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核心技术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二战以后,随着传统的工业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飞跃,高新技术发展迅速,因此作为现代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有机结合的组织―高新技术企业就应运而生了。所谓高新技术,根据国家科技部的定义,是指新型技术、创新的成熟技术和专用技术、专利技术和本国本地区没有的技术。2008年4月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其中详细规定了当前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包括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
顾名思义,从广义上看,按企业投入的生产要素和产出的技术特点方面来看,凡是从事上述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经营的企业便属于高新技术企业。按2008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规定,所谓高新技术企业,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本文所指的高新技术企业,便主要依据该管理办法之规定。为了鼓励和扶持这种类型企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从1991年开始对高新技术企业实施认定。根据税法规定,如果能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则可以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此认定办法自实施以来,数以万计的高新技术企业申请通过认定,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自诞生以来,便以技术创新为企业发展的使命。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全球性的技术竞争不断加剧,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面对的技术问题越来越复杂,技术的综合性和集群性越来越强,单个企业已很难在所有的技术领域均具有所需的技术能力。因此,为了提高适应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高新技术企业必须与其它组织进行合作创新,将外部技术资源内部化,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从而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1]所谓合作创新,指企业间或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联合创新行为,即合作创新的类型主要有企业间合作创新和企业―大学合作创新,本文所称的合作创新,主要指企业―大学合作创新,有时也称产学合作创新。熊彼特曾指出,创新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而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是要素组合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企业―大学合作创新正是生产要素实现新组合的过程。近年来,企业―大学合作创新已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实现科技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
2交易费用理论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创新
2.1交易费用理论对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创新的解释。
交易费用理论是1937年由英国经济学家科斯(Coase)在其经典著作《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后经众多学者发展起来的,属于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科斯在文中主要回答了下列问题:既然自由价格机制被认为是协调和配置资源的最有效手段,为什么还有企业存在?科斯认为,似乎市场交易是存在成本的,而不是新古典经济学所认为的市场交易成本为零的假设,企业在开展某些活动时相对于市场安排具有较低的交易成本,因此当通过企业内部管理开展某些活动比通过市场交易更经济时,这项活动就会由企业来承担,也即企业的管理成本小于市场的交易成本,因此企业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文中科斯还提到既然企业可以替代市场存在,那为何现实中又会存在如此众多的企业,而不是只有一个企业,即企业的边际规模问题。他认为当企业的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边际成本超过边际收益,则企业的管理成本超过市场的交易成本,那么企业就会选择将这些交易活动放到市场上进行。
交易费用理论的出现和发展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许多经济学家的问题,即企业不再作为一个黑箱按生产函数进行处理。同样,它也为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创新提供了合理的解释。科韦斯(Caves)等人研究认为,下列因素会带来较高的交易费用:第一,交易的不确定性较高;第二,可选择的交易对象较少;第三,交易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有限理性。[3]而技术的市场交易正好符合这些特点。
众所周知,技术开发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在技术创新成功之前,技术的经济效益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与一般商品不同,技术的供给者和需求者的数量往往有限;技术开发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而技术知识却具有正外部性,技术的扩散很难控制,技术交易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机会主义行为。这些特性的存在决定了技术的市场交易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因此此时似乎企业替代市场是一种合理的选择,很多经济学家从理论上认为企业应该扩大自有技术研发规模。
但是现状却并非如此,实践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高新技术企业都要寻求外部的技术资源,合作创新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原因正是企业自身存在着“组织成本”的缺陷。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技术的变化日新月益,产品和技术生命周期不断缩短,技术资产贬值的速度不断加快,技术创新是一项风险极高的活动,并且技术创新日益表现出不同知识领域和学科结构的结合。对于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而言,面对技术创新的成本上升压力、技术创新的复杂性和高风险,企业很难独自承担技术创新活动。因此合作创新便成了高新技术企业在当前技术和市场环境下技术创新的合理选择,它一方面实现了企业和大学研发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交易费用。
