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微商的盈利模式范文

微商的盈利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微商的盈利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微商的盈利模式

第1篇:微商的盈利模式范文

王颖的成功只是蓬勃发展的微商中的一个缩影。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微商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席卷我们的生活,2015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投身于微商事业。那么,到底什么是微商?微商又是如何运营的?微商的春天是否真的已经到来?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微商,不仅仅是微信电商

3月24日,记者见到王颖时,她正在和员工一起忙碌地分发货物,几十箱的面膜要赶在快递下班前全部投递完毕。“现在面膜销量很不错,基本上都是货没运到,们已经开始等着排队提货了。”

在微信上聊天、发货和转账就是王颖现在每天的生活状态,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她注册的微信号“wy85611041”来完成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微信号,让王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2014年3月,王颖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朋友推荐的一款面膜,用过之后,她觉得非常好;于是开始联系面膜的经销商自己做,短短一年的时间,王颖的收入翻了好几倍。

“起初,我也以为利用微信号推销产品就是微商,但随着了解的深入,才发现微商其实不仅仅是微信电商。”王颖向记者介绍,在微信朋友圈卖货其实只是微商的一部分,微商还包括微博、手机QQ、QQ空间、陌陌等web3.0时代所衍生的载体渠道而产生的商机。虽然说微商目前尚无统一的认知定义,但是通俗点说,微商就是在移动互联网上进行商品售卖的商家。

其实,现在只要打开手机,几乎所有的社交平台都有微商活动的影子。其销售的产品也开始从面膜、卫生巾等方面拓展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依靠移动互联网进行营销

对于微商的营销模式,王颖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记者做了讲解。

刚从事微商的时候,王颖只在微信朋友圈卖面膜。每天发图片展示自己的使用心得,有朋友咨询,就向其推荐这款面膜的好处。由于一开始只是在互相信任的朋友中推介,销量并不大。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转发,这个市场开始在移动互联网上呈几何倍数的增长。如今,仅这一个微信号,王颖发展的就有60多名。

据记者了解,微商的营销模式都大致相同,其核心是一种低成本、高性价比的营销手段。与传统营销方式相比,微商营销主要依靠移动互联网进行线上“虚拟”与线下“现实”的互动,建立起一个涉及产品、渠道、市场和品牌传播等更高效的营销链条,从而达到以小博大、以轻博重的营销效果。

不过王颖也提醒,做一名合格的微商也并不容易。首先,要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个把月没进步就放弃了;其次,要学习,微商是一个新兴事物,要学习它的规律和技巧;最后,还要乐观,每个领域的开创都饱受争议,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质疑。

微商的发展已势不可挡

2014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微商的元年,这一年化妆品得到了爆发,尽管它毁誉参半,甚至一度被人质疑为传销,发展过程中也的确存在着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如大量压货,渠道过长,简单粗暴的刷屏等等。但瑕疵不掩主流,大部分微商依靠自己的努力和诚信获得了成功和价值认可。

对于王颖来说,她的微商事业之所以能这样迅速发展,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微商这一创业模式。其投入小、门槛低、传播范围广、足不出户便可推广与销售,与许多“70后”、“80后”想创业却没有太多资本投入,也不熟悉企业运营的个体创业者的想法不谋而合。

第2篇:微商的盈利模式范文

一、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现存问题 

1.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虽然我国《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中对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有明确指出,但多数独立院校由于自身专业发展有限,加之学生本身综合素质不高,导致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方向不明确,目标模糊,针对性不强。 

2.课程设置与实际脱节。独立学院培养市场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决定着其课程开发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然而很多院校选用的教材老化,内容不能反映当代社会经济发展最新动态;在授课内容的安排上缺乏新意,重理论轻实践;课程类型单一,重语言轻商务,两者知识技能严重脱节,课程体系建设缺乏有效操作效果。 

3.教学方法过于守旧。一些院校仍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商务英语的专业特色不够突出。许多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课堂讲授,练习商务英语主要依靠对话或者角色扮演等传统方式,忽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商务意识和技能薄弱。 

4.教师素质亟待提高。目前我国独立院校商务英语教师大多数是语言类专业出身,很少具有国际商务学习或工作背景,致使他们的教学往往可能只是注重英语而忽视商务能力。因此,教师更应通过多种途径推动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以有效满足商务英语教学的实际需求。 

二、以市场需求为职业导向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从商务英语专业本身特点及现存的问题不难发现,独立学院如想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发展水平,培养适应时代的复合型人才,应当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认真分析当前市场形势和与商务英语专业关系比较密切的行业特点,并结合自身院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保障商务英语课程满足学生商务英语学习和未来职业需求,注重商务英语的职场适用性,重点培养其实际应用能力。 

第一,用行业需求指引学生树立未来方向。商务英语专业要根据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合理地设置课程,让学生了解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以及行业对从业人员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需求。研究表明,社会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的需求较大,尤其是商务英语口笔译及外贸从业方面。而大部分学生的理想岗位倾向于社会地位较高,形象较好的管理工作。这种差异表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个人职业需求与社会需求部分脱节,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准确、客观定位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以便他们毕业时更顺利地找到工作,提高毕业生一次性选择就业岗位成功率。 

第二,根据市场的职业需求,改善现有课程体系。独立学院应根据自身特点设计符合自身发展出路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普通院校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包括理论课,实践课和综合素质类课程培养体系,但其中比重分配各校都有所差异。独立学院学生相对普通本科院校来说英语语言基础一般,所以在课程开发上更应有其特色,在低年级时应加大夯实语言功底的课程配比,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同时提高商务英语知识及文化素养。高年级需要着重强调学生对职业的敏感性及倾向性,因此商务技能实践的比重要重点加大。这就要求学院从市场出发,加大商务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资金等投入,积极诉求多方的支持,进而建立起本校的商务英语教学实践基地、商务英语仿真实训基地等,更要加强与市场企业的合作,努力建立以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的教学为式,进而为商务英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创造条件。 

第三,加强师资力量在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方面的投入。就商务英语教师而言,应加强商务知识学习和商务经验积累,寻找机会到涉外公司实地体验、参观或工作,熟悉所教课程的业务。这样,商务英语教师就能在课堂上将教学内容与国际商务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国际商务知识欠缺、国际商务概念运用不当等现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院校而言,应制定商务英语教师培养计划,包括外派教师到国内外商学院学习相关国际商务知识,或派送教师到其他院校跟随有经验的商务英语教授做访问学者。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 一进行和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现存问题,并从市场需求的职业导向角度提出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方向,如用行业需求树立方向,根据职业需求改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等,期望能推动独立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的良性发展建设。 

第3篇:微商的盈利模式范文

决定一家银行经营状况好坏、经营效率高低和竞争能力强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宏观经济环境和体制原因固然很重要,但其组织结构是否科学完善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正如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所说,“有效的开发社会资源的第一个条件是有效的组织结构”。

