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教育重点范文

小学教育重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教育重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教育重点

第1篇:小学教育重点范文

小学教育是一个人学习生涯的开端,也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对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起着基石的作用。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交流的工具,所以对小学生进行语文能力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好奇心旺盛,学习能力强的时候,那么如何才能是学生有效的学习语文,提升自我修养和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关注的重点,也是小学语文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具体阐述小学语文教育的关注重点。

一、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

如今的小学语文教育虽然手段多样化但是主流教学手段仍是老师以课本为中心,将课本中出现的知识点通过强行灌输的方式教给学生,是学生通过记忆背诵来掌握知识点,这样的方法是存在问题的。

首先这会导致学生压力过大,小学生的课业压力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而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小学生的语文抄写作业过多。老师认为只有通过抄写才能是学生达到反复记忆的目的,所以会布置很多抄写作业,使学生晚上七八点还在抄课文或者古诗之类,这种行为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负担。学生在抄写的过程中并没有达到深刻理解的境界反而越抄越厌烦,这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与老师的教学初衷也是背道而驰的。

其次,这种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乏味沉闷,课堂不活跃,死气沉沉,学生又由于对抄写的反感使得对语文的认识变的枯燥乏味,学生体会不到语文的乐趣,老师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效率就会变差,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培养。

所以应该从根本出发,找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从根源入手,找到关注重点,对症下药,才能使小学语文恢复活力。

二、小学语文教育的关注重点分析

小学是学生培养语文能力和自身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小学的目的不是学到知识而是培养习惯和提升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从这个角度出发,小学语文的关注重点就不言而喻了。

1.?x书是语文的根本

想要学好语文就离不开读书,读书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的这些话充分印证了阅读的重要性。学生的阅读量上去了,理解能力和知识面的广阔度自然而然就上去了。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如何读书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方面,要求学生对课本上的文章进行精读,反复的读。现在的学生能做到课前预习的已经很少了,只等着老师上课讲,这是无法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入理解的。课本上所选用的文章都是经过教材编写人员认真挑选的文章,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以及精神的熏陶有重要影响的。所以老师需要让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下复习,反复的对课文进行精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提升自我。

第二方面,让学生拓展课外书籍阅读量,课本的内容虽然精但是少,这种局限性会导致学生阅读量不够,所以需要学生课下广泛涉猎,读一些有内容的文章,感受与作者思想的交流,提升阅读量和阅读品味,慢慢的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这样就会提升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达到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

如果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是能够体现一个人文学素养的主要方式,那么阅读就是提升这两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要学会思考,这样才能够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

2.重视语文日常积累和习惯养成

一个人的谈吐和修养能反映出他的语文水平的高低,这种高低是和文学积累的丰富与否有关系的。听,说,读,写都能加强学生的文学积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记录所学的知识,有助于后期复习巩固。学生在动手记笔记的同时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理解,对文学积累的提升是有帮助的。所以老师应该让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随时记录新学到的汉字,词汇,或是一些优美的诗句等等,在提升词汇量和阅读量的同时使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生活也是有帮助的。并且,积累的意义在于日积月累,这也是语文学习的精髓所在。真正将语文这门学科学好的人,并不是在最后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人,而是能够通过每天的坚持,日积月累,将自身的文化底蕴不断丰富的人,这也是语文的魅力所在。而在积累的同时督促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对新知识吸??速度,学生在运用的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做到不将知识还给书本。

3.实践才能出真知

何谓语文的实践?是将所学的知识能够熟练的运用,即运用的实践。这个道理就像背英语单词一样,假如学生记住了一个单词,但总不去用,也没有在阅读中见过,那么时间久了还是会忘掉。语文也是这样,学到的词语和新字不去用是无法深刻的记忆的,而具体运用要从说和写这两个方面着手。

说就是表达能力,如今的学生受应试教育的约束,高分低能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学生可能考试成绩非常好,但与其交流就会发现他们表达能力不强,组织语言的能力非常差,这就是在平时没有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的表现。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应该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鼓励学生表达自我,创造一些互相讨论的环境,使学生能够调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思想交流,使其在表达的同时提升自我的逻辑性,这对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效的。

第2篇:小学教育重点范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重点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5-0142-01

一、扩大课外阅读面

语文是基础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必须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而课外积累就是关键之一。

1.多读。阅读其实是获取知识与经验的最有效途径,尤其是课外阅读。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课外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推荐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或优秀作文供他们阅读,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通过广泛的阅读,阅读习惯和能力就会因量的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与文化品味。

2.选择课外读物。现在市面上的书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小学高年级学生往往喜欢新奇、有动感的书籍,缺乏辨别能力,因此教师要经常性地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一是与语文教学密切相关的书,如读了《火烧赤壁》,指导读《三国演义》。二是经典作品、名家短篇佳作、童话寓言、科普读物等,除了教材后面提供的书目外,还可以阅读《神奇的花园》,《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中华上下五千年》,《读者》,《第二课堂》,《少年文摘》等等,尽量适合孩子的口味,篇幅一般不要过长。

3.多积累。要指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记读书笔记,摘抄优美句子,背诵优秀篇段,撰写读后感。教师应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写,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二、写作教学

