血生、气机畅,化瘀生新是该方的显著特点。本研究显示: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达94.59%,而仅采用西药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仅为75.68%,尤其是改善患者的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优势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骨密度,且安全性较高,中西医联合治疗一方面促进患者钙吸收,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另一方面补肾健脾、活血化瘀,标本兼治,效果显著。

第6篇:骨质疏松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1 诊断标准及分类[4-5]

1.1 诊断标准 1994年WHO提出了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适用于成年女性),此标准是依据骨密度(BMD)或骨矿含量与同性别骨峰值量的比较,低1-2.5 个标准差为骨量减少,低于2.5个标准差为OP。中国建议的OP诊断标准根据成人BMD的均值及标准差而定,BMD介于(均值-1个标差)~(均值-2个标准差)为骨量减少,BMD低于(均值-2个标准差)为OP。

1.2 分类 根据全身分布情况,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包括妇女绝经OP及老年性OP),继发性(包括药物性、内分泌性、先天性或慢性疾病等因素所致的OP)和特发性(包括妇女妊娠期、哺乳期发生的OP)。

2 高发人群

50岁以上的绝经后妇女及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高发人群[1]。据资料报道[6]我国部分省市统计60岁以上的人群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约为59.89%,因OP而发生骨折的发病率为9.6%,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王增英等人研究显示:严重的COPD、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易患人群,健康状况的老年男性也不例外。老年男性OP不同于绝经后女性OP,没有激素突然变化所致的急剧骨量减少,没有明确的年龄分界,是逐渐形成的过程,随年龄增长呈进行性下降,即高龄是老年男性OP的另一个危险因子,老年男性应是OP的重点防治对象[7]。

3 治疗方法

3.1 骨吸收抑制剂 包括雌激素、降钙素、双膦酸类、钙和维生素D3、依普黄酮等。钙和维生素D3(VD3)是预防和治疗OP的基本药物,无论应用何种药物治疗都应保证每天1000mg钙和400~800U维生素D3[8]。阿仑膦酸钠能够强有力地抑制骨吸收、改善骨质量、降低骨折风险[9]。胡伟伟等研究认为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的腰椎和股骨近端各部位的BMD,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一种有效措施。

3.2 骨形成促进剂 如氟化钠、甲状旁腺素、锶盐、生长因子等,但亦有具上述两种作用、双向调节的药物,如雌激素、降钙素、维生素D等。目前,临床应用的绝对多数药物属于骨吸收抑制剂阿仑膦酸钠能够强有力地抑制骨吸收、改善骨质量、降低骨折风险。

3.3 中药治疗 中医学认为,OP是由于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加之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精血虚弱,不能濡养筋骨,导致骨枯髓减;OP与肾虚的关系尤为密切,肾虚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治疗应以补肾为主,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标本兼治。龙友余等研究[10]认为,仙灵骨葆胶囊具有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提高骨量的作用。

3.4 生物物理疗法 有研究认为,低强度复合脉冲电磁场(PEMFs)通过对钙调节激素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抑制破骨细胞作用,促进成骨细胞作用,有效抑制甚至逆转骨质疏松的效果,使骨量增加而不破坏骨的重建过程,且PEMFs治疗骨质疏松与药物疗法相比较,有见效快、维持时间长、无不良反应等优点[11]。邵礼仙认为,PEMFs可改善局部血液供应,缓解肌肉痉挛,促进局部水肿吸收及细胞损伤的修复,并增加了骨密度,从而镇痛作用好且持久[12]。

