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沟通技巧与方法范文

沟通技巧与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沟通技巧与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沟通技巧与方法

第1篇:沟通技巧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 住院药房;调剂服务;医患沟通;方法;技巧

药师从事的调剂服务是一个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又具有管理性、法律性、事务性、经济性综合一体的活动过程,也是药师、医师、护士、患者(或其家属)等相互沟通的过程【1】。住院药房不仅承担着繁重的住院病人日常的药品调配任务,还担负着出院病人的调剂服务工作。住院药房出院窗口药师的调剂服务是拟出院病人办理出院前的最后环节,也是病人或家属最容易与药师发生冲突的环节。

1 有效沟通的意义

1.1 有效沟通能充分发挥药师的专业特长,提供优质药学服务。

1.2 有效沟通能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1.3 有效沟通能减少患者的不满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2 药师在住院药房出院窗口调剂服务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的情况,分别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技巧,达到医患的有效沟通。

2.1 以人为本,热情服务 药房调剂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影响到患者接受治疗的心态,影响到药师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影响到患者对医院整体服务的信任和评价。药师要把为患者全方位服务的意识融入到调剂服务中,坚持“四查十对”制度,把好审方、调配、核对、发药的各个环节,向患者详细交待清楚药品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与正确回答,使患者满意而归。

2.2 换位思考,同情尊重 患者或家属到药房取药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情绪较易激动,稍不如意,就把整个办理出院过程的不满情绪都发泄在药师的身上。调剂服务中药师应站在患者的角度换位思考。能够自己与医师沟通解决的,就不要让患者来回奔走。审方时,遇到电子处方中存在错误或电脑中查询不到处方信息的情况时,应电话联系处方医师,请其更改,并及时向患者解释清楚,请其坐在候药椅上耐心等候。在调配其他患者处方的间隙,及时查询该处方的修改情况并及时调配该处方。患者体会到药师是站在他的立场处理问题的,会理解并感谢药师的服务。

2.3 整体考虑,态度真诚 当患者排着长队到达窗口时,药师审方时发现处方有误,应该将处方完整审查清楚,将所有需要医生更正的地方查找出来,并记录在反馈单上。情况比较复杂的,应先电话联系处方医师后,再将反馈单及处方一并交与患者,并耐心向患者解释清楚,并且真诚地向患者道歉。患者一般都会乐于接受,回去更改。

2.4 通俗语言,保护隐私 药师在与患者交流时尽量使用规范且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避免过多的使用专业术语。要因人而异,选择的语言应尽量与患者的知识层次相适应。【2】这样交流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某些特殊患者(人体隐私部位疾患)沟通时,应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设法避开公众,避开患者敏感的词句,并使用婉转的语气告之患者,以免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或造成伤害。

2.5 婉转方式,优先照顾 当患者被告之预交金不足以抵扣药费,需要到住院收费处缴费时,患者往往会询问欠费多少。此时应婉转告诉患者药房系统没有提示欠费金额,请其到收费处询问。避免患者根据药师提示的金额缴费后,因为电脑系统某些费用扣费滞后,导致其回到药房后发现又欠费需要再次去交费,患者将怒气发泄到药师身上。对于需要去找医师更改处方或者到收费处缴费等情况的患者,药师要耐心解释,并告诉患者回来后无需再排队,会优先照顾先给发药。患者一般都会欣然前往。

2.6 安抚情绪,寻求帮助 窗口取药患者较多时,对于挤在窗口未排队的患者应区分对待,属于住院临时紧急用药的或者是前面因为其他原因回去更改处方或缴费后再次到窗口的患者应优先照顾先给予调配,同时向其他排队的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安抚患者的不满情绪。无其他原因的,则好言劝说其按次序排队。同时寻求其他同事的帮助,增派人员支援窗口,尽快消除窗口排长队状况。

2.7 微笑服务,认真倾听 当患者在窗口与药师发生冲突,引起纠纷时。负责人或其他资深药师应及时出面将该患者引导到较安静的场所,避免在窗口吵闹引起事态进一步恶化。面对该患者时应该充分应用倾听的技巧:①全神贯注的倾听,注意排除一些偶然的干扰因素,如手机的呼叫或其他的噪音【3】。②善于用柔和的眼神与对方微笑交流。③不要轻易不耐烦地打断对方的话语。④通过点头示意或鼓励性的语言使谈话轻松。⑤适时回应谈话内容并把话题引向预定方向。既不要包揽,也不要推卸责任,用真诚的微笑服务使患者恢复心理平衡,化解患者的过激行为。