国内外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商业银行组织结构进行研究,比如David C.and Paul W1(1997)认为传统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是制约商业银行信息技术效率发挥的关键因素;而Janne Tienari and Risto Tainiofl9991提出商业银行应建立柔性的组织才能适应剧变的外部环境;Randall S.Kroszner和Raghuram G.R ajan(1995)则指出内部设置的部门比独立机构间更容易引起潜在冲突。

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就银行组织结构问题展开过研究,比如潘小明(2008)认为国有商业银行变革需进一步完善分支机构改革进程中的绩效计量,提出理顺组织职能框架、逐步构建矩阵式财务管理应用平台和建立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体系等措施;而王均坦(2008)提出我国商业组织因素主要包括组织流程、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员工因素、领导因素、技术因素、战略因素和外部环境;曹飞燕(2007)则认为解决商业银行组织低效的惟一办法就是推动“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变。

虽然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成效初显,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商业银行体系相比仍有差距。鉴于德意志银行和英国标准渣打银行在国际银行界的影响力,笔者试图以这两大商业银行作为西方商业银行代表,从分支机构设置和内部职能设置两个视角与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比较如下:

二、基于分支机构设置视角的比较

(一)分支机构设置原则

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按经济效益原则设置分支机构,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根据经济需要设立新的分支行,在经济衰退地区则相应撤并经营网点;而国有商业银行按行政区划和政府层级序列设置分支机构。

德意志银行的发展历程时刻体现着按经济效益设立分支机构的原则,比如20世纪70年开始,随着西德经济的恢复和出口的迅速增加,德意志银行将其发展重点转向海外,1970年4月,该行相继在东京、美国和亚太地区设立分行,到了1997年底,该行的海外机构已遍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占海外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一半。在1989年两德德国统一后,德意志银行预见东德地区将会是一个新的具有发展潜力的区域,于次年在东德地区新设立了50多家分支机构。德意志银行由于根据经济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机构设置,使得其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在1997年跃居世界第2位。

英国标准渣打银行也是以当地的人口密集程度和人口结构特征、经济金融发展程度、同业竞争状况为依据来设置分支机构的。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该行逐步把目光聚焦在中国市场上,不断调整在中国的机构设置,比如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之际,渣打银行率先重建在中国的服务网络,加之已有的上海分行,该行遍布了中国的14个城市,成为在华网络最广的外资银行之一,现在在中国这个广阔而富有潜力的市场上已经拥有14家分支行、25家支行和2家代表处,且正在急剧扩张其在中国的营业网点。

而国有商业银行依然按照行政区划和政府层级序列设立分支机构,其基本设置模式是:总行在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首都北京,享受副部级单位待遇;一级分行设在各省、自治区或直辖市首府,为厅局级单位;计划单列市分行分别设在各计划单列城市,为副厅局级单位;二级分行设在各省辖市、地、州或盟政府所在地,为处级单位;县级设支行,为科级单位;县支行下设分理所或储蓄所等,为正股级单位。虽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这种设置原则的积极功能不容否认,但随着宏观经济体制和运行模式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对市场交易规则与市场规律尊重程度的提高,其弊端和负面效应日益暴露出来。

(二)管理层次差异

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管理层次扁平化,特别是大多数国外商业银行总行直接管辖的分行少于20个,其指挥链条简洁;而国有商业银行管理层次较多,指挥链较长。

德意志银行实行的是总分行制度,设立的4个管理中心有权根据当天的经营情况调整内部利率、调动资金、负责大额贷款的审批及大客户的商人银行业务,超过管理中心权限以上的大额贷款由董事会批准;拥有12个管理行,其在管理中心的直接领导下,对分行业务进行管理,审批分行权限以上的贷款、还经营大额贷款和私人银行业务;分行是在管理行的领导下运作,其业务权限、业务范围和服务的客户较小。由此看来,这种从总行到管理行到分行的二级管理与一级经营的组织模式,层次简明,授权管理科学。

英国渣打银行的管理层次同样简明,总行可以直接管理经营性机构,分行是经营中心,行使授权范围内基本的经营管理权。以金融机构业务条线为例,其直线化的管理流程如下:分行审贷官员可以审批贷款额度内的项目,直接向上级职能部门汇报,不对所在分行行长负责。同样,该行也是总行一管理行―分行的管理模式,这种二级管理、一级经营的扁平化模式不但发挥了分支机构的经营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也有利于总行对各级机构的监控。

而我国商业银行管理层次多,委托关系链条较长。其管理层次基本上是:总行――级分行(直属分行)一二级分行一支行4个层次,即“三级管理、一级经营”的管理模式,具有管理半径过长、管理环节过多、管理空间过大和管理费用过高的特点。根据《信息论》中的“信息不增原理”表明,信息经过处理后,原来所含有的信息量只会减少,不可能增多,处理的次数越多损失越大。因此,管理层次过多会导致信息传递效率低下,且层层截留致使信息失真,致使管理层和各经营层都无法获取完整、及时、准确地信息。

通过对国内外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视角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设置原则不合理且管理层次过多。针对这些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在分支机构设置上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按照经济效益原则设置分支机构,减少管理层次,缩短管理链条。

三、基于内部职能设置视角的比较

(一)内部职能划分依据

近年来西方商业银行内部职能是按客户来划分的,充分体现“客户至上”的经营思想,通过服务满足客户业务需求的多样化;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的内部职能设置基本上是按产品和业务种类进行的,不同的业务分归不同的部门管理。

参考《西方商业银行最新发展趋势》一书中德意志银行内部组织结构图所示,德意志银行拥有两大类业务系统,分别拥有三个部门,且都设有独立的全球技术支持部

门,拥有全行综合性的服务系统,汇集了信息技术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和研究部门等,直接组成了两大系统的内设部门,最底层的股权投资部门负责该行的对外长期股权投资。这种内部职能划分满足了客户业务多样化的需求。

英国渣打银行三大业务的开展需要接受本专业上级职能部门的领导,这种专业线的领导主要是通过财务计划和考核展开的,在财务报表的编制上也有三大业务汇总的损益表。这种矩阵式的管理模式不仅满足了客户多样化的业务要求,获得经济收益,而且能通过积极的客户关系和高质量的满意服务获得优质客户对服务的长期需求。

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是一种典型的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从总行、分行到支行,都按照信贷、财会、零售和资金计划等专业进行分工,各级银行都建立相应重复的各级职能部门,且只能管理下级行,整个系统中的管理人员分为直线指挥人员和参谋人员两大类。按业务和产品品种设置内部职能,这种内部职能部门设置状况,一方面割裂了客户与银行的必然联系,另一方面也成为增大内部交易成本、降低协同效应的根源,给客户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既不利于提高服务水平,也不利于加强业务管理,加大了成本支出,降低了工作效率。

