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活中的遗传学范文

生活中的遗传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活中的遗传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活中的遗传学

第1篇:生活中的遗传学范文

“节约用水?爱护湖泊建设碧水家园”宣传活动是一项保护生态环境的大型公益活动,旨在动员百万青少年关注水的同时,影响并带动全社会,树立绿色文明意识,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使广大青少年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科学合理用水,防止水污染,保护城湖泊,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建设碧水家园。水是生命之源,人类文明的摇篮。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因为水环境的变化,导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盛衰变迁的例证举不胜举。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也正是依存长江、黄河等母亲河的支撑,而发展下来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上人口众多等原因,我国的水资源的合理使用,水环境状况保护日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就是在这些因素的催生下,武汉创建节水型城工作领导小组,以“节约用水,爱护湖泊,建设碧水家园”为核心,动员全百万中小学生积极行动起来,节约用水,关爱湖泊,保护生态环境。

在这里我代表教育局向全中小学生提出几点希望:

第一、节约用水是事关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性基础性的工作,其宗旨就是要优化水资源配置、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综合分析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北方地区因水少而缺水,南方地区是因水脏而缺水。希望同学们认识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本次宣传活动。

第二,从事实践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社会实践提供的舞台要比课堂空间广阔的多。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节水对青少年而言更是重要的社会实践和道德实践活动,既有节水知识的传授又有自己的亲身实践,能够让孩子们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便于实施,培养勤俭的品质,利于培养社会责任感。

第2篇:生活中的遗传学范文

【关键词】遗传学 实验教学 探索

【基金项目】毕节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院科合字G2012011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240-02

遗传学是重点研究生物的遗传及变异的一门体系非常完整、飞速发展的理论科学(分子遗传、基因工程、分子标记以及杂种优势的研究达到日新月异),在生命本质的探索、整个生物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大的作用,是整个生物工程类与生物科学类等各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这些专业的本科教学大纲及计划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生活中最为紧密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例如在动植物的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的繁育、人类的疾病预防等方面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1-5]。遗传学理论课程需要通过该课程的实验实践过程来验证,因此,遗传学实验课程也是遗传学课程的重点实践性教学环节。而遗传学实验课程最主要的是学生在掌握理解遗传学实验技术和遗传分析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也让学生对遗传学无论是在工业、农业、医学等诸多领域的应用推广方面得以掌握,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遗传学实验不断探索物种的起源与进化。但在实际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仍然会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研究就如何更优化遗传学实验教学以及怎样才能更合理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1.实验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1.1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

传统的遗传学实验教学多为验证性的实验,而且大部分都是传统的方式方法,基本上与现代的遗传很少甚至没有挂钩,在当今现代遗传为重点研究对象,且分子研究日新月异的状况下,如果不加以这方面的理解与掌握,很难跟上现代化的步伐。

传统的遗传学实验包括有: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洋葱根尖的减数分裂、蚕豆根尖的有丝分裂等主要为验证性实验,优点在于可以及时的把遗传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的相结合,同时存在着实验内容相对于理论较为充分,很机械的实验,这种实验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更没有创新的想法。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先由任课教师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方法与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进行介绍,然后由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按照教师提供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法进行逐一的理论验证,整个过程显得呆板机械化。

而且,即使学生对实验过程已经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但多数教师仍在不断地进行监督与指导,这样很难体现出学生学习实验课程的积极性,在大多数实验过程中照本宣科、敷衍了事的完成实验,根本没有学会怎样去探索实验问题,分析实验机理,这使得实验教学不能对相应的理论课程发挥重要的辅助效果。

1.2 如何提高遗传学实验教学

为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实验课程的兴趣最佳化,我们很有必要对遗传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适应该校本科生的一些方法与措施,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准则来进行遗传学实验的改革。

在实验教学的内容中:可以把基础实验技术、基础验证实验、设计性实验以及综合实验有机结合在一起作为整个遗传学教学过程中的内容。在遗传学实验教学方法过程中:需要不同的实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致使学生能通过该实验课程进行主动分析理解问题,达到在现实生活中能解决相应的问题。

1.2.1 基本的实验技术及基础实验

基本的实验技术也即是基础的实验技术,包括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实验室常用药品的配置,实验器材的洗涤方法等,这是实验课必备的,所以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

基础性验证性实验,主要是以遗传学中经典实验和观察性实验为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以及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目的是用于课堂理论知识的巩固,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洋葱的减数分裂以及蚕豆的有丝分裂等实验,但这种验证性实验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实验课显得枯燥。假如我们尝试性的把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索性实验,其教学效果就会显得截然不同。首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实验,上课教师提出部分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再对本次实验的要点及注意事项进行说明,把更多的实践留给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再通过相互讨论的方式来解决实验中所出现的问题,最后教师对本次实验课程进行总结。

1.2.2 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主要是针对果蝇的生活史及单因子杂交、染色体特征的观察等这类实验,是以基本的实验技术以及基础的实验验证的技能相结合的,变单一的实验观察的方法与野外的观测相结合的方法,把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实验与野外的观察实验相结合的综合实验。先通过学生在野外观察果蝇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的整个过程,让后在结合该特征,在进行果蝇的单因子杂交,首先确定杂交亲本,挑选出雌蝇,然后进行正反交杂交组合,最后把所形成的卵进行生活史与野外观察的对比。这样通过综合性实验,不但让学生掌握了果蝇实验的基础知识,也了解了果蝇的单因子杂交实验,同时让学生了解了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即是一对基因在杂合状态下互不影响,各自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而在形成配子时,就互相分开,并按原样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去。更为摩尔根的连锁定律的理解打下了基础。