4 护理措施

4.1 心理护理 由于治疗时间长、收效慢、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影响,因而有情绪低沉、悲观或烦躁、易激怒等负面心理。护士应与患者交朋友,应理解尊重他们,做到关心、耐心、细心,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认真倾听患者的感受,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和生活情况,对有心理问题的患者给以开导,帮助他们纠正心理失衡状态,鼓励他们参加社交活动,适当娱乐、听音乐、冥想,使情绪放松以减轻疼痛[13]。这样不仅有利于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症状,提高疗效,促进康复,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4.2 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的文化层次,不同年龄、爱好、生活习惯等人群,做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从生理、病理等角度了解OP的预防,发病机制和康复等问题,有利于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调动机体内在的抵抗力,积极配合治疗。所以,对骨质疏松患者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选择有一定临床经验,并且熟练掌握骨质疏松症相关医学知识及健康教育方法的护理人员担当护理干预。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变化,知识掌握情况,并定期随访。从而有效的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4.3 饮食护理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推荐的钙摄入量[14]作为指标,美国国家骨质疏松基金会资料显示:80%的女孩和60%的男孩的钙摄入不足以获得正常的骨量,75%成人的钙摄入量不足以维持骨量。中国人摄入量仅为需要量的半数。低钙摄入是一个全球性的营养问题[15]。钙有广泛的食物来源,通过膳食来源达到最佳钙摄入是最优先的方法。在饮食上要注意合理配餐,烹调时间不宜过长。主食以米、面杂粮为主,做到品种多样,粗细合理搭配。副食应多吃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含钙的食物有奶类、鱼、虾、海产品、豆类及其制品、鸡蛋、燕麦片、坚果类、骨头汤、绿叶蔬菜及水果。对胃酸分泌过少者在食物中放入少量醋,以增加钙的吸收。含维生素D多的食物有鱼类、蘑菇类、蛋类等。腊食中蛋白质应适量。近年有很多研究表明,蛋白质的摄入量是影响骨质疏松的因素。低蛋白质摄入提高了骨量的丢失,而过高动物蛋白质的摄入可提高骨折的危险性。一般情况下绝经期妇女每日摄入钙1200-1500mg为宜[16]。通过适当的补充维生素D,调节饮食等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OP的有效、安全、经济的措施。

4.4 运动指导 运动项目的选择应依个体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体能等特点及运动史选择适当的方式、时间、强度等。一般来说,年轻人宜选择运动量大的体育运动,老年人宜选择逐渐加量的力量训练,强调户外运动至少1h/d。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运动方案,采用散步、慢跑、爬楼梯和打太极拳等,运动量以身体能适应为原则,由小渐大,以轻度疲劳为限。运动强度要求适宜,根据心率判断运动量,老年人运动时的适宜心率为最大心率的60%-80%,最大心率=220-年龄;或运动中出现身体发热出汗、轻度疲乏、肌肉有酸痛感,但休息后次日能恢复,且精神愉快、精力充沛、食欲和睡眠正常表明运动量适宜[17]。

4.5 用药护理 指导患者根据不同的疏松程度,按医嘱及时、正规用药,严密注意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掌握合理的用药途径,每种药的用法、注意事项必须详细告诉患者,如使用激素时要注意乳腺癌、中风和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预防。钙剂服用最佳时间在晚上临睡前比较好[18],因甲状旁腺介导的骨吸收主要发生在晚上空腹时;服用钙剂要多饮水,减少泌尿系结石的机会。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改善较慢,在服药的同时,提醒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免影响疗效。

4.6 改变不良生活、饮食习惯 研究显示,OP的发生和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良的生活方式能加速其发生与发展,对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女士,特别需注意纠正偏食、挑食、节食等不良习惯,做到营养搭配合理;避免酗酒、嗜烟、饮过量的浓茶、浓咖啡及碳酸饮料;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加户外活动,适当日晒。OP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病,适量规律的运动、适当补充钙及维生素D营养、饮食调节等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OP有效、安全、经济的措施。通过护理干预,为群体提供骨质疏松的保健知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当今预防和控制OP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南登昆.康复医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231.

[2] 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下册[M].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118.

[3] HaavK ,Ganant.赵燕玲译.世界卫生组织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报告和防治建议[J].中国肿瘤骨病,2002,1(5):247-250.

[4] 王建华,杨华清,姚建祥,等.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非药物治疗[J].中国娇形外科杂志,2002,10(增刊):1418-1419.

[5] 贾云,张璐.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6):44-45.

[6] 黄燕兴,朱弼堃,张红.髋部骨折住院治疗费用统计和分析(1998-2003)[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5,11(2):195-198.

[7] 王增英,吴伏娜,钟紫茹,等.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相关因素与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0):879-880.

[8] 李平生.骨质疏松症治疗用药的最新进展[J].人民军医,2005,48(7):411.

[9] Chapurlat RD,Palermo L,Ramsay P,et al.Risk of fracture among women who lose bone density duning treatment with alendronate:Fracture Intervent Trial[J].Osteoporos Int,2005,16(7):842-848.