3 结论

药师在住院药房出院窗口的调剂服务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的状况,熟练掌握医患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达到患者、药师、医院共赢的目标。沟通时应该多使用安慰性语言、鼓励性语言及一些劝说性语言,避免使用指令性语言。同时辅助以非语言性沟通,包括微笑、目光、手势等。

参考文献

[1]张晓乐.现代调剂学「M.1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406

[2]徐昀,张晓乐.药房窗口服务中的医患沟通技巧「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6):70

第2篇:沟通技巧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急危重患者;沟通技巧;沟通效果;满意率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019-1

大多数急诊患者来时病情危急,变化较快,往往因紧张、焦虑、恐惧而加重病情或因消极、悲观、激怒而不合作。所以护士要在积极执行各项操作的同时,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其身心康复。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危重患者13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取传统被动的方式与病人沟通

实验组采用的沟通方法:1.重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需求。护士有条不紊地救治患者的同时运用安慰性语言鼓励患者和家属要面对现实,沉着应付,积极配合医护人员。2.热情的接诊,增强其安全感。3.恰当的运用言语性和非语言性沟通技巧。亲切温柔的目光,简单适时的发问;利用形体语言做好与病人的沟通,包括目光接触、面部表情、仪容仪表等。

1.2.2调查方法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分别在沟通前、后填写一般资料和满意度调查表及进行沟通效果评价。(1)沟通效果评价:从沟通效果考核评分标准而得。该标准主要内容包括护士沟通技巧的应用方法。总分为100分。护士长根据评分标准进行阶段性和终末考核,分达标(≥85分)和不达标两种情况。(2)满意度调查:采用自制的“沟通效果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对沟通过程是否满意?对沟通技巧和方法是否满意?对沟通效果是否满意?对护士的态度和能力是否满意等?评分分为满意和不满意。

2结果

实验组沟通效果评价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3讨论

3.1沟通技巧在与急诊危重患者交流中的重要性

急诊病人由于发病急、变化快,需要以最快、最有效的措施缓解症状,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但急诊病人往往因紧张、焦虑、恐惧而加重病情或因消极、悲观、激怒而不合作,影响治疗措施的实施,所以与这些病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提高其满意度和依从性是我们重点研究的课题。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沟通效果和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2不同沟通方式和技巧对患者满意率及沟通效果的影响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沟通方式,患者满意率为83.08%,沟通效果达标率为72.31%。实验组则患者满意率为100.00%,沟通效果达标率为93.85%。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沟通效果和患者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

3.3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护患沟通不仅是建立新型护患关系的基础,也是我们圆满完成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尤其是急危重患者,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4小结

本研究结果显示,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大大提高急危重患者的满意率。当然由于时间仓促,样本含量相对较少,使研究结果受到一定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第3篇:沟通技巧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沟通技巧护患关系整体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8.302

在传统的护患关系中,护理活动是主体,要求住院患者必须配合护士开展临床护理活动。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开展,所有的护理活动均以患者为中心,护理活动中护患关系不再仅仅是以治疗,护理为目的的专业性,工作性,帮的短暂的人际关系,还是一种相互依赖的矛盾关系,当发生护患纠纷时,护患关系还可能是对抗性的[1]。

沟通技巧的应用

入院时的沟通: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职业,选择适当的称呼,注意礼貌,语气亲切。介绍医护人员及住院制度时应真诚,热情大方,尽快打消患者的陌生感,建立平等信约的护患关系。

住院期间的沟通:①住院期间的常规沟通: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遗传因素,所患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患多种及疾病等情况,对患者机体状态进行综合评估,有针对性的介绍给患者或家属,并适时向患者或家属介绍疾病的诊断,主要治疗措施,药物不良反应,医疗费用情况等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减少护患的纠纷发生。②护理操作前后的沟通:在进行各种护理操作前后,应讲解操作的目的,意义,配合方法及操作后的注意事项,根据患者所患疾病,所用药物进行宣教。③特殊检查治疗时的沟通:在检查治疗过程中,必须围绕患者最关心,最愿意沟通的内容来进行有效交流[2],及时掌握病情动态。④住院期间的沟通技巧:尊重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并主动做出反应及时回馈信息。与患者交流时,应使用简洁的语言,避免使用刺激语言,避免压抑患者或家属的情绪,适时沉默。沉默会给对方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机会,使患者能完全宣泄自己的感情并调节沟通气氛;留意沟通对象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沟通对象的教育程度,情绪状态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自身的情绪,学会自我控制;采取多样有效的沟通方法,如:预防性沟通,书面沟通,实物对照性沟通及变换沟通者,当责任护士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有困难或有障碍时,应更换其他医务人员或上级医生,护士长与其沟通。