这样又会产生一个问题,即企业既然选择合作创新,那为了将合作的交易费用降到最低,它是否可以直接把大学合并到企业中来,将这些市场交易直接内化到企业自身?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大学的职能并非只有从事科学研究,还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高新技术企业同大学的合作创新更多的只是局限于科学研究职能,如果合并大学,则需要承担管理大学的高昂费用以及教书育人职能,这些管理费用累积将远高于技术的市场交易费用。因此一般情况下,高新技术企业会选择合作创新途径而不是合并大学途径。
2.2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创新的交易费用分析。
目前经济学界较多的接受马修斯为交易费用下的一个定义。马修斯认为,交易费用包括事前发生的为达成一项合同而发生的费用和事后发生的监督、贯彻该合同而发生的费用。具体应用到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创新,它不同于企业的自主创新,一般存在着沟通费用、谈判签约费用、履约费用和合作失败的风险费用。
2.2.1沟通费用。即合作双方为寻找对方所发生的费用。为了利用外部资源完成企业的技术创新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企业对技术的需求是具体的、动态的,但它对潜在的合作伙伴(大学)的能力往往不了解,同时大学对企业的实际需求也并不清楚。因此合作双方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交流沟通。只有那些研究方向相投,资源利用上达到互补的组织才有可能达成合作意向。
2.2.2谈判签约费用。即起草、讨论研究合作合同,从而达成交易以及围绕签约而花费的有关手续费用等一系列费用。合作合同的达成需要经历合作双方讨价还价的过程,企业和大学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需要通过谈判得到一个令双方满意的结果,这一过程常常费时费力。此外技术创新自身的特性决定了这是一个重复交易过程,为了保障未来合作的平稳发展,抑制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行为,必须要有道德风险防范,在合同中确定清楚合作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而这些无疑也增加了交易费用。此外,围绕签约企业还需花费法律咨询、公证、审查等一系列费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几何教学
教师通过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信息技术在数学几何教学中的作用发表以下粗浅的看法。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学习情景
而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之一。因此,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几何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设情景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的一种有效的办法。现代信息技术以其本特有的功能而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高的价值。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能更好、更快、更准地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
三视图的学习对于学生空间想象力以及直觉推理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三视图的基本知识,在多媒体技术课上也画过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本节课不是简单的重复,怎样引入才能让学生眼前一亮呢?忽然,我想到了庐山的险峻和美丽,于是我选择了两副气势磅礴的,最能体现那首描写庐山诗句的图片放在了我的ppt首页。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教学能集中大量的教学信息,增加课堂知识的传播量,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减少教师不必要的板书时间,增加新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时间,因而能实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增大信息的传输量,为学生赢得更多的练习、巩固、消化、理解的时间,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奠定必要的学习基础,为学生的好学准备充分的素材。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所以,信息技术为教师赢得了对优等生的引导、对中等生的指导、对学难生的辅导的时间。教师可以因此及时获取教学情报,并做出相应的反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有效地矫正、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提高掌握教学情况的灵敏性,增大教学的灵活性。
三、处理好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数学教学的关系
人们通常把教科书、粉笔、黑板、挂图、模型称为传统的教学手段,而把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称为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于以上这两种教学手段,我们应该辩证的分析、比较,做到统筹兼顾。
第一,不能因为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先进性和优越性,而抛弃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事实上,从当前的数学教学实际来看,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教科书能使理论知识具有概括性、系统性和连续性,黑板则具有随讲随写的灵活性,挂图模型则具有可操作性与直观性等优点。
第二,对于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应主动突击,学习并掌握新事物,反对固步自封,在教学中应大胆尝试,合理利用。使得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相得溢彰,最大限度地优化我们的教学过程,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益。
我觉得信息技术在运用时所侧重的地方是不同的,比如像高年级的几何教学不用再花大功夫做一些像低年级时来做吸引学生的兴趣东西了,而且我觉得应把课件的作用定位在“辅助”方面,不是每一堂课都可做成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中,计算机不能代替教师,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传统的优势应该保留,不能忽视黑板的作用。如果教学内容比较简单,老师通过讲授形式就能把课堂内容阐述清楚时,使用多媒体教学就大可不必。还有我们要要注意一些问题:教师不能够充当放映员,让学生在多彩的多媒体世界里读“电子读物”;计算机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教学,不可能代替教师的情感教育。所以,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有效的辅助认识工具服务于教学的,必须合理有效地应用。
