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在线精品课程申报书范文

在线精品课程申报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在线精品课程申报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线精品课程申报书

第1篇:在线精品课程申报书范文

关键词:精品课; 三层架构; MVC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精品课程建设作为“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在高等教育发展中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性。高校为了保障教育教学质量,逐步建立并完善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但通过观察与实践,高校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缺乏必要的落脚点与切入点,本课题拟通过构建精品课的应用网络平台,来促进与保障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目前,高校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应用依然停留在浏览页面的层面上,各个相关部门精品课程网络使用基本为终端型,与学校缺乏必要的联系与共享。而精品课作为教学质量保障的一个切入点,其示范作用在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本文介绍的精品课网应用平台则可以使精品课程的建设更规范化、系统化,更好使各院系的终端平系起来,逐步形成一个整体,充分使精品课程在高校发挥示范作用。

2.系统分析

精品课程网络应用平台是集课程申报审批、信息、资源展示和共享为一体的统一开发平台。教学管理部门能够使用该平台对精品课程进行统一管理,教师使用该平台开发出基于网络教学模式,既适应本专业教学要求,有富于特色的课程网站。学生能够通过该平成自主学习任务。同时三者之间又能够进行实时有效的互动。根据这一特点,结合教育部公布的《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相关文件,我们把系统分为三大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2.1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平台。

该模块主要用来有关精品课程建设的公共信息的,包括新闻、政策文件、公共资源下载、友情链接设置、经验介绍管理以及意见建议管理等部分。这一平台的信息所有用户都可以看到,管理员在后台通过信息平成信息的,公共资源的上传。

2.2课程申报管理平台。

该模块主要用来完成精品课项目的申报和管理。教师通过教师端填报基本申报信息,完成申报书的上传,查看申报审批结果。管理员通过管理端完成对申报项目待审、已审、管理等工作。在此模块还集成了用户管理模块。该子平台是整个课程管理的核心。

2.3课程网站管理平台。

该模块主要用来完成精品课课程网站的和管理。教师在教师端可以通过两种方式精品课程网站,一种是利用系统提供统一模板完成课程信息和资源的,另外一种是提供站外链接,链接到教师自己通过其他平台建立的课程网站。管理员通过管理端完成对各个精品课程的查看、审核以及维护等管理工作。

考虑到本系统需要面对的实际用户群,为了方便使用,本系统采用了基于技术的三层B/S网络架构,结合MVC设计模式进行框架设计,数据库采用功能强大的SQL Server2005数据库,编程环境选择了Visual Studio 2010集成环境。在确定好功能模块的同时, 按照体系结构对系统进行了层次上的划分,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接入层。如图2所示。

3.系统核心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1通用类库设计。

通用类库主要用来封装一些常用的功能性代码,是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接入层服务的。还有存放一些自定义实体类型和类型集合,用于各层次之间数据交互的载体。

(1)数据库管理类CommDB类。

该类主要是为了完成数据库访问层代码的设计,主要功能有打开、关闭数据库连接,释放数据库资源,传入SQL命令参数执行对数据库的增、删、改、查、统计等操作。使用时我们只需要在网页文件中引用该类的相关方法,输入相应的参数即可实现需要的功能。比如其中最重要的SQL命令执行方法,代码如下:

public DataSet ExecuteQuery(string sql,string tname)

{ string mystr = ConfigurationManager.AppSettings["myconnstring"];

SqlConnection myconn = new SqlConnection();

myconn.ConnectionString = mystr;

myconn.Open();

SqlDataAdapter myda = new SqlDataAdapter(sql,myconn);

DataSet myds = new DataSet();

myda.Fill(myds,tname);

myconn.Close();

return myds;

}

(2)公共变量设置类CommonSet类。

该类属于业务逻辑层的代码设计,主要是完成一些公共变量的设置,比如设置项目申报年度,申报截止日期等功能。实际使用时在相关页面调用这些方法,即可实现所需功能。

(3)页面安全性检测类SqlCheck类。

该类主要是对需要登录后才能操作的页面进行用户安全监测,非法途径登录的用户将被禁止访问这些页面,同时还提供了一定的安全防护措施,比如sql防注入方法的设计。

3.2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平台核心功能设计。

该模块的核心主要是信息的标准化设计,既能够支持普通文字信息的,同时也能够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以及文件的上传下载功能。通过一个统一的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等的统一。为实现这一功能,采用了现在网络流行的嵌入式Web文本编辑器FKCEditor,这是是一套专门使用在网页上属于开放源代码的所见即所得轻量化文字编辑器。它可和PHP、JavaScript、ASP、、ColdFusion、Java、以及ABAP等不同的编程语言相结合,不需要太复杂的安装步骤即可使用。主要用于让用户在网站上获得所见即所得的编辑效果,开发人员可以用 KindEditor 把传统的多行文本输入框(textarea)替换为可视化的富文本输入框。把FredCK.FCKeditorV2.dll文件复制到ASP. NET应用程序的Bin文件夹下,然后在要调用FCKEditor的aspx页面中添加一条注册指令,代码如下。

然后在需要的页面位置嵌入如下代码:

嵌入后的效果如图3所示。

3.3课程申报管理平台核心功能设计。

该模块的核心功能是精品课程项目的申报和审核,以及审批表的在线上传和阅览。项目申报和审核使用的同一个数据库表的不同字段信息,这就要就一个合理的View视图设计。该功能的实现主要用到了提供的GridView控件和数据绑定技术。前台aspx页面我们插入GridView控件,后台通过首先调用通用类库CommDB类的ExecuteQuery()方法从数据库检索出需要的信息,然后使用数据绑定技术完成GridView控件和数据源的绑定。核心代码如下:

CommDB mydb = new CommDB();

DataSet myds = new DataSet();

string mysql = "SELECT * FROM jpkc_project WHERE u_user='" + Session["u_user"] + "'and p_ok='否' order by p_subtime";

myds = mydb.ExecuteQuery(mysql, "jpkc_project");

if (myds.Tables["jpkc_project"].Rows.Count > 0)

GridView1.DataSource = myds.Tables["jpkc_project"];

GridView1.DataBind();

3.4课程展示管理平台核心功能设计。

该模块主要是给教师用户提供一个统一规范的课程生成平台,借助平台提供的模板框架,生成标准的精品课程网站展示单元。教师无须关心课程网站的建站技术,只需要把精品课程所需的资源按照规范标准加入到不同的单元,系统平台就会自动生成相应的精品课程展示网站。这一功能我们采用基于MVC模式的精品课程网站的动态定制方案,实现了网站板块、模板、栏目和内容的动态定制管理。MVC模式是Model(模型)-View(视图)-Conlroller(控制器)的缩写,适用于大型可扩展的Web应用开发。它强制性地将应用程序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分开。将其划分为模型、视图和控制器三个核心部分。使它们各司其职,各自完成不同的任务。其中任何一部分的修改都不会影响其它两部分。 MVC 框架结合多层架构的设计模式能够将应用程序清晰地分割成多个不同层次的逻辑部分,具有极其良好的可扩展性。它可以轻松实现一个模型的多个视图;当模型改变时,所有视图将自动刷新。MVC在模块化的动态页面定制平台中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4.结束语

精品课程网应用平台的开发和应用,丰富了学校课程的教学方式,扩展了课程教学的外延手段,使得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以外通过形式更加丰富的网络平台也可以完成教学和交流活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该系统具有非常大的实用价值和示范意义,对网络信息环境的新型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论文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校级指令性教学研究项目成果,课题名称:高校精品课程网络应用平台构建与应用。负责人:孙皓月;项目编号是:2013JY1030。

参 考 文 献

[1] 石睿.基于B/S结构精品课程网络平台设计与开发[J].科技向导 2011.4

[2] 孟燕.精品课程网站动态生成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09.11

第2篇:在线精品课程申报书范文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精品课程特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

本文为兰州商学院2012教学研究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研究型教学模式下精品课程持续性建设问题探讨——以《国际贸易学》为例

收录日期:2013年12月2日

精品课程的持续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精品课程的持续建设过程中,很多课程往往停滞不前,出现课程建设力度不够、教学方法没有改进、教学资源更新率较低等问题。直接影响到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没有使其更好地发挥示范性作用,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以我校省级精品课程《国际贸易学》的持续性建设为例,探讨应用研究型教学型模式实现精品课程持续性建设。

一、精品课程持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精品课程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教学水平的提高、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和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促进和示范作用。但是,随着一批又一批精品课程的推出,课程的后续建设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一)课程内容更新慢,缺乏特色。综观各高校精品课程网站,由于课程网站内容结构基本上是以国家精品课程申报书上的内容为框架,同一课程的网上资源内容除课程的历史沿革、课程设置等各具特色外,其他的课程内容雷同、缺乏特色。国际贸易学是传统的经济学及管理学的核心基础课,相关的经济类院校都着力于对其进行建设,但申报成功的各个级别的精品课程在内容上没有特色可言。这是一门对国际经济问题进行探讨的课程,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发生变动的课程,然而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很少有新的特点,都是在对经典的理论进行的讲授。我校的国际贸易学属于省级精品课程,但是地方特色却没有体现,如在西部开放的条件下,相关的理论却不在授课的内容当中。网上的教学文件不仅内容相差无几,而且形式也基本一致,缺乏新颖和特色。

(二)网络平台利用率低。精品课程不仅仅是通过网站对资源进行共享,更是希望在网站上搭建一个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一个学校与社会对接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使得信息在两者之间传递,起到好的交互作用。因此,为了申报成功学校花了很多资金和精力,但建成后由于资金及人力的局限性,难以对网络资源的更新和维护,课程对学生学习支持力度不大,缺乏师生互动和交流,网站利用率很低。如,在国际贸易学的课程网站上,设置了网上的教学互动模块,但对于网上答疑、在线讨论及网上咨询等教学互动极少,学生答疑还不能实现个性化,留言问题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复等,已有的功能模块未能真正利用起来。这也意味着精品课程应用受到限制,缺乏交流共享的平台。

(三)应用的教学模式与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不一致。精品课程建设旨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可见通过精品课程,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具有研究和学习的能力,具有创新的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观念。然而,实际的精品课程的内容往往一成不变,对于知识只是从“教”的角度进行罗列,缺少对学生“学”的引导。比如,在国际贸易学的精品课程网站上,学生看到的只有教学文件的内容,缺少启发性的内容。也就是在精品课程中所体现的教学模式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模式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并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研究型教学模式下的精品课程建设

(一)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含义。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支配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创建的一种教学模型,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包括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策略的整体、系统的操作等基本要素。研究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研究过程中学习,注重发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学习、研究、实践和思维能力和创新品质的培养为最终目标。总之,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

(二)精品课程的持续建设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契合

1、对特色的共同要求。著名学者顾明远教授指出:“特色,顾名思义,是指不同于一般,要有所创新,要有个性,能够形成传统,代代相传。”对应于精品课程是指其不同于其他课程的个性特征,是经过创新性发展的,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和提炼出来的做法和经验,是比较持久的、稳定的独特风格。这种特色意味着作为精品课程不是靠着模仿而形成的,必须是融合地方经济与文化特色、本校特色,营造出独具特色的课程建设氛围。精品课程,在当初评审时,已经提炼出或具备了某些或某个方面的特色,现在进行精品课程的持续性建设,意味着在后期建设中需进一步彰显特色,体现优势,提升竞争力。精品课程的特色体现在构建精品课程的各个模块当中,包括宏观的教学定位、教学模式,也存在于具体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这些内容在教学模式中也涵盖,应用研究型教学模式,就是对教学理念的更新,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由传统的“应试型”、“教师为主”、“填鸭式”等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研究型能力得到发挥的弊端进行的变革。同时,当前应用这种模式的学校、专业相对较少,因而本身就是一种特色,将其与精品课程相融合,既彰显精品课程的特色,又有利于精品课程的持续性建设。