1.2.3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也即是探索性实验,是建立在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的遗传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基础的遗传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实验方案,在进行野外和实验室相结合的方式完成。通过设计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学生将来科研之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考核手段与方法

与理论教学相比较而言,实验教学具有实践性、直观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在当今提倡综合能力培养的教育条件下,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但大多数实验教学都是敷衍了事,学生通常不是带着问题做实验,只知道按部就班。为了更好地把遗传学实验课程开好,根据遗传学实验和本校的学生条件,在此,对遗传学实验课程的考核提出如下建议。

2.1 平时成绩的计算

每次实验课平时成绩占整个期末成绩相当的比例,实验课程中实验过程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实验课程的成绩不单指实验报告的成绩,而是由实验的预习情况、实验的操作过程、问题地解决和发现能力以及实验报告这些方面组成。只有通过以上几方面的考核考查,才能体现出实验成绩的科学性,特别是在实验开始时问题的提出,不仅可以检查到学生的预习情况,而且可以扩散学生的思维方式。

2.2 实验成绩计算方式

不同的实验内容,实验成绩的计算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计算时要科学、灵活,不能以一成不变的方式对待不同的实验内容。在基础性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具体操作非常重要,那么实验成绩可以侧重为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方法的熟悉程度;其次是提问检查学生是否按照要求或根据问题进行预习,最后是学生实验完成后在结合实验结果及过程进行提问,达到学生积极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于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实验成绩可以侧重点看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是否具有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而定,其次是实验报告。

2.3 期终实验的考核及计算

经过一学期的实验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一个综合评价。根据遗传学实验课程的内容,可以进行卷面答题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也可以根据实验的内容进行野外和室内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学生自由组合,自己选题进行实验。教师在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成绩。

实验成绩为独立的一门课程成绩,不在与理论课融为一次成绩,这样使得学生对待实验课程的态度更为端正、更为积极。

参考文献:

[1]王金发,戚康标,何炎明.遗传学实验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赵寿元和乔守怡主编,现代遗传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杨业华,普通遗传学[M].高教出版社,2004

第3篇:生活中的遗传学范文

一、《普通遗传学》网络课程的主要内容

1.课程学习。本课程的任务是系统地讲授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遗传分析的基本方法。通过遗传学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最新发展动态,学会应用遗传学基本原理分析、解决遗传问题;通过介绍现代遗传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知识的能力及实验设计能力,并使学生对遗传物质的本质、遗传物质的传递、遗传物质的变异及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调控有一个较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遗传学的三大规律、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数量性状遗传、细胞质遗传、染色体畸变、遗传的分子基础、群体遗传等。网络课程充分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明确了课程的教育目的、教学要求、教学所用的教学教材、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设立了六个模块: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录像、专题讲解及前沿进展。教学课件涵盖全部的教学内容,教学录像包含理论和实验教学的重点难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行安排学习,教学课件结合录像,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在专题讲解一栏中设置了遗传学中三点测验、遗传力计算、遗传疾病在人类家系中发病的概率等。前沿进展则将其最新遗传学进展、文献及报道的内容及时上传,让学生尽早了解遗传学的最新突破。

2.知识拓展。遗传学的发展速度是相当惊人的,在网络课程中适量地介绍遗传学领域研究的前沿知识及社会生活中人类健康的热点问题,有效地扩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提高学习热情。该部分包括视频资源、电子书资源、期刊文献资源三个模块。对普通遗传学知识来说,一幅直观的图片或者一段flas的教学效果要远胜过授课者的讲解。因此,在本部知识拓展中,制作者搜集和制作了大量图片、flas及视频,充分展示了遗传学的知识点,直观性强,突出了教学重点。网络课程中还提供了实验技术视频,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畸变制片,果蝇唾腺的剖取及果蝇唾腺染色体制片的等多种基础实验技术。

3.交互学习。交流互动学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互动,对课程难点进行讨论答疑,及时反馈学习效果,此信息沟通平台增强了网络课程的交互性。该部分包括课程作业和讨论答疑版块。其中讨论答疑版块是专门为学生答疑解惑提供一平台,涵盖课程讨论区、常见问题、自动答疑和邮件答疑几种形式。课程作业由教师在线给学生分班、作业、修改并完成批阅。学生可以在线上直接完成或以附件的形式提交。教师将批改后的作业重新上传网上并做出总结。除此之外,设有通知公告一栏,有信息及时通知每一位学生。

二、《普通遗传学》网络课程特色

1.学习资源多元化,教育资源互补,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1)课前网络预习:主要通过教学大纲来预习。教学大纲中包含了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难点。学生通过该部分内容,可有重点地掌握、熟悉和了解部分知识内容。(2)课后学生可通过课件和录像的学习以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同时可以通过专业书籍、参考资料等加深印象,巩固知识,了解遗传学的研究进展。(3)自我测试:自我测试可以检测学习内容是否掌握。每章课后提供有习题,包括单选题、填空、名词解释、问答题等多种形式。学生通过在线测试可就相关章节或全部内容进行自测,自己评估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方便学生检测自己知识的薄弱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突破时空界限,让学生有充分发言的平台。在网络课程的界面上,可以是同步教学,亦可以是异步教学。学生浏览了课程上的内容,针对有疑虑的问题在讨论版上提出来,师生、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群体讨论,也可以通过邮件答疑的方式向老师提问。这就要求教师密切关注讨论进展,及时进行正确引导。教师留有的电子作业,对于基础知识的客观题可以提供标准试题或答案,而对于思辨的主观题教师可以提供题源或涉及的相关知识点。教师要进行学生作业的评阅,优秀的作业可以公开展示,以资鼓励。对于有问题的作业,可个别交流,一方面可维护学生自尊心,另一方面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