(二)部门间权责规范程度

西方商业银行分工明确,权责规范,部门之间的衔接顺畅;而国有商业银行部门目标模糊,责权利不清晰。

德意志银行是按照业务分配部门的权责,它赋予其4个管理中心以下权力:有权根据当天的经营情况调整内部利率、调动资金、负责大额贷款的审批以及大客户的商人银行业务,比如股票买卖等,超过管理中心权限以上的大额贷款交由董事会批准。其下设的18个管理行在管理中心的直接领导下,对分行业务进行管理,审批分行权限以上的贷款,还经营大额贷款和私人银行业务。每个业务部都设有自己的管理层,由4个高级管理人员处理日常业务,还有至少两个集团一级的高级主管担任领导,通过上一级管理层授权来实现部门间的协调。

渣打银行在由业务分工和地理分工形成的条块矩阵中,每阶层的员工都对自己所处的位置及权责十分明确。当条的直线管理和块的分行管理不能一致时,前者的上级业务主管拥有最终决定权。若业务盈利指标由分行的业务部门和行长共同完成时,重要岗位上的员工任免由条块共同决定。甚至对对业务条线员工的期末考核也是采取条块结合的办法,即根据年初确定的全年业务计划和年终实际完成情况,综合条块意见进行评级和奖励。

而国有商业银行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职能交叉重叠。根据排队论的结论认为,部门越多,整体所能承担的工作量反而越小,效率越低。国有商业银行的各业务部门往往承担着管理和经营的双重职能,前台经营部门的职能与后台管理部门的职能界定不清,真正应由后台部门负责的信贷战略、信贷政策的研究制定、风险控制及信贷综合管理工作又没有很好地承担起来,导致银行业务发展缺乏长远、完整的规划,缺乏明确统一的目标指引、目标激励和权威的综合管理评价,同时也易造成政出多门以及下级行有责无权的状况。

第4篇:微商的盈利模式范文

【摘要】现在微博已成为中国网民的主流应用,且近两年已开始盈利,2014 年第四季度净营收1.052 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7%。盈利困境虽已打破,但因缺乏完善的盈利模式并未使其实现大规模盈收。本文从新浪微博的现状、现有盈利模式等方面做一些简单的探讨,并对其未来的盈利模式做一些思考。

关键词 新浪微博广告盈利模式

一、新浪微博的现状

根据2014 年微博的第三季度财报的数据显示,截止2014 年9 月30 日,微博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1.67 亿人,较上年同期增长36%;9 月的日均活跃用户数为7660 万,较上年同期增长30%;且根据第34 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14 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 亿,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国内互联网网民数量,特别是手机网民数量得到了进一步增长。对比网民整体数据增长水平来看,微博平台下的用户增长率保持了较高的水平。在用户数得到有效快速增长的同时,新浪微博2014 年第四季度业绩也是可圈可点,净营收1.05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7%;广告和营销营收8800 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7%;微博增值服务营收1720 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

新浪微博近两年来的努力探索使其逐渐走出烧钱的困境,走上盈利的正轨。但是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微博虽然盈利,但是盈利额并未超出公司预期额很多,公司盈利预期范围为1.02 亿美元至1.05 亿美元,微博第四季度净营收1.052 亿美元仅超出很少部分。且2014 年第三季度广告营收约为2000 万美元,这与预期相差甚远,微博仅有20 万中小企业客户,规模上不足以支撑其商业化战略。总体上虽已见收益,但是商业化压力依然很大,未来的路依然不明晰。

二、新浪微博现有盈利模式分析

在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发展迅猛的背景下,微博今后会往哪个方向走?该怎样拓展出更大的盈利市场?如何能够取得高效快速的成长壮大?这些都是现在运营商亟待解决的困扰。分析目前微博的盈利模式,大概有以下几种:

1、页面出售各类型广告,增加广告营收微博类的社交网站上每个用户可以

在网站上关注好友的动态,分享新鲜事让好友看到,好友分组功能更是把用户标签化,使得用户特征越发明显,从而受到广告主的青睐。这也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广告营销界的“哥德巴赫猜想”——“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的,但我不知道浪费的是哪一半”,使得广告主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广告的效果,掌控自己的广告预算,尽量减少预算损失。

首先,微博带有的分组功能使其优越于传统门户网站,便于分析用户特性,深度了解用户在线行为,包括用户了什么内容相关的微博,经常浏览什么内容,利用后台数据更好的汇总分析出用户特征,提高广告投放针对性,尽量减少广告费用的浪费。投放的广告针对性提升了,广告对目标用户的价值也会体现出来,用户便不会像看到以往不感兴趣的弹出广告立马关闭,相反会出于自身需求去点击浏览,继而产生后续消费行为。这样广告主、用户以及广告者之间就是一个良性共赢的关系。

其次,微博搜索也是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的功能,基于

关键词 的搜索广告便成为了另一种高效的广告展示位。例如用户在微博搜索栏内输入“旅游”

关键词 ,显示出来的相关用户除了是根据用户量及微博等级排名的账号之外,还有一些希望借助微博推广自身旅游景点的账号,此类账号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出现在搜索排名的前面,也可形成一种共赢。

虽然微博广告位多样且效果相对较好,但要注意不能打扰到用户,削弱用户使用体验。如果不顾及用户的关注乱弹广告窗,或广告过于频繁,这都会损害用户体验,容易使用户产生厌烦情绪,降低广告到达率,所以广告主、微博平台在进行广告审核的时候,切记减小干扰性,增强内容相关性。

2、品牌活动服务,微博搭台商家唱戏对于企业来说,相比以往在传统媒体上投放费用较高却效果不显著的广告,微博平台就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品牌营销机会——微博搭台商家唱戏。而且品牌活动也是微博现在重视的版块,比如现在微博定期会开展一些品牌活动,如“欢乐购车季”以及年度红包盛典“让红包飞”等,都是其积极开展出来的为企业营销服务,自身创收的品牌活动。

例如2014 年@新浪汽车开展的大型购车返现活动,主流汽车品牌悉数参加,近百款车型特价销售。在8 月21 日~9 月3日举行的购车活动期间,共有6.2 万名用户提交了订单,通过微博成功支付订金,最终活动实现售卖8023 辆,网友购车的平均车价为13.3 万元,总计实际成交10.68 亿元。微博欢乐购车季首次启动,便交出了极为漂亮的成绩单,该活动打通了购车信息推送、需求者服务以及用户下单后的沟通各环节,实现一站式服务;超过10 亿元的成交金额,用真金白银说明了网友对欢乐购车季活动的认可,也印证微博电商和品牌活动的无限潜力与价值。