[10] 龙友余,王英,王旭凯.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41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9,31(10):1537.

[11] 余雷,罗二平,申广浩,等.低强度脉冲电磁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2):1801-1802.

[12] 邵礼仙.低强度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7):2419.

[13] 梁毅玲.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2007,10:2746-2747.

[14] 盛春卿,陈李丽.骨质疏松症的早期健康干预[J].中国健康教育,2001,17(9):541-542.

[15] 张青莲.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5):42-43.

[16] 陈玉平,刘雪琴.预防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40.

第7篇:骨质疏松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9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34-02

腰椎压缩性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创伤骨折之一,多伴有骨质疏松,因很少引起神经损伤,因此多数患者选用非手术治疗。自20102年5月――2013年10月,对35例老年骨腰椎压缩性骨折伴骨质疏松患者,采用手法复位、腰背肌背伸功能锻炼、骨折三期辨证论治内服中药及骨质疏松病因治疗等综合疗法,临床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腰椎压缩性骨折伴骨质疏松患者,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14例,女21例。年龄60岁-77岁,平均65.4岁。病程:受伤至就诊时间2h-10d。受伤原因:室内平地滑倒21例,室外行走时跌倒10例;下床或坐椅子时跌倒致伤4例。X线示椎体受压缩程度:压缩2/3者7例;压缩1/2者14例;压缩1/3者11例;压缩1/4者3例。本组患者均行腰椎CT、X线片及骨密度检查。x线片及骨密度检查均提示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改变。有1种或以上合并症者24例,其中高血压14例、心肌劳损或心律失常11例、慢性呼吸系统感染4例、糖尿病4例。均无下肢神经损伤临床表现。

1.2 治疗方法 采用卧平板床、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以牵引过伸手法复位、平卧时骨折椎体处加小枕垫,早期腰背肌背伸功能锻炼、为主要治疗方法。同时用骨折三期辨证论治内服中药、局部外敷中药、理疗及骨质疏松病因治疗等综合疗法。

1.2.1 入院后行牵引过伸手法复位,常规卧平板床,详细查体,行各项相关理化检查以了解心、肺、肝、肾功能及骨质情况。请相关科室协助治疗各种并存症。病情稳定后,行手法整复,一般在入院后5-10d。采用牵引过伸手法复位:在牵引床上施行,患者俯卧位,2位助手分别用双手握住患者两侧踝关节,另2位助手分别用双手把握住患者两侧肩关节,一起用力牵引,使患者身体过伸位悬空,持续牵引6-10min后,维持牵引状态。术者站在踏板上双手重叠置于骨折椎体在皮肤的投影部位处,用适当的力度向前方按压,力度的掌握应以椎体压缩的程度和患者全身情况及耐受度为根据,不可用力过大。用移动X线机透视了解复位情况,复位不满意,如患者全身情况允许可以再次重复复位。复位满意后将患者平放在病床,用揉按、拍打、等手法以使腰背肌放松。

1.2.2 患者急性腰背疼痛缓解及大便通畅后要尽早进行腰背肌背伸功能锻炼,一般在伤后5-7d,通常采用“五点支撑法”:患者用双足、双肘、头部、为支撑点,使背部、腰部、臀部及下肢呈弓形撑起。同时要屈髋屈膝。在身体状况许可情况下,2w后改用“三点支撑法”。功能锻炼要根据病情,循序渐进,有规律进行,全部治疗过程中都要进行锻炼。

1.2.3 骨折三期辨证论治内服中药骨折早期 通腑导滞,活血祛瘀、 方以桃核承气汤加减;骨折中期:续筋接骨、补益肝肾,方以独活寄生汤加减;骨折后期:舒筋活络,补益肝肾、方以补肾活血汤加减。

1.2.4 针对骨质疏松进行病因治疗入院后即补充钙剂,同时服用骨化三醇,出院后给予福善美口服。患者卧床时间6w-8w,下床后佩戴腰围保护2m。骨折中期、后期用舒筋活络中药外洗,同时配合理疗或手法推拿康复治疗。

1.2.5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压缩椎体大部分恢复正常状态,骨折愈合,腰部无不适,功能完全恢复或基本恢复;好转:骨折愈合,腰痛基本消失,腰段外观及椎体形态较治疗前改善;未愈:局部疼痛,局部畸形无改变,腰椎后凸或侧凸畸形,功能障碍。