2、研究型教学模式对精品课程持续建设的推动。对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理解包括研究主体的认识。在实现该教学模式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树立科研的治学态度,但单是对学生提出要求并不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仍需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对自身科研能力的提高来配合和达到学生的要求,比如教师在某一领域研究的深入,可以对学生起到引导性的作用,可以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判定等,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也可以不断地丰富,并更好把握理论及实践的发展趋势。因此,教师要及时掌握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并将这些新成果、新发展及时传授给学生,通过学术研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不断丰富课程的学术内涵,使课程始终具有一个科学而又不断更新的内容体系。这样就将教师和学生的研究型成果转化成精品课程的重要构成部分,进而推进课程建设成效的提高。

3、内在具有的“五个一流”。教育部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中,将精品课程定位为“五个一流”,即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以“五个一流”为主要内容的“一流性”,成为精品课程最突出和最重要的特征。研究型教学模式在本质上构成的基本因素包括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策略的整体、系统的操作等。两者在这一方面是统一的,加强研究型教学模式,就必然能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使用等形成持续的更新,对于精品课程的“五个一流”也就能够形成巩固,使得精品课程长期保持精品地位。

三、研究型教学模式下《国际贸易学》精品课程持续建设对策

(一)以研究带动精品课程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的持续更新和创新。教学内容是教育中最基础的部分,因此必须注重创新知识和成果向教学内容的及时转化,并随着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更新教材内容。以国际贸易学为例,该课程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其内容本身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很多国际经济问题本身就缺乏权威的解释,这就需要在内容上不断更新。研究型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研究”的内涵就是既要求学生去探索和发现前人尚未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问题,提出新思路、新方法去解决问题,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又要求教师在研究型的环境下增强自身的科研能力,将其转换为教学的内容、教材的内容。这些教学内容、教材内容与精品课程持续建设相融合,将研究成果固化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师与学生的共同“研究成果”既可以实现持续更新和创新,又凸显课程建设的特色。

(二)网络平台的维护打造精品课程特色。精品课程网络平台持续建设是对“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的体现,它在确保课程网站建设满足申报、展示的同时,要发挥教学应用的功能,实现良好的交互性和全面的教学功能。这就要求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要及时更新和丰富课程资源,着眼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和帮助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提高课程网站的利用率。同时,根据研究型教学模式的要求,对于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学习兴趣也是需要一定的网络平台,实现师生在难点解疑、作业辅导、学术资源共享等方面的互动。作为学生的科学研究成果也需通过网络平台来展示。通过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实现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互动功能的实现,而学生在网络上的互动同时又丰富了网络资源的内容,实现动态的更新,形成良性的循环,实现共同的发展。一个不断更新的课程网站,一个为学生教师共同交流探讨的网站又是一门精品课程的特色的体现。

(三)以研究型教学模式变革精品课程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支配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创建的一种教学模型。对于课堂教学模式又分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两大类型。研究型教学模式属于后者。研究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研究过程中学习,注重发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学习、研究、实践和思维能力和创新品质的培养为最终目标。贯彻“研究型”教学模式,可以对精品课程的教学理念的变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课程网站的通常设有师生交流的模块,在这些模块对学习的内容设定专题,供学生自由交流,提出创造性问题,然后指定教师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在相应的知识主题下,完成一个个专题带来的大量任务,通过探究、学习从而掌握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落到实处就是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型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的采用包括启发式教学方法、基于小组的协作式研究型学习方法、基于教学资源的自主式学习方法等。这样的互动通过的精品课程网站的利用,既提高对其点击率,又实现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

主要参考文献:

[1]毛自朝等.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研究性教学的实施[J].高教论坛,2009.11.

第3篇:在线精品课程申报书范文

关键词:教学资源库;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0-2246-02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 database platform,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urrent teaching resource database platform in the problems, the depth content online teaching resource library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goals, including material library design, public repository platform Courses , professional and group learning repository design, quality engineering and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pository design curriculum resource library and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courses library design. Analyzes the teaching resource library building direction and focus, explained the main points of repository platform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runtime environment standard system construction.

Key words: Teaching Resources; Online teaching

课程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创新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需要进行以体现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创新,而且需要在课程教材编写、课程内容设计、实践及实习实训、网络教学平台及资源平台建设等多个相关环节进行创新性的革新,从而实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万维网的日益普及,教育信息化得到不断推进,在数字化校园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互动式学习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教学资源库及网络教学平台突破了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一方面丰富了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脱离了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单向性和枯燥性,极大方便了知识的获取,拓展了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及探究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国家高度重视网络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要求“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

1 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美国麻省理工OCW项目、澳大利亚EDNA项目是最具代表性的资源库平台。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家大力发展共享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日益成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基础支撑,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实施并更新的系统工程,

1)部分学校限于资金等原因,对数字化校园建设投入不够,尚未建立教学资源平台及网络教学平台。下图是我国高等院校教育资源建设情况抽样调查统计图,引自中国教育科研网2012年3月的《六成高校建网络教学平台》一文,其中A代表是;B代表否,有此计划;C代表否,尚无计划。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抽样高校有近40%的学校没有自己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平台。

我国高等院校教育资源建设情况抽样调查统计图

2)课程资源建设标准缺乏统一性,没有制定资源库平台中各种资源的开发规范和技术标准。教学资源具有丰富多样性的特点,目前教学资源库建设缺乏统一标准,在平台设计实施中存在着不符合课程标准和实际需求的数据堆积现象。同时没有处理好大数据的分布存储等问题。

3)目前高校为避免大量的开发工作在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中往往选择采购市场上成熟度较高的产品或进行二次开发。虽然具有效率高、实施便捷的优势,但会有诸多问题。比如是否满足实际教学需求;是否能够与现有的数字化校园系统有效对接整合等。

4)管理运营机制建设及制度欠缺,目前高校对自主开发的网络教学资源库进行评价的方式主要包括:建立相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精品课程课程申报进行推进、通过立项结题进行评价、组织专家团队进行评价以及师生用户评价等。但是运行机制设计考虑不足,管理制度缺乏或不严格,导致建设后期困难重重。

5)参加资源库平台建设的人员中有一线教师,也有教学管理者和技术开发人员,在建设实施过程中存在忽视实际需求及技术支持服务指导欠缺现象,学校在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没有深入实地的调研,导致平台设计和教学设计不对称的问题,导致课程建设水平参差不一。

2 研究内容及建设目标

资源库平台建设着眼点在于通过简单易学的操作界面和通畅的网络环境,快速提供教师课程管理和资源库的平台,便于创设有利于师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资源环境,可以实现网络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共享、课程申报、在线辅导及考试等功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资源库平台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构建彼此信任的信息平台,在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团队意识,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2.1素材库设计

包括资料素材库、教学课件库、教学视频库以及精品课程库的设计。资料由一线教师添加,是教学资源库中最“基本”的资源,包含与课程相关的素材、电子文档、图书资料等多种数据资料。课件库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资料,由学校教师根据学科分类上传,学生在课件中心按照学科分类浏览。教学视频库设计既可以是自己老师摄制编辑的视频课程,也可以是国内外其他高校优质的公开视频资源,在教学视频中心中链接,并按照学科分类,方便学生浏览。精品课程及质量工程资源库系统的设计是为了满足校内教师申报精品课程、共享课程和质量工程的需要,可以为教师自动生成课程网站,具有无限扩展、套用模板及自主设定栏目等功能,教师可以在后台对网站进行管理整合上传各种数据资源。

2.2建立公共平台课程学习资源库

公共平台课程学习资源库的建设内容主要是自主性学习网络课程建设,以教师自主开发和建设为主实施公共课程学习资源的基础构建,通过巧妙的架构和独特性设计,为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在线学习和辅导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2.3建立专业及专业群学习资源库

专业教学资源库共性是围绕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紧密配合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的大容量、开放式、交互性强、适应网络发展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服务系统。专业群学习资源库应该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文献资源库、课程大纲及标准库、专题特色资源库、课件库、教学视频库、图片素材库、教学案例库、实验实训指导等。

2.4建立质量工程特色资源库及精品课程资源库

立足学校办学特色,以教学质量工程为切入点,打造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校本学习资源,建立省报国家级及省级质量工程的教学资源库,制作整合一系列本科教育的精致数字媒体教材,形成校本人才培养共享特色资源,具有特色功能性的课程申报平台与学习资源库。

2.5建立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学习库

公共平台课程学习资源库的建设内容主要是自主性学习网络课程建设,提供网络在线学习、辅导答疑、在线考试等多种功能,对平台要求比较高,目前一般以自主开发、向专业软件公司购买或二次开发等多种途径进行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学习库的建设。

3 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的方向

3.1 基于“云存储”的教学资源库建设

“云存储”基于“云计算”的延伸和发展,是将通过互联网连接的计算机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将服务器、存储系统等资源网络化及虚拟化,为用户提供基于B/S模式下WEB应用服务。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可以避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和计算机硬件方面的投资,避免了购买应用软件和系统的花费,“云存储”通过并行计算和分布式计算对网络各类数据资源进行计算、存储、分析和管理,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能够保证开放性教学资源平台的高效运行。

3.2教学资源库动态化管理

在资源库静态管理模式下,资源库内的资源被管理员统一管理,对学生实行校内免登录访问各种资源,在登录后可以上传建立自己的资源库。教学资源的建设中,即让教师和学生成为教学资源的生产者。资源库中各种资源具有统一的开发规范和技术标准。能够链接公有云,实现资源动态部署。

3.3建立起具备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运营机制

为提高资源库平台的利用率,使资源库平台在学生自主学习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保证课程资源的质量,必须建立起强有力的、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运营机制。从信息的规范、审批、到平台的维护,为教师和学生构建起一整套的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同时制定课程开发的质量评价体系,从而为资源库平台的长久运行和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3.4建设规范的运行环境系统

资源库平台运行环境系统由资源采集平台、资源管理平台及存储服务器组成。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除加大硬件投入外,还要发挥专业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建设一支精干的技术团队。

4 结束语

网络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实施不仅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还可以对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整合分析,奠定促进人才培养整合校内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在建设过程中,网络教学平台与资源管理平台实施于一体,使得资源库资源被教师使用并应用到网络课程中,能够为教师申报精品课程、共享课程及教学成果奖提供平台支持。

参考文献:

[1] 郭然然,周培.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库动态化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5).

[2] 朱亚莉,李霞,刘亚彬. 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7).

[3] 杨建军,何恒光.构建网络在线新课堂和特色教育的基础与支柱[J].中国电化教育,2006(10).

[4] 王晓文.关于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教育,2011(3).

[5] 李晓锋. 基于 XML 的教学资源库系统研究[J].信息技术,2012(11).