3、巧妙增加游戏的盈利性

游戏历来是现在大型互联网公司必争的一块蛋糕,且游戏现已成为很多公司的盈利重点。在这块肥沃的市场上,也看得见微博的身影,从游戏着手积极跟进取得营收。比如之前推出的游戏平台,为吸引游戏企业积极加入,该平台很长一段时间内向游戏企业免费开放,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微博在游戏领域的前进步伐。后又积极完善平台,采用展示广告系统,慢慢开始收费等手段,逐渐走上盈利之路。

虽然微博已经在游戏市场谋得一些位置,但目前微博有关游戏盈利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并未开拓出更广阔的游戏市场。

4、数据服务收费

关于此项盈利方式的诞生,也是基于近两年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产生的新事物——大数据。每个人登陆微博都需要注册一个账号,填写基本资料。当用户开始在微博上产生一系列使用行为时,微博运营商后台都会记录下这些“行动足迹”,这些信息都是微博所拥有的宝贵资源。在遵守国家关于个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运营商可以将用户信息进行分类汇总,继而数据分析建立一个分类数据库,及时追踪完善,并结合现如今的数据挖掘技术,最终形成对外有偿付费分析报告,这也形成了近年来微博的一项营收途径。

5、提供增值服务,虚拟产品交易

首先,开通微博等级会员功能。这方面新浪微博借鉴腾讯的增值型盈利模式,推出了VIP 服务,即“微博会员”服务。①用户开通了微博会员便可以享受到更多普通用户无法使用的特权服务,比如装扮特权、身份特权、功能特权等花样繁多的特权,这也是抓住了用户希望区别于别人的心理进行的收费项目。

其次,开展“微博+电商”的电商模式。2014 年4 月29 日阿里巴巴宣布以5.86 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公司发行的优先股和普通股,占微博公司总股份的约18%。双方进行数据流量置换,微博使用者在淘宝天猫上搜索自己有意购买的商品后,再次登陆微博页面广告上看到与自己浏览过的商品类似的商品。淘宝天猫和微博之间的数据共享和挖掘,使用户在微博上看到此类推荐广告之后,不会急于关闭,而是点击浏览,极大提升了留驻时间,提升了电子商务的到达率、承担率和转化率。

除此之外,同第三方网站分享流量也是新浪微博盈利的方式之一。比如,阿里与微博合作之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淘宝天猫商品的浏览量成交量;除此之外,链接到站外视频网站也是能够增加收入的方法。但是文中所述的盈利模式尚未充分涵盖微博更多的赚钱机会,随着互联网风口风力越来越强劲,微博如何更好的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从别人手里抢夺更多的资金,着实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新浪微博发展的建议

1、升级传统广告盈利模式,开拓新的盈利点

页面内容展示的位置,如何展示都是一门艺术,就看运营商怎么巧妙地展现自己想展现的内容,还不会被用户厌弃,甚至都不被用户发现乃至被喜欢。一方面,微博分享视频的功能应该更加充分的利用起来。微博可以搜集广告主的需求,合理的将与视频标题和视频内容相关广告植入其中;另一方面,新浪微博是明星聚集地,微博可以继续深化之前的名人战略,与明星商议,让众星积极发表一些含有特定微博品牌广告主链接的信息,再按照协议分成,一举多赢。

2、借鉴百度搜索引擎的经验,建立数据库

深度挖掘微博搜索的商机,强化搜索功能,使新浪微博成为社会数据搜索引擎,使数据转化为货币化,产生更大的网络经济效应。②新浪微博海量信息流的优势必须加以更加深度的利用,对不同用户群体提供客户化和实用化的竞价信息服务。

3、继续开展品牌活动,吸引更多商家加入

过去一年里微博举办的成功活动比较多,如“带着微博去旅行”“让红包飞”“欢乐购车季”等,这些活动都可以分析总结出举办经验,形成一套完备的品牌活动流程,加强对外宣传包装。并且根据经验设立品牌专区,吸引商家加入。这些举措无疑都会给新浪微博带来经济效益,一方面商家入驻微博需要获得新浪的官方认证,运营商收取相关服务费用;另一方面商家借平台开展活动,微博负责策划推广,也可收取服务费用。另外还可以打造明星产品运营团队,依靠团队名气为微博赢取利益。

4、拓展更多增值服务选项,拓展利益增长点

据统计,新浪微博现在拥有4 亿多注册用户,但目前并没有合适的技术和产品策略来分离出核心用户群,增值付费不失为分离核心用户群的一个好方法。现在微博有一项“等级抽奖”的权限活动,一定程度上刺激的是用户为了升级微博等级积极活跃账号,原创分享更多内容,这是一种进步。除了不同等级可以抽取不同价位的礼品之外,新浪还可以为不同等级微博账号设置不同的权限,高等级的微博账号可以接触到更丰富更优质的资源,相信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其增值服务。

以上措施能否使微博打破盈利困境还有待时间检验,但可以确定的是,微博要实现持续盈利,必须向平台化、集成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成为互联网的重要入口,集多种服务与功能于一体的载体,与更多的门户网站、社交网络、移动应用同步互通。③同样不可忽略的是,微博运营在商业化的同时也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用户活跃度上,通过技术和服务的升级让更多用户对微博产生更强的黏性,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移动互联的世界瞬息万变,迎着风口,秉着团结扎实,齐心协力的精神,相信微博的明天会更光明。

参考文献

①宋玉蓉、李小玲,《微博的盈利模式新探》[J]《. 新闻世界》,2012(6)

②郭全中,《微博及其盈利模式研究》[J]《. 新闻与写作》,2010(3)

③卢晓云,《微博盈利模式和发展趋势研究》[J]《. 现代视听》,2013(2)

第5篇:微商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新浪微博;营销;受众;广告

国内微博发展回顾

2010年9月9日,《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的数据显示,新浪微博月覆盖人数约为4400万。新浪微博每天产生的微博数超过300万,平均每秒有近40条微博产生。

新浪微博的优势

在制度和技术方面,新兴的微博较之其他媒介,拥有先天的优势。而新浪微博又为什么能够从他们当中脱颖而出呢?随意和严肃相结合的表达与互动1.个人表达的随意性微博的内容不超过140个字,相当于两条短信的长度,照片只能附加一张。相比博客的用户通的思考与积淀之后的表达,微博用户往往不需要过多的深思熟虑,可以仅仅表达心情,或者是即时的记录现场。这种随意感更符合这个相对浮躁的社会中人们的思维习惯,满足了用户的即时性表达的需求。

2.发挥至极的互动性

新浪微博用户可以很容易地看到自己关注的人的新鲜事;可以轻松转发;可以通过“Tag标签”轻易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通过“@”跟特定的人交流。同时,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把文章或视频从人人网、优酷网、开心网等等其他网站转发过来。这些设计大大地方便了微博的使用,让互动性发挥到了极致。