三、结语

课程网络平台为全面促进教学改革和增强教学效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学生对网络课程的评价中,有90%的学生对网络课程表示肯定,认为遗传学的网络课程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其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相关知识点的自测提供了平台,同时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在网上交流讨论,避免有疑问找老师不方便的现象,可以很好地与教师及时沟通并解决疑难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2]。通过自测题检测自己知识的薄弱点而查漏补缺,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其实网络化教学和课堂教学各有优点,二者相互区别但又相互联系[3]。网络化教学可以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与课堂教学相互补充,使普通遗传学这门课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但网络课程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内容不能及时更新,学生上网条件有限,从而限制网络课程的运用。因此,今后应根据教学实践不断摸索和总结,不断改进,扬长避短,才能发挥网络课程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祖洞.遗传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第4篇:生活中的遗传学范文

[关键词]遗传学;案例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3-0208-02

遗传学(Genetics)是生命科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和前沿学科。随着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遗传学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它是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的核心内容。但由于遗传学涉及内容广泛且复杂,在时空上表现为微观与宏观的连续性和交错性,使得教学内容覆盖面广,学生在学习时普遍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再加上有的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有的教师教法单一等原因,使得许多学生对遗传学的兴趣和信心大大下降,理论难以与实际相联系。近年来,作者对遗传学教学进行了系列的改革和探索,本文从遗传学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几个环节加以分析。

案例教学法也称个案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需要,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将学生引入特定情境中。该教学法以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为宗旨,师生通过对特定案例的学习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该教学法是一种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启发性和研究性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1]

一、案例的选择与设计

案例教学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案例的选择与设计,也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启迪性。在具备上述条件的基础上,应该尽量选择趣味性强的案例。也就是说所选案例既要与理论知识有内在联系,又要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可以选择学生周围生活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这样能够促进学生消化掌握知识。最终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基本理论内容。[2]如在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一章中引入的“泰国人妖”事件及现象,非常著名,几乎人人都知道,再辅以图片引入给予直观印象,引起学生强烈兴趣。为进一步展开讨论如:人妖是如何形成的及其产生背景等,奠定了良好的开端。再如为介绍表型模写现象引入的20世纪60年代轰动世界的“海豹肢婴儿”事件,辅以图片及当时的报道,学生反应强烈,兴趣很高,效果良好。

案例设计应注意留有可讨论的余地,不能太死板。因为案例讨论是动态进行的,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基本上按事先设定的程序进行就可以了。因为一个案例的正确答案不是唯一的,案例分析不重视是否得出正确答案,重视的是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重视如何根据实际具体情况变化去确定更好的、更有效的切合实际的解决手段。[3]可见,案例教学法对过程的重视远远超越对结果的追求。这对学生来说,学习的过程就是最好的学习内容;对教师而言,教学的过程就是最好的教学内容。例如,设计一实际案例关于涉及正反交F1结果不同的深入讨论和分析,学生既可从伴性遗传现象展开深入分析,也可从母性影响角度展开分析,还可从细胞质遗传角度分析其结果。不论就哪方面深入分析对教学环节的进行及学生分析能力的锻炼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二、对教师的要求

比起传统理论教学所信奉的“授人以鱼”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更强调“授人以渔”。所以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首先教师应通读案例,明确案例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教材中某一章节总的结构,明确通过对某个案例的分析,要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哪些遗传理论和概念。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希望学生达到什么目的。其次在案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如何恰当地运用课堂及多媒体等设备帮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如何调动和带领学生积极参加讨论的技巧,探索驾驭课堂讨论的经验和做法等等。通过实施案例教学摸索和创造个人的教学特色与风格。最后教师一定要重视案例讨论后的小结,教师的小结虽然不是一种权威性的结论,但在案例教学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是对案例中基本原理的概括与提取,往往会让学生在深入讨论后有顿悟的感觉,使其对案例涉及事件的认识进一步趋于完整和深化。

通过案例教学过程,有可能深入浅出地运用案例将遗传学枯燥的课本知识灵活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再辅以教师适当的引导,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解分析,最终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变为能力,形成自己研究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

三、对学生的引导

传统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教材为中心,教师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因而常常会出现教学活动缺乏生气与活力的现象。学生自学能力、主动性、创新能力差,不能满足遗传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而案例教学最根本的出发点和目的就是重视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学生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要到实践中去运用。[4]如果只会机械的背诵概念,记住一些定义、原理和公式,而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感到束手无策,那么掌握的知识再牢固也毫无意义。案例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案例讨论前,教师布置案例讨论内容,学生认真阅读案例资料,准备讨论发言稿。案例讨论中教师不是无所事事,任课堂讨论自流,也不是严格控制讨论过程,约束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而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去大胆假设,从多个方面寻找答案,做出决策和选择。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应积极鼓励各种发言,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思考和讨论的积极性,提示学生案例的答案不是唯一的,鼓励学生拓宽思路去思考案例中的问题,要考虑得出结论的依据是否充分往往比结论本身更重要,更要引导学生探寻特定案例情景复杂性的过程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5]如遗传学中通过基因作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一章的学习,知道了一个表型的形成跟遗传因素基因直接相关,还跟内外环境相关,此时教师还可提出思考,表型的形成还与什么因素相关,学生可以大胆讨论,同时为后面细胞质遗传一章留下伏笔,将来学习细胞质遗传时,既是前面内容的延伸与充实,学生还可以从更高层次上总结一个表型最终形成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学生可以从自己和他人的正确决策和选择中学习,也可以从可以承受的错误中学习,即从模拟的决策过程中得到训练,增长能力。案例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过程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通过教师有目的的引导过程,不但将书本上的知识融会贯通为一体,而且引导得当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从案例中学到的知识不再是书本上的教条,而是活的知识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最后要说明的一点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因而对任何好的教学法都不能完全照搬,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创立一套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对遗传学这门生命科学领域内重要且对实践性要求较高的课程,我们将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不断探索和改革,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及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好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概念,为生命科学时代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鹏,李斌,郭慧芳.以病案为导入的教学法在生化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9,8(3):242-243.