例如,之前在刚流行媒体的时候,我有个错误的想法,开课没有媒体就不是一节好课,所以在一段时间内,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网上找资料、做课件,但是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由刚开始的新鲜感慢慢地变得有些“麻木”,课堂效率并不是非常好。特别是有一节课《轨迹》,让我感触很深。
这节课中我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出和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垂直平分线、在一个角的内部(包括顶点)且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这个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同时加以flas演示作图,自认为课件做得十分精美,前半节课上下来感觉很流畅、比较完美,可由课堂反馈及课后的作业情况来看,学生对于这节课的知识学得并不扎实,找个别学生了解了一些原因:上课看得懂的,但是自己作图及解题时就不会了,课件很好看,可回家做作业时,有些忘了。本节课的有效性是不高的。
正巧有机会,听了本校一位老教师的这节课,她在这节课中没有利用媒体,而是采用了作图工具,带领着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学习,在课堂中,教师亲自示范,让学生板演后全班进行点评,并对一些学困生进行手把手的教,整节课上得非常好,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的总体掌握情况明显比我班学生好,而且我有意看了这个班的课后作业,学生掌握得确实比较扎实。反思自己:我太过于依赖媒体,把作图环节做成了媒体,确实很好看,反而忽略了对于数学作图工具的演示及对学生的指导,并且几何说理过程直接在媒体上放映了出来,学生像看电影一样,留下的印象不深,应该是教师自己或让学生进行板演,这样学生记忆会更深点。如果我这节课配合媒体,再加上亲自地指导,我想我这节课就成功了。所以,在之后的几何教学中我会按这节课的内容进行考虑是否有必要利用课件,如果这节课运用了课件,我对于例、习题的解答过程,要么自己板书,学生板演、或投影展示,再也不会直接媒体放映了。所以,利用信息技术一定要合理,要能有效地辅助于教学。
目前,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力工具。现代教育技术正在引起课程设置、教 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 法、教学模式的变革。人类的认识从物质转到能量,曾经引起整个时代观念的变革。当认识再 度扩展到能够透彻阐明信息的本质和利用信息产生资源的基本规律的时候,当人类的交往、工作、生活、学习等各领域出现了崭新的数字化生存方式的时候,必将引起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
我们以往的学习,教学关系是固定的。教师就是教师,学生就是学生。一旦为师,终身为师。而现在为师的基础变了。一来社会变化太快,二来科学知识体系变化也太快,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学材料已不再局限于印刷在书本上的文字和图形,出现了融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影像为一体的电子教科书及多媒体软件、网上教学节目、卫星节目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材料。
有了这些教学材料,学习者就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广泛而丰富的教学知识和内容,打破了师生必须在同一教室空间里面对面才能进行教学的状况。教学形式正从教师利用黑板、粉笔,按教科书内容进行单向灌输式课堂教学,向现代网络化、多媒体教学发展;教育模式正从封闭式的校园教育,向开放式的网络教育发展。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空前地提高了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教学软件、远程教育、虚拟大学等应运而生。
教育,不再只是灌输和传授书本知识与技能,不再只是促进背诵、写作业和考试;教育将深刻改变自己的目标与职能,成为个人全面成长的助手,成为信息社会个人选择和发展的无微不至的“教练”或指导者。在校园里、在教室里进行的,由学校的教学计划、课程表和上下课钟声决定的不再是教育的惟一形式。教育就在人们的生活中,在学习者的成长中。“学校再也不会是一个为学生的一生准备一切的地方”。人们在学校的学习只是人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基础阶段而已,个人出生至临终的全部历程都必须是学习的历程。这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式的教育系统,它允许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学习,并使个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和控制权为个性化学 习和学习方式多样化提供最大限度的方便,也使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的终身教育成为现实。
在信息社会开放式教育的条件下,由于教育环境的充分敞开,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源泉,教师仅仅充当知识输出者的角色就会禁锢学生的头脑、限制学生的眼界,会妨碍学生运用符合时代特点的先进方法掌握更多、更有效的知识。由此,教师角色必须作出适应开放式教育的转换,既是知识的输出者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在信息社会个性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学习类型、学习风格和学习进度等“对症下药”,以促进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特点、类型和风格的最大化和最优化的发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者。
首先,教师应该是能使用信息技术演示教学的表演艺术家。
艺术大师卓别林幽默的表演能深深的扎根于我们的记忆中,深刻的表象能吸引人们去思考,去探索,去挖掘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生动的情景再现、过程经历,能促使学生去思考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计算机演示教学内容。它在提供情景、创设过程、克服某些条件限制、突出事物本质特征方面为学生学习概念规律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等方面具有许多优越性。注重结合新课程的要求,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思想,加强人机对话的交互功能,突出学生的主体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针对难点、重点进行突破。