2 结 果

本组35例,随访时间5-24m。行牵引过伸手法复位后所有患者均无出现医源性下肢神经损伤临床表现。手法复位后第2d复查x线片:骨折椎体恢复高度接近正常者14例;椎体恢复高度达4/5者12例,椎体恢复高度达3/5者9例。按照上述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6个月26作疗效观察:治愈26例,好转8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0.7%。随访期间有2例患者由于跌伤致原骨折部位以外的其它节段腰椎发生骨折。

3 讨 论

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是老年人较常见的骨折之一。按照现代脊柱力学理论,椎体压缩骨折后,破坏了三柱的结构,影响脊柱的整体稳定性及负重能力,因此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大多数患者行手术复位及内固定,可恢复脊柱的正常力学结构,明显减少后遗症的出现[2]。但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由于腰椎骨质疏松往往较严重,且很少引起神经损伤,患者多伴有合并症,加之手术费用较昂贵及惧怕手术等心理因素,大多数患有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腰椎压缩的老年患者,现在仍选用非手术治疗。

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非手术治疗是包括卧床、积极治疗并存症、牵引过伸手法复位、腰背肌背伸功能锻炼、骨折三期辨证论治内服中药、局部外敷中药、理疗及骨质疏松病因治疗等的一系列综合疗法。牵引过伸手法复位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借助前纵韧带的伸张力,将压缩的椎体拉开,使后突畸形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得以矫正[3]。腰背肌背伸功能锻炼的作用机理是发挥患者主动作用,以腰背伸肌为动力,通过增加前纵韧带和椎间盘前部纤维环的张力,使压缩的椎体逐渐张开,骨折畸形逐步得以矫正。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如高血压、慢性呼吸系统感染、糖尿病等。积极治疗并发症至关重要,不仅能为手法复位创造有利条件,也可以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骨质疏松是导致老年人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治疗骨折的同时应针对骨质疏松进行病因治疗。本组患者在入院后即补充钙剂,同时服用骨化三醇,出院后给予福善美口服,治疗后期复查骨密度发现部分患者腰椎及髋部骨密度有不同程度地升高,从而降低了原骨折部位再骨折的机会。我们对35例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伴骨质疏松的患者,采用卧平板床、积极治疗并发症、牵引过伸手法复位、腰背肌背伸功能锻炼、骨折三期辨证论治内服中药、局部外敷中药、理疗及骨质疏松病因治疗等的一系列非手术治疗综合疗法,取得了满意疗效,治疗6个月后作疗效观察:治愈26例,好转8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0.7%。该综合疗法能恢复脊柱内在的生物力学平衡关系,解除脊柱周围软组织包括肌肉、韧带、筋膜、神经、血管等急、慢性损伤的病理改变,达到调节脊柱外在的生物力学平衡关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176.

第8篇:骨质疏松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7―0146―01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发展,老年疾病防治将成为我们医护人员工作的重要内容。以下是我院通过自2000年至2006年收治60岁以上髋部骨折64例,并对获得随访的38例资料就其护理问题作如下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15例,女23例,年龄60~70岁22例,70~75岁10例,75~80岁6例。致病原因:交通车、自行车及人撞倒12例,路滑摔倒15例,其他原因11例。

1.2 治疗30例手术治疗,8例非手术治疗,其中骨牵引5例,皮牵引3例。治疗过程中,3例并发肺部感染伴肺心脑病;4例泌尿系感染;2例骨延迟愈合。

2 讨论

2.1 老年人髋部骨折在临床上属常见病,尤其是女性,本组患者x片上表现都呈骨质疏松。由于骨质疏松使骨的生物力学程度变弱,骨的机械承受力程度降低,并由于老年人本身行动缓慢、反应较差等生理特点,因此轻度外力作用即可摔倒引起骨折。所以加强老年人骨质疏松的防治,同时对老年人合理照顾是当前社会较为突出的问题。

2.2 老年人髋部骨折治疗应以手术治疗为主本组30例手术治疗均获满意效果。原因:卧床时间短、肢体活动早、手术简单可行、护理方便。非手术治疗由于疗程长,活动少易产生三大并发症。这说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不如手术治疗的效果好。