1.写什么、怎么写。这是当前小学生最大的困惑。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以为贵在指导,只要适时科学地指导,写作教学一定会有收效。

经验一:缩小范围。命题范围过于宽泛,反而会使小学生无所适从,所以要尽量缩小写作范围,聚焦到几个关键点,消除学生取材的盲目性。

经验二:贴近生活。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发生在他们身边,为他们所了解、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无需过多加工,就是很好的素材,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2.写好开头。简洁新颖的开头,能增加文采,吸引读者。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开头方法可以借鉴。即开门见山开头法、描写景物开头法、提出问题开头法、介绍背景开头法、抒发感情开头法、揭示中心开头法等,可以根据自己的作文内容选择运用。

3.由仿到创。刚开始,作文内容与形式都难以拿捏,所以可以采取仿写的方法,尤其是作文形式。这种方法虽然比较死板,但对于很大一部分思维不够敏捷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管用的。时间一长,就会仿出门道,自然能够自我作文。

4.坚持写日记。说千道万,最重要的,还是得让学生多练笔,除了正常的周记作文之外,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坚持写日记,由家长或老师检查验收,并给予积极的鼓励,不但锻炼了笔法,还会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三、写字教学

写字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已不仅仅是练习一项技能,而且对于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小学高年级学生课业负担还不是很轻,就可以直接练习钢笔字,但如果条件具备,还是从毛笔字练起,效果会更好。

1.选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指导他们选取一些美观规范,容易掌握的字帖,从楷书练起,而不要选择那些怪异出常的字帖,比如司马彦、庞中华等名家的字帖就比较适合。

2.临写。这是练字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环,得有耐心和恒心,最忌急躁情绪。所以,要经常给学生以鼓励,只要坚持练下去,肯定会有进步。必要时,老师也可以范写,或与学生一同练习,做他们的榜样。

3.展览评价。为使学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发练字热情,可以适时举办书法作品展览。我就在自己的班上不定期地选出一些学生的优秀作品张贴在学习园地里,让全班甚至全校同学参观,常常会产生很大动力,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激励。

四、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语文学习是一项涉及面相当广的学科,在教学中,最要紧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加之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逐渐脱离童心,已经有了自己的个性思想,开始追求意识的独立,向小大人过度,所以语文教师就要对这一意识积极引导和培养。

1.放手。在教学中,我会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布置不同难度层次的预习题目让学生去预习,尽量发挥他们不同的智力水平,上课检查效果。解决问题时,鼓励他们发表不同的见解,支持答案的多样性,持之以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就会得到培养。

第3篇:小学教育重点范文

合作的成效水平,进而为促进首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动力。为此目的,北京市教委委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展了部分中小学、区县和市级层面专项调研。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市级层面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

北京市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丰富多样。截止2009年,全市共有221所中小学与168个国家的442所学校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为了加强教育系统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建设,北京市教委以教育政策、外语交流、国际礼仪、媒体合作、国际合作项目管理等专业知识能力为主题组织教育外事干部培训。此外,市教委还大力开展汉语国际推广的教材开发、师资培训和网站建设,利用首都区位优势举办各类教育国际博览会和研讨会。市级具体业务部门也围绕基础教育国际合作开展了大量业务工作。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为例,自2003年以来先后实施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合作开展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公民教育”、“教师人文素养”、“中芬高中课程改革合作”、“中国义务教育发展研究”、“奥运教育”,以及“北京一伦敦学校交流项目”等系列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目前,首都中小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现状与国家和北京市的《纲要》所提出的“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以及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发展规划相比,在水平和规模上仍然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缺乏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和专项支持,缺乏实施教育国际化战略所需要的政策环境、管理制度、能力建设和工作绩效评估标准。另外,各区县之间、学校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实践能力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为此,北京市和各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应利用落实《纲要》、建设“世界城市”契机,全面规划首都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并针对重点事项设立专项经费予以推进。基层学校要将国际合作交流作为推进学校现代化和特色优势建设的重要抓手,从课程教学改革、队伍建设、管理创新、资源输出等方面采取务实行动。此外,还应注重对于已有实践的经验总结和案例研究,使之成为首都教育国际化的制度资源和有效方法。

二、区县教育国际交流项目

朝阳区、东城区、西城区和海淀区是北京市基础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比较密集的区域。朝阳区汇集了世界各国大使馆、国际组织、跨国企业等机构,也是北京市外籍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2010年,朝阳区域内具备招收外国学生资质的学校共35所,招收外籍学生10056人。全区共有61所公办学校与境外125所学校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东城区实施“教育国际化战略”,在健全国际交流合作管理机构,加强干部教师境外培训,推进高中合作办学,鼓励开设俄语、西班牙语、法语等多种语言等方面,鼓励学校发挥教育资源和地域文化优势,打造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品牌。

西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该区采用项目管理方式开展学校干部教师境外培训,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扩大国外留学生规模,大力推广对外汉语教学,以及校际交流合作等方式,推进区域教育国际化进程。海淀区针对区域内优质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并存的实际情况,与英国剑桥教育集团合作,于2005年正式启动了“中英海淀学校特色发展项目”。该项目先后组织30所中小学校长,在中英专家具体指导下,以领导力建设为突破口,以学校需求分析和发展规划及其实施为主线,开展学校改进实践探索。几年来,项目学校的内涵建设显著改观,一批优秀校长借助国际教育资源和变革实践成为本区领军人物。