其次,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导演者、信息的编码者和学生探究学习的指导者。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强调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课堂的支配者和知识的传播者。所以建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如何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但加强教师的指导,避免导致无效学习。一般的教师先把相关学习内容放到相应的网站(如学校或教师的网站)或服务器上,使学生在特定范围内进行自主学习,既达到学习目的,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再者,学科教师应该是学科资源库的建设者和学科教学创新的带头人。 [来源:学+科+网]
教给学生“一碗 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的教师素养已经过时,新课标教育目标要求教师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他们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并从中获得科学的方法与精神。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科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去教给学生“一碗水”,还要去打造一个知识的“大海”,让学生能在其中遨游。教师平时要注重积件开发,加大学科资源库的建设。[来源:学*科*网]
最后,学科教 师应该是学生永远的良师益友。[来源:学科网ZXXK]
【关键词】信息技术 合作学习 小组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通常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合作学习,因其先进的理念、有效的形式、出色的效果而成为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学习形式。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建立长期合作小组。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学生特点、授课环境等因素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进行研究设计,根据学期教学内容确定小组人数。其次,开展小组竞赛。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评优,调动学生的合作积极性,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
二、合作学习的优势
1、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将能够相互学习。处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的学习者比处在单独学习的处境下能得到更多帮助。
2、让更多的孩子在一起学习,将使他们的社会技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3、合作学习状态下的相互影响、相互合作的环境,比个体的、相互竞争的环境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合作学习有助于发展学习者针对他人的正面情感,减少隔阂和孤独,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助式学习,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培养。
学会合作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之一,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小组或团队为完成共同的任务,要求每个学生会同其他小组成员的配合,既积极主动完成自己的任务,又善于融入小组的整体工作,支持他人,倾听意见,互动交流,协同完成任务。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学校教育要注重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通过与他人交流思想,加强与他人的联系与合作,从而提高人际交往技能。
3、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多方面进行参与,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新知识新思想的构建者和创作者,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贡献者和分享者,能充分体验学习的愉悦。
4、有助于教师的提高
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讲授者,而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协助者,甚至是学习者,在集思广益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迸发的独到见解,也有利于教师的提高。
5、有助于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中充分表现自我,而且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欣赏他人、取长补短。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的评价,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合作学习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能发挥它的促进作用,但在实施中还要关注一些问题。
1、在分组合作学习中,分组应合理,任务的设计和课堂的组织要科学。
在合作学习中,要加强任务的设计和课堂的组织,消除学生中的个人英雄主义。
2、在合作学习中,避免出现追求形式上的合作,而未达到实质上的真正协作。
真正的合作要让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包括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让不同思想的火花产生碰撞,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3、在合作学习中,掌握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时间的度。
合作学习是几个人为单位,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要相互进行讨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容易引起课堂的喧哗,因此在小组活动时老师要和学生约法三章,制定一些措施使课堂纪律在老师的控制之中。学生小组的相互交流讨论的时间要确保学生们是真正的有效的利用,这也要采取一些手段保证学生能高效率的利用好课堂宝贵的有限时间。
【参考文献】
[1]马兰;掌握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若干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1993年02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作用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已经悄然走进千家万户,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利。特别是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那么,如何使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呢?
