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危重患者抢救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妇产科;危、急、重;医德。
l 妇产科危重病人的特点
(1)病人心理准备不足,发病急,诊治中急于了解病情的发展、疗效及愈后状况等,
(2)病人出现并发症及难以预料的意外而出现垂危状态,病情重,预后难以估计。有时甚至是无法避免要产生严重后果,如妊高征,胎盘早剥、脑血管意外、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如抢救不及时,方法不得当,极大危险,有时就会出现死亡或留下严重后遗症。
(3)危重病人常常有多个系统同时病变,致使病情复杂,变化多端,来势迅猛。器官组织在原发病因作用下遭受创伤,如妊羊水栓塞、娠合并心脏病伴心衰,妊高征合并视网膜脱落、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等。病情错综复杂,就需要多科合作,才能使病人转危为安。
(4)危重病人病情演变快,在短时间作到准确诊断难度大抢救工作难度高,涉及面广。如妇产科出血多就是产程中发生,产后出现,后果严重。由于出血量多,来势迅猛,偶发在正常分娩后,原因一时不易查清,这样就可能危及母亲生命,如当时可以预料,才能赢得的抢救时机,如医务人员稍有疏忽或医疗措施不当,严重后果很快出现,就可能给抢救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5) 危重病人的诊治风险性强。因病人的病情都较危重,抢救难度大,风险大;时间性强。危重病人症状急。在一定的时间内病情变化快,如,某产妇胎盘娩出后,突发大出血,瞬间意识不清、甚至昏迷呈休克状态;随机性强,不分日夜,危重病人之可能发病。妇产科危重病人的上述特点,给医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医术和医德素质要求。
2 妇产科危重病人诊治过程中的医德要求
(1)一切要以抢救危重病人生命为中心原则,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广博的知识及高超的急救技术,使患者及家属感受到医院的人道主义精神。牢固树立时间价值的伦理观,同时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养成准确、敏捷、果断、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对于妇产科危重病人来说,时间非常宝贵,医生、护士及医技人员都要争分夺秒、紧密配合,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准确的判断,并全力以赴迅速投入到抢救治疗中去赢得主动。要充分了解急救殊的医患关系,清醒地认识到急救就表现在急、快、准上,患者病情急,心情急,要求急。医生应反应快,抢救急,治疗准确。以娴熟的技术沉着镇定,忙而不乱的态度来平稳杂乱的气氛。有高度的同情心,爱岗敬业,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病人实施医疗服务。
(2) 树立极端负责、无私忘我的工作精神。医生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精心细致,会使患者付出最小的代价;而疏忽大意,草率从事,会给产妇及家属带来巨大的痛苦甚至付出生命。如在抢救危重病人过程中,从接触患者的那一刻起,患者就把全部的信任,全部的希望都交到了医生的手中。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就应该对患者负责到底,不将患者随便推给其他医生,并且勇于承担医疗风险,对病人生命高度负责。在诊疗过程中要认真观察病人的症状及病情的发展,并作出准确的判断。这就要求医务人员要有忘我工作、自我牺牲及密切配合的精神。
(3) 树立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危重病人的抢救是性命攸关的大事,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大意。如2010年某产妇足月妊娠,因妊高征行剖宫产术,由于护理人员在手术后,做到勤巡视、细观察、准确记录,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先兆,在手术后约40分钟,护士巡视时发现患者切口处渗血并且血液不凝,立即报告医生,医生检查病人后诊断是DIC。由于发现、处理及时,使患者没有经受更大的痛苦。经手术治疗,患者病情趋于平稳,脱离了危险。上述病例显示,医护人员工作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细致周密地安排整个工作程序,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行事,使疾病得以及时地发现和治疗,使患者得以及时地抢救。
(4) 树立密切配合的协作精神。妇产科危重病人在抢救中,往往需要多科室,多人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及密切配合。如一乡镇院产妇足月妊娠,在分娩过程中,由于助产人员技术操作不熟练,动作粗暴,造成严重会阴撕裂伤,出现失血性休克至DIC,患者转我院进行抢救。在参加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的每一位医务人员都把自己看作是抢救集体中的一员,相互协作,团结一致,恪尽职守,共同努力,与同仁们交流经验,讨论问题,克服困难,以确保抢救的成功。在渡过了几个不眠之夜后,把已濒临死亡线上的患者挽救回来,使抢救工作获得最大的效果,切实为危重病人开辟了一条生命的绿色通道。