第4篇:在线精品课程申报书范文

[关键词]资源共享课 转型 升级 系统

[作者简介]边颖(1976- ),女,天津人,邢台职业学院艺术与传媒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专业教学和课程建设;李爱萍(1979- ),女,河北巨鹿人,邢台职业学院艺术与传媒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专业教学和课程建设;尤春阳(1962- ),男,河北邢台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河北 邢台 05403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8-0127-02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计划建成5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其中高职占1042门,2012年和2013年重点开展原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采取遴选准入方式选拔课程,同时,从2013年起,为了适应新需求,结合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教学改革成果,采取招标建设和遴选准入两种方式建设一批新的课程,所以近两年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基本上是对原国家级精品课的转型升级,并对反响良好的课程给予“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称号和补贴。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12〕2号)文件中规定:为了便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申报、学校和教师开展资源共享课建设,保证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课程结构及数据的标准性,以便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共享系统将免费为高校和教师提供课程申报、提交等相关工具,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申报、评审系统支持。笔者是2012年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负责人,在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从申报团队、基本资源、拓展资源、转型升级等方面说明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申报与建设。

一、申报团队要求

申报2012年和2013年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教学团队必须是2003~2010年获国家精品课程称号的教学团队,课程负责人要求副高以上职称,学校可以按需调整教学团队,组建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团队,不允许出现负责人挂名的现象,负责人应有不少于30%的教学录像。

二、基本资源建设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分为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两个部分,其中基本资源应该是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上述基本资源的提交需通过申报提交工具传送至国家平台,评审及共享均在国家平台上实现,学校及课程团队无需为申报专门搭建课程网站。在基本资源里上传的文件共分三个层次,包含课程概要类、课程模块类、教学单元类。

1.课程概要类。课程概要类属于课程全局性教学文件,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考评方式与标准、学习指南等,在基本资源上传平台的首页,一般一个栏目上传一个文件即可。课程介绍应包含课程目标、课程性质与定位、专业(岗位)要求及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思路、学习情境设计、与前后课程衔接关系、课程特色、教学条件等,教学条件包括对执教教师的要求,对学习场地、教学设施设备、教学材料、实验实训设备等的要求,并在课程介绍中说明历史沿革情况;教学大纲即课程标准,体现工学结合的高职特点,上传学校三年内某一教学周期的真实文件;教学日历应该与课程标准相对应,写明具体的教学实施计划,在上传的文件中写明第几周即可,不用写具体的日期;考评方式与标准应符合高职特色,体现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等能力本位的考核方式;学习指南以学生为阅读对象,是教师对学生学好本门课程的建议与指导,属于鼓励性资源,不是必须提交的。

2.课程模块类。课程模块类文件对应的是课程学习情境部分,每个学习情境对应一个课程模块,课程模块包含教学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设计、评价考核、教材(教参)内容等文件,其中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学如何实施的设计方案,即教学组织方案。文件是针对单个学习情境设计的,以专家、教师和学生为阅读对象,课程模块类文件的上传位于上传平台的学习情境板块下面。

3.教学单元类。教学单元类文件对应的学习情境下划分的教学单元,每个单元包含教学录像、演示文稿、习题作业、试卷、任务工单、课件等23项内容,当然不是每个单元都必须全部提交23项教学文件,应根据课程的特点提交相关的录像和文件。下面就23项内容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阐述。教学录像是基本资源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包括教师授课录像和实训演示录像等原创性资源,上传格式为MP4格式(720×576标清,H.264编码),教学录像必须是课程全程的教学录像,反映课堂教学全部过程,实践教学部分的录像要求教师示范全部录制,学生实践部分拍关键点即可,录像要求必须是原创性资源;演示文稿是与教学录像对应的PPT文件,即一个教学录像对应一个PPT文件;作业习题要求必须有题目以及题解,题解推荐使用学生的优秀作业;试卷应与考核方式相对应,是某学习阶段对学生进行测验或考核的完整试卷、题解和答案,提交一个教学周期的试卷即可,不需要提交每一年的试卷;教学课件是教师在教学中为讲解、演示某个知识点和技能点所制作或引用的学习资源,体现教学特色,课件内容可以是原创的,也可以是引用的,但引用的资源必须声明出处,引用视频、动画等制作烦琐的重质资源需将其单独放在一个PPT文件里,说明是引用并标明出处,图片等轻质资源不用单独剥离放在一个PPT里,说清知识产权即可;媒体素材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素材等,这部分内容可以是原创的,也可以是引用的,但引用的部分必须说明出处;电子教材是遵循学生阅读规律、有利于组织学习活动、符合课程目标要求、按图书风格编排的电子书或电子读物,但电子教材的上传必须是非正式出版物,不是已经出版的教材,即使教材是课程组教师自己编写的也不可以私自上传,需要征求出版社的同意;学生作品应选择上传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可以是优秀的作品,也可以是具有典型错误的作品,但每个作品必须有教师的点评,让学习者明白好在哪里或典型错误是什么;专家讲座是请行业、企业、领域专家给学生所做讲座,属于原创性资源,有别于教学录像,不是团队中的教师讲座,而是外请的企业、行业专家给学生做的讲座。以上对23项内容中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给予了阐述,其余的部分根据要求上传文件即可。

三、拓展资源建设

拓展资源要反映课程特点,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虚拟或仿真实训系统、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测试(考试)系统,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拓展资源建设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拓展资源原则上是要经过实际教学的使用,至少已经使用了一个学期,而不是为课程申报临时搭建的资源;二是拓展资源的建设一定要体现资源的系统性,一堆文件的整合不是拓展资源,资源的建设应体现一个完整的系统;三是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可以有相同交叉的部分,但不能太多,即使有相同的技能点和知识点要求,在内容上也要体现出差异性。

四、把握好转型升级

论文开篇提到2012年和2013年重点开展原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工作,采取遴选准入方式选拔课程。这里有两个关键词,即“转型”和“升级”。笔者认为,转型是指两个转型:一是从服务高校教师为主转型到服务学生、高校教师和社会学习者并重;二是从以高校为主承担优质资源共享转型到国家、教师和高校共同承担优质资源共享和开放。升级是指三个升级,首先是回归,用基本资源实录真实的教学过程;其次是创新,以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共建的方式展示课程的进化;最后是特色,分类指导的课程设计特色及突出课程团队的教学过程。下面结合笔者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经验具体阐述:

1.两个转型。一是注重课程资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面向的对象是学生、高校教师和社会学习者,这个转型要求课程资源必须是完整的系统化资源,从整体的构架到教学的实施,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系统完整,同时资源还应具有丰富多样性,适用于不同使用者的学习需要。二是注重课程资源的质量。课程资源的建设是由国家、教师和高校共同承担,并把课程资源提交到国家共享平台进行评审和共享开放,这个转型要求必须严抓课程资源的质量,保证提交到共享平台上的资源都是优质资源。

2.三个升级。第一,教学实施升级。完善基本资源,完成课程的全部教学录像和完整的教学文件,教学的实施符合工学结合的高职特点。第二,资源创新升级。课程资源应具有原创性,教学设计、教材编写、课程实施等众多环节都应具有开拓创新的特色。第三,课程特色升级。突出学院办学、专业设置和课程教学的三级特色。首先,课程资源的建设要反映所在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办学理念;其次,课程资源的建设应以专业设置特色为依托,充分体现所在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最后,课程资源建设应突出自己的特色和定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五、注重资源的多元化

1.系统性。课程资源建设注重结构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系统性。首先,课程内容的架构和知识点的安排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课程结构应系统完整,层次清晰,包含课程教学的所有知识点、技能点和工作过程。在此结构的基础上,可以灵活安排相关的教学内容,注重内容和时展的衔接,使课程结构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和系统开放性的特点。其次,教学实施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围绕学习情境开发的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应前后衔接,内容统一,情境的安排应体现由易到难的学习认知规律,便于学生、教师和社会学习者学习。

2.丰富性。教学资源的内容具有丰富性,应包含动画、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媒体方式,体现网络平台共享和开放的适用性;课程资源应包含全程的教学录像,通过教师知识点讲授、演示示范以及学生任务完成与展示等环节,全面真实地记录教学过程,方便学生以及社会学习者学习;与课程和录像配套的演示文稿、教学课件、学习手册、企业案例、学生作品、试卷、文献资料、习题等基本资源内容应完整丰富、结构系统,使学习者能够建立全面、生动、立体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实施的细节;拓展资源的开发应具有丰富性,包括在线测试、虚拟实训、案例库、试题库、从业考试、职业规范等多项可开发的资源,这些资源不仅与基本资源互补,同时拓宽学习者的视野,提高其专业素养。

3.交互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注重系统性、完整性、丰富性等特点,而且在资源中也要体现交互性的特点,提高学习者学习的趣味性。笔者认为,可以在虚拟实训、在线测试、案例库等多个项目资源中体现交互性的特点,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在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将课程转型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应准确把握转型和升级的含义。在课程基本资源建设上应注意整体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结构脉络清晰,在课程开发、设计和资源配置上能够充分展现课程建设的成果和优势。拓展资源要充分反映高职课程的特点,资源应具有丰富多样性,特色鲜明,架构清晰,具有通用性、易用性、交互性、科学性和可扩展性的特点,适合网络公开传播共享,满足高校学生、教师和社会学习者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第5篇:在线精品课程申报书范文

[关键词] 地方院校;量子力学;精品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1-0057-04

0 引言

我国本科高校按隶属对象不同,分为部委属和省属两大类别,省属高校又分为省属国家“211”重点高校、省部共建高校、地方性直属高校三类,本文“地方院校”指省属高校中的地方性直属本科高校,这些院校大多采取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多数建校时间短或由专科升格。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生源质量降低,教学资源日趋紧张,高等院校的教学压力逐渐加大,引发了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担忧。2003年4月《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引起了全国范围内建设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的热潮。量子力学精品课程也同其他课程一样,经历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热潮,截至2013年9月,共有四校建成国家精品课程,分别是兰州大学(2004年)、复旦大学(2004年)、清华大学(2007年)、北京大学(2008年);两校建成湖北省精品课程,分别是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和湖北大学(2003年);两校建成湖北省地方院校校级精品课程,分别是黄冈师范学院(2007年)、湖北师范学院(2011年)。可见,量子力学国家精品课程全部由985重点大学建设,湖北省精品课程也由211重点大学和省属重点大学建设,地方院校只有两校建成校级精品课程,只占湖北省27所地方院校的7.4%,大多数地方院校并未开展量子力学精品课程建设,这与量子力学课程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量子力学是近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之一,也是现代工业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其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量子力学又是一门高度抽象的理论物理课程,远离日常经验,教与学都有一定的难度。地方院校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学术资源匮乏,生源素质不理想,教学与科研脱节,导致这些院校的量子力学精品课程大多处于有心无力、举步维艰的状态。

地方院校占我国高校总数的90%左右,担负着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培养千百万专门人才的重任。地方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金字塔的塔基,塔基不稳,必然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研究地方院校量子力学精品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令人惋惜的是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太少,难以指导地方院校量子力学精品课程的建设。

1 地方院校视角下量子力学精品课程建设 的内涵

精品课程的评价标准是“五个一流”,即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研究大多围绕“五个一流”展开,但精品课程建设应该是分层次的,不同类型的高校应有不同的标准。每个学校都是在自己的层次上、自己的类型上来办出最高水平的课程,各个学校是不一样的,精品课定位不一样,寻找精品课群体也不一样[1]。地方高校应从自己的办学定位、培养规格和生源情况来考虑量子力学精品课程建设,基于地方院校视角来理解“五个一流”,扬长避短,不盲目攀比,也不妄自菲薄。

1.1 一流教师队伍

地方院校普遍存在教师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教师的学历、职称、学术水平和重点大学相比有较大差距,教学任务重,技术应用能力不强。重点大学承担培养拔尖人才的任务,必然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地方院校承担培养千百万专门人才,即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对教师的学术水平要求不是太高,但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地方院校教师不宜与重点大学的教师比学术水平,但要关注学科前沿,尽快掌握与本学科相关的最新技术,提高重点大学教师并不擅长的技术应用能力,体现地方院校“双师”型师资的鲜明特色。

地方院校量子力学精品课程的一流教师队伍,就是要建设一支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学水平、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2 一流教学内容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决定了量子力学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别于重点大学,教学内容的核心是量子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不求教学内容的高度完整性,适当降低内容的深度和应用数学解题的难度,保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时代性,满足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及其技术应用的强烈愿望。前沿知识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

地方院校量子力学精品课程的一流教学内容可以理解为,量子力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学科有效知识与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前沿知识及其技术应用的有机整合。有效知识,就是今后能对在该领域继续学习、继续研究、开辟新的领域、学习新的知识发挥作用的、最关键、最基础性的东西[1]。

