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说课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专业教师 说课 重要性 误区 如何说课
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说课”已经成为了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之一。
1、“说课”的基本含义
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根据,然后由听者评析,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可见,说课是对课程的理解、备课的解说、上课的反思。
说课活动由两部分组成,依次为解说和评说。重点在解说,它是以教师口头表达为主,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师生具体情况和课程特点,以同行为主要对象,在备课与上课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教学研究系统。它要阐明的问题是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要这样教及其理论依据。评说则是针对解说而进行的评议、交流和研讨。
2、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说课的重要作用
2.1有利于营造专业教师的教研气氛
说课活动往往和评课活动结合在一起进行。通过说,发挥了说课教师的作用;通过评,又使教师集体的智慧得以充分发挥。
说课者要努力寻求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评课者也要努力寻求说课教师的特色与成功经验的理论依据。把个人研究与集体研讨融为一体,既能集众人的智慧,又能扬个人的风格,作为学校教学研究活动的一种形式,有助于提高学校教学研究活动的质量,有助于学校教学研究活动正常化,使学校教研组活动真正成为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阵地。
2.2有利于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
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在说课时,不但要说清“教”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教。为了说清这一类问题,说课前,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有关的理论和资料。
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觉研究教育理论,研究课程教材或课程目标,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越;达到由理性认识向创造性认识升华的境界,从而提高专业教师素质,最终实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2.3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备课、讲课是运用理论进行实践的过程,而说课侧重于理论,运用教学理论分析、阐述备课、讲课的目的要求和程序。
要说好课,就必须以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说课全过程。这就促进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专业教师必须学量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并把新理念、新方式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3、专业教师“说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误区
3.1说课就是再现上课过程
有些专业教师在说课过程中一直口若悬河,激动万分地给听者“上课”:讲解知识难点、分析教材、演示教具、介绍板书等,把讲给学生的东西照搬不误地拿来讲给下面就座的各位评委、同行们听。其实,如果他们准备的内容和课程安排面对的是学生,可能会是一节很成功的示范课。但说课绝不是上课,二者在对象、要求、评价标准以及场合上具有实质性的区别,不能等同对待。
3.2说课就是复述教案
说课稿与教案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有明显的区别,不应混为一谈。教案是专业教师备课这个复杂思维过程的总结,多是教学具体过程的罗列,是教师备课结果的记录,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操作性方案。它重在设定教师在教学中的具体内容和行为,即体现了“教什么”、“怎么教”。说课稿是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写成的,说课稿不宜过长,时间应控制在10~20分钟之内为宜;教案只说“怎样教”,而说课稿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3.3说教学方法太过笼统,说学习方法有失规范
“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是说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有些教师在这环节中多一言以蔽之:我运用了启发式、直观式等教学法,学生运用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等等。至于教师如何启发学生,怎样操作,却不见了下文。甚至有的教师把“学法指导”误解为:解答学生疑问、学生习惯养成、简单的技能训练。
3.4说课过程没有任何的辅助材料和手段
有的专业教师在说课过程中,既无说课文字稿,也没有运用任何的辅助手段。说课教师在说课过程中可以运用一定的辅助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实物投影仪、说课文字稿等,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同行及评委们说清楚课,说好课。
4、专业教师如何“说课”
专业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进行“说课”。
4.1教材分析“透”
怎样才算读透?就是对教材把握的准度、高度和深度。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准确的解读,不能浅化也不能偏颇,要有自己的见解。在高度把握的基础上,再结合学段目标、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的前后联系、篇章结构特点等等进行适度解说。
4.2学情定位“准”
说课过程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讲出怎样教,还要说出学生怎样学。所以,说课者要对所教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水平、学习态度、思想状况、心理特点、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估计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会有什么困难,说出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解决的办法。说课者还要说出自己设计提问的关键问题,估计学生如何回答,教师应该怎样处理。
4.3教学设计“新”
这里的“新”,是指教师自己对教学独特的理解,以及相关的独特的创意。
4.4教学流程“简”
这里的“简”不是简单而是简约教学流程紧紧围绕目标与重点,进行简约的环节设计。教学流程展现的是教学过程,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教学设计的优劣以及教学理念都在这一部分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师 说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3E-0151-02
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基础上,于授课前面对领导、同行或评委主要用口头语言讲解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它是教师将教材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课前预演,也是督促教师业务文化学习和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还是评估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说课与授课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处。其相同点在于二者都是一门课的教材。不同处在于:一是目的不同。授课的目的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知识,进而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即使学生会学;说课的目的则是向听者介绍一节课的教学设想,使听者听懂。二是内容不同。授课的主要内容在于教哪些知识,怎么教;说课则不仅要讲清上述的主要内容,而且要讲清为什么这样做。三是对象不同。授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对象是领导、同行或专家、评委。四是方法不同。授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师的知道下,通过读、讲、议、练等形式完成;说课则是以教师自己的解说为主。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对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上应该进行精心的选取和安排,使学生在整个高职学习过程中全方位地得到提高。本文从课程定位、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建设、教学队伍、实践条件、课程考核、教学效果、课程特色、建设思路等方面探讨如何进行“说课”这一教学活动。