一、信息技术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有力帮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广泛运用,小学生更容易接受直观的感性知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从而增加对数学学科的浓厚兴趣,使小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一教学平台,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目的。
二、信息技术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手段之一
面临当今农村班级人数少这一现象,运用信息技术增加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新形式、新方法。通过这一方法,使数学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但开阔了小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手段开展数学教学,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等特性,促进了小学数学课堂模式的转变,既丰富了教学形式,又提高了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信息技术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时代要求
当前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小学生学习方式还是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因此,改革现行的数学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
信息技术的运用虽然在初步的尝试和探索阶段,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
一、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信息技术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其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也应随着技术的发展进行变革和创新。然而目前一些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还在影响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致使课堂教学沉闷、缺乏生气与乐趣,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目前信息技术课的内容是以课堂操作实践为主,而教师也大多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完成教学目标。据调查显示,学生的先备知识、接受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也各有异同,这导致学生在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例如,接受任务后,有的同学只要几分钟就完成了,而有的同学一节课也无法完成,这无疑又给教师对于课堂任务的设计及课堂纪律控制方面增加了难度。
二、开展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于任务的分析、分工、完成任务的途径与手段以及最后结果的呈现方式,都是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与决定。每个学生都担当一部分研究任务,随着研究的深入,参与程度的提高,自身的潜能得到发挥。
2.更适宜于让学生获得类似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当今的科学研究大多要组成课题规划项目小组,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课题项目。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学习,与科研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的组织形式十分相似。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通过与同伴的共同努力,寻找问题的答案或结论。为学生获得科学研究与学习的相关体验提供了基础。
3.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还需要妥善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同学之间建设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
三、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行
1.形成“学习合作小组”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分组很重要,关系到合作的成败。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搭配,组成 “学习合作小组”。小组人数一般在2—5人左右,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保证小组成员的友好合作与互补性。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小组竞争”“共同达标”的形式促进小组内的合作与小组间的竞争,同时注意“代做”的现象,应加强监督与教育。
2.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行
教学实施流程当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一般要根据任务的性质、教学时间、教学策略、学生实际来进行灵活安排。一般的流程如下:
⑴复习引入。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引入新课的学习内容。教师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引入手段。目的是引起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愿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本节课的积极性。
⑵提出任务。教师把预先设计好的任务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布置给各小组,同时下发有关调查表格、评价标准等资料。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要让各小组明确完成本任务的基本要求、目标,并帮助指导一些小组的内部分工及职责的落实。
(3)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组长负责组内每位成员都顺利完成任务,有问题组内讨论,一起想办法解决。操作上有困难可以请小组内操作能力较强的同学指导。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要让各小组通过组内的互帮互助完成任务。
(4)小组汇报和师生讨论。小组必须向教师及其他小组汇报小组活动成果,并且可以针对学习情形及活动结果,首先提出在小组合作的历程中所遭遇的问题,在教师的组织下,与其它小组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确实困难的教师给予帮助,解决问题。
(6)点评总结。一节课结束要给学生一个评价。据调查,85%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非常重视。在评价时,有些老师只看小组成绩而忽略个人成绩,容易造成“搭便车”现象。也就是一个合作小组中,有些成员做出的贡献很少,却能享受同样奖励待遇,造成某些学生的惰性滋长,坐享其成。为了保证合作学习取得理想的效果,要实行鼓励小组全体成员与表扬贡献最大的个体成员,将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责任有效结合。这样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激发小组成员的荣誉感及成就感。
四、开展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要注意的问题。
1.精心备课。上课之前,先考虑这堂课是否适合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如适合,做为教师要精心准备教材,确定合作的是哪些问题,如何交流与评价。为了让学生能有效的完成任务,教师在课前不仅要设计信息技术知识点,还要设计一至两个范例,通过范例从信息技术和主题上引导学生。