3.公众人物的吸引力

新浪微博实行公众人物实名认证的模式,它拉近了普通人与名人的距离。对于名人生活的好奇吸引了众多的网友加入。

4.传统媒体的介入

新浪微博的未来经营模式探究

相较Twitter在流行话题推广、实时搜索等领域的不懈努力,新浪微博尚未出现新颖的商业模式。笔者试图探索几个可能的盈利模式。

一、与运营商分成

目前新浪微博有35%的内容来自手机,微博可以采用与运营商分成的方式增加盈利。既然项目做得好,电信和移动有可能将利润的一部分给微博。

二、用应用收费

新浪微博的“应用”界面中有一些第三方开发者上传的小工具,比如一个“查粉丝”的小工具声称可以通过新浪微博培养自己的虚拟明星。预计随着用户花费在微博上的时间增长,不断有新的应用出现。借鉴苹果的经验,新浪微博可以向下载者收费并与开发者分成。

三、向广告主收费

如此巨大的广告平台,这么多商家广告,如果向这些推广活动收费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盈利模式。新浪微博专门开设了品牌馆,这么多品牌先入为主地享受了这种免费广告的好处,如果有一天开始收取费用,想必他们如果觉得价格公道的话也完全可以接受。

四、直接向用户收费

第6篇:微商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物流超市;商业模式;校园快递;整合;人流量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055-03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和日益成熟,网购逐渐成了消费者重要的购物方式甚至是主要购物方式。与此同时,与网购紧密相连的快递行业飞速发展。据国家邮政局《2013年度快递市场监测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完成业务量91.9亿件,年人均快件使用量为6.8件。而高校校园作为大学生集中居住地,具有集中度高、人流量大、网络消费水平高等特点,校园快递整合商业价值巨大。经过对高校的实地调查发现,高校校园快递大都处于“割据”状态,缺乏统一管理,从而出现校园快递平台整合的市场机会。校园物流超市就是结合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的整体趋势和校园快递发展实际情况提出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从概念上说,这里的校园物流超市是指在高校校园内建立多家快递企业并存,为高校师生提供全方位物流服务的超市,即物流超市可以为在校师生提供日常快递代收、个性包装、校园配送等一系列的物流需求。此外,校园物流超市可以利用人流量优势,开展物流增值服务和基于物流超市平台的校园O2O服务。

本文力图结合当前快递业发展的整体趋势和校园快递发展实际情况,通过对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的深入分析,为高校快递配送难题的解决和基于校园快递整合下的商业价值挖掘提供一些建议和发展思路。

2 安徽财经大学校园快递发展现状

本文以安徽财经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观察、走访点、访问快递公司、亲身体验等方法,发现该校校园快递具有以下现状,并对现状进行分析整理得出相应结论。

2.1 快件业务量巨大

在高校扩招和网络购物不断普及的背景下,高校校园快件业务量不断增加,安徽财经大学也不例外,该校校园快递业务量位居当地大学城四大高校之首。根据实际调查得知,在该校有快递业务的企业多达11家。各大快递公司日业务量如表1所示。

2.其他是指全峰、国通、京东快递、汇文快递等业务量较小的快递企业。

2.2 点多且杂

在安徽财经大学校园内,快递点最多时达9处,基本是一家快递公司一家点,且绝大多数点与校园内书店、报亭合作,场地狭窄拥挤,快递摆放混乱。而无固定点的快递公司则无法进入校园,该类快递公司主要将临时取件点设在该校东门门口,杂乱无章。

2.3 管理混乱,包裹安全性低

各大快递公司虽在校园内开设点,但大多是各自为政,快递管理混乱,包裹安全性低。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由于场地限制,大多数商家将快递包裹露天无序摆放,加上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低下,包裹丢失、暴力分拣、被雨水淋湿等现象时有发生,给师生造成安全性低、管理混乱的感觉。

2.4 服务质量良莠不齐

与先前受关注的低价相比,如今消费者更追求真正有“品质”的快递服务消费体验。因此,快递服务者要维系顾客忠诚,必须专注于提高顾客对服务质量的体验。而高校校园快递大多数是非专业人员管理,点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无法进行有效管理和考核,因此服务质量良莠不齐,难以在师生中树立良好的口碑,对快递公司的企业形象造成巨大伤害。

2.5 盈利模式单一

从快件交付业务中获取佣金是传统快递自提网点最基本的盈利来源高校校园快递点大多数盈利模式单一,点主要通过与快递公司合作,以快递收发业务量为标准来参与提成,点的收入来源仅仅局限于快递公司的佣金。安徽财经大学的校内点大多数是合作商家的副业,点工作人员无暇开发基于点的新业务,收入来源单一。

3 安徽财经大学校园物流超市运营可行性分析

消费者在快递服务过程中,对服务质量的初始评价主要基于与快递服务者雇员间的互动交流。物流超市作为与师生面对面“交流”的物流末端服务平台,对构建校园末端服务体系尤为重要,因此为构建好此服务体系,达到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的目的,需要对其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必要的分析。

3.1 从校园物流超市的利益相关者来看

(1)供应商――快递公司。

快递公司作为快递包裹的上游供应商,自然希望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优质的服务为校内师生解决日常寄送难题,但由于校园环境的特殊性和出于网点经营成本的考虑,快递公司无法直接在校内开设直营网点,而只能寻求与校内商家进行合作,由此带来服务质量差、包裹安全性低、管理混乱、成本高昂等一系列的问题。校园物流超市通过整合校内快递资源,使得降低付给点的佣金成为可能,快递公司基于成本考虑必将认可该种模式。

(2)中间商――校园点。

经过实地调查发现,安徽财经大学快递点大多盈利模式单一,点不仅需要为快递包裹的丢失承担赔偿风险,快递收发带来的人工成本、通信费用也很高昂,分散各处的点将快递包裹露天摆放,给校园环境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不利于校方的管理。本文提出的校园物流超市模式通过集中规范化管理,降低成本费用,大大提高校园末端物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末端消费者――在校师生。

根据走访调查、亲身体验发现,当前安徽财经大学的快递模式无法满足广大师生的日常快递寄取需求,师生反映的点管理混乱、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物流个性化服务缺乏等问题突出。因此,急需校园物流超市这样的新模式管理校园快递,统一服务标准。

3.2 从校园物流超市所处的市场环境看

(1)学校环境。

大学生作为网络购物主力军之一,日常网购频繁,由此带来的快递需求日益旺盛。安徽财经大学拥有点的快递公司多达九家,日均快递包裹超过2000件,由于部分快递点管理不规范,快递爆仓现象频繁发生,为学校的校园管理带来诸多问题。因此,建立校园物流超市并进行规范化运营,对于校园环境和校园安全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将容易得到校方的认同。

(2)社会环境。

网络购物加速了快递业的发展步伐,但校园的末端配送却是当前行业的共同难题。对于校园快递的整合,地方管理部门大多持鼓励态度,如安徽省邮政管理局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快递服务中心为模式,研究推动该模式在省内高校的实践。因此,校园物流超市模式也终将得到行业管理部门和社会的认可。