1.3 一流教学方法

重点大学普遍重视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基于量子力学学科特点和地方院校学生水平,讨论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要慎重使用,如果准备不充分,极有可能出现学生讨论时言之无物和研究时无从着手的难堪局面,反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讨论式和研究式教学方法,一要内容难度适宜,二要前期准备充分,三要教师循循善诱。量子力学内容高度抽象,学生自学困难较大,因此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要求较高。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都要适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不能为了讨论而讨论,为了研究而研究,应以实际教学效果来评价教学方法的优劣。

地方院校量子力学精品课程的一流教学方法,即以启发式讲授为主,结合课程内容适当采取讨论式和研究式教学,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技术手段有机结合,集多种方法与手段于一体的教学方法体系。

1.4 一流教材

量子力学教材的选用,国内一般主要选用曾谨言版(重点大学)和周世勋版(地方院校),另有苏汝铿版、张永德版、钱伯初版、关洪版等多种教材,也有多种国外优秀教材。鉴于量子力学的某些基本问题至今仍有争议,甚至国内权威教材中的部分内容仍受质疑,地方院校不宜盲目自编教材,避免对某些问题的不当阐述误导学生,宜选用国内经典的简明教材,辅以优秀教材作为参考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通过立体化、一体化教材建设,补充量子力学的最新进展和实际应用,更好地为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

地方院校量子力学精品课程的一流教材,即在选用国内经典简明教材的基础上,选择国内外优秀教材作参考书,着力打造包括电子教案、PPT、习题答案、试题库、仿真实验、网络课堂等资源在内的立体化、一体化教材。

1.5 一流教学管理

精品课程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为其提供制度保证。科学的教学管理和规范的管理机制,是精品课程的重要条件。精品课程的教学管理既包括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实践教学的安排、学习成绩的评定等教学环节的管理,还包括师资队伍的配备、课程建设过程的管理、教学保证条件的建设等[2]。

地方院校作为教学型大学,科研上处于劣势,教学管理上更应加强,应将一流教学管理作为量子力学精品课程的重要特色来建设。

地方院校量子力学精品课程的一流教学管理,即建立健全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编、备、教、辅、改、考各教学环节的管理制度,以及经费投入、师资配备、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课程评价等教学质量保障制度,认真落实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并切实做好教学质量监控,保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 地方院校视角下量子力学精品课程建设 的对策

2.1 建设一支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适应的师资队伍

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客观上要求教师应具有教师和工程师(或技能师)的双重身份。量子力学精品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除引进高层次人才、抓好现有教师的转型提升、开展与课程相关的教研和科研等常规措施之外,尤其要重视师资队伍的技术水平和能力的培养,通过产学研用结合切实提高教师的技术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和转化能力。加强学校与科研机构、企业的合作,聘请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科研水平和技术实力。

2.2 精选课程有效知识构建学科基础,实现理论 与应用、基础与前沿的完美结合

夯实基础、关注前沿、了解应用、激发兴趣是一流教学内容的必然要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要注意与知识的实际应用相联系,找准最佳结合点,融入学科前沿的理论知识和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

量子力学的有效知识包括量子力学的发展历史、量子力学的五大公设、定态问题求解、表象变换理论、微扰理论、电子自旋等,有效知识构成课程的核心知识;学科前沿知识、量子力学在现代科技和其它学科中的应用等内容构成课程的补充知识;散射等相对困难的内容构成课程的知识。核心知识具有相对稳定性,要求熟练掌握;补充知识具有时代性,要求学生了解而不求掌握;知识具有可选性,建议有能力的学生选学。核心知识和补充知识属于第一层次的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知识属第二层次的教学内容,面向部分学生。教学内容的分类既有利于实现教学的层次化,又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应用、基础与前沿的有机结合。

2.3 构建教学理念先进、与学生水平相适应的教 学方法体系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变单一教学方式为多样化教学方式构成的有机体系,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或学教并重,变传统课堂教学为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课堂教学相结合。基于量子力学的抽象性,讲授仍是主要的教学方法,但应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采取课内、课外、网络等多种形式增强师生互动,结合适当的内容开展讨论和研究。

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如量子力学相关实验的解释、量子力学基本原理的各种理解、一维定态问题的求解方法等;也可讨论量子力学的某些新进展和新的技术应用,要求学生就“量子纠缠”、“EPR佯谬”、“量子计算机原理”等内容展开调研,撰写文献综述报告,将讨论和初步的研究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也可建议能力较强的学生对“密度矩阵表示量子态”、“路径积分量子化”、“自由粒子的狄拉克方程”等较新的内容进行一些初级的理论探讨,通过写小论文的方式总结研究结果等。

讨论和探究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不奢望毕其功于一役,长期坚持一定会有收获。

2.4 选择适宜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建设立体化、 一体化教材

选择周世勋版《量子力学教程》作为教材,因为它比较简明,适合初学者和地方院校生源的实际水平;选择曾谨言版《量子力学教程》作为主要参考书,因为它是全国大多数高校指定的考研参考用书,要照顾部分考研学生的需要;还可选择其他国内外优秀教材作为参考书,以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一流教材必然要展现一流教学内容。立体化、一体化教材不是简单的教材和教参搬家,应将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成功的教改经验和教师自己的教科研成果及时地反映出来。一流教材除电子教案、PPT、全程教学录像、习题解答、试题库、网络互动答疑、在线测试等内容外,还要自编学习辅导用书,内容大致可包括学习内容辅导、考研辅导、阅读材料三大部分。学习内容辅导应梳理各章知识点及联系、重点难点的学习经验,补充典型习题;考研辅导可提供各类院校近年来的量子力学考研试卷,分析考试内容涵盖的知识点和相关的考核要求;阅读材料可介绍量子力学的最新进展、与量子力学有关的各交叉学科、量子力学的发展历史以及逸闻趣事等。

2.5 抓紧抓实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管理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只有扎扎实实、认认真真、持之以恒地努力工作,才能把事情做好[3]。一流教学管理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建章立制是基础,教学各环节的过程管理是纵线,教学保障条件建设管理是横线,教学质量监控、反馈和改进是保障。教学管理不必标新立异,抓紧、抓实、抓细、抓出成效,就是教学管理的最大特色。

教学各环节的管理制度中,重点要改变学业成绩评价标准,变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正确把握考试导向,降低期末考试比重,加大平时考核比重,将考勤、作业、提问、小论文、课程设计纳入平时考核。

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的建设和落实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学校要加大对精品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选择学术水平较高、教学效果得到师生公认的优秀教师担任课程负责人,组建由课程负责人负总责、主讲教师分工与合作的教学队伍;对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师,在评优评先、晋升职称等方面优先考虑;抓实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完善同行评教、学生评教、毕业生评教和评教意见的及时反馈及改进制度;抓住一切校内外的交流机会,博采众长,不断更新充实网上资源,确保精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 地方院校视角下量子力学精品课程建设 的初步成果

2011年起,荆楚理工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开设量子力学课程。三年来,量子力学教学团队坚持以建设校级精品课程为目标,始终追求精品境界,目前量子力学精品课程的基本资料已准备就绪,拟申报校级精品课程,并计划在校级精品课程基础上,力争申报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最终转型升级成为精品资源共享课。

教学团队坚持教学和科研相结合,重视研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带动教学水平的提高。三年共主持完成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理工类本科生物理学习障碍归因及对策研究”一项,此课题于2013年5月被湖北省教科规划办批准结题,鉴定结论为:课题研究整体设计规范,研究路线科学,课题组成员分工合理,研究成果丰富且有实效;正主持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一项:“地方院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在学术研究方面,教学团队围绕量子纠缠态、量子点、反应微分截面等方向进行了比较深入地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近几年在国外英文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了6篇英文学术论文,其中4篇被EI收录,2篇被INSPECT收录,并在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重庆大学学报、量子光学学报等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了8篇学术论文。

科学研究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加深了对量子力学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促进了教学的深入浅出,实现了理论与应用、基础与前沿的有机结合,量子力学课程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三年来师生评教均分都在95分以上,教学效果得到师生认可;学生学习量子力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业成绩的统计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较好地掌握了量子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对量子力学知识的有关应用和学科发展前沿产生了浓厚兴趣,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选择以量子力学的有关研究作为毕业论文选题,其中2009级两名学生的毕业论文荣获学校优秀毕业论文;不少学生考研时量子力学科目也取得了135分以上的较好成绩。荆楚理工学院量子力学精品课程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证明了建设具有地方院校特色的量子力学精品课程是可行的。

4 结束语

精品课程不应千课一面,不同类型的院校应该有不同类型的精品课程,量子力学精品课程建设也不应该成为重点大学的专利,地方院校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生源状况,正确地理解“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建设具有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量子力学精品课程,在精品课程建设上实现与重点大学的错位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德宁.精品课建设及课程支撑理念的转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3):53-57.

第6篇:在线精品课程申报书范文

关键词 网络课程;生物工程概论;天空教室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6-0045-03

生物工程概论是生物科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主要内容介绍生物工程技术的种类、操作方法、应用领域。其课程特点是理论性较强,需要有生物学、生物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基础;强调技术方法,是可产业化的生物技术,与生产、生活实际关系密切;教学内容更新快,生物工程及应用技术发展迅猛,要求必须不断充实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几个问题。

1)课堂教学时数少。为了坚持人才培养符合“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有特色”的基本原则,各高校纷纷加大基础课的比重,大幅度减少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的学时数,这样就给本课程的成功教学增加了难度[1-2]。

2)应用知识涵盖医药、保健、轻工、食品、农业、畜牧、纺织、能源、石油开采、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知识介绍广度与深度很难兼顾。

3)学生间理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的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课程是基础,此外学生还需了解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方面的知识,这些课程学生还没有学习,只有在高中生物相关课程中有所涉猎,知识储备水平不一致造成学生间学习效果差异。如何提高本课程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保证教学质量,是教学者必须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建设生物工程概论教学网络课程是解决上述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理想途径。

1 网络课程制作的软件平台

天空教室2008网络教学平台为目前教师开展教师备课、课件制作、网络化教学提供了强大支撑平台。系统中的所有产品均操作简便,功能强大,可以广泛地应用于课件制作、多媒体教学、网络化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等多种用途。天空教室网络教学平台给师生提供一个全面实施网络辅助教学的环境,更好、更方便地解决和学生网上交流的问题。此平台可以有效解决诸多问题[3-6]:1)学校多校区化,校区分布相隔甚远,师生难以沟通的缺陷;2)学生扩招,师生比例下降,大班教学增多,教学质量无法保证;3)多媒体投影大量普及,学生课堂笔记困难;4)课时缩短,教学要求却不变;等等。

2 网站建设思路

有效的网络课程比传统课程更能给学生提供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从而让学生获得学习自由,体验学习过程,充分发展个性。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开放性,构建自主、协作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体。因此,在网络课程系统设置:1)基本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的内容,掌握学习重点,达到教学计划要求,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题库等;2)知识补充与拓展学习,包括提供参考资料、相关网站链接,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薄弱进行自觉补充,或者对感兴趣的内容进一步学习,加深认识;3)互动学习内容,包括问题讨论、师生交流等。对教学中的难点进行解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了解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改正。

3 网络课程构架

天空教室网络教学平台列出课程创建时的多个初始节点,可以自由选择。制作的生物工程概论网络课程包含8个模块,其中立体化资源下设有5个子模块,互动教学下设有6个子模块。

4 网站制作过程

课程负责人登录校园天空课程网站,进入个人空间之后使用教师工作平台,教师工作平台分为3个功能区。

4.1 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模块集中了课程的资源建设功能与课程建设教师团队的管理功能。选定课程后进行编辑。