(5) 对危重病人的抢救要有过硬的急救技术。危重病人的病情特点是:病情急,来势猛,复杂多变,无规律,难判断,风险大。这就要求医务人员一定要掌握过硬的急救技术。一是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二是具备娴熟的操作本领。在抢救过程中注意学习他人长处,积累急救经验。掌握过硬的急救技术,并非一日之功。作为医务人员,平时就应该刻苦钻研,虚心好学,努力掌握多专业学科的知识,练就急救本领,以便自己在急救工作中得心应手,使危重病人尽快转危为安。
(6) 全面了解危重病人的病情、病史、及时准确的作出诊断。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由于没有详细的询问危重病人的症状及病史而导致误诊,或由于医生诊断的不及时,使危重病人的病情被延误甚至加重。在抢救危重病人的时候,要避免一切可能出现的人为的失误,牢记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古训:“生命短暂,医术常青,机遇难逢,经验常谬,确诊实难。”
【关键词】
气管插管;急诊;危重患者;抢救;应用
气管插管是将一种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经过声门插入气管内,使得患者的气道通畅,为患者的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提供条件。作为呼吸道管理中,被应用得最为广泛的手段之一,气管插管已经成为在急救工作中最常用的抢救技术之一,对于急诊科危重患者的意义十分重要[1]。近年来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生在抢救急诊危重患者方面,应用了气管插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文就本院急诊科应用气管插管抢救急诊危重患者方面的效果,做出相关的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随机选择本院急诊科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66例需要进行气管插管的危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66例患者中,男37例,女29例;年龄28~47岁,平均(34.5±0.1)岁,平均体重(61.2±0.3)kg,平均身高(162.4±0.2)cm.其中需要插管的原因分别为:心肺复苏24例,占36.36%,急性中毒17例,占25.76%,急性脑出血患者21例,占31.82%,胸外伤患者4例,占6.06%。
1.2方法
1.2.1插管前准备不同型号的气管内导管、硬牙垫、喉镜、吸痰管、吸引器、氧气。
1.2.2插管方法主要采用口腔明视插管法,患者取仰卧位,若是反应迟钝或者是昏迷的患者,则可以直接进行插管,若是患者还有意识,则应该进行麻醉处理后再进行插管。精神恍惚或者是烦躁不安的患者应该先给予适当的镇静处理,以免增加插管难度。插管时应该尽量动作轻柔,避免伤及患者的牙齿和声门。插管后应该先确认导管已经进入气管内,再进行固定。
3讨论
众所周知,及时有效地恢复危重患者的通气,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2]。尤其是对于一些已经存在呼吸骤停、心跳骤停的患者而言,进行紧急的气管插管建立有效的人工气道,是抢救的关键[3]。作为在急救工作中最常使用到的一种抢救手段,气管插管技术已经为很多危重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从而使得危重患者的存活率有所提高。
气管插管的指征有以下几点:患者的自主呼吸突然停止、急性呼吸衰竭、中枢性或者周围性呼吸衰竭、存在可能误吸上呼吸道分泌物或是胃内容物甚至是血液的患者、存在上呼吸道损伤等影响正常通气的患者[4]。气管插管无绝对的禁忌证,但是应该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本身有喉头的急性炎症,在插管之后可能会使得炎症扩散,所以对于此类患者,应该谨慎进行气管插管。如果患者本身已经存在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那么应该先纠正患者的凝血功能之后,再进行气管插管。
在进行气管插管的时候,动作要尽量轻柔,以免损伤患者的牙齿和声门,减少插管后喉头水肿的发生,如果患者的精神恍惚或者情绪烦躁不安,应该先给予镇静药物使得患者镇静下来,避免在插管过程中被患者打扰从而增加插管时间和难度。
由于气管插管时,由于迷走神经的反射,很有可能造成患者的呼吸以及心跳发生骤停的现象,这样的现象尤其高发于生命垂危、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所以在进行气管插管的时候,应该让患者充分吸氧,并且进行实时监测,急救药和急救器械应该备好,一旦有意外发生,及时进行抢救。
本次临床观察中,66例需要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在进行了气管插管后,存活率达到100%,安全转运到专科进行治疗。其中一次插管不成功的患者在进行第二次的插管后,也能及时有效地建立起人工气道,为下一步的抢救打下良好的基础。综上所述,气管插管在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值得广大急诊科医生学习、熟练操作。
参考文献
[1]唐玉清,王亦君.气管插管在急诊危重病人抢救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中国医药导报,2007,4(13):156-157.
[2]姚允泰,龚志毅.急诊气管插管的若干问题.中国急救医学,2005,25(8):585-587.