2.3 重视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整体护理

2.3.1 心理护理老年人髋部骨折后,心理压力较大。老年人身体体质弱,营养状态、脏器代谢机能差,免疫力低下,同时又身患一种或二种以上的疾病,使他们的心里处于矛盾之中,从而容易选择非手术治疗。因此这就需要医护配合。一方面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经常鼓励患者,与之交谈,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从而密切护患关系,可使老年患者感到在生活中有人关心,才能精神愉快,大大增强康复的信心。

第9篇:骨质疏松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骨质疏松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许多人认为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病不可避免,我们所能采取的措施只能延缓和减轻。这种认识并不正确,近年医学的新发展使无数病例得到康复,证明骨质疏松完全可以逆转。

下面让我们从多方面探讨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和防治的主要对策。

性激素不能少

骨骼有两种主要细胞,即造骨细胞(亦称成骨细胞,其功能为生长骨头)和破骨细胞(其作用是溶解骨头)。正常情况下,男性酮以及女性雌激素均可强力激活造骨细胞繁殖并制造大量骨胶原和维生素D,同时提高骨头对钙、磷和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在35岁以前,人体内性激素比较旺盛,因此造骨功能强大,骨头生长越来越长、越多、越细密、越结实;从40岁开始,男女的性激素开始减少,男性产生的酮(雄激素)和女性卵巢产生的雌激素大量减少,尤其是女性在绝经后,其雌激素合成量至少减少70%,造骨细胞的功能大大减弱,骨头不能很好地吸收和利用钙、磷和其他骨矿物质;与此同时,破骨细胞的功能被异常激活,释放出大量骨盐溶解酶,溶解骨胶原和钙、磷等物质,使它们流失,骨头就出现孔隙和空洞,一遇意外就容易断裂。总之,由于人体的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破骨细胞活跃,骨吸收超过骨形成,骨量不断流失,最终造成了骨质疏松(骨密度T值≤-2.5SD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防治骨质疏松的首要措施是增加性激素,才能促使造骨细胞再生繁殖。增加性激素的常用药物有雄激素、雌激素、蛋白同化激素等,但这些药物使用不当或过量会引发不少副作用(如出现中老年肢端肥大症或对肝、肾、心肌的损害),必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般在增加性激素、强化造骨细胞的同时,破骨细胞就会受到抑制;抑制破骨细胞常用的药物有:雌激素、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双磷酸盐类、维生素D和异丙氧黄酮等,其中有些药物(如雌激素及异丙氧黄酮)使用不当会有很大的副作用,女性使用后罹患子宫颈癌、卵巢癌和乳腺癌的机率较高。

中医学提出“肾为先天之本”,主张“肾主骨”,认为骨骼与肾脏有密切关系,因而骨科的治疗着眼于补肾。补肾有两重意义:一是增加性荷尔蒙;二是提高肾功能。因为骨质的生长和巩固主要受肾功能的控制,经研究发现人的缺钙是人体对于钙的留存能力低,因而补钙弥补不了钙的代谢和排出,提高肾机能就能改善钙的留存、减少排出和重新吸收。中医和西医对肾的概念差异很大,但在性荷尔蒙与骨质疏松的关系上可以说殊途同归,走到一起来了。中医用于补肾的中药如羊藿、补骨脂、蛇床子、肉苁蓉、菟丝子、鹿角胶、骨碎补等都含有性荷尔蒙,这些中药能补肾填精、强筋壮骨、调理阴阳,副作用也极少。为了防治骨质疏松,求助于中医药,早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食物也可以补充性荷尔蒙。来自大豆的异黄酮类就是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物质。大豆异黄酮属“植物雌激素”类,迄今全世界已发现的植物雌激素有二十多种,其结构分属于异黄酮、皂甙、木酚素(木脂素)、香豆精、植物甾醇与雷锁酸脂等,其中以豆科植物大豆所含植物雌激素最多;其他食物如小麦(麦麸)、大米(米糠)、燕麦、荞麦、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土豆、大枣、部分水果(如苹果、樱桃、石榴等)以及亚麻子均含有一定量的植物雌激素。因此,大豆及其制品、粗杂粮以及上述蔬果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天然良药。