[2]邵光华.美国师范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及其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1,(8):78.

[3]李为民.如何开展案例教学――哈佛大学商学院琳达教授对新教师利用案例教学的几点忠告[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19):38-40.

第5篇:生活中的遗传学范文

关键词:医学遗传学;遗传咨询;情景模拟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225-03

医学遗传学是医学与遗传学相结合、并互相渗透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医学遗传学理论学习中主要针对人类遗传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传递规律、诊断方法以及治疗和预后进行系统学习。在此基础上开设实验课,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通过遗传咨询估算再发风险和制定应对对策和措施,有效预防遗传病的发生,从而达到降低遗传病发病率的目的[1]。根据现代医学的发展,我国将面临极具缺乏医学遗传学医师这一职业。目前,大多数医院无专门的遗传咨询门诊,使医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到遗传病病例,学生对遗传性疾病的掌握只限于书本而无临床实践机会,这将会导致临床医生缺乏对遗传病的认知能力。因此,我校从2007年开始对五年制临床医学、检验等本科专业开展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其中开设了遗传咨询教学内容。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探索和改进,发现利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进行遗传咨询知识点的传授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理解遗传咨询的理论基础及临床意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教学设计

1.明确教学目的。遗传咨询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模拟临床遗传咨询的情景进行教学的方法。它是针对临床医学、检验等专业本科医学生在学习过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人类非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两次实验课的基础上来开展的。通过此次课的学习,使医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系谱及系谱分析的理论知识,掌握系谱分析的过程及系谱的绘制方法,熟悉遗传咨询的一般步骤和原则,并能推测系谱中各成员的基因型,计算再发风险,了解系谱分析和遗传咨询的临床意义。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促进高素质医学生的培养。

2.教学内容。情景模拟教学法的主要内容是模拟遗传咨询过程、讲授和熟悉遗传咨询的概念、对象、时机、步骤等。作为医学生首先要让他们明确知道什么是遗传咨询。遗传咨询是由医学遗传学专业人员或遗传咨询医师(或称咨询医师、医学遗传学医师),应用医学和遗传学基本原理,对咨询者提出的家庭中遗传病的发病原因、遗传方式、诊断、治疗和预后、一级患者同胞和子女再患此病风险等问题进行交谈和讨论,并就咨询者提出的婚育等问题提出可供咨询者选择的建议或具体指导措施的过程[2]。遗传咨询的时机和对象是一个人在婚姻或生育方面遇到问题,意识到可能面临患遗传病的风险,或者本人或子女已患有遗传病等情况下的人群。其次,传授和强调进行遗传咨询的一般步骤包括遗传病的明确诊断、绘制系谱并确定遗传方式、估计再发风险、提出对策和措施。遗传病的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临床层次、细胞水平、蛋白质水平、基因水平(基因诊断)等四个水平层次的诊断;绘制系谱并确定遗传方式以及估计再发风险需要遗传学理论知识做基础,要求学生在本科医学遗传学中作为掌握的内容加以理解和熟悉后计算再发风险;提出的对策和措施更进一步要求在学生掌握各层次的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系统的理论知识后,给咨询者提出合适的意见和措施。最后,重点强调医生给咨询者提出意见和措施时,要遵循非指令性遗传咨询的原则。作为医生只提出可供咨询者选择的若干方案,并陈述各种方案的利弊提供咨询者选择,咨询医师不应代替咨询者做决定。

3.教学案例的准备。教学案例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任课教师需要注意从多渠道深入开展病案搜寻工作,从病案中挑选诊断明确、典型的遗传病案例,除了教材中给出的常见多发遗传病病例外,也需经常浏览OMIM(OnLine Mendelian Inheritence)及等互联网址,了解重要的有关临床遗传学最新诊断技术及进展情况。案例挑选出来后,需要进行加工提炼、细心分析、集体讨论,按临床思维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案例设计原则既要传授理论知识,又与临床需要结合,既有利于学生分析,于利于学生演练。

对于案例的教学准备,不但要求任课教师要熟悉案例遗传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特别要熟悉遗传病的传递规律、传递方式、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和预后等方面的相关进展资料,还要要求教师对这些资料的深刻理解和透彻分析,以便针对学生演练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准确的表达或者错误的理解进行有效的指导。根据遗传咨询的复杂性,则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才能提高在模拟遗传咨询教学中的指导能力。因此,在案例准备时,要求任课教师要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以应变课堂中随时出现的问题。

4.教学组织。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就进入了模拟遗传咨询情景课阶段,即开始遗传咨询情景模拟教学。由于课堂教学组织难度较大,需要教师在做好充分的案例准备基础上随机应变、深入浅出、因材施教。

教师组织教学的基本过程包括:第一步,教师详细讲解遗传咨询的定义、步骤、方法、意义;第二步,学生选择教师准备好的案例分组讨论,编写案例遗传咨询的对话,并要求学生在课结束后将所编写的对话上交作为课堂作业;第三步,学生两人一组,在45分钟左右的时间内讨论并编写对话,根据临床可能的情景,模拟演练遗传咨询的过程;第四步,当学生模拟演练完成遗传咨询的整个过程后,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分析和讲解。在肯定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表达的基础上指出不当的或者不准确的或者错误的表达。