关键词 农村 基层医院 气管插管 急诊抢救
临床资料
笔者通过在基层医疗卫生急诊抢救68例中体验到气管插管在抢救急、重危患者的重要性,其中所遇心脑血管疾患26例,插管成功抢救22例,死亡4例;农药中毒26例,插管成功抢救21例,死亡5例;创伤8例,插管成功抢救6例,死亡2例;癫痫持续状态3例,插管成功抢救3例;淹溺1例,插管成功抢救1例;电击2例,插管成功抢救1例,死亡1例;转诊12例,插管成功抢救12例。
讨 论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1(a)-041-01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急诊急救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一个医院的医疗水平,急诊患者多数是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危险性大、死亡率高,也最容易发生医疗纠纷的患者群体。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是救治危重患者最有效的机制,为了突出急病急治,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建立和完善急诊绿色通道是最有效的途径。所谓急诊绿色通道是指医院为高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因此,急诊护士积极参与通道的建设,对加强通道的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实施方案
1.1制定规范
科学系统的绿色通道管理制度,健全组织、统一指挥。
1.1.1绿色通道负责人:急诊科主任。
1.1.2医务人员要训练有素,技术娴熟,职责明确、坚守岗位,能胜任抢救各种危重病人的需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1.1.3急诊急救室为抢救危重病人的专用设施:一切抢救物品实行“五定”制度(定人保管、定点放置、定量供应、定期检查、定期消毒),保证抢救病人使用。
1.1.4在抢救危重病人时,护士应根据病情及时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观察生命体征、准确执行医嘱,医生口头医嘱要准确清楚,护士要复述一遍后执行,然后做好记录。
1.1.5开通生命绿色通道:急诊患者进入医院后实行先抢救后付费,先检查后记帐,先住院后办手续等便捷措施。保证绿色通道在各个环节畅通无阻。
1.1.6作好后勤保障工作:对于突如其来的灾难,如车祸、火灾往往会使患者及其家人来不及联系,被送来急诊室后又常出现各种恐惧心理,做好与患者的心理沟通并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如为患者送水送饭、与家人联系,尽可能地安抚好患者。
1.2做好绿色通道的建设从三个方面着手
包括:①人员保证。医生、护士及相关人员。②仪器设备保证。抢救室内各类抢救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③其他基本设备的保证。如医院各医技科室的布局、推车、轮椅都时刻备用。
1.2.1加强业务管理,提高急诊护士的技术力量,提高抢救应变能力,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制定急诊常见疾病的抢救预案,如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流程,休克的抢救流程等。
1.2.2保证仪器设备完好。急诊抢救室内抢救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每班护士接班时都要检查。心电图、呼吸机、洗胃机、除颤器等抢救仪器是否正常,并保证每周1次检修养护、清洗消毒,急救箱内药品及急救车内的药品每班清点,过期及时更换,少药及时补充。
2效果
自我院建立急诊绿色通道以来,护士在畅通绿色通道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①对绿色通道第一要素人员保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医生的及时到场、护士的及时救护,第一时间挽救患者生命。②对绿色通道第二要素仪器设施的维护起到重要作用。急救室内的药品、仪器、设备物品都由护士直接管理,保证这些设备的完好。③对第三要素其他基本设备的维护也起到了相应的作用。急诊护士的高素质为病人的抢救争取了时间,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增加了病及家属的满意率,也提升了医院的整体形象。
3体会
3.1强化、急诊护士的心理适应能力
急诊室是时间急,病情重,意外事故发生的地方,这就要求急诊护士对危重病人能够做到快速评估、果断决策,各种操作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为畅通绿色通道,要求护士有娴熟的技术,敏捷的思维,在抢救各类患者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3.2提高了急诊护士的沟通、管理能力
急诊护士要管理好绿色通道必须与医生、护士、挂号室、药房、收款处等科室做好沟通和协调。
3.3培养急诊科护士快速有效应急能力及综合协调能力
定期开展抢救技术培训,如心肺复苏术、大出血处理,确保在抢救过程中动作到位,正确有效。在抢救过程中保持头脑清醒,明确自己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需要通知什么人、使用哪些急救器材,并能够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见性的护理,同时协调相关科室的关系,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急诊绿色通道也是对护士急救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实践。
3.4提高竞争力
急诊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的缩影,是医院综合水平的体现。急诊树了品牌、提升了形象,提高了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能力。
4小结
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化,医疗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绿色通道的开展对急诊科护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急诊护士在积极参与急诊绿色通道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提高抢救能力、应变能力和各项综合能力,使病人真正得到最及时、最有效、最安全的救护。
[参考文献]
[1]张秀玲,万凌云.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104.