1)课程概况。调用内嵌编辑器进行内容编辑,输入开课院系、学分、学时、课程属性、开课教师等信息。

2)课程设置。系统中默认的目录有13项,保留图书资源、网络资源、光盘资源、参考资料、题库5个项目。

3)图书资源。调用内嵌编辑器进行内容编辑,录入图书信息。本课程推荐的参考书为科学出版社出版,廖湘萍主编的《生物工程概论》;科学出版社出版,宋思扬主编的《生物技术概论》(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程备久主编的《现代生物技术概论》。

4)光盘资源,提供课程相关的影像资料。

5)网络资源。创建指向外部网站的节点,提供生物工程相关专业网站的链接及简介。生物学(http://),网站是生物学的英文门户网站,提供生物学领域的所有信息,支持因特网上的重要生物信息的相互交流,并提供网上有关的信息讨论等;生物通(http://),网站是中文生物门户网站,包括最新的科研动态、研究成果、生物工程报告、学术交流、生态环境、科普新闻、技术疑难、综合论坛、生物资源、电子杂志等,支持关键词检索;生物空间(http://),网站有生物领域的最新重大事件、出版物、网上生物站点、北美生物技术目录、有关生物技术学术团体等,可按照信息源、新闻、疾病、公司、事件、词汇等分类查询,也可按照专家查询;中华生物信息网(http://),网站提供文献检索、网站导航、实验技术、相关数据库、软件下载、生物信息学等方面的服务[4]。

6)课件与教案。以文件上传的方式上传课件和教案。教案为Word文件。课件为PowerPoint文件,按章节制作,共12个文件。课件制作时力求界面美观、色彩丰富,屏幕设计简洁明快,用文字、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生动呈现教学内容。

7)题库。题库以Word文件形式编辑后,通过Adobe Acrobat 7.0 Professional软件转化为PDF文件,以插入文件形式上传。

4.2 辅教管理

辅教管理中为教师提供学生与助教的人员功能以及教学过程中学生各项学习工作完成情况的详细而实时的统计数据。

1)班级首页:设置选课班级名称,批准选课申请,设置班级访客权限,设置在线教学启用模块。

2)人员管理:学生管理包括导入学生名单、设置学生身份、移除学生、确认选课审核、导出学生情况表操作;助教管理模块可进行批准助教、增加助教、删除助教、导出助教情况表操作;教师管理模块可进行增加教师、删除教师、导出教师情况表操作。

3)教学安排:包括按周次为助学模块导入已有资源,导入整个往期的教学资源,查看各周教学情况,编辑各周教学内容操作。

4)教学统计:统计本班学生公告查看、学生作业完成、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学习文件下载等情况。

5)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课堂教学各项环节的满意度,设置5个满意等级供选择。

4.3 精品课程

此模块是专门为国家教育部精品课程网站项目量身定制的,具有非常高的专业性与便捷性,是建设网络课程的理想平台。天空教室的可视化精品课程是相对于传统的课程网站开发方式而提出来的全新网络课程建设理念与形式。可视化精品课程给人的第一感觉强烈,视觉效果好,并且用户操作极其人性化。除了具有新颖的外在形式,可视化精品课程内在模式上实现重大突破,功能涵盖教师备课、课件制作、网络化教学。

1)课程介绍:调用内嵌编辑器进行内容编辑,填写课程介绍。

2)课程负责人:调用内嵌编辑器进行内容编辑,填写课程负责人的介绍。

3)课程特色:调用内嵌编辑器进行内容编辑,填写课程特色。

4)设置:将课程网站分为申报模块、资源模块和教学模块,可以动态调整各模块和设置开放对象;设置课程网站的开放对象为“参评校外精品课程”;设置网站为“直接访问可视化课程网站”。

5)课程网站:在系统提供的100套HTML格式网站模板中选。

6)可视化网站:设置可视化网站的背景、封面、封底、内页、标签、图标、按钮等元素,均从系统提供的模版中进行选择。

4.4 互动教学

教师在登录后,从【我的课程】里的课程列表中点击相应课程,进入“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互动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模块。

1)公告:按教学周班级公告,同时可以转发该课程下的其他教学班;支持该公告的在线编辑和上传附件,并设置是否允许提前查看;教师能够直接查看公告的已读和未读学生名单。

2)作业:按教学周作业信息,网络提交,在线打分、给评语。

3)讨论:按教学周讨论,如发起关于转基因食品问题、生物产业发展前景问题的讨论。

4)答疑:在线回答学生提出的课程相关问题,以及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归纳。

5)师生交流:教师和学生进行心灵互动的模块,教师和学生通过匿名的方式畅所欲言。

5 总结

由于天空教室软件具有强大的功能,教师不再纠缠于与课程无关的技术开发上,有更多的时间充实课程网站的内容。天空教室软件操作简便,兼容性较强,更方便于课程网站内容的更新。网络课程是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它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我学习,使学生根据自身知识储备特点,进行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的互动教学是本网络课程的重要特色,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单项教学模式,对增强教学效果有很大帮助。例如在教室里进行的讨论、案例分析等工作,受制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往往不能充分发动学生把讨论展开,现在教师可以将讨论题或者案例在教学班里。学生在网络课堂上发言积极性高,充分调动了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邓胜松,姚日生,朱慧霞.生物工程概论的教学方法改进[J].药学教育,2004,20(4):44-45.

[2]欧少云.任务驱动法在《生物工程概论》的应用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2):149-157.

[3]罗军,龙北国,赖建平,等.运用天空教室软件平台制作病原生物学精品课程网站[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8):65-67.

[4]张宏亮,刘兆瑜.基于天空教室系统的数字电子技术网络课程开发[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0(2):107-109.

第7篇:在线精品课程申报书范文

(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发展前沿和企业对水利水电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贯彻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水利类补充标准要求,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多层次、多规格人才培养特征,强调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更好地满足企业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建立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稳定、培养、引进”思路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师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教师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在教师资源中引入企业兼职教师,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中心,以优化结构为重点,以科研促进教学,以优秀教师为带头人,建设一支爱岗敬业、教学水平高、结构合理、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改革目标明确、且具有一定工程背景的优秀教学团队。

(3)优化课程体系。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认证标准和行业发展新需求,借鉴国内外高校课程改革成果,按照多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要求,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群;实施课程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形成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优质教学资源。

(4)强化实践教学。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建设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加强和更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构建各类学生科技活动平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加强现有固定实习基地的情况下,不断拓展新的实习基地。

(5)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引入先进教学手段;初步建立实行教学团队及教学团队负责人制度,整合课程资源与教师队伍,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促进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落实“武汉大学关于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规定”,鼓励知名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切实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实行企业人员兼任班主任制等。

(6)完善教学管理。引入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和成果,实施教学管理改革,规范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有利于教师静心教书、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管理制度与评价办法,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2专业综合改革的建设举措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决定着专业办学质量。建设期内,学院将以专业带头人、课程带头人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专业团队(包括课程团队)建设为重点,加快教师梯队建设,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加强教学名师的培养,着力打造以教学名师引领的高水平专业团队、课程团队。为达到这一目标,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加强教师责任感。要让教师从根本上认识到,教学是教师的根本任务,教学水平是看家本领,需要不断地提高。教师之间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严以律己,教书育人,从根本上理解教学的意义。为此,要求每位教师要多听课,每个学期至少听2次课,特别要多听优秀教师的课;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面,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把握学科发展前沿理论、技术;加强对学生的课外辅导,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对学生作业质量的要求。

(2)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为学术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创造条件,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和开展合作研究,鼓励和吸引国际优秀科学家和学者到学院兼职,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

(3)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发挥产学研优势,建立校企合作联盟,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才来我校教学或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另一方面,提高校内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安排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参加实践,分期派遣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顶岗实习,丰富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背景。

2.2优化课程与资源建设

课程与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集中反映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构成学生达到培养目标所应学习的基本内容,决定着学生的知识结构。

(1)整合课程体系。根据新的人才培养需求,全面开展课程建设,对现开设课程进行整合,加大力度建设实践课程,替换内容过时的课程,新增当前急需特色课程,例如水环境、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类等课程。

(2)建设教学资源与网络课程。为提高教学质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网络上建立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的课件库,开通课件、作业提交、在线学习、在线讨论、在线测试等功能。

(3)培育专业精品课程。积极建设精品课程,以教学团队为单位进行精品课程申报与建设,计划将所有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成校级以上精品课程,并积极改进和完善已立项的精品课程。

(4)教材更新。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新的需要,开发、编写新开课程、实习实训课程教材,是课程建设主要内容,同时对部分已过时的教材进行更新再版。

2.3强化实践教学

(1)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根据本专业工程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学院构建由实验、实习和设计三大模块组成的包括专业基础实验、设计(综合)实验和拓展创新实践三个层次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同时不断加强和更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2)构建科技及竞赛活动平台。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各类学生科技活动平台。学院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对于在参加竞赛、比赛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在研究生推免、奖学金评定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第8篇:在线精品课程申报书范文

【关键词】MERLOT;开放教育资源;共建机制;共享机制;精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5―0012―06

在世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引领下,我国于2003年开始启动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希望通过高校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应用,推进高校的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最终提高高校的整体教学水平。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我国已建成大量各级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据2011年3月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中的数据显示,各高校上传的本专科精品课程近20,000门,教学录像、课件、案例等教与学资源更是不计其数。然而,这些资源并没有很好利用,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人们对于高校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共享、再生及其应用效果等仍有诸多不满,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在线教与学多媒体教育资源(Multimedia Educational Resource for Learning and Online Teaching,简称MERLOT)项目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高校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应用和可持续发展或许会有一定的借鉴。

一 MERLOT:将高校教育创新付诸实践

目前世界各国开展的开放教育资源建设项目还是比较多的,如美国赖斯大学的Connexions、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式课件、英国开放大学的Openlearn等,之所以说MERLOT是将高校教育创新付诸实践的典范,与其创建的初衷、理念和后来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1 MERLOT的起源

MERLOT创建于1997年,是一个免费开放的、专门为世界各地高等教育师生员工设计的在线教与学资源社区,也是在网络教学和技术促进学习方面有共同兴趣的教学人员和学习者的协作交流社区。MERLOT最初是由美国几个大学的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发起的,旨在创建一个资源共享平台,使教师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为其它在线教学的教师共享各自的教学材料,其教学资源开放的理念早于2001年开始的国际开放教育资源运动。1998年,美国加州高等教育行政组织/美国生产力及质量中心(State Higher Education Executives Organization/ American Productivity and Quality Center,简称SHEEO / APQC)选择加州州立大学分布式学习中心(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Center for Distributed Learning,简称CSU-CDL)作为北美研究教师发展和教学技术基准评价的实践中心之一。MERLOT成为美国加州州立大学与高等教育机构、专业协会和行业等合作的一个资源项目,由CSU-CDL的主任Chuck Schneebeck负责。2000年7月,23个高等教育系统和机构已成为MERLOT的合作伙伴,每个合作伙伴捐款25,000美元和实物来支持八个教师和一个项目主任,以配合MERLOT项目的开展。之后,MERLOT继续邀请相关机构和专业学科组织参与合作,并积极推进其合作框架,探索多种经营模式,以及研发可持续性发展计划[1]。

2 MERLOT的宗旨

MERLOT项目由美国国家基金会(National Sanitation Foundation,简称NSF)支持,旨在通过各种技术应用、网络教学支持服务和资源共建共享,为高等教育提供教学与学习资源服务,构建网络虚拟学习社区,以促进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其宣言是将国际化、共享化、科技化、全球化趋势下的高等教育创新付诸实践。因此,MERLOT秉承资源共建共享的理念,主张高校师生共享各自的学习材料和教与学方法,并通过改善易于纳入教师课程设计的网络学习材料的数量与质量来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切实推进教育全球化趋势下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3 MERLOT的发展现状