三、北京市中小学教育国际化特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北京市不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北京市的中小学、区县和市级层面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从学校实践上看,诸多学校在教育理念国际化、学校课程和教学国际化、学校师资国际化,以及学生参与国际活动的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以北师大二附中为例,该校于1996年设立了外事办公室,2000年设立国际学生部,2006年设立对外汉语教研室,2008年正式开办国际部。该校制定了国际交流合作发展目标——“立足教育教学优势,开拓国际合作渠道,保障质量效益,初步形成国际化特色”。潞河中学探索国际化办学特色,于2003年设立国际部,2005年注册成立“潞河国际学园”。伴随外籍人口和归国人员近年来的急剧增长,一大批社会信誉良好的中小学陆续将国际交流与合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日常教学管理,许多学校相继开办了国际部。开展跨文化的校际人员互访是各个学校开展国际交流的惯常方式。景山学校是北京市最早开拓国际友好学校的先行者之一。1979年,该校便与美国波士顿牛顿公立学校缔结友好学校关系,每年互派师生到对方学校学习一个学期,至今学校已与法国、日本、澳大利亚、奥地利、泰国、新加坡、韩国等国,以及香港、台湾、澳门等地区开展了长期交流。本课题针对潞河中学、汇文中学、牛栏山一中、世青国际学校5所学校所作的调查显示,上述学校在过去5年来借助校际交流渠道,共有800名教师到境外访问,4800名学生参加境外夏令营。人大附中先后派出由500名学生组成的7个艺术团体赴国外参加交流演出。北京四中仅2008年和2010年两年就有近千人赴日进行修学考察。目前,北京市具有招收外国学生资格的中小学达到98个。

借助国际资源开展教师培训是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领域。近10年来,潞河中学邀请美国专家开展全员教师培训,先后有149名教师获得专业证书;他们在2004—2008年期间组织107位青年教师赴加拿大和美国进修学习。景山学校10年来先后派出231人次教师到国外学习。北京五十五中、人大附中、北师大二附中、牛栏山一中,以及所有参与本项调查的中小学都将学校各类人员境外培训作为最重要的管理与教学能力建设。

第4篇:小学教育重点范文

摘要:“二・四”分段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师美术教育专业是高等师范院校顺应时展需要、面向农村小学教学所设立的一个全新的专业方向。本文对学生文化修养的结构层次及途径作了分析。在教育中应本着以美术文化为核心,培养学生多元文化观和涵养人文精神的建构原则,多渠道、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关键词:课程设置;农村小学;文化修养;综合培养

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养工作意见的通知》的文件指示,计划培养为全省农村乡镇及以下小学定向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湖南地区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的招生培养工作于由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承担该项任务。

从培养目标上讲,本专业方向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有专长,具备农村小学教育专业知识,胜任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能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从培养规格上讲,本专业方向要求毕业生具有扎实、宽厚的文化科学知识;具有较为扎实、系统的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为系统的小学教育理论知识。在使学生接受全方位培养、能承担农村小学教育及多门课程教学工作的前提下,要特别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的培养。因此,该专业方向的美术课程设置要符合农村小学教学的实际,符合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需要。

1文化修养构建的层次

围绕美术文化这个核心把与此相关的文化修养分为三个层次,即美术文化素养、美术及艺术理论素养、人文社会知识素养。而这三个层次是既分主次又相互相联系的。

1.1美术文化素养

美术是一种文化,它用自己独特的造型语言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对于以基础美术教学为职责的教师来说,首先要建构自身的美术文化。美术文化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美术学知识,即要认识并掌握美术作为一种造型艺术的本质特性,作为造型艺术的特殊性在美术语言上的体现,如透视学、解剖学、构图学、色彩学等。美术语言是美术作品得以存在的基本形态,美术的其他种种价值都必须依附于这一基本形态才能体现,所以也被称为美术本体。引导学生去体验、感悟、发现美术语言的特征和规律,较深入地理解美术的本质。美术包括不同的门类,如绘画、工艺、书法等,要掌握不同门类的基本常识及创作特点。中西美术有共同点也有许多差异,要掌握中西方绘画的不同特点,这些既是美术文化的基础,也体现着美术作为一种造型艺术的特殊性。二是美术史知识。中西美术经过人类社会的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美术时潮,涌现出无数著名的具有影响力的美术家,一部美术史就是人类美术文化的全部精英史,它构成了美术文化深厚的基础,也是美术文化的具体的视觉体现。因此,美术学和美术史论虽然不同于美术技能和具体的美术作品,但它们是关于美术的基本知识经验积累和对美术理性认识的结果,是美术学科有机的组成部分,也是核心部分。