急救护理的着眼点应视安全第一优先科室安全文化可以理解为将安全第一优先整合到每一个单元,注入到每一项操作规范之中,并付诸于每天的工作实践中。安全文化将文化的所有内涵向以安全为目的的方向推进,构成全科的统一行为。急诊科早期救治工作的特点是病因尚未明确,抢救时多以一种重症危象为首发临床表现,病情发展迅速,因此抢救患者死亡危险性高。这就要求急诊护士对重危患者能够做到快速评估病情,果断决策,因人因时因病不同,分秒必争地抢救患者生命。越是如此越应视护理安全为护理工作的命脉,一切抢救工作如果没有安全保障,即为100×0=0。急诊工作随机性、时限性强,急诊抢救患者就诊有一定的逆时间性。晚间小夜班往往是就诊高峰,急诊护士尤其抢救室护士一定在认真工作的同时,注意护理安全。既要在有效时间内进行繁重、紧张的抢救工作和技术操作,又要承担护理工作责任。我们在急诊护理技术上视安全为先,提出细致严谨,求实慎独。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尤其是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上。用熟练准确的操作和急诊抢救技能,尽力挽救患者的生命。时刻将安全摆在首位,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抢救风险,保证护理安全,增强护理人员的抗风险能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强化内涵建设,实行科学管理科室安全管理实行科学化管理,管理手段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必须强化内涵建设,坚持科学管理。科室为危重症抢救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核心制度,如抢救制度、查对制度、转送危重症制度、抢救物品管理制度等,要求科室护士严格遵守,并随着工作中发生的问题随时修订以持续改进。规章制度带有强制性,是提高各级人员事业心、责任心,增强团队凝聚力,预防各种事故、差错、矛盾发生的保障。制度建设内涵带有长期性、根本性和稳定性,是护理抢救工作的安全设计。科室团队组成安全质量控制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科室护理工作进行评价,教育全体护士既要遵守制度,更要尊重制度。我们通过制度来规范抢救工作,也通过制度文化保障全体护士对制度的自觉遵守,以双重作用来保证制度的执行力。
强化管理功能,实施系统管理急诊抢救是多人协作的群体劳动,科室医护之间、护护之间、科室之间的协调配合与交流互动是护理安全文化的重要环节,这种良性互动交流应该是经常的、自觉的、坦率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帮助的。急诊抢救中高风险服务还有着许多不确定性。如单位时间内来多个抢救患者造成急诊环境拥堵,使抢救资源严重缺乏带来的安全隐患;成批伤员造成的患者身份识别困难等。需要当班护士对各个环节的协调性、各项制度的统一性、抢救安排的科学性、抢救过程的严肃性做到系统实施,才可取得安全管理的主动权。如患者身份识别我们采取至少两种以上方式进行核对;对昏迷患者、有沟通障碍的患者及老人、小孩均由陪伴家属参与核对等。其他方面如患者防跌倒的醒目标识、各种管道的清晰标记、复苏设施及药品的完好与便利、急救技术的灵活应用、紧急及意外事件的处理能力、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医院感染的预防等每个环节均有系统的制度流程及防范措施。从环境设施的规范及完备、护理技能、问题的妥善处理和解决,均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与控制,从而保证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安全。
强化责任意识,实施量化管理急诊科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就是急救物品的管理,抢救速度再快,操作技能再高,但抢救物品发生故障,不能形成抢救功能,这种高技能和快速就是无效的。而急诊科又是半开放的医疗场所,每天行行各类人群都有,物品的管理尤为重要,尤其是抢救药品和抢救器材的管理,在平时工作中要保证做到急救物品管理的“一专”、“四定”。即专人保管,定数、定位、定卡片、定期检查。我们除设一名富有责任心和有专业能力的器械护士专人管理抢救物品外,在物品管理制度上主要的措施有:(1)健全各类登记本,建立药品登记本、抢救车登记本、贵重药品物品登记本、毒麻药品登记本及各类仪器设备使用登记和维修登记本,并认真登记。每月科室指定一人协助器械护士共同检查急救药品物品,并及时更换,确保药品在有效期内。(2)班班核对,每班护士认真交接班,贵重物品药品共同检查并签字,急救器械有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尽快修理。(3)随时检查,每周二护士长抽查,急救车内药品及用物完好率应在100%。(4)及时补充,抢救后药品及时补充,抢救器械用后及时清理、消毒清洁整理,并做好下次使用准备。抢救物品完整的应急管理状态,应是一应俱全﹑百分之百有效的物品,是放置位置固定、不易在紧急抢救中发生使用错误的物品;最主要的是用在患者身上立即能够迅速形成抢救功能的物品[3]。只有在管理中层层把关,才能确实保证抢救物品时刻处于完好的应急状态。根据卫生部颁发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我们在抢救物品管理中,不断优化物品管理,做好物品的明示,使标识清晰,每月在科护理总结会里分析物品管理中的漏洞,不断持续质量改进
关键词:颅脑外伤;灾难事件;急诊;应对策略
灾难事件尤其是突发的灾难通常是难以预测的,当今世界,自然灾害、重大灾难事故、交通事故,突发意外伤害事件屡见不鲜,尤其是基层医院的急诊科每天都在接诊大量的突发事件伤员,突发事件造成人员伤亡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但随后因抢救不及时或抢救措施不当造成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就更令人扼腕叹息[1]。而严重颅脑损伤所致的神经外科患者的抢救更是争分夺秒,因此对突发灾难事件的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抢救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提高患者救治的成功率是每一位急诊护理人员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泰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在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接诊102例颅脑损伤的危重症患者的处置中,应对迅速,组织管理得当,抢救及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9月~2015年9月共接诊颅脑损伤危重症患者102例,其中男78例(76.47%),女24例(23.53%),男女比例为3.25:1年龄在5~89岁,平均年龄36.54岁。GCS评分大于8分者,69例,GCS评分小于等于8分者33例。其中脑疝患者28例。收治入院急诊手术患者89例。急诊室死亡患者4例。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检查证实存在严重颅脑损伤, 符合颅脑外伤诊断标准[2],均有急诊手术指征。