关于雄激素,很多食物含量丰富,如牛羊的、雄鸡、雄鸽、麻雀、虾、蚕蛹等,蔬菜中的韭菜和洋葱,亦能刺激内脏平滑肌收缩,促使内分泌腺体产生雄激素。

除了性激素,其他激素包括甲状腺素(加速体内蛋白质分解,促进骨骼生长)、甲状旁腺素(加速维生素D的活化)、生长激素(促使骨骼生长、变长、变粗)、降钙素(使血中钙向骨骼沉积、促使新骨形成)等对骨骼的生长和抑制骨吸收起到积极的作用。

全面补充营养

合成骨基质的原料缺乏或不足是骨质疏松的第二个原因,这些原料包括胶原蛋白(构建骨基质的网,犹如钢筋混凝土的钢筋网,对粘附钙质和增强骨头的韧性均起作用)、钙(需要量最大,犹如钢筋混凝土的石子)、磷(犹如钢筋混凝土的沙子)、镁(相当于水泥,是强力粘合剂,帮助钙、磷等矿物质粘合在骨基质的网上)、锌(其作用是促使造骨细胞的繁殖和再生)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硫、铜、锰、硒、硅;维生素D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对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举足轻重;维生素C能进一步影响骨胶原的生物合成,也能延长造骨细胞的寿命。所有这些原料都是骨骼不可缺少的营养品。

全面补充骨骼的营养最好从食物中摄取。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价高的有海参、鱼翅、鱼肚,普通的有猪皮、鸡皮、鸭皮、猪蹄、牛筋、鸡脚和各种禽畜的皮和软骨。动物的肉皮含饱和脂肪较多,一定要设法处理掉,否则对人体不利。骨基质的主要原料――钙,每人每天需摄入800~1200毫克,钙的丰富来源有虾皮、小鱼、芝麻、海带、羊肉、大豆和绿叶蔬菜等等;很多骨质疏松的患者认为补钙要多喝骨头汤,其实动物骨头里的钙很难溶于水,喝骨头汤不但无济于事,反而喝进大量骨内脂肪,对健康不利。许多专家和营养师推荐牛奶是补钙的最佳来源,这个建议值得商榷,因为最具讽刺意义的是目前世界上牛奶消耗量最大的国家美国、新西兰、瑞典、芬兰、英国、荷兰都是罹患骨质疏松和股骨骨折最严重的国家。关于钙制剂,种类不少:氯化钙、乳酸钙、醋酸钙、碳酸钙、葡萄糖酸钙、柠檬酸钙、碳酸氢钙以及氨基酸螯合钙,其中钙元素含量最高的是碳酸钙(可达40%),吸收率高、效果较好的是柠檬酸钙及氨基酸螯合钙。钙的摄取量每人每天不应超过1500毫克,过量补钙对骨骼无益,如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肾结石或血管钙化等并发症。磷的需要量每人每天是800毫克,其最佳来源有腰果、开心果、蚕豆、玉米、燕麦、大麦等。镁的需要量每人每天是500毫克,含镁丰富的食物有腰果、海参、海带、绿豆等。锌的需要量每人每天是25毫克,含锌丰富的食物有牡蛎、羊肉、甲鱼、鱿鱼等。其他微量元素需要量极少,只要注意膳食平衡,一般不会缺乏。维生素D是重要的营养素,可促进钙的吸收,通过晒太阳,人体可以自行合成,长期在室内活动的人可以补充一些保健制剂。维生素C也是很重要的营养素,来源广泛,含量最丰富的是猕猴桃和大枣。

最近华东师范大学医学研究所刘明耀教授领导的课题组研究发现:山楂和橄榄含大量山楂酸,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在补充营养的同时,应注意摄取。