1.2美术及艺术理论素养

美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种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范畴、审美理想等。艺术是美的最集中体现。通过美学理论的学习,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另一方面构建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指导人从审美的高度创作和鉴赏美术作品。艺术理论是关于艺术本质、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接受以及艺术与社会等关系的规律研究。艺术理论的学习,对于学生掌握艺术本质及其艺术规律从而指导自我从事美术创作和美术鉴赏具有重要的作用。理论教育是一种理性的科学探究活动,旨在分析作品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性质,阐释作品的审美价值、思想意义、艺术风格等。它的学术性、价值判断的倾向性、必须符合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因此,美学及艺术理论素养是学生文化修养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1.3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素养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如果按学科来划分,包括哲学、宗教、历史、政治、伦理等,它们都是人类文化活动的具体体现。美术与这些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件美术作品总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条件下诞生的,优秀的作品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无论中西艺术的发展都经历了从与一般的物质生产性的制作技术混为一体的“技艺”向作为精神性生产的视觉文化的转换。在中国,唐宋以来由于众多文人介入美术创作,使得艺术创作的精神性特征得以强化,对文化修养的强调,凸显了中国绘画独有的文化内涵。在西方,在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绘画被提升到与科学并立的精神生产的地位。要达到对艺术的真正了解,我们就必须懂得,艺术是人类文化的视觉呈现,一切艺术创作都具有强烈的精神性和积极的实践性。如果我们不否认艺术与其他文化形态的这种密切关联性,不否认艺术精神性特征的话,就应该将艺术放到与其他文化类型的关系中加以审视。而现代艺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与科学意义上的哲学、文化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有了一种更为密切的联系,并且与其他学科有了一种更为深入的融合。因此,艺术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底部构架必须有人文学科的支撑,深厚的文化底蕴无论对于美术创作还是欣赏都是必须的。

2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入手,加强大学生文化修养

实现学生文化修养的完整系统建构,培养合格的农村小学美术教师,不仅在于认识到建构什么样的文化修养体系,更在于如何建构的问题。

2.1调整课程结构,具体落实《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美术学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这一指导方案是根据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美术学方向提出的新的要求而制定的。“方案”把课程分为六个学习领域,加强了“美术理论与历史”、“美术与人文教育”两个领域,增设了“教育研究方法基础”、“ 教育法规学”、“ 小学美术教学论”等课程,基本上涵盖了我们上面所述的文化建构的三个层次。总体上看,“方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重在克服重技能,轻人文的弊端,丰富了课程的人文内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方案的实施对培养具有人文精神、较高文化修养的基础美术教师具有积极意义。

通识教育是一个柔性的课程体系,没有一个统一的程式化模式,应该融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学校里面的课程可以横跨多个学科,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专业、课程以及教师。这种弹性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让学生明白自身的需求,加深自我的文化积累,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文化修养的培养都大有益处。改革高校课程设置,减少专业化课程设置的数量,为学生学习业余知识提供充足的时间,有了充分的时间,有助于学生依靠传统的读书方式,提升自我修养。文化修养是靠每天的积累,积少成多,由小江汇聚成溪流。因而高校需要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更多时间空间。拥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积累文化知识,提升文化修养大有裨益。

2.2合理利用院校其他专业的人文课程

院校在学科门类上的设置比较齐全,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哲学等学科皆有设置,这一方面为美术学习构建了一个特有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这些学科也是美术学习加强文化修养培养的课程资源。因而在加强美术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拓展其文化艺术视野方面,使美术专业学生广泛接触其他人文学科成为可能。合理利用这一课程资源,做到优势互补,打破各专业的封闭状态,鼓励美术专业的学生选修其他系部的人文学科,实行学分制计入学生学分中。在这个资源共享和学科融合的平台上,建构学生的人文素养。

2.3开设人文学科的讲座

高水平的人文学术讲座既具有对某一问题研究的深度,又具有该学科的学术前沿性,对于学生了解某一人文学科的现状,涵养其人文素质,培养其对于人文学科的兴趣都有积极的作用。学院应尽可能地多为学生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开展学术讲座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是建构学生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增加文化类讲座和科研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大学生的文化修养绝不仅仅是简单的依靠必修课和选修 课,还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角度进行。环境对于人的成长有巨大的影响,学校的文化氛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历史传统、学术风尚、管理风格、社团生活、景观布置、建筑特点等诸多要素。高校文化氛围的营造需要学校重视人文类活动的开办,科研项目的投入,名家讲座更是必不可少,用科研活动和名家思想来感染和熏陶学生。当然,光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还要学生自我的努力和吸收。书读的多少并不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只有学生根据所学的文化知识融会贯通,自我吸收和升华,才能化为自身的文化修养,内涵修养。

2.4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态度

人文学科的资源极为丰富。除了博物馆、美术馆、大型画展等可视的历史文物、艺术作品外,图书馆有大量的人文学科书籍。在学生人文素质的建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一方面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态度,另一方面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式,为他们开列书目,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探讨中了解其所学知识。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文化知识的受授都靠教学过程来完成,自学是最重要的途径,也是最为灵活有效的方式之一。

2.5文化修养类选修课,为学生加强文化修养拓宽渠道

部分高校对于文化类选修课的重视程度并不高,选修课数量不多,关于文化修养类的选修课更是屈指可数。更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们选择选修课,最先考虑的是选修课是否容易通过,上课是否轻松等问题,其次才考虑选修课内容是否感兴趣,质量好不好。缩减专业课程设置,适当增加文化类选修课的数量,拓宽文化修养教育的空间,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提升个人素质具有较大的帮助。另外,保障选修课的质量,提高审美层次,增加吸引力,也是加强学生文化修养的一大关键。

3结语

跟上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及对高师美术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农村小学美术教师除了应该具备本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必须具有较为全面的综合文化素养及最基本的教学理论与探讨美术教育教学的自觉意识。只有解决了这些最为根本的问题,高师美术教育建构学生完整全面的文化修养,从而培养合格的农村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目标才能得以保证和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 詹小平.普通师范院校培养高素质农村小学教师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一师学报,2005,5(2):3033.

