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技术课的核心素养范文

信息技术课的核心素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技术课的核心素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信息技术课的核心素养

第1篇:信息技术课的核心素养范文

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地运用诸如各种音像资源、计算机软件、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内容服务。依据学科特点和儿童年龄特征,我在教学中大量运用多媒体技术,亲身体验到同其他传统媒体相比,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点:

一、再现生活画面,增强形象直观性

小学自然课中,有很多内容如果仅仅是文字表述,由于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理解能力不强,观察不细致,生活经验少,很难进行探究式学习。必须借助于形象直观的材料来进行教学,而多媒体正是最好的载体。如在教学一年级春季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到户外亲身感受大自然,再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兼容一体的特点,设计了以下动画。首先,大屏幕上展示出一幅千里冰封的寒冬画面,接着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旁白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前两段,同时画面上展示出以下景象:冰雪消融,汇成小溪,哗啦啦地流向远方。小朋友们纷纷脱下厚重的棉衣,走出户外。远处山坡上的桃花红得似火,梨花白似雪,吸引得小蜜蜂成群结队“嗡嗡”叫着来采花蜜;大雁也排着整齐的“人”字形队伍飞过蓝天,小燕子衔着泥草在屋檐下垒窝;小草也从地面下探出小脑袋,大地一派生机。

小朋友们见此情景高兴得欢呼雀跃。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在踢足球,还有的拿出各式各样的风筝放飞。与此同时,从背景音乐中缓缓飘出理查德悠扬的钢琴曲《春天》……此情此景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教学中来。当乐曲终了,他们还陶醉在音乐声中。随后,再让学生把这些直观的资料和他们的亲身感受结合起来,说说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特点,学生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回答,畅所欲言。由于多媒体的介入,抽象的难以用语言及其他教学手段突破的东西,通过直观鲜活的画面展示出来了,达到了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采用多种信息刺激学生各项感官,使之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这样能使学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学习中。

如在教学《探索月球的秘密》一课时,我先放映嫦娥奔月,吴刚砍桂,玉兔捣药等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动画片。然后用大屏幕放出1969年美国“阿波罗”号宇宙飞船成功地登陆月球的那段具有历史意义的场面,从画面上学生可以看到飞船着陆时扬起的月球灰尘,看到飞船打开时,世界上第一位登陆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从飞船上小心翼翼地迈出第一只脚踏上月球那幅谨慎的样子,还让学生听到阿姆斯特朗向全世界说的那句名言:“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此时学生不仅被中国古代优美动人的神话所吸引,更为人类脚步踏上月球而深深震憾。他们迫不及待地要求老师介绍月球更多的相关知识,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在教学《地震》一课时,我们先播放录像片,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大地剧烈震动,房屋倒塌,道路错位,路面升降成台阶,树木被连根拔起的景象。学生被这恐怖的画面惊呆了,他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憾。此时再让学生分小组说一说这是一种什么现象,把自己知道的一些有关地震的情况说给同学听一听。然后再从现实中来推测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地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壳的不断运动,在地下的岩层受到承受不住的地球内部的压力的时候,地壳发生了断裂,这时地震就发生了。在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情绪激动,兴趣被调动达到。学生甚至主动拿出一张木板,从两边向中间挤压,使木板中间向上拱起,比喻地下的岩层在地球内部的作用下,形成了褶皱,在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木板突然断裂,这好比是岩层断裂发生地震。

三、生动演示变化过程,突破时空局限

教学《养蝌蚪》时,学生虽然已经有了养蝌蚪的实践,但在课堂要把长达数月的蝌蚪饲养过程及蝌蚪生长的进程清晰完整地表述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轻松地把这个过程,连续、动态地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向学生展示了青蛙生活的环境和生理结构、习性等知识,还了解到青蛙的繁殖、发育过程,遵循了从“实践──理论”这一认知规律。通过这一动态课件,学生不仅对自己饲养过程中的观察结果是否正确得到验证,还准确地了解到卵──蝌蚪──青蛙这一演变过程,从而使青蛙的一生要经过哪些阶段这一重点,以及蝌蚪的生活特点及发育规律这一难点得以突破。