随着学生不同组别的模拟演练的进行,教师要注意始终引导学生围绕遗传咨询进行交谈,其询问和交谈的内容包括对遗传病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遗传方式、诊断等情况的了解,询问内容还包括病史、发育史、婚姻史和生育史、家族史,查阅和比对资料进行系谱分析,对咨询者提出的治疗和预后等问题一一作答,并且对患者同胞、子女再患此病的风险提出参考意见。教师始终在一旁提醒、引导和辅佐,并注意把控住整个课堂纪律,使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制造出学生在临床实践的气氛,提高学生课堂活跃度。

5.课堂总结。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讨论、模拟遗传咨询的情况进行小结,联系理论知识肯定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表现好的地方,指出错误或忽视的地方,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加深学生对遗传咨询在临床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最后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能力、理论知识的掌握、表达能力、临床综合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等方面。

二、教学思考与讨论

1.遗传咨询情景模拟教学法的优点和意义。经过多年的教学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应用情景模拟方法进行遗传咨询都非常感兴趣,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整个教学活动中,一直围绕只有真实生活中才存在的病例来进行,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讨论,教师从旁指导,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此教学法解决了以往医学遗传学理论教学与临床脱节,理论教学内容的枯燥难懂,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医学遗传学的学习效果及兴趣,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普遍认为通过情景模拟教学,对遗传性疾病的认识更加深刻和形象,他们所学习的内容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知识,而是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切切实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医学遗传学》的兴趣。

传统的遗传咨询教学主要以灌输式为主,要求学生大量记忆枯燥无味的基础知识,在这种模式下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相反,经过实践证明,利用情景模拟教学进行遗传咨询,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紧密结合,将理论课知识运用于实际临床当中,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医学遗传学的兴趣,使学生整堂课都能够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将讲台变为他们自由发挥的舞台,而教师课堂中仅仅起到引导作用。在此过程中,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向主动学习转变,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训练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医患关系逐渐紧张,患者的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如何缓解医患关系也是医学院校在培养学生时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通过临床情景模拟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扮演患者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学生通过扮演患者,能够充分的体会患者的心理和情绪上的变化,站在患者的角度看待就医过程,起到了换位思考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站在医生的角度学会处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矛盾,可以缩短学校与社会实践的差距,帮助学生建立医生角色,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处理医患关系奠定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遗传咨询师在我国医学领域缺乏大量的人才,是一个有待新增的职业。而在美国,绝大多数的医疗用人单位都要求他们的医生通过全美医学遗传学会的考试和资格认证[3]。所以,教师可借此课程向学生宣讲国际国内外医学遗传学理论、临床遗传学的发展的趋势和中国医学发展的所面临机遇和挑战。向学生说明遗传咨询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医疗活动,希望有更多的医学志愿者加入这项医疗事业中来。

2.遗传咨询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欠缺之处。首先,情景模拟与实际临床有一定的差别,学生由于缺少临床经验,在进行扮演患者的过程中,很容易用到所学的专业术语,与真正临床中所遇到的实际病例有较大的差别,没有达到角色交换的目的。其次,在提出对策和措施时,由于缺乏各层次的分子细胞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系统的理论知识,并且对所学医学遗传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只能提出供咨询者选择一到两种方案,没有真正提供可供咨询者选择的若干方案,且无法做到非指令性原则。最后,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每位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不愿意作为学习的主体,导致过分依赖老师,影响教学效果。目前看来,要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参与真正的临床实践,使学生体会到遗传咨询过程的复杂性。

通过7年的教学效果来看,情景模拟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了对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值得推荐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蔡绍京,李学英.医学遗传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章远志,Nanbert ZHONG.中国目前的遗传咨询(英文)[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01).

[3]赵会全.美国临床医学进展[J].国外遗传学杂志,2007,30(2).

基金项目:遵义医学院教学改革计划项目2013(j-2-7)。

第6篇:生活中的遗传学范文

1984年出生,2006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6年至今就读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生物进化是如何在基因层面实现的。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其专业领域顶尖杂志如Nature Genetics、Proc. Natl. Acad. Sci. USA、Genome Research等发表文章7篇。在国际分子进化与生物学年会等国际学术会议中作报告或墙报展示。2003年获北京大学光华奖学金,2004年获北京大学嘉里粮油奖学金,2005年获北京大学惠普奖学金、北京大学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大赛一等奖,2008~2009年及2009~2010年2次获美国密歇根大学Block奖,2011年获国际分子进化与生物学年会Fitch入围奖,2011~2012年获密歇根大学Okkelberg奖及Rackham毕业准备奖学金,2012年获密歇根大学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最佳论文奖。

转眼间来美国已经将近6年了。在这6年中成功过也失败过,但不论结果如何,这些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这些经历会对未来的生活有所帮助,同时也算是对过去努力生活的一种交待。现在我把我的经历和体会写下来,也是对自己的反思。

找准方向

本科生的教育倾向于通才教育,课程很大程度上已经被设定了。而继续攻读研究生就需要在一个大的领域内选择一个相对具体的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选择这个未来若干年将会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的方向,对所有决定读研究生的高年级本科生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这个选择又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决定着未来几年的工作、生活和心情。