综上所述,校园物流超市的商业模式是非常可行的。

4 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设计

近年来,商业模式屡屡成为业界的焦点。创新板提出“两高六新”标准,最后一个“新”就是指“新商业模式”。而关于商业模式的定义,学术界与实业界都尚未达成共识。这里,我们姑且采用魏炜和朱武祥的观点,商业模式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商业模式六要素包括业务系统、定位、盈利模式、关键资源能力、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高校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正是基于魏炜和朱武祥两位教授提出的“魏朱六要素商业模式”建立的。

4.1 高校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的业务系统

魏炜、朱武祥认为,商业模式的业务系统是其核心概念,用来表达企业选择哪些行为主体作为其内部或外部的利益相关者。高校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的业务系统如图1所示,其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四类,分别是快件供应者、合作商家、物流超市、终端消费者。其中,快递供应者可以是专门的快递公司,如申通快递、顺丰快递等,也可以是有寄件或者配送需求的消费者。合作商家是指除快递公司之外的与物流超市有合作业务的法人企业或者个体商户,如广告投放商、支付厂商、O2O业务的商品供应者等。物流超市则是当作一个平台来运营,其基础业务是快件的代收和临时存储。此外,物流超市依托快递收发带来的巨大人流量,与合作商家、终端消费者以及快递公司开展除快递收发以外的其他业务。终端消费者在这里主要指广大师生,他们通过物流超市这一平台享受其提供的各项服务。

注:合作商家1主要指物流超市的广告投放商,主要与物流超市发生交易,故其与消费者关系用虚线表示;合作商家2主要指物流超市O2O业务引流对象;“服务”是指物流超市提供给消费者的取件通知服务、增值与个性化服务、O2O商品供给服务等等。4.2 高校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的定位

定位是指企业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的方式。物流超市存在的根本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为其创造价值。对于物流超市这一模式,其定位是以高校校园为目标市场,通过整合校内快递资源,实行专门化管理,为师生提供快件收发服务,并依托人流量优势,建立校内服务平台,开展增值业务,并提高与校外商家的议价能力,通过规模效应、规范化管理和一站式解决校内师生需求。

4.3 校园物流超市的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此处盈利模式也是物流超市的业务模式)包括盈利的来源和计价的方式。当前,由于校园快递点分散经营,资源整合能力较差,主要采取与各家快递公司分成的盈利模式。而校园物流超市通过整合校内所有快递资源,实现规模化效应的同时带来巨大的人流量,而人流即商流,人流量决定商业价值。因此,高校校园物流超市可重点开发以下四种盈利模式,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增加物流超市的经济效益。

4.3.1 快递计票分成

高校校园物流超市的基础业务是快递业务,即整合校内快递点,建立专门的物流超市门店,为师生提供日常的快件代收服务。这一业务模式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与快递公司进行分成(主要有派件分成和寄件分成两种),如通过计票制,物流超市每成功交付一票业务,就可从快递公司获得一定报酬。

4.3.2 广告服务费

校园快递包裹集中且数量众多,物流超市可以与快递公司和广告投放商合作,在包裹或者快递面单上进行广告投放,为商场、饭店、教育培训等学生需求类行业提供校园推广服务。这一业务模式的盈利模式是收取广告公司或者商家的广告投放费和校园商品推广费。

4.3.3 增值业务收入

物流的使命就是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开发和创造客户价值,在物流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实现价值增值。物流超市作为在校师生的统一寄取快递平台蕴含着众多的增值机会。针对校园市场需求的的特殊性,校园物流超市通过提供网购代收货款,校园(如驾校报名、培训等)、个性化物流服务(如校园极速配送、个性化包装等)等增值服务,这一业务的盈利模式是通过挖掘在校师生的特殊需求,为师生提供个性化服务,进而通过提供服务获得增值业务收入。

4.3.4 O2O业务商品销售差价与线下商家提成费

移动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崛起,因此,物流超市可以借助微博、微信等工具开展校园O2O业务。具体来说,即利用物流超市人流量推广物流超市的官方微博和微信服务号,进而通过微博、微信售卖商品和为线下商家提供引流服务。在商品货源和商家选择上,物流超市采用本地化策略,从而确保商品质量和商家服务质量可控。这一模式的利润来源主要是商品销售带来的差价和为线下商家提供引流服务的提成费。

校园物流超市因为涉及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因此将不会只存在一种盈利模式,而是多种盈利模式的组合,前文提出的四种模式只是典型,整体还处于摸索阶段。

4.4 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的关键资源能力

关键资源能力指让商业模式运转所需要的相对重要的资源和能力。校园物流超市连接着快递企业、合作商家和下游消费者(此处指师生),一方面需要整合众多快递企业,使他们进驻到物流超市,进而通过物流超市这个载体统一将快件送达到师生手中;另一方面,物流超市需要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引导师生认可校园快递这种运营模式,进而为物流超市开发其他业务打下客户基础。所以校园物流超市的关键资源能力主要体现在不同资源的整合能力和师生的管理能力上,如能否保证快递企业与物流超市之间的长期稳定合作,能否为师生提供满意的服务,能否及时挖掘师生的潜在需求并引导他们通过物流超市解决此类需求等。

4.5 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的现金流结构

校园物流超市作为快件到达校园的终点,为保证快件及时、安全到达师生手中,在选址、设备、人员及管理方面都应达到一定的要求,物流超市不仅要作为中转站集中派发货件,实现对货件的规范管理,同时需要基于物流超市这一校内平台,挖掘师生日常需求,使物流超市的效益达到最大化。校园物流超市在运营前需要大面积的快件中转场地和满足快件管理的软硬件设施(如货架、信息通知平台等),因此前期需要一定的投入。在快件业务运营为物流超市带来巨大人流量并实现业务分成收入后,此时又将开发其他业务,又需要大量现金支出,而物流超市能否实现预期盈利,关键在于前文提出的关键资源能力的强弱。因此其现金流结构表现为一开始就较大的现金流出,然后是持续的现金流入和较快的现金流出。如果物流超市要持续盈利,就需要稳定与快递企业的合作,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及时准确的寻找适合物流超市商业模式的校园商机,进而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形成大量现金流入,实现盈利。

4.6 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的企业价值

当前,由于全国快递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带来的高校校园快递市场的持续扩大,部分高校的校园快递整合已初露端倪,如西安欧亚学院的校园小邮局、上海金融学院的“微快递”等,此类校园快递的运作模式大多单一,主要盈利方式仍是快递业务提成。本文提出的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在校园快递整合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出人流量的价值,实现物流超市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快递业和电子商务融合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类似物流超市这种商业模式具有重要的企业价值,必将受到电子商务行业和快递业的重视。

5 结束语

本文通过从安徽财经大学的校园快递现状切入,提出高校校园物流超市这一商业模式,并在该模式的运营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从商业模式六大核心要素的角度对其进行逐个深入探析。作者认为,物流超市这一校园快递整合模式不仅是行业大势所趋,也是破解校园快递末端配送难题的有效办法,其蕴含的巨大企业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参考文献

[1]刘慧玲.电子商务环境下校园快递配送模式的创新研究[J].中国商贸,2013,(20).