一、课程定位
授课教师必须认真深入地钻研课程教学大纲,依据大纲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课程定位、组织教学。
首先,确定课程的性质定位,确定该课程是专业核心课还是专业拓展课等。其次,确定本课程的开设必要性和作用;确定本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还要知道本课程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关联,要从课程现前、后续课程内容的有机衔接中得以体现,说明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二、内容设计
第一,教学内容设计理念(思路)。例如:根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选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注重职业性;根据区域发展选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注重区域适用性;根据行业发展需要选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注重行业针对性;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以典型产品生产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和学习任务。
第二,教学内容安排:含理论章节、实训项目名称、时数分配等,最好列表显示,进行前后对比;应注意内容选取与课程目标定位的关联程度。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合理。教学内容要根据现行业企业的需求和岗位职业资格的要求来选取。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应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与手段,最好列表显示,并配一些教学场景图片。
教学模式: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学中尽量实现“教、学、做”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遵循“理论一实践―再理论一再实践”的原则,实现教室、车间合一,使学生学以致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教学方法: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以及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要恰当充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软件等)、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四、教材与课程资源建设
教材选用(编写):选用什么教材,或是否编写先进、适用的教材;是否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编写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教材的特点。
其他教学资料:是否建设有课件、案例集、习题集、实训实习项目指导书、学习指南等。
课程标准:教学项目(教学实施方案、电子教案、引导文、学习任务书、考核评价标准、自测习题);教学录像、教学课件;学习指南(课程简介、课程标准、实训指导、教学安排、参考教材、参考文献);自主学习(项目学习任务书、引导文、助学课件、助学动画、自测习题、模拟试题、精选文献);案例资源、精品图库、在线测试;拓展平台(行业动态、职业标准、网站链接)。
五、教学队伍
要具体阐述团队总体情况、“双师”比例、专兼职教师结构(“双师”素质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业务水平(科研情况、获奖情况等)。教师队伍结构应当合理,比例恰当,教学队伍组成中既有校内专任教师,又有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
六、实践条件
实训条件应包含:校内实训条件和校外实习环境,具体可进行列表描述并配以图片。在经费允许的条件下,校内实训基地应注重生产性实训的建设,同时也应增加仿真实训的投入,提高实训设备的利用率,尽量使校内设备能融教学、培训、职业鉴定、技术开发、产品生产于一体;尽量建立校企共享、合作稳定的的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专业课程教学、职业能力训练、实习实训等方面的要求,每个基地可以为多个专业服务,保证每个专业有4个以上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场所,也是专业教师科技开发实验的场所,并能满足学生了解企业、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七、课程考核
课程要有具体的考核评价方式、方法和考核评价标准。课程的评价应以过程考核为主,说明课程学习效果考核方式,包括考试还是考查,采用是笔试(闭卷、开卷)、实操、口试、论文等哪一种方式,为什么采用这一种方式;根据考核结果,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总体评价;教学效果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评教、老师评学、教师评教、督导评教。对课程教学效果学校或教学系部采用哪些评价方式,学校和系部如何组织实施评价;评价结果如何。
八、教学效果
可从学生评价结果、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情况、课程对应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水平证书获取率、相应技能竞赛获奖率等方面来描述。
九、课程特色
可从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教学内容选取、教学过程、教学模式方法、实践教学条件、师资条件、教材建设、课程考核等方面来归纳。例如,其一,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上的特色:如强调校企合作共同建设课程、强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根据岗位需要设计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实现职业能力培养内容与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相衔接;其二,根据专业生产岗位典型工作任务选取教学内容,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和职业发展过程相对应;其三,根据职业标准选取教学内容;其四,形成“真实生产,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其五,实践教学体现“三个真实”(承担真实生产任务,在真实环境中生产真实产品);其六,具有校企共建一流的现代化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十一、建设思路
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体现《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符合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领域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对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起到主要支撑作用。
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符合专业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知识和能力培养过程及方法,体现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重视知识和能力在专业领域的应用,体现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培养学生“四种”能力。
根据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以必需、够用为度,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
十一、说课基本要求
第一,控制好时间(一般20分钟),但要用足时间。
第二,充分准备(反复提炼修改,做好纸质材料、PPT、演练准备)。
第三,要说一门课(内容要全面),而不是一节课。
第四,要文字简练、图文并茂。
第五,要突出介绍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点、亮点、特点,要有针对性。
第六,要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