对我而言,我本科在北京大学学习生物。高中毕业选择学生物在现在看来并不是最优的,但是在生物领域内我仍然寻找到了我愿意深入研究下去的方向。我发现从个人特点上讲,我对识别动植物并不擅长,在解剖动物植物方面也只是平均水平。然而,我对相对定量的学科,比如数学、统计学、分析化学、计算机编程比较有优势。从兴趣上讲,我对定量的研究生物学的问题有很大的兴趣。我上欧阳颀老师的通选课《自然中的复杂性现象》时,几乎每次课都听得欣喜若狂。在这个背景下,我在大三对生物学中最定量的学科之一遗传学,特别是进化遗传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仅凭兴趣通常不足以让你把未来几年的时间全部投入到一件事情上去,还需要对它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下几件事情真正促成了我决定攻读进化遗传学的博士研究生。首先是我的遗传学老师戴灼华邀请到了吴仲义教授在遗传学课上客座授课,讲授了他自己在进化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当时就觉得这就是我喜欢做的研究!后来在戴老师的推荐下我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王文研究员组织的“计算生物学和进化基因组学”暑期学习研讨班,对这一领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在大四下半学期,我到了王老师的研究组做了关于进化遗传学的毕业论文。通过这一系列的不断了解的过程,我决定进行进化遗传学的研究。最终我加入了密歇根大学张建之教授的实验室。

我想我的学科选择兼顾了我的生物学背景、对定量学科的优势以及我的兴趣。在我对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充分接触和了解的基础上,我选择了我未来的研究方向。如今很多生物方面的研究生项目都包括半年到1年的轮转。学生在进入研究生项目以后再选择自己未来具体的研究方向。这个选择仍然应该是自身知识背景、能力和兴趣的平衡点,在充分体验该研究方向以后的选择。

确定了研究方向,日后仍然会面临毕业去向的选择问题。比如说在博士毕业后是打算在大学或研究所做研究,打算去相关的技术公司,还是选择去找其他类型的工作。这些选择仍然要兼顾自身背景、能力和兴趣,并尽早进行一定程度的尝试(比如实习),以确认自己对这个工作的理解没有偏差。找准方向,早做准备,可以事半功倍。作为我自己,我觉得自己更适合做科学研究,所以我计划在2013年年初在中国科学院遗传和发育研究所建立自己的实验室。

不轻易放弃

一旦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了的事情,就不要轻易放弃,这个说起来比做起来容易。在经历了挫折后你可能会产生2种想法,一是认为自己不适合做这件事,二是考虑到经历挫折是完成这件事情所必经的过程。我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更倾向于用后者鼓舞自己,因为我的经验是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会经历大量的挫折。

留学这几年,经历的失败比之前任何时候都多。实验不成功,投稿被拒,奖学金没申请到,这些都是家常便饭,能做的事情通常就是改进后重新来过。实验重新做,文章换杂志再投,奖学金过1年再申请。一方面我不会轻易怀疑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我会从这些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争取下次做得更好。

密歇根大学有一个非常好的奖学金,每年在全校1.5万名研究生中只有72名学生能获得。我第一次申请,就以失败告终。第二年再申请的时候,我重新研究了之前的申请材料,发现确实有很多不足之处。在重写了一遍申请材料之后,终于申请到了这个奖学金。

我的博士导师密歇根大学的张建之教授在这方面给我树立了极好的榜样。他在学术上给我指导的同时,也通过学术生活中的言行影响着我面对失败的态度。每次投稿失败,他通常都会让我再读一遍文章,找一找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他很少讨论拒稿是否公平合理,只是考虑下一次应该投哪个杂志。做好自己能做好的,不去抱怨外界的不公平,能够以平常心面对生活中的成功或者失败,不因为别人的喜好影响自己努力的方向,这些都是我需要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不断追求的做人的境界。

不轻易放弃意味着在彻底无望以前不放弃努力。当初我在申请美国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的过程中,一度非常不顺利,密歇根大学当时已经给我发了拒信。但是后来我听说有人放弃了密歇根大学的入学邀请后,我又发了一封信给我现在的导师询问在这种条件下是否还有机会录取我。最终,我被录取。我也听说过我在北大的一个非常优秀的同学,她曾经一度没有收到录取信,但是后来听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由于一些原因人还没有招满,尽管她之前没有申请这所学校,仍然发信询问,并最终得到了录取。这些稍纵即逝的机会都需要争取才能得到,争取的过程本身其实很简单,关键还是在于不要轻易放弃。

接受不完美的人生

在中学甚至在大学,很多事情可以做的非常不错,但是进入到研究生阶段后,追求完美是一种奢求。而随着年龄的增大,可以努力的方向也越来越多。这时候就要集中精力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有的事情做到合格就行了,有些事情则需要尽量争取满分。如果因为追求完美而什么都不舍弃的话,最终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当然对不同事情重要性的评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终的目标。对于做科研来说,我认为做好自己的研究工作最重要。比如参加学术会议,有时候很多场报告同时进行,每个人只可能听1场。有的人会觉得应该去一个非常有名望的教授的报告,以便为今后的交流建立人际关系。我会选择对我的研究最有帮助的报告。因为对于年轻人来讲,做出好的工作,比人际关系更为重要。如果工作做好了,别人看到这个工作的时候觉得很出色,自然就记住了这个人。而通过社交方式建立的人际关系则是缺乏根基的。当然这种重要性关系不是绝对的,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事物的重要性是会发生变化的。

在研究工作中,会遇到很多不完美,比如科研课题的选择。我在刚刚进入研究生阶段的时候,总感到什么都没准备好。我第一个学期读了整整一个学期的文章,总觉得课题准备不充分,对课题的背景情况了解得还不够,拖沓着不开始对课题进行实质性的研究。其实这种对于完美的追求是不现实的。第一个课题可以理解为对科研全过程的体会,课题的准备、研究、写作、投稿,全都可以在第一个可能并不算是太完美的课题上得到锻炼。有了这样的锻炼以后,对待下一个课题时,就会有更为准确的判断。