[2]邹建平.快递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J].大众商务,2010,(2).

[3]丛迪悦.校园快递自提网点运营模式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3,13(8).

[4]魏炜,朱武祥.商业模式经济解释―深度结构商业模式密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5]林小兰.O2O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探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4,(5).

[6]魏炜,朱武祥.发现商业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第7篇:微商的盈利模式范文

一、我国打车软件发展现状

自 2010 年开始,随着移动位置服务技术的日趋成熟,基于互联网模式的出行服务开始迅速发展,继国外打车软件Uber 出现后,我国打车软件平台也相继成立,例如滴滴打车、快的打车等,我国打车软件开始处于起步阶段;2013 年始,随着各大投资商和互联网巨头的加入,整个行业竞争态势明显,以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为首的各平台间发生一轮轮补贴形式的用户争夺战,而后滴滴快的的合并使之迅速占领了大部分市场份额,成为市场老大;2015 年之后,打车软件市场一超多强的局面仍然没有改变,合并后的滴滴继续以 80.2% 的市场份额仍处于领跑地位,Uber 和易用到车分别处于第二和第三的位置。

二、我国打车软件盈利模式分析

( 一 ) 基本盈利点:合作提点及推介佣金决定产品盈利点的是产品本质,而打车软件的最初基本载体即手机 APP,其基本赢利点就是相关利益者的合作提点及互推佣金分配。无论用户在哪里下载应用,在 APP 后台都有完善的下载链接和应用链接的追踪记录,这不仅会大大提高合作商的线上流量,还会为打车软件后续的融资提供潜在支持;此外,打车软件逐渐投入到各种新功能的开发,从最初的完成乘客与司机之间的对接,到后来地图导航的持续更新,并与各大地图软件开发商完成合作对接,打车软件各种附加功能的开发体现了互联网产品盈利的新颖性和灵活性。

( 二 ) 衍生盈利点:广告互联网运营商获取利润的最普遍的渠道就是广告,从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到各种休闲娱乐的手机软件,都依靠广告获取收入,打车软件也不例外。广告形式包括:1. 植入广告,广告以弹窗等形式在等候或叫车界面不时出现。例如,滴滴打车就曾先后与京东、蒙牛等公司合作,获取广告收入。2. 推送广告,即通过 APP、短信、微信等形式向用户推送广告。3. 积分换购。用户在打车软件消费后可以领取其他网站的优惠券,同时其他网站分成给打车软件。

( 三 ) 潜在盈利点:资本运作滴滴和快的为了吸引用户而发起的一轮轮价格战,究其本质,是滴滴 + 微信支付 + 腾讯与快的 + 支付宝 + 阿里巴巴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中,两大巨头看似两败俱伤,却还持续追加投资,实际上是为了发展其移动支付平台,当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形成后,新型的盈利模式便形成了。在前期,打车软件通过补贴培养了大量用户,和支付体系紧密结合,司机在打车软件获取的收入以及乘客获得的补贴一般不会立即提现,这使得现在很多乘客和司机的资金在打车软件平台上滞留,与国美模式相似,打车软件可以利用账期和现金流进行资本运作,以此获利,即使年化收益率不高,收入依然可观。

第8篇:微商的盈利模式范文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丰富的用户使用场景也极大地丰富了互联网产品的盈利模式,甚至创业者及风投都不屑于过早谈论“盈利”二字,而愿意以时间换规模,再寄希望于规模化盈利。但实践表明,广告仍然是最具盈利能力的模式,广告的讨巧之处在于并不直接收费,而是为消费者(用户)与厂家(广告主)搭建互相发现的平台,其只需要提供互联网服务即可躺着把钱赚了。全球范围内,Google、Facebook、阿里、百度的主要盈利模式都是广告,而这些巨头旗下诸如电商、游戏、增值服务、付费使用等盈利水平并不稳定。而笔者认为,朋友圈广告的袭来,或许意味着信息流广告迎来了爆发,准确地说是在中国的爆发。信息流广告作为移动广告的重要形式,微信此番加入阵营,势必预示着在美国已经引爆Facebook、Twitter的广告模式即将在中国爆发了。

移动广告市场爆发

根据著名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去年12月的预测,2018年全球会有超过1500亿美元的广告收入增长,而其中的1180亿美元将会来自于移动广告,这与移动设备的使用量超过PC设备这个大背景相契合。而在移动广告市场,信息流广告则成为主流,移动屏幕本来就小,将PC端的展示广告、Banner广告等穿插其中还不如直接显示信息流广告,后者更加符合用户的使用体验,于是包括Facebook、Twitter、Pinterest、Instagram在内的移动社交产品都推出了信息流广告,当然前提是你得有“流”去承载广告,理论上包括搜索、新闻等形式也可以承载这种广告形式。所以信息流广告绝对是未来几年在线广告市场的主角,而Facebook、Twitter、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将受益于此。

为何国内信息流广告才爆发

Facebook、Twitter在移动广告市场的规模已经超过流PC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流广告的成功。以Facebook为例,其2012年第二季度开始测试移动广告,在2013年Q3后移动广告收入规模就超过了PC端。(如下图)Facebook的移动广告主要是信息流广告,包括内容推广、互动推广、消费券推广、视频推广等。但为什么国内信息流广告市场才爆发,较美国晚了一年多。笔者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也就是说,从广告主、互联网平台、用户三个方面,国内具备流信息流广告的爆发前提。

返回国内,信息流广告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微博与腾讯系的QQ空间、朋友圈,尤其是微博与朋友圈,其在覆盖的用户数量及用户质量天然适合信息流广告。根据微博2014年Q3财报显示其MAU为1.67亿,微信2014年Q3月活超过4亿,巨大的用户规模背后是信息流广告的潜力。

微博&微信朋友圈迎来机会

第9篇:微商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 微电影 盈利

在当下,许多人开始用手机阅读电子报纸,在互联网上在线收听广播,在公交车上观赏移动电视节目,使用微博、微信进行信息互动和人际交流。与传统媒体相比较,信息可以在一瞬间覆盖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人们把这些新的媒介形态叫做“新媒体”。在传统电影领域,受到它的影响,一个新的影视艺术――微电影也应运而生。今天,无论你打开各大门户网站,还是登录各个视频平台,又或者百度一下或谷歌一下,都可以看到各种类型的微电影。