四、在电子游戏中,培养学生能力

如教学《车》一课时,按照车的发展史设计了不同时期、不同的车型,并按装载和行驶的功能划分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尝试驾驶每一种车的亲身感受。使他们体会到正是由于人类的需要,车才被发明出来,又经过不断改进、创新,才发展到今天的种类繁多、功能齐备的车。最后,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发明创造一辆自认为最先进、功能最完备的车,并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电脑的屏幕上驾驶这辆车,体会一下坐自己车的感受。

第2篇:信息技术课的核心素养范文

一、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内容 

什么是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呢?所谓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是由四个方面所构成,分别为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培养信息社会责任感。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才能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本文先明确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组成部分,从而为后续讨论奠定基础性作用。 

(一)信息意识和计算思维 

首先是信息意识,具备这一意识的学生对信息具有较强的敏感度,能够敏锐地感觉到信息的变化,同时还具备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判断出所拥有的信息是否符合需要,从而可以从问题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予以解决。其次是计算思维,就是运用计算机领域的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具备计算机思维的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思维来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 

(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与培养信息社会责任感 

首先是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具备这一方面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字化的优势和局限之处,运用数字化学习工具来进行有效的学习,从而培养创新理念。其次是培养信息社会责任感,如今的社会是以信息发展为主的时代,无论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都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因此,培养学生信息社会责任感,在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遵守信息法律规范,不仅需要维护个人合法权益,而且也要积极地维护他人合法权益和公共信息安全。 

二、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在明确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之后,这一章节对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一)有效确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有效确立,有利于在教学目标的作用之下促使教师开展良好的教学活动,实现核心素养培养这一目标。因此,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目标的确立应该从个性与共性的角度出发,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主,又将学科知识的教学予以兼顾,从而有效培养学生能够促进自身发展和符合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品格。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注重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并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教学目标进行有效制定,从而有效发挥教学目标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到“For/Next循环语句初步”时,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要确立这一课程的知识目标是掌握For/Next循环语句的格式以及理解这一语句的功能和执行步驟,而技能目标就是能够分析简单的For/Next循环语句的功能和尝试编写简单的For/Next循环程序,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推动课程的开展。 

(二)重构教学组织方式 

为了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师还需要从重构教学组织方式入手,以项目方式整合课堂教学活动,并且创设有利于学生开展项目学习和数字化环境、资源和条件,从而促进目标的实现。而重构教学组织方式一般包括项目情境的设计、方案的交流、项目实施与评价这几个环节,其中情境的设计是第一个环节,可以利用案例教学法、情境创设法来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在此基础上进行方案的交流与讨论,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引导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最后在进行评价环节过程中,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形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例如,在学习“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时,通过约1分钟电视剧《汉刘邦》片段来引入课程内容,再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所给予的问题,比如说“求整除3余1、整除5余2、整除7余4、整除13余6、整除17余8的最小自然数”,让学生分析问题并写出算法,在交流与讨论的基础上推动课程的开展。 

总之,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时展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而且对于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宜泳.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7(2). 

第3篇:信息技术课的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合;英语教师;信息素养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今天进入到一个信息时代,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要求教师不但应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且也应具有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能将此种能力运用到教育与教学中去。在高校外语教学领域,随着网络外语教学的蓬勃发展,对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培养具有高度信息素养的新型外语人才,必然要求外语教师具有高度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指的是:个体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它既包括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以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以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将其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的信息能力。

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意识。包括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和需求,能够主动使用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工作、生活中的问题;2.信息知识与能力。具有对信息工具、信息资源以及信息技术有效利用的基本技能,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原理和常识;3.信息道德修养。在信息获取、使用、创造和传播中能够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对信息犯罪的防范。

一、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背景下培养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一)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教学有效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有效整合,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英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结构结合起来,有机统一在同一个时空平台上,借以更好地完成英语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教学的整合,就是要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资源,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实践、思考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最终达到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它应该有两个层面的意义: 一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进行教学;二是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进行探究学习,培养能力。

(二)英语教师信息素养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关键

1.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我们正步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信息社会。信息社会对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目的等提出了与过去不同的要求,同时给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教学环境与技术支持。随着电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学英语教学已不能再仅局限于课本内容的学习上了。教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处理和应用信息,将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之中,注重培养学生从互联网上索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教师们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也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

2.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如多媒体教室,网络等组建进入了英语课堂。这些设备是实现信息技术和英语课程整合的物质基础,可以虚拟一个尽可能真实的语言环境,优化英语教学环境,帮助教师组织更生动的教学活动,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加大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要使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作用,作为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其信息素养的提高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才能真正地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功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