1.2方法
1.2.1应对措施 急诊现场控制,急诊科在接到急救车病情急救电话,立即启动危重症患者急救预案,询问现场情况和伤员情况,致伤原因,以及生命体征。根据伤员数量和伤情,及时安排抢救场地,准备急救器材,药品等,联系相关急诊科室医师急诊支援。
迅速组织应急救护队员在急诊室门口接应急救车,转送患者至急诊抢救室,立即给予检查生命体征,心电监护,吸氧。心跳骤停者立即启动心肺复苏流程,自主呼吸不佳者,立即清除口腔呕吐物,并行气管插管,给予开放静脉通道,快速输液纠正休克,考虑严重颅脑损伤者血压稳定者给予快速静滴甘露醇。完善相关检查,生命体征稳定者,在医务人员陪同下急诊进一步行CT,心电图等常规检查。
1.2.2抢救现场环境维护 由急诊保安人员及时疏导家属,维持抢救现场秩序,排除一切干扰抢救的外在因素。必要时协助联系家属,通知单位,保管昏迷患者的物品,确保抢救工作的有序进行。
对于没有家属的昏迷患者,开放绿色通道,及时汇报医院医务科或者总值班,进一步指导、协调抢救和住院事宜,并完善相关审批手续。按照程序积极抢救。
1.3观察指标 急诊室死亡率,入院时GCS评分,急诊室抢救时间,住院死亡率,合并多发伤情况。
2 结果
急诊室死亡患者4例,其中2例为合并全身多发伤,病情进展迅速,虽经CT检查,急诊抢救等,最终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无效死亡。其中一例患者受伤后现场时间超过2 h,在急救车上行紧急气管插管,球囊辅助呼吸入院,急诊完善相关检查后,血压下降,急诊扩容抗休克治疗,最终心跳停止,抢救无效死亡。其中一例患者高龄85岁,入院时双瞳散大,经CT检查后,家属要求放弃进一步积极抢救治疗,迅速病情恶化死亡。入院时GCS评分在13~15分者21例,其中有13例转出急诊室时GCS评分下降;入院时GCS评分在12~8分者30例,其中有18例转出急诊室时GCS评分下降;入院时GCS评分5~8分者28例;入院时GCS评分3~5分者19例。102例患者中,入急诊科抢救时间≤10 min者有13例(12.7%),10~30min者有42例(41.2%),30~60 min者有30例(29.4%),60~90分钟者有10例(9.8%),>90 min者有7例(6.9%)。住院患者行急诊手术患者89例,住院死亡23例(23.5%);非手术治疗9例,住院死亡7例(7.1%)。其中有因考虑预后不佳或者其他原因自动出院患者5例,随访均死亡。本组研究病例中死亡率为38.2%。入院患者合并多发伤者59例(57.8%),包括骨折,胸部损伤,腹部损伤,尤其以骨折和胸部损伤多见。
3 讨论
灾难事件中造成严重颅脑损伤的特点: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其抢救要求专业性强,措施要求全面、及时、得力[3-4]。这类患者在早期没有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将直接影响其生存率和抢救成功率。因此,建立良好的院内急救模式,在危重患者到来之前做好准备工作,入院后快速判断、评估病情和及时有效的处理,可以赢得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5]。本组资料中结果显示非昏迷严重颅脑损伤患者其中有31例(30.4%)在急诊室抢救过程中意识障碍加深,故急诊抢救严重颅脑损伤患者需要提高警惕,部分非昏迷患者合并严重颅脑损伤时,病情进展迅速,应争分夺秒,抓紧时间。本组患者死亡率为38.2%,其中院内死亡30.9%,说明严重颅脑损伤具有较高死亡率。而因家属原因选择非手术治疗的死亡率更高,具有手术指征的严重颅脑损伤患者选择手术治疗能显著降低死亡率。急诊室检查抢救时间在10~60 min患者最多,尤其是在10~30 min患者占41.2%,研究表明在此阶段加强救治能力,能够提高患者后期治疗效果[6]。本院开通危重患者“绿色通道”,启动危重症急救预案等措施是有力的措施。
3.1据资料分析,重大伤亡事件中许多生命损失和伤残多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指挥系统,未能有效地调动资源。集结精锐,迅速有效的分诊和急诊抢救是为患者赢得宝贵抢救事件的基石。尤其是在突发灾难事件群体伤员的救治中,救护工作的效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7]。采用检诊分类、抢救观察、分流后护送为一体的救护预案,抓好快速检诊,尽快分辨轻重缓急,对危及生命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护措施,可以提高了救护速率[8]。我们科室目前制定出科学快速的突发灾难事件伤员应急处置预案,主要发挥护理骨干的作用,第一时间由主管护师协调医护配合,医患配合,快速有效的形成护理集结,各司其职,完成患者的入区管理,急诊检查,术前准备,现场抢救等护理工作。绝大多数患者在得到积极、正确、稳妥的治疗,治疗效果得到了提高,和国内其他研究者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9]。
3.2神经外科诊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颅脑外伤手术对于手术时间的要求是分秒必争,除了快速有效的临床抢救路径,完美的医护配合也为患者生命的抢救赢得宝贵时机。而完美医护配合需要护理人员具有精专专业知识。因此对急诊科护士进行神经外科专科的培训,要求掌握专科的理论知识,熟练专科技术和沟通技能。护理人员要积极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以达到专科技术规范化、程序化、专业化,推动专科护理事业的发展,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制定了专科组护士培养目标和计划。每年均组织神经外科相关的业务学习,包括:①神经外科基础解剖知识;②各种常见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治;③各种神经外科护理技术要点;④神经外科护理的新动态和新发展;⑤危重患者个体化护理的要求和实践。通过学习,科内护理人员在理论上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技术上迅速成长。在对专科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的基础上,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整体护理水平,并且同时及时反馈信息,对医疗工作提出建议,及时做出改进,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3.3重视对家属的思想工作,注重医患沟通。一个家庭遇到突发事件,亲属受到伤害,做为家属大多心情都较为激动。目前医患关系较为紧张,对于突发事件积极、有效、妥善处理,医务人员不仅要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更要密切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积极使医疗和救治工作得到家属的理解和肯定。并且可大大降低医疗风险。在急诊抢救室抢救以及辅助检查现场,通过保安和护工协助维持抢救秩序,疏散大批家属和群众围观等,对于顺利开展抢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多难兴邦,只有在工作中总结思考,才能更加从容面对,推动急诊与灾难医学的发展,提高这类患者的救治水平。