[2] 陈黎明,田刚.从源头输送农村教师――免费定向培养客观上提高了农村教师队伍素质[J].瞪望,2007(7):24.

第5篇:小学教育重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起点;二・四分段;农村小学教师;美术专业课程;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3-0214-02

一、湖南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美术教育资源匮乏,教学条件差

由于农村小学对美术教学投入不够,这给美术课中的欣赏、手工等教学内容的课堂增加了难度。由于对美术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各方面对美术教育的不重视、教师上课“放羊”等现象使美术教学的开展举步维艰,难以达成最基本的课堂教学要求。对于现代美术教育所需要的各种辅助教学学员设备、设施的缺乏更使美术课堂教学缺乏生机,美术课堂教学效果更是无从谈起。

(二)专职美术教师不足极大限制了美术教育的发展

专业教师缺乏成为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大碍。在很长的时间里,农村小学没有专职美术教师,更没有美术专业教师,而目前从事小学美术教学的老师年龄偏大、美术基础仅限于个人爱好,根本谈不上美术素养。美术师资不足,兼职教师素质低,就很难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美术教学目的。他们肤浅的美术知识,陈旧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所以农村美术教育中就出现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的状况。没有发展的、变革的目光,美术教育就依然停留于原地,就缺乏培养有审美情趣人才的活力。

二、初中起点“二・四分段”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生源的特殊性

为进一步优化农村教师结构,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贯彻落实《湖南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计划》,创新和完善小学教师培养机制,以更好地适应我省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省教育厅从2010年开始启动并实施初中起点本科层次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工作,由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独家承担培养任务。培养模式严格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小学阶段课程设置的要求,实行分专业培养;在专业设置上,实行小学学科(课程)全覆盖,为湖南省县以下农村小学培养德智体美全而发展、基础知识宽厚、专业知识扎实、教学能力强且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及管理能力的本科层次小学教师和小学教育带头人。

2010年9月,已按计划面向全省招收了1400余名优秀初中毕业生,采用二・四分段和分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前两年由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小教部负责培养,注重教师职业综合技能培养,后四年分到各专业系部进行分专业培养,目前已处于分专业培养阶段。

初中起点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来自偏远农村,其美术基础几乎为零。目前,教育部对师范院校提出的重教师技能培养要求和目前我省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改革的实际有些不相适应,也是造成当前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实用美术技能低下的原因之一。传统对美术师范生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偏向于专业学习要求,注重绘画技巧的学习和研宄,对教学技能和方法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这使得师范毕业生在面对中小学生的时候往往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来表达,造成教与学环节的脱节。

三、初中起点“二・四分段”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师美术学专业能力培养

(一)学生能灵活掌握各种美术工具材料

美术的每种工具和材料都有其优点和缺点,要熟悉各种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取长补短,才能灵活地运用各种工具材料美化校园,为校园活动和各科教学增色添彩。除了能购买的工具材料外,还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变废为美。教师还根据女生人数众多,做工精细的特点,不断利用新材料开发美术校本课程,在综合材料的运用上不断推陈出新。材料多样化教学与小学美术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处处体现实用美术教学特色。

(二)拓宽师范生的艺术眼界,增强学习美术的自信心

为了解决农村师范生艺术视野狭窄的问题,教师尽量带范作来上课,特别是师范生的优秀作业更具有说服力,或使用有带大量图片的课件进行教学,提供尽可能多的图片资料。学姐学长的优秀作业不仅开阔了学弟学妹的眼界,也增强了他们学好美术的自信心。师范生通过借书、买书,网上查询等方式,寻找设计素材,不断提高美术作业的质量。美术教师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各级各类小学提供的美术展览,开阔了师范生的艺术视野。

(三)制定与实施美术教学技能考核相关制度

为了继承与发扬师范教育的优良传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专门为农村免费定向生制定了教师技能考核制度。技能考核包括普通话、美术、书法、音乐、体育,英语口语、舞蹈等。美术的考核内容为教学简笔画和板报设计。通过对两届学生进行技能考核,学生学习美术字、板报设计和简笔画的氛围很浓,美术教学技能的水平提高很快。

(四)为师范生提供学习交流和成果展示的机会

由于初中起点本科层次师范生一进校就确定了专业方向发展,为了培养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各个系部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兴趣班。如美术兴趣班就有剪纸、丝网花、陶艺、创意版画、电脑美术等。兴趣班的开展,不仅可以使教师发挥专业特长,开设校本课程在兴趣班试用,拓展新材料的使用,还能培养师范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深化学习内容,增强学习美术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还充分利用城市课程资源,让师范生走出校门参与各种美术活动。美术教师利用周末频繁组织师范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提供的美术展览,贴近原作与绘画大师近距离的接触,这样师范生的艺术视野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努力创造机会组织优秀师范生走出校门参与小学美术特色活动,并邀请知名美术教育专家来学院举办讲座,尽可能多让师范生了解小学的美术教育现状。同时系部每学期都举办实用美术作品竞赛,通过举办美术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小教大专部每学期都举办各种美术竟赛活动,如剪纸、手抄报设计、综合材料设计等除了给获奖者颁发证书,还举办获奖作品展,充分调动学生参加美术竞赛的积极性。参加比赛的作品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每一次都比前一次有所提高,学生的参赛作品由单件到系列作品,逐渐养成了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习惯。