3.教学模式及教师角色的变化。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促进了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并产生了一些如探究式,协作式等新型的教学模式。这些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活跃了学生思维,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些都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运用科学的信息方法和手段迅速准确地掌握学科专业及相关领域国内外新的研究成果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摈弃旧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保证教育教学取得创造性成果。同时在课程整合背景下教师的角色也由管理者、传递者转化为指导者、课程设计者、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环境的建构者等新型角色。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备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学习和掌握与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有关的专门知识和技能。

二、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背景下培养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举措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培养英语教师的信息意识

外语教师的信息意识是指外语教师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信息资源来解决问题的潜在意识,是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信息意识对外语教师所起的主要作用是使他们明确自己的信息需求并指示其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等一系列行为的方向。如果外语教师具备了较好的信息意识,就会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利用信息,以解决教学的问题并丰富自己的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各类信息资源,创设适合于学生先前经验和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之间利用网络形成有效的学习共同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

为培养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创设一个良好(下转第57页)(上接第62页)的环境,应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校园网的建立可为外语教师提供一个数字化的教学环境,为外语教师的教学、科研提供内容丰富的信息资源,有利于培养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同时,鼓励英语教师积极制作优秀课件、开发网络课程,建设个人主页和与学生的交流平台。英语教师在这样数字化的教学环境下,教学科研也就有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

(三)大力开展对英语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

学校可以开设信息技术培训班,对所有英语教师进行分期分批培训。培训内容要全面,应涉及到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和策略;高效、熟练使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基于信息技术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整合能力等,特别要注重对教师信息技术活用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地制订培训方案,有效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才能达到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目的。同时,还要督促教师的自学。

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信息技术和英语课程的整合是英语教育的趋势,教师角色与作用已发生了很大改变。只有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才能在整合中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从而推动外语教学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强. 论信息时代高校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4,(10).

[2]董长娥,周青振.高职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培养途径[J]. 职业技术教育,2000,(11).

[3]伏秋平. 浅论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J].教育与职业,2006,(14).

[4]郭炎鑫.教师信息素养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3).

[5]褚芸芸,杨改学.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再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4,(4).

第4篇:信息技术课的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教学方法;信息素养

一、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要探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首先,应该明确新课程的几大核心教育理念,只有把握好核心理念,贯彻实行新课程推崇的教育思想,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才能够实现有效教学。新课程的几大核心理念分别是:①让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这个理念是新课程为满足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的基础。②要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就是要丰富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程度进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③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点理念就是要求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机制,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让学生能够自主管理、安排合理的学习时间,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等等。只有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学生才能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理念

1.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做合格的新时代公民。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要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让学生以团队交流的方式,掌握对信息的捕获、交流、共享、管理的方法,并且能够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信息设备操作的原理,比如计算机等。掌握基础的信息技术,才能够感受时代文化的进步,并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过程中增强自己的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养。

2.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只有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学生才能够更好地融入整个学习氛围中。学校应该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配备必要的学习工具,还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家里的信息设备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实践。以此来充分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力量,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

3.关注学生基础水平,构建特色化信息技术课堂。信息技术课程相对其他课程来说,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较早接触电子信息设备,而有的学生很少接触。为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水平,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潜力来进行分层次教学,以符合学生的发展特征和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在信息技术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由教师为学生布置信息技术实验任务,学生巧妙地使用信息技术设备来完成既定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掌握相关的技术操作和信息知识,并且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收获。任务驱动法综合了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自主探索、体验、发现、总结等等要素要求于一体,使其在密切联系生活的任务操作过程中,同时收获理论和实践两大层面的知识。在任务驱动方法中,教师对任务的布置起到关键作用,设置恰当合理的学习任务,才能够避免任务驱动滥用和泛化问题。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一些简单的信息技术操作当成一种任务,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来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任务驱动法的操作流程一般可以为:教师布置任务――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完成任务――教师评价。只要教师布置任务明确,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效果将会很明显。