第7篇:生活中的遗传学范文

[关键词] PBL教学模式;医学遗传学;选择性应用

[中图分类号] R640.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b)-119-02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学习”,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玛斯特(McMaster)大学首创,是指围绕由教师精心准备的临床病例,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利用多种资源寻求答案,通过自学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相关知识[1]。PBL教学理念是: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从而学习和掌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2]。PBL教学模式特点是: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并重代替单一知识传授;以小组讨论代替班级授课制[3];以学生为中心代替教师为中心;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课堂总结”五阶段教学代替传统讲授(lecture-based learning)模式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教学小结―布置作业” [4-5]。医学遗传学作为中职卫校护理专业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为改变传统讲授模式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记忆考试”的现状,在学习遗传基本理论章节之后,结合临床遗传病例,选择性地在遗传性疾病章节应用PBL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校2007级护理学专业学生54名(全为女生),学生已经学完了医用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基础课程,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进行PBL教学;并与完全采用传统讲授模式的2006级护理学专业学生49名(全为女生)的考试成绩进行比较。

1.2 方法

1.2.1 目标引导:在传统讲授模式学完基本理论,将临床实践中出现的相关病例作为PBL教学模式中的“提出问题”,由教师与班级讨论提出的问题。如学完遗传的分子基础及遗传的细胞基础之后,进行考试,使学生初步掌握了遗传基本理论,着手布置自学遗传性疾病、染色体畸变与染色体病章节。适时安排“先天愚型”、“先天性发育不全综合征”、“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三个遗传性疾病中的经典病例,用学过的遗传理论分别以常染色体遗传和性染色体遗传进行推理解释。

1.2.2 问题的提出:教师先布置学生认真自学相关章节,将病例由教师精炼成一组面向全班学生的序列性问题,如上述病例分析中可以提问:“先天愚型”等3种病例个体的染色体是多少?正常人的染色体核型是什么?多出或减少的染色体是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各表现出与之相应的哪些临床特征?为什么会出现染色体的增多或减少?发病比率是多少?是否具有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有环境影响,则如何预防或避免?是否有可能进行产前诊断?你在现实生活中是否还发现一些可能是遗传性疾病的病例等等问题。问题设计要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提高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布置的时间要提前,安排PBL教学之前一周,将问题设计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图书馆查资料、上网查资料、向教师请教及学生之间讨论等多种方式获得问题的答案和解决方法。

1.2.3 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强调课堂纪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牢牢把握课堂内容及讨论方向,学生要紧紧围绕问题进行讨论。

1.2.4 讨论:利用1 h,在教师指导下分组讨论设计中的几个序列性问题。小组讨论以9人一组,并指定一名小组长,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发言。全班讨论时,先由小组长陈述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和存在的疑问,而后自由发言,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讲评、归纳和总结。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

教学过程结束后,以问卷形式调查2007级护理学专业54名学生的意见,结果见表1。

表1 2007级学生PBL教学模式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

2.2 考试成绩比较

采用与2006级学生相同的试卷,对2007级学生进行考试,将成绩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表2 2007级与2006级学生考试成绩比较(x±s,分)

3 讨论

3.1 PBL教学模式的优点

通过实践,认识到PBL教学模式与传统讲授模式相比较,优点明显。①提高了学生成绩,2007级学生的分数明显高于2006级,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2 PBL教学模式的制约因素、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由于PBL教学要求较高,与目前的教学条件、师资、学生素质之间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①教师经验欠缺,知识面不够宽,因此教师要不断充实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②问题设计可能不合理或超出学生的研究能力,当前中职卫校护理专业学生素质普遍低于20世纪90年代学生,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尽可能适合学生水平,紧密联系临床工作实际。③在课程教学中,对问题要有选择性,纯理论的教学还是运用传统讲授模式为好,在病例教学时选择性地选取几个结合临床的问题,宁少勿多。④PBL教学花费更多时间,需要更多课时,可能影响整体教学计划。⑤课堂讨论时学生积极性不高,中职卫校女生普通存在从众心理,一旦有一个学生踊跃发言,就会有大批学生跟进。为此要求学校在平时能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演讲等一些集体活动,锻炼学生演讲表达技能。⑥课堂讨论时,讨论内容容易泛化,教师应牢牢把握、时时提醒,避免跑题。⑦学校图书馆、网络资料等教学配套实施不足,中职卫校图书馆书籍不够丰富,学校为方便学生管理,严格限制学生上网等。

总之,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遗传理论章节用传统讲授模式,有选择性地在典型的临床遗传病例中用PBL教学模式,取长补短,合理安排教学时数,能提高学生成绩,提升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多种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未来优秀的医护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侯一蜂,周艳春.PBL与能力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2007,6(2):111-112.

[2]杨海莲.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基础生物化学研究性教学[J].中国大学教育,2006(2):35-36.

[3]郭红霞,蒋永东. PBL 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现状[J].护理学报,2007,14(1):25-26.

[4]吴应锋.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1995,16(3):1-4.

第8篇:生活中的遗传学范文

美国某小镇有一位绿手指。你千万别以为她是个妖怪或有什么特异功能,这是当地人对一个老奶奶的称谓。

一天,老奶奶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园艺所重金购买纯白金盏花。老奶奶想:“金盏花,除了金色,就是绿色,白色的?不可思议。不过,我为什么不试试呢?”

她对八个儿女讲了,他们一致反对。大家说:“您根本不懂得种子遗传学,专家都不能完成的事,您这么大年纪了,怎么可能完成呢?”