加强运动锻炼

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最新的科研成果之一是利用脉冲电磁场输入人体以治疗骨质疏松症,它采用脉冲电磁改变人体生物静电与改善生物场这一原理作用于成骨细胞,促使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成骨细胞的增生来治疗骨质疏松。医学研究证明,骨是具有压电效应的物质,电刺激确能促进骨组织生长;据国外资料记载这一治疗方法比普通药物治疗,其功效高8~10倍。目前北京骨质疏松治疗中心已采取该疗法治疗骨质疏松并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但是,使人体产生压电效应和生物电的最佳办法不是被动地输入电流,而是加强自身的运动锻炼,通过运动使人体给自己“充电”,自身产生的生物有机电流对人体更为有利。不运动或运动量不足是产生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运动锻炼时,肌肉对骨头所产生的牵拉力也是一种压电效应,可激活和大大提高造骨细胞的造骨功能。如果长期不运动或运动量少,肌肉对骨头的牵拉力减弱,造骨细胞的功能就会衰退,而破骨细胞则转趋活跃并开始溶解骨头。运动能改善血液循环,使骨组织的营养物质得到充分吸收,促使胶原蛋白、钙及磷等沉着和粘附于骨骼上。经常运动的人,因骨头得到强力刺激,可增强骨的韧性和提高骨密度(如跳跃运动,地面的冲击力就能激发新骨的形成)。我们提倡有氧运动,即规律性反复性的慢速轻度运动,如快走、慢跑、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气功、游泳等项目,如能选择户外阳光下和空气清新的场所进行运动锻炼,更能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以利骨营养的吸收。每天的运动应有两次,每次半小时;运动锻炼一定要持之以恒,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老年人不要从事激烈的运动项目,激烈运动会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对健康不利。

饮食清淡平衡

高蛋白(动物蛋白)饮食要适可而止,因为它经过代谢会变为酸性物质,增加尿酸,使钙质流失,同时富含高半胱氨酸,侵蚀血管,对健康不利;油腻食物影响消化,妨碍有利骨质的各种营养的补充;高糖会影响钙的吸收;高盐则会增加钙的流失。因此,饮食必须讲究清淡。

体内酸碱平衡十分重要。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产生的钾、钠、钙、镁、铁等元素就是碱性物质(带正电的阳离子),大部分蔬菜水果、根茎类粮食和部分坚果(杏仁、栗子、榛子)属于这一类;如产生氯、氮、硫、磷等元素就是酸性物质(带负电的阴离子),鱼、肉、蛋、奶、糖类、啤酒、汽水、大部分粮食和坚果属于这一类。

体内酸性或碱性指的是组织液的酸碱度,是细胞与细胞之间,那些血管外空间的酸碱度。正常酸碱度为pH7.35~pH7.45之间,高于此数值为碱性,低于此数值为酸性;酸性或碱性过度对健康均不利,理想的体内酸碱度为弱碱性,即pH平均值为7.4。人体有自我调节机制,只要不偏食,一般不会出现酸碱不平衡。如果吃进酸性物质过多,体质变酸性。为了酸碱平衡,人体会自动从骨头里分泌出钙质,以中和酸性,如不注意调节饮食,骨头里的钙质长期不断流失,就会引发骨质疏松症。因此,必须注意均衡饮食,使体质保持弱碱性,才不会招致骨质疏松。

戒香烟限嗜品

主要是戒烟和限制酒、咖啡与浓茶等嗜好品。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对骨质疏松来说吸烟会令钙质大量流失,据检测吸烟者的骨折率比不吸烟者高3倍,为了防止骨质疏松和其他疾病,必须戒烟,越早越好。酒精可增强破骨细胞的功能而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加速骨质溶解;酗酒成性的人,即使年未满四十,也会因严重骨质疏松而随时可能发生骨折。因此,要戒饮高度酒,低度酒(如红葡萄酒、米酒、山楂酒、啤酒等)也要限量,一天不要超过100毫升。

咖啡因的利尿作用会使钙质大量流失而引致骨质疏松,因此饮咖啡也要限量,每天不应超过两杯,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可口可乐也应少饮;饮茶以清淡为宜,浓茶影响胶原蛋白和钙质的吸收,不宜多饮。

用药谨慎适当

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除了雌激素、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和口服剂罗盖全(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钙尔奇D等,目前新型的药物双磷酸盐类如羟乙磷酸盐、帕米磷酸盐、氯甲二磷酸盐、替鲁磷酸盐、利塞磷酸盐和阿仑磷酸盐等应用很多,其中阿仑磷酸盐(又名福善美Fosamax),在治疗绝经后妇女发生的骨质疏松,常常是医生的首选;但最近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通告双磷酸盐类药物长期使用后发现一些患者有骨骼肌、食道和肾功能受损害的副作用,因而要求慎用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消除不良反应。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