MERLOT是通过世界各地的支持者以MERLOT国际年会、《在线学习和教学杂志》(Journal of Online Learning and Teaching,简称JOLT) 、会员出版物、新闻及有声网站等不同交流形式来维持运作的。经过多年的探索,MERLOT形成了基于社区的资源共建共享合作模式,创建了学科社区、合作伙伴学术支持服务社区(Community Of MERLOT Partner Academic Support Services,简称COMPASS)及合作伙伴社区等三大社区门户,为用户提供有关网上教学及学习资源的“一站式购物”中心[2]。目前,MERLOT有近93,000个会员,70多个合作伙伴,提供教师发展支持服务和近28,000个教与学材料,这些材料涉及商业、教育、人文、科学与技术等22个学科和其它内容,材料类型有教程、收藏、动画、学习对象库、案例研究、社会网络工具、开发工具、开放教材、评估工具等。作为将高等教育创新付诸实践的范例,MERLOT完善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资源评价机制和学术支持服务机制引起了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应用人员的广泛关注。

二 MERLOT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MERLOT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为高校师生提供大量优质的教与学资源来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以改善高校教学绩效,其自成体系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使用户能在开放的环境下共建共享高质量的教与学资源。

1 资源共建机制

(1)资源共建方式

MERLOT中的资源包含知识块(知识块也叫学习对象,可在不同情境中重用)和资料集两大类。知识块以独立的教与学材料为主,如案例、学习活动、动画、片段视频等,资料集则是一些较为完整的在线课程和主题学习网站。MERLOT资源建设人员主要有同行评审员、合作伙伴和普通会员。这些成员和机构可以贡献自己已有的课程资源、学习材料或创新教学法,也可以通过MERLOT自带的内容生成器(Content Builder)KEEP Toolkit 创建新的学习资源。内容生成器提供了一个为公众可用学习材料确定CC许可协议的指导,方便创作者为自己的资源确定合适的CC协议许可类型。除了内容生成器KEEP Toolkit,他们还有充足的、易于获取的其它工具可用于创建学习材料。

MERLOT鼓励资源贡献者提交关于特定主题的课程知识块,以便教师能在应用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重新组合和加工,使已有资源可重复利用。一般会员共建的资源以知识块为主,对于资料集,MERLOT主要通过子项目、方案等方式,依照MERLOT的合作框架模式(见图1),邀请高教机构、联盟和企业及附属机构参与资源的共同建设,如学习管理系统的开发项目,开放课本项目,以及电子学档、ICT素养、WEBCT、虚拟学习等主题学习网站建设项目。此外,MERLOT提供了学习资源扩展功能,可以对MERLOT中已有的学习资源添加批注,如学科社区同行评审、用户评论和解释,也可以对现有的资源加以补充完善,如添加案例、学习作业或学习活动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开放资源的共建和再生[3]。

(2)资源共建管理

MERLOT的共建模式主要围绕合作伙伴关系组织来建立,以充分利用彼此的资源。每个机构合作伙伴每年提供一定的经费和有效的实物(现金之外的资源,如具体的实物、货物或服务)捐助,支持教师和员工参与学科编辑委员会和其他项目,如教师工作坊、开放教材项目等维持MERLOT项目的运作。机构、学校、联盟、企业等合作伙伴捐助的实物和经费均按照图1所示进入相关环节,保证MERLOT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整合和发展优质开放教育资源,以及提供各种学术支持服务。

2 资源共享机制

(1)资源共享方式

作为免费的开放资源社区,MERLOT对任何人都开放,且无需注册,使用非常方便。当然,如果注册成为会员,会有更多的权限,如贡献自己的学习材料、创建个人收藏、编制个人档案、分享自己的在线专业知识和接受同行的认可。MERLOT提供目录分类和检索系统,允许用户获取链接到门户的教与学资源,并提供服务支持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协作。MERLOT也通过国际年会的方式提供教师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与研讨机会,如2001年召开的第一届年会,其主题为“教师与教学技术:内容、协作和社区”,是专门为那些对学习共享内容、同行评审、学习对象、标准、在线资源感兴趣的人设计的,这次年会有大量相信资源开放共享的人和机构参与。在随后的几年,MERLOT国际会议已在各城市举办,并吸引了许多对这个项目感兴趣的教师和管理人员。

对于设计和实施远程学习的教师而言,最大的挑战是为自己的班级和课程寻找优质的、适合各种在线模式的教学材料和远程学习所需的新教学法及非传统教学工具,MERLOT的宗旨是要减少用户搜查网站的数量,所以它提供一些特殊的方法使用户在最少时间内找到高质量的教学材料,如通过个人收藏、“MERLOT Editor's Choice” 或“MERLOT CLASSICS”标签推荐优质资源。通过会员创建的个人收藏和某个资源所拥有的个人收藏量及收藏群体,其它用户可以充分共享这些优质资源。另外,VSB级会员可以参与远程教学,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在线示范教学或指导,也可以进行面对面交流,这是更高层面的资源共享。

为方便用户快速定位所需的资源,实现优质资源的最大化和个性化共享,MERLOT还提供资源的高级检索方式,用户可以按资源的一般属性如关键词、题目、社区、语言、材料类型、技术格式等进行检索,也可通过材料工作的传输平台(如智能手机、学习管理系统等)、材料制作者、材料共享许可、添加时间等缩小检索范围,还可以检索资源是否有同行评审(提供资源质量的衡量方式)、用户评议(知道内容使用过)、学习活动(知道内容曾经用在教学上)或个人收藏[4]。

(2)资源开放共享的协议

MERLOT是一个以高等教育的教师和学生为主而设计的开放资源社区,其资源大都分来源于会员和合作伙伴。为保护会员及合作伙伴对MERLOT社区的贡献,MERLOT采纳了知识产权保护政策,鼓励网上材料创作者分享他们的工作,同时确保贡献到MERLOT社区的在线材料受到保护,不会被误用和滥用。MERLOT上的知识产权分成MERLOT会员所有和合伙人所有两类,会员所有的材料可用于MERLOT社区,合作伙伴所有的材料需MERLOT书面许可才能修改再用。

MERLOT独特的可接受使用政策(AUP)包含国际通用的CC协议,适用于所有标有MERLOT商标的网站,以帮助任何用户了解在MERLOT中找到的内容如何能被使用。由于MERLOT鼓励学习材料重复使用,所以MERLOT建议创作者为他们创建的资源选择限制最少的CC许可类型,以确保最广泛采用的可能和资源的重用度。依照这种“一些权利保留”的做法,创作者在保留某些权利的情况下,其开放资源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被自由传播、复制或修改,从而使资源用户能够在不违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获得更多的教与学资源,方便优质资源的广泛传播。

三 MERLOT资源评价机制

对于开放教育资源,用户除了关心可用资源的获取和共享,更在意的是可访问资源的质量,所以,内容质量是开放教育资源得以推广应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MERLOT包括的资源非常多,有学科专业人员创建的,也有一般会员提供的,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为了使MERLOT庞大学习材料库中优质的教育资源能为更多的人所用,MERLOT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资源评价和质量保证机制,这套机制主要包括同行评审、用户评议和个人收藏三部分[5]。

1 同行评审

同行评审的作用是为了确保学习材料解决学科重大学习理论与研究主题、保证内容准确和技术易于使用,以及提供教师开发和使用教学技术的专业认可机制。评审标准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学习材料是否展现了正确的概念、模型和技能,对于评价内容的合理性,要依赖评审员自身的专业知识;二是学习材料是否为学科展现了教育方面的重要概念、模型和技能,对于评价内容的教育意义,评审员要考虑内容是不是学科核心课程、教与学的难度如何、是否是理解学科更高级材料的前提等问题。

同行评审是MERLOT独特的学习资源评价方式,所有评审都通过来自不同学科社区的编辑委员会成员来完成。每个学科编辑委员会,由编辑、副编辑和评审员组成,负责研制该学科的资源评价标准与实施材料同行评审,以及规划本学科的教育门户网站。由于他们都是本学科领域的优秀专业教师,具备渊博的学科专业知识,对使用技术进行教学有丰富的经验,且与它们的学科专业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因而能引领MERLOT学科社区的发展,确保学科资源质量。

实施同行评审前,各学科编辑委员会组织评审员出台每个学科资源的质量评价标准。上传到MEROR的学习材料在征得创作者的评审许可后,由同行评审员根据本学科资源质量评价标准对材料进行评审,他们从材料的总体概况、内容质量、作为教与学工具的潜在效果(考虑材料如何有可能帮助教与学,师生是否能使用)和师生易于使用程度等多个方面对材料进行详细描述,并作出星级评定。由于同行评审是由学习材料所属学科领域中优秀的、有技术应用于教学方面经验的、经过培训的同行评审员完成,且有完善的学科资源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因而能从学科专业和技术层面保证学习资源的质量。另外,同行评审除了可以保证资源的质量,还可以提供有效的方法去决定学习材料是否适合某些特定的班级或学生组[6]。

2 用户评议

与OpenLearn和Connexions等开放教育资源的外部评价一样,MERLOT也有用户评价,资源用户可以从个人主观方面对资源进行星级评定。与其它开放教育资源外部评价不同的是,MERLOT的用户评价除了简单的星级评定这外,还有文字评论。所有的资源都提供用户文字评论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对资源的理解或应用资源的效果,对资源的评价给予文字方面的描述,以便给其它用户提供更多关于本资源的可用信息和已使用信息,从中了解到该资源的适用性和有效性。用户只能对材料评议,不能实施同行评审。

3 个人收藏

个人收藏是MERLOT知识块的选编,可以帮助会员个性化MERLOT资料集。当用户遇到适合自己的高质量资源时,可以将其添加到个人收藏,MERLOT还允许个人对每个收藏做注释,以便更容易解释资源的使用目的。通过个人收藏功能,MERLOT会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定用途、班级或主题需要,轻松地访问和使用这些资源。另外,关注该会员的其它用户可以通过个人收藏得到该资源的推荐,同时,关注该资源的人也可以通过个人收藏了解到更多对该资源感兴趣的会员。所以,个人收藏可称为一种用户个性化的评价方式和资源推荐机制,这种资源评价和推荐方式可以方便用户鉴别该资源的质量,也有利于优质资源的广泛传播。

综上所述,同行和用户对资源的评论和星级评定以及会员的个人收藏是MERLOT特有的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并存的资源评价模式,这种多评价方式的综合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资源的质量,实现了开放教育资源的良性竞争。五颗星为满分,已做评价的资源星级评定标识及星级会在学习资源的属性中显示出来。同时,对于该资源同行的评审意见、用户的文字评论和个人收藏可从资源的属性中去链接。其它用户可以从中了解到资源的整体概貌、内容质量、适用性、优缺点以及有什么人收藏了这个资源,并能依据这些信息,在MERLOT中找到适合的优质资源,开展网络教学与学习[7]。

四 MERLOT支持服务机制

为了方便用户更好地利用MERLOT中的开放学习材料进行网上教学与学习,MERLOT提供了大量教与学方面的支持服务,如合作伙伴的学术支持服务咨询和学术支持服务定制、学习者虚拟学习服务、学习管理系统、学习材料开发方案等。

1 MERLOT的学术支持服务定制

为减轻合作伙伴的学术技术规划和实施中学校教职员工的负担,MERLOT将为其合作伙伴项目的规划和执行定制工具,以通过技术,支持机构的学术支持服务成功和及时地实施。MERLOT通过再利用已有的服务系统,配合合作伙伴的工作,以使他们的工作更高效更成功。合作伙伴校园和系统有很多可定制的工具和资源供其使用,这些服务包括通信工具如电子通讯模板,机构教学公共区(定制MERLOT门户),以及网站工具(定制MERLOT VOICES空间)等。