将开放式教学理念引入小学教育专业实用美术教学改革,在继承与发扬教师教育重美术教学技能训练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吸收现代儿童美术教学与电脑实用美术内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小学教育专业实用美术技能的培养模式,已初显成效。改革初中起点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实用美术教学现状,使师范生掌握实用美术的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小学各科教育的职业技能和教师综合能力素质,坚定教师职业取向,树立现代教师理念,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小学应当充分利用社会艺术教育资源,补充和完善艺术教育活动内容,促进艺术教育活动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推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

四、初中起点“二・四分段”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师美术教育研究与教学能力的培养

农村的小学美术教师对美术教育和学生的热爱以及独特的美术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美术教师专业知识范围较为广泛,但始终围绕着学生美术学习、教师自身技能、反思和研究能力等方面;美术教师除课堂之外,还需更多方面的知识积累。美术教师的专业知识中和美术课堂、美术课程和学生美术学习的联系较为紧密,这说明美术教的职责不仅仅局限于讲授教材上的理论和技能知识,也要通过美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通过美术教师自身在提升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学术知识和技能,以及良好的品质,并能在美术教学中将它们传递给学生。

农村的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具有美术教学能力,首先一定要了解小学生的儿童心理和行为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美术教学,小学美术教师学会用小孩的思想来思考问题。美术课上要让学生学会动脑、发挥想象和动手能力,需要美术教师运用自身的能力对孩子进行教育。

能够胜任美术教育教学的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包括“怎么教美术”、“为什么教美术”的条件性知识。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所运用的心理学、教育学、儿童美术心理学及美术教育原理等等,是为美术学科知识提供基础;还包括实践性知识,实际的美术课程设计及教学策略制定的能力。美术教师在实际美术教学过程中所要具备的课程情景知识以及美术课堂教学知识,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得到锻炼、总结、升华,成熟为美术教育教学经验的。

五、结语

面对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制定出更加合理、科学的高师美术课程设置,培养出专业扎实、知识广博、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一专多能的小学美术教育师资成为高师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构建合理的高师美术教育课程设置是时展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小学美术教学的需要,它涉及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千秋大业,是头等大事。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JK012CTM019

参考文献:

[1]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G].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701.

[2]李友芝等.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史资料[G].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4:326.

[3]《当代中国》丛书教育卷编辑室.当代中国高等师范教育资料选[G].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22-23.

第6篇:小学教育重点范文

一、经典教育的定义

所谓的经典,就是一些永远不会过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再被关注,反而会因为时间变得愈加的晶莹璀璨,时间不会让经典蒙上灰尘,只会给它增添更多的光辉,经典的作品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而且,经典作品就是可以经得起我们反复读、反复推敲的作品,我们每一次读都会有一些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比如说,《红楼梦》这本书是中国的四大名著,是经典中的经典,很多人花费了自己毕生的经历都在研究这本书,甚至出现了“红学”。

经典教育就是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经典作品的选段,通过对这些经典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接触到经典,感觉到经典不是那么的遥不可及,也不要把经典束之高阁。经典教育就是强调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课文中经典的教学。比如说,小学语文中的一些古诗词,像《望庐山瀑布》、《出塞》,还有我们学过的一些文言文,以及《三字经》都是一些经典,对这些内容进行了解和领悟的过程就是在接受经典教育。

二、经典教育的好处

1.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高有一个最好的途径,就是多阅读,学生不仅可以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接受经典教育,也可以在课堂外接受经典教育,学生可以自己主动去阅读一些经典,比如说中国的四大名著、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鲁迅的小说、《茶花女》、《呼啸山庄》等都是可以的,学生在阅读这些经典名著的时候,肯定就会对故事的情节进行思考、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思考,在思考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和水平也会得到提高。

2.扩展我们的知识面

只要是读书都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一些自己以前不知道的知识,更不用说阅读经典了,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审美水平,还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面,让我们了解中华五千年的文化,让我们也可以接触到西方文化,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不一样的、不一样的风俗习惯,让我们可以到一个更大的世界,开阔我们的视野。因为知识是非常渊博的,学习知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也就是说其实每个人掌握的知识都是有限的,每个人都是一只井底之蛙,但是我们要选择让自己的井口可以变得更大一些,能看到更大的天空,视野也变得广阔。

3.健全学生的人格

经典文学中塑造了很多比较经典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有一些非常具有正能量的品质,经典文学中还有一些比较积极向上的主题思想,阅读经典可以让我们和这些好的品质近距离的接触,让学生可以感悟到这些精神和品质的美好,让学生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健全自己的人格。比如说,学生在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就塑造了一个不怕困难、坚强不屈、乐于奉献的主人公,学生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就会被这个主人公所感动,然后自己自觉地拿自己和这个主人公做对比,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去改正。