出院时的沟通:出院时应适时寻找引起患者注意的话题切入。结合患者的病情,应用恰当的语言,给予患者信心与希望.掌握合适的沟通时间,最好在治疗快结束时进行,做好电话追踪访视的宣教,取得患者的理解与支持。

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物理环境,心理环境,语言环境等,时刻给患者以关爱,使护患关系沟通受到影响或限制。

患者因素:由于患者信仰和价值观的不同,以及道德修养和文化差异等因素,从不同角度影响沟通的质量,尤其是患者的知识水平影响着护患沟通的程度和深度。

护士因素:①护士的工作责任心:知识面及操作水平是影响护患沟通的直接因素。如护士专业操作技巧,沟通技巧不熟练,加之知识面狭窄,无法满足患者的要求,难以得到患者的信赖,从而妨碍护患之间的良性沟通。②护士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及表达能力也是影响护患沟通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情绪不稳,心理健康不良,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护士是很难与患者取得有效的沟通的。

讨论

护理人员以人为本,与患者进行沟通所建立的护患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作用,能满足患者的需要,使患者心情舒畅,机体功能增强。因此,沟通技巧在维护和谐护患关系中的运用具有以下3个方面的意义:①充分体现了新型护患关系中的特点:医院的所有护理活动均“以患者为中心”患者是护理活动的主体,良好的沟通技巧有助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上升和护患纠纷的减少。②提高护士素质,塑造良好形象: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不但要求护士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求不断学习专科护理知识及相关人文科学知识,所以可促进护士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及综合能力以满足患者多方位的健康需要。③护士自身价值得以充分体现:良好的沟通技巧在护患关系中的应用,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构建了融洽的护患关系,为医院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护士的工作得到了患者、家属和社会的广泛认可,护士的专业价值得到良好的体现。

参考文献

第4篇:沟通技巧与方法范文

【摘要】摘要 目的 探讨语言与沟通技巧培训在临床新护士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50名新护士进行逐年、集中、定期培训,三个月后实施病人问卷调查。 结果 89.2%认为护士工作认真负责,严谨细致;92.4%认为态度热情,服务主动周到;92.8%认为护士举止得体能够微笑服务;93.2%对注重护患沟通,倾听患者主述表示认可;98% 认为尊敬理解患者并注意保护隐私;97.6 %认为常问患者需求,及时处理不适;90.4% 认为护士关注患者心理并解决心理问题。 结论 新护士语言沟通与技巧可提升护士的职业素养,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关键词】新护士 语言与沟通 培训 职业素养 护理质量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需求越来越高。但近年来新毕业护士主动沟通意识不强,与患者沟通缺失,或方法不当,造成交流不畅,引起不必要的护患纠纷,护理质量不高,与患者的需求相背离的现象。我院从2008年以来,通过对新入护士进行语言与沟通技巧培训,在临床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2008年以来新入护士人员50人,均为女性,年龄19.66岁,其中大专16人,中专34人。

1.2 方法 每年新入护士通过常规岗位培训后进入临床工作,前三个月定期、集中进行语言与沟通技巧培训活动。外请具有相关培训经验的专家或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年资护士担任培训老师。培训时间为10学时。培训内容见表1

1.2.2 效果评价 每次培训活动结束三个月后,向其服务对象为16岁以上神志清楚的病人发放问卷调查,以了解新护士通过培训后在临床中应用及护理服务效果。问卷是我院自行设计,其内容主要体现护士的沟通能力,职业素养和服务质量,包括7个条目,以“是”和“否”作答,共发放250份,回收25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2.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录入EXCEL软件进行统计描述。