第七,要体现课程建设与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动态变化(如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的改革情况,师资队伍与实训条件的建设变化,等等)。
一、学习观摩阶段
新教师在实习期间虽然接触过说课,但是相关说课知识掌握不多,说课技能还没有形成。所以,在学习说课技能之前,还是要充分了解、学习说课相关知识帮助新教师建立说课形象。
1.“学”――是指学习说课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需要理论,教师需要分析、解释和改进教学实践行为的理论,所以要让新教师学习三个方面的知识。
第一:什么是说课?说课,是介于备课之后,授课之前的教学活动。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阐述教学目标和自己的教学观点,介绍教学方案及具体执教某一教学内容的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等。
第二:说课说什么?体育说课有八个方面要素。一是说教学指导思想或教学理念,说教材的分析和处理,说学情分析,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说教学流程(过程),说教学特色,说教学预计,说场地与器材。
第三:怎样说好课?体育学科有其特殊性,体育课程主要是一种技能性的课程。说课也应体现体育学科的特点,在说动作要领的时候,要有适当的动作示范。以“做”代替“说”,或者边“做”边“说”,体现体育特点。体育说课,体育教师除具备演员的“演技”,演说家的“口才”等方面的先天条件以外,还需一些“镜头感”、“舞台感”、“仪态”等方面的特殊技巧。说课的重点在解说,是以说课教师口头表达为主要方式,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师生具体情况和课程特点,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具体课程的理解、所设计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分析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和教学任务。说课应该让他人能听懂你说的东西,听懂你究竟想在课中做些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要说出理由、理论、理念等方面的依据。
说课的重点应放在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信息、提高教学效率上。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说课,必须详略得当、繁简适宜,准确把握“说”的度,说出该课的特点、特色,把课说的生动有趣。
2.“看”――是指观摩优秀的说课样板,作为自己说课实践的“临摹”榜样。具体有两种形式,一是观摩说课获奖教师的说课视频,一是现场观摩优秀教师的说课示范。由于视频和现场说课表达方式、呈现效果上有所不同,期望通过多种方式观摩,让新教师全面了解说课特点,使新教师对说课的整体要求有比较直观的认识。
二、自主学练阶段
掌握了知识并不一定掌握技能,技能需要不断的实践才能慢慢形成。所以,新教师学习了说课相关知识以后,还需要进行实践操练,才能慢慢掌握说课技能。
1.“写”――是指利用任务驱动法,以布置作业形式要求新教师撰写说课稿。根据新教师人数、任教学段,把新教师分为若干组,并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求每位教师撰写说课稿。对各个小组的每位教师进行分工,利用作业来任务驱动。比如高中组的正面上手传球和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初中组的鱼跃前滚翻(男)、肩肘倒立(女)和正面双手下手垫球;小学组的滚翻和直线运球。首先,教师根据分配到的任务,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单元教学计划设计,划分课时、确定每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对本单元的每节课备一份详案。最后,通过查阅期刊、搜索典型的说课稿范例,仔细研究,为己所用,撰写说课稿。
2.“练”――是指利用写好的说课稿,在不同场合、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多次的模拟训练。首先要想明白本课的整体思路和流程,记熟练说课稿;其次是对着镜子反复进行说课演练,站在自己角度思考、完善说课;再次是说给同行听,获取同行的意见与建议修正说课;或者说给校内指导教师听,得到高水平的指导来改进说课,逐步做到不照本宣读、半脱稿,乃至内化成完全脱稿。
通过本阶段的学习,主要提高说课中说教材分析与处理、说学情分析、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三个说课要素的能力。比如提高教材的分析与处理的能力,要求新教师从五个方面入手学练:一要教材钻研,分析教学内容的技术特点;二要分析本课内容在同类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三要弄清楚该教学内容单元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本课的教学目标;四要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组合、改进,并分析该教材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和本课时的重难点;五要分析本课内容在身体素质、情感方面的锻炼价值和作用。
又如提高学情分析能力,要求新教师从三个方面入手学习:一要深入了解授课班级身体素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点;二要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基础的掌握情况,即学生对该内容运动技能的起点;三要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运动习惯、练习兴趣。再如提高确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能力。要求新教师从四个方面去考虑:一要深层考虑确定教学目标的行为、标准、条件三要素;二要关注每一类教学目标中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三要具体化和细化教学目标的具体知识点、能力训练点和情感教育点;四要确定教学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小组交流阶段
技能需要不断的训练,需在不同情境下练习,才会逐步提高。说课技能也不例外,需在特定情境中演练,相互学习、改进,才能有效提高。
1.“比”――是指小组内相互交流说课稿文本,展现、比较说课过程,推荐小组说课代表。根据上述的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说课交流。首先,相互研读每个人的说课稿文本;其次,每人说说自己学练的历程、体会和收获;最后,每人依次进行说课展现。小组每位成员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根据每份说课稿文本和每个人的说课表现,给小组内每位成员的说课稿和说课能力表现评价,推荐一人代表本组进行说课展示。
2.“改”――是指吸取大家长处,修改和改进说课稿。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小组集体智慧和力量,小组全体成员提出对推荐那份说课稿的修改建议。小组代表教师听取大家建议,对说课稿进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也对自己进行适度的“包装”,准备代表小组去展示。在这种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合作交流氛围之中,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新教师的说课技能。
通过本阶段的学习,主要提高说课中最重要的要素――说教学过程的能力。要求新教师在说教学过程时,总体上做到四要:思路要清晰、层次要分明、步骤要合理、程序要科学。还要以目标为主线重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要展现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开展教学内容、如何安排教学程序以及采用何种手段来达到反馈和强化学习结果。说出每个练习设计的组织、次数、时间,出现错误及其预防纠错措施等等。在突出“教什么”(即过程: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基础上考虑“怎么教”,突出说教法手段和学法指导及各教学板块(准备、基本、结束)所采用的具体措施。同时,还要阐述“为什么这样教”,比如这样教的依据是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青少年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等等。
四、专业引领阶段
专业成长需要专业引领。说课技能发展和提高,需要在自己不断思考、感悟基础上,得到“专家”指导、帮助和引领,才能进一步巩固和不断提高到更高层次。
1.“悟”――是指在自主学练和小组学习培养的说课技能基础上,进一步利用自己的悟性,悟出道理,提高自己的境界。要求各个小组代表在全体新教师面前进行说课展示,听的教师主要关注每个展示教师说课的整体印象,注意每个环节中值得自己学习、借鉴的方法和技能,领悟别人的建议、感悟别人的优点,从中汲取精华为己所用。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说课稿推荐:
小学数学说课稿《秒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 《简便计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 《四则混合运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 《三角形内角和》
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
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
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
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
(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
(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说课稿推荐:
小学数学说课稿《秒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 《简便计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 《四则混合运算》
一、韩语视听说课程的特点
韩语视听说集韩语学习过程中的视、听、说为一体,通过视觉感官和听觉感官同时接受同一事物和信息的刺激。它要求学生边听边看边感知,在看的同时及时地往大脑里输入信息,及时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进行模仿、添加、剪辑或综合转换,然后就所掌握的韩语语言信息内容展开多种听说活动。韩语视听说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等感官去积极捕捉并理解语言信息,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但是教师在进行韩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时,会发现学生对“视”非常感兴趣,会对剧情进行揣测,相互讨论。但是需要“听”和“说”的时候,学生往往由于过度关注剧情而没有真正地听懂内容,对视听说内容进行理解或复述、概括的时候哑口无言,使得韩语视听说课程很难有效开展。
二、高职韩语视听说课程的实施
如何创造情景交融、活泼生动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韩语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真正提高学生韩语口语表达交流能力,使韩语视听说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呢?笔者结合自身的课程建设经验,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谈一下高职韩语视听说课程的实施过程。
1.根据高职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目前,市面上没有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韩语视听说教材,面向大学生而编写的教材也少之又少。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韩语视听说课程建设之前,一直使用的是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级韩语视听说(上、下)》,教学内容主要依赖于所选取的教材。这部教材选取的教学视频是巴黎恋人一整部韩剧,内容单一、陈旧。在课程建设中,教师重点进行了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情境的设计。课程组以文化为切入点,设计面向职业普适性能力培养的学习情境,将原来教学内容延展为六大学习情境:电影对白、电视剧对白、文体娱乐、时事热点、人物访谈、企业推介。选取的教学视频语速自然,教学内容难度适中,覆盖面广,包含了韩国社会、历史、经济、科教等内容,并融入职业素质培养,改革后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文化的背景下运用韩语语言,培养学生的韩语听说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2.根据教学环节的不同,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不能只做视听材料的播放员、复述员,而要成为一个引导员。在韩语视听说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听说领先,重在应用”的原则,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创设一个个生动的语言情境,在情境中有目的、系统地把知识、技能逐步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明白“看什么、听什么、怎么听、说什么、怎么说”,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韩语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非常自然的环境中接触语言知识,营造视听说教学的良好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导入环节中主要采用启发思考法,创设语言情境,提出教学目标。在展开环节中,教师采用讲授法、影音教学法,学生视听视频,筛选有用的信息,捕捉所听内容大意及抓住主要信息,提高速记能力,并跟着材料去复述。在强化训练环节中,教师采用回忆提示法、情境设置法、小组讨论法及角色扮演法。学生按照教师所给的提示词回忆视听内容,小组讨论中学生就听说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向教师发问,教师予以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和展示情况,进行总结。
3.全面考核评价,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高职韩语视听说课程的考核普遍存在的问题有:考核内容重知识轻能力,考核方式也是笔试或口试较为单一,评价主体往往只有教师一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韩语视听说课程坚持考核方式服从于教学目标,即全面提高学生听说交际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不仅考查期末成绩,还考查平时表现;既检验知识掌握程度,又检验语言技能水平,从而实现平时成绩、期末卷面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的三者有机结合。过程性考核由课堂表现、个人展示、小组表演及平时考勤成绩组成。终结性考核包括四个部分,由易到难,第一部分:利用给定的词汇造句;第二部分:观看韩语原声视频,就视频进行内容和感想发表;第三部分:就教师给定的话题抽签,个人演讲;第四部分:小组合作表演。
4.重视课后兴趣活动,加强语言实践。进行听说训练的另一个途径是开展课外语言交际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语言水平和性格特点,建立课外活动小组并加强对课外活动的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课后活动,开展学唱韩文歌曲,讲韩语故事,学做韩国饮食,韩语话剧表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同时,搭建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学生通过韩语视听说课程网站可以下载视频、音频资料,利用网站的聊天功能与授课教师、同学开展韩语交流、讨论,保证“课下连接课上”语言习得的连贯性。
三、结语
关键词:高中历史;说课程序;说课要求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233-01
说课是目前基础教育领域经常运用的教研和交流形式,也是中学历史教学校本研修的主要方式。在中学历史教研活动中,正确理解说课含义,明确说课程序及相关注意事项是非常重要的。
一、说课的含义
说课是指讲课教师在一定场合说说某一堂课打算怎样上,以及为什么这样上,即对教学的设计和分析。其内容涉及课标相关内容的解读、教材内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价及其对以上诸项所作的分析。说课是一种课前行为,属于课前准备的一部分。
二、说课的程序及要求
一个完整的说课应包括说课程标准、说教学内容,说教学对象、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教学评价等七个环节,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应该按照以下要求来说课。