2.合作学习法。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发展协作能力。合作学习法正符合这一教育理念。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包括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必须加强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而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正是一种合作学习的表现。通过相互交流沟通,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除自己掌握的信息以外的更多信息和知识。合作学习法,是让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助学习,完成同一个教学任务或目标。合作学习法能够实现信息知识的交流,个人的成果与小组的学习成果扯上关系,学生的团队意识会更加强烈,合作意识也因此培养起来。合作学习的实施流程如下:提出主题任务和要求――组织合作小组――小组讨论并分工――小组汇总和总结――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教师评价。采用合作学习法要注意任务的布置和小组成员的科学划分,小组成员划分应该实现强弱搭配,这样才能够做到以强带弱,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水平。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应该以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为大前提,然后根据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理念要求进行科学的教学活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注意基础知识的教学,强化每个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学习方法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和合作学习法。这两个方法不仅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所追求目标的要求,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武国伟.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5.

第5篇:信息技术课的核心素养范文

信息技术课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任务。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明确信息技术教育应该面向素质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要以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提高学生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

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网络课程;培养策略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教育是时展的必然,信息素养作为终身学习和知识创新的必备技能,已成为现代公民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21世纪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民族繁荣昌盛的主干力量的青少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是目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学生只有自身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正确地面对繁杂多样的各类信息,以及信息数量的日益膨胀和信息质量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新的挑战。然而,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教师普遍重教而重学不足,这样长此以往就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不利于加强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目前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从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内容编辑到教师的观念以及课堂教学过程等,实际上还停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上,基本上依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机会较少,很多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只是学会使用计算机的操作,还没有意识到信息时代已经到来。所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明确信息技术教育应该面向素质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要以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提高学生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整体素质。

1信息素养的概念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指出“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即促进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2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中学校普遍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对信息素养的培养来说,效果尚且不够,学生的信息素养还有很大欠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2.1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学生获取的信息主要还是来自课堂,然而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认识还停留在学会某种操作,掌握某种技能,很多学生在上信息技术网络课时,根本没有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或者不喜欢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认为信息技术课上学的内容现在还用不到,以后再学,对学习信息技术几乎没有兴趣。

2.2学生信息素养不高:虽然少部分学生有一定的信息素养的基础能力,但却很少能熟练地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去获取有效的信息,在对待来自网络纷繁复杂的信息时表现得无所适从,面对着丰富的信息资源不知道如何下手,在利用网络进行信息补充时不懂得学习方法。

2.3信息道德观念不强:网络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部分学生在信息道德标准上有很多误区,严重影响别人的生活和工作,同时也造成正常的教学工作无法开展。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念在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

3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信息素养在日益发展的信息时代已成为每个人的基本生存能力。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成为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总目标。信息素养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是每个人进入信息时代的“通行证”。

4有效利用网络课程提高信息素养的培养

4.1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意识是个体利用信息资源以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注意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信息观,而不是仅仅限于教学生学会如何操作计算机。

4.2运用网络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信息素养的核心是信息能力。师生之间是学习交流的关系,教师要转变师生之间主动与被动关系的观念,教学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在信息技术课上通过学生对访问互联网操作的学习,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具有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去收取信息,收集、整理必要的信息,善于管理、传递信息,能准确地将获取的信息传递给他人。

4.3信息道德品质在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培养:教师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学生建立健全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信息道德品质。注意培养学生在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应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不能有涉及到危害社会环境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在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辨别、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和价值,使学生认识到利用计算机进行非法活动是一种不符合社会伦理、不道德的行为,要培养学生负责任和正确地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意识和行为。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的发展潮流,信息技术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方式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信息素养作为终身学习和知识创新的必备技能,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教育目标。培养中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对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历史赋予教育工作者的重任,也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正确地面对信息数量的日益膨胀所带来的新的挑战。信息技术课上要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任务,以提高学生适应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需要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贺平.武法提.论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基础[J].现代教育技术.2006(06)

[2]李妍.信息技术中介的探究式学习环境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06(06)

[3]陈燕.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学习环境创设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4(06)

[4]周斌.谈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36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倪冰.杜迎春.基于问题解决的多媒体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初探[J].科技信息.2006(01)

第6篇:信息技术课的核心素养范文

内容摘要:我国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性,因而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它与传统的学科相提并论,教学中又沿袭传统学科的教学方法,甚至把学习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教育等同起来,缺乏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意识,背离了信息技术课真正的教学目标,走进了唯技术论的误区。

关键词:信息、信息技术、计算机、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教育、误区、信息社会、信息能力、信息技术素养、信息素养。