首先对于突发灾难事件危重伤员的救治工作要形成一个完备的管理体系包括:灾难救援的法律法规以及应急预案,现场急救及院前急救体系,医院紧急救治体系等,在严重颅脑外伤患者救治中要责任明确,救治迅速,协调通畅,切实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1]。做为一名急诊护理人员只有苦练基本功,严格按照相关工作预案,为及时抢救严重创伤提供有利条件,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积极有效的与患者沟通,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更加优质人文的护理服务,才能促进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康复,避免医疗矛盾的产生[10]。总结经验和教训,为突发灾难救治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策略;进行有关灾难事件中严重颅脑损伤患者护理的研究,创新护理工作体系和制度,才能使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落到实处,使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段晓春,李瑶瑶. 二级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策略和思考[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0,05(9):861-862.
[2]梁桂芬.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分析[J].医药前沿,2001,1(24):281-282.
[3]李东海.重型颅脑创伤的治疗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12):26.
[4]相久大,王尚武.基层医院颅脑损伤的急救处置程序[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01):36.
[5]胡如军,徐如祥,姜晓丹,等.交通事故性重型颅脑损伤院内急救后效果分析(附1107例报告)[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9):916-919.
[6]刘红霞,吕炎英,江桂连,等.48 例颅脑外伤的急救措施与优质护理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0):183-184.
[7]陈辉.颅脑损伤救治需要重视的问题[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1, 10:1189-1190.
[8]张建民,李兆辉.如何做好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衔接[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0,2(2):95-97.
1.1急急诊患者发病急骤、来势凶险、时间性强,所以一切工作突出一个“急”字,要分秒必争、迅速处理。这决定急诊护士应有巨大的潜能,投入高速度、高效率的工作。
1.2忙急诊患者病情变化快,来诊时间、人数、病种及危重程度均很难预料,因此随机性大、可控性小。尤其遇有交通事故、集体急性中毒、传染病流行等,患者常集中就诊。所以急诊工作十分繁忙,要做到紧张而有秩序[1]。
1.3多学科性急诊患者病种复杂,疾病谱广,几乎涉及临床各科常需多科人员协作诊疗。因此要有高效能的指挥组织系统和协作制度。
1.4易感染性急诊患者因无选择性,常有传染患者,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要特别注意无菌操作和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5涉法及暴力事件多如服毒自杀、车祸、打架斗殴的刀伤等。因此,要遵守医疗法规及要有高度的自控力,防止发生医患冲突。
2急诊护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2.1承担急诊护理工作对病情紧急的患者做好预检分诊工作,能得到及时诊治和处置。
2.2承担急救护理工作制定各种急诊抢救的实施方案。对急危重患者以及成批伤员,要上传下达立即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对急诊留观的重患者应及时配合医生以明确诊断,正确治疗,必要时给予监护。
2.3承担急诊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急诊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培训急诊护理人员的抢救水平,加速急诊护理人才的成长。
2.4开展急诊护理领域科研工作开展有关收集急症、危重症患者病情发生发展过程的第一手资料和护理方面的研究工作,从而可总结诊治、护理等方面的经验及规律,提高急诊护理质量;进一步找出问题,研究、分析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的检控。
3护士在急诊医疗中的多种角色
3.1护士是急诊医疗中的主力军护理工作是具体实施抢救和治疗方案的“主力军”。医师所制定的治疗和抢救方案固然起到决定性作用,但关键在于确切地执行所指定的方案。如对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抢救,就应严格地做好雾化、翻身拍背、吸痰、观察病情、无菌操作,如有一环失败,即前功尽弃。
3.2护士是急诊医疗中的先行官急诊护士也就是“一线人员”,在24h内与患者保持密切接触。患者一进急诊科,首先接诊分诊的是护土,是分诊护士把他们安置在抢救或诊治场所;危重患者进入抢救室,首先接诊的又是抢救护士,根据病情即作紧急处理;如患者留置在急诊科,又是护士进行巡回观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所以护士是首先接触患者、首先抢救患者、首先发现病情变化的“先行官”。
3.3护士是急诊工作的管理者为保证急诊工作的正常运转,护士负责管理全科的一切设施,负责医疗物品的领取,负责抢救仪器的管理,从而保障了医疗用品的供应,保障了抢救仪器的完好备用状态,保障了急诊工作的正常运转。
4急诊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急诊护士是急救医疗的重要力量,是抢救、护理急症患者和危重患者的主要成员。因此,急诊护士素质和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急救工作的质量。对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工作要求是[2]:(1)急诊护士不仅要有熟练的护理技术,动作迅速,思维敏捷,身体好,还要有高度责任感和同情心。(2)急诊护士必须具有各科急诊临床知识和经验,并具备一定的应急能力和基本抢救技术。(3)掌握急诊分诊原则,鉴别分诊快而准,以缩短候诊、分诊和诊疗时间。(4)要熟练掌握抢救技术操作,掌握监护仪器、呼吸机、除颤器、输液泵的使用方法和管理技术。掌握心电图的操作和阅读,掌握气管插管、除颤及小伤口的清创缝合术。(5)熟练掌握常用急救药物的名称、剂量、药理作用、用法、禁忌证及注意事项等。(6)掌握急诊常用化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7)抢救患者时,按规定有权调度医院有关人员来急诊参加抢救。(8)急诊护士要举止端庄、文明礼貌、作风严谨、语言精练贴切、能宽容患者并具有良好的自控力。超级秘书网