1.说课的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是由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具有法定性、纲领性教学文件,是对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功能、任务、内容和一般方法的最权威最基本的规定。说课的课程标准,就是要把课程标准中的相应要求作为本课题教学的指导,从课程论的高度驾驭教材内容和指导教学设计。对历史学科来说,重点是说明本课题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在课程标准中的原则性要求。对于要求较规范的说课,教师在事前应结合教材内容认真学习并掌握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说课中恰当地运用或体现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2.说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是教材,教材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信息来源。说教材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说清楚教学内容在教材知识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即本节课内容在本单元甚至本册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逻辑关系。其次,说清楚教学内容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即把握教学内容中各知识版块之间的逻辑关系。再次,说清楚教学重点、难点及其突破方法。教学重点主要是说清楚它在知识结构中的特定地位和作用及突出重点的方法,教学难点主要是说清楚决定其是难点的依据、难点的形成原因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最后,说清楚如何加工教学内容。包括对教学内容的合理的扩展或删减,对教学内容内在逻辑顺序和时间的安排,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等。
3.说课的教学对象
说课的教学对象,主要是较系统地介绍学生的基本情况,重点是关于教学活动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已有的历史学科知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情感等心理特征,同时还应该包括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和学习差异。在此基础上说学法,即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具体培养学生哪些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针对本课内容和教学目的,学生宜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这些学习方法有何特点。二是为什么要采用这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方法的具体操作环节是什么。三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学法指导,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
4.说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规定,即通常讲的“教什么”和“学什么”的设计,其关键环节是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新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体上把教学目标分解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三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教师在进行目标设计时应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认真分析学生认知水平、生理心理特点,在此基础上把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相结合进行精心设计。
5.说课的教学方法
说教学方法,即说明为了实现既定教学目标,教师应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及采用这些方法、手段的教育理论依据,即通常讲的“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具体来说包括四个方面:首先,说清楚本节课采用的最主要或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及其所依据的教学原理或原则。其次,说清楚教师采用的教法与学生采取的学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再次,说清楚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的具体方法。最后,说清楚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是教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法设计一般应遵照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二是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三是从教学内容和学生个性特点相结合出发,因材施教。四是从教师自身素质出发,发挥自身特长。
6.说课的教学评价
教学反馈和教学评价的形式多样,既可以通过问题回答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课堂练习的方式来实现。在此特别强调课堂练习,这是巩固知识、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练习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练习设计的形式应该灵活多样,从具体形式上看可以是书面作业练习,也可以是讲演、辩论等活动;从时间上看,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间进行,也可以在课后完成。一般说来,教学过程中间的练习,应突出讲与练的协调一致,课后的练习应注意质和量,避免过多过滥。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在说课过程中明确说明。
参考文献
[1]徐玲.把握“说课”技巧,提高教师素养[J].教学与管理,2008,(6).
[2]李献丽.谈历史学科的说课[J].考试(教研版),2009,(9).
我是本次的13号说课选手,我本次说课的题目是:通过分组形式完成《长恨歌》三维动画项目中运动捕捉动作数据修复任务。
我会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三个大类中的五个部分分别描述
首先,我们先说教材,我所选用的教材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印译的《计算机动画设计指南》,此本教材属于于一体化课程教材,整门课程我把它设置为一个总项目任务,分别由36子任务共同组成,课程总目标是达到三维动画运动捕捉师这个典型工作岗位而设计。
使用这本教材的是2016级计算机动画班,此班学生有14人(10男生/4女生),初中起点,在校学习专业课程2学年。已具备项目策划,人物造型设计,场景造型设计以及三维动画模型与骨骼等前期动画制作能力,其中涵盖运动捕捉系统搭建与前期动作收录等基础能力。
这个班的学生特点:思维活跃,头脑灵活,有很强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团队意识强,这个班级的口号是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努力猛学习,横联是态度决定一切。而他们班的口头禅是:万事问百度。总结如上,所以老师起到的作用就是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与制定相关课程任务目标。
依托于此班的学习氛围与学习层次,我制定本节课4个学时的任务目标,也就是利用非物资源保护资料,小组成员合作完成《长恨歌》三维动画中根据运动捕捉表演动作,完成动作后期修复任务,从而掌握不同项目中数据修复技巧,最终完善典型工作岗位。
我使用的教学资源是一体化学习工作站,它涵盖一体化工作台,无线网络覆盖,蓝墨云班课平台,学习资料搜集区,任务实施区,任务展示与评价区等等。
下面我们进入到课程实施中的教法与学法,我利用了鱼骨图中的教法上鱼骨与学法下鱼骨描述方式。
首先我们先看教法上鱼骨,在教学设计中,我将教法分为了课前、课中与课后学习,也就是课前利用蓝墨云班课app下达任务书,在任务书中人为刨坑的方式制造任务环节的教学重点,并在班课云中提供师兄作品资料,从而进行课前的资料搜集环节。与此同时,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抖音小视频,书籍等工具反转课堂,达到预习任务目标的作用。
在课中,我借助头脑风暴法,齿轮法,共同探讨与解决各小组课前疑惑的问题,并展示大师的运动数据样板,分析大师制作要领,完善项目制作流程。
接下来就到了任务实施环节,我会在此设置第二道关卡,模拟客户甲方意愿,随即调换项目小组的任务,增加项目制作难度。
在任务实施完毕后,上传到云班课中,对小组任务进行课中自评与互评,课后师评与企业反馈评价,最后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说完上鱼骨,让我们走进课堂,看我们的学生是如何根据老师的引导完成课程任务的。
首先,在课前,学生根据班课云中的资料,了解学习任务目标,并根据上节课的学习调试设备,并收录《长恨歌》运动数据。
再根据录制的运动数据做如下工作,
1、制作人员分工表,做到因人而异,人人都有任务,既独立解决又能团队合作。
2、制作项目实施计划,为学生养成项目预判能力。
3、分析云班课中下载的预习资料,进行开会商讨。
在课中环节,我分为4个步骤,项目分析15分钟,重难点解析15分钟,强化实施环节45分钟,课程评价15分钟。
在开始课程的前15分钟,进行小组内的疑难点再次商讨与辩论,并且根据任务书,反转课堂资料,课前资料搜集,任务计划书,进行任务的筹备与试炼工作。
随后进入第二步骤,重难点解析15分钟,
学习重点:是在遵循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学生层次设置的人为强化重点内容。
学习难点:根据各小组舞蹈动作设计方案的不同,运动数据修复难点各不相同。(在此十分考验教师的项目制作经验是否丰富,以及是否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解决项目难点)