拦江中学 郑 新

当今世界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我国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就要适应未来的信息化社会。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对我国教育需求的特点也就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需求的特点。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基础教育应承担起培养这种素质的职责。我国也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性,国家教委决定:从2001年新学期开始,所有的高中必须将信息技术课列为必修课。然而,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不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它与传统的学科相提并论,教学中也沿袭了传统学科的教学方法,甚至把学习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教育等同起来,缺乏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意识,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应有价值。

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由于教材里有关技术方面的内容远多于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分析、应用的内容,再加上教学过程中频频接触计算机软硬件,占据了这门课程的绝大多数时间;同时,具有指挥棒作用的信息技术会考中的题目也侧重于考核学生的软硬件操作的熟练程序,这就很容易让师生片面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就是学习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操作,这就背离了信息技术课真正的教学目标,走进了唯技术论的误区。

误区一 将技术学习视为教学目标

设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它的学习范畴远大于计算机学科的内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的计算机及其软件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应归于信息的收集、处理,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更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即: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使他们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和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

与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相比,技术是第二位、浅层次的。可以设想,今天一些优秀的软件,如VB、Office、Windows等将来都有可能被更好的软件取而代之,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却有很大的相似性,正如对于编程而言,具体的语言是可选的、多变的、愈来愈强大易用的,而算法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却基本保持不变。这便要求教师不仅教会学生使用信息工具,更要教会学生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正确理解、判断、评价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课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创新人才,而不是培养计算机的操作者。

在这方面有许多反例,如社会上有些人利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技术盗窃网上银行、制造病毒、成为黑客攻击网站等,这些现象如果没有引起信息技术课教师的充分重视,在教学中未能有意识地对学生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难免会产生新的计算机犯罪。例如:有的老师在讲穷举法时,提到可用此算法编写破解密码的程序,立刻有学生问能不能编出破解取款机上密码的程序。可见对信息的理解、评价和正确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比计算机的具体操作更为重要,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教师能够经常、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素养、道德、法规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信息观。

误区二 将计算机视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由于存在“学科本位”的思想以及应付会考等原因,部分教师只注重课本知识的教学,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缺乏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意识,这也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一大误区。信息技术课应融会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时时考虑到与其他课程的渗透,教师的这种意识甚至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最近,我听了几节信息技术观摩课,同样是讲Word中的自选图形,一位老师只是把课本内容讲完了事,另一位老师则是用自选图形绘制了高中物理课本中的各种图形,如物体受力图形等,显然,后一位老师深刻领会了信息技术课的内涵,将这门课的学习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学生通过这节课不但能很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也能联系到其他课程的学习。如果计算机老师都能像这位老师这样,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又如QB程序课,一位老师只讲了课本上的几个例子,另一位老师则讲了如何用QB编写一个打印数学上的正弦和余弦函数图形。从课堂气氛和课后效果看,后者明显好于前者。

第7篇:信息技术课的核心素养范文

全美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其出版的《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中,从信息素质、独立学习及社会责任三个层面给出了学习者的九条信息素养标准:“在信息素质方面有三条:(1)能够高效地获取信息;(2)能够成功地、批判的评价信息;(3)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在独立学习方面有三条:(1)能够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2)能够欣赏文学作品以及能对信息进行创造性地表达;(3)努力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到优秀。在社会责任方面有三条:(1)能认识信息对社会的重要性;(2)能履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复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3)能积极参加小组的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这对我国的信息素养教育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下面我就新课标下培养、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信息技术课而言也不例外。当然,这里所说的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与现在很多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沉迷于游戏、网络聊天的兴趣是截然不同的,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应适当地予以引导。

1.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第一次上信息技术课,我在课前把机器全部开好,第一件事是用多媒体教学演示软件演示了一个PowerPoint作品。学生被屏幕上那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深深吸引了。三分钟播放完毕后,我说:“你们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也会制作这些美妙的电子贺卡的。你们想不想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学生们都表示很愿意学。在以后的信息技术课中,我注意收集一些跟所学内容有关的有趣的内容给学生观看,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为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我在校园网上开辟了展示学生优秀作品的栏目,每学期每个同学至少有一个作品上传到校园网上展览。