2 结果 新护士通过语言与沟通技巧培训后的临床效果评价见表2

3 讨论

3.1 新护士语言与沟通技巧培训的现实意义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的实施,患者不仅需要护士具有熟练的专业技术,还需要疾病治疗、预防的相关知识;护士在各项操作中使用良好的语言取得病人的理解、合作,并用美好的语言促进病人增强治疗的信心,以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人们常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护士的语言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护理活动中护士应善于运用语言,通过恰当的交谈,发挥语言的积极作用,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的疾病,减轻消极情绪,帮助患者肯定自己的价值并维持患者自尊,正确使用语言的目的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感到护士的诚恳,友善与好感,赢得对方的信任。新护士多是独生了女,是家庭的中心,在“蜜罐”中长大,没受过多少委曲,由于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因素,使她们出现了以自我为中心,加之社会阅历浅,实践体会少,造成了她们对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主动沟通意识不强,沟通技巧欠缺,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护患纠纷,体现出职业素养不够,护理质量不高的现象。在护校时这方面教育不够,体会不深,新护士处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换期,在加强专业技术培训的同时,如何提高她们的语言沟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3.2 语言与沟通技巧培训有效地提升了新护士的职业素养与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了解患者的需要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注重病人心理上反应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条件;增加个人魅力、增进人际关系吸引力是促进有效沟通的保障。新护士语言与沟通技巧培训不只是一种方法、经验的传授,也是一种情感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是护士职业素养提升的途径。让她们通过培训学习后应用于临床 ,在临床护理中不断实践、领悟,由实践而增长,以促进职业情感、职业态度、职业道德的提升。调查结果显示:89.2%的病人认为护士工作认真负责;92.4%认为护士态度热情和服务周到;92.8%认为护士着装举止得体,能够微笑服务;98%的患者认为得到了护士的尊重理解,隐私得到了保护;97.6%认同护士常问他们的需求并及时处理不适;90.4%对关注患者心理需要并解决心理上的问题表示认可;93.2%认为护士注重沟通,倾听他们的主述。由此说明开展新护士语言与沟通技巧培训活动后,在实际护理服务中实践,从实践中体会、感悟、积累,让她们的语言与沟通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增强了她们的职业道德感和敬业精神,加强了服务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治疗、护理操作、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的顺利实施,同时也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推进优质护理服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第5篇:沟通技巧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护患沟通技巧手术室整体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205-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步提高,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整体护理观念即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同时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需求的全方面的护理观念[1]。本次研究对我院90例需要手术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应用护患沟通技巧,从而减轻手术患者及其家属紧张、焦虑等的不良情绪,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以我院自2012年9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90例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55例,女35例,在这90例患者中,妇科10例、泌尿外科15例、骨科18例、胸外科15例、头颈乳腺科13例、腹部外科29例。

1.2方法。①根据患者的手术通知单对其进行术前访问,在手术的前1天参加到手术中,与巡回护士共同到患者病房内进行病例的查阅,观察患者的现状并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如体重、身高、各项生命体征等,了解并记录患者的病史,包括过敏史,手术史、既往史、现病史、有无传染病及合并症等。全面的了解病情,查看各项检查报告单及化验单。和病房的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床前访视,为减轻患者及其家属因手术产生的不安、焦虑,增强其安全感,使其更好的配合手术,应向患者及其家属对术前及术中各项操作的目的,步骤,配合要点及要求耐心的进行解释,使其尽可能的了解手术。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身体状况、肢体运动情况、患者的体型及血管的情况。患者如出现特殊病症,护士应询问医师,并向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有关情况,有针对性的应用护患沟通技巧针对存在各种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疏导。向患者介绍手术工作人员,手术室的基本情况,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麻醉方式和手术以及术中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为了使患者感到关怀、尊重、平等,使患者积极乐观的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和患者进行交流时,要诚恳热情、真诚关爱,多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注意说话的称谓、语调、语气,尽量使用礼貌用语,使患者通过和护士进行语言的沟通交流心灵获得慰藉,紧张的心情得到缓解,身心达到最佳状态[2]。对患者的访视结束以后回到手术室,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共同讨论并制定处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在手术的全过程中贯彻实施。②进入手术室以后,由于手术即将开始,并且周围的环境很陌生,患者很容易出现恐惧不安及孤独无助感[3]。而在进行术前访视后,患者在手术室内看到熟悉的面孔时紧张不安的情绪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从而感到安心、安全。手术过程中,在不影响患者手术的前提下,护理人员要一直陪伴在其身边,尽可能的和患者进行简单交流,向患者说明手术过程,安慰并鼓励患者完成手术,促进手术的全过程的顺利进行。

2结果

护理人员的术前访视消除或是减轻了患者及其家属的顾虑,使其对手术更有信心。患者在术中心态平和,术中配合满意度为99%(89例),患者及其家属出现情绪紧张不安者占2%(2例),术中情况稳定者占98%(88例)。可知,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可以使患者术前恐惧不安的心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使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提高,促进了麻醉的顺利实施,手术的顺利进行,并对患者术后康复有重要的意义。对手术及整体护理工作,99%的患者及其家属给予了肯定,98%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术前访视工作表示满意。