微电影的作品很多,但成功案例太少。事实上,在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微电影作品当中,真正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并获得盈利的凤毛麟角。绝大多数的作品都是一经推出便迅速的湮没知之甚少,有的是昙花一现。很多个人工作室或小制作公司倾其身价拍摄一部作品,结果往往是石沉大海,血本无归。这些不但是物力资源上的浪费,也间接造成微电影人才的流失,为微电影今后的发展埋下隐患。在中国微电影事业井喷式爆发的背后,微电影的盈利模式却仍然处在探索当中,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1.微电影的盈利困境分析

1.1草根微电影很难盈利

这点身为草根族的微电影学生爱好者最有体会。笔者走访了河南某高校新闻系影视编导专业的几名毕业生,他们在毕业后成立了一家工作室,主要工作是与婚纱影楼合作拍摄并制作婚礼视频。其中一名学生小王谈到“因为对于拍电影特别感兴趣,所以在大学选择了影视编导这个专业,在学校时就和同学合作拍摄了一部以校园爱情为题材的微电影。毕业之后,和几个同学成立的微电影工作室,拍了好几部原创微电影,而且也拿过一些奖项”。我们通过和一些中小企业合作,他们提供赞助,我们在电影中为他们进行广告宣传,也算抵消了大部分的资金投入,但目前还没有一部盈利的作品,只能依靠和影楼合作来赚钱了。”

在微电影制作中,每一个步骤,比如剧本创作、造价预期、组建团队、选择演员、选取拍摄地、后期制作、发行都需要资金链的支撑,而这就成为了草根一族难以解决的问题。虽然微电影的成本从高到低,从几百万到几百都有。但是如果想拍一部质量较高的微电影,成本至少要上万,还不能算上演员的费用。这就造成了草根微电影极难盈利,此外,缺乏营销也是草根微电影无法盈利的主要原因。

1.2微电影没有形成市场化产业链

现阶段微电影的商业模式比较单一,一般是与视频网站和广告商合作,采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推广和播放,微电影投放的成本并不昂贵,只收取很少的费用或完全免费。虽然如此,就微电影本身而言,却并不能很好的盈利。特别是一些原创的不含商业性质的微电影,几乎连成本都维持不了。原因在于网络这个平台式开放性的,受众可以免费的浏览观赏,并且进行传播。其实,这也就造成了微电影的创作者的版权得不到应该的保障,版权的丧失可能就意味着利润极低。

在这种情况下,微电影找到了自己的合作伙伴,广告商的投资。与广告商的合作是一种获得利润的方法。但是在制作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影响到微电影的质量。广告植入太少商家不满意,植入太多观众又不买账,这个度需要把握的很准确。微电影想要盈利就需要发展,需要市场化。微电影可以把合作的领域拓宽,比如延伸到音乐、游戏、文学,将行业资源尽可能的扩大。如果还是依靠广告主作为盈利的唯一模式,那么,微电影的前途却是让人担忧。

2.微电影盈利模式探析

2.1举办各种微电影主题活动

青年代表着未来,年轻代表着希望。微电影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要重视对青年学子的引导和扶持青年学子参与到微电影的创作中。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微电影赛事、节目展演、以探讨,观摩,座谈等形式共同探究微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甚至定向投资等方式把他们吸引到这一行业当中来。这也从一个方面抵御了过度商业化对微电影本身艺术价值的侵蚀,另一方面可以依靠微电影相关活动盈利。通过举办各种旨在推动微电影事业发展,为微电影发掘人才的微电影赛事,微电影评奖和各种微电影节,如中国网络电视台举办的“‘中国国际微电影大赛”,人民网举办的“最美中国”全国大学生摄影及微电影创作大赛,中国高校文化创意产业联盟举办的“中国首届大学生微电影节”,“2013海峡两岸微电影大赛”等,都开拓了微电影盈利新渠道。

2.2与广告联姻实现共赢

网络上曾流行过的一句话可谓一针见血:微电影生于恶搞,死于广告。尽管受众对于广告极其排斥,广告性太强也成为阻碍微电影发展的因素。但在盈利模式上的困境让网络视频和微电影不得不与广告联手,在企业的资金支持下,为企业量身定制宣传产品的广告式视频短片。所以一部优秀的微电影广告,不仅要在节目内容上吸引观众眼球,充分打动观众,同时还要让受众充分感受到企业所表达的品牌精神以及所蕴藏的企业文化,从而找到在兼具艺术创作与又形成广告效益的完美平衡。因此企业在制作微电影时要从新媒体的受众群体;传播目标顾客习惯使用的媒体方式;公司现有的资源对新媒体开发的支持程度。商业微电影必须寻找到这个平衡点,虽然本质是广告,但内容要具有感染力,才能实现共赢。

2.3打造微电影产业链

由于微电影依靠版权获得利润的可能性极低,而对广告的过度依赖会影响其质量,因此微电影想要取得发展,想要获得利润,就需要进行产业化的经营方式,打造属于微电影自身和周边的产业链。以《老男孩》为例,影片取得成功之后,在影片中由筷子兄弟演唱的感人至深的主题曲《老男孩》也通过单曲的形式与观众见面了,还获得了下载冠军和很高的销量。微电影《找寻真我Love Once More》中讲述了纯美的爱情故事,影片中展示的印尼巴厘岛美景和异域风情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很多人看了之后就表示一定要去旅游。这代表了微电影在音乐和旅游方面完全有能力拓宽自身的盈利渠道。除此之外,微电影还可以和人们日常生活结合的更加紧密,比如可以开发化妆品、饮食、家居、房地产等方面的领域。另外,微电影可以制作为影像资料发行,让盈利的方式更加宽泛。更可以尝试与电视媒体的合作,从而实现版权盈利。

2.4探索用户付费模式

据统计,2010年手机视频市场收入为7.1亿元,2011年手机视频市场收入为21.6亿元,2013手机视频市场收入预计达到116.1亿元。对于视频运营商来说,随着手机视频用户的增多和用户付费意愿上升,盈利最终将依赖用户收费。由于手机用户大多利用碎片时间,因此作为手机视频重要内容的微电影无疑将从这一快速增长的产业收益的产业中获取巨大的利润空间。

2012年,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宣布将与中国电信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成立“微电影微剧”频道,双方将着力于打造国内最大的付费“微电影微剧”发行平台,由华谊兄弟独家负责平台运营管理以及引进内容提供商、营销策划等工作。该平台将致力为中国电信天翼手机用户和宽带用户提供微电影微剧视频服务。

这些举措都为微电影制片方和视频网站指出了新的盈利模式,也许会对未来“微电影”产业的商业模式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在现阶段,笔者认为以付费的模式发展微电影现在还很不乐观的,收费模式是否会在复杂的中国微电影市场掀起一股大的改革浪潮也值得探讨。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免费与收费的模式自然也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微电影付费也会是一种不错的盈利手段,但在目前看来这一手段还不够成熟,还存在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