2.设计游戏任务,让学生快乐学习。

任务的设计,符合学生爱玩的心理,能激发其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欲望。在给学生讲Word制表格一节的内容时,我设计了一个利用Word制作迷宫的游戏,他们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思维是完全开放的,为了把迷宫做得更复杂,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二、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工作、学习及生活中各类问题的意识。

在信息技术课中我经常设置一些研究型的课题,让学生自己选定主题(如环境保护、旅游、体育、社会现实等)进行探究。如用Word或PowerPoint以电子报刊、幻灯片的形式完成作业,以主题报告活动的形式与其他同学互相研究讨论。在制作主题报告的过程中,学生将搜索到的素材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和筛选,并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处理(如对文字资料进行重新整理,对图片资料进行加工美化等)。最后,学生把处理完的信息,利用Word和PowerPoint制作出蕴藏丰富课内课外知识的主题电子报和电子报告。学生在这种学习中建构起自己主题学习的知识结构。通过这种研究型的学习,学生不知不觉地就培养了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评估、重组及处理并做出决策的能力,扩大了学习视野,培养了信息意识,提高了信息素养。

三、合理组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信息技术的科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操作性强、更新快的特点,这不同于其他任何学科的教学,因此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教会他们书本上的知识要有用得多。信息技术课有其独特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其中自学和应用是两种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1.学会自学

对于初学者来说,老师引进门很重要,但要想应对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单靠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会自学。自学能力对学习任何课程都是重要的,对于信息技术尤其如此。比如Office软件包里的几款软件,其操作有相类似的地方,学会使用Word软件后,对于PowerPoint和Excel等软件的操作也很容易上手。自学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软件自带的帮助文件来学习,也可以通过上网下载学习教程来学习。

2.学会应用

学习信息技术是为了应用,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选择那些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这样学生才能把信息技术变成自己得心应手的工具。

例如在元旦来临之际,我让学生用PowerPoint制作电子贺卡,给在远方的亲人朋友送去新年的祝福。同学们兴致很高,上网搜索喜爱的素材,然后探讨用哪些动态效果制作。经过两节课的设计,有的同学制作出具有声情并茂的电子贺卡,通过电子邮件或即时通讯软件发送给亲朋好友。

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综合素质的重要内涵,我们要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信息技术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如计算机病毒肆虐、黑客猖獗、机密信息失密等威胁,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导致信息的过度泛滥与污染,而且这些副作用越来越难以预测和控制,甚至导致犯罪。要有效地防止和减少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防止犯罪,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了解不正当地使用这些技术可能对人类所带来的巨大危害,充分认识其自身对此应尽的义务及所承担的责任,使学生明白,学习信息技术目的不是单纯掌握软件的操作步骤,更重要的是掌握在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与方法,使学生养成遇到问题想用信息技术解决的思维习惯,并逐渐形成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章慧敏,傅德荣.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中国电化教育,2001,(9).

[2]祝智庭,顾小清.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2)合刊.

[3]中美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比较.网络资源.

[4]李朝,军牟艳,娜阮滢,刘向永,于丽华.教育信息化的理性反思.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04,(12).

第8篇:信息技术课的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课 现状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08-090-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已呈现常态化,电脑日渐成为生活必需品,成为人们的日常工作和学习及生活中的常用工具。而针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来说,计算机的普及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挑战。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在高中展开信息技术教学,对高中学生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让学生素质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长远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高中信息技术科教学现状分析

1. 从学生方面来看,很多学生过早地接触计算机,难以抵制不良诱惑

目前,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应用工具,一方面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便利,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网络信息量大,鱼龙混杂,高中学生还不完全具备分析辨别信息正误的能力,学生过早地接触计算机,很难抵制一些不良因素的诱惑,产生诸如上网成瘾、浏览不良信息等问题,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2. 从教师方面来说,对信息技术课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无法为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提供有力的指导

目前我国的很多农村地区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都还不具备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条件,而乡镇城市条件好些的学校,虽然具备多媒体教室,甚至可以在信息技术课上让学生人手一台电脑进行演练操作,但是由于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缺乏,多由其它科目的教师兼任信息技术任课老师,这些老师多数都是对信息技术和电脑略有所知,涉之不多,再加之本身还要代课,多数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课前没有认真备课,学生在课上多是玩下游戏,了解下电脑的使用,基本设备和一些基本的程序。即便是讲课也总是采用课件演示教学,学生无需动脑,只用看着、听着,根据演示操作就可以了。这些对学生来说都不是难事,所以学生很难认真静下心来上课,也很难学到真正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技术。