3讨论

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护理方法,整体护理观念符合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既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也满足了其心理需求[4]。在手术室整体护理的过程中应用护患沟通技巧,可以使患者及其家属术前的不良情绪得到了有效缓解,促进了患者的恢复,使手术室整体护理的工作质量显著提高。手术室护士在与患者交流沟通时应随着场合变化进入各种角色,合理的运用沟通的技巧,满足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综上所述,在手术室内为患者开展术前访视、心理护理,进行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使整体护理的工作质量显著提高,应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单凤清.护患沟通技巧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284-285

[2]张静.运用沟通技巧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J].中外健康文摘,8(7):315

第6篇:沟通技巧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 沟通技巧;儿科;护理操作;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a)-0123-02

在医院儿科,护理人员每天要进行很多护理技术操作,每一项护理技术操作都会给患儿身心等多方面带来一定的影响,由于儿童的不理解、不配合,给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带来一定的难度,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及健康观念的转变,家长对患儿的保护意识的增强,对护理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执行护理操作中应用沟通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院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地沟通技巧和运用技能培训,并将这些沟通技巧运用在儿科的护理操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6~8月本院收治的儿科住院患儿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年龄2~7岁,平均(4.0±0.5)岁,对照组60例,年龄2.5~7.0岁,平均(4.0±0.6)岁,两组患儿均智力发育正常,意识清楚,在病情严重程度及家属文化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为患儿进行操作的护理人员在操作技能和工作经验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护理操作;实验组则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应用学得的沟通技巧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

1.2.1 实验组有目的地制定一系列操作流程,包括:(1)操作前,护士以建立良好的印象开始,先做到对患儿的情况有所了解,做到三个留意:留意沟通对象的教育程度、情绪状态;留意沟通对象对患儿病情的认知程度;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1]。给予患儿合适的称呼,最好以患儿熟悉的称呼,这样会让患儿消除陌生感,使其感到亲切,同时操作护士一定要仪表端庄,化妆得体,使患儿有亲切感,愿意与之亲近,有研究发现84%的人对另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来自他的外表[2]。同时进行每项护理操作前都要做好细致地解释工作,争取患儿的配合,解释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不用医学术语[3],好让患儿能够听得懂,听得明白。(2)在操作中注意倾听患儿的感受,鼓励他们说出心里的感受,缓解心理压力,对患儿的不适表示理解和同情,但要鼓励患儿战胜困难,以鼓舞的语气给其信心与勇气,做到适当移情,根据患儿的喜好讲一些小故事,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减轻患儿在操作中的紧张情绪。不要指责那些易激动的患儿,应给其发泄机会,认真倾听患儿及家长对病情的描述以及满足其基本需求,真诚自然,平易近人[4],缓解愤怒情绪,待其平静后再给予操作配合指导,并及时表扬。(3)操作完成后要及时对配合良好的患儿给予称赞,并让其继续保持,尤其在静脉输液穿刺完毕后更是应该嘱患儿不要乱动,给其讲明利害性,让患儿明白其中的道理,并给患儿讲明呼叫器的使用,让其感觉不舒服时及时呼叫。

1.2.2 操作后给患儿及其家属发放调查表,调查此项操作对患儿带来的影响,问卷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满意度、是否愿意配合、对护士是否信任、心理状态、对疾病本身的影响等。不会写字的患儿嘱家属,由家属来问患儿的感觉后再填写。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在操作后表示满意者55例次,较满意者3例次,不满意者2例次,满意度为96.7%;能够信任护士、积极配合操作者56例次,较配合者4例次,无一人有抵抗情绪;家属表示对疾病恢复有利者48例次,无影响者12例次。

对照组在操作后表示满意者40例次,较满意者5例次,不满意者15例次,满意度为75.0%;能够信任护士积极配合操作者32例次,较配合者15例次,13例次有抵抗情绪;家属表示对疾病恢复有利者30例次,无影响者15例次,有弊者15例次。

结果显示,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3 讨论

本院儿科通过在护理操作中应用沟通技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消除了紧张恐惧心理,调动了患儿的积极情绪