第三步骤,强化实施45分钟,
所谓强化实施,也是本节的亮点,我会在任务开始实施之前,模拟甲方意愿,随即调换小组任务,比如A小组制作C小组工作内容,B小组制作D小组工作内容。这样做的优势在于能够锻炼学生在完成任务目标的同时强化社会工作经验,在有限的时间调取所有能够调取的资源。
第四部分课程评价
我分为了课中评价与课后评价。
让我们再回到课程中的最后15分钟,我进行了小组自评与小组互评,小组自评是根据项目制作流程、项目制作细节以及项目完成质量进行客观评价。
小组互评是根据其他小组项目制作速度与项目制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在课后,进行师评与企业评价,
1、完善学生工作页,撰写项目制作总结。
2、在班课云app中等待甲方任务反馈意见书并完成修改。
从而完成正堂课程的学习内容。
宏观我的整堂课程设计与实施,我在结合典型工作岗位要求的同时,利用情景项目模拟的方式,对学生分层次合理化的安排,调动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使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教育理念。完成了本节课的能力培养目标,当然,我的课程短板在于后期侧重加强对学生课后能力的跟踪与监督工作。使课程更佳适合此班级的学习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高职教师 “说”专业 说”课程 “说”课 “说”学生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108-03
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对高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不仅要求高职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也提出了诸多挑战。再加上我国的高职课程改革最初主要是在职业教育专家的推动下开展,形式上也以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模式为主,使得课程改革的主体――教师,一开始是被动地应对这种变革。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拥有纲要性文件、具有明确的课程结构和课程标准相比,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在给予专业教师更多自主空间的同时,也对其创造性、开拓性、专业能力和教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个以行动体系为特征的过程,它的开发是一个动态、系统、开放的循环过程。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学校,相同的专业,所开发出来的课程都不可能一样,课程实施的条件也不一样。而且随着实践的推进,课程也会随着社会需求、行业发展、职业资格要求、生源等因素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可以说职业教育的课程是一个不断调整、动态生成的过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板可以套用,教师需要开展校本研究,不断研讨,以本校实际情况为基础,整合各种资源,发挥本土特色,群策群力地去实践和总结经验。在国外,例如德国,课程开发的工作是由德国联邦职教研究所来完成,而课程实施的具体方法,如行动导向教学等,都是在教师入职前就开展了系统培训的,教师们的绝大部分精力可以真正投入到课程实施和课堂教学当中。而我国的高职教师往往来自综合性大学,他们接受的是学科体系的教育,基本没有机会接触职教课程开发的内容,而且没有经过师范培训,入职前参加的岗前培训也是以考试拿证为目的,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因此,我国高职教师面对这样一条课程开发和实施的道路,它要求不同起点、不同水平、不同专业的教师要从无到有的参与全部过程,理解课程开发的意图,并按照这种意图和思想去设计教学,否则很容易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
那么,教师除积极参与课程的开发外,还能通过什么方式不断梳理课程改革中遇到的疑惑,加深对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学习领域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理解呢?并且在自己不断内化的同时,还能清晰地把这种职业教育的理念,课程的思想、教学的思路表达出来,与其他教师交流和分享,在教学团队内,学思想与风格,形成教育合力,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笔者认为,教研活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并在强调目的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基础上,系统设计教研活动,提出高职教师应知应会四“说”,即以人才培养方案为蓝本说“专业”,以课程设计为重点“说”课程,以行动导向教学为引领说“课”,以学习者为中心“说”学生。
二、高职教师教研活动应当学会四“说”
本文中的“说”,指的是口头陈述、图解说明与讲演展示的意思。教师要在“说”的过程中说清楚“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怎么做”。以四“说”为主要内容的教研活动着眼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解决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师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基本点,以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切入点开展相关教学研讨活动,以达到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的目的。
(一)“说”专业。为什么要说专业?很多学校认为说专业是系部领导或者专业带头人的事情,最多也就是对骨干教师要求会说专业,而普通教师只需要搞好自己的教学就可以了。在职业教育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常常发现“各自为政”的现象,很多老师承担一个专业里的一门或几门课的教学任务,他们在备课和上课的时候往往忽略课标的作用,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有全局观。更忘了以就业为导向,来自职业领域,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和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重新构建的课程体系是有其严谨的内在逻辑关系的。一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需要所有课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来共同实现的。有的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教师也常常会抱怨课时不够,一研究才发现是他们仍然希望像学科体系那样“系统授课”。这种各自为政的现象往往导致辛苦开发出来的课程流于形式,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之间的合作关系荡然无存,教师之间也很难形成教育合力,这是目前高职课程实施效果不佳的一个根源性问题。
要从源头上改善这种现状,就必须要求所有专业教师“说”专业。说专业的内容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为主,教师要能说清楚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人才培养配套师资,人才培养配套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就业情况等。形式上可以采用团队研讨,闭卷考试,关键词解读,学习成果汇报与展示等。通过说专业的教研活动让每位教师都清楚了解专业的基本状况,明确自己所教课程的定位和自己的职责。在说专业的对象上,不仅要在教师间说,还要在专业入门教育中面对学生说,教师要能向学生介绍专业概况,介绍并解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介绍行业企业发展新技术和发展趋势等等,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增强新生了解专业的基本情况,发展趋势,找准专业方向,坚定专业信念,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二)“说”课程。为什么要说课程?课程是一个专业的灵魂,好的课程铸就好的专业。如何经营好一门课程,是专业教师们永恒的课题。以服务专业培养目标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需要教师们的精心编排。在实现了“不唯大纲、不唯教材”的思想转变之后,很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面对一门课程,常常处于“不知所措”的状态,以什么为标准确定课程目标,把握怎样的度来选取课程内容,用什么方式来呈现课程都是摆在教师们面前的“问题”。