2.培养得力的组长。在合作小组中,每组都要安排较为活跃,善于关心、鼓励他人的学生。选一些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较好,具有专长、口齿清楚、说话流利的同学当组长,并进行积极培养。因为组长肩负着分配本小组工作,协调小组成员、指导帮助小组成员、联系教师的作用。
3.加强课堂纪律的调控。课堂纪律是教学的根本保证,没有好的纪律,就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你说,我也说,课堂乱糟糟的,不仅影响讨论效果,还无法使讨论深入。因此,要求学生在讨论时要相互尊重,学会倾听。通过教师的引导, 让学生在相互尊重中把合作学习搞得更加融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与合作。
当然,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教学的优势,教师还要在其他很多方面做好工作,如:组队的技巧;课堂提问的技巧;学生兴趣点的激发;师生关系的处理等多方面进行探讨。总之,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去总结,就能让合作学习更有成效,让这种教学法结出硕果。
参考资料: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处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进行改变就极其重要,而合作学习在其中的应用就有着积极意义。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应用优势分析
将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加以有效应用有着诸多优势,能够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以有效体现,也能让老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再者就是能够对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有效培养,这是信息社会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内容。另外在合作学习下要使得评价机制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应用的策略探究
第一,将合作学习应用在高中信息教学中要能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首先要设计开放性学习任务,使学生的共同参与得到保障。小组学习任务不能只有单个答案或者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将开放性学习任务得到有效突出,才能保障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
第二,在设计规划过程中要结合课程内容进行主题设计,在内容以及结构层面进行合理化,还要收集以及整理所使用的素材。在设计过程中要将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加以充分体现。在网站规划好之后就能够让小组成员分别收集和主题相关的画面以及文字,结合主题对各种素材进行有效应用。
1.1更好地体现了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简明扼要地引出教学任务后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内合作的形式学习,期间教师可以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合作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教师给予适当引导。
1.2培养了学生团队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在奖惩制度方面,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合作学习采用奖惩团队的制度。为了确保整个小组学习任务的完成,信息技术学习的任务应具体到每个人,小组成员间要密切合作,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小组成员间会就某一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
1.3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合作教学,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开展合作学习,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到学习信息技术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2.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注意问题
2.1合理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相比较,合作学习以小组活动形式为基础,进而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在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时,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按照性别、学习成绩搭配自行结组。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学生能力、性格、兴趣爱好等适当调配组内成员,确保组内成员之间既存在适宜的差异,又适度互补,同时保证各个小组之间能力水平差距不大,即将整个班级划分成几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合理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之后,可以开展相应游戏,使得小组成员之间建立积极的互赖关系。
2.2呈现教学目标、集体讲授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合作教学时,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任务必须是合作学习的任务,从而确保每一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的讲授占有很大作用。与传统的授课方式相比,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授课应以合作设计为基础,讲授内容要有针对性,讲授过程要简要,用时要短,将更多时间留给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例如在开展Word软件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提出学习目标,结合课堂示范讲授知识点,让学生注意观察教师的示范教学,最后将课堂交给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制作出Word文档。
2.3合作学习与教师的引导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合作学习时,教师以多重身份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通过创设合理的情境,引出合作学习的目标、任务等,同时,引导学生针对学习内容展开相关讨论、交流,并积极参与学生讨论,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例如,在组织合作学习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过程中,教师可以就幻灯片中某一元素的进入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展开讨论。
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小组与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评价其学习成果,并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新的发现上。此外,教师应合理把握小组间的学习进度,确保学习进程大致相同。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并适当地做出评价。
2.4合作学习评价方法的运用