三、怎样进行经典教育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重视教材中的经典教学,因为这是一个窗口,让学生爱上阅读经典的窗口,老师要在课堂的经典教育中起一个比较好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感悟到经典的魅力,让他们愿意积极主动地去阅读经典,而且,老师在课堂的教学中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去阅读经典,比如说,要先了解这个文学作品的作者的一些基本情况,要去了解这个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等。

老师还要多鼓励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去阅读经典,抓住一些零碎的时间去阅读经典,在阅读过程中收获的知识都是自己以后生活和学习中的养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在阅读经典的时候,不要一味地追求速度,可以适当地慢一些,放慢节奏,认真品味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语言表达等,让学生可以学习,然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学生把文章中自己比较喜欢的语言总结下来,以后翻看会比较方便,而且做笔记是为了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学生还可以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这个习惯对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的提高都是有很大的作用。

第7篇:小学教育重点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育教学 情感教学 思考

小学生是一个有着自身独特情感特征的群体,他们在自己和他人的世界里体验着情感,表现着情感。语文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尽让学生领悟语文中所蕴涵的纯真、善良和美好。因此,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创造出情感教学的浓厚氛围,让语文教学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走向一个更高的台阶。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情,震憾学生的依然是情。可以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可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更灵活、自然、贴切地把血丝带入课本中感悟其中的情感呢?以下是我结合几点说说自己的思考。

一、教师要准确找出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正确实施

小学语文这一科目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情感, 教材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写照,也是情感的载体。只有挖掘教材,把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课堂上,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课文中美丽的景色、生动的人物、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高操的情操。小学语文中有很多课文既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又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为师生情感思想的参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语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本,占相当比例,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同时,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内心是一片汹涌的大海,从来未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发泄。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景再现、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以情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当然,导情要适度,要围绕理解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

有的课文可以抓住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的课文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有的课文可以通过对比加深印象;有的课文可以抓住景物的特点,使学生产生喜爱之情。总之,教师要依据教材,从具体的语言环境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认识人物的形象,写景状物的意义,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深化,向理情认识发展,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二、创造情境,以境生情

小学生的情感特别容易受老师的情感的影响,也容易被课文中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所感染、所支配。老师应努力引导学生通过文章积极思维、反复品味,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动情点上合理想象,恰如其分的把激情传递给学生,并且要积极地去创设情景,影响、启发学生,激发他们的感情,增强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掀起他们的情感波澜。教师在备课中要下功夫。在讲课时,要饱含激情,用各种手段把情感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受到感染,就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要主是指运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绘和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口诵心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教学法。情境创设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声有色的客观世界和动人的人类生活。对描摹祖国壮丽山川、名胜古迹的课文,要让学生眼观文字,耳听音乐,脑现图画,神游佳境,获得赏心悦目的欢愉,激起热爱祖国的情怀。对写人叙事的课文,要再现人物活动的场景,想起人物的音容笑貌,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对以动、植物为表现对象的课文,要化静为动,注情于物,达到物我两化的境界。

三、延伸拓展,陶冶学生的情操

小学语文借助语言文字创造了形象,体现了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表现美,创造美。这些美离开了情感是行不通的。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把握和体验文本中传达的特殊情感,更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开掘文本的情感内容,增加情感的深刻性、丰富性,使学生被激发起来的情感向高层次升华,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完善学生的心灵世界,让高尚情操与学生们的理想追求同在。

此外,语文学习没有捷径可走,仅凭课本中的百十篇范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是远远不够的,只能是杯水车薪。阅读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佳作,许多课文给学生留下了言已尽而意未尽的“绕梁余音”。 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能只局限于课文,应当在完成课文的教学目标后,引导学生冲破课文界限,适当将思维引向文外空间,向横向拓展或纵向延伸,增加信息量,扩大知识视野,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总结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语文课是一片情感的花圃,一个情感的世界。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关键是教师,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积极探索更具创新性的教育方法与手段,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8篇:小学教育重点范文

关键词:点拨艺术;以读代问;掌握尺度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在什么时候进行点拨

1.没弄懂题意

小学语文老师要在一个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点拨,掌握点拨中的艺术,首先就应该在学生没有弄懂题意的情况下进行点拨。因为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还比较欠缺,注意力也不够集中,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彻底弄懂,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进行点拨。例如,老师对学生进行提问“什么是拟人句的时候”,这个时候学生要是不懂老师提问的目的,没有弄懂题意,就会站起来胡乱回答一顿,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进行适当的引导,

举出一两个适当的拟人句来引导学生认识拟人句的特点,这

样适当地进行引导,也许学生就会领悟到什么是拟人句,其中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说,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进行适当的点拨。

2.找不到思维起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点拨的艺术还包括其他的方面,例如在学生找不到思维起点的时候,教师也应该进行适当巧妙的点拨。

其中所谓的思维起点就是指老师应该从问题的条件出发来对学生进行点拨。例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的时候,课文的结尾有这么一句话“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从课堂教学的实践发现学生的回答偏离了课文主体思想。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了,比如说,老师可以问学生“乌鸦为什么会上当受骗”以及“狐狸怎么骗乌鸦的”,从这些方面入手,从而把学生引导到不要轻易听信陌生人的话这个方面来思考,这样才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达到教学效果。