老奶奶决心一个人干下去。她撒下金盏花的种子,精心侍弄,金盏花开了,全是金黄的。老奶奶从中挑选一朵颜色淡的花,任其自然枯萎,以取得最好的种子,第二年把它们种下去。然后,再从花朵中挑选颜色浅淡的种子栽种……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怀疑,一直坚持着。儿女远走了,丈夫去世了,生活中发生了很多的事,老奶奶处理完这些事之后,依然满怀信心地栽种金盏花……

二十年过去了,有一天早晨,她来到花园,看到一朵金盏花开得奇特、灿烂,它不是近乎白色,也不是很像白色,而是如银似雪的纯白。

她把一百粒种子寄给了那家二十年前悬赏的机构,她甚至不知道那则启事还是否有效,不知道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是否早就有人培育出了纯白的金盏花。

等待的日子长达一年,因为他们要用那些种子验证。终于,园艺所长打电话给老奶奶说:“我们看到了您的花,它是雪白的。因为年代久远,资金不再兑现,您还有什么要求吗?”

“我只想问你们还要黑色的金盏花吗?”老奶奶对着听筒小声说,“我能种出来。”

黑色的金盏花至今没开放,因为老奶奶去世了。

但愿你我还能长出新的绿手指。

[一丝不苟——答题]

1.“您根本不懂得种子遗传学,专家都不能完成的事,您这么大年纪了,怎么可能完成呢?”把这个句子换成另一种说法,句意不变: 。

2.对文中的两个“绿手指”,你是怎样理解的?

①“美国某小镇有一位绿手指。”这一句中的“绿手指”是指 。

第9篇:生活中的遗传学范文

经过多年对学生错题集的整理剖析,我总结出如下生物选择题的解题步骤和技巧。解题通常分成三步:动嘴读题,圈注分析,做出判断。建议考生拿到试卷先快速浏览整份试卷,了解试题的整体难度以便确定解题时间分配。在小高考、高考时,生物考试的时间一般都很充裕,故考生要坚信“慢工出细活”,避免因为审题不清而出现低级错误。

一、 认真研读题干,打开解题思路

选择题的题干属于已知提示部分,它规定了选择的内容及要求。当前高考十分注重考生能力的培养,故题干的设置更加复杂隐晦而难以把握。因而认真研读题干,排除干扰,挖掘隐含信息,明确题目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考生在研读题目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读出题眼或关键词

题眼或关键词是解题的关键和入口。题眼和关键词的种类很多,有时是限制条件如有氧、无氧、发酵罐等。有时是限制的程度,如根本、直接、主要、最终、决定等。有时是选择的方向,如是、不是,正确、错误等。有时侧重于描述的对象,如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植物细胞、动物细胞、人体、表皮细胞、叶肉细胞、根尖细胞、大肠杆菌、蓝藻、乳酸菌、酵母菌等。通过这些关键词,考生可以领会到命题者的设问指向,往往也是考生解题的方向。所以,考生应注意相关概念的区别,掌握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便准确、快速的解题。

2.读出隐含条件,排除干扰因素

隐含条件是指题干中没有明确给出,而隐藏在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图形、图表或生产实践中的条件。隐含条件为题干的必要条件,对顺利、正确解题起着关键、重要的作用,往往是解题成败的关键。故应仔细阅读题干,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挖掘隐含条件,补充题干。

3.眼到手到心到,全脑学习

读题的关键在于读,不一定发出声音,但要求逐字读出,嘴巴要有肌肉收缩,意在提醒自己注意力的集中,防止分散。读到哪里,手中的笔指向哪里,圈注到哪里,提高学习的效益。

例如:(2010江苏高考11.)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

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能食总量更多

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能量流动的高考题。设置的无效信息较多,如:粮食短缺,肉食与疾病。但题眼提示考生运用生态学原理,因而考生应主要根据生态系统相应知识来解答。因为能量在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相对越少,肉食往往为消费者,营养级别人比生产者高,能量流动过程中散失的能量较多,存在能量的浪费,所以为了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地方,应以生产者(即素食)为主,选C。

二、在读题的基础上通过圈注等形式进一步强化考生的有意注意

1.概念类问题要避免犯低级错误

生物学的概念是高中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考中经常重视生物学基本概念的考查。我们可以依据生物学的概念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把生物学中的概念分为两类:一类是与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相类似的概念。这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与日常生活中的说法有较大差别。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考生在考试中容易混淆。高考中这类问题虽然难度不大,但低级失误却很多。第二类是生物学专门名词。这类名词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出现的,是专门的生物学名词,因而考生看见时往往感到很陌生。这类概念要理解准确、全面、深刻,否则也会出错。

2.圈注出解题关键

通过读题,考生已经对题目的难度、类型、关键词等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还没有把握确定答案,就需要将题目提示语或者错误点加以圈注。如题干中的要选择正确还是错误的,预测还是决定,直接原因还是根本原因等等。每个答案的错误点也要尽量圈注出来,以便提醒自己注意对错原因,并在每个选项之后以勾和叉强化判断结果,便于做出正确选择。

例如 选择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说法( )

①基因型为Dd的豌豆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雌雄两种配子数量比为1:1。

②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遗传学上把转运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叫做一个“遗传密码子”。

④染色体中DNA的脱氧核苷酸数重、种类和序列任意一种改变都会引起染色体变异。

A.四种说法都对 B.四种说法都错

C.只有一种说法对 D.只有一种说法错

解析:本题是一道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要求学生对有关概念要清楚掌握。在解题时考生必须对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理解透彻。如①中要圈出减数分裂和配子数量。基因型为Dd的豌豆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两种雄配子之比为1:1。两种雌配子之比也为1:1,但雄配子数量比雌配子的数量要多得多。故①错;②选项为课本定律内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在Fl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错误;③为基本概念,遗传学上把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叫做一个“遗传密码子”。正确;④应为基因突变,题干内容错误。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

三、作出最终判断,填写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