要迎难而上教师必须学会“说”课程。说课程的内容框架构建可以帮助教师们有章可循。根据对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的申报要求和评审指标的深入解读,笔者认为说课程可以包括以下内容:说课程性质、地位和目标、说课程设计背景、理念和依据、说课程设计内容、说教材或自编讲义、说教学方法和手段、说学习方法、说考核方式、说实训条件、说教学效果及反思、说教学团队、说特色和创新。形式上可以采取团队研讨、说课程大赛等。教师通过说课程阐明本课程的性质及它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及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所起到的主要的支撑或促进作用,并介绍和研讨如何更好地策划和建设一门课程。这一活动不仅要在教师间开展,同时必须在“第一次课”上面对学生进行。所谓的“第一次课”指任课教师新学期上的第一节课。从时间安排上,教师间的说课程可以安排在课程设计好后完整实施之前或之后进行。实施之前的说课程,便于一个课程团队的教师互相研讨,取长补短,学思想和教学目标,使得课程设计方案趋于优化。实施之后的说课程,是在经历了实践检验之后的最佳调整方式,教师们通过研讨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成功的经验,修正不恰当的做法。
(三)“说”课。“说”课源于基础教育,一般指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辩,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趋于完善的一种教研活动。说课不仅要说清楚“怎样教”,而且要说清楚“为什么这样教”。
笔者认为,在高职教学中,说课同样可以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再好的课程,如果不能在课堂中逐一落实,那也还是纸上谈兵。职业教育一体化课程要求教师遵循行动导向原则实施教学,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任务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因此,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如何设计工作任务、如何实施完整行动、如何过程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等问题时时考验着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在现实教学中,通过大量的随堂听课,可以发现所谓的行动导向教学被发挥得五花八门,而且也出现了不少“伪”项目教学,甚至有少部分教师以为分组上课就是行动导向教学了,结果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对课程改革产生质疑和倦怠情绪。应该说,课程改革的成效是否落实到课堂,学生是否受益取决于教师是否上好每一堂课。由此,笔者认为高职教师也需要用说课的方式来“磨课”。磨课不是为了让老师们都按照一套路数来教学,而是通过相同课程的任课教师反复开展说课、听课教研活动,更清晰行动导向教学的思想与策略,实现同课异构,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
(四)“说”学生。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D.Ausubel)在《教育心理学》的扉页中表示:“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他的这句话也道明了在教育教学中应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因为学生既是教育教学的接受者,同时也是教育教学效果的反馈者和主体评价者,因此,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思想要贯穿说专业、说课程、说课三个环节,并在三个环节当中都必须分析和说明到位,按照说的时间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课前说学生和课后说学生两个阶段。“说”学生,即分析教学对象,说明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课前说学生,是要说明学生学习新知识前他们所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起点,包括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所具备的学习技巧,以及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态度,学生的学习行为特点等。课后说学生,是要说明在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学生还存在怎样的学习困难,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下一步将采取什么措施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分析非常机械,甚至出现高度的形式化、固定化与雷同化,还有的直接给学生“贴标签”。殊不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教学的起点,否则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按照脑科学研究发现,所谓的好学生,只是其思维结构和教师很相似,协调,所以学习效果好;中不溜的学生思维结构与教师的不大协调,学习效果不佳,他们上课听得懂,但是不会做作业;差学生,也就是失灵者,他们不是智力差,是不能适应教师的学习方式,他们没法学。而教师不可能一个人适应所有的学生,就必须想办法用行动导向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巩固和强化自己的学习方式。实际上,教师教什么不重要,学生能学到多少才是关键的,教师应花多一些时间思考教学个性化的问题,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考虑,因材施教。只有让学生身体上处于积极状态才是学习提高效率的基础条件。需要强调的是,一个教师的教学行为改变不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必须是一个团队一起努力才能有效。因此,在教学团队里开展说学生的教研活动非常必要,通过教研,上完课的教师可以总结自己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是否帮助了学生的成长,新任课教师也可以通过其他教师了解自己即将上课班级学生的情况,做好备课工作。
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回归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组织教学,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来展开,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也要服务于这个中心。高职院校应系统设计并积极开展四“说”教研活动,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越走越明朗。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教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郭丽,王秀芬.高职内涵提升背景下教研活动的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07(8)
[4]路姝娟,蒋鸣.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下职教教师胜任能力素质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2(21)
[5]鞠红霞,刘柳,林宁.关于高职教育精品课程建设中“说课程”的认识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30)
[6]奥苏泊尔.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关键词: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课程设置
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培养质量问题事关社会对我国硕士学位和研究生培养制度的评价。提高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质量,课程设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针对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和应该遵循的原则,以及相应的对策,提出以下看法。
一、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课程设置的现状