2 学习者虚拟学习服务

MERLOT除了向用户提供大量的教与学材料,还提供了可以充分共享的其它专家资源,如虚拟演讲者(Virtual Speakers)。在MERLOT的虚拟演讲者处(Virtual Speakers Bureau,简称VSB)中有各学科专业领域优秀的客座专家,作为虚拟演讲者,他们可以参与远程教学,与师生构建虚拟交互。用户可以按照教学需要,邀请客座专家参与教学,以帮助用户的学习和教学或演示,为师生提供人性化的教与学支持服务。

3 学习管理系统

MERLOT并不只是提供一个单纯的资源库,而是希望用户能够基于MERLOT中大量的学习资源开展网络教学和学习,学习管理系统就是网络教育必不可少的要素,MERLOT通过与最重要的学习管理系统厂商合作,将与传统学习管理系统截然不同的先进网络教学平台和个人学习环境系统如Blackboard、Desire2Learn(D2L)等整合到MERLOT中,方便师生开展以学为中心的网络教学与学习。

4 学习材料开发方案

学习材料开发方案(LMDI)可为那些对开发网上教学材料感兴趣的用户提供一个平台,以便用户可以从商业材料中选择开发工具,且LMDI还为新手以及有经验的用户在使用工具方面提供建议。目前MERLOT整合了免费的、易于使用的内容生成器KEEP Toolkit ,方便资源建设人员快速创建学习材料。另外MERLOT已与SoftChalk合作,这样用户就可以在MERLOT中使用SoftChalk课程生成器(SoftChalk Lesson Builder )。目前MERLOT还有一个免费的Pachyderm 可供用户使用,并且通过与企业合作,MERLOT还将会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源开发工具。

五 MERLOT的经验对高校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应用的启示

高校教育创新的实践与高校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参与密切相关,MEROT基于自由开放和共建共享的理念,为用户提供动态、直观、充满交互和协作的开放教育资源环境,这一环境包含学习资源、技术支持服务、工具软件和虚拟学习社区。确切地说,MERLOT算是专为高校师生员工量身定制的在线资源社区和虚拟学习社区,能实实在在推进高校教育改革与创新。该项目成功的经验对我国高校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应用和下一阶段质量工程的开展有如下几点启示:

1 以师生为中心组织教与学资源和专业化定制学习社区,确保师生充分利用优质资源进行教学与学习

MERLOT是面向全世界免费开放的教与学资源社区,同时也是致力于丰富其教与学经验的个体、学术机构和专业学科组织的虚拟交互学习社区。在MERLOT中,教师可以轻松找到同行评审的材料,为他们的班级提供优质教学,社区成员可以与本学科的教师、学习者协作交流。由于MERLOT中的教与学资源是以社区的方式组织的,通过COMPASS、学科社区和合作伙伴社区门户,用户可以快速确定相关资源的所在位置,并获取相关支持。

学科社区提供按学科分类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在线课程,每个学科的资源组织充分体现以师生为中心的理念,从师生方便快速使用资源的角度设计每个学科的资源门户和共享相关的资源。学科门户有五大块资料集:技术支持的学科教学法、学科编辑委员会成员和同行评审员、学科学习材料、第三方资源链接和优秀案例展示。通过这些资料集,教师可以了解技术环境下本学科的新教学法和教学工具、本学科领域的优秀专家、学科专业相关组织机构及其它资源,师生能快速浏览并获取本学科最好的资源。社区成员在特定的学科学习情境中访问学习资源,并能与其他教师和学习者交流本学科专业的知识。对于教学人员而言,不管是真实的课堂教学还是虚拟的网络教学,他们总能在学科社区中找到支持其教学尝试、创新教学法的材料,且这些材料可能已经整合了同行评审和有效教学实践[8]。

在COMPASS中的学术支持服务社区,来自同一学科或跨学科的教学人员,共同研究与学习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发展、教学评价、教学法和虚拟环境中的学习如何开展等。其中的教师发展社区旨在通过技术支持高等教育教师的学习与发展,增加他们在技术促进教学中的知识(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网上教学、混合教学)、教育生产力和专业发展效率。社区成员有教师、教学设计人员、教师发展高级人员和技术支持提供者,在这个专业教师学习社区,教职员工在专业学习与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同时体验网络化和个性化的学习。

如上所述,MERLOT既不是纯粹的知识库,也不是资源存储库,而是基于大量资源的学习社区。MERLOT结合了各方面的合作,以积极的成员社区去支持网络教学与学习需求的深度和广度,提供可靠持久的学习对象访问和多种服务(如技术支持、高级搜索、虚拟学习等),这些服务在教职员工和学生在寻找、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学习对象的支持方面至关重要。我国的优质精品课程资源并不少,但不是从使用者的角度去考虑资源的组织,而且忽略了精品课程建设应用时教师群体的教学和技术服务需求。如能将现有的大量精品课程加以合理组织,创建基于课程或专业的网络虚拟学习社区, 使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同行之间就共同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与合作, 同时基于现有的课程资源应用开辟相关的技术支持服务,定能为我国精品课程资源用户提供更多更实用的教与学服务,也有利于发挥开放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益和充分体现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目的。

2 基于合作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保证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共享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精品课程的建设分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个级别,国家级精品课程从省级精品课程中择优推出,省级精品课程从校级精品课程中推出,所以精品课程的建设基本上以学校为单位,各自为政,自行设计与开发(也有请人开发的),重复建设情况比较多,学校课程建设队伍投入的精力也比较大,但一次性建成的精品课程更新少,重用性差,使用率也不高。学科教师大都不希望自己单独设计和开发课程资源(因为这样耗时费力,效果还不一定很好),而是希望多种方式结合,最好是相关企业、行业、院校共同开发,即可避免类似课程的重复建设,又可以减轻教师负担,还可以做到优质人力资源共享[9]。

MERLOT在资源共建方面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它主要通过邀请机构、企业、学校、联盟共同合作,参与学习资源的开发,由于是多类型机构参与资源建设,且MERLOT还提供资源建设与共享方面的技术支持,教师只须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即可。另外,每个会员都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学习资源,虚拟演讲机构则从另一角度扩展资源的价值,从而扩大资源共建共享的范畴。对于影响面较大,跨学科明显的学习内容,MERLOT还会通过设立合作项目的方式,由合作机构伙伴统一建设主题学习资源网站和构建主题学习社区。MEROT的资源合作共建机制确保了优质资源的建设效率和效果,同时减轻了学习资源建设人员的多重负担。基于大家的创造性合作及会员、院校、企业、合作伙伴及编委会等的鼎力支持,MERLOT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可持续发展。

2008年,我国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主持建立了全国高校课程资源联盟,希望通过高校联盟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由于缺乏有效的合作共建机制,且只有高校参与,没有相关的行业和企业加盟,暂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资源共享,资源共建还谈不上,学校精品课程建设人员仍有较大的资源建设压力。借鉴MERLOT的合作共建模式或许是改善我国高校教育资源建设共享和再生的有效方法。微观层面, 成立基于课程的协作学习与教学社区,形成课程联盟和教与学社区,同一门课程或类似课程的教师共建共享教学资源,以开阔教师的学术视野,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解决教师因时间与精力不足而导致资源内容不丰富或更新缓慢等问题;宏观层面,可以在现有全国高校课程资源联盟的基础上纳入研究机构和企业,完善合作机制,使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应用不再是个人或学校行为。

3 实用的资源评价体系,使优质资源能为广大师生所用,促进高校教育创新的实施

我国精品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等五方面考虑,每个级别的精品课程由相应的专家组集中进行评价。由于精品课程的评价主体单一,缺少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且目前精品课程的评价人员不一定是技术促进学习方面的专家,他们更多的是从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层面去衡量申报课程的优秀与否,少有考虑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效果,所以评选出来的精品课程资源的质量和实用性不好把握[10]。

MERLOT中的资源评价主要从实用的角度考虑,重点关注学习者在资源选取方面的个性化需要。其评价主体包括有技术促进学习经验的学科专业人员和学习者两大类,每个学科专业人员按本学科资源评价标准从专业的层面对资源实施同行评审,学习者主要从主观的角度对资源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论,MERLOT提供的个人收藏功能也可从侧面反应资源的质量。借助同行评审、用户评论和个人收藏三方面的综合评价,MERLOT呈现给学习者的基本上是有针对性的优质学习资源,从而通过大量优质资源的应用,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目前我国的精品课程评价体系还是比较全面的,美中不足的就是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到课程资源的真正使用者,精品课程的评价更多的是一种荣誉,而MERLOT的资源评价是为了优质资源的最大化使用,以此推进高校教育创新。因此,十二五规划中质量工程的开展和高校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应用有必要借鉴MERLOT资源评价的有效做法,更多考虑全球化趋势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并兼顾用户的教与学需求。

参考文献

[1] MERLOT[EB/OL].

[2] Flora McMartin. MERLOT: A Model for User Involvement in Digital Library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J].Journal of Digital Information,2004,(9).

[3] Emrah Orhun .Web-Based Educational Resources for Learning and Online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MERLOT Project[DB/OL].

[4] Mowat, J..Faster, Better, Cheaper: Improve Corporate e-Learning Content Management with MERLOT[J]. The eLearning Developers Journal.2005,(8).

[5] Miguel-Ángel Sicilia,Elena García-Barriocanal. Exploring user-based recommender results in large learning object repositories: the case of MERLOT.[A]The first Workshop on Recommender Systems for 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 (RecSysTEL 2010) [C].

[6] Judy,Serwatka.E-Learning in TechnologyUsing Project Merlot as a Resource[DB/OL].

content/rq7h44611q240j9m/fulltext.pdf.>

[7] Cafolla,R. . Project Merlot: Bringing Peer Review to Web-based Educational Resources[J].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6,14(2):313323.

[8]Malloy TE, Hanley GL.MERLOT: a faculty-focused Web site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J].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 instruments&computers.2001,(5).

[9] 路秋丽,孙华等.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0,(4):49-54.

[10] 黄德群.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特点、问题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0,(5):64-68.

Analysis of Multimedia Educational Resource for Learning and Online Teaching(MERLOT)Project

HUANG De-qun1 CHEN Li-ya2

(1.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Guangdong 512023;2.School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Guangdong 510631, China)

Abstract: Multimedia Educational Resource for Learning and Online Teaching (MERLOT) of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is a model of putting the higher education innovation into practic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MERLOT, mechanism of co-contruction and sharing, quality evaluation and academic support services. At last, it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of MERLOT and provides some inspirations to the constructions and applications of College Quality Courses.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China's College Quality Courses and the”12th Five-year Plan Quality Project”.