患儿来到医院这一陌生环境,面对各种各样的操作,常会有紧张恐惧心理,护士操作前语言的准备工作正好满足了患儿的这一心理需要,使患儿感到受到了重视,使患儿对护士产生了良好的印象,增加了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实验组护士有亲和力的语言,缓解了患儿的紧张和不安情绪,同时操作前对患儿的鼓舞和激励,使患儿感到如果自己不配合护理操作就会被人看不起,就得不到大家的表扬,从而使患儿能在整个操作很好地配合。传统的操作模式,很少语言沟通,增加了患儿的紧张恐惧心理,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3.2 提高了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语言沟通技巧作为护理操作程序的一部分,护理人员在操作中注意自己的仪表对患者的影响,注重操作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注重自己的表情和语调,满足了患儿希望被尊重的需要,体现了对患儿的关怀,使整个护理操作流畅,气氛和谐,体现了人性化服务,使患儿的满意度提高。如果在操作中不注意语言的沟通,使患儿对整个操作及所起的作用不了解,从而产生抵抗情绪。患儿的配合也使患儿家属感到满意,护士的行为代表了医院的形象,是整个医院行为的缩影,相应增加了对整个医院的满意度,从而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3 减轻了患儿的痛苦

由于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对护士而言心里负担相应减轻,操作起来更流畅,患儿的痛苦也相应减轻,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早在公元前1 400年就说过:“医学有两件东西可以治病,一是语言,二是药物。”可见语言也是医疗手段之一[5-6],语言诊治疾病的事实已日益被人们所认识。沟通中要适当应用非语言行为。在与患者的交谈过程中,体态语言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国外心理学专家研究指出,感情的全部表达=7%言词+38%声音+55%体态语言[7]。正确运用移情和暗示等心理疗法,使患儿的注意力转移,尤其是在静脉输液和鼻饲等操作中,并在沟通中发现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找出护理措施,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俊丽. 浅谈儿科患者心理与护患沟通技巧[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4):380.

[2] 湛永毅,方立珍. 护患沟通技巧[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

[3] 龙仙菊. 沟通技巧在儿科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2010,7(23):111-112.

[4] 郭念锋. 心理咨询师[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57-62.

[5] 王娟,尹晓云. 护患沟通在护理中的应用[J]. 中外健康文摘,2009, 6(27):135.

[6] 汪钰君. 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11):151,167.

第7篇:沟通技巧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儿科;沟通技巧;护理

由于患儿治疗依从性较差,常常不能较好地配合临床护理操作。而沟通是执行护理操作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沟通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1],提高患儿在操作中的配合度。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对本院收治的儿科住院患儿进行宣教中运用沟通技巧,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住院患儿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种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根据不同的病种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在每日上午09:30~11:00期间为患儿进行静脉穿刺及输液的操作,向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时间控制在10~15min。对照组在操作前进行常规宣教,即向患儿及家属讲解操作的目的、操作要点及患儿与家属的注意事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沟通技巧,加强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包括以下方面。

1.2.1语言沟通

在和患儿初次交谈时,先进行自我介绍,然后向患儿家属介绍医院制度与住院环境。每次为患儿进行操作前,均和患儿家属沟通好,告诉他们我要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注意说话技巧,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沟通,做到确切、清晰、简洁,符合患儿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2]。例如,避免提及“扎针”“穿刺”“消毒”等粗暴专业的词汇,取而代之的可以是“连接一个小管子”“擦一擦你的小手”等保护性、儿童易于接受的词语。由于患儿的年龄不同,护理人员可采取树立榜样、鼓励结合批评、表扬的方式与患儿交流。例如,向患儿讲解“你看,旁边床的小朋友多勇敢,刚才阿姨给他输液时就没有哭。让阿姨看看你是不是也很棒,来,主动把手伸到阿姨这里”等。交流时注意选择患儿感兴趣、有密切关联的话题切入。如患儿正在玩玩具,可以与患儿借此沟通,玩的什么玩具呀,这么好玩呀,你给阿姨玩会吧。以此与患儿拉近距离,消除其恐惧感,以利于沟通治疗。一般来说,与患儿最佳沟通时间为他们有兴趣与他人交流时,护理人员应当运用符合不同年龄患儿的语调与音色,调整自身情绪状态,情绪不佳时避免与患儿交谈,以免伤害患儿心理。可在患儿哭闹时暂停治疗,待情绪稳定后再做治疗。

1.2.2非语言沟通

操作者在与患儿及家属沟通时,除仪表端庄外,还可适时抚摸一下患儿的额头、肩部或握一握小手,使其产生亲切感。此外,在与患儿及家属沟通时护理人员面带微笑。在患儿面对护理操作时流露出焦虑恐惧的情绪时,护理人员则及时以关怀与同情的目光注视患儿,从而使患儿及其家属在心理上产生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目光中传递给患儿及家属勇气,有利于患儿接受治疗。必要时也可停下来,认真听取患儿及家属的倾诉,以满足患儿的心理需要。