3. 从教学内容来说,高中信息技术课本内容滞后,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作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发明成果,其更新速度也是非常快的,然而我国的计算机应用行业普遍滞后,导致高中信息技术课本内容更新缓慢,许多现行的新技术、新知识无法更新在课本上,导致信息技术教学滞后于世,信息技术教师只能采取“课本讲解+课堂示范演练”式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陈旧直接导致教学方法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挂钩。这种呆板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觉得信息技术课枯燥无聊,难以为继。除此之外,高中课程本就多,再加上要应对各种考试,学生学习时间本就不够用,因此对信息技术这样的课可用的课时非常有限,很多学校基本上都是一周或者两周才开设一次信息技术课,这对学生来说学习周期长,学习没有连贯性,前学后忘,很难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

针对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面临的问题,应该及时转变教学策略,适应形势需要进行有效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真正地把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变成学生其它学科学习的助力,让信息技术学习为学生以后的长远发展铺就坦途。我从教多年,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发现,要改变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现状,就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第一、从学生自身来说,他们从信息技术方面接受到的信息良莠不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分析利弊得失,让他们明白是非对错,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明白凡事过犹不及,要适可而止。适当的放松可以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但是有注意把握分寸,不可沉迷网络,耽误正常的学习和影响生活。此外,还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习惯,严格用道德观念约束自己的的上网行为,对不利于学生成长的不良信息,要坚决抵制。借此磨练意志,锻炼自我约束能力。

第二、就信息技术任课教师来说,要确实的把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重视起来,不能只当做是兼任教师,就以非专业为借口轻视这门课程。须知道做一行爱一行,当一天和尚就要撞一天钟。这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了解现行的教育体制,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最大程度地发挥信息技术课的学科优势,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真正的“学有所得”。

除了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外,信息技术课的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备好每一节课,做好课堂预设生成,让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己提取信息和系统总结的能力,这对学生的终生学习将大有裨益。

第三、要改变信息技术教材滞后的问题,信息技术教师就要与时俱进,注意选取内容新、实用性强的教材,并在完成教材内容教学的基础上,不断地更新和补充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的学习能够与时代接轨,于学习有益。因为信息技术学习课时有限,所以教师更应该想方设法地提高课堂效率,争取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到最多的知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辅助以Flash、剪辑影视片段、音乐等生动表现教学内容,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以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学生多维度学习平台。

第9篇:信息技术课的核心素养范文

也因此,我们推出新栏目“微言热议”,借此栏目,提供一个交流、交融的平台。这样一个平台,非常期待也很愿意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声音,更希望有你的积极参与。告诉我你对各种教育现象的看法,相信在这里,能让你的声音更有张力。

(欢迎来稿,投稿邮箱:)

主论博文

主论人:武健 北京市东四九条小学

下午去菜市场买菜。可能是还早,市场里的人并不多,卖菜的人们也大都懒洋洋的。在东溜西逛的过程中,一个20岁左右的小姑娘吸引了我的注意。因为她在柜台里低着头,专心致志地用着平板电脑。我好奇地伸头一看:她左手拿着iPad,右手正在屏幕上写写划划,好像是在用QQ发信息呢。她好像也注意到了我的好奇,抬起头来对我俨然一笑。

噢!智能手机的扩散力已经不用说了,现在平板电脑也已经到了这种程度。那么,持久岿然不动的信息技术课还Hold得住吗?

平板电脑来了,信息技术课的内容是不是也要变化?

一、信息技术课的概念有几种争论,但无论是哪种争论,都认定平板电脑是信息技术工具。

二、平板电脑已经广泛使用了,开始进入到家庭、社会和工作中。那么信息技术课程是否需要关注了?

三、平板电脑中没有PC中的一些功能与软件,信息技术课现在怎么办?

例如,iPad中没有资源管理器,Android平板一般也没有外接的键盘。那么文件管理概念是不是也要变化?iPad的输入变化,键盘输入课怎么办?

四、平板电脑中有一些新功能,面对这些新功能,信息技术课怎么办?

平板电脑可以随时上网;平板电脑增加了许多传感器,软件与传感器的结合,如GPS—地图,重力、方向。对于这些,信息技术课是不是也应当有相应的变化?