自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3年3月17日下发《关于开展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通知》至今已有四年,各培养单位对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培养也有了很大的进展。硕士研究生培养,课程是核心,但由于教育部、国务院对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课程设置并没有明文规定,只要求: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参照培养单位同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同时加强教育理论、技术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可根据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因此,各培养单位在课程设置时基本套用统招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方案,其主要特征是:课程设置较规范,课程门数和学分要求与统招研究生基本一样;课程口径较宽泛,有些培养单位甚至按一级学科来设置学位基础课程;研究生课程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度越来越紧密,应用性课程比例也较高。但由于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开展时间还不长,基础较弱,目前的课程设置还不能完全适应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当前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课程设置存在的突出问题
1.课程设置体系缺乏针对性不同培养层次、培养规格的研究生应当有不同的目标要求,但这种差异在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课程体系中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不少培养单位的课程设置不同程度地存在混乱现象。有的院校完全套用在校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体现不出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和统招研究生在培养方面应有的差异性;有的院校研究生课程中不少课程内容甚至与本科课程的重点有重复;部分专业课和基础课偏重知识灌输,而忽视对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高等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由于课程设置缺乏必要的优化设计,对有些必要的内容还存在遗漏的问题;加强教育技术的课程开设也不够。
2.课程设置具有随意性有些培养单位设置什么样的课程并不完全取决于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培养目标,而是视师资情况而定,有什么样的老师就开什么课,有些应该开设的课程因为没有师资被取消,存在因人设课现象。也有部分培养单位视学生在校脱产学习时间而定,脱产学习时间长开设课程就多,存在因时设课现象。此外,在课程设置时不考虑专业和学科的结构体系。课程建设缺乏全面的、系统的规划。
3.不同学校相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内容大相径庭
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课程设置的权力在各培养单位,这种自有利于各培养单位利用自己学科优势和师资力量培养各有特色的人才。但由于各培养单位学科专业水平、师资条件、对专业理解不同及对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的目标认识有区别等因素,出现了同一个专业在不同的学校设置的课程大相径庭的情况,从而导致培养的人才在规格上缺乏基本的共性。如何在追求各自的课程特色与重点的同时,保持相同或相近的专业课程的一定共性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4.课程体系缺乏先进性反映在课程内容的滞后、陈旧、重复。反映学科前沿的课程开设不够,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进展不能尽快反映到课程内容中。
二、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课程设置遵循的原则
1.设置的课程体系要体现科学性和合理性要适应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实际的需要;既要有公共的加深基础理论的课程,还要有学科交叉、拓宽知识面的课程。要从课程开设的种类与分布、课时、学分、上课形式、考试方式等方面进行合理的综合设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应有必修的学位课,学位课中含有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不仅仅单纯从理论出发,而更应侧重应用。除了学位课以外,还应设置一些与现代要求相适应的应用性较强的选修课程。培养方案应强调必修学分而不是必修课程。课程设置应有一定可选择的弹性空间,以满足不同学员的工作和学习的需要。
2.设置课程内容要体现前沿性和综合性课程设置的前沿性首先是指专业领域学术研究的热点、难点、重点以及尚存争议性的问题和研究发展的新动向;其次课程设置必须凸显课程的研究性、探索性;第三,前沿性还包括交叉性、边缘性及跨学科综合领域研究的最新动态和趋势。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为高等学校教师的创新提供保证。据此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专业课程内容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一是本专业领域的重要信息,包括本领域的重要期刊、重要学术会议、本学科领域学术权威代表性文献等,使得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外能够获得更加深入和专业的阅读材料;
二是专业课程内容应该涉及本专业领域的前沿问题和研究热点,才有可能取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三是本学科领域较新的知识和近期的研究成果;四是相关学科及教育教学技术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五是适应学科交叉、学习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3.设置课程体系要突出实用性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脱产学习的时间有限,应从实际出发设置课程,课程设置应有侧重,应扩充优质课程资源,培养一种能够指导教育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的教学框架。
4.考试或考核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明确考试目的不是为了检测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高等学校教师掌握基础理论及系统专门知识的程度,也不是为了修满学分而获得学位,更重要的是检测他们如何理解和把握本学科的理论和知识发展的前景,以及应用所学理论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要通过考核促进高等学校教师在职研究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针对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特点和培养目标,采取多种方法,利用多种形式组织各种研究生的考试,避免单纯考试观点。
三、解决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课程设置问题的对策
笔者认为,解决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课程设置问题,首先需要提高对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几年来我们对高等学校教师在职研究生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实际培养中存在重学位论文,轻课程学习的倾向。课程体系建设暂时落后于培养的需要,课程体系零乱、内容陈旧等问题还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解决这一问题,前提是必须强化课程是关系培养质量关键环节的意识,切实把课程作为提高高等学校教师在职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手段。具体到课程设置实践中,在加大对高等学校教师在职研究生课程设置的人力、物力、财力上投入的同时,制定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课程设置的规章制度,明确课程在高等学校教师在职研究生培养中的目的、地位、作用、运作方式及质量监控等事项并落实于实际培养工作中,使高等学校教师在职研究生课程设置纳入一个科学、规范和合理的轨道。
其次,建立课程建设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为保证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各培养单位应该成立专门的课程专家组,成员由高等教育专家和各专业学科领域内有影响的资深专家构成,由专家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在这个学科的研究经验,提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高校教师应该学习哪些课程,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达到什么样的培养目标,从而构建该学科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
参考文献:
[1]曹坤明.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6,(5)92-95.
[2]李海生.当前研究生课程设置问题简析[J].中国研究生,2005,(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