在评价合作学习时,可采用自我评价、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互评包括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两种形式。在学习成果评价的过程中,首先由组内成员从自身出发,评价学习成果,同时和学生交流、讨论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其次,由组间成员评论该小组的学习成果,提出优缺点及改进措施;最后,由教师针对该小组的学习成果及组内成员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鼓励长处,点明不足。
在开展合作学习时,评价尤为重要,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以不同身份参与评价,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方面的评价,学生全面了解自己及小组的优缺点,确保以后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
关键词:推进;信息化;教学;教育技术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教育技术在院校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教育技术中心作为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者和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广者,应通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进而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推进信息化教学深入发展。
一、制定适应信息化教学的机制
教育技术中心应准确把握信息技术有关法规、规章和标准规范,紧扣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各个环节,协助机关职能部门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全面激活推进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各个要素。
一是要成立以院系领导、教务人员、技术专家、教学督导专家参加的院校信息化教学领导小组,负责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规划决策和组织管理等工作,使信息化教学朝着正规、高效、有序化方向发展;二是要成立以技术专家、各级网站管理员、老师学生技术骨干参加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小组,负责信息资源开发整合及应用、创新教学方法手段、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及时查找问题、总结经验、拟定措施,进而全面推广普及,使信息化教学得以又快又好地开展;三是将检查、考核、评比与奖励措施制度化并贯穿始终,积极实行精品课程与配套电子课件立项资助制度,电子课件和电子教案申请资助制度,优秀个人网站与学习网站资助制度,优秀老师和优秀课程定期观摩制度,网络站点与课程资源年度评比制度,老师教育技术培训资格与职称评定挂钩制度,教室多媒体设备完好率与班级评优评先挂钩制度等一系列旨在激励老师改进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策略、提高开发精品信息资源积极性、提升信息环境服务保障力的管理和奖惩机制;四是研发和建立系统配套的信息化教学质量管理监控系统,发挥教学指挥中心作用,对各种教学资源和各个教学环节,实施全程实时、公开透明、科学高效的管理与评估。形成学生评教、老师评学、学生老师评管相结合,自我评价、单位评价、专家评价现结合的综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从而在横向上加快信息化教学的发展速度,在纵向上提升信息化教学的深度。
二、营造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氛围
推进信息化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学、管三个方面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切实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各级领导、教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学科老师、学生、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等要素齐头并进,缺一不可。
因此,教育技术中心应在信息技术应用与发展政策的指导下,一要加强理论研究,做好顶层设计与政策导向;二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三要协同督导部门及时修订督导细则权重,引导老师在课程设计、开发和应用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提高;四要主动与教务部门加强协作,以提高教学质量和老师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积极性为目的,制定和实施合理的具体措施及办法;五要适时进行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满足全员特别是老师在信息技术应用中对技术、手段和能力的不断需求;六要积极开展专项调查研究,发现并分析解决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从而,在全院范围内形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自觉意识,形成教学各部门和教育技术中心通力合作和互相支持、教学改革与信息技术运用无缝结合的良好氛围。
三、构建适应信息化教学的条件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不断深入,将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内容”的教学设想成为现实。为实现上述设想,教育技术中心要充分发挥技术主导作用,结合全院的整体力量,统筹构建好由“路”(校园网)、“车”(应用系统)、“货”(数字化资源)、“司机”(用户)、“交警”(网络信息安全)等共同组成的适应信息化教学需要的信息环境和资源。
(一)构建适应信息化教学的信息环境条件
硬环境方面,要根据信息化教学特点统筹制定规划,进一步加大网络、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机房等硬件建设力度,推行多级运维员、教室管理员等管理维护制度,提升多媒体、网络教学设施设备完好率。软环境方面,要处理好“配发”与“开发”、整体与局部的统一性、兼容性和规范性问题。采取市场采购与自主开发相结合的办法,以实际需求为牵引加快建设和完善教学、办公、管理、评估等应用系统的步伐,依据学生特点和学习规律,多开发具有良好操作性的易用、实用、好用的应用平台。
(二)构建适应信息化教学的信息资源条件
首先,要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网络思想,形成网上资源大家建大家用的长效机制,使网上资源得以极大丰富和及时更新维护;其次,要从提高信息资源开发质量入手,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纳入学科课程建设体系,与学科专业建设和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相配套,统一规划,精心组织。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各类人员信息素养,进一步规范学课件、网络课程、个人博客、学科网站等教学资源的建设、验收和评比标准,促使建设者形成“宁缺勿滥”的精品意识,避免堆积陈旧、雷同、垃圾信息和信息孤岛等现象出现,使信息资源“用的顺手,学的解渴”。
(三)构建适应信息化教学的信息安全体系
一是从提高个人安全保密意识和能力入手,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维护园区局域网安全稳定性,提高用户网络使用素质;二是加强网络身份认证准入系统、数据容灾备份系统、信息审计系统等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提高技术防护和监管能力;三是抓住信息产生、传输、处理和存储环节,严格落实审批制度,实行谁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从而确保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安全。
目前,信息化教学正在各院校全面展开,相信随着信息化教学的不断深入发展,教育技术中心应该也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