5急诊护理工作的制度和常规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各项工作制度、各岗位职责、抢救制度、差错事故防范制度、规范服务制度、奖惩制度等,使护理人员职责明确、有章可循。(2)健全常见疾病抢救常规,如呼衰、心衰、脑出血、心跳骤停、心梗、休克、中毒等的抢救常规,使抢救工作规范化,护理人员配合程序化。(3)健全抢救护理常规,如CPCR、昏迷、出血、休克、气管插管、呼吸机、三腔双囊管等护理常规,使护理工作规范化,护理操作程序化。(4)建立急救物品的保障制度,要求急救药品、物品、器材齐备,性能良好,合格率100%。做到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及时补充[3];无药品过期、失效、变质;消耗性物品要定位、定量、无过期。
【参考文献】
[1]范静.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与对策[J].实用医药杂志,2006,23(9):108621087.
[关键词] 骨髓腔输液; 成人急救; 效果
[中图分类号] R826.2+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144-01
骨髓腔输液是儿童急救的常用输液方法,特点是穿刺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可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完成。近年来,随着骨髓腔输液技术的推广,目前该输液方法已逐渐在成年人中推广应用,据相关文献报道,在欧美很多发达国家已将骨髓腔输液作为临床急救措施之一,并要求护士必须熟练掌握[1]。骨髓腔输液的部位儿童以胫骨、胸骨为主,其它部位如髂骨、桡骨、锁骨等部位均可选择作为输液通道[2]。本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46例急诊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24例患者选择胫骨为骨髓腔输液通道,另选择22例常规深静脉穿刺或浅表静脉切开输液的患者为对照组,对二组患者抢救成功率、输液通道建立及血压回升时间进行观察分析,以指导临床急救。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24例采用骨髓腔输液的急诊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28-55岁,平均年龄37.5岁;另选择同期采用常规深静脉穿刺或浅表静脉切开输液的患者22例对照组,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26-54岁,平均年龄36.5岁;所有患者均属危重患者,急需应用抢救药物,但均因静脉塌陷无法及时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二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输液通道建立方法 本组24例患者发现静脉塌陷无法及时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后立即行常规深静脉穿刺置管或浅表静脉切开,其中行深静脉穿刺置管的14例,行浅表静脉切开的10例。成功后接输液器输液及时抢救。
1.2.2 观察组输液通道建立方法 本组24例患者发现静脉塌陷无法及时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后,立即对胫骨粗隆内侧下方平坦处消毒,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根据患者年龄、体型选择合适的骨髓穿刺针,戴无菌手套穿刺,连接输液器输液及时给予抢救药物,并由助手协助包扎固定。
1.3 观察指标
1.3.1 输液通道建立时间 记录所有患者入院抢救开始时间及输液通道建成时间。
1.3.2 血压回升时间 记录所有患者抢救至血压回升时间。
1.4 效果评判 记录所有患者抢救开始后4小时血压、尿量及SaO2。有效:患者症状有所改善,SaO2>0.75,血压回升,尿量>17m1/h。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血压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有效20例,有效率83.03%,死亡1例,死亡率为4.17%;对照组有效15例,有效率68.2%,死亡3例,死亡率为13.6%,二组抢救效果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二组患者抢救4小时后效果比较[例,%]
二组患者输液通道建立时间、血压回升时间比较显示,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二组患者输液通道建立时间、血压回升时间比较 [例,x±s]
3 讨论 在急诊对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中,快速、准确的建立输液通道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危重患者一方面需要进行复苏抢救,同时要求轮流抢救药物,由于重症患者外周静脉常收缩塌陷,传统的快速输液通道很难迅速建立,而静脉切开建立输液通道又耗时长,并影响复苏术的实施[3],因此很难满足抢救的需要。而骨髓腔输液穿刺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可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完成,从本院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示,观察组成功率优于对照组,输液通道建立平均时间较对照组短9.1min。比较结果提示骨髓腔输液穿刺在成人急救中的效果显著。
骨髓腔轮流用于成人急救在国外早有报道,研究表明,当患者病情危重时,外周静脉会塌陷,而骨髓腔静脉通道仍具有较大通透性,这一发现为骨髓内输液提供了解剖基础。骨髓腔的网状海绵静脉窦经中央管、滋养静脉和导静脉与血液循环相通[4]。一旦骨髓腔输液通道建立,药物可迅速进入血液循环。经本组24例成人患者的抢救结果显示,效果显著,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此方法,对于急诊中骨折、成骨不全患者不能使用该方法,并且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一旦抢救有效,其它通路建立,应立即拔除,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鞠家玉,刘萍.骨髓内输液在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3,15(8):485.