当技术、社会快速发展时,如果不能跟随时代的趋势调整与升级,就会被时代淘汰。相信信息技术课到了从头变化的时间节点了。

(本文摘编自武健老师博客)

七嘴八舌热议进行时:

柳栋(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

自从有电脑以后,人与电脑(包括PC、Pad)的沟通至少有这样的几种类型:键盘与命令行、键盘鼠标与GUI界面、触摸与GUI界面等等。尽管大陆主要的人机沟通方式已经变成“XX+GUI”界面,但是实然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还是停留在“键盘与命令行”时期的做法,换一个工具形态,重新再来一次具体的操作学习,GUI界面的特点和优势,在教与学中几乎没有得到很好体现与落实。现在Pad来了,若抱着原有的思维方式,错愕、困顿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于是,更新所有的学具是可以想象的因应之策。若把握了GUI界面的本质,不管是“实体键盘+鼠标”还是“虚拟键盘+手写”,实际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而是在易用性、便携性上有所提升。原有的“出现一个具体工具,就具体地教授操作”已经远远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了,信息科技课程不改不行了。

邱元阳(河南省安阳县职业中专)

武老师在博文中提到的菜市场的小姑娘使用iPad的场景,让我想起另一个笑话:某人在地铁里用iPad,却躲在一边用衣服遮着,同时给好友发消息说,没房没车的,还抱个iPad,我都不好意思让人看到……

这个笑话显然是编的,但也说明了一个问题:iPad是个时尚产品,而且价格不菲。LV的包好吗?好!用的人多吗?不多。iPhone 4S好吗?好。用的人很多吗?不很多。

iPad的价格可以为大多数人接受,但仍然并不便宜。同时,它的很多软件是收费的,很多功能是封闭的。iPhone 4也是这样。这不得不让聪明的国人想方设法,于是,“越狱”一词诞生了。

我不是“果粉”,就我个人的使用体验而言,对iPad是深恶痛绝。很多人会对此言颇为不屑,认为是我不会使用的原因。我是经常玩数码产品的人,如果对我而言iPad的使用都会成为门槛,它的易用性可想而知。我感觉不爽的原因是:

1.封闭性。苹果的东西跟很多产品都不兼容,想复制文件都要费一下周折,更别说蓝牙只能针对自身的产品了(这似乎已经偏离了蓝牙的本意)。当然,这里面的很多问题可以通过“越狱”来解决,但“越狱”恐怕不是苹果想要的结局吧?

2.操作体验。喜欢苹果产品的人,恰恰会认为这种操作方式很舒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我追求的是一种透明的操作体验,我的东西放在哪里我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在iPad中,只让你装,不让你管,你想把不同类的文件归档管理都不行,常常为同步几个文件造成很大的麻烦。任何操作系统都有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但是IOS就是不让你看到。怎么办?还是“越狱”!如果苹果加越狱才等于完美,这是不是也是一种讽刺呢?

3.消费。如果你不越狱,不用破解,那么使用iPad的结果,消费账单会很可观。和其他系统相比,iPad的免费应用还是太少了。

4.徒有虚名。这话大概会遭到“果粉”的炮轰,但它是千真万确的。不仅iPad的,所有的Pad几乎都是徒有“平板电脑”的虚名,只是一款娱乐产品而已,可以兼顾一下其他应用。当年的掌上电脑也是这样徒有虚名。

目前在国内一些学校,已经有了在课堂上使用iPad用于教学的案例,有人叫好,有人抨击。我没有见到他们的实际做法,只是感觉到一种跟风和走秀。

武老师博文中提到信息技术课要怎么办?平板电脑用到的技术和原理,在信息技术课中一直都有,我觉得没必要专门因为平板电脑而增加章节吧!倒是关于操作系统的部分,可以增加手持设备的操作系统的简单介绍。

谢作如(浙江省温州中学)

读了老友武健的博文,颇有感触,尤其对于第四点“平板电脑中有一些新功能,信息技术课怎么办”更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自从计算机课程更名为信息技术后,一直在走“重软轻硬”的极端。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我们几乎找不到任何与硬件相关的内容。甚至连硬盘、内存、U盘之类的常用外设都看不到,更不要说传感器了。技术在淡出,空洞的信息素养却被再三强调,奉为课程的核心。学生爱智能手机和iPad,却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这就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尴尬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