1.3评价指标

评价两组患儿住院期间,患儿对护理操作的配合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分别通过数量统计及满意率调查表书面形式进行统计分析。配合率的评价为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患儿能够参与到操作中,对操作者提出的要求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为配合。患儿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处于哭闹、拒绝、反抗状态者为不配合。在完成护理操作后,向患儿家属询问对此次操作是否满意,“是”为满意,“否”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护理操作中,观察组患儿的配合率高于对照组,家长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在护理操作前的健康宣教过程中,适当地运用沟通技巧可以提高患儿在护理操作中的配合率及家属对护理操作的满意率。充分的语言沟通有利于患儿及家属对操作充分的了解,更好地配合、参与护理操作治疗。此外,肢体语言的巧妙运用,亦可在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中无形地提高沟通效果。抚触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一种能增加舒适感的实用护理技术,是肢体语言沟通中重要的手段之一。适当的抚触可使患儿感受到关怀与温暖,增强信任感与安全感[3]。抚触不仅可以促进患儿的健康成长,还可以拉近患儿与护理人员的距离,增进护患的感情交流。面部表情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过程中最容易被对方捕捉到的重要信息,对患儿的心理和身体康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在面对患儿时,必须控制好表情,消除患儿的恐惧感和陌生感,缩短护患间的距离,增加对护士的信任感[4]和安全感。为深入沟通创造温馨和谐的氛围,而且可以为进一步开展护理工作铺下基石。罹患疾病,对患儿和家属的压力都比较大,与家属沟通时注意眼神的交流也可极好的提高沟通效果。听是进行心理护理的过程。倾听痛苦是一种帮助患儿及家属宣泄和情绪转移的方法。认真听取患儿的诉说,深度的共情和倾听是治疗病痛最佳良药,因此,无言的倾听、共情亦是不可少的沟通技巧。综上所述,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沟通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作方法,护患间的相互作用与良好沟通是密切护患关系的前提与基础,不仅有利于维护患儿正常权益,而且能够促进临床工作顺利开展[5]。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患沟通技巧加强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患儿在护理操作中的配合率及家属的满意率明显提高。从而降低了护理操作难度,使操作得以更顺利的进行,治疗效率得以提高。

作者:韩艳丽 单位:天津市儿童医院

参考文献:

〔1〕王翠花.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操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1(20):123-124.

〔2〕李颖红,梁锦娣.儿科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3,37(7):628-629.

〔3〕何文杰,邓范艳,王江.在儿科护理操作中加强护患沟通技巧的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8):2795-2796.

第8篇:沟通技巧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老年性白内障;心理特点;沟通技巧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0.036

老年性白内障是与年龄相关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病比率也不断升高,特别是人类趋向老龄化社会,白内障的患病人数还将持续增加。目前,它已是人类第一位的致盲疾病[1]。针对老年患者独有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护士除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湛的护理技术外,更应多了解老年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运用护理学和心理学知识,把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作为护理宣教内容,让患者转变思想,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早日康复。现就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技巧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12月笔者所在科住院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80例(781眼),男285例(350眼),女395例(431眼)。年龄60~96岁,平均年龄72岁。其中在表麻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326眼,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455眼。

1.2方法针对本组680例不同阶层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所存在的不同的心理特点,采用恰当的沟通方法,进行耐心细致的护理。

2结果

2.1提高了遵医行为通过对680例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与沟通,使其提高了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配合治疗。

2.2术后视力术后1周,裸眼视力≥0.05者774眼,脱盲率99%;裸眼视力≥0.3者727眼,脱残率93%。0.5以上者676眼,占87%。1.0以上者252眼,占32%。

3讨论

3.1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心理特点

3.1.1悲观失望老年人退休后,接触社会少,信息量少,社会家庭角色改变,加上视力下降,反应力降低,生活自理能力差或不能自理,活动范围受限,不能像年轻时那样精力充沛地完成某些任务,容易使其自我价值感降低,产生无能、无用的感觉。

3.1.2焦虑老年人退休后收入减少,尤其是部分农村老人,经济条件较差,住院后担心住院费用的问题,加上医院环境的陌生,平时的生活习惯被扰乱,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3.1.3恐惧白内障患者因眼睛视力越来越差,担心双眼变瞎后会增加亲人的负担,精神压力大。加上他们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担心自己的身体能不能耐受手术、手术是否会成功、术中是否疼痛以及术后视力能否恢复等。