[2] Dubick M A,Holcomb J B.A review of intraosseous vascular access:current status military application[J].Mil Med,2000,165(7):552.
文章编号:1003-1383(2012)02-0281-02 中图分类号:R 473.7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2.065
产科急重症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1],及时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是使患者获得抢救、治疗的首要前提。静脉留置针作为近几年来我国新发展起来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因其不易滑脱、能减轻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痛苦、有效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随时保证快速静脉输液及用药等优点,为产科急危重症抢救提供了有利条件,已在产科得到广泛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了医疗纠纷。我科于2009年将静脉留置针应用于急危重症孕产妇的抢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危重症孕产妇52例,其中妊娠期合并高血压、子痫24例,前置胎盘8例,宫外孕大出血9例,产后大出血8例,胎盘卒中3例。
2.方法
(1)静脉的选择:以上肢静脉为主,如头静脉、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这些血管相对粗直、弹性好、血流丰富、易于固定、胶布不易脱落。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留置导管。
(2)操作方法: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在穿刺点上方10~15 cm处扎止血带,以进针点为中心,用05%碘伏消毒两次待干(消毒直径>10 cm),旋转松动外套管,并调整针头斜面向上,嘱患者握拳,以15°~30°角行静脉穿刺,进针速度宜慢,以免过快刺破血管壁。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针芯退出0.5 cm,连针带管继续沿血管向前进针1~2 cm,保证外套管尖端全部进入血管后,向前沿血管方向缓慢推进套管至3/4,然后撤出针芯(切忌先撤出针芯,以防送管时外套管弯曲打折而引起穿刺失败),嘱患者松拳,同时松开止血带,打开调节器,观察液体流速和局部有无肿胀,确认无异常后用3 M透明敷料帖固定留置针,胶布固定输液管,并在敷料帖上注明置管时间。根据病情需要调节输液滴速。
(3)封管:采用连续不间断,边推注边旋转式拉退出针头的正压封管方法[2],使封管液充满整个导管腔,拔除针头后,同时左手迅速卡住小夹子,夹闭延长管的近端。目前认为封管液以生理盐水为好,因为生理盐水对血管刺激性小,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3],且操作简便,不需要溶媒稀释,不受病种限制,符合生理要求。
(4)留置观察: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一般为3~5天,最长不超过7天[4]。留置时间的延长要观察留置部位有无炎性反应,是否保持较好,如果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除留置针更换注射部位,并用50%硫酸镁热湿敷局部。
结果本组52例患者中有2例因神志不清自行将留置针拔出,2次穿刺成功后使用约束带固定肢体,保证了抢救的顺利进行。留置针留置时间最短2天,最长5天,无并发症发生。52例危急重症孕产妇均抢救成功。
讨论由于静脉留置针穿刺选取粗直、弹性好的血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可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为临床抢救治疗赢得时间。静脉留置针是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管壁光滑,柔韧性好,可随血管形状而弯曲且留置在血管内有一定长度,不易破坏血管壁。避免了因为孕产妇子痫抽搐或躁动而引起针头脱出、液体渗漏等情况,既可减少穿刺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又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使护理人员有更多时间观察病情,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使抢救护理工作达到预期目标。留置针管径大,静脉输液速度快,在抢救产后大出血性休克患者的时候能快速输入液体或血液,在短时间内可补充大量液体,迅速扩容,提升血压,及时纠正休克。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又为产科急危重症抢救及后续治疗奠定了基础。急危重患者经常有临时用药,用药种类多,只要相互间无配伍禁忌,可以连接三通管建立多条输液通道。急危重患者在抢救过程中随时需要采血行各种检验,为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使用留置针后,如需采血可用注射器接上留置针尾端直接抽取血液,不仅使用方便,有效保护血管,而且能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保证了产科护理质量。良好地固定可以防止导管脱出,保证抢救的顺利进行。因此在穿刺前应检查输液管接头及肝素帽是否连接紧密;穿刺成功后贴透明敷料帖时用手轻压表面,使敷料帖与皮肤紧密相贴;弧形固定延长管,以利于导管受外力牵拉时有一定的余地。对神志不清及躁动的患者,应加约束带,以免患者过度活动或自行拔出针头。
参考文献
[1]韩临晓,陈雪梅,黄剑仪.基层医院产科急危重症就地救治与转运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3):17821783.
[2]薜 花,程瑞峰.产科学及护理[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4.
[3]范文艳,段丽花.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J].包头医学,2010,34(3):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