3.模糊状态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点拨时还应该在学生处于模糊状态的时候进行。模糊状态指的是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一些好学生的正确回答起了很大的迷惑作用,这个时候其实还有一部分学生是不清楚的,处于云里雾里的状态。还有一种状况是因为文字起了一定的迷惑作用,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点拨,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的深层含义。例如,在学习《赠汪伦》中“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时候,我们一位老师在讲这句诗时提问了学生什么是“踏歌”,有一位思维敏捷的学生就随机说出了答案,但老师还是唱起了一首歌,并且附有一定的动作,学生顿时就明白了什么是“踏歌”,这种声情并茂的动作给学生做出了适当的点拨,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做好点拨

1.非语言式的点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掌握在什么时候对学生进行点拨的艺术之外,还应该明确用何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点拨。首先,教师应该利用非语言对学生进行点拨,这样效果会更佳。例如,在学习《院子里的悄悄话》这一课文的时候,其中的方向、树的年龄以及气候的辨别的时候,很多的学生理不清其中的思路,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在班上为学生勾勒一些简图,引导学生结合黑板上的简图来理解课文、理清思路。

2.以读代问进行点拨

现在很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都会运用声调的高低以及声音的轻细来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也可以作为教师点拨学生的一种艺术。教师可以在读课文的时候通过声音的强弱、音调的高低以及语调的变化来暗示或者是刺激学生,让学生注意倾听,除此之外,老师在读课文的时候还应该略带一些情感,以此来点拨学生或者是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3.掌握尺度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对学生的点拨还应该注重掌握一定的尺度。因为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是不一样的,同时学生的反应能力也是不同的,教师在点拨的过程当中掌握好了尺度,才能够进一步对教学进度进行控制,不会造成点不醒或者是点得太轻的状况,从而更好地掌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拨艺

术,促进学生思维的启发。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巧妙的点拨是一种艺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确在什么时候对学生进行点拨是合适的,应该运用何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点拨,都是有一定艺术可言的。除此之外,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点拨,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还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第9篇:小学教育重点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 教学利弊

通过近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与不足:

一、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课堂的教学,首先得让学生对这门以语言教学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动画、图片、音频、视频等直观形象的幻灯片,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调动学生学习的好奇、新奇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起到很好的导入新课的作用。

二、使用多媒体教学,让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新颖、灵活

把以教师单纯靠一张嘴讲述的单调课堂为新颖、灵活的多媒体课堂,一个单调一个新颖、灵活,二者的教学活动那个更有魅力、更有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

现实中很多古典小说和神话故事被改编成影视、动漫作品,例如四大名著、哪吒闹海、女娲补天等。当我们的语文教学涉及到相关内容时对故事情节的阐释时,加入适量的视频片段,就可以使同学们由单调地从“听故事”,变成丰富地“看故事”。这样新颖、灵活的课堂教学必定会更受欢迎。

三、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进而发展语言

学生语言的运用和表达是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标志,在学生理解语言和积累语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以画面形式实现情境再现、故事重演,继而达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

如在《卢沟桥的狮子》一文中的教学中,有一段描述狮子的形态的文字。学生对这一段的内容极其陌生的,教师此时便可以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展现不同姿势、形态的狮子画面:有蹲坐在石柱上的狮子,有低着头的狮子,有依偎在母狮子怀里的小狮子,有被大狮子按在地上的小狮子……。然后让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说话。由于学生在观察画面时,通过视觉已经对不同姿势形态的狮子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来进行口述、然后记录下来,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使用多媒体教学,注重熏陶感染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加强情感教育

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是三维教学目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树立正确的态度、养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要求。利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注重熏陶感染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多媒体的出现,一方面引导督促教师去开发研究新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凭借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拓展教学的信息通道,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够形象地感知授课内容,强化了对实物实景的视听感受,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另一方面多媒体直观形象,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而且还可以激发其学习热情。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媒体技术,把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教学内容,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因而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的使用解决了教学中抽象枯燥、理解困难的问题,用生动形象的方式使学生学得快、学得懂、学得透彻。有不少课文离我们这个时代太远了,要使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感情,可谓难矣。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就能帮助学生克服时空的限制,创设比较理想的学习情境,能节省课堂时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五、多媒体教学存在问的题

不是所有的课堂都可以拿多媒体来上课。如若一味的追求电子科技,简单的把多媒体作为黑板的替代品,过分强调人机对话,阻止了师生交流;教学中不能忽视基础。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着舍本求末,答案单一的问题等。

要让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是单一的电脑操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在课件制作上,要注重科学性、实用性、交互性和艺术性的统一,遵循语文学科规律,切实提高课件质量。在课件的使用上,要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注重实效。在当今多媒体教学热潮中,教师应该保持冷静的头脑,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不是脱离教材和学生实际,滥用多媒体。

二是要遵循语文的教学规律,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感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为着力点,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多媒体教学的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的确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创造了便利条件,但凡事皆有“度”,若不加节制地展示各类材料,就必然导致学生穷于应付,被动接受,根本无暇思考,更谈不上知识的消化能力的培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