Keywords: MERLOT;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 mechanism of co-contruction; mechanism of sharing; quality course

第9篇:在线精品课程申报书范文

1.1 起源与发展

网络视频公开课起源于西方教育体系。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IT )校长查尔斯・韦斯特( C. M. Vest)宣布MIT开放课程运动( Open Courseware, OCW)正式启动[1],麻省理工学院将部分课程视频上传到网络上,任何网络用户都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地免费获取共享的教学资源。这种完全开放、充分共享与最大限度回报社会的教育理念很快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并被各国众多高校和教育机构所认同和效仿。2008年,一个名为“国际开放课件联盟” ( Open Course Ware Consortium, OCWC ) 的组织[2],联合了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在内的世界250多所高等教育机构和相关教育组织,在全世界范围内免费公开自己的教学资源,包括讲义、作业、课件、课堂视频等。截至2013年10月,在 OCWC 框架下共提供了超过20多种语言的13 000多门课,包括了参与学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

国外高校除在本校或联盟组织开展公开课运动外,还与第三方网络视频资源集成平台进行合作,如苹果公司的 iTunes U、YouTube 视频网站、Facebook 社交网站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益。2007年苹果推出的 iTunes U 整合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75个国家的大学课程资料库[3]。

1.2 运行模式

国外视频公开课以高校等独立教育机构为单位进行项目管理,由这些机构设立专门部门负责这类课程的规划、制作、和评估,在课程的选题环节上,并没有太严格的选拔标准,由于课程管理环节少,建设效率相对较高。

公开课的经费来源主要有基金会、企业捐赠、会员会费等。如OCWC 由美国两大慈善基金会――William & Flora Hewlett 基金会和 Andrew W. Mellon 基金会为其提供资金援助。以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项目为例,其每年项目运营费用为350万美元,其中课程的费用占将近一半,每推出一门视频公开课,需要的制作经费达到2-3万美元[4]。如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是国外开放课程运动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难题。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公开课遵循“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Creative Common License,简称“CC 协议”) [4] ,它是针对数字作品的开放共享和保护原创者权利的一种新型授权协议,文献版权属于出版商或作者。各大学根据“CC 协议”以及网络视频课程的需要,组合不同权限,生成对课程资料不同程度的保护,对是否免费、注册或收费、下载服务、知识产权处理等方面也各有差异。“CC 协议”规定,可供下载的作品被允许免费传播,但必须遵循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和相同方式共享4个条件所组成的6种协议。

国内网络公开课现状

2.1 起源与发展

2003年9月,“MIT 开放式课程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1]。会后由北京交通大学等12所大学联名上报教育部,经教育部认可,成立中国开放教育资源的高等学校联合机构――CORE。CORE 标志着中国网络公开课的正式启动。

2005年10所 CORE 的项目试点大学承诺共同承担100门 MIT 开放式课件的翻译[1]。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提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遴选3 000门左右课程进行重点建设[1]。

2010年,在众多自发的翻译团队参与下以及网易、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的非盈利支持下,首批1 200集国外课程在网易上线,其中200多集配了中文字幕[1]。

2011年3月,复旦大学与网易合作推出《执拗的低音》讲座,复旦大学成为国内首个在门户网站上推出公开课的大学。

2011年教育部启动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推出“视频专区”,并通过教育部“爱课程”网和中国网络电视台、网易,先后分批同步上线[4]。截至2013年10月24日,“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视频专区汇集了国内50所知名大学的精品课程[5]:其中“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栏目266门课[6],“国家精品课程”栏目185门课[6],“名师名课”栏目28门课。在爱课程网(Icourse),截至2013年10月24日,汇集了国内167所大学的365门视频公开课[7]。

目前国内网络公开课主要分布在三类网站平台:以教育部为主体的国家级精品网络课程网站、以高校自身建设为主体的校园课程网站以及第三方网络视频资源集成平台。

网易、新浪、搜狐等国内著名的门户网站以及许许多多的非营利网络组织和翻译爱好者,为中国网络视频课程的传播与普及做了巨大的贡献。网易在2011年加入国际开放课件联盟(OCWC)[8],成为 OCWC 在中国的第一家企业联盟成员。2011年11月网易“公开课”频道正式推出“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9];同年新浪和超星合作,首批推出20余门来自清华、北大、复旦、人大、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多所院校和机构的课程、及500多集超星学术公开课在新浪公开课频道上落户[10]。

2.2 运行模式

国内网络视频公开课是教育部统筹项目,由教育部发起,以精品课程专项资金、学校专项资金等方式提供资金。教育部计划未来5年,按照每门课程15-20万元的投入,打造1 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3]。

国内第三方门户网站在网络公开课最初的投入并不涉及商业利益,如网易名校公开课是网易门户纯粹的公益项目,在前期投入了100 万元后,每年至少还要追加投入一两百万[3]。

国内网络公开课的可持续发展同样面临一个资金支持问题。目前大部分项目都是由政府组织提供资金支持,但有年限限制。第三方门户网站也在寻找新的模式,如采用提供服务、增加广告、设立会员制等途径筹集资金,一些项目通过建立学校间或区域间的协作联盟进行资源的共建共享。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国内网络公开课遵循以下规定: 在国家现行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法框架下,以协议形式明确课程建设各方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保证国家精品开放课程持续建设和共享。国内精品课程以自愿申报、自愿共享为基本原则,要求主讲教师严格遵守法律和学术规范,所申报课程入选的视频公开课视为职务作品,将由“全国高等学校课程网”及国内主流门户网站集中展示,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禁止商业使用,并设专门机构负责产权保护和运营管理工作。

由于国内的视频公开课在全国范围内层层选拔、多环节把关,质量更有保证,但效率相比国外较低。

网络视频公开课对地质图书馆视频资源建设的启示

3.1 地学网络公开课现状

截至2013年10月26日,“国际开放课件联盟” (OCWC)网站共有地学网络公开课169个[11],麻省理工学院112个(包括行星科学)[12]。国内总共只有7个相关的视频资源。无论从数量还是学科发展看,国内地学视频资源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2 地质图书馆网络视频资源建设设想

受网络视频公开课的启示,基于对国内外地学网络公开课现状的调研分析,本文提出地质图书馆进行地学网络视频资源建设的设想,探讨地学网络视频建设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开发策略、资源定位、管理机制、资金来源、知识产权、平台建设等。

3.2.1 开发策略

首先是制定地学网络视频资源建设的长期规划及短期目标。视频资源建设的宗旨是建立一个国内地学专业特色的视频资源库。图书馆可以通过采集、制作、整合等多种形式逐年将视频资源做强做大做全,并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创新服务模式。

其次是建立一个可行的视频采集方案。一个视频资源的制作涉及多方因素,如资金、主题内容、演讲人、知识产权等,还要兼顾用户的需求。经费不足是这几年图书馆的常态,这就意味着图书馆即使准备开发视频资源,也难以大规模地投入资金。国内公开课“国家精品课程”每门课程投入15-20万元的制作经费,如此高成本的运作对于图书馆来说是不可持续发展的,因而图书馆需要另辟蹊径制定一个低成本、高效率、高需求的视频采集方案。

第三是明确地学视频资源建设的目的是为从事地学的科研人员、广大的地质工作者、学校师生、地学爱好者及其他用户提供地学专业的视频资源服务。通过视频资源的网络传播更好、更快地展示中国地质教育和地质科技的风采,开创中国地质图书馆的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并推进其实施。

3.2.2 资源定位

资源的定位即资源内容的选定,指根据用户群体建设相应的资源类型。地质图书馆可以根据用户类型将视频资源定位于三种类别:科技类、教学类、科普类。

科技类资源。科技类资源面向地学科研人员、广大的地质工作者以及相关的政府、机构管理人员。

科技类资源可以根据内容设为几大模块:国际学术会议、国内学术会议、专业培训、专题讲座及学术报告、人物专题等。

科技类资源的采集可以通过4种方式实现:购买、捐赠、采集开放资源、自己制作。国际会议的视频资源可通过购买或捐赠的方式获得。国内学术会议可通过购买、捐赠获得,如果会议很重要但没有视频资料,图书馆可自己录制资料。本系统专业培训可通过与培训主办方合作,共同制作或图书馆独立制作完成。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来源于北京各个科研院所和中国地质大学的讲座、报告,图书馆根据学术内容和专家人物选取重要的讲座和学术报告进行录制。人物专题可通过电视节目收集相关视频,图书馆也可以自己录制人物专访。

教学类资源。教学类资源面向有志于地质事业的大专院校学生、研究生、科研人员等。

教学类视频资源可以效仿网络公开课的运行模式。对目前已在网络上开放的国内外地学网络公开课,地质图书馆可将其链接整合进图书馆的视频资源库中。对国内的地学课程可以寻求一种可行的合作方式制作视频资源。

国内地学专业网络公开课只有7门,地质学的基础课程几乎没有,其原因一是国内公开课起步较国外晚;二是国内公开课资金来源以教育部资助为主,经费有限,入选课程以项目方式管理,入选门槛较高;三是国内公开课宣传力度不够,公开课的前提是主讲人愿意将自己的课程在网上公开。

据调查,目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除了参与国家精品课程外,学校自己也录制了部分课程视频资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录制了周口店地质教学实习路线视频资料,但这些视频资料目前还没有在校园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武汉)拥有中国最具实力的地质教育资源,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外籍院士5人,大学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就有17个学院(课部),设了60个本科专业,“地质学”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全国排名第一。中国地质大学是国家地质学理科和国土资源部地质工科人才培养基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还建立了国内一流的现代远程网络教育体系,但该网络教育体系并不对外开放。

国内很多高校都在寻求多种模式进行公开课的推广。复旦大学与网易合作推出本校的公开课。北京大学则自建公开课,北京大学图书馆在几年前就专门成立一个多媒体室,制作本校的视频资源,图书馆配备了视频制作设备和专职人员,但自建视频资源只在图书馆的校园网内,不对外开放。

中国地质图书馆可借鉴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多媒体制作模式,利用中国地质大学的教学资源,作为大学的合作方联合制作优秀地学课程,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地质大学、更多的人吸取其教学精华和优秀的教学成果。

科普类资源。科普类资源面向所有对地球科学感兴趣的非专业人员或青少年群体。

科普类资源可以根据用户类型和热点问题分成多个模块,如地球的演化、古生物、海洋、灾害、地质公园等。

科普类资源的采集可以通过采购或网络开放获取。在目前采购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重点放在收集开放资源上。国内做地质科普的有众多博物馆和科普馆,中国地质图书馆是国土资源部的地质科普基地,但目前还缺少一个比较全面的视频科普栏目,通过本科普视频平台,可以将地学知识以更直观、生动、精彩的方式传播给用户。

3.2.3 管理机制

树立资源公开的理念。免费、传播、共享与回报社会是公开课传递的教育理念。地质图书馆建设一个开放的地学视频资源,将学术研究、地学精品课程、地学基础知识以视频的方式大胆和共享,不但可以传播地学知识、普及地学文化,还可以扩大演讲人或主讲人的个人声望、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地质图书馆,增强中国地质大学和中国地质图书馆在世界上的知名度。

制定相关制度。视频资源的建设涉及到与外单位和个人的合作、知识产权的保护、用户权限的界定、视频资源制作的技术要求等。完善的制度保障是视频资源规范化管理的前提条件。

组建专职队伍。组建一个有地学专业背景的团队,负责采集和制作视频资源。优秀的团队建设是高质量视频资源的保障。

3.2.4 资金来源

开放课程运动提倡开放共享的非商业化理念,但制作、维护资源本身需要资金的支持。麻省理工学院每年用于公开课的费用是350万美元,推出一门视频课需要2-3万美元。国内精品课项目每门课的投入是15-20万元人民币。由于教育部投入有限,国内很多学校采用与第三方合作或学校自行投入的方式建设视频课程。对中国地质图书馆来说,每年投入一定的经费,寻求外单位和个人合作,并借鉴国外的运行模式,压缩制作成本,是一个可行的视频课程建设方案。

3.2.5 知识产权

图书馆要遵循国内外对公开课知识产权的协议和相关规定。国外公开课遵循“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国内公开课遵循国家现行著作权法、并以协议形式明确视频建设各方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视频演讲人以自愿共享为基本原则,图书馆负责本馆视频资源产权保护和运营管理工作,并制定相关制度确保资源的合法制作和使用。

3.2.6 平台建设

中国地质图书馆目前在建的多媒体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可以作为地学视频资源的平台。该平台可以按照视频资源的种类需求设定模块,后的资源用户可以在线观看或下载,图书馆可以通过IP地址等来设置用户使用资源的权限,包括在线使用或下载权限等。

3.2.7 面临的问题

中国地质图书馆视频资源建设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要有持续的资金投入,其次是要寻求合作方共同进行地学公开课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