3.1.4猜疑心加重多数老人同时也伴有听力下降,当他们听不清周围患者或医务人员的低声细语时,会误认为是在议论自己的缺点或病情。

3.2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3.2.1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针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住院后对陌生的医院环境及疾病带来的行动不便等,产生焦虑、恐惧和抑郁的心理反应,护士应亲切的接待患者,主动了解老人家庭生活环境及其个性特点,尽可能给患者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护理上对患者细致周到,不厌其烦,态度和蔼,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陪同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并指导其做各辅助检查,使老人有一种安全感,从而充分调动其内在的积极因素。

3.2.2语言交流中的沟通技巧语言的表达是传递信息的第一步。专业的护理人员在于能使老人清楚地接收到信息[2]。在交谈中注意对语速、语调、语气、音量等的控制,对于听力及反应能力下降者,语速要适当减缓,音量适当放高点,必要时可重复,让患者清楚地理解所要表达的意思。谈话时态度要自然,要有礼貌,不要高声叫喊,不直呼患者的名字和床号,注意维护其自尊和人格,可根据不同的身份给予亲切称呼,要用温文尔雅的语言与患者谈话,让患者感到安慰和心情舒畅。切忌用伤害性语言,多用鼓励性、启迪性语言,力求口语化,通俗易懂。

3.2.3非语言交流中的沟通技巧非语言性沟通是一种不使用任何词语,而在沟通中借助动作、手势、眼神、表情等来帮助自己表达思想、感情、兴趣、观点、目标及用意的方式。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经提出过一个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7%的语言+38%的音调+55%的表情[3]。因此,应该面带微笑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做到仪表整洁、姿态优雅、落落大方,给患者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增强患者对自己的信任感。其次,交流中采用恰当的触摸(包括握手、抚摸、轻拍、搀扶)、眼神及手势等,以辅助语言的表达,能增加亲切感,降低患者的孤独感、恐惧感[4]。

在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护理时,根据他们在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的心理特征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和疏导,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对患者进行沟通,去改变其心理状态,消除不良的心理影响,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 石志成,王立,马少锋,等.临床路径在白内障盲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1):36-38.

[2] 陈兴云.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J].临床合理用药,2010,3(7):114-115.

[3]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95.

第9篇:沟通技巧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 门诊检诊 沟通技巧 老年患者

近年来,我院门诊量不断加大,门办也加大了对各科检诊工作的管理。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如何密切与老年病人的沟通技巧已经成为护士平时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老年社会的到来,给护理学科提出了新的挑战。以往对老年人的研究发现,无论是生理功能、精神状态、还是性格特征、生活经历等方面在老年人之间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大多数老年人性情随和易于交往。但也有一些性格偏执,难以沟通。因此,护士有必要了解和掌握与老年人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基本技巧。

1.学会尊重病人。受人尊重是每个人的需要,尤其是受到疾病折磨的老年人对尊重的需要更为迫切。因为老年人社会交往能力降低,心理障碍增加,甚至失去家庭的帮助,会经常感到不被尊重的威胁。检诊护士在与老年人相互沟通时,首先要尊重他们对他们的称呼有尊敬之意,如老大爷、老师傅等。

主动打招呼、你好、请坐等。听他们说话要专心,细心听取意见,尽力帮助解决提出的意见及问题,使老年病人感到受重视,被尊重,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2.加强情感交流。人到老年由于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变化,会给老年人带来诸多的不适应,情感也会发生改变。其中孤独与失落感是最明显的变化,检诊护士与老年病人的沟通技巧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或消除这种孤独与失落感。在与老年病人的交流中,不要仅仅局限于正式的工作需要,应多聊一些生活、社会、历史、文化等的话题,适当地引导老年病人对往日生活经历进行回忆,这样会大大增加老年病人说话的兴趣。

3.多予关怀体贴。老年病人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健忘、耳聋和眼花,护士要勤快、细心、耐心周到、不厌其烦、多给予关怀和体贴,尤其对无人陪伴的老人,护士应倍加关心,为老年病人解决实际困难,对病人提出的种种困难尽可能给予满足,亦应向病人解释清楚,以取得老人的谅解。

总之,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良好的沟通技巧对门诊就诊的老年病人是非常重要的。沟通技巧可缩短护患距离,减轻病人的焦虑,与此同时有效的沟通技巧还能建立和谐的门诊工作环境。因此门诊检诊护士应该有一颗博爱之心,真实地向患者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自内心的帮助患者,才能达到护患关系和谐稳定,同时还能提升护士的自身价值感。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